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互联网农业营销方案十篇互联网农业营销方案十篇

互联网农业营销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5:38:38

互联网农业营销方案篇1

在信息技术催生的互联网金融时期,以电商平台、支付宝、财付通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异军崛起,正在扭转着商业银行的金融生态,对于商业银行承载的交易媒介、支付手腕等金融功能带来冲击以及挑战。

商业银行如何转型立异,以应答互联网时期新的金融格局?如何实现立异思路、产品利用、营销策略?缭绕这1话题,中国农业银行湖北分行副行长李新平近期接受了本刊记者专访。

打破传统,精准服务

《支点》:农行湖北分行率先利用e商管家、掌e付挪动商务产品,体现出对于互联网金融充沛的市场敏感性,其立异思路是怎么的?

李新平:互联网金融其实不简单是金融电子化技术以及渠道革新,而是商业银行传统经营模式的1种全新的金融业态。传统银行面对于互联网金融时期的挑战,必需以立异转型的思路加以应答,其实不断加快互联网金融立异利用步伐。

最近几年来,农行湖北分行高度注重互联网金融立异与利用工作,在推动互联网金融利用实践方面作了1些有利探索。

1是立足客户体验晋升,立异金融产品。不仅主导客户习气的培育以及跨行业利用合作,并将之体现在产品设计中。例如咱们不但在柜面摆满信誉卡、理财或者者其他产品,还给客户提供1个全天候使用终端(pC、手机、ipaD、自助服务终端),除了最基本的使用功能外,还能依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增添功能模块。

2是精准服务提高效力,立异管理模式。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给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带来了开放合作的契机。1些电商企业通过精准定位零售客户的偏好,向其推送包含金融产品在内的各种消费品以及服务,可以降低银行微零售本钱,或者间接带来银行日常涵盖不到的客户。“余额宝”的胜利就是实例。

立异探索,“网”上掘金

《支点》:湖北农行在互联网金融的立异与利用上有哪些具体实践?

李新平:互联网金融催生了大量新的产品以及新的业务模式,从而增进银行产品结构以及业务结构的扭转。湖北分行以电商金融、挪动金融、门户金融为突破口,踊跃探索发展新模式,不断挖掘新的业务增长点。

在电商金融利用方面,今年四月,农行“e商管家”全渠道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率先在湖北推出,为传统企业转型电商提供集供应链管理、多渠道支付结算、线上线下1体化、云服务等于1体的定制化商务金融综合服务。到九月末,已经有一九七家企业胜利上线利用了“e商管家”电商平台,新增电子商务客户数系统内排名第1,累计交易金额达二二.六亿元。

在挪动金融利用方面,湖北农行与银联公司合作,在今年八月正式推出“掌e付”等挪动商务产品。作为“e商管家”电商平台的延伸,“掌e付”能全面买通实体渠道与网络销售、定单采集与资金收付、出产经营与市场营销,有助于客户实现对于本身和供应链上下游财务结算、采购销售、营销配送等全方位管理。

在门户金融利用方面,为提高营销效力以及电子银行为户率,我行依靠数据发掘以及信息平台,开创精准直销管理平台。通过这些系统平台,咱们对于六0万贵宾客户、一万高端客户以及一0万对于公客户进行数据分析,提供差异化服务,展开网银理财营销,培养客户通过网银自助购买理财产品交易习气。

截至九月末,我行电子银行客户总量一七六九万户,同比增长二九%,网银动户率晋升四个百分点,实现短佩服务收入八七九0万元,同比增长四五%,网银理财销售占比达六二%,同比晋升四二个百分点。

夯实推行,有效传布

《支点》:互联网金融的利用推行离不开营销,如何让农行电子商务与传统企业对于接并融入经营,湖北分行在这方面的营销策略是怎么的?

李新平:农业银行如果能及早地融入到互联网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过程,找到企业传统需求与网络化数字化技术的对于接法子以及解决方案,势必博得市场以及未来发展的先机。为此,湖北分行踊跃推动电子商务营销,应用e商管家将现在的农业银行服务与企业经营发展高度融会。

互联网农业营销方案篇2

互联网+销售合作方案

二〇二一年四月

当前互联网行业进入在产前,产中,产后的分别有几种类型的企业,产前集中在农资电商,土地信息,农业金融等。产中集中在农业种植技术,农机具设备等。产后则主要集中在农产品流通。

一、项目建设背景及意义

(一)项目建设背景

在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为响应国家号召,积极贯彻国家出台的一系列针对“三农”发展相关政策,随着电子商务发展的广泛应用,应抓住主线即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围绕农业现代化目标,积极调研市场需求,寻找当前市场关于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带来的问题,不仅仅考虑线下交易,线上交易也要融合进去,实现生产、流通、消费快速衔接的新型农产品供应链体系。

(二)项目建设意义及实施必要性

随着大数据、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农产品物流技术不断更新,在提高农产品物流效率、促进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农产品现代物流体系逐步完善,农产品多元化的发展,农产品物流的基础设施的不断改进,交易方式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农产品物流管理效率也明显提升。

二、项目的主要内容

为响应国家关于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xx集团实施开展了两项互联网+销售模式,即:

一、成立了“xxxx”,“xx”隶属于xx农产品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是xxxx于2016年投资创办的线上线下结合的B2B2C模式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通过“互联网+农产品”整合xxxx产品市场及涉农企业优质资源,打造一站式农产品批发零售在线交易平台。但是“xxxx”官网显示很多上架商品处于缺货状态,且显示出的成交量也不大;

二、建立线上品牌“xx生鲜线上商城”,“xx生鲜线上商城”是xx商业连锁有限公司下属专营鲜活农副产品的电子商务网站。面向家庭用户及线上消费群体,提供一个直接便利地购买平台,方便用户直接在网上、手机上直接采购蔬果、鲜肉、禽蛋、水产、冻品、熟食、烘焙干果、零食、油盐酱醋等日常消耗商品,并提供送货上门服务。目前手机微信关注的公众号“xx生鲜”显示xx生鲜商城已打样,且公众号内的产品更新时间为2015年10月12日。

XX科技有限公司在xx集团现有的“互联网+农产品”模式之外,结合当前“互联网+销售”的环境发展,提供两项新的业务模式,即:

(一)公域流量平台开店销售(拼多多,抖音)

(二)商户私域平台搭建方案(微信小程序/微信公众号)

(一)公域流量平台开店销售(拼多多,抖音)

即开设xx拼多多专卖店,抖音蓝v认证专卖店

1、xx集团授权xx科技有限公司为xx农产品专卖店(拼多多平台和抖音平台),在上述平台销售农副产品;

2、xx科技有限公司负责流量导入,广告推广,提供主播和运营团队;

3、xx集团筛选有价格优势的产品在线销售;

4、前期资金投入,主要是共域流量推广费用和运营团队工资由双方共同商议解决;

5、xx集团和xx科技有限公司一起处理农产品快递价格问题。重点是发往全国且重量超3公斤快递。

(二)商户私域平台搭建方案(微信小程序/微信公众号)

1、经初步调研,目前已经入驻xx农贸市场的商户有自己的客户群体和微信联络方式,部分xx商户找到我们探讨开发基于微信私域流量的小程序,来解决自身客户管理,运营管理等问题;

2、目前的商户在erp管理软件系统的缺失下,很多还是在做传统的用笔记账记货款记库存的方式,新型erp软件的引入会减轻商户的运营负担;

互联网农业营销方案篇3

关键词:农产品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模式创新农户参与意愿

作者:李彦1周琼婕2通讯作者(1、湖北商贸学院武汉4300792、武汉东湖学院武汉430077)

研究设计

研究方法。本文涉及的研究对象是处于真实生活中的正在发生和变化着的客观现象,涉及丰富的背景性条件、多重的证据来源以及“如何”和“为什么”的问题。根据Yin(2003)的观点,案例研究法适用于当研究主题较为宽泛、包含的背景性条件较为丰富时;当研究是建立于多重而非单一的证据来源时;当研究问题涉及“如何”和“为什么”时;当研究的焦点是一个处于现实生活背景之下的不断变化的现象时。根据以上观点,对比本研究的特点,拟采取案例研究法。

研究案例的选定。根据笔者所掌握的资料来看,农村电子商务最为活跃的区域主要是来自于淘宝村,淘宝村是依靠农户自发的草根创造力而成长起来的新经济形态,农户的参与意愿在这个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抽样的范围主要是根据阿里研究院(2014)的界定的淘宝村(见表1)。淘宝村是一种网络商业群集聚于某个村落的现象,该网络商业群以淘宝为主要交易平台,以淘宝电商生态系统为依托,形成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本文选择经营坚果炒货的白牛村、经营大闸蟹的消泾村和经营花卉的堰下村等三个村为研究对象。

资料来源。案例研究的资料来源应尽量多元化,即所谓的“三角测量”(Yin,2003)。由于本文选择的三个案例均为规模较大、起步相对较早的淘宝村,再加之淘宝村作为一个新经济形态,这几年颇受众多媒体关注,因此这方面的案例资料是比较丰富的。在资料收集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多种渠道:文献资料;档案资料;访谈记录;搜索引擎条目。

案例介绍

(一)白牛村

白牛村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市昌化镇西侧,共有556户人家,1532人,山林14600亩,耕地1341亩。该村是杭州市中心村,对外交通便利,一直是周边地区山核桃、青蒲与水籽的交易集散地,有一批贩运能人和加工山核桃的炒货企业。现全村在各个电子商务平台经营的网店已有67家,经阿里研究中心所提供的数据显示,该村2012年年销售额为7300万元,2013年达1.5亿元,2014年销售总额突破2亿元,2016年销售额突破3个亿。由于白牛村在农产品电子商务方面的成绩突出,该村被列为四大“中国淘宝村”之一。这个村的电商发展经验非常值得研究。

(二)消泾村

江苏省苏州市消泾村位于阳澄湖水源保护区,拥有渔业生产面积9630亩,一年能产出大闸蟹600多吨,是江苏省现代渔业示范村。目前村里开出了近200家网店,全村电商企业注册商标累计100多个,入驻该村的快递公司就有6家。从业人员达到1400余人,占到所有农户数量的一半以上。消泾村已经成为阳澄湖大闸蟹电子商务示范村、江苏省首批农村电子商务示范村,也是苏州市仅有的3个省级电子商务示范村之一。

(三)堰下村

堰下村隶属于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颜集镇,区域面积2.01平方公里,全村共有耕地面积2109亩,农户584户,人口1948人。堰下村是沭阳县花木的发源地,花木生产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早在2005年,堰下村的花农已经开始尝试在网上开店卖花。现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堰下村村民人均收入也在快速增长。2016年堰下村人均年纯收入26520元,电子商务实现人均纯收入超万元。

农户参与意愿的特征

(一)互联网思维

案例研究中所选取的三个农产品淘宝村最初在淘宝平台上开店的创业带头人都具有较强的互联网思维,注意运用互联网工具改变自身信息能力薄弱的状况,为所在村的主打农产品寻找新的市场领域,而这种互联网思维主要来自于他们外出务工或者求学的经历。互联网思维是农户参与意愿的内核,这也是具有参与意愿农户的最主要特征。互联网思维的主要表现在于:第一,具有通过互联网直接对接市场的意识和能力。第二,善于运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拓市场。诸如淘宝、京东、一号店等开放的平台型电子商务模式,为农户参与农产品电子商务提供了低门槛的创业渠道,农户在使用这些平台过程中不断摸索经验,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第三,深谙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通过微博等这些新媒体工作优化营销活动,在花费较少推广费用的情况下取得出人意料的营销效果。

(二)创新意识

具有农产品电商参与意愿的农户崇尚市场经济,愿意不断尝试新方法,在经营中大胆创新,善于运用突破常规思维、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以阳澄湖大闸蟹的销售为例,消泾村的淘宝卖家通过网络销售的初期探索,即准确地将网售大闸蟹的“爆款”定位为客单价为200-300元的中小规格大闸蟹,以经济型产品满足主流客户的需要,这既符合了网购客户的特征,也有效地与线下阳澄湖大闸蟹的高端消费客户区隔。考虑到大闸蟹“9月母蟹、10月公蟹”的销售规律,为促进公母大闸蟹的平衡销售,采取特价、搭配销售、“买(母)就送(公)”等灵活多样的销售方式。为拉长大闸蟹的经营周期,并满足客户随时提蟹的需求和送礼需要,阳澄湖的农户们又开发了大闸蟹卡券消费的方式,以预售制的方式创新销售模式。

(三)创业精神

参与农产品电商的农户往往具有较强的求新、求变和求发展的心态,所谓穷则思变,在对于生活现状不满足的情况下,他们憧憬通过追求市场机会、通过自身奋斗改变生活现状。他们的创业精神体现在具有工作激情、工作态度积极主动、对于市场具有较强适应性、充满自信、具有一定号召力等方面。

(四)自组织能力

由于农村特殊的“乡里乡亲”非正规组织关系的存在,参与农产品电商的农户具有以分享、抱团为特征的自组织性,他们通过搭建一些旨在进行交流互助、资源对接的平台,如网商协会、新农人联盟等组织,在价值链的不同环节之间不断深化分工协作,充分发挥各自在生产、销售、营销、服务等不同环节的优势,通过这些平台组织,找到广泛的合作机会,把握更多的商业机会,从而获得“多赢”的合作。比如颜集镇的农户胡义春于2005年率先将电子商务带入花木销售市场,他从网上销售到产生经济效益花了3年时间,而这一示范效应的存在引得其他农户也开始自发走上了电商之路。

(五)知识化

参与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农户或者具备相对较高的文化水平,或者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与较强的学习意愿,为了适应农产品电子商务工作的需要,通过向熟人学习、社会网络、网络论坛、专业培训等多种方式学习,因此具有农产品电子商务参与意愿的农户是一个知识化水平相对较高,乐于学习、长于学习、精于学习的群体。比如以前在白牛村,当地的年轻人多数在城市务工,如果考上大学,毕业后均留在城市工作。电子商务的发展带动了村里的繁荣,也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会,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返乡创业,目前已有返乡大学生20余人。再如,消泾村的村委会在青虾水产交易市场搭建了渔家书屋,书屋提供水产养殖类的专业书籍,方便附近农户学习、交流虾蟹养殖技术。研究所涉及的淘宝村均定期邀请淘宝大学、咨询公司等到现场为农户进行销售等培训,解决农户网络创业、发展、升级过程中碰到的问题,从而提升农户的销售能力。

农户参与意愿作用于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的路径

(一)农户参与意愿通过作用于内部驱动因素推动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创新

参与意愿塑造企业家能力。企业家能力表现为经营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经营者的素质。参与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农户所具有的自组织能力、创新意识、创业精神、互联网思维、知识化等特征塑造了农户的企业家能力。比如,在白牛村,为了实现抱团营销,打造品牌效应,农户们合作创建了白牛村的官网(bainiucun.com),该官网成为链接到村里任意一家淘宝网店的平台,消费者可以在官网上轻点鼠标自如选购。白牛村的农户潘小忠在开了7年网店以后,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网络生态环境和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网络坚果市场,决定采取“抱团取暖”的方式应对新环境下所带来的挑战。潘小忠的网店年销售规模已经达到2000万元,他联系了村里另外两家大的电商,并与这些电商签订了合同,于2014年开始分工协作,根据每家店的优势共同经营,其中一家负责采购环节的工作,一家负责仓储方面的工作,一家负责客服和图片等网站运营方面的工作,3家合作经营获得规模效益,大大降低了经营成本,并充分挖掘了品牌效益。

参与意愿形成学习能力。经营者的学习能力主要包括发现知识、传递知识和管理知识的能力,这一学习能力的形成和提升受到知识水平、社会环境的影响。在参与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人群中,部分农户属于大学生网络创业群体,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学习能力比较强,而在经营过程中竞争压力的存在也促使他们不断学习和思考,他们获得经营管理知识的最主要途径是亲身实践、总结与反思,同时对读书、参加培训学习也较为重视。比如在白牛村,大学生村官、返乡大学生等参与了由政府与浙江农林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共建的电子商务人才实训基地项目,积极参加每年定期举办的实用型(中级班)或者专业型(高级班)的培训,提升自身的网络销售技能。而那些平均年龄较大、受教育水平相对较低的农户由于自身知识水平的局限,学习能力相对较低,但是受到市场竞争的驱动以及“乡里乡亲”的示范效应,他们仍然有非常强烈的学习提升意愿,而且在提升学习能力方面具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在创业之初,他们一方面通过自己摸索和向身边人学习积攒经验,另一方面他们也通过社会网络和网络论坛获得信息,他们也参与了由政府牵头组织的培训班学习。

参与意愿提升创新精神。创新精神体现在经营者从事创造活动的强烈愿望和要求,这主要表现在创新意识和创新动机的自我培养与形成。具有参与意愿的农户自发形成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促成了创新精神的形成与提升,这种创新精神的存在促进农户在经营过程中,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不断探索新的商业模式与流程,以适应环境变化所提出的新要求,提升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的效率。

(二)参与意愿通过作用于外部驱动因素推动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创新

具有参与意愿的农户具备互联网思维、创新意识、创业精神、自组织能力、知识化等特征,而这些特征随着意愿的增长会产生更加显著的效应,从而对诸如政策环境、技术驱动、市场需求、产品和服务创新等外部驱动因素产生影响,以此推动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创新。以颜集镇的堰下村为例,农户刚开设涉足花木产品网络市场时,花木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库存成本和维护成本较高,这导致农户经营电子商务的风险较大,因此,很难进行大规模的扩张。但是随着当地农户参与电子商务的意愿高涨,网店数量超过100家以后,多样化和规模化的采购需求催生了周边花卉批发市场的出现。具有互联网意识、创新意识、创业精神等特点的当地农户与周边的花卉批发市场合作创新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也即批发市场为当地的农户开设了“网上接单-(批发市场)赊账拿货-月后结账”的新模式,由批发商承担维护花木产品质量、判断产品等级等功能。在这种创新的模式下,批发市场提供了经营网店“零库存”和“零风险”的重要保障,大大降低了农户的进入门槛,从而使得农户的经营规模迅速扩大。

互联网农业营销方案篇4

关键词:互联网;地方特产;网络营销;食品流通许可;质量效益

近年来,伴随网络经济的高速发展,具有特色的地方性产品特别是土特产成为网络热销商品。我国现有近7亿网民,伴随人们网络消费习惯的养成和网络信息经济在农村的渗透,个体农户或中小企业合作社开店销售特产的比重日益提升。特产因商品自身的特殊属性在跨地域需求旺盛、农业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呈现良好态势。

山东烟台位于东经119°34′~121°57′,北纬36°16′~38°23′,素有“北方水果之乡”的称号,春秋季节果瓜飘香、蟹肥酒美。经过多年的整合已形成以栖霞、牟平、招远、蓬莱、龙口、福山、海阳等为主的苹果、葡萄、樱桃、梨产业带。此外烟台海岸线长909千米,水产品种类繁多,以新海为代表的零售企业和以京鲁为代表的出口企业所售海参、贝丁、海米蟹、鱿鱼、爬虾等干货和鲜货受到国内外消费者喜爱。阿里研究中心2014年的《农产品电子商务白皮书》中称,农产品电子商务正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网络卖家达76万余个。自2014微商元年开始,2015年地方特产得到微商高度青睐,通过小众看行业,地方特产的网络经济大时代已经来临。

在外部机遇优良的情况下,目前我国土特产行业的发展现状还存在相当多的问题,平台食品运营管制、地方品牌宣传意识不够、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网络运营手法匮乏、农(水)产品保鲜运输保障不足都是地方特产网络经济所需面临的困境。因此解决以上问题是拉动地方特产网络经济快速发展的首要任务,综上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建议:

1配套便民窗口,解决网络平台入口瓶颈

2015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提案通过同期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要求卖家须上传“食品流通许可证”,10月1日前完成准入登记,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明确其食品安全管理责任。按规定上传证件的,将被禁止新商品,对于已上架商品,进行下架处理或管控。建议地方工商部门在便民大厅设立网商专门窗口并公告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及食品流通许可证办理流程,方便网络卖家实现开店资质审核,开设个人店铺或者企业店铺。

2加大地方特产宣传力度,扩大受众范围

落实中央政策,树立福山张格庄、栖霞蛇窝泊、开发区八角等10个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村,并拿出专项资金,帮助这些村庄农户或者合作社建立电商孵化基地、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培训农村电商从业人员电子商务基本操作和网络营销技巧,宣传成功网络创业典型事迹,推动水果、水产生产加工户从思想上融网,技术上触网,效益上靠网。利用电视、广播、基础公共设施、大型户外平面媒体、高速公路广告、城市代言、旅游宣传等多种渠道进行城市特产宣传,吸引农(渔)生产加工户参与旅游采摘、旅游季节免费品尝等活动,加大城市形象地方特产比重。

3强调市场经济质量效益

互联网上买卖双方不见面,交易建立在卖家对买家信任的基础上,而且当前网络平台售后评价公开透明,第三方监督与惩罚体系健全。商品实物与描述不符,性价比低的商品在竞争中势必被清扫出局,要保证各网络平台销售地方特产的质量,这就需要农业局等有关部门,结合当地生态特色,引导农民进行科学的种植(养殖)和加工产生。加强自然灾害防御机制,减少损失。减少农残(抗生素)投放,加工环节要加强监督和质量检查,确保产品质量合格。此外,还应加强创新,随着各种因素的变化,进行技术革新,包装升级,更加凸显特产的特色,使其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

4多种营销方式结合

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模式不同在于它更注重于消费者的互动,传统营销手法相对单一,网络营销则可以根据特产的独特属性,吸引目标客户群,通过人文风俗、创业故事、企业文化来加强渲染,塑造品牌魅力,形式新颖多样,达到网络营销效果。

4.1发挥文案营销魅力

文案营销是通过行文的方式让消费者对商品进行了解,进而达到激发购买欲望、实现销售的目的。文案编辑应秉承“实、新、美、简、情”五字法则。

文案的写作第一要走心,走心其实是要代入,代入你的消费者,换位成消费者,体味消费者所想、所感;

第二要引入,文案是最需要按部就班来引入的,文案的切入是得搞懂产品。明确产品有哪些优势,有哪些好处;

第三要体现差异化,差异化的实质就是给顾客一个购买理由,即为什么买你的而不买别人的。差异化主要体现在品种方面差异化、养料方面差异化、加工工艺方面差异化、渠道方面差异化、功能方面差异化、服务方面差异化、形象方面差异化。文案写好后的推广也是关键,在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行业网站或者阿里巴巴论坛发表是不错的选择。

4.2适当的价格策略

竞争中如何引导消费者作出购买决策是关键,网络开放性特点加之消费者搜索能力的提升使得消费者对网络市场中的价格掌握力度大幅提升,消费者通过对比很容易找到最低价格,在这样的情况下卖家通过价格策略获得营销成功应注重强调自己产品的性能价格比以及与同行业竞争者相比之下自身产品的特点。除此之外,由于竞争者的冲击,市场风云变化无端,网络营销的价格策略应该适时调整,可根据竞争情况制定不同价格策略。例如,在前期推广阶段可以用低价来吸引消费者,在计算成本基础上,减少利润进而占有用户。市场占有率达到一定阶段后,对价格进行调整,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或者提升产品附加价值来适时调整价格策略。

4.3生动的网络促销手段

网上促销不可能实现人员面对面推荐产品或者现场体验的传统促销效果,取而代之的使用多种形式的网络广告来达到促销效果。这种做法对于特产卖家来说可以节省大量人力、财力支出。通过网络视频、文字链接等形式实现全网营销,挖掘潜在消费者,也可以利用网络的丰富资源与特产相关供应方达成合作联盟,及时促销活动信息、新产品信息、经营动态以此促进销售。

4.4便捷开放的渠道策略

网络营销渠道是本着方便消费者方便为原则构建的,为了满足顾客享受外地正宗地方特产的购物需求,可以采取在网络中吸引消费者关注自家(本公司)的产品,可以根据自家(本公司)的产品联合其他土特产农户(企业)的相关产品为自己的产品外延,吸引消费者的关注,为了方便购买还要提供多种支付方式,让消费者有更加多种地选择,同时利用网站、个人社交平台、购物分享app等多种渠道商品,加大销售的可能。

5冷链物流保鲜技术

根据笔者四年网售水果所面临的问题来,冷库保鲜、快递宅配费用较高,一般占总成本40%以上,如果冷链质量不高,可能会全部货损前功尽弃。冷链的投入不是一般的农产品电商个人或中小企业能够投得起的,连续的资产投入,加之投资回报周期长,这都是一般的生鲜电商个人或者中小企业无法企及的,由此目前我国大部分生鲜物流呈现碎片化、价格居高不下态势。为此,农(渔)村专业化冷库投入、高时效宅配服务、地方性宅配费用优惠是解决目前问题关键所在。

“互联网+地方特产”可以形成集地区美食、人文遗产、生态发展、农业经济为一体的生产模式,有效解决我国地方特产长远健康发展的痛点。搭乘互联网经济潮流,系统改造传统农业(手工)生产,实现资源合理化配置、投入产出精准管理、生产绿色健康、高性价比产品(服务)。借助互联网,还可以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健全从北方到南方、从南方到北方的产品质量安全过程监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绿色与安全”“视觉上的品味与艺术”。

互联网农业营销方案篇5

一、互联网+农资采购

上图为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5次调查报告公布,从部分行业开展在线采购的企业比例可以看出,制造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的开展比例较高。而目前农资在线采购使用的比例还相当低,大多数农民朋友不了解、不信任农资在线采购。

在线采购有明显的优势:第一,通过网上搜索,能够快速找到很多供应商,提高采购效率;第二,在采购网站上,供应商的报价都公开透明,方便采购者进行比价;第三,能够实现采购者与供应商的直接对接,减少了中间的多层商环节,降低采购成本。

在培训中,市农广校向学员讲解在线农资采购的优势,指导新型职业农民学员下载农资采购app到手机上,例如云农场、农资供求网、农村淘宝等。培训过程中,还播放一些央视制作的农资在线采购新闻视频,帮助农民朋友更加直观地了解在线采购的优势,同时让他们看到农资在线采购在四川、河南等省市已经广泛开展,消除他们对在线采购的疑虑。

二、互联网+农业生产

很多人理解的“互联网+农业”,就是把传统的农产品线下销售转变为线上销售,这其实是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内涵。“互联网+农业”可以实现对传统农业生产各环节的改造,通^这部分内容的讲解,可以帮助农民朋友开拓视野,打开广阔的创业新空间。

(一)订单农业

订单农业又称合同农业、契约农业,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农户根据其本身或其所在的乡村组织同农产品的购买者之间所签订的订单,组织安排农产品生产的一种农业产销模式。订单农业很好地适应了市场需要,避免了盲目生产。

随着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生鲜类农产品进入电商领域,为了延长生鲜类农产品的货架期,电商平台探索出预售这种新的销售模式。最初,预售模式只应用在生鲜类的农产品网上销售当中,如今,网上预售成为了订单农业必不可少的一环。一些合作社或者农产品生产者,提前在网上进行农产品的预售,根据预售情况制定生产计划,可以说,这种模式能从根本上避免大宗农产品的滞销。

(二)物联网

传统农业,浇水、施肥、打药,农民全凭经验、靠感觉。如今,设施农业生产基地,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瓜果蔬菜该不该浇水?施肥、打药,怎样保持精确的浓度?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如何实行按需供给?一系列作物在不同生长周期曾被“模糊”处理的问题,都有信息化智能监控系统实时定量“精确”把关,农民只需按个开关,做个选择,或是完全听“指令”,就能种好菜、养好花。

借助物联网可以实现农业标准化种植管理,打造精准农业,除了在课堂中给学员播放物联网相关视频,市农广校还组织学员到临沂市兰陵县的利源蔬菜合作社、费县的胡阳西红柿现代农业服务中心等地实地参观,帮助学员直观地了解物联网的优势与应用,激发学员们发展现代农业,做新型职业农民。

(三)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

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发,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的建设日渐紧迫。过去,我国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管理方面存在治理理念的较大偏差,过分强调政府治理的主导作用,轻视了生产者的能动性;过分注重消费者的安全,轻视了生产者的生存与发展利益。

新型职业农民,是农民从身份向职业的转变,应该在培育过程中,注重新型职业农民职业道德体系的建设,而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无疑是新型职业农民职业道德体系的核心内容。

以前的治理理念重产品的检验检测,轻生产者的质量安全意识提升。市农广校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强化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群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在新型职业农民的资格认定过程中,也将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考核的动态指标,以此来纠正过去的治理偏差。食品质量可追溯体系主要靠包装上的二维码来实现,为了避免学员们的抵触情绪,我们选择临沂本地一些成功案例来进行讲解。

案例一:蒙阴宗路合作社

2014年4月1日,临沂市蒙阴宗路果品合作社借助淘宝网“淘宝特色中国・临沂馆”平台开展第一拨蜜桃预售,仅仅两天的时间,就预售出近万斤,成交价为4斤62.5元,约合1斤15元。6月17日,“淘宝特色中国・临沂馆”又与淘宝“挑食”栏目合作,推出第九期“挑食――挑蜜桃”。选定了春雪、黄桃、蟠桃、仓方早生四个品种上线,进行为期一周左右的线上促销活动。本次线上销售十分成功,四个品种单价都达到十元以上,“挑蜜桃”线上促销总计销量超过十万斤。

“特色中国”要求上线农产品实现原产地溯源,前期淘宝工作人员多次到宗路合作社督导准备工作。宗路合作社专门定制了印有二维码的包装箱,以符合“淘宝特色中国临沂馆”的要求。

案例二:沂水县金龙山农业旅游专业合作社

沂水县金龙山农业旅游专业合作社生产的有机蜜桃卖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每个桃子上都贴有二维码,扫码后可以链接到购买平台,也可以看到原产地的四季田景。

在农产品外包装上加上二维码,不仅可以实现农产品原产地溯源,还可以实现网店链接、产品故事宣讲等功能,有效提升电商农产品的复购率。高复购率,才能实现网店订单的爆发式增长。我们选取临沂本地的成功案例讲解,帮助学员了解实现原产地溯源的二维码的正面积极意义,消除负面消极感知。

三、互联网+农产品销售

在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中,电子商务是一大创新经营模式。在我国许多地方,已经涌现了不少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促进农产品销售、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案例。电子商务的跨地域特性,能够打破以往的有形市场的地理局限,打破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固有矛盾,有效拓展全国乃至全球市场。因此,发展电子商务对于创新农产品交易模式,拓宽农产品经营渠道,是一条十分可行的途径。

我们在新型职业农民电商培育中采取三步走的策略:

第一步:转变意识。目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年纪较大的学员所占比例很高,很多人不了解互联网,不了解电子商务。所以第一步通过优势分析,让学员们知道电商是个好事,从以前不信任电商转变为想发展电商。

第二步:培育电商带头人。按照发展规律,20%的人最先接受新事物。所以在培训过程中要遵循发展规律,选择最有创业动力的学员培育成为电商带头人。很多学员使用手机开起淘宝店、微店,手机端订单成交量能占到总订单量的99%以上。

第三步:全面发展。我们的第一批电商带头人发展起来之后,给其他学员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以前我们组织学员参观学习都是去先进的合作社、大农场,今年有好多学员主动要求去电商创业成功的学员创建的电商产业园参观,看到电商产业园的红火场景,激发更多学员想发展r产品电商。

四、互联网+农技服务

如今,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开始出现很多农技服务相关的app,农民朋友可以将其下载安装到手机上,种植的作物出现问题可以拍照上传,后台专家可以即时帮助农民朋友解决疑难问题。

像农医生、农管家这类app,都是一些农资企业开发的,覆盖作物种类有限,与其企业产品直接相关。为了更好的提供农业、农村信息化服务,临沂市农业局与临沂移动公司共同建设“农业信息服务平台”,于2016年11月25日正式启动。该平台直接对接新型职业农民与农业专家,在智能手机上实现在线交流、专家指导、业务培训、农业专家服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业信息服务、信息共享、农业知识培训等功能,为农民与专家提供在线沟通的桥梁。

通过微信群向参加过培训的新型职业农民推送该应用的安装二维码,指导学员下载安装。目前,该平台使用效果良好,很多农民朋友提出的问题都及时获得了一位甚至多位农业专家的解答,实现了远程农技服务。

五、互联网+农民培训

2014年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以来,临沂市农广校采取“田间课堂+经营管理集中培训”模式。为了更好地做好跟踪服务,实现培训向培育的转变,临沂农广校准备建设微课体系,下一步通过“临沂新型职业农民”微信公众号以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微信群向新型职业农民推送微课,借助远程教育打造可持续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课程体系。

市农广校从2015年开始对全市农广校系统的教师进行微课制作培训,2015年的微课制作培训,邀请莱州农广校的教师为大家进行授课。本次培训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老师们能掌握田间课堂的拍摄技术,后期通过会声会影软件进行编辑,将田间课堂内容制作成微课。让田间课堂不仅仅服务本县区的新型职业农民学员,通过微信公众号以及微信群推送,覆盖全临沂的新型职业农民学员。

2016年,微课制作培训主要目的是掌握经营管理培训内容的微课制作技巧,主要讲授ppt制作技巧和录屏软件CamtasiaStudio的使用方法。借助录屏软件,老师们可以同期录入画面和声音,高效完成微课制作。

通过两年的微课制作培训,老师们已经初步掌握了微课制作的基本技巧,并可以根据不同微课内容选择不同的制作方式。田间课堂适合视频拍摄+后期编辑,经营管理适合ppt录屏。培训后组织了微课制作评比,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并将优秀作品报送到山东省农广校。2017年,我们会继续努力探索微课制作技巧,努力打造可持续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课程体系。

互联网农业营销方案篇6

关键词:电子商务;农村发展;挑战;机遇

中图分类号:F320.3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5-000-01

一、电子商务在中国农村发展的机遇

(一)国家支持,政策扶持,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前景广阔。2016年出台的1号文件中,加大了关于农村电子商务的篇幅,并4处提及农村电商发展问题,分别涉及到物流、平台建设、宽带覆盖、资费降低、标准体系建设等诸多方面,并且着重提出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模式,期望应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相比往年,文件中更强调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农村电商落地实行提供了诸多有利保障。2015年度,《“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和,《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进中小企业、进社区,线上线下融合互动,跨境电子商务等领域产业升级。

(二)互联网的普及,智能手机和电脑的普及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2016年1月2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指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中国居民上网人数已过半。其中,农村网民占比28.4%,规模达1.95亿,在整体网民中的占比增加,规模增长速度是城镇的2倍。同时,中国网民继续向低学历人群扩散。截至2015年12月,网民中具备中等教育程度的群体规模最大,初中、高中/中专/技校学历的网民占比分别为37.4%,29.2%。这些数据强有力地证明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空间。据了解,阿里巴巴美国上市后,涉农电商、大数据业务和跨境电商服务将成为集团未来的三大发展方向。《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指出,商务交易类应用经过多年的高速增长,进入稳健发展时期。网络购物市场保持快速发展,跨境电商和农村电商成为市场热点。

(三)农村资源丰富,农村市场发展潜力巨大。阿里研究院院长高红冰说,“农村的市场是一个新的蓝海市场,在整个网购一片繁荣的背后,其实在三线四线五线六线城市的分布是超过一半的,所以未来一个新的增长点是在包括农村这块。”抛开买家这一块,“卖家”优势明显,例如土特产、旅游、手工制品等资源都会是热销产品。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2015年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76750万人,占55.55%;居住在乡村的人口60599万人,占总人口的44.121%。

二、电子商务在中国农村面临的挑战

(一)农民的电子商务意识缺乏,对于电子商务认识严重不足。受传统营销消费模式的影响,大多农民还局限于现金----市场的营销、消费模式,许多农民对于持卡消费还不太适应,尤其是农村中50岁以上的农民,信任现金支付,存折储蓄,对于银行卡、信用卡持抵触情绪,这就为电子商务在农村的发展设置了一定的障碍。

(二)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匮乏,电子商务技能缺乏。电子商务直接涉及到国家法律、贸易、金融、物资、流通、信息交流、基础设施等诸方面,是网络技术应用于商务,需要既懂计算机信息技术,又懂经营、管理知识的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尽管互联网的普及度越来越高,手机和电脑的持有率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接受并使用互联网购物消费,但利用互联网推销当地的农产品与旅游,让丰富、新鲜的当地特产走出农村,走向城市,这方面的人才在当前农村是少之又少。

(三)重视前期交易,但忽略了后期的管理与服务。电子商务需要处理好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中的各个环节,才能健康运行和发展。信息的流动必须在可管理性、安全性、及时性、保密性、灵活性以及国际化等方面均达到一定的水平,才能在电子商务中可靠地应用。农村电子商务由于受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的制约,往往只注重交易、支付,注重短期效益。

三、相应的对策

(一)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农村居民电子商务意识。互联网已为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所接受和认可,但大多数农村居民对于电子商务这个词仍然是一知半解,利用新闻媒体、倚托农村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发挥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宣传互联网知识,激发农村居民的信息技术兴趣,搞活双向流通,使农村电子商务平台效益最大化,农村居民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既能方便、快捷地买到商品,也能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推销当地农产品,发展当地经济,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切实让农村居民享受电子商务发展带来的利益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共享。

(二)加强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的培训与引进,加大典型案例示范带动作用。一是创新大学生村官选拔机制,在选拔大学生村官时,向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电子商务等方面倾斜,充实这部分力量到农村基层中去。二是关注培育电子商务成功案例,并加以推广宣传。三是启动农村青年电子商务培育工程。定期组织召开电商推广发展会议,邀请淘宝大学讲师、成功电商围绕电商发展思路、乡村旅游、农产品营销等方面时行授课指导性;定期开展电商实用技能培训班,对全网营销、淘宝开店流程、网店视觉营销等方面知识进行详细解读。

(三)依托农民创业园、农村专业合作社等载体,积极引智聚才,解决后期线下管理和服务问题。一是积极引进涉及法律服务、互联网创新、农商创意、理财投资、品牌推广、营销策划、农村产权改革、食品安全、休闲农业等方面的专家,并成立创业导师团队,对入驻企业和项目进行创业指导评估,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指导、政策咨询、经营管理培训、信息服务、风险评估、专利申请、投融资咨询等服务。二是加强基层电子商务服务站建设,力争在每个社区服务中心建立一个社区服务站,实现农村居民网上购物,销售、缴费等一站式办理,引导全社会、全民参与电子商务。

互联网农业营销方案篇7

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总经理季小杰在大会上揭晓了由中国电子银行网主办的“2015金融业社会化营销大赛”获奖名单,大赛经过网友的公开投票和专家现场评审选出了中国工商银行“人脉挖宝”等10大社会化营销案例以及中国民生银行微信公众号等13个最佳微信公众平台。

季小杰表示,社会化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品牌营销的方式也随之变革,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社交属性的增强,以及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行业纷纷试水。

金融品牌存在雷同化问题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营销系、清华经管中国零售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李飞教授,从中国金融品牌雷同化、顾客购买选择差异化、敬畏目标顾客的需求等三方面阐述了为何打造金融品牌优势,并从利益定位点、属性定位点、价值定位点分析了如何打造金融品牌优势。

李飞认为,中国金融品牌存在雷同化问题,中国的金融机构,各家金融机构都是什么业务都做的。这种情况下,大家做的都是一样的,就无法形成品牌的差异化。但是顾客需求是差异化的,因此,中国银行业现在雷同化和顾客需求差异化产生了巨大的差距。

李飞称,千万别把精力仅仅停留在社会化媒体营销和互联网营销上,媒体化营销和社会化网络营销,互联网营销核心都是一种工具,要打造品牌的竞争优势,就是给顾客一个购买的理由。“这就是选择并实现金融品牌的营销定位点,在雷同化的情况下,你能否给你的产品和服务,给顾客一个选择你的理由,为什么选择你,这是通过营销定位来实现的。”

在李飞看来,定位点是顾客的感受,“选择的定位点必须让顾客感受到你的定位点的真实存在。我们理解的营销有一定的误区,营销不仅仅是销售,不仅仅是广告,我们理解的社会营销也是,只要加上营销就不仅仅是宣传,营销定位点通过产品、服务、价格、银行的网点、银行的网点环境和信息沟通这四个要素的组合,来突出定位点,这就是营销。”

营销“势”在必行

纽约广告节中国首席代表吴金君在大会上分享了2014年度midas金融营销奖以及纽约广告节中几个经典的社会化营销案例。

他表示,由于社会化媒体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大众的广泛使用和参与,使得许多在传统媒体时代无处着力和不可想象的创意和营销事件,层出不穷的呈现在面前。由于它所能带来的即时的可视化的营销效果,使它备受品牌主的青睐,使得“社会化营销”本身在当前也成为一个被人不断谈起的营销趋势。纵观社会化营销的经典案例,都离不开对一个“势”字的把握和运用,有势的可以借势,没势的就要造势或创势;有的顺势而为,也有的逆势而上。目的只都是要在短期内,让事件在社会大众中取得蔓延之“势”,成为一个公共话题,以达到预先设定的行销目标。

智威汤逊北亚区首席创意长兼中国区主席陈耀福表示,一个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位置,决定了这个品牌的价值。当然,产品本身的质量和创新,在品牌做宣传时,也不应该有太大的落差,免得没有说服力。因为消费者必竟是聪明的。用品牌的格性说故事,是很好的一种方法。这之间最能引起最大联系和效果的,无疑是深刻的洞察。

刺激客户主动分享

中国农业银行电子银行部的崔小涛在峰会上表示,现在进入了“大智移云”时代――大数据、智慧城市、移动金融、云平台云计算。每个人的手机成为一个内容,内容生产的渠道,每个人都有机会把他想说想表达的,或者他想开发的游戏发到这个网络上来,因此要对客户进行一个着重的分析和挖掘。

崔小涛在谈到电子银行的市场营销的基本模式时说:“我们的电子银行的市场营销的基本模式,如果从社会化营销角度来讲,主要是打造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是让客户参与到我们的游戏当中,它的基本的诉求点应该是说怎么把我们电子银行的产品有机融入到活动当中或者是体验当中去。它的比较重点的东西,怎么能够刺激客户主动去分享,发到他的朋友圈,发给他的朋友和亲人。最大的难点就是我在这里面有哪些好玩的东西能够和大家分享,他是否能够吸引我。这是我们得出来的结论,这个结论如果进一步总结可以用比较接地气的话说:这里面总结了两个字,传播,而且是用营销带传播。”

“现在大家也发现,我们做广告,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借助于传统的媒体,包括大台和门户网站基本都是借助微信这种社交媒体来,传统的营销还是比较有限。在形式上说,我们是通过营销带动传播。如果在本质上来说,互联网金融或者是叫做新金融新常态下,如果叫做市场营销,特别是电子银行的市场营销,最核心的东西就是把握一个字,玩,在玩中我们把营销植入进去。”崔小涛说到。

构建无处不在应用场景

中国工商银行电子银行部总经理侯本旗表示,社会化营销是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兴起的,由于新的竞争主体进入、新兴市场加速产生、新的目标客户群体迅速成长等变化因素,营销的环境发生了很多改变。

侯本旗认为实现社会化营销成功的“法门”在于做到“与市场‘同在’,与客户‘共舞’。通过联合营销的方式构建无处不在的应用场景。以客户喜欢的方式出现,让客户参与创造,在成果中体现客户的存在。”

中国农业银行电子银行部市场营销处处长黄方平表示,社会化营销的本质在于以营销带动传播、玩中有营销。他同时指出“‘微’农行行无疆”之所以能获得广泛关注,玩中有整合、玩中有共赢、玩中有交易、玩中有传播等活动理念是密不可分的。

中国光大银行电子银行部总经理杨兵兵表示,到2014年底,全球移动互联网用户接近20亿,移动互联网时代全面开启。微信作为移动社交应用翘楚,全面渗透各行各业。互联网金融风起云涌,天生具有“社会化营销”的Dna。

杨兵兵以e-bank打造光大年轻银行品牌形象为例,指出“光大购精彩”突出网上消费的年轻化、时尚化、主题化的品牌内涵固化品牌形象。“光大72变”则结合传统24节气、农历节日、衣食住行等,趣味包装,趣味传播,塑造微平台新百变形象,让客户感觉天天有惊喜,从而实现一种“互动”、“文化”、“趣味”的社会化营销。

中国民生银行网络金融部新媒体营销负责人程飞认为,移动社交营销最大的特点就是交互,而且是熟人互动。新媒体营销如果不能充分挖掘运用交互,裂变传播就成为空话。他同时认为,产品驱动、流量经营、用户运营是互联网营销的三个关键点。

互联网农业营销方案篇8

关键词:特色农产品;“互联网+”营销模式

为了深入了解四川省特色农产品的“互联网+”营销的情况,作者于2016年7月10日到11月20日,在四川省(达州市、广元市、资阳市、成都市及周边市等地方),调查方式为问卷式访问调查,调查人群为农产品种植户,销售农产品的自由摊主和网商等相关人士,抽样方式为简单随机抽样,本次调查总共发放纸质问卷数573份,收回有效问卷500份,属于大样本数据。

一、特色农产品种植和销售人群特征分析

调查人群为农产品种植户,销售农产品的自由摊主和网商等相关人士,由于采取完全随机抽样方法调查,由图1受访者性别比例分布情况,48.20%的男性;51.80%女性。男女比例几乎均衡,可见性别对此次问卷结果无影响。

由图2得到的年龄阶层分布可见,23%的人年龄在18岁-30岁;39.2%的人年龄在30岁-50岁;40.8%的人年龄在50岁以上。城镇劳动力偏向老龄化,年龄多在40岁以上,这部分人群相对于现在的互联网主体人群--青年群体而言,对互联网接触少,对互联网的认知能力和辨别能力低。

由图3被调查者受教育程度情况可见,36.20%的人受教育在小学及以下程度;35.00%的人受教育在初中、职高程度;21.00%的人受教育在高中、中专程度的人数为105人,占总比例的;7.80%的人受教育在大专、本科程度。可见目前从事农产品种植和销售的人群主要是教育程度在初中或技职校水平以下,对互联网和营销知识了解不如大专、本科等教育程度群体的多。

由图3被调查者职业分布情况,42.20%的人的职业是个体农户;28.40%的人的职业是自由摊主;21.00%的人的职业是网商;8.40%的人的职业是农村合作社等其他职业。可见个体农户在被调查范围内是主体人群,若想到2020年在四川省基本普及特色农产品“互联网+”营销模式,就必须鼓励主体人群--个体农户借助电商平台直接或间接的销售农产品。

综上所述,实现“互联网+特色农产品”营销模式,必须要对年龄在30岁-55岁之间的这部分个体农户和自由摊主进行系统的互联网营销知识培训和电商平台操作技术培训。农产品流通主力军是个体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选出优秀的具有代表的进行电商培训和网上对接,利用具有魍撑┮底试椿蛘弑尘暗钠笠担同时鼓励其他类的电商平台涉足农产品。在此之上,也应该吸纳和培育专业型互联网营销人才和重视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

二、特色农产品和“互联网+”营销观念宣传现状及宣传途径分析

由图5受访者对四川特色农产品的熟悉程度情况,18.40%的人对本省的特色农产品非常熟悉;19.40%的人对本省的特色农产品基本熟悉;46.6%的人对本省的特色农产品了解一点;15.60%的人对本省的特色农产品很陌生。可见接近一半的人对本省的特色农产品只了解一点,说明特色农产品的宣传力度和品牌知名度低。在这情况下将本省特色农产品进行互联网营销,竞争力低,市场份额小,利润低,并且极可能导致亏损。

由图6受访者对特色农产品的互联网营销的了解的情况,19.80%的人没听说过特色农产品的互联网营销的观念;59.20%的人听说过特色农产品的互联网营销的观念;21.00%的人正在使用互联网营销农产品。可见对于“特色农产品+互联网”营销观念的普及程度,有79%人知道这个观念,并且已有一部分人正在进行特色农产品互联网营销。只有约20%人不知道特色农产品互联网营销。

由图7受访者了解接触农产品互联网营销的渠道的情况,41.03%的人是从阿里巴巴等电商平台了解的;26.01%的人是身边人推荐而了解的;18.68%的人是从网络广告了解的;8.79%的人是从新闻广播了解的;2.20%的人是从一些社会团体(旅游社等)了解的;1.83%的人是从报刊、杂志了解的;1.47%的人是从其他地方(政府)了解的。可见阿里巴巴等电商平台、网络广告等互联网信息传播方式的发展也在影响着农村地区;同时对于新闻广播、身边人推荐等传统信息传播方式,也是受访者范围内获取信息的一种惯用而必不可少的方式。

三、“互联网+”营销的特色农产品种类及发展方向分析

由图8受访者对四川特色农产品的特色度情况,25.40%的人认为“很重要,涉及到健康养身”;26.80%的人认为“重要,补充营养的目的”;47.80%的人认为“不重要,想买就买”。可见约48%的人观点认为,特色农产品想买就买非必需品,但是也有超过一半的人认为特色农产品很重要,可以健康养生或补充营养。

由图9受访者网售的特色农产品的类型情况,28.57%的网售特色农产品属于特色蔬菜类;23.81%的网售特色农产品属于特色果品类;10.48%的网售特色农产品属于特色粮油类;22.86%的网售特色农产品属于特色草食畜类;7.62%的网售特色农产品属于特色饮料类;6.67%的网售特色农产品属于道地中药材类。可见从事特色果品、特色蔬菜、特色草食畜三种生鲜类特色农产品的网商较多,而这种趋势也符合人类现代生活发展方向。2015年,生鲜农产品网络交易市场交易额达到544亿元,增长87.7%,2018年预计超过1500亿元。所以解决生鲜类特色农产品的物流是农产品“互联网+”营销的主要障碍,同时也是物流业的发展机遇。而特色饮料、特色粮油和道地中药材这几种在四川特色农产品“互联网+”营销的发展中也将夺得一席之地,其不受到生鲜问题影响,未来发展潜力极大。

由图10本问卷调查所有样本所属种类情况,60.28%种植或销售的是特色果品类;21.56%的人种植或销售的是特色蔬菜类;5.39%的人种植或销售的是特色粮油类;6.19%的人种植或销售的是特色草食畜类;4.99%的人种植或销售的是特色饮料类;1.60%的人种植或销售的是道地中药材类。对比图10和图9,可见图10种植或销售特色果品类的比例是图9网售特色果品类比例的两倍多,可知特色果品类目前在四川的销售方式以线下为主;同时可见,特色粮油、特色草食畜、特色饮料和道地中药材等在图9中的比例均大于在图10中的比例,可见这些在线下种植或销售的比例较小,但是在互联网上销售的比例却是可观的,说明对于这部分对保鲜无要求或要求较低的,在农产品互联网销售中市场份额会维持下去。

四、“互联网+”营销的特色农产品来源及销量相关分析

由图11受访者在电商平台售卖的农产品的来源情况,25.71%的网商农产品来源是自家种植(养殖);18.10%的网商农产品来源是农户(渔民)收购;55.24%的网商农产品来源是供应商供给;0.95%的网商农产品是通过其他渠道得到的。可见大多数农产品均是来源于供应商供给,而大部分供应商是从农户处低价收购得到农产品,然后批发给一些网店;同时可见18%的网店的农产品来源是直接从农户处收购;25%的网店的农产品来源于农户本身。可见农户种植的多数农产品是以低价批发给批发商,批发商然后批发给各零售体,这是大多数农户在农产品丰收季节处理农产品的唯一办法,而这也使得农户利润大大降低甚至导致亏损。所以为解决农村贫困的方法不是简单的拨款补助,而应该在各方面鼓励他们在政府和电商平台的帮扶下,利用自己的本业自主创业。

由图12受访者的网店的月平均销量(单位个数)情况,24.76%的网店销量在500以下;29.52%的网店销量在500-1000;20.20%的网店销量在1000-3000;18.1%的网店销量在3000-5000;7.62%的网店销量在5000以上。可见月销量在3000以上的网店占25%左右,这些网店几乎均属于专业网店(非农户自营),其拥有自己的营销手段,相比于农户自营的网店拥有更多客源;而月平均销量1000以下比例过半,网销量属于中下水平,而由于大多属于生鲜类特色农产品,销售也旺季淡季不平衡的发展。对于这种问题合适的解决办法可以是通过研究农作物栽培技术(土壤耕作技术、施肥防虫技术),实现农作物高产量、高质量、高效率的生长,同时不断培育优良的新型种子,提早和延长特色农产品结果季节,增加特色农产品供应时间,使最终特色农产品的产出尽量使旺季淡季销售均衡状态,缓解市场压力。

如图13被调查者所网售的产品通常包装所使用材料的情况。30.32%的网商是使用纸箱包装的;15.84%的网商是使用塑料泡沫隔板包装的;14.93%的网商是使用泡沫箱包装的;13.57%的网商是使用保鲜盒(袋)包装的;8.60%的网商是使用海绵网袋包装的;4.52%的网商是使用气泡膜包装的;8.14%的网商是使用充气保护袋包装的;2.26%的网商是使用冰袋包装的;1.81%的网商是使用防潮纸包装的。可见使用纸箱、塑料泡沫隔板、泡沫箱、保鲜盒和海绵网袋的网商较多,而冰袋这类可以保鲜冷链的包装材料却甚少使用。即使冰袋对于冷链运输有很大的帮助,但冰袋的重量占快递重量大半,使得物流成本^高。所以,快递物流业应该用更多的廉价且健康的冰袋的替代品,帮助生鲜产品的冷链物流发展。同时根据农产品包装材料适用性来说,农产品的包装材料一定要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健全农产品包装材料标准,对特殊农产品的应建立特殊标准以维护食品安全,并且针对建立农产品包装材料行业进行认证。

五、特色农产品“互联网+”营销过程中关键点分析

由图14受访者对农产品网络订购方便性和安全性的看法的情况可见,在互联网推动下的现代生活,对于农产品网络订购这种方式,约36.8%人认为是一种方便安全方式;约16%的人认为不方便但安全,主要是由于部分地区交通不便利或者距离市区较远,农产品保鲜度得不到保证;15%的人认为方便且不安全,这部分人主要考虑到农产品的来源,食品安全问题。约32%的人认为不方便且不安全,这部分地区偏僻,运输收货不方便,同时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可见物流运输和食品安全仍是特色农产品“互联网+”营销的一大难题。

由图15受访者对于网上购买农产品最注重的特性的情况,26.34%的人最注重农产品价格特性;28.62%的人最注重农产品品质特性;6.50%的人最注重农产品网商在线服务特性;10.72%的人最注重农产品网商售后服务特性;8.89%的人最注重农产品包装特性;10.15%的人最注重农产品原产地特性;8.78%的人最注重农产品配送时间特性。可见品质、价格、原产地、配送时间、服务、包装等6个因素是人们在网上购买农产品的最注重的特性,而同时品质和原产地也是追求现代绿色健康生活的广大消费群众最注重的问题。

六、特色农产品“互联网+”营销瓶颈分析

如图16受访者认为网售销售农产品最大的困难的情况。37.14%的人认为保鲜问题是农产品网销最大的困难;28.17%的人认为运输问题是农产品网销最大的困难;18.10%的人认为质量问题是农产品网销最大的困难;16.19%的人认为距离问题是农产品网销最大的困难。其色农产品的保鲜、运输、质量和距离等四方面的问题,是受访者在农产品互联网销售中考虑的主要问题。首先急需解决的是运输问题,这需要政府健全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来解决运输问题,同时政府采取积极鼓励政策引进电商平台下乡,让“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从而健全农村地区的冷链物流体系,从而解决保鲜问题和距离问题。对于质量问题,需要在政府、农产品研究机构、农产品电商平台的帮助下建立质量差异较大的农产品标准,自创一套质量标准体系。

如图17受访者认为农产品物流上的障碍的情况,48.88%的人认为运费成本高;23.03%的人认为标识成本高;13.48%的人认为搬运装卸过程中损耗大,赔偿率高;14.61%的人认为物流公司没冷链运输,农产品无法运输。在一些农村物流尚不完善的地方,冷链尚不能满足。对于生鲜类特色农产品,在丰收季节可以大销,此类农产品水分本身含量高,且需要冷链的保存,这导致销售成本大大提升。对于这种情况,在农村基础设施完善的情况下,在丰收季节是应积极与物流公司合作,在时令季节订单增多,加多冷链物流的运输。同时采取合适的包装,尽量避免搬运装卸过程中损耗。

如图18受访者认为农产品在互联网市场中应该改进的方面,37.14%的人认为产品的宣传方面应该改进;25.71%的人认为产品的质量应该改进;20.00%的人认为产品的售后服务应该改进;17.14%的人认为产品的加工应该改进。在解决特色农产品宣传问题,提高知名度之后,农产品的质量、生产加工以及售后服务是农产品在互联网市场竞争中最需要改进的地方,这三方面也是特色农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王牌。其中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对于农产品在旺季产量供大于求时,将特色农产品加工成其农副产品,以此来缓解农产品积压的压力同时可以将农副产品远销其他国家和国内偏远地区。

七、特色农产品种植和销售人群对“互联网+”营销的态度分析

由图19被调查者对于农产品在网上营销是否合适的情况,62.20%的人认为农产品适合在网上营销;37.80%的人认为农产品不适合在网上营销。

图20被调查者是否愿意加入互联网销售情况,42.80%的人愿意加入互联网销售;57.20%的人不愿意加入互联网销售。

由图21被调查者没有使用互联网营销农产品的原因的情况。31.40%的人是没有渠道和资源;26.20%的人是正在使用网售;21.00%的人由于当地基础设施不完善等,觉得不可行;15.60%的人是不知道如何使用互联网销售;5.80%的人是其他原因(如认为农村网络物流体系不成熟,人力不足等)。

对比图19受访者对于农产品在网上营销是否合适的情况和图20受访者是否愿意加入互联网销售情况,虽然愿意有62.2%的人觉得农产品适合在网上营销,但只有42.8%的人愿意加入农产品互联网营销的队伍中。由图21可见由于渠道、资源、营销方法、互联网技术和农村网络物流体系不完善等外部条件的欠缺,虽然农产品互联网营销模式得到大多数人认可,但却让广大特色农产品种植和销售人群望而却步。同时由于各地区的实战经历少,成功案例极少,说明只要将特色农产品“互联网+”营销模式因地制宜,就能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农产品互联网营销的浪潮中。

八、特色农产品种植和销售人群对“互联网+”营销的态度原因分析

由图22受访者愿意加入互联网销售的原因情况。第一类:29.91%的人认为互联网销售简便快捷,网络和平台方便,同时可以宣传特色农产品等原因;第二类:25.23%的人认为电商平台相对于门店租金,启动资金更少,成本更低,利润收益更高,适用于大多数农户自主经营创业,风险较低;第三类:17.29%的人由于有政府政策支持和资金帮扶以及种植技术上帮扶,这使得农户种植特色农产品可以规模化,成本可以极大降低,而且在政府的帮扶下可以有更大的宣传空间;第四类:27.57%的人认为电商平台上市场更广,不局限于门店销售的客流量影响,销售渠道和方法增多,销售量更大,客源量更大,消费者更多,网售方便且是一个宣传的机会,网售可以提高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

由图23对于受访者不愿意加入互联网销售的原因情况。第一类原因:26.92%的人认为水果类产品,运费高,利润低,交通运输物流不完善不方便;第二类原因:11.89%的人认为生鲜类农产品由于冷链的欠缺导致运输不新鲜,同时由于农产品标准由于生长条件多变,导致宣传的产品和产品本身不一致,从而客户满意度较低;第三类:26.57%的农户不了解互联网和“互联网+”销售,由于互联网风险大,不安全等原因,第四类:18.88%的人认为部分地区政府对农户特色农产品种植的资金和种植技术等的支持较少,农户没有经过系统的互联网营销知识培训,对互联网销售的风险无法预估等,第五类:15.73%的人认为特色农产品的宣传力度不够,很多人不了解各个地方的特色农产品,更不会去网上搜索购买,导致客源少等。

九、受访者四川特色农产品“互联网+”营销的建议

由图24受访者Ω纳扑拇ㄌ厣农产品互联网营销的建议情况。第一类:11.19%的人建议加强农产品质量管理:保证和注重农产品质量提升,质检部门加强质量管理,保证质量和真实,让有质量的特色农产品,有其对应的价值;第二类:12.27%的人建议物流设施建设:提升物流速度和物流设施建设;第三类:20.94%的人建议政府支持,培训农民相关知识:政府政策的支持,并宣传相关优惠政策,帮助农民了解和培训教授网络网售知识和教授电脑和相关技术,提高农村技术人才的人数,多宣传互联网的发展以及方便,提高农民对互联网+农产品的了解程度;第四类:14.08%的人建议发展特色:挑选有特色的,大规模的,农产品发展,政府给予帮扶,发展特色农产品,赋予水果特殊的含义,结合农产品独特的营养成分,营养元素与养身和孕妇营养相结合,同时优化水果包装,做成礼盒式的水果,增加包装特色,注重售后服务;第五类:14.80%的人建议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人对特产农产品有一种了解,线上线下结合宣传;第六类:11.55%的人建议依附电商平台:=大的电商平台发展到农村,给予农民一定的支持,或者农民积极主动的和一些可靠的大电商平系,当地政府也应该积极的引入适合当地的特色的电商平台。鼓励有更好的更适合农村发展的平台产生,与大的电商平合全国销售,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第七类;6.86%的人建议借鉴经验,因地制宜:吸取和借鉴其他地方的经验,并结合当地实际;第八类:8.30%的人建议创新水果运输链:创新水果运输链,优化水果运输,研究水果类产品运输保存方法,能最好的保鲜。

十、总结

本问卷虽采取了完全随机抽样方式,由于各调查地区农产品发展水平有差异,在综合选取地点尽量减少误差的情况下,得到此问卷调查报告。通过本次实地调查,从实际了解情况分析出结果,从而对特色农产品“互联网+”营销模式中个体农户、电商平台、政府、物流等的相关主体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参考建议。

参考文献:

[1]周雨薇,李玉红.“互联网+”模式下农产品网络营销策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6(12):36-37.

互联网农业营销方案篇9

abstract:Chinaisabigpredominantlyagrariancountry.thesaleproportionofagriculturalproductsplaysanimportantroleinChina'seconomicsystem,butbecauseoftherestrictionoftheagriculturalproductionmodeandculturalqualityofpersonnelengagedinagriculturalproduction,salesofagriculturalproductshasbeenindirecttrafficking,thenetworkmarketingofagriculturalproductshasnotgotgooddevelopment.thispaperanalyzesthecurrentsituationofagriculturalmarketing,sumsupthedifficultiesfacingagriculturalmarketingandproposesmeasurestoresolvedifficulties.

关键词:农产品;网络营销;现状;解决措施

Keywords:agriculturalproducts;networkmarketing;currentsituation;solution

中图分类号:F32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1-0068-02

0引言

“现在人类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这样一个历史阶段,这是一个世界潮流,而且这个互联网时代对人类的生活、生产、生产力的发展都具有很大的进步推动作用。”在十报告中,我们可以发现我国下一阶段的发展重点就在互联网上,尤其是随着互联网+概念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需要结合互联网进行改良和发展。对于农业来说,想要实现农业健康发展、农民增收等,就需要将农业发展和互联网相互结合。对此笔者便从网络营销入手,分析网络营销对农产品的种植和销售的影响。前人虽然对农产品的网络营销有所阐述,但是主要局限在通过网络寻找合适的买家,其本质依然是农户――中间商――消费者的模式,而本文所阐述的则是如何为农户和消费者之间架构起桥梁,达成农户――消费者的销售模式。

1网络营销的概念

网络营销指的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兴的市场营销方法,它不被空间、距离、种族所阻碍,具备传统营销所不具有的特点,如:鲜明的理论性、市场的全球性、资源的整合性、明显的经济性、市场的冲击性以及超强的实践性。在国家大力倡导互联网+的今天,互联网进入农村,为解决农产品销售、提高农民收入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渠道,因此加强网络营销已经成为当前基层政府必须思考的问题。

大力发展农产品的网络营销,其目的在于利用网络营销的特性,达到销售利益最大化的目的,因此,应根据农产品网络营销的现状来分析其原因,并找出最理想的解决措施,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农产品的网络营销。

2农产品网络营销发展及现状分析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网络进行物品销售的网络营销模式已经成为了销售环节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在所有商品的销售过程中,农产品销售是网络销售发展中最为缓慢的。不过,农产品经销商和部分个体企业已经逐渐地认识到网络营销对农产品销售的重要性,初步建立起农产品网络营销的营销环境,如洛阳花卉网等网站的建立,就是网络营销环境逐渐完善的最好变现。另外,个人销售店铺的建立,也成为越来越多的农民的致富渠道,例如很多赣南脐橙的种植户在淘宝、微信上开了店铺,通过淘宝和微信的宣传直接将自己的脐橙卖了出去,且价格比中间商的收购价格高了很多。

我国的农产品网络营销发展的缓慢,其原因之一就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在我国,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基本都是知识水平较低的农民,他们对网络销售不够理解,习惯于面对面的传统销售模式,能够接受并运用网络进行销售农产品的农民占的比例很小,因此导致了我国的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发展落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

3农产品网络营销面临的困难

3.1农村的信息技术落后我国农村的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有了巨大进步,例如基础设施、农村人民的医疗设施等都有一定程度的完善和提升,但是还达不到普及农产品网络销售的标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农村的网络搭建以及网络设备不能普及,这就影响了人们对网络销售的熟悉程度,很多农村家庭没有电脑,网络的覆盖度在一些偏远农村也较低,这些硬件上的差距使农民没有网络营销的意识,也很难将网络营销切实的落实;其次农村还缺乏拥有网络技术的人才,使得农村的网络销售步伐进一步减缓,一般来说拥有网络技术的大部分是年轻人,但是近些年来年轻人进城打工的居多,农村中大多都是留守老人和儿童,都没有进行网络营销的能力,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学会如何去操作和运行,所以人才方面也是一个较大的缺口。

3.2农村的物流运输系统不全面由于我国地势多山地、丘陵,这就导致一部分农村坐落在山沟或者盆地之中,与周围乡镇的交通十分不发达,这点在很多偏远山区尤其明显,有些地区虽然有丰富的农业资源,但是由于处于山区,人们出入依然需要肩扛、牲畜运输等,人们的信息沟通也极为落后,这都不利于农产品的网络营销。而且由于我国的物流行业起步较慢,这就导致了地处偏远的农村还不能实现全方面的物流运输,从而导致了农产品网络营销普及的步伐,虽然在近些年很多物流公司在农村开设了一部分的网点,但是这些网点的利用率较低,服务能力也较差,尤其是在较为贫困的地区,人们也不习惯利用物流进行购物或营销,所以仅仅依靠物流公司很难再段时间内在农村铺设开物流渠道。

3.3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缺乏网络销售意愿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五分之一的人员都在从事农产品的生产工作,而在这些从事农产品生产的人员中,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不足百分之一,其余人员基本都为小学或初中学历,他们对计算机网络的认知较少,从而导致了他们对于运用网络来进行农产品的销售充满了疑问,对网络销售的发展产生了阻碍作用。另外,他们已经习惯于等待中间商上门收购产品,而不习惯于主动出击寻找买家,这种理念上的差别使很多农民不敢开展网络销售,认为网络是虚幻的,是不可信任的,远不如与中间商面对面的交流更加安全可靠。

4针对上述困难,所采取的对策

4.1加强农村网络技术的建设想要解决农村信息技术落后的问题,大力发展农产品的网络营销,就要加强对农村网络技术的建设。首先,当地政府要对管辖的农村进行网络前期投入,政府出资帮助部分困难村庄搭建网络环境,尤其是借助一些“电脑下乡”的活动,与电脑销售方争取一定的优惠政策,并加入一定的政府补助,帮助农民购入电脑,同时加强三网入农村的步伐,在农村构架起较为快速且稳定的网络,使“信息下乡”成为现实,尤其是一些偏远山村,信息下乡是非常必要的。其次,当地政府应定期对农村网络数据进行更新,让农民获取最新的市场动态,对此政府要充分发挥政府自身的人才优势以及技术优势,架设起专业的农业信息网站,尽量保持各级农业网站的风格、操作统一,方便客户的访问;另外落实农业销售人员包村的政策,促使他们充分的了解本村的特色产品,除此之外政府还可以充分利用农业新乡、农业论坛、手机短信等方式,将最新的消息发送给农民,帮助农民进行选择和种植。最后,政府应该出台一些鼓励措施,在提升本地农产品质量的基础上达到拓宽网络营销市场的目的。通过树立模范典型,可以让农民直接的看到成功的案例,通过了解模范的成功路可以帮助农民及时的矫正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细节;另外,挑选适合本地发展方向、发展特色的市场,尽量以乡、县为整体打造出主体品牌,在主体品牌下发展各项小品牌,例如新疆的棉花、赣南脐橙等,很多品牌的塑造并不是个人或者村级能够构建出来的,因此政府对整体品牌的塑造要有基本的方向。

4.2提升农村地区的物流配送能力俗语有云,想要富先修路。要想提升农产品的网络营销,就要从最根本的运输方面来解决。首先,要加大对物流运输行业的补贴,只有运出行业福利待遇提高了,才有更多的人从事这份工作,才能壮大物流运出队伍。其次,相关部门要保证物流运输的路线到达各个乡镇,实现每个农产品出产地都能面向全国进行农产品的销售。对此,在中央下达政策号召之后,各物流公司已经逐步在农村开设站点,争取快递进农村,让农民能在最快速度将货物送出。第三,要加大对物流行业运输时间的管理,争取让顾客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到他们购买的货物,为农产品的网络销售形成良好的销售口碑。这一方面需要政府配合,修缮附近道路,架构起良好的物流环境,另一方面需要物流公司配合,构架专门的农产品物流渠道,使农产品物流能够更快、更好的送到顾客手中。另外,由于农村地区出售的商品大多都是农产品,其中很多产品都需要冷冻、保鲜等才能够较好地运送到顾客手中,所以对此政府应当加大对低温储藏、运输进行一定的投入,尤其是在产地预冷设施、储藏设施上要加大投资,对此政府可按实际情况建设公共设施站点,对前来储藏的农户收取一定的管理和冷藏成本费用,提供对应管理以及优惠服务,帮助农户联系更加优惠的物流公司,集体运输减少物流成本,将农户的零碎需求整合起来,帮助农户减少开支获得更好的服务。

4.3加强农业人员的网络销售意识农业人员的网络销售意识不强,就会导致他们在进行农产品销售时,第一时间想起的不是从网上进行销售,而是找中间商出售,这就阻碍了网络营销的发展。因此,有关部门应该定期在农村进行知识讲座,对农业人员进行网络销售方面的知识培养,提升他们的网络销售意识,对此政府可以通过视频、文字、墙体标语等方式进行教育宣传,定期在村中举办网络销售讲座,指导农民如何宣传自己的农产品、筛除不当信息、避免骗子等细节性的问题,农民大多比较淳朴,对网络了解较少,所以政府应当设置专员,及时发现农民网络销售中出现的问题,提供对应解决方法,并将类似问题在下一堂课中提出,帮助农民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除此之外,还可以进行技术员下乡活动,让网络销售方面的人员到每个乡镇对当地的农民进行网络销售方面的培训,争取让每一位农产品销售人员都养成网络营销的意识。另外,政府要结成帮扶对子,利用政府各部门的技术和人才优势,为各村搭建沟通渠道,帮助农民构架网店宣传农产品,同时在网上搜索对口的收购商,利用政府的信誉度搭建起交易桥梁,完成前部分的订单,再交于农民进行今后的订单。

5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知,在提升国家经济状况的同时,不能忘记改善农产品的销售方式与销售渠道。以福建省为例,福建省2013年已实现了“乡乡通移动电话”,其“农信通”的运用已逐渐成为农产品营销推广的利器。微信也正在逐渐打破传统营销传播的格局风生水起,网络营销要学会利用人们“碎片化”的时间,通过app客户端,进行农产品的推广和营销。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后龙镇的宏情食品有限公司,在网络销售桂圆干年销售额达3,000多万元,主要模式是与1,000多家淘宝网分销商合作,并进行微信推广,他们曾用“328克桂圆干,每包9.9元包邮”炒爆款,单周销售7万多包,成功的运用网络销售了农产品。只有转变传统的市场营销模式,努力把农产品销售和互联网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全新的农产品网络营销方式,才能促进农产品的销售与发展。受到农民自身意识、技术的限制,以及现有物流渠道的不完善。

参考文献:

[1]张维.陕西省发展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制约因素和对策探讨[J].价值工程,2012,18:109-110.

互联网农业营销方案篇10

“互联网+农业”的发展

“互联网+”在农业领域的网络体系初步形成。通过多年发展,如皋市农业信息化网络服务体系已基本形成,农技推广架构不断完善。依托如皋农业信息网,下联各镇(区、街道)、村(社区)的农业信息快速传播通道基本建立,培育科技示范户1600个,建成村级规范化农业科技示范服务站10个,获批省基层农技推广示范县。涉农时效服务不断增强。通过农林短信群发平台及时向社会农业信息、科普农业技术。截至目前,网站总访问量已达到418957人次。建成“12316三农热线工作站”,2015年,共向全市5287多农户发送惠农短信22万条次,专家组远程帮助解决疑难杂症87个。信息宣传载体不断丰富。与南京绿色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如皋农业智能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解决农业农村信息化“最先一公里”涉农信息资源整合共享难题与信息及时有效进村入户难题。目前,已有8台触摸屏智能终端在金阳、禾盛等规模农业园区安装使用。

“互联网+”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水平逐步提升。大力推进农业物联网技术示范应用,积极发展智能农业、感知农业,着力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水平。精准农业。国家信息农业工程技术中心与如皋市共建“国家信息农业工程技术中心如皋试验示范基地”,通过web技术、GiS技术与农业生产技术的融合,自动监测并调节生产环境。智能农业。如皋市裕康肉鸡标准化示范场采用自助研发专利“鸡舍远程环境调控系统”,对鸡舍温度、湿度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决策,远程控制灯光、通风、温度等,用工成本下降35%、肉鸡环境应急反应下降95%、经济效益提升18%。品牌农业。开发农业投入品监管系统,确保农资监管与服务“信息数据化、购销实名化、监管实时化、服务网络化”。建成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管理系统,实现“定点收集、集中处理、保险支持、资源利用”的无害化处理新机制。构建起农产品“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产品可召回”的质量可溯源体系。

“互联网+”在农业领域的营销推广效应凸显。发挥电子商务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提升和促进,将“如皋花木盆景”、“长寿食品”、“红木雕刻”、“工艺丝毯”等地方传统品牌推向全国。目前,拥有电子商务企业1400余家,从业人员56000多人,大型电子商务服务企业15家,成为南通市唯一获得“江苏省农业电子商务示范县”的县。建成中国长寿密码网、花木大世界网、农宝网3家新型电子商务平台;江苏长寿集团、如皋永兴肠衣有限公司、如皋玉兔集团等企业在淘宝网等第三方平台开设了直营店;寿都密码在微信开通服务号,具有完整的微信客服、微信支付功能。花木大世界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年网销6000万元,位居南通市农产品电商20强第6位,长寿大红门食品有限公司年网销2000万元,位居南通市农产品电商20强第12位,寿都密码农产品有限公司年网销1000万元,位居南通市农产品电商20强第19位,如皋市年网销超千万元农产品电商数位居南通市第3位。

“互联网+”在农业领域的发展基础不断夯实。目前,如皋市已有45家互联网企业,其中服务企业15家、本地平台8家、应用企业22家。江苏欧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与慧聪网联手,专注于专业市场电子商务及软件服务,为企业提供全面的商务解决方案。“花木大世界”电子商务平台,不仅具有B2B、B2C、C2C信息和交易功能,还拥有物流配送、第三方支付及担保、应用服务等功能;“中国长寿密码网”云集全国58个长寿之乡相关资讯,开设店铺200多家,同时在天猫商城、京东商城、1号店、苏宁易购四大电商平台开设旗舰店。江苏长寿大红门食品有限公司先后开设了淘宝“寿之源公司店”、天猫“寿之源旗舰店”,并入驻“寿都密码”、1号商场,网销肉松、香肠、火腿等产品。全市共有物流企业279家,建成15万吨级码头两座,5万吨级码头15座。申通、圆通、中通、韵达等速递联手构建电商现代物流中心,助推如皋市农业电子商务物流业高速发展。

制约“互联网+农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观念意识待改变。农业拥抱“互联网+”首先需要各个参与主体意识和观念的逐步转变。由于农村群众受文化专业知识的局限,以及对互联网了解程度的不足,许多农民积极主动拥抱互联网的愿望不够强烈,有些人甚至对“互联网+”仍有怀疑和抵触心理。

从业人员偏老化。互联网行业知识结构更新速度较快,需要文化水平高,而如皋市除龙头企业、规模园区外,从事农业人员普遍存在年龄偏高、文化偏低情况,对新技术、新知识、新模式接受程度不高,缺乏既懂传统农业、又懂互联网技术且愿意到农村服务的专业人才,这制约着互联网与农业的深度融合。

农村物流不完善。尽管如皋市正在推进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农村物流体系也在逐步完善,并初具规模,物流主体向着多元化发展。但是如皋农村流通触角延伸不够,农村需求分散的特点导致“最后一公里”配送难题尤其突出,社会化物流目前仍不能有效服务村镇。在生鲜农畜产品物流业保鲜技术、储存能力、配送力量存在短板,尤其是冷链物流能力不够,成为如皋农畜产品踏上互联网之路的巨大障碍。

电子商务较滞后。如皋市农产品加工生产企业互联网意识普遍不强,并且因缺乏人才、技术、资金等,难以实现电商营销。加之生产产品种类少、品种单一、品牌效应低,也导致如皋企业在互联网营销中缺乏有效竞争力。

前期投入费用高。农业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具有一次性投入大的特点,一套物联网设备,因其核心传感器的不同,价格从一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在农业整体效益低、以小农户分散经营为主的情况下,很多物联网设备因价格偏高很难大面积推广。

推动“互联网+农业”进一步发展的思路

建立互联网与农业深度融合的产业链条模式。将互联网与农业产业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充分融合。用互联网技术去改造生产环节,提高生产水平,管控整个生产经营过程,确保产品品质;对产品营销进行创新设计,将一、二、三产业环节打通,形成通畅的产业链。“互联网+农业”催生大数据搜集、信息平台建设等技术服务需求,同时也为农业生产打开了更大的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农业劳动力供求空间。

创建互联网与生产相互结合的智能农业模式。以计算机为中心,对农业生产信息技术的系统集成,集感知、传输、控制、作业为一体,尝试推进农业的标准化、规范化,实现人力成本和物质成本的有效控制,以过程控制保障产品品质。通过物联网实时监测,应用大数据进行分析和模型预测,实现精准农业精确管理,降低生产成本,实现高产、优质、高效。

创建互联网与营销综合运用的电子商务模式。农业电子商务是以农业产业链为基础,基于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的电子化交易活动。其中包括农业生产的管理,农产品加工,农产品的网络营销,电子支付,物流管理。以信息技术和全球化网络系统为支撑点,构架类似B2B、B2C的综合支持平台,提供从网上交易、物流配送等功能,主要从事与农产品产、供、销等环节相关的电子化商务服务。互联网技术推动农产品市场的信息化管理,实现工厂化的流程式运作,进一步提升生产经营效率。

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围绕农业产加销及农业电子政务等,以“一个中心、三个平台”(即农业大数据中心、“三农”服务产业支撑平台、种植养殖产业服务平台、加工流通产业运营平台)为核心,加快“互联网+农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信息化与农业的有效对接,推动农业三产深度融合。利用云计算、大数据,整合分析涉农部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技术在农业技术推广、价格预测分析等方面的应用。以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生猪无害化处理、农业投入品监管等为重点,整合完善现有功能,提升系统使用率、实用性。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现代农业园区等积极应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种植效率,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销售。加快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实现农业信息服务全覆盖。

加快电子商务融合发展。全力引进与电子商务项目、区域物流基地、仓储配送中心、数据分析中心、结算中心等项目落地和建设。发挥政策支持、项目带动、典型示范的作用,鼓励、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农业电子商务,建设一批要素集聚、政策创新、产业集中的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典型。支持传统企业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推动有品牌、有产品的农业龙头企业、现代农业园区依托三方电商平台开设旗舰店、开展微信营销,形成多种形式的网络销售。加快电子商务集聚区建设,推进电商企业集聚化发展,以“一村一品、一镇一产”特色产业为基础,积极开展农业电子商务特色村、特色镇建设。大力扶持电子商务协会和团体组织,整合如皋优质长寿农产品、花木之乡产业资源,牵头全市农产品电商平台组织网上营销活动,形成类似“双11”的“中国长寿食品购物节”、“中国花木盆景购物节”等,集中打造如皋农产品电商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