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财务管理培养方案十篇财务管理培养方案十篇

财务管理培养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31:05

财务管理培养方案篇1

现在,人们对大学的批评非常多。如著名教育学家章开沅教授《谁在折腾中国的大学?》(2010)、刘道玉教授《彻底整顿高等教育十意见书》(2009)和《大学需要有反思精神》(2011)、钱理群教授《我的北大之忧,中国大学之忧》(2014)、刘献君教授《论以学生为中心》(2012)、王建华教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大学》(2014)和《学科建设话语的反思与批判》(2016)等文献,都不同程度地对今天的大学教育状况提出了批评和忠告。与此同时,基于笔者在大学授课30余年的种种经历,结合近10年来财务管理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笔者开始思考和检讨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与发展。本文正是在这种学术背景和实践背景下而撰写的。

从科学视角看,财务管理专业应开设哪些专业课程,每门课程的课时(学时)是多少,应取决于财务学的发展规律和大学的教学规律。因此,本文在第二节阐述了编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理论依据和教学观点;第三节论述财务专业的课程和学分设计;第四节讨论教师和授课过程;第五节分析完成教学过程的相关条件;最后是论文结论。

二、编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理论依据和教学观点

编制大学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其理论基础只能是财务学的性质及其发展规律和财务学大学教育的性质及其发展规律。对于前者,欧美发达国家学术界侧重关注财务经济学的研究,从市场效用和消费理论出发,强调财务学的理论性及其与经济学的内在联系,视财务学为经济学的一个学科。我国则侧重关注财务管理学的研究,从企业和生产理论出发,强调财务学的实践性及其与企业管理的内在联系,将财务学视为管理学的一个学科,并在大学里称财务管理专业。实质上,财务学是财务经济学和财务管理学的合一。它是研究人们在不确定情况下跨时间配置有限资源的一门学问,我国称之为组织财务活动和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门经济管理科学。其基础范畴主要是资本、价值、不确定性、时间、套利以及均衡配置等。欧美发达国家大学历史悠久,人们对财务学专业的教育规律认识比较全面和深入,其财务学专业的大学教育培养方案也比较成熟。我国大学虽然在制度上已经将财务管理学设为一门独立的专业,但在现实中仍然存在专业与学科的混淆问题。因此,厘清专业、学科和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应是编制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理论依据。

对于大学教育规律,首先应明确教育活动有小学、中学和大学之分,大学教育规律是教育规律的一部分内容。其次需明确我国现代大学是学习欧洲大学制度而来。历史上早期欧洲大学多从宗教教堂分离出来并独立于企业、宗教组织、政府机构和军队之外,专门接纳有中学经历的青年人继续学习,从而培养高级人才。即大学是中学和教堂衍生出来的社会教育组织,由学院、系、专业、课程、作业练习等组织环节构成。因此,研究财务管理专业,必然涉及课程和作业练习研究。可是,在今天的大学里,在专业、课程和作业练习之外,又出现了一个学科组织环节。据王建华(2016)考证,教育部1980年在天津召开全国教育工作座谈会时,首次出现重点学科提法,接着,教育部1981年颁布《教育部直属高等院校重点学科规划表》,1983年,教育部在武汉召开全国高等教育工作会议时使用了重点学科建设的提法。从此,学科建设开始被大学管理者反复使用,并成为教育部门的工作语言和管理大学的政策依据。

专业与学科不同。专业是科学的最小单位,即一门科学区别于另一门科学的尺度。专业与专业之间的差别,主要在于其基础范畴、基础理论和研究对象的不同,每个专业有自己独特的基础范畴、基础理论和独立的研究对象。专业与专业之间是平等的,其理论和方法通常不能替代。专业下面可分许多课程和许多研究方向,但不能再分专业。不存在子专业和分支专业的情况。

学科是学理与科学之间的融合方式,即一门科学与其学理相近或相同的另一门或另几门科学所形成的科学类别。如社会科学学科、自然科学学科、人文科学学科,工科、理科、文科,管理类学科、经济类学科,等等,都是大学科。在这里,管理类学科可分为工商管理学科、公共管理学科、战略管理学科、财务管理学科、会计学科等,而会计学科又分为财务会计子学科、管理会计子学科、成本会计子学科,以及审计学科等。这些都是小学科。显然,学科存在着子学科和分支学科的情况。专业与学科的关系是术业与学理的关系,二者之间的联系可以表述为:多个专业可以形成一个学科,一个专业也可分为若干多个学科。所以,学科可大可小,既有大类学科和小类学科,也有子学科和分支学科。学科与学科之间存在不平等关系。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差别主要在于其研究对象和研究边界的不同。

专业与学科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他们都是科学技术和文化的知识单位。但二者的区别也很明显。专业的科学性和自然属性更强,知识边界严格清晰,它是科学自身的最小单位,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其基础范畴、基础理论和研究对象,在长时期内比较稳定。专业概念应用较广,可用于科学理论的研究、学习传播、实践应用、人才就业以及行业或产业划分等方面。学科概念的人文性和社会属性更强,它是人类从事科学研究活动的学理科目,易变且边界模糊,研究对象的稳定性很差。学科多用于理论研究和专业教育研究等方面。现在有些大学倡导和致力于学科建设,忽视专业建设,这是偏离大学性质的危险行为。专业与学科的混淆,已给大学的专业课程设置带来了很大的混乱和危害。大学生按专业考入大学,但学习过程却强调学科建设,鼓励学生跨专业选课,使学生忽略所学专业的本质。即使在所属专业研修的核心课程门数很少,只要在全校选择足够多的课程门数即可完成学分,就可毕业。教师所讲课程只能依据专业的理论内容来划分,如果按照学科划分,就可能产生内容重复。财务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依据财务学专业的性质及其科学理论内容,其次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大学教师的实际能力情况。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需要研究财务学的性质、基础范畴和目标以及专业、学科和课程之间的内在关系,并协调财务管理与其他管理类专业之间的课程计划联系。

大学专业课程的设置不能违背知识生产与供给的规律。受记忆力和理解力的限制,一个人即使花费毕生时间和精力也不可能把人类的全部知识都学到手。因此,人类社会不得不在获取、转让和流通知识时实行分工。又因为知识与知识之间总是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联系在一起,高深的先进知识是建立在初级的基础知识之上。所以,学习只能按照知识的逻辑联系循序渐进地展开。以知识作为工作内容的学校和研究机构,其内部运行机制的设置及其运行,基本上是遵循知识获取、传播、应用和创造的逻辑分工规律而展开。学校分为小学、中学和大学,研究机构分为课题组、研究室、研究所和研究院,都是现实知识传播运行载体的案例。先进知识要比初级基础知识深奥和复杂得多,其获取成本要比初级基础知识成本大得多。知识成本的高低不仅受知识逻辑分工的影响,而且还受学习组织的工作效率、质量、内部成员天赋和知识积累程度的影响。人们获取先进知识的成本会因个人聪明、悟性和学历的不同而存在很大的差异。高深学问总是被少数社会成员所掌握,大多数社会成员学习高深先进知识会因为学习成本太高而放弃或调整只能重新做出别的选择。通常,大多数人一生中获取和应用的知识均为普通的基础知识。

除了专业与学科混淆外,目前大学财务学专业开设课程不够合理的另一原因,在于经常化的考核和评比,使得很多教师把很多精力用于应付此类问题。不严谨地增加新课程,从而使人才培养越来越偏离财务学的大学教育性质及其专业教学规律。一些大学教师甚至不清楚课程、专业与学科的区别联系,就匆匆开设了新的课程。大学教师专心致志研究专业理论和教育方法的状况不够普遍,也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

专业发展的目标是服务和优化专业人才的职业生涯,解决科学技术和文化如何付诸于实践的问题。学科发展的目标是服务和协调科学研究活动,解决如何提高科研人员研究效率的问题。严格的说,学科建设与本科生的学习活动相关性较小。而专业发展目标与本科生学习活动密切相关。专业培养目标是大学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第一项内容,大学管理者如何设计每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对于各个专业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至关重要。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实际是教学目标。它是老师和学生的共同目标。笔者1979年考入山西财经学院财务与会计专业时,其专业培养目标的主要内容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无产阶级革命接班人。大约1983年之后,无产阶级革命接班人被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所替代。2015年年底,笔者所在学校教务处要求各专业修改教学计划,由系主任组织本专业老师讨论和修订。在征求修改意见过程中,老师们对培养目标很重视,几乎每一位老师都能提出自己关于培养目标的想法。这使得系主任或多或少有些紧张。系里二十多位老师,每人都有自己的观点,讲基础课的老师关注基础理论的系统学习并期望将此观点写进培养目标,有的专业课老师则强调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更多老师则主要强调我国未来社会发展和国家需要,等等。如何整合老师们的各种观点,预示着专业未来教学重心和教学模式的选择。再仔细对老师们的意见进行梳理和思考,会发现很多老师的观点都与大学教育的性质和财务管理专业的性质联系得很不紧密。最后,在本系老师们对培养目标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充分讨论之后,系主任将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描述为:本专业培养满足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能够在企业、政府机构及非营利组织、高等学校等事业单位,胜任财务管理专业工作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具体目标如下:(1)具备良好的科学精神、人文素质和职业道德;(2)具备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基础知识能力;(3)掌握财务学专业理论和方法;(4)具有熟练的财务管理实际工作能力。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培养目标,在后来的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专家评议之后,经学校教务处审核,很快获得了通过。

在这里,财务学专业培养目标的核心是培养满足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而笔者则认为,更应该以学生为中心,遵循被教育者的学习意图,以满足学生未来事业需要为出发点。那么,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可表述为:

本专业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财务学专业的发展规律,把学生培养成在社会各个领域和阶层胜任财务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尤其是在企业、政府机构和非营利组织等事业单位胜任财务管理工作的综合型创新人才。

实际上,只有每个青年学生的前途有希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才有希望。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因此,专业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

三、课程设置与课时学分设计

同其他专业一样,财务学专业课程类别也由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两个部分组成。问题的关键是,通识课和专业课究竟应开设什么课程。

(一)通识教育

通识课程主要根据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知识性质和培养要求进行设计。只有开设一些包含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通识课程,学生经过四年大学学习,才可能具有科学精神、文化素养、优良思想品德以及法律意识。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通识课程应包括基础社会科学类课程、高等数学类课程、外国语言类课程、计算机科学类课程以及军事与体育类课程。重点是本国传统文化和科学技术知识。中国传统文化倡导天下为公,这与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一脉相承。千百年来,我国文化繁荣而科技相对落后,增加科学素养教育符合国情。

基础社会科学类课程,主要含文化、思想、历史、政治、法制和经济等学科,如中国四书五经选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宪法与经济法以及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等必修课程。若每门课程平均48学时,则共需288学时;若每门课程36学时,则需安排216学时。因此,该类课程可考虑安排260学时。按每门课程平均3学分左右计算,该类课程合计可安排20学分。

与目前的会计学专业不同,财务管理专业许多课程需要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尤其是财务计量经济学、数量财务和财务工程等课程,如果学生缺乏良好的数学基础,则很难学好学透。因此,数学类课程至少应开设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等必修课程,每门课程6学分,该类课程合计可安排18学分。

外国语言类课程设置大学英语、英语文献选读、英语翻译等课程。若大学英语课程6学分,英语文献选读和英语翻译各占1分,则外国语言类课程合计8学分。

计算机科学类课程可设置计算机原理、VisualFoxpro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等课程。该类课程约二至三门,合计可安排8学分。

军事与体育类课程可设置军事科学概论、军事训练、大学体育概论、大学体育训练等课程,可合计安排6学分。

以上五个部分为通识教育必修课,共计60学分。此外,还可设计通识选修课程,如中国哲学史、世界科学技术史、中国传统文化、宗教概论以及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课程。学生的通识课程选修课,最多可选择2~3门课程。

(二)专业教育

财务学专业教育课程,应包括专业基础类课程、专业主干类课程和专业技能类课程。具体地,可主要由下列课程组成:

1.专业基础类课程

具体有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会计学、统计学、财政学、金融学等课程。

这里的经济学课程,可以是经济学原理,也可以是现代经济学(分上下册,或者分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管理学课程既可以是管理学原理,也可以是管理学概论。会计学可以是会计学原理、基础会计学,也可以是包括会计原理和财务会计的普通会计学。以上专业基础课程每门课3~5学分,本类课程共计30学分。

2.专业主干类课程

具体有财务学原理、公司财务、高级公司财务、财务分析、财务计量经济学、数量财务、财务工程等课程。每门课4~6学分,此类课程共计可设置40学分。

财务学原理主要讲授财务学的基本思想。财务学原理课程的设置和教材编写是财务学专业建设与发展最紧迫的教学工作。目前的财务学原理课程多由财务管理基础或财务学基础等课程替代。一方面,这些课程及其教材没有系统全面阐述财务学的基础范畴,如资本、价值、不确定性、套利、期权和跨时间等基础概念均未给出原理性解释,也没有解释财务学的各种理论渊源及其基本定理,甚至无风险套利原理、一价定律、费雪分离定理等也未阐述。另一方面,财务管理基础与公司财务等课程存在较多内容重叠等问题。如果教师未将专业基本原理讲透彻,后续主干课程就很难学好。如会计学专业第一门课是会计学原理。工商管理类非会计学专业,可以开设会计学基础或基础会计课程。在欧美商学院,其principlesofaccounting与Foundationsforaccounting课程的含义完全不同。财务学原理课及其质量是衡量财务学专业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

对于公司财务(或中级公司财务)、高级公司财务、财务分析这三门课程,我国有财务管理专业的大学基本上都开设,也基本成熟。公司财务课主要讲授企业投资业务及其决策、筹资业务及其决策、资产价值评估、资本收益管理以及资本配置等内容。美国mit斯隆管理学院教授斯蒂芬a.罗斯先生等编著的《CorporateFinance》(第9版)是目前我国许多大学财务学专业喜欢选择的公司财务教材。高级公司财务主要讲授比较复杂和深入的公司财务理论与方法,亦即融入了现代科学的高等公司财务学。但它不是公司财务的特殊业务。财务分析课主要讲授财务报告分析和财务活动分析的理论与方法。该课程包括财务会计里的财务报告分析、管理会计里的成本分析,以及企业筹资、投资、资本配置、收益分配等财务活动的预测、分析和决策。对于这三门课程的设置,我国大学财务学专业的教授们基本达成共识。此处不再赘述。

对于财务计量经济学、数量财务、财务工程这三门课程,香港和台湾地区的一些大学财务学专业都开设,大陆很少有大学开设。财务计量经济学(Financialeconometrics)或财务计量学课程,主要讲授财务学方法论,阐述时间序列趋势分析、回归分析以及统计学方法在财务活动中的应用等。具体方法,诸如离散时间财务方法、单方程回归方法与联立方程模型、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处理衡量偏误的可替代性方法、时间序列分析方法以及频谱分析方法、连续时间财务计量经济学的mCmC方法等。显然,该课程主要陈述财务活动的计量方法或预测方法,其重心是方法。

数量财务(QuantitativeFinance)是一门讲授财务理论模型的课程,主要讲解一些著名的财务模型及其原理、如何创建财务模型、单因素模型、多因素资产定价模型、投资模型、金融衍生工具的价值估算等。数量财务主要解释财务模型的来历和应用问题,其重心是财务理论模型。

财务工程(Financeengineering)课程是专门讲授财务产品开发与应用的课程。其主要内容是:债券、股票和货币财务产品的生产和应用,现金流量与现货、远期、期货和期权的关系,财务产品的生成、投资组合产品的构建以及发展,量化风险、分配风险和管理风险,市场环境(税收、法律和监管、投资者)等内容。财务工程是关于将财务计量经济学和数量财务模型应用于具体财务产品开发而形成的一门学问。我国很多大学都开设了该课程,只是称之《金融工程》。这里的问题症结在于对财务学性质的理解。笔者将Finance理解为财务学。台湾和香港的一些老牌大学,如台湾政治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等,都是这样理解和称谓。大陆、台湾、香港的某些新办大学,多将Finance译成财务金融,采取了折中态度。

财务学专业除了开设上述七门专业必修课之外,还可以设置一些相关选修课。例如,财务风险管理、资产价值评估、公司财务战略、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以及成本管理等课程。

3.专业技能实践类课程

具体有财务管理模拟实验、企业财务信息化、财务管理案例分析、成本管理会计以及专业毕业实习等课程。本类课程共计可设置10学分。由于社会经济的开放性,这10学分基本能够满足财务管理工作技能的实践课程要求。可见,整个专业教育课程共计设置80学分。加上通识课程60学分,财务学专业本科四年学制学生共获得140学分,即可毕业。

(三)课程设计的进一步理解和讨论

当前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通常有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含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含公司财务、公司金融)、资本市场(或金融市场)、财务分析、投资学等,笔者认为不太妥当。首先,财务会计、管理会计都是会计学专业课程,作为财务学专业核心课程不太合适。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可以作为财务学专业的选修课程或技能性课程,但它们不属于财务学专业内容。其次,财务管理专业开设财务管理课程也不恰当。财务管理专业的一门课程与专业名称相同,令人费解,亦违背教学规律。至于资本市场(含金融市场)是金融学里的基础知识,对于财务学专业学生而言,不足以单独作为一门专业课程。投资学虽然对财务学专业极其重要,但不用单独开设投资学课程,原因有三:第一,在改革开放之前的计划经济时期,财务学专业教师和学生对经济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财务学理解不够深入,对财务学性质的认识不够清晰,而投资是重要的经济活动,因而有些大学开设了基本建设投资与信用课程。第二,由于计划经济制度及其实践的长期影响,我们的投资主要是基本建设投资,即基础设施和企业机器设备等实物投资。西方欧美经济发达国家的投资,则主要是股票、债券和金融衍生产品的证券投资即间接投资,其购买原材料和机器设备以及并购企业的直接投资,基本上不在投资学课程里讲授。第三,财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公司财务、高级公司财务、数量财务、财务管理模拟实验和财务管理案例分析课程,都包含投资理论和方法内容。所以,财务学专业可不单独开设投资学。

笔者之所以认为应单独开设财务计量经济学和数量财务这两门课程,其根本原因在于这是由财务学性质及其理论发展所决定的。众所周知,财务学是跨时间配置有限资本资源以更好创造价值的学问。其科学性突出地表现在指导人们在不确定情况下跨期均衡配置资源,从而取得资本收益最大化。社会发展的高度文明和市场经济广度深度的复杂性,要求人们必须使用现代科学理念和方法组织财务活动。财务计量经济学是财务学理论发展吸收数学知识所形成的新兴财务学科。该学科实际是数学和统计学方法在财务管理中应用的结果。财务计量方法是现代财务学主干内容中的核心部分。财务计量学课程的设置反映了财务学研究的新进展,也是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和中国经济深度参与世界经济对财务管理的客观要求。与财务计量经济学相适应,数量财务课程主要是财务学理论与数学及统计学相结合所形成的财务理论课,即现代财务数学模型理论课。数量财务与财务计量经济学两门课程的关系是理论与方法、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前者是财务理论和财务科学,后者是财务方法和财务技术。这两门课的后续课程是财务工程。我国财务学专业的大学教育落后于美欧发达国家,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们的教师普遍没有把这三门课程讲透彻。当然,财务学师资队伍尚不够强大、社会需求不太清晰以及大学行政化制度等,也是财务学专业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根据财务学发展状况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财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可以是财务学原理、公司财务、高级公司财务、财务分析、财务计量经济学、数量财务和财务工程等,这些课程的开设需要适当地提高当前大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对学生而言,由于我国高中学生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基础科学的系统学习,以及进入大学之后对高等数学的进一步学习,学生完全有能力学好这些课程。

四、教师、课程辅助文件与课程讲解过程

教师完成一门课程的讲解需要事先做一些基础准备工作。对于每一门专业课程,任课教师应准备编写讲稿、教材、课程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以及考试题库等基础文件。这些教学辅助性文件的编写和使用是大学教育活动的主要工具。虽然信息科学和技术快速发展,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很普遍,课堂视频教学日益普及,网络慕课非常时兴,但是,人类对于专业科学理论的学习能力和效率并未因科学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度应用而发生本质性改变。学生学习能力和效果的大小仍取决于学生自身脑力和体力水平及其接受程度。网络视频和慕课等只是辅助工具。学生对专业理论的理解力、理解速度和掌握程度虽然有提升,但提升幅度很有限。举重的世界纪录在16年的时间里增加了不足5公斤,100米短跑世界纪录一百多年来只提高了1秒,而且是瞬间的偶然事件。如果不是专业的运动员,则进步更小。人们学习和理解科学的能力主要取决于人类适应自然和社会变化的能力。当我们适应自然与社会、理解自然与社会的能力没有发生较大变化时,体力和脑力并未发生较大变化人类进化很缓慢,我们的学习能力难以有显著提升。

所以,近20年来,一些大学的许多专业教学计划规定学生在四年里要达到160至180学分,其学时数高达3200至3400学时数,这是有违教师和学生生理能力及其教学规律的。本来,一个学生一天上课4节或最多6节课,一个学期学习4门课或最多6门课程。可是,多数大学在晚上、星期六和星期日都安排了上课任务,基本上学生每天需要上8节课(每节课50分钟),一学期需要选修7至8门课程。过多课程和学时,学生的脑力和体力难以承受。学生在听老师讲授之后,必须要温习和练习做作业,才能深入理解课程的真正内容。某些专业由于课程过多,学生就没有复习和做作业时间,更缺少阅读相关文献和参加社会实践的时间,其学习质量自然难以保障。应知道,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果主要在于学生对专业主干课程的理解和认识深度。在财务学理论总体不变的情况下,课程门数和总课时多少,与学习质量基本无关。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里的课程门数大幅增加,不仅增加学生学习负担,而且也使教师疲惫不堪。本来,一位大学教师最好主要有一个主攻专业及其一至两个研究方向,通常一个学期承担一至两门课程,可是现在很多教师一学期至少讲授5至6门课程。大学教师与中小学教师的显著差别之一是大学教师要进行专业理论研究。如果一位教师一学期承担5门以上课程,不仅没有时间批改学生作业,而且也没有精力看书和做研究工作。1983年笔者从大学本科毕业并进入一所大学任教,那时,平均每6至7人讲授一门课程。现在,时隔30余年之后,每位老师一学期需讲6至7门课程。显然,过去和现在,都走了极端,这是不科学的。笔者认为一个学生一学期每周所选课程最多不可超过6门,若平均每门课程4学时,则每周课堂里学生听老师授课时间应不超过24课时。每周的课外其他时间是学生的自修、体育活动和休息时间。一位老师的研究方向尽可能不要超过三个领域,一学期承担的课程门数尽可能不要超过4门课,每周上课学时数不要超过12课时。这样,教师才可能科学有效地在课外时间里备课、批改作业,以及从事专业理论研究。同学生一样,大学教师的授课质量和效率也取决于教师的脑力和体力。教师和学生都不是机器,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类自身的改进不是很大。教学工作应遵循其自身的发展规律。

所以,专业教学过程首先包括大学教师查阅文献、编写讲稿和练习题,以及设计讲课方案的备课环节,其次是学生在教室里收听老师讲解和答疑解惑的环节;再接下来,则是学生课外查阅文献和阅读参考书、复习教材、做作业(做实验),以及老师批改作业和举行考试的环节。这一过程的任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因此,大学的发展依赖于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五、完成教学过程的基本机制与相关条件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认识、接受和掌握的过程,该过程虽然主要属于脑力劳动过程,但也受到体制机制等因素的直接影响。科学的教育体制、教学机制和管理方式是大学完成教学过程的必要条件。

(一)教育体制

当前,一些大学仍存在行政化的问题,有的甚至教师数量不足学校教职工总数的二分之一。尽管教师人数较少,但大学的规模扩张依然迅猛,教师的授课工作量急剧增长而其薪酬并未显著增长,其结果必然是粗放发展,质量下降。大学教师本来是人类社会工程师和精神贵族,但部分教授的机会主义倾向和颓废行为令许多学生怀疑自己考取大学的选择。

改革大学教育体制的方法,应是突出党的思想政治领导,删减合并行政机构和人员,增加专业教师数量。既发挥党在政治和思想上的直接领导,又发挥学校章程的法制作用。充分体现教授治校的实际作用,将学生从其他地方拉回教师身边。

(二)教学机制

学习机制是学习者渴求知识并付诸行动掌握知识的过程。在该过程里,教师应根据学生渴求知识的愿望、数量和质量,因材施教,师生相向而行。具体地,教授们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编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培养方案编制课程教学大纲,撰写讲稿,携教材和讲稿走进教室授课;学生携带学材和笔记本等学习工具进教室收听,理解、思考、吸收和掌握知识。授课之后,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老师批改作业,并以此获取信息改进授课内容。但现在,很多教师依据个人的研究方向确定其授课内容,在教室借助电子屏幕和视频进行授课;学生以收听为主,基本上不动手做笔记,课外很少有作业练习。教师讲课更像是为了履行与校方达成的合约而非为学生;学生以配合老师获取学分为目的,课堂上是否听懂、是否理解了教材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期末考试,顺利拿到毕业证书。教师与学生的教学活动不是相向而行,而是各行其是。显然,再好的培养方案,如果缺少科学的教学机制,其目标也很难实现。

(三)科学技术与先进设备的使用

以电子屏幕、视频片段和慕课平台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及其应用,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理工科专业实验室与教室装备现代化非常必要。但在社会科学类专业的授课中,如果教室内的信息技术及其教学产品或装备过度使用,就会适得其反。电脑不能完全替代人脑,教学工作不能完全由机器代替。

(四)课程考试与学业奖学金

当前很多学校的课程考试通常只有教务处组织的期末考试,而且任课教师不能参加监考。这使得任课教师难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很好的指导和监督。建议采取期间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形式,由任课教师组织考试。此外,目前的学生奖学金评比多由院系党团组织,任课教师没有多少话语权。而任课教师才是最了解学生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所以建议在奖学金评选的时候将任课教师的意见作为重要的依据。

六、结论

分析和讨论表明,本文的研究结论至少有四个方面。

(1)财务管理专业的发展不仅需要一个很好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而且与大学教师的工作状况密切关联。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程度,取决于培养方案编制者对财务学性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解程度、财务学大学教育的性质及其发展规律(含大学教师的工作能力),以及国家和社会需要。只有对财务学理论的理解科学且深入,才可能编制出科学的有深度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财务学自身发展规律是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

(2)根据我国财务学的发展和财务管理专业大学教育的性质及其发展规律,我国大学财务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应该是财务学原理、公司财务、高级公司财务、财务分析、财务计量经济学、数量财务以及财务工程等课程。财务学原理是财务管理专业最基础、最重要的课程。财务管理专业不应过多地以会计课程替代财务课程。同时,如果全部课程由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组成,那么后者的学分占该专业全部学分的比重应高于二分之一。

财务管理培养方案篇2

[关键词]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高校本科财务管理专业的前身是理财学专业,它是从会计学科中独立并加以发展形成的一门年轻学科。1998年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介绍》中将“财务管理”列为工商管理学科下的一个本科专业,许多院校陆续开设了这一专业。经过几年的发展,虽然在学科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各院校在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仍然存在争议,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

1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培养目标不明确,不同类型高校培养目标差异小,缺乏特色。各高校对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描述均过于概念化和抽象化,目标不明确,脱离高校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的现状。

(2)课程体系不科学。按照高等院校教育规律,有了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才有可能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由于各高校对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描述过于概念化、抽象化和无差异化,使得课程体系设置大同小异。由于很多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是从原会计学、财政学、金融学中分离出来的,在课程的设置上始终摆脱不了原专业的模板,体现不出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www.133229.Com各相关课程或各相关课程群之间在内容上互不兼顾和承应,未能围绕专业方向要求进行统一协调和轻重相宜的合理安排,同一内容往往在不同课程中反复讲授,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被动而机械地接受书本知识,学习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各高校在教学计划中压缩基础课程,增加专业课程,从而对基础理论的学习明显不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普遍存在专业课程繁多、基础课程太少的情况,致使培养的学生知识面窄、工作适应性较差。

(3)教学方法落后。教学内容与现时经济生活脱节,文理知识互不兼容;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传统教学方法仍占主导地位,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极少采用;对实践教学环节重视不够。具体表现为校内财务管理实践缺乏,校外财务管理实践环节薄弱,新的财务管理环节尚待开发,教师的实践能力欠缺等问题。

可见,我国的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

2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思路

2.1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内容等诸多方面都有决定性的影响,是整个学科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这一部分主要是归纳总结已有的对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观点,指出各种观点的特点和不足之处并重新定位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体系。

各高等院校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应具有3个层次:第一层是总体目标。它统领各类高校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的目标,也是一个高级目标和终级目标。它的实现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周期。第二层是类别目标。它体现了各类高等院校的特点,如财经类、理工类、综合类、农业类等院校的目标有所不同。第三层次是校级目标。这一层结合了各类高等院校自身的特色与优势而确立。作为统领类别目标和校级目标的总体目标应是最高层次的、适应面最广的、最能体现学科特色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应确立为“培养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相关各方的需求,具有以财务管理知识和能力为主体,同时具备经济、法律、金融等知识和能力,能从事财务、金融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复合型专门人才”。该目标反映了几个方面的内容:适应发展需要,满足相关需求,体现财务管理学科特色。复合型专门人才包含了“理论与实践结合”、“创新与务实兼备”要求,并同时也包含了“宽口径、厚基础、强素质”要求。结合各类高等院校的特点,在总体目标的统领下,各类高等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类别目标突出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不仅财务管理学、会计学、金融学等专业知识基础扎实,而且必须具有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如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调查研究能力,终生学习的能力等。另外,还要注重数学、英语、计算机、法律、写作能力、体育等公共基础课的学习和第二课堂的学习,如参加各种社团、知识竞赛以培养组织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因各类高等院校在发展目标、发展定位、学科优势等方面各有不同,各高等院校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校级目标存在较大差异。校级目标既强调了财务管理目标的一般性,又突出了结合自身优势的特点。上述目标体系既有高层次的、广泛性的总体目标,又有特色化的、针对性的类别目标和校级目标。

2.2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

构建以培养目标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财务管理课程的设置应提倡以能力为基础而不是以知识为基础,强调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对财务管理人才能力的培养,要符合高等院校教育“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要求。

课程体系应包括4个层次:

(1)公共基础课。使学生在人文、社科及自然科学方面获得相应的基础知识,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其后续学习打下基础。公共基础课应该包括财经应用文写作,英语,高等数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心理学,体育等课程。

(2)学科基础课。使学生获得本专业学科领域(主要是管理学和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及基本技能,打造宽厚的学科基础平台。在掌握相关课本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学习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科基础课应该包括管理学、运筹学、现代经济学、运筹学、应用统计、国际贸易实务、金融学、货币银行学、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管理信息系统、统计、税法与纳税筹划等课程。

(3)专业课。任何一个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和专业课程内容设计,本质上取决于该专业学科内容及其构成的特征。现代财务管理学科内容及其构成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以公司财务为基本研究对象。虽然财务管理活动广泛地存在于一切企事业单位及政府机关,但其中以企业财务活动最为典型。在各种形式的企业组织中,又以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的财务活动最为丰富多彩。所以,尽管财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覆盖各类组织的财务活动,但公司财务是其重点。②公司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是筹资管理、投资管理、利润分配管理及营运资金管理。现代财务管理学通常将筹资决策、投资决策及利润分配决策列为三大财务决策,而营运资金管理亦称日常财务管理,则是任何企业在任何时候都无法摆脱的一项经常性的财务管理活动。③日益增多的派生内容,比较典型的有:企业购并财务、破产与重整财务、通货膨胀财务、跨国公司财务、中小企业财务及集团企业财务等。根据上述特征,目前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大致有4种方式:①按照财务管理主体的不同,设置财务管理学基础、企业财务管理、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宏观财务管理、国际财务管理和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等课程,其优点是主体鲜明,缺点是课程之间的教学工作量和难易程度差别大,不利于教学组织。②按照资金运动的不同环节,设置财务管理学基础、企业筹资管理、企业投资管理、企业利润管理和财务管理专题(特殊业务的财务问题)等课程,其优点是内容集中,便于教学,缺点是系统性不强,且不能体现不同类型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③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设置财务管理学基础,中级财务管理和高级财务管理,优点是层次感强,缺点是可能形成“大杂烩”。④按多元标准设置。各种设置方式各有利弊,不能要求以一种方式适应所有的需求,高校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设置原则应该是多层次立体模式,应强调用发展的眼光,注重该专业的前瞻性和国际性。

(4)实践环节。要通过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实习和实训。

2.3本科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方法体系的完善

要适应现代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的要求,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变以传授知识为主为培养能力以为主。

(1)在教学中应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即以学生为中心,以需求为动因,以问题为基础,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式、探索性的学习。在互动式教学中,可以采用案例研究、角色扮演、课堂报告或演讲、小组协作、专题讨论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从目前的情况看,案例研究法应用比较少。各高等院校在采用案例研究法时应注意:第一,选取高质量案例。高质量的教学案例应该能使学生通过讨论加深对课程中的某些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并能利用课本中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案例中所涉及的实际问题,能启发学生深入地思考,给学生留下较多的思维空间。第二,设计高效的实施过程。首先,教师要组织好案例的分析与讨论,要善于创造良好的自由讨论的气氛和环境,鼓励学生大胆表明自己的观点,特别是“与众不同”的思考,使学生成为讨论的主角;其次,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及时总结。总结不是给出某个案例的标准答案,况且很多案例不一定有标准答案,而是指出本次案例讨论所运用的理论知识、讨论难点和重点,需要深入思考之处,并指出本次讨论的成功与不足。最后,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案例报告的撰写,引导学生由口头表达上升为文字表达,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2)加强实践教学。财务管理作为一门应用学科,永远是一门实践的艺术。在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中,可以根据专业培养模式和课程特点,采用实验、实训、实习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以此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检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该吸引更多的专业教师参与其中,促进教学相长。学校应该为学生构建多元化的实践平台,如在银行、管理咨询公司、证券交易所等单位建立实习基地;学校和企业合作建设erp实验室;学生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学校邀请企业家、财务总监等来校进行专题讲座等。同时,学校要创造条件,鼓励、引导和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创新性的实践活动。

总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应具有层次性,包括总体目标、类别目标和校级目标;在课程体系设计时,构建以培养目标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强调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对财务管理人才能力的培养,要符合高等院校教育“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要求;在教学方法上,要适应现代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的要求,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以培养能力为主。

主要参考文献

[1]陆正飞.关于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的若干问题[j].会计研究,1999(3).

[2]符刚,蒋远胜,钟秀玲.浅析农业高等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的构建[j].现代农业科学,2008(3).

财务管理培养方案篇3

【关键词】财务管理;会计学;金融学;培养方案;专业特色

目前,人们对财务管理专业的认识持有不同的观点:有的认为财务管理专业是区别于会计学、金融学等专业的一个特色鲜明的专业;有的认为财务管理专业特色不明显,应该作为会计学专业或金融学专业的一个方向。各高等院校在专业和院系机构设置上也体现了这种认识上的差异,有的院校单独设置财务管理专业并归属于会计学院,有的院校则将财务管理专业归属于金融学院,有的只是在会计学或金融学专业下设财务管理专业方向。对财务管理专业认识上的偏差必然影响到本专业的特色教育,很多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也认识模糊,导致学习目标不明确,感觉前途迷茫。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明确财务管理专业特色。

凌婕、徐文佳(2007)曾撰文指出,财务管理专业没有必要单独设立,应并入会计学专业或金融学专业。他们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实证分析:其一是从同一院校来看,历届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录取分数低于会计学和金融学专业,故认为社会对财务管理专业的认可度不高;其二是从三个专业近几年毕业生的去向来看,就业结构相似,均有进入大型企业、中小企业、政府机关、金融机构等单位的,具体岗位也有相同的;其三是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方面与会计学或金融学相似课程较多,专业定位有共性,培养的学生规格没有本质区别。

笔者认为,上述实证研究的结论比较牵强附会。首先,从高考录取分数来看,分数的高低的确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对该专业的认可度,社会认可度高的专业,报名人数多,录取分数高。尽管财务管理专业的录取分数略低于会计学、金融学专业,但在大多数院校仍然属于较热门的专业,第一自愿录取率在90%以上,录取分数远高于旅游管理、工商管理、行政管理、法学、经济学及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难道这些录取分数低的专业都没有独立设置的必要吗?这个结论显然有些荒唐。其次,从毕业生就业走向来看,仅凭就业机构的相似性就认为财务管理专业无特色也是站不住脚的,每一个单位都需要吸纳各方面的专业人才,除了上述三个专业外,同一单位还要吸纳其他许多专业的学生。当然,这三个专业毕业生的初步就业岗位的确很相似,大多数是会计核算岗位和金融业务岗位,但如果按照财务管理因此可取消的逻辑思路,会计学或金融学也可以取消了,应该合三为一,因为会计学专业毕业生有做金融业务的,金融学毕业生也有做会计实务的。

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初步就业岗位是会计核算或金融业务岗位,几乎没有直接进入财务管理岗位的,这一方面是因为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掌握了会计学和金融学的相关知识,完全能胜任这两个岗位的工作;另一方面是因为财务管理属于企业较高层次的管理工作岗位,刚出大学校门的学生不可能一步迈入,只能从基础的会计实务做起,以后随着实践工作经验的积累和财务管理才能逐步走上重要的财务管理岗位。就如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企业培养中高层经营管理人才的,该专业毕业生也不可能刚进入企业就当中高层管理人员是同样的道理。

至于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金融学专业课程设置相似的问题,笔者下面主要从各专业培养方案入手进行比较分析,因为专业培养方案比较详细地反映了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学生知识结构,是最能体现专业特色的教学资料。

一、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金融学专业培养方案的相似之处

各专业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的总体框架相似。各高等院校各专业培养方案中开设的具体课程及各课程的课时不完全相同,但总体框架基本上是相似的,通常都包括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或专业主干课)、专业选修课、科学人文素质选修课和实践教学环节等六大模块。其中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科学人文素质选修课模块中的课程体系和内容也很相似。

公共基础课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外语课、计算机课程、体育课等,是培养大学生基本素质和最基本技能的教学模块,是所有本科生都应掌握的基础知识,三个专业在该模块课程设置上几乎没有差异。

学科基础课是培养学生专业思想意识和专业学习基础的教学模块,通过本学科基础知识的教学,将学生引入专业学习之门,为进一步的专业学习打好基础。财务管理与会计学、金融学同属经济管理类学科,都需要掌握数学、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管理学等学科基础知识,因此该模块课程设置上也大同小异。

科学人文素质课是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教学模块,该课程设置的课程门类多,包括培养法律意识、营销能力、理财能力、文化素养、文体艺术能力的各类课程数十种,不分专业在全校通开,各专业的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进行选修。

二、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金融学专业培养方案的特色比较

(一)专业培养目标不同

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掌握经济学、管理学、财务会计学和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及财务分析方法,具有较强的信息获取以及分析和解决财务管理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审计实务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掌握会计学、审计学、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国内外与会计、审计相关的方针、政策、法规和国际会计惯例;熟练掌握会计核算、会计检查和会计分析的方法,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较复杂的会计专业问题。

金融学专业培养目标:能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经济管理部门、工商企业等单位从事金融管理实务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掌握经济、金融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处理银行、证券、投资与保险等方面的业务能力。

由此可见,三个专业培养人才的定位是不同的。财务管理专业侧重于培养能为企事业单位进行财务规划和财务控制的财务管理人才;会计学专业侧重于培养能为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会计管理人才;金融学专业侧重于为金融机构培养金融管理人才。

(二)专业课程设置不同

各专业培养方案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模块,它们是构建人才主体知识结构,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专业人才的教学模块,在专业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各专业的教学特色也由此凸现。财务管理学、会计学、金融学三个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如表1所示。

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呼应,三个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各有特色。财务管理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以财务管理知识为主,如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税法、财务分析、国际财务管理、财务理论、资产评估学等;会计学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以会计、审计知识为主,如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会计电算化、审计学、计算机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金融学开设的专业课程以金融、保险、证券投资等金融知识为主,如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央银行学、金融学、保险学、证券投资学、国际结算、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等。

从课程设置来看,财务管理专业也开设了不少会计学和金融学的课程,这是因为财务管理是组织资金运动、协调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由于资金运动涉及到企业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包括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和收益分配活动,企业在组织资金运动的过程中必然与各方面发生较复杂的财务关系,还会受到经济、法律、金融等环境因素的影响,由此给财务管理人员知识结构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基础扎实、精通专业、知识广博,不仅要精通财务管理知识,还必须熟知经济学、会计学、金融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经济学为财务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会计学是财务管理的专业基础,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分析的依据都是会计信息,财务管理的效果也是通过一系列会计信息反映出来的,不懂会计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财务管理人员;金融学为财务管理提供了理财环境知识,企业筹资管理、投资管理都离不开金融市场,财务管理人员还必须掌握金融学知识,熟悉资本市场,善于运用资本市场为企业寻找低成本的融资方式和高收益的投资项目。财务管理人员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必须融会贯通各学科知识,才能真正成为高素质的人才,把财务管理工作做到最好。

(三)实践教学内容与方式不同

实践性教学模块是为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而设置的。该模块以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三个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块设置的项目基本相同,均包括认识实习、社会调查、专业实习、模拟实习、毕业实习、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项目。但各项目具体内容和方式是各有特色的,其中社会调查报告、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选题和文章内容上,应侧重于各自专业领域的内容。而在各种类型的实习中,除了实习内容不同外,财务管理的实习方式也有别于其他专业。

模拟实习是模拟实际业务发生情况,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解决其中涉及的各种专业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从模拟实习的内容来看,财务管理专业除了会计核算外,还应包括大量的财务管理案例分析;会计学专业以会计核算和审计为主;金融学专业则以证券投资操作和银行业务为主。

毕业实习一般是在实际工作岗位进行的。相对而言,会计学专业和金融学专业比较容易找到对口的实习岗位,会计专业学生一般可到各单位的会计核算岗位实习会计业务;金融专业学生一般可到银行、保险、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实习金融业务。而财务管理属于企业较高层次的管理工作岗位,并且可能涉及到企业的一些财务机密问题,不可能让实习生参与企业财务决策过程。因此,大多数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只能找到会计核算的实习岗位,学生难以接触到实际工作中的财务管理问题,必须通过加强在校期间的模拟实习来弥补该环节的缺陷,具体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案例教学,一种是erp沙盘仿真实验。这两种方式都与参与企业财务管理实践活动极为相近,实施得好完全能达到实地实习的效果。

案例教学可让学生接触大量的各种类型企业的实际财务管理案例,学生自己扮演财务经理角色对案例进行分析,作出判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通过相互间的案例讨论,发现自己的不足,补充修正自己的判断和决策。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锻炼学生面对复杂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作出财务决策的能力。大量的案例教学还能使学生从失败案例中分析失败的根源,避免将来重蹈覆辙,并能从成功案例中学到先进的财务管理经验,逐渐成熟起来。

erp沙盘仿真实验主要是构建仿真企业环境,模拟真实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并将实物沙盘和erp管理软件的全面运用相结合。在erp实验教学中,让学生直接利用erp企业管理软件对仿真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面控制和管理,利用erp管理软件将模拟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部经济业务融为一体,实现动态管理、实时控制,实现财务与业务一体化,实现企业资源(资金流、物流、人才流和信息流)的有效配置与协调。整个实验从财务角度透视了仿真企业的整体运营过程。

【参考文献】

财务管理培养方案篇4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5C-0099-03

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的相继,许多地方性本科院校开始着手往应用型本科转型。在这样的形势下,地方普通高校原有的传统的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因此,必须对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探求新的能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实践性强、有创新能力的高技能财务管理人才的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方案。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将学校与企业(行业)密切合作,将学生在校所学知识与在企业实际工作岗位要求相对接,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适应企业工作岗位的要求,减少了企业对新入职人员的培养时间和成本,实现学生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的无缝对接。因此,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地方性本科院校转型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无疑是一条很好的人才培养路径。但是,在实施的过程当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难点。这既有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碰撞,也有寻找合作企业的困境等问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研究。

一、地方性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与定位不适应培养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的要求。应用型本科教育是培养为地方经济服务,既具有相应的理论知识,又具备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综合能力以及职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许多传统的地方性本科院校严格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对财务管理专业指导性教学方案中提出的“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理财、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工商、金融、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来制定本校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然而,应用型本科培养的财务管理人才目标不应该定位在“科研”方向,因为当前地方性本科院校毕业的财务管理学生很少到科研单位从事科研工作。而应该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较宽的知识面,还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较强的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和解决实际财务问题的综合能力的财务管理人才。

(二)教学内容、实践学时达不到应用型本科的要求。传统模式下的课程体系偏重于专业知识理论体系,实践体系占课时少。有些院校开设的课程门数多,每门的课时少,有些教师为了上完相应的理论内容不得不将实践课时用来上理论知识。还有些学校开设的课程教学内容有交叉,比如财务管理课程和管理会计课程的很多内容是重复的,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在一些章节上也有交叉重复,所以应该对一些课程进行整合优化,减少课程的开设。受“通识教育”的影响,教学内容仍然没有体现以理论够用为度,导致实践教学环节效果弱化,教学重心没有向实践技能方面转移。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搭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路径的困难

工学结合讲究的是“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有利于人的协调发展,也体现了地方性高校教学改革的方向,从封闭的学校教育走向开放的社会教育,从理论学习为主转向以实践学习为主,从学科体系教学转向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就财务管理专业而言,应以职业为导向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和中小企业需求的财务管理人才。但是在探求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道路上遇到许多困难。

(一)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流于形式。将学生的职业教育放到企业当中进行培养,无疑是符合工学结合理念的。有不少院校也在积极地加强与地方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但是,由于财务部门是每个企业的核心部门,掌握着企业的商业秘密,学生在企业学习过程中无法掌握到企业的筹资、投资、利润分配、营运资金管理等经济事项。在校企合作中,企业并不是按照学校的培养目标来安排学生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而是希望学校和学生能够马上帮助企业创造经济利益,取得更多的收益。或者只希望学生到一线岗位做非技术性工作,满足企业季节性用工需要。

另外,企业的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一般只能接纳2-3个学生,而与学校建立合作关系的单位有限,所以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在企业中得到的实战经验也是有限的。所建立的校外实习基地没有发挥应有的在工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目的。

(二)校内财务管理实践环节设计有待改进。有的高校把财务管理专业偏向于会计岗位,所以在校内实训环节的设计上与会计专业的区别不大,授课教师也一再地强调会计基础操作的重要性,实训环节还是只有会计基础实训、会计电算化实训,没有体现财务管理的岗位特征。而有的高校又把财务管理专业实训倾向于金融业的岗位,开设模拟证券操作等实训。没有按照财务管理岗位要求进行校内实训设计,没有建立财务管理实训室,没有购买相应的财务管理实训软件。

(三)“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每一个院校都非常重视的问题。但是,现在很多地方院校的专任教师,从学校毕业后没有在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工作过,直接到学校任教,缺乏财务管理的实践经验。实践工作经验的匮乏,也使得这部分老师在授课方面还是注重理论的讲授,实践授课学时不足,满足不了培养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的需要。另外,在社会上从事与财务管理专业相关的管理工作,收入上远比在校从事教学工作的老师要高,多数高层次的具有丰富财务管理经验的人员,不会轻易离开财务管理岗位选择教师岗位。因此,学校想要招聘到具有丰富财务管理工作经验的人员非常困?y。这就意味着在当前的环境下要培养出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强,契合地方经济发展和需求的财务管理人才是十分困难的。

三、“工学结合”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设计

根据建立应用型本科的需要,结合目前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开展“工学结合”面临的困难,财务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需要更新观念,强调创新能力培养,以工作岗位为导向增加实训环节和课时,选择符合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特点的“工学结合”的培养路径。

(一)明确培养目标定位,制订符合“工学结合”的培养方案。召集企业中的高级财务管理人才加入到学校的专业委员会,参与制订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方案,真正明确应用型本科层次的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岗位、应具备的能力和知识素养,见表1。在课程的课时分配上,加大实践课时比例,满足实践教学需要。

广西外国语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一直按照构建应用型本科的要求来调整和修改,2013级财务管理本科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学时占总学时的21.2%,2015级实践学时占比提高到了24%。

(二)以财务管理等核心课程为主线,开展工作项目与任务为导向的课程改革。第一,对核心课进行课程改革。摈弃原有的以知识讲授为主、以教师授课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探索一条以项目为支撑、以任务为导向,以学生实践为主、教师讲授为辅的核心课程改革之路。邀请企业高级财务管理人员和行业专家参与专业核心课程的改革,课程理论知识应与企业岗位技能需要相对接,使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能运用到实际财务管理工作当中。比如财务管理课程,可以将筹资、投资、股利分配、营运、预算、财务分析等项目分成不同的任务,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分组完成相应的实践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得到锻炼,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以及职业能力。

第二,整合课程教学内容。重新理顺财务管理、管理会计、财务报表分析、计算机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等课程内容。这几门课程在教材的编写上都有一些内容相重叠,比如财务管理课程和财务报表分析课程都有“财务分析”这部分,而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就是注重“财务分析”的,所以,在财务管理课程中“财务分析”应略讲,把余出的理论学时放到实践学时。加大核心课程的实践学时部分,注重让学生多练习、多分析、多思考、多实践。

(三)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开展“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训练。努力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为依据、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实践技能培养体系。

1.开展财务管理专业认知实训。(1)专业介绍。广西外国语学院在每一届新生入学的第三周就以班级为单位,以讲师以上职称的专任教师为主,对新生进行专业教育,帮助学生认识财务管理专业的职业特点、工作岗位要求、需要持有的职业资格证、需要掌握的法律体系以及本专业对学生的基本要求,等等。(2)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假期参加社会实践锻炼,可以将实践锻炼贯穿到大学的四年当中,甚至作为一门课程来要求学生完成。比如:广西外国语学院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规定学生必须利用课余时间完成3个学分的“创新实践”课程,学生通过提交在企业的实践证明、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证明、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撰写实践调查报告或研究报告等方式来修完该课程。

2.加强培养学生实践分析能力。对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投资学等课程,实施案例教学,通过一些热点案例来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参与案例分析、案例讨论,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分析资料、独立思考,运用所学的财务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分析能力。

3.参加第二课堂学习。主要是鼓励学生参与各种专业比赛,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例如,全国高校企业竞争模拟大赛区域赛、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全国管理决策模拟大赛、用友杯财务会计比赛以及财税知识大赛等赛事,也能充分地训练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财务管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

4.多证合一。为适应企业的用人需要,鼓励学生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并将相应考证课程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中。比如:国际财务管理师证、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初级等级证书、证券职业资格证书等,开设的课程基本可以满足学生考取上述职业资格证的要求,使得学生一毕业除了持有毕业证书外,还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广西外国语学院鼓励学生在校内参加职业资格证的考试,以学生专业社团为龙头,开展与这些职业资格证有关的知识竞赛、公益考证培训等,在校内营造一种复习考证的氛围。同时,目前正积极筹备将国际财务管理师证的考证活动引入广西,方便学生考取该证。

(四)建立“双师型”的教学队伍。财务管理专业师资队伍的素质与建设,直接影响到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不但需要精通财务管理理论知识的优秀教师,还需要有在企业有多年管理经验的高级财务管理人才。因此,亟须建立一支理论水平和实践管理能力都具备的“双师型”师资队伍。需要通过对内培养、外派学习、对外引进等多种方式和途径,打造一支高素质的适应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教学的专兼职师资队伍。

学校可以创造条件,鼓励缺乏企业实践管理经验的年轻教师利用假期到校企合作企业进行实践学习或者是“以老带新”从企业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师带年轻的教师开展教学科研工作;聘请企业高级财务管理者作为学校的客座教授,参与学校财务管理有关的研究课题或作为“大学生创业项目”的指导老师,同时,在校开展主题演讲。长期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财务人员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定期到校指导实践教学工作或者上实训课程。

(五)转变校企合作的思路。现在许多应用型院校都注重开展校企合作,在校外建立了校企合作单位,采取多种形式的合作,更多的实训方式是在假期将学生输送到企业开展1-2个月的实训,然而往往只能开展“认知”实训,专业实训往往很难实现。其实,专业实训为了凸显工学结合,不一定要将学生拉到企业,可以在校内进行开展,只是带学生进行实训的指导老师应该选用企业的高级管理人才或者是从企业引进的有丰富财务管理的专任教师。实训场景与内容与企业实际发生的财务管理工作和问题相一致,一样可以达到“工学结合”的要求。

财务管理培养方案篇5

1正确定位培养目标,合理设置课程体系

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直接决定着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和专业课程的设置。在培养目标上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培养目标之根本,力求从高校中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具备财务管理知识,熟悉国内的经济政策、资本市场、法律政策以及有关国际法规、国际惯例,懂外语和计算机知识,具有不断开拓创新能力的财务管理人才。

要实现上述培养目标和满足学生知识结构的要求,要有与之相匹配的课程体系作保证。课程体系设置上要按照培养目标将会计、财务、计算机技术、管理、金融、贸易、税收、法律及外语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处理好“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关系,注重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并举,构建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财务管理课程体系。

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包括金融学、管理学、会计学和理财学四个分支。其具体为:

金融学下设货币银行学、证券投资学、金融市场学、国际金融等课程;管理学下设管理学、公司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营运管理等课程;会计学下设初级财务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学、成本管理会计、企业财务分析等课程;理财学下设初级财务管理、中级财务管理、资本市场运作、高级财务管理、政府理财、投资基金管理、项目评估、风险管理与保险等课程。

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除包含上述专业课程之外,还应包括教育部统一要求的军训、体育、外语、计算机等公共课,对财务管理专业还应包括所要求的学科基础课以及社会实践、学年论文、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综合运用课。此外,各校根据本校的师资情况和生源情况,可设置一定数量的公共选修课和专业拓展课。如井冈山大学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设置通识Ⅰ课程、通识Ⅱ课程、专业大类平台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四大系列,每一系列中又分必修课、限选课和任选课,而专业方向课除专业课外还设有考研模块、行业会计模块和理财模块程供学生选择。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为满足新形势下创新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的关键。高校财会教师担负着培养财务管理人才的使命责任,其素质和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质量和财务管理人才素质。在新形势下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知识结构,提升专业素质能力,构建一支高层次高素质富有生机活力和科学创新能力的财会教师队伍。

2.1始终坚持终身学习。高校财会教师应不断地更新知识,密切关注财务管理新学科的兴起和与财务管理相关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动态。学校应鼓励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组织教师在岗业务学习,对青年教师实行帮带和岗前培训,通过备课指导、听课督导、讲课比赛等方式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提高授课质量,对每位青年教师指定一位教学水平高、作风优良的老教师或骨干教师进行全面指导。经常性为中青年教师开办财务管理前沿性知识讲座,及时更新他们的知识,同时将青年教师送到国内、国外进修。积极鼓励高校教师提高外语交流和应用能力,促进其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高等学校应为教师创造宽松良好的教学科研环境和较为优越的生活条件,吸引并留住教师,同时积极培养和引进优秀人才加入高校财务管理教师队伍。

2.2提倡教学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对教师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师除应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外,还要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放宽对财务管理学教师业余时间兼职的限制,允许教师通过到一些正规的公司或经济实体担任兼职这种方式丰富实际工作经验。除此之外,还可以考虑以学校的名义同一些具备合作条件的企事业单位签订协议,作为一种特殊的进修培训方式,定期派送教师到这些单位担任一段时间的专职财务管理,这种临时性转岗由于是全身心地投入,有可能取得更好的效果。鼓励教师参加国家或国际统一的财会执业资格考试,通过考试获取相关职业的任职资格,为获到更高层次的实践机会创造条件。通过这些方式,可检验和提高教师的自身知识水平,还可以进一步了解国内外对财务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知识层次、结构的具体要求,以便适时地调整培养计划,适应社会需要。在增强师资素质上,要求专业教师逐步具备“双师”素质。

3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3.1树立国际化和开放性的教育理念。借鉴国际先进的财务管理专业教育模式,采用国际上先进的财务管理课程、财务管理教材和教学方法,鼓励高校教师采用双语教学。课堂教学应积极引用国际流行的财务管理原版教材,及时向学生介绍国际领先的课程内容和前沿理论。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运用现代化的财务管理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软件和财务管理教学软件进行财务管理理论、实务教学,有条件的高校可采用网上教学,发展远程教育,实现财务管理教学手段现代化。

3.2强调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由于财务管理具有社会属性,随着财务管理环境的变化而作相应调整,在校学生所学知识在毕业以后也许会被淘汰,必须通过自学等途径来获取新知识;同时各个单位的实际情况不同,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要适应不同企业的特殊情况,必须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而这一能力是建立在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础之上的。一个人只有具备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不断地吸取新的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应多让学生自学,自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其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有些教学内容或问题,完全可以由学生自学或思考,如果由教师讲授了,不仅占用了教学时间,而且还使学生失去独立钻研的锻炼机会。因此,教师的“教”应由简单地传授、灌输知识转化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和启发,由教“书”向教“学”转变,适当降低课堂讲授时数,增加课堂讨论、质疑、练习、实验等课时。

财务管理培养方案篇6

【关键词】高职,财务管理,教学模式,实践教学

一、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属于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前者具有技术性、实用性的特点,而后者具有学术性、研究性的特点。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等社会各行业第一线的高技能专门人才,普通高等教育主要培养科学创新人才、高级管理人才。因此,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教学模式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课程的基本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前提,将突出实践、注重实践作为培养学生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基本指导思想。为了达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大量的教育工作者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将各种不同的强调实践教学的教学方法运用到财务管理课程日常教学过程中,比较典型的有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等。尽管取得了一些教学成果,但仍然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制约了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本文试图对高职财务管理课程现有的比较常见的教学模式或者教学方法中存在的典型问题进行简单梳理,以便对症下药,革新财务管理课程现有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二、现有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实践教学实施力度不够。在课堂教学中,多采用以讲授为主的单一“填鸭式”教学,案例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实施不够。这是因为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考评着重于看是否有内容详尽的讲稿,是否按统一的教学大纲撰写和讲解;知识点讲解是否正确,是否传授足够的知识量,与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是否吻合,却对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创新缺少激励措施,等等。校内实训受到教学软硬件的制约开展力度也不够。因为财会专业的特殊性,涉及企业经营过程中比较敏感的数据,因此,学生顶岗实习的机会也比较少,大部分财会类学生在企业实习的岗位与专业都不对口。总之,体制和宏观环境导致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相对比较薄弱,仍然停留在以理论讲授为主的阶段,与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极度不一致。

(二)实践教学实施方式不合理。高职院校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日常教学中一般对实践教学有课时要求。很多高职院校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也引入了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实践教学方法,但实施的方式主要是在传统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辅以案例进行说明或者将传统内容简单地划分成若干项目,然后以项目为单位按传统教学方法授课。因此,虽然引入了实践教学的元素,其实质上仍然属于传统教学模式。

相较于会计类课程来讲,大部分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课程的校内实训要薄弱一些。且实施的主要形式是罗列一些案例题(可能是以项目或者任务为单位设置案例)让学生进行解答,案例的讨论和分析力度不够。由于教师引导不够,导致学生在进行实训的时候始终关注的核心问题是案例涉及哪些知识点、有没有遗漏,而不是去关注要解决碰到的实际问题,我所学的哪一理论能给我帮助、有比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实践教学内容选取不贴切。对于案例教学来讲,高质量的案例是保证案例教学质量的基础。但从目前财务管理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案例来看,要么是直接从国外教材中引用,教师进行若干加工后让学生讨论。要么是使用很多年以前企业发生的案例。前者存在的致命问题是案例背景与中国实际情况相差甚远,难以解决中国企业实际问题,后者的缺陷在于案例的经验教训的现实有用性非常有限。虽然在报纸杂志上会出现一些有关的案例,但通常只是涉及一点点财务问题,大多是管理方面的问题,教学效果不好。如果教师自己编写案例,则需要教师深入企业调研,期间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又和教师时间、精力有限相矛盾。总之,由于案例获取渠道的局限性,使得财务管理案例教学面临尴尬。

尽管高职高专类财务管理教材基本都采用分项目或者任务来编写,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大部分教材仍然是传统内容,只是将不同的章节依次换成成相应的项目或者任务而已,基本没有对财务管理课程的内容进行重构。而要确保项目教学或者任务教学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项目或者任务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是必要条件之一。因此,项目教学法或者任务教学法项目或者任务设置的不合理也是目前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

(四)实践教学理念不科学

教学理念决定选取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可能会决定教学效果。而目前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日常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实用性、可操作性、与工作岗位的衔接而忽视了财务管理基本理论与基本思维的训练。过于追求形而下而忽视了形而上。因此,导致案例教学或者情景教学过程中往往就事论事,而没有上升到对事实背后蕴含的基本理论与思想的演绎与归纳。

而财务管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均比较强的课程,兼有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特点。更重要的是财务管理是在西方较完善的经济和法制环境下发展起来的一门比较新的学科,其自身的结构还不是特别完整,会随着宏微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因此,相对于会计来讲,财务管理理论的应用性稍微要差一些。没有一套固定的指标体系或者模型适用于所有企业,也就是说每一个企业在具体运用财务管理理论的时候都会根据自身情况做一些调整或修改。所以,如果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其实用性是欠妥当的。

三、结束语

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模式要服务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而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各行业第一线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因此,高职财务管理现有教学模式特别注重实践教学。但是,目前高职财务管理课程现有教学模式存在实践教学实施力度不够、方式不合理、内容不贴切和理念不科学这四个主要问题。只有解决好这四个主要问题,才能提高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效果,达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王静亨.关于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教学改革的思考[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3.

[2]张春颖,姬霖.在明确培养目标下的教学方法选择[J].长春大学学报,2009,4.

财务管理培养方案篇7

关键词:CDio;财务管理;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1-0021-03

CDio工程教育理念是以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CDio为国际工程教育改革找到了新方向,2005年被引入中国后便开启了CDio在中国的快速传播之路。我校作为全国民办教育的一面旗帜,秉承敢为人先的办学精神,为培养卓越的应用型本科人才,积极主动将CDio工程教育理念带入多个专业和课程改革热潮中。《财务管理学》虽非工程类学科,但其作为一门专业性、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学科,是其他多种专业的理论知识基础,是企业理财与个人理财时财务活动的具体实现,也是企业经营过程的核心与主线。为此,CDio理念值得《财务管理学》课程借鉴。

一、《财务管理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传统的《财务管理学》教学重视理论的学习,忽视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和应对岗位的综合能力培养。整个教学过程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以提出概念、解释概念、举例说明的形式进行理论教学,基本对单章节进行练习或个别引入案例进行跨章练习。这使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满堂灌”的“填鸭式”教育让学生兴趣不浓厚,教学效果不显著。

深入企业实际我们却发现,《财务管理学》课程应市场经济而生,必须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对财务管理人员财务素质的培养要求。它需要根据不同的环境、行情、背景、信息,进行专业分析和判断而做出预策、决策、控制、与各部门协调等财务管理工作。现代企业需要的不仅是基础知识丰富,专业扎实的人才,更需要其具备专业以外的知识和能力,如个人修养,个人素质,交际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

CDio工程教育理念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强调基于项目学习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学生以项目为导向进行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及沟通、培养更强的实践能力,最终实现《财务管理学》课程培养“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卓越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

二、CDio工程教育理念在《财务管理学》课程运用的前提条件

(一)综合能力型教师

CDio要求《财务管理学》教师是优秀财务经理的典范,为把学生培养成卓越应用型人才,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更新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教师是教学的策划者、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需要完成教学案例的构思,财务项目的设计,教学过程的计划,教学内容的实施,学习受教的评价,组织学生完成财务管理活动相关决策。这就要求教师加强课前备课的广度与深度,同时也要求教师本身专业理论知识与财务工作经验兼并,学校必须加强对教师业务水平、业务能力的培养,通过假期教师深入企业实践学习,丰富教师财务实践工作经验,通过聘请相关企业经验丰富的财务管理者任教,指导学生进行财务管理活动的实践,以补充专职教师实践方面的不足。

(二)完善的学习环境

CDio理念希望通过项目教学,让学生合作完成对项目的构思、设计、实现,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实现其自主思考和学习专业知识。学院既需要为学生提供软件环境,如:图书馆的各类学习资料齐全、财务软件系统完备、网络系统畅通等,也需要为学生提供硬件环境,如:企业现场教学以增加教学的真实性、实训室模拟以增强学习的实践性、网络室、自修室、讨论室等。通过软件与硬件学习环境的合理利用使项目具有构思前提,设计基础,实施条件,运作环境,使CDio理念的《财务管理学》教学更好的实现。

三、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财务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

(一)教学内容改革

《财务管理学》教学的内容是企业理财过程中主要财务活动涉及到的财务管理工作,如企业财务管理基础知识、筹资决策、投资决策、营运资金管理、收益分配管理、财务分析等。为让学生系统的接受这么多的教学内容并能学以自用,必须以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为主线设计成学习项目,让学生在自己设计并创建的虚拟企业中完成每一个项目的实际操作,通过运作过程来实现CDio教育理念的《财务管理学》培养目标。(具体运作过程如图1)

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引导学生从分析市场需求开始“构思”虚拟企业的经营发展,进行概念设计、企业“设计”、“实现”财务项目的“运作”过程。将财务管理知识点融会贯穿于整个项目中,在“做项目”的过程中让学生扎实地学到实践应用的知识。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践教学,同时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个人实践能力、团队沟通协作能力和财务管理系统操作能力,最终实现“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教学。(具体教学内容与操作如表1)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1.借新鲜案例增大启发性。案例教学是一种互动性、启发性较强的教学方法。CDio理念的《财务管理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借用近期发生的案例,将新课相关知识隐藏在案例中,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借案例引出新知识,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解决问题,引导学生由生动的案例过渡到项目设计,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学习精神。

2.用分组协作强化讨论法。CDio理念的《财务管理学》以项目教学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从单纯的学习者转变为项目的参与者,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每一个项目都是师生需共同实施的一个完整教学活动,而这个完整教学活动的实现需要多角色多主体互相配合,因此将学生分组较理想,以7-8个同学为一小组,组成一个单位主体,推选出有能力的同学管理本组学习及项目任务的完成情况,各同学明确自己的岗位与责任。在每一次项目的决策过程中各组通过会议讨论的形式为本单位主体做出管理决策,通过组与组之间经济业务往来实现理财目标,用业绩评价各组的决策能力。在整个项目运作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合作沟通能力、理财意识、经济意识。

(三)考核方式改革

考核成绩是评价学生学习的结果指标,更是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的标杆。传统以一纸的卷面成绩加平时表现来评定总成绩,过于窄与偏,无法全面反应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等。为借考核方式促使学生最大程度发挥自我学习的能动作用,实现CDio的预期培养目标需有一套完善的成绩评分体系。(学生考核成绩评分体系如表2)

通过多元评分体系使学生成绩的考核遍布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将学生的学习态度、专业知识、基本个人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项目操作能力均融入到考核中。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集体意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语言表达等能力,最终提高教学效果。

四、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财务管理学》课程教学具体实施

(一)构思

整个教学过程注重财务理念与财务管理技能,让学生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扎实专业技能,通过理财理念的加强使学生更深地了解理财原理,灵活运用。通过财务管理技能的提高让学习能在今后学习自用,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教师引导学生明确项目的内容,指导学生获取资料与信息的渠道,为学生提出构思的建议,学生则对每一个项目事先明确责任与任务,在构思过程中不断的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以实现课程教学的知识、能力、素质三大目标。

(二)设计

以财务管理工作为主线,各小组对构思的六个项目循序渐进地逐步进行详细设计。各小组以市场为导向虚拟一家企业,各同学分工协作,明确各小组成员的岗位与职责,设计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每个项目决策过程需各小组设计多个发展方案,选择最优方案,使整个设计过程成为不断地深化知识和提高技能的关键。教师在审核各小组设计项目中对项目的可行性提出质疑,对设计的进度给予意见,听取学生的设计思路,协助学生完成设计任务。学生在参与中积极主动学习,培养经济意识和理财素养;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不断进步,培养团队精神与创新意识;学生在设计中成长,培养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和灵活动用知识的能力。

(三)实现

各组内成员根据自己在虚拟企业中的岗位所明确的职责与任务展开工作,为了本企业的利益不断地与其他合作企业沟通、谈判,并不断的与组内成员沟通、讨论,为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断的整理与完善方案,最终实现项目任务。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方案可能带来的利益与风险,帮助小组解决项目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协助学生实现计划项目的决策。学生通过项目的实现培养创新能力与财务系统操作能力,整个项目实施过程小组成员互相合作、协调、交流、沟通,这就是学生不断主动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真正在“做中学”。

(四)运作

运行过程就是成果的展示与评价的过程。学生通过项目实现后给自己企业带来的利益与企业存的风险进行分析、总结。最终评价事先的构思与设计的正确性,及思考如何解决或分散风险。以提高学生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教师指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针对项目的结果给予评价,学生通过总结与交流加深专业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五、结束语

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改革《财务管理学》,使学生最大化受益,我们需不断探索、完善CDio工程教育理念下《财务管理学》课程建设,培养应用型本科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毕业即是适应社会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顾佩华.CDio大纲与标准[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8.

[2]刘九旭,许世英.基于CDio理念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能力培养体系构建[J].财务通讯,2012,(3):75-76.

[3]王刚.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解读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9,(5):86-87.

[4]林泽铭,李姗姗,蔡伟鸿.基于CDio的计算机网络课程项目设计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2,(7):73-77.

财务管理培养方案篇8

[关键词]财务管理人才培养创新

近年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使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完善,也使企业在国内国际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管理是企业正常运作的动力,而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全面推进企业科学管理的关键。2007年,我国出台了《企业财务通则》,对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和微观进行了有效的体制界定,是我国第一次较为彻底的,按市场经济要求对财务管理体制的重构,这充分说明国家企业发展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然而,要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必须要有高素质的熟练掌握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技能,具有现财观念以及创新意识和能力的财务管理人员。对于作为优秀人才输送的教育基地的高校,应该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对教育教学做出思考。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些体会。

一、财务管理课程的特点

财务管理课程的性质属于管理学范畴,是一门以微观经济学为理论基础、以资本市场为课程背景、以现代企业为对象,阐述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应用性学科,是一门综合性、政策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是本科会计学、管理学等专业的必修课程,因此财务管理教学质量的高低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财务管理除具有学科的交叉性,还具有开放性,即不断吸纳新内容、新理论和新方法以满足现代公司财务管理需要的特点。

二、财务管理教学的思考

财务管理是企业财务运作的一项经济管理性工作。由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及wto的加入,经济环境不断变化,使企业财务运作越来越复杂,所以财务管理教学的内容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财务管理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学科,这些特点决定着该课程既要重视理论教学,更要重视实践教学。而笔者基于此两方面的思考,发现高校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

1.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不明确

财务管理课程内容常涉及经济学、会计学、管理学和统计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实际教学中课程内容重复,导致学生学时紧张,时间浪费等现象。另一方面,许多高校偏重于要求学生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忽视了学生的应用掌握能力,以致许多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差,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2.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财务管理的教学方法基本上是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忙于记笔记,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这种方法使现实经济中大量丰富生动的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缺乏感性浮现,使学生不能对所学知识充分理解运用,也达不到基本技能掌握的效果。

三、财务管理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

财务管理教学理念应该重在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更新改善教学观念与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多样化教学,强化实践培养教学方法。做到多样化教学,具体实施办法可以如下:

1.结合课程特点,激发学生兴趣,采取灵活多变的课堂授课形式

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繁、公式多、难度大、综合性强,能让学生轻松畅快地学好这门课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感尤为重要。兴趣教学方法可以采用启发式、互动式,如教师设置悬念,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实现课堂师生互动、师生多项交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如此持续下去,使学生养成一种上课积极思考、积极发言的好习惯。久而久之,可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2.采取多种教学方法

除了课堂互动的教学模式,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的手段也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强有力方法。如近年来普遍关注的案例教学法和计算机模拟实验教学法等。

案例教学法是19世纪美国哈佛大学管理课程的首创教学法,时间证明了它的持久性和可发展性。案例教学法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开展相关实践活动的运用。这种方法选材于实际工作中典型材料,以直观方式提供给学生,让学生以决策者的身份来分析和解决案例中的各种问题,培养学生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

由于财务管理中讲授到的财务关系的处理与资本控制运作的理论复杂抽象,分析可能出现复杂化和多元化结论现象。课堂上的单纯讲解分析很难使学生理解透彻,而案例教学从现实实际出发,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从而解决理论知识公式化接受的问题,如此即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自信心的培养,可以说案例教学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观念。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课堂方式可以采取小组讨论,课堂发言,撰写案例报告等一系列实践活动。这其中包括大量相关资料的查阅和案例素材的收集和案例多角度分析的整理等。

财务处理是个复杂的过程,利用计算机也是增进实践教学的一种方法。利用计算机的模拟投资和筹资方案设计的形式,可使学生学会如何运用网络数据及大型数据库资料,又能锻炼培养实际动手能力。这种计算机模拟实验法可涉及到单位实验,如资金时间价值应用、资金结构决策、项目投资决策、证券投资决策等;还涉及到综合实验,如长期筹资决策、财务报表综合分析、企业并购决策分析等。在开展此种教学方法前,可先实施《计算机财务管理》课程的开展,以增进学生体验计算机在财务复杂处理过程中的便利及增强学生的计算机运用技能。此类教学法可充分结合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如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等。

3.增加实践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实现学科的知识性、应用性和可操作性。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操作可培养学生实际工作技能和技巧,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所谓实践教学内容即是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实际财务管理的具体工作中去,学校应建立多元化的实践教学基地,亦即是学生的实习基地。多鼓励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实习活动,到运营公司内参与实际的财务运营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进入深度的理论研究与运用中去。鼓励学生组织企业财务运作的模拟团队活动,每个团队可设置Ceo、CFo、市场总监、生产主管、会计主管、出纳和审计主管等职务,团队成员按专业或特长分配角色,相互协调配合,模拟企业采购、订货、生产运营、产品销售、融资、投资等各个环节,并团队与团队之间进行比赛活动。

四、对培养高素质创新型财务管理人才的思考

教育部1998年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介绍》[3]里确定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理财、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工商、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在今天,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建设创新型国家已经成为我国的战略选择,这也使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成为关键。在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上,要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具有求新求变的热情和精神。现代企业经营环境的多变性和复杂性使未来的财务人员不能总习惯于按常规办事,要不断加强职业的敏感性和判断能力。我们教育教学的改革和进步就是为了培养具有这种品质和能力的人才,使其成为未来国家建设的中流砥柱。

基于此,高校培养专业性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应从以下几点设定:从知识结构看,学生应能具备经济、法律、管理、金融及网络等方面知识,高校亦能在这些方面设置必须课程,使学生能全面系统学习,培养分析解决财务、金融问题的基本能力;从岗位职责定位来看,学生能在企事业单位、金融证券、社会保障部门成为从事财务管理、会计、金融等的多学科应用型人才;从素质能力来看,除具备以上所提的知识外,学生还应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沟通组织协调、信息获取等能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素质人才还应熟悉资本市场,能为企业寻找融资和投资的方向,对财务风险有敏锐、准确的判断能力,另外能熟练掌握外语和计算机知识,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也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等。

五、小结

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改进是为了高校专业学科教育的完善,也是为培养适应现代快速发展社会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专业人才的需要。国家发展需要高素质人才,高素质人才应成为社会的骄傲。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司:《企业财务通则》解读[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财务管理培养方案篇9

关键词: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财务管理

一、“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

对于广西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来说,“一体”是以学校培养为主体,但不是传统的纯理论的培养,而是在大量开展校内实践课的基础上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主体;“两翼”是以满足面向国内、国际人才需要进行培养为两翼。对于广西地方高校来说,面向国际市场的需要主要围绕泛北部湾经济区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人才的要求这一背景进行。

对于广西高校来说,“一体两翼”人才培养的总体思路是:以中国―东盟经济发展的市场需求作为人才培养的原则,以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教育市场,两种资源为培养方式,以学校培养为主体,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和国际型人才为目标,探索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适应“一体两翼”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要求对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管理以及课程体系进行适当的改革。我们以《财务管理》课程为例,进行相应的尝试,以期逐步满足“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对财会人才的培养要求。

二、“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下《财务管理》教学方法改革

1.完善多媒体课件设计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推广和成熟,目前绝大部分高校的《财务管理》课堂都采用了多媒体这一手段,但是效果并没有比传统的板书授课有所改善,有时甚至效果更差。究其原因,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就在于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大部分教师只是将教材的内容搬到幻灯片课件里,然后就像放电影一样的放一遍,学生也像看电影一样看一遍,过目就忘,多媒体课件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授课的质量。《财务管理》课程不同于其他的管理类课程,涉及到大量的指标、计算和逻辑推理,所以对于课件的设计也必须逐步导入,逐步推理,把一些复杂的概念和指标细化、具体化、形象化,这要求老师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结合教学的经验不断地进行完善。而在高校现行的科研体制下,单个教师没有动力也没有兴趣完全将精力放在课件的设计上。除了对高校现有的体制进行完善,我们认为课件的设计应该由教研组的所有老师共同开发,每个老师负责部分章节,开会商讨如何完善,然后由教研组的老师共同使用。以期通过完善课件设计提高学生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2.大胆尝试双语教学

《财务管理》双语教学模式只在一些重点高校和老牌的财经院校里面开展,而广西地方性高校基本上没有开展。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缺乏双语教学的师资,二是学校不积极尝试。在“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下,要求学生不仅要熟练掌握英语,最关键的还必须知道如何应用,简单地用是否通过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来衡量英语水平是不够的,还必须将英语与专业内容融会贯通,双语教学模式就很有必要。学校可以对一部分青年教师进行培训,然后大胆进行双语教学的尝试,不断完善。

3.开展校内实践课

(1)更新案例。目前,《财务管理》课堂大部分的案例都比较旧,宏观和中观的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案例的现实意义和价值不大,所以急需更新案例。教研组应成立案例开发与设计小组,而且每个专业教师都应该拥有自己的案例库。美国一流的商学院每年都要编写大量的案例,仅哈佛大学每年新增的案例就有350个左右[1],美国高校对校内实践教学的重视和投入,值得我们借鉴。另外,开展案例教学也不能就案例论案例,应该将更多的空间留给学生,促进学生思考,要求学生写案例分析报告。

(2)开展校内实践课。除了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外,实践课程应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目前《财务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不容乐观,大部分地方高校甚至没有任何相关的实践环节,所以学生没有办法体会理解书本知识,在校外实践开展受阻的情况下,应大力推进校内实践[2]。如将相关的《excel与管理决策》融入《财务管理》课堂,通过excel软件,可开设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财务管理工作薄和工作表的创建,基本财务分析图的绘制,财务管理常用函数的运用,启发学生利用excel等工具进行财务分析和建立财务模型解决有关财务问题。同时,还应开设eRp沙盘模拟实验课,让学生在实验中分别承担模拟企业不同的角色,共同营造实验环境,共同构建模拟企业团队,以促进对实践环节的感性认识。

4.具体教学技巧的应用

(1)导入式教学方法的运用。所谓的导入式教学方法,指的是先设计例题,然后按照例题要求进行推导计算,最后总结概念和特点。导入式教学方法通过逐步的引导,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比如说,在介绍经营杠杆时,一般的教材都是先介绍经营风险的概念以及影响因素,然后推到经营风险和经营杠杆的产生,最后再定义经营杠杆系数。我们认为这样一种顺序不利于学生理解,所以采用了导入式的教学方法,打乱了教材的顺序。先经由例题推到经营风险和经营杠杆的产生原因,在例题的基础上总结两者的概念,并确定衡量经营风险和经营杠杆的经营杠杆系数,最后通过推导变形经营杠杆系数的计算公式总结影响经营风险大小的因素。在这样一种循序渐进导入式的方法下,学生的兴趣容易调动,也便于理解,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

(2)适当采用“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方法。“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方法指的是在一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选取一定的章节让学生讲授,让学生充当“教师”的角色,而教师则变成“学生”,听取“教师”的讲授过程。[1]

在《财务管理》课堂中,我们可以挑选一定的章节,如在“长期筹资方式”中挑选“债券筹资”这一部分内容,提前要求学生分组,按组搜集资料并备课,然后每组在课堂上推选一位代表按照之前掌握的资料讲解这一部分内容,老师则担任“学生”的角色听课,每组代表都讲完后,老师进行适当的总结,并对难点和重点以及通过听取学生的讲解感觉学生有疑惑的地方进行补充,最后组织全班同学分别根据表现给每组打分,并作为平时成绩的一个部分。这一方法如果运用得好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以满足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三、与“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教学内容

1.增加与地方经济相关的内容

学生之所以对案例提不起兴趣,一方面是案例太旧,另外就是案例的背景离自己太远,要不就是国际知名企业,要不就是国内的大型国有企业,学生感觉和自己没什么关系,平时也很少关注,所以也就没有兴趣去了解。当然,我们并不是说完全摒弃国际知名企业和国有企业这些经典的和有代表性的案例,而是说应该在此基础上开发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案例模式。比如说本地的上市公司,这些公司可能大家耳熟能详,甚至还有很多同学在这些公司里做兼职,好奇心也大。这样,我们就可以以这些本地上市公司筹资、投资、营运资金管理以及利润分配作为案例,在提高兴趣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如果能够搜集到东盟国家的企业或者广西企业与东盟国家企业合作的相关内容与案例,则效果会更好。

2.面向国际,增加东盟各国相关的内容

虽然会开设专门的《东盟知识讲座》课程,但这一课程基本上是泛泛而谈,不可能或者很少涉及和《财务管理》相关的内容。对于广西高校来说,“一体两翼”模式面向国际主要就是面向东盟各国。在《财务管理》课程中,应开设一两次专题讲座,主要介绍东盟各国的财经法规特点,也可以将中国―东盟企业合作的案例穿插在整个课程中。同时,还应给学生开出一些书目,以促进学生对东盟各国企业财务管理特点的深入了解。

四、考核方式改革

传统的《财务管理》课程考核以期末考试为主,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而确定平时成绩主要以课堂考勤和课后作业为主,这样不利于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一些读死书的学生反而得高分。在“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下,我们需要的是综合的应用型人才,因此,需要对考核方式予以改革。综合以上的内容,我们认为学生的案例分析报告、调查报告、实践课堂的表现以及“师生角色互换”教学中的表现都可以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并且应该适当增加平时成绩所占的比重,即平时成绩占50%,期末考试占50%,这样更能体现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

五、小结

结合“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介绍了《财务管理》课程相应的教学改革,但这是远远不够的,针对泛北部湾经济区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财会人才的需求,需要对整个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以及课程体系等都进行配套改革,这些有待后续的研究与尝试。

参考文献:

[1]孙卫,等.美国一流商学院管理类本科生实践环节及其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07,(10):89.

[2]曹健.中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的剖析与思考

财务管理培养方案篇10

【关键词】《财务管理》课程;职业能力培养;存在问题;教学改革

《财务管理》课程是财经类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多半是在学生们学完《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经济法》等课程后,有了一定的会计基础知识储备后开设的。《财务管理》课程是一门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与应用性的课程,《财务管理》课程的内容涉及到企业财务活动的各个方面,如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营运活动,资金分配活动,财务预算与控制活动,财务分析活动等,具有理论知识复杂、知识点多的特点。学好《财务管理》这门课程,对于培养我们会计专业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至关重要。然而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学生们对《财务管理》课程抽象难懂的特点深感头疼,学的很辛苦,缺乏兴趣和信心,到最后就成了只为应付考试而学。而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会计专业人才在理论、实践能力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何搞好《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是《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工作面临的重要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

《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应该围绕着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从事筹资、投资、资金营运、收益分配、财务预算与控制和财务分析等工作,具有合格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专业能力,并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的会计专门人才。

二、《财务管理》课程的定位

高职《财务管理》课程的育人思路就是以就业为导向,课程及教学内容体系以应用为特征,在教学中不再强调知识和理论的系统性及完整性,而应以学生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强调知识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也就是说就业导向特色鲜明,强调的是职业定位与能力培养。财务管理活动是指根据资金运动的规律,对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从资金的筹集开始、对资金的使用和分配进行管理和分析,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一项管理活动。财务管理的实质是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财务活动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并正确地处理财务活动中的各种财务关系,从而实现企业管理目标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

三、目前《财务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现有教学模式偏离人才培养目标

目前我们的《财务管理》教学仍是传统的偏重理论教学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对理论知识和计算公式的掌握,而对于理论知识和计算公式如何运用到实际中则很少涉及。学生只会运用计算公式计算相应的指标,却不知道如何运用已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企业经营中的实际问题,即缺乏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很多学生学完《财务管理》,只是死记了一堆公式,财务管理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实用性,学生根本体会不到。我国高职高专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的专门人才,所谓的“应用型人才”简单理解就是能够学以致用,强调的是学生的实践操作性,这就要求在日常的授课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显然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满足这一目标的要求。

2、现有教学手段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针对会计电算化专业的理论教学课时与实训教学课时比约为1:1,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实训教学课时则严重不足。由于《财务管理》课程是一门集多种学科为一体的课程,涉及的理论比较多,公式比较多,比较抽象,老师的教学手段就显得尤为重要。多数老师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还是采用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手段。老师辛辛苦苦在讲台上讲着,学生们却似懂非懂,只能勤奋地记笔记,以期背下来应付考试。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让本就学习基础较薄弱的高职学生难以产生学习兴趣,教师做了无用功。当然也有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也引入了实训教学法,但却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一方面高职学生普遍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不习惯自己主动思考问题,于是常常是老师布置的案例,最后老师拿出解决的办法,即自问自答。另一方面是由于实训课的内容选取不当,《财务管理》课程的案例资料大多来源于教科书上,主要针对于上市公司及国有大型企业,少有针对于中小企业的案例,让学生觉得财务管理工作似乎很“高大上”,只有上市公司及国有大型企业才需要财务管理,其实大多数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还是较低,更需要适合于中小企业的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一方面是社会对能熟练运用财务管理知识的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一方面是学生对《财务管理》课程的冷漠应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难免落空。

四、《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1、改进教学模式,围绕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进行教学设计

(1)利用情境教学法。教师在《财务管理》课堂上,可以通过设计仿真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在企业工作一样,让他们实现角色的转换,从原先的被动接受知识者的角色转换为主动参与者的角色,通过工作实践掌握理论知识。例如,在理解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和进行计算时,可以将身边人贷款买房,贷款上学的事情作为教学案例。教师在上课时,可以创设一个小企业,例如学校周边的一个打印室。把这个打印室从开业初期的筹资活动,经营期间的投资活动,经营过程中的资金营运活动,资金分配活动都设计进我们的教学内容,使《财务管理》课程中的抽象理论,与学生熟悉的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事联系起来,使学生学到的东西有用和能用。把这些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经济活动,设计成一个个教学情境,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传统的课堂讲授法,学生按照教师的思维将理论知识死记硬背下来只为应付考试,毫无学习的兴趣和乐趣。如果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像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师生互动法等都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法是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方法中最为有效的方法,能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中实实在在的例子。在案例教学中,应以专门针对解决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中遇到的问题而设置的案例为主,因此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尽量实地调查企业的财务信息,以保证教学案例的可操作性。在应用这些案例时,应鼓励学生多动脑,勤思考,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针对学生熟悉的身边的经济现象设计教学内容,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既锻炼了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又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还可以收集一些经济学家的讲课视频,来了解国内外最新的财务管理理论,让这些著名的专家学者都走进课堂,走近学生。

随着经济环境越来越复杂,新的财务管理问题越来越多,教师应经常更新教学资料,教学课件。

2、完善校内实训教学

高职院校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岗位适应能力强,角色转换快。加强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就是完善校内实训教学。对于学生在财务管理岗位上的职业能力方面的实训,就是模拟企业的工作环境,模拟企业的财务管理岗位和工作流程。对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涉及的筹资、投资、资金营运、收益分配、财务预算与控制、财务分析等环节进行操作,以此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模拟实训把学生从孤立的,枯燥的理论中解脱出来,带给他们耳目一新的感觉。通过模拟实训,既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又提高了学生学习《财务管理》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校内实训中,我们最常见的是eRp沙盘模拟实训。高职院校应加大对校内实践教学环节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投入。

3、完善校外实习教学

积极进行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作用,任课教师可以带学生到企业实地实习、通过看、听、问、想、辩进行认知实训。邀请企业财务负责人或财务总监对学生进行专业培训。在培训中企业财务负责人或财务总监、会计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与学生互相交流,就企业的实际问题进行专业的解答。同时,应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尤其是寒暑假时间,参加有关企业财务管理的社会实践,并能完成相关的社会实践报告。总之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建立综合教学评价模式

在衡量教学效果环节,考试是最主要的考核标准。但考虑到《财务管理》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可以将期末考试的成绩占总评成绩的比例降低,而相应提高实践环节的成绩比例,以达到引导学生注重实践能力的教学理念。例如可以将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比例调整为50%,实践环节的社会实践或社会调查成果占总评成绩的20%,案例分析报告占总评成绩的20%,学生平时考勤及作业完成情况占总评的10%。

【参考文献】

[1]霍振芳,杨丽娟.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财务管理教学改革研究[J].商情,2010(26).

[2]李松青.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财务管理课程设计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