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社区运营方案十篇社区运营方案十篇

社区运营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36:54

社区运营方案篇1

线下服务商签约工作将重点突出品牌服务商引领,普通服务商全面参与,线下服务商的数量及质量并重,与服务商共同发展,携手同行。

一、家政(助洁)服务商:家政类线下服务商以汉口片区友缘家政、平凡新家政、巾帼家政及其他个体服务商为签约对像,同时与互联网家政服务商阿姨帮、58到家、好慷进行对接,在二周时间内,签约完成20家家政公司,家政人员达到100名,逐步滚动拓展,最终实现江汉区每社区一公里范围内覆盖一家家政上门服务商。确保订单在第一时间执行到位。合作期内,线下服务商按订单金额5%-8%提供佣金返点。

二、医疗(助医)服务商:根据现阶段国家及省市对于医养结合式养老的要求,作为线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核心利润来源,将从医疗机构、药品配送、慢病康复等方向入手,分别展开线下服务商签约及服务设置

1、医疗卫生服务:在一周时间内,与即将进驻的社区(马场+唐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完毕,实现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同时与微医、趣医、好医网完成签约,实现线下平台的在线对武汉市所有三甲医院的在线预约挂号和在线远程诊疗服务。与武汉市内的知名体检机构如慈铭签约,实现辖区内老人的批量优惠体检服务。实现体检金额的返佣20%

2、药品配送到家:在一周内,与九州通好药师大药房平台签约,实现武汉市100余家好药师大药房全部上线,就近对老人的常规用药实现送药上门服务。药品服务佣金为15-25%(根据不同的药品种类进行区分),实现江汉区内由我司服务的社区全天24小时可送药上门的优质服务。

3、慢病康复:以中医保健疗养为切入点,由公司自行组建中医康复护理团队(每签约社区设置1-2名中医康复护理师),同时与武汉市知名及特色中医康复机构(九州通上医馆、百年堂、太经堂正安中医等)进行联动,实现中医保健、中医膏方、中医康复(肩、颈、腿部慢病的调整和恢复),自营中医保健服务毛利率控制在50%,以增强为老中医康复护理服务和产品和核心竞争力,并形成专业的为老中医康复护理品牌。

三、配餐(助餐)服务:实现自营门店自行开餐与线下订餐平台共同合作相结合的方式,在完成政府采购服务的同时,实现对社区门店周边写字楼及居家的营业服务,前期平台配餐服务,将与饿了么和美团外卖、百度外卖优选商家合作,实现线上平台的配餐服务功能,后期将以自营门店独立完成。自营餐饮毛利控制在25%。

四、便民服务:在一周内完成包括但不限于手机话费、水、电、煤气费用的在线缴纳功能,让老人在社区即可完成相应的代收代缴服务。便民服务将形成如下四个服务链条:

1、爱心超市:自建社区爱心超市,与中粮、饮用水、家用品供应商完成签约供货,并同比周边超市和便利店价格低10%,控制毛利15%

2、清洗服务:一周内与e袋洗、泰笛签约,实现覆盖社区内所有老人衣物上门收洗配送服务,控制利润8%-15%(根据不同季节和衣物品类收取),同时与政府沟通,由政府在自营社区内提供集中式干洗设备,由我方自营(可实现控制利润30-40%)

3、为老理发:通过与公益组织、社工机构、理发学校签约,实现对辖区内老人每月义务免费理发一次的服务。

4、老年大学(四点半课堂):与江汉区老年大学沟通,设置老年大学分校,不定期的开展社区文体活动,增加老年的人的幸福感,并积极切入辖区内四点半课堂的工作开展,对接少儿培训机构、少儿游乐场所开展各项社区公共服务

五、旅行(居)服务(助行):提供专业的老年人旅游、旅居服务,与第三方旅行社签约,提供武汉市周边一日游(响应政府市民下线政策)、夏季避暑、冬季疗养等功能,控制毛利18%

六、助残服务:与省、市残联对接并与助残医疗设备厂家签约,实现包括但不限于轮椅、拐杖等的线上展示及销售。实现对辖区内三无老人和政府兜底老人的关怀。同时借此,扩展与民政局、街道、社区的合作关系,完成服务辖区的宜居社区、适老化改造工作(目前武汉市对于宜居社区、适老化改造标准为每社区60万元)

综上,从老人的医、食、护、养等方面进行全面入手,围绕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在一到二个月内,完成不低于100家线下服务产的签约,为老服务人员不少于1500人,在平台上线后能立刻投入到运营和服务中。实现民政能监管、老人享服务、企业能运转的三方满意的局面。

线上实体平台的建设、线下服务商签约将与线下门店的运营同步启动,线下门店将从如下几个节点进行推进

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定位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点作为能迅速落地开展工作的终端之一,可以在落地的同时,通过与所覆盖社区老人做好服务和沟通,树立公司养老品牌和良好的口碑,在启动阶段,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主要定位如下:

1、市级优秀社区养老服务旗舰店:从服务平台、服务提供、企业运营、政府及辖区老人满意度多方面进行体现

2、长效运营的社区医养结合示范点:实现涵盖医疗护理服务、日常居家及社区日间照料,文化娱乐相结合的,有良好社会效应和一定的经济效应的示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最终建设成服务理念明晰,服务设施完善,服务行为规范,服务制度健全,服务质量优良,对区域内乃至更广范围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功能及服务提供

社区居家用养老服务中主(日间照料中心)的服务对象为居住在本社区需要服务的老年人,覆盖社区活力老人、高龄、空巢、独居、生活困难的老年人。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主功能及服务内容包括:

1、老年人口信息登记:老年人基本信息采集、整理和档案管理。通过智能化终端,收集包括但不限于老年人的年龄、性别、联系方式、支付能力、慢病等信息。

2、养老服务需求评估:对所在辖区内的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收入状况及服务需求,并确定相关的养老服务。

3、生活照料:为老年人提供托老、用餐(配、送餐)、居家养老等一系列照料和陪护等服务。

4、健康保健服务:提供健康教育、疾病防治、康复训练、保健推拿、送药上门、医护到家等服务。

5、文体娱乐服务:为老年人提供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通过成立老年顾问委员会以及专业的文化团体,引导并树立老年人健康的老年生活。

6、精神慰藉服务:为老年人提供聊天谈心、心理疏导、协助交友等服务。

7、法律维权服务: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维护老年人赡养、财产、婚姻等方面的合法权益等服务。

8、志愿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包括义诊、义务理发等在内的每月集中式的公共志愿服务。

9、上门服务: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服务人员上门为居住在家中的老年人提供照护服务,为失能、空巢老人提供定期上门查看、定期查访等家庭式亲情关怀服务。

服务内容

收费标准

衣物清洁(内衣、外衣、外裤)

15元/大件,8元/小件

洗窗帘、洗床单、被套

15元/大件,8元/小件

洗鞋子

15元/双

衣物熨烫

2元/件

老人身体护理(按摩肩、胳膊、腰、腿等)

15-30元/小时/人

老人身体清洁

30元/小时/人

帮老人采购常用药物、陪同就医等

15元/次/人

陪聊、精神慰藉、心理关怀

10元/小时/人

常用物品送货上门

5元/人/次

上门送餐

3元/人/次(餐费另计)

上门理发

20元/次

上门体检

3元/次(耗材成本另计)

10、智能居家养老服务:采取信息化服务方式,为照料中心服务延伸进家庭提供信息化支撑。

11、爱心超市:在社区内,设计社区居家日用品的爱心超市并为社区老人提供代缴水、电、煤气费等公共服务。

12、爱心食堂

配备助餐员,为老人提供健康实惠的午餐和集中就餐服务,午餐内容以清淡、营养均衡为主,并根据时令和实际条件,适当增加配菜和配汤。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提供的服务,以无偿、低偿和有偿为原则。为老年人提供的休闲娱乐、报纸阅览、知识讲座、聊天谈心、法律维权、志愿者服务等公益类项目以及健身、康复器材设备使用等实行服务零收费的无偿策略,老人低偿支出部分耗材的成本费。为老年人提供的日托、就餐、推拿理疗、家政等服务,根据服务成本制定低于市场价格合理的有偿收费标准,确保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自身的造血功能。

三、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人员配备及启动阶段工作任务

为充分发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作用,兼顾公共服务与企业经济收益,建议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按如下人员进行配备(以单店为例)

运营部统一设置政府公共关系人员和商务资源整合人员,政府公共关系主要负责按政府相关政策要求,落实社区建设补贴、运营补贴以及对接并承接相关的政府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商务资源主要用于第三方服务资源的整合以及集中式的资源匹配管理。

店长:1名(兼任信息员)

店员:3名(一名爱心超市及代购代买工作人员,兼职食堂收费员,二名中医推拿人员)

食堂厨师:2名(一名主厨、一名配菜并兼任食堂服务员)

社区门店启动阶段工作任务:

1、商务资源整合第三方服务资源,确保10分钟服务圈成形,整合包括理发、送药、义诊、家政、开锁、家电维修、菜品配送、洗衣等在内的第三方服务商

2、社区工作人员对本社区进行市场调查,确认老人需求,获取老人信息

3、启动对社区服务门店的软装设计、功能室划分,设施设备采购

4、所有服务商的服务流程标准化培训,服装标准化统一

5、试运营,并将各项标准化制度、流程等全部完成,形成规章制度正式启动社区门店运营。

四、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经营收入预测(以单店标配为例)

预计经过一年时间的运营,公司的线下养老服务平台和线下实体门店,将达到如下目标

1、具有强大的政府为老服务影响力

2、企业为老服务品牌将全面放大

社区运营方案篇2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按照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各职能部门统一协作、积极配合、齐抓共管、各司其职,形成协调一致的工作机制,积极改善群众公共交通出行条件,加大对非法营运的打击力度,保障从业人员和广大群众合法权益,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促进客运市场健康发展,全面营造规范、便捷、有序的群众公共出行环境。

二、工作内容

(一)对私家车改装成出租车样式的车辆,未经许可擅自从事道路运输经营活动的各类车辆进行综合整治。

(二)整顿交通秩序,禁止车辆违章停靠。

(三)开通区区域出租汽车、免费租赁自行车,调整、新增城市公交线路,改善群众公共交通出行环境。

三、组织领导

为确保本次综合整治工作取得预期效果,成立综合整治区非法营运专项行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四个工作专班:

(一)宣传工作专班:由区委宣传部牵头,区宣传信息中心具体指导,区法制办、区交通运输局、区城市管理局、区交通大队等单位及各街道、办事处参加,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此次专项整治工作的对外宣传、舆论引导、网络监督等工作,指导和督查各成员单位宣传工作开展情况。

(二)综合执法专班:由区交通运输局牵头,区交通大队、区公安分局、区城市管理局、吴家山街道办事处、长青街道办事处参加。负责此次专项整治工作的日常执法过程的取证、立案、处罚、归档和安保工作。其中非法营运执法工作由区交通运输局为主体,道路秩序执法工作由区交通大队为主体,安保工作以区公安分局为主体。

(三)维稳专班:由区维稳办牵头,区局、区公安局、区法制办、区交通运输局及各街道、办事处参加。负责劝导从事非法营运人员自愿退出,负责因此次整治工作导致的上访等的处置,预判可能出现的矛盾并及时化解。

(四)帮扶安置专班: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区民政局、区工商分局、区交通运输局及各街道、办事处参加。负责对非法营运人员进行摸底调查,根据自身职能对相关困难人员提供多种类型的帮扶。

四、职责分工

(一)区交通运输局

1.负责整治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筹备相关工作会议,组织协调综合整治有关工作。

2.协助区委宣传部,组织相关部门做好对内、对外宣传工作。

3.协助对吴家山地区疑似非法营运车辆及人员进行基本信息采集和调查摸底工作。

4.负责组建综合执法队伍,对涉嫌从事非法营运的车辆进行调查、取证、认定和暂扣;对认定非法从事客运经营活动的人员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管理条例》及《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省出租汽车客运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予以处罚并建立非法营运车辆档案。

5.负责科学合理调整、新增城市公交线路,保障群众正常出行。

6.负责制订和实施开通区区域出租汽车方案。

7.积极探索和建立非法营运长效治理工作机制,巩固综合整治成果。

(二)区交通大队

1.负责抽派人员参加综合执法队伍,协助区交通运输局运政部门对从事非法营运的车辆进行调查取证;对涉嫌非法从事经营的车辆及人员相关证件实行暂扣;对认定非法从事经营的车辆及人员相关证件进行吊销。

2.完善区道路标识,通过设立禁停标志、设立标牌,划定禁停线等方式合理设置禁停区。

3.加强对吴家山地区窗口地带禁停区的巡逻检查,提高电子监控设备使用率,加大对违规占用道路停车行为的处罚力度。

(三)区公安分局

1.负责抽派人员参加综合执法队伍,协助区交通运输局、区城市管理局开展整治非法营运专项行动,负责打击城市客运市场黑恶势力,严厉查处阻碍执行公务、暴力妨碍执行公务的行为。

2.制定防范预案,配备流动执法车辆,一旦在综合执法过程中遭遇围攻,能快速调集警力,果断处置;对严重阻挠非法营运案件查办、暴力抗法和渗透、操纵非法营运的恶势力团伙依法严厉打击;做好的处置预案及应急处置工作。

(四)区城市管理局

1.负责抽派人员参加综合执法队伍。

2.协助区交通运输局开展区域出租汽车“的士岛”、招呼站等配套设施的规划、建设工作,在吴家山地区设立公共厕所等便民设施。

3.推进区便民自行车服务系统建设。

(五)区工商分局

履行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依法加强对客运和道路旅客运输企业监管,积极配合交通主管部门查处取缔无照经营行为,净化营运市场秩序。

(六)各街道、办事处

1.做好辖区内综合整治工作的宣传,组织社区(大队)、居委会等基层组织发放宣传资料,确保本辖区居民人人知晓。

2.负责对辖区内疑似非法营运从业人员采取入户调查的方式进行摸底工作。

3.做好疑似非法营运从业人员自行退出的思想工作,化解矛盾,争取其在规定时间内退出营运。

4.协助做好对疑似非法营运从业人员放弃非法营运后的推荐就业工作。

5.协助做好整治非法营运维稳工作。

6.吴家山街道办事处和长青街道办事处要重点做好属地管理工作,派遣人员参加综合执法。

(七)区委宣传部

区委宣传部负责舆论引导,统一专项整治活动的宣传口径;负责各类宣传口号、标语、公开信等宣传文字的组织、审核、把关,同时负责协调市级以上主流平面媒体的宣传报道及舆论协调。

(八)区宣传信息中心

区宣传信息中心负责制订综合整治工作宣传方案;指导各成员单位开展宣传工作;采编、制作、留存相关新闻、视频、音频资料并在区电视台、报进行集中宣传;负责网上信息、舆情监督和处理,同时负责协调市级以上主流广电媒体的宣传报道及舆论协调。

(九)区法制办

负责综合整治工作有关文件的合法性审查,为综合整治工作提供法律保障。

(十)区维稳办

1.负责牵头维稳工作,制定维稳工作方案。

2.对此次专项行动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的审查。

3.负责对的现场应急处置、对重点人员的法制教育。

(十一)区局

1.制定整治非法营运引发的突出问题和处置工作方案,并贯彻落实。

2.分析研判我区整治非法营运存在的矛盾隐患,提出预防和化解因整治引发上访活动的建议。

3.有关责任单位交办涉及非法营运的突出问题,督促其依法依规按政策及时办理。

(十二)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1.根据非法营运相关人员自身素质、家庭背景、求职意愿、培训要求等相关信息,为每名非法营运相关人员制定一份就业援助计划。

2.走访辖区企业,结合非法营运相关人员的特点,有针对性的深挖就业岗位,摸清空岗情况。

3.积极搭建就业服务平台。通过组织符合企业用工条件的人员到企业面试、定期举办招聘会等方式,帮助非法营运相关人员与用工企业进行岗位对接。

4.对全区各单位(重点是吴家山街、长青街)现有保洁、保绿、门卫等公益性岗位组织调查摸底,腾出一批公益性岗位,同时仔细研究非法营运相关人员竞聘公益性岗位办法,通过公平、公正、公开的方式择优录取。

5.落实社保补贴扶持政策。一方面对符合灵活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对象的非法营运相关人员,帮助其申报并落实社保补贴。另一方面发挥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政策的作用,鼓励企业更多的吸纳符合条件的非法营运相关人员。

6.鼓励自主创业。针对非法营运相关人员有创业愿望,缺乏创业知识的情况,积极开展全民创业扶持政策、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宣传工作,在辖区内发放《区申请小额担保贷款操作指南》,明确了贷款对象及条件、贷款额度、期限、贷款程序等。对已参加创业培训并符合条件的困难人员优先享受小额担保贷款。

(十三)区民政局

对自愿放弃从事非法营运从业人员困难家庭,按有关政策给予救助,符合低保条件的纳入保障范围。

(十四)区物价局

1.积极联系出租汽车营运企业,指导企业按照相关规定申报营运价格。

2.安排好与周边区的比价,合理制定区客运出租车计价标准和燃油附加联动机制,监督后期执行情况,规范我区客运出租价格秩序。

3.制定区物价局核定区域客运出租车计价标准工作方案,并贯彻落实,确保按时出台计价标准。

4.成立区物价局区域客运出租价格监督检查专班,负责客运出租车运营后的日常监管和价格举报投诉工作。

5.加强与上级物价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上级部门在政策上的支持和业务指导。

(十五)区财政局

负责综合整治工作的经费保障,落实行动中的宣传、办公、执法、评估及其它所需经费。

(十六)区监察局

负责对整治行动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对在整治行动中责任不落实、工作措施不到位、行动迟缓、工作不力的,严肃追究相关领导和责任人责任;对收受非法营运相关人员礼品、礼金、有价证券等违法违纪行为的,依照纪检监察有关规定从严处理;违反刑法的,移送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

(十七)区政务服务中心

负责组织区域出租汽车的招投标工作。

五、实施步骤

本次综合整治工作从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摸底调查阶段(2012年7月18日至8月18日)

由区交通运输局制定摸底调查登记表,由各相关街道、办事处对各自辖区内疑似非法营运进行调查摸底调查(包括非法营运车辆数量、型号、驾驶员家庭基本情况、从业原因等),并上报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做到情况清、底数明。区交通大队要配合吴家山街道办事处开展调查摸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对采集的信息整理归档,为组织实施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宣传发动、疏导教育阶段(2012年8月19日至10月1日)

1.宣传发动。由区宣传信息中心制订综合整治工作宣传方案,各相关单位做好宣传准备工作。9月1日宣传工作正式启动,各相关街道办事处要通过悬挂横幅、发放资料、设点咨询、上门劝导等方式,对辖区内长期从事非法营运从业人员自行放弃非法营运,并妥善化解矛盾;区交通大队要通过宣传车广播等形式加大宣传;相关部门要结合自身行业特点,大力宣传综合整治行动的重要意义,宣传有关的法规政策,讲清政策界限,讲明从事非法营运的危害,在全区营造浓厚的整治非法营运氛围,引导群众乘坐合法交通工具,自觉抵制非法营运行为,从源头上遏制“黑车”的生存空间。

2.组建综合执法队伍。从区交通运输局、区交通大队、区公安分局、区城市管理局、吴家山街道办事处、长青街道办事处抽派人员组建综合执法队伍,抽派的执法人员在整治工作期间必须脱离原工作岗位,在区公路运输管理所集中办公。

3.重点地带整治。本着“综合整治、疏堵结合”的原则,重点整治七雄路轻轨站、五环大道轻轨站、中百仓储、四明路农贸市场、区人民医院、区政务服务中心等六处窗口地带。参与综合执法的各执法部门要加强协作,共同探索综合执法新思路,改进执法方式,创新执法模式,为下一步全面整治做好准备。

4.组织帮扶安置。各街道、办事处及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民政局要从免费技能培训、就业帮扶、落实低保、特殊困难救助等方面解决退出非法营运特殊困难人员的实际问题。

5.整治交通秩序。加大对吴家山地区违章停车行为的整治力度,及时清理吴家山地区违章停车。由吴家山街道办事处组织、发动吴家山地区所有临街单位和个体经营户,做好门前道路畅通包保工作,并建立长效机制。

6.开通区域出租汽车工作。区交通运输局要积极与上级主管部门进行沟通与协商,于2012年9月10日前完成区域出租汽车经营权审批工作,于2012年9月25日前完成经营权招投标工作,于2012年9月26日完成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车辆购置、设备安装、GpS监控平台建设等开通前期准备工作,10月1日开始试运营。区物价局按时出台计价标准。

7.便民自行车服务系统建设。由区城市管理局积极与上级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与协商,积极征求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规划部门及市民的意见,于7月30日前完成初步选址和勘查方案,8月20日完成建设前期手续办理,争取启动建设,10月30日前完成首期便民自行车服务系统建设工作。

8.健全举报机制,实现群防群治。各相关部门要充分发动群众参与综合整治行动,积极争取群众支持,实现群防群治区交通运输局要建立举报奖励制度,面向全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和网上邮箱,指定专人对举报情况进行受理和督办。对积极提供线索、协助查破非法营运车辆案件的群众给予奖励,并为投诉举报人保密。

(三)疏堵结合、全面整治阶段(2012年9月25日至2013年9月30日)

1.全面开展综合执法。9月25日起,在全区范围内对非法营运行为开展执法行动,保障区域出租汽车正常经营。针对各类非法营运行为进行严格执法。在执法过程中一是要做好调查取证。执法行动要坚持以事实为依据,强化执法人员取证意识,采取多种取证手段,充分利用微型录音笔、微型摄像机、数码照相机等现代化取证工具,确保证据充分确凿。二是要规范执法程序,执法过程要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对从事非法营运营运人员依法处罚。建立执法工作档案,操作规范,执法文明;对逾期不接受处罚决定的,申请法院采取强制措施。三是公开处罚结果。综合执法队伍对非法营运依法实施行政处罚,将处罚结果在媒体上进行公示。

2.引导乘坐区域出租汽车。大力宣传区域出租汽车,做到人人知晓。各街道、办事处要积极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区域出租汽车的优点,引导人民群众自觉乘坐区域出租汽车。

3.强化区域出租汽车管理。区交通运输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管理规定,规范区域出租车的营运行为,“起好头、迈好步”,促进我区区域出租汽车的平稳、有序发展。

4.积极推行定点包干。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全区非法营运多发地点进行责任划分,区各职能部门进行定点包干,分别负责各非法营运聚集点的交通秩序的协助检查和非法营运行为监督,发现不法行为及时宣传、引导并报综合执法队伍进行依法查处,确保责任点交通秩序良好,无非法营运现象。

(四)总结表彰、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阶段(2013年10月至12月)

1.建立长效机制。通过综合整治非法营运专项行动,积极探索综合整治工作的长效措施,逐步建立起政府统一领导,交通、交管、公安等部门综合执法,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综合整治非法营运长效工作机制,防止反弹。各相关单位要长期坚持门前包保和定点包干制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确保非法营运行为不反弹。

2.进行总结表彰。综合整治行动告一段落后,各成员单位应对前几个阶段的工作进行认真的回顾与总结,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结合各单位在整治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向区政府提出表彰方案,对整治行动中表现突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

六、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成员单位要充分认识打击非法营运综合整治行动的重要性,切实增强开展专项行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思想统一到区政府的重要批示精神上来,把行动统一到专项行动的部署和要求上来,把综合整治行动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确保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举措,下大力气抓紧抓好,切实抓出成效。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此次综合整治行动涉及面广、人数众多、情况复杂、时间跨度长、工作难度大,各成员单位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和职能分工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及时协调解决整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各成员单位要加强领导,成立综合整治行动工作专班,明确责任,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确保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社区运营方案篇3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按照“政府领导、属地负责、交通牵头、部门联动、长效治理”的总体原则,以“健全机制、综合治理、疏堵结合、关注民生”为工作方针,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促进道路客运行业健康发展,努力为建设“畅通北部新区”、“平安北部新区”、“宜居北部新区”营造良好的交通运输环境。

二、组织领导

为了切实推进非法营运长效治理工作,成立北部新区机动车非法营运长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非法营运长效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

组长:

副组长:

副组长:

成员单位:交通局、法制局、财政局、办、监察室、社保局、高新区公安分局、经开区公安分局、交警高新区支队、交警北部新区支队、交通行政执法北部新区大队、石桥铺街道、州路街道、人和街道、大竹林街道、天宫殿街道、鸳鸯街道、翠云街道、礼嘉镇。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交通局,交通局局长段灿东任办公室主任,法制局局长胡伟、交通局副局长高亚力任办公室副主任,负责非法营运长效治理工作具体的联络、组织和协调,办公室负责非法营运长效治理工作的情况收集和数据统计上报。非法营运长效治理工作由交通局牵头,并从交通行政执法北部新区大队、高新区公安分局、经开区公安分局、交警高新区支队、交警北部新区支队抽调专人组成联合执法队,采取不定时、机动灵活的方式开展非法营运查处工作。

三、工作目标

巩固前期非法营运专项治理成效,严格查处非法营运行为,严厉打击涉嫌非法营运的刑事、治安违法犯罪分子,确保辖区核心区域、繁华商圈、枢纽站场等重点区域和重要时段非法营运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建立健全依法监管、综合治理的长效治理工作机制,提高行政监管、运输组织、综合治理效能,有效维护客运市场秩序,提升客运服务能力和质量,维护守法经营者和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促进客运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四、工作措施

按照非法营运长效治理工作总体原则和工作方针,建立健全长效治理“四项制度、四项机制”。

(一)属地管理制度。

各镇、街道要严格按照“属地管理、守土有责”的要求,认真落实各项属地管理举措,强化非法营运长效治理工作属地责任制。

1.积极配合、协调各职能部门开展非法营运治理工作,确保辖区内非法营运治理工作平稳推进,严防发生。

2.镇、街道要做好辖区内非法营运人员和车辆的登记备案,对非法营运人员中生活困难者要培训后安排就业,要落实专人负责对非法营运人员的教育管理和维稳工作。

3.非法营运长效治理工作将纳入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北部新区”目标考核体系进行考核。

(二)联席会议制度。

非法营运长效治理工作涉及面广、难度大,必须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北部新区机动车非法营运长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为非法营运长效治理工作督导组,负责非法营运长效治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日常管理。

1.督导组每季度定期组织召开1次工作联席会议,听取非法营运长效治理工作成员单位开展非法营运长效治理工作的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的有关问题。

2.督导组要检查非法营运治理及有关工作落实情况,研判非法营运治理阶段性工作情况,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3.督导组办公室适时组织道路运输企业、站场经营者等召开非法营运治理情况通报会议,加强协作配合,充分发挥道路运输经营者、道路运输协会的行业自律作用,形成工作合力,营造良好的治理环境。

(三)有奖举报制度。

按照市财政局和市交委共同制定的打击非法营运举报奖励实施办法,实行有奖举报,提高社会公众参与非法营运治理工作的积极性,形成群防群治的良性互动。凡举报属实并提供相关证据的,每查获一辆非法营运车,给予举报人500―1000元奖励。

(四)“黑名单”制度。

交通行政执法大队和公安分局、交警支队要完善非法营运车辆和人员“黑名单”管理系统,实现相关部门对非法营运情况数据资源共享,并定期通过新闻媒体曝光“黑名单”。对列入“黑名单”的车辆、人员及重点区域,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监控,提高执法监管效能。

(五)日常监管机制。

要坚持将非法营运集中治理与日常监管有机结合,积极创新管理模式,增强执法手段,切实加强日常执法监管,及时查处各类涉及非法营运的违法行为。

1.交通局牵头组织协调非法营运长效治理工作,强化对道路客运企业的监管、指导,规范行业治理。划定非法营运治理严管区域和严管时段,做好严管区域和严管时段“双防控”工作,组织道路客运企业参与现场监控,形成强大的执法震慑氛围。加强交通行政执法大队智能化执法系统建设,建立主要客运枢纽站场视频监控系统和智能化稽查系统,强化客运车辆的动态监管,提高执法监管效能。

2.高新区公安分局、经开区公安分局、交警高新区支队、交警北部新区支队重点打击涉及非法营运的制假贩假、假冒和套牌车辆,以及从事非法营运的黑恶势力、团伙犯罪和暴力抗法行为,依法查处摩托车超载行为,并与社保局配合加强对残疾人代步车的规范管理。

(六)联合执法机制。

交通行政执法北部新区大队和高新区公安分局、经开区公安分局、交警高新区支队、交警北部新区支队要采用联合执法的方式,开展联动执法、常态性联合执法和集中治理行动,解决非法营运中的突出问题,保持现场管控力度和执法威慑力。

1.开展日常性联合执法。高新区公安分局、经开区公安分局、交警高新区支队、交警北部新区支队每家指派1名公安干警,与交通行政执法北部新区大队人员组成联合执法队伍,共同上路,各司其职,开展日常性联合执法。要充分利用公安部门夜间武装检查平台,交通执法与公安警力开展夜间联合执法行动。

2.开展集中治理行动。对客运枢纽站场、繁华商圈等重点区域,每月开展一次为期2―3天的区域联动、多部门参与的集中治理行动,集中治理行动要与公安、交警的任务错时安排,原则上每次集中治理行动公安、交警要抽调相应警力给予支持,交通行政执法、交警、公安联合执法队人员不少于20人。

3.完善案件移交查处机制,对涉嫌非法经营的治安、刑事案件,及时移交公安部门依法处理。

(七)就业保障机制。

由社保局牵头,会同交通局等部门,大力开展非法营运人员的就业促进、困难救济、社会保障等工作,以各项人性化举措促进非法营运长效治理。

1.社保局牵头制订促进非法营运人员中生活困难者就业方案,并会同有关部门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定期公布就业岗位;指导全区镇、街道、社区对非法营运人员进行调查登记,适时组织培训,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与交通局等部门建立信息通报制度,每季度定期通报被查处非法营运人员的就业落实基本情况。

2.交通局对从事非法营运人员中家庭经济困难、有就业意向且符合相关条件的人员提供一次免费从业资格培训。配合社保局将符合相关条件的人员逐步推荐到道路运输企业就业。

3.社保局参照国家和我市关于城市低保户及有特殊困难家庭的有关救助政策,对退出非法营运人员符合低保条件的要及时纳入低保;不符合低保条件,但其家庭确有临时困难的应及时给予临时生活救助。努力发展福利企业,安置有劳动能力残疾人就业,凡福利企业安置残疾人就业达到规定比例的,可按相关规定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

4.社保局要加强对残疾人的教育引导,会同交警支队实施残疾人代步车规范管理工作。牵头会同有关部门落实残疾人稳定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从事非法营运的经济困难残疾人的救济和促进就业工作。

(八)运力调控机制。

交通局要加强客运市场调查研究,科学规划运力投放,逐步缓解群众出行难问题,努力缩小非法营运行为生存空间。

1.交通局要加强城市客运需求和能力建设研究,编制、完善和组织实施全区城市公交客运规划。

2.优化公交线网,延伸公交线路,增加公交线网覆盖率,合理调整运力结构。适时开展主要枢纽站场、城乡结合部、城市新拓展区域的运力需求调查,掌握重要时段的客流变化,科学投放和调配客运运力。合理设置公交车停靠站点,做好不同运输方式的衔接。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成员单位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平安北部新区的高度,充分认识非法营运长效治理工作的重要性,树立全区“一盘棋”思想,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落实各项长效治理工作任务(),扎实履行属地责任,把非法营运治理工作作为一项长期、重要工作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建立非法营运长效治理工作机制的重要意义,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教育引导市民不乘坐非法营运车辆,积极举报非法营运车辆。同时,要通过定期走访道路运输客运企业、召开座谈会等方式,收集社会各方面对非法营运长效治理工作的建议意见,及时掌握非法营运长效治理工作动态,发现、纠正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推动治理工作有序进行。

(三)依法行政,文明执法。要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注重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切实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廉洁执法、人性执法,严禁粗暴执法、权钱交易等违法行为。监察室要严肃查处公务人员参与或变相参与非法营运、利用职务之便占干股、索贿受贿、充当非法营运保护伞等违法违纪行为;对非法营运治理工作开展不力、引发或产生恶劣影响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要予以纪律处分,触犯刑律的要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社区运营方案篇4

关键词:智慧社区;末端配送;信息

智慧城市与智慧社区近年来成了极具热度的城市与社区发展模式,智慧社区即依据信息时展而构建出的具有信息和智能过滤功能,可以处理产业发展、社会关系管理等多项业务的智能化社区。我国也在多个城市进行了相应的试点工程,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智慧社区的普及将成为一种必然。与此同时,智慧社区的末端配送问题也进入了公众视野,如何设计一种能够高效运行并且结合智慧社区特点的末端配送方式,该问题在学术界也引发了相关的讨论。万志涛提出了智慧社区模式下电商物流配送策略,以达到降低物流成本,提升顾客满意度的目的。其分析了现在末端配送模式的种种不足,并提出了依托物联网建立末端配送体系的方案。但其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与智慧社区的联系,并未做根据智慧社区的特点建立末端配送体系,并且作者并未对其方案提出评价或改进思路。在智慧社区的概念与特点方面,蔡艳提出了智慧社区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并依据实地调研的结果,对智慧社区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基于上述研究背景,本文从智慧社区的特点出发,探究符合其特点的末端配送方式,并使用Swot分析法对该方案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一、智慧社区的概念与特点

智慧社区就是依据互联网、传感网等信息时代产物,构建出来的社区。它主要通过充分发挥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优势,构建出具有信息和智能过滤处理能力,可以具有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等多种功能的具有智能形态的社区。智能楼宇、路网监控以及智能医院等就是其应用的体现。智慧社区有以下几大特点。

(一)体现人、物的感知智慧社区以物联网为基础,通过各种感知技术与手段,把人和物的信息进行感知互联,从而建立起智慧社区的信息源,进而实现智慧社区中的每个人与物都可以被分析与感知,最终实现人人互联,人物互联。

(二)主动服务能力智慧社区可以通过对住户的购买货品数量与规格的记录,对住户的购买习惯进行分析,从而合理规划配送时间,并且在社区网站上主动向住户推荐符合其购买习惯的商品。

(三)自动化能力智慧社区旨在降低工作人员操作难度系数,实现操作的自动化与智能化。其楼宇系统、配送系统均可以实现自动化,从而降低社区管理成本,提升社区服务质量。

二、智慧社区末端配送方案设计

智慧社区末端配送系统主要由智慧社区物流分拣中心、管道系统、住户仓储柜三个部分构成。将三个部分有机结合,并结合智慧社区的特点就可以得到具体的社区末端配送方案。

(一)物流分拣中心物流分拣中心作为整个社区的物流总调度枢纽,起着鉴别、分类与输送的重要作用,物流分拣中心以物联网为基础,通过自动扫描货物的条码获取货物信息包括尺寸,订货人等。之后经由全自动的分拣环节,将货物分拣至不同的分拣栏中等待运输。物流分拣中心与智慧社区的人物感知的特性相契合,作为末端配送的第一站,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二)管道运输系统管道运输系统采用地下与地上相结合的运行方式,在地下进行以物流分拣系统为起点的管道铺设,管道延伸至各单元楼的地下。管道运输系统根据运筹学规划最佳路线进行铺设,其中管道的货物流动由物流分拣中心进行统一调度。该系统体现了智慧社区的自动化能力。(三)住户仓储柜住户仓储柜安置在每层的电梯附近,当货物通过管道运输到达每栋单元楼的下方时,物流分拣中心会根据该货物的扫描结果为其确定所在的楼层,之后货物会在货物管道中随着电梯的上下运动而被运送到各层的住户仓储柜当中,等待住户实现足不出户的取得快递。所以智慧社区末端配送的具体流程:快递配送车辆定期将整个小区的快递运输至小区物流分拣中心,之后再由分拣中心通过自动条码扫描进行快递包裹分类,之后通过管道运输系统将快递包裹进行运输,最后借助电梯被放置于住户仓储柜中。

三、智慧社区末端配送方案评价

通过对该方案进行Swot分析,得到智慧社区末端配送方案的Swot矩阵如表1所示。经过Swot分析,可以看出本智能社区末端配送方案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不小的挑战,要想成为社会主流社区末端配送方案,本方案应在成本方面加以细化,去除不必要的成本,同时,考虑不同地区地下空间使用程度不同的现状,因地制宜地设计管道的布局与路径安排。同时,应该尽可能地利用物联网技术,顺应智慧社区的发展潮流,不断地进行修正与改进,以最好地适应智慧社区。

四、结语

本文通过设计智慧社区末端配送方案提出了未来新型社区的末端配送解决办法,同时,本文对其进行了Swot分析,在剖析本方案的优点与缺点,机遇与挑战之后得出了初步的改进建议。之后作者的研究方向将会是方案的各环节细化与完善。

参考文献:

[1]符逸杰,李鑫伟,甘红日,李朝阳,蒋宗益,张晓明.公共配送点的快递社区末端共同配送模式初探[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0(2):152-153.

[2]尹思文,保小玉,陈昊楠,于登臣,李佳,王海文.电商物流“最后一公里”的发展对策研究:以菜鸟驿站为例[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0(1):100-101.

[3]葛明峰.关于“最后一公里”的末端物流配送模式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9(17):50-51.

[4]寇长华,王艳.末端智能投递融入社区生态圈的策略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2019(3):83-86.

社区运营方案篇5

一、根本思绪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点,依照“县政府牵头、部分联动、属地担任、标本兼治、综合管治”准则,充沛发扬交通运输、公安、人力资本社会保证、工商、活动生齿治理等本能机能部分效果,综合运用司法、经济、行政等伎俩,经过部分联动,加大对不合法营运的引导和打击力度,营建优越的城市情况。

二、工作目的

短期目的:应用一年工夫,使东区局限内的不合法营运景象获得基本遏制,客运次序有基本性好转。

长时间目的:应用三年左右工夫,经过加大宣传和打击力度、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在东区逐渐限制摩托车行驶、妥帖指导不合法营运从业者正当就业等多种办法,根本根绝东区不合法营运转为,推进客运市场标准、有序运营,营建城市优越形象。

三、组织指导

为增强对不合法营运综合管治工作的指导,成立市东区不合法营运综合管治工作指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办公室成员由各成员单元指定一名联络员担任材料搜集及信息报送。办公室担任制订工作方案和做好各阶段工作方案和总结,并按时向上级报送。

四、职责分工

(一)交通运输分局:牵头组织开展打击不合法营运法律举动,对不合法营运转为依法进行处分。在东区不合法营运综合管治工作指导小组的指导下,经过整合全区交通法律资本,协调公安(含交警)、工商分局等部分的法律力气,鼎力打击不合法营运转为。

(二)公安(含交警):一是依照交通运输、公安(含交警)协调法律长效机制要求,积极参加打击不合法营运法律工作,对暴力抗法以及把持、节制不合法营运的团伙果断予以打击。二是增强对三轮车的治理,依法处置无通行证、无牌灵活三轮车及不合法加装动力设备三轮车,保证东区道路疏通。三是增强路面监管,整治交通次序。应用活动放哨和视频监控相结合的方法,对车站、商场、农贸市场、旅行景点等人流密集区违法泊车行为进行查处。

(三)人力资本和社会保证分局:依据东区不合法营运从业人员的特点,有针对性地依照就业优惠政策,供应岗前培训,积极引荐就业,以处理这以后顾之忧。

(四)工商分局:增强对辖区各类三轮车制造、改装、销售的查询摸底,打击不合法改装和无牌无照运营灵活车、三轮车、电动车的销售行为。

(五)综治办:对整治举动时期的法律、复议、等供应司法意见和支撑。增强对辖区活动生齿的指导与治理,对从事不合法营运的,在积分入户等治理上予以扣分。

(六)宣传办:加大打击不合法营运宣传工作,协调、指导主流媒体对其积极正面进行宣传;共同文明城市迎检工作布置不合法营运综合管治经费,增强后勤保证。

(七)法律分局:标准人力三轮车废品收受接管运输、摆卖行为,制订相关治理准则,加鼎力度打击人力三轮车不合法从事废品收受接管、不合法摆卖行为。

(八)环保分局:协助东区法律分局对人力三轮车收受接管废品进程中,形成的报酬噪音问题进行整治。

(九)社会事务办:对本区从事不合法营运的残疾人进行帮扶、疏导。

(十)各社区及各本能机能部分:一是依照“守土有责”的准则,借鉴三乡镇2010年管治不合法营运的形式与经历,积极组织辖区交通运输、公安、交警、活动生齿治理、工商等部分,抽调固定人员成立打击不合法营运专业步队,坚持高压态势打击不合法营运转为。二是充沛发扬社区居委会、流管办直接面临辖区生齿的优势,增强对辖区从事不合法营运人员的摸排注销,运用多种伎俩增强对不合法营运从业人员的指导与治理,树立不合法营运从业人员在住房、就业等方面的约束机制,对不听劝诫坚持从事不合法营运的暂住生齿,建议出租房子一切人、治理人通知其限日搬离。三是增强辖区车站、贸易场合、农贸市场、旅行景点等复杂地段的统筹治理,从泉源上根绝不合法营运转为。

五、工作任务

(一)完美法律长效联念头制,增强法律力度。

1.完美法律长效联念头制。交通运输分局要经过整合交通法律资本充分法律力气;综治办要指定专人担任,协调交警、治安等警种,布置法律人员、警车经过日常路查路检等方法协助开展打击不合法营运工作;综治办要充沛调动统筹运用辖区法律力气,依照“县政府牵头、部分联动、属地担任、依法管治”准则,组织打击不合法营运专业步队,做好东区的不合法营运综合管治工作。

2.增强法律力度。法律步队要打破惯例执勤工夫与执勤方法,鼎力开展联动法律。

第一阶段:宣传发起阶段。从年4月1日至4月10日,由宣传办印制一批整治不合法营运宣传单张,协调各社区和流管办把单张派发到出租屋及不合法营运重点人员,各整治不合法营运成员单元也要做好宣传单张发下班作;制造一批宣传横幅在各首要路段、社区收支口吊挂;应用电视、播送、报纸等媒体普遍宣传我区开展整治不合法营运工作。

第二阶段:法律整治阶段。从年4月10日至12月底,各相关本能机能部分要鼎力增强对不合法营运的日常法律工作,区综治办牵头组织整治不合法营运成员单元每周开展不少于2次的联动法律举动,在稳固重点地段管治效果根底上,对不合法营运地段接纳定点反省与活动放哨相结合方法进行管治。

第三阶段:稳固法律成效阶段。从年1月至2013年12月,用两年的工夫稳固法律成效,使东区不合法营运景象根本消逝。

(二)研讨出台摩托车限行和修订报废更新政策。交警四中队依据当前东区道路交通实践,参照周边城市做法,做好东区逐渐限制摩托车行驶的调研,构成方案并报上级部分核定,以改善交通次序,为公交优先发展供应优越的外部情况。

(三)严把市场准入关,完美泉源监管机制。工商分局要增强对辖区三轮车改装、销售业户的监视反省,对无照运营的果断予以取缔,对超局限运营和私自改装灵活三轮车的行为要依法打击,从泉源上避免无牌无证三轮车流入市场。

(四)促进不合法营运从业人员就业。人力资本和社会保证分局要实时搜集不合法营运从业人员信息,依据不合法营运从业人员根本状况及我区就业实践,实时有针对性地出台促进就业相关政策,指导其正当就业。

(五)树立打击不合法营运信息交流准则。各成员单元要指定联络人实时报送相关信息,东区整治不合法营运办指导小组公室担任每季度末向市城区不合法营运综合管治工作指导小组办公室上报本季度不合法营运综合管治相关信息,包括接纳的办法、获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下一步方案等。

(六)加大宣传力度。各成员单元和各社区要接纳多种方法,自动联络媒体,积极宣传打击不合法营运工作,营建强壮的打击不合法营运气势,指导从业者正当就业,鼓舞群众乘坐正当交通东西、抵抗不合法营运车辆。

六、工作要求

(一)进步看法,增强指导。各成员单元和各社区要充沛看法不合法营运综合管治工作对创立“三个适合”新型城市、维护文明城市形象、提拔城区首位度的主要性,实在增强指导,保证综合管治工作顺畅推进。联动法律进程中,各成员单元相关担任人要深化一线,带队落实。

社区运营方案篇6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珍爱生命”的科学发展观,建立安全长效机制,落实水上交通管理责任制,加强港口、码头及陆岛运输安全管理,坚决杜绝违规和超范围经营行为,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二、整治范围

全区从事水路运输的企业及所属营运船舶、码头、港点,从事渔业捕捞的渔业生产装卸的港口及停泊点,军港从事客货营运行为,“三无”船舶从事运输经营。

三、整治步骤及责任分工

专项整治工作从即日起至*年8月31日结束,共分四个阶段:

(一)组织准备(*年1月6日至31日)

各单位和企业要对省政府《关于开展港口渡船安全管理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和《大连市港航企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二)调查摸底(*年2月2日至2月28日)

各部门、街道、镇政府及相关单位,对辖区所有从事水上运输港口、码头、渔港、自然港点和有经营行为的军港要逐一进行调查摸底,了解港口设施、设备及经营情况,并对辖区所有从事经营客货运输企业、船舶逐一进行登记,查清非法经营船舶数量。(责任部门:社管局、交通局、质检局)

(三)检查整改(*年3月1日至*年3月31日)

各相关单位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认真分折辖区安全形势,针对存在的隐患,制定切实有效整改计划,并在限期内整改到位,切实消除隐患,管委会各行业主管部门要采取点面结合的办法,跟踪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1.完善企业经营资质。从事陆岛和岛屿运输的港口、码头必须达到港口规定的经营资质要求,并到有关部门办理行政许可手续后,方可从事经营活动。从事危险品货物作业的码头必须办理港口危险货物作业许可,并按国家有关规定,在通过危险货物港口作业安全评估后,方可从事经营活动。(责任部门:交通局、质检局)

2.加强码头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大投资力度,发展适应开发区陆岛运输需要的新型船舶,进一步完善专用码头装卸设施、保安设施、客运设施,进一步解决从业人员素质差的难题。(责任部门:交通局)

3.加大港航监督管理力度。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各自分清职责,密切配合,针对区内货港、客港、渔港混合作业,军港从事经营活动,以及自然港点管理上的盲区,认真调查研究,进一步明确码头设施的功能定位,建立管理责任制,形成与码头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同时加大管理力度,提高旅客、货主自我保护意识,自觉抵制无证经营的港口、船舶从事非法经营行为,建立建全安全、规范、有序的水上运输市场秩序。(责任部门:公安局、交通局、社管局、质检局)

4.严厉打击水上非法经营行为。要严肃查处渔港、渔船、货船、工程作业船等非载客船舶的载客行为,对屡禁不止的非客船载客要严厉打击,责令其所属企业停业整顿,并按规定取消其相关责任人及当事人的经营资格,构成犯罪的要依法移交司法部门处理,对未经检验的“三无”船舶要坚决予以停航。(责任部门:社管局、交通局、质检局)

5.要完善应急预案。各水运企业要做好应急预案的补充完善,做好抢险物资、器材和药品的准备工作,加强预案演练,不断增强预见性、针对性和操作性,提高处置特重大事故的能力。组织专门力量,清理挤占航道,锚地的海上养殖物、网具,确保陆岛、岛际间的水上航行安全。(责任部门:社管局、质检局)

(四)总结验收(*年4月1日至8月31日)

各企业整改到位后,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做好验收工作,对达不到要求的要责令停业整顿或予以取缔。专项整治中各阶段工作完成情况及各类信息,要及时上报管委会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将对各单位进行监督,对专项整治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并予以通报。新闻媒体要加强舆论监督,对专项整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曝光。

社区运营方案篇7

[关键词]社会资本;物流园区;商业模式

1研究背景与意义

我国物流园区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理论和实践基础,虽然国外有成功的范例,但是至今关于物流园区规划、建设及运营的理论尚未成熟,如果不考虑各国的国情差异,盲目照搬国外的经验是具有风险的。物流园区研究和实践对推动我国物流发展、国民经济发展具有显著作用,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协调、稳定发展,通过统一规划可以促使众多物流企业聚集在一起,可以实现专业化和规模化经营,发挥整体优势和互补优势,可以促进物流技术和物流服务水平的升级,对共享相关设施和配套设施、对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规模效益起到重要作用。

2物流园区商业模式

参考中外物流项目的投资运营模式,主要有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模式、自行投资、Bot模式、合资/合营投资模式等几种。其区别在于投资建设组合形式、经营管理形式的不同,并将决定项目投资人的收益模式。

2.1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模式

由政府派驻的物流园区开发机构通过有偿出让土地使用权,以指定的地块、年限、用途和其他条件,由土地使用权受让人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和使用金后,供土地使用权受让人开发经营。

2.2自行投资模式

由政府派驻的物流园区开发机构单独投资整个项目,并自行组建管理公司,对建成后物流园区进行独立营运,并获得所有项目的收获,同时承担全部项目风险。或者由政府派驻的物流园区开发机构投资土地、基础建设,进行项目经营权的招标,由中标公司投资主要物流设备及相关设施的投资,并由其组建管理公司,对建成后的流园区进行营运,同时承担项目风险。政府派驻的物流园区开发机构通过出租的方式获得收益。

2.3“投资―经营―移交”(Bot)模式

通过给予开发商适当的土地政策、税收政策和优惠的市政配套等相关政策,由开发商主导进行项目内的道路、仓库和其他物流基础设施及基础性装备的建设和投资,然后以租赁、转让或合资、合作经营的方式进行项目相关设施的经营和管理,给予开发商在项目建成后一定时期内的特许权。开发商在此特许期内通过经营收回投资并取得利润,特许期结束后把该项目完好地、无条件地移交给政府。

2.4合资/合营投资模式

政府派驻的物流园区开发机构以土地及项目的经营权为股本,选择具有资金及技术管理优势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为合资方,共同负责土地开发及项目建设,项目建成后双方根据股权成立管理公司,对物流园区进行经营运作。收益按股份分红。

3适合社会资本引导物流园区发展的商业模式

在物流园区营运阶段,主要是由于市场竞争、营运管理、投资回收压力等带来的风险。因此社会资本引导物流园区发展的时候,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商业模式,发挥各种商业模式的优势,避免其劣势,最大程度的发展物流园区,同时获得相应的收益。

3.1综合商业模式介绍

目前,由于国内经济发展水平所限与物流管理人才不足的原因,在物流园区的管理中,应注意借鉴发达国家物流专业运营商的经验,或者引入加盟;在我国,以政府为主体来进行招商引资的效果并不好,物流园区应采用社会资本引导的商业模式来进行招商引资,即鼓励社会资本投资物流行业,辅以专业运营商来运作,通过优秀的专业管理团队去招商引资,运作业务,建立物流体系,在此过程中实行综合商业模式,即:政府通过给予园区开发者适宜的优惠政策,吸引投资者主持进行物流园区的道路、仓库和其他物流基础设施及基础性装备的建设和投资。然后,由投资者吸引社会资金,通过多种融资方式、资金渠道、股权形式进行资金的筹措和解决,并在此过程中进行物流园区的建设、开发与运营,同时将相关利益相关者引入园区开发的全流程中,通过公开招标、资产置换等方式实现上下游利益相关者共享园区利益。

3.2综合商业模式操作方案

(1)前期拿地依托政府。在拿地阶段,要研究地方政府、区域发展的规划,了解当地的经济发展趋势和特色产业,物流园区的规划和发展阶段,与政府主导产业、地方优势项目相结合,在选址拿地阶段要紧靠政府政策导向,争取以低廉的地价取得土地,并获得相应的税收政策。

(2)缺口资金多方筹措。拿地和注册公司启动项目阶段,由社会资本主要投资方出资,然后出资方依靠低廉土地优势,结合地块信息,配套完善可行的研发规划方案,将土地和公司进行增值(增值数在初期投入2~3倍),然后以公司股份进行资金募集,在此过程中要保证初始投资方绝对控股权(一般在51%),由此可以实现初始投资完全撤出,用于下一步的工程建设。此种方式基本实现由合作各方以现金形式出资,提供公司注册资金和一期用地地价费用,然后在建设阶段依靠银行贷款获得项目建设资金并通过土地增值收益获得持续开发的资金,在建设阶段还可以引入资产置换,实现滚动开发。

(3)工程建设置换资源。物流园区建设资金来源方式有三种,包括企业自筹、银行融资、资产置换,约定比例为2∶5∶3。在物流园区研发方案确定后,即确定挑选部分置换资源,介入甲方供应,辅以一次招标、二次资产置换,根据供应商(合作伙伴)主业区域提供可选置换资源;资产置换过程自供应商招标伊始即谈判资产置换比例,确定资产置换资源,价格为集团批复的销售价格下调10%进行计算,根据确定的价格和资产置换比例及资金数量确定资产置换资源。资产置换资源确定后根据乙方需求进行操作:①直接过户给乙方,使得乙方可作为资产进行抵押贷款或资产自持;②签署合同由甲乙方约定,乙方进行使用或出租享受相关收益;③乙方签署合同后进行出售,出售成功后由甲方过户给相关卖方;④甲方在完成销售70%后帮助乙方促成销售。

(4)后期运营专业操作。在足够的投资能力及技术管理能力下,选择自行营运将获得最大的收益及项目控制权,但根据实际情况,在园区运营初期引入国内外专业物流园区运营机构不失为一个好的解决方案,以此来充分学习、借鉴其技术与管理优势。

社区运营方案篇8

[关键词]体验营销房地产

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预言服务经济的下一步是走向体验经济,人们会创造越来越多的跟体验有关的经济活动。目前,房地产市场逐步进入成熟时期,房地产产品的同质性日益严重,市场竞争加剧,在这种情况下,“体验营销”这一方式受到房地产业广泛的关注。

体验营销就是从消费者的感官、情感、思考、行动、关联五个方面来重新定义、设计营销理念。在体验营销时代,营销的重点是,发现产品从设计到投入使用与消费者接触的所有点,研究这些点,通过对它们的体验建立起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深刻印象。

房地产项目开发的全过程,体验应贯穿始终。从开始的规划设计到客户入住后的长期物业服务。每一个环节,开发商都必须从消费者的角度来构思,不能像过去一样仅仅满足于怎样把它做好,而是要考虑消费者看到它、使用它时,会产生什么样的感受。

本文以厦门某房地产商,在洛阳新城区首次投资的成功案例为例,浅谈“体验营销”在房地产业中的运用。

一、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位置:洛阳古城路、王城大道与民苑二路形成的围合区域内,临隋唐城遗址。

2.项目占地:690573

3.Swot分析。(1)优势S。地段优势明显,处洛阳新城区,是住宅集中区,地段好;交通条件较好,王城大道与古城大道均为城市干道,且周边有多条公交线路;临路状况较好,有利于沿街店面设置,商业价值形成;临隋唐城遗址,为项目未来业主带来良好的视野及景观。(2)劣势w。地块不规则形,且呈条形,在项目规划上存在较大难度;周边配套薄弱,目前周边配套少,生活不便利;周边人流较少,人气较弱,商业氛围相对较难形成;道路交通污染,临城市干道,存在一定交通污染。(3)机会o。洛阳房地产市场正处在发展阶段,市场走势基本稳定;洛阳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推动;南方开发商介入洛阳市场,在政府及消费者层面都能带来一定的优势。(4)隐忧t本案体量较大,消化周期较长,未来项目销售存在不确定性压力;随着竞争加剧,产品品质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本案项目竞争力的形成;宏观经济及政策的不确定,是本案未来开发的潜在性风险。

二、项目之体验营销

1.目标客户群分析。根据区域市场及消费者需求的了解,结合本案的区位特征,将本案客户群定位为――洛阳地区中高端的购房需求消费群体――其具备以下特征未来客户群:来源地――洛阳市区及城郊居民为主,部分周边县市居民;置业类型――以自住型消费为主,老城区二次以上置业者占多数,进城置业者比例突出;职业类型――私营业主、农村高收入者等为主要客户群;消费特征――对新城的区位认同度高,对项目总价值要求较高,户型、园林及配套均有相对突出的要求,并看好区域及社区发展前景。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越往高处的人,心理需求越明显,情感需求越强烈。当物质生活水准达到一定程度以后,人们购买住宅的目的不再是出于满足简单居住的要求,而是出于满足一种心理和情感上的渴求,或者是追求某种特殊房地产产品与自我定位的吻合。人们在购房时除了价格等因素之外,更偏好那些能与自我心理需求引起共鸣的产品。因此,产品定位应该紧紧围绕客户需求展开。

2.产品定位及创新。根据对目标客户群的心理分析,本案从以下几方面对产品进行定位:(1)公园地产概念,倡导生态、人文的地产开发理念;(2)软性配套,体现在项目配套及各项服务的突出优势,与区域市场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3)以综合性社区的姿态入市,体现规模优势,有利于项目形象的树立。综上,将本案定位为洛阳新城区中高档的、公园主题的、集居住、购物、商务等功能于一体,具有突出软性配套特色的复合大盘,并附以下产品特色,以满足客户需求,实现项目差异化。①生态车库――创新“会呼吸的地下车库”,增强产品附加值;②空中别墅庭院――带大庭院的高层户型规划,增强观景效果及品质;③组合结构户型――创新2+1,3+1的户型结构,灵动变通,实现户型多样化;④社区配套方面:生态社区――通过建材选择、人车分流、垃圾处理、直饮水系统、中水处理等系统等与社区园林综合实现;智能社区――智能化社区安防系统、家居智能系统;数字社区――社区网络一体化,物业管理网络化;音乐社区――社区背景音乐系统,家居背景音乐系统;文化社区――通过社区会所文化性设施及社区商业配套等实现;名流社区――休闲及运动双会所规划;

3.体验式活动。购房即便对于中高端阶层也不可能是瞬间决定的事情,次次体验给客户新的感受。耐心陪伴着顾客,从初步体验到认可产品品质。(1)文化性会所先行建设,通过会员活动,让客户了解本案的开发及服务理念;(2)参观前期完成的园林景观样板区(结合举办书画展),让客户真实地感受规划方案中的园林风格社区主题。(3)专业人士解说规划设计方案――产品不仅需要有好的功能和质量,还要有能满足使用者视觉,触觉,审美等方面的感官质量。密切联系消费者和使用者,在专业人士的解说过程中,通过客户的意见了解到产品的不足之处。(4)主题样板房试住――借品牌凝聚体验,表面上,品牌是广告或服务的标志;深层次上,品牌则是对人们心理和精神上的表达。在体验营销者看来,品牌就是“消费者对一种产品或服务的总体体验”。(5)垃圾处理、直饮水、中水处理系统、生态车库等产品特色演示、介绍(6)户型选择、居家风水常识小讲座;――通过额外的服务细节,给消费者带来美好而难忘的体验。(7)组织客户户外游,增进准客户的“邻里”关系。本案目前已开发完成,取得了良好的销售业绩,并获得客户好评。

体验营销这种基于为消费者提供服务,最终与消费者实现共同体验的商业模式下的行销方式,成为地产商、地产项目树立市场形象,吸引市场关注的一剂强心针。因此注重挖掘客户的潜在需求和预期欲望,并将其对项目的良好体验,愉悦的感情升华为客户的忠诚,这是房地产项目营销成败的关键。

参考文献:

社区运营方案篇9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指标体系,决策方法

1 引言

轨道线网规划的评价是对轨道线网规划方案的网络特性、技术指标以及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做出相对满意度的判断,是方案优选与决策的基础。目前对轨道线网评价较多采用线路总发送量、日均客流量、客流强度等评价指标。由于这些指标仅针对线网本身,而不是立足于城市整个公共交通系统乃至城市综合客运系统,就可能造成线网局部效应分析最优,而从整体角度分析未必最优的结果。

轨道交通线网评价有如下特点:第一、轨道线网规划投资大,时间跨度长,通常远景目标年超过城市总体规划年限,属于不完全确定的状态;第二、轨道线网的评价指标,有些可以定量,有些是无法量化的,如促进城市土地的合理开发,提高劳动生产率等;第三、不同的评价主体所需达到的目标是多样的,有的目标是相互冲突的,如使用者希望出行费用低廉,而运营者重视经营收益性,希望票价高一些。

因此,对于轨道线网规划这样一种半结构化、非完全定量、多目标的复杂系统,不可能采用简单的项目评价法。本文提出一种轨道线网方案评价的组合综合评价方法及其评价指标体系。

2 轨道交通评价准则与目标

轨道交通系统的品质标准与目标,是改善居民出行可达性,推进城市结构的合理调整,扩展城市的发展空间,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这些目标包括功能目标、经济目标、社会目标和环境目标。

1)功能目标

主要涉及轨道线网交通质量,包括与城市规划的匹配程度、可达性、安全性、服务性以及满通需求的能力;

2)经济目标

轨道线网的建设、运营、管理费用与运营收入的状况;

3)社会目标

轨道线网对整个交通系统运营状况的改善以

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等;

4)环境目标

轨道线网对环境方面消极影响及对人类有用资源的耗费程度。

3 轨道线网评价指标体系

轨道线网的评价指标应能独立反映线网规划的某一具体方面的特征,并与轨道线网规划方案选优的目标相联系;评价指标的数量应越少越好,且每一评价指标应具有可量测性,或者可以通过定量法获得,或者可以用定性分级比较的方法获得。评价指标应合理公正,不能以主观判断一种方案形式有利而另一种方案形式不利。本文在进行轨道线网评价时分两层次5个方面建立指标体系。第一层次通过结构特征评价产生候选方案;第二层次是对候选方案进行交通功能、运营效益、社会效益及持续发展四方面应用组合的综合评价决策。

3.1 候选方案产生

采用线网长度、中心区线网密度、非直线系数、换乘节点数、覆盖面积率以及与大型客流集散点衔接数量等指标,对轨道线网预选方案进行结构特征评价并产生候选方案。

(1)轨道线网长度:规划区轨道线网各条线路长度之和。该项指标在功能相同条件下越短越好。

(2)中心区线网密度:线网中心区轨道交通线网长度与中心区面积之比,反映轨道交通线网在中心区的服务水平。

(3)非直线系数:轨道交通线路实际长度与轨道交通线路起终点空间直线长度之比,反映快速轨道交通线网各线的顺直程度。环线的此系数按主要集散点之间的实地距离与空间直线距离之比。

(4)换乘节点数:轨道交通线网线路相交点的数量,反映快速轨道交通静态线网提供换乘的灵活程度。

(5)覆盖面积率:在中心区按轨道交通沿线每侧750m范围的用地面积,在郊区按轨道交通沿线每侧1000m范围的用地面积,两者之和为轨道线网覆盖面积。其与轨道线网规划区面积之比为轨道线网覆盖面积率。

(6)与大型客流集散点衔接数量:轨道交通线网线路与大型客流集散点衔接的数量,反映轨道交通线网对大型客流集散点的覆盖性。

3.2 候选方案评价的指标体系

(1)交通功能评价

采用日均客运总量、换乘率、线网负荷强度以及轨道交通客运量占公交总客运量的比例等指标,对轨道交通线网的交通功能进行评价。

①日均客运总量:规划年度轨道交通线网各线客运量之和,以交通需求量分析结果为依据。

②换乘率:轨道线网的换乘客运量与轨道线网总客运量之比,反映轨道交通线网对乘客出行直达的满足程度。

③线网负荷强度:轨道线网日均客流量与轨道线网总长度的比值,反映轨道交通线网单位长度承担的客流量,用以评价轨道线网的运营效率和经济性。

④轨道交通方式占公交方式的比例:轨道交通方式日均总客运量与公交方式总客运量的比值,用以评价轨道交通方式在公交方式中的地位。

(2)运营效益评价

运营效益评价系统主要从建设费用、运营费用、运营收入等角度对轨道交通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评价。

①建设费用:各种轨道方式每公里平均造价与该方式里程之积的总和。从中可了解工程难易程度并判断投资的可能性。

②运营费用:客流周转量与每公里人均运营成本之积,反映线网客流度及建设管理水平。

③运营收入:为日均客流量与票价之积,反映经营者的经济利益。

(3)社会效益评价

社会效益评价主要针对轨道交通方式引起整个公交方式服务水平的提高以及缓解城市道路拥挤程度的情况进行分析,如公交方式的出行比例、公交方式的平均出行时间、平均机动车速、居民平均出行时间、路网负荷均匀性等。

①公交方式的出行比例:公交出行占全方式的比例,用以评价轨道交通线网对城市交通结构的改变。

②公交方式的平均出行时间:城市居民以公交方式出行的平均出行时间,用以评价轨道交通线网对居民出行时间的改善程度。

③平均机动车速:城市中心区高峰数段道路机动车速的平均值,用以评价轨道交通对城市道路机动车速的影响。

④居民出行时间[2]:路网出行总时间tt=

nn

∑∑nijtij+thc,其中nij、tij分别为(i,j)点对之

i=1j=1

间的客流量及出行时间;thc为路网折算换乘总时间;tt为路网中一天全部出行时间总和,包括折算换乘时间及路段出行时间。

⑤路网负荷均匀性[2]:路网负荷均匀性,ψ=11∑(ηi-ηt)2]1/2,反映路段负荷ηi(qi/ci)ηt[

mi=1

m偏离平均负荷率ηt的程度。其中qi、ci分别为第i条种路段的客流量及客流容量;ηt=1∑ηi,为

mi=1

m所有路段负荷率的平均值;m为轨道交通路段总数。ψ值越小,路网负荷均匀性越好,行车组织越经济,运营成本越低,路网能发挥的总体运能就越大。

(4)持续发展评价

采用与土地利用吻合程度、沿线土地开发价值、线网发展适应性等指标对轨道线网持续发展特性作出评价。

①与土地利用吻合程度:轨道交通线网与城市总体规划拟定的土地利用吻合程度,可用轨道交通吸引范围内的人口岗位数与同期全部的人口岗位的比例表示,以评价轨道交通线网与城市总体规划的一致性。

②沿线土地开发价值: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利用开发价值,以评价轨道交通线网对土地潜在开发能力的影响。

③线网发展适应性:轨道交通线网的可调节性,以评价轨道交通线网适应城市发展变化的能力。

4 组合的综合评价法

对于多目标、多因素、多层次的复杂系统,其评价方法有层次分析法、层次熵分析法以及模糊聚类分析法。但如何建立一套切实可行,又能全面准确衡量轨道交通线网方案优劣的评价方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4.1 已有评价方法分析

(1)层次分析法(ahp)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决策思维方法,它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各个组成因素,将这些因素按支配关系分组形成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层次中诸因素(指标)的相对重要性,综合人的判断以决定诸因素相对重要性的顺序。

ahp方法的根据是评价指标对象的层次性,得出的结果是各决策方案相对于总目标的优先顺序,适用于方案各层次指标的排序及权重分析。

(2)灰色关联系数法

它是通过确定各方案指标与相对方案指标的类似程度,进而确定各方案的优劣。具体步骤为:

①选择各方案同类指标中的最佳值,形成参考

数列:{x0}={x0(1),x0(2),?,x0(n)}(1)

②求关联系数:

minmin|x0(k)-xi(k)|+ρmaxmax|x0(k)-xi(k)|

ik

ξi(k)=ik

|x0(k)-xi(k)|+ρmaxmax|x0(k)-xi(k)|

ik

(2)

③求关联度ri:

1ri=n∑ξi(k)(3)

nk=1

ri反映了方案与参考方案的关联程度。ri越大,方案越优。

灰色关联系数法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没有掺入人的主观判断,而是对确定的定量指标进行比较与计算,保证了结论的真实性。因此,该方法适用于轨道线网规划评价过程中对确定的定量指标的评价,

也适用于轨道线网初始方案比较后产生候选方案的评价。

(3)模糊评价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将不确定的信息用定量的方法加以处理,变定性决策为定量决策,增加判断的直观性、准确性。

4.2 一种组合评价方法

候选方案综合效益评价是对候选方案进行一次全面、详细的分析和考核,以谋求轨道线网系统整体功能的“最优”,而不仅仅是某一项或几项指标的“最大值”,并在系统整体优化过程中,不断向决策者提供各种关系信息。本文提出一种组合方法是将已有的系统决策方法运用其各自的优点进行有机结合的轨道交通线网的综合评价与决策方法。即:以多级模糊综合评价为框架,按评价指标类别,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的多级权重;利用灰色关联系数法求运营效益指标的评价矩阵,采用模糊评价模型建立交通功能指标或运营效益指标的评价矩阵;利用专家系统或打分法建立持续发展指标的评价矩阵,采用多级模糊综合评判的步骤、算子及评判准则,分别计算轨道线网各预选方案的广义效用函数值,以效用值的大小对各方案进行排序和优选,为决策者提供决策的依据,实现轨道线网方案的评价决策。图1为该方法的框架图。

广义效用函数计算方法是首先计算各子系统“效用值”:

n

ui=∑wij·fij(7)

j=1

式中:fij—表示第i个子系统第j个指标的效用值;wij对应fij的权重;n表示第i个子系统的指标总数。然后计算整个系统的“效用值”:

m

u=∑wi·ui(8)

i=1

式中:wi第i个子系统的权重;

ui—第i个子系统的效用值;

m表示子系统的总数。

图1 轨道线网方案组合评价方法的流程

参 考 文 献

1 顾保南,方青青.城市轨道交通路网规划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研究,vol.3.no1.2000,3(1):24~27.

社区运营方案篇10

论文关键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保障

社会保障是国家的“安全网”和“减震器”,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长治久安。任何一项制度的实施都离不开法律的支持,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治化”是其今后的必由之路。然而以《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下称《基本方案》)为核心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制度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严重制约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的发展。与此同时,中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即将掀起一股“白发浪潮”,如何构建一个新型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制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头等大事。

一、我国目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的实施现状

截止至2007年底,全国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人数为5171万人,共有392万农民领取了养老金,共支付养老金40亿元,基金累计结存412亿元。而1998年参保人数有8025万人,2001年底有5995.1万人,2004年底有5378万人,2006年底参保人数是5374万人。可以发现自1998年来,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保人数越来越少,这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制度让农村居民不理解,也没有使农村居民得到实惠。

二、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中央与地方立法难以形成贯通的配套体系

到目前为止,适用于全国农村人口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依据仅达到部门规章的层次,即1992年民政部颁布的《基本方案》,其他的法规大多是以通知、政策、会议决定等形式出现。其法律效力与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相同。由此构成的群龙无首般的“上下不连贯,左右不衔接”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体系缺乏可持续发展性,严重影响了农村养老保险事业的有序发展。

(二)筹资模式存在的问题

社会养老保险的筹资模式共有三种:现收现付模式、完全积累模式、部分积累模式。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采取的是完全积累模式。《基本方案》规定“筹资模式坚持以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的原则”,该模式运行十多年来,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暴露出如下问题:

第一,集体补助缺失。《基本方案》规定“集体补助主要从乡镇企业利润和集体积累中支付”,但没有对集体补助标准和不给予集体补助或者只给予很少的补助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做出规定。此外,东、中、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部分农村地区特别是西部农村地区的集体根本无力给予集体补助,最终形成农村经济发达地区不愿给予补助、经济欠发达地区无力给予补助的局面,集体补助制度最终成为空话。

第二,“国家给予政策扶持”流于形式。《基本方案》规定“国家给予政策扶持主要是通过对乡镇企业支付集体补助予以税前列支体现”。很明显这种“国家予以政策扶持”目前也是一句空话。这样,在集体补助未能落实、国家政策扶持未能到位的情况下,农民养老金“以个人交纳为主”则变成“完全由个人缴纳”,社会保险因此演变为“个人储蓄保险”。

第三,“保富不保贫”倾向严重。受到上述两个问题的影响再加上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采取的是农民自愿参加的原则,导致产生“保富不保贫”的现象。“目前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基本上是在比较发达的农村地区开展,参加养老保险的几乎都是富裕的农民。他们即使不参加养老保险,养老也不会成太大问题”;而且根据“投保越多集体补助越多的原则”,假如集体补助落实到位,国家给予政策扶持也可以有效兑现,受益的也只是农村中高收入阶层,最需要得到保障的农村低收入阶层和贫困户的养老问题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

(三)基金运营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基金运营管理模式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保值增值困难。《基本方案》规定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的主要途径是购买国家财政发行的高利率债券和存入银行,而通货紧缩或通货膨胀将使这种单一的投资渠道“失灵”。单一的投资渠道模式面临风险时不堪一击,使“保值成为空话,增值成为幻想”。此外,《基本方案》规定“基金以县为单位统一管理”,这种县级管理机制使基金难以形成规模效益,保值增值更加困难。

第二,监督保障机制不健全。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职能部门独立负责经办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收与支、基金的投资运营以及基金的监督,其集征缴、管理和使用三权集于一身,同时直接受制于地方政府。实践中经常看到地方政府利用职权挤占、挪用甚至挥霍农民养老金的情形。

(四)保障水平低,不能满足农村老人晚年基本生活需求

《基本方案》规定“月交费标准设十个档次,供不同地区以及乡、镇、村、企业和投保人选择”。根据《农村养老社会保险交费领取计算表》规定的计算方法计算,如果投保最低档次2元/月,投保10年后可领取的养老金为7元/月,15年后可领取9.9元/月;如果投保最高档次20元/月,投保10年后可领取的养老金也只有70元/月,15年后也只有80元/月。由于多数投保人往往选择2元/月的最低投保档次。若再考虑机构管理服务费的提取以及通货紧缩、基金流失等风险,投保人最终拿到的养老金根本起不到保障基本生活的作用。

三、构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的必要性

“旧农保”在立法层次、筹资模式、基金运营管理模式以及保障水平四个方面存在种种急需完善的缺陷,而当下我国又处在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土地保障功能削弱、人口老龄化加重的社会转型时期,构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制度已迫在眉睫。

(一)家庭养老功能弱化

目前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仍然是农村养老的主要方式。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和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已成为难以逆转的趋势。一方面,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抽样调查资料显示,1980年农村居民户均人口为5.54人,1990年下降到4.80人,1998年下降到4.30人;农村家庭人口结构呈现“四、二、一”的倒金字塔形发展趋势,即一对夫妻要赡养四个老人和抚养一个孩子。与过去的多子多孙的大规模家庭相比,这种核心小家庭显然加重了子女的赡养负担,换言之就是削弱了家庭养老功能。

另一方面,城乡人口流动导致独居老人增多。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特别是青壮年人口向城市流动以寻找就业机会。进城务工人数逐年上升直接导致农村独居老人增多。由于子女常年在外,独居老人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状况受到严重冲击。

(二)土地保障功能减弱

随着农村社区的工业化和城镇化,人均耕地面积从建国初期的2.82亩减少到1995年的1.17亩,“失地农民”已成为普遍社会现象,失地农民增多,土地保障功能出现虚化,使他们失去了最后的“生命保障线”。

同时,农业已成为薄利行业。加入wto后,我国农业自然而然的卷入国际市场的竞争浪潮中,但以小规模农户分散经营为主的农业组织结构与国外规模经营的农业结构相比生产成本高,再加上我国入世后农产品的进口关税大幅下调,一些保护性措施也随之取消,我国农业明显缺乏国际竞争力。据华盛顿国际经济研究的评估,中国加入wto后,随着关税的降低和农工产品进口的放开,将导致增加1100万人的失业。此外,雪灾、火灾、洪水等自然风险也是农业的“致命伤”。市场和自然双重风险使农业的收益越来越低。

(三)农村人口老龄化水平加剧

随着农村人口出生率的降低、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流入城市务工、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农村老龄人口比重和数量势必将不断增加。据第五次人口普查公布的数据,2000年农村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10.92%。预测2020年农村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将上升到15.6%,2050年将上升到21.2%。到2030年前后将达到人口老龄化高峰。农村养老形势十分严峻。

四、构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的若干建议

(一)建立城乡有别的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体系

一方面要采取城乡有别的立法模式。社会养老保险的社会化程度是与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的。我国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的国家,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有必要分步骤建立城乡有别的二元社会养老保险法律制度。

另一方面,构筑协调统一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体系。借鉴国外成熟的立法经验,立足我国国情,以建立统一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为初级目标,以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险模式为终极目标,由全国人大制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基本原则、筹资模式、基金运营管理模式、保障水平、待遇给付条件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改革和创新。国务院以此部法律为依据制定相应的行政法规和规章。地方政府在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多层次综合养老保障原则的基础上制定相配套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单行条例。

(二)建立新型筹资模式

1.定向强制投保,落实个人缴费责任

由于我国各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暂时强制所有农村人口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是没办法的。对于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的农民来说,他们可以将收入中一部分用于资金积累和扩大再生产,在这些地区推行“强制投保原则”是可行的,因为自愿性投保往往容易导致制定的目标与实施的结果不一致。实践中我国部分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如北京已开始推行该制度。对于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农民来说,他们不得不将大部分收入用于低水平的生活消费。这些地区应该继续推行原政策,继续坚持“鼓励投保原则”,积极稳妥的逐步扩大保险覆盖面,最终实现“统一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初级目标。

2.规定集体补助标准,落实集体补助责任

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应该强制要求集体予以补助,具体的比例由各地集体经济发展状况来确定。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继续推行原有的“灵活”政策,即由集体根据其经济状况予以适当的补助,并完善相关的其他保障制度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3.落实国家的财政支持责任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社会保障制度都得到了国家充足的财力支持。目前,我国只有10%左右且10%的投入大部分给了城镇职工。我国宪法第4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可见,国家有义务财政支持社会保障事业。针对农村传统养老方式受到种种挑战及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的现状,国家必须改变原有的“虚化”的扶持政策,转为务实的资金支持。例如可以采取“基础养老金”的补贴形式来体现国家的财政支持。同时,坚持“区域有别”的原则,对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应当适当的多补贴一些,这样有利于建立统一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至于补贴资金可以通过如:提取适当比例的税收收入、发行福利、适当提高农产品补贴等等。

(三)建立新型基金运营管理模式

1.基金的运营

过去中国资本市场不成熟,基于对基金的安全考虑,《基本方案》规定采用单一投资模式,基金的收益一直处于低水平。为了改变基金保值增值困难的现状,运用法律改革基金运营模式势在必行。

智利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社保私有化”基金管理模式的国家,该模式对拉美国家、发展中国家乃至发达国家的社保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924年智利就建立了国家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1980年为了提高基金收益率,智利创新性的引入私营的基金管理公司,全权负责基金的收缴、支付、投资等具体事宜;政府则担任监管和担保的角色,即在基金管理公司不能保证最低收益时,由政府对投保人进行补贴。这使智利的社保基金收益在1981—1991年基金年平均收益率达到了14.4%。我国可以采取“在国家宏观调控和严格监管之下,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规定安全投资和风险投资的比例”的模式,使基金的运营逐步从依赖政府过渡为依赖市场,以实现基金保值增值。具体步骤可以:

第一,提高管理层次,规定基金由省级管理,扩大基金规模,形成规模效益,同时也有助于防范基金流失风险。

第二,规定安全投资和风险投资的比例、成立基金管理公司的条件、选择基金管理公司。管理部门按规定的比例留足安全投资资金后,采用兼顾公平与效率的招投标方式,将其余的资金委托给符合法律规定条件一家或多家基金管理公司经营。

第三,规定风险投资的领域和组合投资的比例。随着我国的资本市场健康发展,通过投资多元化、限定投资领域和组合投资比例,可以保证基金风险的可控性。

第四,规定政府担保和基金公司反担保的责任。即规定投资运营机构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收益最低线,超过最低线以上的部分通过协商的方式确定投资运营机构和受益人之间的分成比例;而当投资运营收益率低于最低线时,投资运营机构有义务用自有资产来弥补差额,至于投资运营机构无力弥补的差额而破产,则政府应该启动准备金承担最后的“兜底”责任。

2.规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机构管理服务费由国家财政划拨

过去城镇社会养老保险的机构管理服务费也是采取“提取”的办法,1999年后改由财政划拨,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行二十多年来却始终采取“提取”的办法。相对城镇而言,农村居民作为弱势群体不但没有享受到国民待遇,还受到歧视待遇,应该及时消除这种不正常的现象。

(四)适度提高保障水平和退休年龄

《基本方案》规定的缴费档次在中国经济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之后已证明起不到养老保障的作用,因此在落实集体补助责任和国家财政支持责任的基础上应合理提高养老金支付水平。提高之后的最低缴费档次应保证最终领取的养老金至少达到退休当年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另外,受人口老龄化的威胁,法国已将退休年龄普遍从60岁提高到65岁,挪威提高到67岁,美国2005年的法定退休年龄是65岁零6个月,2027年将提高到67岁。我国是一个“未富先老”的国家,而上述几个国家都是在积累了一定的财富才进入老龄化阶段的,因而我国受人口老龄化的冲击将更严重,更加有必要合理提高退休年龄以削弱老龄化危机带来的种种养老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