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医保的改革方案十篇医保的改革方案十篇

医保的改革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55:15

医保的改革方案篇1

《深圳市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深化改革方案》已经市政府二届二十一次常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深圳市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深化改革方案

一、深圳市医疗保险事业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1992年5月,我市颁布了《深圳市社会保险暂行规定》和《深圳市社会保险暂行规定职工医疗保险实施细则》,对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制度进行了改革,实行医疗保险制度,保障了职工的基本权益,统一了医疗政策,减轻了企业负担,提高了社会化管理程度。但是,现行医疗保险的模式还不适应医疗保险事业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第一,现行医疗保险制度偏重于医疗保险的社会共济作用,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医疗保险基金筹集困难,医疗卫生资源不合理分配和浪费现象比较严重。第二,医疗保险层次单一,企业经济负担仍然过重,不愿参加医疗保险,职工参保面偏低。第三,由于现行医疗保险模式的制约,保险机构、医疗单位和患者之间矛盾较大,影响了医疗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我市医疗保险制度。

二、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改革的指导思想

根据我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劳动用工制度的实际情况,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险体系,在切实保障职工基本医疗需求的前提下,遏制医疗卫生资源的浪费,努力减轻企业和职工的负担,改善投资环境,促进我市经济健康发展。

(二)改革的基本原则

1.保障劳动者的基本医疗需求

根据我市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医疗保险只能保障劳动者的基本医疗需求,在现阶段不可能实行过高的医疗保健待遇。

2.实行多层次的医疗保险方式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建立住院医疗保险、综合医疗保险、特殊医疗保险三种方式,实行不同的医疗保障,满足不同层次的医疗需求。

3.医疗保险费用由国家、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三方共同负担

根据国务院有关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精神,职工的医疗费用不能再由国家和用人单位包揽,应由国家、单位和个人三方合理负担。

4.公平与效率相结合

医疗保险的公平表现在参保人病有所医,特别是大病能得到切实的医疗保障。其效率表现在,综合医疗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模式,缴费多者,进入个人帐户的金额就多;医疗费用支付少者,其个人帐户积累额就多。有利于促职工如实缴费,合理支付。

5.遏制医疗卫生资源的浪费,减轻企业和职工的负担

筹集医疗保险基金时应当以支定收,制定医疗保险待遇和偿付标准时应当量入为出,力求收支平衡,略有储备。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制约机制,严格基金管理,有效防止浪费,减少支出,切实减轻国家、企业和职工的负担。

三、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多层次的医疗保险方式,满足不同的医疗需求。

1.住院医疗保险

参保人按照规定缴费,其住院基本医疗费用主要由医疗保险基金支付。

住院医疗保险实行基金统筹,不建立个人帐户。

2.综合医疗保险

参保人按照规定缴费,其住院基本医疗费用主要由医疗保险共济基金支付,门诊基本医疗费用由医疗保险个人帐户支付。

综合医疗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

3.特殊医疗保险

参保人为离休人员和二等乙级以上革命残废军人,个人不缴费,就医时不自付,缴费渠道与医疗待遇按原政策不变。

(二)按照职工的不同情况,确定不同方式的医疗保险范围。

1.凡具有深圳户籍(含蓝印户口,下同)的职工和退休人员,应当参加综合医疗保险。

2.劳务工应当参加住院医疗保险。

3.凡具有深圳户籍的职工,在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应当参加住院医疗保险。

(三)确定合理的缴费比例,在保障职工基本医疗需求的前提下,减轻企业负担。

1.在职职工的综合医疗保险费按其月工资总额的9%缴交,其中单位缴交7%,个人缴交2%;

按照国家人事部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在增加工资的基础上建立个人缴费制度”的精神,机关事业单位职工1993年10月调整工资以前的工资部分,不实行个人缴费,全部由单位负担。调整工资以后的增资部分,按上述比例由个人和单位共同缴交。

职工月缴费工资不低于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不高于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

2.离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险费按其月离退休金的12%,由单位或养老保险共济基金缴交,个人不负担;

3.劳务工的住院医疗保险费由单位按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缴交,个人不负担;

4.失业职工的住院医疗保险费由失业保险机构按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缴交,个人不负担。

医疗保险基金由社会保险机构统一收缴和管理。公务员和财政全额预算单位参保人的医疗保险费由市财政局建立专门的医疗保险基金帐户,单独核算,专项管理。

(四)综合医疗保险实行社会共济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模式。

1.建立综合医疗保险个人帐户

职工个人缴交的综合医疗保险费,全部记入个人帐户。

用人单位缴交的综合医疗保险费,在缴费中提取2%的管理费和4%的风险储备金之后,45周岁以上的职工,60%记入个人帐户,40%进入共济基金;44周岁以下的职工,50%记入个人帐户,50%进入共济基金。

2.提供个人帐户启动资金

45周岁以上的职工开始建立个人帐户时,由其缴费单位按其上年工资总额的5%一次性提供启动资金,记入个人帐户;退休人员开始建立个人帐户时,由其缴费单位按其上年退休金的10%一次性提供启动资金,记入个人帐户。

(五)确定合理的医疗保险待遇,有效保障职工的基本医疗需求,抑制医疗卫生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分配。

1.基本医疗费用

(1)参加住院医疗保险的劳务工和有深圳户籍的失业人员,住院基本医疗费用由共济基金支付90%,个人现金支付10%。门诊基本医疗费用自理(失业人员个人帐户有余额的,可用于支付门诊基本医疗费用)。

(2)参加综合医疗保险的在职职工,住院基本医疗费用由共济基金支付90%,个人现金支付10%。门诊基本医疗费用,由个人帐户支付。

(3)参加综合医疗保险的退休职工,住院基本医疗费用由共济基金支付95%,个人现金支付5%。门诊基本医疗费用,由个人帐户支付。

(4)个人帐户用完后,超额部分在上年市职工平均工资10%以内的,全部由个人自理。超过上年市职工平均工资10%以上的部分,根据就诊的医院级别确定报销比例:三级(市级)医院,共济基金支付65%,个人自付35%;二级(区级)医院,共济基金支付70%,个人自付30%;一级(街道、镇级)医院,共济基金支付75%,个人自付25%。

(5)参保人因自付医疗费用数额较大,造成生活困难者,可向社会保险机构申请补助。

2.特殊检查和非基本医疗费用

(1)经批准的特殊检查费用,由共济基金支付80%;个人现金自付20%。

(2)超过基本医疗保险的其他特殊医疗费用由个人现金自付。

(3)市一、二、三级保健对象的医疗保险中超出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部分,按有关规定办理,由原缴费渠道支付。

(六)参保职工调动、死亡时个人帐户资金处理办法。

1.参保人离开本市,其个人帐户余额,转入其迁入地医疗保险机构,当地无相应机构的发给本人。到境外定居者,其个人帐户余额发给本人。

2.参保人死亡后,其个人帐户余额由其法定继承人继承,无继承人的,转入基本医疗保险共济基金。

(七)建立健全制约机制,加强对医疗的监督管理。

1.完善“平均费用标准”结算办法,保证医院和参保人的权益,要根治“分解处方”和要病人多次挂号、多次办理入出院手续等侵害参保人权益的现象。同时,定点医院和参保人必须严格遵守医疗保险合同规定,市社保局和卫生局要加强对医疗服务监督和检查。

2.社会保险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选择约定医疗单位和约定药店,签定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社会保险机构应当按照合同的有关规定,对约定医疗单位和药店进行监督。对严格执行合同者,依照合同规定给予奖励;对违反合同的,依法追究其违约责任。

3.社会保险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约定医疗单位和药店的管理,会同卫生部门,每年对医院执行医疗保险规定的情况进行检查、评审。对严重违反规定的医务人员,有权取消其医疗保险处方权,并给予处分;对严重违反规定的医疗单位,有权取消其医疗保险约定项目,直至取消其医疗保险约定单位资格。

4.约定医疗单位必须严格按规定将医疗保险基本药品药房和自费药品药房分开。

四、改革的实施办法和配套措施

(一)组织实施

由市社保局根据本方案拟定实施细则和有关的工作规章、工作程序,并组织实施,具体步骤为:

1.搞好宣传工作。通过各种有效的形式向社会广泛宣传实行医疗保险制度的重要性和内容,使社会各界人士都明确并自觉维护、认真贯彻执行新制度。

2.抓紧电脑联网和各项准备工作,提高办事效率。要充分体现实行新制度的优越性,保证这项改革的顺利实施。

3.实行新旧制度的顺利衔接。各有关单位要密切配合,保证新旧制度的顺利过渡,防止实行新制度前突击开药等各种不良现象发生。

4.积极有效地组织投保,提高参保率。

(二)配套措施

1.各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密切配合,保证医疗保险改革的顺利进行。工商、劳动部门要通过办理工商年检、企业登记、劳动用工、调工手续,积极协助、配合社保局的工作,促进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

医保的改革方案篇2

相关报道引发医药做多热情

国际金融报18日报道:卫生部官员确认,新医改最终方案将于3月18日正式公布,并可能以“中共中央”的名义高规格公布。同时公布的两份文件分别是《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而与方案相关的5个辅助文件也将随即出台。

在此利好消息刺激下,当日开盘后otC板块、生物制药板块、医疗器械,医药板块涨幅居前,相关个股大幅高开,西南药业高开4.17%,第一药业涨幅2.21%,华神集团涨幅3.54%。截至当日9:40分,华神集团涨幅居前超7%。

国际金融时报详细披露了医改的具体内容,包括最终方案比去年10月公布的征求意见稿进行了130多处的修订、基本药物制度在最终方案中作出大的调整、公立医院改革在最终方案里未有根本性变化等。另外,其他媒体也纷纷报道,新医改方案修改稿把竞争、市场机制等要素,添加在公立医院改革、基本药物制度、医保管理制度、基层社区医疗等多处改革环节中。之前争议比较大的改革举措也得到了重新修订,如公立医院改革明晰了“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原则等。

就在市场与投资者对新医改充满想象和憧憬时,卫生部声明,新医改方案将于3月18日正式公布的消息严重失实。受此消息影响,原本一路上扬的医药类股票开始震荡。据相关数据统计,截至18日14时51分,医药板块的资金净流出位居两市所有板块之首,总计2.9亿元资金撤离,散户成为其中抛售主力,净流出2.7亿元,机构资金净流出近2000万元。但是,至18日收盘,医药板块上涨1.39%,数家个股涨停。从整个板块来看,有超过78%的个股上涨,板块表现仍然非常抢眼。

曲折医改只欠东风

对于医改的时间界定,一般从1985年改革算起,启动中国医改的第一句话是:“卫生部门也要按经济规律办事!”当时的大背景是百废待兴,医疗卫生还不能放在首要位置来考虑。于是改革的手段从最初就十分明确――“给政策不给钱”。

1992年春,中国掀起了新一轮的改革浪潮,医改在这一背景下再次提上日程。从1999年开始,一些地方已经开始拍卖医院、卫生院,这主要是因为财政投入不足。2000年,国务院体改亦、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劳动保障部、卫生部等八部门《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新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将医疗机构分为非营利性和营利性两类进行管理,吹响了产权改革的号角。

2005年5月初,卫生部副部长马晓华严厉批评了公立医疗机构公益性淡化、过分追求经济利益的倾向,并强调:“应当坚持政府主导,引入市场机制。”同年7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医改课题组报告中“医改基本不成功”的观点被媒体披露,引发大讨论。

2006年,国务院成立十余个部委组成的医改协调小组,由国家发改委主任和卫生部部长任双组长。政府将承担基本医疗,年底出台新方案,医改基调基本已定,医改再见曙光。

经过近30年的曲折进程,中国医疗改革的脉络逐渐清晰,2008年9月10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2009年1月21日,国务院出台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案,至此,30年医改终于有了新突破,国务院新医改方案决定,今后三年将投入8500亿,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提出医改方案提要总体目标: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可及性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居民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看病难和看病贵问题明显缓解。

医改最终稿呼之欲出

在今年国务院通过新医改方案决定后,市场不时有报道细则即将出台,然后却又是一次次的“爽约”。虽然到目前为止官方并未就新医改的给出明确时间,但分析各方报道,医改最终稿已经呼之欲出。

据各方报道透露,负责起草文件的中央部委对方案进行了130多处修改,方案最终版本弱化行政干预的色彩,那些被指责为“重回计划体制”的内容,进行了较大调整,包括基本药物制度定点生产、医保付费制度改革、公立医院改革等内容。

“增加总量、盘活存量、控制质量、稳步发展”将有望成为统帅公立医院改革的总方针。国家将积极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包括国有企业所办医院在内的部分公立医院改制重组。民营资本被一视同仁,鼓励其举办非营利性医院,以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

另外和征求意见相比,方案最终版本赋予地方政府更大的权力和责任。未来三年的医改试点中,国务院将负责制定试点原则和正常框架,统筹协调、指导各地试点工作。地方负责制定具体试点方案并组织实施。分析人士认为,将改变以往医改中地方政府积极性不高的局面。

链接:

医改新增细则:

“招标定点生产”调整为公开招标

药品政府指导价取代“统一制定零售价”

基本药物使用由“全部使用”改为“全部配务和使用”

完善城镇职工、城镇居民、新农合三大公立医疗保障制度

补充医疗救助制度

扩大医保覆盖面,提高筹资和保障标准

医保转续、异地就医结算有望实现制度性突破

提倡政府购买医疗保障服务

探索公立医院门诊药房改制为零售药店

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

鼓励民营资本举办非营利医院

医保的改革方案篇3

    上海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了市人民政府提请审议的《上海市贯彻〈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会议认为,实施方案是在本市推行城镇企业职工住院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以下简称国务院决定)的要求和本市的实际情况提出的。实施方案符合国务院决定的精神,它的实施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本市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发展,有利于新老医疗制度的平稳过渡,有利于建立并逐步完善职工医疗保障体系。会议决定批准实施方案。

    会议要求,市人民政府要根据实施方案所确定的原则,尽快制定与实施方案相配套的政策措施、操作办法以及基本医疗保险服务管理规定;要增加社会救助资金的投入,建立最低生活保障与医疗救助相结合的社会救助制度,对低收入困难职工和可能因病致贫的人群给予必要的帮助。本市城镇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用人单位,必须为职工交纳医疗保险费。同时,要在全社会发展职工医疗互助、补充医疗保险、各种商业保险,以适应职工多层次的医疗保险需求。

    会议强调,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涉及广大职工切身利益,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本市各级政府要加强领导,统筹安排,精心组织,广泛宣传,细致工作;对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要及时研究,采取措施,不断完善改革方案,积极稳妥地做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各项工作;要在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中,同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医疗机构内部运行机制的改革,在医药卫生领域中加强监督管理。全市广大职工和社会各方面要积极支持和参与改革,为保证本市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目标的实现而共同努力。

医保的改革方案篇4

一、新医改环境下医院档案管理重要价值

当前我国相关部门一直致力于深化医疗改革,在医院整体发展中,档案管理是最为核心的部分,主要作用是记录医院发展过程中的信息、数据,并且要保证所记录信息的完整性、正确性、及时性、有效性,通过这些信息能够推动医院的改革发展,促进医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1]。在新医改环境下进行医院档案管理,其重要价值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利于反映医院发展进程的各个阶段。医院档案其实也是医院发展的一面镜子,将医院发展期间所有事件、数据进行记录。医院内部档案通常是体现其发展过程的最好证据,研究人员利用这些档案资料,可以针对性的发现医院各个时期事件,补充遗漏部分,制定符合医院发展实际情况的改革方案,从而快速提升医院综合实力。

第二,为医院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文化资料。医院档案资料是非常丰厚的文化财产,其中记录了医院多年发展历程中积累的史料,不管是经过了历史积淀的老牌医院,还是新创立的医院,档案都是教科研的重要资料,也是组织宣教活动的内容,为医院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导向性的作用。针对广大人民群众,档案也是其了解医院的名片,对医院进行判断。针对医院内部职工,通过档案也有助于其掌握医院形成的历史格局,利用资料、照片等信息,可以让职工形成内心的荣誉感,久而久之形成一种鼓励力量。然而,因为传统档案管理方式存在一些不足,所以也间接提高了档案资料的价值,若其发生破损和丢失,便会造成不可预估的损失。因此在新医改环境下,对档案管理方式进行创新,全面提升档案管理水平,是保证档案管理时效性的重要举措。

二、医院档案管理存在不足

(一)对于档案管理的认识存在缺失

在医院的档案中,记录了一些医院的关键信息,这些信息也为医院实现现代化改革、开展医疗管理提供了重要渠道,经过了新医改之后,医院便会实现档案信息管理一体化,从而加快转变成为现代医疗卫生体系[2]。但是个别医院内部的档案管理人员因为对本质工作认识不深入,实际工作期间依然采用传统粗放型的管理模式,一方面使档案管理有失科学性,另一方面则对新医改环境下,医院信息的使用造成了限制,使医院档案管理变革面临思想层面的阻碍。

(二)医院档案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当前我国已经全面践行新医疗管理举措,其目的在于更好的发挥社会福利机构作用,对社会保障体系进行优化。然而基于目前我国医院档案管理实际情况来看,医院档案管理机制内容还有待完善,医院信息管理主要是通过信息集中管理的方式来实现,因为管理信息涉及内容非常杂乱,导致档案管理工作过于随意,从而直接使档案信息混乱。其一,医院中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工作具有很大难度,在管理期间甚至还存在一些信息丢失现象,影响了工作人员未来发展;其二,医院内部患者的档案信息保留时间缺乏统一的规定,导致后续工作面临问题。

(三)缺乏先进技术作为支撑

现阶段,医院在进行档案管理时,依然有个别医院使用传统模式,以纸质档案记录信息,不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导致档案信息归类、查找等一系列工作效率低,同时也对医院档案管理造成了很大影响。另外一个十分常见的现象是,医院在新医改的要求下,已经开始实现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但是医院中档案信息量比较大,无法在一时之间完成,导致档案管理工作还停留在半自动化时期。同时,医院内部在进行档案管理期间,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自动化管理范围存在局限性,即大城市应用较多,而针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小城市,或者乡镇地区还是没有实现全自动化管理,严重阻碍了医院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新医改环境下改进医院档案管理的做法

(一)积极改变档案管理人员认知

当前阶段,我国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正处于不断优化过程中,特别是在新医改的环境下,利用信息技术加快实现医院档案管理一体化,有利于突破城乡医疗信息在管理方面存在的界限。但是要实现这一目标,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在实际工作期间,将自身管理观念中转变,深入认识档案管理工作,明确其对于医院改革发展的重要意义。如,结合医院当前发展情况,制定科学、可行的档案管理信息发展方案,再融合新医改中对于医院档案管理的规定,比较城乡信息管理系统规划预算,让医生能够掌握全面的患者病理资料,为医院内部的财务支出管理输送完整的经济报销信息,在医院档案管理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医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对医院档案管理机制进行优化

现如今我国医疗事业已经进入全面管理结改革时期,新医改背景下的医院信息管理与医院档案管理体系有不可分割的关系[3]。其一,档案管理机制的优化,需要有畅通的信息管理流程作为支持,医院内部的管理人员要按照新医改中关于档案管理相关规定,将档案管理中需要完善之处进行优化。以某市医院为例,该医院为了践行新医改要求,对档案管理机制进行了优化和创新,重点对信息管理流程进行了改善,实现了各个环节的无缝对接。其二,建立完善的医院档案管理机制,结合医院长期发展实际情况,组建体现实际意义的档案管理机制。例如某市医院在践行新医改相关规定期间,为了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和病患信息杂乱无序现象进行解决,将人力资源档案管理转变为行政管理部门中的工作环节,患者档案管理则真正实施整体信息管理,从而真正突出了信息管理的有序化,也对医患之间的紧张关系提供了舒缓的渠道。

(三)以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档案管理的无缝对接

对于新医疗改革而言,只有实现了档案管理一体化和信息化,才能提高档案管理效率,充分运用现代化技术,可以将现如今经济欠发达地区医院档案管理落后的现象予以解决。针对这一现象,政府部门也可以为其提供相关技术支持,并且展开城市与乡村医院之间的互动就医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建立医院档案信息管理网络系统,保证我国医疗技术水平始终保持均衡。为了加快践行新医改的目标,可以在医疗改革过程中,组建以农村、城市医院为核心的档案对接举措,对医院档案管理架构进行完善,将以往手动档案管理过程中的诸多不足进行完善,比如城市、农村档案管理无法实现有效对接,或者信息不完整等现象,通过这些举措全面实现社会医疗管理结构信息完整性的提升。

医保的改革方案篇5

2010年,奥巴马在美国百年医保史上迈出了最重要的一步。3月23日,奥巴马签署9400亿美元医改法案(《患者保护与可负担医疗法》),标志着医改立法成功闯关,奥巴马成为美国史上第二位成功就医疗改革立法的总统。3月30日,奥巴马签署医改补充法案,即“预算协调”,立法程序最终完成。改革如能落实,到2016年,美国医疗保险覆盖面将由目前的85%扩大至95%,离实现全民保险只有一步之遥,而同时医疗保险业将受到严格监管,低收入者可享受政府补助,小企业将获税收减免。

美国实现全民医保的路程可谓漫漫。1948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全民医保倡议,但由于美苏冷战的开始,这一倡议被打上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标签而夭折。1965年,美国总统约翰逊签署法律,创建医疗保健(针对老年人)和医疗救助项目(针对最贫困者和残疾人),在美国医改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此后30年,美国医改出现停滞。1993年,克林顿再次提出全民医改的倡议,可是医改方案一出台,就遭到医疗保健产业和企业雇主的强烈反对,医疗改革最终以失败告终。

奥巴马上台伊始,就把医疗改革作为其内政的第一要务,向这个在多届政府看来不能完成的任务发起冲击。从去年3月启动医改,到今年3月完成立法,奥巴马的医改之路可谓一波三折,险象环生。医改方案出台后,围绕是否建立公共医保机构的问题,与共和党、自由派与保守派之间展开激烈辩论,民众抗议之声不断,医改问题持续升温,引起全球关注。

本来惠之于民的医改方案为何在美国遭遇如此大的阻力?

牵动各方神经,遭遇强大阻力

从政治传统看,美国历来自诩为自由资本主义的典范,医改有违美国“小政府、大社会”的政治传统理念。奥巴马上任后出台了一系列经济救助计划,因为耗资巨大,政府干预性强,招致共和党和财政保守派的猛烈抨击,引起了民众的普遍担忧与不满。如果实行医改,这意味着政府要介入医疗领域,对美国社会“限权政府”的传统理念形成了挑战,甚至有侵犯公民个人自由之嫌。因此,在医改立法进程中,两党的激烈交锋贯穿始终,法案每次提交国会投票,都无一例外地以党派划线,结果进一步加剧了两党对立。从政治理念看,共和党和保守派担心政府功能变大,医保走向“公有化”,使市场沦为“计划经济”的附属品,把美国引向“社会主义”。因此,有共和党议员抨击该法是“就业杀手”,将不可避免地增加人民的税收负担,扩大政府的财政赤字。

从现实利益看,多数美国民众安于自身的医疗现状,担心医疗改革会触动其自身利益,因此对医改持怀疑和反对的态度。富人阶层担心“全民医保”使其逐渐失去优质的医疗服务;中产阶级担心医改造成巨额财政赤字,不愿承受增税的压力;已有医保者担心医改后无法自由选择医疗服务、控制医疗支出;低收入人群中,轻视健康风险、不急于获得医保的人也不在少数。值得一提的是,自2009年以来,一部分担心“大政府”回潮、反对增赤字、增税收的草根阶层发起“茶党”运动,声势日益壮大,成为阻挠推动立法的强劲势力。直到法案通过,仍有半数民众对医改持怀疑和反对态度。可见,缺乏民意支持是医改最根本的制约因素和最难逾越的障碍。

医改还面临来自利益集团的压力。奥巴马医改的主要目标是降低保费,减少医疗欺诈、渎职行为,保护消费者和弱势群体。这无疑会触动保险公司、制药商、医院等现有医疗体系的既得利益者。制药业担心处方药降价损及自身的利润空间,保险公司担心一旦实施全民医保,政府会加强对保险费用的管制。虽然奥巴马强调,医改不是要摧垮目前既得利益者获利的机会,而是要引入激励机制,迫使其依靠创新,改变营销模式和研发模式,更加注重社会效益。但改革毕竟是牵一发动全身,主动适应新的激励机制,改变以往的行为方式,并非易事。此外,医改在为中小企业提供税收减免的同时,将增加大企业为退休雇员提供处方药保险的负担,因此美国电报电话公司等一批大企业已公开向医改法案叫板。

医改之难,还难在无法摆脱的“时势”――后危机时代。医改推出之时,正值美国经济深陷衰退泥潭、失业问题笼罩复苏之路的时候,民众的首要关切是经济问题。有分析认为,奥巴马强力推动医改,撇开了民众的首要关切,分散了政府和国会用于增加就业的资源和精力,不利于经济的恢复,反而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象征意义大于改革本身?

虽然医疗改革在美国遭受到前所未有的阻力,但奥巴马还是力排众议,使其最终得以立法。奥巴马发誓,宁可只做一届总统,也要完成这件事。医改法案的签署,是自1964年《民权法案》通过以来美国最重大的社会变革立法,填补了美国社会保险体系中一个巨大的漏洞,并给很多美国人带来安全感:“让他们知道疾病不会再让自己破产”(《华盛顿邮报》语)。

医改法案实施以后,美国医保覆盖率提升至95%,以前无医保或保额不足的低收入群体将成最大受益者,中产阶级也将享受减税优惠,而对高收入群体将加征个人所得税,并对高额保单加征消费税,用以支付法案的巨额支出,因此,也有分析认为美国医改的核心是穷人看病,富人埋单。

对于改革的前景,多数人认为不容乐观,认为医改政治上的象征意义大于改革本身。所谓“创造历史的医改”仅仅意味着奥巴马突破了国会的障碍,完成了前人未竟的事业,至于改革的效果还要拭目以待。

首先,它在生效后第一个十年内将耗资近一万亿美元,人们担心巨额的支出将扩大政府的财政赤字,因此在美国经济人士看来,医改绝对是把双刃剑。虽然国会预算办公室预计,医改的增税节支措施将逐年抵消9400亿美元资金投入,十年内累计减少赤字1380亿美元,有利于长期财政稳定;然而扩大医保范围、改善医疗质量的标准目前尚不明确,医疗成本更难以控制。共和党策略家指出,制药商为了负担新增税收,将着手提高药价,医疗器械的价格和保险费用也会上涨,政府的巨额开支短期内势必增加赤字,恶化财政状况。

医保的改革方案篇6

7月1日正午,弗吉尼亚州一个小镇上,美国总统奥巴马以其特有的“镇民大会”形式,卖力地“推销着”他价值2万亿美元的旗舰改革计划――医疗政策。除了会场内外数百名民众,还有全美上百万人通过各大电视网直播捕捉总统口中每一个信息。专家和分析人士准备好针砭时弊,反对派也展开针锋相对的论辩,各大主流媒体纷纷开设医改专栏,而百姓提出的问题和评论一次又一次将白宫网站送上“拥堵”高峰……

近几个月来,医疗政策改革就是这样牵动美国政治神经、吸引公众关注、激发多方交锋,给上任不到一年的奥巴马政府,以及因庞大医疗开支造成预算赤字加大的美国,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危机更甚

在7月1日的镇民大会上,当奥巴马滔滔不绝列举完改革医疗政策的原因和方向后,一个名叫戴比的中年妇女起身提问说:“总统先生,在我介绍自己目前状况的时候,我会努力不哭出来。”

戴比说,在1998年,她发现自己身患肾细胞癌,接受了放射治疗,消除了肿瘤,但从此无法正常工作。由于美国医疗保险通常通过雇佣关系获得,在失去工作后,戴比也就无法继续享有医疗保险,如今她体内再生出肿瘤,却没有办法支付高额的医疗费用。另一方面,依据美国现行的社会保险制度,她的情况不符合任何福利和救济政策标准,只能获得最基本的粮食补贴。

“我已经走投无路了,”戴比的声音微颤着说。

正如奥巴马随后所说,戴比的亲身经历正是这场医疗政策改革的最大动因之一。患者因没有医疗保险而无钱治病,导致病情恶化,被迫进入急诊室,由美国纳税人为其支付治疗费用,造成国家预算赤字扩大,就像“定时炸弹”一样,在经济危机时期随时都有使美国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家经济崩溃的可能。

据官方统计,美国目前有1.63亿65岁以下的人通过雇佣关系获得医疗保险,还有近1800万人自行在市场上购买医疗保险。此外,享受政府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提供的优惠医疗保险――“medicare”的人有4400万,还有近6100万贫困人口享受名为“medicaid”优惠保险。另外,有约4600万人没有任何医疗保险。

数据还显示,每年美国医疗开支达到2.2万亿美元,相当于每人7471美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6%,而这一比例预计在2025年将达到25%。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美国医疗政策危机存在由来已久。然而,由于去年经济危机爆发,失业率突破两位数,这一问题再次成为焦点,受关注程度已超过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

争议焦点

目前,有关医疗改革的论辩集中在“两个战场”,一在国会,二在镇民大会。前者,支持不同改革措施的议员已经跨越了党派界限;后者,奥巴马政府对民众的说服工作举步维艰。

尽管奥巴马此前已经限定国会在8月休会前就医疗政策改革方案投票,但这一最后期限并未发挥应有的“权威”。迄今,这一方案在国会两院仍是没有达成统一。

确切地说,奥巴马政府给国会下达的只是一个指导方针,规定改革方案中的要点,但具体议案由国会草拟,因此也就出现了一个国会、三个改革方案的现实状况。

其中,众议院以议长佩洛西为首的人和参议院健康委员会提出的议案内容大体相似,如要求每个人拥有保险、实行政府所有的公共保险机构等。此外,参议院金融委员会两党人士也单独提出一份议案,内容与前者大相径庭,反对公共保险机构,反而提倡建立合作社性质的保险机构。将三份议案形成统一文本,将经历怎样的政治角力,可想而知。

实际上,人在国会两院均占据绝对多数地位,如果团结一致,排除共和党的阻力不是没有可能。然而,内部在医改问题上也是四分五裂,特别是在财政方面保守派势力(俗称“蓝狗”人),担心奥巴马政府改革方案从长远来看会带来巨大财政开支,因此迟迟不予以肯定。

从根本上看,无论是在国会还是在民间,这场论辩的核心问题是谁来为这一庞大的改革方案“买单”,众议院和参议院健康委员会的议案打算增加对年收入35万美元以上的家庭的税收;而共和党人认为,这会伤害小型企业的利益。参议院金融委员会考虑增加对收费标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医疗保险公司的税收。

此外,政府的公共医疗保险机构设想不仅给处于垄断地位的私人保险业带来威胁,其“公有制”色彩也考验着美国人基本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奥巴马政府最近不得不逐渐放松口风,强调这并非医疗改革的唯一选择。

历史重演?

奥巴马政府上任后的“第一场雪”让人不禁联想起1994年以第一夫人希拉里为领导的医改努力――最终数百页的报告出台,却在“白旗”飘飘的结果中落幕,成为克林顿执政生涯的最大败笔之一,也给带来了随后持续十几年的少数党命运。

如今,奥巴马的医疗政策改革面临同样恶劣气候:经济低迷,人们关心自己的温饱多于治病。在国会和民间,他和克林顿一样都遭到来自各方越来越大的阻力,批评他们的改革方案作摇右摆、立场不清又没有照顾到两党利益。逐渐地,奥巴马和克林顿时期一样,对原有立场出现松动、变通和妥协。

不少分析人士认为,奥巴马和克林顿当年在医政改革方面面临同样处境,但期待这次出现不同结果。首先,他没有推出一部几百页的改革方案,让国会议员在看懂之前就已经失去耐心,而是推出一些纲领和方针,交由国会自行拟定方案;第二,他在上任后第一年开始大刀阔斧推行这一改革,争取在中期选举季节到来之前取得成果,以免因政治需求影响政策走向。

医保的改革方案篇7

2012年的美国总统大选将是有史以来对美国的医疗卫生体制影响最大的一次总统选举。因为这次选举将决定《可负担医疗法案》(affordableCareact)的命运,法案的继续使用与废除将会严重影响到所有美国公民和他们的医疗保健状况。

总统选举的三种可能结果

根据分析,2012总统选举的结果有三种可能:第一种情况,保持现状,奥巴马留在白宫连任总统,继续控制参议院;第二种情况,奥巴马连任总统,但共和党夺回参议院控制权;第三种情况,共和党重新夺回白宫,并控制国会参众两院。在所有假设中,共和党都将会继续保持对众议院的控制,虽然也许并不会再占有绝大多数席位。

通过数学计算,可以发现以上三种可能的选举结果中,第一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很小。尽管在参议院中占有大多数席位,但是到2012年,将有23个席位需要重新竞争,与之相比,共和党则仅仅有10个席位需要重新竞争。在当前激烈的竞争形势下,捍卫23个席位显然要比捍卫10个席位困难得多。同时也有其显著的薄弱环节。比如,参议员肯特・康德拉将在一个被共和党牢固统治的州退职;而参议员比尔・纳尔逊所在的州则于2010年选举出了共和党州长和参议员。而对于共和党来说,其最薄弱的参议员,马萨诸塞州的斯考特・布朗,其投票形式却不错,因为他面临的是一个缺乏经验的挑战者。

不同选举结果对医疗改革的影响

对于《可负担医疗法案》来说,不同的选举结果将有截然不同的意义。如果现状得以继续维持,奥巴马总统将会继续实施该法案,除非最高法院判定整部法案违反宪法。如果法院仅仅是有关强制个人购买保险的条款,政府还会继续推进其他的法案条款,包括医疗保险交易的建立、医疗救助计划覆盖面的拓展、支持保险购买的联邦补贴,以及对不为员工提供保险的雇主的处罚等等。这同样适用于那些旨在提高医疗服务中的效率和质量的创新和改进的条款,包括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计划创新中心、基于价值的支付方案等等。

共和党将会继续通过减少项目经费的方法来放缓法案的实施速度,基于目前的预算压力,他们可能会取得一些成功。然而,奥巴马总统的连任和共和党对参议院控制权争夺的失败,将会剥夺共和党试图法案的能力,他们的进攻可能会减弱。大多数《可负担医疗法案》的条款将会得以保留,保险覆盖面将会扩大,联邦政府将会保留推行医疗系统改革和成本削减的法律工具。

第二种选举结果似乎更可能发生,其结果看起来将会非常不同。共和党将会把对参议院控制权的夺取视为一种对《可负担医疗法案》的否定,并会对其发动强大而持久的攻击。他们将会迫使总统废除对法案关键部分的立法和预算,并以总统的其他倡议为要挟来实现其在医疗改革方面的要求。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壕沟战无疑会削弱总统的政治地位,影响到政府功能及抵抗能力。

很难对由此产生的妥协进行有把握的预测,但是很可能会明显改变《可负担医疗法案》的实施进程。例如,法案的修订可能会大幅降低对医疗救助计划拓展和保险补贴的经费支持,或者废除对不提供医疗保险的雇主的处罚。妥协可能会剥夺总统在法案下在各州建立保险交易的权力,尤其是当某些州政府拒绝建立时。

至于对支付体系的改革,最可能的变化是削减一些昂贵举措的经费:每年用于病人为中心成果研究所(patientCenteredoutcomesResearchinstitute)的5亿美元,150亿的预防基金,以及用于医疗保险与医疗救助计划创新中心的100亿美元。这些变化和法律上持久的攻击可能会显著地降低政府在支付制度上改革的雄心。

因此,在第二种情况下,法案的实施进程可能会相当缓慢。一定数量的美国人将会获得新的医疗保险,但是可能仅仅比那些因为私人保险市场持续恶化而失去保险的人的数量稍多一点。美国的医疗服务体系在2016年可能看起来与现在大致相同。从政府的角度看,主要的亮点是《可负担医疗法案》全部或部分继续保留在书面上,有待于未来的启用。

在第三种情况下,共和党将有权力和能力直接废除《可负担的医疗服务法案》,而且可能会迅速行动,或者在必要时使用所谓的和解进程来克服来自的阻挠。至多,他们可能保留该法案中在政治上有吸引力的条款,比如医疗保险计划下医疗预防和药物福利的拓展。共和党也可能保留一些不需要增加或者适度增加新的联邦投入的医疗改革举措:捆绑支付实验、按性能付费措施、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家庭,以及针对初级保健医生的提高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支付额度。然而,鉴于共和党内普遍流行的反政府情绪,他们似乎不太可能会使用当局这些积极的措施来引导全面的医疗改革。由于这种选举结果可能会终止奥巴马的改革倡议,也许会带来颇具争议的法案合宪性审查。

如果共和党废除《可负担医疗法案》,他们当然可以尝试更换它。但是由于几个原因,他们可能不会试图这样做,或者这样做时并不会成功。即使是作为一个拥有国会控制权的受欢迎的新总统,奥巴马还是发现进行医疗体制改革是极其困难的,在政治上也是非常痛苦的。这是因为84%的已经拥有医疗保险的美国人,对政府为改革医疗体制所做的努力表示怀疑。反对者认为奥巴马的计划可能会使大多数美国人的状况更坏,经过四年的斗争,大多数选民可能会回到法案推出之前的状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会支持另一项改革,改革可以被描述成是对他们珍视的东西的威胁。

医保的改革方案篇8

关键词:人事管理;人事档案管理;改革

在新时代下,传统的人事管理已经难以适应当前人才强国的战略需要,因此开展全面的人事改革已经成为必然。当前在人事管理改革方面出现了一系列新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人事管理改革的内容,人事管理改革需要从机制、制度、角色、风气等多方面实现全面改变。

一、人事管理改革的特点

疾控中心医疗卫生机构在人事管理改革方面主要的特点包括: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与人事管理方面的战略性;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与人事管理方面的广泛性;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与人事管理方面的目的性;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与人事管理方面的主体多元性;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与人事管理方面的手段人道性;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与人事管理方面的结果效益性等。

二、人事管理改革的内容

1.引进市场竞争机制。

人才资源的配置应当建立在市场的基础上。我国疾控中心医疗卫生机构大部分还是建立在以权力为中心的运作形式上,其具有随意性、无序性、公开度低以及存在暗箱操作等缺点,因此需要转变这种建立在权力中心上的模式。引入市场机制,能够提高竞争的公平性,保证每个人都可以有机会获得职位,从而使队伍建设更有活力,消除人才的身份之别,让整个市场的人才可以实现无障碍流通。

2.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制度。

人才培养和成长的关键就是人才评价制度的建立。社会评价体系倡导什么,人们就会向什么方向发展。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制度,有助于为卫生医疗机构的人才树立明确的追求方向,不仅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而且也实现了对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传统的过于形式化的人才评价标准必然会导致人力资源浪费。因此消除传统的论资排辈、长官意志等情况势在必行。

3.加强培训,建立服务型机构。

建立服务型机构,也就意味着每一个在疾控中心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人员都能加强服务意识。而通过加强培训工作,可以提升整个工作团队的素质能力,是实现建立服务型机构的重要途径之一。疾控中心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人员素质能力和业务水平将直接决定机构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结果。因此,从工作人员的思想、信念、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出发,做好培训工作,树立服务意识,非常关键、重要。

三、人事管理改革下人事档案管理改革对策

1.更新管理理念。

对于疾控中心医疗卫生机构的人事档案管理而言,首先要从管理理念进行改革,放弃过去那种“严管观”的做法,注重对人事档案的利用,注重服务于人的发展。这样才能让人事档案服务于人力资源开发。在管理理念上应当从“为单位”管理转变向“为人”管理,真正将管理从约束管理转变到服务管理。可以说,人事档案管理理念的改革已经成为当前疾控中心医疗卫生机构人事档案管理的内在要求。当前,要认识到人才是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和进行的关键,同时在科学发展观理论的倡导下,进行管理理念的转变和更新已经势在必行。即便是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中也提出,科学技术的进步、物质财务的创作、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系统的运行都是建立在人的服务和劳动之上的。因此,“以人为本”的人本管理思想是当前人事档案管理改革的重点。

2.健全管理制度。

当前我国疾控中心医疗卫生机构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上依然采用的是比较繁琐的保管制度。主要分为保管和利用两块,保管是负责材料归档、检查核对、转递、保卫保密、统计等,利用主要是利用方式。这种管理制度存在着非常复杂的程序,从最简单的查阅利用就可以感受到。因此,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改革,要注重保管和利用结合。保管虽然重要,但是不能忽视利用。在利用制度上应当力求简洁便利、保证信息实效性等。

3.改革管理体制。

近年来我国疾控中心医疗卫生机构在各方面改革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就人事档案管理体制来说,还存在一些问题。很多单位依然通过人事档案来阻止人才流动。人事档案主要是用于求生存、谋发展的,因此必须对当前的人事档案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现在的人事档案内容往往比较陈旧,不适应发展需要。人事档案管理改革要能够将档案随人走转变为人档的适当分离,也就是建立分段管理体制,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人事档案的作用,将其更充分地利用于企业发展。作为保管流动人才人事档案信息的人才交流中心,应当主动跟各用人单位合作,进而解决人事档案信息不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陆滢.对人事档案管理改革的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9).

医保的改革方案篇9

关键词:新医改;探索;发展途径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一、三十年医改的曲折过程

始于1978年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主要针对十年浩劫对卫生系统的严重损害进行调整、建设;同时,也包括培养相关人员业务技术,加强卫生机构经济管理,扭转卫生机构不善于经营核算的局面。1980年,国务院批转卫生部《关于允许个体开业行医问题的请示报告》,为转变国有、集体医疗机构一统天下,形成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医疗服务机构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家对医疗资源投入的不足。

1985年正式开始的医改,其核心思想就是放权让利,扩大医院自。1989年国务院批转了卫生部、财政部、人事部、国家物价局、国家税务局《关于扩大医疗卫生服务有关问题的意见》(国发[1989]10号文),文件提出五点:第一,积极推行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第二,开展有偿业余服务;第三,进一步调整医疗卫生服务收费标准;第四,卫生预防保健单位开展有偿服务;第五,卫生事业单位实行“以副补主”、“以工助医”。核心就是通过市场化来调动企业和相关人员积极性,从而拓宽卫生事业发展的道路。

1992年9月,卫生部贯彻有关文件提出的“建设靠国家,吃饭靠自己”的精神,要求医院要在“以工助医、以副补主”等方面取得新成绩。这项卫生政策刺激了医院创收,弥补收入不足,同时,也影响了医疗机构公益性的发挥,酿成“看病问题”突出,群众反映强烈的后患。针对医院注重效益而忽视公益性的倾向,医改领域内的政府主导和市场主导的争论几乎就没有停止过。

随着市场化的不断演进,政府卫生投入绝对额逐年增多,但是政府投入占总的卫生费用的比重却在下降,政府的投入不足,再加上卫生政策失当,一些地方开始公开拍卖、出售乡镇卫生院和地方的国有医院。2003年的SaRS事件直接暴露出了公共卫生领域的问题,促使人们反思现行卫生政策,客观上影响和推动了卫生体制的改革。

2005年7月28日《中国青年报》刊出的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负责的最新医改研究报告认为:目前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本上是不成功的。这种结论主要建立在市场主导和政府主导争论基础之上,而正是因为这份报告让2005年成为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的起点。

2005年3月,国务院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了要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卫生部开始尝试制定《关于深化城市医疗体制改革试点指导意见》。2006年9月,国务院成立了由11个有关部委组成的医改协调小组,新一轮的医改正式启动。

二、新医改方案的特点

从改革开放后医药卫生体制发展的历程审视,此次医改有诸多新特点:

(一)方案集中反映了民意。这个方案从启动到出台,历时三年多,由众多部门几经磋商、协调,汇集了各方观点,并且通过网络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最终形成的。据悉,医改方案参考了多个方案设计团队的意见,最终由卫生部和发改委等部门牵头起草。2008年9月,方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一时间,民意以各种方式雪片般纷至沓来,短短两个月,共收集意见3.5万余条。

(二)本方案要解决的是带根本性的问题。即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最引人关注的是政府角色的界定。方案中一再强调“政府主导”,不仅突显出政府对人民健康的责任,也有利于克服“市场化倾向”的弊端,确保医改全面、协调和可持续推进。

事实证明,政府角色不明,会导致种种“不到位”。首先是“缺位”。比如,本应由政府承担主要责任的投入,因为长期严重不足,医疗机构依靠以药补医政策下医疗服务收费“创收归已、自行支配”来维持运行,使公立医院产生过分的趋利冲动和行为,损及医疗公平,害及政府形象。另一方面是“越位”,比如,针对非基本医疗的中高端和特色医疗等需求,本应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但政策没有放开,行政手段代替了市场的配置功能。新医改方案针对“投人”问题提出,“明确政府、社会与个人的投入责任,确立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针对“社会办医”问题,提出“抓紧制订和完善有关政策法规,规范社会办医疗机构包括外资办医疗机构的准入条件,完善公平公正的行业管理政策。鼓励社会资金依法兴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

(三)新医改方案涉及医改的全方位的问题。可以说,涉及群众多年来看病难、看病贵的诸多问题本方案都提出了解决措施。其着力点是推进五项重点改革,即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将全体城乡居民纳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切实减轻群众个人支付的医药费用负担。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方便群众就医,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降低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使全体城乡居民都能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最大限度地预防疾病。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提高公立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努力解决群众“看好病”问题。

总之,新医改方案试图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医院、患者之间,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关系,完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健全社会福利制度。

三、落实新医改方案值得深思的几个问题

可以说,本次医改方案是对我国三十年来医疗体制改革实践的总结。这一改革与百姓利益息息相关,耗资巨大且影响深远,因而受到高度关注和期待。方案已经出台,下一步就是如何落实的问题。在如何落实医改方案的问题上,笔者认为有几点值得深思。

(一)巨额资金的筹集问题。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中获悉,为了实现改革的目标,经初步测算,2009-2010年各级政府需要投入8500亿元人民币,其中中央政府投入3318亿元。这样看来,地方政府需投入5182亿元。众所周知,自从中央与地方分税制实行以后,中央出台的政策和措施到了地方以后,由于地方财力不足,落实起来往往有一定困难。这一次会不会也面临类似的问题。如何解决呢?

医保的改革方案篇10

刚才,____同志传达了全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会精神,县人民医院、多祝卫生院、白花卫生院分别作了发言,讲得很好,希望大家认真落实全市推进会精神,进一步做好我县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不足,进一步认清深化医改的重要性

四年来,我县根据中央和省、市的有关部署,大力推进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在上级的大力支持和全县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县新一轮医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明显成效。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医疗保障能力明显增强。我县基本医疗保险实现了城乡统筹和“全民医保”,____年人均医保补助标准达到300元,比省定标准高出20元;政策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平均达到80%,基层医疗机构政策内住院报销比例统一提高到95%,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30万元,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政策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95%。自今年7月1日起,实施商业保险大病二次补偿。

二是基层医疗机构的公益性明显增强。我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各项补助资金由县财政全面落实,有力保障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正常运转。全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使用管理实现了“三个100%”(即100%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100%配备使用基本药物、100%实行零差率销售);基层综改至今,基层医疗机构药品收入共8428万元,通过零差率销售实际让利患者1264万元,药占比从43%下降到41%,有效减轻了患者负担。今年上半年,基层医疗机构门急诊量同比上升14.38%,住院量同比上升18.3%,门诊次均费用下降3.5%,呈现出“两升一降”的良好态势。

三是基层卫生服务网络日益完善。医改四年来,梁化、安墩、平海、高潭等卫生院改扩建工程相继完成,共增加业务用房9900平方米;白盆珠、港口等卫生院正在进行专业装修。此外,完成了50间村卫生站标准化建设,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基层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可以说,实施医改的四年,是我县卫生事业工作力度最大、投入资金最多、基础设施改善最为明显的时期,特别是农村卫生基础工作更为扎实,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公益性质更加突出,群众对医改和卫生事业的满意度大幅提升。

四是镇村卫生服务实现一体化管理。建立了人员聘用制、工资补助制、社会保险制“三制”和行政管理、人员管理、业务管理、财务管理、药械管理、考核管理“六统一”的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新模式,政府办的21家镇级医疗机构、277家村卫生站纳入其中,筑牢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网底。

五是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升。开展了健康档案管理、老年人管理、孕产妇保健、儿童保健、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预防接种等11个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进度和标准均达到了上级要求。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也逐年提高,____年已达到每人35元,今年将达到每人40元。

六是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扎实推进。我县作为全省16个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县之一,各项改革措施扎实推进。取消药品加成、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方案已按照上级精神初步形成,等待报批后便可实施;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方案和机构编制管理方案初步拟定;财政补偿机制改革方案正在征求多方意见;“三级医院”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平价医疗服务体系初步建立,上级医院对口帮扶工作有序开展,医院绩效管理制度逐步完善,基本药物使用比例稳步提高,开展临床路径管理病种逐步增加,各项便民惠民措施得到了进一步落实。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县医改工作与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相比,仍有不小差距。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全民医保制度的实施,广大群众医疗卫生需求明显释放,就医人数不断增加,但全县医疗资源总量供给不足、配置不均衡,卫生人才短缺等问题依然突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虽然覆盖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但后续管理没有完全跟上;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虽然有序开展,但进展仍不够理想;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滞后,大部分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尚未建立。对于存在问题,县医改办要认真收集研究,县内能解决的,我们及时解决,解决不了的要上报上级有关部门。

二、强化措施,攻坚克难,全力推进医改工作向纵深开展

当前,我县医改工作已经进入攻坚期,正处于从打基础向提质量转变、从搭框架向建制度转变、从试点探索向全面推进转变的新阶段。近期召开的中央、省、市医改工作会议,对下步医改工作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任务。我们一定要深入贯彻上级有关精神,进一步强化措施,攻坚克难,推动医改工作深入开展。重点要抓好五方面工作:

(一)着力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是下步医改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只有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取得成效,才能真正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针对当前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措施出台缓慢、推进力度不够大的实际,县医改成员单位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把此项改革放在医改工作的突出位置,积极主动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的沟通,抓紧制定改革配套政策。县物价、卫生、财政、社保等部门要尽快完善“取消药品加成、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实施财政补偿、调整医保支付政策”等工作方案,力争按省市的时间节点要求取消药品加成,确保患者及时享受到公立医院改革的成果。作为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配套,财政补偿、编制管理、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工作必须尽快落实到位。同时,卫生系统要继续落实内部改革措施,确保临床路径管理的病种数和基药使用比例等“规定动作”的改革达到上级要求。

(二)着力完善基层运行新机制。基层医疗服务仍是我县医疗服务体系的薄弱环节,目前,基层运行机制不稳固、设施落后、“缺钱缺人”等问题仍然突出。下来,要继续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一要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按照新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全省基本药物增补品种目录,严格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同时,研究制定补偿办法,鼓励非政府办医疗卫生机构优先使用基本药物。二要巩固基层综改成果。要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项补助以及经常性收支差额补助纳入财政预算,并及时足额落实到位,实行先预拨后结算。要不断完善绩效分配机制,落实超收返还政策,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充分调动基层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三要提高基层服务能力。全面落实“五个一”设备配置计划,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大力推进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确保2015年达标率95%以上。四要加快培养全科医师。完善医学继续教育制度,推进全科医师制度建设,开展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力争实现所有基层医疗机构都有合格的全科医师。五要推进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积极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完善各级中医药服务网点,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和医疗服务中的作用。六要全面落实首诊在基层。实现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缓解大医院人满为患的压力。

(三)着力完善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制度。一要继续完善人员聘用制,加强乡村医生培训工作,进一步筑牢农村卫生服务网底;二要加大力度做好人员工资补助工作,按照乡村医生待遇不低于卫生院同等人员的要求,结合实际开展对乡村医生的县级补助工作;三要落实乡村医生的养老保险工作,解决乡村医生的后顾之忧;四要切实将部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下沉到村卫生站,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开展更为扎实。

(四)着力推进平价医疗服务。开展平价医疗服务是省、市的十件惠民实事之一,我县也初步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平价医疗服务体系,接下来重点要提升平价服务水平。一要继续完善平价医疗服务体系。在今年完成一家二级医院设立平价诊室,开设平价病房的基础上,力争2015年建成1家平价医院,同时不断增加“平价药包”和平价中医药“适宜技术诊疗包”的种类,建设平价药店,扩大医疗惠民范围。二要设立平价医疗服务奖励资金,建立平价医疗服务监测制度,鼓励更多医疗机构开展平价医疗服务。三要加强宣传和引导,提高群众对平价医疗服务的知晓率,鼓励群众优先选择平价医疗服务。

(五)着力推进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是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卫生信息资源共享、实施有效监督管理、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针对我县卫生信息化工作基础仍较为薄弱的问题,要重点做好如下几项工作:一要加快电子健康档案建档工作,提高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使用率,通过加强档案管理,有效跟踪和提前干预各种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指导群众健康生活。二要加快开展农村卫生站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完善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硬件基础。三要积极争取省专项资金支持,加快全县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实现较高起点的全县卫生信息化管理。

三、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深化医改工作取得实效

深入推进医改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深化医改工作取得实效。

一要进一步落实领导责任。各级各部门要把深化医改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来抓,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要制定详细方案,细化工作措施,明确任务和进度,把医改实施情况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确保改革有序推进。

二要进一步强化财力保障。县财政部门要根据年度医改任务,科学测算所需资金,使财政的卫生投入增长幅度适当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增长幅度,逐步提高财政的卫生投入比重。要在积极争取中央、省、市补助资金的同时,想方设法筹集配套资金,确保医改资金按时足额拨付到位。同时,要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药卫生事业。

三要进一步形成工作合力。县医改办要进一步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加强对重大问题的研究,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建议。卫生部门作为医改工作的主要推动者和实践者,要勇于担起重任,激励和引导广大医务人员发挥主力军作用。人社、社保部门要进一步做好城乡医保和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推进支付方式、重特大疾病保障制度和人事制度改革。其他有关部门也要按照职能分工,切实履行好各自职责。

四要进一步加强督促检查。县医改办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各地医改进展情况和效果的监测评估,建立定期督导机制,做到按月通报、按季考核、全年评估,通过督导及时掌握改革动态。要注意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加以指导。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出现的新问题,适时调整完善改革的政策措施,确保下步医改工作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