首页范文旅游发展理念十篇旅游发展理念十篇

旅游发展理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23:28

旅游发展理念篇1

随着全民旅游时代的到来,我国旅游业正在进入全域化和产业化发展的新阶段,旅游业由游览观光向休闲体验的转移,旅游消费呈现出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趋势,旅游需求不断增长,旅游业已成为新的消费热点。但是,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旅游危机频发和旅游公共治理问题日益凸显等问题。因此,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来推进旅游公共治理,营造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是当下全域旅游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

我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在世界旅游业的高速增长背景下,我国旅游产业也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时期,进入了大众旅游时代。首先,旅游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关联带动作用。据统计,2015年我国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7.34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0.8%;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911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2%。旅游业直接投资超万亿元,达10072亿元,同比增长42%,增幅比2014年扩大10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和第三产业投资增速30个百分点。其次,旅游人次数稳步增加,旅游消费结构日趋合理化。再次,旅游形式多样化,游客追求旅游服务的高品质。“互联网+”经济形态的出现,移动旅游在行业的地位快速升级,凭借更加便捷、更加个性的用户体验,在线旅游高速增长,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不断壮大。同时,随着中产阶层游客的不断增加,人们出游方式向团体游散客游、自由行转变,深度游、集中游、体验游、慢游等休闲旅游方式日益受到游客的青睐,对旅游服务品质的追求不断加深。

但是,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我国旅游业发展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大众化、低水平的状况,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远远不能满足旅游发展速度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一是旅游市场秩序混乱问题依然存在。旅游市场“零负团费”,旅行社承包、挂靠现象,旅游商品价格、旅游景点的门票和旅游酒店的住宿费用虚高等现象大量存在;同时,欺客宰客、兜售假冒伪劣商品、海鲜大排档等旅游餐饮点短斤缺两、黑团黑车甩客现象时有发生,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旅游目的地形象,制约了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二是旅游危机事件常有发生。如,2015年的“青岛天价虾”事件、“内地游客香港购物被打死”事件、南航“航班急救门”事件,2016年“哈尔滨天价鱼”事件、“山寨兵马俑”事件,等等。旅游危机事件的发生,常常会危害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影响人们预期的出游活动,使本来运行顺畅的旅游市场陷入危机之中。三是政府监管不力。如在部分旅游城市的景点周围,遍布着宰人的小商贩、黑旅游团、黑导游、黑旅游车等,屡禁不止。多部门联合执法时,这些人马上销声匿迹;联合执法行动结束,他们又回来。究其原因,在于旅游监管力量薄弱,旅游监管职能交叉,对旅游监管工作重视不够。

因此,必须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来推进旅游公共治理,完善旅游治理体系,实现从旅游业管理行政主导向社会治理转变,营造良好的旅游产业发展环境,促进我国旅游业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二、旅游公共治理的内涵与特征

公共治理是指为了达到集体的秩序和共同目标,公共、私人部门和非营利组织共同参与其中,相互之间形成伙伴关系,通过谈判、协商和讨价还价等政策手段来供给公共产品与服务、管理公共资源的过程。

旅游业是关联度高、综合性强的产业,旅游消费不仅直接拉动了民航、铁路、公路、商业、食宿等传统产业,也对国际金融、仓储物流、信息咨询、文化创意、影视娱乐、会展博览等现代服务业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旅游形象关系到地方经济发展和当地居民的幸福指数。因此,运用公共治理的理念创新旅游管理机制是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求。

旅游公共治理,是指与旅游产业集群或社会组织系统具有利益联系的社会组织和个人,围绕政府旅游公共管理决策而进行的一系列影响或参与旅游公共政策制定、实施的行为。旅游公共治理包涵以下几层内容

一是旅游公共治理是一个协商式的管理过程。旅游公共治理既不是官僚体制下的行政命令,也不是市场模式下的交易与契约,而是一个领导、协调、谈判与合作的复杂过程。政府作为参与者之一,与其它组织和个人之间,不只是领导者的角色,更多的是平等合作关系。

二是旅游公共治理是多中心治理,强调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权力的多中心化。旅游公共治理不是政府在“唱独角戏”,而是社会组织的广泛参与,从政府到私人与非营利组织。同时,旅游公共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容易形成多个权力中心,有助于克服权力垄断所带来的弊端,增强旅游公共治理的合法性。

三是旅游公共治理突出网络性。在一个复杂而又动态变化的环境下,公共治理只有置于政府的网络下才能实现,这就要求参与旅游公共治理的主体,打破传统的垂直与水平的关系,形成错综复杂的网状结构,网络中各节点互动频繁,共同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同时各成员之间建立信任机制和协调机制。

三、用五大发展理念推进旅游公共治理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政府主导”一直都是我国旅游发展的主要模式,也是我国旅游发展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但是,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个性化、散客化、体验化、网络化成为人们旅游行为的主要特征;社会投资在旅游发展中的比重不断增加,社会组织在旅游管理中的地位不断提升,社会力量在旅游决策中的作用不断受到重视;政府部门之间的协同,政府与旅游企业、行业协会、当地居民和游客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我们必须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推进旅游管理体制改革,从治理理念、治理主体、治理结构、治理方法等方面入手,完善旅游公共治理,推进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一)用创新理念指导旅游公共治理建设

我国旅游业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时期,人们旅游需求日显多样化、旅游产品体系日趋多元化、旅游市场空间不断国际化,使得旅游活动的风险呈现多元化和复杂化趋势,给旅游公共治理带来巨大的压力。同时,“互联网+旅游”形式的出现,人们出行方式的选择日趋多元化,旅游业线上线下融合的趋势不断加强。这就需要创新旅游公共治理方式,由传统的“政府主导”型旅游公共治理转变为政府、社会组织、企业、个人等“多中心”旅游公共治理,在充分保障公共治理多元主体政治参与的基础上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实现由单纯的以行政手段为主的“管理型”政府治理模式向以公共政策杠杆为主的“服务型政府”治理模式的转换。这就要求:一是完善各级旅游管理组织机构建设,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权利、义务和职责,强化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协作,平等互利,建立健全旅游管理监督机制,规范各旅游企业行为,为旅游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二是大力推动旅游企业发展,规范企业管理,发挥其在旅游业的市场主体中的作用,按照旅游公共治理要求来发展,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来经营。三是加强旅游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建设,建立和健全完善的公众参与制度,提高公民文明旅游意识和消费心态,发挥社会组织在旅游公共治理中的作用,为实现我国旅游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充足的保障。

(二)用协调理念形成旅游公共治理合力

旅游业的发展不仅仅是旅游部门的事情,还涉及公安、交通、工商、城管等多个部门机构,而目前条块分割、权力交错现象制约了旅游产业的发展。因此,旅游业的公共治理需要得到多部门和多元主体的共同支持,形成旅游公共治理合力,达到预期治理目标,在条件成熟时成立大旅游管理协调部门。这就要求:一是要协调好旅游部门与交通、公安、工商、城管等相关部门的关系,共建旅游公共治理的监管体系;二是协调好旅游部门与旅游保险机构和旅游商业救援机构的关系,形成应对旅游危机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三是协调好旅游部门与社区、民众、非政府组织等多元的社会机构的关系,共同参与旅游公共治理,形成旅游公共治理合力。

(三)把绿色理念作为旅游公共治理目标

绿色发展是世界发展的趋势,旅游公共治理应积极培育绿色理念,以绿色作为旅游公共治理的发展目标。这就要求:一是各级政府部门应树立绿色旅游发展观,摒弃把旅游业作为拉动地方经济的重要产业和排头兵的急功近利思想,加大绿色旅游理念的宣传力度,形成浓厚的绿色旅游发展氛围;二是旅游企业应坚持绿色经营理念,把旅游资源和环境保护置于更加重要的位置,谨防过度的旅游活动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避免旅游资源过度开发导致自然生态体系的失衡。三是旅游者应树立绿色旅游观。倡导绿色消费,尊重自然、爱护自然,加大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力度,避免旅游者的旅游行为活动给旅游资源造成直接的显性破坏,做一个有责任的旅游者。

(四)以开放理念引领旅游公共治理升级

当今的世界是个开放的世界,国家在大力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和进一步推动旅游产业的开放融合的宏观背景下,旅游公共治理应坚持开放理念,面向国际市场,积极参与国际旅游市场竞争,坚持开放兴旅。这就要求:一是要秉持开放合作的理念,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策略,加强企业对外投资的规范管理,引领国内企业开拓国外市场,规范管理国际知名旅游企业有我国的投资发展,深度融入国际旅游市场。二是坚持开门办旅游、全社会办旅游,强化公共管理,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寻找与相关行业、产业的结合点,切实推进“旅游+”,拓展发展空间。三是加强出境旅游安全体系建设,注重跨境旅游安全资源的投入,整合国内外资源,营造良好的境内境外旅游安全环境。

(五)以共享理念作为旅游公共治理归宿

旅游发展理念篇2

 

关键词:杭州 旅游纪念品 发展 品质感 杭州特色 品牌

1.杭州旅游业的发展 

有着2200年悠久历史的七大古都之一——杭州,是国务院确定的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作为知名的国际旅游城市,越来越吸引海内外游客的到来。2011年6月25日,巴黎召开的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将“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功申遗的西湖,也是中国第41处“世界遗产”。杭州的旅游业日益增长。 

随着一些国际化的会展在杭州的开展,如休博会、西湖博览会、国际动漫节等等,也都给杭州这座历史名城,带来了鲜活的时尚元素、科技元素,给这座老城赋予了时代的新貌,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 

据杭州市假日办统计,今年10月1日至7日,杭州市各景区景点共接待游客1490.01万人次,与上年“十一”黄金周相比增长了15.9%,其中西湖景区各景点累计接待游客385.05万人次。国庆7天,杭州市共实现旅游收入63.2亿元人民币,与去年“十一”黄金周相比增长19.6%。 

2.杭州旅游纪念品发展的必要性 

杭州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是杭州旅游纪念品的发展脚步却没有跟上旅游业的发展步伐。 

2.1发展旅游纪念品,可以加大杭州旅游收入 

随着杭州旅游业的发展,杭州旅游纪念品的市场需求也在大大增加。在发达国家旅游纪念品销售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例相当高,而我国还比较低。开发杭州的旅游纪念品,可加大杭州旅游纪念品的销售收入,从而增加杭州旅游的总收入。 

2.2发展杭州旅游纪念品,宣扬杭城文化 

旅游纪念品是游客对于这个城市的纪念,也是这个城市给游客的名片。而杭州现有的旅游纪念品,多老旧缺新,且粗制滥造,更缺少了杭州特色。杭州旅游纪念品做为杭州的城市名片和无形的城市宣传单,可以宣扬杭城文化 

3.杭州旅游纪念品的现状 

对杭州旅游景点和旅游纪念品,以及周边地区的旅游纪念品的调查发现,杭州旅游纪念品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3.1样式陈旧,没有更新 

保守的传统工艺品,与几十年前的一样,没有随着时间而进行再设计,导致在游杭州的游客无从下手。如油纸伞,虽然极具杭州特色,赋有杭州古城的文化,记载了杭州爱情的千古绝唱,已经成为了杭州旅游纪念品中的经典,但几十年不变的造型与样式,没有与时俱进的进行再设计,越来越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与生活。 

3.2品种单一,缺少创新 

杭州的旅游纪念品多在各个景点的服务站销售,不难发现在不同景区的旅游纪念品,没有根据景点特色而设计,全城统一。除了油纸伞,就是丝巾;不是茶叶,就是藕粉。为什么六和塔的旅游纪念品和雷峰塔的会是一样呢?为什么西湖新老十景的服务站,卖的都是一样的旅游纪念品呢?旅游景点虽然在不断增加,但是纪念品的开发并未跟上,面对一成不变的产品,游客在消费上也倦怠了。 

3.3做工粗糙,缺少品质感 

杭州现有的旅游纪念品,除像王星记、张小泉这样有品牌的产品,大部分产品本身做工缺乏精细度,包装也极其拙劣。这样的产品虽然价格低廉,但其与品质杭州的城市主题所不相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游客对于杭州的认识,以及游客在杭州旅游的愉悦度。 

3.4与周边城市产品雷同,缺少地方特色 

一直在探寻杭州特色,可是到底如何才能做到与众不同呢?游客们会发现,杭州的旅游纪念品在样式和种类上与周边城市的大相径庭甚至是一模一样,如竹制纪念品,浙江作为竹子的盛产地,由竹子加工而成的工艺品,随处可见,可是在绍兴、乌镇等地游客也可以买到与杭州一样的竹制品旅游纪念品。如何使杭州的旅游纪念品具有杭州特色,这还需要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商们发挥聪明才智。

3.5杭州旅游纪念品的服务体系不完善 

[1] [2] [3] 

在杭州购买过旅游纪念品的游客们,大多都买过油纸伞。我曾经与两个外国游客在西湖边相识,他们买了两把油纸伞,在那整天的行程中,他们都不得不抱着那两把油纸伞到处游玩,这两把油纸伞给他们的旅途带来很大的不便。 

在国外大城市旅游,许多旅游纪念品商家会为游客们提供包装运输服务,并提供小时供货以备不时之需。杭州旅游纪念品在售后服务方面的缺失,给许多远道而来的游客带来了许多的不便,使游客对大件的旅游纪念品怀着只可远观的态度。 

.品牌意识薄弱,缺乏统一性 

杭州的旅游纪念品多以小商小贩的形式存在,大的品牌也屈指可数。而更多的杭州旅游纪念品机构更不是专业的旅游纪念品机构,缺乏系统的管理和完整的服务也是杭州旅游纪念品市场的主要现状。 

.杭州旅游纪念品的发展趋势 

西湖申遗成功,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杭州,如何让他们不仅仅是观赏杭州的湖光山水,更要让他们带走在杭州旅游的美好记忆,这也需要杭州旅游纪念品的发展跟上杭州旅游的发展。 

.杭州旅游纪念品作为杭州的城市名片,必须特色化 

杭州不仅是一个有秀美山水的风景胜地,更是一个有着多元文化的历史文化名城,从西湖到西溪,从宋城到杭州大厦,从梅家坞到西泠印社,从灵隐到六和塔,从万松书院到雷峰塔……这是一个汇集了良渚文 化、茶文化、印学文化、宗教文化、丝绸文化、陶瓷文化,拥有美丽山水,赋有动人爱情色彩,更是具有现代人时尚消费的城市。 

要开发杭州的旅游纪念品必须从中真正提取具有代表性的杭州元素,与产品相结合,让其赋有浓厚的文化语义,让消费者产生深刻的共鸣。这样的产品也更具有杭州代表性,从而对杭州进行宣传,吸引更多的游客。 

.杭州旅游纪念品是杭州品质的代表,必须品质化 

杭州的城市发展主题为“品质杭州”,那在杭州的旅游纪念品开发生产上,也应该紧紧围绕主题,杜绝粗制滥造。高品质旅游纪念品让游客在旅游消费的过程中赏心悦目,并可以促进旅游纪念品的消费。旅游纪念品代表杭州被游客带回家、赠送亲友等,其将会遍布世界各地,大程度上宣传杭州,更是杭州旅游的无形宣传单。 

旅游纪念品的品质化有利于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中建立杭州旅游纪念品的品牌,更有利于杭州整体品质的提升。 

.杭州旅游纪念品是大众消费的产品大类,必须多层化丰富化 

杭州吸引无数的中外游客前来旅游,其中有老有少、有男有女。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知识构架、不同的世界观、不同的审美都影响游客对于旅游纪念品的选择。但是相同年龄层的游客对于旅游纪念品的选择还是具有一定的相同性,如年龄稍长的游客,会选择一些具有收藏价值的传统工艺品,如官窑、印章、书画;中年的游客会选择特产类的和一些传统的普遍的传统工艺品,如龙井茶、丝巾、团扇等;青少年游客则会选择一些符合他们年龄层的创意产品,如丝绸制品的衍生品,融合现代元素的扇子等;儿童游客当然是选择充满了童趣的玩具了。 

杭州旅游纪念品应该多层化丰富化,满足不同的游客的需求,丰富旅游纪念品的风格种类,提供给游客丰富的选择。 

.杭州旅游纪念品必须考虑游客心理,应该更加的小巧便携化 

探究游客的旅游心理和消费心理,游客们希望自己购买的旅游纪念品具体地方特色,并且可以携带方便,不影响旅途。在对于杭州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上,应该让纪念品更加的小巧化,在包装设计上,应该更加的方便提拎存放。 

.建立杭州旅游纪念品的品牌,完善行业体系 

杭州的旅游纪念品从开发制作销售售后,都没有完整的体系,也没有专业的人员来实施操作,导致政府很难对其进行管理,也导致市面上的旅游纪念品参差不齐。杭州旅游纪念品必须向着系统化的方向发展,由专业的开发销售管理人员介入,逐渐建立完整的体系,建立行业的规范和标准,发展杭州旅游纪念品的品牌。 

旅游发展理念篇3

结合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在的深入开展,我们通过实地调研认为,要以为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立足旅游的本质,在求新、求异,追求愉悦上下功夫,突出“生态休闲”主线,建设几处旅游亮点,以点带面,打造旅游精品,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奇”的发展模式,最终达到吸引更多的旅游爱好者主动消费我们的旅游产品。通过增大车流、物流、人流,刺激消费,实现旅游业的拉动作用,从而立足旅游行业践行科学发展观取得实效。

一、科学定位、打造品牌

应着眼于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资源优势,突出__地方特色,结合旅游开发现状,立足长远,借鉴“雪乡”、“林都”等成功品牌模式,对__的生态旅游进行科学定位,用简短而精炼的词汇高度概括出__旅游的特点,并以此为发展目标,打造__旅游自己的名片,从而为我们在今后的旅游开发指明方向,并以此打造自己的旅游品牌。

二、丰富线路、建设精品

近几年,县委、县政府已重点建设了__森林公园,完成相关景区道路等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目前,要以__森林公园的“名山建设”为重点,人为增加旅游线路中的登山寻宝、漂流竞技等游乐项目,结合现有的人文景观,人工开发一些禁得起时间和历史考验的“三教合一”的文化景观,增强旅游趣味性、知识性。同时着手构思其它景区的建设,建议二龙潭、岔林河漂流、乌龙国际狩猎场转移,在短时间内建成精品,迅速与__森林公园整合,丰富“登山、漂流、游潭、狩猎”黄金旅游线路,力争做到季季有新品、四季不断捻。对各景区景点进行整体包装,同时开发建设。建议开发建设二龙潭应放在水上游乐、品绿色鱼基地,承办滑冰、冬季汽车拉力等赛事的场所;岔林河漂流应巩固十佳漂流线的优势效应,重新整治河道,建设相关配套设施,高起点对外发包;乌龙狩猎场应面向市场,拓宽招商渠道,借助外资开发建设;完成抗联密营规划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争取立项,早日开发建设。逐步将__森林公园建成国家aaaa级景区,将二龙潭、岔林河漂流、乌龙国际狩猎建成国家aa级,乃至国家aaa级景区。同时可考虑深度开发建设红色旅游、农业观光游,进一步丰富旅游线路,拓展旅游半径,增加游客的滞留时间。

三、强化服务、完善功能

目前我县的旅游接待服务功能相对不完善,已经跟不上旅游开发建设步伐,与当前旅游发展的态势不匹配,远远满足不了游客的需求。其它景区可参照__森林公园的模式,建设景区服务区;要开展导游知识竞赛,举办导游培训班,培养优秀解说员,扩充导游员队伍;要争再取为1-2家档次较高的宾馆、饭店申报3星级;要将山野菜、蜂蜜、五味子等地方特色产品统一包装,形成一定的规模,建设一处旅游纪念品商店,拉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四、加大宣传、巩固效应

通过成功举办两届登山节,__县的旅游开发,尤其是__森林公园在省市乃至省外都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声势还不够,还应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大旅游”观念,在宣传促销上下功夫,立足“参王之乡、旅游胜地”主题,大力宣传我县的生态资源、优惠政策、精品线路,强力推介以__森林公园为代表的__旅游品牌,同时与各大旅游社密切联系,炒热__旅游线路。营造良好的氛围,从舆论上打造自己的品牌。号召全民参与,必要时可投入一定的费用,在大型媒体上进行宣传,积极参加宣传推介会,承办各种大型会议,承办登山赛事等机会,大张旗鼓的宣传旅游,编制完成导游主题词,制作旅游宣传册及风光片,制作大型宣传标志牌,制作一台旅游文艺专题节目,展示__生态旅游的新形象。

旅游发展理念篇4

 

关键词:杭州 旅游纪念品 发展 品质感 杭州特色 品牌

1.杭州旅游业的发展 

有着2200年悠久历史的七大古都之一——杭州,是国务院确定的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作为知名的国际旅游城市,越来越吸引海内外游客的到来。2011年6月25日,巴黎召开的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将“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功申遗的西湖,也是中国第41处“世界遗产”。杭州的旅游业日益增长。 

随着一些国际化的会展在杭州的开展,如休博会、西湖博览会、国际动漫节等等,也都给杭州这座历史名城,带来了鲜活的时尚元素、科技元素,给这座老城赋予了时代的新貌,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 

据杭州市假日办统计,今年10月1日至7日,杭州市各景区景点共接待游客1490.01万人次,与上年“十一”黄金周相比增长了15.9%,其中西湖景区各景点累计接待游客385.05万人次。国庆7天,杭州市共实现旅游收入63.2亿元人民币,与去年“十一”黄金周相比增长19.6%。 

2.杭州旅游纪念品发展的必要性 

杭州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是杭州旅游纪念品的发展脚步却没有跟上旅游业的发展步伐。 

2.1发展旅游纪念品,可以加大杭州旅游收入 

随着杭州旅游业的发展,杭州旅游纪念品的市场需求也在大大增加。在发达国家旅游纪念品销售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例相当高,而我国还比较低。开发杭州的旅游纪念品,可加大杭州旅游纪念品的销售收入,从而增加杭州旅游的总收入。 

2.2发展杭州旅游纪念品,宣扬杭城文化 

旅游纪念品是游客对于这个城市的纪念,也是这个城市给游客的名片。而杭州现有的旅游纪念品,多老旧缺新,且粗制滥造,更缺少了杭州特色。杭州旅游纪念品做为杭州的城市名片和无形的城市宣传单,可以宣扬杭城文化 

3.杭州旅游纪念品的现状 

对杭州旅游景点和旅游纪念品,以及周边地区的旅游纪念品的调查发现,杭州旅游纪念品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3.1样式陈旧,没有更新 

保守的传统工艺品,与几十年前的一样,没有随着时间而进行再设计,导致在游杭州的游客无从下手。如油纸伞,虽然极具杭州特色,赋有杭州古城的文化,记载了杭州爱情的千古绝唱,已经成为了杭州旅游纪念品中的经典,但几十年不变的造型与样式,没有与时俱进的进行再设计,越来越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与生活。 

3.2品种单一,缺少创新 

杭州的旅游纪念品多在各个景点的服务站销售,不难发现在不同景区的旅游纪念品,没有根据景点特色而设计,全城统一。除了油纸伞,就是丝巾;不是茶叶,就是藕粉。为什么六和塔的旅游纪念品和雷峰塔的会是一样呢?为什么西湖新老十景的服务站,卖的都是一样的旅游纪念品呢?旅游景点虽然在不断增加,但是纪念品的开发并未跟上,面对一成不变的产品,游客在消费上也倦怠了。 

3.3做工粗糙,缺少品质感 

杭州现有的旅游纪念品,除像王星记、张小泉这样有品牌的产品,大部分产品本身做工缺乏精细度,包装也极其拙劣。这样的产品虽然价格低廉,但其与品质杭州的城市主题所不相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游客对于杭州的认识,以及游客在杭州旅游的愉悦度。 

3.4与周边城市产品雷同,缺少地方特色 

一直在探寻杭州特色,可是到底如何才能做到与众不同呢?游客们会发现,杭州的旅游纪念品在样式和种类上与周边城市的大相径庭甚至是一模一样,如竹制纪念品,浙江作为竹子的盛产地,由竹子加工而成的工艺品,随处可见,可是在绍兴、乌镇等地游客也可以买到与杭州一样的竹制品旅游纪念品。如何使杭州的旅游纪念品具有杭州特色,这还需要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商们发挥聪明才智。

3.5杭州旅游纪念品的服务体系不完善 

[1] [2] [3] 

在杭州购买过旅游纪念品的游客们,大多都买过油纸伞。我曾经与两个外国游客在西湖边相识,他们买了两把油纸伞,在那整天的行程中,他们都不得不抱着那两把油纸伞到处游玩,这两把油纸伞给他们的旅途带来很大的不便。 

在国外大城市旅游,许多旅游纪念品商家会为游客们提供包装运输服务,并提供小时供货以备不时之需。杭州旅游纪念品在售后服务方面的缺失,给许多远道而来的游客带来了许多的不便,使游客对大件的旅游纪念品怀着只可远观的态度。 

.品牌意识薄弱,缺乏统一性 

杭州的旅游纪念品多以小商小贩的形式存在,大的品牌也屈指可数。而更多的杭州旅游纪念品机构更不是专业的旅游纪念品机构,缺乏系统的管理和完整的服务也是杭州旅游纪念品市场的主要现状。 

.杭州旅游纪念品的发展趋势 

西湖申遗成功,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杭州,如何让他们不仅仅是观赏杭州的湖光山水,更要让他们带走在杭州旅游的美好记忆,这也需要杭州旅游纪念品的发展跟上杭州旅游的发展。 

.杭州旅游纪念品作为杭州的城市名片,必须特色化 

杭州不仅是一个有秀美山水的风景胜地,更是一个有着多元文化的历史文化名城,从西湖到西溪,从宋城到杭州大厦,从梅家坞到西泠印社,从灵隐到六和塔,从万松书院到雷峰塔……这是一个汇集了良渚文化、茶文化、印学文化、宗教文化、丝绸文化、陶瓷文化,拥有美丽山水,赋有动人爱情色彩,更是具有现代人时尚消费的城市。 

要开发杭州的旅游纪念品必须从中真正提取具有代表性的杭州元素,与产品相结合,让其赋有浓厚的文化语义,让消费者产生深刻的共鸣。这样的产品也更具有杭州代表性,从而对杭州进行宣传,吸引更多的游客。 

.杭州旅游纪念品是杭州品质的代表,必须品质化 

杭州的城市发展主题为“品质杭州”,那在杭州的旅游纪念品开发生产上,也应该紧紧围绕主题,杜绝粗制滥造。高品质旅游纪念品让游客在旅游消费的过程中赏心悦目,并可以促进旅游纪念品的消费。旅游纪念品代表杭州被游客带回家、赠送亲友等,其将会遍布世界各地,大程度上宣传杭州,更是杭州旅游的无形宣传单。 

旅游纪念品的品质化有利于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中建立杭州旅游纪念品的品牌,更有利于杭州整体品质的提升。 

.杭州旅游纪念品是大众消费的产品大类,必须多层化丰富化 

杭州吸引无数的中外游客前来旅游,其中有老有少、有男有女。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知识构架、不同的世界观、不同的审美都影响游客对于旅游纪念品的选择。但是相同年龄层的游客对于旅游纪念品的选择还是具有一定的相同性,如年龄稍长的游客,会选择一些具有收藏价值的传统工艺品,如官窑、印章、书画;中年的游客会选择特产类的和一些传统的普遍的传统工艺品,如龙井茶、丝巾、团扇等;青少年游客则会选择一些符合他们年龄层的创意产品,如丝绸制品的衍生品,融合现代元素的扇子等;儿童游客当然是选择充满了童趣的玩具了。 

杭州旅游纪念品应该多层化丰富化,满足不同的游客的需求,丰富旅游纪念品的风格种类,提供给游客丰富的选择。 

.杭州旅游纪念品必须考虑游客心理,应该更加的小巧便携化 

探究游客的旅游心理和消费心理,游客们希望自己购买的旅游纪念品具体地方特色,并且可以携带方便,不影响旅途。在对于杭州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上,应该让纪念品更加的小巧化,在包装设计上,应该更加的方便提拎存放。 

.建立杭州旅游纪念品的品牌,完善行业体系 

杭州的旅游纪念品从开发制作销售售后,都没有完整的体系,也没有专业的人员来实施操作,导致政府很难对其进行管理,也导致市面上的旅游纪念品参差不齐。杭州旅游纪念品必须向着系统化的方向发展,由专业的开发销售管理人员介入,逐渐建立完整的体系,建立行业的规范和标准,发展杭州旅游纪念品的品牌。 

旅游发展理念篇5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中越边境旅游

一、中越边境的旅游发展现状

从上个世纪末中越双方签订旅游合作协定之后,中越边境的旅游市场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近几年来两国政府也提出了发展边境旅游的战略,这更进一步推动了我国边境旅游的发展。目前在中越旅游景区已经形成了跨国旅游的发展龙头历史文化旅游,海滨休闲旅游以及养生疗养度假旅游业得到了飞快的发展。中越边境旅游吸引了来自两国以及其他国家的游客,结合周边的四季春城昆明、风景秀丽的桂林以及越南的河内,共同组建了一个旅游网络,使得中越边境的旅游更加丰富。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两国居民对边境贸易和旅游的需求也随之扩张。中越边境的国际化旅游发展趋势也逐渐显现出来,吸引了来自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游客,边境旅游作为国内旅游的延伸,逐渐成为了中越两国旅游行业发展的热点。随着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发展,两国边境的交通线路日趋完善,游客可以通过乘坐飞机、汽车、火车等直接到两地进行旅游,这直接带动了中越边境的旅游,并且有利于改善中越边境的居民生活条件,除此之外也有利于边境经济的发展。

二、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中越边境旅游优势

(一)区位优势

从地理位置来看,中越边境处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中心地区,是中国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区域,中越边境濒临北部湾,西面连接横断山区,背靠中国的内陆,正面朝向广阔的东盟市场,沿海沿边交通发达。中越的边界线长达1500公里,从交通区位优势来看,中越边境上有铁路、公路水路与之相连,具有广的交通网络。中越两国在北部湾的航海线路现在已经越来越发达,从水路发展情况来看,中国的东兴,越南的芒街的水陆交通发达,北海、海口、海防以及下龙等各个城市港口也能够实现直接通航,从陆路发展来看,边境线上的国际口岸城市许多,比如东兴、芒街、凭祥、同登等,并且还拥有两条跨国际的铁路。

(二)旅游资源优势

中越边境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地形复杂多样并且气候多变,中越边境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正是因为双方的资源互补使得中越的边境旅游业飞速发展,成为中越边境景观的组合优势。边境的旅游景观可以用山清水秀、湖美洞幽、山高谷深的交错综合景观特色来形容。边境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少数民族的淳朴民风,丰富多彩的生活文化都是中越边境的重要旅游资源。中越边境和东盟各国有语言、习俗、文化方面的优势,从语言的角度来看,中国和越南具有不同的语言文化,正是因为完全不同的两个民族文化,使得中越边境成为世界各国了解中国和越南这两个不同国度的地方。因此中越边境旅游具有资源优势,从自然环境,自然风光到民间习俗和历史文化传统都成为了中越边境发展的重要资源优势。

(三)旅游市场的优势

中越边境的旅游市场面向国际,不仅局限在中国和越南两国,而是扩散到了世界范围。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地理优势,众多的民族风情和文化传统也成为了这个地区的特色,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前来游览,开拓了广阔的旅游市场。中越边境旅游合作发展对中国以及东盟国家有很大的吸引力,边境地区成为旅游者的旅游胜地之一。另外,从世界经济的发展来看,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于旅游的追求也越来越多,因此,中越边境旅游具有广阔的旅游市场。随着交通条件和地区接待能力的提高,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中越边境的旅游市场将会更进一步扩大。边境贸易和边境旅游是相互依存的,随着边境贸易的进一步扩大,边境旅游业与之兴起,边境旅游的发展也为边境贸易提供了更多的贸易契机,比如旅游商品的贸易等,构成了多元化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合作方式,逐步扩大了中越两国之间的交往。以边贸带动旅游,以旅游促进边贸是中越两国旅游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边境贸易也会成为双方合作的重要内容。

(四)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政策优势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使得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交流往来也更加密切。处于两地连接地带的中越边境地区抓住贸易区的优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从我国出台的政策而言,党和国家增强了对中越边境旅游的重视程度,并且针对双方都额贸易和合作给予了支持,比如每年十一月在中国南宁举办的中国——东盟国际贸易区博览会都直接为双方的旅游发展创造了无限的商机,也开拓了广阔的旅游市场。对中国而言,我国针对边境和沿海地区的开放开发政策,以及支持西部大开发的政策,针对少数民族的区域自治政策都有利于中越边境旅游发展。我国边境的旅游发展和东盟国家在资源、产业上具有明显的互补性。中越边境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格局都极大地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双方的合作和交流。

综上所述,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中越边境旅游是和当前时展的主体相适应的,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双方的旅游合作将会进一步扩大,双方可以通过优势资源互补,抓住区位、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加快我国和东盟市场之间的对接,进一步推动中越边境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加强两国的合作交流。

参考文献:

[1]黄军勇.浅析中越边境的旅游发展问题[J];《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2]赵红梅,张文亮.我国生态旅游的现状及持续发展对策[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5年03期

[3]熊礼明.中越边境旅游系统管理研究[J];《广西大学》2005年

旅游发展理念篇6

1苏州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苏州市截至2017年2月,全市接待过夜入境游客655万人次,同比增长6%;接待国内游客5624万人次,同比增长6%,国内旅游收入1065亿元,同比增长12%,旅游总收入1140亿元,同比增长11%,旅游业已经成为苏州市第三产业中最具有活力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苏州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新增长点。但与此同时,旅游业也到了转型升级发展之际。目前,旅游业的发展模式从观光旅游为主导逐渐向休闲度假旅游为主导转变。在散客化时代下,旅游方式的多元化、旅游消费多点化、旅游停留时间逐渐延长、旅游智能化、互动分享的及时性、错峰旅游等特点逐步显现。

11散客化时代下的旅游消费新特点

111散客数量增长快,“80后”、“90后”年轻游客是主力

目前,自助游散客已成为出游大军的主力,正逐渐取代团队游客,据苏州旅游局统计,从2003年起苏州市散客比例每年以05%~1%的速度增长,2016年来苏游客中散客比例占到游客总量的达90%,在节假日期间更是达到90%以上。

调查显示,来苏旅游的游客中以35岁以下游客最多,并且以家庭或亲友结伴自助游方式和个人旅行方式为主。可见,随着科技的进步,大数据和移动通信助力的智慧旅游的发展,以及“80后”、“90后”年轻游客消费观念变迁,越来越多的年轻游客倾向于自主作出旅行决策,自助安排旅游行程。

112出游的方式和时间随意化、即兴化

根据调查显示,来苏旅游的游客基本会停留2~3天,如今快速的交通网络节约了游客在交通中耗费的时间,为游客的慢游和深度休闲体验游提供了充足的时间。苏州周边地区如江浙沪的游客基本上会通过自驾或高铁方式出行,相对传统的大众旅游而言,在时间和地点的选择上他们会避开游客人数较多的旅游区,避开旅游高峰段。更多人倾向于选择利用年假或者周末进行出游,而避开长假高峰。

在移动互联网支持下,旅游不再是一种需要较长时间进行准备和酝酿的活动,“临时起意”开始成为一种正式的旅游决策方式,旅游成为一种日常生活中的“碎片化”消费。

113旅游形式多样化,旅游消费需求个性化

来苏州观光休闲旅游的游客占了主体。除此以外,人们的旅游形式也不再局仅限于单一的观光、度假,还向体验旅游、探险旅游、民俗旅游方面拓展。

越来越多的游客会根据自己的个性要求自己组合线路产品,在出游前都会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和时间条件,通过网络、亲朋好友介绍、电视等渠道查找相关苏州旅游信息,如交通、住宿、景点及民俗风情和特色等,同时通过网络订购旅游产品等进行整个旅程规划,游客逐渐由“目的消费”转向“手段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开始摆脱对旅行社等传统营销渠道的依赖,越来越希望能够得到个性化和人性化的服务。

114向自助式深度体验游转变

越来越多的旅游者不希望自己是匆匆过客,而是希望有“当地人”的经历,他们更乐意享受下“苏式生活”,深度体验独特的“苏州味道”,获取与众不同的旅游享受。所以,旅游正从过去的被动接受旅行社菜单式、走马观花式的安排,转变为自助式深度体验游。高度散客化的结果,也使得旅游越来越从一个封闭的世界走向开放的体系,游客在景区景点之外的活动越来越融入本地居民的日常休闲场所和公共生活空间。生活体验的真实性、生活形态的活化是游客追求的新目标。

伴随着这个旅游新时代的到来,苏州旅游业必须在思维方式、产业布局、产品开发、服务手段、管理方式等方面要有一个全新变化和快速转型升级。

12苏州旅游业发展有利条件

121优美宜居的生态环境

苏州自古以来就享有“人间天堂,东方水城”的美誉,拥有与生俱来的安逸宁静的生活环境。城市的活力与宜居、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以及城市的生态与环境使苏州在2014年第三届“李光耀世界城市奖”评选中脱颖而出,除此以外,苏州还曾经获得过“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十大宜居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等众多荣誉。同时,苏州还把生态保护与旅游相融合,在高质量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谋求旅游发展,如苏州高新区镇湖镇生态旅游示范区为苏州市首家获得部级称号的景区;吴中区也充分利用太湖山水资源,依托良好的自然、人文、区位等资源优势,先后建成太湖湖滨和三山岛两个部级湿地公园,这些都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

122历史悠久的吴地文化

苏州是座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古城,是我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吴文化的发祥地。苏州文化底蕴的厚重深邃和文化内涵的博大精深,是旅游发展的“第一优势”。苏绣、缂丝、苏扇、玉雕核雕精湛工艺品享誉海内外;昆曲、古琴艺术之虞山派等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此外,苏州的民俗文化也是丰富多彩,有晒书习俗;端午习俗、神仙庙会习俗等,颇具地方特色。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苏州仍然保留了江南古城原汁原味的传统风貌和独特的吴文化气息。这些文化凸显了苏州特色,也给苏州带了较高的美誉度和知名度。

123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

苏州旅游资源类型多样,数量众多,且资源优质,目前拥有5a级景区6家共11个点,数量仅次于北京,列全国城市第二;三级旅游度假体系也已覆盖全市,其中有部级旅游度假区1家,省级旅游度假区7家,市级旅游度假区2家。

苏州素来以园林典雅、山水秀丽而闻名天下,又因其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古城特色,有“东方水城”之称。拥有保存完好的古典园林60余处,拙政园、留园等9座园林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国历史文化名街2处(平江路、山塘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个(苏州、常熟);昆山周庄、吴江同里等千年古镇,充满江南水乡风情……这些都是苏州旅游资源中最突出的一部分。除此以外,还有自然生态环境良好的乡村旅游资源,如旺山、西山、东山等。各级文保建筑145处;各类控保建筑240处;非物质文化遗产82项;众多的博物展馆林立,如有贝聿铭先生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园林博物馆、戏曲博物馆等20多个专业博物馆,还有宗教寺庙等,这些文化旅游资源也是丰富多彩。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遍布古城的历史文化资源构成了苏州城市特有的风貌和雅致底蕴。

124扎实深厚的旅游基础

苏州的城市旅游综合配套设施构建良好,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构建了覆盖全市的3个中心、10个分中心,218个咨询点三级服务体系网络。旅游网站有咨询网络、政务网和诚信网三大体系,还拥有简中、繁中、英、日、法、?n共6种类语言版本,12301中、英文旅游热线和投诉热线24小时运行。统一无障碍旅游景区导览标示,推出苏州漫游卡、官方微信、公共自行车等,这些硬件条件为苏州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扎实的保障,有效提高了现有的满意度、美誉度,苏州已经连续两年蝉联游客满意度全国第一。

125宽厚包容的慢城精神

苏州现有常住人口1300万人,其中本地人口630多万人,外来流动人口超700万人,成为继深圳后的全国第二大移民城市。外来人在苏州,不仅可获得经济物质条件的满足感,还能迅速融入苏州的文化,融入苏州本地的生活圈子,安居立业,获得深层次满足感。慢城理念讲究和谐发展,而苏州恰巧拥有着这样一种城市包容性。在苏州,古典与时尚同步,江南风情与现代风格共存,古与今、洋与中、城与乡融合得非常完美,这就更能为来苏游客创造出一个与苏州市民共享的空间,让游客在这里过上一段不平常的平常生活。

2“散客化”时代苏州旅游业发展存在问题

21旅游资源缺乏充分挖掘,观光旅游模式亟待转型

近年来苏州的旅游接待人数不断增长,旅游规模不断扩大,但是游客大多以观光为主,粗放粗浅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无法适应发展需要;游客停留时间短,旅游消费结构矛盾比较突出,住宿、交通、景区门票等刚性消费支出仍占游客消费总支出的大头,而真正的旅游娱乐消费、文化消费、体验消费尽管支出比例不断提升,但占总支出比例并不高。“走马观花”式的观光旅游模式不仅带来了对生态环境的巨大压力,也削弱了游人在旅游过程中的愉悦享受。旅游发展面临着“规模型增长”如何向“效益型增长”转变的瓶颈。

另外,苏州旅游业发展与苏州所拥有的丰富旅游资源、所处的经济地位、城市知名度等方面还不完全相匹配。苏州众多的旅游资源还没有充分深度挖掘,一部分新型旅游品牌还没有完全打响,旅游发展仍大有潜力可挖。各景区仍然处于各自为政、发散性发展局面,点多线少,缺乏通盘的系统管理。品牌影响力局限于周边地区,整体实力不强,难以发挥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

22旅游产品开发总体水平滞后于游客的新需求

苏州旅游产品串联度还不够,无法满足“散客化”时代下游客复合化、多元化的需求。随着旅游市场的组织方式以散客为主,自驾车旅游迅速发展,与之相适应的产品体系开发和管理模式严重不足。旅游市场已经跨越到多样化、复合型的发展阶段,游客产生了以参与、体验为核心的高端休闲度假新需求,因此适应不同消费层次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明显供给不足。如吴中区开发了众多旅游产品,有江南文化体验游、水乡古镇休闲游、太湖休闲度假游、乡村田园逍遥游等,虽然名称上都带有“休闲”“体验”“度假”“逍遥”等字眼,但是实际上是1~2天的观光行程,不能满足游客的复合化需求,对中高端消费人群的吸引力有限。

23与产业融合深化不够

苏州市旅游业仍未走出“门票经济”阶段,功能产业链带动少,导致旅游收益仍为粗犷的规模型增长,旅游综合收益缺失,综合型盈利链条尚未形成,对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三产发展的带动力还不强,与其他产业融合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形成强大的合力,迫切需要从大旅游发展的角度,把旅游业与工业、农业、文化等其他各个产业高度融合。比如虽然苏州重视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但仍然还停留在兴建艺术馆、历史文化馆、祠堂等低层次的观光需求,缺少文化体验,这有待进一步深入挖掘。在农旅融合中,乡村旅游仍处在粗放式经营阶段,布局分散、产品雷同、品牌不高,不能满足旅游者多元化和文化品位的需求,旅游参与互动性不强等,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多元产业融合发展,开发乡村旅游综合体产品。

24与城市发展融合力度不够

旅游是城市发展的硬实力之一。旅游产业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和城市发展的中心和经济增长的驱动力。苏州部分地区统筹旅游业与城市发展的能力有待提高,个别地方还是把旅游当作形象工程、城市旅游化改造尚处于初级阶段,旅游“前置性”布局不足,存在旅游配套事后补、旅游规划执行随意性大等问题,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及相关配套体系还不能完全适应迎面而来的散客时代。

3基于慢城理念的“散客化”时代苏州旅游业创新发展对策

慢城(SlowCitiesorCittaslow)是自1999年意大利兴起的新城市模式。“慢城”(CitySlow)理念实际上是“慢餐”“慢生活”运动的延伸,提倡慢生活,人们保持传统社区生活和节奏,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家园,并致力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其中核心理念,就是把“生活的城市”变成真正的“宜居的城市”。慢城理念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传播,恰为处在“散客化”时代的苏州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和思路。苏州可以结合自身旅游业发展的实际状况,因地制宜,做到扬长避短、重点突破、有序发展,实现苏州市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将“慢”的理念融入苏州旅游产业发展和城市发展之中,实现苏州旅游与城市和谐发展,为苏州旅游业注入新的活力。

31创新倡导慢哲学理念

慢城在世界范围内还是新生事物,对基层政府和一般民众来说还非常陌生,这就需要在有关政府部门的指导下,将慢城理念融入相关的政策和文化中,培养苏州本地居民热情的精神,在居民及游客中宣传慢城生态、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增加居民和游客对慢城生活模式的了解。调动各方积极性,为政府出谋划策,能整合各种资源促成慢旅游的开展。

作为政府部门来讲,可以推广城市民众教育,通过《慢城宪章》中指出的“加强全体居民慢城生活意识,特别是青少年慢城审美教育”使得“慢生活”“慢享受”的理念深入人心,从意识层面上培养民众慢城生活的方式,从而向旅游者展现“苏式生活”之美,加强“最美苏式生活”的介绍和宣传,并带动旅游者融入此氛围之中,将旅游与社区融为一体,为旅游者提供更多的慢旅游活动,如深度文化体验旅游等。在“慢游”中,体味苏州的社会美,让游客可以“住下来、坐下来、静下来”,由此延长游客逗留时间,提升消费水平,让来苏游客由量的增长向质提升、效益扩大转变。

32打造慢旅游产品体系

打造设计慢旅游产品,是实现慢旅游的保障,一是要注重旅游新业态与现有线路串联起来,并提供串联化的服务;注重旅游业与相关产业之间有机结合、融合互动,形成多业兴旅的良好发展格局。二是对传统特色产品进行再包装、深挖掘,对新兴产品重研发、强开拓。完善和补充全市旅游产品体系,形成更多的旅游品牌,以苏式文化为核心,展现精致、细腻、风雅的“苏式慢生活”韵味,打造完整的“苏式生活”旅游体验链。

321构建“旅游+”慢旅游产品体系

开发慢旅游产品体系时,可以将旅游业与商、农、工、教、文、体、康、行、娱、游、购、科、食、住等实施产业融合,拓展产业链条,创新旅游新业态,从而满足当下旅游者旅游过程中有看头、有玩头、有住头、有买头、有疗头、有行头、有说头、有学头、有拜头、有享头,有回头的多元化旅游消费需求,如银发慢旅游、修学慢旅游、工业慢旅游、婚庆慢旅游等。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旅游+”的对象、内容、方式都不断拓展丰富,其结果是不断生成新产品,不断延伸和拓宽旅游产业价值链。

在旅游产品定制化方面,苏州旅游已经有了积极探索,如“拙政园的私人一小时”私人定制旅游产品、“旅游管家”式的私人定制游服务,接下来需要将这方面的努力坚持下去。未来的旅游产品“定制化”除了要考虑现有目标市场需求,还应开展不同旅游市场的调查研究,对游客需求进行监测分析,发现游客需求规律,厘清不同旅游产品和项目的市场群体,有针对性地提供多样化、专业化、个性化的特色旅游服务,满足旅游者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需求。

322慢旅游引领传统产品升级换代

国际慢城倡导的“小、精、特、绿”的城镇发展理念值得苏州借鉴,可以与苏州的历史文化街区、乡村休闲游、水乡古镇旅游等建设相兼容,打造诸如历史文化街区慢旅游产品、江南水乡古镇慢旅游产品、苏州特色乡村慢旅游产品等,通过深度挖掘来提升这些品牌路线的内涵和品位,通过适度增加体验环节来提升传统旅游路线的吸引力,对旅游要素的各个环节都实现慢旅游产品化,如慢行、慢观、慢游、慢交流、慢食、慢居、慢购、慢养生、慢知、慢思等,进而使游客在细细观赏、动态感知和亲身体验中,放慢旅游的脚步,加深旅游的印象,提升“慢旅游”的知名度和生命力,延长传统优势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

33完善慢旅游支撑体系

旅游业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服务质量的竞争,必须全面提升服务水平,由浅层服务向深度服务转变,让游客坐得下来细细品味“最美苏式慢生活”。一是要完善慢旅游基础设施,顺畅的交通、配套的停车场、特色的饮食、放心的购物场所、良好的住宿设置、安全的环境等。二是慢行交通系统建设。慢城发展过程中,比较注重人性化的空间设计,提倡低碳出行,发展公共交通、自行车乃至步行等环境友好型出行方式,这就需要苏州加快推进慢行交通系统构建,打造“低碳、舒适、安全、便捷、清洁、宁静”独具风味的慢行交通环境。三是智慧旅游系统优化。要为散客提供更好、更个性化的服务,让游客顺利体验纯正的“苏式慢生活”,推进“智慧旅游”建设是最有效的手段。苏州已进行了信息资源标准规法及数据库建设,面向游客发行的苏州漫游卡,建设了推广苏州旅游的官方微信及微博,实施了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二维码工程等。四是慢旅游保障体系构建。一方面,加强旅游职业培训,定期开展参与慢旅游相关的教育训练与素质培训,特别是慢旅游中所参与的当地居民等,不断提高他们参与慢旅游经营、管理的积极性,提升服务技能与沟通经技巧,保障旅游者获得高质量的慢旅游体验。另一方面,加强旅游市场监管,提高政府服务水平,保障苏州旅游市场秩序,推进苏州旅游业健康发展,净化苏州旅游?h境,让来苏游客更加安心、放心体验苏式生活。

34创新慢旅游营销体系

341实施新媒体营销

慢旅游推行的是“自由行”“半自由行”方式,与之相对应的目标游客是一群倡导云旅游的青年游客,因此,苏州更要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广泛联合多种媒体形态,借助微博、微信、微电影等新媒体实现虚拟网络营销全覆盖;利用影视媒体高传递性、杂志媒体高保留性、广播媒体受众特定性、图书纪录片影响持续性的优势,开展传统媒体营销,与游客形成广泛互动,进一步推广城市形象,提高旅游软实力,夯实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的基础。

旅游发展理念篇7

关键词:杭州 旅游纪念品 发展 品质感 杭州特色 品牌

1.杭州旅游业的发展 

有着2200年悠久历史的七大古都之一——杭州,是国务院确定的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作为知名的国际旅游城市,越来越吸引海内外游客的到来。2011年6月25日,巴黎召开的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将“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功申遗的西湖,也是中国第41处“世界遗产”。杭州的旅游业日益增长。 

随着一些国际化的会展在杭州的开展,如休博会、西湖博览会、国际动漫节等等,也都给杭州这座历史名城,带来了鲜活的时尚元素、科技元素,给这座老城赋予了时代的新貌,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 

据杭州市假日办统计,今年10月1日至7日,杭州市各景区景点共接待游客1490.01万人次,与上年“十一”黄金周相比增长了15.9%,其中西湖景区各景点累计接待游客385.05万人次。国庆7天,杭州市共实现旅游收入63.2亿元人民币,与去年“十一”黄金周相比增长19.6%。 

2.杭州旅游纪念品发展的必要性 

杭州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是杭州旅游纪念品的发展脚步却没有跟上旅游业的发展步伐。 

2.1发展旅游纪念品,可以加大杭州旅游收入 

随着杭州旅游业的发展,杭州旅游纪念品的市场需求也在大大增加。在发达国家旅游纪念品销售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例相当高,而我国还比较低。开发杭州的旅游纪念品,可加大杭州旅游纪念品的销售收入,从而增加杭州旅游的总收入。 

2.2发展杭州旅游纪念品,宣扬杭城文化 

旅游纪念品是游客对于这个城市的纪念,也是这个城市给游客的名片。而杭州现有的旅游纪念品,多老旧缺新,且粗制滥造,更缺少了杭州特色。杭州旅游纪念品做为杭州的城市名片和无形的城市宣传单,可以宣扬杭城文化 

3.杭州旅游纪念品的现状 

对杭州旅游景点和旅游纪念品,以及周边地区的旅游纪念品的调查发现,杭州旅游纪念品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3.1样式陈旧,没有更新 

保守的传统工艺品,与几十年前的一样,没有随着时间而进行再设计,导致在游杭州的游客无从下手。如油纸伞,虽然极具杭州特色,赋有杭州古城的文化,记载了杭州爱情的千古绝唱,已经成为了杭州旅游纪念品中的经典,但几十年不变的造型与样式,没有与时俱进的进行再设计,越来越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与生活。 

3.2品种单一,缺少创新 

杭州的旅游纪念品多在各个景点的服务站销售,不难发现在不同景区的旅游纪念品,没有根据景点特色而设计,全城统一。除了油纸伞,就是丝巾;不是茶叶,就是藕粉。为什么六和塔的旅游纪念品和雷峰塔的会是一样呢?为什么西湖新老十景的服务站,卖的都是一样的旅游纪念品呢?旅游景点虽然在不断增加,但是纪念品的开发并未跟上,面对一成不变的产品,游客在消费上也倦怠了。 

3.3做工粗糙,缺少品质感 

杭州现有的旅游纪念品,除像王星记、张小泉这样有品牌的产品,大部分产品本身做工缺乏精细度,包装也极其拙劣。这样的产品虽然价格低廉,但其与品质杭州的城市主题所不相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游客对于杭州的认识,以及游客在杭州旅游的愉悦度。 

3.4与周边城市产品雷同,缺少地方特色 

一直在探寻杭州特色,可是到底如何才能做到与众不同呢?游客们会发现,杭州的旅游纪念品在样式和种类上与周边城市的大相径庭甚至是一模一样,如竹制纪念品,浙江作为竹子的盛产地,由竹子加工而成的工艺品,随处可见,可是在绍兴、乌镇等地游客也可以买到与杭州一样的竹制品旅游纪念品。如何使杭州的旅游纪念品具有杭州特色,这还需要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商们发挥聪明才智。

旅游发展理念篇8

[关键词]低碳旅游;生态旅游;路径

[中图分类号]F59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12)06-0140-03

生态旅游(ecotourism)自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Ceballos-Lacurain于1983年首次提出至今,其定义和旅游对象以及实现过程一直是争论的焦点。在生态旅游实践中,它主要强调的是一种理念:保护、负责任和维护社区利益,至今还没有形成一个可以在实践中操作和运用的独立完善的评价体系。由于“生态旅游”一词在旅游行业滥用,使大家感到生态旅游是一个很虚的东西,难以落到实处,旅游者对生态旅游产品也无所适从。在发展低碳经济,节能减排的呼声下,低碳旅游概念诞生了。业内专家学者认为,低碳旅游的提出,是发展生态旅游理念的一种实际行动响应,是将生态旅游发展的理念转化为一种具体可操作的旅游发展方式。

一、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实践与理念出现偏差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生态旅游的概念开始传入我国,并很快引起了学术界和实业界的关注,尤其是一些经营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旅游产品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企业,更是对生态旅游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其中,不少人对生态旅游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走向自然、使用自然资源上,一些旅游经营者缺乏环境意识和专业能力,急功近利,打着生态旅游的旗帜只为获取高额利润,很多地方用发展大众旅游的思路来发展生态旅游,在一些自然保护区违反有关管理条例,在缓冲区甚至核心区内开展生态旅游活动。正是这种对生态旅游发展缺乏规范和标准,造成了很多地方的环境破坏,出现了“生态旅游”成为“生态杀手”的现象。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应该说与我国目前没有从综合管理的角度提出一个统一的生态旅游认证标准、建立一套完善的生态旅游认证指标体系,使旅游企业在生态旅游项目开发与生态旅游区的建设过程中缺乏相应的规范和完善的评价体系实现其对自然和社会负责的承诺是有直接关系的。

目前,我国很多学者对生态旅游的检验标准、生态旅游景区的评价指标及判别标准、生态旅游活动的开展所带来的影响(包括环境、经济、文化、社区、伦理、资源等方面的内容)有过研究和探讨,但在这些研究中尚未出现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结论,也没有加入对生态旅游真实性判断的研究。国内生态旅游的研究无论是资源价值的评价还是区域开发对环境影响方面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属性探索和开发研究的初期概念辩争阶段,缺乏具有普遍适用意义的成功模式和案例。

二、低碳旅游:实现生态旅游的一种可量化路径

(一)对生态旅游内涵的诠释

生态旅游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迅速,但对生态旅游的概念、内涵的理解存在不同观点。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认为:生态旅游是对未受干扰的自然区域进行的对环境负责的旅游和游览,目的是享受和欣赏自然,促进环境保护,旅游者带来的负面影响小,但又能给当地居民提供社会经济效益。它强调的是游客在旅游过程了解当地环境的文化与自然知识,尽量不改变生态系统完整,维护社区经济利益。但对于游客来说,游客的活动范围以及活动形式要达到一个怎样的度才不会对生态系统和环境造成破坏,应该说我国的景区管理者目前还没有给游客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操作和衡量的标准,所以说,生态旅游更多是在理念上对游客的一种指导。低碳旅游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刘啸认为,低碳旅游是以低碳经济理念为基础,通过食、住、行、游、购、娱的每一个环节来体现节约能源、降低污染的绿色旅游。它的内涵是:运用低碳技术和推行碳汇机制来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低碳旅游贯穿于整个旅游过程,强调旅游活动中食、住、行、游、购、娱等全方位的低碳化,通过对各个环节碳排放量的计算,让游客在旅游活动过程可以非常清楚地明白自己采取怎样的旅游方式能够减少碳的排放,不会涉及像生态旅游一样有关于对旅游资源、对象和过程的争议,而且突破生态旅游中的旅游规模的限制。低碳旅游不仅是一种理念,更重要是一种措施,是目前最可行的、可量化的可持续旅游发展模式,诠释了生态旅游内涵。

(二)对生态旅游发展目标的诠释

低碳旅游和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旅游方式,都属于可持续旅游的范畴,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的,以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为终极目标。但低碳旅游却是一个综合概念,它是对生态旅游、可持续旅游发展理念的一种行动响应,是将生态旅游、可持续旅游发展的理念转化为一种可操作的旅游发展方式。生态旅游着眼于“生态”,即“自然旅游”,强调旅游发展中“资源的原真性”,倡导通过更少的人为干扰来实现可持续旅游的发展目标;低碳旅游则着眼于“低碳”,强调“运用低碳技术”和“倡导低碳消费方式”,强调旅游各个环节运用低碳技术,建设低碳旅游吸引物,建构低碳旅游社区,营造低碳旅游体验环境。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是在生态文明理念导向下的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提倡通过各种低碳技术的革新和旅游消费方式的转变来实现可持续旅游的发展目标。从这点来看,低碳旅游比生态旅游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实践性;生态旅游则更具有理论指导意义,更多层面上是一种理念,表达人类对旅游发展的一种价值取向的追求。因而,低碳旅游是通过在旅游各个环节减少碳的排放量来实现对环境的保护,最终达到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三、低碳旅游的实现途径

(一)政府层面的实现途径

1制定、出台一套完整的低碳旅游节能减排政策体系。实现低碳旅游必须依靠政府部门,通过制定和实施规划、法规、政策等措施,为发展低碳旅游创造有利的宏观环境和内在机制。我国旅游业在节能减排方面存在的难点问题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但更多的是内部原因,即政策制定的滞后。所以,目前当务之急是由政府牵头制定一套完整的我国旅游业减排的政策框架,并提出具体的战略措施。旅游业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和应用需要政府相关平台支持和机制保障。例如:建设低碳旅游国家工程实验室或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研发基地、低碳交通工具研发及控污减排等关键技术;建立节能减排公共技术服务体系和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与成果转化体系;国外在低碳技术的应用上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因而,可以通过建立国际合作平台,通过技术转移和市场化运作进行转让,共享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

2在行业内全面推行低碳旅游企业标准认证制度。国外非政府组织发达,各类环保组织和非政府组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参与了许多可持续旅游发展项目。我国的实际情况决定了低碳旅游企业标准认证制定工作必须由政府主管部门牵头,由旅游行业相关部门以及主要旅游专业研究机构共同参与制定低碳旅游企业标准。通过建立完善的低碳旅游企业标准认证体系并在行业内全面推行,有助于真正理解低碳旅游的内涵,能为旅游企业在开发与经营管理过程中提供依据和标准,同时,也使旅游企业有动力和压力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管理,减少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防止对低碳旅游概念的滥用,进而规范旅游市场。另外,通过建立旅游行业“碳身份标识”系统,制定科学、完善、操作性强的评定标准,对旅游业相关的交通运输、住宿餐饮、休闲娱乐、旅游商品、旅游产品(旅游景区、景点、旅游线路等)进行严格评定分级,通过标识符号等进行直观标识,以便旅游者辨识其节能环保水平,使旅游者更方便、准确地对低碳旅游产品的进行识别,同时也能唤起旅游者对其旅游活动和消费行为的审视。通过现代数字化网络,建立旅游行业“碳身份”信息库,扩大“碳身份标识”系统的社会影响力。

(二)旅游企业层面的实现途径

1应用、推广低碳技术,提供低碳旅游产品。旅游业的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来自交通、住宿以及主题公园等旅游活动。目前旅游业节能减排工程着重在旅游交通、住宿餐饮、相关旅游活动及相关设备制造等耗能环节上。旅游企业应加强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的改造和创新上。旅游企业通过形成低碳联盟,推广、交流节能减排技术,提供低碳旅游产品,倡导低碳旅游方式。例如:在低碳旅游景区要创建循环型景区,严格遵循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运用生态学规律指导旅游开发和管理、旅游活动的开展,以达到“合理开采、高效利用、最低能消耗和最低污染”的目的。酒店业应在建筑节能、酒店节水、新能源利用方面积极采用节能新技术,降低能源消耗,达到绿色饭店的要求。

2培育低碳旅游消费观念,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采用哪种旅游方式,最终还是取决于旅游者的选择。旅游企业要通过新闻媒体、社会团体和各活动载体的作用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增强旅游者的低碳旅游意识,使旅游者自觉主动承担节能减排责任,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指导游客消费时选择符合认证标准的低碳旅游产品,引导旅游者转变消费观念。同时,旅游企业通过各种营销渠道和手段推广普及基于互联网的低碳旅游节能减排计算软件,收集、整理国内外低碳旅游小窍门和实用,按旅游“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分门别类地总结形成便于旅游者携带和操作的《低碳旅游手册》,让旅游者在每次旅游结束后,计算低碳旅游与一般旅游模式相比较减少的碳排放,从而发掘旅游者降碳、节能减排的潜力和积极性。

旅游发展理念篇9

   关键词:旅游纪念品;地方特色;文化内涵

   abstract:thereisagreatcontrastbetweentheweaknessofdevelopingtravelsouvenirmarketandthestrengthoftourismdevelopinginChina,thedevelopingoftravelsouvenirisaveryweaksegmentintourismdevelopingallthetime.therearemanylimitedfactorsondevelopingintravelsouvenirmarket,forexample,thedrawbacksoflowquality,inferiorsavoranddrabvariety.Heilongjiangprovinceshouldexploreandexploitthevalueoftravelsouvenir,feature,emphasizeonlocalinnovation.qualityandoperation,thentravelsouvenircanbreaktheweaksituation,andbecomethenewincreasingpointintourismeconomy.

   Keywords:travelsouvenir;localfeature;culturalconnotation

   现代旅游是一种以经济活动为基础的综合性社会活动,包括吃、住、行、游、购、娱等六方面,进而构成了现代旅游业和旅游收入的总体。旅游纪念品则是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游客到一地旅游往往要带些纪念品回去,纪念此次旅行、馈赠亲朋好友或满足实现自身身份和价值的心理需要,等等。旅游纪念品也是旅游地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旅游地形象的提升和传播以及增加旅游收入都有重要意义。在旅游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这六个要素一起推动着旅游业的收入、特别是旅游购物,已经达到旅游收入的74%,世界平均水平为40%,我国国内平均水平为20%。我国旅游纪念品开发的弱势与旅游业迅猛发展的强势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旅游纪念品市场亟待开发。

   黑龙江省的冰雪旅游、生态旅游、边境旅游的品牌已在国内外旅游市场叫响,作为反映旅游地域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具有无穷的挖掘潜力。一件精美的旅游纪念品不仅可以代表黑龙江省旅游的本土特色,具有收藏和馈赠价值,其本身就是一块活广告,无形中可以扩大旅游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无论从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看旅游纪念品,该行业都是可以让经营者获得多赢的“宝地”。但是,目前黑龙江省在这块“宝地”上收获不丰。

   一、旅游纪念品的内涵、特点

   旅游纪念品是游客在旅游地购买的有地域文化特色并具有纪念价值的产品,能使人回忆起某地、某事、某次旅游或经历的东西,即对某一特定旅游目的地有纪念意义的实物商品,它是旅游商品的主要组成部分。旅游纪念品具有一般商品的属性,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但又不同于一般商品,而是一种特殊商品。旅游纪念品不同于一般商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购买的对象不同。旅游者是消费者,他们选购的物品才具有旅游纪念品的属性。一般消费者购买的物品是一般商品,其中,包括有纪念意义的各类物品,都不具有旅游纪念品的属性。二是体现的价值不同。一般商品主要体现的是使用价值,而旅游纪念品除了体现实用性之外,更主要的是体现它的纪念、收藏价值以及艺术价值等。

   旅游纪念品不同于一般的旅游商品,它是旅游风景区独特文化的载体,具有文化含量高、工艺性强、有纪念意义、可收藏性、地方性、实用性等特点。旅游纪念品种类繁多,按其形式可分为文物古董、书画金石、工艺美术品、土特产品和药材、珠宝首饰、服装等几大类。

   二、黑龙江省旅游纪念品的开发现状

   近年来,黑龙江的旅游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成为黑龙江省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在近期旅游业的发展中,旅游纪念品是非常薄弱和混乱的一项,黑龙江省旅游购物收入所占比例仍然很低,黑龙江省旅游商品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黑龙江省旅游纪念品的市场开发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质量差,品种单调,缺少创意

   黑龙江省各旅游景点内的商品经营者多采用小摊点、小铺面、小作坊的经营方式。由于规模小、实力弱,所经营的旅游纪念品种类较为单一,而且定位不清。出售的旅游纪念品几乎是大同小异,销售的主要是黑龙江的野生山珍、俄罗斯的工艺品和一些少数民族的用品等。对山珍的加工还停留在初加工上,产品比较粗糙,包装一般,缺乏特色,档次低劣。

   (二)宣传力度不够,知名度不高,缺少特色

   俗话说得好,酒香不怕巷子深。游客在黑龙江购买旅游纪念品的过程中,往往大多数只知道东北的三宝,而对其他的则不太了解,黑龙江省有知名度的旅游纪念品少之甚少。其实,黑龙江省开发的特色旅游纪念品也不少,五大连池火山矿泉泥化妆品、伊春的木制品、阿城的版画、海伦的剪纸等都有地方特色,但这些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在市场上却很难看到,还不为游客所知。

   (三)旅游纪念品开发滞后,生产与销售等环节脱节

   旅游纪念品、工艺品和特色商品的生产与销售等环节脱节,导致了旅游商品开发滞后的现状出现,这与黑龙江省旅游业强劲的增长势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极不相称。从2001年开始,黑龙江省旅游局以全省旅游纪念品、工艺品和特色商品设计大赛为载体,举办了四届全省旅游纪念品、工艺品和特色商品设计大赛以及展销会等系列活动,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档次,力求通过政府部门的组织调动挖掘出一批具有黑龙江省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但实际的效果让人感到遗憾,通过几次大赛挖掘出来的一些优秀旅游纪念品由于缺乏生产资金的投入,某些优秀作品只能身在闺中,错失了开发和投入生产的大好时机。设计者信息传达不够,经营者获取优秀旅游商品的途径不畅是造成旅游纪念品脱节的主要原因。

   (四)市场秩序比较混乱

   旅游纪念品市场管理无序,经营混乱。由于旅游纪念品市场产销管理机制尚不健全,涉及旅游纪念品生产经营的计划、轻工、旅游、商业、外贸等行业主管部门,缺乏宏观指导,加上行业协会的自律功能不强,导致旅游纪念品经营秩序混乱。对于黑龙江省的一些景点、景区来讲,经营思想还停留在传统的吃和玩的接待上,对旅游纪念品所能带来多重效应认识不够。目前,旅游市场上存在着许多不规范、不合理的运作方式,严重影响整个旅游市场的发展,这种影响也波及到了旅游纪念品市场。

   三、黑龙江旅游纪念品市场的开发对策分析

   通过以上对黑龙江省旅游纪念品市场发展现状和存在主要问题的分析,下文尝试提出黑龙江省旅游纪念品开发的相应措施和政策,希望通过对策的实施使黑龙江省旅游纪念品的“短腿”变长、“弱项”变强,同时,使旅游纪念品的优势得以发挥,从而赢得更多游客对黑龙江旅游形象的认同感。在开发黑龙江省旅游纪念品过程中,要注意以下策略:

   (一)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提高工艺质量、品种类型

   具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才有竞争优势,才有生命力。因此,必须充分发挥黑龙江地区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优势,研究开发出一批具有黑龙江省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纪念品。黑龙江地处东北的边陲,有着其他地方没有的得天独厚的资源,我们应当大力开发特色产品,尤其是山珍(木耳、猴头蘑,等等)。要通过反映黑龙江资源优势、地方特点的特色产品,如冰雪旅游纪念品、森林旅游纪念品、木雕及各种工艺品、绿色食品、亚麻制品等进行整合搭配,精心设计,使之成为具有代表意义的旅游纪念品,借旅游之水,行推介之船,扩大黑龙江优势产品的影响。制订出一条高科技的生产线,提升旅游纪念品的质量和使用价值,从而获得更多的价值,实现经济效益。

   (二)加强对外的宣传力度,开拓销售渠道

   黑龙江省旅游纪念品市场要取得长足发展,就要加大宣传力度,要让外地游客知道黑龙江的特色商品。我们应当借助电视、广告和报刊等媒体加强对黑龙江省旅游纪念品的宣传。旅游纪念品可以随着旅游者的足迹散布到各地,这既是对黑龙江省旅游的宣传,也是对旅游纪念品做的活广告。

   (三)改变传统的观念,要有创新的思维

   创新是事物前进的重大推动力,如今面对旅游纪念品市场的激烈竞争,我们应当勇于创新,摒弃故步自封。把新思维注入到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中去,在产品种类、技术和审美观念上大胆创新,提高产品档次和品位。黑龙江省冬有冰雪、夏有山川湖泊、秋可赏五花山色,四季分明的季节特色本身就蕴藏着丰富的创作资源,不仅如此,黑龙江省还是一个民族特色丰富的省份,聚居着多个少数民族部落,这些都是丰富的创作素材。黑龙江作为工业、农业大省,无论是工业游、农业游、生态观光游、民族风情游本身都能繁衍出丰富而富有意义的旅游纪念品,而黑龙江省的木材、亚麻都可以作为旅游纪念品的原材料加以充分利用,如2002年省旅游局举办的“黑龙江旅游商品、纪念品设计大赛及展销会”中获得优秀奖的“水晶索菲亚教堂”作品,它的设计者抓住商机,将这一旅游纪念品迅速投放市场。如今在省城哈尔滨,利用光学玻璃材质制作而成的冰雪景观、龙塔模型已经成为黑龙江省旅游纪念品市场中极具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国内外游客无论在哪个季节来到黑龙江省,都能买到浓缩冰城特色的旅游纪念品。

   (四)注重内在文化的挖掘

   旅游是一项文化活动,古今中外没有例外。人类社会在旅游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形成了旅游文化。文化是旅游的支柱和精髓,一个国家、一个地区都有其历史发展的轨迹。旅游纪念品本身就包含着一种文化差别,它是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融合,是旅游业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者除了消遣娱乐外,很大程度上要了解当地的人文地貌,购置一些当地的手工艺品。旅游纪念品是一种含有地域文化的特殊商品,但是,好多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为了牟利而忽视了这一点,使得旅游纪念品的文化价值和品位降低。旅游纪念品必须承载当地的历史文化内涵。黑龙江省的旅游纪念品设计中应体现出特有的黑土文化、边疆文化、异域文化等。

   (五)加强经营管理,规范市场秩序

   如何让黑龙江省地域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尽快形成产业,使其在旅游经济的产业链条中占有一席之地,尽快发挥其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需要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各旅游景区经营的商家及更多的有识之士积极参与、共同努力。

   1.旅游纪念品发展走集约化之路

   旅游纪念品生产涉及的行业多、系统多,由于条块分割不具生产规模也不具竞争力。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应想方设法成立跨行业、跨系统、乃至跨地区的旅游企业集团,形成旅游纪念品产、供、销体系,以扩大生产能力和增强市场竞争力,逐步做到旅游纪念品的统一开发研制、统一生产、统一销售,使之规模化、集约化。我们的生产经营者,应该打破传统的经营方式,将旅游商品深入到景区,延伸到景点,这样才能达到行、游、住、购等一站式的旅游购物形态。很多地区都有专营旅游纪念品名街名店,例如,云南的昆明有市政府投资建设的“七彩云南”专营特色旅游纪念品,西安、拉萨也有专门经营纪念品的集市。黑龙江省缺少大规模专营地域商品、纪念品的名街名店,目前有的只是俄罗斯商品一条街。要构建完整的旅游纪念品产、供、销体系,就要尽快建设一批旅游纪念品批发市场,使旅游纪念品批发市场真正成为旅游纪念品的交易中心和集散地。

   2.正确领导、管理,加快旅游纪念品的研制开发

   旅游业是由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交通、旅游商店等不同的企业构成,作为企业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特点决定了在追求利润的经营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损人利己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这时有关部门的正确引导和监督,有效的管理就显得尤其重要。由于旅游纪念品研制开发涉及的部门较多,需要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来协调、引导,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由省旅游局牵头,由省财政、经委、工商、轻工等主管部门领导参加的“黑龙江省旅游纪念品研制开发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协调领导全省旅游纪念品研制开发工作。还可以组建黑龙江省旅游纪念品开发研究所,具体负责旅游纪念品的市场调查、定位、预测和旅游纪念品的研制开发指导,目标是每年研制开发、引进或改进包装,推出一批有特色、有影响、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经济附加值高、深受游客青睐的旅游纪念品,办好一批旅游定点购物商场,新增一批旅游纪念品生产基地,以满足旅游者购物需要。

   3.实行优惠政策扶持

   政府部门对旅游纪念品的开发、生产、销售要给予必要的优惠政策加以扶持,加强对旅游纪念品市场的管理,为广大的旅游者提供良好的购物环境。目前,黑龙江省各景区的展位租金太高,使旅游纪念品生产商难以面对景区销售纪念品,导致旅游者在黑龙江省的各景区内看不到那些代表黑龙江省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政府部门应做好协调工作,促使黑龙江省的一些主要景区景点对旅游纪念品的生产商、销售商实行优惠政策,主办方不要只盯眼前的利益,应看到旅游纪念品的出售,宣传了投资的企业,宣传了黑龙江旅游,给旅游景区带来的是长远的经济效益。

   4.依法管理旅游纪念品市场

   依据《黑龙江旅游管理条例》,强化对旅游纪念品市场违法经营的管理力度。联合工商、物价、税务等部门加强执法检查,整顿旅游纪念品市场秩序,规范旅游纪念品价格,禁止乱设摊点、向客人兜售商品、坑害顾客的现象发生,违者处以重罚。加快建立旅游纪念品行业协会,树立旅游纪念品产销企业自觉维护共同利益的观念。严格对导游及定点旅游纪念品的管理,理顺旅行社、商店及导游的利益分配关系,为广大游客提供货真价实的商品,让游客买得放心。

   总之,我国旅游事业迅猛发展,到2020年是个大的转折,来华的外国人,海外侨胞,台、港、澳同胞日益增多,必将进一步促进国内旅游市场的繁荣。黑龙江也应当抓好这一机遇,加快旅游业的发展,开拓广阔的旅游市场,开发生产更多的具有特色的、高质量的、吸引游客眼球的旅游纪念品,使黑龙江的形象、地位和知名度大幅度提升,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从而获得更好的旅游收益。

   参考文献:

   [1]王雪梅.羌族特色旅游纪念品开发对策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0).

   [2]冯万荣.旅游纪念品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山西太原学报,2004(3).

   [3]刘蓬春.旅游纪念品营销策略[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3(3).

   [4]张丽梅.旅游形象问题的提出、意义及作用[J].航空教育,2003(12).

   [5]张丽梅.黑龙江省旅游形象建设实施对策研究[J].吉林省学人论丛,2004(1).

旅游发展理念篇10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近年来,由于人类社会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低碳旅游”、“生态旅游”成为旅游业的热点,但在许多舆论宣传和研究文献中,对这两个概念的使用却是模糊不清,甚至混淆。因此,有必要进行概念剖析和区分。1生态旅游与低碳旅游定义剖析生态旅游目前还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定义。最早提出生态旅游的谢贝洛斯•拉斯喀瑞对生态旅游做出如下定义:“带着研究、欣赏和品味自然风光、野生生物及当地文化特征的目的,去往相对没有被污染或破坏的自然区域的旅行活动。这种旅行,既包括在没有遭到破坏的森林的随意漫步,也包括在偏僻地区对独特自然现象的探索和研究”。世界旅游组织将生态旅游归属为专项自然旅游的一种,认为生态旅游是以生态为基础的专项自然旅游,强调旅游的“原生态”,如小规模组团去参观自然保护区,或者体验异域民俗文化,等等。而我国旅游行业内对于生态旅游的定义比较通俗,也易于被公众接受和理解,认为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主要依靠自然和生态资源吸引旅游者前来观赏和感受生态环境,在此过程中达到普及生态知识、维护生态平衡的目的。也有学者从旅游者角度给生态旅游定义,认为生态旅游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体系,它以大自然为舞台,以生态学思想为指导,品位高雅,强调休闲、保健、求知和环保理念,既使旅游者获得身心健康、知识乐趣,又能增强旅游者热爱自然和保护环境的意识。虽然国内外对生态旅游的定义各不相同,或者各有侧重,但这些从不同角度的定义却都有两个共同点:①都认为生态旅游是以自然为基础的旅游活动,②其主题都强调为保护自然做贡献。从生态旅游概念的演变,可以看出,生态旅游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涉及到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文化熏陶乃至人类的道德规范和社会责任等诸多方面。“低碳旅游”概念是在全球气候变暖、低碳经济理念深入人心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这个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2009年5月举办的世界经济论坛。在一份题为“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中,将低碳旅游定义为一种减少“碳排放”的旅游,是一种减少污染、降低能耗的绿色旅游方式,它要求将出行观光、度假休闲等消费行为的碳排放量控制在合理的水平,使旅游业能成为环境友好型的产业。蔡萌,汪宇明认为,低碳旅游是指在旅游发展过程中,通过运用低碳技术、推行碳汇机制和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以获得更高的旅游体验质量和更大的旅游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一种可持续旅游发展新方式。低碳旅游是旅游业对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响应,它倡导在旅游过程中的餐饮、住宿、交通、游憩、购物、娱乐等环节中减少污染、节约能源、降低碳排放、减少碳足迹,用行动来实现和谐社会、节约社会和文明社会的建设目标。相比生态旅游,低碳旅游有着更为具体的定义———“减少碳排放”的旅游,也有着更为明确的目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2生态旅游与低碳旅游的内在契合性分析在旅游行业,生态旅游与低碳旅游都是很时髦的词,虽然两个概念提出的时间不同,但概念提出的背景却是相同的,即世界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它们都是环保观念在旅游业的自然反映,也可以说都是“环境危机倒逼人类反思和改革”的产物。提出这两个概念的初衷也相同的,即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和对人类未来的责任意识,注意到旅游业快速发展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充分考虑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子孙后代着想,注重资源的节约与环境的保护。应该说,低碳旅游和生态旅游具有相同的理念和共同的目标,都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其最终目标都是为了旅游业乃至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是在传统乡村旅游基础上融入了生态文明理念而发展起来的,相比传统乡村旅游“对大自然的体验”,生态旅游更强调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既要保证经济效益,又要保证生态效益。因此,低碳旅游倡导的“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特性与生态旅游追求生态文明的核心理念在内涵上是共通一致的。可以说,低碳旅游与乡村生态旅游具有某种内在的契合性,在发展自然生态旅游的过程中引入“低碳”的概念,对于推动低碳教育、传播低碳理念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在食、住、行、游、购、娱的每一个环节推行“环保与节约”,能进一步推进乡村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3低碳旅游与生态旅游的区别低碳旅游与生态旅游是两种不同的范畴。目前大多数人倾向于将生态旅游的对象限定为自然景观,当然国内也有些专家认为一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文、民俗景观也可归属为生态旅游的对象。但不管怎么说,生态旅游只能算是一种针对特定的旅游对象(自然景观)的旅游活动,属于自然旅游的一部分,通常是一种小规模的专项自然旅游,它是旅游市场中的一个细分市场。而低碳旅游指的是一种旅游方式,一种减少污染、降低能耗、减少碳足迹的绿色旅行方式。低碳旅游对旅游资源、游客类型、旅游规模等都不作限制,任何一种旅游活动,都可以通过旅游环境、设施、旅游消费等方面实现低碳化而成为低碳旅游,因此,虽然低碳旅游与生态旅游二者不属同一范畴,但低碳旅游作为一种旅游方式,就是在原有旅游方式基础上限定温室气体的排放,以更小的旅游“碳足迹”来承担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行业责任,其涵盖范围比生态旅游涵盖的范围要更大。低碳旅游与生态旅游具有不同的侧重点。生态旅游借鉴了生态学的有关理论,强调旅游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注重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有机结合;低碳旅游则吸收了低碳经济的相关理论,其核心是通过能源技术创新和人类消费发展观念的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此外,生态旅游在陶醉于大自然的享受时,注重保护和修复旅游景区的自然文化生态系统;低碳旅游则表现为两个方面:作为旅游市场供应方的整个旅游产业链的低碳生产行为和作为旅游市场消费方的旅游者在整个旅游活动过程中的低碳消费行为。生态旅游是由于大众旅游的自然取向性调整而催生出的一个新型的旅游市场,它属于自然旅游,但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自然旅游,而是注重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的自然旅游;低碳旅游着眼于节能减排和减少环境污染,强调旅游市场供方的“低碳生产技术”和旅游市场需方的“低碳消费方式”,要求通过低碳生产技术的创新和旅游消费方式的转变来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二者的区别在于,生态旅游更侧重理念的宣传,倡导维护自然生态系统,而低碳旅游更侧重从实践角度说明实现旅游低碳化的具体行为要求;相比较而言,生态旅游更象是一种空泛的理念口号,而低碳旅游是一种可以量化(对减排的量化)的旅游,其可操作性和实践性更强。#p#分页标题#e#4低碳旅游是对生态旅游可持续理念的实践与深化生态旅游与传统的旅游方式有明显区别,它强调景区内野生动植物的自然属性,是一种时尚、高雅、休闲式的,并蕴涵自然生态文明的旅游形式。但是,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生态旅游的相对局限性日益明显。如果没有低碳旅游方式做保障,生态环境必将被破坏,低碳旅游强调“低碳化”,通过控制旅游中的碳排放量将环境保护落到实处,低碳旅游旅游环境的生态性,进一步关注旅游环境的整体发展,其内涵不断扩充和丰富。生态旅游更多地体现的是一种绿色的“理念”,而低碳旅游更多地体现为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从生态旅游到低碳旅游是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从理念到实践的飞跃,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相比生态旅游,低碳旅游有着更为明确的定义和更具体的目标———碳减排,其针对性强,因而有利于指导低碳旅游各项实践工作的开展。碳减排的可量化性体现出低碳旅游强大的可操作性,建立相应指标体系并将减排量化工作落实到各项指标,可以解决生态旅游在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在当前全球环境恶化、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将低碳旅游概念引入到生态旅游,实现可持续理念的实践深化,需要政府、旅游企业和旅游者的长期努力。从政府层面看,低碳旅游的推行需要依靠政府部门的强力推动,战略上规划与协调,政策上支持与引导,观念上宣传与教育。还要建立制度保障,并实行追究机制,对破坏环境的高碳旅游行为要追究其履行生态补偿责任。从旅游行业协会看,要尽快制定旅游行业的低碳生产标准,包括低碳旅游产品、服务、管理的低碳质量标准,从而使旅游企业的旅游产品开发、经营及管理达到制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从旅游消费者看,要树立低碳意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共同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