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推行林长制工作总结十篇推行林长制工作总结十篇

推行林长制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24:42

推行林长制工作总结篇1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betttertnever”为你整理了这篇2020年林长制改革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0年林长制改革工作总结

2020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林长办的大力支持下,我乡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林长制改革工作部署,多措并举,狠抓落实,全力推进林长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2020年关店乡林长制改革工作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及县委、县政府关于林业增绿增效行动的部署,聚焦“五绿”,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二、聚焦“五绿”,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

(一)完善机制方式,促进履职尽责

1.严格制度落实。健全乡村林长责任制度,严格执行会议制度、督察制度、工作提示单制度,切实发挥好总林长牵头抓总、协调推动的职能作用,实行区域性林长示范带动、落实林长会议成员单位分工负责协调配合的联动机制,以制度落实保障工作落实,促进乡、村两级林长履职尽责。

2.建成“五个一”服务平台。以乡、村两级林长责任区为落点,突出“一林一档”“一林一策”两个重点,组织各单位相关人员,建好“一林一档”,编好“一林一策”,完善“一林一技”、“一林一警”、“一林一员”,建成林长制服务平台,为乡、村两级林长履行职责提供服务。

3.提高履职成效。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将保护森林资源作为乡、村两级林长的首要职责,落实乡、村林长为第一责任人的林业生态资源安全巡护责任制,建立分区定员、定责到人、覆盖全域的基层护林员网格化组织体系,提升巡护能力,做到会发现、会报告、会第一时间处置森林火情、林业有害生物疫情和破坏森林资源行为,提高基层林长履职工作成效。

4.强化督查考核。坚持日常督察与专项督察相结合,乡、村林长办主动为林长巡林督察做好协调保障工作,突出问题导向,强化整改落实,保证林长制改革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优化林业发展环境

1.深入实施林业增绿增效行动。统筹人工造林、森林抚育任务,认真实施“四旁四边四创”绿化提升行动。继续推进林业增绿增效工程,完成人工造50亩、森林抚育1000亩、农田林网2000亩。加快国土绿化向农村宅旁、路旁、水旁、村旁延伸。

2.全力做好林业有害生物检疫防治。一是做好美国白蛾防治监测工作。全乡设立性诱捕器监点3处收集数据。二是做好美国白蛾防治宣传工作,张贴美国白蛾防治公告,发放美国白蛾防治宣传单。三是做好辖区内特种养殖调查,全乡调查特种养殖户8户,全部在飞防图上标注避让。协助县林业局做好飞机施药防治美国白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3.积极开展产业扶贫。

4.做好“一卡通”工作。完成关店、向桥、周庄等村2019年度绿色长廊建设土地流转费发放。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1.加大资金投入,保障林长制改革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建立护林队伍,给予护林员合理的报酬。

推行林长制工作总结篇2

2020年以来,我局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实行林长制的总体安排部署,结合自然资源工作实际,以“林长”为核心,以“制度”为保障,认真履行职责,加强生态区域内林长制工作督查指导,积极配合林业、林长办等部门推进林长制改革,林长制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现将2020年林长制工作情况及下一步工作谋划汇报如下:

一、工作总体情况

(一)建立林长制组织体系

为进一步加强局林长制工作领导,结合实际,及时调整成立局林长制工作领导小组,设立林长制办公室,明确专人为联络员。领导小组适时召开会议,部署调度林长制工作,研究解决相关重、难点问题,协调落实生态责任区域林长制工作各项任务,全面推进林长制改革。

(二)明确林长制责任分工

根据县林长制工作要求,研究制定局林长制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成立工作小组,强化责任分工,充分发挥基层国土所优势,加强与当地乡镇部门配合,提升群众“护林、护绿”意识,形成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监督的林长制工作发展良好氛围。

(三)全面推进林长制工作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凝聚共治力量。

充分利用标语条幅、会议培训、工作QQ和微信群等宣传媒介,提高系统职工对林长制工作重要性认识,结合土地执法巡察,广泛开展送政策、送宣传、送服务,推进林长制工作进基层各项活动。及时曝光违法占林、破坏林地等违法典型案例,向社会公布我局

“副林长”职责和联系方式,接受群众监督,引导群众自觉爱绿护绿。

二是严格执法巡察,维护共建成果。

不断加大执法力度,保障林地管理工作有效运转。划分责任区范围、落实责任到人,不定期开展土地动态巡查工作,形成动态巡查监管网格,对各国土所进行督促、检查、指导,将林地管理范围内土地利用监管纳入日常土地动态巡查管理,持续保持巡察高压态势,严厉打击林地管理区域内私搭乱建和违法占地等违法用地行为,遏制林地土地违法势头,严守耕地红线。正确处理好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扎实推进集约节约用地,在抓好土地管理和利用等各环节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管理违法用地查处、闲置用地清理力度,从源头上加强管控,保障林地等基础性自然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

三是强化废弃矿山植被恢复治理工作。

依据《HS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2020年度完成了HS县G远工贸有限公司G山镇牛G冲村夹石沟石料厂、aH省中和矿业有限公司HSG五庙饰面花岗岩矿等2处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并于2020年6月13日组织了专家验收。

四是督促协调保障林业生态建设用地。

从严控制非基础建设项目占用林地,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入手,加强对建设项目选址先期的引导,各项建设尽量不占或少占林地,必须占用或征收林地的,应当依法办理审批手续。禁止毁林开垦、毁林挖塘等将林地转化为其他农用地,在农业综合开发、耕地占补平衡、土地整理过程中,不占林地。

五是加大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森林资源保护力度。

为全面规范石料、石材开采加工秩序,严厉打击无证开采、私挖滥采、非法加工经营等违法行为,切实增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服务功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aH省河道采砂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按照“属地管理”、“谁破坏、谁复垦”、“宜林则林、宜耕则耕、宜草则草、宜景则景”的原则,全面推动全县16家石材石料开采加工企业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截止目前,7家石料加工场点已由属地乡镇政府组织治理,县督查局牵头组织林业、环保、水务、国土等部门已对治理情况进行联合督查验收,其中合格58家;被征用为建设项目用地9家,不需要复垦复绿。9家领取《采矿许可证》的企业,4家已完成治理任务,1家拟规划为招商引资企业用地,3家正在治理,1家正在依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进行相关资产处置。

二、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存在主动性不够现象。

林长制改革工作中思路不够清晰,措施不够有力、监督不够到位,导致工作成效不够显著。

二是少数建设项目存在少批多占等问题。

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杜绝此类情况的发生。

三是齐抓共管力度不够。

全民参与、社会共管的社会氛围尚未真正形成。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是推进重点工作实施。

推行林长制工作总结篇3

全面扎实推进一林一策、一林一档、一林一技、一林一员、一林一警,提升林业工作精细化水平,推动林长制改革往深处做、向实里走。以下是为大家推荐的林业部门计划材料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林业部门计划材料一

(一)20__年工作:

1、造林绿化任务全面完成。全面完成市局下达的年度造林目标任务,共计人工造林6000亩,其中重点工程造林3900亩;封山育林2000亩;退化林修复5000亩;森林抚育6000亩;认真组织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全区全民义务植树30万株,义务植树尽责率达95%以上;全面启动城乡绿化三年行动以来,共完成沟、港、渠绿化2.5公里,公共绿地建设900平方米,村道补植绿化2公里,完成单位庭院绿化1320平方米、休闲绿地建设3600平方米,街道补植绿化1.9公里,省道绿化23.6公里,县乡道绿化14公里,我区城乡绿化工作得到全面推进。

2、森林资源管理规范有序。一是切实抓好森林防火。先后投入18万元在全区各主要路口、重点林区和隐患部位设立各类宣传牌、警示牌、喷绘标语,同时,为警告放“野火”者,我局特订制了“森林防火”宣传抽纸盒10000个,将“森林防火八不准”和“野外用火六不烧”等内容印在抽纸两侧,全部发放到驻区各单位、长岭岳化两厂及部分村组、农户,做到了防火宣传进村入户、深入人心;总结__年“鲜花换鞭炮”工作经验,持续开展“鲜花换鞭炮”活动,得到群众广泛赞誉和支持,有力促进了文明祭祀新风尚。在10月24日,迎接全市__-20__年度森林防火工作考核,年度工作获考核组高度评价,云溪镇内业资料在全市受检乡镇中名列前茅。二是认真做好病虫害防治。大力开展松材线虫病综合治理,悬挂松墨天牛诱捕器350个,共换诱芯10个批次3500个,诱杀松材线虫传播媒介松墨天牛6897只。全区林业病害成灾率控制在4‰以内。三是严厉打击涉林犯罪。共开展上路巡查执法90次,扎实开展了白泥湖湿地候鸟保护、107国道沿线林地保护、经营野生动物突击检查等多项专项行动,今年来共查处各类涉林违法案件16起,制止破坏森林资源行为20起,收缴扑鸟网3条共60余米;对全区45家木材经营加工户进行了全面清理整顿,并建立了管理台账,确保了我区木材经营加工业有序平稳发展。

3、林权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共受理山林权属纠纷36起,成功调处33起,调处成功率92%;办理各类信访案件15件,按时办复率100%;积极推进森林保险工作,投入近13万元为全区22万多亩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政策性纳保1年,做到森林保险全覆盖。

4、林业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一是油茶产业快速发展。继续推进现代农业油茶综合产业园建设,与林业产业扶贫相结合,计划今年新造油茶1000亩,补植8000亩,同时对__、__年油茶造林进行全面补植,全区油茶种植总面积已超过10000亩,成为林农增收的新亮点。二是林下经济继续壮大。大力发展林下经济,通过积极为符合条件的林下经济大户申请国家相关扶持资金,鼓励支持全区现有12家林下经济基地和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打响品牌,20__年全区林下经济总产值达到3000万元。三是生态旅游再添动力。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和湖长制为契机,积极向上立项争资,全力打造白泥湖国家湿地公园和清溪省级森林公园两个生态休闲旅游品牌。成功向省厅申报了清溪森林公园内的林相改造项目,密切配合市城建投公园开发项目及潜江-韶关输气管道工程。白泥湖国家湿地公园迎接了市改革办调研白泥湖国家湿地公园项目,协助区领导开展湖长制巡湖工作,并对我局牵头负责的长江三个排渍口进行工作督查,发现问题8起,交办8起,督促相关责任单位及时整改到位。目前,白泥湖湿地管理中心正与发改部门衔接,尽快启动湿地公园宣教中心立项、建设。

5、精准扶贫工作成效显著。一是行业扶贫。今年来,5个省定贫困村(清溪村、南岳村、姜畈村、白泥湖村、钢铁村)共种植油菜105.13亩,涉及贫困户44户,财政投入105130元;生态公益林面积3331亩,涉及贫困户248户,专项扶贫资金48303元;截止目前,已经全部发放到贫困户家中。植树造林2500亩(含补植补造2300亩),实施封山育林1000亩,发展特色油茶产业基地3个、面积1500亩,发展林下经济500亩,发展庭园经济种植果树和珍稀名贵树种1000棵,发展生态旅游1000亩,开展农业、林业技术培训150人次,达到贫困人口收入增加、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的目的。二是精准扶贫。为清溪村11户精准扶贫贫困户发放慰问金共计8800元,另为团结村4户贫困户发放慰问金5200元;先后7次赴平江县龙门镇福寿村3户贫困户家中进行了走访慰问,解决扶贫资金4.5万元,并送去了大米、食用油及慰问金7800元,目前,我单位负责平江县龙门镇的三户贫困户均已脱贫。

(二)20__年工作计划:

20__年即将到来,为提前规划好明年的各项工作,我们对照今年年度工作目标的进展情况,提出如下工作打算:

1、紧扣重点,加快推进两个公园建设。一是白泥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继续争取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区委、区政府的支持,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保护能力。通过新建宣教展览中心一体建设,宣传湿地保护科普知识,积极向外推介,打响“白泥湖国家湿地公园”这块牌子。同时,结合湖长制管理,加快生猪退养、矮围网围治理进度,并进一步加强对白泥湖个体承包养殖的整治和管理,使之符合公园建设要求。二是清溪省级森林公园建设。全力配合__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开展清溪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的建设工作。加快推进清溪省级森林公园旅游公路项目及园区内部游步道建设进度,逐步完善公园内外部的道路系统。按照公园总体规划对公园目标进行分解,做好定点规划设计。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和乡镇联动,形成有效合力,切实抓好公园内的山林纠纷调处、控建拆违与治污工作。

2、明确目标,切实加强两防工作重点。一是森林防火。重点实施林火预警和通信指挥系统、森林消防队伍能力、林火阻隔系统建设,组织开展森林防火镇村两级示范点建设,开展全方位全覆盖业务培训,继续加强值班备勤,大力开展宣传,严格火源管理,强化督导检查,确保不发生大的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二是生物防治。重点做好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落实政府、林业“双线”目标管理责任制,保质保量完成20__年松材线虫病除治任务,确保疫情得到有效抑制,全区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以下。

3、攻坚克难,优化细化四项具体工作。一是造林绿化。完成市定造林任务(目前市局暂未下达20__年造林计划),长江防护林工程建设3000亩;大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95%以上。争取区政府领导重视与支持,全面完成城乡绿化三年行动及长江复绿工程年度任务。

二是产业发展。在继续推进油茶种植和珍贵树种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加大财政投入,重点引导发展林下种植、养殖、采集加工和森林旅游。以创建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为目标,强化林下经济项目的筛选、跟踪和推广示范,建设一批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深入开展林业科技宣传活动,抓好林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

三是林政管理。强化林地林木管理。严格执行使用林地项目审核审批制度和森林限额采伐制度,确保林地保有量不破“红线”,活立木蓄积量增长率达到市定标准。强化林区安全稳定,适时组织有针对性的专项打击整治行动,突出重点生态区位森林资源保护,依法严厉打击盗砍滥伐林木、非法毁坏侵占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植物等违法犯罪行为。四是扶贫攻坚。巩固__、__、20__三年来的扶贫攻坚工作成果。继续开展“回头看、回头查、回头帮”活动,加大对贫困村资金投入的扶持力度。

林业部门计划材料二

20__年,全市林业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全面建立和推行林长制改革,持续开展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完成造林21.33万亩,新建改造“三树一苗”19.1万亩,全市“三棵树”面积60.6万亩、苗木面积52.3万亩。皇甫山将军凹森林康养特色小镇成功入选首批50个国家森林小镇建设试点,老嘉山获批部级森林公园,全椒县大墅镇荣获“中国最美康养小镇”称号,南谯孙岗村荣获全国生态文化村。全省国有林场场长会议、全国国有林场座谈会以及中国林场协会四届三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全省集体林权制度“三权分置”和“三变”改革联系点工作推进会、20__“关注湿地保护鸟类”高峰论坛暨“池杉湖杯”国际自然与风光摄影大赛颁奖典礼、中国鸟网年会等先后在我市召开。为__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新的贡献。

一、20__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精准施策,林长制改革持续推进。全市出台林长制工作方案9个,设立市、县、乡(镇)、村四级林长3166名,组建市县林长制办公室9个,落实林长办专职工作人员37人。市县两级分别出台林长制会议、督察、考核、信息公开、信息专报等五项制度;市林长办制定《__市20__年林长制考核评分细则(试行)》,建立月工作例会、调度制度。全市竖立林长公示牌1940块,落实专业技术人员258人、护林员2521人、公安民警79人。召开市级林长会议2次,完成了迎接省人大常委会、省委深改办来我市专题调研林长制改革工作。

(二)增绿增效,生态建设持续加强。20__年度,全市林业项目投入3.38亿元,其中争取中央资金0.79亿元、省级资金0.49亿元,市县财政投入2.10亿元。大力实施增绿增效行动,全市完成造林21.33万亩,封山育林6.1万亩,退化林修复2.31万亩,森林抚育72.86万亩,建设森林长廊示范段51.4公里。申创省级森林城市1个、森林城镇13个、森林村庄89个,建设森林长廊示范段51.4公里。组织全市植树造林主会战1次,各县、市、区结合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植树造林活动,全市完成义务植树500多万株。

(三)依法管理,绿水青山持续保护。秉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编制出台《__市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工作方案》和《__市湿地保护规划(__-2030年)》,加强湿地保护利用,现有湿地136万亩。扎实开展森林大督查等四大林业专项行动,推进森林大督查行动,全面督查1470个疑似问题图斑,确认有问题图斑257个,已查处191起,正在查处66起;推进自然保护地大检查行动,对全市17处自然保护地进行实地督查,查处违规行为2起,目前已整改到位;推进野生动物保护专项行动,出动警力2124人次,查处案件12起,收缴野生动物153只(头);推进林木种苗行政执法年行动,发现违法案件线索11个、查处落实“三证一签”制度问题2个,抽查53家育苗单位、96个苗批,苗批合格率97.9%。积极做好森林防火宣传、队伍建设、物资储备和防火演练工作,森林防火态势良好,全市没有发生较大的森林火灾及人员伤亡事故,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5‰以下。扎实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四率”指标全面完成。加大普法宣传力度,持续保持高压态势,有力打击各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行为,办理各类涉林案件115起,挽回经济损失220多万元。

(四)融合发展,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创成省级现代林业示范区2个,申创市级现代林业示范区11个,新增6个省级专业合作社、4个省级家庭林场,新建改造薄壳山核桃、麻栎、杜仲林9.1万亩,提升改造乡土特色苗木10万亩;引进麻栎深加工企业3家,建设林下套种银条、百蕊草、艾草中药材示范基地3000亩。

(五)激发活力,林业改革持续深化。积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三权分置”改革试点。试点的南谯区陈王村按照“确权不分山”、“确证不分心”、“确利不分林”,实行股份量化发证,改革成效得到省林业厅充分肯定。持续深化国有林场改革,我市国有林场改革在全省率先完成,改革成效得到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林业局高度肯定。组织开展国有林场改革“回头看”,补缺补差,巩固改革成果;市本级和来安、__等5个县(市、区)成立林投公司,融资发展战略储备林和森林旅游开发等重大项目,全市10个国有林场建设战略储备林基地25655亩,总投资1995.98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280万元。市属国有林场全面推行“一场两制”,组建营林公司,承担营造林项目工程,实现收入1440万元;申请欧投行贷款1.45亿元,未来5年将新造和培育珍稀树种16.6万亩。积极开展森林保险试点,市属国有林场54.1万亩森林全部纳入森林保险,20__年雪灾赔付218万元。

(六)因地制宜,生态扶贫持续开展。通过林地流转、“四带一自”等模式,持续开展“珍贵树种送贫困户”活动。20__年,全市贫困户发展薄壳山核桃等特色经果林1.2万亩,实施长防林1万亩、封山育林3.7万亩,选聘生态护林员137人,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47家林业经营主体流转贫困户土地1197亩,带动469个贫困户就业。

(七)强化教育,从严治党持续深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认真组织开展“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专题警示教育和“三查三问”。强化主体责任,全面落实党员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和“一岗双责”。扎实开展以“查漏洞、抓反弹、补短板”为主要内容的中央和省委巡视整改情况“回头看”工作,切实抓好整改整治,持续推进作风建设。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大力推进网络安全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动权。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扎实开展文明创建工作。同时,积极抓好安全生产、信访维稳等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造林空间越来越小,增绿任务难度较大;二是松林经济效益增收带动力不强,需要进行结构调整和林种改造;三是城乡绿量不足,质量不高;四是林业生产周期长,有一定的投资风险。

三、20__年工作谋划

(一)总体思路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精神和生态文明思想,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林长制改革为总牵引,以林业增绿增效行动为总抓手,以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为总目标,加快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全面构建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繁荣的森林文化体系、稳固的森林保障体系,为建设绿色美好家园,建设现代化新__作出新贡献。

(二)目标任务

完成人工造林12.86万亩,封山育林7.4万亩,退化林修复1.7万亩,森林抚育61万亩;申创省级森林城市1个、森林城镇10个、森林村庄200个;建设科普教育基地3个、义务植树基地20处、各类纪念林基地15处,全市276株古树名木保护率达100%;新建改造薄壳山核桃、麻栎、杜仲“三棵树”造林30.9万亩;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5‰以下、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15‰以内、林业政务信息和非涉密数据100%开放共享。

(三)主要举措

一是全力抓好林长制改革。围绕“五绿”重点,在巩固现有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健全林长服务平台,全面扎实推进一林一策、一林一档、一林一技、一林一员、一林一警,提升林业工作精细化水平,推动林长制改革往深处做、向实里走。在全市再创新一批新招、形成一批新特色、打造一批新亮点,进一步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力争在全省有位次、全国有影响。

二是全力加强生态建设。一是围绕“一核”、“两轴”、“三网”、“四极”、“多点”的生态空间布局,大力实施林业增绿增效和“四旁四边四创”绿化提升行动,全面完成20__年营造林任务;二是积极与省厅沟通,积极申报各类林业重点项目;三是继续加强林业科技推广、培训力度,同时加强林木种苗质量管理,服务于全市林业特色产业发展。

三是全力壮大林业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以科技为支撑,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等重点,持续发展“七大增效产业”,重点发展“三棵树”,在全市建设一批好林场、发展一批好企业、培育一批好品种、创新一批好模式、总结一批好经验、推广一批好典型。同时,结合林业特色产业项目和生态保护项目,强化林业脱贫攻坚工作,确保脱贫不返贫。

四是全力强化生态保护。持续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查组交办问题的整改;严格落实林业生态红线,做好建设项目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服务工作;大力加强森林火灾防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能力建设;严厉打击涉林违法犯罪行为,适时开展各类专项行动,重点打击盗挖风景树、整治非法占用林地、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等种类涉林违法犯罪行为。

推行林长制工作总结篇4

这次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是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召开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大、*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总结*年、安排部署2009年林业工作。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关于*年林业工作回顾

*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全国林业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国家大局,狠抓工作落实,全力应对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总体*保持了林业发展的良好态势,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

(一)林业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为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注入了新活力。一年来,各级林业部门解放思想,奋发而为,开启了农村经营体制的又一次重大变革,掀起了一场涉及广大农村的绿色革命,为林业科学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一是林业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党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入了全面推进的新阶段。各地各部门认真落实中央部署,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取得了新成效。*、*、辽宁、浙江、*5省基本完成主体改革,*、安徽、河南、*、湖南、重庆、四川、*8省市全面推开主体改革,其他省区市都在积极开展改革试点。全国已确权到户的林地达12.7亿亩,占集体林地的50%。亿万农民真正成了山林的主人,获得了重要的生产资料和发家致富的创业平台,不少山区农民的家庭财产增加了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部分农民林业收入已占到总收入的60%,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各种生产要素大量向林业流动。*年,河南省投入林业资金61.3亿元,造林601万亩,比*年增加337万亩;*省投入林业资金35亿元,有效带动了林业和林下经济发展,南华县通过发展以野生菌为主的林下经济,实现产值1.6亿元,比*年增长37.1%,其中五街镇农民户均收入2万元,高的达8万多元;*省林业贷款余额66.1亿元,有55万农民工返乡务林;*省林权抵押贷款余额30亿元,40.9万农民工返乡务林,全省农民人均林业现金收入680元,同比增长15%;辽宁省有1200万农民经营林业,收入明显增长;*省发展林下经济60多万亩,产值10多亿元,实现了农民“不离乡、能就业,不砍树、能致富”。同时,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和重点国有林区改革试点也取得新进展。二是林业机制创新取得重要进展。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进一步完善了林业发展的政策机制。国家明确要求,建立支持林业发展的公共财政制度,各级政府要建立和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全国重点公益林补偿范围已达到6.99亿亩,25个省区市建立了地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地方年补偿资金达18亿元,*省从水资源费中安排35%用于生态公益林补偿。林权抵押贷款、森林保险、林木良种补贴制度开始建立,*省26个县近300万亩森林纳入火灾保险,保险金额近14亿元。林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地方政府统筹规划。通过深化林业体制机制改革,林业发展实现了由过去主要依靠政府投资拉动向多渠道投资、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全面推动的转变。

(二)生态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生态功能进一步提升。一是森林生态系统建设进一步加强。完成造林7157万亩,同比增长22.1%。河南、*、*、*、*、*海、*、*、*、*、*、*12个省区市超额完成造林任务。国家已初步确定延长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点工程实施期,进一步完善了退耕还林政策,增加了三北、沿海防护林等工程建设投资。形成了生物质能源林、碳汇林、珍贵树种培育等新的增长点。义务植树和部门绿化深入开展,完成义务植树23.1亿株。森林经营进一步加强,广东省全面实施了森林经营工程,*省完成中幼林抚育和低产林改造634.8万亩。强化了“林以种为本、种以质为先”的理念,造林基地供种率提高到63%,良种使用率提高到51%,种苗合格率稳定在95%以*。实施了征占用林地定额管理,资源管护力度不断加大,基本保持了林地资源平衡。二是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成效明显。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深入推进,一些重要和脆弱湿地的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开展了*、*大九湖等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全国已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550多处、国际重要湿地36处、国家湿地公园38处,49%的自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三是荒漠生态系统得到改善。强化了地方政府防沙治沙责任,沙区全面实施“三禁”制度。甘肃、*、*等省区沙化土地治理面积大于扩展面积,新疆、青海、等省区进一步加大了防沙治沙力度。科尔沁、毛乌素、浑善达克沙地沙化扩展趋势实现逆转。塔克拉玛干等重点敏感区治理步伐加快,重点沙区绿洲面积扩大。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试点启动,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沙尘暴监测应急工作进一步完善。四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林业自然保护区达2006处,面积18.4亿亩,占国土面积的12.8%,90%的陆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大熊猫、朱鹮、扬子鳄、野马等放归自然的试验积极推进。圆满完成了大熊猫赠台相关工作。初步建立了全国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野生动物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五是促进了其它生态系统发展。加强了城市森林建设,全国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5.1%。*海市完成屋顶绿化10万平方米,推进绿墙建设和立体绿化29公里。加强了农田林网和草原防护林建设。生态建设呈现出以森林生态系统为重点、“三个系统一个多样性”全面协调推进的局面。

(三)林业抗灾救灾取得重要成果,应急能力明显增强。面对接连发生的重特大突发灾难,全国务林人紧急行动、团结一致、众志成城、英勇奋战,战胜了各种困难,夺取了林业抗灾救灾的胜利,恢复重建也取得重要成果。一是成功抗击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林业受灾最重、损失最大、影响最深远、恢复最艰巨的罕见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各级林业部门领导立即赶赴一线救灾,林业干部职工奋力救助受困群众,林业专家深入一线开展科技救灾,抗灾信息迅速沟通,应对措施及时落实,减少了林农损失,得到了中央支持,完善了林业抗灾救灾机制。在湖南郴州召开了全国林业灾后重建现场会,全面部署了恢复重建工作。国务院决定投资364亿元开展灾后林业生态恢复重建,明确了减免世行贷款债务、将林业救灾资金纳入中央和地方财政预算等八项政策。二是积极应对汶川特大地震灾害。汶川地震发生后,*等灾区林业部门紧急行动、昼夜奋战,全力抢救受灾群众,妥善疏散大熊猫,想方设法解决困难,千方百计保障供给。非灾区林业部门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纷纷捐款捐物,全力支援灾区水、电、路、通讯设施的恢复重建,积极解决灾区物资缺乏和看病难等问题,妥善安排灾后重建和群众过冬。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国家林业局等5部门制订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生态修复专项规划》,落实林业投资131亿元。三是成功处置森林火灾等灾害。在全国高温干旱等极端天气频繁发生、林下可燃物大量增加、防火基础设施遭受严重破坏、森林火险等级持续偏高的严峻形势下,采取超常规措施,实现了大灾之年无大火。吉林省实现连续28年无重大森林火灾。*、*、*等省市成功防治美国白蛾等有害生物灾害,为*奥运会、残奥会成功举办作出了贡献。通过积极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林业应急管理能力明显增强。

(四)林业产业发展扎实推进,兴林富民取得新成效。一是林业产业规模扩大。由于受雨雪冰冻灾害和地震灾害,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林业产业发展总体放缓,但林业总产值预计仍可达1.33万亿元,同比增长6.08%,进出口贸易额有望突破700亿美元。全国规模以*林业企业超过1.5万家。*、广东、浙江的林业年产值均超过1000亿元。*林业吸引外资6.9亿元,为*年的10倍,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新增10家,达到47家。*省林业产值同比增长21%,河南省增长21%,辽宁省增长13%。二是林业产业结构优化。速生丰产林、木本粮油林等快速发展,纸浆和人造板原料林成为社会投资重点,企业、农户、外商成为商品林投资主体。初步形成了木竹加工、木桨造纸、林特产品、花卉和野生动植物繁育等产业集群。国家森林公园发展到709处,森林旅游人数超过2.5亿人次,社会综合产值1200亿元,同比增长20%。林业一、二、三产业比重由2005年的52:41:7转变为44:48:8。三是林业特色产业蓬勃兴起。*、吉林、辽宁等省形成森林食品和北药主产区。*、湖南、*等省形成木本粮油特色产业,湖南省*年茶油产量达到12万吨,产值65亿元。广西自治区已建成速生丰产林2600万亩、经济林3300万亩,产值350亿元。河南省经济林面积达1300万亩,花卉苗木面积85万亩,亩均收入4000元。新疆、陕西、*、甘肃等省区形成林果特色产业,新疆种植林果1450万亩,产值120亿元,阿克苏、喀什等地把林果业作为实现农民人均收入8000—10000元的抓手,若羌县已实现农民人均红枣纯收入5670元。林业产业的发展,有效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兴林富民已成为各级林业部门的生动实践。

(五)生态文化建设扎实开展,社会生态文明观念不断强化。一是生态文化理论建设取得初步成果。成立了中国生态文化协会等理论研究和组织机构,扩展了生态文化建设内容,丰富了生态文化内涵,生态文化不断向自然、社会和人文文化拓展,向经济、科技、教育等领域渗透。二是生态文化基础建设快速推进。建设了一批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为依托的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开展了“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活动,命名了一批现代林业示范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市全面兑现“绿色奥运”七项承诺,高质量完成了奥运绿化重点工程。广东省按照“城市园林化、郊区森林化、道路林荫化、庭院花园化”的要求,打造森林城市、森林乡镇、森林村庄。河南省把“村镇绿化”作为十件大事之一,投资1.83亿元,1.35万个村庄得到绿化美化。海南、安徽、*、重庆等省市建设了一大批“生态文明村”、“森林人家”、“农家社区森林公园”等各具特色的生态文化基地。三是生态文化传播力度加大。林业纳入了党的宣传工作布局,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宣传林业的力度加大,网络、手机等现代媒体关注林业的热情提高。制作播出了《森林之歌》、《山林的呼唤》、《踏界》等一批影视片,多次组织著名文艺家深入林区采风,举办了生态文明高层论坛、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等活动。*省将生态知识编入了《义务教育地方课程通用教材》。四是生态文明观已开始影响政府决策和社会行动。一些地方政府把“追求科学发展,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追求生态文明,确保发展永续,确保生态永续,确保宜居永续,确保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生态产品”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旗帜,积极采取重大举措,大幅度增加林业投入。山西省近3年年均投资50亿元,实施身边增绿工程。*省规划投资120亿元,实施“一大四小”工程。重庆市规划投资480亿元,建设“森林重庆”。交通、铁道等部门加快绿色通道建设,完成绿化里程10万多公里。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在7个省区实施了10个碳汇造林项目。通过发展生态文化,增强生态意识,生态文明观开始影响政府的决策和社会的行动。

(六)积极应对国际林业热点问题,增强了我国的话语权和主导权。一是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行动和外交活动。我们把落实主席在第15次apeC会议*提出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森林方案”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举全局之力积极推进,取得重要进展。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由国家林业局和外交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科技部、中央编办、气象局等组成的“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网络”部际协调小组,拟定了网络发展路线图,召开了由24个国家、地区和16个国际组织出席的网络启动会议,了与美国、澳大利亚共同制订的网络框架文件,落实了3亿元网络发展专项资金。在去年底第16次apeC会议*,主席宣布“网络”正式运行,并被写入会议宣言。同时,还参与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编制工作;将森林与气候变化列入中欧领导人峰会内容;积极参与林业国际规则制订,出席了第14次应对气候变化公约缔约方大会等一系列国际会议,提升了我国林业对外交流合作的层次和水平。二是推进林业双边和区域合作。积极参与中美经济战略对话,配合中欧首脑会议,促进中欧森林执法合作。认真做好大熊猫、朱鹮、东北虎等外合工作。继续加强林业双边、多边国际合作。国际竹藤组织成员国已发展到35个,与50多个国际组织和双边机构建立了伙伴关系,初步建立了全球竹藤合作网络。三是认真履行国际公约。主动承担国际义务,认真履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湿地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防治荒漠化公约和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并积极协调推进全球生态建设,树立了负责任大国形象。加大技术和资金输出力度,援助欠发达国家生态建设,受到国际社会赞誉。特别是由于我国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快、人工林吸收二氧化碳最多的国家,我国林业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话语权和主导权不断增强,为国家重大外交作出了贡献。

(七)林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保障能力明显加强。一是林业建设资金明显增加。落实中央投资563亿元,林业信贷资金117亿元,地方各类投资*千亿元。去年第四季度中央新增林业投资36.5亿元,首次开展了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试点。二是依法治林扎实推进。修订了森林防火条例,扩大了林业综合行政执法试点,推行了林业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了林业行政执法行为和许可行为,加强了“五五”普法工作,开展了“飞鹰行动”等严打行动。三是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围绕良种繁育、产品加工、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油茶产业,全力开展科技支撑服务,科技贡献率提高到39.1%。加强了国家林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争取了一批部级重大科技项目,取得了一批重要科技成果。四是机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加强了林业机构建设,拓展了林业部门的职能,增加了武警森林部队编制,推进了森林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强化了林业工作站建设,开展了大规模的干部教育培训。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不断推进“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和“创四型机关、做五个模范”活动,进一步推动了机关两建和廉政建设。老干部、社团和后勤保障工作也得到明显加强。

这些成绩的取得,归功于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归功于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归功于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归功于全体务林人的不懈努力。在此,我代表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林业工作的同志们和林业建设者表示衷心感谢!

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林业仍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林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不协调。主要是由于改革滞后,长期忽视森林经营,导致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林业提供生态产品、林产品、生态文化产品的能力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二是林业内部发展不协调。主要是不同区域之间、一二三产业之间不协调。三是林业发展的长效机制还没有从根本*建立起来。主要是林业投资不稳定,林业法律法规与扶持政策不完善。四是林区基础设施落后,职工生活困难。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研究解决。

二、关于当前林业的形势和总体要求

当前,我国林业发展正处在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来审视当前的林业形势,对于把握大局,应对挑战,抓住机遇,加快现代林业发展步伐,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大局,具有重要意义。

从国际*看,全球出现的两大危机对林业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是全球金融危机持续加深,对林业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去年1-10月,林产品进出口额增长15.4%,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人造板、木地板出口价格下降25%—30%,导致部分加工和出口企业关停。据调查,全国胶合板企业有50%左右关停,木材初加工企业有60%左右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对我国林产品出口的影响还会加重。同时,也要看到,国际金融危机也为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素质等提供了机遇。二是全球生态危机日益加剧,赋予林业更加紧迫而艰巨的使命。随着人类对森林、湿地的过度利用和破坏,全球气候变暖、土地沙化、湿地缩减、水土流失、干旱缺水、洪涝灾害、物种灭绝等一系列严重的生态危机日益加剧,成为迄今为止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据英国专家气候变化评估报告预测,到2035年,气候变暖造成的损失相当于20世纪*半叶经济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损失的总和。专家认为,生态危机比金融危机对人类的危害更大,金融危机持续时间不会很长,经济萧条了可以再次繁荣,但生态危机的危害不是几年、十几年,而是*百年甚至很难逆转,应对生态危机、维护生态安全已成为全球的战略任务和国际外交领域的热点问题。我国林业建设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已成为林业部门必须履行好的重要职责和使命。

从国内来看,中央近期作出的两项重大战略决策对林业发展产生了重大作用。一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对林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大确立的重大战略思想。实现科学发展就是要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基本要求。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生态承载力低与经济高速发展的不协调已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最突出的问题之一。世界自然基金会最新的《地球生命力报告》指出,中国的生态承载力已经超过负荷,成为全球最大的生态“负债国”之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一方面必将有力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政绩观和价值观,强化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的理念,自觉主动地重视和加强生态建设,为加快林业发展注入强大的推动力;另一方面,对林业发展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迫切要求我们更好地坚持以人为本、真正实现林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林业建设者带来更多福祉,为改变生态与经济不协调的状况发挥主体作用,为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作出应有贡献。二是国家拉动内需的重大政策,为林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决定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扩大内需的一系列重大措施,这为林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在这一条件下,我们可以加快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有林区政企分开改革和国有林场分类经营改革,调整完善林业政策,建立健全保障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可以加快林区道路、电网改造、饮水工程、职工住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林区生产生活条件;可以减少森林资源采伐,使林区休养生息,并争取启动森林经营工程,解决森林经营长期没有投入的问题;可以加快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林业新兴产业的发展。我们必须以务实的工作,最大限度地防范和降低金融危机对林业的不利影响,最大限度地发挥林业在促进就业增收、拉动内需方面的重要作用,最大限度地争取林业投资和优惠政策,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作出应有贡献。

综合分析当前的林业形势,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基本判断:我们既面临着十分宝贵的历史机遇,又面临着不少严峻挑战,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一定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危机感、重大的使命感和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精心谋划好林业工作,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全力应对面临的挑战,切实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重大使命。

2009年林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大、*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文明,以保持林业平稳较快发展为首要任务,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兴林富民为宗旨,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继续解放思想,抓住发展机遇,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基础建设,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把现代林业建设全面推向科学发展的新阶段。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

发展现代林业是林业工作的总任务,建设生态文明是林业工作的总目标,促进科学发展是林业工作的总要求,三者紧密联系、有机统一,共同构成了我国林业发展总体思路的核心和主题,共同成为林业建设的旗帜和方向。现代林业是科学发展的林业,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林业。其核心内容是,用现代科学技术构建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全面开发和不断提升林业的多种功能,努力提高林业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对林业的多样化需求。只有发展现代林业,建好林业三大体系,特别是实现生态良好,才能为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史*最高级的文明形态,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文明形态。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追求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的崇高目标,也是发展现代林业、促进科学发展的最终目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确立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对全国提出的根本要求。我们之所以要大力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为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作出贡献。这是检验我们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也是对林业建设的根本要求。

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发展现代林业,必须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努力构建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其主要内容是:建设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治理和改善荒漠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在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中,森林生态系统处于主导地位,起着决定性作用,林是山之衣、水之源,是野生动植物种群的主要栖息场所,是生物物种的基因库。科学家把森林喻为地球之肺,把湿地喻为地球之肾,把生物多样性喻为地球的免疫系统,把荒漠化喻为地球的一种很难医治的疾病。这“三个系统一个多样性”建设和保护的好坏,在很大程度*关乎着地球的健康,关乎着人类生存的根基。只有长期地建设和保护好地球这一人类共同生存的绿色家园,人类才能永远地在这块绿色家园中繁衍生息、发展进步;只有山更绿,水才能更清,天才能更蓝,我们的家园才能更美好。

林业不仅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公益事业,又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产业,既能为社会提供具有生态功能的生态产品,又能为社会提供具有经济功能的林产品和具有文化功能的生态文化产品。那么,林业是怎样生产生态产品的呢?科学家早就指出,林业是生产生态产品的部门,种一片林子,就像办了一座工厂,森林通过与地圈、生物圈的能量交换和其自然属性生产生态产品,如: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放出氧气,通过其自然属性提供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温湿度、吸附粉尘、减少噪音、减少辐射等生态产品。科学研究结果表明,森林是陆地*最大的储碳库,我国森林涵养的水量相当于我国水库总库容的80%。同时,湿地等生态系统也是生产生态产品的工厂,我国湿地保存的淡水占全国淡水的96%。当今社会,唯有生态产品是最短缺的产品,过去凭票购买商品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们林业部门一定要努力工作,把更多更好的生态产品奉献给社会和人民。

要落实好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的总体要求,当前必须坚持和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

第一,坚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解放思想是事业发展的基本前提,深化改革是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努力做到“三要”、“三树立”。“三要”就是:一要深入学习、准确掌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真正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紧密联系林业工作实际,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对林业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着力推进林业实现科学发展。二要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加快构建能够保持林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林业体制机制。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是农村经营体制的又一重大变革,要全力推进并不断深化林业改革,不断解决集体林业、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的体制机制问题,进一步解放生产力,为林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三要用发展的而不是静止的、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观点来审视林业工作,推动林业发展,既要努力实现林业又好又快发展,又要服务大局,着眼于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做到“三树立”:一是树立市场观念,彻底从计划经济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和调节林业要素和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二是树立现代林业观念,不断用新技术开发和提升林业的多种功能,满足社会对林业的多样化需求;三是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做生态文明建设的组织者、引导者、宣传者,倡导和教育社会树立崇高的生态道德观,推动生态建设。

第二,坚持以人为本,兴林富民。以人为本是实现林业科学发展的核心,兴林富民是林业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集中体现,也是发展现代林业的根本宗旨。在林业建设的全过程中,一定要始终把握和重点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兴林和富民的关系。兴林是林业发展之本,富民是林业发展之基。只有兴林,不断增加森林资源,不断壮大林业产业,才能发挥林业巨大的经济效益,让务林人致富;只有富民,让务林人在林业建设中发家致富,分享到林业发展成果,才能调动人民群众发展林业的积极性,更好更快地促进林业科学发展,实现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二是生态和产业的关系。只有搞好生态建设,才能为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只有大力发展林业产业,才能更好地支持和保障生态建设。必须在生态建设中不忘发挥产业功能,在产业发展中不忘兼顾生态需求,实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三是保护和利用的关系。要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培育、科学经营、持续利用”的方针,在严格保护资源的同时,积极探索资源开发利用的新途径,实现以利用促保护、以保护促发展。

第三,坚持转变发展方式,加强森林经营。林业发展方式落后、经营管理粗放、质量效益低下是我国林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只有转变林业发展方式,加强森林经营,大幅度提高森林质量,才能全面提升森林的多种功能,满足社会的多样化需求。这是发展现代林业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林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体现。我们必须坚持把森林经营作为发展现代林业的永恒主题,转变发展方式,把科学经营的理念贯穿到林业建设的全过程,通过学习借鉴国际森林经营管理的先进经验和技术,总结推广基层群众创造出来的“营、造、管”经营抚育的好经验、好做法,制订科学经营方案,提高科技转化率和良种使用率,建立完善的政策法规,规范森林经营行为,探索出一套适合我国林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模式。

第四,坚持科教兴林,人才强林。我国林业科技无论是创新还是推广都远不能适应林业发展的需要,林业科技含量低,科技贡献率只有39.1%,不仅低于农业49%的水平,也低于全国42%的平均水平,更低于发达国家70%—80%的水平。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大力实施科教兴林、人才强林战略,着力加强科技创新和推广,着力提升林业建设者的素质,努力提高林业建设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努力提高林业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第五,坚持发展生态文化,强化生态文明观念。生态文化是反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种先进文化,是强化全社会生态文明观念的主要途径,是影响政府决策和人们行动的深层次因素,也是推动林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国内外著名的生态学家和社会学家指出:“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全球性生态危机,起因不在生态系统本身,而在于我们的文化系统。要渡过这一危机,必须尽可能清楚地理解我们的文化对自然的影响。”“人类创造了技术圈,入侵生物圈,进行过多的榨取,从而破坏了人类自己明天的生活基础。因此,如果我们想自救的话,只有进行文化价值观念的革命。”这些都深刻启示我们,加强生态建设,应对生态危机,维护生态安全,必须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提高人们的道德操守,增强人们的生态意识。实践证明,哪个地方的领导生态文明观念强,哪个地方的资金投入就多,生态建设的力度就大;哪个地方群众的生态意识强,哪个地方的生态系统就保护得好。发展生态文化,强化生态文明观念,是林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方针。我们一定要按照党的*大提出的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的要求,大力发展生态文化,加强宣传教育,推动整个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三、关于2009年林业建设任务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今明两年又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科学谋划“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各级林业部门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部署,切实做好林业工作,全面完成各项林业建设任务。2009年,计划造林8220万亩,义务植树25亿株,实现林业总产值1.4万亿元,进一步增加森林资源,增加就业岗位,增加林农收入,为实现到201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0%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一)加速推进造林绿化,努力改善生态状况。一是加快推进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要全面完成规划任务,着手编制工程延续建设规划,完善相关政策并争取有所突破。退耕还林工程要实施好巩固成果专项规划,稳步推进荒山造林和封山育林。三北防护林工程要以30周年总结表彰大会为新起点,加大建设力度。沿海防护林工程要以防灾减灾为中心,修复加宽基干林带并形成纵深防护林网络。长江防护林、珠江防护林、太行山绿化、平原绿化等工程要不断提高质量效益。同时,还要力争启动一批新的工程,各地也要谋划启动一批有区域特色的省级重点项目。二是大力推动重点区域造林绿化。近年来,一些省区市及地县的党委、政府把造林绿化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大幅度增加林业投入,为推动生态建设树立了榜样。各地林业部门要乘势而*,全力抓出成效。国家对地方积极性高、生态区位重要的地区要加大扶持力度,力争在一些省区市和重点区域取得突破,以榜样的力量推动全国造林绿化工作。三是着力推行身边增绿。在抓好深山远山造林绿化的同时,更加关注和重视人居生态建设,不能光让林*山,还要让林进城、*路、入村,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和“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活动要突出“身边增绿”,要在继续抓好铁路、公路等通道绿化的基础*,与教育部门联合抓好全国大中小学的校园绿化,努力建设森林城市、森林乡镇、森林村庄、森林校园,确保城乡居民享受更多更好的生态产品。四是大力加强森林经营。加快编制并争取批复《全国森林经营规划》,抓好100个森林经营试点和中幼林抚育、珍稀树种培育、森林健康试点建设。积极探索不同区域提高林业质量效益的有效途径。

(二)全面加强资源保护,巩固扩大生态建设成果。一是严格保护管理林地。抓紧报批实施《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抓紧制订《征占用林地定额管理办法》,加强森林资源监督管理。抓紧汇总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成果。二是加强湿地保护工程建设。推进实施湿地保护规划。组织开展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编制湿地公园总体发展规划,实施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工作方案,新建60个湿地公园。做好国际重要湿地申报和履约工作。三是加快防沙治沙工程建设。加快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和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建设。编制《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规划》和《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规划》,在认真总结京津风沙源治理经验的基础*,突出抓好风沙危害重点区域治理,启动西部重点地区防沙治沙工程,推进防沙治沙示范区建设。健全荒漠化监测体系,搞好第四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与工程效益评估。四是推进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扩大工程建设规模,开展全国自然保护区示范省和示范自然保护区建设,编制《全国极度濒危野生动物拯救恢复实施方案》,实施《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实施方案》。启动全国第二次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加强动态监测和进出口管理。争取实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二期工程,提高监测防控能力。

(三)扎实开展灾后重建,高度重视森林防火和有害生物防治。一是实施森林防火工程。大力宣传和认真落实《森林防火条例》,推进依法防火。实施《全国森林防火规划》,突出抓好火险预警、航空消防、防火道路、林火阻隔等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大型直升机,完善防扑装备,提升综合防控水平,力争不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和重大人员伤亡。二是启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程。争取尽快批复实施《全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建设规划》,重点抓好松材线虫、美国白蛾、鼠兔害等重大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加强防治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落实地方政府防治责任,推行联防联治、无公害防治。三是扎实推进汶川地震灾后生态恢复。实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生态修复专项规划》,确保规划分解到位、政策兑现到位、资金落实到位,确保大熊猫繁育和科研基地尽快恢复重建,确保生态恢复顺利推进。四是扎实推进雨雪冰冻灾后林业恢复重建。加快森林植被、自然保护区及野生动物栖息地、森林防火、林业基层单位公用基础设施等恢复重建,确保建设质量。积极协调配合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抓紧落实雨雪冰冻灾后恢复重建八项政策。要争取地方各级财政增加林业生态恢复重建专项资金,争取各级政府把林业灾害救助纳入相关救灾资金渠道,对因灾形成的造林债务和损毁住房的债务进行统计核销。

灾后恢复重建为调整林业结构、加强森林经营、提高质量效益提供了契机。各有关省区一定要注意,恢复重建决不是简单的恢复原样,要把恢复重建与调整林种树种结构结合起来,与加强森林抚育经营结合起来,与发展林业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结合起来,精心组织实施,加强科技指导,抓好典型示范,以此推动林业管理水平和质量效益的全面提升。

(四)着力改善林区民生,切实抓好林业基础建设。一是启动棚户区改造工程和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试点。争取尽快全面启动林区棚户区改造工程。各地林业部门要会同当地发展改革、住房保障部门,抓好工程招标、建材采购和房屋分配等关键环节。优先解决低保户、五保户、优抚对象、因伤致残致死、因重大疾病和自然灾害导致家庭困难职工的居住问题。争取国家安排专项投资,启动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试点。有条件的省份,要积极筹措专项资金,先行启动,为全面推开探索经验。二是切实提高林业职工收入。摸清林区低收入职工底数,积极协调当地社保部门,将国有林区、国有林场低收入人群纳入地方最低生活保障体系,享受地方最低生活补贴。三是推进林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协调将国有林区、国有林场饮水、供电、道路、医疗、学校、公安等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家和地方相关规划,争取落实建设资金。四是加强种苗基础建设。尽快制订实施《全国林木种苗发展规划》,加强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采种基地建设,突出主要造林树种、油茶等木本粮油树种、珍稀树种等良种培育,强化种苗执法和质量监管,加强区域性种质资源库建设,提高良种壮苗生产能力,推动林木种苗由数量保障型向良种效益型转变。五是强化林业基础工作。进一步研究建立布局合理、反应及时、准确高效的林业监测体系、评价体系和统计体系,科学反映林业的多种功能和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巨大贡献。

(五)加快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市场变化。一要做实第一产业。加快发展以用材林资源培育为主的第一产业,扩大各种资源基地建设规模,逐步形成速生丰产林、工业原料林、大径材和珍贵树种、木本粮油、竹藤、花卉、森林药材、森林食品、林产化工原料和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等主导产业。要引导企业建立原料林基地。要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和林下经济,着力建设高产油茶林等木本油料基地。要加强组织指导,推广优良新品种、科学的修剪技术和种植模式,建立高产示范林,进一步抓好湖南、*、*等省高产木本油料基地建设。二要做强第二产业。要扶持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以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的发展带动第二产业向规模化、集团化、集群化发展,重点扶持100家部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和10大特色产业集群,逐步形成人造板、家具、木浆造纸、竹产品、林化产品、木本粮油产品、生物制药、林业机械制造和生物质能源等支柱产业。要充分发挥各行业协会的作用,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引导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实施名牌战略,提升附加值和竞争力。三要做大第三产业。大力发展以生态旅游为主的林业服务业。加强国家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沙漠公园、野生动物园和植物园建设,扩大生态旅游消费。打造特色各异、优势互补的生态旅游精品,构建相互衔接、相互带动的生态旅游圈。

(六)大力发展生态文化,进一步树立全社会的生态文明观念。一是加强生态文化产品挖掘和创作。普查、收集、整理我国丰富的生态文化资源,挖掘一批具有重要价值和影响力的生态文化产品。开发非物质生态文化和历史人文生态文化,发展自然资源生态文化。组织创作一批优秀的文学、影视、戏剧、美术、音乐等生态文化作品。二是发展特色生态文化产业。突出区域特色,开发生态旅游等特色生态文化产品,扩大生态文化产业规模。三是强化生态文化宣传教育。加强生态文化教育基地建设。组织生态志愿者行动,办好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等活动,引导全社会树立生态道德观、生态价值观、生态消费观、生态政绩观。

四、关于加强领导、深化改革、提升林业发展能力

2009年,林业建设任务重、难度大、要求高。全面完成各项任务,保持林业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强组织领导、深化林业改革、加强科技创新、完善政策法规、扩大对外开放、注重队伍建设,大力提升林业发展的能力。

(一)深化林业各项改革,进一步理顺林业体制机制。一是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精神,确保5年完成主体改革任务。已完成主体改革任务的省份,要切实抓好配套改革,抓紧建立审批程序简便、农民满意的采伐管理制度,加强林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推进产权交易平台建设,抓紧建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师执业资格制度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资质管理制度,健全森林保险制度和林权抵押贷款制度。已完成改革试点的省份,要全面推进主体改革。其他省份要在认真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二是扩大国有林场改革试点规模。认真总结试点经验,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不断完善改革措施,尽快报批实施《国务院关于加快国有林场改革的实施意见》,力争全面启动国有林场改革。三是积极推进重点国有林区改革试点。深入总结东北、*等重点国有林区改革试点经验,提出深化改革的思路,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有林区管理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

(二)大力加强科技创新,提升林业科学化、机械化、信息化水平。一是推进林业科学化进程。加强良种培育、重大森林灾害防控、生物产业技术研发,抓好国际新技术引进,加强重点实验室、生态站网、示范基地建设。大规模开展林业基层技术人员和林农培训,大力推广林业实用科学技术,提高林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能力。加强智力引进、基因安全、新品种保护和森林认证等工作。推进林业标准化建设,健全林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加强现代林业示范市建设,为推进林业科学发展发挥示范作用。二是提高林业生产机械化程度。推进林业机械研发应用,推广林木种苗生产、造林绿化、林木采伐、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名特优林产品加工和储藏等专业机械设备的应用。三是加快林业信息化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纲要》及《技术指南》。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平台,尽快形成布局科学、高效便捷、先进实用、稳定安全的全国林业信息化格局。逐步将全国林地、沙地、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等基础性林业资源数据落实到山头地块,形成对三个系统和一个多样性的全面有效监管。加快林业综合办公系统建设,推动办公自动化,提高林业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

(三)加速完善政策法制,构建林业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一是加大依法治林力度。推进森林法修改和湿地保护条例等法规的制订,加强地方性法规建设。加强森林公安执法能力建设和大要案查办,开展打击涉林案件专项行动。宣传普及法律法规,完善行政许可监督检查制度和行政复议制度。进一步规范林业行政审批制度,尽快实行网*审批。二是完善林业补偿与补贴制度。扩大重点公益林补偿范围,提高补偿标准,探索建立商品林补贴制度。尽快落实林木良种补贴制度及造林、抚育、保护、管理投入补贴制度。开展野生动物肇事补偿试点,探索完善补偿制度。启动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三是制定完善林业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林业贴息贷款政策,扩大林业小额贷款试点。争取提高造林投入标准。探索建立造林后评价制度。争取延长“三剩物”和“次小薪材”综合利用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恢复林产品出口退税政策。积极协调落实资源节约型、劳动密集型和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的林产品税费优惠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对野生动植物繁育的扶持政策。

(四)扩大林业对外开放,拓展林业发展空间。一是完善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加快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网络建设。积极实施碳汇造林项目,开展碳汇计量研究。二是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林业对外合作战略。鼓励开展海外森林开发和开拓海外林产品市场。拓展同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欧洲投资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的合作。积极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经验,提升我国林业建设和管理水平。三是提升林业国际合作的主导力。积极参与多双边林业事务,认真履行国际公约,主动承担国际义务。积极参与国际林业规则制订,全力维护国家利益。妥善应对非法采伐等国际林业热点问题和林产品对外贸易摩擦。加大林业对外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我国林业的国际影响力。

(五)加大林业资金投入,为林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一是积极争取国家投资。找准扩大内需的切入点,充分发挥林业对促进农民增收、增加就业机会的潜力和优势,积极争取生态工程、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扩大林业投资规模。各司局各单位要放宽视野,充分利用各种渠道,积极争取将林区卫生、教育、扶贫、电网改造、社会保障等纳入中央有关部门的投资安排。二是积极争取各级地方政府投资。积极主动向地方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汇报,争取将林业建设纳入地方扩大内需的投资计划,启动实施一批符合地方实际、具有地方特色、带动力强的林业重点项目。三是积极吸引社会投资。畅通林业投资渠道,完善林业投资政策,为社会投资林业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创造良好的平台和条件,吸引社会投资向林业流动。四是调整完善投资结构。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资金投入要有利于推进林业改革,有利于推进生态建设,有利于培育主导产业。坚持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增加森林经营、基础设施建设和有利于改善民生的投资,积极扶持林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发展方式的转变。五是切实加强资金监管。要规范并严格执行项目审批程序。要厉行节约、加强调控。强化资金使用和运行管理,健全林业资金目标管理约束机制和责任体系,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钱,确保林业资金运行安全有效,做到“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

推行林长制工作总结篇5

关键词:林权;改革;措施;成效

收稿日期:2011-05-16

作者简介:程向东(1968―),男,江苏宿豫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造林营林工作。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1)06-0123-03

1引言

宿迁市宿城区是1996年随着宿迁市的设立而成立的中心城区,2009年宿城区被列入全省集体林改制度改革试点,大力推进以明晰产权为重点的主体改革,目前已取得明显成效。此次林改涉及到17个乡镇(街道),184个村(居),12.87万农户,通过“均股均利、集体经营和家庭承包经营”3种改革方式,依法明晰产权1.07万hm发放股权证书集体1337份,个人57436份,完善林地承包合同418件,新颁林权证2523宗,面积0.88万hm林木确权率和群众满意率双双达到99%以上。

2加强宿城林业产业发展的措施

2.1广泛宣传,组织推动

推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仅关系到林业经济发展,更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中央领导多次明确指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改革开放初期土地承包制一样,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此次林权制度改革不仅是林业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而且要求在林业产业发展体制和机制上不断创新,其意义将远远超出林业本身。同时站在农民的角度、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站在物权的角度来说,这样的改革很激动人心,能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发展林业、建设林业的积极性,给林业建设注入了新鲜血液、拓展了发展空间。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高度重视,宿城区就贯彻落实中央及省林改会议精神多次召开了专门会议,多次到基层进行专题调研,做好政策储备。区林业主管部门就林改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形成了“讲政策、重现实,听民意、促发展,保稳定、出成果”的具体指导意见,成立了宿城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原区长李建任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组员,及时解决林改配套改革中的突出问题、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区政府制定了林改实施意见和具体操作办法,并与乡镇、街道签定了林改工作责任状,安排林改专项经费25万元。

根据国家和省《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结合宿城区的实际情况,出台了《宿城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操作办法》,作为全区林改的指导性文件。各乡镇街道分别召开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动员大会,并相继成立工作机构,组织开展全区林改工作,加强对林改工作的组织领导,乡镇主要负责人负总责,分管负责人具体抓,落实专人,分片包村,确保林改工作干部、经费和政策三到位,将林改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制定奖惩办法。通过广播电视、张贴标语、宣传车、《林改快报》和业务培训等形式,广泛宣传《森林法》等法律法规和中央、省关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有关政策、林改工作的意义和方法步骤等,让广大农民充分了解、支持并主动参与改革,为林权改革顺利推进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

2.2先行试点,总结经验

作为全省林改试点县,为稳妥推进本区改革,去年7月份在洋北镇张庄村等村先行试点,主要采取4个步骤。

(1)区分管领导带领林改办人员深入试点村召开座谈会,广泛征求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然后形成林改方案。

(2)公开公示林改对象和内容,即对试点村各类林木摸底排查统计,分清类别,把林改对象予以公示。

(3)召开村民大会对集体林地改革内容、林改方式等进行讨论确定,林改办和乡镇业务人员全程参与指导监督。

(4)确权发证,对于公示和村民代表大会表决同意改革方式林地实行确权,做到面积准确、权属清查、产权明晰、股份到人。

在总结验收阶段,对照林改要求,采取自下而上申报和自上而下验收。我们通过公开透明,依法运作,把政策交给群众,让群众充分享有发言权和决策权,林改试点工作非常顺利,群众也非常满意。试点结束后,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找出难点,确定重点,10月份林改工作在全区推行实施。

2.3分类指导,有序推开

为确保全区所有集体林地改革到位,针对不同乡情、村情和农民对林业依赖程度的实际,因地制宜,采取不同林改方法。

2.3.1均股改革

落实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对林地林木所拥有的初始产权,保障农民收益权。按本集体经济组织在进行此次改革时,由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或由村民会议授权的村民代表(或户代表)认可的人口,将每宗林地、林木以平均的方法进行折股,确定出股权总份数和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应享有的股权。罗圩乡、埠子镇等乡镇根据2/3以上村民意见同意,本着稳定和谐、群众满意、生态安全原则进行改革,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全组集体林地一次性按二轮土地承包时总人口,均分到人。

2.3.2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

根据生态受保护、集体经济能壮大、有利于规模经营的原则,对沿路的绿色通道、沿河湖的生态公益林,引导村民在村民代表大会表决时确定为集体统一经营方式进行林改。其净收益,可保留不高于20%作为公积金,用于扩大林业再生产。要将扣除公积金后的剩余收益,不低于70%按股权分配到人,其他用于本集体经济组织公益事业。中扬镇针对五西保庄圩大堤总面积较小、生态防护要求高,不宜平均分配到人的实际情况,在征得95%以上农民代表同意,对五西保庄圩大堤树塘经营权以每塘口100元进行拍卖,经营期限60年,不仅解决了一些纠纷,而且保证了按季节高质量造林营林。

2.3.3家庭承包经营

集体经济组织将原由集体统一经营的林地,按人口平均分配到户,林改时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全组集体林地一次性按二轮土地承包时总人口,农民人人分得集体林地,极大地调动了农民造林营林积极性主要是对在二轮土地承包时,应以家庭联产承包形式均分到户而分的,本次林改利于均分和林业生产的,采用此种方式。龙河、埠子、中扬等乡镇根据当地实际和2/3以上村民意见,本着稳定和谐、群众满意、生态安全、上级认可的原则,实行个性林改。洋北镇等乡镇对路旁、沟旁、农田林网等四旁林木进行承包、只确定林地长度,不确定具体宽度,只确定林木所有权和使用权,不确定林地使用权和所有权,既保证了公益事业随时用地,也保证了“非耕地全覆盖”,并增加了农民收入。

2.4齐抓共管,大力推进

2.4.1加强指导督查

林改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具体操作中,我们在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增挂乡镇林业站牌子,将林权制度改革目标任务细化到项,分解到人,明确每个村居3人以上专职人员具体负责。林业部门牵头主抓,纪检监察、宣传、发改、财政等部门积极参与,密切配合,形成改革强大合力。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组织督查组明查暗访,重点对民主决策、堪界发证、矛盾调处和归档立卷等重点环节进行督查。

2.4.2村民会议决策

坚持把林改工作作为改善民生的实事来抓,无论采取何种林改方式,都以村组为主体,让林农唱主角,经过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实行阳光操作、民主决策,维护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确保政策落实的公平、公正、公开。

2.4.3加强林权保护管理体系建设

建立了“谁造林,谁所有;新造林,保成活;成活林,重管护;股权林,可流转”的长效营林管护机制,森林公安和林政部门严管毁林、盗林行为。改革森林采伐管理方式,实施森林采伐限额计划管理,对非规划林地采伐实行简化审批手续,随时申请随时审批,不受采伐限额限制。

3宿城林业生态发展成效分析

3.1林地面积显著增加

林改确立了农民在林业经营中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广大农民和社会各界参与林业发展的积极性。林改后农民造林护林自觉性普遍提高,管林、护林、造林积极性得到了极大提高,林农对林木精心呵护,大胆投入,充分利用荒地、沿河、沿湖、绿色通道、农田林网、庄台四旁等隙地,采取科学方法多品种、多规格栽植林木,造林面积持续增长。有的农民干脆吃住在自己的林地里,“看好自家的地,管好自家的树”,已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由于农民植树热情高涨,2010年、2011年全区分别新增造林228万株及210万株。

3.2林业收入显著提高,集体经济得到增强

通过林改,一方面使林农营造林得到法律保障,实现务林有利、致富有门,大幅度增加来自林业的收入。通过林改明晰产权、规范流转、让利于民,树林成了林农的“绿色银行”,林农从此走上了增收致富路。由于机制灵活、管护到位,广大农民营林积极性显著提高,农民林业人均纯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7.83%,人均涉林纯收入达1260元,占人均纯收入的15.3%,林改还扩大了农民的就业面,全区从事林业的经营的人数达2万人以上,是林改前的3倍。另一方面,抓好村集体林地的统一经营管理,正确引导林农交纳林地使用费,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真正体现以家庭承包为主、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3.3林业加工发展迅猛

林改也促进了全区林业产业发展迅猛,以林地经济为主的产业值达到25.24亿元,各类林产品加工企业超过1000家,其中木材加工企业890余户,规模以上加工企业42家,年产值35.9亿元。同时还带动了一大批以经营林木为主的“经济人”队伍,年收入达1.3亿元。林菌、林菜、林禽、林鱼、林蟹、林花、林粮等高效林农复合模式,年产值2.15亿元,林农真正尝到了林业快速发展的甜头,得到了实惠。

3.4林区社会更加和谐

3.4.1促进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林改从源头上铲除了腐败的土壤,有效杜绝了村干部“暗箱操作”,乱卖林、乱花钱的现象,涉林腐败得到有效遏止,村干部与群众一起承包林地,一起致富,密切了农村干群关系,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3.4.2促进了农村民主管理

林改是一次比较全面、深入、生动的民主法制教育活动,使干部懂得了依法行政,群众懂得了依法维权,从而积极主动参与集体事务管理。

3.4.3促进了乡村公益事业发展

不少村把林改收入用于乡村自来水、道路、绿化、电气化等建设,改变了村容村貌。分林到户,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村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明显提升。治安更加稳定,社会更加和谐。

3.4.4促进了乡风文明

林改有效解决了界址不清、林地纠纷等历史遗留问题,同时全区乱砍滥伐森林案件比林改前下降了60%以上,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学科学、学技术、争致富蔚然成风,成为农村的新时尚。

3.5发展前景更加宽广

林改激发了林业发展的活力,造林投入逐步由过去的集体为主、国家补助,向社会多种经济成分并举的多元化格局转变。宿城区已经走上了一条“林业富民、生态兴区”的科学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发【2008】10号)[R].北京:中共中央国务院,2008.

[2]中央林业工作会议.中央召开林业工作会议坚定不移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R].北京:中央林业工作会议,2009.

推行林长制工作总结篇6

2020年上半年,我区按照省、市林长制工作统一部署和要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大力实施“生态立区”发展战略。2020年上半年,全区完成春季植树造林1338亩,省级森林抚育4500亩,G328滁州西出口森林长廊建设1.4公里;三官街道省级森林城镇、邓坝村、秋桐村省级森林村庄已完成规划编制,正在实施;逸林泽苑、西湖湾积极申创市级现代林业示范区;如意湖——李湾河湿地公园建设,已完成如意湖核心建设,李湾河公园有望在年底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

一、主要做法

(一)完善服务平台,筑牢建设基础。一是?“一林一长”优化。对区、街道、村三级林长信息档案库数据进行全面更新,以森林经营规划和湿地保护规划为依据,重新划定各级林长责任区位置及面积,实现全区森林、湿地资源全覆盖。二是?“一林一策”细化。在去年编制的《琅琊区森林经营规划(2018—2030年)》基础上,聘请第三方公司编制了切实可行的《琅琊区森林经营方案(2021——2025年)》。三是?“一林一技”深化。深化林业技术员队伍建设,真正发挥林业科技作用,组织开展春季造林、大樱桃管护、美国白蛾监测等技术培训,培训人次达200人。四是?“一林一员”常态化。由17名护林员组成的护林队伍,重点围绕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林木偷采盗伐、野生动物保护等方面,每三天巡林一次,巡林信息及时上传至林长制工作群。

(二)推进五绿发展,实现建设目标。一是见缝插绿、灵活用绿,打造特色近郊型森林旅游康养优势区。深入推进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四旁四边四创”国土绿化和“十百千万”串珠成链绿化提升行动。截至目前,已完成春季植树造林1338亩,森林抚育4500亩;新建G328森林长廊1.4公里,G104段森林长廊建设预计10月底完成;三官街道省级森林城镇、邓坝村、秋桐村省级森林村庄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逸林泽苑特色苗木基地、西湖湾休闲农庄不断发展壮大,正在打造市级现代林业示范区;琅琊新区如意湖——李湾河湿地公园主题核心区建设已完成,预计年底前可全部投入使用。两条集景观、生态和经济效益于一体的绿色生态廊道已逐步形成,2020年春季,首次推出的两条近郊型森林旅游体验线路(西涧乡村森林旅游线、三官乡村森林旅游线),成为滁城人民假期休闲娱乐的“网红打卡点”。二是全民护绿,从严管绿,打造森林森林治理体系建设区。科学划定网格单元,细化林长职责,完善“一林一员”护林组织体系,常态化开展森林防火、防偷盗、防病虫等工作。全区布设16个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点位,由普防员负责日常监测工作,每3日上报一次监测结果;对全区4个涉林街道进行全面普查,普查面积4.2万亩;组织开展防治,主要对104、328国道、312省道、滁沙路、滁三路、滁章路、郊杨路四级道路以及舜田、西湖湾、新昌、美景等农林示范区,约1.5万亩的地块进行人工施药防治。着力提升6个森林防火重点村森林防火能力,建立健全森林资源管理、森林防火安全隐患排查及森林防火宣传阵地三本台账,累计上半年开展专项森林防火宣传10余次,发放护林防火不添乱、文明祭祀更思亲倡议书等各类宣传资料1200余份;各级林长、护林员落实护林防火巡查1000余次,区林长办联合森林公安开展防火工作督查检查10次,下发防火通知、工作提示单4份,检修各类防火设备7件。三是市场化活绿,打造林业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创新区。完善承包林地“三权”分置制度,推进林业“三变”改革,健全林木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在全区大力宣传林木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2020年新增非林地造林林木所有权证发证率达100%,同时,加快与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的对接,尽快交接林权不动产权证登记发放工作。以西涧街道城西村为试点,探索公益林收益入股林业企业分红,盘活森林资源,提高农村人均收入。以三官街道新集村为试点,探索林业奖补资金,入股村集体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三)压实工作机制,保障建设成果。一是思想认识到位。坚持党政同责,一把手负总责,推进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建设工作。在市级总林长会议召开后,立即部署,召开区级总林长会议,传达市级会议精神和要求,围绕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建设内容,多次召开区级林长制推进会、调度会。二是履职尽责到位。上半年区级林长履职23人次,区级总林长、区委书记余成林亲自到西涧街道调研林长制工作;区级总林长、区委副书记、区长周冬梅亲自到西涧街道、三官街道、新昌林业示范区、舜田林业示范区调研春季植树造林、森林长廊建设等,各街道、村级林长履职1000余次,护林员落实常态化护林巡林。

二、存在问题

(一)机构改革影响。森林公安转隶后,“一林一警”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受到一定影响,人员调整变动较大,在工作中未能发挥作用。

(二)发展空间有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区城市化率越来越高,可造林空间越来越小。

(三)产业融合不足。全区各经果林、苗木花卉生产基地已经形成,但林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滞后,不利于现代林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三、下步打算

下一步,我区将结合全区林业总量不大,发展空间有限的实际,着力于做“小而精、特而新”的近郊型林业。

(一)聚焦林业生态修复,实现生态高颜值。结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美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田园综合体建设,主动担当,大胆作为,见缝插绿,适时适地实施林业增绿增效、“四旁四边四创”国土绿化和“十百千万”串珠成链绿化提升行动。积极推进三官街道省级森林城镇创建,秋桐村、邓坝村省级森林村庄创建;申创2个市级现代林业示范区,实行森林城镇和森林村庄全覆盖。以清流河整治为重点,加大湿地资源修复力度,打造“一核两带”为一体的湿地公园,(“一核”即如意湖公园,“两带”:即李湾河西侧滨水生态景观带和老龙洼东侧滨水生态景观带),打造皖东最大的湿地公园,建设清流河风光带。

(二)聚焦林业观光休闲,推进品牌上档次。依托近郊森林旅游资源,建设琅琊醉翁田园体,总规划面积1万亩,建成大樱桃、早桃、苹果、树莓形成的果品类采摘景点,以樱花、海棠、荷花形成的花卉类观赏景点,形成三季有花、四季有果的都市型生态观光林业示范园区。全力创建新昌樱桃小镇,依托省内最大3000亩有机大樱桃园,建成一个集生态种养殖、休闲度假、旅游观光、户外运动等主题于一体的特色小镇。持续打造西湖湾森林人家,建成农家乐、民宿、林业采摘、康养于一体的综合体。借助优质的林业和文化资源开发清流关古道旅游区;充分利用社会资本建设滁州西涧民宿群,全力探索一条林旅融合新路径。

推行林长制工作总结篇7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中国农村经营制度的又一次重大改革,是深化农村改革的又一重大战略举措。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对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林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全县林改工作已于2008年12月全面启动,我镇根据上级林权制度改革的相关政策文件制定了具体的《××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各村和有关部门要按照这次会议的部署,深刻领会、准确把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政策和要求,扎扎实实做好改革的各项工作。

一、明确改革的总体目标

我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10月底前完成我镇林木林地权属登记发证,明晰产权的外业工作,2010年11月底前实现林改达标验收,建立起“产权归属明确,经营主体落实,责任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顺畅规范”的林业产权制度,确保林农合法权益得到有效落实,确保林农负担明显减轻,初步实现资源增长、农民增收、生态改善、林区和谐的林业建设目标。

二、坚持改革的五项原则

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确保农民平等享有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权;坚持统筹兼顾各方利益,确保农民得实惠、生态受保护;坚持尊重农民意愿,确保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坚持依法办事,确保改革规范有序;坚持分类指导,确保改革符合实际。这五项基本原则,必须全面坚持,全面贯彻,其中有两项尤为重要:一是坚持尊重农民意愿。农民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受益主体,也是参与、决策和监督主体,决不能包办代替,更不能强迫命令;二是坚持依法办事。严格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物权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森林法》等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办事。改革方案必须依法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同意,做到内容、程序、方法、结果四公开,严禁暗箱操作、。

三、把握好改革的时间和步骤

全镇林改工作要求至2010年10月基本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改革任务。在产权明晰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实现改革的总体目标。具体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组织准备阶段。镇成立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组建工作队伍,制订实施方案,开展宣传发动,组织业务培训,召开动员会议,进行调查摸底。第二阶段是组织实施阶段,时间为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各村根据制定的林改实施方案及有关专项改革方案,认真组织实施核实、登记、公示、上报、发放《林权证》等工作,做到图、表、册一致,人、地、证相符。第三阶段是总结完善阶段,时间为2010年9月至2010年10月。镇林改领导小组对林改工作组织自查,及时发现和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总结经验,进一步巩固完善林改工作,迎接上级检查验收。

四、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一是精心组织,加强领导。各村要成立以支部书记为组长的林改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一支林改专门队伍,齐心协力、上下联动,逐级签订责任状,明确完成时限、改革步骤、具体责任人。并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列入村级工作重点,积极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措施。各村要及时调处改革中出现的山林权属纠纷,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出现的不稳定因素,各村要切实负起责任,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二是广泛宣传,层层发动。各村要认真学习集体林权改革政策,并集中对参加林改人员进行培训,使参与林改人员熟练掌握政策法规、工作标准和操作规程;要及时召开党员、组长、村民代表会,深入宣传发动,切实提高群众参与林改的主动性、积极性;要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充分掌握本村林权状况,哪些存在纠纷,哪些没有纠纷,仔细分析现状,制定符合政策要求,便于操作,群众接受的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

三是严肃纪律,规范操作。林改工作涉及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必须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决不允许暗箱操作,损害群众利益,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严格执行法规和政策。对出现的违法乱纪、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要坚决严肃处理。要规范木竹产品税费征收,取缔乱收费;完善林木采伐管理机制,实行林木采伐指标分配公示制度;防止乱砍滥伐、突击流转等事件的发生,维护林区稳定。

推行林长制工作总结篇8

一、对全省林业形势再认识,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林业建设取得了较大发展。截止1998年底,全省有林地面积为5349万亩,活立木总蓄积为811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近19%;全省果树面积为1800万亩,年产量为63.8亿公斤,居全国第二位;花卉作为新兴产业,种植面积已达6.44万亩,年生产鲜切花4300万支、盆花4000万盆、园林苗木1.2亿株,成为林业新的经济增长点。1998年,林业实现总产值115亿元,其中:果品产值83.1亿元、林产品产值27.4亿元、花卉产值4.5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林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12.8%,林业已成为大农业的一项支柱产业。目前,全省已有20%的贫困村靠林果业及其相关产业实现了脱贫致富,而且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专家测算,我省森林每年产生的生态效益高达162亿元!

但是,我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我省林业资源匮乏、林产品短缺、整体防护功能差、结构性矛盾还相当突出。一是林业内部行业之间发展不平衡。就建设速度而言,我省果树业发展相对较快;造林、营林业多年来由于自然条件、资金等因素限制,发展速度和成效不尽人意;花卉业尽管发展势头很好,但距形成大产业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程。二是林业二、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林业产业化经营尚处于起步阶段,龙头组织少,产业链条短,林产品加工转化率低,生产工艺和设备落后,未能真正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三是林分结构单一,林种结构不合理。我省地处京津周围,在改善京津生态环境建设方面肩负特殊责任。目前防护林面积仅为856万亩,占有林地面积的16.0%,且分布不均,人工纯林较多,整体防护功能差。优质用材林资源少、形不成规模,不能满足经济建设需要。四是树种、品种结构不合理。从目前情况看,造林主要树种优良品种比例少、规模小,不能快速、有效地形成生产能力。果树树种中,苹果、梨、桃等水果比例偏大,优种板栗、核桃、杏扁等干果比例偏小;水果中以苹果、梨等大路品种较多,名特稀果品、错季果品、优种杂果等面积和产量相对较小。加之对新品种选育和引进力度不够,更新换代树种不足,造成品种档次低、质量差、名牌少,缺少特色,市场竞争力不强,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和分析林业诸多结构性矛盾,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认真研究和谋划林业结构调整。

二、兼顾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搞好林业结构调整

(一)林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调整林业结构的指导思想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改善生态环境和农民增收的主题,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争创优质林业工程、发展名特稀优果品和特色优势产业为切入点,健全两大体系,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结合,促进生态环境建设和林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协调发展。

林业结构调整遵循的原则是:稳步发展经济林,大力发展防护林、用材林,重点抓好六大生态防护林工程建设,扩大经济型防护林比例,加快选育、引进优新品种步伐,优化布局,以调整林种、树种、品种结构为重点,提高质量和效益。在重点区域大力发展花卉业和果品加工业,提高林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二)林业结构调整的总体布局和目标

根据我省林业区划和各地实际情况,结构调整的总体布局是:抓好六大生态防护林工程(首都周围绿化工程、太行山绿化工程、平原农田防护林工程、沿海防护林工程、治沙工程、省会周围绿化工程)、建立两大用材林基地(燕山速生丰产林基地、平原速生丰产林基地)、完善六大果品基地(太行山大枣、柿子、核桃基地,燕山苹果、板栗、仁用杏、山楂基地,平原梨、桃基地,黑龙港金丝小枣、冬枣基地,张家口、昌黎葡萄基地和城镇周围时令果品基地)、培育四大花卉生产区(张承错季花卉生产区;冀中应季鲜切花、盆花生产区;环省会鲜切花和盆花生产区;冀南花灌木生产区。

总目标是:到2005年,发展防护林面积至1295万亩,用材林2645万亩,薪炭林4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3%;果树总面积稳步发展到2000万亩,果品总产量达到75亿公斤,实现产值120亿元;花卉面积发展到12万亩,年产值10亿元。在新建林果、花卉基地中,优良品种使用率逐步达到95%以上。

(三)林业结构调整重点

1、造林业:一是区域结构调整。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将工程造林重点由深山、远山区向窗口地带延伸,深山、远山加大封山育林和飞播造林力度。二是林种结构调整。今后要把防护林、用材林和经济型防护林建设放到突出地位。在建设六大生态防护林工程的同时,搞好再建“三个塞罕坝”大型林场项目,建立比较完整的防护林骨干体系;结合重点工程建设,通过定向培育,大力发展商品用材林;在立地条件适宜的地方积极发展经济型防护林;在张家口坝上等地区有计划地发展沙棘等薪炭、饲料兼用林。三是调整树种结构。根据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大力推广速生树种。平原地区、特别是京南平原要大力发展以三倍体毛白杨为主的速生树种,建立大型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为五大人造板企业和农用工程提供原材料;燕山山区,发展以落叶松、樟子松为代表的速生树种,积极培育、引进适合该地区生长的优良品种,建设山区用材林基地,缩短木材生产周期,提高林业经济效益;沿海地区,发展以日本黑松为代表的抗盐碱树种,完善沿海防护林体系。

2、果树业。按照“一稳步(稳步增加面积和产量)、二调整(调整布局、调整结构)、三提高(提高质量、提高效益、提高产业化程度)”的要求,一是调整布局。巩固和发展太行山大枣、柿子、核桃,燕山苹果、板栗、仁用杏、山楂,平原沙地梨,黑龙港金丝小枣、冬枣,张家口和昌黎葡萄,城镇周围时令果品等六大果品基地。二是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贮藏加工及市场体系建设步伐。稳步发展第一产业,积极发展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逐步形成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三是调整树种结构。稳定梨、苹果等水果面积,大力发展核桃、板栗、红枣、仁用杏等干果面积,积极引进和培育名特优新树种。四是调整品种结构。增加早、晚熟果品品种比例,加快我省名牌果品鸭梨、雪花梨的选优步伐,适度发展设施栽培品种和加工品种。

3、花卉业。花卉业作为我省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今后应当以良种优法为突破口,以科技进步和对外开放为战略举措,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发挥区位优势,突出地方特色,花、鸟、鱼、虫、草、根雕、赏石全面发展,优先发展盆花和鲜切花,逐步缩小同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发展布局上,以环京津、环省会及中心城市为重点,规划出张承、冀中、环省会、冀南四个大的规模化花卉生产区,即:张承地区以怀来、滦平为中心,重点发展错季花卉生产;冀中以三河、涿州为中心,重点发展适应京津市场需求的应季鲜切花、盆花生产;环省会以郊区和高邑为中心,重点发展供应省会市场需求的鲜切花和盆花;冀南以邯郸为中心,重点发展花灌木。花卉品种上,要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的盆花和鲜切花,其中盆花主要发展仙客来、大丽花、何氏凤仙、球根海棠等系列产品,鲜切花主要发展玫瑰、康乃馨、剑兰、百合等系列产品。

三、强化措施,加快林业结构调整步伐

林业结构调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周期长、问题多、难度大。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促使林业结构调整快速向前推进。

(一)加强领导,切实搞好组织协调工作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林业结构调整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指导和组织协调,及时解决调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保证结构调整工作顺利进行;同时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林业结构调整的特殊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强化市场观念和质量意识,注重林果产品提质增效和以优取胜,逐步使林业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粗放经营型向集约经营型转变,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提高。

(二)依靠科教,推进林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一是实施名牌战略,按照“保老牌、创新牌、引名优、上精品”的要求,大力推广和普及常规技术,切实解决生产中“大水灌、化肥催、提早摘”的不良习惯,确保名牌果品在市场上经久不衰。二是健全优质造林工程和精品果园为主的两个示范体系,加强基层技术推广机构,提高技术人员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科技示范能力。三是组织开展林果良种培育、模式化栽培、贮藏加工技术研究,同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经验。四是以项目为载体带动林业结构调整,通过项目申报、评审、立项等程序有重点地扶持特色产业发展。五是加快实施种苗工程建设,把林果良种选育、引进和推广作为重点,加快扩繁和应用速度。六是大力开展林业技术培训工作,抓好林业行业关键岗位和绿色证书培训,逐步实行持证上岗。

(三)强化服务,推进林业产业化进程

一是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及时、准确地向生产和经营者提供各种有关信息,积极开展综合服务,努力提高林农、果农、花农组织化程度,建立果品、花卉协会或果品购销组织。二是提高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水平,通过清洗、杀菌、分级、打蜡、包装等措施,增强果品的市场竞争力。三是增加果品贮藏、加工业的投入,以恒温和气调为主改善果品贮运条件,不断研究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五是行政推动,扶持龙头组织,加快林业产业化进程。

推行林长制工作总结篇9

虽然他到市林业局才短短几个月,但他和他的团队一起,以硬汉子固有的拓荒精神,在逆境中不断创新思维,以改革的步伐,带领全局广大干部职工不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长效的林业发展动力机制,使市林业局走上了振兴发展之路。

“作为土生土长的人,发展经济、改善人居环境,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总是这样说。

作为市林业局的当家人,时刻奉行“科学发展为国效力、以人为本为民造福”的执政理念,从实际出发,锐意改革,严细管理,开拓创新,使全局的各项工作都有了长足进步,各项事业呈现出勃勃生机。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深深地感到:经济要发展,思想必须先行;只有思想的解放、精神的振奋,才能有经济的大发展。

他以组织学习十七大、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以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载体,在全局开展了轰轰烈烈的解放思想活动。通过学习讨论,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振奋了精神,转变了员工的发展观念,提升了干部科学发展的能力,找出了影响企业发展的症结问题,为经济快速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他注重创新,敢于探索新路。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建工作,抓好班子带强队伍,抓好基层打牢基础。他注重创新思路,破解难题,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创造性的开展“双创双争”、“业务大培训、廉能大评比”等活动,深化了创先争优。

为使德林更好更快发展,缩小与周边局差距,让广大职工过上好日子,科学领导,努力提升德林的经济总量。他注重实践,勇于推进工作,坚持抓党建促工作,推进林业工作全局转型升级、科学发展。通过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全面推进,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即长防林、日元贷款造林、高产油茶新造林、森林抚育补贴等试点工程,进一步深化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推进林业产业化发展。进一步强化服务,规范管理,推进林业各项工作协调发展,加强了林政管理、林地管理、森林防火等。

“耐得住寂寞、守得住贫寒、管得住小节”,是对每名党员干部经常念叨的一句话。他在提醒他人的同时,自己也是这样做的。他经常警醒自己,要正确看待党和人平易近赋予的权力和声誉,要对得起共产党员、率领干部的称号。他时刻以一个党员尺度的要求自己,淡薄名利,乐于奉献。

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持续学习为宗旨,始终把建设“学习型”职工作为党建的重要内容,全面增强职工的政治理论和业务技术素质,提高创新能力。他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狠抓职工的政治学习,坚持“”,严格坚持政治学习制度:每周组织职工进行一次政治理论学习;每月结合工作实际组织召开一次职工座谈会;每季度进行一次职工思想分析。还定期对职工进行爱国主义学习教育,号召职工关心国家,关心集体,关心时事,提醒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推行林长制工作总结篇10

   一、对全省林业形势再认识,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林业建设取得了较大发展。截止1998年底,全省有林地面积为5349万亩,活立木总蓄积为811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近19%;全省果树面积为1800万亩,年产量为63.8亿公斤,居全国第二位;花卉作为新兴产业,种植面积已达6.44万亩,年生产鲜切花4300万支、盆花4000万盆、园林苗木1.2亿株,成为林业新的经济增长点。1998年,林业实现总产值115亿元,其中:果品产值83.1亿元、林产品产值27.4亿元、花卉产值4.5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林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12.8%,林业已成为大农业的一项支柱产业。目前,全省已有20%的贫困村靠林果业及其相关产业实现了脱贫致富,而且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专家测算,我省森林每年产生的生态效益高达162亿元!

   但是,我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我省林业资源匮乏、林产品短缺、整体防护功能差、结构性矛盾还相当突出。一是林业内部行业之间发展不平衡。就建设速度而言,我省果树业发展相对较快;造林、营林业多年来由于自然条件、资金等因素限制,发展速度和成效不尽人意;花卉业尽管发展势头很好,但距形成大产业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程。二是林业二、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林业产业化经营尚处于起步阶段,龙头组织少,产业链条短,林产品加工转化率低,生产工艺和设备落后,未能真正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三是林分结构单一,林种结构不合理。我省地处京津周围,在改善京津生态环境建设方面肩负特殊责任。目前防护林面积仅为856万亩,占有林地面积的16.0%,且分布不均,人工纯林较多,整体防护功能差。优质用材林资源少、形不成规模,不能满足经济建设需要。四是树种、品种结构不合理。从目前情况看,造林主要树种优良品种比例少、规模小,不能快速、有效地形成生产能力。果树树种中,苹果、梨、桃等水果比例偏大,优种板栗、核桃、杏扁等干果比例偏小;水果中以苹果、梨等大路品种较多,名特稀果品、错季果品、优种杂果等面积和产量相对较小。加之对新品种选育和引进力度不够,更新换代树种不足,造成品种档次低、质量差、名牌少,缺少特色,市场竞争力不强,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和分析林业诸多结构性矛盾,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认真研究和谋划林业结构调整。

   二、兼顾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搞好林业结构调整

   (一)林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调整林业结构的指导思想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改善生态环境和农民增收的主题,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争创优质林业工程、发展名特稀优果品和特色优势产业为切入点,健全两大体系,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结合,促进生态环境建设和林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协调发展。

   林业结构调整遵循的原则是:稳步发展经济林,大力发展防护林、用材林,重点抓好六大生态防护林工程建设,扩大经济型防护林比例,加快选育、引进优新品种步伐,优化布局,以调整林种、树种、品种结构为重点,提高质量和效益。在重点区域大力发展花卉业和果品加工业,提高林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二)林业结构调整的总体布局和目标

   根据我省林业区划和各地实际情况,结构调整的总体布局是:抓好六大生态防护林工程(首都周围绿化工程、太行山绿化工程、平原农田防护林工程、沿海防护林工程、治沙工程、省会周围绿化工程)、建立两大用材林基地(燕山速生丰产林基地、平原速生丰产林基地)、完善六大果品基地(太行山大枣、柿子、核桃基地,燕山苹果、板栗、仁用杏、山楂基地,平原梨、桃基地,黑龙港金丝小枣、冬枣基地,张家口、昌黎葡萄基地和城镇周围时令果品基地)、培育四大花卉生产区(张承错季花卉生产区;冀中应季鲜切花、盆花生产区;环省会鲜切花和盆花生产区;冀南花灌木生产区。

   总目标是:到2005年,发展防护林面积至1295万亩,用材林2645万亩,薪炭林4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3%;果树总面积稳步发展到2000万亩,果品总产量达到75亿公斤,实现产值120亿元;花卉面积发展到12万亩,年产值10亿元。在新建林果、花卉基地中,优良品种使用率逐步达到95%以上。

   (三)林业结构调整重点

   1、造林业:一是区域结构调整。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将工程造林重点由深山、远山区向窗口地带延伸,深山、远山加大封山育林和飞播造林力度。二是林种结构调整。今后要把防护林、用材林和经济型防护林建设放到突出地位。在建设六大生态防护林工程的同时,搞好再建“三个塞罕坝”大型林场项目,建立比较完整的防护林骨干体系;结合重点工程建设,通过定向培育,大力发展商品用材林;在立地条件适宜的地方积极发展经济型防护林;在张家口坝上等地区有计划地发展沙棘等薪炭、饲料兼用林。三是调整树种结构。根据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大力推广速生树种。平原地区、特别是京南平原要大力发展以三倍体毛白杨为主的速生树种,建立大型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为五大人造板企业和农用工程提供原材料;燕山山区,发展以落叶松、樟子松为代表的速生树种,积极培育、引进适合该地区生长的优良品种,建设山区用材林基地,缩短木材生产周期,提高林业经济效益;沿海地区,发展以日本黑松为代表的抗盐碱树种,完善沿海防护林体系。

   2、果树业。按照“一稳步(稳步增加面积和产量)、二调整(调整布局、调整结构)、三提高(提高质量、提高效益、提高产业化程度)”的要求,一是调整布局。巩固和发展太行山大枣、柿子、核桃,燕山苹果、板栗、仁用杏、山楂,平原沙地梨,黑龙港金丝小枣、冬枣,张家口和昌黎葡萄,城镇周围时令果品等六大果品基地。二是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贮藏加工及市场体系建设步伐。稳步发展第一产业,积极发展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逐步形成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三是调整树种结构。稳定梨、苹果等水果面积,大力发展核桃、板栗、红枣、仁用杏等干果面积,积极引进和培育名特优新树种。四是调整品种结构。增加早、晚熟果品品种比例,加快我省名牌果品鸭梨、雪花梨的选优步伐,适度发展设施栽培品种和加工品种。

   3、花卉业。花卉业作为我省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今后应当以良种优法为突破口,以科技进步和对外开放为战略举措,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发挥区位优势,突出地方特色,花、鸟、鱼、虫、草、根雕、赏石全面发展,优先发展盆花和鲜切花,逐步缩小同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发展布局上,以环京津、环省会及中心城市为重点,规划出张承、冀中、环省会、冀南四个大的规模化花卉生产区,即:张承地区以怀来、滦平为中心,重点发展错季花卉生产;冀中以三河、涿州为中心,重点发展适应京津市场需求的应季鲜切花、盆花生产;环省会以郊区和高邑为中心,重点发展供应省会市场需求的鲜切花和盆花;冀南以邯郸为中心,重点发展花灌木。花卉品种上,要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的盆花和鲜切花,其中盆花主要发展仙客来、大丽花、何氏凤仙、球根海棠等系列产品,鲜切花主要发展玫瑰、康乃馨、剑兰、百合等系列产品。

   三、强化措施,加快林业结构调整步伐

   林业结构调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周期长、问题多、难度大。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促使林业结构调整快速向前推进。

   (一)加强领导,切实搞好组织协调工作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林业结构调整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指导和组织协调,及时解决调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保证结构调整工作顺利进行;同时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林业结构调整的特殊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强化市场观念和质量意识,注重林果产品提质增效和以优取胜,逐步使林业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粗放经营型向集约经营型转变,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提高。

   (二)依靠科教,推进林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一是实施名牌战略,按照“保老牌、创新牌、引名优、上精品”的要求,大力推广和普及常规技术,切实解决生产中“大水灌、化肥催、提早摘”的不良习惯,确保名牌果品在市场上经久不衰。二是健全优质造林工程和精品果园为主的两个示范体系,加强基层技术推广机构,提高技术人员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科技示范能力。三是组织开展林果良种培育、模式化栽培、贮藏加工技术研究,同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经验。四是以项目为载体带动林业结构调整,通过项目申报、评审、立项等程序有重点地扶持特色产业发展。五是加快实施种苗工程建设,把林果良种选育、引进和推广作为重点,加快扩繁和应用速度。六是大力开展林业技术培训工作,抓好林业行业关键岗位和绿色证书培训,逐步实行持证上岗。

   (三)强化服务,推进林业产业化进程

   一是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及时、准确地向生产和经营者提供各种有关信息,积极开展综合服务,努力提高林农、果农、花农组织化程度,建立果品、花卉协会或果品购销组织。二是提高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水平,通过清洗、杀菌、分级、打蜡、包装等措施,增强果品的市场竞争力。三是增加果品贮藏、加工业的投入,以恒温和气调为主改善果品贮运条件,不断研究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五是行政推动,扶持龙头组织,加快林业产业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