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传统物流存在的问题十篇传统物流存在的问题十篇

传统物流存在的问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37:55

传统物流存在的问题篇1

由于该项目系统设计采用了多项创新技术,建成后的上海新华传媒物流中心创造了我国图书配送中心建设的多项新记录,因此备受业界瞩目。

建设过程

图书发行是上海新华传媒最重要的主业之一。作为上海市最大的图书发行公司,新华传媒拥有大中小不同类型的售书网点2000余家,2004年销售额近15亿码洋。而公司的物流条件相对比较落后,已经成为严重影响图书发行业务规模进一步扩大的瓶颈。

新华传媒高层认识到,图书发行公司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物流、连锁经营和信息化三个方面,建设现代物流中心将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也是新华传媒改革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基于成功建设世界领先的图书物流配送中心的理想,新华传媒于2005年9月成立了“现代图书物流中心项目小组”,显示出对这一工作的高度重视。

项目小组通过吸收海内外、行业内外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和技术成果,借鉴同行业有关物流信息系统、现代物流模式和设备应用的成功经验,同时分析兄弟省市新华书店物流系统建设的利弊得失,对图书物流中心的楼层布局、主要业务流程设计、相关需求以及工艺等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和规划。为了保证图书物流中心及与之相配套的各项设施的先进性,项目小组与众多颇具实力的国内外企业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并严格按照“规范、公开”的原则和招标程序,对系统集成商进行了招投标。经过专家评审,北京伍强科技有限公司最终中标。

本着建设一座符合新华传媒自身特点和出版物物流特性的,具有高度信息化、适度自动化、流程科学化,运作成本控制在较低水平,实用而有效的现代图书物流中心的目标,北京伍强科技与项目小组一起,全面展开了物流中心的工艺设备、系统开发和实施等各项工作。在此过程中,该项目的建设既得到了上海市委宣传部等上级单位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新华传媒哈九如董事长和其他高层领导的大力支持。尤其是项目主要负责人新华传媒物流中心总经理姜胜青、信息中心总经理顾明良和总裁助理吕瑜,一年多来几乎每天都到工程现场监督检查,参与具体流程制定和技术讨论,付出了辛勤劳动。这是项目取得成功的关键。

系统构成与设计创新

新华传媒物流中心位于上海市闸北区沪太路和汶水路交汇处,紧邻中环线,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该项目总占地面积38亩,建筑面积36000平方米,其中物流中心30000平方米;总投资1.3亿元,其中物流系统及设备投资4000万元。系统设计能力年配送40亿码洋,其中,一般图书26亿码洋。一般图书退货4亿码洋。教材4亿码洋,音像制品3亿码洋,文教用品3亿码洋。

物流系统共由5个子系统构成,分别是:

教材处理系统:负责处理教材的到货、储存和配发业务;

一般图书处理系统:负责处理图书的接收、翻理、直配、储存、拣选、配送业务:

一般图书销退处理系统:负责处理图书销退过程中的接收、分类、退社、上架各环节的业务;音像处理系统:负责处理音像制品的到货、储存和配发业务;

文教用品处理系统:负责处理

上海新华传媒概况

上海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原上海新华发行集团经过改制三步走,实现成功上市的文化传媒类企业。下设书城连锁、新华连锁、中盘、文音、电子商务、新媒体等事业部和物流、订单、财务、信息、行政、人力资源、投资管理等部门。主营业务为文化传媒市场运作,其中,出版物的批发和零售是目前主营业务的重要部分。新华传媒是上海地区唯一使用“新华书店”集体商标的企业,拥有大型书城、中小型新华书店门市以及超市卖场售书点等大中小不同类型的售书网点2000余家,图书零售总量占上海零售总量的65%以上。此外,还拥有3家不同类型的出版物批发交易场所。

新华传媒在做强做大出版物发行主业的基础上,致力于开发电子商务、出版信息、动漫产品、平面供稿、报刊发行等新媒体业务,现经营3家报纸,并投资了多家文化传媒类企业,在国内文化传媒界具有广泛的影响。公司将通过渠道整合、产品整合和管理整合,实施跨媒体、跨区域的多元化经营,实现产业链的上下延伸和关联产品的业务联动。通过业务运作和资本运作,努力打造成一个集图书、报刊、数字多媒体、影印、视听等产品于一体,中盘批发、连锁经营、平面媒体、互联网络横向融合.跨地区发展,具有强大竞争力、市场运作能力和文化产业影响力的优秀的出版物发行经销商和依附于出版物的广告运营商。文教用品的到货、储存和配发业务。

新华传媒物流中心通过广泛应用电子标签和RF无线技术。结合自动分拣与自动输送系统,实现了无纸化与部分自动化作业,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与准确率。同时,物流中心特别强调了信息化建设,采用了世界著名的仓储管理系统inFoRSSa4000实现统一的库存管理,该系统与企业eRp系统共同构成了新华传媒的信息系统。值得一提的是,在物流中心信息系统建设的同时,新华传媒还进行了商流系统的建设。尽管难度很大,但实际运行结果表明,上海新华传媒信息化建设获得了巨大成功。位于物流中心的主机房主要有4台高端小型机服务器和大容量磁盘柜,组成双机热备份系统,负责商流和物流业务,目前在国内还是不多见的。

由于采用了多项先进的信息技术与物流技术,集成一体化成为该中心物流系统的突出特点,其中包括: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一体化,图书、教材、音像、文教用品、退货一体化,图书到货、翻理、编目、入库一体化,图书添配、直配拣选和打包复核一体化,以及图书入库、直配、拣选、称重、分拣自动化。

特别值得称道的是,新华传媒物流中心的建设始终以创新为主题,创新体现在系统设计的各个方面:

1)教材采用全直配模式,采

用优先分配终端算法,推行面向学校发货的一站式服务,全面解决教材配送中由于季节明显、中间环节多,导致占地大、浪费大的问题。

2)图书收货、翻理、新书注册实现流水线作业,在节约到货翻理空间的同时,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缩短了翻理时间。

3)图书直配采用电子标签系统和RF技术相结合的方式,直配品种和直配能力没有限制,解决了图书直配难题。

4)创造性地提出二段式上架策略,大大提高了系统能力,并使系统处理能力摆脱了过去与品种密切相关的约束。

5)图书储存按照班组设计,高效率实现配送按班组进行;货架设计采用集成化设计思想,结合图书自身特点和图书存储特点,高效率解决了储存和aBC移库问题。

6)并包计算采用模糊成件算法,既考虑路线优化问题,又考虑拣选效率和最长路线问题,并从根本上消除了零包现象。此外,拣选与直配实现了自动并包。

7)图书销退运用二次分类算法和电子标签辅助技术,彻底解决了长期困扰新华书店的退货难题。

8)图书拣选复核采用重量复核技术,在对数以万计的图书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学原理,对图书误差进行了深入分析。找出了影响图书重量复核精度的关键因素,即图书重量的系统误差,提炼出重量复核的计算方法,从根本上解决了重量复核的关键问题。复核精度在判断正确拣选时保持在90%以上,在判断错误拣选时保持在99.9%以上,大大提高系统的处理能力。

9)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系统实现一体化,为科学决策、以市场需求拉动采购提供技术支持。此举将深刻影响目前新华书店的采购模式,大幅度节约物流成本,节约国家资源,并提高了配送服务水平与满足率。

基于以上诸多创新。物流中心总经理姜胜青认为,建成后的新华传媒物流中心将创造我国图书物流建设的多项新记录:

在不到38亩土地的基础上,完成每年高达40亿码洋的图书配送,土地占用仅为目前国内已建成的图书物流中心的20%~30%;

整个项目从开工建设到一次上线运行,仅用了14个月时间,刷新了我国大型物流中心建设最短周期的记录;

年图书流转次数将达到10~12次,比目前全国平均水平提高2倍以上,是一般省店的4倍以上;

在一个项目中同时应用多项新技术,采用全新的设计理念,全面更新了收货、直配、储存、拣选、复核、销退等各个环节的设计思想,全面实现了供应链管理与物流配送管理一体化,将成为我国图书物流建设新的里程碑,引领我国图书物流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新华传媒物流中心在提升技术含量、优化作业流程、强化监控水平等方面呈现出“经济、快速、安全、准确”的特点,使其成为具有较为成熟的物流理念、符合出版物物流特点、引领我国图书物流发展方向的新一代图书物流中心的标志,它的建成将为新华传媒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技术亮点

新华传媒物流中心是目前国内采用新技术最多的图书物流配送中心,有效地解决了长期困扰我国图书配送领域的诸多问题。其技术创新点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1.到货翻理系统

到货翻理系统包括图书到货、图书整理、图书编目、图书分配等多项业务,是图书物流配送中心设计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新设计的到货翻理系统具有占地面积小、自动化程度高、翻理效率高、翻理时间短等优势。

2.到货直配系统

图书直配与交叉转运(CRoSS-DoCKinG)模式相类似,但又有不同。图书到货直配通常占新华传媒物流中心到货量的50%~65%,是图书物流配送系统设计的关键。由于品种太多,图书直配存在很大困难,主要是一书多店问题和一书一店问题的矛盾很难协调。

新华传媒物流中心一般图书未来每天到货品种要求达到6000种以上,到货码洋超过800万。到货直配系统针对一书多店和一书单店的特点,分别采用摘果式配送和播种式配送技术,并综合运用RF技术和DpS电子标签技术,很好地解决了以往系统作业效率低的问题。

3.高密度的货架系统

新华书店图书中心一般要求库存品种超过25万种,是图书物流系统的主要特点,对货架设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新设计的图书储存系统采用阁楼式货架,大大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并在货架设计上采用不同大小的货位设计,充分满足图书的高效储存要求。大宗图书采用托盘货位,充分体现了系统设计的灵活性。

4.图书重量复核技术应用

对拣选出的图书进行复核是图书配送中的难题,采用扫描复核,不仅成本高,同时还难以保证准确性。因此。采用其他技术进行复核成为研究的重点,而重量复核就是其中一种技术。

北京伍强科技公司运用统计学原理对图书的重量误差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找出了决定重量复核技术可行的关键因素,最终将重量复核技术应用到新华传媒物流中心,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5.基于二次分类的图书退货系统

退货约占一般省店发货量的25%~30%。目前,中国有大约570家出版社,一般供应商约1500家,每年出版新书约12万种,再版图书10万种。一般图书的退货处理是一个比发货难度大很多的难题,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图书退货要解决部分图书从新华书店退回到出版社或供应商,其他部分上架再销售的问题。新华传媒物流中心采用的二次分类法是一种具有独创性的系统设计。

简单来说,二次分类就是先将图书按照出版社(供应商)和品种分为若干大类,然后再在大类中进行第二次分类,以实现图书到出版社(供应商)或到物流中心储存货位的目的。

6.基于路线优化的模糊成件算法

由于新华传媒物流中心面积达3万平方米,如果不加分析和优化,一个包件最长拣选路线将超过600米,拣选时间和周转箱行走时间将超过30分钟,其他辅助时间也将达到30分钟。这是物流中心设计所应避免的,因此必须对拣选路线进行优化。

其实,对于一个周转箱(一件图书)来说,其装箱容量本身就是一个区间:一般要求码洋在800n1200之间,长宽高的大致尺寸在200×300×400mm左右,重量在15~20kg。这是模糊成件的基本前提。

模糊成件为路线优化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在满足基本成件原则的基础上,选择较短的路线将会得到很好的总体效果。此外,模糊成件使成件效果非常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零包。这是一般系统很难做到的。

7.多楼层提升机系统冗余设计

新华传媒物流中心输送系统特别是提升机系统的冗余设计,

保障了整个物流系统的可靠性。作业流程

一、一般图书

一般图书配送是图书物流中心的工作重点和难点。新华传媒物流中心一般图书配送分为入库翻理作业区、图书到货直接配送区、图书储存区、大宗图书储存区和图书分拣打包复核区。一般图书储存区设计各种规格货位12.25万个,可以满足40万个品种、共2.5亿码洋的储存要求。

1.入库翻理

每天到货量通常为700~850万码洋(35~45万册),种次将达到6000个以上,其中新书约600种。最大的订单一次送货可达400个种次,约30万码洋。

入库翻理就是将图书按类分开,对新书进行编目注册,完成上架、直配拆分等工作,是图书物流的关键内容。而新书在线编目是本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之一,将整体翻理速度提高了一倍以上,使单本图书的翻理时间至少缩短了3个小时。

2.直配

对于一书多店情形,采用电子标签辅助的摘果方式处理,大大提高了拣选速度。系统设计了8个区域共1050组电子标签。可以完成每天约3000件的直配任务。

对于一书一店情形,采用RF辅助按门店和按班组播种方式,设计了4个区域共480个播种点,大大提高了播种的效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上架

上架区域包括:二段式货架区域、播种区域、摘果区域、一般图书储存区、大宗图书储存区。整个系统的上架操作均采用RF技术支持,使上架简单而准确。

RF操作要求扫描周转箱号获得目标地址系列,扫描书号获得对品种的确认,扫描货位号获得最后确认。

4.拣选

系统的发货是按照波次进行的,这样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服务水平,并减少对资源(如暂存区域、分拣路线)的需求。

拣选的主要操作是按区域拣货,全部储存区域设计了23个拣选区域。一次拣选可以对多个周转箱,并采用模糊成件算法,可以使拣选路径达到最短。

5.分拣

分拣采用popUp型自动分拣设备,设计了13个出口,对应13条路线。每小时最大可完成1200件图书的分拣。

6.打包复核

打包复核是拣选作业的最后复核环节。采用重量复核技术解决拣选自动复核问题。重量复核分为图书标定、周转箱标定、动态测量和模糊判定等几个环节,最后系统根据实际测量结果完成对拣选正确性的判断。此外。系统还设计了人工复核程序,以满足特定情况下图书人工复核的需要。

包装分为周转箱包装和纸包装两种情况,由系统自动确定。

7.发货

拣选完成的订单经过检查无误后即可以进入发运程序。发运是按照路线进行的。

二、音像制品

新华传媒音像制品的库存品种仅为3万种,每天配送量也只有一般图书的1/8~1/10,所以在大部分情形下,采用人工处理为主。音像制品的直配比例达到70%以上,这一点也降低了对库存的要求。

音像制品配送系统设在物流中心四楼,占地3200平方米,设计储存区8000个货位,可以满足库存24500件、约2500万码洋的储存要求。系统设计音像与一般图书进行统一配送,所以输送线的设计覆盖了音像部分。

音像制品配送过程与一般图书基本类似,分为接收、翻理、直配、上架、拣选、复核、发送等环节,但是音像的品种、数量和配送方式与一般图书存在差异。在配送过程中,音像与图书的最大差异是标签的处理:

1.系统内的配送:要求在发货时打印标签,并逐一粘贴;

2.系统外的配送:一般不需要打印标签;

3.超市和大卖场:要求按照特种规格打印标签,如莲花超市、家乐福,每个店的标签纸都不一样,增加了配送难度。

三、图书和音像退货

退货作为一个单独的系统,设在物流中心的四楼,面积约1500平方米,设计储存货位9500个,储存能力约900万码洋,可以满足一般图书和音像制品的退货储存要求。

退货作业分为接收、翻理、一次分类、二次分类、退社和上架几个主要环节。退货系统设计是新华传媒物流系统的主要内容之一,具有创新意义的二次分类系统为图书退货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解决方案。

新华传媒物流中心退货作业的复杂性表现在每天需要完成约1000件图书(约100万码洋)、高达8000~10000种的退货翻理任务。这些图书分别属于约1000个供应商(其中出版社约570家,主要商约400家),其中,部分图书需要上架进行二次销售(比例约为50%~60%),部分图书则由于污损严重,需要退回书店。完成如此大规模的工作,传统手工作业方式需要60~70人。由于操作时间长,效率低,信息不及时,导致退货商品很难再进行销售,并经常出现一边大量退货、一边又产生大量订单的奇怪现象,导致每年的退货成本达到数百万元。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有关专家建议采用高速分拣系统完成退货分类工作,在实际应用中尽管可以大大减轻退货的劳动强度,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得益于分拣系统的启发,新华传媒物流中心采用二次分类技术解决了图书退货难题,可以大大减少人员数量(是传统操作方式的1/2,略多于高速分拣系统),降低劳动强度,节约投资成本(仅为高速分拣系统的1/5)。四、中小学课本

课本配送是物流中心的重要业务。由于课本数量大,品种相对较少,有明显的季节性,所以一般均以传统处理方式为主,不采用自动化设备进行辅助。上海新华传媒的课本业务每年仅为4亿码洋,其中秋季为2.6亿码洋,春季为1.4亿码洋,在全国新华书店系统中是比较小的。

课本配送有完整的征订单,所以操作相对比较简单。新华传媒的课本配送着重解决三方面问题:其一是针对季节性强的特点,要求减少库存及仓库占用空间;其二是针对地区仓库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具备库存条件的区县优先配送;其三是直接配送到学校,这是一个巨大的难题,在全国还从来没有谁去思考这一问题,但在上海最终实现了对1600所学校的直接配送。

为此,物流中心在设计时提出了“当前配送用户”的概念。所谓“当前用户”有两层含义:一是该用户是当前优先配送的对象;二是该用户具备优先配送的条件,如库存情况符合要求等。

课本配送中心设置在物流中心一楼,占地3000平方米,除设计平面堆放区域外,还配有少量货架,以完成部分货物的储存。五、文教用品

传统物流存在的问题篇2

 

(一)物联网概念

 

2005年11月,〃信息社会峰会〃在突尼斯举行,国际电信在此次峰会上了关于物联网含义的报告一《丨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这是第一次正式将物联网的概念搬上世界舞台。顾名思义,物联网是指〃物与物之间相互联结的互联网络”,它可以利用包括射频识别技术在内的多种技术和设备将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从而实现信息通讯和信息共享,物联网可以强化智能化管理与监控,通过全球定位系统还可以实现定位识别、地点追踪。物联网的发展基础是互联网,而互联网发展的延伸则是物联网,物联网所追求的是一个突破传统思维、将现实万物与虚拟的互联网整合起来的统一网络,全球的运转以此作为基础,真正实现万物互联。

 

(二)物联网特性

 

物联网的应用基础是射频自动识别(RFiD)技术,同时依靠互联网为纽带来实现物品之间的自动化识别、信息联结、信息共享,其特点包括全面感知、安全传递与智能处理三个重要方面。所谓全面感知,即是指利用射频自动识别技术、二维码技术以及其它类型的传感器来采集物体动态和收集信息,这里的物体和信息是包括了所有层面,并不是单一层面上的信息,这就使得接入对象更为广泛,所获得的信息更为丰富,那么物联网的感知技术能力与感知范围要高于其它的网络技术。所谓安全传递,即是指在覆盖的无线网络环境下,信息的传递实现了感知到传送的过程,在覆盖的网络环境下用户对于信息的获得性也提高了很多,因此信息的互联互通性进一步提高。智能处理指的是通过各种网络技术来对大量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切实做到了人与人、物与物之间的有效沟通,有着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能够对信息进行良好的分析,使得个体之间的联系更具有智慧性。

 

(三)物联网的技术力量

 

物联网的感知层分为基础感知层、中层网络层、高层应用层。感知层是物联网的基础层,主要用于对信息的识别与收集,它同时也是上层指令的接收者与传递者,依据上层指示对下属设备的运行进行调试。处于中层的是网络层,它是上下层指令的传输者与联系者,通过广电网、互联网或者下一代nGn来实现远距离与传感器所采集的信息进行无缝对接,并且将海量信息正确传输至下一层,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将结果上传至应用层。最高层是应用层,主要是为顾客提供所需的信息服务,满足客户多样化与个性化的服务需求,关键技术的运用可以扩大物联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范围。

 

(四)物联网的应用前景

 

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物联网将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超级产业,规模将达到万亿元价值,其自身涵盖了计算机、传感器、半导体等多个专业的技术领域,在实践的运用与推广中还需要生产大量的设备,如此而言,物联网在实际中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但目前对于物联网的实际应用范围却具有局限性。物联网目前逐渐深入到智能家居、旅游、工作、医疗等领域,在未来的实践中还会继续深入到物流、交通、农业金融、医疗、工业、建筑业、城市管理以及军事应用等领域。因此,在这一广泛的应用前景下,电子商务更应该加快自身与物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通过引入物联网技术来解决自身在运营与管理方面的问题,同时充分利用技术优势来提高自身的商务能力。

 

当前电子商务运营管理的障碍:

 

当前电子商务在运营管理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包括支付的安全性问题、物流配送问题、库存管理问题。在线支付的安全性一直以来都困扰着电商企业,虽然已经出现了第三方支付的形式,并且有一个安全性较高的支付平台加以独立运营,但是在网络世界里安全问题始终是一个长期潜伏的隐患,第三方支付平台是能够解决在线支付、银联支付等传统方式下的一些安全隐患与便捷性问题,但其自身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系数,例如在智能手机普及的情况下,移动端支付越发频繁地出现,但要保证支付的安全性其前提是手机没有被盗、用户对于密码的设置没有过于简单,另外〃手机党〃人员的增加实际上会给在公共场所上使用移动支付的用户增加密码被盗的风险,而且第三方支付要求处于互联网环境下,公共场所里的wiF丨设施其保密措施并不严格,用户在使用无线网络的过程中也会增加安全隐患。对于物流配送问题,在电子商务尚未迅速膨胀发展的时期,物流只是小单配送,但在当前的发展成熟期中,物流配送俨然成为了制约电商发展的瓶颈。一方面需要解决大单的"量〃问题,目前是依靠快递公司提供的配送服务,电商企业也可以通过自营仓储+第三方快递配送形成的物流网来提高配送效率,但是淘宝发起的〃双十一”、〃双十二〃活动创造了全球单日最大销量的奇迹,那么这一天的物流将出现严重超仓、严重超载的问题,对于有些顾客的货物配送就会出现错配、商品毁损等问题;另一方面需要解决物流配送的安全性与保质性问题,在实践经验中可以发现,把商品交给快递公司会出现快递人员偷换商品、配送失误而导致商品毁损或商品丢失等问题,这就涉及到物流的跟踪与反馈问题,但即便是反馈了物流信息,商家和消费者也无法确定包裹里的商品是否原货、是否遭受毁损,所以物联网技术才应运而生。对于库存管理问题,发展电商就意味着与传统实体经营不同,它需要海量库存、品类不仅齐全且多样化,它不需要如同实体经营一样每年按需生产,这就涉及到库存的管理,除了建立仓储中心还需要结合当季的营销战略将库存成本控制在合理线之内。有些商家是从线下发展到线上的,发展o2o模式,这就需要协调线上与线下之间的库存调拨与流动性问题,物联网实际上可以作为线上与线下的联络纽带及库存管理技术的应用。

 

物联网时代下电子商务运营与管理的方法:

 

随着电子商务日益深入的发展,其在发展过程中也随之出现了一些问题,而物联网的出现恰恰是为其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有效契机。在电子商务体系里,支付问题、物流配送问题、库存管理问题都会影响到自身的运营与管理,因此,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打破这三个方面的瓶颈,进一步提升电子商务的发展能力,探索出更具优势的电子商务运营模式与管理方法。

 

(一)支付方式多样化与智能化

 

1.掌上电脑支付。掌上电脑是电子商务企业智能移动终端,主要通过平板电脑这一载体来进行事务处理,在掌上电脑内部有一个RFiD读卡支付系统,通过该系统,销售和支付能够结合起来,企业可以方便地进行网络销售。掌上电脑支付与网上支付工具存在不同之处,无论是支付宝还是财付通实质上都是网银支付的分立模式,而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掌上支付模式则是将最新的物联网技术与支付系统相结合并创新使用,通过现代技术力量成功塑造了简便且安全的智能卡支付应用的新模式。掌上电脑可以用来对资金划拨进行操作,划拨资金的渠道完全是由银行专用通道来进行,这样操作能够有效避免互联网的开放性风险,更加安全,并且通过使用新的算法,使得用户的数据在传输过程中都能得到有效保护,最大限度上的保障资金安全。

 

2.移动支付。随着智能手机在人们生活中的不断普及,手机已然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并且手机作为支付接入的移动端优势也逐渐被人们所挖掘。如图1所示,根据艾瑞资讯统计数据分析报告显示,2015年第一季度在我国的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中,财付通与支付宝两家企业占据了90.7°%的市场份额,其中支付宝份额为77.2°%,财付通的市场份额达到了13.5%,在移动支付时代,同时拥有庞大用户群和应用场景的互联网企业掌握了绝对的市场优势。2015第一季度第三方移动支付其他参与者也都通过走差异化发展的道路取得了进步,伴随移动互联众多应用的崛起,联动优势、连连支付等侧重in-app支付的企业发展较快;翼支付、平安付等依托母公司的特点,其发展也较为迅速。如图1所示,微信支付占比85°%,这反映了一个消费支付的趋势:移动终端化,消费者愈发倾向于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端完成购物支付,手机支付也呈现多用途化、多形式化的发展前景,例如SimpaSS技术支付、RF-Sim支付、nFC支付、能SD卡支付等。

 

智能SD卡移动支付是将RFiD模块放置在智能存储卡中,它具有以下特性:

 

第一,具有运算的安全性。

 

SD卡内置有智能型的安全芯片,上面可以进行签名验证、数据加密、数字签名等密码运算,并且核心组件能够同时支持安全连接协议的功能。第二,具有认证的安全性。移动端能够实现安全连接协议的双向认证,以此确保客户端与服务端信息的真实性。一些敏感性的信息在传输过程中都会通过安全通道进行传递,如此便可防止黑客的攻击。第三,在使用上具有便利性。使用智能SD卡来完成支付过程,那么用户就不需要频繁地更换手机和电话卡,和其他的移动支付相比,其在安全性、方便性以及用户体验上都具有明显优势。

 

(二)构建m2m技术

 

m2m技术是物联网的新兴技术,是采用计算机的自动化操作,它可以将数据自动上传,促进信息处理水平的提高,并且能够将数据集中保存,数据保存时间较长,储存的安全性进一步提高,对信息实现集中管理。

 

物联网中m2m技术的利用是通过电子商务运营商与电信公司之间的联手合作而开展,m2m平台把电子商务中的各参与方连接起来,衔接口以网络端口作为联系据点,向上是企业(供应商等),向左为电子商务运营商,向下则是消费者(用户),右边则对接丨t系统,通过网络将〃物〃与〃物〃之间联结起来,形成一个互通性、互动能力更强的网络技术平台。电子商务的各参与者可以利用m2m平台收集到其它各方的全部信息,然后可以由it系统对信息进行处理与分析,同时对某些虚假信息的商家以及消费者继续有效识别,把识别的结果由平台发给各电商运营处,使其能快速处理,并且将不良信息提前淘汰掉。m2m技术平台的这一特性,能够有效解决电子商务交易中的信用问题,参与方的每一条虚假信息都会有信用记录保存下来,这不仅能够给其他参与方提供一个信用参考,而且也能够对虚假信息的者产生约束力作用。另一方面,客户可以用移动端直接与商家沟通,从根本源头上杜绝了虚假信息的产生,并且进一步减少了交易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电子商务的各方参与者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充分了解到彼此的信用水平及诚信行为,从源头上杜绝了信用炒作行为的产生。

 

(三)物流体系变革

 

1.构建物联网智能物流系统。如图3所示,物联网智能物流系统是以RFiD技术、传感网技术以及epCgloble网络作为运用的载体,由GpS全球定位系统对商品进行实时跟踪,并且通过m2m技术平台及时反馈到电子商务各参与方处,这样就可以做到消费者和电子商务运营商都能够对产品的整个物流进程实施全面的掌控。物联网技术在实践中的运用,电子商务各参与方可以对其产品进行实时跟踪、监控,避免商品在配送过程中出现被偷盗、调换、错投等现象。

 

2.引入第四方物流。如今电子商务企业为了降低运营成本而将物流外包给第三方,以降低库存成本,提高配送效率。但是单个第三方物流缺乏较综合的技能和整合应用的局限性,使得企业必须将业务外包给多个单独的第三方物流商,这样做反而对管理起到了一定阻碍作用。第四方物流是专门为其他方提供物流规划、咨询、物流信息系统、供应链管理等活动。物联网技术在第四方物流中的应用,主要是米用面向服务的架构(Soa)系统,设计基于Soa系统的整体架构,采用异构系统间的自动交互技术,使原异构系统之间能够实现交互。第四方物流解决供应链的方案,一方面它能承担供应链职能的运营工作,并且对流程进行一体化整合,另一方面还包括系统集成和运作交接,通过物联网新技术增强各个供应链的职能,提高供应链过程协作与供应链过程的再设计能力,可以满足整个物流系统的需求,很大程度上整合了最新技术和社会资源,减少货物配送时间,提高物流效率。

 

3.智能配送柜的应用。智能配送柜一般以区域单位作为配送集中点,将柜子放置在社区、写字楼等单位区域,快递员需要注册并开通才能使用该柜。在投递系统中,快递员通过扫描运单条形码来选择尺寸适合的箱子,输入客户的手机号码作为箱子的开启密码,将商品放入箱子中并关闭,系统会自动向客户发送提货码,客户可以凭借提货码领取货物,但是超过限定时间就需要支付暂管费。以单位区域作为配送集中点更能提高快件保管的安全性。在电子商务o2o模式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上,电商巨头阿里巴巴对外宣布要建设智能自提柜,并且覆盖面积达到3万个网点以上。2015年6月,阿里投资的海尔融资租赁与行业智能柜的巨头企业一三泰电子开展合作,计划在速递易智能配送柜领域开展深度的战略合作,此举将进一步强化智能社区终端的物流功能及社区服务功能。同样在2015年6月,顺丰快递也联手中通、韵达、普洛斯集团以及申通成立丰巢科技公司,主要是为所有的快递公司及电商企业提供24小时的物流自助服务,利用智能柜为企业提供更加便利的、有针对性的服务。智能配送柜的出现,主要是新一代的消费者崇尚个性化和有品质的消费,而这也是基于C端细分领域沉积下来的大数据价值所在,将这些数据与消费者进行匹配,恰恰是牢牢把握住了用户消费的需求点,进一步拓展了电子商务中消费体验的个性化需求。

 

结论及建议:

传统物流存在的问题篇3

关键词: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与保护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他文化遗产一样,都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和人类的共同财富。但由于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影响,西方文化、流行文化、汉族文化正严重冲击着中国广大少数民族地区,而这些地区长期传承的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土俗、弱势,正处于濒临消亡的境地,因此有效地保护这些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变得十分紧迫。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人类口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申报规定中的阐述,非物质文化遗产即“有代表性的传统杰出工艺,有代表性的非文字形式的艺术、文学,突出代表民族文化认同,又因种种原因濒于失传或正在失传的文化表现形式。这些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各类戏曲和相关的面具、服装制作工艺;舞蹈,如民族民间节日舞蹈、祭祀舞蹈、礼仪;音乐,如各类民族民间音乐以及乐器制作工艺;口传文学,如神话、传说、史诗、游戏和故事;各种精湛杰出的工艺、手工艺,比如针织、织染、刺绣、雕刻、竹藤编织、面人制作、玩具制作和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口传心授、口耳相传、世代传承的无形的活态流变的文化遗产,它鲜活地扎根生存于民族民间,主要表现为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是一个民族的生命记忆和活态文化基因,是人类创造力、想象力、智慧和劳动的结晶,是文化多样性的生动展示。

二、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新疆民族众多,13个主体民族在文化艺术上均有无可达及的造诣,每一个民族都有口述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美术、戏曲曲艺、传统工艺和技艺、传统礼仪、节日庆典、游艺活动等传统文化。但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各种文化的不断冲击,许多民族的非物质文化已处于濒临消亡的境地,下面我们以木卡姆为例简要谈一下这些非物质文化所面临的主要困境。

1.生存环境问题

现在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逐渐失去其赖以产生、发展的社会环境。近20多年快速发展的交通、通讯和市场经济以及日益开放和现代化的倾向,极大地改变了新疆相对孤立封闭的社会环境。社会环境的变化,社会条件的变迁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逐渐地被人们所忽视,尤其对于各类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由于其古旧的风格特点不能满足现代人对时尚的生活和要求,日益不被人们所接受,这也是流行音乐和庸俗音乐风靡市场的主要原因。在新疆维吾尔族地区,以前每逢节日、喜庆,人们几乎都会请民间艺人表演木卡姆和其他维吾尔族民间音乐,现代流行音乐进入后,由于流行音乐音响强劲,用人不多,花费较少,传统音乐正逐步被流行音乐所取代,群众中能演唱木卡姆歌曲,表演木卡姆舞蹈的人数已日益稀少。

2.传承与创新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基本靠一代一代人的口传心授来传承,这种文化的继承与扩散方式的持续性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如继承人的影响,所以人的问题是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在新疆,各种民族民间艺术大都以群众或民间艺人的口头传承方式流传下来,人走艺亡的情况十分严重,现在已没有任何一位民间艺人能完整地演唱、演奏十二木卡姆了;有的木卡姆的某些部分如刀郎木卡姆的舞蹈,旧时表现的是刀郎人狩猎生活的全过程,但在“文革”中却被批判为“野蛮”、“落后”和“低级”的,如今在民间已经走了样,现在在某些刀郎地区,能表演狩猎舞蹈的只有三五位民间艺人了。其次对于有传承创新责任的年轻一代,他们更多的是接受现代文化,文化的全球化使年轻一代人更容易接受社会的主流文化,“对古老的传统文化失去兴趣或不感兴趣”,新疆木卡姆尤其如此。今天的维吾尔青少年,对木卡姆及其代表的传统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都知之甚少,更不用提进一步发扬创新了。这也是已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面临的共同重大问题。

3.曲目整理需完善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同生态环境一样,一经破坏是很难再恢复如初的。一旦消失,如果没有很好地记录,我们就永远不会知道它是什么样子。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本可以保存,传承和发展,但过早地因人为原因被毁灭和抛弃了。近50多年以来,维吾尔族民间音乐始终以“半口授半定谱”的传承方式平行传播着,随后才是完全定谱阶段,而对已留下的《十二木卡姆》的录音从结构上进行推断,存有明显缺漏。目前,已出版的几种维吾尔木卡姆,都未做到“音谱同步”。学唱和研究各种维吾尔木卡姆的可靠版本,尚待编撰。

4.保护经费短缺问题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资金短缺问题不仅在中国存在,而且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也存在,“实际上,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拥有巨大的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它们共同面对是保护经费匮乏的问题”。对维吾尔木卡姆传承,民众和社会专业机构有着迫切的要求但缺乏有力的财政支持。木卡姆以前的录音、录像资料由于保存手段落后,目前急需将它早期录音、录像资料,转换成数字化载体,以利于多种方式的异地储存,但由于工程浩大,没有有力地人力、物力、财力支持。民间木卡姆表演机构和团体也因观赏人数稀少,都难以维持自身运转。《十二木卡姆》的庞大篇幅和演出长度,与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存在矛盾,除了专业艺术团体在剧场中的演出和少数人偶尔欣赏的活动之外,日常生活中已很少见到完整演出。

5.保护理念需发展的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就是民众的一种生活方式,人类特殊的精神创造,是一种生命的存在,一种生态之中的链条,不可孤立看待。如果为了保护的方便和有效,我们把保护对象从它的生存环境中抽绎出来,给以特别的关注;那些在继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优秀传承人的思想,他们的价值观,他们的生活方式我们又当如何保护,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具有地域性,民族性的特点,在保护的同时又如何与其他文化进行交流和发展,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关注的问题。

三、保护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应采取的主要对策

1.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问题,需要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在面对新的生存环境时,保故纳新,自我调节变革,保持其核心价值,以找到生存的土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生命存在,它与一定的自然、社会、历史和群体发生关系,当这些自然、社会、历史和群体发生变化时,它本身不可能不产生变化,只是随着时空的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吸纳新的东西,以新的内容和更加多彩的形式与时代同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适应市场的需要。因此,在面对社会发展和文化市场化时,我们应适应这种社会变化而不是回避它,但这并非是说完全由市场来决定,而是通过市场为媒介让其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有更好的生存与发展机会。同时还可以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人、公共利益与个体利益的冲突。但这一过程必须坚持生态原则,任何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产生于特定的环境中,如果没有原定的文化氛围,民族性、地方性的特色将不复存在。遵循文化原生态原则就是要以维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型为准则,依托文化母体,注重文化生态,主张在原文化生态环境中进行开发保护。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口传心授、口耳相传、世代传承的无形的活态流变的文化遗产,它鲜活地扎根生存于民族民间,主要表现为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是一个民族的生命记忆和活态文化基因,是人类创造力、想象力、智慧和劳动的结晶,是文化多样性的生动展示。

关键词: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与保护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6-0218-02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他文化遗产一样,都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和人类的共同财富。但由于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影响,西方文化、流行文化、汉族文化正严重冲击着中国广大少数民族地区,而这些地区长期传承的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土俗、弱势,正处于濒临消亡的境地,因此有效地保护这些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变得十分紧迫。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人类口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申报规定中的阐述,非物质文化遗产即“有代表性的传统杰出工艺,有代表性的非文字形式的艺术、文学,突出代表民族文化认同,又因种种原因濒于失传或正在失传的文化表现形式。这些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各类戏曲和相关的面具、服装制作工艺;舞蹈,如民族民间节日舞蹈、祭祀舞蹈、礼仪;音乐,如各类民族民间音乐以及乐器制作工艺;口传文学,如神话、传说、史诗、游戏和故事;各种精湛杰出的工艺、手工艺,比如针织、织染、刺绣、雕刻、竹藤编织、面人制作、玩具制作和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口传心授、口耳相传、世代传承的无形的活态流变的文化遗产,它鲜活地扎根生存于民族民间,主要表现为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是一个民族的生命记忆和活态文化基因,是人类创造力、想象力、智慧和劳动的结晶,是文化多样性的生动展示。

二、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新疆民族众多,13个主体民族在文化艺术上均有无可达及的造诣,每一个民族都有口述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美术、戏曲曲艺、传统工艺和技艺、传统礼仪、节日庆典、游艺活动等传统文化。但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各种文化的不断冲击,许多民族的非物质文化已处于濒临消亡的境地,下面我们以木卡姆为例简要谈一下这些非物质文化所面临的主要困境。

1.生存环境问题

现在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逐渐失去其赖以产生、发展的社会环境。近20多年快速发展的交通、通讯和市场经济以及日益开放和现代化的倾向,极大地改变了新疆相对孤立封闭的社会环境。社会环境的变化,社会条件的变迁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逐渐地被人们所忽视,尤其对于各类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由于其古旧的风格特点不能满足现代人对时尚的生活和要求,日益不被人们所接受,这也是流行音乐和庸俗音乐风靡市场的主要原因。在新疆维吾尔族地区,以前每逢节日、喜庆,人们几乎都会请民间艺人表演木卡姆和其他维吾尔族民间音乐,现代流行音乐进入后,由于流行音乐音响强劲,用人不多,花费较少,传统音乐正逐步被流行音乐所取代,群众中能演唱木卡姆歌曲,表演木卡姆舞蹈的人数已日益稀少。

2.传承与创新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基本靠一代一代人的口传心授来传承,这种文化的继承与扩散方式的持续性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如继承人的影响,所以人的问题是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在新疆,各种民族民间艺术大都以群众或民间艺人的口头传承方式流传下来,人走艺亡的情况十分严重,现在已没有任何一位民间艺人能完整地演唱、演奏十二木卡姆了;有的木卡姆的某些部分如刀郎木卡姆的舞蹈,旧时表现的是刀郎人狩猎生活的全过程,但在“文革”中却被批判为“野蛮”、“落后”和“低级”的,如今在民间已经走了样,现在在某些刀郎地区,能表演狩猎舞蹈的只有三五位民间艺人了。其次对于有传承创新责任的年轻一代,他们更多的是接受现代文化,文化的全球化使年轻一代人更容易接受社会的主流文化,“对古老的传统文化失去兴趣或不感兴趣”,新疆木卡姆尤其如此。今天的维吾尔青少年,对木卡姆及其代表的传统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都知之甚少,更不用提进一步发扬创新了。这也是已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面临的共同重大问题。

3.曲目整理需完善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同生态环境一样,一经破坏是很难再恢复如初的。一旦消失,如果没有很好地记录,我们就永远不会知道它是什么样子。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本可以保存,传承和发展,但过早地因人为原因被毁灭和抛弃了。近50多年以来,维吾尔族民间音乐始终以“半口授半定谱”的传承方式平行传播着,随后才是完全定谱阶段,而对已留下的《十二木卡姆》的录音从结构上进行推断,存有明显缺漏。目前,已出版的几种维吾尔木卡姆,都未做到“音谱同步”。学唱和研究各种维吾尔木卡姆的可靠版本,尚待编撰。

4.保护经费短缺问题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资金短缺问题不仅在中国存在,而且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也存在,“实际上,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拥有巨大的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它们共同面对是保护经费匮乏的问题”。对维吾尔木卡姆传承,民众和社会专业机构有着迫切的要求但缺乏有力的财政支持。木卡姆以前的录音、录像资料由于保存手段落后,目前急需将它早期录音、录像资料,转换成数字化载体,以利于多种方式的异地储存,但由于工程浩大,没有有力地人力、物力、财力支持。民间木卡姆表演机构和团体也因观赏人数稀少,都难以维持自身运转。《十二木卡姆》的庞大篇幅和演出长度,与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存在矛盾,除了专业艺术团体在剧场中的演出和少数人偶尔欣赏的活动之外,日常生活中已很少见到完整演出。

5.保护理念需发展的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就是民众的一种生活方式,人类特殊的精神创造,是一种生命的存在,一种生态之中的链条,不可孤立看待。如果为了保护的方便和有效,我们把保护对象从它的生存环境中抽绎出来,给以特别的关注;那些在继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优秀传承人的思想,他们的价值观,他们的生活方式我们又当如何保护,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具有地域性,民族性的特点,在保护的同时又如何与其他文化进行交流和发展,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关注的问题。

传统物流存在的问题篇4

传统工业企业物流管理会计在物流成本核算工作中存在明显的缺陷,导致企业对物流成本的认识不足。传统工业企业物流管理会计在物流成本核算工作中的缺陷主要有:第一,物流成本模糊现状的相关理论。目前,我国工业企业对物流成本管理会计基本理论认识不明确,实际发展建设过程中仍存在着“黑大陆”学说、“物流冰山”理论以及“效益背反”理论;第二,传统会计q在物流成本管理中核算缺陷。实际发展建设过程中,物流成本管理核算比较模糊,物流成本核算不足导致企业很难提供良好的物流衡量标准;第三,财务报表中反应出的物流成本真实性偏低,导致库存成本存在明显的模糊性。只有明确传统工业企业物流管理会计在物流成本核算工作中的缺陷,工业企业才能结合实际发展状况,采取有效解决措施提高工业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会计水平。

二、解决工业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会计问题的方法

(一)始终坚持工业企业物流管理的会计核算原则

要想解决工业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会计中存在的问题,企业必须引导全体职工始终坚持工业企业物流的会计核算原则:第一,真实性原则。工业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之间存在较大矛盾,成本控制过度会导致其他项目管理工作效益偏低,因此,物流成本管理必须始终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状况,保持真实性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第二,重要性原则。工业企业物流成本涉及企业内部各个领域,无论是产品供给、产出还是营销均包含物流成本,由此可见,物流成本管理在企业发展建设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三,明晰性原则。工业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涉及众多领域,由于其自身存在模糊性,为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企业必须坚持物流成本管理中明晰性原则。

(二)明确工业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

工业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种类较多,要想解决工业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会计问题,企业必须结合实际发展状况明确各种核算模式:第一,会计核算模式。会计核算模式要求会计人员对账户、会计记账、凭证、财务会计报表以及资金运动等进行全方位监督、核算和分析;第二,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主要分为单轨制和双轨制两种形式,单轨制独立于企业成本核算体系,双轨制在原有成本核算模式的基础上另外建立一套符合物流成本核算和控制的体系。双轨制从表面上来看比较单纯,但是实际应用过程中操作性却比较差,主要原因是双轨制与企业现有的成本核算体系相背离。

(三)明确工业企业物流成本会计的账户设置

明确工业企业物流成本会计的账户设置是企业解决实际发展建设过程中物流成本管理相关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物流成本管理会计人员在明确企业原有成本核算模式的前提下,还应该结合企业发展现状设置“物流费用”一级科目,一级科目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后,企业还应该引导全体职工明确物流成本各环节核算工作,为提高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会计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明确工业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方法

首先,应该了解物流成本管理会计供应的过程。如对物流运输费用进行分析,其中,企业借款主要满足物流费用,通过向银行贷款用作各项经营活动,最后,满足职工薪资需求;其次,企业还应该明确实际生产过程,生产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大量物流设备所需的各项费用;再次,明确销售过程,销售过程中存在明显的物流运输费用;最后,企业还应该对期末物流成本费用的结转进行分析研究,将物流成本管理会计纳入到原有的会计核算体系中,为提高工业企业物流成本会计管理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结束语

传统物流存在的问题篇5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架构;传感网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12)0320026-01

物联网的基本原理就是用信息技术遥控和检测物流的状况,是一种应用于物流方面的信息的综合整理技术[1]。

1物联网的技术架构

通常物联网的作用环节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即传输,传感和应用环节。三个环节各司其职,共同构成了物联网技术的运作模式。传感网络层主要的任务是采集和收集信息,即利用各种各样的信息采集设备,对各种物流信息进行采集。信息应用网络层是信息的处理环节,就是将采集到的各种物流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并针对采集的信息的功用和采集目的,提供给各个需要的部门[2]。

2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2.1m2m技术。m2m技术的重要贡献是实现了人与机械间的信息的无障碍交流和传播,以排列组合的方式可以在人与机械的任意组合中做到信息的传输上的流畅[3]。

m2m产品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1)行业应用中心:即最后的行业应用的目标对象,也是信息传递的最终目的地;2)无线终端:即传输中的无线信息的交流设备;3)传输通道:即无线传输的媒介。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m2m必然将应用于各个行业中,因为这项技术克服了人与机械之间的信息交流的障碍[4]。并且一些对于该技术应用较早的行业,已经不仅满足于这种无障碍的信息传递途径,而是致力于研发更为智能的人与机械的信息交流渠道。势必将人与信息收集机械间的沟通进行的更加彻底,这也是未来人们对于信息的交流的需求的必然结果。

2.2传感网技术。传感技术是一种检测装置,是一种信息的识别和信息的转化环节,它能够将收集到的数据进一步电费细化和分类,并以一种更易于理解的形式来输出。它的技术上的优点是这种传感技术比较智能化,它的技术得名于类似人的感觉器官的灵敏,可以做到将外部信息直接转化为感觉意识的传输效果[5]。传感器在传感网中具有两个方面的功能:一是数据的处理及采集;二是数据的路由和融合,这两项技术的使用不仅满足了现代社会的信息量的巨大的传输需求,也满足了再传输过程中的信息处理需求,即可以在接收到信息的瞬间将信息转化为一种合适的输出方式,这是其他信息传感系统不具备的。

2.3射频识别(RFiD)技术。另一个物联网的关键技术是RFiD技术。它的优点在于无需任何的设备接触,通过无线传输即可完成整个的信息传递,这样不仅符合现代信息的传输的快速的标准,也使信息的传输的操作变得更加的简单易行。但是它也存在着一定的技术上的缺陷,即只适用于广阔的信息传递环境,对于小范围的信息封闭式传递的意义不大。

2.4网络通信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大致分为两类:即广域网络通信技术和近距离通信技术。所谓的广域的通信技术就是指大范围的通信技术,即我们通常所指的全国的甚至全球的传播技术,典型的应用是卫星系统的通信技术。而近距离的通信技术主要用于各个行业的专门的技术方面,比如医疗器械和技术的辅助通信技术等等。

3物联网的安全问题研究

3.1物联网业务的安全性问题。由于物联网的高科技技术的应用,致使整个系统存在着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工作人员数量的缺少,因为大部分的人力工作已经被现代化的技术所代替,但是这种高科技的技术的应用在给物流管理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物流的管理带来了不便,物品的安全管理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个,缺少了人员的管理活动,必然会增加物品的遗失和损坏率。

3.2感知节点的安全性问题。感知节点作为物流网技术的发挥作用的主要载体,必须受到严格的防护,一旦被蓄意破坏或者遭恶劣的气候环境的影响,都会给信息的传输带来不便,所以我们要加强信息感知点的管理。

3.3感知网络的安全问题。一般情况下,感知节点的操作均依靠其自身所带的电池供电,它的通信能力、存储能力、计算能力会受到节点自身所带能源的限制,从而无法设计出复杂的安全协议,因而也无法拥有较为复杂的安全保护能力。而感知节点不仅需要进行传输数据,还有进行数据的融合、采集和协同工作。同时,感知网络多种多样,从温度测量到水文监控,从自动控制到道路导航,它们的消息与数据传输没有特定的标准,因而无法提供统一的安全保护体系。

3.4核心网络的传输和信息安全性问题。由于物联网节点通常是以集群方式存在的,且数量较大,导致了在数据传输时,由于机器发送数据太多而造成了网络通道拥塞。此外,由于现有的通行网络采用的是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网络安全标准和地址空间空缺等问题是物联网的广泛应用必须解决的问题,从目前的应用现状来看,物联网对核心网络的要求,尤其在可控、可管、可知、可信等方面,远远高于当前的ip网所提供的能力,可以认为物联网一定会成为核心网络,采用数据分组技术。

4物联网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4.1物联网相关标准制定的不统一。与物联网技术的不完善相对应的就是物联网的相关政策和标准的不完善,我国的有关部门对于物联网的相关规则的制定缺乏统一性,一些利益相关各方争相进行基于自身利益的解读,这样使得各国产业、市场对其外延及内涵认识难以一致,将使各国政府对物联网产业及其技术的支持力度和方向产生一定的偏差,严重影响了物联网产业的积极发展。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只能有各国物联网相关标准工作组织加强合作加强协调,围绕物联网发展需求,建立健全相关的物联网标准体系,积极推进全球物联网标准化工作。

4.2RFiD系统的安全性较低。RFiD系统的安全问题通常有:拒绝服务、伪造信息、侦察出信息及通过攻击系统试图保护私人范围,几乎在各个信息的处理阶段都有安全隐患,这也是该技术的最大的使用上的缺陷。安全的RFiD系统应防止信息外泄、增强保密性及可可长期跟踪性,结合密码方法和物理方法来保证安全性。解决方法通常有:编码、临时识别、敏感数据只存储在基础系统中、假名化、使用防冲突协议等措施。

5结束语

综上所述,物联网作为一项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在不久的将来将会给人们的社会和经济生活带来巨大的改变,而这种技术现在正处于一个起步阶段,本文笔者的目的在于使读者更好的认识到物联网技术的各个方面,我们作为信息行业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为我国的物流管理技术的不断提高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徐晓兰,推动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健康发展[J].中国发展,2010,4:86-97.

[2]李晓,促进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探讨[J].中国科技投资,2010,6:74-75.

传统物流存在的问题篇6

关键词:物流企业;物联网;物联网技术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8月20日

我国于2009年正式提出建立传感信息中心,之后许多省市都快速发展物联网技术在诸多领域中的运用。但很长时间里,物联网概念几乎家喻户晓,看似发展迅速,实则缺乏理性且进展缓慢。随着2013年的《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和《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才标志着物联网发展政策顶层架构设计基本完成,同时意味着物联网迈入实质性发展阶段。

一、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企业运用现状

物流作为一种古老的经济活动,随着商品生产的出现和发展。物联网的发展离不开物流行业支持。当前物联网运用主要集中生产领域和物流领域。特别是在物流领域,物流公司与物联网关系十分密切,通过物联网建设,企业不但可以实现物流的顺利运行,城市交通和市民生活也将获得很大的改观。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将极大地提升物流的效率。不但可以减少仓储物流、人力成本、货物装卸等物流成本。而且贯穿全覆盖的物联网,可以使得整个供应链精准、透明和高效,实现了传统物流所不可能完成的目标。

2013年根据物流行业协会的调研报告显示,中国物流行业物联网设备增长幅度超过60%,物流作业状况的物联网管理系统增幅在26%,物联网技术设备得到广泛运用。物联网技术对配送过程的透明化管理和信息追踪,效果十分显著。电子标签拣选系统出货量增长35%以上。在自动输送分拣系统、自动化仓储系统,红外感知技术、激光感知技术、RFiD技术、二维码技术等各项物联网感知技术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在物流订单处理流程上,实现订单拣选信息自动处理成语音系统,语音拣选系统拣选信息输入拣选显示设备,减少了环节,加快了工作节奏。物联网技术对自动化智能仓库领域的管理大大提高仓储设施的空间利用率,出货效率飞速提高,更使得单品出货量较大的物流企业增强了竞争力。激光导引、磁条感知和物联网智能搬运系统在自动化物流中心的应用也很多,增长率在28%以上。在货物出入库方面,物联网系统根据信息指令对货物进行智能堆码跺,也是物流技术装备物联网技术的主要领域。总之,2013年是物联网在物流领域内高速增长和发展的一年。

二、物流企业物联网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法规不完善。物联网法律问题的复杂性在于和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结合所产生的复合性问题。物联网建设涉及到交通、环境、政府工作、公共安全、财务安全、个人健康和情报搜集等多个领域,完善它需要多种力量的整合。当前物联网法律法规,特别是针对物流企业的物联网建设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这些新型问题是对现有法律体系的挑战,同时并不排斥复合传统的法律。传统法律体系中的侵权、违约、个人隐私、公共安全等问题全部都会再现,同时由于物流企业的自身特征,物联网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又会在其中得到延伸。

(二)潜在的安全问题。物联网建设要求信息化,需要信息的开放,而安全性要求信息的独立,因此需要做的信息化和安全性的统筹兼顾。由于物联网是由大量设备构成,所以影响通信网络、传统网络、移动网络的安全。在物联网的应用中,如果网络安全无保障,那么个人隐私、物品信息等随时都可能被泄露。而且如果网络不安全,物联网的应用为黑客提供了远程控制他人物品,甚至有造成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可能性,如篡改危险品物流信息,夺取机场、车站物流管理权限。所以,物联网在信息安全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首先,技术设备的安全问题。物联网技术使物流企业节约人力成本,实现远程操控机器完成一些复杂、危险和机械的工作。这样,物联网技术设备多数是部署在无人监控的地点工作,任何人都可以轻易接触到这些设备。而且物联网操作设备功能简单、携带能量少,这使得它们无法拥有复杂的安全保护能力,但同时物联网涉及的通信网络多种多样,数据传输也没有特定的标准,安全保护体系不完善。如果针对物联网设备或操控设备的传感器进行破坏,通过破译传感器通信协议,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或对它们进行非法操控,后果不堪设想。

其次,核心网络的信息安全问题。虽然物联网本身核心网络具有完整的安全保护能力。但通过实地调查发现,物流企业在建设物联网时,普遍都有:节点数量庞大,而且以集群方式存在的特点。这样数据信息在传输时,大量物联网设备发送数据,远远高于目前的ip网所提供的能力,进而造成网络拥塞。调查显示,几乎所有物流企业的通行网络都是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所以物联网的广泛应用必须解决地址空间空缺,网络安全标准,物联网核心网络数据分组技术等问题。此外,物流企业通信网络的安全架构均是从人的通信角度设计的,不完全适用于机器间的通信,如果基于现有的互联网安全机制建设物联网,又会割裂物联网机器间的逻辑关系。

最后,各环节加密的安全问题。当前,网络层传输的加密机制通常是逐跳加密,即信息发送过程中数据是加密的,但是途经的每个节点上都是需要解密和加密,这样导致数据在每个节点都是明文。这样可以适用所有物流作业业务,各业务可在同一个物联网业务平台管理,保障了物联网的高效率、低成本。但是,逐跳加密是要在各节点进行解密,所有节点都有可能被破解加密的信息,因此逐跳加密对传输路径中各节点的可信任度要求很高。在业务层传输的加密机制大都是端到端的,即信息仅在发送端和接收端的各节点上均是密文。可以根据不同的物流作业状况选择不同等级的安全保护策略,从而可以为高安全要求的业务定制高安全等级的保护。但是,这种加密机制不对消息的目的地址进行保护,从而不能掩盖传输消息的源地址和目标地址,同样会受到恶意攻击。

总之,多元的数量庞大的物联网核心网络,需要一个统一且强大的安全管理平台;明确物联网中的特殊安全需要,供何种等级的安全保护,架构合理的适合物流企业的物联网安全机制问题亟待解决。否则将成为物流企业未来发展物联网技术的最大障碍。

(三)物联网技术标准缺乏统一。物流企业物联网技术的建设包括对企业的各种资源建立一个规范统一的编码,信息的采集渠道和方式要规范、通畅、稳定,要科学、合理、深入的研究物流企业工作流程方式。标准不统一,影响物联网的推进。现有各行各业的管理信息系统中,对物品的编码结构形式各异,对构建互联互通的物联网带来了很大的障碍,现在全国都在进行物联网技术标准统一的工作,是全国物流企业所面对的难题。

(四)技术不够成熟。在物联网技术中,相对已较为成熟,商业化程度比较高的是卫星定位技术和网络传输技术,但作为物联网技术核心的RFiD和传感器技术,还未能产业化、规模化。RFiD技术目前仍以低频为主,而高频RFiD刚进入产业化初期阶段,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应用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和障碍,解决方案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五)改造成本过高。改造成本高是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产业中应用的一大障碍。关键原因是核心技术和标准未能实现自主、芯片和高端传感器几乎全部依赖进口,这样就给低利润率的物流产业带来沉重负担。

(六)缺少专业人才。目前,高校对于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多数是对实验室的建设或相近计算机技术专业的改造,纯粹的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建设很少,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有待加强。

三、完善物流企业物联网技术应用对策建议

(一)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物流企业物联网的建立和应用时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制度,建立物联网的长效发展机制。物联网的实现不仅涉及技术方面的问题,同时还会涉及有关管理、协调、合作等多方面的问题,还涉及个人隐私保护的问题。

涉及的法律法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保护个人隐私方面的法律规范。防止个人隐私信息被随意取得,避免人们担心隐私泄露而拒绝接受物联网的可能,这就要靠国家出台相应的法律政策,鉴于法制在我国的不断完善和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相信相关法律的出台将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方案;二是要建立物联网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法律。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企业的合法利益,法律就是保护这一利益的最有效地手段。保护物联网的知识产权就是保护物联网企业的利益和生产研发积极性的有效措施;三是要完善物联网,特别是针对物流行业和各行业物流作业中使用物联网技术的法律法规,其目的是为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规范要求,确保其健康有序的发展。政府部门要根据不同发展的阶段的特征,对相关法规进行适时合理的调整,保证其有效性。

(二)加强安全保障。针对物流作业数据的识别以及感知功能方面是由很多个感知节点来共同实现的特点。从措施上补救:首先,建立一个远程的设备控制操作管理的平台,对于那些节点被破坏的,网络之中能够自动的愈合,网络相关的功能也就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其次,针对物流企业物联网终端类型过于多元化,加之分布广泛、节点移动性、网络异构性和业务复杂性等特点。我们可以实行身份认证以及访问限制的有机组合进行控制。同时,使用云计算技术,用云储存来存储物联网那些海量资源数据;最后,在加密环节上,可以仅在感知和应用端产生明文,在网络中的其他节点都是密文传送,减少信息泄漏的节点,同时对于感知对象以及传感设备方面可以适当地进行互相的认证,在合法的情况以及环境之中才能够顺利地进行。这样针对物流行业特点,从安全层面上保障了物联网的有效应用。

(三)整合产学研力量。由政府部门牵头,组织有关科研教育单位的专业力量,制定适合物流科学的物联网建设和应用的具体计划,分别对物流企业的技术、经济、管理等问题展开系统的研究工作。有利于政府结合各种资源,建立统一的适合物流企业的物联网技术标准。同时,推动高校联合、委托高校定向培养、组织专家研讨会、互派学习,加快物流人才体系的建设。研究增强政府、高校、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产学研合作的良性循环。这样,既解决了物流企业对物联网人才缺乏的问题。高校也可以在物流企业建立教育基地、实践基地等,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适合物流企业的物联网人才;同时理论联系实际,促进物联网专业建设,提高我国自主物联网技术的发展,降低物联网建设、改造和应用的成本,解决物联网在物流企业实际操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也为教育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四、总结

物流行业在我国的发展也非常迅速,物联网已经成为互联网之后的一次信息革命。物流企业应当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促进物联网标准的协调统一、推动规模化发展,在将来日益竞争的环境中,打下良好的基础。物联网在物流中的应用是大势所趋,由于发展时间短,不可避免地存在法律法规、安全保障、技术壁垒、人才匮乏等问题。相信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及应用,上述问题最终会得到解决,从而促进物联网在物流企业中大规模的应用。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喜富.物联网与物流信息化[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1.1

传统物流存在的问题篇7

[关键词]运输企业;现代物流;转型

[中图分类号]U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9)02-0140-03

1 向现代物流发展和转型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1.1 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需要向现代物流发展和转型

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越来越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据统计,到2007年8月底,中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3.5万家,世界500强企业已有300多家进入中国市场。外资企业的进入,一方面带来了现代物流的观念和先进的运作方式,另一方面也迫切希望中国能有方便、及时、低成本、高效率的现代物流作为跨国生产和营销的服务保障。过去主要依靠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吸引外资的做法,已不能完全适应境外投资者的需求。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对接、联系将更加紧密,外资企业会更多地进入中国市场,面对这一必然趋势,同样需要发展现代物流。

1.2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需要向现代物流发展和转型

现代物流已被广泛认为是企业在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整合创造的第三利润源泉重要举措,也是企业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的重要环节。我国企业长期以来“重生产、轻物流”,对生产领域内的各个环节和企业内部管理比较重视,也有一定的基础,但对生产领域以外的采购、运输、仓储、、加工、配送等环节顾及甚少,可控能力十分有限。加上历史形成的条块分割体制,“大而全”、“小而全”、“自成体系”的“万事不求人”等传统观念,在“采购黑洞”、“物流陷阱”中造成的损失和浪费难以计算。2007年年底,列入国家统计局统计的18,2万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资金6094亿元人民币,占其全年产品销售收入的9.6%;如果加上应收账款12315亿元人民币,两项资金占用为产品销售收入的29.1%。2007年这18.2万家企业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为1.41次。可见,通过企业改革,推进现代物流,压缩企业资金占用和加快资金周转、降低利息支出和财务费用大有潜力可挖。

2向现代物流发展和转型的几点探索

我国正处于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的大好时机,人们的思想意识正在转变,基础设施条件日益完备。加快建立现代物流体系,加强现代物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高社会综合服务能力,构筑货畅其流、方便及时、经济合理、用户满意的物流环境,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及工目标。

2.1增强物流基本理念的认识

物流是制造商的产品工艺流程通过物料采购和实物分配这两个功能性活动分别向其供应商和客户两个方向的纵向延伸所构造的一体化供应链。因此,物流也是以制造商为中心即以产品的生产制造和市场营销为主线,以相关信息流协调供应商和客户行为的协作性竞争体系或市场竞争共同体,物流企业是服务供应商。

物流管理的核心实质是供应链中流动的存货。所以物流管理在本质上是对存货资产的管理。这是企业理解物流体系,把握物流过程的关键所在。一般来说,企业存货的价值占企业资产总额的25%左右,占企业流动资产的50%以上。因此,控制存货的数量、形态和分布,提高存货的流动性就成了企业可追求的“第三利润源泉”。也有的学者从企业资产运营的角度,把物流解释为是对供应链中各种形态的存货进行有效协调、管理和控制的过程。作为现代物流企业必须为制造商的存货管理提供解决方案。

物流系统的功能目标是满足客户需求。因此,从客户服务的角度来说,物流的定义应为:要以正确的成本和正确的条件,去保证正确的客户在正确的时间和正确的地点,对正确的产品的可得性。

由于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物流系统是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手段,故把波特教授有关《竞争战略》“价值链”的概念引人物流的系统管理,形成了“供应链”或“增值链”的概念。实际上,物流系统的竞争的优势主要就取决于它的一体化。

企业是营利性组织。物流系统管理的首要技术经济问题,也是系统管理的总体目标,就是以尽可能低的物流总成本支出来满足既定的客户服务水平,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企业的利润率。

2.2传统运输向现代物流发展和转型整合的基本途径

发展物流产业要解决的就是如何去整合的问题。事实上,功能整合是发展物流产业的核心业务,―是物流企业运作的灵魂。

2.2.1激发物流的需求

生产制造企业由于拥有产品的物权,又处于供应链的中心,所以有权力也最有可能对物流全过程实行有效的安排和协调。因为物权属于制造商,所以相对而言物流服务企业处于从属的地位。物流企业是为制造商的客户服务战略提供服务的。制造商是物流服务的需方。它所要考虑的是自营物流还是外购物流的问题,要进行“服务/成本”的效益测算。但不管是自营物流还是外购物流都要考虑功能以及相关的资源整合。从企业竞争战略的优势考虑,自营物流对分散于不同职能部门的物流服务功能进行统一管理。外购物流则须对市场上的物流服务功能进行协调安排。所以,发展物流产业最根本的是要激发起制造商的物流服务需求。

2.2.2向现代物流企业方向发展

一般来说,现有的仓储、运输、货代中介等企业在产业性质上都属于物流企业,所以不存在还要进人物流产业的问题。但从现代物流的观点来看,如果它们不能作为制造商或特定产品的物流服务供应商参加供应链的一体化运作,不能与制造商等结成策略联盟,则还不能算作现代物流企业,只能算作传统物流企业,面临被淘汰的危险。

传统物流企业是否能进入制造商的一体化供应链,升级为现代物流企业取决于市场的选择。从分工协作的观点来看,制造商选择其物流服务供应商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一是其市场营销战略需要;二是与市场营销战略匹配的物流系统设计;三是能获得高水平的物流服务;四是能获得降低物流总成本的好处。制造商的“服务/成本”分析将是至关重要的。换句话说,物流企业拥有物流服务的资源如仓库、货场、铁路专用线或线路经营权等只是进入一体化供应链的必备条件,而生产制造企业的市场选择则是其进入一体化供应链的充分条件。每一项具体的整合都是一系列技术经济权衡的结果。

物流企业在供应链中的服务定位取决于资源配置所具有的比较优势。为此,物流企业必须实行服务的专业化,必须抓产品。不同的货品具有不同的物流特性。围绕产品的物流特性所进行的服务技术开发将为物流企业

创新服务并形成核心服务能力提供强大的动力。传统物流企业融入一体化供应链就会很容易。需要说明的是,核心服务能力也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就是“比竞争对手略胜一筹之处”,就是特色服务。毫无疑问,物流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服务品种的不断创新将为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永恒的动力。物流企业发展了,物流产业自然就发展了。

2.2.3延伸物流服务

功能整合本质上就是延伸服务。物流企业延伸服务有两个方向:一个是沿供应链“顺流而下”,即在制造商的产品销售渠道内作为服务供应商。另一个是沿供应链“逆流而上”,即在制造商的物料供应渠道内作为服务供应商。如果同时向两个方向延伸,把制造商的物料管理和实物分配都承担下来,就成了所谓第三方物流服务商。

物流企业延伸服务的起点就是前述各种物流服务功能。特别是运输、仓储、信息集成、存货管理、订单处理、物料采购等核心功能最可能成为服务延伸的起点。必须指出,服务延伸的过程就是在核心功能的基础上对货主的服务需求细分再细分,对服务品种创新再创新的过程,也是对制造商的经营运作参与再参与的过程,是学习的新过程。

服务的延伸将对物流企业的信息集成功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在线服务”和“信息共享”随着网络的发展已经成为时尚和服务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可以说,物流功能的整合正在从业务整合转向信息整合。用网络的优势来整合现有物流服务资源,提升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已成为物流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3将现代物流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和新的增长点重点培育

发展物流产业是应对经济一体化和市场全球化挑战的重要战略手段。发展物流产业就是发展物流企业。物流企业的发展需要科学的物流理念来引航:物流是服务。物流是存货管理。物流是功能整合。物流是策略联盟。物流产业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

从中央政府部门到地方各级政府,已充分认识到物流业在现代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近年来,工业生产部门、内贸和外贸部门、交通运输部门,都加大了发展现代物流的工作力度,纷纷举办学习班、研讨会,组织人员到国外培训考察,指导所属行业企业向现代物流方向发展。中远集团、中海集团、中外运集团、中国邮政等已在进行大规模的战略重组或者将其物流业务分撤出去,以期打造现代物流企业,一些制造企业如海尔、春兰等纷纷抛出了自己的物流计划。深圳市已明确将现代物流业作为实现跨世纪经济发展目标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

很多企业,从企业战略发展的角度认真研究后,已将企业的物流能力定位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另据中国仓储协会组织的一次典型调查,反馈信息的企业中有45.3%的企业正在寻找新的物流商。由此可见,现代物流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

我国现代物流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迫切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推动。政府部门应通过政策引导、改进管理、搞好服务,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3 传统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发展和转型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3.1运输资源的整合问题

资源实质上关系到运输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在目前没有形成物流的条件下,对一些较大的生产制造企业,应在企业体制上进行改革,建立企业的物流公司,将供应、销售、仓储、铁路运输、公路运输、配送机构合为一体化,从原料到产品两极发展物流,然后,根据运输资源的多少决定吸收具有较高资质的运输企业,实行强强联合或战略同盟,向现代物流转型与发展。

3.2网络问题

我国有几家大的物流企业拥有全球性的仓储货运网络,但是这个网络的覆盖区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客户在选择物流合作伙伴时,很关注网络的覆盖区及网络网点的密度问题。有关网点的建设问题应引起物流企业的重视,政府主管部门在大力培育物流企业时,要搭建网络管理平台,实行资源共享。

3.3信息技术

传统物流存在的问题篇8

关键词:电子商务;小商品;物流配送;虚拟连锁

中图分类号:F713.365.1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atthebackgroundofrapidclusterdevelopmentofe-commerceinYiwu,forthosee-commercesellersandmanufactures,therealizationofthelargescale,intensiveandinformatizationofthee-commercelogisticsdistribution,andtheshortenofthedistributionlinkcanimprovethee-commercedistributionefficiencyandreducedistributioncost.theresearchfoundoutanewe-commercenetworkvirtualdistributionchainmodeofYiwu.Byanetworkvirtualchainmethod,thisdistributionmodeisaintegrationofcurrentlogisticssystemofYiwu,itcanprovideanew“one-stop”andlowcostdistributionservicemodefore-commercesellersandmanufactures.

Keywords:e-commerce;commodity;logisticsdistribution;virtualchain

以当地发达的传统市场及产业优势为依托,近年来电子商务在义乌得到了快速发展。2013年,全市电子商务实现交易额856亿元,同比增长64%。其中,内贸网购交易额334亿元,同比增长94%;内贸B2B交易额125亿元,同比增长20%。在义乌电子商务集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其相应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也必须向规模化和集约化转型。

1义乌电子商务集聚发展概况

电子商务在义乌形成了独特的集群发展势头,传统市场经营者依托传统市场优势向电子商务集体转型,大量网络卖家向义乌集聚形成“淘宝村”及“电子商务社区”,诸多国内电商平台也纷纷聚集义乌抢占市场份额。

1.1传统专业市场经营者向电子商务集体转型

在整个庞大的义乌市场上,销售的商品种类非常丰富,囊括了日用百货、五金电器、饰品及工艺品等28个大类共40多万种产品,这些产品40%以上由义乌本地企业生产。由于义乌市场所售的小商品非常适合在网上零售和批发,加上传统市场经营者也看到了电子商务在市场拓展方面的潜力,所以很多义乌传统市场经营者开始向电子商务集体转型,虽然目前成功转型的市场经营者比例不高,但其整个数量规模却相当的庞大。而且这部分由传统市场转型而来的网商,由于在产品、价格、渠道、顾客、品牌等方面积累了很多优势,因此比近年来成长起来的单纯网络卖家应当更具竞争力。

1.2快速形成的电子商务创业群落

大量网络卖家及创业者看中义乌电子商务市场的发展潜力,纷纷聚集义乌,在义乌的市场、开发区或镇街形成一些颇具规模的电子商务群落,利用有利的货源、物流或商务优势开展电子商务。如江东街道已成为义乌网商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出现了如青岩刘、五爱、宗塘及工商学院等典型的电子商务创业群落,这里有数万家中小网络卖家,义乌成交额排名前30位的网络大卖家也大部分在此区域开展业务。以青岩刘村为例,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人聚集在这里,经营了2800多家网店,据2014年的最新调查统计,在此从事电商行业的人口超过15000人,年成交额可达20亿元。

1.3大批国内电商平台抢占义乌市场

据统计,日用百货类商品约占全国网络货物交易额的40%,而75%以上的日用百货类网货直接或间接来自义乌市场。阿里巴巴、慧聪网、中国制造网及环球资源网等全国性B2B网站和淘宝网、易趣网及拍拍网等C2C网站都将义乌作为其抢占电子商务市场的前头阵地。义乌购、小商品团购网、义乌市场网、中国饰品网及义乌全球网等一批实力较强地方性电子商务平台也在义乌纷纷上线。

2义乌电子商务集聚快速发展中的物流配送问题

在义乌电子商务集聚发展背景下,小商品的批发方式及消费者购买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其相应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也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整合当前物流的运输、仓储、包装、装卸及配送等基本功能,实现义乌当地电子商务配送的规模化、集约化和信息化,可以说是义乌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根本趋势。

2.1当前义乌电子商务及其配送的主要模式

在义乌当地的各个村庄、社区或镇街聚集形成大量网络卖家群体可以说是当前义乌电子商务发展的主力军。当前义乌最为典型的电子商务及其配送模式就是“传统市场――淘宝店铺――快递配送”,即在其开设的淘宝店铺取得订单之后,将从国际商贸城等传统市场进的货以快递的方式配送给网络买家。以“传统市场――淘宝店铺――快递配送”模式如图1所示。

2.2义乌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以上义乌电子商务及其配送的典型模式,集中反映了现有义乌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以“传统市场――淘宝店铺――快递配送”模式存在的大量零售网店,普遍经营规模偏小,存在散乱现象;由于小商品种类繁多,各淘宝网点常经营同类产品,并且价格相差很大,造成网上商品品种及价格信息的混乱;有的店铺由于某种需要,有意低价出售商品,造成无序的低价竞争,制约淘宝店铺快速成长;集网络办公、仓储堆栈于一体的狭小场所使网上多品种混批、大批量接单方面的能力受到限制;小规模网店由于受资金及人员规模的限制,大规模网上推广及物流运作的实力有限;这些场所在功能设计上存在先天的不足,在吸引一大批网商入驻以后,相应的配套设施和服务相对缺乏,导致一些网商做大后,由于在仓库规模及物流服务等方面的原因另找场所。

(1)商品物流配送环节过多

很多小规模网商从义乌当地小商品市场采购商品,且数量不多(甚至是单件),加上每天自有小仓库都要发货(数量也不多),导致采购进货耗时耗力,自有仓库利用率不高,配送出货效率低,配送成本高等问题。

(2)传统市场经营者积极性不高

由于小规模网商频繁的多品种、小批次进货,造成商务谈判过程琐碎,大多市场经营户给出的价格、交货及时间等条件不尽理想(甚至拒绝小规模网商的进货请求)。

(3)小商品生产企业、经营者及小规模网商之间缺少直接沟通

他们之间在小商品有关的品种、规格、性能、价格及技术等有关的信息上缺少必要的直接沟通方式和渠道,商务沟通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当面考查、电话联系及纸质文件等传统的方式。

(4)仓储及办公等场地分散、功能及利用不足等

很多网商的仓储及办公场所分散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这些小规模场所不但存在功能及规模上的不足,而且也存在利用率不高等问题。

3义乌区域电子商务虚拟连锁配送模式研究

义乌当地电子商务的集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构建义乌区域电子商务虚拟连锁配送新模式,实现义乌区域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义乌当前“传统市场――淘宝店铺――快递配送”模式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3.1义乌区域电子商务虚拟配送方案

义乌区域电子商务集中配送中心的核心就是建造大型自动化电子商务配送中心仓库和架设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信息系统,以实现当地电子商务配送的自动化、规模化和信息化。其模式如图2所示。

3.2义乌区域电子商务集中配送中心功能及运作流程简介

建设一个大型小商品区域仓储式配送中心,以解决义乌小商品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中的环节过多、范围分散等问题,发挥物流的规模化集约化效应,同时提供仓储、分拣、包装等方面服务,提高配送服务的效率和水平。以上述“配送中心”硬件为基础,整合小商品生产及经营企业、小商品网络卖家、小商品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及快递公司等的业务开展信息(系统),运用现代物流信息技术,架设一个现代化的物流信息系统,以提高上述各方的物流业务整合能力及运作水平。

义乌区域电子商务虚拟连锁配送中心实体仓库的主要功能有:

(1)义乌当地小商品生产企业及供应商将商品直接存放在本项目连锁仓库;

(2)淘宝等网络卖家可以直接从连锁仓库发货,无需自建仓库和自己发货;

(3)多个连锁仓库分布义乌各地,库存产品信息共享,方便供应商存货及调货。

和上述配送中心实体仓库的主要功能相对应,其物流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则有:

(1)义乌当地小商品生产企业及供应商等可将产品信息上传到本系统;

(2)连锁仓库审核供应商用户的产品入库订单信息,并对相应产品进行入库操作;

(3)淘宝等网络卖家用户则可以在本系统上浏览和下载以上产品信息;

(4)网络卖家用户根据淘宝等网络订单,给仓库管理员下达配送指令;

(5)仓库管理员根据网络卖家用户的配送指令,进行配送发货操作等。

3.3构建区域电子商务虚拟连锁仓储配送

实际上一个单体配送中心仓库,其在区位和仓储空间等方面可能满足不了义乌当地多个网络卖家聚集区的大量网货的仓储及配送需求。为此可利用建成的网络信息系统,建设多个配送中心仓库或改造一些现有的仓库,实现各个仓库之间的仓储及配送的虚拟连锁。多个配送中心连锁仓库可实现仓位及库存产品信息的共享,其库存产品信息可以在本系统一起展示。整个义乌区域电子商务虚拟连锁仓储配送中心如图3所示。

各配送中心仓库可以针对义乌小商品产业布局,在地理上合理分布,方便各小商品产业集聚区的日常商品存储需求,同时也可以根据不同小商品的种类特点,制定相应的存储方案,还可以根据不同小商品门类的季节特点等,合理就近调配仓位,提高仓库利用率等。

4总结及结论

在义乌当前电子商务集群式发展的整体背景下,根据小商品经营企业、小商品生产企业及小商品网络卖家的需求,建设现代化的“连锁仓储式配送中心”及其“物流信息系统”,可以为小商品传统企业及网络卖家提一个现代化、专业化、规模化及集约化的仓储及配送解决方案。

建设一个大型小商品区域仓储式配送中心,以解决义乌小商品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中的环节过多、范围分散等问题,发挥物流的规模化、集约化效应,同时提供仓储、分拣、包装等方面服务,提高配送服务的效率和水平。以上述“配送中心”硬件为基础,整合小商品生产及经营企业、小商品网络卖家、小商品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及快递公司等业务开展信息(系统),运用现代物流信息技术,架设一个现代化的物流信息系统,以提高上述各方的物流业务整合能力及运作水平。

“配送中心”为网络卖家提供一个“一站式”的电子商务配送解决方案,同时为传统小商品企业进军网络市场提供一个强有力的“助推器”及“仓储大管家”。根据小商品批发企业及生产企业的需求,“配送中心”直接仓储保管这些企业的产品,并通过中心的仓储信息系统这些产品信息。网络卖家可以将这些产品信息同步到其网络店铺,在网络店铺接至订单后,可将相应的配送指令发回到“配送中心”,由“配送中心”准确分拣和合理包装后就地安排配送。

参考文献:

[1]王之泰.新编现代物流学[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2]白丽飞,冯丹.基于虚拟企业的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联盟的构建[J].统计与决策,2009(5):167-170.

[3]卢继周,钱枫林.我国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新模式探讨[J].商业时代,2012(2):53-54.

[4]陈志刚,蹇明.我国C2C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时代,2013(26):52-64.

[5]杨聚平,杨长春,姚宣霞.电子商务物流中的间接配送模式研究[J].商业研究,2014(5):162-171.

传统物流存在的问题篇9

【摘要】文章分析了我国服装行业的现状,通过对服装物流进行研究,找出服装物流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途径——服装物流信息化。希望通过服装物流化使得服装物流将成为下一个促进行业发展和企业赢利的重要力量。

【关键词】服装行业;服装物流;物流信息化;eRp

一、服装行业的特点以及服装物流的提出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同时也是世界服装产品出口大国。服装行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消费密切相关,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在中国加入wto后,我国迅速成为全球经济最活跃的发展中心,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服装行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种:

(一)劳动密集型行业,产品具有高附加值、高利润

服装行业属劳动密集型行业,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技术含量低,服装款式经常变换的特点。而服装产品与其他产品相比,具有较高的利润和附加值。特别是知名品牌服装,其新产品的毛利润率可达百分之几百。

(二)消费需求个性化,但信息传递慢

当前,服装的消费需求越来越趋于个性化。这既给服装行业带来了较大的机遇,使服装行业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向服装行业提出了挑战,要求服装行业加快信息化建设。在服装行业,产品较为单一,业务简单,但任务繁重,每天需要统计的单据量非常大,因此在信息的传递方面速度较慢,造成业务与财务的核算不能同步,难以保持一致。

(三)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经营管理复杂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装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越来越追求时尚。因此服装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卖不出的、过时的产品在价格上将大打折扣。这就要求服装生产企业及时跟踪顾客的需求,及时调整生产计划以满足顾客的需求。由于每件服装都是以款式、颜色、尺码定义的,使服装的经营管理很复杂。

(四)市场反应能力弱,品牌宣传力度小,产品开发具有一定盲目性

与国外同类企业相比,中国服装行业在市场的反应力方面及新产品的设计、创新,流通的速度方面,尤其在品牌的宣传影响力方面还有一定的距离。产品开发对于服装行业是重要的一面,其取决于设计师的优秀设计与对市场销售的分析、预测,但有些服装企业只核算商品的品名和货号,并不管理商品的颜色、款式、规格、版型。这样,产品开发就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五)生产、销售管理自动化程度低,对原材料管理困难

根据《2005年中国产业发展报告》统计,我国纺织服装业虽然2004年总体保持增长态势,但从长期来看,其效益状况却难以改善。原因之一是我国服装行业仍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小企业居多,自主品牌少,生产、销售管理自动化程度低,管理水平不高,制造商与销售商之间的信息共享程度不够。行业中的生产流程具有连续性的特点,工序较为复杂,单位价值较低,因此,难以对其原材料进行管理。

(六)国际贸易持续增长

服装行业多年来一直是我国出口创汇大户,并且保持着持续增长的态势。发达国家商业管理的自动化和仓储物流的信息化、标准化对我国服装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有着重要影响,一定程度上对我国服装产品出口造成了信息技术壁垒,给我国服装行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近年来,中国服装行业发展迅猛,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进步,但同时由于这个行业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等特点,服装店的数量在猛增。服装生产企业面临着异常激烈的竞争,它们必须在提高服务水平的同时降低成本以达到提高利率的目的。因此,众多服装企业都在需求减少成本的新途径。此时,我们就不能不提到服装物流了。

二、服装物流中存在的问题

服装物流是现代物流学科在纺织服装业的具体应用。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在我国千千万万服装加工企业里,人们往往重视设计和生产,而作为对服装生产系统提供的、支持的、必不可少的物流系统则没有受到重视。随着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方法、技术的进步和广泛应用,服装生产加工企业开始关注自身的物流系统。服装物流中常见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市场快速反应机制问题

服装本身具有强烈的季节性和短暂的流行周期,如果企业市场反应速度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它将付出惨重的代价。很多企业的产品仅仅停留在流通的中间环节,根本没有达成现实的销售,库存和现金流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

(二)单品管理问题

单品管理是对服装企业供应链中货品管理的细化。单品管理思想,就是在整个生产、营销、物流环节中,将每件货品细分到品种、款、色、码、价、面料质地等。通过单品管理,可提高货品周转率,增加货品调拨次数,大大降低滞销品库存,加快畅销品追单反应速度。

(三)多品种、小批量趋势问题

服装市场的发展演化,越来越显示出多品种、小批量趋势,而这种趋势也必将影响服装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方方面面。如何满足服装产品的这种多品种、小批量的发展趋势,需要服装企业、物流公司共同努力,建设共同配送系统,通过设存储配送中心等现代物流设施来实现。

(四)合理库存问题

现代物流的一个根本理念就是要尽量降低库存,直至零库存。但是,没有库存对于正常运作的服装企业来说是根本不可能的。对服装企业来说,库存控制的目标不是消灭库存,而是如何合理控制库存。合理库存的一个基本准则是将库存尽量集中在畅销产品。根据20/80法则,服装产品的销售中,20%的产品贡献了80%的利润,因此服装产品的库存应该首先保证这其中的20%的产品,即为企业带来销售,带来利润的20%的款式,这些产品的库存是必要的,不可或缺的库存量。即使是位列20%的服装产品,企业也应当适当控制库存,或者配合销售部门的推广、促销活动安排,及时在不同门店、仓库之间调配,将库存集中到促销活动辐射区。

三、服装物流信息化

对于服装企业来说,每个企业的物流解决方案都各有特点,不尽相同。因此,它们对于物流系统的要求也不相同,不过解决途径却始终不离一点:物流管理信息化。所有的解决方案都是围绕着信息化这一点来发展的,但是物流要信息化必须先搭建一个有效的、高速运转的物流系统。

服装企业物流信息化是服装企业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的结合与统一,它贯穿于企业物流的各个环节。正是因为有了物流的信息化,现代物流才有了生命。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领域网络化的基础也是信息化。这些都需要高科技的信息技术的支持,例如:条形码技术、电子数据交换(eDi)、销售时点系统(poS)。

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是物流信息化的集中体现。eRp在国外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在中国的企业界掀起了一股eRp的热潮。eRp系统是今后中国企业信息化的重点,服装行业eRp系统的应用是发展趋势之一。

(一)服装企业需要eRp

通过对众多的服装企业进行调研后发现,企业原始积累已经完成,内外环境已发生变化,企业正处于转折期,企业进一步扩大将面临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公司业务信息量大,手工方式难以处理;产品交货期要求要短,而且要及时;客户要求高质量、低价格的产品;订单的款式繁多,产品多样化,批量大小不—;面、辅料的种类繁多,仓库管理任务繁重;服装企业管理还不够规范,水平有待提高。

中国加入wto,为国内服装企业提供了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机会,但也使企业面临着提高管理水平的挑战。eRp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它的优势不仅在于帮助企业建立一套信息化管理系统,更重要的它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现代管理思想和方法之一。它可以尽快改变我国服装企业管理粗放、落后的局面,进而建立一套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服装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实施eRp也是进行国际竞争的需要。

(二)eRp能够完善企业物流

eRp是全球制造、销售企业推崇的管理标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能成功地控制企业的全盘经营活动,降低经营成本和制造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通过对企业业务流程的分析和重组,同时结合iSo9000系列,规范企业的管理和信息流,达到企业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畅通。同时又能解决企业传统手工所无法解决的问题。

四、结语

中国的物流市场目前还存在一些效率低下的状况,有一部分是因为库存系统不够健全,在仓储方面的费用成本也比发达国家高。一般的物流成本在中国会占到整个成本的20%,远高于美国的10%以及日本的12%。服装行业的物流也往往因为物流条件的专业化程度不够而使服装的一部分价值在运输的过程中流失。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起服装物流的作用,利用物流信息化解决企业在产品运营中遇到的销售和库存之间的矛盾,使物流系统更高效地运转起来为企业服务,使企业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这也是物流发展的原则和目标。目前物流业在中国逐步发展,方兴未艾,而服装业面临更重大的发展契机,因此,服装物流将成为下一个促进行业发展和企业赢利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军.关于我国服装行业现代物流发展的几点思考[J].连锁与特许,2003,(10).

[2]董明望,胡志辉.依托物流发展中国服装业[J].交通企业管理,2004,(9).

传统物流存在的问题篇10

现代物流信息在物流活动中起着神经系统的作用,“牵一发而动全身”。主要通过它的几项基本功能来实现的,包括:(1)市场交易活动功能交易活动主要记录接货内容、安排储存任务、作业程序选择、制定价格、及相关人员查询等。物流信息的交易作用就是记录物流活动的基本内容。主要特征是:程序化、规范化交互式,强调整个信息系统的效率性和集成性。(2)业务控制功能物流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以及现有管理个体和资源的管理,要有信息系统来做相关的控制,应该建立完善的考核指标体系来对作业计划和绩效进行评价和鉴别,这里强调了信息系统作为控制工作和加强控制力度的作用。(3)工作协调功能在物流运作中,加强信息的集成与流通,有利于工作的时效性,提高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减少劳动强度系数。这里,物流信息系统也有重要作用发挥。(4)支持决策和战略功能物流信息管理协调工作人员和管理层进行活动的评估、和成本-收益分析,从而更好地进行决策。强调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支持决策和战略定位作用。正是由于物流信息有这么重要的作用,因此,对物流进行信息化管理,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壮大日益为从业者和管理信息系统提供商所重视。

二、物流信息管理的发展过程对物流活动的认识

最早起源于美国,根据物流理念的创新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阶段,可以将企业物流信息化的进程归纳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那时的“物流”活动还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物流,企业物流信息的采集、传输主要依靠普通信函、电话、手工记录,物流信息管理处于简单粗放阶段。第二个阶段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企业物流信息的管理主要围绕库存和交易,企业开始使用计算机处理信息,但限于物流理念及计算机技术的限制,企业物流信息化仍处于较低水平。第三个阶段是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企业开始注重物流管理的系统化和整体化,物料需求计划(mRp)、制造资源计划(mR-pii)概念被企业提出,企业的信息管理流程逐步向规范化、标准化迈进,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模式用于物流管理当中,信息管理在物流管理中已逐步体现出中枢神经的作用。第四个阶段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现在,全面质量管理(tQm)、准时制工作法(Jit)、业务流程重组(BpR)、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电子商务(eC)的逐步提出,大大地丰富了物流管理和信息管理的概念。通讯技术诸如宽带技术、无线技术、空间定位技术等以及信息管理技术如intranet、internet的广泛应用、识别技术、数据仓库技术等的飞速发展,使物流信息管理在真正意义上跃入了“高级”阶段。

三、物流企业信息化的特点

(1)物流信息化的高层次应用表现为网络化这里指的网络化有两层含义:一是物流配送系统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包括物流配送中心与供应商或制造商的联系要通过计算机网络,另外与下游顾客之间的联系也要通过计算机网络通信,比如物流配送中心向供应商提出定单这个过程,就可以使用计算机通信方式,借助于增值网(Valueaddednetwork,Van)上的电子定货系统(eoS)和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来自动实现,物流配送中心通过计算机网络收集下游客户的定货的过程也可以自动完成。二是组织的网络化,即企业内部网(in-tranet)。如台湾的电脑业在20世纪90年代创造出了“全球运筹式产销模式”,这种模式的基本特点是按照客户定单组织生产,生产采取分散形式,即将全世界的电脑资源都利用起来,采取外包的形式将一台电脑的所有零部件、元器件、芯片外包给世界各地的制造商去生产,然后通过全球的物流网络将这些零部件、元器件和芯片发往同一个物流配送中心进行组装,由该物流配送中心将组装的电脑迅速发给订户。这一过程需要有高效的物流网络支持,当然物流网络的基础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2)物流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是智能化物流作业过程大量的运筹和决策,如库存水平的确定、运输(搬运)路径的选择、自动导向车的运行轨迹和作业控制、自动分拣机的运行、物流配送中心经营管理的决策支持等问题都需要借助于大量的知识才能解决。在物流自动化的进程中,物流智能化是不可回避的技术难题。同时专家系统、机器人等相关技术在国际上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为了提高物流现代化的水平,物流管理的智能化已成为现代物流发展的一个新趋势。(3)信息技术促使虚拟物流系统走向应用物流配送经历了和正在经历三次革命:初期阶段就是送物上门,即为了改善经营效率,国内许多商家较为广泛地采用了把货送到买主手中的方式,这是商务的第一次革命;第二次物流革命是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出现而产生的,这是一次脱胎换骨的变化,不仅影响到物流配送本身,也影响到上下游的各体系,包括供应商和消费者;第三次物流革命就是物流配送的信息化及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所带来的种种影响,这些影响是有益的,将使物流配送更有效率。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电子商务催化着传统物流配送的革命,为传统的物流配送观念带来深刻的革命。传统的物流配送企业需要置备大面积的仓库,而电子商务系统网络化的虚拟企业将散置在各地的分属不同所有者的仓库通过网络系统连接起来,使之成为“虚拟仓库”,进行统一管理和调配使用,服务半径和货物集散空间都放大了。这样的企业在组织资源的速度、规模、效率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方面都是传统的物流配送所不可比拟的,相应的物流观念也必须是全新的。

四、仓库管理系统是物流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中枢

为了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运作成本,物流企业必须开发建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应用eDi、GpS、RF、eoS、internet、CodeBar等新技术,对货物进行实施动态跟踪和信息自动处理。仓库管理系统(wmS,warehousemanagementsystem)是以物流配送中心为基础,包括仓储管理系统、仓库终端、物流业务核算系统等,能够实现仓储数据交换、库区信息管理、库存商品管理、仓储业务结算、进出库商品数据采集录入等多项功能的软件系统,涵盖了物流企业的最主要的功能部分,仓库管理系统的实施将大大提高物流的运作效率。上海某物流公司的仓库管理系统可以根据仓库的实际情况,预先定义存储库位的大小尺寸、收货区、备货区、出货区,并按照一定的优先原则来优化仓库的空间利用和全部仓储作业。对上,它通过电子数据交换(eDi)等电子媒介,与企业的计算机主机联网,由主机下达收货和定单的原始数据;对下,它通过无线网络、手提终端、条码系统和射频数据通信等信息技术与仓库的员工保持联系。上下相互作用,传达指令,反馈信息,更新数据库,并生成所需的条码标签和单据文件。仓库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以下模块:(1)仓储管理模块。由入库管理模块和出库管理模块组成,支持仓储作业中的全部功能,从进货直到发货的全过程:建立入库预报-->实际货到站台-->收货-->货进收货区-->点货-->进库位-->建立出库预报-->取货-->分捡货物-->重包装-->货物移至出货区-->实际发货。(2)数据管理模块货物编码管理。库位信息管理及查询、报表模块(其中包含存储效率等统计模块)。供应商数据管理。未被确认操作的查询和处理。数据库与实际不符记录的查询和处理。(3)库存管理模块客户订单号码查询库存。货物编码查询库存。入库时间查询库存。盘点作业。(4)财务费用管理模块发票生成。库存产品成本核算(统计)。(5)仓库管理系统附加增值功能客户远程访问,可以通过internet的实时更新数据,了解最新库存情况。报告编辑器,以满足用户特殊需求的报告编制。支持查询及报表输出到eXCeL。依靠无线射频数据从条形码采集并传输数据,提高其运作效率,这包括在生产率、储存面积的使用、库存的准确度、以及客户服务都得到显着增加。有eDi数据处理接口,进行原始数据集成与处理。提供外部数据库功能接口即与客户eRp系统连接的能力。能够实现多种模块叠加式升级能力。该物流公司通过使用仓库管理系统,产生了许多切实的效果:(1)为仓库作业全过程提供自动化和全面纪录的途径;(2)改变传统上的固定货位,实现仓库随机储存,从而最大限度利用仓容;(3)提高发货的质量和正确性,减少断档和退货,提高顾客的满意程度;(4)为仓库的所有活动、资源和库存水平提供即时的正确信息。这些效果带给企业明显的效益:配送能力提高20一30%,库存和发货正确率超过99%;仓间利用率提高;数据输入误差减少;库存和短缺损耗减少;劳动、设备、消耗等费用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