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超市员工培训制度十篇超市员工培训制度十篇

超市员工培训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27:44

超市员工培训制度篇1

[关键词]简析新加坡超市员工素质启示

新加坡本国的连锁超市与我国一样,面临家乐福、沃尔玛和7-11等外国著名连锁超市的冲击,但新加坡连锁超市能顶住压力,使本国连锁超市占据国内大型超市60%的份额。是什么原因使新加坡连锁超市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笔者带着疑问,利用在新加坡学习的机会,拜访了新加坡人力部,深入到新加坡部分连锁超市,例如平价合作社(Fairprice)、冷藏公司(ColdStorage)等下属的5家商业超市进行调研,发现新加坡本国连锁超市员工综合素质高是企业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对新加坡本国连锁超市员工的综合素质进行分析研究,对于我国大型连锁超市开展人力资源开发,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新加坡连锁超市员工综合素质简析

新加坡连锁超市员工综合素质普遍较高,主要是由于基础教育扎实、双语学习及在职教育普遍等因素形成的。

1.学历较高

新加坡连锁超市员工的学历层次与我国相比普遍较高,其原因一是新加坡每个公民都有机会接受至少十年的免费普通教育(即中小学教育),所以新加坡公民特别是中青年人基本上都具有中学毕业学历(相当于我国高中学历);二是新加坡高等职业教育发达,拥有东南亚乃至世界上最庞大的职业技术院校――工艺教育学院,该学院在新加坡设有10个分院,在校学生超过3万人,每年能向社会提供各类技术人才1万多人(新加坡总人口仅为400多万)。这些都是新加坡连锁超市员工学历较高的主要原因。另外,新加坡超市员工受教育的情况差别较大,不同岗位员工的学历分布不一样,从高中到硕士学历的员工都有,主要依据工作岗位需要来配置。一般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的学历较高,而维修、清洁工的学历层次较低。具体情况见下表。

2.语言能力强

新加坡是一个英联邦国家,同时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新加坡实行双语教育政策,从小学到中学,每个学生必须学习两种语言――英语和母语,使学生从小就很好地掌握了两种语言。双语政策使新加坡的青年能掌握工作上所需要的英文,同时还能以母语来认识他们的传统文化。因此,占新加坡70%的华人大部分都能讲华语,超市员工基本上都具有运用2至3门语言的能力,这就使他们能非常自如地接待来至世界各地的客人,充分体现了国际大部市大型企业员工的素质,也为招揽顾客,提高营业额打下了扎实的基础。笔者接触了几十位超市华裔员工,他们基本上能讲中文,笔者认为他们讲中文普遍比香港人标准,就是一些马来民族的员工,也能讲一些简单的中文。

3.业务水平突出

新加坡连锁超市员工业务能力普遍较强,这得益于平常的业务培训。新加坡政府对国民实施了全员培训、终生教育政策,并采取了有效的措施:一是建立了50亿新元的“技能发展基金”和10亿新元的“终身学习基金”;二是调整了技能发展基金的资助方式,以鼓励更多雇主为员工提供较高技术的技能培训。如果雇员参加广泛性的训练,可以获得课程费用的50%津贴,参加有证书鉴定的训练,可获得80%的津贴,参加高技术训练还可获得70%的薪金损失津贴。三是建立国家终身学习体系,开设了一系列终身学习的课程,这些培训课程大致可分为三级:第一是基础培训。培训对象是少数没有中学学历的员工,主要开办的是一些基本技能的训练课程。第二是实地培训。通过企业内部训练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或为中上层的工程人员或管理人员开设专业文凭或证书课程。第三是研习培训。由本地的两所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以及新加坡管理学院主办的开放大学所提供的学术性提升课程,它是配合个人的学术专长和深造发展的需求而开设培训,对象是以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为对象的学习培训。因此,新加坡连锁超市员工每人每年在职受训可以达到40小时,公司每年用于培训的经费占总薪金开支的4%,员工年受训率为20%左右,20至29岁工人的受训率则高达37%。

二、启示

新加坡本国连锁超市与我国连锁超市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新加坡锁超市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一些有益做法,对促进我国连锁超市的长远发展仍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与借鉴价值。

1.连锁超市的发展关键也在人才

当今连锁超市的竞争日趋激烈,而竞争的关键又在于人才,人才是连锁超市成功与否的关键。连锁超市虽然是劳动密集性企业,但如果要使企业真正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学习新加坡连锁超市的经验,把人才建设作为连锁超市发展壮大的核心工作来抓,以优秀人才来取得企业的成功。

2.要把好员工入口关

新加坡连锁超市员工的整体学历层次较高,基本上都具有高中以学历,大专、本科毕业的员工所占比例也较大。反观我国一些超市,学历层次较低,受过高等教育的员工比例很小,甚至有些大型超市部门主管或分店总经理,也没有受过高等教育,而在一些中小型超市,员工的学历层次则更低,初中学历员工的比例很高。为此,超市特别是大型连锁超市的经营者,不要目光短浅,不要为节省成本而招聘太多素质低的员工,要站在比较高的角度理解员工的文化素质,因为高素质的员工,更能为公司增值,为企业发展作更大的贡献。

3.加大员工教育培训的力度

对现有员工的培训是成本低、见效快的一种基础性投入。因此,我们要像新加坡那样,加强对现有员工教育培训的力度,着力提升他们素质,努力把人力资源的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的人才优势和竞争力优势。一是要大力加强职业培训。政府要加大投入,加快社会化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建立起广覆盖、多层次的教育培训网络,制定政策鼓励人们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终身学习,拓展与更新知识。二是政府要制订强制性的法律,规定企业员工的培训制度。三是企业要制订系统的员工素质提升计划。要把理论文化培训与在职的敬业培训、管理能力培训、创新意识培训结合起来进行。如果企业内部培训力量不足,也可以像新加坡一样,引进“外力”向高校“订餐”,通过与高校共同编制培训课程,使受训人员既能掌握管理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又可以针对连锁超市员工现存的实际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参考文献:

[1]潘宏峰主编:南洋感录[m].新加坡:新加坡创意圈出版社,2004.133―140

超市员工培训制度篇2

第二条公务员培训学分制管理,是指以学分为计量单位,把公务员在一年内参加教育培训的结果折算成学分,并在年末以学分累计方式进行考核的培训管理制度。

第三条公务员培训学分制管理对象为本市各级机关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的工作人员。

第四条公务员培训学分制管理,坚持以人为本、按需施教、突出能力、学以致用、讲求实效,实行在市干部教育培训领导小组领导下,由公务员培训主管部门综合管理、机关各部门分工负责的管理体系。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负责全市公务员培训学分制的综合管理。区县委组织部、区县人事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公务员培训学分制的综合管理。

第五条公务员培训学分由必修课学分和选修课学分两部分组成。

必修课是指按公务员管理的要求和业务工作的需要,公务员在规定期限内必须参加的培训课程,包括公务员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门业务培训和在职培训。

选修课是指公务员为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和个人自身发展需要所选择的课程。

第六条公务员培训学分原则上按参训学时设置分值。每小时设定为1学时,1天设定为6学时,每学时折算为1学分。公务员参加学历(学位)教育、境外培训或等按项目设置分值。

处级及处级以上公务员每五年需完成累计不少于3个月(每年不少于14天)、总学分不少于420分(每年不少于84分)的培训任务,其中必修课累计学分不少于280分(每年不少于56分)。

其他公务员每人每年需完成不少于12天、总学分不少于72分的培训任务,其中必修课学分不少于48分。

当年完成培训学分累计超过规定学分的,超过的学分可转入下一年度,按选修课学分计算,五年内有效。

第七条市公务员培训主管部门每年及时公布当年公务员培训公共必修课和选修课课程及其分值。各单位根据工作需要设置培训项目,同时报同级公务员培训主管部门备案和核准学分。

第八条市公务员培训主管部门建立“南京市公务员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并通过该系统对市级机关公务员年度培训学分登记和考核工作实现统一的数字化管理。区县公务员培训主管部门可通过“南京市公务员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对本行政区域内公务员年度培训学分登记和考核工作进行统一管理。

参加公务员培训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所在单位安排的业务培训和其他在职培训,其学分均由公务员所在单位的组织人事(培训管理)部门在“南京市公务员培训信息管理系统”上登记。

各单位可通过“南京市公务员培训信息管理系统”了解掌握本单位公务员培训的整体情况,公务员本人也可通过该系统查询个人参加培训的学分情况。

第九条公务员培训学分获取、折算和登记的方法为:

1、参加公务员培训主管部门组织的集中脱产培训,经考核合格,按实际培训天数(学时)计算为相应的必修课学分。

2、参加“南京市干部在线学习中心”、“中国南京公务员学习网”在线学习。学习及考核情况系统将自行登记,合格者将自动获得该课程相应学分。

3、参加学历学位教育,以及参加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每年最高按选修课24学分计算,由公务员所在单位根据学校出具的相关证明予以登记。

4、经组织安排,到外地参加相关培训(不含会议),以培训通知、单位领导签批意见或结业证书(培训合格证书)等为依据,按实际培训天数(学时)折算为必修课学分,由所在单位予以登记,每次最高不超过48学分;出国(境)培训以国家部委和省、市外办出国(境)任务批件为准,按实际培训天数(学时)折算为必修课学分,其中培训天数在15天以内的,最高折算为必修课24学分,15天以上的统一折算为必修课48学分,由公务员所在单位予以登记。

5、,刊载在市级刊物上的,登记必修课12学分/篇;刊载在省级刊物上的,登记必修课24学分/篇;刊载在部级刊物上的,登记必修课48学分/篇,由公务员所在单位予以登记。

6、经同级公务员培训主管部门安排,各级领导干部参加教学活动,按其授课总学时的5倍折算为必修课学分,当年累计折算学分不超过48学分。

第十条公务员培训机构应如实在培训证书上反映、登记公务员培训情况。公务员所在单位应明确专人负责,及时记载培训学分,并每年定期对本单位公务员完成培训学分的情况进行评估,对未达到培训学分要求的,要及时督促公务员完成学分任务。

第十一条公务员年度培训学分完成情况与个人年度考核挂钩。公务员年度内未完成规定学分的,当年年度考核一般不能确定为“优秀”等次;单位未完成当年培训任务的,年度考核的“优秀”比例不得超过15%。公务员培训情况和学习成绩作为任职、晋升的重要依据之一。

公务员培训主管部门要加强检查指导,严肃纪律,发现弄虚作假等行为,一律取消违规登记的学分,并视情予以通报批评,追究单位和经办人的责任。

市公务员培训主管部门将定期公布各单位培训情况。

第十二条各区县公务员培训主管部门可结合实际,制定本区县公务员培训学分制管理办法。

超市员工培训制度篇3

不少企业高薪聘请营销专家来讲课,讲完后总觉得“讲的挺好,也很对,课堂氛围也很活跃,可是好象没多大用?”总觉得理论性太强,对业务实战没有指导作用,听课时挺“热闹”,听完课后再翻翻笔记——哎!想得到的问题解决方法却还是没有结果。

这正是一直以来困扰企业老板们“培训是否有必要”的症结所在——培训到底有没有效?

那么,什么是有效的培训?员工希望得到的最佳培训往往是今天听完课明天就可以应用于实际操作中去。老板们希望得到的最佳培训往往是能很快在市场上有所回报。

这种心态听起来有点急功近利,但销售培训的对象是一线拼杀的战士而非学者,针对销售人员,好的营销培训效果也的确应该是能让他们迅速吸收,能尽快运用于实践。让他们明白自己以前为什么错,错在那里,学会以后怎样用正确方法解决问题,少做错事,提高效率。

那么如何使营销培训达到实战指导的效果?

一、销售技能培训要贴近销售人员实际工作场景,要注重把理念宣导落实到具体的动作分解

尤其是对销售过程中的具体工作事项(如:怎样选择新经销商、超市进店谈判等),培训师要尽可能抛开传统营销理论对自己的束缚,针对一个问题要考虑员工做这项工作从头至尾的整个过程。以此为框架,设计教材内容,使培训教材和实际工作情况完全结合起来,借鉴英语培训中“情景对话”的实战风格。

另外,营销培训需要把理论教育变成动作分解,把“应该做什么”变成“怎样去做”,教会学员“抬起腿、向前伸、向下踩,oK!这就叫迈了一步!”这种傻瓜式的动作分解培训会大大增强学员的积极性和吸收效果。

举例说明:有关经销商的选择,业务人员的工作场景及步骤大致如下:

到达陌生市场拜访批发商进行初步筛选选出重点批发商逐一进行沟通得出经销商侯选名单对侯选户逐一深度访谈锁定目标谈判签协议共同开发市场。

这一培训项目中业代需要突破的难点是:

·搞清楚厂商之间的关系实质,自己扮演什么角色?经销商扮演什么角色?

·经销商选择的整体思路和工作步骤。

·如何说服客户,激发他对经销本产品的兴趣。

依据以上内容、教材设置的建议思路如下:

首先应该给员工一点理论教育:

1、建立正确的观念:正确的看待厂家和经销商之间的关系,纠正那些做经销商管理就是做客情,做客情就是做江湖义气,酒量大销量就大,关系好销量就好等常见错误思想。

2、给出经销商选择的整体思路,选择经销商不是越大越好,选择经销商要全面考虑。不但要考察他的实力,还要看他是否有强烈的合作意愿、商誉、口碑、终端网络、行销意识等综合指标。

如果到这里就结束,员工只接受了泛泛的理论教育,听着很有意思,但是大多还是不知道如何去找一个有实力、有行销意识、有合作意愿、有管理能力的经销商回来。

所以下一步的工作就是把理论教育向下延伸变成实战场景教育并落实到动作分解:

1、告诉业代有关经销商的实力、行销意识、终端网络、口碑等各项指标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如何调查,每一个大指标可以拆分成多个小指标,通过那些动作——问什么话、走访那些区域、观察什么现象、搜集什么数据、怎么发问、怎么走访………才可以逐一落实对以上指标的评估。

2、知不等于行,人的思维有惯性,业务代表记了一肚子思路、动作、标准后,下市场还是容易按过去的思维习惯去找一个大户回来。所以要再建立一个客户评估模型,让业代用这个模型做工具对侯选客户进行评估打分。从而引导业代的思想和注意力,不由自主的向前面讲过的标准和动作上去发展。评估模型如何建立、主要内容、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也要逐步落实到动作。

3、业代现在明白了经销商选择的思路、标准、动作、评估工具、就一定能科学的去寻找经销商吗?不尽然,到了一个陌生市场,面对那么多的人和车,不知道当地方言怎么讲,不知道批发市场门朝那边开,一下子又会晕头转向,老虎吃天不知何处下嘴,一肚子学问不知怎么用,所以还要给业代一个工作流程。告诉他到陌生市场下了车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再干什么。像演话剧一样给他演一遍“到陌生城市按怎样的动作流程就能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筛选经销商”。

4、oK!现在经销商选定了吗?没正式签合同之前只能算是准经销商,现实工作中往往不仅是你选客户,更多的是客户选你,有些客户各方面条件不错,但他对经营你的产品不感兴趣,那么如何激发客户的合作意愿就成了经销商选择最终的问题也是难点问题,所以要再教给员工如何和客户谈判,激发合作意愿:怎样分析客户的心态,谈判前做什么准备,谈判时要选择怎样的环境,什么时保持沉默,什么时候要陈述观点,第一句话讲什么,经销商常见的疑虑和异议是哪几个,什么时候反驳,怎样反驳等等。最终打消客户疑虑,结束经销商选择的工作。

就这样,从建立正确观念到具备整体思路,这仅仅是简单的理论灌输,接下来把理论变成标准,标准细化为动作,动作再延伸到评估工具、进一步细化为动作流程,乃至重点难点解决方案示例,层层递进、抽丝剥茧,培训内容才会更贴近实际工作内容、更易于吸收,从而更有实战效果。空洞的理论教育才算落实到了实处。

二、注重“残局破解”

日常工作中要管理好经销商尽可能防止冲货出现?对极了,但冲货在很多地方已经发生!平时要注意掌控好终端促销的力度防止超市砸价?没错,但实际上超市的恶性特价屡屡出现!

培训内容的实战性还体现在不能只放马后炮,不但要讲应该怎样做正确的事,还要讲以前做错的事怎样补救。只讲怎样做正确的事,员工可能明白以前哪里做错了,为什么做错了、应该是怎么做,但问题是很多局面已成事实。经销商已经选错、二批已经开始砸价、跨区冲货已经泛滥、客户已经拖欠货款、超市已经要把产品清场……。面对残局如何破解往往事关企业眼前利益,需求更迫切、员工也更关心。这时就要求培训师有更深层的实战背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残局破解方法,更要落实到实战动作分解,否则会得到学员一片嘘声。

举例说明:

超市业务运作过程,最让人头疼的是对“特价”活动的掌控,尤其是跨国连锁大超市擅自对产品做特价,往往会起连锁反应——未做特价的中小超市联手抗议要求厂家给予同样的“特价政策”,否则把你清场;其他大超市纷纷以更低价格跟进,损失直接从货款里扣除外,还要罚款;整个价格体系一旦混乱,批发通路无法出货将导致整体瘫痪。

类似这种营销残局问题,学员期望学到的绝不是“应该如何合理设置价格,防止问题发生”之类事后诸葛亮的说教,他们更想知道是已经这样了,怎么办?

对上面的例子建议如下:对有恶性砸价实力的大卖场,企业的业务主管应该在日常工作中勤加拜访,维系客情(有条件者可以专门设置大客户部专项跟进)。其实,卖场采购也知道这种砸价行为对厂家意味着什么,往往这种特价就是惩罚“不配合的厂家”的手段。良好的客情可大大降低这种厄运临头的几率;

一旦大卖场的“恶性特价”发生,厂家销售经理要马上赶到,查明事项起因,(如是否因为给超市破损/即期退换不及时,超市要特价处理这些不良品)尽可能阻止这一行为的延续。如果该特价信息已经上刊(超市的特价海报)无法中止,可与超市采购经理/科长协商,争取将绝大部分产品下架并减少陈列排面和海报——人为造成该特价产品在超市“很不起眼”、“存货极少”,甚至“已经售完,有价无货”的现象。

如以上措施均不能奏效,就要当机立断、马上给该超市停货。并安排人员尽早尽快去超市抢购该特价产品。这一点点损失相对整体市场的瘫痪是微乎其微;主动去与当地其他大超市沟通,“负荆请罪”,防止大超市连锁砸价。主动告诉他们:“某某超市把我们的产品打了特价,我们已经制止,给您带来工作不便请您原谅。后续我们会给您的店里投入促销活动等等”。面对中小超市联名要特价政策否则把你清场的情况千万不要轻易妥协——否则第二天大超市采购经理就会找你去谈话,要你提供更大的优惠,最终必然是左右为难、泥潭深陷。先尽可能向中小超市说明:这次特价是个意外,而且很快会制止,大卖场价格比小超市低也是正常现象。如果对方坚持要以清场要挟,你就得拨拨算盘珠子,看舍弃大卖场和舍弃这几个中小超市哪个划得来,然后壮士断臂,用简单的原则解决复杂的事情——只要你产品好卖,今天清场,过几个月可能还可以进店。

……

三、管理技能、素质教育培训要避免空洞,尽可能具体化

营销培训除了上述针对具体问题的业务操作专题培训以外,还有一类偏重于素质教育的课题。如:谈判技巧、管理技能、企业文化、时间管理等。旨在增强企业凝聚力,提高员工职业素质。

对企业而言专题营销培训是针对性解决实战问题,素质教育是给整个团队全面营养。素质教育同样应该、也可以尽可能的落实到动作分解。

比如,销售经理的培训:与其告诉他管理如何重要,管理有哪些先进理念,有多少种理论流派,让他越发觉得管理神秘浩瀚,不知从何处下手。不如花几天时间告诉他一个成熟的经理是怎样做事,平时最容易碰到哪些问题该如何处理、如何解决,告诉他一个销售经理每周、每天、每月的例行事务,演示给他“销售经理典型的一天”的动作流程,让他学会如何主持业务会议、如何反驳员工为自己开脱的种种借口、用哪些制度和表单监控下属,以及如何识别下属的虚假、慌报行为;如何有效地检核下属、办事处的工作不被下属临时突击的市场假象所迷惑……

四、培训课题要形成完整的系统

专题培训可以让学员迅速吸收,学以致用,但不够全面。要想全方位地提高业务人员的营销素质和管理技能,专题培训的课题设置最好能互相关联,并且突出逻辑次序,形成完整的培训系统。

营销培训的系统应该分两条主线:

(一)、渠道管理培训:包括经销商、零店、商超各渠道的业务操作技巧和相应的管理技能;而且每一个渠道的专题培训要分级别设置Step one/Step two等由浅入深的阶梯式教程。

(二)、管理技能培训。管理技能要紧扣销售经理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具体工作事项、重点问题(如:管理者的角色转换;人员管理基本技能;市场巡查;销售政策制定;业务会议主持;帐款管理;促销管理;……)。

超市员工培训制度篇4

一、努力稳定就业岗位

(一)履行社会责任。全市各类用人单位要把稳定就业作为重要的社会责任,加强在岗培训和人才储备,尽量不裁员或少裁员,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应带头稳定就业岗位。用人单位经济效益下降或停工限产的,可以采取灵活工作时间、安排职工轮岗或待岗等方式,与职工协商降低劳动报酬。确需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的,应按规定向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告;安排职工待岗的,待岗期间用人单位可发放待岗基本生活费。

(二)规范企业裁员。用人单位经过多方努力仍需裁员的,应按《劳动合同法》规定认真履行法定裁员程序,裁减人员20人以上或者裁减人员不足20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10%以上的,应向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告裁减人员方案。其中,一次性裁员超过50人以上的,应提前报告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和工会。

(三)强化失业预警。各区市要加强辖区内企业减员前的预警预测,对关闭、停产、半停产(限产)和逃逸企业实行动态监测,全面掌握企业生产经营、劳动关系状况、减员动向和欠薪欠费等情况,对减员意向较大的企业进行重点跟踪监测,并按规定实行日报制度。对在同一时间、同一行业中出现失业人员激增时,应及时启动失业应急预案,采取加强人员疏导、落实失业保险金、提供就业岗位等措施,迅速缓解社会失业压力。

(四)发放困难补贴。在确保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按时足额支付失业保险待遇的前提下,可开展扩大失业保险基金使用范围试点。对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且恢复有望的困难企业,采取岗位培训、轮班工作、协商薪酬等办法稳定职工队伍,并保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可使用失业保险基金支付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补贴执行期为2009年之内,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社会保险补贴标准参照当地促进就业专项资金对就业困难人员的社会保险补贴标准执行,岗位补贴标准参照当地失业保险金标准确定。上述两项补贴,同一企业只能享受一项。具体实施办法由市劳动保障局、市财政局等部门另行制定。

二、千方百计促进就业

(五)鼓励吸纳就业。对各类用人单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和未就业特困家庭高校毕业生,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在劳动合同存续期限内,以上年度当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为基数,按照规定的用人单位缴费比例,给予不超过3年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补贴。

(六)鼓励灵活就业。鼓励劳动者以非全日制、季节工、小时工等多种灵活的方式实现就业,其中,对经认定的就业困难人员和未就业特困家庭高校毕业生,从事规定服务项目实现灵活就业,且本人月收入低于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0%,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从促进就业专项资金中给予一定的社会保险补贴。其中,市内四区的灵活就业人员,按每人每月200元的标准给予社会保险补贴。

(七)开发公益岗位。对政府开发的公安协警员、卫生清洁员、劳动保障协理员等公益性岗位,以及社区开发的公益性岗位,要优先安排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裁减的就业困难人员和未就业特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对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以上年度当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为基数,在相应期限内给予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补贴和岗位工资补贴。2009年,全市新开发公益性岗位5000个,其中,市内四区3000个。

(八)搞好就业服务。从2009年1月开始,开展“迎挑战、稳就业百日攻坚行动”,重点组织就业援助、专场招聘、创业促进、技能提升等系列活动,全市举办各类招聘活动100场。从二季度开始,陆续开展就业创业政策宣传月、民营企业招聘周、创业促进周等专项活动。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为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和农民工提供及时有效的就业服务,促进各类群体实现就业再就业。

(九)实施就业援助。开展“就业援助系列活动”,对就业困难人员送政策、送技能、送岗位、送温暖。突出做好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零转移就业贫困家庭就业援助工作,在城镇零就业家庭存量消零的基础上,做到“动态消零”,即:出现一户、认定一户,帮扶一户、就业一户。

(十)组织校企对接。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系列活动”,在人力资源市场专门设立高校毕业生服务窗口,在驻青高校设立青岛人力资源市场分市场,建立大学生就业联盟,把市场招聘信息引入高校就业网,搞好校企对接,开设网络招聘超市,及时开展配置服务。鼓励用人单位积极参与人才招聘,高校毕业生专场免收用人单位摊位费。对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免除其档案管理费、保管费。

(十一)开展“春风行动”。组织“春风行动系列活动”,通过市场招聘、跨区域对接、劳务合作等方式,搞好农民工资源有效配置,对农民工就业提供专项帮扶。将已在各区市稳定就业半年以上失去工作的农民工纳入失业登记,对符合条件的要通过失业保险基金及时核发一次性生活补助,并提供免费的职业介绍和政府补贴的职业培训。

三、实施专项培训计划

(十二)组织特别培训。实施“企业在职培训援助计划”,支持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导致生产经营困难的企业,自行组织或与各类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联合开展在职职工岗位培训和转岗培训。培训合格的,从促进就业专项资金中给予一定的培训费补贴;参加职业资格技能鉴定的,减半收取鉴定费,参加专项能力技能鉴定的,减按每人50元的标准收取鉴定费。各区市应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企业在职培训援助计划,出台相应扶持政策,落实培训补贴资金,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在职职工技能培训。2009年,全市组织企业特别培训3万人。

(十三)加强失业培训。实施“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计划”,各区市要以提高失业人员再就业能力、促进就业为目标,依托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积极组织失业人员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对培训合格的,发放职业资格证书,并按规定给予一定的培训费补贴。2009年,全市组织失业人员培训2万人。

(十四)强化转移培训。实施“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对本市农村劳动力和外来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经技能鉴定考核合格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从促进就业专项资金中按每人不超过500元的标准给予培训费补贴;取得专项能力证书的,按照每人不超过200元的标准给予培训费补贴。2009年,组织本市农村劳动力和外来农民工职业培训6万人。

(十五)搞好储备培训。实施“城乡新成长劳动力技能储备培训计划”,本市城乡普通初、高中毕业生到技工学校参加统一组织的劳动预备制培训,取得毕业证书和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并在毕业后一年内与用人单位签订6个月以上劳动合同(或自主创业)的,可享受50%的学费补贴,其中“低保”家庭学生的学费全额补助。

四、积极扶持自主创业

(十六)搭建创业平台。各区市要充分利用城乡各类园区,规模较大的闲置厂房、场地,专业化市场等适合小企业集聚创业的场所,建设小企业孵化基地或创业园(街),为缺乏经营场地的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和返乡农民工等创业免费提供经营场地,帮助其顺利实现创业。鼓励单位和个人创办孵化基地或创业园(街),对为创业者免费提供经营场地和创业服务的,根据创业效果给予一次性奖励。

(十七)给予税费减免。登记失业人员创办企业,凡符合相关条件的,可按国家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登记失业人员、残疾人从事个体经营的,按规定免收其他登记类、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符合有关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条件的,可按规定享受现行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收优惠政策。

(十八)放宽注册条件。符合法律规定的任何投资主体,注册资本(金)达到3万元以上的,均可投资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单位和个人投资10万元以上的,可设立一人有限公司。允许公司注册资本(金)两年内分期缴付,其中,投资公司注册资本5年内分期缴付;分期出资设立的公司,全体股东首期出资合计达到20%即可,不需要每个股东出资都达到20%。国有企业整体改制为公司,注册资本可不受货币出资不低于30%的规定限制。申请办理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的,一律不受出资金额限制。

(十九)推行试营业制度。凡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人员、残疾人、复员退伍军人等申请个体工商户登记,除从事需前置审批的经营项目外,可申请试营业,核发有效期为6个月的营业执照。具有和广告经营范围、注册资金150万元以上的企业,成立满2年的可申请领取试营1年的固定形式印刷品广告登记证。

(二十)设立创业扶持资金。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创业工作的投入,从财政预算中安排创业扶持资金,主要用于创业孵化平台建设、创业培训补贴等项支出,优先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其中,市级创业扶持资金不少于1000万元,各区市创业扶持资金分别不少于100万元,并可根据工作需要适当增加。

(二十一)提供资金支持。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人员、军队退役人员、被征地农民、残疾人、随军家属、返乡农民工自谋职业从事个体经营的,可申请小额担保贷款,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5万元;创办企业的,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20万元。对上述人员从事微利项目的,由同级财政据实全额贴息。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人员和返乡农民工从事个体经营的,从促进就业专项资金中给予每人不超过4000元的一次性扶持金。

(二十二)以创业促就业。各区市要突出抓好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充分发挥就业倍增效应。对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人员和返乡农民工创办企业,招用登记失业人员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按实际创造就业岗位个数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奖励。

(二十三)强化创业培训。从涉及创业的相关部门、社会团体和各类培训机构中,认定一批具备条件的创业培训基地,承担创业培训工作。各区市要组织有创业愿望和培训要求的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参加创业培训,对培训合格的,给予一定的创业培训补贴。

(二十四)抓好创业服务。开展政策咨询、项目开发、专家指导、小额贷款扶持等系列服务,进一步促进全民创业。建立跟踪服务制度,对初次创业人员跟踪服务不少于1年。设立创业服务热线,接受创业者的咨询,提供及时有效的后续服务和指导。

五、妥善做好社会保障

(二十五)下调缴费比例。在确保参保人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不降低、保证社会保险制度平稳运行、基金不出现缺口的前提下,阶段性适当降低企业社会保险缴费比例,期限最长不超过12个月。具体调整的险种和比例按规定上报省政府批准后实施。

(二十六)缓调缴费基数。2009年,对缴费困难的个体及自由职业者,可继续按上年度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为基数缴纳社会保险费。五市企业缴纳社会保险费涉及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标准,继续按青岛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90%执行;五市职工个人缴费涉及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标准,统一按青岛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执行。

(二十七)提高保障待遇。按照国家、省统一部署和要求,从2009年1月起,上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各区市要确保调整后的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到位,切实提高企业退休人员的生活水平。按照全省统一安排,提高失业保险金标准,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

六、促进劳动关系和谐

(二十八)妥善处理争议。坚持“预防为主、基层为主、调解为主”的原则,加大调解力度,及时妥善处理劳动纠纷,维护和谐劳动关系。建立快速便捷的劳动争议仲裁绿色通道,及时处置重大劳动争议和集体劳动争议。

(二十九)严查欠薪行为。各级劳动监察机构要把查处欠薪举报投诉作为工作重点,在全市开展企业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严厉查处恶意拖欠工资行为。畅通举报投诉渠道,维护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三十)健全应急体系。完善劳动纠纷信息预警机制,畅通信息渠道,加强各类矛盾的排查,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早报告”。落实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预案,按照日常监控、情况报告、应急处置、善后处理四个步骤,对突发事件进行应急处置,及时化解矛盾,确保社会稳定。

七、切实强化组织领导

(三十一)落实工作责任。各级政府要把促进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与稳就业、保民生紧密结合,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和大项目带动就业的作用,保护和扶持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稳定全市就业局势。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履行促进就业的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做到工作责任到位、政策落实到位、资金投入到位、措施保障到位。

超市员工培训制度篇5

【关键词】促销员,现状,对策

谈起超市促销员,大家都不陌生,因为绝大部分企业在销售终端都设有相应的促销员,甚至有时超市的促销员的数量远远超过该超市的正式员工。他们是厂家终端销售的一线销售人员,是企业商家形象的代言人,是企业决胜市场竞争的法宝。然而,由于种种因素造成目前促销员这一岗位人员素质不高,岗位流动性大,促销员真正的工作意义没有体现出来。促销员管理作为终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很宽泛的话题。本文针对超市促销员队伍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对策。

一超市促销员的定义和作用

1.1超市促销员的定义。超市促销员通常也叫促销导购员,一般指的是在超市负责厂家或者商负责零售终端的销售人员,是连接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在商品的销售过程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1)商店或企业的代表者。促销员面对面地直接与顾客沟通,你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顾客的眼中始终代表着商店的服务风格与精神面貌。2)信息的传播沟通者。促销员对商店的特卖、季节性优惠等促销活动应了如指掌,当顾客询问到有关事项时,能及时热情地给予详细地解答。3)顾客的生活顾问。促销员要充分了解所售商品的特性、使用方法、用途、功能、价值,以及能给顾客带来的益处,为顾客提供最好的建议和帮助。4)服务大使。商店要有效地吸引消费者,不仅依靠店面豪华、陈列齐全、减价打折等手段,还要靠优质的服务来打动顾客的心。每一位促销员必须时刻牢记自己是为顾客服务的促销员。5)商店或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促销员要把消费者的意见、建议与期望都及时地传达给商店,以便制订更好的经营和服务的策略,刺激制造商生产更好的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1.2超市促销员的作用

超市促销员最重要的作用是让顾客更加快速深入的了解产品的相关属性从而促进产品的销销售。一方面,促销员的热情、促销技巧及产品知识,可以多方位刺激消费者的神经,促使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发生;同时,配合现场海报、pop、终端陈列等宣传手段,可以让没有活性的商品展示出一些个性。因此,促销员在卖场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

二超市促销员的现状

在超市里面,几乎每个货架前都有不同厂家的促销员。厂家和超市都期望卖场促销员的卖力工作能提高人气和销量,让更多的新客户体验到产品和服务。但实际上,促销员的工作并没能带来惊喜的效果。超市促销员的现状有以下特征。

2.1促销员队伍不稳定。促销人员频繁流动一直是困扰企业管理层的一个问题,大多数厂家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情况:频繁招聘,招之即来,走马观花。这样很难发挥出促销队伍的战斗力。其原因在于,虽然促销员的报酬是由基本工资加提成构成,报酬的多少与促销员本人的工作能力有直接的关系。但由于品牌不同、产品销售的淡旺季不同,促销员的收入差距大,跳槽频繁。

2.1.1“两不管”现象突出。由于促销员是厂家发工资,在超市上班、由超市管理的“边缘人”角色,看上去受到厂家与商场的双重领导和管理,但当促销员碰到困难,厂家和超市容易推诿。促销员找不到企业归属感,因而在工作中容易出现举止散漫,服务意识不强,不钻研业务等。

2.1.2员工无保障。由于大部分企业都是委托第三方或者自己的经销商进行促销员考核和管理,没有为促销员缴纳相应的社会保险,甚至有些企业不与促销员签合同,这样对于促销员来讲就没保障。

2.2培训不得力。虽然很多企业都对促销员进行过培训,可效果不佳。原因在于培训内容与大多数促销人员的实际工作相差甚远。很多企业都有过在促销活动期间找“临时促销员”的经历。“临促”和“正式促销员”的工作内容是不同的。正式促销员在销售终端的前沿,负责给顾客传递更详细的产品和服务特性;临促是短期的,大多负责发彩页、引导顾客进店内、简单地给顾客宣传等,他们需要的技能是不同的。但大多是企业的培训是“一锅端”,而不是针对促销人员具体工作内容来进行培训。有的公司为节省费用,甚至不对促销员进行系统培训,导致他们对商品缺乏了解、沟通技巧不足,在服务中引起顾客的不满。

2.3厂家人员卖场化。厂家派驻的促销员必须纳入超市卖场统一管理是几乎是超市普遍的做法。超市卖场抓壮丁现象严重,很多时候厂家出钱请来的促销员几乎成了卖场的劳力,而促销员真正能站在其厂家货架前面对消费者的时间少之又少,给厂家对促销员的管理带来很大麻烦。

三、超市促销员管理的对策

3.1相关体制的健全是管理的有效保障。与促销员签订劳动合同,是员工和企业双赢的的举措。企业提供的劳动合同,让员工有归属感。员工有了保障,才会更认真地为企业服务,工作的责任心提高。而企业也有了稳定的促销员队伍。另外,对促销员的考核不要单方面的从销售数量来衡量,促销员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和协作精神也可以作为考核内容。企业在对促销员的管理中要以表扬和鼓励为主,批评和惩罚要适度,不要打消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2做好工作分析。企业应该对促销员岗位进行工作分析,编写岗位职责说明书和岗位工作规范,明确促销员的工作职责和要求。

3.3提高培训效果和促销员素质。培训要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并且要实施“企业+卖场”的双向培训。企业培训出来的促销人员最终要走进市场终端,而终端又有它独立的行业道德与潜在的行为准则。所以培训不光要有针对性,还要促销人员能够融入到卖场遵循的行业秩序里。

3.4加强监管力度。企业和超市对促销员都具有管理责任,沟通协作,明确各自职责,加强监管力度。在平常管理中,企业应多和超市取得联系,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和建议,掌握管理的主动性。而超市要发挥现场管理的优势,切实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参考文献:

[1]何翔.《陕西大学学报》.陕西大学出版.2003年第5期

超市员工培训制度篇6

关键词:足球;中超联赛;现状;问题;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013.9]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的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中国足球超级联赛。

1.2研究的方法

本研究通过查阅图书馆、中超联赛网站及访谈足球专家等方法,对当前中超联赛的运动员、赛制、裁判员等内容,展开深入的了解和分析。

2对中超联赛整体现状的分析

2.1中超联赛参赛队伍及性质

中国足球超级联赛的组织者是中国足球协会,中超联赛的前身是中国足球甲级联赛。2012年中超联赛的参赛队伍一共有16支,分别是:广州恒大、广州富力、上海申鑫、上海申花、山东鲁能、北京国安、辽宁宏远、河南建业、贵州人和、杭州绿城、青岛中能、大连实德、长春亚泰、江苏舜天、天津泰达、大连阿尔滨等球队。

中国足球协会超级联赛是由国内最优秀的职业足球俱乐部参加的全国最高水平的足球职业联赛,简称中超联赛(以下使用简称)。中超联赛包括中超联赛和中超联赛杯赛两项比赛。中超联赛由中国足球协会主办,由中国足球协会超级联赛委员会(以下使用简称中超委员会)依照《中超联赛组织管理办法》进行组织和管理。中超委员会在各俱乐部主场赛区设立赛区委员会,全面管理赛区事务。中超联赛初始由12家俱乐部队参加,逐步扩充为14家、16家、18家俱乐部队参加。扩充时,由中国足球协会主席会议批准。

近年来,中国足球出现很多类似假球、黑哨等腐败现象,为本来就难看的球赛参加了拒逐球迷的力量。为了净化新市场,中国足球协会必须在组织时不断提高制度建设,给参与者进行法制教育。

2.2对中超联赛运动员选材的看法

现代足球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比赛中运动员之间身体的对抗程度日趋激烈,在高强度的身体接触中要保证完成技、战术要求,具备出色的身体条件是重要的前提。因此,在选材时,身材高大的队员控制的比赛空间相对也较大,在与对手的身体对抗中往往能够取得优势,能顺利完成技、战术意图。成熟的技、战术素养和比赛心理以及随机应变能力与运动员的年龄密切相关。另外,在选材时,对速度指标的要求应更加看重球员的平均速度,即某个队员最近一年或几月的平均速度,而不是取最快速度,因为比赛中队员很少跑到最快速度的。30米和50米指标也是一样。还要了解联赛中运动员的比赛经验、体重特征及其动态变化情况,不仅有利于球队对运动员的选材、制定针对性的足球训练指导思想计划,,还有利于优化我国职业联赛的年龄结构和提高我国职业足球运动水平。

2.3对中超联赛教练员结构与素质现状的看法

教练员是足球运动结构体系中的主要环节,对足球运动训练过程发挥着主导作用。教练员执教水平的高低综合表现在,对所从事专项的认识程度,运动经历、教练水平,敬业精神等,都是影响科学训练过程和运动队竞技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通过对2012年中超联赛教练员现状的调查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

2.4中超联赛运动员管理与转会制度分析

2004年前,中国足球转会制度分为国内球员的转会和国外球员的转会两种。我国球员转会制度设立之初采用的是“倒摘牌”制度。是指同意某队员从队内转出的俱乐部将该球员在中国足协标价挂牌,中国足协将各俱乐部挂牌球员汇总后在固定时间举行摘牌大会,会上各俱乐部依联赛排名倒序通过摘牌确定自己要引入的球员,俱乐部摘牌即意味着同意接受该球员,向其原俱乐部支付与挂牌价格相同的转会费后即可引入该球员。“倒摘牌”制度完全忽视了球员的意愿,球员被挂牌后成为“待宰割的羔羊”,往往被自己并不中意的俱乐部摘走,而俱乐部也因为摘牌次序的限制往往难以摘下自己心仪的球员,在随后签订合同过程中,双方又常常因为缺乏事先的正面沟通而产生不愉快。因此,“倒摘牌”制度对双方的自主选择权的限制产生了许多球员与俱乐部间“不完满婚姻”,球员流动并不理想。

2004年底,中国足协彻底废除“倒摘牌”制度,开始正式实行国际足坛通行的自由转会制度,正当各方热切盼望更符合自由平等法制要求的自由转会制度能够激活中国职业足球人才流动这滩死水的时候,却发现事实并不如此。中国足协在关于自由转会制度的规定中进行了许多限制。国内球员的转会自由仍不能像国外球员一样得到充分保障,而在合同的签订、薪酬的支付上,球员相对于俱乐部弱势的地位也日渐凸显。自由转会制度实质上并不自由,讨薪、球员自行出走、俱乐部违规争夺球员的事件逐年增多。现行转会制度法律上的缺陷在越来越多生动而不愉快的争议中进一步凸显。

2.5中超联赛各个俱乐部经营现状分析

职业联赛是依靠运动员在竞技场上提供激烈的竞争与对抗,和高超的运动技能的体育竞赛为主的体育表演,运动员是职业体育产品的生存者,而观众是消费者。运动员的创造和观众的需求构成了职业体育市场的供求关系。职业体育市场主要由以下三个要素构成:体育产品、体育消费者、进行体育产品交换的场所。它们构成市场的矛盾运动,制约市场规模,决定市场基本状况及发展趋向。比赛紧张激烈的对抗程度是职业体育产品的核心,也是消费者观赏比赛的利益所在。随着商业化对职业体育的渗透和影响,职业体育成功的关键,在于他能否为消费者提供有效的服务,满足他们对体育竞赛的需求,这不仅关系到职业体育的收入状况,而且影响到职业体育经营活动。

职业体育的发展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资金条件。职业体育必须获得不断的资金注入,才能保持经济上的良性循环,才能得以生存与发展;二是人才条件,尤其是高水平竞技运动后背人才的补充和供应,这是职业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基础。然而这两个基本条件又与职业体育是否有社会需求相关联。有了社会对职业体育的需求,就有了关注和媒体报道,也就有了广告与赞助的投入,那么运动员的收入就有了保障,职业体育就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收益。职业体育的社会关注度以及经济效益,又反过来对职业体育人才资源的供应产生影响。当职业体育受到社会普遍关注,运动员从中可以获得可观的经济收入的时候,在利益机制的驱动下,后备人才的供应量将会增加,优秀人才将会大量涌入。目前俱乐部由电视转播、门票和观众人数、赞助和广告三个途径缺的经营收入。

3提升中超联赛运行水平的策略

3.1加强中超联赛教练员的培训工作

岗位培训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脱产与在职相结合。国家体委和足协要建立科学的分级培训机制,与社会上的足球培训公司、高等院校、足球俱乐部和足球学校合作,积极进行教练员的培训工作,培训应使用具备先进理念,科技含量高等的专门教材和大纲。可举办定期的专题班、研讨班,聘请国内外优秀的教练员担任培训班的讲师工作。国家队的教练员每年应承担一定的教练员讲座和地方教练员的培训工作。每年应组织一批省队的教练员赴国外学习进修,以开阔教练员的视野,提高对世界足球先进训练理念、手段、方法的理解和把握。

3.2加强中超联赛运动员注册制度建设

注册是中超联赛运动员管理的主要制度之一。通过注册和其他相关规定,完善中超联赛运动员上岗制度,只有具备相应的运动员资格才可以参加中超联赛,防止运动员运作市场的混乱;完善中超联赛注册制度,需要各个俱乐部进行政策的制定和具体实施的策略。

3.3加强后备球员的培养,努力提高后备队员的水平

在俱乐部的门票收入中大家都清楚,几乎为零,很多比赛的观众台上几乎看不到球迷,为什么?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国内的足球水平太差劲,花钱在球场上看乏味的表演,不如回家在电视上看英超、德甲。国内足球水平进展如何,看每届世界杯、奥运会能否冲出亚洲就知道。要想提高门票收入,吸引球迷的眼球,就必须设法提高后备球员的水平。在提升后备球员方面,俱乐部可以效仿欧洲的一些足球俱乐部,自己创办足球学校,集各地足球潜力好的少年,聘请省级以上经验丰富的教练以科学方法进行训练,也可聘欧洲的知名教练调教或定期作技术顾问指导,这样可避免以后在选材上受高官掣肘。这些队员成材之后,也可以通过“挂牌拍卖”形式转会注册。

3.4加强宣传、多渠道筹集经费,提高中超联赛的经营水平

从调查情况显示,目前中超联赛开展的过程中,受到联赛制度和地方经济的影响,教练员、运动员存在着待遇不均衡问题,这是影响运动员比赛积极性和足球训练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各个俱乐部必须引起重视,对中超联赛的市场运作进行深入的分析,加强俱乐部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中场联赛市场氛围。增加经费支持,为训练提供科学研究经费,购置方便可行的研究和训练仪器,适当增加运动员、教练员的工资待遇。

参考文献:

[1]陈效科,徐金山,刘选进.我国高水平成年女子足球队现状与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4)555-557.

[2]马忠臣,何志林,马健.我国足球教练员培训中若干问题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4)33-37.

[3]中国足球协会,中国足球协会足球教练员管理条例:中国足球联赛工作手册(内部发行).

超市员工培训制度篇7

一、明确目标任务,全面实施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

(一)强化政府责任。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是深入推进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形势下把发展经济、促进就业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有机结合的重要举措,是加快我市由全面小康向基本现代化跨越的必然要求。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有利于激发劳动者的创业精神,实现就业的“倍增效应”。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把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新时期就业工作的重要增长点,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摆上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按照鼓励支持、积极引导、完善服务、保障权益的方针,制定工作规划,完善政策措施,形成“政府引导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全民积极创业”的氛围。

(二)明确扶持对象。将有创业愿望且具备一定创业能力的城乡各类人员,列为创业扶持对象,有针对性地提供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重点做好大中专(技、职院校)毕业生、退复转军人、留学回国人员、残疾人、登记失业人员等群体创业扶持工作。

本意见所称的创业,是扶持对象依据法律、法规等有关规定,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在本市新创办企业实体或从事个体经营的实践活动。

(三)确立目标任务。围绕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和争创国家创业型城市,用三至五年的时间,在全市建立政府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建立一批创业环境好、创业人才多、带动就业成效大的创业型镇(园区、街道)。通过健全完善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切实有效的政策支持体系、创新优质的创业培训体系、便捷高效的创业服务体系、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的协作体系,大幅度提高通过创业实现就业和带动就业的人数在全市新增就业中的比例,大幅度提高创业人员的创业成功率和稳定率。到2012年,重点扶持6000人自主创业,实现带动4万人就业的目标。

二、完善创业促就业政策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四)放宽市场准入。制订鼓励劳动者创业的产业指导目录,引导创业者进入国家和地方优先和重点发展的产业或行业开展创业。大力支持发展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对于符合规划、环保、公共安全、物权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允许创业者以家庭住所、租借房、临时商业用房作为经营场所。对农民创业登记涉及经营场所的,要予以适当放宽照顾。对于创办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的,其出资方式、出资额不受限制,由投资者自主确定。对于创办公司制企业的,其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3万元;注册资本在3万元以上的,可按规定分期到位。支持投资人以知识产权等非货币资产设立企业,非货币资产出资比例最高可达公司注册资本的70%。知识产权经专门机构评估认定后,可以作为质押担保向银行、投融资等机构贷款,银行、投融资等机构应予以支持,促进专利技术、产品的转化应用。

(五)规范收费行为。对本市户籍大中专(技、职院校)毕业生(在其毕业后2年以内)、退役士兵、残疾人、登记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自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按规定免收属于登记类、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对无法律、法规依据的收费项目一律取消,对行政事业性收费有上限下限规定的,一律按下限收取。对中介服务费按不超过原收费标准下限的一半执行。

(六)实行税收优惠。对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和经申报认定的就业困难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国家限制行业除外),3年内可按每户每年80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也可比照企业吸纳就业的规定享受税收减免政策。就业困难人员申报登记制度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另行制定。

干部、随军家属从事个体经营的(国家限制行业除外),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之日起,3年内按规定免征营业税、个人所得税;自谋职业退役士兵从事个体经营的,在规定的行业范围内,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之日起,3年内按规定免征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

本市户籍残疾人员个人提供营业税应税劳务的,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之日起,按规定免征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残疾人员取得的应税所得可按规定免征、减征个人所得税。本市户籍的盲人开办盲人按摩机构(院、所、有限公司),符合残疾人就业优惠条件的,可按规定享受现行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收优惠政策。

对农民创业的,要按规定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凡与农业机耕、排灌、病虫害防治、植保业务相关以及为使农民获得农牧保险知识的技术培训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从事农业机耕、排灌、病虫害防治、家禽、牲畜、水生动物的配种和疾病防治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对企业从事灌溉、农产品初加工、兽医、农技推广、农机作业和维修等农、林、牧、渔服务业项目的,免征企业所得税。经营采摘、观光农业的企业,从事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可以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

对在本市优先和重点发展产业或行业新创办的企业,有明显带动就业效应的,当年吸纳就业规模达到100人以上,其中吸纳本市户籍人员达到50%以上,并按规定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和参加社会保险的,相应期限内由所在镇(园区、街道)按企业对地方财政贡献的50%予以奖励,最长享受期限不超过3年。

上述各项税收优惠奖励政策,企业可选择最优政策享受,但不得重复享受。

(七)放宽信贷扶持。扩大担保基金规模,放大信贷促进创业的政策效应。本市户籍的大中专(技、职院校)毕业生、退复转军人、留学回国人员、残疾人、登记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均可申请小额担保贷款,贷款额度一般掌握在5万元以内。对经营规模较大的将按规定适当放宽贷款规模,最高不超过10万元。对参加劳动保障部门组织的创办你的企业培训取得合格证书,创业项目经专家组论证通过的,以及符合贷款条件的创业人员在信用社区内从事创业活动的,经资信评估符合条件,贷款额度在3万元以内的,可免除反担保手续。对于从事微利项目或从事非微利项目经营的小额担保贷款,按《*市再就业贴息贷款财政贴息办法》(宜财社[2007]5号)的有关规定执行。

对新办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当年吸纳符合小额担保贷款发放条件人员,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根据实际招用人数,可按每人不超过10万元贷款额度给予贴息,贴息的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200万元,贷款期限不超过2年,并由财政部门按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给予50%贴息。逐步建立小额担保贷款基金为符合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服务的制度。

(八)加大社保补贴。对本市户籍创业扶持对象参加劳动保障部门组织的创办你的企业培训取得合格证书人员从事个体经营,以及就业困难人员从事个体经营,其业主可按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办法申请享受社会保险补贴。

对自主创业主体投资兴办的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可按规定为招用人员申请单位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全额补贴。

上述各项社会保险补贴享受期限按规定累计不超过3年。

(九)实行开业补贴。对无业残疾人员领取工商营业执照、从事个体经营的,经市残联审核,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给予一次性开业补贴1000-3000元。具体补贴办法由市残联等部门制定。

城乡“低保”就业困难人员申领工商营业执照,进行自主创业后,保留其最低生活保障待遇12个月,第13个月退出低保。

上述享受开业补贴人员,3年内不得重复享受。

(十)扩大培训补贴。对本市大中专(技、职院校)毕业生、退复转军人、留学回国人员、登记失业人员,按规定实行免费创业培训补贴政策。创业培训补贴所需资金按规定渠道列支。

三、完善创业培训体系,提高创业者能力

(十一)加大创业培训力度。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意识(GYB)、创办你的企业(SYB)、完善你的企业(SiYB)等多种形式培训。要推动各类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开设创业课程,开展创业观念教育和创业培训。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探索建立网上创业培训学院。加强创业培训基地建设,全面落实免费创业培训政策。至2012年全市创业培训6000人以上。

(十二)提高创业培训质量。要注重提高创业培训质量,从培训标准、师资队伍、培训模式等方面入手,增强培训机构能力。要定期组织开展教师培训进修、研讨交流和质量考证活动,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和配备,提高教育水平。要采用案例剖析、知识讲座、创业成功人士现身说法等多种方式,增强创业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要加强创业培训学员的后续跟踪服务。完善培训补贴与创业培训合格率和创业成功率挂钩的补贴制度。健全创业培训机构准入机制和退出机制,实行优胜劣汰。

(十三)建立创业实训(见习)制度。根据企事业单位或业主自愿的原则,在我市支柱产业和重点发展的产业中确定一批创业实训(见习)基地,为经过创业培训拟进行创业的人员提供1至3个月的实训(见习)服务。对经评估认定的创业实训(见习)基地奖励2万元。所需资金在促进就业专项资金中列支。创业实训基地评估认定办法由市劳动保障局另行制定。

四、健全创业服务体系,提高创业服务效率

(十四)充实创业服务内容。从过去比较单一的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培训和小额担保贷款,扩展到为创业者树立创业理念、优化政策环境、健全服务保障等系统化、全过程服务。重点通过健全完善“一站式”、“一门式”服务制度,工商、税务、银行、财政、劳动保障、人事等部门定期现场联合办公或开辟“绿色通道”,镇(园区、街道)、社区(村)提供上门服务、电话服务和跟踪服务等,帮助自主创业人员用足用好优惠政策,规避经营风险,改善经营状况,提高创业成功率和稳定创业率。

(十五)扶持创业载体建设。各级政府要利用社会资源,大力开发和培育创业载体。要充分利用各类创业园、各类市场建设、招商平台等,发挥区位优势,结合创业需求,统筹兼顾,因地制宜,建设市场型、门面型、楼宇型等多元化的创业载体,以减免租金方式为创业人员提供场地及有效的创业指导和跟踪服务,进行孵化培养,提高创业稳定率。创业孵化基地由镇(园区、街道)及以上机构建立。对经认定新创办的创业孵化基地,自用和通过出租方式提供给孵化企业使用的房产、土地,由税务部门按有关规定,3年内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对每个创业孵化基地奖励2万元,所需资金按规定渠道列支。创业孵化基地认定办法由市劳动保障局另行制定。

(十六)大力开发创业项目。紧密结合我市优势产业、特色经济,根据鼓励创业的产业指导目录,动员和发动社会中介组织,广泛征集创业项目,逐步完善项目开发、征集、论证、展示和推介的工作机制。通过召开创业项目推介会、网上信息和与兄弟城市建立项目信息资源共享等多种方式,畅通项目信息渠道,改进咨询服务方式,促进项目与创业者有效对接,提高项目成功转化率。

(十七)加强信用社区建设。大力推进创业信用社区建设步伐,将其与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和创业型镇(园区、街道)活动有机结合,加快推进,逐步纳入考核。结合个人信用制度建立,健全完善信用社区、创业培训和小额担保贷款联动机制,为创业者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创造条件。充分发挥镇(园区、街道)、社区(村)基层劳动保障平台的作用,协助做好小额担保贷款的后续跟踪和贷款回收工作。金融机构要逐步提高对小企业及个人创业的信贷比例;对还贷及时,信誉良好的企业及个人,在贷款额度和期限上给予支持。

(十八)强化专家指导援助。要巩固和扩大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队伍,通过创业咨询服务热线,采取专家门诊、集中答疑、电话咨询、日常服务相结合的方法为创业扶持对象提供个性化和专业化的服务,帮助他们评析、修改和实现创业计划,帮助解决开业登记、贷款、招工、广告及业务经营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并对创业项目推介、小额担保贷款论证进行评审把关。

(十九)提供人才引进及用工服务。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效率,为创业人员提供社会保障、人事、教育培训、职称评定、员工落户等方面的便利服务。加强对创业企业的员工培训,指导企业结合生产经营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组织各类培训机构按照用工需求开展定向、订单培训,切实提高培训质量,为企业提供合适人才。对符合条件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五、建立组织保障体系,完善各方参与协调机制

(二十)加强组织领导。为落实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目标任务,市、镇(园区、街道)相应建立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社区(村)建立工作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指导工作。要将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纳入各级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要把创业环境优化、创业政策落实、创业培训效果、创业服务质量、创业初始成功率、创业稳定率以及创业带动就业率等作为衡量创业带动就业的主要工作指标,分解目标,落实责任,并列入就业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列为创业型镇(园区、街道)的评选标准。

超市员工培训制度篇8

一、各项任务目标超额完成

今年以来,我们狠抓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险扩面征缴、监察执法和培训等基础性工作,不断开创新思路,增添新措施,各项业务继续保持强劲的上升势头,任务指标全面超额完成。

(一)就业再就业工作。

(二)社会保险工作。

共征收社会保险费1.4179亿元,完成年度计划80.6%,比去年同期增长51.8%。支付9370.1万元,支付率100%。基金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静态可支付月数逐步增大。五项保险共新增扩面45358人,完成年度计划119%,社会保险覆盖面达到18.34万人次。

(三)监察执法工作。

(四)信访及党风廉政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信访条例》和《信访维稳工作制度》,严格按程序办理来信来访。对信访人提出的问题均通过深入调查走访掌握详细资料,并结合政策予以认真答复。每件都坚持一把手亲批制、办理追踪制和包案责任追究制。共收到市委、市政府、信访局交办的信访件86件,已办结80件,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党风廉政工作深入开展,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落实。

(五)机关效能和机构队伍建设工作

创新开展了提高责任意识的党员公开承诺活动,实行“一书一评五卡”制度,提升服务质量的服务大厅岗位竞赛示范岗活动和提高自身素质的政治理论及业务知识考试,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能。劳动保障基础环境不断好转,劳动力市场大楼建设顺利进行,基层组织建设逐步完善,人员素质逐步提高。民心工程各项工作深入开展。

二、重点工作取得新的突破

今年以来,我们把各项工作的重心放在“责任落实”上,沉下心来抓政策的落实到位,重点工作取得新的突破,社会认可程度大幅提高。

(一)以创业促就业为重点,推进城乡统筹就业。

1、以小额担保贷款为抓手,着力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

超市员工培训制度篇9

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进一步强化“两个主体责任”,逐级落实了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

按照市政府关于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要求,进一步强化“两个主体责任”,完善了煤矿企业管理机构及三级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在机关内部逐级分解各项工作目标,局长与各分管领导、各科(室、队、站)签订了工作目标和安全监管责任书,层层落实,形成全局工作“一盘棋”的格局。坚持领导包乡镇、安监人员包煤矿,中心安监站定期安全检查,驻矿安监员驻矿监管,煤矿安全纠察队日常巡回检查,对重点矿井派专人监管、蹲点包矿、严看死守。局领导常年带领督查人员对煤矿和安监人员进行督查检查,坚持每周不少于两次检查突查,对检查出的各类隐患及时下达整改通知,责成逐条落实,推动了各级安全监管责任的落实。

(二)扎实开展了煤矿、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行业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

按照国家“隐患排查治理年”安排部署,开展了三个重点时段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年先后开展了“两节两会”期间安全大检查、五一期间安全大检查、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百日安全督查、“9.8”襄汾尾矿库溃坝事故后隐患大检查、举一反三,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十一期间安全大检查,开展了火工品、矸石山和储煤场、井下淘汰设备、井下密闭墙专项大检查和打击煤矿非法违法生产行为专项行动,建立了煤矿重大隐患公示公告、挂牌督办、跟踪治理和逐项整改销号制度。

煤矿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在第一时段,排查各类煤矿309座次、各类隐患1418条。在第二时段,督查64座复产矿井448矿次、6座复工矿井36矿次、15座基建矿井90矿次、19座未复产(工)矿井50矿次、关闭矿井110矿次,督查问题2859条,其中一般隐患2840条、重大安全隐患19条,对4座煤矿实行了停产整改。在第三时段,认真组织开展了“打三非、反三违、抓三点、治三超”百日安全活动和深入汲取野川西山“10.16”顶板事故教训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对全市煤矿实行了aBC分类管理,重点抓住“六类矿井”(高瓦斯、储量少、有水害威胁、资源整合、C类矿井、基建矿井),突出“六个环节”(瓦斯、工作面、密闭墙、水患、顶板、火工品),全年累计查处煤矿11座(次),罚款299.8万元,采取了暂扣相关证照、对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封闭培训、挂黄旗警告等措施。与公安、劳动部门在公安法律帮教中心联合举办C类矿井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封闭培训班8期,培训煤矿23座次184人次。

危险化学品隐患排查治理:第一时段查出27条,现场整改12条,限期整改15条,下达整改指令3份,现场检查记录5份。第二时段查出516条,现场整改275条,限期整改241条,下达整改指令书59份,现场检查记录107份;3个烟花爆竹生产企业一律处于停产状态,正在考虑转产。第三时段查出117条,现场整改51条,限期整改66条,下达整改指令11份,现场检查记录32份,隐患均已达到整改。

国家、省、晋城市隐患排查治理百日专项行动督查组分别对高平市隐患排查整治情况进行了现场督查检查,针对各级检查出的煤矿、危化和烟花爆竹行业的问题和隐患,该局逐条逐项梳理,制定整改措施,落实责任、方案、时间、人员、经费,认真回查、整改、落实,均完成整改落实到位。

(三)大力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培训。

充分利用电视台、报纸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电视台、高平新闻在重点时段开辟了安全专栏,广场、体育场电子屏连续播出。“安全生产月”期间,在全市层面开展了安全宣誓、“6.8”宣传咨询日、媒体集中宣传、手机短信宣传、专场安全生产文艺晚会、安全生产演讲赛、安全生产知识有奖竞答、“安全生产卫士”评选表彰、《山西省安全生产条例》培训等活动,在各乡(镇、办事处)层面开展了悬挂安全标语、集体安全宣誓、文艺宣传、安全演讲、隐患排查治理、现场安全执法、观看警示教育片、安全教育培训等活动,在煤矿企业层面开展了查安全生产隐患、提合理化建议、组织安全知识讲座、观看警示教育片、组织安全生产知识竞赛等活动,在全市掀起了以“治理隐患,防范事故”为主题的活动热潮。

高平安全生产监督局组织举办各类培训班111期,培训各类人员19260人次。其中:举办《山西省安全生产条例》培训,聘请太原理工大学教授授课,培训各类人员350人;“安全生产月活动”期间开展“送安全生产知识下矿活动”,聘请太原理工大教授深入煤矿基层授课,培训20矿1821人;聘请长治职业学院教授和晋城市煤管局领导进行授课,培训机关安监、行管业务人员107人;与公安、劳动部门联合培(复)训煤矿生产从业人员89矿16982人。开展联合办学,我局与长治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举办煤矿主要负责人一年制采矿技术中专班,371名学员全部顺利毕业;与太原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晋城分院联合举办煤矿主要负责人专科班,270人参加报名,通过全国成人高考,已按程序进行录取。同时完成了省、晋城市下达的培(复)训计划。根据晋城市要求开展了全市煤矿“五长”后备才储备库建立工作,经审定有85矿85名矿长161名副矿长符合“五长”后备人才储备条件。

(四)加强了煤矿、危险化学品行业源头治理超载超限工作。

认真贯彻省政府第223、224号令和省市治理非法超限超载紧急会议精神,进一步引深源头治理超限超载工作,成立组织机构,明确领导分工,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销售台帐、销售票台帐、销售明细台帐和过磅单台帐,加强治超信息监测和人员派驻,向所有矿井分别派驻了3名治超驻矿人员,向危化企业派驻专人,实行24小时监管,落实源头治超监管,实行严管重罚。加大对企业源头治超督查、巡查、责任倒查力度,全年出动1650人次,督查矿井1200座次,没收煤炭133吨,对两起危化企业(山西晋丰、化工公司)源头超装行为进行了责任倒查,罚款2.1万元,有效打击了非法违法超限超载运输行为。

(五)认真落实了第一、二阶段关闭矿井遗留问题和拟关闭矿井的监管。

年初对2006年已关闭的野川镇杜寨煤矿因井口瓦斯浓度偏高、主井井筒未填实等遗留问题进行了关闭补课,达到了关井“六条标准”。进入雨季后,对部分已关闭矿井立井充填物下陷、斜井密闭墙开裂倒塌等现象重新进行了关闭。按照省政府“十关闭、十整顿”要求,加强了对40座列入拟关闭范围矿井的监管,从市营、二轻煤矿和市公安局各抽调40名监管人员,结合原市乡驻矿安监员,每矿组成5人监管工作小组,对40座拟关闭矿井进行驻矿监管。目前未发现擅自组织维修生产等现象。

(六)加强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组织编制了高平市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煤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在企业编制完成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的基础上,成立了煤矿、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预案专家审核机构,对煤矿和危化企业应急救援预案进行了全面修订。目前天脊中化、晋丰煤化应急预案通过了省安监局审查,市营、二轻和30万吨以上煤矿应急预案经晋城市安监局审核。同时,加强重大危险源的普查登记和上报,柳树底、古寨两座高瓦斯煤矿重大危险源管理人员参加了晋城市专业培训,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经安全评价机构评价有12处重大危险源,4个大型危化企业实现了重大危险源图像和有毒有害气体数字监控管理。

(七)加强机关队伍建设,提高了安监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

――全年对局机关进行了两次为期两个月的纪律作风整顿。按照安监队伍整顿要求,对年龄达50岁、高中以下程度、考试考核不合格、不认真履职、非在编等五类人员调整出了安监岗位,成立了经济运行科、考核办等科室,并对调整人员进行了岗前培训,进一步增加了活力,推进了工作。

――加强安监执法基础管理。修订了机关《工作职责规章制度汇编》,进一步完善了矿井资料档案、执法文书、会议记录、检查日志、逐日检查记录、值班记录、重大安全隐患登记销号、火工品管理等台帐,实行了煤矿安全生产隐患、煤矿火工品、煤矿调度产量、拟关闭矿井监管和打击非法违法煤矿等日报表制度。

超市员工培训制度篇10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进一步做好就业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就业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59号)和《*市人民政府关于*市区扶持失业人员自主创业的若干意见》(金政发〔20*〕1*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做好就业工作促进社会和谐如下实施意见:

一、强化政府责任,确立就业工作优先地位

(一)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领导责任。就业是民生之本。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各镇乡街道、各部门单位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履行促进就业和扩大就业的重要职责;要把提高就业质量、增强就业稳定、促进社会充分就业、扶持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市"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和主要责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制定促进就业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在经济发展和调整产业结构、规范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供就业援助等方面制订具体措施,实现社会经济与扩大就业同步发展。

(二)建立就业工作考核协调制度。建立市政府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职责和日常工作协调职能,将做好就业工作、就业政策绩效、社会充分就业和扶持创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年度考核指标,考核各镇乡街道和各相关部门,并作为招商引资、项目投资的衡量标准内容。坚持就业联席会议正常例会等制度,完善协调功能,建立统一领导、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发改、财税、人劳社保、行政执法、工商、人行等部门要作为主要联席会成员,按职责分工履行职能,并加强协调配合,及时交流情况,解决问题。要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以及其它社会组织的作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齐心协力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良好局面。

(三)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努力减少失业。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布局,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充分发挥我市非公有制企业、来料加工等行业在吸纳劳动力就业方面的积极作用,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就业岗位。要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等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及退役军人就业和创业工作。制定经济增长与就业增加同步的产业政策,努力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的目标。各镇乡街道、各部门单位在安排政府投资和确定重大建设项目时,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充分考虑就业的因素,并处理好宏观调控与增加就业岗位的关系。建立健全的失业随机调查和失业预警制度,对因国内、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而可能出现的较大规模的失业情况制定失业预案,实施失业预防、调节和控制,保持就业局势的稳定。

(四)健全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各镇乡街道、各相关部门要把城镇新增就业、控制失业率、失业人员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加大就业资金投入和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作为就业工作主要目标任务,逐级分解建立目标责任体系,并作为各镇乡街道和各相关部门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要将统筹城乡就业、建立社会保障与促进就业联动机制纳入政府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市政府将按照目标责任制度的要求,依法加强对所属部门和下一级政府的考核、检查和监督,对促进就业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予以表彰和奖励。

二、努力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促进充分就业

(一)改善创业环境,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财税、金融、工商、行政执法等方面的帮扶体系,建立健全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和创业扶持服务平台。简化程序,规范操作,提高效率,增加融资渠道,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加强信息服务,创造条件为创业者提供项目支持,使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

(二)改善就业环境,依法规范招聘行为和企业裁减职工行为。加强对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和职业中介机构从事职业介绍行为的依法监管,保障妇女、残疾人、农村进城就业人员等各类劳动者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公平的就业条件,对就业岐视行为依法实施处罚。用人单位裁减人员20人以上,或裁减不足20人但占单位职工总数10%以上的,需提前30日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听取工会或职工意见后,向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告裁减人员方案。

三、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一)继续实施各项优惠政策。《*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东政发〔20*〕82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就业政策,促进困难人员再就业的通知》(东政发〔20*〕61号)规定的各项优惠政策在20*年底前已审批但尚未享受到期的,继续享受。其中税收优惠政策审批期限延长至2009年底,扶持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2009年以后,登记失业人员和残疾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免收属于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免收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

(二)认真落实失业人员自主创业政策。促进失业人员创业和充分就业,让失业人员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是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主要内容,各有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扶持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工作并完善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切实做好帮扶工作。

1.进一步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对本市各类登记失业人员自主创业资金不足的,根据项目情况可提供小额担保贷款,贷款额度1-5万元,贷款期限2年,到期确需延期的,可展期一年。对提供有效抵(质)押物进行反担保的失业人员,贷款额度可扩大至10万元;对合伙经营的,可按每一名合伙者不超过3万元,最高不超过10万元标准的小额担保贷款。财政部门要切实设立好贷款担保基金,增加由贷款担保基金直接为小额贷款担保的方式。同时,失业人员也可自行选择以下反担保方式: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有稳定职业、单位正在为其缴纳社会养老保险费且已缴纳一年以上的人员;以拥有所有权的房产等不动产进行反担保的。

失业人员利用小额担保贷款或自行通过其他途径申请银行贷款从事服务业项目(广告业、房屋中介、典当、桑拿、按摩、网吧、氧吧等除外),在小额担保贷款标准额度内,对就业转失业人员和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城镇复退军人据实全额贴息(展期不贴息),其他失业人员给予50%贴息(展期不贴息)。具体办法由市人行牵头会同市财政局、市人劳社保局共同制定。

2.建立和完善信用社区、创业培训与小额担保贷款联动机制。对充分就业社区当年小额担保贷款3人以上,到期贷款回收率达96%以上,并且进行借款人和社区签订《信用承诺书》,社区就业服务站建立借款人贷后管理跟踪服务卡、同时积极配合欠款追索工作的,可授予*市小额担保贷款信用社区称号。信用社区由市财政局、市人劳社保局、人行*市支行共同认定,每年认定一次,实行动态管理。市财政按信用社区当年小额担保贷款发放总额的1.5%对信用社区核拨奖励工作经费。

对信用社区内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和取得《创业培训合格证书》、创业项目经市失业人员自主创业服务中心开业指导专家组论证的人员自主创业的,经具体经办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或担保机构资信评估,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的,可免除反担保手续。对因免除反担保手续造成的贷款呆帐损失,由贷款经办银行和担保公司分别承担50%,市财政按相关规定核定后,分别给予贷款经办银行和担保公司贷款呆帐损失承担额60%的补偿。

3.统筹解决失业人员自主创业经营场地。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在政府投资创办的商贸市场内首次经营满1年以上的,每年给予年租金10%的优惠,年优惠最高不超过3000元,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在其他场所首次经营满1年以上的,凭《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完税或免税证和户籍地、经营地社区证明给予年租金10%的租费补贴,年补贴最高不超过2000元,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就业困难人员从事便民利民微利项目的,给予年租金15%的租费补贴,年补贴最高不超过3000元,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

4.适当增加失业人员自主创业的岗位补贴。享受失业保险金待遇的人员从事自主创业个体经营的,凭工商营业执照或有关证明,一次性给予应领取失业保险金总额20%的自主创业补贴,低于500元的按500元补贴。城镇其他失业人员从事自主创业的,给予500元的自主创业补贴。就业困难人员自主创业从事文化产业和"三托"(托老、托幼、托病)、"三服"(家政服务、配送服务、保健服务)、"三管"(物品管理、车辆管理、公共管理)等便民利民微利项目的,按本市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的20%给予岗位补贴,期限为2年。

5.针对性减免一定的税费。失业人员从事自主创业个体经营的(建筑业、娱乐业以及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广告业、房屋中介、典当、桑拿、按摩、网吧、氧吧等除外),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符合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持《再就业优惠证》或《就业和失业登记证》人员从事自主创业个体经营的(限制行业同上),按每户每年8000元定额依次减免其当年实际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审批截止日延长至2009年底,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

6.认真做好失业人员创业服务工作。劳动保障部门设立失业人员自主创业服务中心,提供失业人员自主创业政策咨询、项目推介、项目论证、开业指导、跟踪扶持等"一站式"服务。建立一支由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政府工作人员以及其他创业相关单位人员共同组成的创业服务专家队伍,推动创业服务工作的开展。公安、税务、行政执法、卫生、工商、消防等部门和金融机构应积极为失业人员办理相关证照开设绿色通道,简化相关手续,提供便捷服务。由失业人员创办的经市失业人员创业服务中心开业指导专家组论证的、不危害公共安全的项目,给予3个月的孵化期;由社区组织的来料加工项目,给予1年的孵化期;失业人员从事设计、咨询、中介、翻译和"三托"、"三服"、"三管"等不影响周围环境和居民生活的自主创业项目,经所在社区同意,本人已取得合法产权或使用权的住宅、辅房,可作为经营场所办理工商注册登记。失业人员从事其他个体经营的,凭建设、规划、行政执法等相关部门核批的临时用房或占道经营许可证办理工商登记。

(三)完善就业援助制度,扩大就业援助范围,切实解决各类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

1.进一步建立健全的就业援助制度。全市上下要充分依托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以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为载体,积极帮扶有就业愿望和劳动能力且积极求职的*户籍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包括城镇失业人员中的"4*0"人员、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失业人员、城镇零就业家庭人员、城镇失业登记1年以上就业转失业人员、持有《特困证》劳动力、农村低保家庭劳动力、需赡养经医保机构确定特殊病种的直系家属人员,农村复转军人和被征地农民中生活困难的"4*0"人员;同时,各镇乡街道、社区要合理有效的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就地就近安置就业困难人员;要进一步完善城镇零就业家庭申报认定制度,规范审核认定程序,建立专门台帐,及时接受零就业家庭的就业援助申请,做到零就业家庭出现一户、帮扶一户、消除一户,确保城市有就业需求的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基本消除零就业家庭。对首次通过市级评估考核的充分就业社区或创业型社区给予2万元的补助,通过市级复评的充分就业社区给予每年1万元的补助。

2.政府投资开发的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困难人员,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实际招用的人数,在相应期限内给予用人单位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机关、事业单位利用勤杂岗位(含社区从事就业援助岗位)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的,也按公益性岗位标准给予用人单位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按企业应缴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费最低标准之和计算,个人应交部分由个人承担;岗位补贴标准按本市企业最低月工资标准的50%给予补助。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期限一般不超过3年,"4*0"人员在公益性岗位连续就业超过3年,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期限可适当延长。

3.鼓励其他用人单位增加就业岗位吸纳就业。企业招用就业困难人员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在相应期限内给予社会保险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社会保险补贴按企业应缴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费最低标准之和计算,个人应缴纳部分由个人负担。新增就业岗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的,按每招一名就业困难人员给予新增就业岗位1000元标准的奖励。

进一步加大对符合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的贷款贴息支持力度,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新增加的岗位,招用符合贷款条件人员达到企业现有在职职工总数20%以上(100人以上企业达10%),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根据实际招用人数,合理确定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的贴息贷款(贴息50%),贷款期限不超过2年。经办银行可按基准利率上浮3个百分点,财政贴息和呆、坏账损失补助等按有关规定执行。

用人单位当年新增就业岗位新招用本地劳动力20人以上,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没有发生劳动违法违规行为,按规定向就业管理服务机构进行空岗报告和就业登记的,按新办单位每招一名200元,非新办单位每招一名500元标准给予用人单位新增就业岗位奖励。

4.鼓励"4*0"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提高灵活就业人员就业的稳定性。对"4*0"就业困难人员从事个体经营或以灵活就业方式实现就业以及其他就业困难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月收入达到本市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可向户籍所在镇乡、街道劳动保障机构或社区就业服务站申报就业,经市就业管理机构审核,财政部门审批,给予上年度本市平均工资11%的社会保险补贴,其中养老保险补贴为上年度市平均工资的6%;医疗保险补贴为上年度市平均工资的5%,连续享受期限一般不超过3年,享受期满,距法定正常退休年龄不足2年的,可继续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对在2009年内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政策期满仍未实现稳定就业且家庭有特殊困难的灵活就业人员,享受社保补贴的期限可再延长1年。

5.实施就业援助补贴。对本市城镇户籍,失业保险金领取期满12个月以上未能重新就业,且因经济困难未能继续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城镇"4*0"失业人员,给予灵活就业社保补贴标准80%的就业援助补贴;对失业保险金领取期满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2年,未能重新就业且未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城镇失业人员,按灵活就业社保补贴标准的100%享受就业援助补贴至法定退休年龄。农村户籍相同人员按城镇标准的60%发放就业援助补贴。

(四)鼓励失业人员从事来料加工。组织下岗失业人员从事来料加工,月收入达到本市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的用人单位,可凭《来料加工劳务协议》等认定材料和个人社会保险费凭证享受最长不超过3年的社保补贴,补贴标准和从事灵活就业人员相同。从事来料加工全年收入达不到本市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的,可按全年加工费收入总额除以本市企业最低工资标准折算给予社保补贴的月数。

(五)努力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公共就业服务,积极为高校毕业生搭建公益性就业服务平台,提供免费的政策咨询、职业指导、求职推荐、未就业毕业生人事等服务。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企事业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广泛开展技能培训和就业见习。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管理等新兴社会公共服务工作岗位上就业。大力推进大学生创业培训,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进一步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优惠政策,本市大中专毕业生毕业后一年以上未就业的,凭《就业和失业登记证》享受就业困难人员创业扶持相关政策。

四、开展面向城乡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素质

(一)强化职业技能培训。鼓励支持各类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机构)和用人单位依法开展就业前培训、在职培训、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特别是要进一步加大创业培训力度,要完善培训补贴与培训质量,促进就业效果挂钩机制,鼓励劳动者参加各种形式的技能培训,并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

(二)对持有《再就业优惠证》或《就业和失业登记证》人员、高校毕业生、被征地农民、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以及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者,凭《职业资格证书》或劳动就业部门确认的其它培训证书及相关资料提供一次性的职业技能培训补贴。

(三)培训补贴标准:

1.创业培训:对本市城乡劳动者中有创业意向的、凭创业项目计划书,自行选择创业培训基地或参加统一组织的创业培训,凭《创业培训合格证书》给予1500元的创业培训补助(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0天)。

2.职业技能培训:对持《再就业优惠证》或就业困难人员给予800元以内,被征地农民及其他失业人员给予600元以内的培训补助;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外来务工人员、本市劳动力)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取得相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分别给予300元、500元、700元、1000元、1200元的政府补助。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后取得结业证书的给予每人80元的补助。

3.职业指导:失业人员参加劳动保障部门举办的就业指导、开业指导、就业政策、职业道德等职业指导的,按每人80元的标准拨付给培训单位。

(四)进一步完善劳动预备制培训。对有就业要求和培训愿望的初高中毕业生实行3个月以上、12个月以内的预备制培训。

要强化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服务功能,努力提高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完善的定点职业培训机构、培训补贴和培训质量挂钩机制,充分调动职业培训机构的积极性,提高政府培训资金使用效率。

五、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建立就业援助长效机制

(一)完善人力资源市场建设。依据《就业促进法》有关规定,培育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及相关设施建设,逐步实现与职业培训信息、社会保障信息的互联与共享。完善人力资源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定期职业供求、工资指导价位和职业培训信息,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二)鼓励中介机构和街道(镇乡)社区就业服务站介绍失业人员就业。对成功介绍和帮扶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和创业的各类职业中介机构和街道(镇乡)社区就业服务站,按就业困难人员每人100元,其他人员每人50元标准给予职业介绍补贴,扶持创业成功的按职业介绍补助的2倍给予创业帮扶补贴。境外输出机构成功输出本地人员就业的,按就业困难人员每人600元,其他人员每人300元的标准给予境外劳务输出补贴。

(三)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要进一步加强市、街道(镇乡)、社区(行政村)三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明确服务职责,规范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服务流程和标准,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按照"六到位"(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工作)要求,在街道(镇乡)建立综合性的服务场所,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一站式"就业服务,社区(村)要设立服务窗口,开展公共就业服务。根椐就业服务工作日渐繁重的情况,合理增加并落实三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人员编制,并将公共就业服务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保障其向劳动者提供免费的就业服务。每个社区配备1至2名专职劳动保障服务工作人员,每个行政村根据工作需要配备1名专(兼)职劳动保障协理员。

(四)建立健全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制度。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负责为劳动者办理、发放登记证,做好相应的登记、统计工作,并注明可享受的相应扶持政策,对就业困难人员在登记证上予以注明。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有就业要求,处于无业状态的城镇常住人员,可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失业登记,其中没有就业经历的城镇户籍人员,在户籍地登记,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和其他非本地户籍人员在常住地稳定就业满6个月的,失业后可以在常住地登记。具体登记办法按上级规定执行。

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促进就业的资金保障机制

(一)根据我市的就业状况和就业工作目标,要加大资金投入。在每年财政预算中安排就业专项资金用于促进就业工作,确保就业政策资金支出的需求。

(二)促进就业专项资金管理。要切实加强对资金拔付的审核、审批和支付管理,建立健全的资金运行全过程内控制度,具体资金管理办法由市财政局、市人劳社保局另行制定。

七、加强宣传督导,贯彻实施好《就业促进法》

(一)深入做好《就业促进法》的宣传工作。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就业促进法》及其促进就业政策法规,宣传促进就业的好做法、好典型,宣传和表彰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和用人单位承担社会责任促进就业的先进典型,为贯彻《就业促进法》、促进就业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