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艺考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5:38:39

舞蹈艺考篇1

体育舞蹈艺考考形体观察、芭蕾基训、体育舞蹈综合测试、体育舞蹈基本和舞蹈展示这五项。体育舞蹈艺考考试内同基本上分为五项:形体观察,芭蕾基训,体育舞蹈综合素质测试,体育舞蹈基本功,舞蹈展示。体育舞蹈在我国作为体育与艺术教育的一门学科,体育舞蹈艺考不同省份略有差异。

(来源:文章屋网http://www.wzu.com)

舞蹈艺考篇2

这里提到的不外乎几个要素:一是主题确立,一个是主体范围,一个是具体的个体主题。二是内心的加工、提炼与组合。三是编排实施。主题是后者的灵魂,后者是技术方面的,要服从于前者,前者应依据什么来确立,后者怎样为表现前者而更加生动。创作作品对地方文化影响作用,地域文化与整体文化的关系等问题,对搞好地域文化艺术的创作发挥地域文化作用,应该引起我们从事舞蹈艺术工作者的思考。

我们所涉及编导的舞蹈作品大多与我们从事的工作区域有关,友谊是黑龙江省双鸭山市,被称为具有“五地”文化的县份。她是挹娄文化的发祥地、北大荒精神的起源地、现代化农业示范地、中苏友谊见证地、民族风情展示地。www.133229.com二十多年来编排了大量的地方特点的舞蹈,在当地参与对外文化交流当中的舞台上演出,受到界内外人士的关注、支持和褒奖。在此同时我也不断总结我的创作生涯的路程,有成功也有失败。常常令我对地域舞蹈创编产生疑问、烦恼,许多时候总结成绩中又坚定了信心,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对地域舞蹈的艺术创作形成了实质性的考量。

一、地域文化是地域舞蹈创作的思想根基

舞蹈在地方的文化活动中占有较大的分量,其影响力显而易见。长期以来我县在文化交流的往来还有地方节日群众文化的诸多文化活动中,对舞蹈的要求较多,舞蹈的艺术创作成为我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为了表现我县的“五地文化”,我们不断地深入基层对其进行细致研究和了解,初步掌握了所处地域的文化脉络,为创编舞蹈,打造特色地域特点和舞蹈风格奠定了创作的思想基础。《挹娄之光》舞蹈创编于2009年。

在挖掘主题思想上我着实下了一些功夫,在准备和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我来到被考古专家称为1800年前满族祖先挹娄人所居住的挹娄王城“凤林古城”,我站在凤林古城的古城墙上,瞭望广袤的原野,面对古代祭祀天坛,大有身处其境之感,仿佛当年挹娄古人“好养豕、食其肉”“善射”等狩猎及征伐祭祀祈天的画卷与场面就在眼前,从中让我们对古代文化生活中的观念,生活场景,生产形式,与大自然的关系等各方面有了深刻的理解,创作的欲望由然而生,审美意境宏观于脑像之中。当舞蹈《挹娄之光》与观众见面后,一下引起了震动,国家各地文化学者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人民日报社主任编辑刘教授对此给予专门的评价。现在已经形成了系列性的表现我县古代挹娄民族的舞蹈风格的舞蹈,不断丰富着地域文化的内容。这使我充分感觉到,舞蹈创作离不开主题,而主题离不开它所表现的母体世界,而它的母体世界就是我们所思考的地域文化。这是舞蹈艺术创作的思想根基。离开了这个根基只能自为朽木。

二、地域舞蹈的艺术创作来源于地域文化

关于舞蹈的起源问题,大鹏艺术世界——关于“舞蹈的起源”中论述说有游戏论、巫术论、表情论、性爱论、劳动论等,但总的原则没有变。“舞蹈来源于人类求生存、求发展的劳动实践和其它多种生活实践,是各种生活的模拟再现”。

换言之就是说艺术离不开生活。人的生活一定要紧贴于他所处的自然环境之中,这就产生了地域关系,可以这样断言有什么样的环境也就有什么样的艺术,舞蹈艺术也不例外。很难想象在亚洲可以产生南美的桑巴舞。因此我们在创作艺术舞蹈的时候,应该把地域文化作为所创编舞蹈艺术的客观存在的依靠,深入系统总结地域文化的丰富资源。我在试图表现我县五地文化中的“中苏友谊见证地”的文化内涵时,首先想到的是考查、整合中苏友谊那段历史所留下的文化痕迹。友谊是国家1956年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由苏联援建的世界第一大国营谷物农场。为表达中苏友好取名为友谊。当年47位农业科考学家在友谊工作冰天雪地、寒来暑往、携妻带子一直到使农场工人可自行生产后才返回自己的国家。他们在友谊的艰苦生活负责的精神,友好的相处的情节一直留给了后人。许多故事让我感动,可以说大有不创作一个反映这段富有划时代意义的舞蹈,不吐不快。《俄罗斯风情化友情》这样一个题目闪现在眼前。

舞蹈艺考篇3

关键词:舞蹈艺术实践重要性和意义不足之处思考和建议

一、舞蹈艺术实践的重要性和意义

所谓实践,是通过改造客观对象来满足主观需要,实现主观目的的一种对象化活动。而舞蹈艺术实践,通俗的说,就是舞蹈者利用自己的舞蹈知识和技能,在舞台上进行舞蹈表演的过程。其对于高校舞蹈教学来说,既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有着多方面积极意义的。一方面,公开表演是舞蹈艺术的根本属性,舞蹈专业的学生理应具备这种素质和能力。但是从实际来看,多数学生都在课下的练习中表现得较为熟练和从容,但是一到了真正演出时,水平的发挥就会大打折扣。比如由紧张导致的动作变形,甚至遗忘等,都对表演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另一方面,从舞蹈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来看,他们今后大多都会从事和舞蹈密切相关的职业,如舞蹈演员、舞蹈教师等等,无论是在表演还是教学中,都需要以扎实、娴熟的舞蹈能力作为基础,如果一个舞蹈者仅是理论知识十分丰富,或者在台下表演的十分完美,但是一到了台上,却连正常的表演都难以保证,显然是不符合实际需要的。所以说,完善实践环节,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既是舞蹈本质的艺术特征使然,更是当代社会对舞蹈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

二、对完善舞蹈艺术实践环节的思考和建议

(一)学校方面

作为学校方面来说,应该充分认识到艺术实践对舞蹈学习的重要意义,努力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是对各类实践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开展好各类艺术实践活动,是需要以一定的场地和设施作为基础的。比如舞蹈教师、音乐厅等等。对此学校应该拿出专项资金,对各类设施进行建设和完善,并委派专人进行管理。保障其能够长久、正常的运行,以充分满足各类实践的需要。其次是积极开辟校外的实践基地。每一所高校的所在地,都有各种各样的文艺团体,而人才的匮乏则是这类艺术团体最大的短板。所以应该由学校出面,和这些单位建立积极的联系。一方面,能够将其发展为一个实践基地,避免学生自己实践所带来的安全问题,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另一方面,则有效解决了这些文艺团体人员短缺的问题,从客观上推动了地方舞蹈文化的发展,可谓是一个双赢的结果。最后,则是校园各类舞蹈实践活动的积极开展。学校应该牵头团委、舞蹈院系和公共艺术中心等多个部门,以各类舞蹈社团为依托,在校园内积极开展各类舞蹈实践活动。对此可以效仿当前备受大学生推崇的选秀节目,从海选开始,经过层层选拔之后,直至评出最后的总冠军。每当重要比赛时,学校领导应该亲临现场,以显示出对活动的充分重视,而且还要对获奖者予以精神和物质上的双重奖励。与此同时,学校还应该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网站等多种媒体,营造出一个热烈的氛围,并使之逐渐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通过这三个方面,能够为各类舞蹈艺术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之朝着一个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二)教师方面

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引领者,其对于艺术实践的认识和行为,将会起到决定性的影响。国家教育部门多次要求,要对一些实践性较强专业的教师,进行双“师型”的师资建设。即教师本身不但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还有着充足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这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来说是尤为必要的。

首先是树立起一个正确的理念,即对舞蹈教学本质目标的正确认识。之所以进行舞蹈教学,表面上看是学生是不是掌握了某些舞蹈动作和知识。而从本质上看,能够将这些技能和知识学以致用,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而艺术实践则是实现这一根本目的的唯一渠道。在树立起这种观念之后,就要在教学中予以彻底的贯彻和实施,使各项实践活动的开展真正落实到实处。其次是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前文中提到,学校可以积极扩展校外的实践基地,而教师则可以充分利用好校内现有的各种资源。比如每一个舞蹈教师都带多名学生,对此完全可以开展相关的表演或比赛活动。可以全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从舞蹈编排到演出准备,从舞台表演到表演后的总结,都全部由学生来完成,教师仅在必要的时候给与一定的帮助。通过这种形式,能够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获得全面的提升,对于真正的舞蹈实践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最后是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多数舞蹈教师都是科班出身,并在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充分满足的教学的需要。但是从实践能力的角度而言,却存有两个方面的不足。一个是教师在求学期间,和他们面前的学生一样,也没有经过系统的实践训练,在实践能力上本身就存有一定的欠缺。另一方面,受到教学的影响,很多教师都难再有时间和精力进行表演,无论是观念还是技能,都和当下的舞蹈表演需要产生了一定的差距。所以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两个方面的不足,主动参加到舞蹈实践中来,一方面使自己的实践素质和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另一方面则给学生以表率和示范,获得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

三、课程设置方面

课程设置直接关系到“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所以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是从当下的教学实际来看,多数学校的舞蹈专业中的实践课程,都被放在了最后一年。其本意是不难理解的,意思是说,学生在经过了两年到三年的知识和技能训练后,具备了实践的基础,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更好的应用于实践中。本意虽好,但是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一方面,大学生涯的最后一年,往往都是学生们最为忙碌的一年,或者忙着考研,或者忙着找工作,难有时间和精力真正进行舞蹈实践,而且实践类成绩在整个考评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不会给学生以压力,所以整个舞台实践就流于了形式。因此当务之急就是变革现有的课程体系,将舞蹈实践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一方面,在学生们尚不具备舞台表演能力的初级阶段,可以开设一些理论类课程,如表演学、舞美基础知识等等,让学生积累一定的舞台表演知识。另一方面,则要将实践和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比如学会了某一个动作或动作组合之后,教师就可以找出相应的舞蹈片段,让学生在作品中感受动作的运用,并进行模仿,将动作还原到作品中,这也是实践的一种有效形式。最后是定期开展实践,可以以时间或教学内容为标准,定期开展舞台实践,并将实践表现作为成绩评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多种类型的实践类课程,在数量和要求程度上和理论类课程相一致的时,学生自然就会形成对其的充分重视。

综上所述,舞蹈艺术之所以能够有上千年的历史,一个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这门艺术所具有的实践性特征。如果所有的舞蹈都是在某一个房间里进行学习、训练和表演,那么舞蹈艺术是绝不可能流传至今天的。所以说,公开表演是舞蹈艺术的本质属性,能够在舞台上从容自如的进行表演,更是一个舞蹈专业学生所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切实加强和完善舞蹈艺术实践环节,已经成为了当下高校舞蹈教学的关键所在。本文也正是本着这一目的,从多个方面对此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之用,引起更多舞蹈教师的充分重视,为高校舞蹈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叶静.浅议舞台实践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能力培养中的作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05).

[2]陈雅先,潘妍娜.创设新型音乐舞蹈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讨[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5).

舞蹈艺考篇4

一、培养方向与教育理念的传递

当代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中的舞蹈艺术要严格区别于专业的院校中独立的舞蹈课程。在音乐教育范畴中,舞蹈与音乐链接得更为紧密,相互依托、相互完善。专业舞蹈院校培养的学生,是面向专业艺术团体、下级专业学校或是专职部门,而综合性高校的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是中小音乐教师。二者培养方向截然不同,不可混淆而谈。“音乐教育”是教育业迅猛发展的产物,是为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艺术素质而存在的专业。清华大学曾提出“8-1>8”的教育理念,即在每天的8节课程中,减少一节文化课,补充一节音乐课。实践证明,这样的课程安排取得了甚好的学习效果。按常理推论,减少一节文化课程,势必减少对知识的摄取量,可换角度思考之后得出结论,正是由于音乐课程既可以放松、愉悦身心,更可以激发学生自身发散性、创造性的思维,才使得同学们可以把学到的各种知识进行充分消化,发挥关联性记忆的作用,创造新的知识层,有效提高自身的知识含量。可以说正是由于音乐教育课程的实践性、独特性等其他特性,才验证了“8-1>8”课程设置的科学性,也使得当代众学校争先效仿。当然,音乐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8—1>8这么简单,严谨的医疗行业中也逐渐介入了音乐治疗法,专业的音乐治疗可以使病人从身心到肢体都得到病症的缓解;政府形象、企业文化,也都离不开音乐的踪影,更不用说当下各高等院校、中小学校教育,音乐教育理念已渗透至综合素质教育中,充分确立了音乐教育在各学科设置中的重要地位。

二、不同学科,相互依托

高校的音乐教育专业是由很多课程组合成,有音乐教学法、声乐基础、舞蹈基础、钢琴基础、合唱指挥、视唱练耳等。课程设置中之所以有大量的基础课程,是因为现代中小学音乐教师不仅是教授学生学习教材中的歌曲而已,而是需要通过音乐课堂的教学,有效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学习理念,显著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综合艺术的氛围下传授学生全方位的艺术。哲学家黑格尔曾说:“艺术的科学在今日比往日更加需要,往日单是艺术本身就完全可以使人满足。今日艺术却邀请我们对它进行思考,目的不在把它再现出来,而在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它究竟是什么?”我们从当代中小学音乐课教材中可以看到,每个章节除保留原始的声乐曲目外,还增加了根据旋律做律动、鉴赏交响乐、和欣赏民俗舞蹈等内容,从这些内容设置我们可以看到,当代的教材编排已经日渐科学、系统,同时也在这些内容里也渗透着教材编排者的对培养祖国新一代的花朵赋予爱心的浇灌。著名音乐家舒曼曾说过:“如果在宁静的海洋上的某一个荒岛,一个莫扎特,一个拉斐尔,也只能是一个村夫而已。”由此看来,一个人的生活环境可以决定一生,氛围对他的熏陶有多么重要,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做为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摇篮,则更需要不同种类艺术课程的集合,要围绕着相互依托、相互完善的原则,切不可相互排斥、相互背离。

三、音乐教育专业中的舞蹈艺术

音乐教育专业中的舞蹈艺术,不是随意附和音乐而生,而是为培养全方位的综合性教师而服务。虽不要求学生对舞蹈有深度探究,但对于舞蹈知识掌握的准确性要严格控制。

1.课前热身准备

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很多没有舞蹈基础,所以对于舞蹈课上因各种肢体动作而产生的相应危险系数自然是毫无准备,所以,作为音乐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师,我们要做到在保护好每位学生肢体安全的前提下,才能进行训练。在舞蹈课正式开始训练之前,可适当的安排热身组合,目的是为了增加学生体温,舒展肌肉,使其肢体“热”起来,可以积极地投入到课堂中去。

2.软开度与素质训练

软开度的训练是为了打开肩部和胯部关节韧带,拉长腿部韧带,加强腰部的柔韧性,增强腿部和后背肌群的弹性和力量。但上段描述到,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很多是没有舞蹈基础的,所以舞蹈训练需要从最基础的地面软开度开始。其特点是

1)地面训练常用于坐、躺、跪等姿势,重心比较低,接触地面部分比较大,便于初学者掌握好重心。

2)两条腿因坐地而减轻了支撑人体体重的负担,可以充分伸展和拉长各部位的韧带,增强肌肉群的力量。

3)通过实践,地面训练对于非舞蹈专业的学生来讲收效大、见效快,通过短时间的训练就可以初步改变人的松懈状态。

3.形体、气质训练

音乐教育专业的舞蹈课堂,可根据培养方向和学生特点来安排训练内容。芭蕾的基础训练历经几百年,已形成一套规范、严谨、科学的训练方法,其基础训练对塑造学生健康形体、培养学生的良好气质很有帮助。“开、绷、直、立”是塑造正确形体的基础,这四个字应始终贯穿在形体训练的课堂中,所有的动作必须在开、绷、直、立的基础上去完成。其中,开:是指髋关节向人体两侧外开,髋关节的打开,舒展了人体线条,增加了人体下肢的表现能力。“开”的训练要在指导教师正确理解“开”概念下进行。芭蕾训练中的“开”有一定难度,必须要从髋关节到膝关节、腕关节、脚趾尖全部打开,切忌容易打开的部位使劲打开,放弃不容易打开的部位,这样容易造成上下扭曲,使肌肉或韧带打上。高校学生年龄已经成年,要根据个人条件进行学习,达不到者可站小八字、大八字、丁字步等,切不可强硬打开,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绷:是指脚腕伸展,脚背上供,脚心下窝,脚趾并拢向远向下无线伸展。绷脚增长了腿的长度,力度,消耗腿部的多余脂肪,使腿部肌肉拉长,线条优美、修长。直:是指人体重心的垂直。无论是两脚站立,单脚站立,还是空中跳跃,都有一个重心垂直的问题,如果中心出现偏差,动作过程中就很可能出现失误,造成肢体立体损伤,因此,在课堂中训练中应引起注意。立:是指人体每一个关节、肌肉向上提,仿佛人体变得越来越轻,就要腾空而起。“立”需要一定的肌肉素质和能力的配合,是在训练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向上提升的感觉。此“立”,在非专业舞蹈学生训练中,有一定难度,需酌情进行。

4.扩宽舞蹈视野、增强身体协调性

音乐教育专业的舞蹈艺术,虽不要求学生有多么深度的舞蹈技巧,但要求学生身体协调,对舞蹈的各种类知识有宽泛的掌握。多民族风格小组合就是在这个立场上形成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了解各民族的风俗特点,基本体态及律动等。训练中需注意学生每个民族基本体态和律动的准确性与风格性,切不可似是而非,混淆概念。5.编舞训练编舞是一种艺术,一种舞蹈的创作艺术。假如艺术创造需要求助于想象,编舞就要求有技术和一种不是靠自发产生的能力,那么编舞就不仅是根据音乐跳舞或是首尾连贯的运动。编舞最重要的是表达一种思想,并通过运动将它呈现出来。音乐教育专业中的舞蹈艺术一定要加入舞蹈编导训练,原因是,面对现代多元化的音乐教学,音乐教师必须具体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既根据学生特点的不同,随时创作出适合他们的舞蹈小组合。这对于培养一位全方位的音乐教师是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舞蹈艺考篇5

考试

1.考试时间:2016年1月9日。

2.考试地点:杭州市西湖区转塘街道村口村路212号浙江音乐学院(筹)。

3.考试内容:

(1)舞蹈表演:自备作品表演(不能用组合代替)。

注:考生自备伴奏CD;评委有权在考试中指定考生作片断表演;

服装要求:考生必须身着练功服参加考试。

舞蹈艺考篇6

1.已办理2017年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报名手续,并取得《浙江省2017年普通高校招生考生报名证(艺术报考证)》的考生。

2.具有一定舞蹈艺术专长。

二、报名

1.报名时间:2017年1月6日9∶00~16∶30。

2.报名地点:杭州市西湖区转塘街道浙音路1号浙江音乐学院舞蹈楼【公交线路:北门:K4路转1406路;南门:514a路、514B路、189路】。

3.报名材料:浙江省2017年普通高校招生考生报名证(艺术报考证)(备复印件)、身份证(备复印件)、2张一寸半身正面免冠照。

4.报名程序:考生本人凭报名材料接受资格审查缴纳报考费领取准考证。

三、考试

1.考试时间:2017年1月7日

2.考试地点:杭州市西湖区转塘街道浙音路1号浙江音乐学院。

3.考试内容:

(1)舞蹈表演:自备作品表演(不能用组合代替)

注:考生自备伴奏CD;评委有权在考试中指定考生作片断表演;

服装要求:考生必须身着练功服参加考试。

(2)舞蹈素质:横叉、竖叉、原地跳、腰

服装要求:考生必须身着芭蕾舞练功服参加考试。

四、收费标准

根据浙江省物价局、浙江省财政厅有关文件规定,报名考试费为110元/人。

五、成绩效用

获得专业省统考合格证的考生,可以填报认可我省专业省统考成绩的院校专业。

六、成绩公布

舞蹈艺考篇7

关键词:高职舞蹈课教材研发思路

舞蹈课作为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的主干课程,承担着培养高级实用型音乐人才的重任。自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招生以来,舞蹈教材体系一直受专业音乐院校教材的影响,训练内容太难、太深,难以适于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舞蹈课的教学。于是,如何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人才需求来开发和编写高职艺术专业舞蹈课教材,值得职业教育者去探讨和研究。

一、职业教育的发展决定教材的研发与改革

1、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改革和研发教材。职业教育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职业技能为主线来设计和建构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与人才培养方案。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并重,学生具有职业岗位操作能力,要求高职舞蹈教材的编写时应该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突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2、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创新要求改革和研发教材。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之路;必须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坚持培养面向生产、管理、建设一线的,实践能力扎实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职业人才。职业教育具有很强的职业性和针对性,职业院校应根据社会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等特点来合理设置专业,制定相应的专业发展计划,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舞蹈教材的研发必须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项目活动形式进行组织课程。

3、职业教育考评体系的不断完善需要改革和研发教材。职业教育既是学历教育,又是职业资格培训。高职舞蹈课程和教材的研发不仅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还要重视情感、态度和能力发展,强化技能技巧训练,应把知识任务、技能训练、检测、考核、评价贯穿于整个教材之中,体现舞蹈教育的职业特性。

二、高职艺术类专业舞蹈教材的研发与教材在教学中的误区

自上世纪80年代印发舞蹈教学大纲以来,相继出版了《舞蹈》、《舞蹈欣赏》、《舞蹈艺术概论》等舞蹈教材。这些教材的选材结构主要包括两部分:形体训练、民族民间舞蹈,由教师根据自身特点进行选用。受个人修养及品位等因素的制约,教师对教材选用的随意性和差异性,使学生学习的内容、技巧和舞蹈组合的掌握大相径庭。舞蹈教学中,部分教师热衷于舞蹈技巧,不切实际地向专业院校看齐,导致教材的选用面狭窄、教材类型和学情相去甚远;还有一些教师过于重视传统舞蹈的学习和理论化教学,没有很好地把古今中外的、优秀的舞蹈素材进行整合,缺乏与时俱进观念。这种教材选择两极化的误区,与高职院校舞蹈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相悖的。

三、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舞蹈教材的研发思路

作为专业教师,肩负着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重任。在高职舞蹈教育的前提下,合理渗透和融入西方舞蹈元素,从教材体系的构建和研发上发展中华舞蹈理论与文化,传承民族的、传统的舞蹈艺术,重视学生舞蹈技能训练,切实落实高职舞蹈课程教学目标,培养优秀舞蹈艺术人才。

1、打破传统观念,教材研发注重实用性,辅以人文性,突出技能性,提高形体训练质量。

高职舞蹈教材的研发和改革应依据职业能力、岗位需求来设置学习内容与训练项目,以活动的形式带动教学。在深厚的传统舞蹈美学基础上,重视古典舞对学生形体训练的重要性,积极吸收借鉴芭蕾等外来舞种的有益部分。只有对传统舞蹈艺术革故鼎新,将优秀的舞蹈成果运用到高职舞蹈课教学中,才能实现高职舞蹈教学目标。

2、高职舞蹈教材应分模块、分层次进行编写,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优秀的舞蹈教材应体现在舞蹈的艺术审美功能、文化教育功能和形体训练功能。职业教育者应从民族舞蹈文化中选用和发掘舞蹈教材,使民族舞蹈在教学中逐步系统化。如按照民族舞蹈的发展顺序,教材的编写可以分为形体训练、中外舞蹈、舞蹈欣赏三大模块。在内容上既提高了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艺术表演能力,又加强了学生的民族文化修养,还可掌握舞蹈发展的趋势。在编排上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进行知识、技能、技巧、方法层面的纵深发展,更好地适应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3、重视师资培养,提高高职教师舞蹈校本教材的研发水平。

办学理念的转变,是关系到教材内容和质量的关键问题。高职舞蹈课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学科体系”和“课程体系”中,强调“知识本位”的同时,更要树立“能力本位”的教学理念。基于对工作环境研究和工作过程教育等实践性内容,教材的研发不能只是文字、公式和图形,必须将理论融入舞蹈教学实践操作过程与具体环节,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素质。作为专业教师,在整个教材的编写中必须坚持学生本位,便于操作和技能的掌握,使教材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积极开展校企合作,鼓励进修,加强对教师综合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再教育与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他们的校本教材研发能力,特别是要尽快提升教师的多媒体课件研发能力。

教材的编写与研发是高职艺术类专业舞蹈课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内容。高职专业教师应加强学习,转变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合理选用教材。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坚持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驱动为引领,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大力研发校本教材,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当然,高职舞蹈教材的研发与完善还需要高职院校和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改进和创新。

参考文献:

舞蹈艺考篇8

一、高校舞蹈教学艺术实践开展的重要作用

高校舞蹈教学艺术实践活动的开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首先,舞蹈专业技能性较强,艺术实践互动是实现艺术与教学融合的选择。舞蹈教学强调外形动作的美感以及情感的表达,对于学生而言,要做到既具备形体美又展现出情感张力,有着一定的难度。而舞蹈艺术实践活动的开展则可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引导学生锻炼舞蹈技能以及发展想象能力,而学生创造力、想象力以及艺术思维能力的提高可为其后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加强艺术实践教学可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当中进一步发展自身专业优势,提升专业素养。对于部分想在舞蹈艺术上寻求长远职业发展的学生而言,艺术实践教学也能为其提供必要的平台,学生通过艺术实践了解自身的优势与缺陷,进而在日常学习中有针对性地进行锻炼与提高;同时也能够通过活动了解专业就业前景,做好自身专业发展规划。第三,在舞蹈艺术实践活动当中,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充分发挥自身协调能力、交际能力、组织能力等多项能力,进而促进自身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形式与内容丰富的艺术实践活动的开展也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且结合艺术实践活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畅通沟通渠道,实现舞蹈教学的“教学相长”。此外,通过各类艺术实践活动的开展,如公益性活动、社区活动等,可让学生借助舞蹈艺术实践活动平台走入社会、贴近群众,不但能够使教学艺术实践活动更具公益性与社会性,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与社会责任感。

总之,高校不仅要重视舞蹈理论教学,更要利用艺术实践活动的全面开展,加强对学生艺术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为学生提供各类实践表现的机会与平台,融合理论与实践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二、高校舞蹈教学艺术实践开展现状

目前,高校舞蹈艺术实践活动开展普遍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首先表现在教学体系不健全。

许多高校由于对舞蹈艺术实践活动教学不重视,思想上认识不足,舞蹈艺术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直接影响了对学生的专业培养。同时,舞蹈在高校众多科目当中地位不高,难以引起足够重视,舞蹈教学的人力与资金投入相对有限,舞蹈实践教学能够利用的教学资源相对较少,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实践活动机会与平台有限。其次,艺术实践教学目标注重短期性,艺术实践教育实施通常集中于某一学期,教学实践成为了教学“任务”,学生与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参与实践,自然难以获取理想效果。

2.专业指导的缺乏

由于w校缺乏专业化引导,多数学生实践活动参与意识较为薄弱,对舞蹈艺术实践活动的认知不足,认为实践课程只是作为一种表演或者演出形式存在,参与动力不足,实践学习较为随意;专业教师的指导不够,实践活动带队出演老师与负责老师通常也不固定,实践教学模式难以稳固;部分高年级学生因长期参与各类表演比赛等活动,容易产生抵触与厌烦情绪,导致实践教学开展效果大打折扣。

3.教学内容与形式单一

从教学内容来看,舞蹈实践教学仍然存在着教学内容陈旧的问题,由于没有结合学生实际需求进行教学设计,课程内容设置随意,导致学生厌学,教学质量难以提升。一些学校也并未对艺术实践课程实施严格界定,没有考虑到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从教学形式来看,在舞蹈艺术实践教学开展中,多数艺术实践活动为学校自行组织的短期活动,让学生随意编排舞蹈并表演等单一教学模式,无法引起学生足够的参与兴趣,也难以让学生得到真正的锻炼。

三、优化高校舞蹈教学艺术实践开展的对策

1.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要实现舞蹈艺术实践教学目标,高校必须建立系统的教学体系,引领舞蹈教学艺术实践活动的全面开展。首先,学校领导与教师应高度重视对实践艺术活动开展,引领实践教学全面实施。实践活动需由学校领导亲自负责,由教师与相关人员组成专门舞美、编导、剧务等小组,动员全校通力合作,共同完成各类实践活动任务。其次,需完善艺术实践教学体系制度建设,以学生艺术实践能力培养作为核心,将课堂、社会以及舞台三个实践平台作为切入点,根据学生学习特征,制定系统的教学计划,引领舞蹈教学艺术实践活动的全面开展。具体需在实践办法、课时、教学方法与内容多方面予以明确,制定以实践为导向的学习计划。同时,需加强制度建设,如制定《舞蹈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施办法》《舞蹈第二课堂课时认定办法》等制度文件,利用制度推动高校舞蹈艺术实践教学体系的健全与完善。此外,还应围绕教学条件、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结果三个方面构建起系统化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加强评价考核,总结积累实践经验。

2.加强专业化指导

开展舞蹈实践教学,专业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通过专业化指导,使艺术实践活动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首先,需充实舞蹈实践教学师资力量,安排校内有丰富舞蹈实践活动经验的教师承担艺术实践教育重任,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指导。教师一方面要保障课堂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也应不断强化自身舞蹈功底与能力,提升创新力,进而在实践活动中做到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更全面地掌握技能知识,积累艺术实践经验。同时在实践活动中要重视每一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结合学生的不同特性实施差异化教学,使每一位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得到提高。此外,要借鉴同类高校教学与实践开展的经验,基于学生需求,高校可实施“请进来”战略,邀请地方或者省市级高水平舞蹈团体于学校演出,有计划、有目标地对学生进行舞蹈艺术教育;积极邀请专家学者组织演讲,普及舞蹈艺术教育,感悟艺术人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学习观念。

3.丰富实践活动内容形式

应针对学生实践活动参与意识不足等问题,结合自身教学实际,不断丰富艺术实践内容,拓展实践活动途径,为学生积极创造更多元化的艺术实践机会。首先应丰富校内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例如,教师可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并向每一个小组分配实践课题,引导学生展开实践研究,结合实际调研掌握专业发展情况,提升学习动力。再如,可自发成立艺术工作室、舞蹈团等,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在一个学习单元完成之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创编舞蹈作品、舞台剧等,通过舞台活动锻炼学生表现力;多组织文艺活动,为学生创设更多校内实践活动的机会与平台。还要拓展校外实践的途径,引导学生加强同社会的接触,提升艺术实践经验,鼓励学生多同社会展开文化交流。高校可同社会上的有关机构与企业合作,利用校企合作等模式,给学生创设更多社会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登台表演,在不同的社会社团、舞台当中,扮演各类不同角色的舞者,培养学生舞蹈专业技能,提升其荣誉感与信心,使其在更高的艺术平台上发挥自身特长,发展综合艺术素质。

舞蹈艺考篇9

报名

1.报名时间:2016年1月8日9∶00~16∶30。

2.报名地点:杭州市西湖区转塘街道村口村路212号浙江音乐学院(筹)舞蹈楼【公交线路:北门K4路转1406路;南门514a路、514B路、189路】。

舞蹈艺考篇10

论文摘要:新形势下我国高等学校要培养和造就新一代高素质人才艺术教育的作用不容小视。作为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艺术教育在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大趋势下亟待加强和完善。本文从艺术分支的音乐与舞蹈八手对高校艺术教育改革进行了论述。 

 

国际著名教育改革理论专家哈维洛克教授曾这样定义“教育改革”“教育改革就是教育现状所发生的任何有意义的转变”。当今世界是知识经济社会,高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历史使命,社会的飞速发展要求必须对现阶段教育进行改革。在素质教育中起重要作用的艺术教育也应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推进进一步加强和完善。2010年5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我国教育改革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一、从音乐与舞蹈谈高校艺术教育的意义 

 

音乐教育与其它教育活动都意在培养人的活动,都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是春秋时期孔子作出的著名论断,因而音乐教育的社会意义也具有相当丰富的内容。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广博易良,乐教也”孔子认为音乐能够对人起到道德教化的作用,只有受过音乐教育的人才能称得上“仁”人,也就是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在1990年之前我国高校长期忽视音乐素质教育,只重视专业知识教育,这种教育模式必然不利于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自1997年开始,随着对大学生素质教育呼声的提高和人才需求模式的改变,国内高校也开始意识到了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性,在教学、管理等各方面开始了教学改革。 

舞蹈并不是大多数人认为的简单的蹦蹦跳跳和单纯的为锻炼部分肌肉群的形体训练,而应该是为了提高对艺术的鉴赏力和参与力,以发现美和创造美为目的全身心的、综合性的艺术,因此舞蹈教育的实质是审美教育。普通高校对大学生的舞蹈教育也是为了顺应改革潮流,为了提高普通高校大学生对艺术的鉴赏力和参与力,以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一种全方位的综合性教育。普通高校开设舞蹈课程,会教会大学生如何欣赏美、表现美和发现美,使普通高校大学生更近距离,全方位地去感受舞蹈各方面的美,使大学生的内心得到升华。 

 

二、目麓我国高校艺术——音乐与舞蹈教育现状 

 

由于艺术教育对大学生教育有着特殊的作用,为了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让广大达学生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在教育界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由于历史等各方面的原因,普通高校艺术教育仍存在较多的问题。 

拿目前高校音乐教育与舞蹈教育来说,首先,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与课时安排都存在一定问题。就目前各大高校的艺术课程设置来看,除了艺术专业院系以外,其它院系的课时安排都十分有限。艺术课都设置为选课程,多则一学年,少则一学期,而且每周仅一到两节, 

对于有些音乐素质极度贫乏的大学生来说可说是杯水车薪。一周一次的课程安排也使学生缺乏音乐学习的连续性,难以达到培养和提高其音乐素质的基本要求。同时现今普通高校大部分的学校都是礼堂式的音乐欣赏授课形式。这种形式也很难引起学生对课程的重视,因此更容易产生对音乐学习的随意性,也难以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其次,师资力量也相对薄弱。 

师资力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目前各高校普遍存在音乐教师编制不够,教师专业搭配不当的问题。人员的缺乏与重视程度的不够导致一个问题就是,不分授课教师具体专业的随意性授课方式,教师专业的偏差也导致授课过程只是简单的播放音像资料的过程,这必然会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最后,艺术课程的课外活动实践参与面不广。艺术教育的特色就是第二课堂,几乎所有高校都比较重视这方面的教育,组建艺术社团、举办艺术活动与艺术节以及参加各种艺术竞赛艺术表演,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第二课堂的教育是课堂艺术教育很好延伸。但是大多数学生的参与性并不广泛,活动的参与者只局限于少部分学生,大部分学生只是作为观众。因而从各方面来讲,我国高校目前的艺术教育的现状都必须加以改进与完善,以达到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目的。 

 

三、对目前我国高校艺术——音乐与舞蹈教育改革的思考 

 

对高校艺术教育的改革有很多教育者提出了建议,笔者相对于我国目前艺术教育的现状对这一问题也进行了思考。 

第一,教学模式、课时安排的不足,问题在于课程的设置。高校的课程分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在改革中可以建立中心课程体系,适当压缩必修课程的课时,加长适应改革需要的选修课程的课时。这样就可以适当连续的进行艺术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对于师资的问题,要完善师资的专业知识结构。师资力量薄弱也体现在教学任务的分配上,要尽量让每位老师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而不能只认大专业而不分小方向,教师授课专业对口就可以做到有话可说,有课可讲,这样也可做到教师资源的合理优化。 

第三,艺术教育特别是舞蹈与音乐,必须进行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单纯的教师传授是无法达到教学目的的,实践性教育形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以上三点是最突出的问题,除此之外艺术教育观念的创新、艺术课程的细化安排等问题也是需要在教育改革中不断改进的问题。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我国早期著名现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认为:艺术教育具有“辅德性”,可以起到以美启真,以美导善的作用。在党中央倡导以人为本的今天,艺术教育既是教育规律本身的需要,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艺术教育分支的音乐与舞蹈不仅能造就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同时对学生文化修养的提高也起着积极的作用。 

教育改革是社会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艺术教育工作者对艺术教育的改革进行了细致的思考,提如了可行的办法。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时刻以国家教育政策方针为指导,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发挥最大的能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