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经济贸易的含义十篇经济贸易的含义十篇

经济贸易的含义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59:48

经济贸易的含义篇1

关键词:出口虚拟价值;三元边际;核算方法

一、引言

贸易增长理论经历了古典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和新新贸易理论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完整的贸易理论体系。古典贸易理论认为出口数量是贸易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新贸易理论则强调出口类别,新新贸易理论从企业异质性角度出发强调出口产品的类别和数量均是影响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在当今全球一体化和垂直分工日渐深入的时代,一国参与国际贸易的方式和出口结构对本国的经济增长至关重要,贸易理论为分析贸易结构提供了框架,并指导国家参与贸易的形式与利益分工。传统的二元边际视角提供了分析贸易结构的基础框架,并结合企业异质性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研究领域包括宏观视角下的出口的二元边际对出口增长的影响、贸易结构与福利水平、投资与贸易,微观视角下的企业出口动态、企业生产率和对外直接投资等领域。而在二元边际理论基础上扩展的三元边际分析框架则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维度,即价格增长对出口增长的影响。价格的增长与贸易增长的关系影响着国家的出口能力和国内的福利水平,并且对传统的二元边际进行扩展,提供了一个更全面的分析框架。尽管贸易理论的发展趋于成熟,但是对出口结构的分解目前只停留在二元边际和三元边际,对于全球一体化进程中的贸易增长研究仍然需要新的视角。广义虚拟经济研究(林左鸣,2009)为当今迅速发展的人本经济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基础,该理论从人的心理和精神需求出发,探索产品中的广义虚拟价值。将广义虚拟经济理论运用到贸易领域,探索出口产品中包含的广义虚拟价值,并分析广义虚拟价值变动对贸易增长的影响,能为研究一国出口能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不仅具有理论创新的意义,也具有指导贸易结构升级和优化的显示意义。

通过对一国出口结构的分解,可以深入剖析一国的贸易结构和增长模式,考察国家贸易增长动力、贸易绩效和抗冲击能力。目前,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通过对二元边际的分解测算,分析一或者地区出口贸易的结构和增长模式以及二元边际对出口贸易增长的贡献率。amiti和Freund(2008)对1997-2005年间中国对全球及美国的出口贸易的二元边际进行分解,结果显示集约边际对中国出口增长的贡献超过了70%,而扩展边际的贡献不到30%。Hummels和Klenow(2005)的研究指出,过度依赖数量增长容易引发贸易条件恶化并出现“悲惨增长”,相反,扩展边际能提升抗冲击能力,在长期中也有利于出口国提升多元化生产结构。钱学锋(2008)发现在2003-2006年间中国经历了出口的高速扩张,但这种扩张主要集中于少数规模较大、生产率较高的企业,即中国的出口扩张主要是沿着集约边际实现的。钱学锋和熊平(2010)随后采用1995-2005年产品数据研究发现,无论是在多边还是在双边层面上,中国的出口增长中集约边际的贡献约占94%。目前学界已经对出口的集约边际达成了共识,但是对于扩展边际的内涵,存在一定的争议。Hummels和Klenow(2005)认为价格也是影响出口增长的因素之一,并首次将价格因素纳入出口结构的核算中,形成了“集约边际”、“扩展边际”、“价格边际”的三元边际框架。国内研究中,施炳展(2010)首次将价格因素引入中国的贸易结构,测算了1995-2004年的贸易增长结构,然而检验结果发现数量增长对中国出口增长的贡献最大,扩展次之,而价格对出口的增长并没有贡献。任永磊、高越(2014)采取与施炳展(2010)相同的三元边际的分析框架,分析了中国对主要国家的出口增长结构,分析结果认为数量增长贡献度为66.81%,而价格增长的贡献度仅为1.55%。曹亮等(2014)通过中国对东盟十国的贸易数据,利用三元边际分析框架,分析中国出口的贸易结构,结果发现对东盟出口的增长更多的依赖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价格边际的影响并不大。但是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也有学者得出不同的结论,杨逢珉、李文霞(2014)从三元边际视角分析了中国农产品出口增长的原因,认为价格边际对对日出口有明显的拉动作用。三元边际的提出和应用扩展了传统的二元边际的分解与测度方法,更深入地分析一国的贸易结构,对一国的贸易政策和贸易活动有重大意义。

传统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是实体经济,出发点是实体经济的总量增长,而随着经济水平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传统的贸易理论已经不能解释现代社会人们对于超出产品使用价值之上的需求,这种超出实体经济而又立足于实体经济的价值,林左鸣(2009)将其定义为广义虚拟经济,其内涵涵盖了产品的体验价值、品牌效应、文化价值等,具有人本经济的属性。随着广义虚拟经济逐渐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体现了从人的心理和精神需求角度出发的广义虚拟价值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对从实体角度出发的传统理论提出了挑战。然而,当前对广义虚拟经济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广义虚拟价值的定义和内涵的界定上,对如何度量经济结构中广义虚拟价值成分,尚且还处在摸索阶段,而对于出口价值中包含的广义虚拟价值,以及虚拟价值在出口结构中的变动情况,几乎没有学者涉足。出口商品的价值中不仅凝结了一般商品的使用价值,更是包含了一国商品的广义虚拟价值,无论是从本国产品的品牌影响力还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本国综合实力,都是一国出口增长的组成成分。本文试图分析出口价值中包含的广义虚拟成分,剥离出存在于实体经济之上的广义虚拟价值,对我国的出口结构进行更深层次的分解,将传统的三元边际中的价格边际进行分解,探索广义虚拟价值在出口结构中的内涵并讨论出口价格和虚拟价值的变动关系,为广义虚拟经济研究在贸易领域的扩展应用提供参考,建立起对出口贸易结构分析的新框架。

二、新新贸易理论框架下的二元边际分解及其扩展

传统的二元边际分析框架聚焦于扩展边际和集约边际,Hummels和Klenow(2005)将贸易量分解为产品广度、产品深度和产品价格,把传统的二元边际扩展为三元边际,进而在三元边际框架下讨论贸易增长与三元边际增长的关系。

产品广度可以被定义为一国出口产品中与世界出口产品相重合产品种类的贸易额占世界总贸易额的比重,如下式所示:

其中,j.r表示对象国和参考国,m表示进口国,ijm、ijm表示对象国和参考国向m国出口商品的集合。(1)式表示产品广度是一国出口到另一国的产品种类与参考国出口到另一国产品种类的重合部分占总贸易额的比重,若该比例越大,则该国重合商品的贸易量占总贸易量的比重越大,说明产品种类重合程度越高,从而该国出口了更多的产品种类,产品广度越大。若以中国为研究对象,参考国为全世界,产品广度即表现为中国出口到某一国产品种类与世界出口到该国产品种类的重叠部分的贸易额占世界总贸易额的比重,该比重的大小反应了中国出口产品类别的多少。

产品深度可以定义为一国出口至另一国的产品类别占世界总出口到该国重合产品类别的贸易额比例,如下式所示:

(2)式分母表示,国出口至m国的贸易额,分母表示世界出口到m国相同产品类别的贸易额,该比例越大,说明在相同产品类别上,j国实现了更多的产品出口,因而产品深度越大。

而一国出口占世界出口的比重可以表示为:

由(3)式可见,一国出口占世界出口的比重可以表示为产品深度和产品广度的乘积,产品深度或者产品广度的增长都会增加该国出口占世界出口的比重。进一步地,将产品深度分解产品数量和产品价格的乘积:

三、基于广义虚拟价值的出口三元边际分解及讨论

以上分析传统的二元边际被扩展为三元边际,但是在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出口包含的广义虚拟价值的含义并不仅仅体现在林左鸣(2009)对广义虚拟价值的内涵层面,因为在出口产品价值中包含的广义虚拟价值不仅体现在产品层面,同时也是一国的贸易在国际上地位的体现。广义虚拟经济在对贸易结构分析的三元边际框架之下,其内涵更广,内容更深刻。

广义虚拟价值可以体现在消费者选择的多样性上,根据D-S模型(a.K.Dixit,Josephe.Stiglitz,1977),当产品种类更多时能提高消费者的效用。而在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消费者对于产品组合和价格的考虑具有多维性,其选择的出发点不仅仅是产品的使用价值,其不同品牌、用户体验差异、售后服务、文化价值等内涵也是消费者做出选择的内在因素。当一国出口的产品组合越多或者品牌更多样化,国外消费者的选择其实一部分是基于产品种类增加而带来的广义虚拟价值,当产品种类包含的广义虚拟价值成分越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也相应上升,同时,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对文化价值的包容反过来能带动出口价值中的广义虚拟价值部分增加。尤其在垂直分工日渐深化的今天,产品内分工更能体现一国的分工水平和其利益地位,发达国家掌握着设计、研发、销售、品牌等环节的优势,因而其产品更多的体现广义虚拟价值,而发展中国家更多的是以加工装配进入全球价值链,其提供在产品中的广义虚拟价值有限,但是其后发优势也是一把利剑,即使硬件水平和软件水平可能并没有达到顶尖水平,但是其利用成本优势和多样化优势,提供各种产品类型供国外消费者选择,继而能实现多种类产品的大量出口。而根据需求相似理论(Linder,1961),当一国的需求能很好的被满足时,其出口也能满足另一发展水平相似的国家,发展中国家在满足了国内多样化的需求之后,其出口产品种类也能很好的满足其他发展中国家,从而促进双边贸易的增长。可见,扩展边际的增长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广义虚拟价值的增加。而集约边际的增长更多地体现在总量的增长,其实包含的广义虚拟价值的增长可能在数量上不能体现出来。

价值规律理论认为,价格是价值的反映,价格会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在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价格波动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产品中包含的广义虚拟价值的变动。产品生产成本上涨带来价格上涨时,而其包含的广义虚拟成分并未得到有效扩展,对消费者来说,产品的价格竞争力下降,产品出口随之减少。但是如果随着价格上涨,其中成本上涨的幅度比价格上涨的幅度小,其上涨的差距体现在广义虚拟价值的增加,若在扩展产品广义虚拟成分的基础上提高价格,产品中的广义虚拟价值也会吸引目标消费者,出口规模将能得到保证。相反,如果价格上涨,其中包含的广义虚拟价值反而下降,那么产品失去了其价格优势,出口价格竞争力将会下降。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即使产品价格不变,但是由于创新和新技术的使用,使得生产成本下降,那么,在不变价格下,产品所包含的新性的虚拟价值会增加,这会使得产品具有比之前更高的价值。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生产者在生产之前会根据市场需求确定自己的产品类型和功能,希望能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产品上市之后,厂商会根据用户的反馈来调整产品质量和功能,其与消费需求匹配的过程中带来了广义虚拟价值的增加,消费者在基本的使用价值需求得到满足后,会更进一步的追求产品体验价值和品牌效应等内涵,即使价格略高于产品的使用价值,消费者也能接受。

从以上分析可以知道,广义虚拟价值的变动可以体现在扩展和价格两个方面,但是并没有明显地体现在集约边际,实际上对与广义虚拟价值在这三个方面的具体变动难以量化,但是在我们对价格和广义虚拟价值的互动增长中可以看到,以价格为依据,进一步地将价格分解为基础价值部分和广义虚拟价值部分,可以对广义虚拟价值做一个简单的量化。本文将基础价值表示为以价格表示的商品使用价值,以p_c表示,将价格中包含的广义虚拟价格以p_v表示,则上述三元边际分析框架的价格指数则可以表示为:

1)企业成本。生产成本是企业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成本,包括材料、设备、土地租金、资本、人力投入等要素。生产成本是企业为生产一定种类、一定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费用的总和,企业的单位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资源组合能力、劳动生产率和技术水平。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中小型贸易企业会因成本的攀升而退出市场,或者向劳动力价格更低廉地区转移,产业转移有可能减轻国内资源依赖产业带来的环境恶化影响,也可能因为成本的攀升而失去比较优势。

2)出口成本。从新新贸易理论发展以来,以melitz为代表的学者们认为企业的异质性是影响企业参与出口的重要因素,生产率高的企业利用出口进入国际市场,生产率低的企业服务于国内市场,而生产率最低的企业则退出市场。但是随着理论的进一步深化,Helpman(2004)认为生产率不是划分企业出口与否的唯一标准,企业出口面临的成本也是影响企业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企业的出口成本包括运输费用、保险费用、关税、税收政策。倘若出口带来的收益不足以弥补出口的成本,企业便不会选择出口。而对于签订自贸协议的地区,关税成本大幅降低,则有利于促进出口。

3)行业平均利润。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与完善,人们对市场规律的认识也更深刻,利润平均化是价值规律和资本逐利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马克思主义的平均利润率规律是通过“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的方式,是投在不同部门的资本都能获得大体相同的利润,这时社会资源的配置达到最优。对于市场化体制建设当中的发展中国家,资本和其他要素还不能自由流动,社会平均利润率并没有客观反映当前社会发展的真实水平,也没有准确地反映整个社会的竞争能力和竞争状况,因此行业间的利润率水平差异较大。行业平均利润率可以看做是马克思主义平均利润率的部门平均利润率,是部门内剩余价值总额与部门总资本的比率,可以用来衡量产业发展状况和盈利水平。

在确定了pc之后,可以依据出口价格减却。之后的部分粗略地定义为广义虚拟价值,即:

至此,在三元边际的框架内将贸易结构进一步延伸至广义虚拟经济领域,根据前文的分析,pv、pjmpc的变动在价格增长的情况下共有五种可能的情形:

1)pjm增加,pc增加,而pv保持不变,此种情况表示出口至某国的价格上涨,是因为出口的基础价值等量增加,但是其中包含的广义虚拟价值却没有变化,价格和基础价值的等量变化对出口价格竞争力没有影响。

2)pjm增加,pc增加,而pv也增加,此种情况表示出口价格上涨是因为基础价值和虚拟价值均增加,虽然会带来因价格上幅度高于基础价值上,导致出口价格竞争力水平下降,但是因为产品包含的虚拟价值增加,能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和精神需求,因而可以在一定程度弥补出口价格上涨带来的影响。

3)pjm增加,pc增加,而pv减少,此种情况表示出口价格上涨幅度低于基础价值上涨的幅度,基础价值增加的幅度超出价格上涨的部分用于虚拟价值减少的幅度,Τ隹诰赫力的影响不确定。

4)pjm增加,pc减少,而pv,增加,此种情况价格上涨主要是因为广义虚拟价值的上涨,并且广义虚拟价值上涨幅度超过价格上涨幅度用来弥补基础价值的下降部分,虚拟价值的增加能弥补价格上涨的部分影响,但是是否能完全弥补基础价值下降的影响是不确定的。

5)pjm增加,pc不变,而pv增加,此种情况表示广义虚拟价值的增加幅度与价格增加幅度相同,而基础价格不变,虚拟价值的增加可以弥补价格上涨的影响。

基于以上分析,广义虚拟经济在贸易领域的研究是及其具有价值的,其价值包含在出口商品中的比例显著地影响我过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和出口竞争力水平,即使价格上涨会给出口带来冲击,但是其内含的虚拟价值会弥补价格上涨的部分影响,这有利于一国在缓解出口价格增长的压力,尤其是以低价进入国际市场的发展中国家,在面临成本攀升的同时,注重出口产品内含的广义虚拟价值增加,也会为出口竞争力带来积极的影响。

经济贸易的含义篇2

关键词:多边贸易体制,公共健康,《SpS协议》,欧共体荷尔蒙案,科学证据与风险评估原则

所有学派的经济学家都确信,自由贸易要比贸易保护好。自从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批评重商主义开始,贸易保护由于对一国经济造成高成本而一直受到经济学家的抵制。1947年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在序言中概括了自由贸易的理论基础,即一个开放的世界市场将会有利于国际分工的发展,促进世界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都有好处。然而,正如经济史学家保罗?巴洛克(paulBairoch)指出的那样,当自由主义理论统治着学术界的时候,现实主义理论在政治领域居于支配地位,贸易限制一直是世界经济的普遍特征。[①]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首推重商主义的影响。除此之外,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即便是亚当?斯密也承认他的关于各国间自由贸易的价值观存在着一些例外。在某些情况下,各国会追求并非是实现物质财富最大化的目标,比如说分配正义、反垄断、自然资源的保存,以及本国国民的生命与健康安全的保护等等。

本文的主旨即在于探讨多边贸易体制下的自由贸易理念与人类健康安全之间的关系演进。进入正题之前,让我们首先来回眸人类贸易史中的若干片断。

Ⅰ历史回顾-贸易与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如何协调贸易与健康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既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实际上,作为人类最早用来与传染性疾病进行斗争的武器,“隔离”(Quarantine)[②]措施的产生与发展就与贸易直接相关。早在15世纪意大利城邦时期,来自黑死病疫区的商船在到达繁华的威尼斯港口时,都会被要求到一个孤地抛锚停留40天,以避免传染性疾病的扩散与传播。[③]以此为发端,到19世纪时各国已经在国内立法中对“隔离”措施建立了一套严格而又内容各异的规范体系。国际层面,自1851年在巴黎召开的首届国际卫生会议后,欧洲各国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共举行了六次会议,并于1892年在意大利威尼斯缔结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具有拘束力的国际卫生条约(internationalSanitaryConvention,1892),以后的国际卫生会议对这一条约又多次进行了修改与补充。这些会议与条约的根本目标可以概括为:一保护欧洲免受外来传染性疾病的入侵;二建立针对传染性疾病的国际监控体系;三建立国际卫生组织;四协调统一各国的隔离措施以便利国际贸易的进行。[④]国际贸易与传染性疾病在19世纪时就以国际立法的形式紧密地联系起来,一方面各国有权采取措施保护国内公共卫生的安全,另一方面又必须进行国际合作以确保此类措施不对贸易增加不合理的负担,造成不合理的阻碍。在整个国际贸易法的发展史中,这一矛盾贯穿始终。对此,1929年签订的《国际植物保护公约》(iCpp)可以作为一个极好的例证。公约一方面承认每一成员国有权利检查与处置被隔离的进口植物或植物制品,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暂时禁止此类植物或植物制品的进口,[⑤]另一方面又要求成员国“除非在某一国家的特定区域确实已经发现了植物病情或虫害,而且对于保护本国的植物及农作物来说是必要的情况下,不得以植物卫生为理由对该国的植物或植物制品实施进口与运输限制。”[⑥]

历史的回顾告诉我们,在20世纪,人类平衡贸易与健康关系的努力更多地是在构建和完善以Gatt-wto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制的过程中体现出来。

ⅡGatt-wto协调贸易与健康的立法与实践

一初步尝试-《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20条(一般例外)

(一)《关贸总协定》第20条(一般例外)解读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eneralagreementontariffsandtrade,简称Gatt)成立于1947年,当时由23个国家签订此协定,其目的在于努力推行贸易自由主义,避免盛行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经济民族主义以及贸易战在战后重现。非歧视原则是Gatt多边贸易体制的核心和最重要的原则,也是Gatt作为一个多边贸易体制得以存在并在战后国际贸易中发挥其职能的基石。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全球性的多边贸易协定,在Gatt对贸易的规范中同样包含了对公共健康问题的关注。透过Gatt第20条的规定,我们可以看到多边贸易体制的设计者们试图在保证政府的“健康福利权”与防止此种权力被滥用为贸易保护主义的手段之间寻求一种平衡的努力。[⑦]正如杰克逊教授对“一般例外”条款所作的分析那样,第20条“承认了主权国家的重要性”[⑧],即成员方政府能够采取行动以促进‘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及其他合法目标的实现,“尽管这种行为会与它在国际贸易中的各种义务相冲突”;[⑨]对政府“健康福利权”的规制以避免其被滥用则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即有关措施的实施:1不得在情形相同的国家之间构成任意的、不合理的歧视;2不得构成对国际贸易的变相限制;3为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所必需。[⑩]

经济贸易的含义篇3

刚刚过去的2011年,我国对外贸易转方式、调结构出现可喜变化,但也面临着全球经济形势严峻、出口增速放缓的重大挑战。当前,严峻复杂的世界经济形势必然导致全球总需求不足。面对不利的外部环境,如何才能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全面提高国际竞争力?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魏建国在深入分析研判形势的基础上,围绕如何确保进出口稳定增长、积极扩大进口、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等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阐述。

一、出口严冬已经来临

2011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再创新高,但外贸也遇到很多困难,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特别是近几个月来,我国出口增速出现下滑,出口形势不容乐观。在外需急剧降温、我国部分中小外贸企业经营困难等压力下,今年一季度我国出口形势将非常严峻。

分析拉低出口增速的因素,首先一个就是美债危机、欧债危机带来的影响。欧盟和美国是我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债务危机势必会影响到我国的出口订单,造成外贸出口出现很大的下滑。欧洲目前失业人数增加,需求减少,市场萎缩,消费不足,因此整个欧盟从中国进口量会下降,这从素有外贸“晴雨表”之称的广交会上已经看出来了,去年参会的欧美客户和企业订单减少,欧洲不仅长单没有,短单也很少。其次是当前外贸企业面临着不少困难。调研发现,目前江苏、浙江、福建等沿海地区的外贸企业普遍反映资金成本上升、原材料人工成本涨价,企业利润空间备受挤压。此外,频繁的贸易保护主义也使得出口更加不易。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贸易保护主义进入高发期。现在的情况是,不但欧美发达国家纷纷挥起“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棒,一些发展中国家也日益成为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主要发起者。

当前,欧债危机愈演愈烈,新兴经济体也面临高通胀风险,严峻复杂的世界经济形势必然导致全球总需求不足。据联合国的《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预测,2012年美国经济增长只能维持在1.3%左右;欧洲经济前景更糟,即便乐观预计,也只有0.5%左右。对于外向型企业来说,受外部环境影响很大。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其国内生产总值是美国的1倍多,也是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最大的出口市场和技术引进来源地。受欧债危机影响,未来欧盟市场的情况很不明朗,其发展趋势有两种可能性,一种可能朝好的方向发展,一种可能向坏的方向发展。如果向坏的方向发展的话,2012年一季度中小外贸企业会更困难,面临倒闭或生存的压力会更大。因为订单就没有了,生产也就没有了。如果企业被迫退出市场,那以后企业想再进入这个市场的话,要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财力。而且,2012年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可能是“贸易战”升级。由于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们要做好打“贸易大战”的准备。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进出口对我国宏观经济、就业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克服当前困难的根本出路,就是要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全面提高国际竞争力。我们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密切关注外部市场环境变化,增强忧患意识,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稳定出口,扩大进口,加快外贸转型升级,努力保持进出口平稳较快增长,避免出现大的起落。

二、确保出口稳定增长

在我国的产业结构没有实现充分调整、而内需尚未发挥充分作用之前,外贸面临的压力和任务是相当重的。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发达国家出现经济失序、债务失控、决策失当的趋势,下一步还会继续发展,我们应冷静观察,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特别是要发挥我国贸易大国的优势,大力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继续稳住出口方面在世界上的地位。

进一步稳定出口,就要大力推进市场多元化。对欧美日这些国家的外贸,我们一定要保住市场,不能退出来,因为市场一旦退出再进入就比较困难。而市场多元化的关键之一,则是在出口方向上应大力推进包括非洲、中东、中亚、拉美、东南亚等新兴市场的发展。发展针对这些新兴市场的进出口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欧美日不景气带来的外贸缺口,同时,这样还能培育新市场,为经济未来复苏做好准备。

进一步稳定出口,就要推动出口结构升级,大力打造高科技含量和自主品牌商品。我们现在是外贸出口大国,但不是外贸出口强国,最主要的表现在我们是以数量,而不是以品牌、质量和创新来取胜。今后我们要培养自主品牌,靠创新、靠技术含量和品牌质量赢得市场认可,大力培育一批“中国制造”同时也是“中国创造”的有高科技含量的商品,这些商品再也不是以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而是真正以自主品牌和高科技含量为主的产品。

进一步稳定出口,还要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我国劳动力和生产优势还会保持一段时间,加工贸易还是我国出口的一个主要部分,不要轻易地放弃加工贸易的优势,而是要采取积极措施,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一方面要实现加工贸易产业和产品结构升级,提高加工贸易产品技术含量,提高关键零部件的加工制造能力。另一方面要优化加工贸易区域布局,引导加工贸易梯度转移,促进东、中、西部产业布局的合理调整。同时还要引导加工贸易向产业链高端发展,由单纯加工向设计、研发、品牌、服务等内容延伸。

在当前情况下,企业要趁这个低迷阶段加强管理、压缩成本、减少资金流,学会“冬眠”;要更加注重质量,提高服务,练好内功;要减少恶性竞争,不打“价格战”,团结一心,抱团取暖,共渡难关。政府应尽快采取有效措施,下大力气,扶持和救援那些沿海外向型出口经济中的中小企业,特别是要针对那些因汇率上涨、原材料价格上升、劳动力成本提高、贸易保护主义盛行而遭到损失和打击的濒临破产的企业。要保持出口政策的基本稳定,加大对外贸企业的信贷支持,改善对小企业的金融服务,特别是建议出台的措施要有实实在在的实施细则。

三、多方努力扩大进口

近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扩大进口,保持对外贸易平衡发展。扩大进口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方面,扩大进口不但可以缓解我国的贸易不平衡问题、缓和与贸易伙伴的摩擦,而且也是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推动制造业向产业链前端转移、推动自主创新。另一方面,我国进口增长对全球经济拉动作用明显。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周边国家包括日本、韩国的主要出口市场,也成为欧美的重要出口市场。

面对当前的新形势,我们要坚持进口和出口并重,把扩大进口和稳定出口结合起来,把积极扩大进口作为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从多方面加强和改进进口工作。一是要扩大进口的国别。以前我们都是加大对发达国家的进口,多年来进口的都是发达国家的工业制成品,但是这部分进口目前已经逐渐减少了,同样的产品领域也需要加大从发展中国家的进口力度,尤其是要加大对新兴国家和长期贸易逆差的发展中国家的进口,此外还要加大从最不发达国家的进口力度。二是要扩大进口的领域。加大国内自主创新、科技创新进步所需要的进口,加大对战略物资的进口,包括战略储备、能源、矿产、粮食等资源进口。另外,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要大力发展服务业,在制定进口政策时也应考虑纳入服务行业。三是要扩大进口商品的品种。不仅仅是进口一般的日用消费品、生产资料、原材料,也要加大一些高端消费品的进口,适当进口奢侈品。四是要降低进口关税。这样做可能会减少一些进口关税收入,但是所产生的效果是长期的和巨大的。

我们还要加大进口鼓励政策制定。只要是进口高新技术的、进口能够带动我国自主创新的、进口能够代表先进水平的产品,我们都应当给予鼓励,比如在税收、银行贷款、担保和融资等方面的支持。而且,我们还要重视、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对新兴发展中国家进口政策的研究。

四、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对于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服务贸易发展面临良好机遇,服务领域对外开放、吸引外资的潜在空间很大,服务出口大有可为,要把服务贸易作为转变我国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切入口,加快推进服务贸易发展。具体来说,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抓住世界服务贸易产业转移的大好机遇,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2009年全球制造业产值8.638万亿美元,而世界服务贸易总额中服务出口就占到了3.312万亿美元。目前,以服务外包、现代服务业为主要内容的国际性服务产业转移,已成为全球产业转移的趋势,服务业的国际转移为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提供了新的机遇,不仅印度、巴西、俄罗斯、南非等国制定了相应承接规划,而且印尼、菲律宾、墨西哥也制定了积极措施,争相承接这一产业从美欧的转移。我国也应紧紧抓住当前国际产业转移的契机,把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作为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内容,进而推动服务业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第二,发挥我国高端人力资本丰富的优势,开辟大学生就业新渠道。服务业的国际竞争比较优势主要是技术、知识和管理。当前,国际服务贸易对象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例如金融、通信、文化产业等高端现代服务业,这就需要高端的服务人才与其相适应。我国有这方面的优势,如2009年,研究生毕业人数高达37万,大学生毕业人数高达531万。加上蓬勃兴起的跨境交付、境外消费等国际服务贸易业务,都为我国高端人力资本的利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就业吸纳潜力。

第三,以发展服务贸易为动力,促进我国外向型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把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作为扩大服务贸易的重点,鼓励中国企业积极承接信息管理、数据处理、技术研发、工业设计等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坚定不移地推进服务领域对外开放,着力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最终推动外向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转变我国贸易发展模式、减少贸易摩擦。针对更加复杂的贸易摩擦,我们除了要积极应对以外,更要重视贸易结构和贸易政策的调整。要通过大力发展服务外包、扩大服务贸易比例、改善服务贸易结构来提高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的能力,这是切实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也是减少贸易摩擦的必由之路。

经济贸易的含义篇4

商务英语一般是指在进行国际贸易中用到的英语。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商务英语的范围不断扩大,不仅包括在国际贸易中可能用到的英语,还包括在国际交流和交往中经常使用的英语,因此,商务英语的含义应该包括国际贸易和对外交流两部分。商务英语不同于一般英语,学习商务英语课程,不仅要求学院提高英文水平和交流能力,更多的是向学员传授西方经济贸易相关的知识,如西方的企业管理理念、工作心理和工作方式,以便学员可以掌握如何正确合适的与外国人打交道,促成经济合作或经济贸易。商务英语所坚持的文化理念都源自于国际贸易,因此商务英语是在一般英语的基础上,结合经济贸易的特点发展而来的,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商务英语要求英语基础知识扎实、口语能力强等。

1.2商务英语的特点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商务英语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更广阔的外延,其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首先,商务英语的专业性很强。商务英语用到的场合很多,包括国际金融、国际营销、经济等领域,甚至包括与国际经济活动相关的法律体系等。因此,商务英语需要用专业术语和专业语法将复杂的贸易活动和对外交流表达清楚。这同时也该外行业理解商务英语带来了困难,一个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语或语法,在商务英语中会有不同的含义。如“drug”的日常含义是“品”,但是在商务英语中是指“滞销品”的含义,这是因为品不能在市场上公开出售。又如“country”的本义是指“城市、农场”等,在商务英语中,取其外延含义用来形容距离的遥远;其次,商务英语文化之间的差异非常显着。全球化的交流常遇到的困难就是文化的差异带来的交流困难,有时甚至因为文化背景的差异而产生冲突或矛盾。如“dragon”一词,在我们中国的文化中,我们都是龙的子孙,龙被认为是一种至高无上的、代表吉祥幸福的神物,而在西方国家中的意思却恰恰相反“,dragon”一词含有恶魔、邪恶的意思;再次,商务英语语言简单易懂,且语言多缩略。对此具有代表性的解释是发过语言学家马丁内的语言经济原则,该原则认为:经济原则的前提条件是保证语言交际功能的顺利完成,同时人们对语言活动中的能量耗散要符合经济的要求。也就是说在进行经济活动中,人们所使用的语言要简介凝练,这样可以极大地节省工作时间和精力,提高生产效率,符合经济活动的要求。典型的例子是:外汇一般用“forex”代替完整的表达“foreignexchange”;最后,商务英语一般语言规范且正式,这与经济活动的严肃、谨慎特点密切相关,经济活动一般涉及交易双方的利益,这些经济活动要求用于严谨规范、具有法律效力,不能使用容易产生误解或歧义的词语,以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或经济损失。所以,商务英语中一般少口语性词语,如表达“买”的意思时会用“purchase”而不是“buy”。

2、如何在国际营销过程中正确使用商务英语

基于商务英语自身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在国际营销中要合理正确的使用商务英语要综合考虑三个方面,即背景知识、交际技巧、语言决策。

2.1背景知识

使用商务英语时要充分考虑商务英语所使用的背景知识,贸易双方的工作人员要对自己及对方的文化知识和环境内容进行充分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游刃有余的在国际营销中使用商务英语。在了解对方的背景知识时,要了解对方的、忌讳或避讳的习俗或习惯、所处的地理环境、生活环境等,揣摩对方的心理特点,尽量避开双方都敏感的话题,避免交易的失败。针对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要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这样才能更加顺利的完成交易。

2.2交际技巧

在适当场合运用合理的交际技巧,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国际营销中,除了要充分了解对方的背景知识,做出正确的语言决策外,还要善于运用合适的交际技巧,灵活展现语言的艺术和魅力,调节现场尴尬的气氛从而促进双方愉快的交流。因此,在使用商务英语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使用合理的措辞,当面对不同的交流对象时,要在第一时间根据其背景知识对其思维习惯、心理特点等作出判断,然后运用合适的交流技巧,提升自我的交际能力。

经济贸易的含义篇5

[关键词]经贸英语词汇特点翻译

经贸英语(economy&tradeenglish)主要是指进出口贸易实务所涉及的各种英语文书,包括商业书信、合同、文件、产品说明书及各种单据等。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迅猛发展,经贸英语已经成为“thelanguageofworldbusiness”。中国加入wto后,对外交流也日趋频繁,经贸英语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门课题。作为一种专用英语,它不以词藻华丽为追求目标,而是讲究语言的简洁、客观、准确和严谨,故在谴词造句方面有不少独特的地方。本文只着重探讨经贸英语的词汇特点以及与之相关的翻译问题。

一、用语正式

除广告文体外,用语正式是经贸英语的一大基本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行文用语准确、严谨

国际经贸往来中,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交易各方,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极易产生误解,进而导致国际性的诉讼、仲裁。而据国际贸易惯例和法规,交易双方的往来信函是交易的一部分,具有法律上的效力。因此,经贸英语在用词方面力求准确无误,一般选用词义相对单一的词来替代词义灵活丰富的词,如:通用英语中的词汇tax,buy,include对应在经贸英语中则用tariff,purchase,constitute。

2.常使用古语词

经贸英语文本中常用古体词来增加严肃、正式的意味。其中常见的有以here、there和where为词根的词,如:herein,hereof,herewith,thereby,whereas,whereby等。翻译的时候不一定要字字对译,可以在其它地方以词汇手段予以补偿,用相对比较古雅的词汇将原文的含义表达出来。

3.大量使用专业术语

由于经贸英语涉及的范围广泛,包括工业生产、经济、贸易、法律等多个方面,因此在经贸文献中,使用专业术语特别多而且庞杂。其中有些术语意义固定,如各种价格术语等;有的是单独的词,如:honor(承兑);有的则是由几个词构成,如:endorsementinblank(无记名式背书),todrawonsb.(向某方开出汇票)。应该注意的是,有些术语的意义因使用的场合而异,翻译时切忌望文生义。例如credit一词既可以指公司的“信誉”,也可以指“信用证”。

4.常使用外来词

经贸英语中常使用外来词,以增加文本的正式意味。如来自拉丁语的advalorem(从价税),prorata(真正的,常接holder,意思是合法持有人),ex(在……交货/在……前免税,后常接works,warehouse,dock等),来自法语的forcemajeure(保险用语,不可抗力),来自意大利语的elcreder(信用担保)等。外来语拼写独特,翻译时要探本寻源,弄准词义。二、同、近义词重复

法律性文件中常重复意思相同或者相近的词,中间用and、or或者and/or连接。

重复意义基本或者完全相同的词,表示强调。例如:allandany,goodsandchatters,byandbetween,nullandvoid,termsandcondition等。翻译时可以省略其中之一。

重复的两个词项具有包含关系。例如,在“thiscontractismadeandsigned”这一合同常用的开头句式中,made中包含了signed的含义,所以常省略其中之一。译成:本合同由……签定。

两个词项从不同的方面强调同一内容,在这中情况下,翻译时最好能全部译出来。例如:thedecisionofthearbitrationCommitteeshallbeacceptedasfinalandbindinguponbothparties.仲裁委员会的裁决为终局裁决,对双方均有约束力。

三、使用缩略术语

缩略词是经贸英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由主干单词的首字母组成,是人们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演变的结果。术语缩略的优点是:词义单一,简练明确,形义固定,节省时间。如poD意为payonDelivery(发货付款);B/L意为Billforcollection(提货单);i/p意为insurancepolicy(保险单)等。

四、倾向使用名词

作为一种专用英语,简洁和客观是经贸英语的灵魂,故经贸英语更倾向使用名词,特别是惯于将动词名词化。动词名词化结构让原来的施动意义隐含在结构的深层里,表述从“动”转为“静”,语言变得更为客观。名词短语结构极为复杂,且意思精确.杜绝了歧义的可能。具有组合方式多,意义容量大,简洁准确的特点。

五、结语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国际贸易的竞争日益激烈。对外经贸翻译工作者肩负重大的责任。词汇是基础,只有掌握了经贸英语词汇特点,才能更好地进行经贸翻译,更好地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李朝:实用商务英语翻译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经济贸易的含义篇6

新常态对外贸易转型发展问题研究

一、前言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我国要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必然举措。2014年,在河南考察时提出中国经济将进入新常态的著名论断,从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对新常态的解读来分析,我国经济新常态有三个层面的含义:首先,中国经济面临着经济增速的逐步换挡,我国经济将由高速增长逐步向中速转变;其次,中国经济结构面临着全面的转型升级,产业结构将发生极大的变化;最后,中国经济的增长驱动也将发生明显的变化,将有传统的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在世界经济复苏举步维艰的国际环境下,面对国内经济发展态势的转变,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型发展面临着新的威胁与挑战。在此多重背景下,文章结合国内外宏微观经济的发展趋势,研究当前我国对外贸易转型发展的对策,这对我国实现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二、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转型发展的对策研究

(一)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有机结合,创新对外贸易的发展方式

当前,无论是出于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带来的新机遇,还是充分利用世界经济复苏的迫切需求,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各个主体都必须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深度结合,有序推进开放型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化转变,具体来说有以下措施:第一,要进一步提升国内产业园区的综合水平,如基础设施、人才输送、财税支持以及配套科研等,真正形成对国际外资的有效吸引力,提升“引进来”的绝对规模,为对外贸易“走出去”奠定基础;第二,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对于外资的选择也逐步要考虑到是否符合我国的产业需求、环境状况以及资源现状,要适时、适当、适度的优化调整我国的引资门槛,提升“引进来”的整体质量;第三,要鼓励国内具有发展潜力的龙头企业“走出去”,鼓励他们开展境外国际化经营,如支持国内企业创新对外投资方式、鼓励企业并购国外生产配置、研发机构以及优质品牌,着力培育一批跨国公司和品牌,打造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骨干力量。

(二)推进“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双轮驱动,更新对外贸易的推进方向

众所周知,开放是市场经济的显著特征,但是我们要明确的是:开放的含义并不是单向的,我国的深化对外开放,不仅仅要坚持对外开放,而且也要坚持对内开放,实现开放型经济由吸引外资拉动向综合利用国内外力量创新驱动转变,具体来说有以下措施:首先,各地区要充分抓紧国家推进“一带一部”、“长江经济带”、“中原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的政策优势,中西部要积极的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项目,提升中西部的对外贸易竞争力;其次,东部地区要充分利用国家“一带一路”的大战略,积极的承接国外的先进产业,并不断更新自身的技术水平、服务水平,提升自身对外贸易产品的附加值;最后,各经济区域要加强“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的双向协调发展,真正的实现双轮渠道,彻底扭转长期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的单方向推进思维,要充分利用好国内与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真正的实现国内外贸易各方的互利共赢。

(三)统筹“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协同发展,实现对外贸易的全面发展

毫无疑义,货物贸易发展是服务贸易需求产生的基础,服务贸易的持续发展也会反过来促进货物贸易的转型,特别是生产贸易的发展对货物贸易的拉动作用非常显著。从国际贸易的理论分析来看,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内在的依存和促进关系是构成二者协同发展或平衡发展的主要动因。因此,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的对外贸易转型发展,必须统筹“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协同发展,实现对外贸易的全面发展,具体包括:第一,夯实货物贸易转型发展的经济基础,在新常态的背景下要大力推动货物进出口贸易随产业结构的升级而转型,发挥其引导服务发展的导向作用,提升我国国际贸易的整体竞争力;第二,制定服务贸易跨越发展的推进战略。新常态背景下,各贸易地区要在服务领域扩大市场准入范围,放宽准入限制,把服务贸易作为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新平台,适时扩大通信、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商业服务等行业的商业存在规模,扩大金融、物流等服务业对外开放。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经济新常态时期,提高外资质量、扩大外贸规模、优化外经结构、增强外联实效、提升外包水平,力争做到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有机结合、推进“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双轮驱动、统筹“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协同发展,真正将我国由对外贸易大国向对外贸易强国转变。参考文献:

[1]盛斌.wto《贸易便利化协定》评估及对中国的影响研究[J].国际贸易,2016(01).

[2]李小平,卢现祥.国际贸易、污染产业转移和中国工业Co2排放[J].经济研究.,2010(01).

[3]盛斌,牛蕊.贸易、劳动力需求弹性与就业风险:中国工业的经验研究[J].世界经济,2009(06).

经济贸易的含义篇7

 

目前,我国国内经济增速较快,经济运行状况良好,对外贸易经济稳定增长。如何抓住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机遇期,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升级、优化,促进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我国贸易结构存在“高进低出”即高价进口石油等化石能源,低价出口能源密集型产品的特点。这种大进大出的能源进出口形式,不仅消耗了大量宝贵资源且浪费了外汇储备、造成了环境污染,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促进贸易、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我国必须加快贸易结构的调整与转型,转向能耗低、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贸揚。

 

直至今日,此次全球性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带来的冲击仍未消除,世界经济复苏的进程仍艰难而曲折。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以及“新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情况下,我国的对外贸易必然会遭受严峻的挑战。

 

一、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的影响

 

1.贸易摩擦加剧

 

美国自年“轮胎特保案”之后,又在无缝钢管等领域对中国发起反倾销措施。年月,欧盟就“铜版纸反倾销反补贴案”做出终裁,对中国的进口产品征收的反补贴税和的反倾销税,这是欧盟第一次对我国发起“双反”案。年月美国,就“太阳能电池反倾销和反补贴案”做出初裁,认定中国输入美国的太阳能电池对美国的光伏产业造成了实质性损害。如果终裁依然维持这个结果,这将对中国的光伏企业造成致命打击,甚至会影响我国整个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

 

2.打击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积极性

 

随着我国出口贸易的迅速发展,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所占的份额显著增加,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不断加剧,中国企业遭受的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保护和贸易救济措施不断增加,涉及的金额也在急剧增加。一方面使我国企业遭受巨额损失,极大地打击了我国企业参与国际贸易活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增打了我国出口企业的经营风险,生产成本提高,降低了经营利润。今年来,“中国威胁论”从国际政治领域向经济、贸易领域扩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积极性。

 

二、影响我国贸易结构变动的因素分析

 

1.FDi对我国贸易结构变动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引进FDi一直被视为解决国内基础建设资金不足的重要途径,国家有关部门和各地政府通过实施众多的优惠政策,包括水电优惠、税收政策、低价供应土地等来吸引FDi。FDi对中国外贸的蓬勃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第一,大量FDi流入的最直接作用是增加了我国的资本存量,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钱纳利等人提出的发展中国家“储蓄一外汇双缺口”的不利影响。第二,伴随FDi带来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及其扩散效应和示范效应,促进了国内相关产业的技术升级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增强了我国出口产品的整体科技含量和国际竞争力,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和贸易结构优化,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2.服务贸易对我国贸易结构变动的影响

 

我国服务贸易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例较低,服务贸易的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货物贸易的发展速度,服务贸易存在严重的贸易逆差,且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服务贸易逆差有逐年扩大的趋势等。在新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情况下,如何应对日益增多的贸易壁垒,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己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中国服务贸易各部门的指数来看,中国的服务贸易在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部门如保险业、金融服务业、专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的出口竞争力极弱,只是在劳动密集型部门如建筑服务业、广告宣传等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三、改善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措施

 

1.提高FDi利用效率的措施

 

FDi对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FDi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对我国进行投资的,其投资的行业、地域、规模等是与外商自身竞争实力相适应的。东部、中部、西部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贸易发展水平的差距在逐年拉大,加工贸易占我国出口贸易的比重过大,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严重等经济社会问题都与FDi的利用有着密切的关联。为达到趋利避害,合理的利用FDi,提高FDi利用效率的目标,政府必须制定差别化的政策,合理引导FDi的流向,提高利用FDi的效率,使其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外贸结构优化发挥积极的作用。增强FDi在促进地区间经济、贸易协调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技科技含量等方面的功能。

 

2.提高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措施

 

从整体上看,中国的工业化程度较低,相对于美等发达国家,服务贸易与服务业仍不发达,产品国际竞争力较弱。服务贸易与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必须在具体分析我国服务贸易与服务业实际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合理、有效的方针、政策。(1)服务贸易企业除提供丰厚的待遇和舒适的工作环境外,更应努力营造吸引、留住优秀人才的文化氛围来增强自身对人才的吸引力。通过完备的薪酬体系和科学的绩效体系将员工的个人发展与企业的发展联系起来,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

 

(2)我国服务行业由于起步晚、底子薄,还缺少像埃森哲、毕马威这种国际性知名服务企业。在这种环境下,国内的服务企业应增强品牌意识,并充分发挥作为本土企业特有的竞争优势,建立健全营销体系和售后服务体系来提升企业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3)发达的现代服务业是服务贸易健康发展的根基。要发展服务贸易必须先增强我国现代服务业的整体实力,提高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国家要制定和完善产业政策,在税收、财政等方面向服务业倾斜,削弱不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市场准入限制。

 

四、结语

 

综上,通过研究新贸易保护主义下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动,可深入了解新形势下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产品国际竞争力以及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为制定经济和贸易发展战略、优化贸易结构和调整对外贸易政策提供依据。

经济贸易的含义篇8

关键词:金融危机;贸易保护;战略选择

当前国际金融体系正经历着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危机,并已经严重影响到全球实体经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都感受到这股寒流。全球经济危机常常与贸易保护主义如影随形。一般来说,在经济衰退的情况下,各国政府往往倾向于通过刺激内需、降低外贸依存度来保护本国经济的独立性。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各国经济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实体经济迅速萎缩,失业率普遍急剧上升。为了维护本国的社会安定和政局稳定,为缓解经济衰退带来的国内就业压力,各国纷纷出台各种贸易保护主义措施。

一、金融危机下贸易保护主义的新特点

就贸易保护的形式而言,贸易保护已经由提高关税、限制配额等传统的贸易壁垒扩大到了绿色壁垒、技术壁垒、反倾销及反补贴、知识产权保护等更大范围,发达国家更趁机找到了限制从发展中国家进口产品的借口,贸易保护的领域和贸易保护的手段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一)经济刺激方案中隐含贸易保护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国纷纷出台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以期止住世界经济下滑势头。但在各国的经济刺激方案中,贸易保护主义隐含其中,一些国家制定了大量的显性或隐性的贸易保护政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迹象明显。如,强制购买本国产品、引导政府采购向国内企业倾斜、对进口产品差别对待等。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年初美国通过的刺激方案中所包含的大量购买美国货的条款,规定获得刺激方案资金支持的任何基础设施项目,其使用的钢铁产品必须为美国生产,除非联邦政府认定购买美国钢铁产品成本过高,会损害公众利益。

(二)利用wto允许使用例外条款进行贸易保护

一直以来,wto规则存在着广泛的灰色地带,如保护幼稚产业条款、反倾销协议、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保障措施协议等。这些规定的存在不可避免地助长了一些国家采取或明或暗的贸易保护手段,使贸易保护主义披上了合法的外衣。中国密集地遭受来自发达国家甚至发展中国家或长或短,或合规或不合规的“两反一保”调查,就是一个有力佐证。

另一方面,wto的争端解决机制赋予各成员在其他成员违反wto协定或其利益受到减损时采取报复的权利,这一权利已经成为保证各成员遵守其在wto协定中义务的基础。然而,wto的这个运行规则在某种程度上不可避免地强化了贸易保护主义的传染性。以这新一轮的贸易保护浪潮为例,继欧盟和加拿大等警告美国其“购买美国货”条款可能违反国际贸易规则后,美国开始考虑对意大利饮用水和法国奶酪征收报复性关税,以报复欧盟对美国鸡肉和牛肉实施的进口限令。欧盟也开始收紧自己的贸易规则,例如重新为牛奶出口提供补贴,指控中国产螺丝和螺母以低于成本价在欧洲倾销。

(三)由传统贸易壁垒向更广泛的形式转变

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利益分配中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在国际贸易中,发展中国家主要出口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这类产品以牺牲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为代价,所以发达国家在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传统保护手段频繁地应用的同时,利用自身在环保和科技方面的优势,制定更高的环保、技术、商品和劳工标准,从而形成绿色壁垒、技术壁垒、蓝色壁垒等花样繁多的贸易壁垒,以削弱发展中国家凭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而获得的竞争优势,使得贸易保护范围更加广泛、全面。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09年1月份wto主要成员共向wto通报了248项技术性贸易措施,2月份通报了193项技术性贸易措施,比1月份减少27%,3月份wto主要成员共向wto通报了259项技术性贸易措施,比2月份增加34.2%。

(四)从商品贸易领域向劳动力雇佣和金融领域扩展

法国最大罢工潮要求政府给予本国国民福利;英国掀起排外抗议工潮,国民高举“把英国的工作留给英国人”以及政府施压银行应优先考虑本国客户;美国参议院通过议案,要求接受政府救助的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招聘时,首先考虑美国国籍的申请者,而外国雇员不得超过总员工的15%。在金融领域也出现了保护主义的倾向,一些国家为了帮助国内银行应对危机,从新兴市场中把资本抽离。

二、贸易保护主义的危害和给中国带来的挑战

(一)贸易保护主义的危害

经济学的一般理论告诉我们,贸易保护主义是一剂“毒药”,而发展自由贸易,通过竞争发挥各自的绝对优势或比较优势,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并使贸易的各个参与方都获利。然而,当真正面对危机时,各国往往会试图通过贸易保护使自身置身于危机之外或阻断危机传染到本国或将危机转嫁给别国。事实上,一旦一国开始实施贸易保护之后,其结果必然是贸易战,而贸易保护都将形成各国的纳什均衡,陷入“囚徒困境”。

而这种无效率的局面是无法通过一个国家的政策改变来改进的。即所谓的集体理性与个人理性的对决,所有个人理性的结局未必是集体最优化的选择。这个时候就要采取贸易协议合作的方式来推动两国的自由贸易,实现有效率的均衡。在每次金融危机来临之际,一国对国内投资和贸易采取保护,在短时间内和表面上可以看到政策的效果,并且可以缓解国内失业和国际收支失衡,但这种贸易保护的自我利益最大化的结果必然导致两败俱伤,也最终导致全球经济的衰退,对整个国际贸易体系来说是集体行动的失败。

(二)贸易保护主义给中国带来的挑战

金融危机下,各国政府为贸易保护主义大开绿灯,原有的贸易秩序被打破,我国作为世界第三大贸易体,面临的贸易摩擦明显增加,在贸易保护的压力下,贸易摩擦的范围从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知识产权扩展,从家电、纺织服装等转向新兴的钢铁、汽车、通讯设备、化工等产业。2009年4月,美国对中国乘用车和轻型货车轮胎启动特保调查、对油井管产品发起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金额巨大,引起中国政府及产业界的高度关注。有数据显示,中国是遭遇反补贴调查数量最多的国家,而且目前三分之一的反倾销案件都是针对中国,全球对华补贴调查仍在增加,技术、劳工、环境等贸易壁垒日益增多。目前全球35%的反倾销调查和71%的反补贴调查是针对中国出口产品。2009年前三季度,有19个国家对中国产品发起88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总额102亿美元,同比增长125%。中国已连续14年成为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成员,连续3年成为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的成员。此起彼伏的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使我国许多拳头产品被逐出进口国市场,严重影响了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

三、金融危机下中国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战略选择

(一)推进自主创新,凸显企业竞争优势

许多贸易壁垒都是针对我国出口商品档次不高、技术水平低而提出的。政府应该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战略,引导和激励企业重视产品质量、技术创新,强化企业对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增强国内企业的内在竞争力。同时,通过追求产品的差异化和自主创新品牌的建立,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根本上解决产品的质量问题。

(二)加大国内宏观调控政策的配合力度,增强产业竞争力

合理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改善贸易环境,适时的调整出口退税比例,加大产业调整的引导力度,淘汰落后产业,增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对有发展潜力的产业给予金融支持,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帮助企业度过金融危机的难关。

(三)积极扩大内需,转出口为内销

当前形势下,主要国际市场需求大幅萎缩,扩大内需尤为重要,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助于改变我国经济过度依赖国际市场的格局,在出口困难的条件下,扩大国内消费,可以降低出口依存度,缓解外需下降对经济增长的冲击。同时,增加消费,降低储蓄,将有助于缩小贸易缺口,削减贸易顺差,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四)充分利用wto规则,积极应对

为应对金融危机,企业应深入了解wto规则和贸易救济调查知识,利用法律进行自保和应对。企业是应对贸易摩擦的主力军,要组织行业协会壮大力量。针对发达国家对中国的贸易制裁和诉讼,要积极应对,做到有理、有利、有节,同时寻求更多的法律援助和非政府组织的共同参与。

(五)加强国际间合作,促进贸易自由化

金融危机是一场全球性的挑战,国际间的合作是战胜危机的有效手段。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各国经济联系紧密,只有加强合作,才能有效应对危机。目前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了世界经济的正常运行,贸易自由化的进程可能减缓,中国应积极努力,联合世界各国恢复多哈谈判,改进多边贸易规则,主动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深化国际经贸合作,从而为中国和世界经济早日恢复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杨一萍.对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制造”遭遇贸易壁垒的反思[J].山东纺织经济,2009,(6).

[2]宋林飞.当前国际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与应对[J].对外经贸实务,2009,(5).

[3]戴海珊.金融危机时期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的原因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9(20).

[4]陈贻伟.经济危机下贸易保护主义的特征、影响及其应对策略[J].特区经济,2009,(10).

[5]陈爱蓓.金融危机下的国际新贸易保护主义及其应对[J].现代经济探讨,2009,(11).

[6]阚风平.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经济复苏的影响[J].经济纵横,2009,(11).

[7]张圆媛.新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J].经济师,2009,(12).

[8]张李倩.金融危机下新贸易保护主义及其对中国出口的影响[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11).

[9]杨柳.金融危机形势下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及我国应对策略[J].2009,(12).

[10]郭炳南,邓小清.金融危机下贸易保护主义的新趋势与中国的对策[J].当代经济管理,2009,(11).

[11]陈柳钦.金融危机下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思考[J].价格与市场,2009,(12).

经济贸易的含义篇9

1.产生的原因

新贸易保护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的一种以管理贸易理论为指导的贸易保护主义。新贸易主义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厚的经济和政治原因。

2.形式

①技术性贸易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在现代国际贸易中,商品进口国在实施贸易进口管制时,通过颁布法律、法令、条例、规定,建立技术标准,认证制度、检验制度等方式,对外国进口商品制定过分严格的技术标准、商品包装和标签标准等,以提高进口品技术要求,增加进口难度,最终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有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合格评定程序。技术法规是指国家或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的并强制执行的有关产品特性或其相关工艺和生产方法;技术标准一般是指公认机构批准的、非强制执行的、共通用或重复使用的产品或相关工艺和生产方法的规则、指南或表明特性的文件;合格评定程序是指任何直接或间接用以确定是否满足技术规定或技术标准中的相关要求的程序。

②绿色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是指进口国以环境保护为由,通过制定内容复杂、严格的强制性的环保法律、法规、标准,以阻止或限制不符合某项标准或某项法律规定的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从而限制国际自由贸易的法律措施。绿色贸易壁垒的主要形式包括绿色技术标准、绿色环境标志、绿色包装制度、绿色卫生检疫制度、反“绿色补贴”措施等。绿色技术标准是指通过立法手段制定严格的强制性环保技术标准,限制外国商品进口;绿色环保标志,是一种印在或贴在产品或其包装上的表明环境品质或特性的图形;绿色包装制度是指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能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用后易于回收再用或再生,易于自然分解,不污染环境的包装;绿色卫生检疫制度,是指为保护人类与动植物的生命与健康、保护生态与环境而指定的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要求和程序;绿色补贴,又称为环保补贴,是指政府为改造现有设施使之适应由法律或法规所提出的新的环境保护要求,这些环境保护上的要求会对企业构成更大的限制和严重的负担,因此政府给予一定的资助。

③蓝色贸易壁垒。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拥有资金和技术优势,将劳动力密集的制造业转移到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劳动力成本低,不得不通过生产和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争取发展机会。劳动力密集产业大量外移,反过来也影响发达国家,发达国家的消费者和公众开始抵制海外“血汗工厂”生产的产品,要求跨国公司监督海外工厂的劳动问题,指责发展中国家较低的劳工标准使发达国家的产品失去竞争力,要求发展中国家提高劳工标准。这种贸易壁垒被称为蓝色贸易壁垒。蓝色贸易壁垒的发展促成国际劳工组织(iLo)的产生。到目前为之,iLo制定并180多个公约和建议书,这些公约和建议书统称为国际劳工标准,涉及公认权利和工作条件的各方面。

④对外贸易管理和反倾销、反补贴。首先,新贸易保护主义通过干预本国对外贸易,来加强对外贸易的管理。最著名的是1998年美国国会修订并通过《综合贸易及竞争办法法规》,从法律上标志着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形成。该法案授权政府对贸易对手不合理或不公开的贸易可采取必要的行动,以减少国内产业的压力,从而加强了美国政府对贸易调控的合法性。其次,新贸易保护主义把“反倾销、反补贴”作为控制进口的有效而便利的手段,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世贸组织关于反倾销、反补贴协议所规定的标准。除此之外,区域性协议、关税升级保护和“灰色区域”措施等也是新贸易保护主义所采取的手段。

3.特点

①被保护的商品范围不断扩大。目前,可以说受到保护的商品已经涉及各个行业,被保护的商品不断增加。

②保护措施以非关税壁垒为主。随着关税减让谈判的继续进行,关税壁垒的作用越来越有限,发达国家更多的利用非关税措施来保护市场,特别是利用技术壁垒、环境保护和绿色壁垒等手段实现其目标。同时,以世界贸易组织的免责条款为依据,滥用反补贴、反倾销这些所谓的维持“公平”贸易的武器来削弱其他国家的产品优势,阻挡进口产品的竞争。更有违背基本原则,在“有秩序的销售安排”下,搞灰色区域措施。

③贸易保护日益制度、法律化。这一特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加强贸易立法,甚至以此为中心与国内其他法律形成配套,同时增强贸易中单边行政的权利;二是对外贸易单边管理、双边与多边协调并存。

④贸易保护重心从限制进口转向鼓励出口。在经济方面,通过采取出口信贷、出口信贷担保、出口补贴、外汇倾销等措施,促进本国商品的出口。在组织方面,发达国家广泛设立各种促进出口的机构,协助本国厂商扩大出口。在精神方面,发达国家制定各种评奖制度,对扩大出口成绩卓著的厂商给予奖励,以刺激本国商品出口。

⑤保护形式更具隐蔽性。传统贸易保护无论是数量限制还是价格规范,相对较为透明,人们比较容易掌握和应对。而新贸易保护主义则不同,其隐蔽性极强。以经常被使用的贸易保护手段技术贸易壁垒为例,它的隐蔽性在于国际贸易规则上没有被禁止,为了保护环境、人类和动植物生命安全和健康,保护国家基本安全、防止欺诈行为等合法目的,wto赋予了成员国可以制定和实施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权利。成员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利用这项权利制定各项标准、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来保护其国内产业和市场,以形式上的合法性掩盖其贸易保护之实。

二、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1.出口受阻,数量下降

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出口贸易的直接影响表现在对出口数量上。据商务部统计,2009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22072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3.9%,其中货物出口12017亿美元,下降16.0%。从统计数字可以看到,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非常明显。2009年美国政府对我国轮胎增收35%进口附加税的贸易保护主义,不仅极大地降低了我国轮胎行业产品出口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它的负面带动效应致使我国其他行业出口产品也遭遇到同样的待遇,其后果是出口企业订单直线下降,销量大幅下降,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营,部分企业甚至处于倒闭边缘。继轮胎案之后的中国玻璃、无缝钢管等都遭遇无辜调查,影响了中国产品出口,影响恶劣,其他国家也都纷纷效仿,对于外贸依存度高达60%多的中国而言,所受到的打击是沉重的。

2.削弱了传统商品的国际竞争优势

我国传统商品出口以劳动密集型商品为主,受技术水平、人员素质等因素的限制,商品的科技含量、质量较低并且难以迅速得到提高。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出于保护本国经济及生产者的利益等目的考虑,往往制定较高的质量标准和技术性标准限制我国“价廉”商品的进入,这对我国的商品出口制造了极大的障碍。目前,中国几乎所有的出口产品都受到了进口国的技术性规章和规范、包装和标签要求、检验和检疫规定、环保等方面的限制。仅因为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我国每年受影响的贸易额就超过500亿美元。

3.加大了出口企业的涉外经济风险

目前我国的出口规模有两万亿美元,是世界第二大出口国,而且出口的大量产品是国际市场竞争最激烈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所以遭遇的贸易摩擦比较多。随着国际上“中国”泛滥,并开始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扩散,由贸易领域向经济、政治、军事领域扩散,我国出口企业的涉外经济风险加大,并呈多元化趋势发展。

4.“连锁反应”威胁出口

随着中国产品出口贸易的增长,“中国制造”也给进口国家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压力,往往一种产品遭遇壁垒时会连累到其他相关产品甚至波及到一个产业,或一个国家对中国产品实施限制时,会有很多国家趁机搭便车,这样的波及和仿效行为给中国出口贸易造成了严重影响,影响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稳定性。特别是近年来全球性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如果我国被经济集团中的某一成员实施反倾销,也会导致该集团的其他成员国趁机搭便车,而退出一个成员国市场就意味着将有退出整个区域市场的危险。

三、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应对策略

1.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

①积极参加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活动。政府应组织标准化专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一同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跟踪国际标准制定的全过程,把中国的一些意见和要求充分反映到国际标准中去,为中国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创造条件。对于因标准问题产生的国际贸易摩擦,政府应参与协调,这样不仅能挽回直接经济损失,同时能积累宝贵的经验。

②制定我国的贸易保护政策。加入世贸组织,并不是排斥一切保护wto中的贸易自由化。恰恰是以允许各国合理、合法的适度贸易保护为前提的。各国之所以踊跃加入wto,其原因就在于,成员国既能享受到自由贸易带来的益处,又能对自己需要保护的产业实施适度保护关税减让,这是执行Gatt规则和执行wto规则的载体。在现阶段,我国应依照世贸组织的各个协议的精神,利用其中于我有利的条款,实施适度保护贸易政策。

③加强我国的区域经济合作与Fta建设。面对区域化贸易壁垒,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自己也参与到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去。参与区域合作不仅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潮流,而且可以在贸易自由化的世界浪潮中扩展国家利益的实现范围和方式。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为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长期性目标,除了积极参与wto主导下的经济全球化,从多边贸易获利之外,还应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积极参与和发展双边及多边Fta,在区域一体化中发挥积极作用并获利。

2.出口企业积极应对

①要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转变经营观念。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和对外贸易的直接参与者,企业要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出口至上的重商主义思想,制止盲目竞争和低价倾销的行为;制订合理的价格策略和市场营销策略,密切跟踪和关注国际市场的价格走向,根据国际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随时调整出口价格和出口数量,确保出口规模和经济效益的双增长;加快产业结构和出口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高出口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全面增强出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从以量取胜向以质取胜的转变,从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的转变,从数量为目标向效益为目标的转变。

②要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创建自主出口品牌。提高产品技术含量首先要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增加产品研究与开发的资金投入,充分利用自有资金和筹措资金,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提高生产工艺水平、产品技术含量以及产品标准化水平。实施出口品牌战略,创建自主出口品牌,提升自主出口品牌的价值含量,打造国内外一流的名牌。此外,企业应当学会运用相关的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品牌。当品牌走向国际市场时,企业更要充分考虑寻求国际的法律保护。

③要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积极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不仅可以绕开日益盛行的新贸易保护主义,而且有助于保持资本流入与流出的平衡,还可减少经常项目下投资收益的巨额逆差,缓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我国应该大力发展对外直投资,培养本国的跨国公司,鼓励具备条件的国内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从企业角度看,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国内企业应利用外汇储备充裕的时机,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市场竞争,利用国际资源、市场和技术,参与全球范围内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加快我国跨国公司的发展。

④积极发展服务贸易,培育新的外贸增长点。当前全球服务贸易发展迅速,我国的服务贸易额也连年增长。2008年,我国服务贸易总额306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服务贸易有发展速度快、贸易壁垒少的特点,在贸易保护主义加重的情况下,企业应尽快实施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并重的发展战略,尽早培育新的外贸增长点。我国的服务贸易要大力发展具有现实和潜在比较优势的服务出口项目,如国际旅游业、国际工程承包与劳务合作业、国际运输业、国际金融与保险业、国际通讯业、国际信息与咨询业和国际广告业等行业。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如教育培训、文化体育等行业,同时加快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形成新的外贸增长点。

3.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协调作用

经济贸易的含义篇10

从国际法上说,wto本身包含着两种三位一体的因素。

首先,和用“Gatt”(关贸总协定)的缩写来表示的意思一样,人们用wto所表示的内容,从其功能上说,有三个:一个国际组织,一套世界贸易的法典,一种多边贸易谈判的场所(Forum)。尤其值得指出,通常说的“入世”,明确含有加入这套世界贸易法典的含义,而该法典是由《建立wto协定》(有人称之为mini-charter,小宪章)牵头,而把货物贸易(Gatt1994)、服务贸易(GatS)和知识产权贸易(tRipS),以及解决争端机制等几大块国际条约群列为其《附件》的多边条约群(汉译本达50多万字),从而构成今天的规范世界多边贸易的法律体系。这就是说,我们通常在说到wto时,其基本内涵,指的上述三位一体的概念,决不可片面而简单地只看作一个国际组织,甚至一会儿为了强调它的重要性,就说它是“经济联合国”,一会儿又贬低说是个“作用十分有限”的国际组织,自相矛盾。这里要强调指出,尤其不可低估了一旦我国入世,wto这一整套法律规则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其次,wto这套多边贸易体制,从其构成说,包含了外交(政治)、贸易和法律这三个方面的因素。首先,在wto中,外交占有重要位置。我国从“复关”到“入世”的坎坷经历到中美就我国“入世”达成协议,都明显贯穿着外交这条线。wto的具体法律规则中包含着不少外交妥协因素。例如,Gatt的例外条款众多,而在实际运行中,又给了贸易超级大国以“解脱”(农产品和纺织品)遵守Gatt规则的“义务”。使农产品贸易游离于Gatt规则之外。凡此等等,都可察觉外交因素的存在。从总体上说,政治(外交)对wto(经贸)的制约作用,仍然是显而易见的。致于国际贸易这个因素,自不待言。wto货物贸易的不少条款都是近两个世纪国际贸易是往规则凝结而成的,而wto关于知识产权的规则也是19世纪以来工业产权与版权签订的巴黎和伯尔尼公约等的汇集。这里着重谈谈法律因素。wto是用国际条约规范世界贸易的,其条款都是用规定各成员方法律义务的方式来表述的。按照《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关于国际法渊源的表述,wto条约群正是国际法的组成部分。在Gatt运行阶段,欧洲人对Gatt规则是否“法”,曾有过异议,但对wto的规定法律这点,今天恐怕很少有人再持异议了。尤其应该指出:在wto颇具特色的解决争端机制里,除传统的协商、调解、斡旋等外交方法外,其核心机制是国际法中常说的“司法解决”,并专门设立上诉机关来复审专家组判案中的“法律问题”,包括对wto各“涵盖多边协议”(条约)的法律解释。这就大大强化了wto条款的法律约束力。应强调指出:这套法律规则将直接规范各成员方的国内法,深刻影响国内经济、社会、文化的许多方面,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法律的优势和特征是它的稳定性和可预见性(Stabilityandpredictability),一旦制定,不会轻易变动,稳固可靠;且什么行为会带来什么后果,均可以事先料到。

通常,为了通俗易懂,我们把wto的法律规则形象地比喻为“游戏规则”。但这只是个表面性比喻,绝对不可再深一步与游戏规则相比,因为两者毕竟是两种不同的概念。游戏规则是比输赢的,有输家和赢家;而wto规则的目标是“大家都赢”。Gatt的实践很好证明了这点,没有哪个缔约方因为遵守Gatt规则而使本国经济受到损害。

二、wto的“国际经济法”特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法突破了它传统地调整国家间政治关系的框框,开拓出了调整国家间经济关系的领域,出现了由喻瓦那宪章,国际货币基金和世界银行三根支柱构成的所谓“布列敦丛林体系”(后来哈瓦那宪章夭折,由Gatt“临时”支撑了47年,直到wto)。人们通常把wto、imF等称作“国际经济法”,是因为它们与只处理国家之间政治关系的传统国际法既有共性又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