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乡镇政务工作总结十篇乡镇政务工作总结十篇

乡镇政务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53:05

乡镇政务工作总结篇1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确保政务公开落到实处

实行政务公开,让人民了解政府的工作,参与政府的决策,监督政府依法行政,完全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是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乡镇人大对乡镇政府实行监督的重要载体。我们充分认识到,政务公开工作的成效不能局限于一朝一夕,要使政务公开工作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必须着眼于建立政务公开长效机制和监督机制,使政务公开成为一种自觉的意识和行为。

为确保政务公开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我镇先后多次召开了党政联席会议和镇村两级干部会议,对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工作进行了督促和部署。并根据中心领导班子成员的变动,及时调整了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审计理财小组和监督小组的相关人员。目前,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组长由党委书记朱为民同志担任,副组长由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周巧良同志担任;审计理财小组组长由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周巧良同志兼任,副组长由纪委副书记翟建忠、农经站站长石明海、财政所所长贾广林等三位同志担任;监督小组组长由人大主席孙玉如同志担任,副组长由人大副主席蔡显华同志担任。

镇党委、政府明确要求政务公开工作要本着“规范、明了、方便、实用”的原则。根据这一原则,我们将公开栏等设在群众便于阅览的地方,比如在政府大院内和各站所的办公室前设置了公示栏和公示牌。另外,我们还采用广播、会议、简报等形式将有关政务予以公布。凡涉及组织人事工作的,在镇党委会、镇村两级干部会议上公开;涉及经济管理工作的,逐级向群众公开;涉及农经的热点、焦点问题,直接公开到户、到人。镇党委、政府还明确要求政务公开必须做到尽快、及时,常年公开、定期公开与随时公开相结合,事前公开与事后公开相结合,对已公开的内容还要注意随时更新。

二、突出重点,明确形式,规范程序,不断深化政务公开

在政务公开推进过程中,我们讲求实效,根据我镇的实际,突出重点,创新形式,不断提高政务公开工作水平。

在公开内容上,我们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在公开基本内容的基础上,重点公开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以及群众最关心、社会最敏感、反映最强烈的热点问题。根据我镇实际情况,确立了以下十项重点公开内容:①有关农村的重要政策法规。如征、租用土地的费用及补偿标准等;②机关干部的选拔、聘用、管理和村两委会班子成员的选举任用情况。比如,我镇镇长人选的推荐、测评,年轻干部王鹏等人的测评、提拔,以及对严狄、场西、场东、十字桥、天阳等几个村班子的调整,我们都做到及时公开,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这样选出来的干部均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③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及其进展情况。诸如通达工程、改水及有线电视工作,我们都能及时通告推进情况,公开工作责任人,这几项工作都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④镇村财政、集体资产收支及审计理财结果。去年底,镇人大和党政领导班子专题听取了镇财政所一年来的财政收支情况报告,对招待费、差旅费和专项经费进行了重点审查,并在机关干部会议上公布详细的审查情况,有效地压缩了不合理费用的支出。⑤重大工程项目的招投标、预决算情况。比如去年我镇的通达工程,共计5条路,施工里程31公里,均进行了公开招投标,纪检监察全过程监督,工程完工后又组织人员进行检查验收,有效确保了工程质量。⑥农民负担情况。⑦计划生育政策,包括计生奖励和计外生育费的征收、管理和使用情况。⑧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办事程序、收费标准、服务承诺及责任人的情况。⑨社会保障情况。民政部门的优抚对象和标准、各种困难补助均张榜公布,防止不合理现象的发生。⑩重大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及群众关心的其他重要政务的活动情况。

在公开形式上,我们围绕便于群众知情、办事、监督,除了继续通过公开栏、会议、农村广播网络、编发简报以及电视等多种形式实行政务公开,我们还努力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利用现有信息网络,建立自己的政府网站,推进网上政务公开。另外,我们还按照要求建立了政务公开“两簿一箱一线一室”。

在公开程序上,我们首先对机关、村(居)、各有关部门所有需要公开的内容及项目进行整理,列出清单,然后对整理结果进行汇总审核,最后由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审核后,请相关部门对照清单全面进行公布。对重要的,一律要求民主议事在前,决策公布在后,必要时召开人代会,广泛征求并统一意见后进行公布。对涉及到各类财务收支的,一律审计理财在前,核实公布在后。我们把机关和农村划成两块,组织专门人员对政务公开工作进行事前布置、事中督促、事后检查,一抓到底。

三、创新思路,真抓实干,务求政务公开工作富有成效

在政务公开工作中,我们注重创新思路,做到“四个结合”:一是把政务公开与目标考核相结合;二是把政务公开与社会服务承诺相结合;三是把政务公开与开展行风评议相结合;四是把政务公开与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通过这“四个结合”,有力地推进了政务公开工作的开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1、促进了领导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通过政务公开,充分发扬民主,让群众及时了解当前镇村两级的各项,并通过镇人大主席团开展代表联系选民活动,每个代表联系5-10户选民,征求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并将意见收集整理好交由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去落实,这样就提高了干部群众参与政务的积极性,提高了领导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市人大在我镇召开了现场推进会议,将我镇的经验推广到全市。

2、规范了政府机关的权力运行,提高了工作效率,保障了工作顺利开展。

通过政务公开,“政府采购制”“行政审批制”“执法公示制”等得到了更好落实,有效地规范了政府机关的权力运行,不公正、不公平现象逐渐减少,非生产性开支大幅度降低,改进了机关工作作风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形象,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

3、增强了工作透明度,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

政务公开使得政府的各项施政行为均处于群众的监督之下,有效地防止了各类暗箱操作的发生,提高了工作透明度,规范了行政行为,推动了政府机关的党风廉政建设,方便了企业和群众办事,促进了办事效率的提高。

4、促进了依法行政。

通过推行政务公开,使中心内部形成了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务氛围,进一步增强了中心人员的工作责任感,促进了依法行政,提高了依法办事的水平。

5、改进了干部作风,密切了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通过政务公开,改进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提高了工作效率,为民服务的意识进一步增强,过去是群众找上门,现在是我们上门为群众服务,赢得了群众的信赖;群众通过参政议政,主人翁意识进一步增强,对政府依法管理给予了理解与大力支持。对于企业,我们明确承诺:“一切为企业服务,服务于企业的一切”,赢得了广大纳税人的好评。

6、改善了对外开放环境,促进了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乡镇政务工作总结篇2

建设法治服务型政府,是今年年初市委针我市对“三农”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年提出的重大改革举措。法治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既涉及乡镇职能转变又联系基层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可以说,这是农村改革经历20多年迂回曲折之后,逐步开始触及改革的内核。试点工作展开以来,作为四个试点镇街之一的__镇,认真按照市委关于“坚持一个宗旨、把握两道底线、体现三大效能”的指导思想,切实把建设法治服务型政府摆上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程。近段时间,该镇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贯彻落实江津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机关干部团结攻坚,务求试点取得实效,进一步推进了法治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初步实现了“四个突破”和“五个目标”。

一、合村并社,壮大优势,精镇壮村求突破

经数次镇街建制调整,__镇由原8个乡镇组合而成,幅员面积236.7平方公里,总人口13.6万人,辖31个行政村,7个社区。村(社区)数量总体偏多,体量偏小,点多、面宽、战线长,不利于农村资源的有效整合,不利于农业产业结构区域性规模发展,不利于基层政权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少数基层组织和农村干部队伍存在着“一弱两低一高”的现象,即少数村级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偏弱,少数农村干部文化程度偏低,综合素质偏低,年龄偏高。特别是农业税免征后,广大农村干部从“三要”(要钱、要粮、要命)到“三无”(无权、无钱、工作无抓手),工作的转变无所适从。干什么?怎么干?一片茫然。合村并社,壮大优势,整合资源,打造服务平台,更好地服务“三农”,势在必行。

镇委、镇政府在广泛调查研究,充分听取群众意见,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反复酝酿协商,几易其稿,依法撤销了15个村居,将原有31个村、7个社区,合并调整为16个村,7个社区,精简“村官”75名,新设置16个村级党委。在规模调整工作中,该镇始终坚持六个基本原则,扎扎实实做好干部群众思想工作,确保工作不断,秩序不乱,集体资金不流失,做到平稳过渡。一是尊重历史,注重人流、物流,优化组合的原则;二是坚持优势互补,就近、整村归并,有利于村民自治的原则;三是坚持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城镇化率,提高农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原则;四是坚持加强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原则;五是坚持有利于群众办事的原则;六是坚持依法办事,尊重群众意愿的原则。

镇委、镇政府已形成共识,准备在新一届村居委会选举结束后,依法将现有287个村民小组调整为90个村民小组,平均每个村4—6个村民小组,并由村干部兼任村民小组长。届时,精简村组干部280名。

二、干部分流,重心下移,服务“三农”求突破

__镇现有工作人员148人,其中现职领导干部17人,一般工作人员131人。国家公务员83人,事业干部、工勤人员65人。机关工作人员总体偏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人浮于事,人才资源浪费较大。为了加大“三农”工作力度,全力实施“精镇壮村”工程,促进机关干部服务重心前移,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基层政权建设,同时,也为开展第三批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夯实基础,镇委决定选派一批机关工作人员到村居任职。为此,镇委镇政府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及时研究制定了《__镇选派机关工作人员到村居任职的方案》。《方案》明确规定,机关工作人员到村居任职,坚持“三个不变”、“五个优先”、“一个提高”。“三个不变”:机关干部身份不变,职务职级不变,工资福利待遇标准和渠道不变。“五个优先”:符合镇级后备干部条件的,优先纳入后备干部队伍培养;符合非领导职务、职员职务、技术等级职务职称晋升条件的,优先晋升;符合担任内设机构负责人条件的,期满调回优先安排任职;事业干部符合3晋升工资条件的,优先晋升;符合评先评优条件的,优先考虑。“一个提高”:对职务较低的机关工作人员到村居任正副职的,对应享受镇内设机构正副职待遇,其差额部分由镇财政补足。同时,对每位选派干部每月给予100元—200元的交通费、生活费补贴。选派干部与原机关工作脱钩,按所在村分工,专职从事村务管理和服务工作。

与此同时,还制定了选派干部的工作日制度、工作督查制度、汇报交流制度、工作考核制度等。规定选派干部除机关开会学习外,其他时间必须在村居从事本职工作,每日填写《工作日志》,党委政府严格督查,确保其工作服务到位。选派干部年度工作考核采取“两测评两挂钩”的办法进行。即由任职所在村居的群众测评和党委政府的工作考评相结合,群众测评分值占70,称职不称职,群众说了算。测评结果与当年考核奖惩挂钩,与评优评先和提拔使用挂钩。

8月24日,首批25名选派干部愉快上岗。其中,任村党委书记的2名,党委副书记15名,村居主任助理8名。这批选派干部多数是年富力强、有一定农村工作实践经验、思想政治素质好、作风过硬的干部和有培养发展前途的优秀年青干部,其中年龄最小的26岁。此后,镇委还将加大力度,在9月中旬选派第二批机关工作人员到村居任职,以确保每个村居都有1—2名选派干部。

三、创新模式,以人为本,和谐稳定求突破

镇委、镇政府针对农民“求富、求安、求公正”的要求,以村居规模调整和选派干部到村居任职为契机,进一步理顺关系,构建新的农村安全稳定服务工作体系,切实解决群众“诉求难”的问题,在打造和谐平安新__上求突破。

工作思路:实现“六化”。即组织体系多元化,工作指挥一体化,服务程序法制化,工作职责具体化,管理工作科学化,服务方式人性化。

工作目标:做到“四个一”。即情况在一线了解,问题在一线解决,感情在一线融合,干部在一线考评。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工作举措:确保“四落实”。即落实机构,落实人员,落实责任,落实制度。

成立“__镇综合维权中心”,在公安派出所、司法所、法律服务所、稳定办和调解委员会等部门抽调人员联合办公。村居成立23个综合维权小组,由23名选派干部担任安全稳定协调员,主抓辖区内安全稳定工作。镇综合维权中心、镇机关各职能部门、村居综合维权小组“三级联动”,对群众反映的问题采取分类指导、分级负责、综合处置的办法。每天坚持一名党政领导值班接待群众,加大督办力度。明确职责范围,制定了工作日值班制度、接待分工制度、接待登记制度、回访制度、档案制度和工作总结制度等工作制度,确保有序运转,广泛受到群众好评。

四、完善体制,强化服务,群众就医求突破

一是调整规划,全面提速。按市政府要求,我镇原计划20__年前完成的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任务,结合这次村居规模调整工作,适时调整建设规划,提前到20__年前全面完成。现已建成示范村卫生室8个(高屋、河口、东山、汤坪、宝珠、禾丰、黑石、项垭),占全镇村卫生室的50,打造农村合作医疗服务平台。

二是强化管理,规范服务。全镇设置定点门诊131个,住院定点医院2个,大大方便了参保农民就医、报账,使农民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有保障。20__年投保人数47771人,今年1—8月,共有44023人次获得医疗补偿,受益率92.15。其中,门诊补偿43856人次,补偿额317376元;住院补偿167人次,补偿额67629.86元。

三是明确任务,落实责任。20__年,我镇确定的合作医疗入保任务为72661人,占全镇农业人口的70。早计划,早安排,早抓,早管,通过加强宣传、上门服务等深入细致的工作,截止8月底,已完成49726人,占全镇任务的近70。

通过以上工作,基本实现了“五个目标”:

一是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目标。经过这次规模调整,选派任职,全镇共新组建了16个村党委,把支部建在产业上,对党员实行分类管理,优化了班子配备,一大批信得过、靠得住、懂经营、会管理、有带动致富能力的年青干部被选进了领导班子。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升,特别是配强了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现任115名村居干部平均年龄49.5岁,比调整前降低了2.5岁,45岁以下的占65;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占62.5,上升了5个百分点;大专以上文化程度36人,占31。

二是机关干部优化组合人尽其才的目标。选派25名机关干部到村居任职后,对机关干部工作岗位进行了合理调整,一专多能,交叉兼职,部门工作更加协调,配合更加紧密。同时,通过这次示范带动作用,基本形成了“千斤重担人人担,个个肩上有指标”的工作局面,机关干部思想观念大为转变,镇村各方面的积极因素都得到了较好地调动和发挥。

三是农村社会自然资源有效整合的目标。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壮大规模,有利发展。如东山、长安合并,高屋、凤丽合并,有利于对城市建设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项垭、高峰合并,汤坪、行祠合并,有利于区域型产业的规模发展。

乡镇政务工作总结篇3

一、公开的指导思想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有关要求,为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工作,促进依法行政,转变政府职能,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助力深化改革、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政府建设,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二、公开的内容

1.成立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成员职责,负责推进政务公开日常工作;

2.年度工作计划目标、工作措施方案和重点工作进展情况;

3.部门办事程序、标准、依据和结果;

4.干部调入、录用、提拔使用等情况;

5.廉洁自律情况及考核结果;

6.群众关心或其它应公开的事项。

三、公开的办法和要求

1.在办公楼一楼设立电子显示屏、单位网络平台,互通信息工作进展情况。

2.各部门为民服务有关事项的政策规定、办理程序、办理结果等细则要在办事场所张榜公布,无法张榜公布的必须提供完整的资料备查。

3.设立“意见箱”,结合其他工作收集群众反映,为群众排忧解难。

4.公开时间:经常性工作定期公开,阶段性工作逐段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

四、公开的组织实施和监督

1.加强组织领导,责任落实到位。政务公开工作由镇长负总责,分管领导、各部门具体组织实施。

2.加强社会监督,不断完善公开。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对政务公开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

五、责任追究

各站所办、职能部门及工作人员必须认真履行职责,对有下列情况之一并经核查属实的,除按照法规政纪的规定处理外,还要根据责任大小、情节轻重以及社会影响程度,对直接责任人员分别给予批评教育、效能告诫、年度考核不称职和行政纪律处分:

1.不按政务公开要求实行规范和文明服务,给街道形象带来较坏影响的;

2.违反政务公开承诺的办事时限规定的;

3.推诿扯皮,严重失职,工作存在明显或重大失误的;

4.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的;

乡镇政务工作总结篇4

各位领导:

根据《xxx关于xxxx年深化农村税费xx工作的通知》(x发[xxxx]xx号文件)、《xxx办公x关于坚决制止发生新的乡村债务有关问题的通知》(x办发[xxxx]xx号文件)、xx省农村税费改革办《关于完善乡镇财政体制,开展“乡财县管乡用”改革试点的意见》和省财政厅乡镇财政管理局《关于实施“乡财县管乡用”改革和乡镇财政财务管理信息化有关事项的通知》精神和国务院、省、市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工作会议要求,在全省“对经济欠发达、自身财力无法满足需要的乡镇,可以实施县管乡用的统收统支体制,采取‘乡财县管乡用’的方式”。现全省已有xx个县市实行了“乡财县管乡用”管理方式,省财政厅在xx市xx县试点很成功,并要求2006年经济不发达的县市全面推行。我县属于推行“乡财县管乡用”之列,现将我县实施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

一、实行“乡财县管乡用”管理方式的重大意义。

实行“乡财县管乡用”管理是解决乡镇“人员太多、收入太少、债务太重(目前乡镇债务xxxx多万元,乡镇负债面达xxx%)、支出太乱”等问题的较好方式,对规范乡镇收支行为,促进乡镇依法组织收入,确保乡镇基本需要,缓解乡镇财政困难,保障乡镇重点支出,防范和化解乡镇债务风险,维护农村基层政权和社会政治的稳定,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事业的健康和谐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实行“乡财县管乡用”管理方式的主要内容。

“乡财县管乡用”管理方式的主要内容是实行“五统、一管、一审”。即“核算统一、账户统设、工资统发、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网络管理、乡镇举债县级审批”。

(一)核算统一。乡镇财政全面实行“两无一统、综合预算”,即由乡镇人民政府机关统一设立会计和出纳岗位,乡镇人民政府所属机构(七所八站)一律无会计和出纳岗位,以乡镇人民政府机关为会计核算主体实行统一核算,乡镇财政所有收入均在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中综合反映。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统一由县乡镇财政管理局乡镇财政管理股。

(二)账户统设。取消乡镇人民政府及所属机构在各金融机构的所有账户,由县乡镇财政管理局乡镇财政管理股在县城金融机构开设总预算会计的县级“结算专户”,在各乡镇金融机构统一开设乡级“结算专户”,将乡镇原来的“基本经费户”作为各乡镇人民政府单位会计“支出户”。乡镇所有预算内外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全部缴入“结算专户”。“支出专户”只能接受来自“结算专户”的拨款。

(三)工资统发。继续实行乡镇干部工资县级统发制度,对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乡镇机关全额编制人员工资、社保缴费等由县国库每月拨入财政工资统发户和机关社保局直接计入个人账户。

(四)采购统办。乡镇各项大额采购支出,按照x财采购[xxxx]xx号文件规定,参照县直单位执行。由乡镇提出申请和计划,经乡镇财政管理股按照预算计划审核后,交县采购办集中统一办理,采购资金由乡镇财政管理股直接拨付给供应商或服务商。

(五)票据统管。

1、乡镇所使用的票据在非税收入管理局统一领取,各乡镇必须确定专人负责票据的领取、发放、保管及核销工作。

2、乡镇领用的票据只限于乡镇财政供给单位和乡镇范围内的农村中小学校、卫生院使用,其他“三权”在上的单位不得在乡镇领取票据。

3、对票据实行“缴旧领新、限量领用、专人管理、当年结清”制度,并做到票单同行,即非税收入管理局凭银行缴款单核销收费票据。

(六)实行乡镇举债县级审批制度。乡镇原有的债权债务要按债权债务的发生时间、形成原因、资金来源、约定利率、还本付息等情况,逐一清理核实,建立台帐,制定消赤减债计划报县财政局备案。严格控制新增债务,原则上乡镇不得再有新增债务,如因特殊情况需要举债的,要实行县级审批制度,呈报分管财贸的县领导审批。

(七)信息化网络管理。全面建立乡镇财税管理信息化网络,县乡镇财政管理局设立网络服务器,乡镇财政所设立网络工作站。县乡财政依托公网,以固定ip方式组网连接,乡镇财政会计业务全部在县局服务器上保存,实现信息共享。通过信息化网络,实现财政资金网上远程申报、审批,数据网络汇总,资金运行网上监管,会计核算电算化。

三、实行“乡财县管乡用”的基本原则。

坚持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权、资金所有权、资金使用权、资金审批权、乡镇债权债务关系”等五权不变和继续实行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原则,由县财政直接管理并监督乡镇财政的收支。

(一)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原则。实行新的乡镇财政管理方式后,对乡镇政府仍实行“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统收统支财政管理体制。

(二)预算管理权不变原则。按照《预算法》规定,继续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县级财政部门按有关政策,明确乡镇财政预算安排顺序和重点,提出乡镇财政预算安排的指导意见;乡镇政府根据县级财政部门提出的指导意见,编制本级预算草案报县级财政部门审核后,按《预算法》规定的程序报批。在年度预算执行过程中,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的预算调整方案,经乡镇人大审查和批准后报县级财政部门备案;调整数额较大的,必须向县级人民政府报告,待批准后方可执行。

(三)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不变的原则。实行乡镇财政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与管理权、监督权相分离,县财政直接管理并监督乡镇财政资金,乡镇财政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归乡镇,资金结余归乡镇所有,县财政不集中、不平调。属于乡镇财权和事权范围内的支出,仍由乡镇按规定的程序审批。

(四)债权债务关系不变原则。乡镇的债权、债务仍由各乡镇享有和承担。

四、“乡财县管乡用”管理机构和岗位设置。

(一)县乡镇财政管理局乡镇财政管理股对乡镇财政所“乡财县管乡用”全面工作实施管理监督。乡镇财政预算会计业务统一由乡镇财政管理股核算。乡镇财政管理股全面乡镇财政预算会计业务,负责乡镇财务报帐审核事宜。主要职责:参与和指导乡镇财政综合预算的编制,监督预算的执行,及时拨付预算内、外及其他各项财政资金,准确记录各项财政业务,按时与有关部门和乡镇进行对帐,按月编制会计报表,按时审核乡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办理乡镇财政收支结算,审核和监督乡镇政府单位会计的支出核算,及时指出乡镇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反馈给乡镇,并按月向县财政部门报告预算执行情况。

(二)乡镇财政所负责乡镇预决算的编制,办理各项收支结算和对帐、报帐工作。各乡镇财政所设财政所长、财政结算会计(预算会计)、政府单位会计、出纳、财税信息网络管理员、票证管理员岗位。各岗位可以按照规定交叉任职,但必须健全稽核和内部控制制度,财政所长不得兼职政府单位会计、出纳岗位;财政结算会计不得兼任政府单位会计;财政结算会计、政府单位会计不得兼职出纳员;政府单位会计不能兼管票证。

财政所长负责财政所日常工作的管理,财政预算编制、执行,按县财政局授权审核、监督乡镇财政收支;财政结算会计负责乡镇财政预决算编制和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办理与乡镇人民政府各部门及县财政局的结算和对账,负责非税收入执收管理系统收入数据的录入,打印总预算会计拨款凭证,登记会计账薄,编制会计报表,按月编制乡镇财政用款计划,办理乡镇人民政府经费支出的请拨,负责向乡镇有关领导提供乡镇总预算会计报表,负责乡镇财政票据的领取和缴销,监督乡镇财政收入的及时足额入库,办理乡镇财政年终决算;政府单位会计负责乡镇人民政府机关支出专户的会计核算,按规定用途支付乡镇人民政府机关日常经费,按月提出乡镇日常经费支出计划报财政结算会计;出纳负责乡镇人民政府及所属部门的现金收付、缴存及日常报帐工作,按规定保管备用金,及时登记乡镇现金日记帐;财税信息网络管理员负责微机网络系统的维护、管理与使用,涉农补贴资金基础资料的录入;票证专管员负责乡镇所有收费票据的领取、发放和缴销。

五、具体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改革的顺利实施,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县里成立以县长为组长,常务副县长为副组长,政府办、纪检监察、财政、人事、审计、人民银行的主要领导为成员的“xx县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办公室由县财政局长任主任,相关副局长任副主任,各业务股室负责人为成员。

(二)制订切实可行的县对乡镇的统收统支财政管理体制,充分调动乡镇人民政府当家理财和财源建设的积极性。根据乡镇的实际情况,对原来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进行相应调整,从确保乡镇基本运转、有利化解乡镇财政债务,调动乡镇理财积极性等方面制定新的统收统支乡镇财政管理体制。

(三)规范乡镇财政收支管理。按照收支两条线的原则,规范乡镇收支行为。根据乡镇财政收支规模和实际情况,明确乡镇支出范围,统一和规划各项开支标准,完善财务审批程序。

(四)清理乡镇财政供给人员。严格乡镇编制管理,严禁超编进人,严禁在编制外使用人员,属于清理清退范围的各类超编人员、不在编人员和自聘人员财政不供给经费。

(五)加强债权债务的管理。乡镇的债权债务要根据本乡镇的实际作出消赤减债计划,安排资金用于偿还债务。坚决制止乡镇村发生新的债务,乡镇人民政府和各部门一律不准为经济活动提供贷款担保。乡镇人民政府和村集体经济组织一律不得举债搞建设、上项目或发放各种津补贴。凡违反规定以政府名义提供贷款担保形成新的债务的,严格实行“谁签字,谁负责”,由签字人和政府主要领导负责偿还。建立化解乡镇人民政府、村债务目标管理和考核机制,把制止新债、化解旧债作为考核乡镇、村干部任期目标和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债务化解之前,乡镇党政府主要负责人不得提拨重用,不准异地任职。乡镇的债权要及时清收,制订切实可行的回收计划,加大回收力度,回收的资金原则上要用于偿还债务。

六、工作步骤

(一)制订“统收统支乡财县管乡用”暂行管理办法。依据我县今年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在学习和考察外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制定适合我县实际情况的实施方案及具体管理办法。

(二)清理乡镇资产工作

1、清理乡镇资产、账户、票据。清理乡镇银行账户、票据和现有资产,取消乡镇银行账户,缴销乡镇收入票据;账户的设立和票据的领用按有关规定重新办理。

2、清理乡镇债权债务,对现有债务进行逐一登记造册报县财政备案。

(三)完善网络建设,进入实施阶段。确定乡镇财政所人员岗位和职责,开设新的乡镇账户,完善县乡计算机网络,组织人员培训,按有关规定和业务操作规程的要求实施对乡镇财政收支的核算管理。

七、实施要求

(一)加强领导,统一思想。“乡财县管乡用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财政管理方式改革是我县国库集中支付向乡镇的延伸,是我县实行新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加强乡镇财政管理,确保基层政权和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举措。各乡镇领导要进一步提高对“乡财县管乡用”改革工作的认识和理解,积极主动配合,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以保证改革的顺利实施。

(二)严明改革纪律。各乡镇必须规范操作程序,自觉接受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的检查监督。不准私分集体财产、滥发钱物,不准擅自开设银行账户(含存折户)、私设小金库,不准使用非正规票据、坐支收入,否则一经发现,将严格追究乡镇主要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并将在体制结算中划扣违纪金额。

(三)调整乡镇财政所职能。农业税免征以后,乡镇财政所的主要工作应从组织农税收入转变到资金管理和非税收入管理上来。要集中精力做好“乡财县管乡用”的收支结算和对账、报账及机关财务会计核算工作,进一步规范乡镇财政财务收支管理。做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退耕还林补助等直接补给农民的各项资金和补贴的发放工作,加大服务“三农”的工作力度。同时要大力推进“村账乡管”工作,强化村级财务管理。

(四)加强部门协作,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1、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内部机构,明确职责,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同时要合理分配人员,理顺业务关系,强化服务意识,以适应改革的需要。

2、人事、编制部门要加强对乡镇财政供给人员的编制管理,督促乡镇清理,清退超编人员。

3、审计部门要加强对乡镇财务审计监督,加大经济责任审计和专项资金的审计力度。

4、县人民银行要加强对乡镇银行账户的管理,并监督其他金融机构及时划转各项资金,确保各项财政收入及时入库、财政资金及时到位。同时,完善金融机构开户许可证制度,对各金融机构违规开设银行账户的行为要严肃查处。

5、纪检、监察部门要监督乡镇严格执行“乡财县管乡用”有关制度,对违反财经纪律行为要坚决予以查处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八、建议与要求

(一)为了适应农村税费改革后农税机构转变的需要,随着乡镇财政管理方式的改革,省财政厅农税局经省编委批准已更名为“xx省财政厅乡镇财政管理处(加挂xx省契税、耕地占用税征收管理局的牌子)。”并要求各市(州)、县(市、区)农税局统一更名为“××市(州)、县(市、区)乡镇财政管理局,加挂××市(州)、县(市、区)契税、耕地占用税征收管理局的牌子”。为了工作需要,恳请县人民政府、县编委迅速批复县农税局更名请示。

乡镇政务工作总结篇5

根据《*关于*年深化农村税费*工作的通知》(*发[*]*号文件)、《*办公*关于坚决制止发生新的乡村债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办发[*]*号文件)、*省农村税费改革办《关于完善乡镇财政体制,开展“乡财县管乡用”改革试点的意见》和省财政厅乡镇财政管理局《关于实施“乡财县管乡用”改革和乡镇财政财务管理信息化有关事项的通知》精神和国务院、省、市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工作会议要求,在全省“对经济欠发达、自身财力无法满足需要的乡镇,可以实施县管乡用的统收统支体制,采取‘乡财县管乡用’的方式”。现全省已有*个县市实行了“乡财县管乡用”管理方式,省财政厅在*市*县试点很成功,并要求20*年经济不发达的县市全面推行。我县属于推行“乡财县管乡用”之列,现将我县实施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

一、实行“乡财县管乡用”管理方式的重大意义。

实行“乡财县管乡用”管理是解决乡镇“人员太多、收入太少、债务太重(目前乡镇债务*多万元,乡镇负债面达*%)、支出太乱”等问题的较好方式,对规范乡镇收支行为,促进乡镇依法组织收入,确保乡镇基本需要,缓解乡镇财政困难,保障乡镇重点支出,防范和化解乡镇债务风险,维护农村基层政权和社会政治的稳定,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事业的健康和谐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实行“乡财县管乡用”管理方式的主要内容。

“乡财县管乡用”管理方式的主要内容是实行“五统、一管、一审”。即“核算统一、账户统设、工资统发、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网络管理、乡镇举债县级审批”。

(一)核算统一。乡镇财政全面实行“两无一统、综合预算”,即由乡镇人民政府机关统一设立会计和出纳岗位,乡镇人民政府所属机构(七所八站)一律无会计和出纳岗位,以乡镇人民政府机关为会计核算主体实行统一核算,乡镇财政所有收入均在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中综合反映。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统一由县乡镇财政管理局乡镇财政管理股。

(二)账户统设。取消乡镇人民政府及所属机构在各金融机构的所有账户,由县乡镇财政管理局乡镇财政管理股在县城金融机构开设总预算会计的县级“结算专户”,在各乡镇金融机构统一开设乡级“结算专户”,将乡镇原来的“基本经费户”作为各乡镇人民政府单位会计“支出户”。乡镇所有预算内外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全部缴入“结算专户”。“支出专户”只能接受来自“结算专户”的拨款。

(三)工资统发。继续实行乡镇干部工资县级统发制度,对乡镇机关全额编制人员工资、社保缴费等由县国库每月拨入财政工资统发户和机关社保局直接计入个人账户。

(四)采购统办。乡镇各项大额采购支出,按照*财采购[*]*号文件规定,参照县直单位执行。由乡镇提出申请和计划,经乡镇财政管理股按照预算计划审核后,交县采购办集中统一办理,采购资金由乡镇财政管理股直接拨付给供应商或服务商。

(五)票据统管。

1、乡镇所使用的票据在非税收入管理局统一领取,各乡镇必须确定专人负责票据的领取、发放、保管及核销工作。

2、乡镇领用的票据只限于乡镇财政供给单位和乡镇范围内的农村中小学校、卫生院使用,其他“三权”在上的单位不得在乡镇领取票据。

3、对票据实行“缴旧领新、限量领用、专人管理、当年结清”制度,并做到票单同行,即非税收入管理局凭银行缴款单核销收费票据。

(六)实行乡镇举债县级审批制度。乡镇原有的债权债务要按债权债务的发生时间、形成原因、资金来源、约定利率、还本付息等情况,逐一清理核实,建立台帐,制定消赤减债计划报县财政局备案。

(七)信息化网络管理。全面建立乡镇财税管理信息化网络,县乡镇财政管理局设立网络服务器,乡镇财政所设立网络工作站。县乡财政依托公网,以固定ip方式组网连接,乡镇财政会计业务全部在县局服务器上保存,实现信息共享。通过信息化网络,实现财政资金网上远程申报、审批,数据网络汇总,资金运行网上监管,会计核算电算化。

三、实行“乡财县管乡用”的基本原则。

坚持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权、资金所有权、资金使用权、资金审批权、乡镇债权债务关系”等五权不变和继续实行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原则,由县财政直接管理并监督乡镇财政的收支。

(一)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原则。实行新的乡镇财政管理方式后,对乡镇政府仍实行“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统收统支财政管理体制。

(二)预算管理权不变原则。按照《预算法》规定,继续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县级财政部门按有关政策,明确乡镇财政预算安排顺序和重点,提出乡镇财政预算安排的指导意见;乡镇政府根据县级财政部门提出的指导意见,编制本级预算草案报县级财政部门审核后,按《预算法》规定的程序报批。在年度预算执行过程中,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的预算调整方案,经乡镇人大审查和批准后报县级财政部门备案;调整数额较大的,必须向县级人民政府报告,待批准后方可执行。

(三)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不变的原则。实行乡镇财政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与管理权、监督权相分离,县财政直接管理并监督乡镇财政资金,乡镇财政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归乡镇,资金结余归乡镇所有,县财政不集中、不平调。属于乡镇财权和事权范围内的支出,仍由乡镇按规定的程序审批。

(四)债权债务关系不变原则。乡镇的债权、债务仍由各乡镇享有和承担。

四、“乡财县管乡用”管理机构和岗位设置。

(一)县乡镇财政管理局乡镇财政管理股对乡镇财政所“乡财县管乡用”全面工作实施管理监督。乡镇财政预算会计业务统一由乡镇财政管理股核算。乡镇财政管理股全面乡镇财政预算会计业务,负责乡镇财务报帐审核事宜。主要职责:参与和指导乡镇财政综合预算的编制,监督预算的执行,及时拨付预算内、外及其他各项财政资金,准确记录各项财政业务,按时与有关部门和乡镇进行对帐,按月编制会计报表,按时审核乡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办理乡镇财政收支结算,审核和监督乡镇政府单位会计的支出核算,及时指出乡镇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反馈给乡镇,并按月向县财政部门报告预算执行情况。

(二)乡镇财政所负责乡镇预决算的编制,办理各项收支结算和对帐、报帐工作。各乡镇财政所设财政所长、财政结算会计(预算会计)、政府单位会计、出纳、财税信息网络管理员、票证管理员岗位。各岗位可以按照规定交叉任职,但必须健全稽核和内部控制制度,财政所长不得兼职政府单位会计、出纳岗位;财政结算会计不得兼任政府单位会计;财政结算会计、政府单位会计不得兼职出纳员;政府单位会计不能兼管票证。

财政所长负责财政所日常工作的管理,财政预算编制、执行,按县财政局授权审核、监督乡镇财政收支;财政结算会计负责乡镇财政预决算编制和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办理与乡镇人民政府各部门及县财政局的结算和对账,负责非税收入执收管理系统收入数据的录入,打印总预算会计拨款凭证,登记会计账薄,编制会计报表,按月编制乡镇财政用款计划,办理乡镇人民政府经费支出的请拨,负责向乡镇有关领导提供乡镇总预算会计报表,负责乡镇财政票据的领取和缴销,监督乡镇财政收入的及时足额入库,办理乡镇财政年终决算;政府单位会计负责乡镇人民政府机关支出专户的会计核算,按规定用途支付乡镇人民政府机关日常经费,按月提出乡镇日常经费支出计划报财政结算会计;出纳负责乡镇人民政府及所属部门的现金收付、缴存及日常报帐工作,按规定保管备用金,及时登记乡镇现金日记帐;财税信息网络管理员负责微机网络系统的维护、管理与使用,涉农补贴资金基础资料的录入;票证专管员负责乡镇所有收费票据的领取、发放和缴销。

五、具体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改革的顺利实施,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县里成立以县长为组长,常务副县长为副组长,政府办、纪检监察、财政、人事、审计、人民银行的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县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办公室由县财政局长任主任,相关副局长任副主任,各业务股室负责人为成员。

(二)制订切实可行的县对乡镇的统收统支财政管理体制,充分调动乡镇人民政府当家理财和财源建设的积极性。根据乡镇的实际情况,对原来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进行相应调整,从确保乡镇基本运转、有利化解乡镇财政债务,调动乡镇理财积极性等方面制定新的统收统支乡镇财政管理体制。

(三)规范乡镇财政收支管理。按照收支两条线的原则,规范乡镇收支行为。根据乡镇财政收支规模和实际情况,明确乡镇支出范围,统一和规划各项开支标准,完善财务审批程序。

(四)清理乡镇财政供给人员。严格乡镇编制管理,严禁超编进人,严禁在编制外使用人员,属于清理清退范围的各类超编人员、不在编人员和自聘人员财政不供给经费。

(五)加强债权债务的管理。乡镇的债权债务要根据本乡镇的实际作出消赤减债计划,安排资金用于偿还债务。坚决制止乡镇村发生新的债务,乡镇人民政府和各部门一律不准为经济活动提供贷款担保。乡镇人民政府和村集体经济组织一律不得举债搞建设、上项目或发放各种津补贴。凡违反规定以政府名义提供贷款担保形成新的债务的,严格实行“谁签字,谁负责”,由签字人和政府主要领导负责偿还。建立化解乡镇人民政府、村债务目标管理和考核机制,把制止新债、化解旧债作为考核乡镇、村干部任期目标和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债务化解之前,乡镇党政府主要负责人不得提拨重用,不准异地任职。乡镇的债权要及时清收,制订切实可行的回收计划,加大回收力度,回收的资金原则上要用于偿还债务。

六、工作步骤

(一)制订“统收统支乡财县管乡用”暂行管理办法。依据我县今年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在学习和考察外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制定适合我县实际情况的实施方案及具体管理办法。

(二)清理乡镇资产工作

1、清理乡镇资产、账户、票据。清理乡镇银行账户、票据和现有资产,取消乡镇银行账户,缴销乡镇收入票据;账户的设立和票据的领用按有关规定重新办理。

2、清理乡镇债权债务,对现有债务进行逐一登记造册报县财政备案。

(三)完善网络建设,进入实施阶段。确定乡镇财政所人员岗位和职责,开设新的乡镇账户,完善县乡计算机网络,组织人员培训,按有关规定和业务操作规程的要求实施对乡镇财政收支的核算管理。

七、实施要求

(一)加强领导,统一思想。“乡财县管乡用”财政管理方式改革是我县国库集中支付向乡镇的延伸,是我县实行新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加强乡镇财政管理,确保基层政权和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举措。各乡镇领导要进一步提高对“乡财县管乡用”改革工作的认识和理解,积极主动配合,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以保证改革的顺利实施。

(二)严明改革纪律。各乡镇必须规范操作程序,自觉接受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的检查监督。不准私分集体财产、滥发钱物,不准擅自开设银行账户(含存折户)、私设小金库,不准使用非正规票据、坐支收入,否则一经发现,将严格追究乡镇主要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并将在体制结算中划扣违纪金额。

(三)调整乡镇财政所职能。农业税免征以后,乡镇财政所的主要工作应从组织农税收入转变到资金管理和非税收入管理上来。要集中精力做好“乡财县管乡用”的收支结算和对账、报账及机关财务会计核算工作,进一步规范乡镇财政财务收支管理。做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退耕还林补助等直接补给农民的各项资金和补贴的发放工作,加大服务“三农”的工作力度。同时要大力推进“村账乡管”工作,强化村级财务管理。

(四)加强部门协作,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1、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内部机构,明确职责,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同时要合理分配人员,理顺业务关系,强化服务意识,以适应改革的需要。

2、人事、编制部门要加强对乡镇财政供给人员的编制管理,督促乡镇清理,清退超编人员。

3、审计部门要加强对乡镇财务审计监督,加大经济责任审计和专项资金的审计力度。

4、县人民银行要加强对乡镇银行账户的管理,并监督其他金融机构及时划转各项资金,确保各项财政收入及时入库、财政资金及时到位。同时,完善金融机构开户许可证制度,对各金融机构违规开设银行账户的行为要严肃查处。

5、纪检、监察部门要监督乡镇严格执行“乡财县管乡用”有关制度,对违反财经纪律行为要坚决予以查处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八、建议与要求

(一)为了适应农村税费改革后农税机构转变的需要,随着乡镇财政管理方式的改革,省财政厅农税局经省编委批准已更名为“*省财政厅乡镇财政管理处(加挂*省契税、耕地占用税征收管理局的牌子)。”并要求各市(州)、县(市、区)农税局统一更名为“*市(州)、县(市、区)乡镇财政管理局,加挂*市(州)、县(市、区)契税、耕地占用税征收管理局的牌子”。为了工作需要,恳请县人民政府、县编委迅速批复县农税局更名请示。

乡镇政务工作总结篇6

一、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深化改革的责任意识

早在2002年,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市已经启动实施了乡镇机构改革。为配合农村税费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从2005年开始,市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全面深化了乡镇机构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促进了职能转变。以乡镇机构改革为抓手,进一步完善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有效理顺了畜牧兽医管理体制,及时制定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机构设置和编制配备意见,具体明确了乡镇卫生院的定编标准并核定了编制,合理调整了中小学教学的总体布局,综合设置了为农服务的各类站所,逐步完善了乡镇计生服务体系,切实加强了乡镇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特别是有的地方敢于创新,积极探索,通过推行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实现了养事不养人”改革目标。二是创新了工作机制。去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精心部署和具体要求,各地进一步加强了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目前为止,全市所有乡镇均设立了便民服务中心,普遍推行了统一受理、集中办理、限时办结等服务制度,健全了工作机制,方便了群众办事。不少乡镇还有的放矢,大胆探索,不断创新了为农服务新机制,比方说,万载的鹅峰乡创建了一办、三中心、六个队”服务体系,铜鼓的永宁镇设立了七大类、五十六个服务岗位,靖安的香田乡创立了三卡、四制”联动服务机制等等,得到省编办和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三是严控了机构编制。按照“5个综合性机关办公室、7个以内的事业站所”机构设置标准与要求,市对乡镇机构编制严格实行了总量控制,全市乡镇机关和事业站所目前整体不超编。据初步统计,2009年底,全市乡镇行政机关共有空编700多个,事业站所空编600多个,与税费改革之前相比,分别减少财政供养人员500多名和800多名,确保了乡镇机构编制只减不增”总的来说,通过全市上下多年来的共同努力,前一阶段,市乡镇机构改革亮点不少、成效不小、进展不错。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市乡镇职能转变还没有完全到位,机构编制再度膨胀的压力仍然很大,乡镇机构设置依然不够规范,条块关系亟待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等等,这些问题和不足,急需通过进一步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来调整和完善。

2011年1月底前必须完成乡镇机构改革任务。从现在算起,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只有不到80天的时间,时间非常紧、任务非常重、要求非常高,深化乡镇机构改革迎来了关键之时、攻坚之刻。尽管如此,必须充满必胜信心,这是因为,从目前情况看来,市深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的条件十分有利。一方面,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这次乡镇机构改革工作。谢亦森书记、龚建华市长对此多次过问,并要求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精心组织、深入推进,坚决不拖全省的工作后腿。这为乡镇机构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另一方面,推进乡镇机构改革的时机较为成熟。经过多年来的探索实践,市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改革经验,并基本完成了市县级政府机构改革,尤其是目前全市乡镇整体未超编制,基本不存在人员精简分流的问题,为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奠定了扎实的工作基础。这次乡镇机构改革启动实施之前,中央和省里都出台了指导性意见,市也专门制定了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工作要求,为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提供了可靠的政策依据。同时,当前农村经济发展较快,社会秩序良好,为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提供了有利的社会基础。面对新形势、面临新任务、面向新挑战,各地务必把思想认识高度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增强紧迫感、强化责任感,进一步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周密部署、全力推进,确保不折不扣地圆满完成乡镇机构改革任务。

二、突出重点。深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各项工作

面对纷繁复杂的利益关系,面对不可逆转的形势任务。各级党委、政府在深化乡镇机构改革问题上,要善于找重点、抓关键、强举措,全力抓牢一个重点、创新两套机制、做好三项工作。

要抓牢一个重点。即:进一步转变乡镇职能。市委、市政府刚刚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将乡镇主要职能定位为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首先。强化公共服务、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维护农村稳定,推进基层民主、促进农村和谐等四个方面。根据上述职能定位,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全市乡镇主要划分为三种类型:一种类型为城关镇,其工作重点要侧重转变到突出小城市管理,发挥城关镇的辐射作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上来;一种类型为经济较发达的乡镇,其工作重点要侧重转变到突出城乡一体化建设,加速推进经济转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上来;一种类型为以农业、林业为主的乡镇,其工作重点要侧重转变到突出“三农”服务,加快健全完善“三农”服务体系上来。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这个目标要求,准确定位乡镇职能,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乡镇政府全面正确地履行职能。主要应做好三个方面:一要引导乡镇转换工作角色,转变工作方式,集中把经济工作的着力点,转变到营造发展环境、扶持先进典型、实行示范引导上来,以点带面,梯次推进。二要强化乡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着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加快基本医疗卫生、义务教育等公共事业发展,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利益协调和矛盾纠纷调处机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三要为乡镇转变职能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各县(市、区)党委、政府要加强和改进对乡镇的领导,推进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切实保障乡镇工作经费,增强乡镇履行职责的能力。

要创新两套机制。即:创新乡镇工作机制和管理考核机制。一方面,其次。着力创新乡镇工作机制。要让广大人民群众直接感受乡镇机构的改革成果,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他乡镇办事更方便、更快捷,享受到更多、更好的服务。各地要不断完善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并依托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这个工作平台,通过改进工作方式、再造工作流程、挖掘内部潜力、简化办事手续、缩短办事时限等办法,不断提高服务效率,提升乡镇运行效能。同时,要结合各自实际,借鉴成功改革经验,进一步探索建立窗口服务向窗外服务延伸的服务机制。特别需要强调的各地都要设立联动应急服务指挥中心,具体负责防汛抗旱、抢险救灾、生产生活和社会稳定突发事件,以及重大服务任务的统一指挥和处置工作。应急服务指挥中心必须由乡镇党委书记或乡镇长负总责,各小组分别由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负责,以便遇有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整合乡镇机构、站所和村组(社区)人员资源,凝神聚力及时处置。同时,要设置应急服务专线电话,建立快速反应和问题处置机制,形成党政领导,各机构、站所和村组(社区)协同配合的联动工作网络。另一方面,逐步健全管理考核机制。要围绕便民服务中心和联动应急服务指挥中心建设,加强科学管理,建立考评机制,进一步推广“统一管理、集中办理、限时办结”服务模式,完善直接办理、承诺办理、联合办理、统一收费、跟踪考核、责任追究等各项配套制度,切实把群众需求与提供服务情况、工作任务与工作目标完成情况紧密联系起来,实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科学管理及考评方式,将考评结果与干部使用、年终奖励紧密挂钩,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科学管理和考评激励机制。

要做好三项工作。即:科学设置乡镇机构,第三。努力确保权责一致,不断提升站所效能。一是科学设置乡镇机构。要严格按照限额要求,坚决控制机构数量,对乡镇党政机构和事业站所的设置,一律按乡镇机关设5个综合性办公室、事业站所控制在7个以内的规定,限额设置,不得突破。各个乡镇具体设置哪些机构,市里提供了统一的参照模式,各地要结合各自实际,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合理整合职能,科学设置机构。由于这次对乡镇机构的调整,目的为乡镇更好地履行职能提供组织支持和保障,所以在设置机构时,一定要以转变乡镇职能为总原则,决不能随心所欲、因己所好。从当前我市乡镇机构设置情况来看,总体符合实际,只需对现有机构进行微调和规范,尽量保持机构设置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各地务必守住机构编制“底线”坚决确保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大家要知道,这里特别需要强调的高度重视乡镇机构设置的同时。目前我市乡镇党政机关和事业站所之所以整体不超编,全市上下多年来共同努力的结果,成效来之不易。当前,各地控制乡镇机构编制的压力很大,特别是有的上级业务部门一再要求乡镇设置对口机构,增加人员编制,并通过给项目、拨资金、评比达标等方式设卡,干预乡镇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希望各地特别是各级编制管理部门一定要站在巩固农村税费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成果的高度,顶住压力,严把关口,坚决守住乡镇机构编制“只减不增”这条“红线”和“底线”真正做到一要严格控制机构编制总量。乡镇必须在规定限额内设置机构,行政、事业编制总量不得突破。各县(市、区)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确因工作需要的可在编制总量内相应进行调整。二要强化编制实名制管理。乡镇实有人员要与编制相对应,并进行年检公示,接受干部群众监督。严格执行进人核编制度,确保关口前移,把好进人关。三要堵塞县乡编制管理漏洞。有的地方,县(市、区)直机关超编不能进人,就采取迂回战术,先从乡镇进人,再调往县(市、区)直部门,规避相关政策规定,这是不允许的不仅如此,今后,乡镇机关招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必须要在本乡镇有空编且所在县(市、区)乡镇整体不超编的前提下,才能新增人员;县(市、区)直机关招考公务员,必须要在本单位有空编且全县(市、区)直机关总体不超编的前提下,才能申报录用计划。总之,要切实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堵塞各种管理漏洞,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员规模,维护机构编制纪律的严肃性。

乡镇政府权责不一致的矛盾比较突出,二是努力确保权责一致。长期以来。这是由深层次的体制原因造成的各地要抓住关键点,找准突破口,着力解决那些当前有能力解决的突出问题。要与有关部门积极协调,建立与乡镇职能定位相符合的考评体系,对各种考评活动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取消那些脱离实际的达标升级”活动;严格控制对乡镇党政领导的一票否决”事项,对于不属于乡镇职能的事项,今后一律不能列入考核范围。要重点理顺县直部门与乡镇的关系,对于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属于县直部门的权责,不得以任何方式转嫁给乡镇,更不能只将权力留在县直部门,而将责任推给乡镇承担。统一规范从事社会服务和为农服务的事业站所,实行以块管理为主的体制,对以块管理为主的事业站所,必须落实乡镇的人权、财权、事权,强化乡镇统一管理本地区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要加强乡镇党委、政府对上级部门派驻和设在乡镇机构的统一指导与协调,派驻机构的党务工作实行属地管理,领导干部提名必须事先书面征求乡镇党委的意见,再按干部管理权限任免。

一些乡镇事业站所功能还不健全,三是不断提升站所效能。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业务水平仍不适应新形势下农民群众的需求,难以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各地在这次乡镇机构改革中,要完善乡镇事业站所为农服务的公益,加大投入,积极拓宽服务领域,逐步形成紧贴“三农”服务的工作机制,增强其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要努力探索农村公共服务的新形式,大力支持发展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多元化、社会化服务组织,积极探索以事定费、以费养事的财政投入机制。根据工作需要,条件成熟的可积极探索将一些公共服务项目,逐步推向市场,通过市场化运作,变原来的花钱养人”为“花钱办事”花钱买服务”尽可能地减少经费支出,努力提高服务的效益和水平。

三、加强领导。努力确保乡镇机构改革有序推进

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党委、政府务必高度重视,深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是形势所迫、大势所趋。精心组织,全力推进,坚决把这项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既要全面完成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一是加强组织领导。马上就到年底收关了当前我面临的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又要坚决完成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各项工作。这种情形下,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统筹兼顾,精心安排,切实加强对乡镇机构改革的组织领导。这次乡镇机构改革工作,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由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履行改革实施主体的职责。对此,各县(市、区)务必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尽快成立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明确工作责任,建立倒逼机制,实行挂图作战,扎实做好改革工作。各级机构编制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责尽职,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负责抓好改革的日常管理和服务指导工作。乡镇党委、政府要具体负责落实好改革的各项任务。

抽调工作人员,二是严密组织实施。各县(市、区)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省、市的改革要求。落实办事经费,集中时间做好改革工作。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研究制定改革实施方案,各县(市、区)乡镇机构改革方案在11月底前报市编委备案后组织实施。各乡镇要负责制定具体的改革方案,报县(市、区)党委政府批准后实施。改革中,要重新制定各乡镇的三定”规定,并严格执行,确保改革要求落到实处。

乡镇政务工作总结篇7

(2006年7月10日)

同志们:

这次乡镇机构改革动员会,是在全县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农村牧区多项改革同步推进的新形势下,按照省、市关于乡镇机构改革工作总体安排部署,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贯彻落实好省、市乡镇机构改革工作要求,扎扎实实抓好我县乡镇机构改革,对于强力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构建和谐县具有重要的意义。刚才,传达了《乡镇机构改革实施意见》、《人员分流实施意见》和《竞争上岗实施办法》,对全县乡镇机构改革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我完全同意。请各乡镇、县直各有关部门认真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就如何做好我县乡镇机构改革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切实提高对乡镇机构改革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乡镇机构改革是我们当前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省、市委都作了重点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搞好这次改革的关键,就是各乡镇党委、政府特别是党政负责人,要把思想统一到区、市和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扎扎实实做好每项工作,确保乡镇机构改革任务的圆满完成。

(一)要充分认识乡镇机构改革的重要意义。抓好乡镇机构改革,是落实中央机构改革总体部署,确保政令畅通的必然要求。在去年6月初召开的全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上,中央对推进与农村税费改革相配套的乡镇机构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这次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的关键是乡镇机构改革。因此,我们一定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按照省、市关于乡镇机构改革工作的总体要求,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乡镇机关直接面对农村牧区和农牧民,在整个党组织结构和行政管理系统中处于基础位置。乡镇是否廉洁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关系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贯彻落实。通过这次乡镇机构改革,将从根本上解决乡镇超编严重、机构庞杂、效率低下等现象,建设一支精干高效的乡镇干部队伍,提高乡镇机关为民服务的本领,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抓好乡镇机构改革,还是巩固农村牧区税费改革成果,保证乡镇工作正常运行的现实选择。去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坚决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在全县全部免征农业税,单此一项,就减少财政收入万元。收入减少了,如果机构人员得不到相应的精简,财政支出得不到减少,那么乡镇还要想方设法向农民伸手要钱,农民的负担还会出现反掸。因此,我们一定要适应农业税费取消后乡镇面临的新形势,抓好乡镇机构改革,进行乡镇管理体制创新,保证乡镇基层政权正常运转和乡镇基层党的领导坚强有力。

(二)要充分认识我县乡镇机构改革面临的任务。这次乡镇机构改革可以说是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从月份确定改革方案到组织实施,仅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并且改革内容多、难度大。对我县来说,改革的任务主要集中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撤并乡镇。按照省的要求,本次乡镇机构改革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撤并乡镇,进行区划调整。我县由过去的个乡镇(含胜利农场)减少到个镇,撤并比例为%。二是精简规范乡镇机构,特别是改革乡镇事业单位。按照这次改革要求,乡镇党政机构只设置三个综合性办公室,即党政综合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事业单位只设置三个中心,即农牧业综合服务中心、文化广电服务中心、计划生育服务中心。2001年,我们进行乡镇机构改革时,虽然也按照省、市的要求进行了改革,但改的并不彻底,在三个中心外,还有其他事业单位,这次我们都要进行精简撤并。三是乡镇人员定岗和分流安置工作。目前,我县共有乡镇行政事业机构个,涉及行政事业人员人。从现编制看,全县乡镇的行政编制超编人,事业单位编制超编人,每个乡镇都不同程度超编。按照这次改革要求,对超编人员要进行分流。四是清退非正式人员。全县苏木乡镇聘用、临时雇用人员,在这次改革中,都要一律清退。五是减少领导职数,我县乡镇原有领导职数为个,实际配备人,按规定减少到个,需要分流安置的领导大约人。从上述的五项中可以清楚的看到,我县的乡镇机构改革任务是十分艰巨的。

二、严格按照市委、政府的要求,扎实推进我县乡镇机构改革工作

月初,市委召开了专门会议,对全市乡镇机构改革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我们要严格按照省、市委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积极稳妥地推进全县乡镇机构改革工作。

(一)要切实转变苏木乡镇政府职能。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是这次机构改革的重点,也是关键所在。要按照这次改革要求,把转变乡镇机构职能摆在这次机构改革的重要位置,使乡镇党委、政府适应农业税费改革取消后的工作环境、工作任务、工作手段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社会管理、搞好公共服务、维护农村稳定、加强基层政权建设上来,通过职能的调整与重新定位,使乡镇政府从催粮催收等琐碎事务中解脱出来,更加注重研究制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有效方法和措施,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牧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落实好中央对农村牧区的扶持政策,着力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农村牧区基础设施,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牧民增收;在做好经济工作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逐步实现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法律型、效率型政府的转变,高效率地为农村牧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服务。

(二)要切实规范乡镇机构编制。精简机构和人员,是解决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减轻财政和农民负担、提高工作效率的基本途径,也是促进职能转变的重要条件。要严格按照省、市要求,根据职能需要,对我县乡镇机构、编制和领导职数进行调整、精简和规范,减少财政供养人员。乡镇党政机构设置,要坚持原定三个机构数额不变;乡镇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坚持原核定的数额不变。乡镇党政领导职数总的要减少,原则上按每个乡镇名配备。

(三)要分类推进乡镇事业单位改革。乡镇事业单位改革涉及范围广、人员多,是这次改革的一个难点。要按照这次改革的要求,坚持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的原则,逐步推进乡镇事业单位改革,逐步实现由“养人”为主向“养事”为主转变。要合理区分乡镇事业单位所承担的管理性、公益性和经营性职能。管理性职能要收归政府,公益性职能要进行强化,经营性职能要坚决推向市场。

(四)要认真做好人员定岗和分流安置工作。精兵简政、分流人员是机构改革的难点。各乡镇要坚持“先竞岗、后分流”的原则,切实做好人员定岗和分流工作。所有乡镇无论是否存在超编,都要通过竞争上岗,对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重新定编定岗,做到“定编到人、定岗到人、分流到人”。对此,各乡镇必须严格执行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机构编制方案,在核定的机构、编制、人员和领导职数限额内进行人员定岗,严禁超编制、超职数配备人员。要千方百计拓宽分流渠道,不断探索、创新分流方式,把乡镇分流人员与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相结合,与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相结合,把精兵强将派到农村经济建设第一线,鼓励分流人员自主创业,切实做到减事、减人、减财政支出。要吃透政策,最大限度地用好政策,切实做好分流人员的思想工作,帮助分流人员解决实际困难,做到“无情分流,有情安置”,维护大局稳定。

(五)要大力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乡镇干部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要以这次机构改革为契机,认真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坚持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以提高素质、优化结构、增强活力为重点,进一步配强配优领导班子,切实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干部队伍。在乡镇干部和事业单位人员调整中,要坚持平等、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采取竞争上岗、实行聘任制等做法,逐步建立一个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有效激励、严格监督、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使干部队伍结构得到优化。同时,要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加强机关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加强基层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建设,彻底解决部分机关人浮于事、、形式主义严重,法律观念淡薄、作风浮躁、办事拖拉等问题,切实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切实贯彻落实市委、政府关于机构改革的精神,确保我县乡镇机构改革任务按时完成

乡镇机构改革事关全局,工作难度大,是一项政策性、原则性、程序性和纪律性都很强的工作,各乡镇、县直有关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认真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确保全县乡镇机构改革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县直各单位要站在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高度,充分认识这次机构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估计改革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按照“统一思想、明确方向,坚定不移、有序推进,积极稳妥、确保稳定”的总要求,严守“机构编制只减不增”和“确保社会稳定”这两道“底线”,妥善化解和处理改革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确保改革平稳进行。各乡镇党委、政府要切实按照省、市和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对乡镇机构改革工作负总责,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挂帅,将改革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抓好落实。乡镇党委书记是改革的第一责任人,各乡镇要成立专门工作班子,认真制定方案,精心组织实施。县直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改革的指导、督促、检查和配合,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要认真搞好组织实施。改革过程中要突出重点,尤其要做好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及人员定岗分流等工作。县乡镇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明确规定各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的工作责任,建立责任制;要制定工作台账,加强工作调度,密切掌握工作的推进情况,及时协调好工作环节的衔接;要加强工作督查,抽调一批懂政策、精业务的人员,组成督导小组,对改革工作进行督导,切实抓好工作任务的落实,妥善处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推进有序,确保全县乡镇机构改革月底前完成。

(三)要处理好改革与工作的关系。目前正值年初时节,各项工作任务非常繁重、时间紧、头绪多。而在这次乡镇机构改革工作中,乡镇工作人员都面临着竞争上岗,所有临时聘用人员将要被清退,乡镇干部思想不稳、包袱沉重、压力巨大,势必对当前我们的各项工作造成很大影响。要确保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我们必须统筹兼顾,正确处理二者关系,做到机构改革和各项日常工作两不误,真正达到“思想不散、秩序不乱、工作不停、发展不慢”的目标。要通过改革减轻农民负担,铲除各种体制,理顺各种关系,引入新的竞争机制,激活乡镇活力,调动起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保证全年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乡镇政务工作总结篇8

1云南省乡镇财政改革试点基本情况和面临的问题

1.1云南省乡镇财政改革的基本情况

云南省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试点首先是在玉溪市江川县进行试点,2005年11月江川县出台了《江川县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实施方案》,2006年1月1日起在全县各乡镇实行了“乡财县管乡用”的财政管理方式改革试点。其他州市也相继开展了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试点工作,但各地的改革进度和模式不一致。从进度来看,云南省16个州市,玉溪市除4个县区没有全面推开外,其他县已全面试点,版纳州三个县市已全面进行试点,其他州市已选择部分县区进行改革试点,各地的改革进度参差不齐,有的地方对此项改革十分积极,有的地方对改革不主动,有畏难情绪。从改革的模式看,改革试点的模式较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

1.1.1以玉溪市江川县为代表的取消乡镇总预算会计,在县设立乡镇财政管理股总预算会计核算。乡镇设报账员,单位会计由乡镇财政所。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由县财政局按有关政策,结合财力实际,兼顾需要与可能,明确预算安排顺序和重点,提出乡镇财政预算安排的指导意见,征求县人大意见,报县人民政府批准;乡镇政府根据县财政局的指导意见,编制本级预算草案报乡镇人大主席团依法审查,并由县财政局纳入全县预算统一依法报批。在年度预算执行中,乡镇政府提出的预算调整方案,经乡镇人大主席团审查后报县财政局审核并由县财政局向县政府和县人大常委会报告。

1.1.2以红河州蒙自县为代表的把乡镇财政所作为县财政的派出机构,代行县财政的相关职能。取消乡镇总预算会计和单位会计,乡镇总预算会计由县财政国库,乡镇单位会计集中由县会计核算中心,乡镇财政所只设财政所长和报账员两人。预算编制过程中,由县财政局按有关政策,结合财力实际,兼顾乡镇需要与可能,财力适当向乡镇倾斜,同时根据乡镇的财政收支情况,核定各乡镇的财政收入和支出,其收入实行下达任务给乡镇,乡镇只对超收部分进行分成。对支出制定相应的标准和办法,乡镇财政所根据相应的标准和办法编制乡镇财务收支计划,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或人大主席团)进行审查后,报县财政局审核统编入县乡财政收支预算,报县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后的乡镇财务收支预算,由县财政局批复各乡镇执行。

1.1.3以昭通市威信县、楚雄州姚安县为代表的对乡镇财政收支全部纳入县级统一管理,将乡镇作为县级的一个一级预算单位,取消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乡镇单位会计由乡镇财政所。对烟叶及重点税源由县政府与乡镇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促进乡镇发展经济,做大财政收入“蛋糕”,确保目标任务完成。预算编制过程中,由县财政局按有关政策,结合财力实际,提出乡镇财政预算安排的指导意见,乡镇根据县财政局的指导意见编制财务收支计划,报县财政审核统编县乡财政收支预算,报县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后,由县财政局批复各乡镇执行。

1.2改革试点存在的问题

从云南省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的基本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改革模式较多,不统一,各地在改革模式上有不同的观点和想法。第二,从总体上看,大部分地方改革不彻底,改革还是主要侧重于加强会计核算与监督,基本没有触及既得利益和职权范围内的调整,没有从根本上就解决当前乡镇财政困难问题进行改革。第三,会计核算岗位脱节,结算会计岗位配置职责不明,不利于会计监督。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后,会计核算结构发生了变化,县财政局成立会计核算中心,乡镇政府原来的单位会计账务由会计核算中心统一核算,乡财政所虽设结算会计岗位,但结算会计仅是一过渡会计,手中无账务,所以在财政所内部结算会计很难监督和制约乡政府单位的经费会计和经费支出,不同会计岗位失去相互牵制作用,结算会计主要任务是往返于县乡财政之间传递票据,成为名副其实的“跑腿”会计,会计人员不能独立履行会计监督职能。同时,乡镇领导对收入、支出、结余和往来款项把握不准,加之询问不便,大多凭笔记本和记忆办理,最终可能造成工作较为被动。

2推进云南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和实施建议

2.1云南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

2.1.1统一改革模式,确保改革取得成效

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的模式是五花八门,由于此项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在改革中可能会存在诸多的困难和矛盾,需在改革中逐步总结和完善,进一步的探索。为此,建议选择部分重点县由财政厅直接派工作人员挂钩指导改革试点,为全省改革提供示范,实行全面启动,逐步推开,确保全省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试点取得实质性的成效。

2.1.2严格预算管理,硬化预算约束

在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认真贯彻预算管理有关法律法规,积极推进综合预算和部门预算等改革,统筹安排预算内外财力,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加强预算管理和财务监督,进一步提高财政的调控能力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在预算编制时,要逐步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增强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和透明度。在预算执行中,要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严格按预算支出”的原则,切实维护预算的严肃性。

2.1.3以完善市乡财政体制为重点,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在基层。按照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原由乡镇政府承担的事务全部由县级政府统一规划、统一安排,所需经费由县财政预算列支,以保障其合理的财政支出需求。这样,有利于县政府把分散的财力集中起来,统筹规划乡镇经济的发展,统筹提供地方公共物品———政治稳定、司法、治安、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等。通过统筹规划,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同时,要建立财政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大对乡镇财政的扶持并改进支付方式,完善“村财乡管村用”和村务公开等措施,鼓励县乡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县乡经济的良性循环。

2.1.4妥善清理乡镇债务,进一步防范财政风险

首先要建立领导责任制。将债务化解列入政绩考核,防止“新官不理旧事”的消极思想。其次,要制订还债计划。在全面清理核实乡镇债务的基础上,按债务的来源、用途和现状,区别不同债务情况,制订相应的偿还债务计划,将每年的偿债计划纳入乡镇财务收支计划,通过争取上级支持和乡镇自筹的办法,建立乡镇偿债准备金,用于偿还乡镇到期债务。第三,要积极主动消化债务。通过拍卖等方式盘活乡镇资产及资源,解决部分债务。同时,县级财政和有关部门要加大补助力度,给予乡镇政府必要的资金援助。第四,要严格控制新增债务。乡镇政府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的规定,一律不准对外提供任何经济担保;乡镇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要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根据财力状况制定发展计划。

2.2云南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建议

要切实实施好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应在保持乡镇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审批权不变的前提下,综合各地改革试点的优点,把乡镇作为县财政的一个一级预算单位管理,乡镇财政收支全部纳入县级统一管理,采取“预算县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管理模式,通过改革来实现四个管住,即管住乡镇乱收费、管住乡镇乱花钱、管住乡镇乱进人、管住乡镇乱举债,有效加强对基层的监督,全面规范统一收支事项,增强县乡财政收支的透明度,极大地提高县乡财政管理水平。其具体操作应根据公共财政的总体要求,按照“财力和事权相统一”的原则,调整原有的体制框架,打破长期以来由乡镇自主核算的分散管理模式所形成的财权分配格局,对乡镇财政的预算编制和会计核算方式同时进行改革,把乡镇作为县财政的一级预算单位管理,乡镇财政收支全部纳入县级统一管理,采取“收入整体上划,支出分类管理”的改革办法。

2.2.1收入上划县管理

原来由乡镇支配使用的各项收入,包括地方财政收入、税收返还收入以及上级下达的各项转移支付等,全部上划为县(市、区)级财政收入,同时取消体制补助、体制上解和各项结算项目。与之相适应,乡镇不再承担组织收入的职责,年度税收目标任务统一由县(市、区)政府根据税源情况下达县(市、区)国税局、地税局执行。同时,改变现行以乡镇为单位考核的办法,县(市、区)政府另行制定对乡镇经济发展目标考核激励机制,调动乡镇发展经济的积极性。2.2.2支出按性质分类管理根据农村税费改革后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的要求,在明确划分县乡政府事权的基础上,重新确定乡镇支出范围。乡镇承担的主要支出有:工资性支出、机构运转支出和村组支出等必要的开支。乡镇上划县(市、区)级支出主要有:一是调整工资支出,主要指政策性增资和调整工资;二是事业发展支出,包括财源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涉农基础设施建设、小城镇建设等方面的支出。这些事业发展支出由乡镇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对项目安排分轻重缓急经乡镇人大主席团审议后,向县(市、区)财政提供项目和资金报告,并附可行性研究报告,县财政纳入项目库滚动管理,综合考虑全县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目标需要,结合财力情况统筹安排。

2.2.3建立和健全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的配套措施

首先,完善财政管理体制,实现县(市、区)乡和谐发展。在科学规范县(市、区)乡政府事权的前提下,合理划分县(市、区)乡政府的支出责任。其次,建立乡镇债务风险防范和化解机制。清理核实乡镇债权债务,锁定历史债务,消化存量,控制增量,加强债权债务管理,对乡镇债权债务实行“双重管理”。再次,建立和健全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体系。县政府要制定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办法,明确乡镇政府的责、权、利,建立和健全乡镇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目标考核体系。最后,建立和推行政务公开制度。以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为目标,切实加强对财政收支活动的监督,保障人民群众依法参加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推进地方财政部门依法行政和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乡镇政务工作总结篇9

2011年6月27日,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的2010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中称,截至2010年底,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已达107174.91亿元人民币(郭金超、张蔚然,2011),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实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并不是近两年才显现。作为地方政府债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乡镇政府债务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出现,并成为政府债务领域的一种特殊现象。

就债务规模而言,1998年底全国乡镇债务总额约为1776亿元,平均每个乡镇负债408万元(农业部经管司课题组,2001)。而从2008年4月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组织的对全国5个省(江苏、四川、陕西、河北、吉林)25个县50个乡镇的调研数据可知,2007年每个乡镇仍平均负债902.2万元,负债面高达96%。鉴于乡镇债务的覆盖面广、规模大,个别地区的乡镇债务甚至引发了干群冲突,因此学界对于乡镇债务基本持否定态度,认为乡镇债务的存在会影响基层政权稳定和政府职能的正常履行,会影响农村公共产品的正常供给,加重人民的偿债负担(付启敏等,2004;宫晓霞,2005;郑炎成,2008)。但也有部分学者承认了乡镇债务的正面效应,认为资金短缺长期以来一直是制约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而乡镇负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金不足的困难,因此客观上对农村经济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李景耀,2007;樊宝洪,2007)。

无论哪种观点,我们都不能否认,乡镇债务的产生与乡镇政府的定位、职能以及财政体制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作为中国基层政权组织,现实中的乡镇政府承担着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经济建设的职能。要正常履行这些职能就必须有职能得以履行的基本保证———充裕的资金。但在财权上收、事权下放,财权和事权严重不对称的财政体制下,在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时间不一致的客观条件下,再加上全国各地GDp唯上、官员考核制度的不完善,要想保证乡镇政府的财政资金充裕并完全做到“以收定支”还有一定的困难。也就是说,乡镇债务(包括省市县地方政府债务)的产生存在一定的客观性,单纯讨论债务规模并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由于地方政府债务的产生多以履行政府职能为借口,而使用资金的权力掌握在地方政府手中,这就使得债务用途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从而增加了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因此,债务资金的初始用途和最终用途是否一致?是否得到了最优化利用?是否帮助地方政府更好地履行了职能?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可能更具现实意义。由于地方政府债务涵盖范围太广,所以本文将局限在乡镇政府范围内来研究政府负债对政府履行职能的影响。考虑到乡镇政府履行职能的主要途径是财政支出,因此本文将着重分析乡镇债务对乡镇财政支出的影响。

二、乡镇债务的用途及资金性质

本文对乡镇债务用途及其资金性质的研究主要是基于作者的调查。2009年4—10月,作者对某省的乡镇债务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对象分别位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北、中、南三大地区。其中北部经济最落后,是典型的欠发达地区;中部经济介于北部和南部之间,是典型的中等发达地区;南部经济最发达,是典型的发达地区。之所以如此选择是考虑到这三个地区的差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差异,也可以看作是中国区域经济的一个缩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乡镇的整体情况。为了使样本的选择更加科学,笔者采用常用的抽样调查方法———分层随机抽样,先将某省的各市及辖区按照人均纯收入水平分为a、B、C三层,再从a、B、C三层各自随机抽选53个乡镇,这样共有159个样本乡镇。对于资料的获取主要采用了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实地调查法,即实地走访一些乡镇或市县,通过查阅相关财务报表来获得样本乡镇的资料;第二种是查阅《统计年鉴》,有些《统计年鉴》的统计信息细化到乡镇一级,经过仔细核对后使用;还有一些数据通过财政局和统计局获得。

根据笔者的调查,乡镇债务主要有四类用途(见表1):第一类与公共品建设有关,如兴办农业项目、兴建公共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事业以及义务教育等,这类债务约占总债务的49.31%;第二类与经济活动直接相关,如兴办企业、兴建工业园区和开发区等,这类债务约占总债务的28.06%;第三类与政府自身消费有关,如用于发放工资、机构日常运转支出等形成的债务,这类债务约占总债务的6.81%;第四类是除上述三种用途以外的债务,如兑付合作基金会欠款、兑付供销社社员股金等,这类债务约占总债务的15.82%。

对于这四类用途,从资金的经济性质上分析可以分别归入生产性负债和非生产性负债的范畴。通常而言,生产性负债主要是指政府由于进行生产建设、经济活动等生产性投资所产生的债务,这类债务最终会形成政府投资的一部分,对社会资本和经济增长产生直接作用,如第一类债务和第二类债务。非生产性负债是指除生产性负债外的一切债务,包括转移性负债和消费性负债,这类债务并不构成政府投资的一部分,而是与政府消费和政府的转移支付功能有关,对社会资本和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是间接的,如第三类债务和第四类债务。具体而言,教育负债是政府将债务资金投向农村义务教育领域,如用于教师工资的发放、学校的建设或教学设备的建设等方面,这实际上是对人力资本的一种投资方式。公益事业负债是政府将债务资金用于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建设,如城镇基本建设、通村道路建设、文化卫生设施建设和计划生育事业等方面,是一种典型的公共品投资方式。农业项目负债是政府将债务资金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生产项目等方面,典型的如道路、桥梁、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农业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助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是一种政府的公共投资方式。工业园区负债是政府将债务资金用于工业园区或开发区建设,如兴建标准厂房、提供机器设备等。由于工业园区或开发区的建立是为了改善当地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外来资金,所以也具有一定的生产性。而政府兴办企业,虽然于法不容,但作为特定时代的产物,如果乡镇企业盈利则乡镇政府可以增加税收和财政收入,因而这部分资金也具有一定的生产性。但由于这部分资金的实际用途取决于企业,是否用于生产投资具有一定的或然性,因此称之为或有生产性负债可能更为合适。总之,上述几种债务都具有一定的生产性,因此将其划入生产性负债。运转负债是政府将债务资金用于政府机构的日常运转、工资发放等政府自身的消费方面,是一种消费性负债。而其他负债(如兑付合作基金会欠款、兑付供销社社员股金等)多是乡镇政府被动承接政策性任务所产生的。由于乡镇政府付出这部分债务资金后得不到任何物品或劳务,即成为一种单方面的、无偿的转移支付,因此这类债务在性质上偏向于转移性负债。而消费性负债和转移性负债都属于非生产性负债,因此将第三、四类债务划为非生产性负债。

根据上述划分方法和表1的统计结果,2003—2007年样本地区的生产性负债和非生产性负债平均约占乡镇总债务的77.37%和22.63%,其中生产性负债明显占据了大多数。

三、乡镇债务对乡镇财政支出结构影响的理论分析

(一)财政支出的结构

政府的财政支出由不同项目的支出所构成。基于不同的目的,财政支出可以有不同的分类,而不同的分类又会形成不同的财政支出结构。在各种分类方法中,颇具经济分析意义的是依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将其分为投资性支出、消费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投资性支出和消费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物品或劳务,包括政府购买进行日常所需的或进行公共投资所需的物品或劳务的支出。前者如政府各部门的行政管理费,后者如政府各部门的投资拨款。“这些支出的目的和用途虽有所不同,却具有一个共同点:政府一手付出了资金,另一手相应地获得了物品或劳务,并运用这些物品或劳务来履行政府的各项职能”(高培勇,1995)。在这样的一些支出安排中,政府如同其他经济主体一样是在从事等价交换的活动。

转移性支出则不同,其直接表现为资金的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其中主要包括政府部门用于养老金、补贴、捐赠、失业救济金、债务还本付息等方面的支出。“这些支出的目的和用途也不尽相同,但也有一个共同点:政府付出了资金却无任何资源可得。在这里不存在任何交换的问题”(高培勇,1995)。投资性支出、消费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构成了财政支出的总体。但在财政支出结构中,人们较为关注的通常是政府的投资———消费结构,即政府的财政支出中有多少是用于公共投资了,有多少是用于政府消费了。因此,在分析乡镇债务对财政支出结构的作用时,本文将主要考察乡镇债务对政府投资性支出和消费性支出的影响。

(二)乡镇债务对乡镇财政支出结构的影响

如图2所示,aB为初始的政府预算约束线。在这样的约束下,政府的投资性支出为oa,消费性支出为oB。当乡镇政府存在财政赤字而上级转移支付不足或不能及时到位时,乡镇政府可以选择压缩消费性支出或投资性支出以减少财政收支缺口。但通常情况下,政府的消费性开支是既定的,可供压缩的空间有限。因为消费性支出涉及到政府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所以现实中乡镇政府削减消费性支出的积极性不大,甚至会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即使某些乡镇通过精简机构或其他措施削减了部分消费性开支,但消费性支出的削减必定有一个极限。当消费性开支减少到B1点时将不能再压缩,否则政府机构将难以为继。此时,若财政收入仍然难以满足政府的支出需求*,政府唯一的选择就是压缩投资性开支,预算线由aB1变为a1B1。但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和人类自我需要层次的提高,要求政府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因此政府支出尤其是在公共投资方面的支出将呈刚性增长趋势,削减投资性支出也较为困难。此时,如果政府可以通过借债来弥补暂时的资金缺口,即将债务资金用于政府的消费性开支,则起码可以保证政府的投资性支出不受影响(仍为oa),预算线维持在aB1。在这种情况下,若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直到消费性支出恢复到oB之前,政府借债所得的资金多会被用于弥补压缩过的那部分消费性支出,从而构成一种非生产性负债。而正是由于这部分非生产性负债(BB1)的存在,弥补了部分财政资金缺口,保证了财政支出中的投资性支出不会被压缩(保持在a点)。当政府的消费性需求被满足后(消费性支出维持在B点),政府债务将被用于增加政府的投资性支出(由oa变为oa2),从而构成一种生产性负债。生产性负债(aa2)的存在增加了乡镇政府的总投资支出。

至于生产性负债对消费性支出的影响,情况可能更为复杂一些。如果乡镇政府的各种资金是混在一起使用的,那么生产性负债的存在可能也会引起政府消费性支出的增加。因为无论是财政资金还是债务资金,增加的那部分政府可用资金均会被适当分配到政府投资或政府消费方面,而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可能更倾向于将资金用于自身消费,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消费性支出是趋于增加的。如果乡镇政府的财政资金和债务资金是分开使用的,那么生产性负债对政府的消费性支出可能没有明显影响,它所影响的将主要是政府的投资性支出。

综上所述,非生产性负债尤其是消费性负债保证了乡镇政府的投资性支出不被压缩,而生产性负债则增加了政府的投资性支出。且无论生产性负债还是非生产性负债,均可能对乡镇政府的消费性支出产生影响。但具体产生何种影响,还要视乡镇财政的监督和管理制度是否完善而定。

四、实证检验

(一)变量的选择

1.被解释变量。由于本文要考察的是乡镇债务对财政支出结构的影响,所以被解释变量是能够反映财政支出结构的指标。反映财政支出结构可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人均数,一种是比例数,两者分别体现财政支出结构的不同方面,所以在实证分析中将综合使用两种方法,将被解释变量设置为四个,分别是人均投资性支出、人均消费性支出、投资性支出占比和消费性支出占比。

2.解释变量。解释变量主要是乡镇债务。考虑到不同的债务用途与乡镇财政支出的关系可能不同,进而对乡镇财政支出结构的影响也不同,所以在实证分析中将设置两个解释变量,分别是人均生产性负债和人均非生产性负债。

3.控制变量。影响乡镇财政支出的因素有很多,为了能更准确地衡量乡镇债务的影响,必须将其他影响因素进行适当的控制。常见的影响乡镇财政支出的因素主要有:(1)财政收入水平。理论上讲,财政收入反映了乡镇政府的征税能力和接受上级转移支付的能力,是决定乡镇财政支出规模的首要因素。但考虑到乡镇政府的实际情况,乡财多归县管,乡事多由自己负责(即使是在上级政府承担主要建设职能的情况下,乡镇政府仍要负责筹集配套资金),乡镇政府的财权与事权之间仍然不对称,因此该因素对乡镇财政支出结构的影响可能并不明显。(2)城镇化水平。城镇化水平也是影响乡镇财政支出规模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城镇化的加快,各地要求乡镇政府在基础设施、社会福利事业等方面的投资增多,对政府支出的规模和效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考虑到所调研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大同小异,因此预期该因素对乡镇财政支出结构的影响并不明显。(3)耕地面积比重。虽然乡镇的城镇化步伐在加快,但对于一些乡镇而言农业仍是其主导产业。以农业为主的乡镇,要求政府在农业基础设施、农田水利等方面的投资相对较多,因此预期耕地面积越多的乡镇,对政府投资的需求越大。

(二)模型设定

虽然能同时反映截面特征和时间特征的面板数据模型是本文最为理想的实证分析工具,但受制于数据的可得性,本文只建立截面数据模型来进行分析。模型基本形式如下:Y=α+β1X+β2Z+u,其中,Y代表被解释变量,X代表解释变量,Z代表控制变量,α为常数项,β为变量系数。各变量的具体含义见表2。

(三)数据来源与变量描述性统计

本文实证分析所用数据来源于作者对调查资料的整理,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相应市的《统计年鉴》和财政局。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债务数据使用的是当年发生额,而不是债务总额。之所以这样做是考虑到,本文使用的是截面数据模型,该模型反映的是某一时点上几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债务总额既包括以前年度的旧债累积,也包括当年新发生的债务,还要扣除当年新化解的债务,这样的债务总额既与当年财政支出不在同一时点上,又与当年政府投资和政府消费没有直接关系,因此使用当年发生额更为合理。由于某些乡镇的某些数据有所缺失,这里只用103个乡镇的数据进行分析,数据时间为2007年(见表3)。

(四)实证检验

1.相关分析。从表4的相关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生产性负债和非生产性负债与乡镇政府的投资性支出和消费性支出之间有明显的正相关性,显著性水平为1%。这说明无论生产性负债还是非生产性负债,都对乡镇财政支出有明显的影响。但不同的债务用途与财政支出之间的相关性不同。比较各相关系数大小可知:第一,生产性负债与乡镇财政支出之间的相关性要高于非生产性负债与财政支出之间的相关性;第二,无论生产性负债还是非生产性负债,与消费性支出的相关性均高于与投资性支出的相关性,说明乡镇债务对政府消费的影响大于对政府投资的影响。

2.回归分析。运用eviews6.0软件进行回归的结果如表5所示。考虑到截面数据可能存在异方差而影响估计的准确性,为此本文还进行了white异方差检验,结果表明不存在异方差。3.结果分析。(1)乡镇债务对政府投资性支出的影响。模型1、3考察的是乡镇债务对政府投资性支出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见表5),无论人均数还是比例数,生产性负债对乡镇政府的投资性支出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非生产性负债对政府投资的影响则不确定。在人均数模型1中,非生产性负债对乡镇政府的投资性支出没有明显影响;在比例数模型3中,这一变量却在1%的水平上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而比较模型中两个变量的系数可知,在模型1中,生产性负债对人均投资性支出的影响程度大于非生产性负债对人均投资性支出的影响程度(系数分别为0.177和0.141);在模型3中,生产性负债对投资性支出的影响程度则小于非生产性负债对投资性支出的影响程度(系数分别为0.082和0.116)。这种差异的出现可能是由于在乡镇财政支出中投资性支出的绝对规模通常要大于消费性支出的绝对规模,从而使得其在总支出中的比重变化不很敏感。总之,由模型1、3的回归结果可知,乡镇债务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政府投资的增长,两者存在一种明显的正向变动关系。(2)乡镇债务对政府消费性支出的影响。模型2、4考察的是乡镇债务对政府消费性支出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生产性负债和非生产性负债对乡镇政府的消费性支出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乡镇债务对乡镇政府消费性支出的增加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不同的债务用途对政府消费的影响程度不一样。比较模型中两个变量的系数可知,在人均数模型2中,生产性负债对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影响程度大于非生产性负债对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影响程度(系数分别为0.182和0.159);而在比例数模型4中,生产性负债对消费性支出的影响程度则小于非生产性负债对消费性支出的影响程度(系数分别为0.087和0.120)。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同上。总之,由模型2、4的回归结果可知,乡镇债务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政府消费的增长,两者也存在一种明显的正向变动关系。(3)乡镇债务对财政支出结构的影响。以上只是从纵向上分析了不同的债务用途对政府投资或政府消费的影响,现在将两者结合起来从横向上分析不同的债务用途对政府投资和政府消费的综合影响。以生产性负债为例,结合模型1、2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生产性负债对人均政府投资性支出的影响程度小于其对消费性支出的影响程度(系数分别为0.177和0.182);结合模型3、4的回归结果也可以看出,生产性负债对政府投资性支出占比的影响程度小于其对政府消费性支出占比的影响程度(系数分别为0.082和0.087)。同理,非生产性负债对政府投资性支出的影响程度也均小于其对政府消费性支出的影响程度。可见,无论生产性负债还是非生产性负债,均使得乡镇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向有利于政府消费的一方倾斜。

五、结论及思考

乡镇政务工作总结篇10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完善乡镇政府为民办事设施工作现场会,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今年“四个十”重点工作,切实抓好乡镇政府为民办事设施建设,方便群众办事,改善工作环境,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这既是一次现场会,也是一次经验交流会,更是一次工作推进会。刚才,我们组织大家参观了*镇便民服务一条街、*镇政府大院规范化建设等为民办事设施现场,听取了*、*、*等三个乡(镇)的经验介绍,其它乡镇和有关部门也谈了各自的设想和打算,目的就是要使大家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找出差距,采取措施,扎实工作,全面推进我县乡镇政府为民办事设施建设。下面,就完善乡镇政府为民办事设施工作我讲几点意见。

一、今年以来工作的简要回顾

年初,针对我县大部分乡镇政府为民服务设施比较简陋,管理不够规范的实际,县委、县政府作出了进一步完善乡镇政府为民服务设施的决定,并把它列为今年全县“四个十”重点工作。为切实抓好这项工作,各乡镇和县直有关单位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有的乡镇动作快,工作实,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完善乡镇政府为民办事设施工作《实施方案》和《考核方案》,提出了完善乡镇政府为民服务设施的总体思路和基本要求;二是县委组织部、村建办梳理和归纳了乡镇党委、站所及村级为民办事各项规章制度;三是*、*、*等乡镇提出了改造乡镇政府危房的初步方案;四是*、*、*、*、*、*、*等乡镇对政府大院进行了建设和改造;五是*、*等乡镇整合了站所资源,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镇还建立了群众办事全程制度,绘制了便民服务导政示意图,印制了《群众办事指南》,户均一本,为群众办事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受到了农民群众的欢迎和好评。总结*镇的做法,我认为有五条经验:一是整合了便民服务资源,形成了便民服务一条街。二是政策透明,办事程序公开、有序。三是限时办结,工作效率高,群众满意度高。四是规范了机关管理,如实行办公区与生活区分开管理,方便群众办事;对干部进行动态管理,去向明了;制定工作首问责任制等;五是整治了机关环境,因地制宜进行了硬化、绿化、亮化工程,并划分了卫生责任区。六是部门配合好。但是,我县完善乡镇政府为民办事设施工作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如工作进展不平衡,有的乡镇还存在等待观望态度,工作迟迟不动;有的乡镇站所主管部门强调部门利益,在工作支持和配合上做得不够;乡镇为民办事设施建设资金较困难等。

二、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完善乡镇政府为民办事设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完善乡镇政府为民办事设施是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的基础性建设,是搞好“三民”活动的基石和主要保障。随着形势的发展,如何进一步改善工作环境,转变工作理念,改进工作方法,健全工作制度,用规范的运行机制来保证农村工作的高效率,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各乡(镇)和有关部门一定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高度,充分认识完善乡镇政府为民办事设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要敏于小中见大,善于创新理念。乡镇政府机关长期生活、办公一体化存在许多弊端,同时有些乡镇环境差、伙食差,留不住干部。因此,我们要用公司运作理念来谋划行政办公。

二要敏于把握差距,善于重点突破。我县存在的差距有三点:一是有些乡镇干部的思想观念、工作方式与群众日益增长的民主意识不相适应。二是政策水平与其职责不相适应。三是工作透明度、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不高。我们要抓住两个突破:一是为民办事设施的突破。整合站所资源,要新建的要量入而出,各部门要开绿灯,给乡镇适当的资金支持。二是便民措施和干部规范化管理的突破。实行程序公开、政策透明、限时办结、首问责任制等。

三要敏于洞察机遇,善于乘势而上。县委、县政府将完善乡镇政府为民办事设施工作列入“四个十”重点工程,并且又有政策支持、群众有呼应、部门配合。大家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

三、突出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乡镇政府为民办事设施建设

完善乡镇政府为民办事设施,要结合工作实际,围绕加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转变政府职能,改善群众办事环境,依法建立系统的工作程序,对政府工作的决策、管理、协调、监督等工作环节明确规范,建立起指挥灵活、决策民主、管理到位、办事高效、政务公开、协调有序、监督有力的全过程管理运行机制。今年,我县完善乡镇政府为民办事设施的工作目标和总体思路是:立足实际,把改善环境和完善制度作为工作的切入点和重点,实施“”工程,即年内抓好个乡镇(*、*、*)政府危房的改造;抓好个基础条件较好的乡镇(*、*、*、*、*、*、*等)的规范化建设,使之成为全县各乡镇规范化建设的示范和样板;对全县个乡镇政府大院及圩镇主要街道进行绿化、美化、净化、亮化,整合乡镇站所资源,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完善乡镇各项规章制度,创新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完善乡镇政府为民办事设施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内容繁杂。因此,要坚持高起点起步,高标准运作,力求工作的系统性、统一性和长效性,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运行,逐步建立起为民办事的长效机制。今年,完善乡镇政府为民办事设施重点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调查摸底,做好规划设计。各乡镇要对本乡镇政府为民办事设施的现状和制度建设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摸底,根据县委、县政府完善乡镇政府为民服务设施工作《实施方案》和《考核方案》,初步确定建设和改造项目重点,由各乡镇联系县建设部门进行规划设计,作好为民办事长远总体规划,报县委、县政府审定后,确定建设重点乡镇、重点项目、重点工程。规划设计完成之后各乡镇要认真组织实施。同时,各乡镇、各部门要制定好本年度工作要点和实施方案,于月日前报县委组织部、村建办。

二是结合实际,完善规章制度。在做好调查摸底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各乡镇政府、各站所的特点,制定完善各乡镇政府、站所的有关为民、便民的规章制度。重点制定完善办事公开制度、岗位责任制度、服务承诺制度、首问责任制度、挂牌上岗制度、群众监督制度、接待制度等服务机制。建立完善的制度要切合实际、操作性强,既有对干部的约束、监督,又有对群众的服务规范。制度的运行既能体现干部执政为民素质,也能让群众感受到干部作风的转变。如办事公开制度,公开的内容一定要确切,不能敷衍了事,对办事程序、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等要逐项向社会公示。

三是整合资源,建立便民服务中心。各乡(镇)要从转变乡镇干部的工作作风、提高机关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出发,按照方便群众、利于监督、简便易行和切实有效的原则,建立便民服务中心或服务大厅,整合乡镇的有关职能部门资源,实行集中办公,挂牌上岗,一条龙服务,把涉及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职能和办事制度、办事内容、办事程序、办事方法、服务承诺公开上墙,把有关农村工作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乡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以及政府为群众办实事情况向群众公开。年内,要求各乡(镇)落实好平方米以上的便民办公场所,落实好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和办公经费,保证服务大厅运转有序、群众满意。

四是突出重点,分类分步推进。实施“”工程,*、*、*等乡镇重点抓好政府办公危房的改造新建工程,要求在月底前搞好工程设计规划、办好土地审批手续;月底前完成任务的以上;月底前全面完成工程任务;同时,抓好办公大楼周边环境绿化建设。除*、*、*等三个乡镇之外的其他乡镇,重点抓好为民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抓好政府、站所、圩镇的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作,做到政府、站所、圩镇区域内有绿化带或绿化池,种植了花草树木,办公场所室内外整洁美观,有路灯照明设施,整修了线路和办公牌挂放。

四、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严格考核,确保完善乡镇政府为民办事设施工作落到实处

⒈加强领导,强化责任。为切实加强对完善乡镇政府为民办事设施工作的领导,县委、县政府已成立了完善乡镇政府群众办事设施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邝光华任组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卓邦友,县委常委、政府副县长唐庆敏,县人大副主任罗明月为副组长,在座的相关责任单位负责人及各乡镇党委书记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对各乡镇、各有关部门有关工作的协调、督导、服务工作。各乡镇、各有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把完善乡镇政府群众办事设施工作列为本乡镇、本单位今年的重要中心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把这项工作的开展当作先进性教育活动为民办实事的一项重要内容,把这项工作作为改进干部作风,建设勤政、务实、高效政府的一项重要措施,实行重点突破,精心组织实施。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严格落实责任制,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及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是抓完善乡镇政府为民办事设施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不抓是失职,抓不好是不称职,各乡(镇)、各有关部门的主要领导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经常过问、定期研究,狠抓落实。

⒉密切配合,通力协作。抓好乡镇政府为民办事设施规范化建设,一定要注意从本乡镇的实际出发,确立规范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内容方式和工作机制,既要突出重点,又要整体推进、统一规范,既要一步到位,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切忌搞形式主义,切忌搞成变相的达标活动,切忌以此增加群众的负担。为切实抓好这项工作,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做到“八个必须”:一是必须成立机构,专人专抓;二是必须制定方案,搞好规划,不搞盲目乱干,以免造成浪费和损失;三是必须拓宽筹资渠道,采取财政拔一点、乡镇筹一点、站所主管单位出一点、挂点单位助一点的办法,广泛筹集资金,对站所主管部门要求在落实本部门为民办事专项经费的基础上,为乡镇筹措提供扶持资金万元以上;四是必须坚持单位挂钩帮扶,加快项目建设步伐;五是必须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注重加强上下联系,把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思想统一起来,把人心凝聚起来,全力投入到为民办事设施建设中去;六是必须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各责任单位要从大局出发,密切配合,共同把任务落实好、完成好;七是必须加强项目建设管理,严把工程质量关;八是必须管好项目建设资金,要通过招标投标的办法来采购物资,确定工程施工队,以降低建设成本。

⒊强化督查,严格考核。为保证完善乡镇政府为民办事设施各项工作的落实,县委、县政府已成立了完善乡镇政府为民办事设施督查考核小组,制定了具体的考评细则,把完善乡镇政府为民办事设施工作列为县委、县政府今年工作的重要考核内容。考核实行集中考评与平时考评相结合,硬性考评与群众评议相结合,定项与定量相结合。平时考核根据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经常性跟踪督促检查。年度考核以平时考核为基础,年末进行全面汇总考评。对完成任务好、群众评价高的乡镇、单位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消极被动,行动迟缓的,视情节轻重给相关责任人进行谈话诫勉;对领导不重视,措施不力,任务不完成的,给予通报批评,直至做出组织处理。

五、立足实际,注重实效,积极探索和总结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