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知识产权保护及其重要性十篇知识产权保护及其重要性十篇

知识产权保护及其重要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50:53

知识产权保护及其重要性篇1

关键词:知识产权;生物医药企业;重要性;保护策略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3.056

我国的生物技术产业从20世纪70年展至今,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是国家重点发展产业,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尤为重视。现阶段,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在全球化发展中面临着更为艰巨的挑战,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是促进行业发展与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1知识产权对生物医药企业的重要性

知识产权实质上为财产权,是依法享有的权利。大部分研究学者认为知识产权象征着自己的研究成果获得人们肯定,包括著作权、商标权、商业秘密权等。医药行业知识产权即为与行业相关的发明创造与智力成果衍生出的财产权,主要组成部分为专利、技术、商标、商业中的未公开信息、计算机软件等。

生物医药行业对于知识产权有着很强的依赖性,这是其科技含量高、投入资金多、回报高等特征决定的。所以,很多国家对生物产业相关事项进行立法的步伐逐渐加快,指导与保护生物产业发展。从1985年至2008年期间,逐渐颁布与完善了一系列关于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反映出政府重视知识产权的态度。

在当前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知识产权带来的财富与名誉能够有效促进我国生物医药行业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提高我国整体医疗水平,促进国家的稳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重视生物医药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能够促进科技向创新方向转变,使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变的速度加快,提高国际竞争力。因此,对知识产权相关法规进行进一步完善,对生物制药领域的技术研发优势进行知识产权优势与产业发展竞争优势的转化,占据科技与市场高地,促进政府率先进行有关规则与行为标准的制定,在国际交往中获取更多的话语权与谈判资本,在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中进行资源的保护与分享,有利于经济利益的维护。

2生物医药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现状

受到保护的知识产权种类较少、质量不好。虽然我国当前生物医药行业发展速度较为迅速,但是很多药物实际上是对国外已经研制出的药品进行仿制。事实上,我国药品开发的能力显然不及一些发达国家。例如我国在某个时期中研制出的新药多于1500种,其中一类新药多于70种,但是分子机构具有独立性的只有2种,几乎没有全球公认的创新药物;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的意识不足。虽然知识产权能够显著促进临床医学的发展,但是其重要作用并未得到全面普及。根据有关部门统计,在生物医药行业中确切了解知识产权包含种类的人员仅仅为43%,了解其中具体内容的更少,大约在16%,了解知识产权保护方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不到十分之一;对其进行的保护与管理制度存在漏洞。由于我国开始建设相关制度时间并不长,与起步较早的发达国家具有较大差距。这种制度上的缺失导致部分保护工作不能切实进行。另外,转化一些科研成果时使用的方式通常为技术转让,在签订合同时并未按照相关规定严格进行,对权利与责任等规定不明确,引起资产不必要的流失。

3知识产权保护策略

3.1增强资金投入力度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与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创新能力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手段,更是企业在残酷竞争中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筹码。对于生物医药企业而言,只有增加资金的投入,加强对科研重视,创新技术,才能使竞争力得到提高。在当前时代背景下,通过仿制生产医药的方式已经不再适用,单纯改变剂型的方式受到冲击,进行非专利药物的生产不能保证经济收益,给企业生存带来严峻的考验。加强技术上的创新,是夹缝中求生存的唯一手段。由此可见,生物医药企业需要审视自己以往研发与生产中存在的弊端,加强技术上的创新,构建创新体制,以适应当前市场与时代需要,创造技术创新条件,并且完善知识产权激励机制,为技术上的创新提供助力。

3.2加强对中医药行业优势的重视

虽然相较于一些发达国家,我国生物制药处于劣势,但是中医药行业在我国已经有着数千年的发展历史,与现代技术进行配合,具有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随着化学药物的负面影响逐渐被人们重视,生物医药与中药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wto显示,虽然化学药物能够对一些疾病起到治疗效果,但是有引发另一种疾病的可能;在医疗技术与现代人们治病观念的影响下,使用药物对疾病进行治疗的目的发生了改变,由传统的将病原体直接杀死转变为对生物体自身功能进行强化,依靠人体天生对疾病的对抗能力治愈疾病;在当前环保意识加强、医源性与药源性疾病增加、老龄化社会到来等的影响下,疾病结构发生很大变化,继续使用化学药物已经不能实现疾病治疗的目的。中医药是我

国现阶段唯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但是一些发达国家已经认识到其优势,不断加大研究力度,例如美国每年在中医药研究中投入的研究资金高达千万美元,并且取得了一些成效,中医药甚至能够在治疗艾滋病等中发挥作用,我国应该感受到危机的存在。我国的中医药资源极为丰富,当前分为35类、43种剂型,中成药多于5000种,在传统中医药行业中融入更多现代技术与新进治疗理念,并发挥长久以来使用中医药治疗疫病的经验的作用,加强对知识产权的重视,为生物医药行业知识产权与其他国家的竞争提供辅助作用。

3.3培养优秀知识产权人才

现阶段我国相关人才数量明显不足,不能适应生物医药企业知识产权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量。相对于我国知识产权意识觉醒时间晚、重视力度不足等情况,一些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机构设置有专门的课程,十分重视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培养,在国际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但是我国很多高校并未设置相关课程,在生物医药行业从事相关工作的人也不是专业人才,并未经过正规的知识产权教育,阻碍了生物医药行业向更高层次发展。针对该种情况,需要拓宽知识产权教育范围,培养综合性的人才,不仅了解相关法律,还需要具备坚实的专业基础。在该过程中,对激励制度进行创新,提高科技人才参与到知识产权保护中的兴趣。

3.4完善相关制度

为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生物医药卫生企业需要对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进行完善。具体措施包括:实行知识产权战略,提高知识产权管理的有效性,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对政策制度、信息技术设备、评估体系等进行完善;提高知识产权服务体系的先进性;政府要认识到在执法机制中存在的不足,并进行改善。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地方法规的重视,严厉打击假冒专利、侵权、盗用的等行为,营造良好的氛围环境。

4结语

针对当前生物医药企业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增强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对中医药行业优势的重视、培养优秀知识产权人才、完善相关制度等措施。生物医药行业要认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作用,重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提高科研人员参与技术研究的积极性,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不仅能够促进医药行业整体的发展,还能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参考文献

[1]孙妍妍,王斌.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核心机制――信任机制、知识产权保护与政府支持[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29):35.

[2]马帅,蔡然,王伟华.基于生物医药产业的集聚区知识产权集群管理模式初探[J].山东工业技术,2015,(6):265265.

[3]李林,李国春,张溪.从青蒿素的专利历程和现状看医药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J].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16,11(2):189192.

知识产权保护及其重要性篇2

所谓的知识产权是指特定的知识创新成果的权利归属。我国《民法通则》明确规定了知识产权的相关权利和义务,指出知识产权主要是指公民、法人、非法人团体所取得的科学技术以及其他知识领域成就的所有权及使用权属于自身。随着我国法治社会的发展及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在法律范畴内已逐步发展成为一种民事权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了保障和激励公民利用自身的特长来进行创新,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国家鼓励对知识产权的界定和保护。知识产权的内涵也扩展到了智力成果方面,这是因为近年来人们创造的智力成果越来越多,知识产权的含义也发生了变化。知识产权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1无形性

知识产权是指人们自身所拥有的智力成果。虽然人们可以利用智力去创造一些有形的成果,但是由于智力自身是无形的,所以知识产权也被界定为无形产权。

1.2独立性

知识产权的开发商享有“特定”的知识产权,从范围上来说是固定的,在一定时间内,产权所有人享有对该知识专利的独占权或专有权,在该时间范围内,具有一定的自。自主知识产权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权利人能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独立行使知识产权,他人无权干涉;二是权利人一般有权拒绝任何人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使用知识产权。

1.3区域性

随着国际化水平的提高,知识产权的区域性保护也越来越被重视。知识产权的区域性是指知识产权的使用要局限于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如果超越了这个区域,将被视为侵权行为,可以追究相关责任。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主要是强调合法的权利和义务分配,注重保护权利所有人的利益,鼓励广大人民从事知识创造劳动力的能力。知识产权具有个人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属性,知识成果的传播和应用不仅会给创作主体带来利益和报酬,同时也会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产生巨大的社会价值。

2国际贸易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随着近几年国际全球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立和完善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制度的非常必要。在国际贸易发展的过程中,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2.1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

随着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不断发生,企业需要意识到自身知识产权保护能力方向的实力和重要性。据统计,在我国,企业每年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中,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的有成百上千种,但每年申请的专利数却较低,企业更加重视的是对有形资产的保护,而忽视了对无形资产的保护,这导致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知识产权被“抢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已成为企业家的共识,加强对企业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和分水岭。目前,我国缺乏一套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知识产权保护涉及许多当事人,同时也涉及到法律、政治、经济、文化和其他领域,具有很大的复杂性。

2.2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人才

如果在一个企业没有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部门,那么可以说该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是非常不负责任的。企业如果涉及知识产权或者是其他方面的纠纷,由于自身没有该方面的专业人才,其处境往往是非常被动的,需要支付高昂的费用来聘请外部人员回应。企业在专业性较强的专利申请或者是商标注册、产权谈判以及分析工作等方面的人才缺乏,是企业的长远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2.3知识产权的法律亟待完善

知识产权是法律赋予的合法权利。目前,很多跨国公司试图在其垄断范围内实现用非法方式限制知识产权。在非法垄断滥用知识产权的观点,目前很多发达国家通过反垄断法加以限制,但我国目前还没有制定合理的反垄断法,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还处于起步阶段,我国企业可能遭遇卷入知识产权纠纷的困境中。

3加强国际贸易领域知识产权保护的对策

3.1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要加强知识产权登记的意识,作为一种无形财产的权利,知识产权是受法律保护的,其合法化途径一般是注册和申请专利。但我国许多企业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专业知识,一些有影响力的商标被国外公司注册,导致相关企业被限制进入市场或被迫退出市场。在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侵权事件时有发生。中国企业不仅要遵守其他国家的法律和国际惯例,而且要善于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在知识产权意识缺乏等方面存在问题的企业为数不少,重要的是,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侵权诉讼,往往是长期性和高成本的,因此,相关的诉讼通常最终以和解方式结束,很少有法院判决。自有知识产权的指控的同一技术领域企业相关的知识产权侵权,交叉许可模式以及原告达成和解协议,从而能够少支付巨额的知识产权使用费。企业应建立知识产权保护管理部门,在完善并且确保应用程序核心技术专利的同时,通过非核心技术的专利申请,发挥自身专利竞争优势,增加谈判筹码。

3.2制定知识产权保护策略

自20世纪末,欧美国家、日本以及其他很多国家开始着手制定知识产权保护战略,从而不断提升自身国际竞争力。为了赶上那些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优势的国家,中国应该建立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政府要不断地树立全球战略意识,通过对国内外知识产权的相关案例进行研究分析,改革策略,把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深化到企业内部,使企业不但成为投资的主体,而且也要成为知识产权保护的先行者。二是鼓励并支持企业加大对相关产品和专利的研发投入,以适应市场竞争以及企业发展的要求,企业的核心问题是要不断地把自己是产品和专利延伸到上游产业中去,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在工业加工和制造业更大的比较优势,逐步改变现在的“中国加工厂”论。三是在知识产权的保护战略实施的过程中,也必须要有相关的人才,必须重视并不断培养相关人才。

3.3完善知识产权立法保护,积极参与知识产权国际保护

知识产权保护及其重要性篇3

关键词:知识产权;国际贸易;专利权保护

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基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活动中的标记、信誉、依法享有的权力。它具有可复制性、独占性、无形性、有限性等特征。由于知识产权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把知识产权分为两大部分:主干部分和补充部分。主干部分是被认为知识产权的三大支柱的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补充部分为商号名称、域名、植物新品种、地理标志等新兴的知识产权的内容。本文重点分析了我国知识产权的现状以及目前所应该解决的问题并在国家和企业的战略高度上提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

一、知识产权保护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

知识产权保护是以知识为基础的对国际及国际经济关系的反映,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国际贸易不断的发展,知识产权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国际上把知识产权与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相提并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1994年在关贸总协定乌拉圭第十回合谈判过程中,形成了《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简称《tRipS》)。1995年世贸组织成立,《tRipS》同时生效,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tRipS》也当然成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准则。①知识产权的保护对国际贸易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有利于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健康的发展

随着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商品和服务的知识含量和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其中涉及知识产权的商品占有较大的比重,且这个比重还在不断的上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之所以能够大量成功地引进外资和国外的先进技术,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国建立并实行了知识产权制度,为正常的国际贸易活动和投资活动奠定了基础性的保障制度。只有在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中,国际贸易和投资才能得到有效发展。

(二)知识产权的保护对发展中国家的不利影响

根据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四阶段理论,产品到了第四阶段时,国内市场的产品就会被进口产品所替代,该国产品的市场地位也会逐渐衰落,其市场占有率受到严峻的挑战。此时,它就会转向知识产权保护,在贸易政策中会极力与知识产权保护挂钩,通过强制性措施来实施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以设法减慢产品周期的步伐。这对在技术上处于相对落后的发展中的国家而言,无疑是显失公平的。这样知识产权的保护无疑是扩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贫富差距会变的愈加严重。

二、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及困境

(一)法制现状

目前,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主要是由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这三个部分组成,形成了基本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得到了世界各国以及国际组织的普遍认可。中国在不断健全和完善国内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建设的同时,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相继参加了一些主要的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公约、条约以及有关的协定。从1980年中国加入《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起至今,已经加入了《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商品和服务国际分类尼斯协定》等各种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协议和条约。此外,中国还积极研究加入了其他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条约。

但与此同时,我国有部分法律和tRipS相关法律还有很多不同甚至有很多空白。针对滥用知识产权的非法垄断行为,许多发达的国家都通过制定反垄断法来进行制约,但是我国目前的反垄断法对此还没有规制。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企业在遇到知识产权争端时就可能遭遇到不利的被动状态,从而在国内市场上对其他企业的垄断行为束手无策、且会在国外市场上遇到严格的反垄断法控制而使自己身陷入尴尬的境地。

(二)知识产权意识方面

现今,中国政府在围绕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和侵权盗版放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也通过广播电视媒体、自媒体以及法制宣传进行了一系列的宣传教育。

但是,社会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较为薄弱,尤其是作为市场上重要的主体――企业。我国的企业每年取得省部级以上的重大科技成果有几万个项目,但是申请的专利数却不到10%,企业较为重视有形资产的保护,却忽视了其作为无形资产的保护,从而导致我国每年都有很多知识产权被“抢注”。所以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已经成为企业家的共同的意识,加强企业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也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和“分水岭”。

(三)知识产权专业人才方面

国内大多数的企业尚未建立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也没有专门负责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人员,真正了解和懂得知识产权知识的人才并不多。企业万一牵连到知识产权的争端,要么处于极其被动的地位,要么就要支付高额费用来聘请外部人员应诉。一些专业性很强的包括专利申请、商标注册、产权谈判及分析工作,也因为专业人才的缺乏而无人胜任。

三、我国加强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对策

在新形势下,我国知识产权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政府应该把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提高到更重要的日程上来,虽然我国政府在这方面也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制度,但从总体来看,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仍处于一个发展的初级阶段,真正的从国民意识上重视知识产权问题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就目前看,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实施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战略

1.加强立法,完善相关法律

在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制定上我们要以鼓励创新、优化环境为主要宗旨,进一步的形成既与国际标准“接轨”又符合我国国情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抓紧修订和完善《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以及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办法、保护遗传资源、传统知识等的立法。

同时,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程序,依法公正、高效地解决好知识产权纠纷问题。完善跨部门执法协作机制和区域协作执法机制,巩固知识产权重大案件联合督办制度以及与外国政府、国际组织间的沟通对话机制。

2.加大政策力度,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实质上的支持

政策上要从笼统扶持科技成果转化到重点支持专利项目上来,特别是那些高科技专利项目,建设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民族工业群体。同时,应该采取有力的措施,保证各项专利制度各项奖酬的兑现,重点奖励一些重大发明专利技术。在资金上,各级政府都应该建立专利基金,以财政、企业为主体,广开资金来源,多渠道、多形式的筹集资金。重点支持那些有广泛的市场前景、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专利技术,例如火炬计划、星火计划、高新技术产业化、技术改造项目、新产品开发项目等各种科技和经济计划项目。

3.政府应更加关注专业人才,并努力的培养专业型人才

近几年来,跨国公司已经加大了对中国本土人才的争夺,中国企业如果还不加强对人才的重视,将会失掉企业未来发展的动力源泉。同时,企业还应该加快且深化自身的人才制度和结构变革,大量培养自己的人才队伍。要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人才队伍的培养工作,特别是加大知识产权工作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力度,全面提升知识产权的工作水平,培养一支包括各类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在内的规模宏大的知识产权队伍。

4.努力创新知识技术,虚心来借鉴国内外的经验

发展经济有自己的特色,保护知识产权也应该有自己的特色。要有符合本国和地区特色的知识产权保护战略重点和方向。近年来,美国将打击盗版等作为知识产权保护的重点,其中媒体盗版是重中之重。同时,它们根据现代标准改进美国知识产权法规,特别是刑事惩处的手段,包括通过修订及更新美国签署的双向司法援助及引渡条约,让盗版者及伪冒者在美国受到严厉的法律制裁。

(二)实施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战略

1树立自己的品牌,增强品牌意识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品牌之“名”越来越在于产品的知识含金量,企业应该保持产品在知识含量上的优势来谋求产品的竞争优势,只有企业掌握了强硬的知识产权,才能在市场上推出较为受欢迎的民族品牌,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有了自己受欢迎的民族品牌,更应树立品牌保护的意识,不仅要大量利用国内的资源条件和市场,更要充分的利用国外的资源与市场进行跨国经营,使我们的品牌发展成为全球化品牌。

2.加强品牌的申请,促进专利的保护

据报道,仅仅是加入世贸以来我国企业因知识产权纠纷引发的经济赔偿就已累计超过了10亿美元。因此我们应该设置大量的专业机构和配置人员以及严格的规章制度,进一步对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加强宏观管理。

第一,成立专门的知识产权机构并建立专利信息中心收集信息,构建知识产权保护网,通过专利信息中心,对与本企业产品相关的专利作出分类管理,对相似的技术进行排查并通过专业人员对相关内容进行侵权分析,在不构成侵权的情况下使企业的研发人员了解本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并为创新项目提供方向,保持研究开发中的合法性。第二,提高专利的申请率,详细的设置专利服务。技术开发本来就是一个不断升级的过程,对于每一项创新方案我们都应该申请一项专利,并在基本专利的周围设置大量原理基本相同的不同权利,因此,当一个企业拥有自己的自主专利权时,应该通过不断的改进原有技术而获得网状的专利保护范围。

3.加大技术创新来提高效率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有利于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努力增加知识产权的产出量,企业要想在技术创新和科技占有主体地位,必须技术创新的过程中确立知识产权的概念,并充分利用知识产权文献,注意发现、申报和形成知识产权;加强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使技术中心成为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和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载体,成为吸引、凝聚科技人才,调动和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平台;加强产学研合作,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共同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建立大量的研究所和实验室,共同培养出技术人才;通过建立联系重点的机制,从国家地方不同层面统筹资源,为大型企业提供有针对性、专业化、深层次的知识产权的跟踪服务,发挥知识产权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支撑作用。②(作者单位:重庆大学)

参考文献

[1]顾红文.谈中国对外贸易竞争力的提高[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7(9).

[2]戴翔.实施知识产权战略[J].国际贸易问题,2006(2)

[3]叶慧霖.入世与知识产权保护[m].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版.

[4]郑成思.世界贸易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版.

[5]甘绍宁.我国发明专利授权情况[R].北京:中国新闻社,2011版.

注解

知识产权保护及其重要性篇4

【关键词】我国;知识产权;边境保护

随着国际贸易的广阔发展和科学技术交流的日益频繁,知识产权已经与国际贸易紧密相连,其中知识产权的侵权问题亦逐渐演变为国际贸易中的突出问题。而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保护知识产权,禁止侵权货物的进出口不仅是我国遵守tRipS协议的一项重要承诺,也是我国维护国际经济秩序的必要措施。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知识产权边境保护已经成为我国海关的一项日益重要的职责,相关法律法规日渐完善,海关执法成熟高效,查获了一大批的侵权嫌疑货物,成绩显著。但同时,我国知识产权边境保护制度也存在不足,研究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知识产权边境保护制度体系,提高海关执法效能,在中国提出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号召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今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为建立相对健全完善的知识产权边境保护制度体系,提高海关执法效能,将对欧盟、美国等外国特色的知识产权边境保护制度进行介绍,以期借鉴其成熟的制度措施,并在微观上对完善我国知识产权边境保护制度提出建议。

一、外国边境保护制度特色及对我国的启示

相比较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我国的知识产权边境保护起步较晚,海关执法经验尚有欠缺,本文将对发达国家较有特色的知识产权边境保护制度予以介绍,对其进行分析,以期能对我国有所启示,最终提高我国知识产权边境保护的立法和执法水平。

(一)明确专利权保护的边界

专利权可分为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其中的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申请经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初步审查后没有发现驳回理由的,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作出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或者外观设计专利权的决定,发给相应的专利证书,同时予以登记和公告。也就是说,专利权,尤其是我国的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权,其权利处于不稳定状态,随时有可能被宣告无效。同时由于专利权的专业性和复杂性,涉及较高的技术要求,且当事人的反复和争议较大,海关作为边境执法部门在处理这类争议时显得有心无力。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将专利权的保护由司法机关或其他具有专业力量的机构负责,普遍排除对专利权的海关依职权保护。美国海关对专利的保护有两种程序:一是执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进口货物中的重大专利案作出的决定。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根据337特别条款进行调查,对进口货物的重大专利侵权案件作出决定,由海关执行。二是根据权利人的要求,对进口货物进行专利监测。后者是根据专利权人的要求,对进口货物中的嫌疑的专利侵权作出的专利监控。监控期分为2、4、6个月,如果在监控期内,海关发现了涉嫌侵犯专利侵权的货物,将在1个月内报告专利权人,如无发现,则在监控期结束时报告专利权人。美国海关无权认定是否存在专利侵权,海关监控报告副件送至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只有美国国际委员会才能认定是否专利侵权,下达禁令,由海关执行。欧盟各国普遍接受tRipS协议的观点,将专利保护排除在海关主动依职权保护范畴之外。日本海关对专利案件需权利人提出申请,且在认定期内,需就涉案货物是否侵犯专利权询问专利局意见。专利局在30天内反馈书面意见,海关应当将专利局的意见告知双方当事人。

我国现阶段的专利权边境保护制度使我国海关难以承受,而且保护效果也并不明显,据统计,目前海关查获的侵权案件中,只有不到1%的案件属于专利侵权案件,而且其中几乎全是侵犯外观设计专利或实用新型,发明专利侵权案件数量微乎其微。这与我国广泛存在的专利侵权现状是不相符的。因此我们应当参考外国海关的做法,适当调整专利权边境保护的制度。海关只在程序上对侵权嫌疑货物采取边境措施,不负责专利案件的调查和审理,将双方实质的争议提交相关机构解决,这既符合海关不介入当事人民事纠纷的原则,又极大地提高了海关对专利权边境保护的效率和质量。①

(二)为权利人维权创造条件并简化执法手续

美国、欧盟、日本等国的知识产权边境保护制度从权利人的申请、案件的执法及调查程序等方面都体现了简便原则,有利于当事人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这非常值得我们国家的借鉴。

从权利人的申请方面看,有关国家的立法普遍规定当事人的申请是边境主管机关采取实质性保护措施的充分必要条件,如果边境主管机关掌握了货物侵权的证据而没有权利人的申请,主管机关依然无权对此货物采取实质性的措施。但我国的申请制度与国际通行做法有较大区别:我国规定知识产权权利人发现侵权嫌疑货物即将进出口的,可以向货物进出境地海关提出扣留侵权嫌疑货物的申请,而其它国家一般规定申请的有效地域范围是关境内的所有区域并对申请都规定了一定的有效期限。《欧盟条例》规定,权利人发现侵权货物正在进口、出口和存放于保税区等,可以向海关递交采取保护措施的申请。一旦申请被核准,该项申请的保护期限为1年,可以续展。在保护的有效期内,海关发现侵权货物的,应当予以终止放行或扣留,权利人无需就个案再次提出扣货申请,但在必要时海关可以咨询权利人的意见。英国法律规定有效期限分为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权利持有人根据要求的有效期不同而分别缴纳不同的行政费用。日本规定申请的有效期不超过2年。美国跟其它国家有点不一样,其采取知识产权边境保护备案制度:《美国法典》规定,权利人要求海关保护其知识产权的,应当将有关知识产权向海关总署备案,备案申请一经核准,有效期为20年,可以续展。在备案有效期内,海关发现进出口货物涉嫌侵犯备案知识产权的,海关可以采取扣押措施。②

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美国及欧盟、英国、日本海关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申请和备案本质并无区别,仅是有效期长短不同,且均为一次申请后无需再就个案提出申请。但我国知识产权边境保护制度中权利人必须针对每批货物向进出境地海关分别提出保护申请。因此实践中经常出现的状况是,如果侵权货物在不同的海关、不同的时间内分不同的批次分别进出,则权利持有人将在我国关境内向各海关分别多次提出申请,或者出现短期内权利人反复向同一海关提交申请的状况,非常浪费权利人的资源且效率低下。

从案件的执法、调查程序来看,《欧盟条例》没有明确各成员国海关对侵权事实进行调查认定的权利,仅规定各成员国应当根据国内法指定由某个部门启动对侵权事实的认定程序。但该条例设置了一个货物提前处置程序,即允许海关在扣留侵权嫌疑货物后10个工作日内,如果权利人和收发货人双方达成协议,同意不再需要依据法律规定对货物的侵权事实进行确定,货物可以在海关的控制下直接予以销毁。在上述10个工作日的期限内,若权利人未与收发货人就货物的销毁达成协议或成员国指定的侵权事实调查部门未启动调查程序,海关则放行货物。美国海关对侵权嫌疑货物有调查认定的职权,但实行侵权推定原则,即货物持有人不能提供足够的证据证明货物是经合法授权的,即推定为侵权。我国海关则对侵权事实具有调查和认定的权利,程序上通常先由海关对侵权事实予以认定,海关无法认定的,通知知识产权权利人,知识产权权利人再决定是否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或诉前停止侵权行为,最终借助法院的裁定来阻止侵权货物,可见程序不够简化。欧美制度关于案件执法、调查程序的设定,都体现了简便的原则,提高了执法效率,降低了执法成本和执法风险,符合海关边境执法的时效性要求。同时货物提前处置程序赋予当事人更多的选择权,从而更大程度上维护其利益。③

二、完善我国知识产权边境保护的建议

(一)关于保护的客体范围及执法模式

tpipS协议在规定边境保护的最低义务标准是保护商标和版权的同时,也规定了各成员国可以将知识产权边境保护适应于其他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作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必须要得到全面有效的保护。海关保护作为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内法予以保护的各种类型的知识产权,在进出境环节予以保护,是建立完整的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需要。因此,建议借鉴欧美做法,考虑将原产地标志、集成电路布图、生物多样性、商号权等纳入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的范畴。

对不同的知识产权,目前我国采取“三权合一”的执法模式,即对于商标、专利及著作权的保护均采取依职权和依申请的双轨制,除对专利权设置反担保放行外,对三权的保护几乎采用同样的标准、同样的程序,对于侵权的处罚力度亦未根据不同的侵权性质和社会危害性进行区分而统一采取没收并处货物价值30%以下罚款的规定。在执法实践中,以上的执法模式受到了较大的考验:一是基于利益博弈的必然选择,权利人对海关行政保护“过度依赖”,知识产权边境保护主要通过依职权保护的模式开展,即便权利人掌握进出口侵权货物的动向,其对比依职权和依申请两种模式的“投入回报”,必然会采取为海关提供情报,交由海关进行布控从而推动海关启动依职权保护模式;二是在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中,商标权、著作权、专利权分别适用《商标法》、《著作权法》、《专利法》及相关配套的规定进行保护,三者保护范围不同,保护的力度不同,侵权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不同,国内法也设置了不同的行政处罚条款,但我国知识产权边境对三种权利的保护却几乎采用同样的标准、程序,设置同样的行政处罚条款,这种“一刀切”的做法过于简单和轻率。

针对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的客体范围过小及执法模式“一刀切”带来的执法问题,笔者认为,首先应扩大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的客体范围,将原产地标志、集成电路布图、生物多样性、商号权等纳入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的范畴。其次应当打破目前“三权合一”的执法模式,根据知识产权的自然属性和法律属性,设置不同的海关保护模式。对于权利属性稳定、侵权事实明显的侵犯商标权、著作权的进出口货物纳入海关保护的双轨制模式,设立商标权及著作权的备案制度,体现海关知识产权边境保护的主动性。对于专利权,应尽量简化相关程序和手续,以增强可操作性为目标,海关只在程序上对侵权嫌疑货物采取边境措施,建议将专利权的海关保护模式设立单一的依申请保护模式,取消专利权的备案制度。最后,对新纳入知识产权海关保护范畴的原产地标志、集成电路布图、生物多样性、商号权等,考虑其自然属性和法律属性,均无须办理海关备案,采取依申请模式寻求海关保护。

(二)关于知识产权权利人的权利规制

如上文所述,虽然我国设置了依职权和依申请两种知识产权边境保护模式,但权利人如依申请模式启动知识产权保护,需向海关提供足以证明侵权事实明显存在的证据并缴纳相当于货物价值的担保,维权成本相对较高,但如果采取向海关举报,海关启动依职权保护的模式,权利人则不需要任何的成本,这直接导致了权利人过分依赖海关的行政保护,衍生了很多的问题:一是由于权利人采取向海关举报的模式无需任何成本,举报不实也不用承担任何的责任,这就导致了权利人“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过一个”的泛滥性举报方式,这种举报方式往往命中率很低。如2011年,知识产权权利人采用举报的形式向广州海关提供线索经海关实施查验后核实,成功捕获侵权货物的仅有20%。这样低的成功率不仅大量浪费了海关的执法资源,且严重影响口岸的正常进出口秩序。二是权利人滥用权利,利用海关边境保护措施进行商业恶性竞争,打击竞争对手。为了在口岸截留竞争对手的货物,使其出现交货延迟、信用下降甚至合同违约等不利后果,权利人恶意举报某企业的进出口货物侵犯其知识产权,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

因此我们在强调海关对边境采取知识产权措施,保护权利人合法权利的同时,也应加强对权利人的约束,扭转其过度依赖海关行政保护或滥用权利的现象,实现知识产权的适度保护:

一是完善依职权保护模式下权利人的情报举报制度,增加权利人举报不实的法律责任。目前,权利人在向海关完成知识产权备案后竭力将所有案件向依职权保护模式靠拢,而向海关提供举报信息的零成本和举报不实的无责任,也成就了权利人运用此方式的随意性,这从权利人递交海关的情报捕获率极低可见一斑。建议对权利人与海关之间的情报举报渠道及情报运用方式予以进一步规定,对权利人通过情报举报渠道要求海关进行布控查验货物的形式要件及所需承担的法律责任予以规定,并对多次提供不实情报恶意打击竞争对手,滥用自身权利的权利人予以追究责任。

二是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权利人信用评级制度。可以参照海关企业管理的成功做法,将备案权利人根据维权积极性、维权效果、与海关配合程度、信息完整性、是否存在权利滥用行为等条件,设置4个左右管理类别,对不同类别的权利人实施不同的程序设置和管理方法。如将维权态度积极、能够及时负责地对海关确权通知予以回应,积极联系海关进行知识产权培训并及时完善维护备案信息,合理行使海关知识产权保护权利,无恶意举报行为,并确实多次遭到知识产权侵害的权利人划为a类,对其备案的权利实行重点的积极保护,并在总担保或行邮渠道总申请、免担保等方面实施优惠便利的措施;对于备案后查获案件不多,但慎重运用海关行政保护措施,维权态度主动的权利人划入B类,允许其享受总担保等便利措施;对于多次对海关确权通知不予回复、不及时维护备案信息造成海关执法局面被动、拒绝备案许可生产企业名单、滥用权利给他人造成损失或浪费海关执法资源的,划入D类企业,对于此类企业可以设置保护冷冻期直至撤销其备案并对其再次取得备案的权利予以限制;其他权利人可归入C类,按一般政策予以管理。④

注释:

①林少俊,《我国知识产权边境保护法律制度研究》,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②聂毅,黄建华,《欧美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制度的特点及对我们的启示》,《世界知识产权》2005年第1期

知识产权保护及其重要性篇5

关键词:知识产权;保护战略

中图分类号:F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136(2012)06-0133-02

知识产权主要指个人及其组织在脑力劳动方面创造并完成的智力成果而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它具有无形性、双重性、确认性和独占性的特点。根据我国知识产权法的相关法律规定,公民和法人对所享有的知识产权有著作权(版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发明权以及其他科技成果权等。知识产权保护在当今知识经济社会显得非常重要,它不但激励发明,创新知识,而且可以引进先进技术和资金,加快配置技术创新资源,促使新技术商品化和产业化。

1知识产权保护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知识产权保护是以知识为基础的对国际及国际经济关系的反映,是新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国际贸易的过程中,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压低物质部门的产品价格,而提高与知识相关的非物质经济部门的价格,从而在国际贸易中取得较为有利的地位。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知识产权在国际贸易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国际上把知识产权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相提并论,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1.1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

众所周知,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商品和服务的知识含量和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其中涉及知识产权的商品占有较大的比重,且这个比重还在不断攀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之所以能够大量成功地引进外资和国外的先进技术,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国建立并实行了知识产权制度,为正常的国际贸易活动和投资活动奠定了基础性的保障制度。只有在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中,国际贸易和投资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

1.2知识产权保护对发展中国家的不利影响

在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中,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工业都将经历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创造新产品,进入国内市场;第二阶段,国内市场饱和,向国外市场出口;第三阶段,对外投资,向外国市场提品;第四阶段,外国生产,向母国市场出口。从发达国家角度说,当处于产品周期的二、三阶段时,它会极力支持自由贸易;而当到了第四阶段时,国内市场的产品为进口产品所替代时,该国产品的市场地位开始衰落,其市场占有率受到挑战。此时,它会转向知识产权保护,在贸易政策中会极力与知识产权保护挂钩,通过强制性措施来实施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以设法减慢产品周期的步伐。这对在技术上处于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无疑是有失公平的。这样知识产权的保护无疑扩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贫富差距愈加严重。

2当前我国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的问题

2.1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比较薄弱

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我国企业每年取得省部级以上的重大科技成果有几万个,而申请的专利数却不到10%,企业较为重视有形资产的保护,却忽视了其作为无形资产的保护,从而导致我国每年有很多知识产权被“抢注”。所以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已成为企业家的共识,加强企业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也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和“分水岭”。目前,我国缺乏一套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知识产权保护涉及很多方面,包括法律、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如山西老陈醋商业秘密泄露事件;景泰蓝、宣纸等民族绝技的泄密,国内大量的知名商标在国外被抢注。

2.2知识产权人才缺乏

国内大多数企业尚未建立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没有专门负责知识产权工作的人员,真正了解和懂得知识产权知识的人才不多。企业万一牵连到知识产权争端,要么处于极其被动的地位,要么支付高额费用聘请外部人员应诉。一些专业性很强的包括专利申请、商标注册、产权谈判及分析工作,因为专业人才的缺乏而无人胜任。

2.3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亟待完善

我国有些法律和tRipS相关法律还有很多不同甚至有许多空白。知识产权是法律赋予的一种合法垄断。一些跨国公司企图利用知识产权中的非法限制和排斥竞争实现其垄断地位。针对滥用知识产权的非法垄断行为,许多发达国家都通过制定反垄断法进行制约,但我国目前还没有出台反垄断法,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中也没有可操作的反垄断条款。这样,我国企业在遇到知识产权争端时就可能遭遇不利的被动状态,从而在国内市场上对其他企业的垄断行为束手无策、在国外市场上遇到严格的反垄断法控制而使自身陷入尴尬境地。

3我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对策

3.1实施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战略

3.1.1政策倾斜,资金扶持

政策上要从笼统扶持转到重点支持专利项目上来,特别是那些高科技专利项目,建设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民族工业群体。同时,采取有力措施,保证专利制度各项奖酬的兑现,重奖一些重大发明专利技术。在资金上,面对“入世”后的新形势,各级政府都应建立专利基金,以财政、企业为主体,广开资金来源,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资金。重点支持那些有广泛的市场前景、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专利技术,如火炬计划、星火计划、高新技术产业化等各种科技和经济计划项目。

3.1.2加强立法,完善法律

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制定要以鼓励创新、优化环境为宗旨,进一步形成既与国际接轨又符合我国国情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抓紧修订和完善《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以及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办法、保护遗传资源、传统知识等的立法。同时,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程序,依法公正、高效地解决好知识产权纠纷。积极发挥跨部门执法协作机制和区域协作执法机制的作用,打击和防范群体侵权、反复侵权行为。巩固知识产权重大案件联合督办制度以及与外国政府、国际组织间的沟通对话机制。加强“奥运会”和“世博会”等各类展会的知识产权保护。提升我国农业技术、农用工具、农药化肥等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认真落实知识产权司法解释,依法追究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行为的刑事责任。

3.1.3重视人才,培养人才

国家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谁占有的人才越多,谁就能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取得胜利。近年来,跨国公司已加大了对中国本土人才的争夺,中国企业如果还不加强对人才的重视,将会失掉企业未来发展的动力源泉;同时,企业还应该加快深化自身的人才制度和结构变革,培养自己的人才队伍。特别是加大知识产权工作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力度,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工作水平,造就一支包括各类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在内的规模宏大的知识产权队伍。

3.1.4突出特色,借鉴经验

发展经济有特色,保护知识产权也应该有自己的特色。要有符合本国和地区特色的知识产权保护战略重点和方向。近年来,美国将打击盗版等作为知识产权保护的重点,其中媒体盗版是重中之重。同时,它们根据现代标准改进美国知识产权法规――特别是刑事惩处手段,包括通过修订及更新美国签署的双向司法援助及引渡条约,让盗版者及伪冒者在美国受到法律的制裁。

同时,中国应当积极运用现行知识产权法律机制,对传统知识资源进行保护的同时,积极寻求国际联合集团式的保护。

3.2实施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战略

3.2.1树立品牌,增强意识

知识经济时代,品牌之“名”越来越在于产品的知识含量之高,企业应保持产品在知识含量上的优势来谋求产品的竞争优势,只有企业掌握了过硬的知识产权,才能在市场上推出叫得响的民族品牌,有了自己叫得响的民族品牌,更应该树立品牌保护意识,以品牌的国际化带动知识产权战略。不仅要利用国内的资源条件和市场,更要充分利用国外的资源与市场,进行跨国经营,使我们的品牌发展成为全球化品牌。由于我国的一些企业在早些年没有商标保护意识,大量的国内驰名商标被国外抢注,例如“同仁堂”、“青岛啤酒”等,使这些企业在国外的发展受到了重重阻力,因此我们要吸取这些教训,要时刻注意自己的驰名商标的保护问题。

3.2.2加强申请,促进保护

据报道,仅加入世贸以来我国企业因知识产权纠纷引发的经济赔偿累计超过10亿美元。因此我们应从多个角度、立体地实施专利保护战略。实施专利保护战略作为企业发展的护身符已是我国企业的当务之急。

第一,成立专门的知识产权机构,建立专利信息中心收集信息,构建知识产权保护网,通过专利信息中心,对与本企业产品相关的专利作分类管理。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统计表明,每年新技术发明创造的90%以上都会在专利文献中检索到,所以我们可以不断地更新专利资料库,对相似技术进行排查并通过专业人员对相关内容进行侵权分析,在不构成侵权的情况下,使企业的研发人员了解本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为创新项目提供方向,保持研究开发中的合法性。

第二,提高专利申请率,设置专利网战略。对每一项创新方案都申请一项专利,并在基本专利的周围设置大量原理基本相同的不同权利,并且技术开发本来就是一个不断升级的过程,因此当一个企业拥有自己的自主专利权时,应通过不断改进原有技术而获得网状的专利保护范围。

3.2.3加大创新,提高效率

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必须加快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增加知识产权的产出量,形成企业在技术创新和科技投入中的主体地位。一要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确立知识产权的概念,充分利用知识产权文献,注意发现、申报和形成知识产权;二要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使技术中心成为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和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载体,成为吸引、凝聚科技人才,调动和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平台;三要加强产学研合作,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共同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建立研究所和实验室,共同培养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田晓菁.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摩擦及应对策略[J].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

[2]黎奔,刘路遥,卢鹏论.wto框架下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滥用问题[J].商场现代化,2007(1).

analysisofexistingproblemsandCountermeasuresfor

China’sintellectualpropertyprotectionininternationaltrade

YanBingshu

知识产权保护及其重要性篇6

中图分类号:D92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1003-2738(2012)03-0160-01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不断深入,知识产权已经逐步成为国际贸易中商业利益的重要方面。由于知识产权具有地域性、无形性等特点,它在国际贸易中很难得到有效的保护。西方经济学家一直把知识产权看作是提高国际贸易竞争手段的重要工具。因此,在国际贸易中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义十分重大。本文首先对知识产权保护的理论进行界定,进而指出了当前我国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面临的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了加强知识产权战略的对策。

关键词:国际贸易;知识产权;战略

一、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基本概念界定

1.知识产权的概念。

知识产权指的是法人、公民以及企业团体组织对通过脑力劳动创造出来的智力成果依法享有的一种权利。知识产权包括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从广义上来讲,知识产权包括对人类发展过程中各个领域智力成果的权利;狭义的知识产权只是包括:商标权、专利权、名称标记以及版权,发明权、科技成果权以及科学发现权并不属于知识产权。

2.知识产权保护的定义。

知识产权保护指的是用法律手段来保护某项知识产权,详细来讲有两个主要的方面:一个是我国公民的相关知识产权怎样在国外得到保护;另一个是外国人怎样在我国获得法律对其知识产权的保护。从国际对外贸易发展的角度来看,知识产权保护涉及了很大的范围,例如:边境保护、涉外保护以及国际保护等。

3.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

首先,有利于国际贸易发展的整体步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不断深入,知识产权已经逐步成为国际贸易中商业利益的重要方面。在当前的国际贸易中,涉及到知识产权的货物越来越多,对对外贸易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知识产权已经逐步成为各国选择投资场所考虑的重要依据。如果某个国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的好,那么就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和投资的增大,从而保证国际贸易的发展步伐。其次,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在国际贸易的大环境下,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能够维护国际服务贸易和商品贸易的有序发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假冒伪劣产品的猖獗。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能够从法律上对假冒商品进行制止,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进而促进国际贸易的有序发展。

二、当前我国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的问题

1.专利申请缺乏竞争力。

从目前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情况来看,知识产权保护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首先,缺乏申请专利的行业竞争力。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专利申请的竞争力普遍不高。例如,在生命科学、能源技术等高技术领域,日本美国的专利申请率高达90%以上,中国则相差甚远;其次,企业创新能力弱。从我国知识产权的基本情况来看,我国只有万分之三的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超过99%的企业没有申请过专业,这就说明了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薄弱,缺乏专利的申请能力。

2.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缺乏。

在当前国际贸易发展的过程中,很多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都不强,他们没有真正认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从而造成了大量知识产权的流失。中国传统的中草药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从国际知识产权来看,有1000多项专利都是外国公司研发和申请的,而中国却不知道知识产权的重要性。

3.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力度不强。

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力度还存在薄弱的环节,在国内贸易发展中,有些地区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了长远利益的发展,将盗用他人商标,盗版他人作品作为重要财源而加以不正常的保护,而由于受到高额利润的驱使,一些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部门宁愿充当地方保护主义的工具,这使得知识产权的执法的难度变大,不利于知识产权的保护。

三、加强国际贸易知识产权保护的对策

1.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在当前国际贸易发展的过程中,很多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都不强,他们没有真正认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从而造成了大量知识产权的流失。首先,要加强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成员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自觉性,让全社会都了解到知识产权保护对经济贸易发展盐的重要性。其次,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抵制假冒伪劣,不去盗版产品,为知识产权保护创造良好的环境。

2.加强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要想更好地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就必须要加强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想要提高自主知识产权能力,就必须不断地进行科技创新,首先要鼓励科研人员以研发新产品、新技术为奋斗目标,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企业要加强对知识产权工作的资金和技术投入,促进科研成果的专利化和产业化进程,从而保证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3.健全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

虽然近年来我国的知识产权立法已经日趋完善,但我们还是要对已有的法律及配套规章进行进一步修缮,使这些法律法规与国际条约有机衔接。同时,我们还要建立与知识产权保护有关的预警机制,争取在知识产权纠纷事件发生之前,通过预警信息提醒企业,以免其遭受损害,只有这样才能预防因侵权而造成的客户流失和企业信誉受损。

参考文献:

[1]李庆.浅析不同国家商务人员的谈判作风[J].甘肃科技纵横,2006(02).

知识产权保护及其重要性篇7

裁判案件是知识产权审判的重要出发点和归宿。裁判案件具有就事论事和就案办案的色彩,但仅此却不足以裁判好案件;裁判案件固然是知识产权审判的基本职责,但不是职责的全部;裁判案件固然有其被动性和随机性,但知识产权审判却需要有主动性和规划性。为切实履行好知识产权审判职责,需要我们增强宏观思维,增强司法保护的针对性、规划性、系统性、主动性和前瞻性,在正确的宏观指导之下搞好微观保护。司法政策是宏观指导的重要载体,是连接宏观指导与案件裁判的基本桥梁。知识产权司法政策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基本定位、基本思路和基本目标为主体内容,是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方向盘、风向标和推进器。强化司法政策指导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抓手,是实现能动司法的基本手段。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加强知识产权司法政策的总结、提炼和推行,初步收到了纲举目张的成效,有力增强了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规划性、主动性和能动性,促进了司法统一,增进了保护效果,加大了保护力度。知识产权类别的多样性、权利内容的复杂性和权利边界的弹力性,要求我们在司法保护中不能“一刀切”和“一根筋”,不能简单化。知识产权法律具有大量的裁量性规范,这为我们提供了政策调整的空间。近年来我们以法律为依据,根据国情实际和对外交往的需要,提出“加强保护,分门别类,宽严适度”的总体司法政策,并以会议讲话、指导意见等形式,在各个知识产权领域内明确了一系列体现区别对待、宽严适度的司法政策,形成了宏观与微观结合、现实与目标统一、导向与标准协同的有机体系,科学和客观地反映了知识产权审判的特点和规律,及时满足了知识产权保护多样化的需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些司法政策获得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认同,受到了业界的赞誉,在系统内得到了有效的贯彻实施。要根据知识产权审判的要求和实际,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好。当前国际国内竞争更加激烈,我国创新驱动型发展的需求更加强烈,知识产权保护面临更多的国际国内压力,迫切需要我们根据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根据知识产权保护的规律和特点,更加重视司法政策的总结和提炼,更加重视司法政策的主动性和针对性,更加重视司法政策在能动司法中的作用。尤其是,制定和推行知识产权司法政策要更加注重主动性、及时性、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在坚持依法审判的前提下,更加注重把握国情和世情,更加注意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是,更加注重适应国内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特别是,要加强司法政策的可预见性研究,注重主动研究科技、产业和知识产权法律的发展趋向,注重研究其相互关系或者互动关系,注重相关问题的比较研究,从中及时发现新需求,把握新趋势,引导新潮流,因势利导和把握先机,在理念上和行动上均有预见性。

二、积极培育知识产权司法和法官的创新精神

创新需要以创新的精神、态度和方式进行保护,保护者的创新与创新者的创新必须相匹配,创新的保护者要善于用创新的思维保护创新,知识产权司法具有天然的创新要求。而且,一流的创新需要一流的知识产权司法,惟有具有创新精神的司法才能形成一流的知识产权司法。知识经济的创新特性要求法律和司法更现代、更灵活和更能动。我们需要按照现代法治精神进行司法,增强司法明确新标准、开拓新领域的能动性,充分体现法治精神、创新精神、商业精神、理性精神、创造智慧和人文关怀。只有生机勃勃的知识产权司法,才能适合生机勃勃的现代创新需求。如果知识产权司法消极被动、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和不敢作为,就很难适应活力四射的创新市场需求。知识产权保护的影响力和实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法官把握创新潮流和趋势的能力。当前知识产权审判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涉及法律界限不清的新难案件越来越多,诉请法院裁断法律是非、明确法律界限的试探性案件越来越多,这些都需要司法和法官具有创新精神和进行创新性裁判,对这些案件的裁判能力直观地反映着司法保护能力。要营造良好的司法环境,培育法官的创新精神,让法官勇于和善于审时度势地作出符合创新潮流和趋势的裁判,要成为创新的助力而不是阻力,为创新积累更多的正能量,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创新、激励创新和引领创新。裁判是司法的基本载体,能够把握潮流和引导趋势的裁判都是标杆性、突破性或者开创性的裁判,要特别注重通过此类裁判充分发挥司法对于创新的促进和引领作用。最高人民法院和高级法院要加强对于标杆性案件的选择,加强引导和示范。当前一些司法环境与创新的要求还不尽协调。例如,有的法院对于有重大影响的案件不敢依法受理;有的法院和法官因考评机制的限制,不敢或者不愿敞开受理案件,怕年终结案压力太大和不堪重负,更不乐意审理费时费力的专利等疑难案件,也不乐见更多的案件选择到本法院;有的法官尝试和创新精神不够,对于法律界限不清的案件不能及时作出裁判,或者不能“慧眼”识案,不善于做出标杆性和突破性的裁判。新难案件会考验法官的胆识、智慧和能力,知识产权审判尤其需要造就具有创新精神的法官,需要根据创新需求及时作出突破性和标杆性的裁判。当然,敢于和善于作出突破性裁判,并不是要求法官刻意地标新立异,而是确实根据创新的实际需求和发展趋势,同时作出积极推动创新发展的理性裁判。

三、进一步增强权利保护的能动性和协调性

知识产权的授权和保护要与权利状况相协调。知识产权是一种回报和奖赏知识创新性贡献的权利,权利的授予和保护要与创新和贡献程度相适应,否则会损害自由竞争和社会创新。知识产权的授权条件常常不好把握,创新价值不易预估,于是一些国家有了“宽给严用”的说法,即适当放宽授权条件,并在使用和诉讼中检验其效力和确定其保护程度。我国是否亦应如此可以进行研究,但在司法审查和权利保护中适当增强司法的能动性,适当加强对知识产权权利状况的审查和考量,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值得探索。深化授权确权的司法审查。要注重司法审查标准的总结和把握,有效行使对于审查标准的司法终局决定权,并完善司法审查标准,促进授权确权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司法对于授权确权标准的实际影响力和最终决定权,是发挥司法主导作用的重要方面。特别是,对于争议较大或者当事人和社会期待司法予以明确的授权确权标准,司法应当及时澄清和明确。近年来人民法院在商标专利授权确权案件中注意明晰法律标准,在授权确权中的作用日益彰显,正在发挥应有的作用。要充分考虑授权确权的政策性,审时度势地把握好创新发展需求和趋势,积极推动授权确权政策的及时调整,能动地适用专利法的规定,对可能引导趋势和潮流的授权加强司法审查,促进授权政策与创新和发展的需求相适应。要增强司法审查与授权确权的良性互动,充分体现制度的张力,在互动中使知识产权制度运作更合理、更科学和更理性,进一步发挥司法审查对于制度建构的影响,使司法与行政通过良性互动实现更理性和更科学的制度运行。不保护无法保护的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民事保护要注意与授权状况相协调,无法保护的知识产权不具有可诉性。我国专利商标等授权质量不断提高,但授权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对于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应当适当考虑授权和权利状况,并通过能动司法过滤不适宜保护的权利。对于因授权原因导致的权利缺陷,在民事司法中应当注意克服,尤其是不具有可保护性的权利,就不应当给予民事保护。例如,因授权缺陷导致的权利范围不明、无法通过解释澄清的专利,明显不符合授权条件的或者侵犯在先权利的专利,应当不给予民事保护;虽经注册但不具有可商标性的商标,或者以违法手段获取注册的商标,如通用标志被注册为商标,可以考虑不给予民事保护或者不给予相应的民事保护。当然,对于授权有明显缺陷的真正的发明创造,尽可能通过权利要求解释方式予以保护,不能轻率地否定其可诉性。最高人民法院和有关地方法院已进行了一些尝试。这里更多的是提出一种思路,究竟哪些权利不具有可诉性,上面列举的那些情形是否可行,都可以进一步探索和总结。根据权利状况和保护领域调节保护程度。知识产权保护强度要与权利自身的特点和属性相协调。在这方面已形成了一系列司法政策和标准,要正确地适用好。例如,对于创新程度高的发明创造专利,在权利要求解释、等同侵权等规则适用上贯彻加强保护的精神;对于创新程度较低的专利,适当限制等同侵权的适用。对于知名度高和显著性强的商标,给予相应的强保护,反之给予相应的弱保护。对于原创程度高的著作权,要给予相应的强保护,反之给予弱保护。

四、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加大保护力度是我们的基本取向。适应实施创新发展战略的新要求,我们应当采取更加可行的措施,继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继续加大赔偿力度。知识产权归根结底是财产性权利,损害赔偿是主要救济方式。如果对于权利人不能进行充分和完全的赔偿,对于侵权行为不能有足够的经济惩罚,就会纵容和鼓励侵权,会阻碍创新和发展。近年来各级法院采取各种措施,不断加大赔偿力度,赔偿额总体上不断提高。最高人民法院对此一直予以倡导和推进,并在一些裁判中进行尝试、引导和示范。当然,当前国内外仍较多反映赔偿额偏低,还有了“维权成本高、侵权代价低”的习惯说法。这些说法不一定很全面,但所反映的问题和期待值得关注。赔偿额总体上偏低原因复杂,我们当然要更多地从自身问题上找原因,要进行必要的讨论、反思和改进,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加大赔偿力度。在加大赔偿力度上,当前我们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保守倾向,或者说可能有些保守了,如对于证据规则和证明程度的把握偏高偏严,对于自由心证的运用和自由裁量权的行使过于拘谨和谨慎,不太注重实际损害的灵活确定等。这种状况导致了我们对于损害赔偿的实际把握与知识产权保护的现实需求不相适应。对此,应当有清醒的认识、必要的危机意识和有针对性地解决突出问题。要积极探索加大赔偿力度的途径。一是增强赔偿方法的可选择性,尽可能发掘和承认针对性强、灵活多样和行之有效的损害赔偿方法,尽可能尊重权利人的选择权,积极探索加大赔偿力度的途径。二是加强裁量性损害赔偿的适用,考虑知识产权损害举证难、实际证明的损害往往少于实际发生的损害等特殊性,适当强化法官对于损害赔偿的自由裁量。可以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和自由心证,在一定事实和证据的基础上,酌情裁量能够给予权利人充分赔偿的损失数额。例如,有一定的事实和证据能够证明实际损失超过法定定额赔偿数额,但实际损失确实难以以一对一的证据精确证明时,可以在法定定额赔偿的最高额以上适当裁量赔偿数额。这种裁量不是适用法定定额赔偿,不能混同于法定定额赔偿的适用,而仍属于实际损失的确定,只不过确定损失时既依据一定的事实和证据,又依靠心证。当然,在强化自由裁量和自由心证的同时,要强化逻辑推理和法律论证,把裁量和心证的理由尽量外化为裁判理由,增强裁判的信服力,防止滥用裁量权。三是要不断完善和妥善把握证据规则,适当降低举证门槛,注意优势证据规则的运用,积极探索和适当加强损害赔偿的推定。正在修订的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等知识产权法律将加大赔偿力度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有可能进一步完善损害赔偿确定方式、增设惩罚性损害赔偿和便利查证等。对于修改法律中涉及的制度变化应早作准备,加强对于有关问题的研究。当然,加大赔偿力度是一种笼统的和总体趋向性的提法,赔偿问题毕竟非常复杂,不能脱离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案件的具体情况,不能把赔偿问题简单化。我们总体上需要提升侵权损害赔偿数额,但仍要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是,并且在解放思想和回应社会关切的同时,注意进行渐进的提升;自由裁量权的行使也不能“拍脑袋”和天马行空,而要注意合理和适当。同时,个案赔偿额的确定也需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例如,一些小商小贩的专利侵权案件,其经营规模较小,获利额显然不会达到一万元,此时可以在一万元以下以酌定实际损失的裁量性方法解决,而不是非要去适用一万元以上的法定赔偿。有效发挥禁令的作用。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施行以后,所有知识产权民事诉讼均可按照诉前行为保全的规定,适用诉前临时禁令,实现了诉前禁令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全覆盖,并实现了诉前禁令制度的统一化。最高人民法院将按照法律规定完善禁令的适用条件和程序。禁令具有两面性,既利于有效保护权利,又易于滥用,适用不当会纵容滥用权利、利用诉讼程序不正当阻碍市场进入等。因此,要认真研究和把握禁令的适用条件和程序,既充分发挥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独特功能,又要健全和完善适用机制,对于滥用行为要给予受害人充分的补救。诉前禁令足以阻滞他人的市场进入,一旦申请错误又不好确定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即便申请时提供担保也难以合理弥补被申请人损失的,尤其要注意把握诉前禁令的适用条件。要积极探索完善有效救济滥用禁令的受害方的措施。例如,申请禁令错误而阻碍他人的市场进入,他人损失又不好量化确定的,根据案件具体情况以申请人提供的担保数额作为损害赔偿数额无明显不妥的,可以尝试以参照担保数额裁量损害赔偿数额等方式。这或许是一种以申请人申请禁令当时的预期为基础裁量损害赔偿的可行方式。要进一步研究构成侵权而不支持停止行为的情形和条件。不判决停止行为实际上是一种不得已的选择,在掌握上不能太宽松。在判决不予停止行为时,要给予权利人充分的赔偿。知识产权是获取经济回报的权利,权利人的专有权可以使其处于缔约的优势地位。不判决停止行为实质上相当于强制许可,如果赔偿不充分,不仅可能会削弱权利人的缔约谈判地位,还可能鼓励和纵容他人侵权,因为侵权之后能够以较低的赔偿解决问题,省却了获取许可时讨价还价的困难和麻烦。适当地增加赔偿数额,实际上是基于对于包括许可谈判能力等相关情况的综合考量,乃是对于实际损失的裁量,并不是惩罚性损害赔偿。高度重视案件事实的查明。要强化查清客观事实的理念,在正确适用诉讼程序和证据规则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查明客观事实。如果诉讼程序和证据规则不能确保最大限度地查明客观事实,当事人往往很难信服司法,很难确保纠纷的实质性解决,不能有效保障公平正义。与专利侵权等知识产权诉讼的特殊要求相比,我们现行的诉讼程序和证据规则在有些方面是粗疏的,需要根据民事诉讼法的一般规定和结合知识产权审判的特殊需求,进行必要的细化和完善,切实增强司法查明事实和分清是非的能力,增强司法公信力。客观事实的查明必须以符合诉讼特点和规律的诉讼程序和证据规则为依据和基础,不是对“超职权主义”的回归。尤其是,要反思和完善举证制度。“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责任规则本身并无问题,但对此不能做简单化的理解,要深化其内涵。我们不仅需要建立激励举证的机制,也要建立必要的惩罚和强制机制。凡掌握证据的当事人均有责任拿出其掌握的证据,要通过适当的惩罚和强制机制迫使各方当事人提供证据,而不是消极地和简单地执行“谁主张谁举证”。毁损证据、隐瞒证据、抗拒证据保全等妨碍查明事实的行为要与承担不利的诉讼后果挂钩。要结合国情和实际,适当发挥和加强法院依职权取证的补充作用,以及自由心证的积极作用。要重点解决知识产权审判中查明事实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例如,技术事实的查明是审理科技成果类知识产权案件的突出问题,要注意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查明技术事实,尤其是切实解决鉴定的司法审查问题,防止简单地依赖、认可和依据鉴定结论裁判,避免司法权的旁落。加强薄弱环节的知识产权保护。一些重要的知识产权领域,我们还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或者需要进一步关注,或者需要进一步转变保护思路。我们需要重视和加强这些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这里举几个典型的情况。适应服务产业发展和创设服务品牌的需要,加强服务商标的保护。我国商标立法曾经将服务商标与商品商标区别对待,设定了稍有不同的保护规则,但随着加入tRipS协定和修订法律,服务商标与商品商标的保护一视同仁,不再有法律上的区别了。这种变化是符合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实际的,如服务业也越来越不受地域性的限制,也需要营造全国性乃至国际性的品牌。但是,司法实践中对于服务商标的保护仍然有不妥当的看法和做法,如过于强调服务业和服务商标的地域性,不注意为服务商标的发展扩张预留法律空间,弱化了服务商标的保护力度。因此,当前要注意服务商标适用与商品商标相同的法律规定,纠正一些限制服务商标保护的不正确做法。当然,服务商标保护中仍可能有一些特殊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第一,依法加强驰名商标保护。在巩固前些年整顿规范驰名商标保护工作的成果的基础上,尽快适当调整和转变工作思路,尽快回归到驰名商标制度的本意上。对于审理案件确有必要认定驰名商标的,要依法予以认定和保护,不能给驰名商标的保护设置不应有的障碍,削弱驰名商标的保护。驰名商标保护是这次商标法修订的重点之一,但修订的方向是防止驰名商标保护的异化和回归驰名商标制度的本意,尤其是强调驰名商标认定是案件事实,需要个案认定和按需认定。这与我们始终坚持的态度和做法是一致的。第二,加强涉及设计类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在我国经济转型中,由制造大国向设计大国的转变是重要的目标之一,而且设计的创新和市场价值越来越高,在市场竞争中越来越重要。要适当转变观念,完善有利于外观设计等设计类知识产权保护的司法政策,以有利于促进设计产业发展的取向、精神和标准,加强设计类知识产权的保护。第三,加强商业秘密保护。商业秘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知识产权,也是衡量贸易投资环境好坏的重要标志,是影响国际技术转移的重要因素。商业秘密保护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如商业秘密及其侵权举证难等。我们需要尽快完善商业秘密保护的实体规则和程序规范,加强司法解释和司法政策的指导,积极解决制约有效保护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加大保护力度。第四,高度重视技术合同案件的审判。技术合同是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的重要纽带,是知识产权实现价值的重要桥梁。技术合同越发达,说明我们的创新越发达,说明知识产权价值的实现越充分。要高度重视技术合同案件的裁判,高度重视研究技术合同的法律适用问题,切实通过技术合同纠纷的正确裁判保护创新成果、调动创新积极性和促进创新,维护技术市场的交易秩序。

五、加强涉国际贸易知识产权案件的审理

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与知识产权的有机联系,形成了涉国际贸易知识产权案件。这类案件不同于一般涉外知识产权案件,具有更明显的国际贸易利益博弈、跨国知识产权纷争等特点,体现了权利人之间的跨国知识产权竞争和知识产权布局,往往呈现出多国关联诉讼、国内外诉讼相互交织和相互影响。这类案件总数量不大,但正在成为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领域,对此应给予充分的关注和重视。我国已有一些成功的案例和做法,如浙江法院审理的正泰公司与施耐德公司实用新型专利侵权纠纷案,值得从涉国际贸易知识产权保护的角度进行认真总结。审理涉国际贸易知识产权案件,需要以开放的心态,充分考虑国际贸易、国际竞争和国际知识产权利益博弈的特殊需求,适当注重借鉴国外的趋势性做法,作出符合国际知识产权竞争特点的裁判,切实维护国家的国际贸易利益。要充分考虑国内外市场的关联性、本国知识产权保护与国际贸易以及国内外诉讼的关联性,依法积极受案、积极裁判和善于尝试,积极提升知识产权的国际竞争力和市场价值,体现保护力度;通过大额赔偿、及时禁令等裁判,适时主导和引导跨国知识产权纠纷的解决方向,赢得解决纠纷的先机和主动权,同时又保持后续救济程序的畅通,通过司法程序和审级的协调配合实现良好的制度弹性效应,实现知识产权保护的制度平衡。

六、注意把握司法保护的宽严适度

知识产权毕竟是公共政策的工具,加大保护力度也是一种总体性的提法和需要循序渐进实现的目标方向,其具体的实现要符合创新发展的实际和需要,要注意把握“度”,要谨记过犹不及。对“度”的把握,既有制度层面的东西,又有理念层面的东西,还有二者相互结合的东西。在理念和政策上把握好“度”。知识产权具有高度的价值弹性和主观性,知识产权保护应当具有相应的弹性和灵活性,适合各种具体知识产权的特点和实际,要宽严适度。保护尺度的把握显然是立法不能完全解决的,需要依靠法律的具体执行,因而也就要求执法者具有正确的理念和意识,具有较高的执法水平。实践中,我们曾经归纳总结出一些富有弹性的理念、标准和做法,就是为了防止过于严苛、机械和铁板一块的司法,使司法更符合保护的弹性需求和多样化实际。这在所有知识产权领域都存在,只是表现形式不同。例如,在商标权保护中,在坚持尽可能防止市场混淆的原则的同时,我们又根据实际开辟出一些例外和灵活的空间,如允许商标的善意共存、促进包容性增长等,妥善地处理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关系,使知识产权保护张弛有度和避免过度,尤其是注意保护善意的商业成功,避免杀死下金蛋的“鹅”。在网络著作权保护中,除另有法定事由外,未经许可提供他人作品均要承担责任,但为了给网络新技术和新服务的发展留有余地,信息网络传播权司法解释网开一面,对于网络服务提供者以网页快照、缩略图等方式提供他人作品的行为,规定以弹性的“三步检验法”决定是否豁免责任。这些事例都是不胜枚举的。要始终注意,适度的知识产权保护有益于培育开放式创新的环境。要在制度层面上把握好“度”。知识产权保护中有特殊的利益平衡机制,如著作权法中的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商标法中的正当使用、在先使用抗辩以及专利法中的先有技术、先用权之类的抗辩等,都是限制知识产权权利范围和边界的制度和规则设计。这些制度都是知识产权保护的“调节器”和“安全阀”,是利益平衡的制度化渠道。要高度重视这些制度的功用,用这些特殊制度平衡好相关利益,确保知识产权保护适度和不越界。司法实践中还形成了一些平衡利益的特殊诉讼制度,如确认不侵权诉讼。这也是防止权利人滥用权利的重要制度设计,很适合知识产权权利边界模糊和权利争议特殊的实际。各级法院结合知识产权审判特点,对于确认不侵权诉讼进行了很好的探索,使这项制度日益丰满和具有可操作性,成为维护知识产权利益平衡的重要途径。例如,确认不侵权诉讼的适用范围逐渐由专利领域扩展到其他知识产权领域;适用条件日益完善,适用依据也由一般性指导上升为司法解释规定。要根据知识产权保护的实际,灵活运用好确认不侵权诉讼制度,并继续加以完善。更加注重保护的科学性和理性。增强知识产权保护的科学性和理性,要防止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不能真正认识到保护的积极意义,不重视保护、保护态度消极或者不真正保护等;另一种倾向是动辄拿一些国家的标准衡量我国保护水平、脱离实际地盲目提高保护标准、简单地迎合或者盲从过高保护的要求、简单地倡议与国际接轨和符合国际趋势等。我们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是坚信不疑和坚定不移的,但保护的情况确实错综复杂,要防止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受条约等刚性规则的约束,受国际潮流的影响,但更要结合国情和实际,更加注重内外的融合,更加注重理性和科学,不盲目跟风接轨。在知识产权保护上,同样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七、尝试促进适度的司法竞争和培育

知识产权保护及其重要性篇8

[关键词]知识产权;公共利益;垄断利润

[中图分类号]DF5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1)31-0163-02

1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价值

知识产权(intellectualproperty),是指基于人的智力创造性劳动成果依照法律所产生的权利。有学者把知识产权定义为“人们对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标记、信誉依法享有的权利”。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关键的转型时期,提高我国产品的工业附加值,提升我国产品的国际形象,树立我们自己的民族品牌,这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便是知识产权保护。我国有一批成功企业,如华为、中兴、比亚迪等,每年的专利申请量已经十分巨大。2010年中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居世界第二位。中国正从制造大国走向创新大国,因此,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法律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价值。

1.1知识产权保护有助于鼓励技术创新

知识产权保护有助于调动人们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和文学艺术作品创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方面,创新者在创新的过程中要投入相当大的精力和成本,并承担产品上市后的风险;另一方面,知识特有的共享性决定了它可以轻易地被复制和传播,其自身生存能力的脆弱性决定了政府的干预和保护,防止和制止别人非法占有的任务就必然由政府承担。政府的成本在保护得力的情况下,可以由相应知识产权产生的税收收入弥补。如果政府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力,则会严重挫伤创新者的积极性,也会造成资源和人才的流失。

1.2知识产权保护有助于促进经济繁荣

随着科技向生产力的迅速转化,商品、服务价值中所含知识产权比重日益增加,人类智力成果在经济繁荣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激励机制在于明确赋予知识创新者以某种特权,让其对自己的成果在一定的期限内享有独占权。依靠这种独占权,可以获得创新带来的超额利润,在激发创新者争取自己利益的同时,客观上也实现了社会的利益,促进了经济的繁荣。这是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的最基本的理由。

1.3知识产权保护有助于推动社会发展

知识经济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保护知识产权有助于推动社会整体的发展进步。知识产权保护为智力成果的推广应用和传播提供了法律机制,使智力成果能够转化为生产力,从而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知识产权交易制度的确立,促进了知识技术的广泛传播与利用,达到知识技术效用或利益的最大化。知识产权保护中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和惩处,既是对产权所有人的利益保护,也是对市场竞争的规范管制。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依据tRipS协议,我们尽快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做好知识产权保护。

2知识产权保护中的利益冲突

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及其实践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知识产权领域的利益冲突愈加激烈,微软的价格歧视和捆绑销售案件、南非公共健康危机事件等都凸显出知识产权保护和禁止滥用在平衡协调利益冲突中的必要性。

2.1知识产权保护与信息资源共享的冲突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一方面为社会公众实现信息共享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又与知识产权保护产生了一系列的矛盾冲突。在法律框架中,知识产权代表的是个体利益,是私权的一种,而信息资源的共享是法律赋予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是公权的一部分。两者在现实中的利益矛盾日益突出。

知识产权保护的限制和知识产权的共享,是直接基于维护社会公众利益的目的。首先,知识产品的创造活动是一个连续的历史过程,必然要对前人成果进行兼收并蓄,这时,知识产权的创造者如果以独占权阻止他人对该产品的再创造就有悖于对社会科技发展的追求,在法律制度中对知识产权保护进行限制以及适当共享知识产权显得更为符合社会公众利益。其次,发展公众教育和保障公众健康也是各国普遍推行的公共政策。在保护知识产权人的个人权利的同时,不应该使这个知识产权成为妨碍公众受教育和健康保障的阻力。“这实际上是一种权力冲突――作者或所有者及其子孙后代的权利与社会公众在获取人类文明的权利之间的冲突。”同样,这也会产生一个冲突,“没有合法的垄断就不会有足够的信息生产出来,但是有了合法的垄断又不会有太多的信息被利用”。

2.2个体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冲突

《世界人权宣言》规定每个人都有权保护其创作的任何科学、文学或艺术作品所产生的精神与物质利益,也规定“每个人都有权利自由参与社会文化知识,以享受艺术和分享科学的进步与利益”。一方面,限制知识产权创造者的利益,甚至规定绝对限制私权的制度,这种做法完全剥夺了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利益,大大挫伤了科学技术研究者的积极性。苏联和少数发展中国家出于国家需要曾经在立法中作出类似规定。另一方面,绝对地将知识产权视为个人的财富而排斥社会利益,或不加分析地允许知识产权人完全自由的行使其权利,这种做法可能有损社会公益。后者,在药品知识产权保护和公共健康危机方面体现颇多。知识和技术是应当由私人企业为其个体利益所垄断,还是应当促进社会发展,用于帮助减少贫困、饥饿和疾病,已成为讨论的中心问题。知识产权具有私权性质的同时,还具有公有性和共享性。从知识产权的产生来看,知识产权具有个人创造性和社会性的特点。一方面,知识产权产品中深刻体现了创造者的个人风格,是个人创造性活动的产物。另一方面,知识产权又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产物,任何一个知识产品都是在继承前人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加以扬弃的结果。因此,不能将知识产权视为个体的绝对性财产。

2.3垄断利润和技术进步的冲突

技术进步可能形成垄断,也可能打破垄断。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为了谋取垄断利润,知识产权所有人通过继续创新来保持其垄断地位,这时垄断利润是以技术进步作为前提和保障的。有时,由于关键技术的掌握形成事实上的技术垄断,进而为了垄断利润而放弃或阻碍技术进步,或者主观阻碍先进技术的使用,这时,两者是冲突的。正如微软案件中一审法官杰克逊指出,“微软占据的市场份额过大,且其对市场的占有是通过对参与竞争设置过高要求实现的;由于这种参与竞争的障碍,消费者缺少对产品的可选择性,而阻碍竞争也就阻碍了技术创新”。竞争机制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优胜劣汰,即在竞争中那些低效率的企业被淘汰,而高效率企业和优质产品则能够长期立足于市场。因此,这会迫使厂商加大研发投入力度,通过发明或引进更先进的技术设备来降低成本,从而在客观上有利于推动整个社会的技术进步。而在垄断行业中,由于进入壁垒的存在,垄断者无须考虑如何降低成本,只要靠排斥和限制竞争者的进入,就可以长期坐享超额利润。在这种情况下,垄断厂商往往缺乏技术进步和创新的动力。因此,从整个社会来说,垄断往往被认为是阻碍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技术进步正是打破垄断的重要手段。

3如何化解知识产权保护中的利益冲突

我们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同时,必须认识到,维护权利人的权利并非是知识产权制度的终极目的,鼓励技术创新和维护公共利益才是知识产权制度的基本宗旨。化解知识产权保护中的利益冲突应在个人和社会之间寻求适当的平衡,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体利益与公共福利的一致。

3.1以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信息资源共享

知识产权保护与信息资源共享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没有知识产权保护,就不会产生更多的、更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信息资源的共享又能够促进广大劳动者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改进、更新科学技术。因此,知识产品创造人的利益应当成为知识产权保护的中心,这也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前提。保护知识产权也就是在保护信息共享,也就是在保护社会公众的利益,协调二者之间的冲突根本上就是要从健全、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上入手。

3.2个体利益保护应以不违反公共利益为前提

尊重他人知识产权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已经形成共识,但在保护权利人利益的同时,也应当注意到这种保护与社会公益和文化发展之间的平衡。知识产权的保护不仅止于法律层面,更与产业发展、社会公共利益以及国家文化发展密切相关。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有着不同的水平,皆由国情决定。对于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社会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所提出的要求,必须以我国国情为立法前提。具体而言,我国专利法既要符合tRipS协议的要求给予药品以专利权保护,又要建立有效的强制许可制度和明确专利产品使用的例外情况;既要顺应基因技术的发展潮流授予基因专利权,又要严格审查基因发明的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并注意基因资源的保护;既要适应网络技术的发展增加著作权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又要规定相应的合理使用制度与法定许可制度。

3.3以限制知识产权滥用打破垄断利润

技术创新活动以及成果的应用,可以形成产品市场的合理垄断,在一定条件下,这种合理垄断有可能转化为不合理的非法垄断。“番茄花园”一案,成功的让微软公司转移了人们对其垄断行为的关注。通过针对盗版市场维权指出其“垄断”是知识产权维护不力的“被迫垄断”,是国内的非法行为导致的表面层次上的“被迫垄断”。在番茄花园长达5年的盗版期间里,微软公司视而不见,此种态度让人怀疑微软指控番茄家园侵权的背后,有滥用技术优势,借盗版开拓市场,从而垄断市场的嫌疑。我国《反垄断法》对于知识产权的滥用进行了概括的规定:经营者依照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行使知识产权的行为,不适用本法;但是,经营者滥用知识产权,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适用本法。番茄花园一案明显涉及了知识产权滥用的相关法律。因此,以立法的方式细化此类规定,协调知识产权法与反垄断法的关系着实必要。

4结论

知识产权保护及其重要性篇9

1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测度

一般地,知识产权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传统的或狭义的知识产权包括版权与工业产权两种。广义的知识产权包括一切人类智力创造的成果,是行为主体以智力劳动的方法在技术、文艺、科学等领域创造的精神财富的专有权。在本文中,我们关注的是工业产权。在测度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时,我们必须结合制度来分析。从制度的构成层面来看,制度主要包括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和其实施机制。正式制度包括契约制度和产权制度。在中国这样一个具有高度统一立法权的单一制国家,各地区实施的契约制度和产权制度是相同的,其区别仅在于两者的实施机制是不同的。从知识产权保护这一层面来看,则主要体现在知识产权的司法及行政执法的过程、效率等地区差异。因此,从制度构成来说,地区之间影响国外直接投资,即FDi的制度环境差异,进一步说是知识产权保护有效性的差异,在根本上主要体现为契约制度和产权制度实施的有效性差异。就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方面来讲,目前我们从公开出版文献中可获取的数据仅限于国家层面,地区层面的数据是无法通过此途径获得的。因此我们难以从司法保护这一层面来度量中国各地区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从知识产权的行政保护方面来看,虽然《中国知识产权年鉴》中提供了自2000年以来各地区的知识产权纠纷立案及结案数,据此能较为容易地计算得到各地区知识产权纠纷的结案率,但以该指标来衡量中国各地区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是不科学的。一方面,在中国各地区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知识产权行政执法的地方化,这就会导致用结案率来反映知识产权侵权纠纷裁决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另外,代中强(2010)以专利侵权案件占专利授权量比重和以专利侵权案件占专利申请量比重来测量的知识产权保护指数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与上述类似的问题。另一方面,部分地区有很高的结案率,有的高达100%甚至更高,从而导致地区之间的结案率无法比较,这一点在知识产权诉讼较少的欠发达地区尤为显著。这一现象可能源于发达地区知识产权侵权纠纷较多,而欠发达地区的知识产权侵权纠纷相对来说较少,从而在行政执法人员编制一定时,造成知识产权侵权纠纷立案数越多结案率越低的现象。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认为结案率反映了知识产权的保护水平,因为侵权立案数多本身就意味着在一定程度上被侵权人认同该地区的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机构,从而也说明该地区的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机构重视本地的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市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要素市场。技术市场得以运行的前提是卖方知识产权无争议的界定。只有当技术交易市场对卖方的权利有较好的保护、卖方能够在技术市场交易中获取不低于其进行投入活动而可获得的预期回报时,卖方才愿意在该市场同买方进行交易。技术市场交易是一个能体现交易前的卖方产权和交易后的买方产权的市场,而合同的实施机制则是买卖双方权益得以保障的关键所在。由于技术市场成交额本身已经包含了所有与知识产权保护有关的信息,即该技术是否物有所值、买卖双方对地区司法裁决质量的信任度及买卖双方能否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等,因此,我们并不需要知道合同实施的情况。此外,正如胡凯等(2012)所述,以该指标来测度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它是一个客观的指标,能够消除主观指标中存在的因人而异的问题;其次,它是一个结果性指标,从而可以不用去追溯它的难以度量的多样化成因;最后,它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包含有与技术交易供求双方偏好、地区技术交易市场环境及效用评价等多方面的信息。为了便于反应及比较地区间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差异,本文最终借鉴了胡凯等(2012)的度量方法,以各地区的技术市场成交额占当地GDp的比重来衡量地区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2模型、数据与方法

2.1模型设定和方法选择

由于地区之间的FDi流入与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均存在时空差异及变化,因此为考察知识产权保护对FDi流入的影响,我们采用动态面板数据进行估计,即(1)根据研究需要,yit代表中国各省市的外商直接投资;Xit代表知识产权保护和影响FDi流入的其他控制变量;ai为不可观察的省市效应,用于控制省市固定效应;εit为残差项。上述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虽然考虑了时间效应,但并没有消除未观察到的特殊省市效应,同时它不仅包含了被解释变量yit的滞后项,而且FDi流入与知识产权保护之间也可能存在内生性问题,即FDi流入本身也可能造成各省市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提高,从而使包含滞后项的解释变量与随机扰动项之间的相关系数不为零。此时,尽管采用固定效应方法(Fe)能够消除解释变量与个体固定效应的相关性问题,但是却无法解决模型中的前定变量、滞后变量的相关性问题,如若此时强行使用固定效应模型估计则可能会带来偏差,从而使得根据估计参数进行的统计推断无效。而广义矩估计法(Gmm)尤其适用于这种截面数据较大、时间序列较短,并且解释变量具有内生性的数据。一般的,用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估计的Gmm法主要包括两种:一种为一阶差分Gmm,它是由arellano和Bond(1991)提出的,其主要思想是以一阶差分变换来消除固定效应的影响,同时以解释变量的水平滞后项作为差分项工具变量,这种方法不需要另外寻找工具变量,但是它也有个缺点,即可能会带来弱工具变量及小样本偏误的问题;另一种为系统Gmm,这种方法进一步采用差分变量的滞后项作为水平值的工具变量,即进一步增加了可用的工具变量,因此能较为有效的克服上述DiF-Gmm的不足。此外,在对Gmm估计结果的可靠性、有效性检验时,我们一般采用Sargan检验和Hansen检验的方法,本文中我们将采用Sargan检验。

2.2变量选取和数据来源

(1)被解释变量。本文的目的是利用中国31个省市的动态面板数据来考察知识产权保护对FDi流入的影响。因此,被解释变量是31个省市的外商直接投资(lnfdi)。(2)解释变量。知识产权保护水平(lnipp)。大量事实表明,发展中国家会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来吸引跨国公司的进入,知识产权保护就是一个吸引跨国公司进入东道国的重要方面。目前,文献中测度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方法有好几种。为了便于反应及比较地区间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差异,我们用各省市的技术市场成交额占当地GDp的比重来衡量各省市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在其他控制变量的选择上,我们主要考虑那些能够对FDi流入产生影响的变量,主要包括:市场规模(lngdp)、贸易开放度(lnopen)、工资水平(lnwage)。所有变量的样本时间跨度均为2000~2008年。变量的详细说明及数据来源见表1所示,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见表2所示。

3计量结果及分析

为了更直观的观察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和外商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我们计算了了变量间的简单相关系数。从表3中可以看出,我们最为关心的外商对外直接投资额(lnfdiit)与知识产权保护水平(lnippit)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2487,表明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另外,我们也画出了二者之间的线性关系散点图。从图1中可以看出,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与外商直接投资之间存在正向关系。但这只是无条件相关,我们需要加入其他控制变量,通过动态面板数据Gmm方法做进一步的估计和分析。首先,我们考察全国总体层次上知识产权保护对FDi流入的影响。我们使用了动态面板系统Gmm估计。估计结果见表4所示。在表4中,(1)、(2)列分别为没有加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这一变量的情况下的最小二乘法(oLS)和固定效应(Fe)估计结果,(3)、(4)、(5)分别为考虑了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情况下的oLS、Fe及系统Gmm回归结果。从系统Gmm估计结果来看,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系数值为0.0209,未能通过10%的显著性水平检验。oLS和Fe估计的结果中,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回归系数也都未能通过10%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这说明了我们回归结果的稳健性。此外,Sargan检验所对应的值为0.435,回归结果通过了Sargan检验,不能拒绝原假设,即所使用的工具变量与误差项不相关。这说明了模型设定的合理性和工具变量的有效性。因此,在全国总体层次上,知识产权保护对各省市的FDi流入没有显著的影响。得到这一结论的原因可能为:一方面,虽然东道国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能够提高跨国公司在技术及管理上的优势,进而促使其由出口贸易转向FDi,但是,过强的知识产权保护又会降低跨国公司内部化的必要性,从而使其增加对东道国的技术许可而减少FDi;另一方面,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本身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就较低,在这一经济环境下,可能会使那些进入中国市场进行FDi投入的大多为技术含量低或者不易被模仿的企业。对于不同的行业来说,知识产权保护对FDi的影响是不同的,其存在显著的行业特征,即对于那些技术密集型行业,东道国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对FDi的影响显著,而对于那些技术含量低或不易模仿的行业,东道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对FDi的影响不显著,从而导致在中国当前的经济制度环境下,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对FDi的影响相较于市场规模等要低得多,甚至不显著。系统Gmm估计结果还显示,市场规模和前一期FDi对当期FDi流入有明显的正相关性,能促进当期FDi的流入;而贸易开放和工资水平的回归系数却没有通过10%的显著性检验,这表明贸易开放和工资水平对FDi流入影响不显著。对于贸易开放对FDi的影响,与前述理论分析基本上一致,贸易开放度的增加不仅能够刺激FDi的流入,而且也能促进进口,而进口与FDi之间有替代性,两者综合作用,因而贸易开放度对FDi的流入的增长没有显著性影响。对于职工工资水平,在前述经济理论分析中,我们认为其与FDi流入呈负相关,而在表3回归结果中,系数却没有完全体现为负,而且均未通过10%的水平上的显著性水平。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工资水平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当东道国的工资水平很低时,也说明其经济的不发达性,从而减弱对FDi的吸引。接下来我们依次就知识产权保护对FDi流入的影响分别对中西部和东部进行回归。表5及表6分别给出了仅以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进行计量分析的结果,其中(1)~(5)所对使用的计量方法与表4一致。从表5和表6的回归结果中我们仍能得到:前一期FDi对当期FDi流入有显著的正相关性,能促进当期FDi的流入;而贸易开放度和职工工资水平对FDi流入仍没有显著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在表5中,市场规模(lngdpit)的回归系数虽然为正,但未通过10%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而在表6中,Fe的回归结果则表明,市场规模对当期FDi的流入有显著的影响。这说明虽然在总体上,市场规模与FDi间有显著的正相关,但是就不同地区而言,其对FDi的影响程度却是不同的,东部地区市场规模的影响程度要明显大于中西部地区,究其原因,可能为中西部地区,尤其是一些西部地区的经济不发达,从而导致在同等变化情况下其对FDi的吸引程度明显低于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此外,在表6中,第(5)列的回归结果中lnippit的回归系数仍不显著,并且Sargan检验所对应的系数为0,这可能是由于样本观测值过少。而在表5中,(5)虽然通过了Sargan检验,但是lnippit的回归系数却为通过显著性检验。总体来说,从表5及表6的回归结果中,我们仍能得出,无论在中西部地区还是东部地区,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对FDi流入仍然没有显著的影响。

4结论

知识产权保护及其重要性篇10

计算机软件产业是产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的重要产业,在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中,已成为独立于计算机硬件的能够推动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型产业,但到目前为止,人们就计算机软件依据缺乏足够深入的认识,尤其是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保护。依据国际知识产权组织相关条规中的规定,计算机软件应当涵盖计算机程序、辅助资料及程序的描述等,世界上很多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均是依据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定义,在结合自身状况的基础上进行的修订。

一.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保护概述

依据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规定,计算机软件作为不同于其他的知识产权的客体,其特殊性呈现于较多的方面,这也强调着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保护的特殊性。计算机软件作为人类智慧的表现形式,同时具备着作品性及工具性双重属性;计算机软件在研发设计的过程中,实现着思想内涵与表现形式的高度融合,两者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使得界定区分较为困难;计算机软件所具有的更新周期逐渐缩短、更新换代逐本文由收集整理渐加快,增加着知识产权保护的难度;计算机软件的研发设计成本普遍较高,但复制推广的成本却相对较低;计算机软件具备着较强的国际通用性等。计算机软件所具有的区别于其他的知识产权的客体的以上诸多性质,强调着计算机软件并非一般的作品及技术,强调着不可将计算机软件这一知识产权客体与传统知识产权客体一视同仁,要综合计算机软件的特殊性给予知识产权法律上的相应保护。

二.我国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

1.纯粹专利保护制度之下的保护无法满足保护需求

纯粹专利保护制度之下的保护要求相对较高,且保护条件相对有限,该种立法保护的弊端与问题需要新立法模式予以解决,进行立法保护的相关条件及要求的合理适当降低;产品的专利申请时间长、申请成本高是较为普遍的现象,计算机软件作为较为特殊的知识产权的客体,申请保护中也同样存在着该种问题。就国际大环境而言,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保护经历着针对著作权的单维保护向著作权及专利权的双维保护模式的转变。针对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实现着与计算机发展技术的紧密结合,该种发展变化趋势就其原因主要是,计算机软件行业的产业化以及计算机软件的独立,最终导致计算机软件方面的法律保护类问题的出现。在计算机软件产业的发展之初,某些国家尝试依据计算机软件程序的是实用性及技术性,采用专利法对其实施保护,但某些软件程序并不符合专利的特征要求,利用专利法对计算机软件实施保护的效果并不显著。

2.知识产权保护践行并不能满足现实需求

虽然我国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保护的发展,已经完成从无到初具规模的发展脱变,在法律层面上著作权法律法规已将计算机软件收入到著作权的法律保护体系中,同时的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保护采用以著作权法的保护作为主要切入点、计算机软件产权保护的单行法的制定与完善的保护制度,就保护制度的总体架构隶属于著作权法之中,这与国家制定的其他的行政法规存在较大区别,也与其他发达国家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保护就其专利保护内容也存在较大差异,致使计算机软件的盗版较为猖獗。计算机软件侵权的打击存在着政府部门的大包大揽的传统管理观念,社会动员程度较低。计算机软件盗版现象猖獗的其他产生原因也较为复杂,主要体现在国家经济的发展现状、计算机软件的价格、计算机软件使用者的法律水平及计算机软件研发者的法律维权意识等,广泛的开展计算机软件的盗版综合治理也是实现软件知识产权保护的关键途径。

三.我国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的改进对策

1.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保护立法问题的解决对策

计算机软件产业逐步实现与计算机硬件产业的分离,使得计算机软件逐步的成为市场价值更为广阔的高新技术,适合计算机软件行业发展的保护措施需求的紧迫性变得越来越强烈;而到计算机软件产业的发展初具规模的时候,针对计算机软件的法律保护体系确立的必要性显得更为突出,国家开始强化针对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立法保护,但就立法保护的效果而言,仍需要立法保护中适当的降低软件在进行交易方面的成本,确保软件开发者合理的社会收益,从而推动计算机软件的产业化发展;在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新的立法保护模式中,明确的指出保护条例中已经明确规定的要严格依据保护条例来执行,而没有做出规定、规定不够明确、条件发生变化的要依据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执行,同时实现软件的有效保护及软件交易成本的降低。

2.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保护践行问题的解决对策

转变计算机软件侵权的打击的理念,将最终的违法打击途径确立为良好的司法环境的组建,在进行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保护的过程中,要将软件的行政及司法保护确立为重点,充分利用行政执法这一国家执法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将行政调查及处理力度的强化确立为计算机软件保护的核心,给予软件研发使用的相关权利人以足够的法律保护,并给予侵权者以应有的制裁及惩处;软件行业内的诸多协会是软件企业中形成的自治性的组织,虽然并不具备行政执法及司法等管理权限,但却在市场调查、信息的咨询评估、业界信息的交流、知识产权的保护等方面具备法律所无法比拟的优势,要充分的发挥软件行业内相关协会在软件知识产权保护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