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乡镇年度平安建设工作总结十篇乡镇年度平安建设工作总结十篇

乡镇年度平安建设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53:49

乡镇年度平安建设工作总结篇1

关键词:偏离-份额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差异;农安县

中图分类号:F30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6)22-6012-06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6.22.070

StudyonVariationsinLand-useCompositionChangeofnong’anCountyBasedontheShift-Shareanalysis

SUnLi-zheng,DonGHui-he,ZHaowen-jia,XUJi-tuo

(CollegeofearthSciences,JilinUniversity,Changchun130061,China)

abstract:Usingtheland-usescaledataoffourlandtypes(agriculturalacreage,landareausedbytownshipandruralresidents,industrialandmininglandarea,transportinfrastructurelandarea)ofnong’ancountyin2008and2014,thetotalandrespectivescalesofthefour-typelandusewereanalyzedbytheShift-Shareanalyticalmode,andthecharacteristicsandvariationsinland-useevolutionweresummarized.theresultsshowedthat,thedecreaseofagriculturalacreageandincreaseofconstructiveacreagewerecommonfeaturesofallthetownsofnong’ancounty.moreover,therewasamarkedregionaldiscrepancyamongthetotalshiftoflandusevariation,totallandusevariationinducedbycompetitivenessandland-usecomposition,andthevariationofalltypesoflanduses.

Keywords:Shift-Shareanalysis;landusevariation;discrepancies;nong’ancounty

县域作为中国^低层次的行政地域空间单位,绝大多数都是以农业地域为特色,是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分布区域,也是耕地资源的主要分布区域。在大部分县域的土地利用结构中,耕地都占有绝对地位,有着明显高于其他用地类型的面积比例。当前,在中国县域经济不断发展,县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县域土地利用结构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1]。

土地利用结构反映区域各种不同用地类型之间的比例关系或组成[2]。一个县域的土地利用结构特征能够反映出该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和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同时,县域内各乡镇间土地利用结构的差异也能够反映出县域的整体产业发展方向和优势土地利用类型[3]。目前对土地结构的研究多集中在土地利用结构的发展趋势、演变过程、预测和评价等方面,而对区域内土地利用结构差异方面研究较少。

吉林省农安县是农业大县,在县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特色、地域空间结构和土地利用结构等方面都具有中国县域所表现的一般性特征。本研究以农安县为研究区域,将用于区域产业结构演变分析的偏离-份额分析法引用到县域土地利用结构研究中,通过对农安县各乡镇2008-2013年5年间的耕地面积、城镇及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交通基础设施用地面积和工矿用地面积等四种主要用地类型进行偏离-份额分析,总结农安县土地利用结构演变的地域性差异特征。

1研究方法

偏离-份额分析法一般用于分析评价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优劣以及竞争和影响能力的大小,以找出区域经济发展和衰退的原因,确定区域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产业部门、未来经济发展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一般原则[4]。其基本原理是将某一特定区域的经济和产业结构的变化看作一个动态的过程,以该区域所在的上级区域或全国的经济发展为参照系,将该区域经济总量在一定时期的变化(增长)分解为份额分量、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3个部分[5]。偏离-份额分析方法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在区域经济和城市经济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李建磊等[6]、张昌勇[7]、徐晓菊[8]、姚丽霞等[9]、陈群元等[10]、范况生等[11]、李武军等[12]运用偏离-份额法对产业及产业结构的竞争力进行了研究。2012年,李秀霞等[13]将偏离-份额分析模型应用于区域土地利用结构效益研究中。本研究创新性地将偏离-份额分析法运用于县域土地利用结构的比较研究,总结农安县土地利用结构及其变化特征。

偏离-份额分析模型构建:设Fj(t)表示t时期县级j类土地利用类型的用地规模;Fij(t)表示t时期各乡镇j类土地利用类型的用地规模;F(t)表示t时期县级土地利用规模之和(本研究只选用耕地、城镇与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和工矿用地4种类型)。其中t=t0为基期,t=t为研究期末。

F(t)=■Fj(t),Fj(t)=■Fij(t)

根据偏离-份额分析法基本原理,将各乡镇土地利用规模变化(Gi)分解为县级份额分量(Ri)、结构偏离分量(pi)和竞争力分量(Di),Gi=Ri+pi+Di。各乡镇某类用地规模的变化(Gij)也可以分解为县级份额分量(Rij)、结构偏离分量(pij)和竞争力分量(Dij),Gij=Rij+pij+Dij。

Gi=■Gij=■[Fij(t)-Fij(t0)]

Ri=■Rij=■Fij(t0)[■-1]

pi=■pij=■Fij(t0)[■-■]

Di=■Dij=■Fij(t0)[■-■]

2农安县土地利用变化差异分析

2.1研究区域概况

农安县隶属吉林省长春市,位于松辽平原腹地,境内平原辽阔,农业在县域乃至全省占重要地位,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县之一。全县土地总面积5430km2,其中耕地面积占72%,为保障全国的粮食安全承担着重要的粮食生产职能。全县下辖农安镇、伏龙泉镇、哈拉海镇、靠山镇、开安镇、烧锅镇、高家店镇、华家镇、三盛玉镇、巴吉垒镇、前岗乡、龙王乡、三岗乡、万顺乡、杨树林乡、永安乡、青山乡、黄鱼圈乡、新农乡、万金塔乡、小城子乡和合隆镇共22个乡镇,376个行政村,5400多个自然屯,2013年全县总人口120万人。

2.2数据来源与指标计算

本研究所使用数据来源于《农安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农安县土地利用整治规划(2010-2015)》、农安县2008-2014年城镇地籍统计数据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

农安县是农业大县,2014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1.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5.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17.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67.9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之比为25.0∶30.9∶44.1。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以种植业为主,全年粮食产量达到300万t;第二产业以工业为主,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75.2亿元;第三产业依托于合隆开发区、哈拉海万隆物流园等大型城镇综合园区,全年社会消费总额可实现104.0亿元。相比以上主体产业,县内林、牧、渔等产业所占比重较小,对县内产业结构变化影响较弱,相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在土地利用结构及其变化中起到的作用相对较少。因此,为突出县域范围内支柱产业及其用地类型的结构变化,本研究选用全县及各乡镇耕地面积、城镇及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面积、交通基础设施用地面积和工矿用地面积进行研究,土地总面积的变化为上述4类用地面积之和的变化。

2.2.1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农安县全县土地总面积542922.20hm2。其中农用地面积436579.92hm2,建设用地面积52600.04hm2,未利用地面积53742.23hm2,分别占总面积的80.10%、9.69%和9.90%(表1)。其中:耕地面积390509.76hm2,占土地总面积的71.93%;园地面积110.74hm2,占土地总面积的0.02%;林地面积22275.36hm2,占土地总面积的4.10%;草地面积5599.38hm2,占土地总面积的1.03%;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47853.32hm2,占土地总面积的8.81%;交通运输用地面积18147.57hm2,占土地总面积的3.34%;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29798.51hm2,占土地总面积的5.49%;其他土地面积28628.28hm2,占土地总面积的5.27%(表2)。

2.2.2指标计算本研究所采用的偏离-份额分析时间段为5年,起始年t0为2008年,研究期末t为2013年。各乡镇总的用地变化偏离-份额分析结果见表3,主要用地类型变化偏离-份额分析结果见表4。

2.3县域土地利用结构演变差异

与2008年相比,2013年农安县城镇及农村居民点用地、交通基础设施用地、工矿用地、耕地等4类用地面积总计减少12269.89hm2,其中前3类用地面积分别增加4134.84hm2、24.06hm2和184.08hm2,而耕地面积减少16612.86hm2。比较各乡镇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具有以下差异性。

1)4种用地类型总面积只有伏龙泉镇增加5.92%,其他乡镇均减少。其中减少比率较大的乡镇有新农乡、龙王乡、巴吉垒镇、靠山镇、万金塔乡和华家镇,分别减少9.33%、8.31%、7.43%、6.32%、5.85%和5.04%。伏龙泉镇总面积增加主要是由于耕地面积的增加,而其他乡镇耕地面积均减少;城镇及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各乡镇均有增加,增长率超过10%的有伏龙泉镇、华家镇、前岗乡、巴吉垒镇、烧锅镇、青山乡、三盛玉镇、靠山镇和永安乡,其中伏龙泉镇增长幅度最大,为16.93%,农安镇作为县城的城关镇,城镇及农村居民点用地增长面积最大,为536.37hm2;各乡镇交通基础设施用地变化幅度相对较小,伏龙泉镇和农安镇分别增长3.59%和1.52%,巴吉垒镇、龙王乡和合隆镇分别减少3.83%、1.82%和1.40%,其他l镇增减幅度不超过1.00%;虽然全县工矿用地面积规模总体不大,但部分乡镇工矿用地增长比例较大,小城子乡、哈拉海镇、青山乡、农安镇、三岗乡、三盛玉镇工矿用地增长比例超过30.00%,其中小城子乡最高,为56.10%。

2)伏龙泉镇、杨树林乡、高家店镇、永安乡、三盛玉镇、哈拉海镇、烧锅镇、万顺乡、合隆镇、开安镇和青山乡总偏离为正值,属正向偏离,表明4种用地类型的总用地规模减少幅度低于县域平均水平,其中伏龙泉镇偏离幅度最大,为2157.74hm2。其他乡镇为负向偏离,4种用地类型的总用地规模减少幅度超过县域平均水平,其中巴吉垒镇偏离幅度最大,为1142.90hm2。由土地利用结构优势引起用地规模增长的乡镇有农安镇、合隆镇、烧锅镇、靠山镇、万金塔乡、新农乡、高家店镇、开安镇和青山乡,其中农安镇和合隆镇增长幅度较大,分别为178.42hm2和143.77hm2;由土地利用结构劣势引起的用地规模减少幅度较大的有杨树林乡、三盛玉镇、永安乡、龙王乡、三岗乡等,其中杨树林乡减少幅度最大,为92.00hm2(图1)。由竞争力优势引起用地规模增长的乡镇有伏龙泉镇、杨树林乡、永安乡、三盛玉镇、高家店镇、哈拉海镇、烧锅镇、万顺乡、开安镇、青山乡、合隆镇,其中伏龙泉镇增长幅度最大,为2174.45hm2;由竞争力劣势引起用地规模减少较大的有巴吉垒镇、新农乡、龙王乡、万金塔乡、华家镇和靠山镇,其中巴吉垒镇减少幅度最大,为1112.82hm2(图2)。开安镇、烧锅镇、高家店镇、青山乡和合隆镇既具有土地利用结构优势,又具有土地利用竞争优势;华家镇、巴吉垒镇、前岗乡、龙王乡、三岗乡和小城子乡则两种优势都不具备。

3)各种用地类型的偏离-份额分析结果。从整体看,2008-2013年各乡镇城镇及农村居民点用地、交通基础设施用地、工矿用地、耕地的增长中,全县份额分量的比重均一定程度上小于结构分量和竞争分量,县内各乡镇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并未受全县土地结构变化的制约。

从土地利用类型看,各乡镇交通基础设施用地和工矿用地的全县份额分量明显高于城镇及农村居民点用地和耕地;而耕地的结构分量为负,其余用地类型结构分量都为正。这说明县内土地利用结构以耕地为主体,但是变化率较小,相对稳定,土地利用结构因素不能带动耕地面积的增长,而能带动城镇及农村居民点用地、交通基础设施用地和工矿用地等建设用地的增长;交通基础设施用地和工矿用地的变化量处于上升趋势,说明2种用地类型近年来发展迅速。

竞争份额分量各个乡镇具有不同的情况。竞争因素能够带动耕地面积增长的乡镇有伏龙泉镇、杨树林乡、永安乡、高家店镇、三盛玉镇、哈拉海乡、万顺乡、烧锅镇、开安镇和合隆镇;竞争因素能够带动城镇及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增长的有伏龙泉镇、靠山镇、烧锅镇、华家镇、三盛玉镇、巴吉垒镇、前岗乡、永安乡和青山乡;竞争因素能够带动工矿用地规模增长的有农安镇、伏龙泉镇、开安镇和杨树林乡;竞争因素能够带动交通基础设施用地增长的有农安镇、哈拉海镇、华家镇、三盛玉镇、三岗乡、青山乡和小城子乡。

3结论与建议

全县耕地总量占主体地位,但从数据上看负向结构偏离较大,导致结构性矛盾突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农安县城镇化进程相对滞后,农业发展的工业反哺力度较小。因此,各乡镇应将耕地作为结构调整的重点。全县及各乡镇的结构和竞争力因素对用地量增减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应发挥各地区的优势,因地制宜,改善和优化各类用地结构。同时,个别乡镇应该发挥交通和区位优势,优化工矿用地结构,实现区域内各土地利用类型及相应产业间协调发展。

耕地面积减少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是农安县各乡镇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普遍特征。从各乡镇4种主要用地类型的变化数据上看,除伏龙泉镇外,其他各乡镇耕地面积减少量均明显大于建设用地增长量,表明耕地面积减少并非主要由建设用地占用导致。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增加,工矿用地和交通基础设施用地的增加幅度并不大。土地利用变化的总偏离以及土地利用结构因素和竞争力因素引起的总用地变化、各类用地变化则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要根据各乡镇自然条件以及人口与经济发展对各类用地需求,并从全县土地利用规划的宏观控制,有针对性地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根据上述结论提出以下两点建议:①加强耕地的保护,包括控制建设用地占用和加强耕地资源的生态和环境保护,尤其是要对耕地面积减少负向偏离较大的乡镇进行严格控制;②结合农村城镇化发展,积极通过农村居民点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降低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和比例,充分挖掘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整治耕地潜力。

参考文献:

[1]李文.县域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利用――以肥西县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2015(1):9.

[2]丰雷,蒋妍,黄晓宇.土地利用结构与社会经济结构――基于中国不同用地类型区域的实证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30(1):110-115.

[3]傅伯杰,陈利顶,马诚.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J].自然资源学报,1997,12(2):112-118.

[4]陈朝泰.江苏经济增长的偏离份额分析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6(5):72-77.

[5]崔功豪,魏清泉,刘科伟.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12-215.

[6]李建磊,徐晓明,金浩,等.偏离-份额法在河北省11市区产业竞争力分析中的应用[J].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3):24-28.

[7]昌勇.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湖北产业竞争力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29(11):152-155.

[8]徐晓菊.河南工业竞争力评价[J].河南社会科学,2009,17(16):208-209.

[9]姚丽霞,赵俊平,董金.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东北三省产业结构竞争力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568-570.

[10]陈群元,宋玉祥.长株潭“3+5”城市群产业结构效益与竞争力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28(2):66-70.

[11]范况生,刘献法.基于SSm的河南区域产业结构效益与竞争力分析[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1,26(2):74-79.

乡镇年度平安建设工作总结篇2

1、加强宣传方针政策,营造新农村建设氛围。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不断加大新农村建设宣传力度,在全县营造了浓厚的建设氛围。我县电视台开设新农村建设专栏,加强方针、政策和建设典型的宣传。

3、加大对农民培训力度,转移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面向城市工业化、现代化、城镇化的方向,根据市场的导向,强化对新型农民的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开展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步伐。制定免费培训农民工实施方案,到目前,技能性培训2600人,引导性培训3.7万人,转出劳务人员5.5万人,劳务收入1.51亿元。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各项工程进展有序。基础设施建设共投入资金3103.992万元。其中,投入2462万元建设通乡通村公路42公里,投入资金362.35万元,修建村内白色水泥路面25823延长米。投入资金48万元,修建u型水泥边沟6500延长米;投入资金42.66万元,安装过户入水桥涵1524节。投入资金99.542万元,铺修村内沙石道路84460延长米,铺垫达到标准砂石路面;投入资金6000元,修建厕所一座。投资6.8万元,修建院墙240米,投入资金10.6万元,铺设人行道砖3150平方米;投入资金3.5万元,修建井房围墙;投入50.4万元,用于自来水改造工程;投入0.54万元,建设浴池煤仓一处。投入5万元,修水渠400米;投入4万元,焊接铁垃圾箱40个;投入8万元,打自来水1口。

乡镇2012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2012年农技推广工作总结

乡镇水利站年终工作总结

2012年扶贫工作总结

2012年“三支一扶”工作总结

提高机关工作效率,促农业事业大发展

2012年新农村建设个人工作总结

农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总结

到农村农业工作总结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8、发展农村新能源,加快沼气池建设进度。加大了对沼气池建设的宣传,发放张贴画120份,使用手册850套,永久性标语13处。投入资金30万元购进沼气灶、净化器9、实施社会帮建,全社会共同建设新农村。我县现有省级帮建单位2家,市级帮建单位9家,县级帮建单位86----家。帮扶单位共帮扶资金46.27万元,其中,省级帮建单位帮扶资金27万元,市级帮建单位帮扶资金8.45万元,县级帮建单位帮扶资金10.82万元。省地税局帮扶省级试点村福利镇长征村,投入20万元,建设玉米烘干加工厂和生产高分子秸杆环保装潢板项目。双矿集团帮扶省级试点村兴安乡庆生村,投入资金5万元,抗旱打井50眼,投入2万元,为村里安装4盏路灯。市移动公司帮扶省级试点村永安乡兴源村,投入1.7万元用于抗旱打井。建设银行双鸭山支行帮扶省级试点村某某镇同意村,帮助5户贫困户,每户500元,共计2500元。市信用联社帮扶市级试点村兴安乡永乐村6.5万元。县湿地局帮扶省级试点村腰屯乡常胜村1万元,县工商联帮某某镇扶红光村1万元,县统战部帮扶福利镇东发村30节涵管(折合7xx元),升平煤矿帮扶永安乡幸福村煤矿石500立方米(折合xx元),县建设局帮扶腰屯村1000元,分给10户贫困户,每户100元,县审计局帮扶升昌镇丰林村6000元,县技术监督局帮扶丰乐镇东风村7000元。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组织领导。新农村建设工作采取单位、部门、乡镇领导亲自挂帅,分管领导抓具体工作,领导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县委、县政府领导经常深入村屯实地考察,与村领导和村民共同商讨新农村建设的方向和做法。新农村建设成员单位、乡镇也建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帮建单位也成立了新农村建设帮建领导小组,主要领导负总责,安排人员具体抓帮建工作,组织专人驻村入户进行指导。

(二)广泛宣传发动。利用电视台开展新农村建设专栏,每周两期。县

委、县政府召开动员大会,发动全县上下共同参与新农村建设,发放宣传单,大力宣传新农建设的工作内容、重大意义、成功经验和典型事例,派选副科级后备干部深入各乡镇,帮助乡镇的新农村建设。各乡镇设立一名宣传员,及时报道乡镇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新动态。

(三)多方筹集建设资金。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筹、社会力量参与“的原则,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县政府今年整合各类资金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来,向试点村倾斜,县财政设立新农村建设资金,建立筹资机制,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整合政策项目资金,拓宽投资建设资料吸纳社会资金参与新农村建设。

(四)建立民主管理机制。通过各种途径发动群众、引导群众、教育群众,使农民自觉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尊重农民群众的民主权利。试点村建设方案经过村民会议讨论通过。村民出资出劳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各村相继建立新农村建设村民理事会,具体负责各工程项目申报、实施和监督管理,逐步形成农民自主决策、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长效机制。

乡镇2012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2012年农技推广工作总结

乡镇水利站年终工作总结

2012年扶贫工作总结

2012年“三支一扶”工作总结

提高机关工作效率,促农业事业大发展

2012年新农村建设个人工作总结

乡镇年度平安建设工作总结篇3

关键词:城乡二元结构;城乡一体化;制约因素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6-0052-04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十七届五中全会将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作为“十二五”时期的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国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的重要论断,要求“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1],这为新形势下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指明了方向。安徽是中部地区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50%以上,“三农”问题对其经济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安徽省将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升到了战略的高度加以重视,积极探索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先后批准马鞍山、芜湖等6市开展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是,城乡二元结构的复杂性、顽固性决定了安徽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艰巨性、长期性。因此,“十二五”时期,安徽省要抓住历史机遇,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以城乡统筹发展推进跨越式发展。

一、安徽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安徽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工业化、城市化与市场化来指导“三农”工作,并紧紧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崛起和扩大内需的重大战略机遇,全面实施工业强省、中心城市带动、城乡统筹等战略,通过推行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小城镇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全省社会经济表现出较快的发展势头。

(一)城乡居民收入不断上升,但差距较大的局面无明显改观

从居民收入看,城乡差距呈扩大之势。“十一五”时期,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3.3%,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4.9%。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2000年2.74:1,扩大到2005年的3.21:1,2010年虽降为2.99:1,两者的绝对差距则由1990年得816元扩大到2005年5830元,2010年的10503元,如果加上城镇居民的各种福利和补贴收入,城乡之间实际收入的差距更大,远远大于绝大多数国家1.5—2.0倍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程度。2010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5285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634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9.3%。目前,农民收入大体相当于城镇居民2000年的水平。从这一角度看,农村落后城市至少10年。表明近年来虽然政府一直在加大“三农”工作的力度,但由于种种原因安徽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的局面仍无实质性改观。

(二)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差距呈拉大之势

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决定了生活质量的差距,并最终通过消费状况表现出来。从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水平看,2010年安徽省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是11513元,农村居民的人均消费性支出是4013.3元,农村居民人均实际消费水平只是城镇居民人均实际消费水平的34.9%;从反映生活水平高低的总体指标恩格尔系数来看,2010年,安徽省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8%和40.7%,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高于城镇2.7个百分点。依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划分标准[2],说明安徽省城镇居民生活已进入小康水平,而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比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低;生存型消费仍是广大农民的消费主流,离发展型、享受型消费还有相当远的距离。因此,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差距,在安徽省显得尤为迫切。

(三)城乡基础设施差距较大,广大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较为落后

近些年来,安徽省的城市建设取得了飞速进展,广场、绿化带等城市景观建设步伐提速,城市供电、供水、供气、邮政、通信等保障能力大大提高,基础设施条件和城区人居环境大大改善。截至2010年底,建成区面积1491.32平方公里,供水管网长度达14730公里,用水普及率达96.06%;煤气管道长度10125.80公里,用气普及率达90.52%;道路长度为10157.3公里,道路面积达19927万平方米,人均拥有16.01平方米;绿化覆盖面积85281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8.92平方米;公园绿地面积13630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平方米,城市市容环境也大有改观。但相对而言,农村的基础设施仍较为落后。目前,农村居民大部分是自备水源,实现集中供水的主要局限于小城镇的镇区和其他少数区域;村镇建设缺乏规划指导,布局零乱;基础设施特别是农田水利设施缺乏系统投入,设施不配套,共享性较差,难以满足农业生产的正常需要;房屋结构设计不科学,空间布局不合理;乡村道路等级不高,路况欠佳等等。

(四)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失衡,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

长期以来,安徽省用于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资金,在城市主要由政府负责,在农村主要依靠向农民筹集,农民承担了一部分公共产品的供给成本,其负担超过农民承受能力;另一方面,县乡财政均系“吃饭”财政,对农村公共产品供应系统投入太少。因而,与城镇相比,农村的社会公共事业不仅项目少,已有的供给项目如社会保障、教育和医疗卫生等,也普遍存在供给水平低于城镇的现象。从社会保障来看,城市居民已初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社保体系,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等保险都进行了改革和逐步完善;相比之下,农村保障体系建设严重滞后,保障覆盖面小、保障水平低、保障能力弱,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待完善。从教育来看,虽然城乡都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但农村中小学适龄的入学率要大大低于城镇,农村学生的辍学率、流失率高于城市,生均经费不能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落实,教学设施和教学质量也明显差于城镇。从医疗卫生来看,无论是在质量上还是数量上,农村居民所得到的医疗卫生服务与城市相比都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占总人口55%以上的农村人口只享有不到30%的公共卫生资源。

二、影响安徽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安徽省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既是长期的、历史的因素叠加的结果,又紧紧受到经济和制度等现实条件的制约。因此,要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就必须明确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制约因素。总的来说,安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体制、观念、经济、人口诸多方面。

(一)制度约束

从根本上讲,导致安徽省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的因素是制度性因素,这种制度因素是目前城乡一体化进程面临的难题。长期以来,中国存在着重城市轻农村,重工业轻农业,重市民轻农民的现象。改革开放以来,“重工轻农”的趋势有了较大的改善,但长期形成的二元结构的制度性框架仍然存在。城乡分治体制体现在户籍管理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就业制度、财政税收制度、教育制度、医疗卫生制度、投资制度等各个层面。制度安排的非均衡性导致城乡之间的要素流动、资源分配以及政治权利的安排等一系列关系都被扭曲了。只要这种二元体制继续延续,城乡差距就很难缩小。此外,受现有土地制度制约,农民虽然拥有土地、住房,但却无法拿出房产证作抵押获得贷款,也不能进行土地市场交易,使得城乡一体化陷入“工业化城镇化缺地、新农村建设缺钱、耕地保护缺动力、城乡统筹缺抓手、农民增收缺渠道”的尴尬局面。

(二)思想观念障碍

中共马鞍山市委党校课题组在铜陵和淮北的调研过程中发现,一些农民群众,甚至许多基层干部,思想守旧消极,对政府的一些惠民政策不支持、不理解。典型表现有三:一是对城乡一体化概念认识不清,认为城乡一体化就是城市化。其实城乡一体化不是简单的农村变城市,而应是城市与乡村相互吸收先进和健康因素而摒弃落后的一种双向演进过程。二是部分干部思想上认识不到位,思想上存在重工轻农、重商轻农;照顾城市,把主要精力放在招商引资、企业改革等能产生直接效益的工作上。三是存在等、靠、要思想,不少人认为城乡一体化就是城市支持农村发展,上级怎么说就怎么干,没钱就不干,缺乏工作的主动性[3]。

(三)工业化、城市化水平不高,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经济动力不足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在于“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因此,一个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城乡统筹发展能力的大小。目前,与周边省份特别是东部地区相比,安徽省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整体偏低,这种结构性矛盾导致安徽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缺乏有力的载体和产业支撑。就工业化水平而言,2010年,安徽省全年生产总值(GDp)12263.4亿元,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14.0:52.1:33.9,与全国的平均水平相比,第二产业的绝对量和相对量都较低。工业化水平低下,不但直接导致产业结构劣化和产业竞争力不强,而且导致了城镇化水平低下和吸纳非农就业的能力受限,还导致财力弱小。2010年,全省财政收入2063.8亿元,人均财政收入3023元,远远低于浙江等工业发达省份。财力不足导致没有相应的政策引导资金投资于城乡一体化工程。就城镇化水平而言,2010年,安徽省城镇化水平为43.2%,不但低于全国49.9%的城镇化平均水平,也缺少像武汉、杭州这样能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增长的龙头城市,影响了工业经济聚集优势的发挥和第三产业的发展,造成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渠道狭窄,大批农民难以分享工业化带来的成果。

(四)农村人口数量庞大,整体素质不高,加大了城乡统筹的压力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农村人口增长较快和耕地面积的逐年减少,农村人口在农业内部就业容量日益缩小,人多地少矛盾的直接结果是农村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与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庞大并存的是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根据第六次安徽省人口普查的资料显示,截至2010年,安徽省每10万人中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达27948人,文盲人口总数高达496.5万人,文盲率为8.34%[4],而这些人基本上是分布在广大农村。农村人口素质不高,导致剩余劳动力难以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要,向非农产业转移的空间狭小,农民收入增幅下降。另一方面,农民的文化素质、经营素质状况也直接制约他们能否合理配置农业资源,接受工业反哺、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的能力。

三、安徽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标与举措

(一)总体思路

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前期马鞍山等6市城乡一体化试点经验来看,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核心任务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因此,其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城乡协调发展全局,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为主线,以科学规划为龙头,以产业发展为基础,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公共资源配置为关键,以就业和社会保障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为核心,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以基层组织建设为保障,加速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二)三阶段发展目标

推进城乡一体化,关键是要形成城市产业要素、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农业产业资源、发展要素与城市工业对接的发展体系和体制机制体系。因此,按照实现安徽跨越式发展的总体要求,根据2009年安徽省各地市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水平评估得分的情况[5],现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标分为3个阶段,即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

1.近期目标。在“十二五”规划结束时(2008-2015年),城乡一体化水平评估得分应该达到70分左右,初步形成安徽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和体制机制体系,初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初步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在此阶段,省级财政的支持应该分类对待。根据各市的经济实力,马鞍山、芜湖、铜陵、合肥和淮南5市统筹城乡发展实力较强,因此实现城乡一体化主要靠他们自己的力量进行,省委省政府只需要给予政策和宏观指导;省级财政的支持力度主要应该放在经济发展落后的城市,如皖北各市、滁州、六安等,这些城市依靠自己的力量很难达到全省平均水平,需要外力支持。

2.中期目标。在“十三五”规划结束时(2015—2020年),城乡一体化水平平均得分应该达到80分左右,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城乡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在此阶段,安徽省大多数城市已经实现城乡整体协调发展水平,安徽省经济实力位于全国前10位,人均水平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已经有足够的实力实施“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政策。在统筹城乡发展支持政策上,不仅省级政府可以更多地支持皖北等欠发达地区的一体化建设,而且发展能力强大的合肥以及皖江城市可以拿出更多的资金、人才等支持落后地区发展,全省统筹城乡发展进入良性发展阶段。

3.远期目标。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安徽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在2030年以后通过城乡有机结合,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发展新格局,基本实现城乡全面协调发展,达到城乡经济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和和谐发展。

(三)具体措施

围绕上述目标,安徽省要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切实举措。

1.转变城乡发展思路,做好城乡统筹发展规划。规划是引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先导。从前期马鞍山等6市城乡一体化试点的经验看,安徽省应牢固树立城乡统筹的理念,改变目前“重城市、轻农村”和城乡规划分割、建设分治的状况,把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统一纳入政府宏观规划,其内容既要有总体长远规划,又要有城乡空间布局、城乡产业发展、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公共服务、城乡社会管理、城乡市场体系、城乡基层党建等方面的分项具体规划。通过规划编制,明确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本构架。此外,还要适时调整行政区划,改变安徽省地级市数量多、整体行政规模小的现状,通过对资源的重新优化配置,充分发挥省辖市对县域经济的带动作用。

2.推动产业发展,夯实物质基础。产业发展是城乡一体化的核心和关键。应强力推进县域新型工业化进程,特别是大力发展新兴工业,打造县域经济发展新引擎。把发展现代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核心,在确保粮食稳定增长的前提下,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利用现有优势和资源,以农业优势板块基地为依托,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建成生态农产品工业园,重点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工业、食品饮料工业和农机制造业等涉农工业,重点发展水稻、小麦、油料、肉类、水产品、乳制品、茶叶、果蔬等精深加工产品。通过涉农工业企业与农业板块基地龙头企业的紧密合作,带动农业板块基地的发展,推动了农民就业职工化。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现代流通方式向农村市场延伸,特别是面向农村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配送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兴办各类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和行业协会,培育农户、企业与市场之间的联接载体,形成功能完备、高效畅通、覆盖全省、辐射周边的现代农产品流通网络。

3.切实加大对“三农”的投入,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改变农村基础设施和科教文卫等公共事业落后的局面,仅仅依靠农村自身的积累和投入是远远不够的,政府应以建立公共财政体制为突破口,切实加大对农村的财政投入力度,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的统筹发展。一是要加强对试点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资金支持力度,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公共卫生体系、广播电视、文化等公共事业的专项资金支持,设立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扶持基金,整合中央和省支农资金,调整财政支出渠道和项目,集中财力办大事,提高各项支农资金的使用效果。给予有条件的市、县、乡镇必要的启动资金,对试点镇给予重点倾斜支持,积极培育“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资、共同开发”的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二是要建立对农业的补贴制度,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技术推广培训、农产品检验和检测服务的资金补贴额度,增强农业的竞争力。同时,要把间接补贴改为直接补贴,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效益。三是要进一步加大“阳光工程”实施力度,支持开展农民培训,并搞好农村劳动力就业信息服务,为农业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

4.推进农村“三化”进程,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实现城乡统筹,既要发挥公共财政的支持作用,也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营造农村自身的“造血”功能。发展县域经济,突破口就是把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结合起来,逐步实现“三个联动”,即产业化与工业化的联动、产业化与城镇化的联动、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联动。因此,当前来说,安徽省要重点做好城镇化与工业化的联动。一方面,彻底改变传统的工业化路线,支持、鼓励乡镇企业的发展,取消各种歧视性的市场准入限制,使乡镇企业与城市工业企业在市场平等竞争的基础上,通过各种生产要素的交流和配置,形成分工合理、统一的现代工业体系,实行城乡工业联动发展;另一方面,取消各种人为的用工政策限制和束缚,支持农民到包括工业部门在内的城镇各部门中就业,不仅同工同酬,而且应享受城市居民所拥有的就业、定居、福利等各种待遇,为农民向市民的转变和推动城镇化进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5.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体系。要实现城乡统筹,关键就是要以改革为突破口,转换体制和机制,打破阻隔城乡的制度性约束。一是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将户口与利益和资源分配相分离,逐步取消农村户口向城镇户口转换的限制和门槛,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最终实现城乡户籍管理一体化,引导人口合理有序流动。二是创新土地流转机制,从建立健全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入手,剥离土地的就业和养老保障功能,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探索实施农民宅基地、农村住房置换城镇住房和社保的办法,推进农民向城镇集中居住,顺利实现由农民身份向市民身份的转换。三是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在巩固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的基础上,推进被征地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小城镇农转非居民等社会养老保险工作,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四是深化要素市场改革,加快城乡统一的金融市场、产权市场、技术市场、劳动力市场的培育和发展,打破生产要素在城乡间互动的阻隔,促进城乡资源优化配置,加快建立有利于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效性经济和社会体制。

参考文献:

[1].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09(02).

[2]吴东美.恩格尔系数与基尼系数:关注经济发展的效率与公平[J].中国价格监督检查,2006,(7):46.

[3]中共马鞍山市委党校课题组.安徽城乡一体化路径新探[J].江东论坛,2010,(S1):1-6.

乡镇年度平安建设工作总结篇4

一、上半年工作情况

(一)加大建设工程招投标工作管理力度

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贵州省招投标条例》,加大建设工程招投标工作管理力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为了加强建设工程管理,维护建设市场秩序,严禁在建设工程中标后在施工中转包、违法分包及挂靠。若发现这些行为,除从严坚决查处外,从发生之日起取消在威宁县12个月的招投标资格,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从根本上杜绝了中标后在施工中转包、违法分包及挂靠行为。

(二)进一步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1、加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要坚持以工程建设为中心,全力抢抓工程进度,建设“高效工程”。要科学安排工期,采取统筹安排、规模施工、全线铺开的方案,项目成熟一个,开工一个,只争朝夕。要加强工程招标,严格合同管理,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1)启动了总投资220万元,道路长550米、宽10米的沿河路改造工程,目前已挖掘完居住房地面水泥路面,正进行路面铺面和修筑水沟,计划在8月中旬全面竣工。

(2)启动了总投资180万元、道路长4480米、宽10.5米的新欣路改造工程,目前正进行0-160米处路面铺面,排水沟已修建完毕,计划在8月中旬全面竣工。

(3)启动道路长总投资700余万元、道路长1168米,宽23米的向阳路(人民公园段)建设项目,目前已在进行招投标,计划在12月底全面竣工。

(4)实施好总投资1300万元,占地25300平方米的人民公园建设,目前已完成工程核算,准备进场施工,计划在12月底全面竣工。

(5)启动总投资5200余万元,日供水能力3万吨的水处理厂及供水管网改造工程,目前已向农发行贷款4000万元,正委托贵州省公明建设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进行招投标,力争在6月启动,2009年5月底竣工。

(6)启动总投资5642万元的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已委托中国市政中南研究设计院进行可行性论证和项目的申报立项。

(7)启动总投资3536万元,日处理180吨的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的建设,目前已完成可研,正进行申报立项工作。

2、房地产开发建设工程情况

一是总投资万元的草海映象正在进行一、二、三号楼楼施工,四、五、六号楼正在平基。

二是总投资万元的草海明珠苑正进行基础部人份建设,办理相关建设手续中。

三是海岸明珠正进行基础建设,办理相关手续。

四是华庭苑已完成一号楼建设,二号楼正在修建中。

五是新欣苑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

六是印刷厂、皮革厂片区已完成土地拍卖工作。

3、“两基”迎国检学校建设工程

(1)20*年第一期工程建设情况

第一期工程23个校点(除兔街小学征地未落实外)其余22个点均已开工建设,特殊学校已完成的层墙,瓜拉小学已完成一层板布筋,五里岗中学已完成一层板布筋,黑土河新华小学已完成地圈梁,猴场中学已完成地圈梁,小海镇响水小学已完成地圈梁,县四中已完成地圈梁,观风海七舍小学已完成一层圈梁,兔街乡兔街小学已完成地圈梁,金钟镇金钟小学已完成地圈梁,二塘镇中山小学已完成一层板布筋,黑石镇二小已完成地圈梁,草海镇陕桥小学已完成二层圈梁,么站镇么站小学已完成地圈梁,哲觉镇居乐小学已完成地圈梁,哲觉镇二中宿舍、食堂已完成地圈梁,岔河乡结戛小学已完成地圈梁,中水镇中水中学已完成基础,双龙乡一小已完成基础,牛棚镇百碗小学已完成地圈梁,羊街镇小学(宿舍、食堂)已完成地圈梁,羊街镇蛇街小学已完成地圈梁,盐仓中学已完成地圈梁。以上学校建设分别于7月30日、8月30日前主体工程全成完工。

(2)第二期92个工程项目情况

除五个校点(羊街二小校地未确定,因校址有2个点选择,其中一个点在羊街医院旁,一个点在羊街小河,需上级部门选定后决定。盐仓镇施家营小学征地未落实,因教辅站、学校擅自落实土地,农户思想未做通,导致土地不能利用到位。黑石二小土地未落实,原因是因缺乏土地征用资金。东风二小土地未落实,原因是重新选址,需资金60万元,地方财政缺乏,无力启动。小海二小土地未落实,原因是缺乏土地征用资金)外,其余87个点均已落实征地、拆迁、“三通一平”,各乡镇人民已作出书面承诺,能保证材料正常供给,5月22日已完成招投标,并于5月28日前进场施工。

4、村镇建设工作

(1)积极向省、地争取资金,新建或改、扩建小城镇道路2000米,目前已按照县委、政府和地区建设局安排将目标任务分解至各乡镇。

(2)按照小城镇大战略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启动黑石头镇、哲觉镇、东风镇、金钟镇、小海镇、中水镇等六个重点小城镇的相关项目建设,目前正在准备实施阶段。

(3)抓好农村危房改造调查工作,为确保农村危房调查工作能按时、保持、保量完成,县委、政府高度重视,一是加强对农村危房改造调查培训,共计培训人员5565人(次),确保调查工作的质量;二是县委、政府从民政、建设、统计、国土、扶贫等五个单位抽调35个工作组(民政局负责10个乡镇,建设局负责10个乡镇,统计、国土、扶贫分别负责5个乡镇)分赴到35全乡镇,负责帮助培训乡镇、村业务骨干,指导帮助开展调查工作,确保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建设局具体负责观风海、迤那、牛棚、斗古、玉龙、中水、秀水、哈喇河、黑土河、石门等10个乡镇的调查工作,为确保调查工作能按时完成,于3月16日召开了业务培训会议,抽调了50人(局机关27人,各建筑公司23人)组建了10个工作组分赴到各乡镇开展调查工作,到4月10日止,全面完成了调查工作任务并上报了地区地区建设局。全县共有农村危房房68769户、132388间、3160487平方米,其中一级危房房23654户、41967间、1*0625平方米;二级危房房31156户、64992间、1554981平方米;三级危房房13959户、25329间、514881平方米。因地质等自然灾害影响需整体搬迁的农房141个点,671户、2009间、63185平方米。

(4)抓好村庄整治工作,目前全县共启动省、地、县联系的村庄整治点9个(麻乍乡双包塘村、羊街镇棒木村、草海镇龙凤村、哲觉镇公平村、黑石头镇三河村、么站镇联合村、金钟镇冒水村、小海镇小张关村、板底乡板底村)在20*年村庄整治工作中,根据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安排,要求各乡镇在原有村庄整治点的基础上,启动1个村庄整治点,以整治村内供水、道路、排垃圾、废弃宅基地、公共活动场所、住宅与畜圈混杂等项目为重点的整治实施方案,逐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5)抓好小城镇靓丽工程,今年,地区下达我县靓丽工程点三个(炉山、小海、石门),为确保此项工作落实到实处,局党组高度重视,分别与各乡镇进行协调,目前正准备此项工作的实施,在8月底前完成小城镇的美化、亮化工作。

(三)强化服务意识,抓好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元月以来,我局严格按照“关口前移、超前防范、落实责任、强化监督”,全面实施“12345”工作方案。即确保“一个目标”,全县全年伤亡事故死亡人数为零;杜绝重特大事故,遏制较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的目标。夯实“两个基础”,进一步抓好基层单位安全管理基础工作,进一步抓好企业安全管理基础工作。坚持“三个狠抓”,“一抓”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局党组书记、局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建设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按时召开安全生产例会,制定安全防范预案和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排除治理实施方案,指导和部署安全生产工作。逐级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二抓”制度建设,一是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制度建设,制定出台《建筑安全监督办事指南》、《建筑质量安全不良行为记录公示及处理办法》等各项规章制度;二是抓规章制度的落实,保障建筑施工安全,鉴于此,局施工安全领导小组成员每月抽出8天以上的时间,深入一线对安全监督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情况进行检查;三是把建筑施工安全强制性标准落到实处,加大对垂直运输机械、外搭脚手架、高处作业防护、施工用电、坑机支付、建筑施工钢扣件等专项治理力度;“三抓”全员教育,不断提高安全人员操作技能和农民工安全防护意识。落实“四个结合”,依照《质量安全不良行为记录公示处理办法》及其有关规定,实行安全生产与企业资质管理相结合,施工企业不良行为记录达10分的,取消半年的招投标资格,施工企业不良行为记录达30分的,企业资质年检初审不合格。安全考核不合格,未取得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的项目经理不得上岗。安全生产与质量监督、工程监理、工程竣工备案相结合。构筑“五级管理体系”即:局级管理。建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各股站室协调联动。站级管理。质量安全监督站定人员、定岗位、定职责深入开展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形成安全监督管理网络。企业级管理。建立了以企业法人代表为第一责任人的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真正实现了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项目部级管理。建立了以项目经理为直接责任人的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体系。作业班组级管理。做到上岗前有交底、有签字,施工中有监督、有检查,完工后有讲评、有验收。

同时,为加强安全管理,我局已向县机构编制委员会申请建立安全监督站,做到机构、人员到位,扎实做好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通过确保“一个目标”,夯实“两个基础”,坚持“三个狠抓”,落实“四个结合”,构筑“五级管理体制”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安全管理网络,有效地杜绝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强化质量监督管理,着力维护公众利益

建筑工程质量是建筑管理工作坚守的底线,它不仅直接影响到公众利益,影响到投资效益的最大化,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影响到和谐社会建设,而且事关建设局工作的全局。半年来,我局严格基本建设程序,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强化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对建筑工程质量的责任。一是抓好建筑工程质量的报监工作,提高报监资料的完整性,施工图文件送审率达100%,制定出台了《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事指南》。二是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监管模式,推进工程质量管理创新。根据企业的质量业绩,实施差别化管理,对发生重大质量事故受到行政处罚、通报批评和群众投诉强烈、不履行工程质量保修义务的企业,作为全县质量监督部门的监督重点,对其增加抽查频率,并组织相关责任人和企业法人定期培训。对质量业绩平淡,有过一般质量不良记录及能较好处理群众投诉质量问题的企业,作为全县质量监督部门的帮助对象,加强业务指导,促进业务管理。对质量业绩优、信誉好,无质量投诉的企业,质量以自控为主,减少对其抽查频率。三是在深入贯彻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推行工程质量巡查制度,依法查处违法强制性标准的行为,确保在建工程不发生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重大质量事故。四是开展建设工程质量专项治理工作,全年开展质量大检查不少于四次,同时针对近几年出现的质量通病问题,从技术方案、施工工艺、工法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着手,积极开展施工质量专项治理。五是继续加强工程质量检测检验工作,以地基基础、建筑结构安全、室内空气质量为重点,认真实施工程质量检测检验工作。六是做好村镇工程质量监管工作。七是进一步规范工程质量验收工作,工程竣工备案率达100%,积极实施住宅分户验收制度,落实建设工程中建设、施工、监理、勘察、监督单位的质量责任。八是质量监督机构质量监督员在质量监督工作中持证上岗率达100%。

(五)提高认识,加强管理,全力开展建筑节能监督工作

20*年以来,我局围绕“建筑节能,墙材先行;节约资源,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建筑生态威宁”这个中心目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是积极向机构编制部门申请成立墙改办,做到墙改工作有人抓。二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地、县有关文件精神,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途径进行全方位的广泛宣传,形式要多样,内容要新颖。在全面“禁实”的基础上,逐步取缔实心粘土砖、实心页岩砖,强化对墙材生产企业的管理。三是全面推进建筑节能,完成50000平方米的建筑节能设计。同时大力发展节能型建筑,推动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严格实施节能50%的设计标准,继续实施节能65%的试点工作。四是从20*年起全县要彻底淘汰落后墙材生产线,防止和制止低水平的墙材生产线重复建设。五是严格墙改基金的征收、使用和管理工作,要用好现有的墙改专项基金政策,确保基金征收到位,真正发挥基金的调控作用。六是抓好新材产品的开发应用和节能建筑的检测、验收工作。

(六)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促进拆迁工作顺利进行

为确保拆迁工作的顺利进行,一是集中力量,做好思想工作。通过各种渠道,进家入户面对面地与被拆迁户讲清政策、算清补偿标准,坚持阳光操作,打消被拆迁户怕吃亏的顾虑。二是抓住典型,进行行政裁决。对个别提出过高要求,不积极配合的被拆迁户,通过反复做工作后仍不予配合的,进入行政裁决程序,促使他们自觉分析利害、比较得失。三是营造声势,加快签约速度。通过对典型户的依法裁决,扩大影响,教育持观望等待态度的被拆迁户,积极配合拆迁。半年来共完成人民公园3户拆迁,拆迁面积556平方米,威中“升示”涉及12户,约2560平方米,目前已完成户拆迁工作。

(七)扎实安排,抓好自来水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我县自元月29日以来,受到多年不遇的雪凝灾害,使我县城乡供水系统受到严重损坏,造成了较大的损失,灾情发生以来,我局认真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会议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县委、政府提出的“抗雪凝、保民生、抓重建、促发展”这一指示精神,增强灾后重建工作的紧迫感、使命感,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抓好灾后重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实施,为使灾后城市基础设施尽快恢复,2月16日以来,全面抢修恢复杨湾桥提水站至陈选屯、杨湾桥提水站至小海镇政府、杨湾桥提水站至双龙乡政府、陈选屯至凤登山水厂主管道及县城东片区、县城南片区、县城西片区、县城北片区支管道和片区居民水表等设施,确保了“两会”期间供水正常,对供水用户损坏的水表、龙头等逐户进行检修,四月底全面恢复了灾前供水状况。

二、存在的问题

上半年全县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也还存在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一是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欠帐大;二是城乡建设用地制约未得到缓解;三是旧城区规划建设项目房屋拆迁难度大;四是各建筑施工企业生产力水平低下;所存的的这些困难和问题,有待于我们在下步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加大建设工程招投标工作管理力度,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贵州省招投标条例》,加大建设工程招投标工作管理力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为了加强建设工程管理,维护建设市场秩序。

二是以县城建设为中心,以金钟、东风、黑石头、哲觉、小海、中水等六个小城镇建设为重点,其他12座一般乡镇和16座集镇为后续的小城镇建设思路,着力实施“小城镇、大战略”,切实加强小镇镇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全力推进全县小城镇建设,全面提高城镇化水平,确保20*年城镇化率在2007年的基础上提高1.5个百分点。

三是根据“巩固荒山绿化、完善旧城绿地、建设园林城镇、合理绿化新区、构建生态网络、大力栽植四旁”的总体思路、按照“乔、灌、草、花”相结合的原则,抓好特色绿化,增加公共绿地面积,计划完成县城周边荒山绿化6.5万平方米,旧城改造、小区开发绿化0.5万平方米、新区绿化2万平方米,“四旁”(水旁、路旁、机关院落旁、宅旁)绿化1.5万平方米,以城区和机关所在地为重点,结合旧城改造、新区建设,抓好人民公园休闲绿地场所的绿化,加快生态威宁建设步伐,积极创建“园林化城镇”,切实改善人民生活环境质量,努力提高城镇绿化率,确保20*年人均绿化率提高1平方米。

四是进一步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一是做好广聚路、白鹤路、勤政路的前期建设准备工作,力争年内启动。二是实施好总投资500余万元,占地24500平方米的人民公园建设。三是完成总投资4000余万元,日供水能力3万吨的水处理厂及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四是力争启动总投资4500万元的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五是力争启动总投资3536万元,日处理180吨的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的建设。六是完成皮革厂、毛纺厂、农具厂片区、向阳小区、粮食局直属库片区、粮油加工厂片区、兵站片区开发的项目策划工作。七是积极向省、地争取资金,新建或改、扩建小城镇道路2000米。八是按照小城镇大战略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启动黑石头镇、哲觉镇、东风镇、金钟镇、小海镇、中水镇等六个重点小城镇的相关项目建设。九是以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的实施为契机,启动2个村庄整治建设。十是编制好以房屋“整治”为主要内容,以整治村内供水、道路、排垃圾、废弃宅基地、公共活动场所、住宅与畜圈混杂等项目为重点的整治实施方案,逐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五是强化服务意识,抓好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通过确保“一个目标”,夯实“两个基础”,坚持“三个狠抓”,落实“四个结合”,构筑“五级管理体制”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安全管理网络。

六是强化质量监督管理,着力维护公众利益,进一步规范工程质量验收工作,工程竣工备案率达100%,积极实施住宅分户验收制度,落实建设工程中建设、施工、监理、勘察、监督单位的质量责任。八是质量监督机构质量监督员在质量监督工作中持证上岗率必须达100%。

七是提高认识,加强管理,全力开展建筑节能监督工作

八是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促进拆迁工作顺利进行

乡镇年度平安建设工作总结篇5

一是领导重视。无论是市委市政府领导还是乡镇(街道)领导都是非常重视招商引资工作,特别是市委领导多次在会上部署和强调这项工作。

二是采取项目负责制。各乡镇(街道)对今年乡镇企业新上项目计划任务进行逐个分解落实到领导个人,平时由负责人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跟踪、服务,年终对项目的完成落地情况进行考核。5、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注重环境保护工作。各乡镇(街道)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把安全生产工作摆在首位,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突出重点开展了针对“三合一”厂房、压力容器及易燃易爆企业的专项治理整顿工作,检查督促了生产使用危险化学品企业、矿产企业、竹木加工企业落实安全生产措施。如潭城、水吉经委能结合实际,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要求企业切实落实安全生产措施,对出现事故苗头及时发出整改通知。同时我们还引导、督促企业正确处理好加速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去年乡镇企业投入资金1500万元,今年上半年又投入650万元用于粉尘、污水、废气、尾矿等方面环保治理,取得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由于全市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工作抓得紧,抓得实,措施得力,有效控制住各种重、特大事故发生。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是全市乡镇企业发展工作总体上仍不平衡。潭城、童游、将口、麻沙等城郊、国道附近乡镇(街道)工业发展速度较快,偏远乡镇受到地域、交通、资源等因素制约,在工业平台、新上项目等方面仍没有大的进展,乡镇之间的发展速度在逐渐拉开。二是规模以上工业发展仍然缓慢,全市仍有6个乡镇是空白的,占全市的46%,且1—6月规模工业只完成计划的40.1%。三是由于取消乡镇企业管理费,乡镇企业系统工作受到很大影响,有的乡镇经联委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四是局创业竞赛、招商引资任务尚未完成。

三、XX年下半年乡镇企业工作意见

XX年下半年,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市乡镇企业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全市创业竞赛活动,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力推进乡镇(街道)工业平台建设,主动与市里五大企业簇群的核心企业相衔接,加快引进上规模工业和农副产品龙头企业,继续实现乡镇企业持续发展,使乡镇企业在有效转移农村劳动力、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半年要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3、抓好企业的科技进步和技改工作。要把科技进步作为增强乡镇企业整体素质的支撑点。实现乡镇企业发展的新突破,必须紧紧依靠科技进步,推进技术创新,走内涵发展的路子。乡镇要培育一些科技型示范企业,选择一些基础较好的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开发。要广泛开展质量振兴活动,进一步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认证工作。要争取3家企业完成iSo9000质量管理认证。要加大企业技改的力度,力争投入技改资金达到5000万元。

4、继续抓好乡镇企业工业平台建设。把沿205国道的水吉、回龙、小湖工业小区建成农副产品、绿色食品工业区;把沿南武路的塔山、将口、徐市、回瑶工业园区建成高科技、旅游观光工业区;把西片的黄坑、麻沙、莒口、书坊工业小区建成环保、传统型工业园区。

乡镇年度平安建设工作总结篇6

安监局康文义

按照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的安排,领导班子成员要带队开展调研,带头撰写报告的要求,我结合我局的职能特点,对如何充分发挥乡镇街安监站的职能作用进行了深入调研,在以往掌握基层安监情况的基础上又进一步进行了调研,实地走访了部分乡镇。通过与乡镇分管领导和安监站有关人员座谈、查看基础档案材料、现场检查企业等方式,比较全面系统的掌握了我区乡镇街安全生产工作的运行情况,调研中,对一些乡镇街安监机构建设和安监工作存在的问题所在单位领导提出了整改意见和建议,促进了乡镇街机构建设和安全监管工作的完善和规范,达到了调研活动的要求。

一、我区乡镇街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状况

近年来,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分迅速,企业投资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加,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区工商局注册的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和经济组织约20__0家,其中与部门签定安全生产责任书的生产型企业达1600余家。安全生产工作涉及道路交通、消防安全、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等多个高危行业领域,其中有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145家,非煤矿山企业42家,冶金企业17家,建筑施工企业47家,学校235家,商场市场70家,安全生产点多、线长、面广,安全监管任务繁重。

从调研情况看,我区乡镇街安全生产工作在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不断加强,作用越来越突出的基本态势。20__年底,经区编办批准,29个乡镇街均设立了安监站,去年上半年,所有乡镇都挂牌成立了安监站。安监站为副科级,每站设2—3人,人员均为乡镇自收自支事业编,统一挂靠在乡镇企业服务中心。目前,我区乡镇街共有专兼职安监干部62人。

(一)领导和组织机构已经形成。各乡镇均建立了安委会和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担任安委会主任,明确行政一把手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负责工业经济工作的副书记或负责政法工作的副书记任副组长并具体分管安全生产工作,镇经委、电管站、工商所、派出所、卫生所、安监站、工商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安全例会,传达上级要求、分析安全形势、进行工作部署,并且针对重点时期、季节性特点每年开展6-8次安全生产联合检查。

(二)安全生产责任意识比较明确。各乡镇街尤其是工业企业数量较多、经济较发达的乡镇街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视程度较高,均制定了乡镇一级负责人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度,遇重大问题乡镇街一把手亲自过问、亲自协调解决。同时,建立了区域内村居和企业安全生产网络,每个村居都由治保主任任安全监督员,全区村居一级共有800余名安全生产监督员;区域内的生产型企业也都确定至少一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在做好本企业安全工作的同时,协助乡镇街安监站做好日常工作。乡镇街对企业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方面要求较严,乡镇街安委会每年与辖区内企业负责人签订安全责任书,并经常性地开展宣传培训

教育,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的责任意识不断提高。(三)日常监管工作模式已经成型。我区安监站的基础档案和基本工作制度已初步建立起来,如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委员会工作制度、事故隐患排查管理制度、例会制度、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制度、检查制度、告诫制度、重大隐患和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等,并有基本工作台帐,如安全生产会议台帐、检查台帐、生产经营单位分类明细台帐、培训教育台帐、特种作业人员台帐、特种设备台帐、事故管理台帐等。各安监站对辖区内企业都有比较详细的底档,包括企业类型、生产规模和产品、负责人姓名、联系方式、主要工艺和特种设备等,此次隐患排查登记也主要依据这些底档。安监站与在控企业保持着经常性的联系,需召开安全生产会议、组织宣传培训企业能召之即来,日常检查企业也能够较好的配合。一般情况下,安监站人员每月可对辖区内重点企业检查一次,每季度会同有关部门联合检查一次,暑期、冬季以及重要节假日、重要整治活动期间还要由主要领导带队进行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下发由我局印制的“检查记录”、“隐患整改通知书”,一般每年安监站下达的整改通知书在50份左右。总体看,安监站对辖区企业安全生产发挥了一定的监管作用。

(四)探索和形成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许多安监站的同志立足安全监管的最基层,在条件比较艰苦的情况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安全生产监管工作,进一步丰富了安全监管的内涵。一是针对区域安全隐患特点制定安全标准。如崔黄口镇地毯行业十分集中,共有各类地毯生产经营单位200家左右,其中地毯喷胶工艺环节易发生火患。崔黄口镇安监站的两名工作人员都已从事安全工作15年以上,对地毯行业十分熟悉,经认真研究总结,他们制定了地毯喷胶工艺安全标准和实施细则,发到所有地毯企业,并按照此标准进行指导检查,有力地促进了地毯行业安全水平的提升。二是加强统一规范管理。针对一些中小企业安全生产不会管、不知如何管的问题,许多安监站从搞好服务入手,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如下朱庄街安监站以表格的形式编制了《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手册》,内容包括:组织机构设置制度、安全生产月检查和隐患整改记录制度、安全管理人员考核培训制度、劳动保护制度、三级教育制度、重大危险源责任制度、特种设备管理制度等15项内容,使各项管理制度得到量化分解,达到了简洁、实用、便于操作的效果。他们将手册发到每个企业,并每周印发安全生产信息动态,提高了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三是严格监管与宣传教育相结合。安监站对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十分重视,调研中基层安监人员普遍反映,要使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关键在企业负责人不断增强安全意识,如果企业负责人把安全不当回事,监管外力再大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如曹子里、河西务、泗村店等乡镇安监站在不断加强检查的同时,利用与企业负责人都比较熟识的优势,结合事故案例向他们推心置腹地讲事故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对从业者和人身家庭造成的伤害,以及企业负责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企业负责人感到安监站不是找自己的麻烦,是为企业好、为自己好,主动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自觉性大大增强。四是注重发挥工作经验丰富的安监干部的作用。乡镇安监工作处于最基层,任务重、压力大,对安监人员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不仅需要强烈的责任心、事业心,需要对辖区内企业工艺、隐患等问题心中有数,更重要的是更好地把握如何与企业打交道、与各个部门打交道。因此,在人员配备上各乡镇街注意把安全监管经验丰富的同志留在安监岗位上,据统计我区各乡镇有10年以上安监工作经历的同志占总数的50%以上,这些同志一方面发挥自身优势履行着安全监管的责任,另一方面带领新同志开拓进取,起着“传、帮、带”的作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这不仅是乡镇街安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作为主管局也是我们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中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查找到的工作中的不足。

(一)各乡镇街安全监管力量很不均衡。调研中感到,象杨村、汊沽港、下朱庄等经济总量大、发展快的乡镇街,都配备了3-5名专职安监人员,专门从事日常的安全生产监察,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较高,对于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起到了明显的作用。而其它乡镇街安监人员少,大部分为兼职,安监人员除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外,还承担着环保、环境卫生、劳动保障包村等项事务,只能拿出一半精力做安全工作。监管工作的作用不够突出,分析原因主要是与领导的重视程度有关。鉴于这种重视程度不均的情况,就要求我们主管局要针对各乡镇不同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安监站各项工作刚起步,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还不强。大多数乡镇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安全监管的制度体系,特别是基础工作薄弱。比如工作制度不健全、企业管理档案不齐全,隐患排查整改资料不全面,日常监察记录不规范等问题。这说明我们对安监站基础工作的检查、管理、指导的力度欠缺。

(三)条件简陋,手段落后,兼职过多。除杨村、下朱庄、汊沽港等乡镇街外,大多数乡镇均无专车、电脑,更没有录音录像设备,日常检查靠安监人员自用的摩托车或自行车,现场检查手段主要是手摸、眼看、嘴说,影响到监察工作的开展。

(四)专业水平有限,跟不上企业的发展。由于专业技术知识缺乏,知识更新跟不上,安监人员到到企业检查多靠经验、靠对传统安全工作的认识,所以往往能检查的多是电线是否、设备有否防护罩、职工戴没戴防护品等,对迅速发展的新型企业几乎不知道查什么,往往进企业多停留在走一圈看看,提醒注意的层面上,很难发现实质性的隐患问题。

(五)执法权尚未确立。安监人员的检查还处在提醒、劝诫的阶段,在执法程序、证据提取、统一文书使用方面都还没有到位。同时,执法素质低,由于与所在地企业比较熟悉,也存在监管过程中讲情面的现象。

(六)部分安监人员身份、待遇长期得不到解决,工作压力较大。据了解,有的乡镇街安监站长是由乡镇街任命的,虽然名义上是副科级职务,但待遇始终未兑现,工作热情受到很大影响。

三、对策和建议

为群众办实事不仅是提升科学发展活动影响力的有效方法,也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的根本体现。经调研,提出了五点对策和建议,以提高我区

安全监管工作水平。(一)出台政策。积极向市局报告,申请协调,制定出台有关加强乡镇安全生产工作的文件,进一步明确乡镇安全生产工作的职责、权限及安监站建设的总体要求、安监站建设标准,然后由区县安监局向乡镇街委托执法,确立安监站执法的主体地位。

(二)加强培训。建立乡镇安全生产工作主管乡镇长、安监站长轮训制度,每年用1—2周的时间进行轮训,将乡镇一级所有安监干部轮训一遍。同时,出台政策鼓励安监干部参加专业技术知识的学习,培养出各方面的安全技术专业人才,全面提高安监干部专业素质。

(三)加大投入。积极与乡镇街协调,为安监站拨专款,解决其车辆、装备及办公环境改善问题。

(四)严格考核。进一步完善乡镇街安全监管工作考核评比办法,实行目标化、量化管理,每年度评比一次,奖优罚劣,督促乡镇安全工作形成长效机制。

(五)以点带面。积极总结开展乡镇安全生产好的经验和做法,树立典型,通过召开现场会、推广经验、开展研讨等多种方式,加强指导协调,促进乡镇街安全工作全面上水平。

乡镇年度平安建设工作总结篇7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农村为重点的卫生工作方针,深化改革,加大投入,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作用,优化农村卫生资源配置,强化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功能,提高服务水平。全面落实初级卫生保健发展纲要,协调城乡卫生发展,促进农民健康水平的提高。

工作目标:到2010年,基本建立符合我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农民健康需要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基本设施齐全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立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农村卫生服务队伍,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卫生管理体制,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使农民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二、组织领导

乡镇卫生院体制调整工作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由区农村卫生工作领导组负责实施。领导组办公室设在区卫生局,卫生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并根据工作需要成立专门工作小组,具体处理相关事务。

三、实施内容

(一)明确乡镇卫生院管理主体

从20*年元月1日起,全区乡镇卫生人员、业务、经费、资产等划归区卫生局管理。

乡镇人民政府对辖区内卫生工作负有支持、监督、指导责任,协助管理辖区内村级医疗机构设置与管理,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负责各项公共卫生任务的落实。

(二)调整乡镇卫生院的设置

全区设中心卫生院8所,即:*中心卫生院、三口中心卫生院、谭家桥中心卫生院、耿城中心卫生院、焦村中心卫生院、太平湖中心卫生院、新华中心卫生院、乌石中心卫生院;设乡镇卫生院11所:即:*镇、*乡、*镇、*乡、*乡、*乡、*乡、*乡、*乡、*乡、*乡卫生院。

(三)上划乡镇卫生院人员

乡镇卫生院现有在编人员和离退休人员全部上划由区卫生局管理。乡镇和卫生院的自聘人员由各乡镇和卫生院自行清退。

(四)明确乡镇卫生院的主要职责

乡镇卫生院的主要职责是:以公共卫生为主,综合提供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一般不得向医院模式发展。中心卫生院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的预防保健、医疗技术指导中心,除具有乡镇卫生院的职能外,还协助区级卫生机构开展对乡镇卫生院的技术指导工作。

(五)明确乡镇卫生院的人员编制管理

乡镇卫生院的人员编制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以管辖区域面积、服务人口、工作项目和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分类核定。全区19所乡镇卫生院核定总编制196名,其中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比例按30%核定59名。全区乡镇卫生院的人员编制实行统筹管理,即区编办、财政局、卫生局根据乡镇人口现状和乡镇卫生院的实际,按照从严、从紧的原则,在总编制数内,核定并调整各乡镇卫生院的编制。乡镇卫生院超编人员在3年内逐步分流。

乡镇卫生院要建立和完善院长负责制和任期目标管理制度。乡镇卫生院院长由区卫生局在卫生系统内择优聘任或公开招聘。建立乡镇卫生院全员聘用制,做到因事设岗,按照岗位设置和执业资格准入的要求,以及公开、平等、择优的原则,推行工作人员竞争上岗。乡镇卫生院因工作需要招聘技术人员,由区人事局、卫生局统一组织、公开招聘,考试考核后择优聘用。严禁非卫生技术人员进入卫生技术岗位。

(六)乡镇卫生院的经费预算形式和经费管理

1、经费预算与补助

⑴乡镇卫生院从事公共卫生的人员工资按照国家规定由区财政全额供给。

⑵乡镇卫生院开展基本医疗服务所需经费,在不新增财政负担前提下,原则上由区财政按照定额补助标准列入预算。不足部分通过医疗服务收入弥补。

⑶逐步建立健全乡镇卫生院人员的养老、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机制。在事业单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以前,乡镇卫生院原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费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的标准全额核定,由区财政预算安排,实行集中支付。

⑷按规定条件和程序择优聘用或招聘的乡镇卫生院院长的工资按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核定,其医疗保险单位缴费按其他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规定的标准核定,均由区财政预算安排。

⑸乡镇卫生院的房屋修缮、设备更新购置、人才培养等项目支出,根据全区经济发展水平、卫生事业发展总体规划以及区财力等情况,列入区财政预算,分年度安排。

⑹乡镇人民政府要继续对辖区内卫生工作给予关心、支持,特别在用地、用工、治安和资金等方面予以全力支持。

2、经费管理

建立区乡医疗卫生单位统一的财务管理体制,在区会计核算中心下设卫生经费结算分中心,分中心设在区卫生局,负责全区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和经费预算。分中心与卫生局计划财务科合署办公。

撤销乡镇卫生院在金融机构开设的所有帐户。按规定统一开设“收入待解户”和“支出帐户”。乡镇卫生院以院为单位实行报帐制,按单位规模大小确定备用金额数。

(七)债权债务处理和资产管理

为保证乡镇卫生院上划后得以加强和发展,强化我区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原则上,债权归卫生院所有;属经营和开展卫生业务及添置设备等赞成的债务由卫生院承担,属卫生院基本建设(指房屋建设)所形成的债务由乡镇政府承担。

乡镇卫生院要认真开展清理工作,由区财政、卫生等部门统一组织清产核资,然后交由区卫生局统一管理。

四、实施步骤

乡镇卫生院体制调整分三个阶段组织实施

(一)宣传启动阶段(20*年11月)

成立组织,召开会议,统一思想。广泛宣传乡镇卫生院体制调整的必要性、调整方案和要求。制订相关配套文件。

(二)组织实施阶段(20*年12月)

冻结乡镇卫生院帐户、清产核资;成立“*区会计核算中心卫生核算分中心”;确认乡镇卫生院债权债务;人员、业务、经费、资产划区卫生局管理。

乡镇年度平安建设工作总结篇8

一、预计到12月底完成乡镇企业下列经济指标任务

(一)乡镇企业总收入达165570万元,实现增长15%;

(二)乡镇企业总产值达111030万元,实现增长15%;

(三)乡镇企业增加值达30730万元,实现增长15%;

(四)完成工业总产值22100万元,实现增长10%;

(五)完成国家税金4150万元;

(六)乡镇企业个(户)数达9890个(户),从业人员达22800人。

二、一年来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认真开展政治和业务理论学习。

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使职工的素质得到提高,只有职工素质提高了,服务企业的本领增强了,局机关才能更好的履行好部门职能。基于这样的认识,一年来我局狠抓了政治和业务理论的学习。坚持每周二的学习制度,学习内容上政治理论和业务理论兼顾。按照中央和省、市、区的部署,认真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认真学习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的重要论述、十六大以来党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二中全会、全国“两会”精神,省第八次党代会、省委八届四次全委会、市委二届四次全会、区委二届四次全会精神。通过学习,全面准确深刻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把握当前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和新挑战,增强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科学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把思想认识统一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上来。

在业务理论方面,结合部门业务重点学习了《乡镇企业法》、《统计年报制度》及相关知识。通过学习,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政治素养和业务素质,增强了全局职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为做好部门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政治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认真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切实转变机关作风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关系着党委和政府的形象,是各项工作的重要政治保障。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必须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各项工作走在前列的一项基础性工程,要抓紧抓好。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我们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重要部署,牢记“两个务必”,扎扎实实地做好反腐倡廉工作。加强对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我们按照党风廉政责任制的要求,认真履行担负的工作责任,真正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纪律来执行。认真开展了以“讲党性、重品行、抓落实、促发展”为主题的作风建设教育活动,切实抓好作风建设,使广大干部职工增强理想信念,增强党性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始终保持振奋的精神和良好的作风,营造了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认真开展了党风廉政教育月活动,增强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弘扬艰苦奋斗精神,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切实关心群众疾苦,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在日常工作中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

(三)做好部门业务,发挥职能作用

今年以来,我们认真履行“规划、协调、监督、服务”的职能,切实做好部门各项工作,全心全意为乡镇企业服务。

1、加强为企业服务

今年以来,我们加强了为企业服务的职能,从争取扶持资金,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开展政策法律咨询,信息服务等方面入手,认真为企业服务。乡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困难重重,发展后劲不足,要使乡镇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快速发展,使之做大做强,发挥带动作用,需要政府大力扶持。今年扶持乡镇企业及中小企业的60万元贴息资金,共扶持丽江福龙绿色农产业开发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为了争取省级乡镇企业贴息资金,局长多次前往省乡镇企业局,积极为企业跑项目、争取资金,最终为丽江先锋食品开发有限公司、丽江市**区*农业生态园、丽江百汇商贸有限公司争取了115万元乡镇企业贴息资金,这是区县分设以来,省局对**区乡镇企业支持最多的一年。

2、做好部门业务

随时掌握乡镇企业经济运行情况,是分析企业发展状况和政府决策的主要依据。为做好这项工作,我们经常深入基层、走访企业,向厂长、经理了解企业经济运行情况,了解企业产品进入市场和占有市场的情况,分析企业的发展前景,并及时准确地报送统计材料,为政府决策提供第一手材料。在乡镇企业干事更换频繁,人员业务不熟的情况下,我们采取平时下乡指导和集中培训的方法,提高企业干事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认真做好业务工作。

3、认真开展了乡镇企业专业技术职称培训

根据省、市乡镇企业局的安排部署,我局积极开展了**区乡镇企业系统的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工作,为其一个月,共培训了146人,并获得了云南省乡镇企业专业技术职称证书。

4、开展企村结对工作

今年我们挑选了*农业生态园和丽江福龙绿色农产业开发有限公司作为企村结对的两户企业,在开展过程中,注重实效,不走过场,形式多样,引导企业积极直接参与,互利合作,发展基地,指导帮助,回报社会等多种形式参与企村结对工作。通过企村结对工作的开展,企业的生产进一步得到发展,村民的生活进一步得到改善,企业的社会责任进一步加大,村民支持企业发展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形成了以企带村,以村促企,以工建农,互利共赢,企村和谐,乡风文明的良好风气。全区有2户企村结对,惠及村民748人,带动农户260户,村民人均增收1300元,举办各种种养殖技能培训504人次,吸纳村民就业2410人,企业投入企村结对各种资金156万元。

5、认真开展党内互助“八个一”活动

按照相关文件要求,我局认真开展了党内互助“八个一”活动,局党支部与寨后社区党总支挂钩,确定了我局副科以上党员干部和4名普通党员“一对一”、“三对一”结对帮扶对象。局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到结对贫困党员家中走访,了解家庭情况和贫困党员个人情况,交心谈心,访贫问苦,解疑释惑,密切关系,增进友谊,同时,把贫困党员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在引导其增强自我发展意识能力的基础上,力所能及地为他们提供资金、技术、信息等支持,使之走上一条持续增收致富的发展之路。建党节及中秋节前夕,由局支部组织开展了对结对帮扶党员的慰问活动,并针对寨后社区党总支办公经费困难的情况,从我局有限的经费中挤出5000元资金,帮助解决部份困难。

6、加强安全监管

乡镇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我们从几个方面抓好抓实。一是层层落实《乡镇企业安全生产责任状》,严格遵循“以人为本、安全第一”、“谁主管、谁负责”、“法人代表是第一责任人”的方针和原则,局长亲自带队,与各乡、街道办事处企业办和重点企业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二是结合“安全生产月”,在乡镇企业系统内广泛开展安全生产法规和安全生产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以正反两方面进行案例教育,做到警钟常鸣,强化乡镇企业干部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三是完善乡镇企业安全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如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开采作业规程,应急处理预案等。五是认真开展了安全生产百日督查、安全生产专项大检查和整治工作,以查安全意识、查制度建设、查事故隐患为主,对查出的事故隐患,责令相关企业限期整改。通过狠抓落实,有效地把安全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乡镇企业全年无任何大小事故发生,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7、认真做好各项制度建设

在落实原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今年,我们认真开展了三项制度工作,通过推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增强部门工作透明度,提高工作效率和依法行政水平,促进全体工作人员认真、全面、正确履行职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制度建设方面结合作风建设教育活动,落实和完善了各项制度,进一步完善了考勤制度、学习制度、下乡制度、奖惩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制度落实到位。党支部在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的同时,指导群团组织落实相关的规章制度,开展好各项活动。通过认真落实制度,做到了全局事事有人抓,项项有人管,既有秩序又有热情,全局上下,团结一心,顺利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8、认真做好扶贫工作

扶贫是社会事业,也是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我局按照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要求,及时成立了局扶贫领导小组,从三个方面大力做好扶贫工作。一是通过多方筹措,从有限的经费里挤出1万元,投入金安乡光乐村第五村民小组修路项目。二是干部职工捐款4300元,由区扶贫办统一安排四川*地震灾区。三是对金山乡永红行政村三户困难农户开展访贫问苦工作,并送去了600元慰问金。四是认真做好其它捐款活动,如“慈善一日捐”、“爱心圆梦”助学等。

(四)做好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

1、认真开展了争先创优“六个一”活动。以局领导班子成员为一个活动单位,以“四好”为目标,争当全区行业窗口。以局内各科室为单位,以“六带头”为目标,争当单位学习标兵。通过认真开展活动,在本单位树立可新、可敬、可信、可学的楷模,使全局干部职工学有榜样、比有对象、赶有目标、超有方向,形成学先进、讲奉献、争一流、比贡献的新风尚,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构建和谐文明小康**步伐提供强劲的精神动力。

2、认真开展了部门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工作。认真清理上报我局实施的行政审批项目,并以公共需求为导向,按照“流程最短、质量最优、效率最高”的原则,压缩行政审批时限。形成机关内部决策、执行、监督的有机联系和互动,提高行政机关工作效能和服务水平,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转变,推动政府管理方式向以人为本、便民高效、程序规范、公正透明转变,促进依法行政。

3、认真开展了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活动。通过对乡镇企业和非金属矿山认真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进一步落实了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单位的安全监管主体责任,全面排查治理事故隐患,认真解决了存在的突出问题。

4、认真开展了节能减排工作。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由之路,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根据乡镇企业行业特点,利用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及企业调研的机会,做好对所辖乡镇企业负责人及员工节能减排工作的宣传,督促企业在生产的各个环节充分因地制宜做好节能减排。如砖瓦企业用水进行循环利用,改造现有砖窑,在生产车间提倡使用节能灯等措施。

5、认真开展了政风行风建设工作。我局按照中央关于加强作风建设,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狠抓行风建设,结合全面推行行政问责办法,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推动法制机关、服务机关、效能机关和廉洁机关建设。结合抓党风廉政建设抓政风行风建设,努力增强公仆意识,积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结合行业的实际,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积极开展文明行业创建活动,紧紧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主动征求群众意见,切实推进社会评议部门行风工作,切实解决部门和行业中存在的执法不公、乱收费、乱子罚款、乱集资、吃拿卡要和刁难群众等不良问题,建立和完善行业行为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推进部门和行业的文明诚信建设和道德规范建设。建立、完善部门和系统内部监督机制,强化内部监督制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和专门机关的监督。

6、继续实施了工业发展“倍增计划”,促进了乡镇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加快了我区新型工业的进程。继续支持低耗能、污染低、效益高、就业容量大的乡镇企业发展,积极发展县域经济和提高城镇化水平,促使形成合理的经济布局。

7、认真开展了治理商业贿赂工作。为确保治理商业贿赂工作扎实有序开展,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我们从抓认识入手,认真组织干部职工学习相关文件精神,开展法律法规、纪律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干部职工对商业贿赂危害性的认识,纠正错误观念,增强自觉抵制商业贿赂的意识,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切实提高了干部职工对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的紧迫性、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明确了开展此项工作是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点,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对加强和改进乡镇企业管理,规范社会经济秩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8、认真开展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为积极稳妥地推进全省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利用政府信息公开网络平台,对四项制度的执行情况、单位基本信息、工作事项、动态等进行了公开,认真编制了信息公开目录及公开指南。

9、认真开展了政务公开工作。在政务公开推进过程中,我们讲求实效,根据我局的实际,突出重点,创新形式,不断提高政务公开工作水平。在公开内容上,我们按照区委、政府的要求,在公开基本内容的基础上,重点公开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以及群众最关心、社会最敏感、反映最强烈的热点问题。根据我局实际情况,确立了以下公开内容:(1)单位工作职责、服务内容、服务对象、服务程序、服务承诺、办结时限等;(2)涉及到单位职工干部的自身待遇问题,如增资调资等;(3)单位一年来的支出事项;(4)各科室的工作职责、办事程序、服务承诺等情况;(5)各种扶贫帮困捐款捐物情况;(6)群众关心的其他重要政务的活动情况。在公开形式上,我们还按照要求建立了政务公开“一箱一线”(举报箱及热线电话)。在公开程序上,我们首先对部门所有需要公开的内容及项目进行整理,列出清单,然后进行公开。对重要的,一律要求民主议事在前,决策公布在后,必要时召开会议,并统一意见后进行公布。

10、认真做好各项目标管理工作。今年的经济目标,按十一月的统计数字来看,到十二月底,各项指标都能完成。五大考核责任目标,即党建工作、党风廉政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部门业务等,都按照所签订的责任书的要求认真开展了工作。

三、存在的问题

我区乡镇企业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在发展总量、发展环境、企业素质、管理力量等方面都存在着困难和问题。要实现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必须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充分发挥乡镇企业的产业支撑作用和带农功能,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就要切实解决乡镇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一)乡镇企业发展总量不足

我区的乡镇企业近几年有了较快的发展,与市内各县相比,我区的基础较好,发展稳步,占有较好的优势。但是,发展总量仍然不足,乡镇企业在全区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仅占39%,乡镇企业工业总产值只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36%,在众多的乡镇企业中,有80%是属于个体企业,而上规模上档次的、年收入上亿元的企业仅有1个,这些数字说明,我区的乡镇企业发展总量不足,需要大力发展。

(二)乡镇企业整体素质和人员素质不高

我区乡镇企业,作坊式家庭经营的企业占绝大多数,小打小闹,未形成规模。就产业而言,除建筑建材和旅游服务业有一定优势外,其余企业尚未形成有资源优势、有技术优势、有市场优势的产业群体。乡镇企业的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绝大部分来自农村,人员素质偏低,在近万人的从业人员中,有初级职称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不足千人。乡镇企业的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懂科技、懂市场、懂规则的企业人才队伍是乡镇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三)乡镇企业管理力量薄弱

我区乡镇企业的行政主管局——乡镇企业局,区县分设后,人员不足10人,内设机构压缩为3个,租房办公,难以真正发挥主管局的职能作用。五个乡、四个街道办事处的乡镇企业干事,由于人员更换频繁,新手多,管理业务不熟,并且绝大多数是兼职,忙于其它工作,投入乡镇企业管理的时间和精力不足,我区乡镇企业管理力量急需加强。

(四)资金缺乏仍然是制约乡镇企业发展的因素之一

乡镇年度平安建设工作总结篇9

这次会议是我州大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城镇化推进大会和全省住房保障、房地产市场监管、村庄整治、规划全覆盖紧急会议精神,全面部署和推进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各项工作,奋力推动全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今天上午,大家实地考察了顶效楼纳村庄整治示范点和市城市骨干路网建设。会前安排实地参观考察,目的是让大家理解我州实施的城镇化带动战略,既在城市,也在农村,是城乡协调、统筹兼顾、全面推进。要通过加快推进城镇化带动全州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带动生产要素的聚集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带动二、三产业加快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民进城进镇,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刚才,同志从部门工作的角度,总结回顾了年的工作,提出了今年城镇化推进的工作重点和措施,讲得都很好,我完全同意。会议还传达了《州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州城乡规划全覆盖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州政府与各县(市)、顶效开发区签订了目标绩效考核责任状。请大家按照会议的部署,认真抓好贯彻落实,把我州城镇化工作积极、稳妥、扎实、有序地向前推进。下面,我受鸣明州长的委托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加快推进城镇化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大力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是新一届省委、省政府针对实际,为实现“十二五”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而提出的两大战略。在今年月日召开的全省城镇化推进大会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同志深刻地指出“我省城镇化发展水平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发展水平,这是造成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慢的一个主要原因,而且已经成为我省加快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的一大焦点。……加快推进城镇化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慢’的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重要路径,是‘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最重要的载体和支撑。”年,我州的城镇化率为27.1%,低于全省2.8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5百分点;今年我州城镇化率约为29%,低于全省2个百分点左右。经济社会发展缓慢,造成了城镇化严重滞后,反之,城镇化水平低,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面对现实,从长远的、全局的、战略的高度,来充分认识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意义,把推进城镇化作为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的突破口,把推进城镇化作为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的重要抓手,把推进城镇化作为我州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举措。

(一)加快推进城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在增强经济实力、发展民主政治、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文明程度。只有加快城镇化进程,才能不断增强城镇功能,提高产业集聚能力,实现经济总量迅速扩张;才能优化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破解二元结构矛盾,使人民群众走上共同富裕之路,才能进一步提高人们的教育文化水平、思想道德素质和民主法制意识,促进全民素质的提高;才能集约利用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但从我州的情况来看,我州城镇化率仍很滞后,城镇化发展不平衡,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把加快城镇化进程作为根本途径。

(二)加快推进城镇化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战略选择。城镇化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引擎和转变发展方式的抓手。加快城镇化进程,对加快我州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进程和第三产业全面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区域结构的合理布局,增强经济发展的实力、活力和竞争力,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州城镇化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期,面临着诸多难得机遇和有利条件,中央和省相继对加快城镇化进程作出了一系列安排部署,为我州加快城镇化进程进一步指明了方向。随着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改善,我州城镇化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期。我们必须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努力把我州城镇化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推动全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三)加快推进城镇化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现实要求。城镇化水平直接决定着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质量。年,全国、全省和我州城乡收入比为3.2:1、4.4:1和4.5:1,到年,分别为3.3:1、4.3:1和5.1:1,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十分突出。我州属喀斯特岩溶地区,不少农村群众还居住在深山区和石山区,地处边远,居住分散,难以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加快城镇化进程,对于改善人民群众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加快城镇化进程,有利于扩大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有利于更多的人民群众享受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有利于更多的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更多的农民转移为城镇居民,促进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有利于促进现代文明潜移默化地改变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不断提升文明水平。

二、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加快推进城镇化和城乡协调发展

从我州的情况来看,尽管这几年城镇化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因素,加上经济社会发展较慢,基础薄弱,城镇化存在和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城镇规模水平很低,城镇体系不完善。在全州1.68万平方公里范围内,仅有县级市1座,县城7个,建制镇65个,城市和建制镇仅占乡镇总数的0.77%和58%,城镇密度仅为每万平方公里0.46个。中心城市规模小,对州域的服务和辐射带动作用能力有限。二是城镇的产业带动和综合承载能力十分有限。我州城镇经济总量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长期欠帐,难以承担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任。三是城镇规划严重滞后和城市管理水平不高。小城镇规划覆盖率为68%,低于全省水平2个百分点,城市控制性详规覆盖率不到50%。城市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手段简单粗放,方法落后,脏、乱、差,两违清理整治任务艰巨,农村村庄整治任务更艰巨。

我州城镇化发展与全国、全省、包括周边地区相比都存在相当差距,其主要的问题就是城镇基础薄弱、城镇化水平严重不足。州委、州政府初步考虑,“十二五”时期,要坚持阶段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确保全州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力争达到2个百分点。到2015年,全州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120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到118万人以上、力争达到127万人,城镇化率达到37%、力争达到40%;到2020年,全州城镇人口达到160万人以上,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初步实现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和社会发展互相适应。围绕上述目标,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突出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好具有特色城镇体系建设。一是突出中心,加快市城市建设步伐,充分发挥市作为全州政治、经济、社会、商贸物流中心区位优势和推进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作用,按100万人口中心城市和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休闲旅游中心进行规划建设市。二是强化支撑,形成兴兴安贞城市经济圈,加快推进兴仁、安龙、贞丰“撤县建市”步伐,推动顶效开发区融入城市建设圈并作为全州城乡一体化试验区。三是统筹兼顾,推动晴普、册望两个片区组团发展,进一步做大四个县城建设,力争县城规模扩大至5万人以上。四是多点突破,积极促进中心乡镇和特色小城镇加快发展,以马岭、威舍、万屯、龙广、德卧、者相、大厂、鲁布格、巧马等交通条件好、产业聚集力强的中心镇为重点,建成一批四级明星城镇,以乌沙、屯脚、雨樟、巴铃、楼下、巴结等小城镇为重点,发展一批五级重点小城镇。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发展“边缘区域”的各类小城镇。以城镇带、城镇群建设为突破点,逐步推进向城乡一体化的城镇化发展方向迈进,着力沿汕昆、晴兴、惠兴、望安等的城镇带,推进顶效、马岭、郑屯、万屯、和德卧、龙广、新桥城镇群加快发展。

(二)抓好城乡规划全覆盖。城乡规划是城乡建设和发展的“蓝图”,是各级政府指导和调控城乡发展的基本手段,是城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各级政府的第一责任。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我州城乡规划工作的目标是:年底以前,完成建制镇总体规划全覆盖,年底以前完成乡规划全覆盖,用一到两年时间实现全州城镇体系规划和城镇总体规划全覆盖,重大区域基础设施规划全覆盖,近期规划范围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各项专业规划全覆盖,村镇建设规划全覆盖,将城乡规划调控和管治范围从城镇规划建设用地拓展到整个城乡空间。基本建立从区域到城市、从农村到小城镇、从总体规划到专项规划的层次分明、相互衔接、完善配套的城乡规划体系,切实解决当前城市规划落后于城市发展、乡村规划落后于乡村建设、城乡统筹规划落后于城乡统筹发展的突出问题,为全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近期各县市、顶效开发区加强城乡规划工作要抓好三件事:一是抓紧完成、等重点城市的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特别是随着外部交通、国家重大项目建设等形势的新变化,要着眼于区域统筹和城乡统筹,进一步优化调整城镇体系规划,对县市域各类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等作出整体安排和综合协调,充分研究县(市)域经济发展战略、城镇发展定位、城镇等级规模、发展空间布局,引导人口、产业向各级城镇集聚,合理布局区域性基础设施和重要的公共设施,推进区域设施的共建共享,加强对区域空间开发利用的管制和协调,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二是积极开展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要全面提高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覆盖率,旧城改造地区、城乡结合部、历史街区、近期建设地区、储备土地等要优先覆盖。各县市要认真执行《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镇国有建设用地开发利用管理的意见》(州府发〔〕13号),在城乡建设用地的土地供应上,没有控制性详细规划,没有规划和建设部门出具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限高、绿地率、用地性质等关键技术指标管制的,不得上报审批供地。三是加快推进村级规划成果的利用。我州村级规划工作,经过全州各级党委政府、各级各有关部门和规划编制单位20多个月的艰苦努力,已于年12月基本完成了1068个村、51个社区的规划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我州新农村建设绘就了蓝图。各级人民政府和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村级规划在农村建设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真按照规划实施农村各项建设。要大力推动规划的实施,强力推进农村各项建设,全面提升农村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要坚持规划指导建设的原则,农村所有建设都必须以规划为指导,按规划来办。要切实做到用地必有规划、建设必有规划,充分发挥村级规划对农村资源配置、产业培育、区域发展、生态建设、村庄建设等的引导、调控作用。

(三)抓好城镇化发展的产业支撑。产业发展和聚集是城镇建设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没有产业的支撑,城镇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城镇化不是单纯的农民进城,不是城镇规模的盲目扩大,更不是简单的县变市、乡变镇。城镇化是人类文明的演变过程,是经济生活空间的转移,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生活模式的变化,所以城镇发展必然要以产业发展为支撑。推进城镇化,必须坚持城镇化与产业协调发展的原则,紧密结合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根据城镇的功能和性质,确立城镇优先发展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配套产业和服务产业,提高产业之间的关联度,使工业和第三产业成为推进城镇化的动力源泉和物质基础,加快产业发展和布局调整,努力实现以城促市、以业兴城的良性互动。二、三产业是城镇经济的主体,也是推动城镇构建框架、扩张规模和完善功能的经济基础。因此,一是充分发挥我州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调整和优化工业区域布局,抓好园区建设,抓好项目推进,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继续发展能源、化工、冶金、建材、农特产品加工、制药等优势支柱产业,着力发展符合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要求的附加值高、就业容量大的新型工业,不断壮大经济实力、扩大城镇就业、聚集城镇人口。加快培育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把我州建设成为西江上游经济区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深加工开发基地。支持优势骨干企业,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将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与新兴产业发展有机结合,通过引进、吸收和自主创新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探索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二是要着力改造提升商贸流通等传统第三产业,大力发展以现代物流、旅游、金融、教育、科技、信息、房地产等为重点的现代新型服务业,充分发挥商贸、流通及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带动作用,使第三产业尽快成为扩大就业容量、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为城镇化发展提供持久的后续力量。

(四)抓好城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推进城镇化进程,政府引导是前提、是基础,市场推动是根本。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必须走政府引导和市场推动相结合的城镇化发展路子,通过运用市场机制来建设城镇、经营城镇。目前制约我州城镇加速发展的关键问题是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尚未形成,市场化运作机制还没有建立,城镇建设仍以政府投入为主,没有发挥好经营城镇的资金引导作用,使基本属于吃饭财政的各级政府负担沉重。因此,我们要牢固树立经营城镇的理念,不断加快我州的城镇化进程。要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把城镇的各种要素作为一种资源和商品,以资源换资金,以存量引增量,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城镇建设的多元化投入体制,逐步实现投融资主体多元化、筹集手段市场化、资金来源多样化。各县市政府要将财力主要投向城镇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的引导性资金上,以缓减财政压力;要依法调控土地市场,经营好城镇建设用地,完善土地收购储备制度;要按照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规律的要求,认真研究解决制约城市化发展的体制问题,加快推进撤县建市工作,有序推进撤乡建镇、县城所在地镇改街道和村改社区工作,打破长期实行的城乡分割的体制和政策,消除造成城乡分割的种种体制障碍、政策障碍,推进制度创新。要运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推动城镇建设,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城建资金筹措机制,采取灵活手段,创造优良环境,加大招商力度,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城市供水、污水处理、城市用气等公用设施建设。要把房地产开发作为带动城镇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极,继续抢抓国家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以房地产开发促进城镇建设。

(五)抓好城镇科学管理。城镇管理与城镇建设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两翼。从某种意义上讲,城镇的管理水平决定着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程度。如果一个城市规划、建设都不错,但管理水平不高,交通混乱,治安不好,到处脏乱差,这个城市就没有吸引力。因此,推进城镇化,既要重建设,更要重管理。高效、协调、有序的城市管理,既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又是推进城镇化的内在要求。目前,我们的城市管理还有很多漏洞,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要积极吸收其它优秀城市管理的先进方法来管理我们的城市,使城市管理更科学、更规范、更有效,使要素流动更顺畅,人民生活更方便。要增强服务功能,在服务中管理,在管理中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要从根本上克服城镇化发展中“重建轻管”的问题,坚持把城镇管理放在与规划、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创新管理体制,改革管理手段,加大管理力度,提高管理水平。要适应新形势,强化依法治市、依法治县的意识,加强城市管理法制建设,建立一整套系统、规范而又便于操作的城镇管理制度,促进城镇管理走上科学化、规范化轨道。城镇管理要从基础抓起,从突出的问题抓起,从群众关心的问题抓起。要抓难点,继续做好城乡规划范围内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清理整治专项行动。州政府已成立了州“两违”清理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州政府办公室设立成立了全州两违清理整治办公室,负责督促和指导“两违”清理工作,各县市、顶效开发区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这项工作,要继续强化责任,形成依法打击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高压态势,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完善工作机制,做到态度坚决,力度加大,措施加强,推进“两违”清理整治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要加强市容市貌的综合整治和专项治理,落实长效管理措施,彻底改变城镇交通、环境、安全等方面脏乱差的现象;要抓基层,加强以社区、居民区为基础的城镇管理,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抓关键,加强对城镇居民的城市意识和社会公德教育,规范城镇居民的行为,提高群众文明素质和自我管理能力。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要认真学习和掌握城镇化发展的规律,切实提高领导水平。州、县要及时成立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研究制定城镇化工作的有关政策,督促检查政策落实和责任目标完成情况,协调解决城镇化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各县(市)、顶效开发区要把加快城镇化进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要定期不定期听取关于城镇化工作推进情况的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各乡(镇、街道)也要尽快成立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配备好相关工作人员,切实抓好城镇建设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大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保障力度,定任务、定进度、定措施、定责任,扎实推进城镇化工作,做到一年一个新变化、三年上个新台阶、五年实现大发展。

(二)加强统筹协调。住房城乡建设、城乡规划等部门要抓紧编制各项规划。发改部门要把加快城镇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会同住建、交通运输、水务、园林绿化等部门抓紧建立城镇化发展项目库。公安部门要认真制定落实户口迁移的各项政策,做好实施工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抓紧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统筹安排城镇建设用地。财政部门每年要从公共财政预算和城镇土地出让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的经费,作为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的专项经费,专款专用。住建、规划、统计等相关部门要共同研究建立与城镇化相关的统计制度,完善指标体系,将城镇化的相关指标逐年纳入年度统计报表。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各级各部门加快推进城镇化的好经验、好典型,宣传加速推进城镇化的新思路、新举措,营造良好环境,形成全社会重视、支持、推进城镇化的浓厚氛围。

乡镇年度平安建设工作总结篇10

编者按:2013年1月21日,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厅长罗应光代表(以下简称罗应光代表)在云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作了发言。应省政府研究室风光杂志社社长、总编辑、云南两会特派记者蔡金华先生(以下简称蔡金华)的约请,罗应光代表就五年来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工作、云南城镇特色化工作详细回答了记者的提问。罗应光代表表示,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多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将把城乡建设工作放到所有工作的首位,以促进云南城乡建设的快速发展。

蔡金华:2013年1月21日,在云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云南省省长李纪恒作了政府工作报告。您能谈谈听了李纪恒省长的政府工作报告后的体会吗?

罗应光代表:听了纪恒省长代表十一届政府作的工作报告,我倍感振奋、深受鼓舞。报告通篇贯穿和体现了中共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第九次党代会、九届四次全会精神,充分肯定了2012年和十一届政府五年的成绩,明确了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和2013年的重点工作,是一个具有很强思想性、前瞻性、指导性的好报告。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人民团结一心、奋力拼搏,实现了“稳增长、冲万亿、促跨越”的阶段性目标,保持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的良好局面,为实现“两个倍增、三个翻番”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事实证明,只有稳步推进改革、加快经济发展,才能凝聚人心、解决问题、推动跨越。

蔡金华:请您介绍一下2012年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在哪些方面取得成效?

罗应光代表:2012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坚持走有云南特色城镇化道路,充分发挥城乡规划龙头作用,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创新城镇建设管理模式,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发展,全省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城乡规划管理工作成效显著。《云南省城镇体系规划》正在按法定程序上报国务院审批。滇中城市群、滇西城镇群、滇东北城镇群和云南省历史文化名城(镇、村、街)保护体系规划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滇东南城镇群和滇西南城镇群规划已经省级有关部门和专家审查。全面完成了城镇近期建设规划调整完善,坝区内“退规划建设用地还耕地”近30万亩。组织编制完成了全省210个特色小镇规划。圆满完成了13.15万个村庄规划编制任务。有62个村庄被国家首批确定为部级传统村落。

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推进。出台了《云南省公共租赁住房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做好保障性住房先租后售工作的意见》和《云南省保障性住房规划与设计导则》等文件。2012年,全省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开工建设31.84万套,基本建成城镇保障性住房22.52万套,提前两个月完成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全省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居工程53.3万户,春节前基本实现主体工程全部竣工。

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全省县城以上污水河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污水处理能力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均达到80%以上;燃气普及率达63.29%,供水普及率达93.17%;建成区绿地率达28.15%,绿化覆盖率达33.0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8.66平方米;城市建成区面积达1457平方公里,建成城市道路8262公里。编制上报了《特色小镇和重点工业园区供水、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项目专项规划》,启动了16个重点流域重点镇的污水管网项目建设。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稳步提升,城镇化水平提高了2个百分点,城镇化率达到38.8%。

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实现较快发展。出台了《关于促进建筑建材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积极推进建筑业在地行业统计试点工作,工程勘察设计和工程造价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进一步加强。2012年,实现勘察设计咨询业营业收入突破160亿元以上,实现建筑业产值突破2370亿元以上。坚决贯彻落实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大力推动房地产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实现房地产开发投资突破1570亿元以上。严格落实工程质量安全责任制,积极推进建筑安全标准化工地,依法加强监督管理,认真开展保障性安居工程等专项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检查,确保了全省建筑质量可控、生产安全形势稳定。

住房公积金监督管理机制日臻完善。加强住房公积金监督管理,各项制度日趋完善,公积金规模不断扩大,全省住房公积金运行情况总体良好。2012年全省住房公积金归集总额达到1230亿元,较上年增长23%;增值收益达10.39亿元,较上年增长5.39亿元;上缴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5.8亿元,较上年增长4.4亿元。累计清收逾期单位项目贷款4660.52万元,历史存留逾期单位项目贷款已全部清收完毕。

建筑节能示范取得阶段性成效。出台了《云南省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云南省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实施细则》等文件。全省有4个项目获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昆明呈贡新区列入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有5市4县10个示范区项目列入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市县和示范项目。太阳能热水器建筑应用率达15.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防震减灾工作成绩突出。圆满完成宁蒗、彝良地震灾区抗震救灾应急抢险工作,累计完成79万多平方米震损民房、72万多平方米公共建筑和173个市政单体工程的应急评估,及时有效地完成了供水保通、灾民过渡安置等急难险重任务。盈江地震灾区第一阶段恢复重建任务基本完成,宁蒗、彝良地震灾区民房恢复重建工作全面展开。编制完成减隔震技术地方标准,扎实推进减隔震技术工程推广应用。

风景名胜区和世界自然遗产管理工作成效明显。“澄江化石地”在第36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列为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世界遗产地保护状况报告》通过审议;《“三江并流”国际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丘比普者黑部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经国务院同意批准实施;《石林风景名胜区旅游服务中心区详细规划》《丽江老君山景区详细规划》和《玉龙雪山景区泸沽湖景区详细规划》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实施。

蔡金华:回顾五年来走过的历程,请您对这五年来的工作做个总结,并谈谈您的体会?

罗应光代表:五年来,全省建成和在建城镇保障性住房95.6万套,为280万城镇低收入家庭解决了住房困难问题;127个县(市、区)均建成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城镇污水和垃圾集中处理率均达到80%以上;实施135.3万户农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居工程,有效解决了470万农村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570亿元,较2008年增长181.57%;建筑产业值完成2370亿元,较2008年增长163.33%;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圆满完成了13.15万个村庄规划编制任务;全省城镇化水平由2008年末的33%提高到2012年的38.8%,增长了5.8个百分点。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有如下体会:

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住房城乡建设工作是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工作,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全力推进新型城市化战略、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和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创造性地将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贯彻好、落实好,才能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统筹发展。科学发展观是推动住房城乡建设事业不断发展的根本方针。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妥善处理好经济与社会发展、城市与农村建设、国内和国外市场、自然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等诸多重大关系,进一步推进统筹建设,才能切实推动住房城乡建设事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创新是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发展的原动力,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停滞,不断用改革的办法破除体制障碍,用创新的举措破解发展难题,才能不断为城乡持续发展注入活力,才能确保我省住房城乡建设工作始终走在前列。

必须坚持关注民生,求真务实。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必须始终将住房、城乡基础设施和环境等民生问题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努力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真抓实干,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大力推进和谐建设,才能践行执政为民宗旨,才能树立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亲民为民便民的良好形象。

必须坚持转变职能,加强自身建设。逐步建立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管理体制与组织体系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围绕转变职能,强化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加强作风建设、队伍建设和廉政建设,不断提高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才能为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提供政治和组织的坚强保证。

蔡金华:请您分析一下,什么样的城镇发展模式才是符合云南实际、具有云南特色的城镇化模式?结合李纪恒省长的报告,您能详谈一下关于云南特色城镇化建设的工作吗?

罗应光代表:纪恒省长的报告,总结了五年来的工作,报告认为十一届政府,是砥砺奋进,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的五年;是统筹城乡,新农村建设实现重大跨越的五年;是承前启后,改革开放步入新阶段的五年;是以人为本,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是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的五年;是与时俱进,政府自身不断加强的五年。

五年来的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报告既充分肯定了成绩,也指出了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更指明了今后五年的政府工作的思路,力争到2017年,经济总量跨越2万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在2012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减少贫困人口500万以上,城镇化率达到48%。云南作为一个资源丰富但经济体量不大的省份,拉动投资、扩大需求、加快发展的空间还很大。因此,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强化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振奋精神,趁势而上,抢抓有利时机,抢占发展新高地,培育竞争新优势,加快推进云南“三个发展”。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推进城镇化,从提出“六个层次”,到“做强大城市、做优中小城市、做特乡镇、做美农村”,到“守住红线、统筹城乡、城镇上山、农民进城”,再到“以建设山地城镇为特色,以发展中小城镇为亮点,以组团式发展为方式,以推进城乡一体化为目标”,都在积极探索云南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但是,城镇结构不合理,产业集聚效应不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资源配置效率不高、规划权威性不强等等,造成云南城镇化发展速度缓慢,2011年全国城镇化率达到51.27%,而云南仅为36.8%,相差为14.47个百分点。

总的看,发展水平还比较滞后,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空间分布还不尽合理,产业支撑还不强。城镇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平台和载体,推动经济发展离不开城镇化;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在城镇化,保持快速发展离不开城镇化;城镇化连着工业化、牵动着农业现代化,现代化离不开城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工业化主要是创造供给,城镇化主要是创造需求。

目前中国GDp的70%、国家税收的80%、第三产业增加值的85%都出自城市,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90%以上都设在城市。城镇化水平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可拉动GDp增长1.5到2个百分点。每增加一个城市人口,可带动10万元左右的投资;一般认为,人均消费城市是农村的3倍。就云南而言,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意味着有近50万人从农村到城市。截至2012年底,全省农村转移人口已有286万,单纯以户口性质统计城镇化率,仅2012年就提高6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城镇化是拉动内需、扩大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强大动力。

中共十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把新型城镇化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走有云南特色化道路,是改变云南落后状况、实现“三个发展”的必然选择。纪恒省长的报告认真贯彻中共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九届四次全委会精神,把产业兴省、基础先行、城乡统筹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云南特色城镇化道路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提出了要求,我们必须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认真贯彻“守住红线、城乡统筹、城镇上山、农民进城”的思路,认真落实“建设山地城镇、发展中小城镇、实现组团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和“建得起、建得美、建得好、建出特色”的要求,按照“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建则建”的方法,努力实现“山水田园一幅画,城镇村落一体化,城镇朝着山坡走,良田留给子孙耕”云南特色城镇化的目标,努力构建生态宜居幸福家园,为建设美丽新云南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蔡金华:请您结合云南的实际情况谈谈,在今后的城镇建设工作中具体会在哪些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将会怎样实施?

罗应光代表:结合云南地区特色,我们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加快推进城镇群建设进程。按照“1157”的空间布局,我们先后启动了滇中城市群、滇西城镇群、滇东南城镇群、滇东北城镇群、滇西南城镇群、滇西北城镇群规划的编制报批工作。其中,滇中城市群、滇西城镇群、滇东北城镇群等三个规划已经省政府批准实施,滇西南、滇东南城镇群两个规划已经完成省级部门和专家审查并报省政府,最后一个滇西北城镇群规划要年内完成。《云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年)》已经上报国务院审批;《云南省城乡规划条例》经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于2013年1月1日起施行,要进一步抓好宣传贯彻落实,加快推进城镇群建设进程。

加快推进城镇上山的进程。保护坝区农田建设山地城镇,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完全符合云南省的省情和实际。按照“守住红线、统筹城乡、城镇上山、农民进城”的要求,把建设山地城镇作为城市规划设计的主要方向,加快转变城乡建设用地方式,严格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强耕地保护促进城镇科学发展的意见》和全省保护坝区农田建设山地城镇现场会的要求,以建设山地城镇为特色,以发展中小城镇为亮点,以组团式发展为方式,以推进城乡一体化为目标,进一步深入开展山地城镇规划建设,特别是统一布局、发挥聚集效应的研究工作,尽快制定出台山地城镇规划建设配套的有关标准体系,解决颁布不平衡、差异大和多元投入等问题,为“建得起、建得好、建得美、建出特色”创造条件。

加快特色小城镇建设进程。近年来,我们根据云南独特的资源优势,成功打造了一批旅游小镇,逐渐摸索出了一条特色小城发展模式。但政策落地不够、推进力度不大的问题,制约了特色小镇的建设。下一步,要按照省第九次党代会、省委第九届四次全体会议、省人大十二届一次会议提出的总体要求,适时组织召开特色小镇建设推进会,明确目标任务,把握工作重点,交流各地特色小镇的建设经验和做法。找准切入点,加大推进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步伐,力争到2020年,全省每个县(市、区)均培育1-2个产业特征突出、功能配套完善、人居环境优美、发展活力强劲、带动作用明显的特色小镇。

加快推进农民进城的进程。城市化首要的问题就是农民转化为市民。要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的意见》,认真落实进城农民“城乡兼有”的特殊身份、盖上“城乡两床被子”、穿上“十件衣服”的具体要求,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的顶层设计、确保城市管理制度间的无缝对接,科学测算未来进入各级城市的人口,进一步修改完善现有城镇保障性住房管理办法,积极发挥配合协助作用,超前规划建设改造城市道路、管网、绿化、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争取中央支持、千方百计加大保障房供给问题等,消除农民进城定居的后顾之忧,为加速城镇化进程提供住房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