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小学生特殊教育案例十篇小学生特殊教育案例十篇

小学生特殊教育案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33:02

小学生特殊教育案例篇1

1.1案例教学在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教学中的意义案例教学是通过一个实际情景的描述,将学生带入一个真实情景中,通过老师有意识的引导和提问,在师生之间形成互动、对话和研讨,用所学的知识和理论来解释这个案例或将案例中隐含的理论和原理揭示出来。案例教学法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变被动听讲为主动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智能与情商的发展。

1.2案例教学在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教学中的应用特殊教育是一门应用学科,是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培养成为应用型、实践性人才,案例教学有益于这一目标的实现。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培养专业方向的特殊性,决定了在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大力发展案例教学的紧迫性。目前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特殊教育系、康复系和公管系等几大院系,都开始重视并发展案例教学。以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特殊教育系为例,特殊教育专业课教学具有注重实效性的特点,某些专业课,如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特殊学校课程与教学、特殊儿童教育诊断与评估、行为改变等课程,都开始发展案例教学与理论相辅性教学研究。通过调研得知,近9成的学生表示提升了对特殊教育专业课程学习的兴趣,近8成的学生认为通过案例教学,他们对未来做好特殊教育工作很有信心。

2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为顺应案例教学的需求所做出的努力

被誉为案例教学法的“先驱者”的美国哈佛院长朗德尔曾这样描述过图书馆在学院常规教学以及案例教学中的作用:“图书馆是教授和学生应有的必要场所,图书馆对我们,就像大学中的实验室之于化学和物理学者,就像自然历史博物馆之于动物学者,就像所有的植物园之于植物学者一样。”朗德尔所提倡的案例教学法特别重视对案例的阅读,学生在阅读案例时发现的问题,需要查阅大量的书籍和文献,建设服务于学院专业设置的特色图书馆以及服务于案例教学的案例图书馆,就显得尤为重要。

2.1自建数据库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自搬入新馆后,结合建设新型高校图书馆和学科型高校图书馆,不断地进行高校图书馆转型的一些尝试。2011年,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结合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特殊教育专业特点以及各院系案例教学的需要,申请建设特殊教育专题数据库作为JaLiS三期子项目,特殊教育专题数据库以文献为主体,数据库基本结构体系为特殊教育专业基础学科、听障教育学、视障教育学、智障教育学、孤独症教育学、康复教育、特殊儿童教育案例库和残疾人事业等。文献收录的范围主要有期刊、会议论文、研究报告、标准法规、视频、图片、特殊教育课件和无障碍设计建设标准等。经过4年的努力,该课题于2014年上半年顺利通过验收并结题,现正处于试用及不断完善阶段,师生可以在该数据库浏览查找自己所需要的各类资源。

2.2建视频资料库以特殊教育为核心内容的视频资源库,视频资源收录的范围有聋校、盲校、培智学校、大学课程、考试辅导、特殊教育、兴趣爱好、校园影音、名校公开课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主要用于教学观摩。

2.3设精品课程网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网由本院网络中心采集,主要收录本院录制的特殊教育相关专业的精品课程,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大纲、电子教材、授课录像、课件、教案、作业习题、实验指导、考核办法、参考文献等等。

2.4建特色资料室目前根据学院学科设置,在建的特色资料室有2个:小教资料室和特藏资料室,收集各种和小教、特教有关的各类纸本文献,包括书籍、报纸、课件等等,并配备的电脑和桌椅,进行了软装潢设计。特色资料室资料收集工作已成为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常规工作之一,希望最终建设成为全国优质特色资料室,满足师生教学教研的需求。

小学生特殊教育案例篇2

【关键词】广西专业社工机构残疾人教育特殊教育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5C-0044-03

在现实生活中,残疾人作为社会特殊的弱势群体,其教育的发展水平不仅直接影响着残疾人群体的发展和进步,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社会的文明发展程度。因为社会公平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残疾人教育权的保障是残疾人公平享受社会发展成果的重要标志之一。为此,本文分析广西残疾人教育现状,探索广西残疾人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而探讨专业社工机构促进残疾人教育发展的对策。

一、广西残疾人教育现状

广西残疾人教育现状涉及残疾人文化程度、特殊学校设立情况、残疾人在校人数、特殊教育内容、特殊教育方式等多方面的内容,因本研究只是从宏观上探讨专业社工机构介入广西残疾人教育的对策,为此本文仅从残疾人文化教育程度、特殊学校设立情况、特殊教育内容和层次等三个方面予以分析。

(一)广西残疾人文化教育程度。广西残疾人文化程度覆盖了从文盲到博士八个层次(其中视高中和中专为同一层次),具体情况见表1。其中,初中文化程度所占比例最高,所占比例为40.9%。小学文化程度所占比例居其次,所占比例为40.5%。博士和硕士文化程度所占比例最小,所占比例仅为0.01%。

(二)广西特殊教育学校设立情况。如表2所示,广西共设置特殊学校66所(2015年统计数据),其中南宁市设立特殊学校数量最多,共设置12所。梧州市、北海市、贵港市和崇左市均设立特殊学校2所。防城港市2015年9月21日才设立首所特殊学校。这66所特殊学校均为公办学校,此外还成立了部分民办特殊学校,如南宁市启航特殊教学学校等。另外,2011年广西残疾人联合会与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成立了广西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学院。

(三)广西特殊学校教育的内容和层次。从内容上来说,广西特殊学校教育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学历类教育,包括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等学历类型;另一类是培训类教育,即不能获得相应的学历文凭,只能获得一定的培训。从教育的层次上来说,66所特殊学校中,只有南宁市盲聋哑学校、柳州市特殊教育学校等几所学校包括基础教育、初等教育、职业教育(高中教育)等层次,其他大部分特殊学校都只是提供基础层次的教育。民办特殊学校基本上以培训类教育为主。广西残疾人联合会与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成立了广西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学院属于高等教育中的专科层次的教育。

二、广西残疾人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一)广西残疾人教育存在的问题。综合而言,笔者认为广西残疾人教育存在以下几个明显的问题:第一,文化程度总体上偏低。从表1可以看出,广西残疾人文化程度总体上偏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所占比例达到89.9%,高中及相当层次所占比例为9.08%,大专及以上层次所占比例仅占1.02%。第二,残疾人教育层次偏低。广西残疾人文化程度偏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育层次偏低。从广西特殊教育来看,66所官办特殊学校中90%以上的学校仅提供基础性教育和初等教育,提供中等教育的学校也极少,而专业的特殊高等教育学校(学院)也就一所。第三,特殊学校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从广西残疾人文化程度分布来看,特殊学校并没有充分发挥其提高残疾人群体学历层次的作用。民办特殊学校偏少,且以非学历类教育为主。第四,特殊学校教育内容及认定方式有待进一步改善。残疾人群体毕竟同正常人相比还是存在很大的区别的,因此在特殊教育内容方面应加大改革。同时,残疾人的非学历教育如何同学历教育接轨,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二)制约广西残疾人教育发展的原因。影响广西残疾人教育发展的原因有来自政府方面的,也有来自社会方面的,更有来自其自身方面的。残疾人自身的不足是既成客观事实,残疾人自身方面的原因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由于残疾人自身的缺陷引起身心的变化从而影响其个人的发展这方面是值得重视的。社会方面的原因主要表现在社会关注度不够,残疾人自身的弱势群体特性使得社会较少关注该群体的发展状况。由于社会关注度不够,自然社会支持度也就不够。综合分析起来,影响广西残疾人教育的因素主要还是在于政府的政策及其支持力度。残疾人群体作为我国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理应同其他社会成员一样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而且应受到优于普通人的待遇。在现实情况中,政府虽然重视残疾人教育及其发展,不过由于行政体制、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原因,残疾人教育并没有得到较好的重视和发展。广西于2014年制定了《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笔者认为其若不加大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力度,还只是依靠现有的特殊教育机构去推动残疾人教育的话,是难以取得良好效果的。

三、专业社工机构介入广西残疾人教育的对策

(一)专业社工机构可以介入政府对残疾人教育的调查研究。广西于2014年9月11日颁发《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实施方案》,提出了特殊教育健康发展、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加强基层能力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深化教育教学课程改革五大措施。从文本意义上来看,政府层面是非常重视残疾人教育的,但在实践中难以取得真正的成效。笔者认为,要真正重视残疾人教育,首先必须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去第一线了解残疾人群体真正的教育需求,了解特殊学校及特殊教师的需求。而且,这种调查研究最好委托给第三方进行,减少行政因素对决策依据的干扰。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之后,其次就是要将残疾人教育实施草案进行听证,接受残疾人群体、特殊学校及特殊教育工作者、社会等对残疾人教育实施方案的反馈意见,经过反复论证之后再形成正式的方案。只有这样,才勉强称得上真正重视残疾人就业教育。专业社工机构在这过程中可以充当第三方的角色,促推政府对残疾人教育的调查及相关政策和措施的出台。

(二)政府要整合现有的特殊学校。如前所述,广西残疾人文化程度总体上偏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所占比例达到89.9%,高中及相当层次所占比例为9.08%,大专及以上层次所占比例仅占1.02%。而这也刚好和广西特殊学校的比例吻合。广西66所特殊学校(高等特殊学校没有计算在内)中,90%以上是承担初等教育及基础教育层次的学校,只有几所学校承担高中及相当层次的教育。而残疾人高等教育学校(学院)只有广西残疾人联合会和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于2011年合办的广西残疾人高等职业学院。因此,广西应对现有的特殊学校进行整合。第一,对现有的66所学校进行整合,经过实地调查之后,各市严格按照比例设置特殊基础学校和特殊初等学校,该取消的则取消,该合并的则合并。第二,要加大对特殊中等学校及特殊职业学校的设立力度。真正提升残疾人群体教育水平应从特殊中等教育开始抓起,每个市设立一到两所特殊中等学校或特殊职业学校。第三,加大广西特殊高等教育的扶持力度。目前广西只有一个依托在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的二级特殊教育学院,可以继续培植一到两所特殊高等职业学院。另外,应加强与本科院校的联系,可以乘国家重视职业本科的东风,依托本科院校,仿照广西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学院的做法,设立广西残疾人高等教育学院,培养本科层次的残疾学生。

(三)政府应通过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促推特殊教育学校的发展。继国务院办公厅于2013年9月26日印发《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之后,财政部、民政部和工商总局又于2014年12月15日印发了《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暂行)》。至此,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包括社会工作服务有了切实可行的政策依据。广西政府应充分利用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来促进特殊教育的发展。具体来说,第一,广西政府可以将现行公办特殊教育学校的部分业务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委托给专业社工机构,即专业社工机构介入到公办特殊教育学校中来。第二,广西政府可以通过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方式,支持民办特殊教育学校的设立和发展。广西政府采取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方式,一方面有利于将特殊教育委托给合适的社会工作机构,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公办特殊学校形成一定的压力,激励其不断进行改革和发展。

(四)专业社工机构要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专业社工机构无论是介入到公办特殊教育学校,还是介入到民办特殊学校,抑或是承接社会服务自我建立民办特殊学校,都要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具体来说,首先,加强专业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要形成一支具备较强理论基础和较好社会工作方法的专业社会工作者队伍,特别是要丰富其特殊教育方面的知识及提高特殊教育工作的能力。其次,从机构层面加强自我建设。专业社工有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三大直接方法和社会工作行政、社会工作研究两大间接方法。应充分利用专业社工(下转第125页)(上接第45页)的理论和方法促进机构自身的发展,不断提高其承接特殊教育服务的专业能力。

【参考文献】

小学生特殊教育案例篇3

关键词:案例教学高级会计学职业判断能力

由于《高级会计学》“特”、“难”、“新”的特点,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又好又快地吸收课程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而适时引入案例教学法,对培养、训练学生运用该课程专业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级会计学》课程特征要求运用案例教学法

《高级会计学》是《中级财务会计》的延伸,同属于“对外报告”会计,决定了其程序的相似性。而《高级会计学》的特殊性,决定了对会计人员更高能力的需求,需要以动态经济环境为语境,设计具有实战性的案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高级会计学》的主要特征(1)属于财务会计范畴。不管高级财务会计和中级财务会计在业务范围上有何重大分野,高级财务会计仍然属于财务会计系列,这是因为:高级财务会计也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进行核算;高级财务会计也是以合法的会计凭证为记录经济业务的依据;高级财务会计也是依据会计凭证登记账簿,依据账簿编制对外缀出的财务报表。从本质上看,高级财务会计也是以记录经济业务为手段而全面介入企业经营的一种管理活动。总之,高级财务会计在计量手段和核算程序上与中级财务会计完全一致,符合财务会计的一般特征,它的产生和发展也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对外财务报告问题。(2)突出特殊业务。包括以下方面:其一,特殊主体。高级财务会计研究跨越单一会计主体的会计业务是它的特色之一。在中级财务会计学中,一般只论述以一个企业为主体的会计业务,即具有会计主体单一化的特点。在高级会计学中,则注重论述由于会计主体假设松动而产生的多层次、多系列的会计主体及其业务。这样的业务主要表现为大型企业的分支机构会计,企业集团或跨国公司的合并财务报表、分部报告、内部转移价格和外币报表折算会计等。另外,高级财务会计所涉及的特殊主体还包括特种组织方式的企业,如股票上市公司,同时也包括合伙经营企业和合资经营企业。股票上市公司在组建和经营期问面临特殊的信息披露和中期财务报告要求,合伙企业会计和合资企业会计在股东权益方面有特殊内容。除此之外也有部分观点将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纳入高级财务会计范畴,其依据是政府及非营利组织是一类特殊组织。当然,从我国的会计实务和会计教育现状来看,也有一部分教材主张将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作为与营利组织会计(即企业会计)平行的另一大类会计而单独设置。其二,特殊时期。高级财务会计所研究的特殊时期发生的会计业务,是专指诸如企业解散清算、破产清算时,企业合并和企业改组、重组时,或者是社会发生较大的物价变动时产生的会计问题。虽然企业清算只是个别企业的事情,但应将这种业务在会计期间上作特殊处理,即将清算的起止日期专门作为一个特殊的会计期间处理;而物价变动虽涉及的企业多、范围广,但在会计处理上还有“反映价格变动影响的资料”和“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中的财务报告”之分,因此也应紧紧抓住其在时期方面的特征,将其归类为特殊时期发生的会计业务。总之,此类业务具有时间性的特点,即只是在企业发展的某个时期内才会发生的会计业务,处理此类业务“间”概念特别重要。这也可以看成是会计环境在时间上的表现。其三,特殊行业。高级财务会计所涉及的特殊行业并不是我国一般提及的工业、商业等,而是指诸如租赁公司、期货公司及与之相类似的经纪人公司等在业务经营上有独特之处的行业。对于这些行业,其业务处理较为复杂,部分业务在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中尚未深入涉及,将它们纳入高级财务会计的研究范围,体现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意义。其四,特殊业务。高级财务会计所涉及的是在某些特殊组织中需要进行核算和反映的特殊经济业务,并非在每类组织中都会发生的常规经济业务,如遗产与信托会计、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等,它们仅在某些企业中发生,不具有普遍性。因此,按照中级财务会计与高级财务会计分工的原则,将此类超越一般财务会计内容的特殊业务归为高级财务会计是顺理成章的。(3)容纳新兴业务。高级财务会计在层次上是中级财务会计的延伸,与中级财务会计的分野标准之一是新兴业务与常规业务的关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出现的新会计问题属于高级财务会计的研究范畴,如财务报告的改进、现值与公允价值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绿色会计(又称环境会计)、社会责任会计等,集中体现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前沿领域。(4)解决难度大的问题。我国著名会计学家常勋教授1999年出版专著《财务会计三大难题》,把合并会计、外币报表折算与合并、物价变动会计列为会计的三大难题,2002年又出版一本名为《财务会计四大难题》的专著,除了前述三大难题外,又将衍生工具会计列为高级财务会计的新难点。会计难题在理解要求上高于中级财务会计,在解决方案上存在较多争议和选择空间。

(二)案例教学契合了该课程特征内含的人才能力需求案例教学法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进行互动的一种教学方法,能使师生共同参与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受益的目的,具有开放性的特征。该方法改变了传统“填鸭式”说教的单向传输让学生产生的厌倦,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深入思考问题,从而挖掘学生潜力,发挥创造性,提升受教育者的综合能力。就《高级财务会计》而言,其上述特征决定了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这就要运用案例将鲜活的交易或事项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其身临其境,了解处理对象的本质,自主寻求能刻画经济现实的会计方法,快速实现从会计课堂向社会现实的转变。(1)案例选择的现实性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中的实际问题。信息化时代,案例的选择渠道多种多样,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案例均来自于现实经济生活中新近的、有争议性的、切合理论内容的素材。因此,案例教学是以会计案例情节为线索,在课堂理论教学的启示下,使学生自觉地进入经济生活现实,充当其中的“角色”,让学生具有“真刀真枪”的实践经历,促使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决策;变学生被动听课的过程为积极思维、主动实践的过程;其中重要的是,通过现实案例的全面解读,使学生能够深刻认识企业现实经营的整体性、全面性,将分散在同一教材不同章节甚至不同教材中的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体系化,并具有灵活性,以应对变化不定的经济活动。(2)案例教学的系统性有利于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会计处理过程的系统性,决定了只有具备严谨逻辑能力才能做好会计工作,而案例教学有助于该能力的培养。案例取自于实际工作的典型素材,均有相应的客观依据,其是对现实经济活动的仿真与模拟,能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和具体真实的感性材料。因此,案例教学法通过利用与课堂理论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案例,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促进自觉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特别是,案例教学过程中,从材料阅读、问题讨论与分析到文字总结,体现了人们认识事物的从表面现象到本质内容过程,通过案例系统分析的训练,有助于学生严谨逻辑思维的形成,实现同理论知识向实践转换“质”的飞跃,而不仅仅是理论知识“量”的积累。需要说明的是,来自资本市场中的反面案例在教学中具有更大的震撼力,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并启迪其深入分析有关问题。(3)案例教学的研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会计专业的魔力在于职业判断能力的运用,整个会计教育过程,基本围绕职业判断能力培养展开,具有开放性体系的《高级财务会计》更需要“实质重于形式”的职业判断。案例教学法能利用剖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改变学生所学理论知识条块式的分割状态,使相关课程的内容相互渗透、融为一体,从全面、战略高度思考会计问题。案例教学中,问题驱动的学生主动参与、启动发散思维、头脑风暴式的自由讨论,能及大地调动学生积极性,全面、深入剖析案例所涉经济与交易实质,据此提出备选处理方法,并结合实际进行职业判断,通过案例提供的“情景模拟”来体验企业在做出会计政策选择过程中的全面权衡,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验成功,深入理解会计行为真谛。

二、《高级会计学》案例教学中存在问题分析

案例教学法在培养学生执业能力中作用已受到重视,并在财务会计类课程教学中逐步推广运用,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一)案例教学是会计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从表(1)可以看出,由于会计专业对实务操作能力要求较高,用人单位对“加强会计实践课程”的呼声最高,这表明实践教学(包括案例教学的运用)是会计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形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一、会计类课程内容庞杂,而专业课课时非常有限;二是比较落后的教学手段降低了单位课时的效率,虽然多媒体的运用能够加大课堂信息量,但是单向灌输的手段难以挤出课时进行综合性的案例分析;三是专业教师能力和精力的有限,难以进行恰当案例的搜集与整理,为案例教学提供素材。

(二)国内现有《高级会计学》案例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根据案例教学的基本规律,通常要求按照会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根据会计案例反映会计与理财实际活动的复杂程度,结合学生现有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由少到多,合理确定会计案例教学的内容和学时,安排的会计案例教学进度与课堂理论教学进度,从时间和内容上应该是一致的。但近二十多年来,我国会计理论界与教育界尽管在认识本科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上都在进行不懈的努力,但也出现各大中专院校在会计教育总体目标定位上的纷争。由此,引发在大多数高校会计教育中是否引入案例教学以及实行案例教学的目标定位莫衷一是,从而影响到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及实施效果。另外,现有的《高级会计学》案例设计开发落后,资源缺乏。因此,由于受到专业课课时的限制、教师的精力限制等原因,使得目前会计学案例教学随意性较强,突出表现在没有系统、全面、及时更新的案例库资源。现实教学中缺乏问题导向型案例,使用的案例大多是随意选取,并没有与整体课程目标、进度结合,资料陈旧、匮乏,不能反映会计实际工作的现状。

(三)《高级会计学》案例教学组织实施不够合理、科学会计案例教学旨在配合课堂理论教学的内容和进度,通过教师讲授会计与理财的理论知识和组织会计案例讨论,引导和督促学生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个别到一般、由局部到全面,经过调查研究、独立思考、独立决策,有序地完成会计案例教学规定的全部内容,使学生能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但现实的状况是,无论在案例的准备、讨论与分析、引导以及案例报告撰写等环节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有些甚至并没有按照案例教学的必要程序进行合理组织。

三、《高级会计学》案例教学完善的对策建议

案例教学是对传统高等教育模式的一种挑战,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意味着更高的要求,为此,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思想、理念上重视案例教学如上文所述,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已被认识到,但是还限于泛泛而谈,未能从全过程视野重视。鉴于此,(1)高层应重视案例教学,特别是学院甚至学校应提倡创新案例教学,鼓励教师积极建立案例资源库,而案例收集、整理与更新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汗水,这就需要学校加大对案例教学方面研究的资助立项力度,并适当减轻从事该项改革教师的工作量。(2)作为授课教师一定要从科学角度重视案例教学,将其作为理论教学的有益补充,在课程教学设计中恰当嵌入案例,使案例起到容知识性与实践性一体的效果,而不应为了案例教学而案例教学,更不能应以案例作噱头,结果是课堂很热闹,课后学生对相关知识点一无所知。(3)引导学生重视案例教学,案例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教师的指导者与组织者的定位,一方面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从思想上重视案例讨论,另一方面指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的基本方法;在案例讨论时,教师应是组织者,为学生搭建好交流平台,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高级会计学》案例教学目标定位以“安然事件”为代表的一系列资本市场公司财务丑闻,引发全球对会计准则“规则基础”(Rule-based)与“原则基础”(Qrinciple-based)之争,逐渐转向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s)为典型代表的“原则基础”的会计准则模式。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的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性的趋同,意味着我国会计也已转向“原则导向”。原则基础的会计准则决定了会计处理过程中存在大量的职业判断空间,即,针对许多交易或事项而言,并不存在唯一正确的答案,而需要在差异很大的多种答案中选定最能如实刻画交易实质的结果,这一能力的塑造需要长期训练,而案例教学是有效的方法。具体《高级会计学》而言,对特殊交易或事项进行的会计政策的选择和报表金额的确定是以一定的假设为基础的,假设的改变必将引起判断的变更,通过典型披露案例分析要求披露的与会计政策选择和与对资产或负债金额估计风险有关的重要假设,将有助于学生理解在财务报告编制中如何进行职业判断,从而提升其职业判断能力。

(三)《高级会计学》案例资源建设原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散乱的实例以及支离破碎的事件说明难以实现案例教学的预期目标,而经过合理加工的系统、全面的案例资源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良好素材。我们在案例资源开发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密切结合《高级会计学》课程内容。《高级会计学》是为培养学生运用会计理论分析和解决复杂会计问题的能力而开设的,为实现这一目标,在进行案例取舍时,应结合课程专题需要,选取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的案例,如结合《企业合并》一章,可以从我国证券市场中选择不同合并方式的案例进行分析,这样既能使学生深入理解对所学的相关书本知识,又能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有关问题。反之,如果设计的案例完全偏离课程中的基本理论,就难以实现案例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功能。当然,综合性案例具有的跨章节内容不是脱离课程,而是系统考察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所必须的。(2)要能营造活生生的情景。目前,教学中用到的很多案例是案例编写者杜撰的,像是故事,虽然可能动听,但是很难给学生鲜活的场景,对现实的理解帮助有限。近几年连,我国会计准则的完善与资本市场的蓬勃发展,以及媒体的多元化,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现实案例素材,案例教学中应可能使用真实的上市公司案例,这样学生才能感到真实可信,从而不仅会认真阅读和深入理解该案例本身,而且还会有兴趣进一步查找与该案例相关的资料。另外,案例撰写中,除对案例本身提供的做法进行分析外,还应提出相关开放性问题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背后的力量。(3)应具有前瞻性。《高级会计学》的部分内容的具有争议性,如编制合并财务报表遵循的理论有:母公司理论、所有权理论与经济实体理论,这就要求在选择相关案例时,要有一定的前瞻性,从目前来看,经济实体理论是大势所趋,应运用这一理论来设计案例问题;同时,在我国会计准则变革的年代,更为重要的是,要关注案例素材的时间效应,保持案例所隐含的问题符合我国经济发展动态,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会计处理方法在现有的经济形势下是否仍有借鉴作用。

(四)《高级会计学》案例教学过程准备好了案例资料,下一步的关键是按以下要求科学组织案例教学过程。(1)安排小组讨论。老师提供主要案例线索以及学生难以获得的文献资料;学生则根据教师指导阅读教材及参考文献、搜集与案例相关的背景材料,仔细研究案例情节,经充分讨论形成小组的意见及结论,并准备好课堂的发言讨论讲稿。(2)课堂展示。从组织形式来看,课堂展示是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展开的全班讨论,小组代表进行发言并对其他小组的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这种方式能相互启发、集思广益,起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在该阶段,老师应让学生成为主角,把握案例讨论的方向,引导学生在案例讨论中拓展思路,深化对案例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3)教师点评。在学生对某专题案例进行讨论后,老师应进行归纳总结、作出恰当的点评,明确学生分析的优缺点,并指出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让学生理解案例背后的因果关系。(4)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案例分析报告是讨论成果的书面表达,经过上述环节的实施,学生对相关案例的分析结论一般会有一定的深度,应进一步通过文字整理,完善相关结论,使案例分析系统化,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许汉友、汪先娣:《高校会计案例教学中的困惑及校正》,《财会通讯》2007年第7期。

[2]常颍、陈立群:《关于会计案例教学的几个问题》,《会计研究》2000年第8期。

小学生特殊教育案例篇4

案例教学教学法案例分析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一个具体的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的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起源于1920年,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采取一种很独特的案例型式的教学法,这些案例都是来自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和实践,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实施之后,效果显著。1986年,美国卡内基小组在《准备就绪的国家:二十一世纪的教师》的报告书中,特别提出案例教学法在师资培育课程中的价值,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模式,而国内教育界开始研究案例教学法则是在1990年以后才开始的。

一、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和意义

通过对案例分析与教学方法的比较研究,发现在近几年的课题研究、实践和反思中深刻地感受到,对大多数教师而言,最为突出的问题不是不为,而是不能。特别是有追求的青年教师,更要解决不能的问题,以此来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能力。教师教学素质提高离不开教育教学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实现成长。学校既是教师专业生活的场所,又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地方,因此教学案例分析研究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最佳手段。

在案例研究中,教学围绕研究的课题,积极扎实地开展对某具体教育教学对象或现象进行观察与分析,通过分析研究对象的个别性,方法的综合性,内容的深入性,可保证教师在时间和空间上有条件对研究对象进行全方位、多层面的研究,为课题研究提供详实的第一手资料。

二、案例教学法的组织和实施过程

1.撰写教学案例

要撰写教学案例,首先要明确教学案例的一般要素。标题在教学案例中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一个好的标题能够提高人们的阅读兴趣和对案例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标题可以是单一的,一句话、一个短语来表达观点、概括情境、点明内容;也可以是复合型标题,除主标题外还有副标题(对正标题的内容加以说明、补充)。

任何一个教学案例都有它特殊的背景,包括环境、教师和学生,对象不确定,过程不可复制,结论不能套用。在撰写案例的时候要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并且要准确的介绍教材版本、学制、学科及课题,重点要说明案例中故事发生特殊原因和条件。教学案例的主体部分就是除了把案例教学中的核心事情写清楚,还要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如何在对话互动中发现、提出、思考和交流问题的过程写详细、具体、清晰,尤其是与主题有关的细节―学生的情绪反应与教师的内心感受进行真实的描述,成为教学实践的真实再现。最后,在记述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评价与反思。就是对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的看法与分析,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总结利弊得失和启示。

2.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首先,要选择符合教学目标的教学案例,这样有助于学生获得知识和提高某种技能。挑选的案例一定要真正来源于生活,具有可信性和典型性,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所选的案例要有代表性,通过案例讨论以达到理解理论的目的。

其次,要根据新课标中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始终与学生进行互动,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发言,对学生发言中的论点随时进行引导、点拨和补充。再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考核,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从而建立学生的自信心。

三、中小学教学案例实例分析

一年级数学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做课本上的一道题。题目是看图列式,左边图上画了一棵大树,树上有5只鸟,树的旁边画了3只鸟(头朝树)。学生当即写出算式:“5+3=8”,表示“树上又5只鸟,又飞来了3只,一共是8只”。右边图和左边的图一样,只不过小鸟头的方向是朝向远离树的一边。这是学生也当即写出算式:“8-3=5”,“表示树上原来有8只鸟,飞走了3只,还剩下5只。”在课堂教学进行得很顺利的时候,一个小朋友站起来说,他列的算式还是“5+3=8”。老师就问:“难道你没看见头朝左边表示加,头朝右边表示减吗?”我们发现在教学中,老师曾经做过很多这样人为的规定,“实线就表示合并,虚线就表示去掉”“看见总和共就加,看见剩下就减”。如果把此案例用于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发言得出为第二个图为什么是8-3=5而不是5+3=8,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发现规律找到正确的答案,而不是一概而论“头朝左边表示加,头朝右边表示减”。通过启发引导式的教学,教师应该像学生传授的是一种学习的能力而不是死记硬背的所谓“公式”。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学习此教学案例,不仅发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并及时加以纠正,也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大大提高了。

四、在中小学推广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中小学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处于一个基础的地位,在这个阶段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自主探究能力,等等,对于学生在以后的高等教育中起到一个强有力的推进作用。如何能够提高中小学教育的教育质量,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深思的问题。新课标明确提出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中小学教学中,正确的实施案例教学法能有效地完成“三维目标”。在案例教学法中,首先,教师要经常撰写、搜集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定期与同事交流案例心得,从中发现自己教学的不足之处,同时吸取好的教学经验以补充到自己的教学中,使自己的教学更加完善。其次,是教师围绕每节课的教学目标精心挑选教学案例在教师的策划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情境中,深入角色进行案例的分析,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方法符合青少年的认知规律,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良好的教学情景,让学生设身处地的去思考、分析、讨论,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笔者在小学、中学、高中三种不同年龄特征、不同心理特征的受教群体中走访、听课、调研,最后得出结论:案例教学法在中小学教学中的运用是卓有成效的,它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宗旨。应该在现有的案例资源中进一步发挥每一位一线教师的主体作用,使我们的教学案例逐渐系统化、成熟化,为我们的中小学教学法注入新鲜的血液,增加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小学生特殊教育案例篇5

关键词:高校;“情况特别学生”;案例分析;辅导措施

“情况特别学生”作为高校中的“特殊群体”,主要是指那些在经济上较贫困,在学习上落后,在日常生活中散漫,在家庭、生理上和心理上存在一定缺陷从而呈现出某种不良共同心理特征的非正式群体。坚持以学生为本,探索做好特殊群体思想教育工作的特殊规律,从而提高学生思想工作的实效性,是目前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也是每个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

一、案例介绍

某男生系某某高校大四学生。由于其入校成绩较为优秀,对班级各项工作热情积极,故入学之初便担任班委。但在接下来的大学生活中,其本身的缺点逐渐显出:性格较为偏激、心胸不够宽广、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如在马哲考试中成绩不理想,未通过考试,其整个大二学习情绪一直受影响,开始通宵地打网络游戏、旷课,起初只是偶尔的几次,到大二期末网吧几乎成了他生活的主战场。因此,在大二下学期,他有四门功课不及格。大三开学时,他又迷上了网络小说,什么都不想再做,大学生活自此更加颓废。最后,由于大学与其高中情况的巨大落差,他几乎将自己放弃,连续地旷课,不愿与人交流。笔者在接替这一专业辅导员工作以后,注意到这名学生情况的严重性,先是让班委做其思想工作,但收效不甚明显。笔者便找到他,和他谈心,了解到他因为大二下学期不及格的科目太多,就不想再学习了。另外,由于其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性格上的一些因素也使其与周围同学甚至是同寝室的同学的人际关系很差。

二、分析处理

1.在思想上启发、引导他。笔者放弃周末休息陪他谈心。他告诉笔者因为学习上的失意,现在对大学生活一点也不感兴趣,所以沉溺网络游戏来逃避。了解到这些,笔者告诉他大学处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阶段,在学习中偶尔失意是很正常的,关键是不能轻言放弃,尤其是不能放弃自己。

2.在学习上帮助他。笔者专门安排了其同班的两个同学在学习上帮助他,从课堂笔记到课后作业对他全面帮助,给他耐心地讲解学习上的疑问,并且请相关的代课教师对其给予帮助,如在课堂上对他多提问、对其作业相对严格批改等,通过这些方式给他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3.在生活上关心他。笔者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关心他,每天都会问其所在班的班委他今天的学习、生活情况,或是走进班级亲自询问他的情况。不仅是笔者,许多热心的同学也积极地帮助他,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三、案例思考

要做好高等院校的学生教育工作,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了解学生最多的班主任是关键角色。班主任只有仔细分析每一位学生的个案,用自己的爱心与耐心换来学生的认同,才能把高等院校的学生工作做好。以上这一案例也使笔者深深地体会到,在建设和谐校园的今天,做好高等院校的学生教育、辅导工作,迫切需要探索高校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新形势下,高校教育工作的环境、内涵和对象也相应地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原有的教育工作方法和手段已经出现了一定的不适应。笔者认为,高校班主任(辅导员)工作应建立在深入、耐心地了解学生真实情况的基础上,以真诚和恰当的激励作为新时期高校大学生教育工作的切入点,扎实推进高校教育工作。

四、辅导措施

1.做到对学生真实情况深入、耐心地了解。长期以来,高校班主任(辅导员)一直都十分重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有时或是教育方式的不甚恰当,或是耐心程度不够,或是较多地停留在召开班会的层面上,这些沟通方式都收效甚微,个别需要帮助的学生并未得到切实的帮助或是某一方面的进步。

2.落实辅导环节,更多侧重于进行一对一的帮助。了解到某一位学生生活或学习中存在困难,作为班主任(辅导员),应该主动找到这位学生,真诚地去帮助他,同时调动班委成员,为其提供在生活、学习上更为及时的帮助。

3.认真分析学生个案,总结学生个案中的问题与解决过程中的经验。很多学生个案并不是个别学生,而可能是一部分学生会出现的问题,大学班主任(辅导员)在大学生的辅导工作中很有必要认真分析出现的学生个案,分析其问题出现的原因,在深入、耐心地了解学生真实情况的基础工作上,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陈鹏飞.班级管理典型案例的管理学分析[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09,(01).

小学生特殊教育案例篇6

2.美国手语的转喻认知江加宏,JianGJiahong

3.人工耳蜗儿童与助听器儿童选择性听取能力的比较研究刘巧云,张蕾,黄昭鸣,周红省,卢红云,孙喜斌,LiUQiaoyun,ZHanGLei,HUanGZhaoming,ZHoUHongsheng,LUHongyun,SUnXibin

4.提高聋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有效性的探究杨小玉,YanGXiaoyu

5.韦氏儿童智力测验与认知评估系统对轻度智力障碍儿童测试的比较分析张海丛,许家成,方平,张旭,李长青,ZHanGHaicong,XUJiacheng,FanGping,ZHanGXu,LiChangqing

6.随班就读轻度智力残疾学生写作能力研究吴筱雅,刘春玲,wUXiaoya,LiUChunling

7.听觉通道下盲生与明眼学生时距知觉的比较研究琚四化,毛红琴,梁子浪,JUSihua,maoHongqin,LianGZilang

8.盲多重残疾儿童教育安置及课程设置的实验研究周海云,ZHoUHaiyun

9.父母实施孤独症儿童共同注意干预的效果研究刘昊,刘立辉,LiUHao,LiULihui

10.社会故事法在儿童自闭症干预中的应用研究述评李晓,尤娜,丁月增,LiXiao,YoUna,DinGYuezeng

11.汉语阅读障碍儿童与普通儿童朗读错误研究张婵,盖笑松,ZHanGChan,GaiXiaosong

12.听写困难儿童对形声字的整字语义加工特点杨双,宁宁,杨美玲,YanGShuang,ninGning,YanGmeiling

13.抑制功能对汉语口吃者语音编码的影响肖二平,张积家,陈穗清,Xiaoerping,ZHanGJijia,CHenSuiqing

14.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抑制控制与转换文萍,李艳娜,丁志龙,梁贞巧,wenping,LiYanna,DinGZhilong,LianGZhenqiao

15.国外幼儿手指动作与数能力关系研究回顾与展望高健,GaoJian

16.小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发展及教师教育行为对其的影响李燕芳,郑渝萍,董奇,LiYanfang,ZHenGYuping,DonGQi

17.不同类型学生情绪自我知觉与教师判断之间的一致性比较孙炳海,洪飞,黄小忠,陈磊,SUnBinghai,HonGFei,HUanGXiaozhong,CHenLei

18.大学生生活倦怠对抑郁的影响阳泽,YanGZe

19.教育情境与社会赞许性对小学生诚实的影响施侣婴,陆琴,常欣,SHiLvying,LUQin,CHanGXin

1.人人都有特殊需要人人都需要特殊教育——2010新年贺词孟万金,mengwanjin

2.论特奥运动对智障人士社会融合的促进作用马洪亮,maHongliang

3.家长对初职学校智障学生毕业后安置意愿的案例研究茅佩佩,江琴娣,maopeipei,JianGQindi

4.重度智障儿童攻击矫正个案研究姚俊,YaoJun

5.听觉障碍儿童的家庭应对和以家庭为中心的早期干预刘胜林,LiUShenglin

6.自闭症谱系儿童无意义手部姿势模仿能力的实验研究陈光华,方俊明,CHenGuanghua,FanGJunming

7.图形和语音编码难度对听写困难儿童形音联结记忆的影响杨双,宁宁,刘栋梁,YanGShuang,ninGning,LiUDongliang

8.学龄前数学学习困难儿童数感研究综述张丽莉,ZHanGLili

9.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执行功能的延迟眼跳研究卜晓艳,田学红,刘运芳,BUXiaoyan,tianXuehong,LiUYunfang

10.工作资源对特殊教育教师工作投入的预测作用陈玲,傅纳,王瑞,CHenLing,FUna,wanGRui

11.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压力、应对方式及职业倦怠王玲凤,wanGLingfeng

12.上海市随班就读教师现状调查马红英,谭和平,maHongying,tanHeping

13.广东省特殊教育学校师资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李凤英,郭俊峰,沈光银,陈月明,黄志,LiFengying,GUoJunfeng,SHenGuangyin,CHenYueming,HUanGZhi

14.工读学校学生生活事件、不良情绪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陈福侠,张福娟,CHenFuxia,ZHanGFujuan

15.儿童中期社交退缩亚类型的同伴关系特征王玉花,于增艳,刘爱书,陈旭,wanGYuhua,YUZengyan,LiUaishu,CHenXu

16.论华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与创新——基于孟万金教授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视角张将星,ZHanGJiangxing

17.俄罗斯心理学中的个性发展理论概述刘聪颖,邹泓,LiUCongying,ZoUHong

18.共依附研究述评杨雪龙,童辉杰,YanGXuelong,tonGHuijie

19.对"问题学生"认识的思维转向——从本质主义到建构主义赵翠兰,苏春景,ZHaoCuilan,SUChunjing

1.我国职前教师教育中全纳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王娟,王嘉毅,wanGJuan,wanGJiayi

2.学前融合教育:理想与现实——基于一名自闭症幼儿融合教育的个案研究叶增编,吴春玉,廖梅芳,YeZengbian,wUChunyu,Liaomeifang

3.特殊教育的教学系统设计综述:从隔离走向融合钱小龙,邹霞,QianXiaolong,ZoUXia

4.论体育教学中的全纳教育陈曙,罗永华,CHenShu,LUoYonghua

5.听力障碍幼儿情绪理解研究李娜,张福娟,吴季令,Lina,ZHanGFujuan,wUJiling

6.聋青少年分类学联系概念词词汇联想李德高,张积家,何维维,陈晓君,张晓娜,林小珍,李玲,LiDegao,ZHanGJijia,Heweiwei,CHenXiaojun,ZHanGXiaona,LinXiaozhen,LiLing

7.中重度智力落后儿童性别认知的研究常倩倩,孙圣涛,CHanGQianqian,SUnShengtao

8.智力落后儿童攻击研究探析闫燕,汪斯斯,雷江华,YanYan,wanGSisi,LeiJianghua

9.老年痴呆患者元记忆研究的大脑机制陈功香,张莉,CHenGongxiang,ZHanGLi

10.上海市普及智力障碍儿童高中阶段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于素红,YUSuhong

11.智力障碍儿童生存教育课程建设案例研究何金娣,HeJindi

12."天才"与"专才":英才教育基本概念辨析苏雪云,杨广学,SUXueyun,YanGGuangxue

13.阅读困难儿童的脑神经机制与认知技能缺陷分析王文静,赵宏玉,wanGwenjing,ZHaoHongyu

14.四川地震灾区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调查研究张静,张冲,官群,ZHanGJing,ZHanGChong,GUanQun

15.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内容的序列化研究——以北京市第十九中学学生问卷调查为例余晓灵,孙燕,王新波,YUXiaoling,SUnYan,wanGXinbo

16.wiSC-Ⅳ中国修订版标准化取样的施测错误陈海平,陈凤,辛南平,CHenHaiping,CHenFeng,Xinnanping

17.大学生社会支持、核心自我评价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杨晓峰,许思安,郑雪,YanGXiaofen,XUSi'an,ZHenGXue

18.乐观的本土化内涵初探与测量袁莉敏,王斐,许燕,YUanLimin,wanGFei,XUYan

1.当前随班就读研究需要澄清的几个问题李拉,LiLa

2.特殊教育理念的嬗变与课程的发展——关于特殊教育学校课程发展的比较研究陈蓓琴,谈秀菁,丁勇,CHenBeiqin,tanXiujing,DinGYong

3.贵州省特殊教育现状及完善政策法规的思考陈瑶,CHenYao

4.广西智力残疾学生职业教育现状调查报告赵小红,ZHaoXiaoHong

5.关于汉语盲文简写方案的调查钟经华,韩萍,郝传萍,李朝煦,ZHonGJinghua,Hanping,HaoChuanping,LiZhaoxu

6.自闭症儿童面孔识别障碍的理论研究王丽娟,姚雪,罗红格,wanGLijuan,YaoXue,LUoHongge

7.自闭症儿童语言的范畴特征研究与整合取向李晓燕,LiXiaoyan

8.71例自闭症儿童的家庭需求及发展支持调查黄辛隐,张锐,邢延清,HUanGXinyin,ZHanGRui,XinGYanqing

9.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语音意识研究综述毛荣建,刘翔平,maoRongjian,LiUXiangping

10.迟说话儿童的入学准备状况盖笑松,杨薇,宋爱芬,GaiXiaosong,YanGwei,SonGaifen

11.美国特殊教育选择性教师资格制度实施及启示汪蔚兰,昝飞,wanGweilan,ZanFei

12.不同学习成绩学生有意遗忘效应发展的实验研究刘海娟,白学军,LiUHaijuan,BaiXuejun

13.流动和留守儿童吸烟行为的特点和影响因素金灿灿,屈智勇,王晓华,JinCancan,QUZhiyong,wanGXiaohua

14.刻板印象威胁发生机制:认知神经研究进展张晓斌,王沛,ZHanGXiaobin,wanGpei

15.罗夏墨迹技术对心理障碍学生诊断的有效性研究郭庆科,戚菲,GUoQingke,QiFei

小学生特殊教育案例篇7

 

悉心指导,关注特殊学生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份敏感和脆弱。找寻适合的方法诲人不倦,照顾他们天生的自卑感和孤独。特殊教育学校的目的是满足社会特殊人群的需要,帮助特殊学生学习知识、收获技能,增强特殊学生在社会中的适应能力。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对特殊学生的意义不可替代。通过加强与特殊学生的交流,明确提高特殊教育学校小学语文教学的措施。针对特殊儿童的认知能力研究,引起学校和老师对特殊学生教育的重视。

 

一、特殊学生相关的认知能力的研究

 

(一)特殊学生心理发展和行动能力研究

 

特殊学生的心理发展不容小觑,大多数特殊儿童内心都比较封闭,严重的会出现自闭情况。所以特殊教育学校要针对学生的心理情况进行分析,小学语文老师不止是对学科进行教学,更应该发挥出语文的沟通能力。通过与特殊学生谈心,明确学生的心理发展状态,老师有责任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研究学者表明,特殊学生的行动能力与正常学生行动能力相差不大[1],所以学校要不断提高特殊学生行动能力,激发特殊学生的思维,通过让学生自主行动,提高特殊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特殊学生语言发展和推理能力研究

 

听力损伤的学生一般依靠自己的感觉和触觉对事物进行理解。根据手语的语境来理解语言含义,所以特殊儿童的自我推理能力非常重要。研究学者表明,特殊学生的推理能力往往比实际年龄要晚2~5岁[2],所以在语言发展和推理能力方面应该引起学校教育的重视。特殊学生受到听觉、感觉、视觉或大脑的影响,产生不同障碍,造成性格产生质的变化。目前特殊学生最常用的表达方式就是手语,而且相关研究表明,手语可以促进特殊学生的视觉和感觉[3],所以特殊学生的手语能够帮助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和推理能力。

 

(三)学校对特殊学生素质教学的建议

 

特殊教育学校首先要提高特殊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智力,强化特殊学生的思维能力;其次注重语文教学中书面语的情感交流,发展特殊学生主流语言能力;再次要让特殊儿童走上社会,适应社会,发展其社会适应力;最后分析特殊学生和正常学生的差异。因为在成熟阶段多理解和鼓励特殊儿童尤其重要,所以在启蒙阶段要多关注和督促特殊儿童养成良好习惯。

 

二、加强与特殊学生互动交流

 

(一)学校和教师要重视特殊儿童

 

学校在给特殊学生传授知识前,首先要把与学生的感情基础打好,因为多数特殊儿童都特别敏感,很在意细节。教师陪伴学生时间仅次于学生父母,给学生的教育又高于父母,每位教师应该在生活和学习上帮助、照顾和温暖他们。关注特殊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习惯,在各时段对其悉心教导,矫正或引导学生的思想精神。

 

(二)激发特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成长过程的“阳光”,它可以转化为内在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水平。科学发展和信息技术应用范围广泛,日益膨胀。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教具,在多媒体上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仔细剖析,鲜明直观的进行教学,同时还能制造融洽的学习氛围,放松特殊学生的心理压力。

 

在教学过程中多与特殊学生互动,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进行解答,增强自信心。无论回答对错都给予表扬和鼓励支持他们,这样可以帮助特殊学生产生成就感,让他们更加勇敢跟自信,久而久之,让特殊学生爱上语文课。

 

(三)大力发展特殊儿童的阅读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是精神宝库。小学教育是学生发展的敏感时期,阅读是获取足够知识的门径。阅读可以提高特殊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在经典文化里潜移默化的成长。为了特殊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语文教师要多了解特殊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解读困难,并督促他们提高写作水平和学习能力。

 

三、提高特殊学生的语文教学措施

 

(一)针对性对特殊学生进行语言教育

 

特殊学生实际年龄与学习年龄有一定的偏差,相关研究表明,包括记忆、想象、分析等形象思维都与实际年龄不符[4]。但年龄越小偏差越少,因此开发特殊学生言语的学习能力至关重要;通过“看”、“听”、“摸”等触觉方法对特殊学生进行训练,是对特殊学生的诊断和矫正的重要措施,有助于特殊学生的康复;对障碍学生最常用的语言教学模式是手语和书面语,手语作为障碍学生的第一语言,是语文教学的首选方式;由于很多正常的表达方式无法用手语进行表达,导致特殊学生在9~12年的小学语文学习中依然不能准确掌握写作语法,写作文时仍有大量病句,甚至语句不通顺。

 

(二)障碍学生社会适应性差

 

特殊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差,主要表现为运动、交流、自我管理能力等。所以要针对不同的障碍学生给予不同的训练措施,提高障碍学生的适应能力。例如,语文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将学生带到户外,让学生能够感受语文的魅力,通过触觉、感觉、听觉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这样的方式即可以提高特殊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也可以促进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三)提高语文特殊教育老师的综合素质

 

例如一个经典的案例:1964年,江苏省南通县聋哑学校的教师孙文祥在面对一群有耳听不见,有嘴不能说的聋哑学生时,猛然惊愕,他发现自己无法与这些特殊孩子进行沟通。作为一位语文老师,孙文祥为了能够让这些渴望知识的孩子体验语文的魅力,他每天花大量的时间学习手语,与这些特殊孩子进行简单交流,拉进自己与特殊学生的距离,建立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孙文祥在特殊学校教学语文时,以开发特殊学生的智力为教学目标,观察特殊学生的学习规律,以此来调整教学方法。

 

在当前社会,特殊学校的语文老师应该学习孙文祥的精神,建立与学生之间融洽的关系,为特殊儿童提供温暖和关心。老师在对特殊学生进行教学时可以观察学生的习惯,分析学生的学习规律。尽量把抽象的语文知识形象化,让特殊学生可以通过听觉、感觉进行理解,鼓励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用爱和支持作为教学方法教育学生,以此获得丰富的经验和成果。

 

小学语文作为特殊学校的基础学科,能够有效促进特殊儿童的各方面发展。在特殊学校的教育中,老师要明确教学目的,针对特殊学生制定教学方案,提高特殊儿童表达能力的同时,加强他们的生活能力。通过转变价值观念,提高特殊学校的师资水平,以特殊学生的发展为重点,有效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

 

结束语

 

特殊教育学校要以学生为本,在素质教育的发展中提高特殊学生的小学语文学习能力,关注特殊学生的成长发育。通过加强学校、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建立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教学的措施,根据学生相关认知能力的有效研究,全面提高特殊教育学校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和价值。

小学生特殊教育案例篇8

--以扎实的作风推进特殊教育送教上门稳步发展

为了维护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公平权,切实提高他们的入学率,国家第一轮《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国家第二轮《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明确提出了实施送教上门的要求,颁布的《残疾人教育条例》强调“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需要专人护理,不能到学校就读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通过提供送教上门或者远程教育等方式实施义务教育,并纳入学籍管理。”由此送教上门这一残疾人教育的补充形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由于疫情此项工作一直未如期进行,直到开学我校立即着手开展了送教上门的实践。6月底,学校利用两天时间对建档立卡的残疾儿童开展了送教上门服务,后利用假期组织教师对全区不适合入学的特殊儿童进行了情况调查。近两年来,茌平区特殊教育的送教上门工作实现了从形式到内容的稳步推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由此形成的初步经验、初步模式。送教上门服务也得到了全区绝大多数未入学残疾儿童、少年及其家庭的欢迎和肯定。

一、调研过程

6月30日及7月3日,在保证本校的正常教学的情况下,每班抽调两人,分两大组进行送教。本次送教对象是建档立卡的未入学的残疾儿童,送教教师为学生们制定个案,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小步子,多坡度,同时给家长送上部分特殊教育的方式、方法。7月8日、9日与12日我校利用假期采用教师自愿报名的方式对全区未入学的残疾儿童进行了摸底调查。通过一线走访、个别谈话等多种方式与家长面对面交流,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了解情况,形成了初步调研成果。

二、调研成果

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与学生比例严重失衡,全区未入学的残疾儿童占全区残疾儿童近一半,而我校的师资也仅能维持学校的正常教学。如果单靠我校教师送教是远远达不到国家有关送教的标准。这也是我校送教上门工作的一大难题。

2、对残疾儿童评估不足,虽然教师送教时都对残疾儿童做一个简单的评估,但未形成系统性的评估标准及评估结果,所以对送教的残疾儿童没有进行系统性的分类,无形中加重了教师的送教任务。

3、缺乏专业的康复教师,由于未入学的残疾儿童大部分都是重度的残疾儿童,对于康复的需求远远大于对于知识的需求。而参与送教的教师都是在教学一线抽调的,没有专业的康复知识与康复技能,因此不能满足家长与学生对于这方面的需求。

三、对策措施

1、充分利用特殊教育资源室。自2019年开始我校就一直致力于特教资源室的建设,近期我校更是对全体教师进行了资源室的使用培训,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在送教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资源室的教材教具、康复器械等增加送教的内容与形式,提高送教质量。

2、适当增加教师送教的人数和次数。对建档立卡的残疾儿童我校制定了一周两次,一次一个半小时的送教方案。针对送教儿童制定个人教案、短期目标、长期目标等,有针对性的进行送教。

小学生特殊教育案例篇9

优秀骨干教师政府特殊津贴的申报、推荐、评选和授奖,遵循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并将评选表彰所需奖励经费每届1782万元和专家评审工作经费20万元,纳入财政预算,具体做法如下。

组织领导,高位推动

为认真做好“曲靖市优秀骨干教师政府特殊津贴”的评选工作,曲靖市人民政府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教育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评选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具体负责评选审核工作。曲靖市优秀骨干教师政府特殊津贴评选范围为曲靖市行政区域内各级各类学校在职教师,采取个人申报和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方式,逐级推荐。评选工作按“资格审查-专家评审-市教育局复评-领导小组终评-公示-市政府常务会议审定”六个步骤进行。

组织推荐与个人申报相结合

2014年7月,曲靖市政府办公室印发《曲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首届曲靖市优秀骨干教师政府特殊津贴评选工作的通知》,根据差额推荐评选的原则,高校、中等职业学校和幼儿园教师按200%的差额比例推荐,高中、初中、小学教师按150%的差额比例推荐;根据各县(市、区)教师数量和教育教学质量,将推荐名额分配到各县(市、区)和市直学校。

各县(市、区)教育部门和市直学校广泛宣传、认真组织了基层推荐。推荐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按照自下而上、逐级推荐、差额评选、民主择优的方式进行。组织推荐时,所在学校在一定范围内召开会议,根据评选条件和教师工作业绩,择优遴选推荐。工作业绩优异但因受名额限制,没有被组织推荐的优秀教师,可个人直接申报。

经县级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层层推荐,市教育局共收到组织推荐和个人申报评选材料700余份,经市教育局和市人社局进行资格审查,符合申报推荐,提交评选材料694份。

三级评审,量化评分

评选工作采取专家组评审、市教育局复评、市领导小组终评的三级评审、量化评分方式进行。

市评选工作领导小组分学段聘请以退休优秀教师为主的60名专家,组成专家评进行审组。专家组按学段分成高校、中职学校、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6个评审小组,对申报人进行量化评分,并撰写专家组评审意见。根据专家组评审结果,按115%的差额比例,由市教育局对申报材料进行复评;在市教育局复评的基础上,按110%的差额比例,提交市评选工作领导小组终评;市评选工作领导小组评审后,等额提出拟表彰人选进行公示。拟表彰对象公示无异议后,提交曲靖市政府常务会议最终审定。

2014年9月10日,曲靖市政府印发《曲靖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孙成科等329名教师享受曲靖市优秀骨干教师政府特殊津贴的决定》,市政府召开第30个教师节庆祝表彰大会,对329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优秀骨干教师进行表彰激励。从2014年9月起,按月发放每月1500元的政府特殊津贴。

动态管理,定期考核

曲靖市优秀骨干教师政府特殊津贴实行管理期制度,每届管理期为3年,并在管理期内实行以下管理方式。

市、县两级教育主管部门对特殊津贴获得者分别建立相关档案和信息库,实行定期考核,动态管理。由所在学校根据该教师所承担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任务及科研课题等,制定管理期内的工作目标及年度工作目标,每学期及学年都要对工作情况进行总结报告,教育部门与学校每半年考核一次,考核不合格者从下月起停发特殊津贴。

特殊津贴获得者在管理期内,因个人违反师德师风有关规定,违反校纪校规,师德师风考核或年终履职考核评定为基本合格(基本称职)或不合格(不称职)等次的,从下月起停发政府特殊津贴,并报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备案。

特殊津贴获得者在管理期内违反法律、法规,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或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由所在学校收回证书和已发放的政府特殊津贴,并报市教育局等相关部门备案。

津贴获得者可以连续申报评选,但再次申报的教师,必须在获得政府特殊津贴后,工作上有新的突出贡献。

以奖促教,突显成效

小学生特殊教育案例篇10

关键词:特殊儿童iep系统支持自闭症

1.前言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为特殊儿童制订个别教育计划(individualizededucationalprogram,简称iep),实施个别化教育,是目前所知对特殊儿童的最好干预方式。但是,个别化教育的成功还取决于许多因素,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支持系统的建设。尽管支持的重要性早已得到特教界的重视,但并没有真正建设好,即行动不足,从而严重影响了个别化教育的成效。造成行动不足的重要原因在于,在iep中并没有将支持系统呈现出来,它的存在是泛泛的、模糊的、零散的。许多特教工作者几乎将所有注意力都放在了iep和自身的行动上,对支持系统的建设不足,利用不充分。因此,支持系统如何在iep中体现出来,对支持系统的建设至关重要。

2.支持呈现在iep中的必要性

目前,特殊儿童的iep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学生的基本信息及各种鉴定资料;第二,学生的课程评量结果;第三,学生的安置建议,包括本期安置和未来可能的安置建议;第四,学生的长短期目标体系,以及长期目标的达成期限;第五,附在短期目标系后面的教学策略;第六,评价方式。从中可以看出,在现有的iep中,支持并未列入其中,只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临时构筑。这样做的弊端:其一,支持容易被忽视。特教工作者容易将太多的注意力放在个别化目标及自身的参与上,而忽视了对支持环境的建设。其二,临时构筑的支持往往缺乏系统性,从而影响支持的效力。为了克服这些不足,应该将个别化教育所需的支持作为独立的一部分列入iep计划书当中,使无形的支持内容变得具体、清晰、系统。

3.支持在iep中的呈现方式

支持应该呈现在计划书的什么位置,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可以进一步考量。我根据自己辅导过的一个自闭症个案,制定了其支持资源概况表,并将该表附在了iep的目标体系后。如果按前文所示的内容排列,即放在了第五部分后面。如表1所示。个案基本情况介绍:a,男,12岁,随班就读于重庆一普通小学五年级。经初步诊断为自闭症。语言发展迟缓,有语言,但发音不清晰。人际交往困难。伴有行为问题,以及轻度平衡力失调。比内智力测验分数为70。

表1个案a的支持资源表

3.1在iep中,支持部分应该涵盖的内容。

3.1.1所需的支持资源

要充分发挥支持的效力,首先要清楚支持资源的状况。不同缺陷类型的儿童,其所需支持的内容是有区别的。因此,应该在充分评量的基础上,确定所需的支持内容。然后如表1所示,以条目的形式列出该儿童所需要的重要支持。这样做的好处是,有利于清晰地呈现支持的系统性,不至于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遗漏对一些重要支持的利用。以案例a为例,社区支持,以及学校支持中的同伴支持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事实上,社区支持对残疾人的重要性在国内外已越来越受关注[1][2][3]。也有研究表明,同伴支持在促进自闭症儿童的康复上效果显著[4][5]。

3.1.2支持资源的概况

列出所需的支持后逐一对照,找出已有的支持资源和缺乏的支持资源,分析支持资源的情况。这是一个支持环境的分析过程,有利于iep执行人员建设和完善支持系统。对于缺乏的支持资源,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努力获取,用相同功能的资源代替也行。以本个案为例,有些支持资源是具备的,如学校支持中,行为矫正,教师支持和普通同学的支持资源是已存在的,而同伴支持资源则暂时没有,但通过培训可以获得。而个案所需的专业支持学校虽然没有,但校外的一些机构可以提供,因此要竭力获得。这种对支持资源概况的分析有利于iep执行人员明确资源的现状及获得途径。

3.1.3支持资源的利用方式

当所需的支持资源都具备后,还需考虑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它们)的效力。这是支持资源的利用方式问题。在iep当中,支持资源的利用方式应该作出大致的规划,在具体操作上再具体调整。这样能增强该部分内容乃至整个iep的指导性。目前,特教工作者对支持资源的利用还存在许多问题,其中之一是资源利用不充分,利用深度不够。仍以案例a为例,在家庭支持中,父母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不足,往往只是限于完成指导人员布置的任务,其他家庭成员则参与较少。在支持资源的利用方式一栏里,应有家校合作的相关规定。此外,有调查研究表明,家庭成员特教知识缺乏的占四分之一[6],特教知识的缺乏也是导致家庭支持利用深度不够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本案中,对父母的培训方式也作出了一定的规定。

3.2注重支持呈现的系统性。

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论问题。在实践当中,对特殊儿童的支持往往缺乏系统性。事先没有建立起支持的整体构架,而是在遇到问题时“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在重视学校支持的时候忽略家庭支持,在重视家庭支持的时候忽略同伴支持,在重视同伴支持的时候忽略社区支持,等等。所以,在iep中必须体现支持的系统性。这样,在iep执行之前,就让一线老师及家长形成支持的整体框架概念,有利于iep执行过程中保持支持的系统性。要保持支持的系统性,还必须明确哪些支持是贯穿于iep所有阶段,哪些支持只是阶段性的,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许家成教授在《“智力障碍”定义的新演化》一文中,将智障者所需提供的支持划分为自然支持和社会支持两个系统[6]。他指出,所谓“自然支持系统”是指由智力障碍者的父母、亲属、邻居、同伴、同事等形成的对智力障碍者在生活、学习和工作方面提供的不需付费、非专业而持续的支持;所谓“社会支持系统”是指由政府、机构和各类专业人员(教师、社会工作者、心理学、教育学、医学和其他的康复专业人员,如物理治疗、言语治疗等)为智力障碍者提供的从制定政策法规到康复技术方面的各类支持。一般来说,自然支持系统是贯穿于iep的所有阶段的,必须始终营造这三者的支持环境。而社会支持系统则更多的是在某个特定的阶段需要用到的。因此,以本个案为例,在表1中,对自然支持系统的描述较具体,而社会支持则主要描述了专业支持。

4.结语

本文论述了支持系统成为iep计划书组成部分的必要性,结合一自闭症个案探讨了其可能的呈现方式,并特别强调了保持系统支持的重要性,希望能引起广大特教工作者的重视。很多情况下,影响个别化教育成效的原因不是我们缺少什么,而是我们没有充分运用已有的资源。尽管支持对于个别化教育的重要性早已受到重视,但是,如何真正建设好教育对象的支持系统,却仍有许多理论和技术上的工作要做。

参考文献:

[1]Hardoff,D.,Chigier,e.Developingcommunity-basedservicesforyouthwithdisabilities[J].pediatrician,1991,18:157-162.

[2]陈刚,张文红等.社区康复对实现残疾人康复服务的影响.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28):54-55.

[3]姚洁,郭文富.成年智障人士社区康复实践探索.中国特殊教育.2008,(6):14-16.

[4]Yangtsung-Ren,wolfbergpamelaJ.,wuShu-Chin,Hwupey-Yun.autism:theinternationalJournalofResearchandpractice,2003,12:437-530.

[5]Carlaa.DiSalvo,Donaldp.oswaldpeer-mediatedinterventionstoincreasetheSocialinteractionofChildrenwithautism:ConsiderationofpeerexpectanciesFocusonautism&otherDevelopmentalDisabilities,2002,17(4):194-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