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通货膨胀利弊十篇通货膨胀利弊十篇

通货膨胀利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00:02

通货膨胀利弊篇1

关键词:通货膨胀;企业经营;财务策略

通货膨胀是指在货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实际需求,引起一段时间内整体物价水平持续性上升,导致货币贬值或购买力下降,其实质就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消费需求下降,企业还在不断生产,在这种通货膨胀环境下企业该如何经营、企业财务该用什么策略应对是每个企业都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通货膨胀对企业经营与财务管理的影响及现状

通货膨胀对企业的整体发展有利有弊,在通货膨胀环境中企业要善于利用其带来的益处同时避开其弊端,确保应对得当。在一般的通货膨胀条件(价格增长在20%)下,企业之间的生存与竞争与正常状态时没有本质区别,甚至还可能在通货膨胀环境中抓住一些特殊的机会而使企业能够有更好的发展;在价格增长超过20%的通货膨胀条件下,所有企业的经营都开始趋于保守。

通货膨胀是一把双刃剑,对企业的经营与财务管理有利也有弊。首先说其有利的一方面:适度的通货膨胀是现实经济发展中不可避免的,同时它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通货膨胀是优胜劣汰的试金石,通货膨胀环境中一些资金能力较弱的企业很可能倒闭,这反而为资金雄厚的企业提供了收购、发展壮大的契机;通货膨胀实际上是财富的再分配过程,也可以调节供需平衡从而使社会资源得到更合理的配置;通货膨胀情况下物价普遍持续上涨,企业一般都会增加生产产量,增加销售量,如此可以使企业收入增长,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就业率以缓解社会就业形势。其次说其不利的一方面:通货膨胀一旦发生,政府肯定会对其实施人为干预,一般会使用提高利率的方法来抑制通货膨胀,提高利率无形中就使企业的资金成本增加,通货膨胀使物价普遍持续上涨,企业的生产资料价格也不例外,如此也会增加企业成本,资金成本的增加对企业来说是十分不利的;通货膨胀会增加长期投资风险,因为长期投资项目占用资金大、周期长,通货膨胀率越高、建设时间越长相应的则会导致建设费用上涨越多,企业承担成本越大、风险也大,甚至资金量超出预算,最后还很有可能将企业拖垮;另外通货膨胀还会使企业的应收账款大幅度的贬值,对企业财务造成严重影响。

二、面对通货膨胀环境,企业应制定相关经营与财务策略,合理应对

在通货膨胀环境下,企业为了减轻通胀对企业带来的影响,必须做好财务经营策略。

第一,企业应加强经营管理,做好内部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对一个企业的成败来说至关重要,其并非一味的低成本,而是把成本控制在一个合理的限度内,也可以说是优化成本,力争使企业成本最优化。在通货膨胀的大环境下,企业购买的生产资料等价格也会随之上涨,这些不可控的成本对每个企业来说都一样,这种环境下企业之间竞争的就是可控成本,各种费用支出及资源配置使用的合理程度等都是企业努力的方向。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物尽其用、人尽其能是最理想的,这就要求企业做好资源的配置工作,人事部门对各部门人才的调用要切合实际,只有企业内各种生产要素得到了合理的优化配置,企业的生产工作才会顺利。

第二、企业在通货膨胀时期要想方设法筹集资金以解决企业资金供求矛盾的问题

通货膨胀时期,企业资金短缺,资金供求矛盾凸显,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对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重大考验。通常,企业都是通过发行固定利息率的债券筹集资金,但到了通货膨胀时期,固定的利息率赶不上物价的飞涨,投资人就会感觉利息率太低而不愿去购买,这就限制了企业资金的筹集。在特殊时期应该变通,既然是通货膨胀时期,物价涨的较快,得让投资人感受到自己的投资所带来的收益赶上物价的速度,浮动利率的效果这时就显现出来了,浮动利率使得债券的利息率随物价的变动而变动,使投资人在通货膨胀时期不致遭受太大损失。发行股票时也应该采取高股利策略,增加对股东股利的发放,才会让股票更有吸引力,使得本公司股票顺利发行以达到筹集资金的目的。

第三、重新评估项目投资策略,公司在进行投资决策分析时必须考虑到通货膨胀对公司财务的影响

通货膨胀时期的项目投资必然会受到通胀的影响,公司要千方百计避免或者尽量减少通胀对公司财务的影响,在进行投资分析时把通胀因素考虑在内并同时从现金流量和资金成本中剔除,让投资方案在通货膨胀时期依然能够正确反映投资决策的真实情况。尤其是对于长期投资项目进行重新评估时,更要充分考虑通货膨胀对投资资金的影响,因为长期投资项目的占用资金非常大,建设周期也相对较长,对公司财务影响重大,切不可在通胀时期盲目投资长期项目,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很可能出现资金链断裂、进而拖垮公司,所以要设法减少对长期投资项目的建设,尽可能的让公司资金能够快速的周转。

第四,平时对通货膨胀要有一定的预期准备,可以提前购买生产所必需的原材料并加大国际市场的开拓力度,以缓解通胀时期的资金紧张状况

,公司生产所需原材料价格也会不断上涨,如果对通胀有了一定的预期准备,合理的提前购买一定的原材料,就可以减少原材料价格对公司财务的影响,一般来说通货膨胀期间库存费用远低于通胀所带来的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成本。另外国际市场的运作也会为企业降低运作风险,有一定的国际市场可以缓解通胀对公司带来的压力。

三、总结

通货膨胀时期,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对企业经营及财务管理是个很大的挑战,通胀对企业来说可谓是利弊共存,在这个特殊时期企业一定要采取相关的经营财务策略趋利避害,策略得当还很有可能将不利化为有利,为企业在通货膨胀时期带来更大的收获,实现企业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通货膨胀利弊篇2

论文摘要:分析经济增长、扩大就业与抑制通货膨胀的关系,并找到一条既抑制通货膨胀,又能保持经济快速发展、扩大就业的途径,对于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遏制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的重要目标之一,但不是唯一的目标。单单控制通货膨胀并不过分困难,困难的是在控制通货膨胀的同时又不遏制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等其他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

在理性上,控制通货膨胀,保持物价和币值的稳定,扩大就业,应当是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增长的。一般而言,失业率、通货膨胀率作为对经济增长的扰动因素,与经济增长相伴而生。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相统一可以避免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或过慢增长给社会再生产带来的种种严重弊端,全面持续地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但是经济快速增长和物价稳定是有一定的矛盾的。在长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为:失业与经济增长负相关,即经济增长率上升,失业率下降;反之,经济增长率下降,则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正相关,即高经济增长率一般伴有较高的通货膨胀率。一方面经济快速增长,会大量增加社会总需求,从而推动物价大幅度上升,导致通货膨胀加剧;如果降低速度过快,虽然价格可能趋于稳定,但同样会带来问题;一方面会减少供给,另一方面许多企业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部分职工生活失去保障会带来社会的不安定;再一方面,物价上升,特别是物价大幅度上涨会影响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因为物价大幅度上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都有很大的危害,国家会采取紧缩措施抑制通货膨胀。紧缩速度会导致经济增长速度的急剧下降,甚至出现经济持续低速增长。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虽然由于经济运行自身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二者之间的关系可能存在超前或滞后的关系,或者在一段时间内相关关系不显著,但这一规律仍然起作用。

分析经济增长、扩大就业与抑制通货膨胀的关系,并找到一条既抑制通货膨胀,又能保持经济快速发展、扩大就业的途径,对于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通货膨胀利弊篇3

关键词:通货膨胀;货币政策;财政政策

一、导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伴随而来的是持续的通货膨胀,当物价水平持续大幅上涨就会引起通货膨胀,造成货币贬值。它能改变商品和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体系,对国家的整个经济形势带来不良后果。通货膨胀是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之一,它用通货膨胀率来度量,对于普通百姓物价,尤其食品价格和房价最令我们深有感触。只要把通货膨胀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对于经济的发展总体还是利大于弊的。因此,我们对于通货膨胀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二、相关概念

通货膨胀(inflation)是指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由于货币供应量过多,超过流通中对货币的客观需求量,导致货币贬值,从而引起物价水平普遍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新凯恩斯主义产生的客观条件是原凯恩斯主义的理论缺陷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在解释现实问题时效微力乏。他通过需求拉动通胀、成本推动通胀和固有型通胀三种形式来解释现行的通货膨胀率。

凯恩斯主义解释法的基本观念为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称之为菲利普斯曲线模型。在以横轴表示失业率,纵轴表示货币工资增长率的坐标系中,画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这就是最初的菲利普斯曲线。

三、国内外通货膨胀现状

过去30多年,我国经济的高增长很大程度是以居民收入的低增长为代价的,我国经济之所以能够连续多年超高速增长,是因为我国劳动者的劳动力价值获得了极大的提升,而代表劳动力价值的“汇率”却压制着我国劳动者的劳动力价格,这也需要“补课”。过去五年,我国宏观经济总体上保持增速平稳较快、物价相对稳定、就业持续增加、国际收支趋于平衡的良好态势,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3%,显著高于同期全球和新兴经济体的增速,通货膨胀率远低于其他新兴经济体。

四、我国产生通胀的背景分析

1.农产品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农产品市场供应紧张,相信是一个结构性而非周期性现象。很多农产品的库存消费比跌到数十年低水平,我们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国内外农产品价格高位运行与食品通胀并存。

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原因:目前我国物价上涨动力有86%是来自于食品涨价。我国农产品价格上涨是由多因素构成的,粗略划分一下,可以分为自涨和因涨两大类。具体可以从劳动成本、自然灾害和其他因素三个方面对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原来来加以论述。

劳动成本方面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农业生产资料涨价因素,在今后5~10年内,随着农业生产成本的持续加大,农产品价格中的因涨因素也将不断地增加。另一方面水资源的消耗将会进入农业生产成本,今后随着水资源的紧缺,农业生产上所需使用的水无论是地下水,还是地表面上的水也都将是有偿使用。这样一来,在农产品价格体系中还需要再增加一笔水的支出。从而也会增添农产品价格上涨中的因涨因素。

自然灾害方面主要表现在天灾、气候因素和自然力下降,即土地肥力递减因素。目前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我国特别是去年12月份,出现了罕见的全国31个省、市、区,省省都有旱情的稀奇天象。另外自然肥力与粮食产量增长成反比下降的规律。产量越高,单位重量里所包含的自然肥力就越少,从而生产相同数量的农产品所需要增加的投资也就越多。

其他因素方面包括城镇建设规模继续扩大,城镇人口极聚膨胀的因素;“剪刀差”校正期因素;其他方面还包括国际市场上粮油价格上涨因素,农民所购商品涨价因素等。

2.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货币的流动性过剩

货币流动性过剩,指货币数量远远超出货币需求,过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商品,同时在货币数量剧增状况下,货币资金为追求高额利润必然脱离实际生产体系,疯作大宗商品。

3.需求拉动、成本推动和资源配置通货膨胀

需求拉动通货膨胀:需求型通货膨胀,即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指的是源于总需求膨胀而形成的通货膨胀。需求型通货膨胀的第一推动力直接来源于货币需求,来源于货币的过量发行。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成本推动通货膨胀,是供给型通货膨胀的主要类型。指由于上游产品成本和工资率的过度上升而引起的通货膨胀。主要表现在:

a)工资增长过快:它表现在其一是劳动市场的不完全竞争性;其二是货币工资率的增长快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

b)利率增长过快:在垄断或其它不正常情况下,某一行业只有几个企业,或某种产品只有一个厂家,当职工要求提高工资,原材料价格又不断增长时,企业便乘机大幅度地提高价格以获取高额利润。

c)房地产价格增长过快: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增加了通货膨胀的压力。房产市场的价格是衡量一个经济体是否过热、通胀是否存在的一个重要指标。

资源配置通货膨胀:如果社会需求结构化变化,而资源配置结构没有及时进行相应调整,一些发展迅速的产业便出现资源短缺,产品价格趋于上升。

4.社会公众对物价上涨的心理预期促进了通货膨胀的全面形成:在货币存量已过量累积的背景下,由外生性冲击造成的轻微通胀是否会一发不可收拾,这关键取决于人们对物价前景的预期。人们对于未来物价将上涨的预期将增加人们的当期需求,从而成为不断推动实际物价水平螺旋式攀升的内在动力。

5.其他方面

国外通胀的传染:我们知道由于美元贬值和美国次贷危机等因素的影响,推动了全球性通货膨胀。当国际通货膨胀传染到我国,也引起了输入性通货膨胀。

国际收支双顺差:国际收支双顺差是指经常项目顺差和资本项目顺差,在理论上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是互补的,所以不可能同时出现顺差,但在我国却出现了双顺差的现象。

外汇储备不断增加。外汇储备增加了,或导致国际热钱的不断涌入,推高本国货币的通货膨胀,资源的流失和大量发行本国货币所换来的外汇如果不能实现购买,则会推动国内通货膨胀的持续上扬。

五、我国针对通胀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1.采取适当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

存款准备金的概念及实施方式。存款准备金分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是央行提高了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存款准备金,直接受到冲击的是商业银行,其可贷资金减少,从而减少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央行借此抑制通货膨胀的预期。下图是我国中央银行从2007年——2012年对大型金融机构和中小型金融机构为调整我国通胀现象所采取的上调或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图1:大、中小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上/下调比例图

存款准备金对通胀的作用。由于我国新兴市场的特殊性及金融货币市场的不健全性,决定了我国货币市场的传导机制还不是很畅通,一些政策还很难达到理论上的效果。

公开市场业务的概念及实施方式。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活动。公开市场业务在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中是唯一能够直接使银行储备发生变化的主动性工具,具有主动性和灵活性的特征。

再贴现的概念及作用。再贴现指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将贴现所获得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作的票据转让。

2.采取适当的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财政政策是国家整个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

政府变动税收。税收是政府收入中最主要部分,它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因此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个基本特征。正因为如此,税收可作为实现财政政策的有力手段之一。

a)税收是保持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

b)税收是政府公平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

c)通过调整所得税超额累进税率的起征点和免征额等途径,起到减少高收入者可支配收入的效果,实现收入公平分配的目标。

加大财政收入可以使在总供给量没增加前提下,企业及居民手中货币量减少,从而达到控制市场上货币过多或流通速度过快,减轻通胀压力。

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共同使用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的基点,是指能使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共同发挥对经济调节作用的最佳结合点。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最佳结合点应当一头连着财政收支的管理结构,另一头关系到货币供应量的适度调控,有互补互利的作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通过扩大财政支出,使财政政策在启动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中发挥更直接、更有效的作用。

图2:iS-Lm模型图

积极的财政政策使iS曲线右移,利率和国民收入增加,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使Lm曲线右移,利率下降,国民收入上升,两者共同作用,是利率保持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上,拉动内需,保持经济增长。

4.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调整经济结构

我们治理通货膨胀必须从两个方面同时人手:一方面控制总需求;另一方面增加总供给。二者不可偏废。

六、对我国解决通胀的相关建议

对于通货膨胀的治理需要从根源入手。如果仅仅是从表面现象来抑制通货膨胀,不仅解决不了通货膨胀的问题,反而会使问题更为严重。

1.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到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工业化的基础,市场经济发展迅速,然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问题。由于需求和供给的带动,通货膨胀率逐年增长,央行一年内四次上调利率,进一步采取紧缩货币政策,抑制通货膨胀。要积极处理好基本生活必需品涨价的负面影响;要综合治理群众关心的教育、医疗收费和药品、商品房价格等热点、难点问题,确保市场价格基本稳定。

2.加大农产品的供给。从经济数据分析来看,似乎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构成了本轮通胀的主要推力。然而,2008~2009年,国家多次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并未明显地拉高Cpi。因为农产品价格上涨幅度一直很大,加大短缺商品的供给是治理通货膨胀治本的根本办法,也是治理通货膨胀的最为积极的办法。

3.提高短期利率治理“流动过剩”。货币流动性过剩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平稳运行的突出矛盾。在市场条件下,央行只管短期利率,中长期利率完全由市场决定,这里说的短期是指三个月到一年这样的时间尺度。同时,认为治理突然发作的通货膨胀应当用短期高利率长期低利率这样的利率结构。

4.除了采取货币政策抑制通货膨胀以外,还可以通过汇率政策进行控制。我们知道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升值幅度明显加快,本研究选取的时间起点就为2005年6月,到2011年6月,共73个月度数据。因此,这一阶段表现为人民币快速升值。2010年6月,综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多种因素,中央银行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对人民币汇率浮动进行动态管理和调节。由此,导致人民币快速升值。

图3:人民币汇率变动情况

为了从根本上治理通货膨胀,就必须适当控制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幅度,使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幅度与实体经济增长的速度相一致。

5.拓宽投资途径,完善证券市场。我国通货膨胀其中的一个原因在于资金流动性过剩,一些资金走入楼市,炒高农产品价格,加剧了通货膨胀的程度,应该拓宽投资途径,让资本有个正确的投资去向,用来促进科技创新和经济增长。

6.出台更为合理有效的楼市新政,加大经济适用房和经济廉租房的供给,缓解住房供给不足抑制的情况,限制炒房行为、楼市过快的增长。楼市的泡沫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的通货膨胀率。

七、结论

本文基于对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现象做了一个全面的分析,从我国产生通胀的背景及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等方面加以论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有效的相关建议,对我国治理通胀提供了有效手段。一个国家要想发展经济,产生通胀现象是必然的,通胀并不可怕,面对通货膨胀,我们要从多个方面予以考虑,只要把通货膨胀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对于经济的发展总体还是利大于弊的。

参考文献:

[1]诸建芳,要素价格重估下的温和通胀[J].新财富,2008.

通货膨胀利弊篇4

投资型保险;通货膨胀;寿险

[中图分类号]F8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11)03-0005-02

一、投资型寿险与投资型寿险和通货膨胀关系的介绍

投资型寿险指在确保人寿保险所固有的某些保障功能的前提下,通过保险创新或重新组合使之具有一定投资功能,保单收益率与银行利率无关,与保险资金运用效果紧密联系,投资风险与收益由投保人和保险人共担或只由投保人承担的一种非传统型人寿保险的总称。

通货膨胀作为一种货币经济现象,对任何采用货币经营的行业都会产生直接影响。在通货膨胀情况下,人民实际收入减少,对长期投资的积极性下降,参加人寿保险的兴趣也大大减少,于是寿险业不可避免的面临市场份额缩小,保费萎缩的状况。而新型保险具有投资与保障结合的功能,在抵御通货膨胀方面可发挥巨大作用。

二、通货膨胀对寿险业发展影响

1.从寿险价格产生的价格效应分析

人寿保险具有储蓄性,不同缴费方式和保险责任的人寿保险,其储蓄作用是不一样的,受通货膨胀的影响也就不同。若采用自然保费,就不收通货膨胀的影响。若采用均衡保费,根据收支相等的原则,在保险期限和保险金额一定时,缴费期越短,年交付额就越多,用于储蓄的保费就越多。且缴费期越短,缴费与给付之间的时间差就越长。用于保险给付的责任准备金被贬值的程度就越大,实际价值就越低,被保险人的实际保障程度就越低。

从上述分析可知,由于寿险的特征和职能,使其极易受到通货膨胀这一外部环境因素的冲击,从而影响到寿险的需要。

2.从收入水平产生的收入效应分析

随经济发展,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通货膨胀却使消费者收入水平的实际增长速度慢于名义增长速度,有时甚至使收入负增长,且通货膨胀引起其他商品的价格上升,用于购买其他商品的支出增加,从而使用于寿险需求的收入相对减少。由于收入与寿险需求正相关,收入增加速度放慢甚至负增长将导致寿险需求增长速度的下降或寿险需求的减少。

三、我国寿险业如何利用投资型寿险抵御通货膨胀

1.分红保险

即保险双方当事人在寿险合同中预先订明,当保险公司在经营中出现盈利时,被保险人享有分配公司利润的权利。最初分红保单项下的红利这一说法并不十分准确,因为最初保险公司支付给保单持有人的红利主要是多收保费的返还,与支付给股票持有人的典型的现金红利大相径庭。但随着通货膨胀的日益严重,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寿险业都已把红利保单作为应付通货膨胀的主要手段之一。寿险公司的红利主要来源于公司的死差益,费差益和利差益。

2.变额年金

变额年金堪称美国近代寿险业发展的里程碑,其对日本,欧洲等国家的寿险业也同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对各国寿险合同为应付通货膨胀而进行的革新提供了一个基本模式,并已作为应付通货膨胀的主险种进入保险领域。该险种单独立账,其资金主要用于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的投资,根据资金运用的实际成绩如何,保险公司将保证支付保单的死亡及高度伤残保险金,且对储蓄部分也有一个最低的保证金。

3.万能寿险

万能寿险于1979年在美国诞生后,迅速在寿险领域引起一场变革,并成为美国应付通货膨胀的主力险种。其年保费收入已占美国普通寿险新业务年保费收入的40%。万能寿险的主要特征是:①利率色彩极浓,保单的现金价值视保险人的投资成绩,按不同的短期利率进行积累;②保单的死亡保障部分与储蓄部分完全分离,且只有保单储蓄部分的责任准备金任有余额,就可以维持保单继续生效;③费率与保费可以灵活调整,以随时迎合保户一生中变化的保险需求;④保单无标准格式。

4.投资连结保险

在美国称为变额寿险,是一种终身险,其价值随一组投资基金的投资绩效而不同。1976年首次推销给美国消费者之后,它被认为可以抵消因通货膨胀导致人寿保险死亡给付不足的弊端。人们认为,经过一段时间,支持该保单的普通股投资价值会随通货膨胀而上升。因此,预期的变额保险的给付会随通货膨胀的股票而上升,从而提供对抗通货膨胀的保障。

四、我国寿险业在研究和发展新型保险以抵御通货膨胀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在利用新型寿险抵御通货膨胀研究,和在抗通货膨胀的新型寿险险种开发方面,目前的研究对国外的做法介绍多,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加以分析的少。外国寿险的抗通货膨胀险种是根据本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金融市场状况和法律法规要求设计的,具有一定的条件性,如果不加以变通,很难在中国照搬照用。

2.新型寿险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众多问题,也具有风险。但在目前的研究中,更多的是介绍它们在抵御通货膨胀方面的作用,而没有指出目前它们还有许多需要克服的缺陷。因此,要让新型寿险在我国蓬勃发展,健康成长,完善新型寿险是不可避免的选择。

[1]楚军红.通货膨胀对寿险需求的影响机制分析[m].经济科学,1997.

[2]韩艳春.投资连结保险综述[m].保险研究,2002.

[3]肖云茹,李晓容,李响.通货膨胀与保险关系的理论分析[J].2006.

[4]张洪涛.保险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通货膨胀利弊篇5

关键词:通货膨胀 中小企业 生存之道

一、通货膨胀对中小企业的影响

通货膨胀在为企业创造一些投资机会的同时,对于自身资本能力欠缺、产品盈利能力不强的中小企业而言,其弊大于利,甚至威胁到中小企业的生存。生产成本的日益上涨,造成企业利润的不断降低。而流通方面的压力,也随之挤压企业的生存空间。对于资本不充裕的中小企业而言,这种双向挤压将会导致致命的窒息。

(一)通货膨胀挤占了产品的盈利空间

1 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积压了产品的盈利空间

上游资源类产品价格的不断攀升,一定程序上压缩了下游企业产品的盈利空间,而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其廉价的竞争优势将不复存在,企业应该如何选择?涨价,必然影响企业的产品的销售,进而影响原有的市场份额,甚至影响到企业的后续的生存;维持价格不变,企业没有盈利空间,长久以往,企业必然陷入无法生存的境地。

2 新《劳动合同法》的颁布与实施,更是加速了劳动力成本的上升

据不完全调查,不少中小企业之所以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谋得一席之地。其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是其成功的重要砝码。但随着新《劳动合同法》的颁布与实施,从一定程序上有效限制了企业不合法的用工之道,在保障劳动者权益的同时,必然增加企业的用工成本,这种低廉的劳动力优势必将不复存在,从而进一步提升产品的生产成本。一方面,随着劳动者法律意识以及政治生活弈能力的提高,劳动者不再是个“弱者”,能通过维权来保障自身的权益。在深圳,数百工人罢工,要求增加薪水,以保证其基本生活,而这种类似的要求,已在全国企业中普遍蔓延。浙江001集团董事长项青松说:“2008年1月,我作为被告,已经接受了100多起用工方面的诉讼。”企业如果如实赔付企业在前期发展中欠缴的职工个人保障金,必然付出巨大的代价甚至破产倒闭。

(二)通货膨胀对融资方式及资本成本的影响

通货膨胀造成的现金流转的不平衡,并非是季节性临时现金短缺,而是现金购买力被永久地蚕食了,不能依靠短期借款加以解决。如何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维持现金流转的平衡成了一大批中小企业难以逾越的鸿沟。以往主要依靠内源性增长来维持企业发展的融资方式成为不可能,企业必须谋求外部融资来维持企业现金流转的平衡。同时,随着通货膨胀的愈演愈烈,政府通常会使用提高利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方法来抑制通货膨胀。而不论是提高利率还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一方面会增加企业的融资成本,另一方面由于银行收缩银根,企业妄图通过银行借款的融资方式也成为不可能。

(三)通货膨胀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由于货币贬值和物价上涨对构成企业财务报表的各类资产、负债、权益等项目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使企业得到利益或遭到损失。企业持有的货币性资产,诸如货币资金、应收账款等,可以随时购买各种货物或劳务,但如果不加以使用,必然会遭受一般货币购买力下降所带来的损失,持有的货币性越多,币值损失越大。企业持有货币性负债,则意味着企业承担了在今后时期支付一定量货币的义务,因此,在发生通货膨胀以后,用购买力降低的货币偿付债务,从而使企业获得了因货币购买力下降而带来的实际利益,持有货币性负债越多,币值利得越大。

二、应对通胀的现实选择

从微观的角度看,通胀对企业的影响是相当复杂的,对企业是利弊互生。有利因素:一是通胀使企业的收入增长;二是企业的实物资产价值增加而负债相对贬值;三是为一些发展良好而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提供了收购的有利时机。那么,企业如何在寻找通胀中的时机,以顺应宏观经济形势的需要成为企业赖以生存之道。

(一)适当提前购买、囤积生产必需的原材料,以避免通胀时期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成本增长

但同时,需要考虑存货增长带来的资金成本的增长,寻找一个最佳的平衡点。

在现金流量许可的条件下,适当提前购买一定量生产必需的原材料,以应对价格上涨对产品盈利空间的挤占。因为通货膨胀期间,库存带来的费用要远远低于通货膨胀所带来的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成本。如果在通货膨胀期间,企业仍然坚持零库存,可能反而会极大地增加产品成本,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获利能力。

(二)清理应收账款和存货,确保企业现金流的健康

通货膨胀带给企业最大的压力莫过于随着货币贬值导致的对货币面值需求的大幅增加。因为,企业在正常运营的条件下,原有的流动资金无法适应通货膨胀后企业对流动资金的需求,加之银行对资金借贷的收缩,从而使企业陷入资金短缺的状况。情况严重的时候,可能会导致企业破产,这也就是通货膨胀时期,企业大量倒闭的原因所在。在通货膨胀来临之前或初期,对企业的应收账款的追缴和对一些产成品存货进行处理,尽可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现金流量,将能够为企业抵御寒冬创造多一些“棉衣”。

(三)顺应外部环境变化,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第一,对于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这是一个难得的购并与重组的机遇。而此时所付出的并购成本远远低于正常时期并购需要付出的成本。

第二,以静制动,积聚能量修炼内功。在处于外部发展机会丧失。同时内部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之下,迎头向上,采用低价策略,并非明智之举。可借此机会,集中企业的优势资源,强化自身的管理、流程建设,力图求得生存,而非盈利,从而逐步提升企业形象与竞争力。

第三,加强技术研发与提升产品的竞争力。一是进行技术升级,寻找廉价的替代材料,从而规避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二是开发新的服务项目,改变以往中小企业以廉价的产品价格在市场中取胜的手段,通过服务优化来提升产品相别于其他产品的异质性,从而也进一步加强了企业的品牌形象;三是开发高附加值的产品,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与外观形象。

三、应对成本通涨的价值链模式

价值链理论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或者说核心竞争力,实质上就是企业在价值链上某一特定的战略环节上所具有的优势,这些战略环节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也是企业利润的来源。只要控制住这些关键的战略环节,就控制了整个价值链,也就获得了持续的赢利。企业的产品包括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和延伸产品。我们不应该只关注产品,更应关注价值链,应该从价值链的角度从新定义产品。企业如何才能获取并打造持续的可升级的销利增长平台呢?通过把产品设计在恒定的价值链上,利用产品引导消费升级和价值升级,从而使企业保持持续增长的获利能力。

(一)主产品―后续消费品价值链模式

以汽车为例,一个普通家庭的的购车成本也许在初期是比较大的,但是后续的保险成本、维修成本、保养成本、洗护成本产生的利润则远远高于汽车购置费用上的利润。而一般的汽车经销商往往只看到的销售汽车本身的利润,而忽视了汽车销售后续的延伸服务收益。上海汽车销售商永达汽车开始转型为汽车服务商也许正是基于这种价值链模式的考虑,不管汽车原材料怎么涨,不管汽车零售价怎么降,越涨越降汽车的后续服务就越有价值,也越有竞争力。

(二)引导产品―延伸赢利源价值链模式

谁能相信,5元可以洗一次车。而且又快又好。而这却是事实,有一家5元洗车店的价值链模式是这样设计的:洗车并不赚钱,正好可以摊销人工水电房租成本,而通过汽车可以结识并巩固一批稳定的老车主和老顾客,从而为其提供延伸的车险理赔、二手车交易、维修等服务,这才是真正的完全意义上的纯利润。

(三)副产品―附件利益点价值链模式

新技术经常会改变企业从销售活动中获得利润的来源和方法。internet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创就了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国内第二大C2C网站,并非如民众所预计的以收取用户的手续费为其利润来源,而是打破主产品模式,以社会后效应或广告效应为其赢得口碑的同时,带来未来持续利润的增长点。无独有偶,超市、家电大卖场的盈利的主要贡献者并非日常消费品的差价收益,而是来源于供应商及资金的利息收益。

(四)多产品―捆绑联合体价值链模式

通货膨胀利弊篇6

今闲暇之余,拿起经济学书随意的翻阅,思维在“通货膨胀与失业”这章停滞下来。便想写点什么。许多经济学者相信‘通货膨胀’和‘失业‘二者之间存在’此消彼涨‘的关系,于是他们悉心的构造了各种模型(确实模型在分析实际问题的时候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对这点我深信不疑)其中以来自伦敦经济学院a.w.菲利普斯教授所创建的“菲氏曲线”为代表,试图摸索其中的规律,但其对“菲氏曲线”的精彩描述在很大的程度上依赖于研究者提出的工资和价格理论。应该说首先对通货膨胀与失业的关系做研究的是欧文.费雪,而非菲利普斯教授。菲利普斯对这一现象的研究,并没有像今天这样的细致。他侧重于名义工资和实际失业率,没有考虑通货膨胀预期和自然失业率,而这些概念在菲利普斯研究问世后的10年里才得到解释。其风靡一时的模型后来都被陆续的了,经济学家总喜欢以假设为理论前提,但是过多的假设也正反映出其理论的不可推敲性。纷扰过后,我不禁要问经济学里还有多少可靠的解释呢?

下面就通胀的成因发表一下见解,

通货膨胀,就是“货币总量”相对“物品总量”不断增大的现象,粗略地说,就是货币“过多”的现象。(弗里得曼的观点)而大家都知道,只有政府才有权印刷钞票,所以,通货膨胀的成因,就是政府发行了过量的钞票。这是通货膨胀的成因,也是通货膨胀的唯一成因。政府有各种各样的理由多印钞票,比如,在一些税制不健全的国家,政府为了负担开支,就要通过增印钞票来暗中征税;另外,政府为了增加教育、基础建设或国防的开支,或为了援助灾民,也会增印钞票。

增印钞票的理由数之不尽,有些是正当的,有些是不正当的——更准确地说,对某些人来说是正当的,而对另外一部分人来说是不正当的。正当与否,经济学无法作出“科学的”判断。但不管怎样,经济学要指出的是,通货膨胀的成因,就是政府发行了过量的钞票。

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出,凯恩斯至于的需求管理政策在“滞胀”面前失灵,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学派提出了持久收入假说和和自然率假说来解释“滞胀”现象,并对凯恩斯的需求管理政策发难。

但街上流行的说法可不是这样的。人们所说的通货膨胀的成因,往往五花八门:有人说是因为房地产商人抬高了地价,有人说是因为股市里的赌风太盛。另外,供给冲击也影响价格的上升,农业中不利的气候条件或农作物害虫会使收成减少,随着产量下降,价格会上升,工会合同中协议工资的提高可以视为供给冲击,因名义工资的提高会诱使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作为无数种商品和劳务的生产投入,石油变的昂贵,厂商就会发现生产额外1单位的边际成本会上升,于是总供给向左移动,在供给冲击后达到的新均衡点上,价格提高,产量下降。等等

这些众说纷纭的通胀成因,都是错误的。并不是说这些现象不会发生,而是这些现象本身并不会导致通货膨胀。更确切地说,这些现象,有时毋宁是通货膨胀所导致的结果,而不是通货膨胀的成因。人们为什么经常产生类似的误解呢?这是因为,当政府发行了过量的钞票,从而诱发了通货膨胀时,各种物价的上升并不是“齐头并进”的。总有一些物品要率先涨价,即使根本不存在通货膨胀,也有一些物品要涨价。于是,人们就误以为这种碰巧率先涨价的物品,就是后来“大规模涨价”的始作俑者。实际上,这种率先涨价的物品,只不过是“大规模涨价”最早的表现罢了。

即使不存在通货膨胀,各种物品之间的相对价格,也会不停地涨跌。如果写教书的报酬高,我就去做诗人;如果编程的报酬高,那我就去做程序员。在没有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所有价格的变化,都仅仅是相对价格的变化,所以我总能根据诗人和程序员的工资,选择到底是做诗人,还是程序员但是,一旦出现通货膨胀,相对价格这个指标就被歪曲了。假设计算机行业是通货膨胀最早波及的行业,那么所有从事计算机行业的人,其工资收入就会率先上涨。要知道,这种价格上涨是绝对值的上涨,它并不表示这个行业相对其他行业更加吃香,而只是这个行业最先体现了通货膨胀而已。其他行业(如诗人)的工资收入很快就会迎头赶上。最终各行业的相对收入是大致不变的。

问题在于,在经济社会中,每个人、每个企业、甚至每个行业,都是孤立的,所以当他们的工资收入增加时,他们无从判断,到底是他们的劳动力升值了,还是仅仅水涨船高,自己的劳动力和其他劳动力一同升值,而相互比值并没有改变。这种不确定性,是真实世界非常重要的特征,而正是由于这种不确定性,使通货膨胀对就业造成了影响。

如果通货膨胀是在预料之内的,比如每个人都知道,各行业的工资每年将上涨5%,那么他们就不会跳槽,老板也不会多请工人干活,每个人都只会呆在原来最合适自己的地方。收入增加5%,谁也不会高兴,因为人人都知道,别的一切开支都将增加5%。

意外的通货膨胀就不同了!如果通货膨胀在意料之外,那么人们就会无所适从。老板的收入忽然增加了,到底是自己的烧饼越来越受欢迎,打败了对面的麦当劳呢,还是出现了普遍的通货膨胀,所有行业的收入都会同步增加,而自己只不过碰巧走在前头罢了呢?不知道,没有办法知道!

老板们通常会静观其变,但一段时间以后,他们就得采取行动。如果认为是自己本事增加了,那么他们就会扩张业务,增加聘用工人,从而带动一片繁荣。所以,每当出现“意外”的通货膨胀时,就业率就往往会增加。而相反,每当出现“意外”的通货紧缩时,失业率则往往会大幅度上升。然而,我们应该认识到,失业率的上升,不是由于经济结构或劳动力结构发生了改变而造成的,而是由于人们接受了错误的信号而造成的。靠误导得来的“好景”是不长久的。烧饼店老板很快发现,其他的成本都追上来了,自己的实物收入并没有增加,而原先的扩张计划,则很可能因为后续资金跟不上而告吹。“意外”的通货膨胀,其危害就在这里:它扭曲了价格信号,使人们用错了资源。

通货膨胀利弊篇7

经济过热之源:人民币的国际投机资金

《经济》:去年中国的外汇储备净增加了1100亿美元,但同时中国的经常项目顺差不过100亿美元,这个1000亿美元的差额从何而来?这对中国宏观经济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张欣:这1000亿美元的一部分是外商直接投资(FDi),在去年大概是500亿美元左右,这500亿美元中,有一部分其实不是真正的FDi,而是借着FDi的名义进入中国来炒作人民币的,至少占FDi的一半,也就是250亿美元。剩下的500亿美元就是纯粹来炒人民币的。这样的话,去年的外汇储备净增加额中,一共有750亿美元是用来投机人民币。

中国人民银行要把这750亿美元兑换成人民币,这就增加了6000多亿元人民币的基础货币,这6000多亿元不是有其他用处,而是等着人民币升值。

需要记住的是,这6000多亿人民币是货币的基数,进入流通环节成为基础货币还要考虑一个货币乘数,如果这个乘数是2的话,那么就是12000亿元,乘数是1.6的话,也有1万亿元。在2003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也指出:“基础货币增速加快主要是因为外汇占款继续大量增加,全年外汇占款增加11459亿元,同比多增加6850亿元。”

虽然在2003年中国人民银行通过59次公开市场操作净回笼基础货币2694亿元。但由于外汇占款投放基础货币11459亿元,外汇、人民币公开市场操作相抵,净投放基础货币8765亿元。可以看出,去年基础货币投放过多,根本原因就是外汇储备的增加。

《经济》:由外汇占款增加的基础货币投放都进入哪些领域去了?

张欣:这1万多亿元人民币也可以存在银行等着享受人民币升值的收益,但是货币的本性决定了它想获得更高的回报。所以这1万亿就去冲击中国的金融市场或者房地产业。

由于金融市场在中国规模很有限,a股市场表现又很差,在海外也有很多报道说中国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根本不可信,外国人已经得到这个信息,所以他们不会去买国内上市公司的股票。这就是这么多钱进来了中国股市还没有被托上去的原因。

有一部分钱去购买债券了,但是由于国内的债券利率很低,不够刺激,因此这只是极少的一部分。所以大量的资金就去投资回报更高的房地产业去了。只要对房地产投资增加,房地产价格自然就会上涨。因此,这还会带动另一些资金对房地产投资。

这几年中国的储蓄率太高而消费能力不足,储蓄率与GDp的比率已经是全世界最高。前几年存底的货币一看到房地产的价格上涨也动起来了,开始进行投资。房价一起来,所有和房价相关的产品如水泥、钢材的价格起来了,煤价也起来了。基础设施起来了固定资产也就起来了。现在我觉得主要过热的是和房地产相关的行业,一些与房地产没有关系的行业并没有起来。

巨额的资金进入投资领域,这样就导致了中国的宏观经济从过去几年的持续通货紧缩走向通货膨胀。投资不是使原来的经济周期减缓,削峰填谷,而是使周期的波幅更大。

这样的话,我觉得通货膨胀是有隐忧的。

《经济》:前一段时间很多媒体都在报道说上海的房价是由温州炒房团炒起来的,您是怎么看的?

张欣:我觉得这种说法没有太多道理。你想,如果要炒房地产的话,有索罗斯那样的一两个金融大亨还可以,如果是组织了几百人上千人去炒作,不可能。他们是看到这个地方的房价相对低了,觉得有升值潜力就买了。虽然很多人炒房地产,但规模是很小的,能够保证买了以后保值增值就可以了,并不是动用多少亿的资金去炒。

为什么温州人选择这个时间去炒房呢?就是因为以前温州很多企业出口产品之后,它们会通过很多手段把这些资金换成美元存在了国外,现在很多企业把这些钱收回来了。这些资金一进入温州市场,温州的房价就起来了。在临海,很小的一个县级市,批一亩农地也要300万元,盖成房子后要1万多块钱一平米。温州人看到宁波的房子还要便宜,就到宁波买房子;看到杭州的房子也便宜,就到杭州买房子;看到上海的房子还便宜,就到上海买房子。所以我们在去年看到的是宁波、杭州、上海的房价陆续上涨。上海的房地产价格能够炒上去,不是一两个所谓的炒房团所能做到的。一定是几百亿上千亿的资金进来了。

《经济》:中国现在如何解决通货膨胀?

张欣:大家提出要加息等等措施。但是我想大家要看到一个问题,就是首先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汇率是源头。

我过去有个计算,人民币低估了22%。经济学家总是相信,如果汇率被低估了,最后市场准会把它推回均衡点。它有两个办法来表现自己,一个是汇率的调整;如果汇率不调整,实行固定汇率,一定会造成通胀,因为你汇率低估的话,就会有大量的资金流向汇率偏低的地方,然后把当地的物价抬起来。正是由于我们没有调整汇率,现在汇率低估就用这么一个曲折的方法把物价抬上去了。幸好中国目前还实行资本项目的控制,如果不控制的话,物价抬得还要快。

如果我们现在不动汇率,仍然采取其他的办法,比如加息,往往问题很多。加息而不动汇率,会造成人民币更大的压力――人们会突然发现人民币存款也有很高的回报,就会吸引更多的金融资本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中国,存成人民币或者购买中国的债券。

所以我觉得如果人民币的汇率能够调整,它可以做很多事情:如果加息的话,汇率调整对加息就是有效的,因为投机的因素少了;它还可以抑制通货膨胀,因为人民币升值的话,所有进口的材料就便宜了,石油便宜了,铁矿石便宜了,进口的木材、建筑材料都便宜了,这样就能够抑制通货膨胀。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利弊如何?

《经济》:人民币升值对美国有什么好处?

张欣:一般的美国人会这样认为:人民币升值了,我们对中国的贸易赤字就可以减少,我们就可以把更多的雇佣机会保留在美国。其实这是很简单的想法,从表面上分析这可能也会错。中国现在的竞争优势不是价格低了20%-30%的问题,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比墨西哥等国家要低得多,人民币如果升值10%―20%,美国消费的这些劳动密集型的产品还得进口。即使不从中国进口,也得从墨西哥,或者南美国家,或者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进口,付的价格还要高,还不见得能解决问题。

还有一个就是对中国产品的需求问题。如果美国对中国产品的需求弹性小于1的话,人民币贬值,美国对中国的进口只减少一点点,但是他就要用更多的美元去购买较少的商品进口,结果美国的对华贸易赤字按美元来计算不但没有减少,还要增加。

人民币升值对美国还隐含着一个最主要的问题,这就是金融问题,我认为美国政府是明白这一点的。美国现在是财政赤字,今年的赤字是500亿美元。财政赤字用什么来填补呢?就需要有人来购买美国债券。由于美国本身的储蓄率并不高,美国国民本身可能只能吸收200亿美元的美国债券,另外300亿美元必须在国际市场上发行。中国大概吃掉100多亿美元,日本吃掉100多亿美元。如果人民币升值的话,问题就来了,比如说原来美国发行100亿美元的债券能够收到820亿元人民币,现在只能收到750亿元人民币,美国发行的债券就不能按这个计划发行出去,只能通过提高利率来发行成功。这就会造成美国债券的利息上涨,利息上涨之后对美国现在的经济恢复是不利的。

并且在美国债券利息开始上涨时还有一个影响,如果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还会引起国际外汇投机商的注意,他们也会抛售美元,这会使美元对其他国家货币的汇率进一步降低,对美国利率会造成很大的压力,美国就必须进一步加息。这对于格林斯潘来说都是一个挑战。

所以尽管美国财长斯诺来过中国两次,但是你会发现他在美国叫得很凶,但是到了中国只是说中国要考虑人民币问题,并没有施加任何真正的压力,他主要还是作为一种公关给人家看。

《经济》:对中国来讲,为什么你认为人民币升值反而利大于弊呢?

张欣:一般认为人民币升值会使中国的出口会受到影响,而出口减少会影响中国的就业。我们先讲一下人民币升值的“利”。人民币升值以后,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按美元来计算不但可能不下降,反而可能上升。因为你用较少的出口来换取更多的美元。人民币升值了,你的贸易条件就改善了,用少量的钱进口更多的产品。这就是贸易条件。我们过去对外国的借债现在偿还起来就便宜了,对中国在海外发债的利息偿还都有好处。

同时,我们对保持目前4000多亿美元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也可以降低。外汇储备并不是越多越好,太多的话也是负担,还要考虑通货膨胀的压力。现在美元的利率非常低,1%左右,这就等于把外汇储备借给美国,而利率是1%。对美国来讲,这个生意很好。如果我们能够运作得更好的话,得到的回报应该不止1%。

现在过度的外汇储备还造成一个问题,就是刚才我们讲过的通货膨胀。

人民币升值安全幅度是7%-10%

《经济》:那么您觉得人民币汇率应该如何调整?

张欣:对于人民币汇率调整,大家都有各种不同的说法,有些人建议把人民币汇率调整的幅度加宽,比如原来只允许有千分之三的浮动,现在扩大到百分之十。但是要看到一个问题,如果你把调整幅度搞得很小,比如说让人民币汇率能够上下浮动百分之三的话,还不足以把人民币调整到均衡位置,这样它就会不断的涨停板,而且每次涨停板都会吸引更多的投机货币进来。汇率不断的涨停板,人民币的压力就越来越大。到了最后调整过头了,然后一下子再掉下来。所以这不是一个好办法。如果浮动幅度过大,中国承受不了。

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人民币一次性调整,并且调整之后就宣布人民币不再调整了,在新的汇率水平上会守住的。这样就会卡住接下来的投机行为。

《经济》:人民币应该一下子调整多大幅度?

张欣:从比较安全的角度来讲,我觉得这个上调幅度应该是7%-10%。为什么不一下子上调22%呢?第一,中国的通货膨胀影响,每一次通货膨胀都会把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减缓。如果中国的通货膨胀一下子达到20%,那也不用调汇率了。如果今年中国的通货膨胀率有5%,而美国只有2%,那么人民币升值压力就已经减轻了3%。第二,我们现在的外汇储备中还有很大部分是出口退税。如果取消出口退税的话,也等于人民币升值了6%-7%。另外,在计算中还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包括计算误差等等,为了避免误差,你要减少一下子调整的幅度。

一般来讲,人们觉得调整5%的冲击就很大了,调整7%-10%的冲击就相当大了。最后一点就是避免一下子调整带来的冲击太大,人民币升值在短期内对劳动密集型的出口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出口的问题倒不大,因为我们过去的贸易顺差很大,问题是这些劳动密集型产品会解决很多就业问题,影响出口对就业也会造成一定影响。

但是我想,人民币升值之后,中国整个经济的总量增加了,政府可以用这些经济杠杆和经济实力去创造更多的就业,引导在服务部门、在更升级换代的产业中增加就业。只要我们在人民币升值的时候把对就业的考虑也加入进去,我想这个问题肯定是可以解决的。

《经济》:升值7%-10%会带来什么冲击?

张欣:做这件事情的时候,不能预先让大家知道,这种做法中国过去也不是没有做过。大家都传说人民币要动的时候,中央不动;等到大家都不谈这个问题的时候,中央突然调整汇率。波兰和俄罗斯在进行价格改革的时候,都是在元旦之后的1月2日突然宣布。中央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也不会预先告诉你。如果升值的话,这个前提非常重要。

如果中国的通货膨胀仍然控制在2-3%的话,按照我的计算,五年之内人民币一定要升值。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现在低估22%还可以容忍,但是在经济发展的时候,允许的偏差非常窄,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我们的人均GDp达到7000美元的时候,低估22%是绝对不允许的。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在这种条件下汇率再低估22%,所以人民币一定会升值。但是如果通货膨胀是6%-7%这么上去,就可以把升值压力消化掉了。但是主动让人民币升值的话,还可以抑制通货膨胀。

经济学上有一个基本的理论,如果向均衡点调整的话,对整个经济来讲一定是有利的。也就是说,如果人民币向均衡值调整的话,对全球来讲,包括中国来讲,一定是有利的。当然,在调整中,对某个国家或者某个部门在暂时会造成一定的冲击。

只要这是对总体有利的话,在调整的同时进行一些转移支付,就可以达到每个人在调整中获益。问题是我们怎么设计一个很好的转移支付方案。反过来讲,如果汇率不向均衡值调整,你会遇到很多头痛的事情,而且这些事情永远也解决不了,因为最终市场的力量是无法抗衡的。

通货膨胀利弊篇8

美债争吵暴露美国民主模式弊端

当前美国金融动荡暴露了其民主模式的深刻危机,标准普尔坦率承认其降级决定与其说是依据具体数据,不如说是依据美国国会和政府表现的严重无能,致使人们无法相信他们有能力改善美国中期财政状况。

美国民众将自己的存款、养老金以及购买的各种保险,委托给银行机构、各种基金和保险公司进行管理,但是,这些金融机构以规避风险的名义从事了大量高杠杆投机,结果因失利造成了规模庞大的金融衍生品坏债和有毒资产,进而挟持民众的存款、养老金等财产为人质逼迫政府注资救市。

倘若美欧银行机构、基金和保险公司直接到拉斯维加斯下注,由此产生了数百万亿美元彼此相互拖欠的赌债,人们就会清楚地看出这些金融机构从事的是违法行为,就会要求政府将这些沦为赌徒的金融高管撤职并绳之以法,进而将这些赌徒之间的对赌协议视为废纸并冻结、废除,绝不会同意政府动用纳税人的金钱来挽救巨额赌债。

但是,由于投机赌注被精巧地伪装成非常复杂的金融衍生产品,金融资本就以维护民众利益为借口堂而皇之地挟持政府救市,从而轻而易举地获得了成千上万亿美元的巨大收益。随着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采取滥发国债和货币的政策,挽救规模庞大的银行有毒资产形成的无底金融黑洞,美国国债泡沫就会不断膨胀一次又一次突破上限,泛滥的货币洪水最终就会造成逐步升级的通货膨胀压力,无情地吞没民众拥有的存款、债券、养老金等各种资产,以及中国和世界各国拥有的巨额外汇储备和美元资产。

美国企图将金钱操纵政治的虚伪民主模式扩大到全球范围

美国金钱操纵政治和金融财阀控制美元发行的弊端,已诱发了1929年“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直接威胁到世界经济稳定和各国民众的财富与生存。目前应该揭露美国通过输出误导政策、通货膨胀和政治动荡,企图将金钱操纵政治的虚伪民主模式扩大到全球范围,这样有利于极少数金融富豪干涉别国内政并操纵政府决策,廉价控制别国经济金融命脉并掠夺各国民众财富。

中国应联合世界各国民众共同向美国施加压力,要求美国政府救市应严格区分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债权,一种债权是花费真金白银形成的债权,像美国人民拥有的存款、养老金等资产,中国金融机构购买的美国两房等金融机构的3a级债券,世界各国拥有的巨额外汇储备和美国政府债券,这些才是美国政府必须优先保障的实实在在的债权;还有一种债权是金融机构投机产生的赌债,如具有高杠杆投机性质的金融衍生品,已高达天文数字的庞大规模根本无法挽救,挽救这类投机坏债必将导致恶性通货膨胀。

正如笔者在《美国隐蔽经济金融战争》一书中指出的,美欧政府应该立即停止依靠发行货币来挽救银行有毒资产,纠正被克鲁格曼批评为“现金换废纸”的错误救市办法,将实为一堆废纸的金融衍生品赌债彻底冻结、废止,主动拆除高达六百多万亿美元规模的金融衍生品定时炸弹,将节省下来的紧缺资金用于维护民众的存款、养老金,用于确保世界各国拥有的外汇储备和美元资产的价值,用于推动全球贸易复苏和实体经济摆脱严重衰退,这样美国才能根本避免国债泡沫危机和滥发货币政策,否则将不断引发一轮轮金融海啸和全球经济衰退,并且最终导致经济崩溃与恶性通货膨胀并存的“崩溃膨胀”灾难,致使美国人民的存款、养老金和持有的基金、债券等资产,以及世界各国的外汇储备和持有的各种美元资产,在类似德国魏玛时期的恶性通货膨胀中蒙受惨重损失或化为乌有。

美国民主仿佛是“点厨子不点菜”的不实惠民主

2011年5月美国获诺贝尔奖的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撰文深刻分析了当前美国社会弊端产生的制度根源,他以“1%的人所有、1%的人治理、1%的人享用”为标题,撰文揭露了财富分配不公平是当前美国社会不平等的深层原因,金融大财团通过行贿买通政客改变游戏规则获得了巨大收益,联邦政府和美联储不惜耗费巨额纳税人金钱并滥发美元,提供零利率贷款和慷慨的救市巨资挽救失败的大金融财团,对保持政治透明性和规避利益牵连的规则置若罔闻;最高法院解除了政治献金的限制,促使大公司收买政客的行为合法化,通过政界与商界的人事融合和旋转门制度,大多数参议员和众议员都效命于最富有阶层,美国民主模式的行政、立法、司法机构,表面上是三权分立和相互制衡,实质上却都主要是为美国最富有阶层的利益服务,大财团则为政客从竞选到卸任后提供大量金钱、好处,如美国银行家查尔斯·基廷在接受涉嫌金融丑闻调查时,对他花费巨资收买议员、官员是否有效作出了肯定回答。

美国大银行、评级机构、监管部门和国会相互勾结,致使欺诈性次贷有毒债券泛滥酿成严重金融危机,台湾的塑化剂丑闻历经三十多年才被揭露,违法大企业的管理层、技术人员显然早就知晓此事,这说明从外部监管私营企业难以制止其危害社会行为。

通货膨胀利弊篇9

关键词:通货膨胀;货币政策;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10-0261-02

1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表现

对于通货膨胀程度的度量,主要有工业品出厂价格(ppi)、消费物价指数(Consumerpriceindex,简称Cpi)、GDp平减指数(又称缩减指数)等指标。ppi反映生产环节价格水平,Cpi反映消费环节的价格水平,根据价格传导规律,ppi将对Cpi有一定的影响,GDp平减指数计算基础较Cpi广泛,涉及全部商品和服务,除消费外,还包括生产资料和资本、进出口商品和劳务等。因此,GDp平减指数更加准确地反映一般物价水平走向。但我国较多地采用Cpi来衡量通胀水平。

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我们称为inflation,就是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我们把他称为Seriousinflation,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在收入水平没有大幅提高的情况下,物价水平的快速增长会大大削弱货币的购买力,从而侵蚀人民群众的财富,导致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下降,甚至诱发社会的不稳定。

数据显示,今年1-5月份累计,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8.1%。

1-5月Cpi较上年同期增长8.1%,增速低于1-4月的8.2%,但是仍然大大高于政府设定的4.8%这一2008年全年增速目标。由此可见我国今年总体通胀形势十分严峻。

2当前我国通货膨胀出现的原因

当前我国面临的通货膨胀,意味着我国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或者产业结构升级速度已经不能弥补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速度,也就是说,过去几年中国经济高增长所依赖的前提已经消失甚至开始起反作用。

综合起来,有以下原因:

(1)粮食、猪肉、能源等商品价格上涨过快,产生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本轮价格上涨的直接原因是由于粮食、猪肉、能源等商品价格大幅上涨。这些商品既与居民的生活密切相关,又是工业生产的上游产品,当其价格上涨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传导到下游产品。

(2)国际经济因素的影响。

由于去年美国次贷风暴爆发,造成全球流动性紧缩,美国为了挽救其金融机构及经济增长,向市场大量注资,同时连续多次减息,造成美元贬值,全球流动性泛滥,食品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创历史新高,直接导致了全球性的通货膨胀。

(3)经济快速增长,固定投资过热。

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初步核算的结果是,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为(GDp)91443亿元,同比增长10.9%,增速比去年同期快0.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371亿元,同比增长29.8%,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4.4个百分点。根据以往的经验,当投资增长大约达到30%,GDp增速达到11%时认为经济增长过热。可见我国差不多达到经济增长过热的警戒位了。

(4)我国国际收支失衡。

近年来,我国贸易顺差屡创历史新高,这种形势一方面增加了我国和一些贸易伙伴的摩擦,导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另一方面也削弱了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巨额贸易顺差带来巨大的外汇占款,在我国现行的汇率制度下,央行不得不被动投放基础货币来买进外汇,这样直接造成两个后果:外汇储备不断创历史新高;国内流动性泛滥,成为造成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

3降低我国通货膨胀率的建议

前面提到,通货膨胀意味着我国劳动生产率提高速度或者产业结构升级速度已经不能弥补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速度,过去几年中国经济高增长所依赖的前提已经消失甚至开始起反作用,未来的选择只有两个:一是我们在短期内使劳动生产率或产业升级能够出现“”;二是通过经济转型,坚持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与稳健的财政政策缓和当前通胀局面。前者几乎不可能,所以我们只有一个选择,以下即是针对我国目前面临的通货膨胀形势所提的建议:

(1)通过经济转型,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改善贸易状况。

一方面,新能源、节能降耗、3G重组、大飞机项目等将加快我国经济转型的步伐,内需的扩大将使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由出口拉动转变为内需推动,从而减少贸易顺差,进而减少我国基础货币供给。另一方面,控制出口,扩大进口,并适时适度通过人民币快速升值来对基础货币投放进行“釜底抽薪”的矫正,同时为了防止热钱的大量涌入,应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以防止人民币升值预期导致的热钱加大通货膨胀的压力。

(2)坚持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

央行一方面应采取有效措施来控制信贷投放额度,另一方面通过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利率,发行央票等手段来加强货币的流动性管理。

我们认为当前我国投资过热或者是经济过热,主要是长期低利率政策的结果,即便通过控制信贷,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发行央票等,经济过热不一定能下去,因为有外汇等的大量流入。所以,在近期,加息对于央行下一步的紧缩政策将是很好的选择。

(3)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

我国实施稳健财政政策的基本内容,概括地说即是:控制财政赤子;推进改革;调整结构;增收节支。总之既要包括财政收支供需总量的调控平衡;又要包括社会、经济、教育文化等结构的调整与均衡发展。

(4)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配合共同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

对于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是关键。各国对于社会总需求的调节和控制,主要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在财政政策方面,主要是大力压缩财政支出,努力增加财政收入,坚持收支平衡,不搞赤字财政。在货币政策方面,主要采取紧缩信贷,控制货币投放,减少货币供应总量的措施。采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配合,综合治理通货膨胀,两条很重要的途径是: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控制消费过快增长,以此来实现控制社会总需求的目的。

(5)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调整经济结构。治理通货膨胀必须从两个方面同时人手:一方面控制总需求;另一方面增加总供给。二者不可偏废。若一味控制总需求而不着力于增加总供给,将影响经济增长,只能在低水平上实现均衡,最终可能因加大了治理通货膨胀的代价而前功尽弃。因此,在控制需求的同时,还必须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

由于宏观经济政策存在多种目标,而这些目标之间并非完全一致,中国整体的宏观调控应当全面考虑各种经济政策目标的成本和收益,对于通胀上行风险和经济下行风险应审慎权衡利弊,统筹兼顾,妥善决定反通胀政策措施的力度,精确制导。

参考文献

通货膨胀利弊篇10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通货膨胀对我国企业资金需求量与供应量、资产的购买力、生产能力三方面的影响,并对在通货膨胀环境下现金管理、存货管理、应收账款管理等方面提出建议。

我国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7.9%,曾有人预计,我国2008年通货膨胀率将达到7.2%,我国企业已经切实体会到通货膨胀对生产经营的影响。在通货膨胀时期物价不断上涨,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巨大挑战。在通货膨胀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一、通货膨胀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分析

(一)资金需求量增加,资金的供应量反而减少

通货膨胀的发生,使得资金需求量增加。一方面,由于物价的上涨,使采购同等数量的物资将需要占用更多的资金,企业为了减少原材料不断涨价所产生的损失,或想在囤积原材料中获得利益,企业就会提前进货,进行超额储备,造成了资金的大量需求;另一方面,在严重的通货膨胀时期,按历史成本原则进行核算,会导致少计成本和虚计利润,使得资金补偿不足,企业必须通过追加资金来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与之相反的是当通货膨胀发生时,企业资金的供应量将会大大减少。在通货膨胀期间,绝大部分企业都会发生资金紧张,企业间相互拖欠货款的现象会更加严重,应收账款的回收率降低,从而引起经营资金供应量的减少;在物价波动剧烈时,投机利润大大高于正常的生产利润,这时,越来越多的资金用于囤积商品、抢购黄金等投机活动,使闲置资金转化成信贷资金的过程受到严重阻碍,大大减少了民间信贷资金的来源;当发生通货膨胀时,国家会采取货币紧缩政策,会采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利率水平。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将使银行的信贷规模大大减少,这也迫使银行在进行贷款时特别谨慎,贷款的条件也会更加苛刻;通过提高利率,使得企业的资金成本不断升高。物价上涨,引起利息率上涨,使股票、债券价格暴跌,增加了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筹资的困难;因此,在通货膨胀时期企业资金的供应量受到多方限制,使得企业资金供需矛盾日益尖锐。

(二)企业持有货币性资产遭受购买力损失,持有货币性负债获得购买力收益

在通货膨胀条件下,由于货币性资产的金额是固定不变的,付出同样多的货币,只能获得较少量的商品或劳务,因而持有货币性资产必然遭受到一般货币购买力下降所带来的损失。货币性负债,意味着债权人收到的款项没有期初借给借款人的款项值钱,反之,也就意味着企业归还货币性负债时获得购买力收益。非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负债的价格一般是变化的,它们所蕴含的购买力不随物价水平的变动而变化。一般物价水平变动是个别物价变动和币值变动交叉影响的结果,个别资产商品价格的变动趋势通常情况下是同一般物价水平变动趋势一致。所以,当物价水平上升时,非货币性资产和负债的价值也随之上涨。

(三)企业的再生产能力受到损害

在通货膨胀发生时,按历史成本确认的会计收益,将会造成低估成本、费用,高估利润,使得盈亏不实,最终也将损害到企业的再生产能力。主要体现为以下三点:其一,成本补偿不足。销售收回的补偿资金难以维持企业简单再生产,使生产资金在物价上涨时处于萎缩状态;其二,负担不必要的税赋。在通货膨胀下,企业高估收入低计成本,导致利润虚增(甚至明盈实亏),从而引起企业应税所得增加。例如,当通货膨胀率为8%,税前资产收益率为10%,如果企业以25%交税,投资者的税后收益仅仅为7.5%,甚至不够补偿通货膨胀成本,该企业的税后实际收益是-0.5%,从而损害企业的再生产能力;其三,当企业利润增加时,股东要求分配更多的股利,但此时的利润是虚增的,这种虚利实分的现象,将会削弱企业的财力。这种情况的存在使企业丧失了补充存货和更新固定资产的能力,也就是说,企业无法保持简单再生产的能力。

二、在通货膨胀环境下财务管理的对策

为了减轻通货膨胀对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笔者认为在通货膨胀期财务管理应该采取以下相关对策:

(一)现金管理的对策

企业持有一定数量的现金,主要是为了满足三个方面的需要:交易性需要、预防性需要和投机性需要。由于现金属于非收益性资产,尤其是在通货膨胀期,持有的现金会遭受购买力损失,若现金持有量过多,势必使企业遭受损失。

然而,由于通货膨胀期货币的供应量减少了,而货币的需求量却增加了,如果企业缺现金,不仅难以应付日常的业务开支,坐失良好的购买机会,还会对企业的信誉造成一定的影响。在通货膨胀期,企业面临着更多不确定的因素,企业临时短缺现金可能会影响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企业必须拥有足够的现金来应付燃眉之急。因此,在通货膨胀期,企业现金的管理目标首先要考虑是否有足够的现金维持正常生产经营,而后再考虑持有现金所遭受的购买力损失。

(二)存货管理的对策

存货是企业日常运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存货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及时供应公司经营中所需要的存货。持有存货会发生储存成本、存货所占用资金的机会成本、存货的磨损等相关的成本,一般情况下,企业希望尽量减少存货。在通货膨胀情况下,一方面企业要充分考虑物价上涨对存货的影响。另一方面,企业要考虑由于国家实施通货紧缩政策,社会投资、消费、出口等方面对企业产品的需求会减少。因此,企业根据自身情况权衡利弊,需要储备适当数量的存货。除此之外,企业应该与客户签订长期购货合同,以减少物价上涨造成的损失。

(三)应收账款管理的对策

在通货膨胀期,应收账款属于货币性资产,会遭受购买力的损失,而且由于企业间的资金紧张,应收账款发生坏账的可能性增大。因此,企业应该制定更严格的信用标准和缩短信用期间,要设立专人催收账款,让应收账款尽快转换为现金,以避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四)投资的管理对策

投资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短期投资无需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短期投资是指能够随时变现,并且持有时间不准备超过1年(含1年)的投资,一般包括股票、债券、基金等,因此短期投资是现金的暂时存放形式,其流动性仅次于现金,具有很强的变现能力。在国家经济结构稳定下,通货膨胀率的变化还不足以影响投资的赢利,短期投资就不必考虑通货膨胀。长期投资需要充分考虑通货膨胀。长期投资是指不准备或不能随时变现,并且持有时间拟超1年的投资。一般包括长期债券投资、其他长期债权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通货膨胀率的波动具有较强的突发性和随机性,必将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能够精确的预测通货膨胀率对投资分析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在进行长期投资决策中,都必须充分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并对其影响加以调整,以免导致错误的投资。

(五)减少税赋的对策

为了减少当期的税赋企业可以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费或是缩短固定资产的折旧期限,对存货可采用后进先出法,对非专利技术、商誉等无期限的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对应收账款计提更多的坏账准备等方法。由于在纳税范围和应纳税额的界定上,法律都赋予税务机关一定的职业判断,企业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变更,应该及时与税务部门联系与沟通,使得税务局认可企业在通货膨胀下的这种变更,从而达到减少税赋的目的。

(六)提取物价变动准备金

为了让企业在通货膨胀下有足够的财力进行再生产,企业要对某些价格变动剧烈的机器设备,按重估价值提取物价变动准备金,对某些价格变动剧烈的原材料物资,按现行价格提取物价变动准备金。只有这样才能使资产消耗与补偿平衡,保证企业再生产能力,使资本得以保全,投资人和债权人的权益得到保障。

(七)建立财务预警系统

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通过现金流量分析,可以将企业动态的现金流动情况全面地反映出来。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构建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从综合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即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等方面入手防范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谷继建等.通货膨胀现状及其对投资影响探究.特区经济,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