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采购计划概念十篇采购计划概念十篇

采购计划概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03:34

采购计划概念篇1

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大物探勘探工作量的同时又减少成本的投入,物探企业效益不尽理想。因此,物探企业加强物资管理的现代化进程,挖掘其管理潜在效益是迫切而必须的。

一、现代物流思想概述

1.物资资源管理。物资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一项基本的不可缺少的活动。物探企业中的物资管理,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各种物资的计划编制、采购订货、运输组织、库存保管、合理供应、领发、回收等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

物资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按品种、按质量、按期限齐备地供应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各种物资;合理地组织物资的订货、采购、运输、储存、收发等工作,减少物资的损耗;监督和促进生产部门合理地、节约地使用物资;合理地回收和处理包装物,避免污染环境。

2.现代物流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物流概念最早始于美国,当时的概念是指实物配送,使用physicalDistribution(pD)一词,是企业、销售商自身的运输、仓储、包装等活动。80年代将物流的概念定义为:“有计划地对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由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流通活动,这种流通活动的内容包括为用户服务、需求预测、情报信息联络、物料搬运、定单处理、选址、采购、包装、运输、装卸、废弃物处及仓库管理”。

后来将物流定义为:“物流是供应链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顾客需要而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率、低成本流动和存进行计划、实施和控制的过程”。

二、物探企业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1.从思想观念上看,落后于现代化管理的理念。随着物流的快速发展,一般生产企业的物资管理尚未能与物流市场有效接轨,企业领导、管理人员普遍存在“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思想,对第三方物流有抗拒心理。

2.从物资管理的基础上看,配套设施薄弱。由于对物资管理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计算机管理系统应用受到制约,多停留在原来的整套账务、采购、仓储和控制的管理模式上,造成了当前物资管理基础工作相对薄弱。

3.从操作实践上看,重供应、轻管理的现象严重。物探企业一般都没有专门的物资管理部门,物资管理工作由器材供应站代管,这就给人一种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感觉。

4.从人力资源的角度上看,物资人才缺乏。从人力资源的角度上看,物资人才缺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由于物资人员作为生产辅助人员,在企业的地位居于次要,无法吸引人才,增强活力,使得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物资管理,既懂经济金融又懂法律的人才严重缺乏;二是物资管理人员缺乏系统、专业、相关的培训,在管理中往往凭借的是经验判断而不是科学理念;三是普遍存在人才知识结构老化,难以接纳现代化管理理念与手段的问题。

三、现代物流思想在物探企业物资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一)确立科学管理理念,实施系统控制:

1.目标计划控制。根据工程项目制定用料计划,根据最终的计划,保证按品种、按规格、按质量执行计划。

2.采购控制。采购需要开展论现代物流思想在物探企业物资管理中的应用文/魏志奇

摘要:本文首先对物资资源管理和现代物流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做了概述;接着分析了我国物探企业在物资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由此得出了在物探企业中应用现代物流思想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最后在前述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现代物流思想在物探企业中具体应用的途径和方法。

必须对采购程序的各项业务建立职责分工,实行职务分离。

加强对采购对象、采购量、合同签订、付款、货物验收、运输方式和配送等各方面的控制。要强化信息情报收集,引入竞争机制,净化采购渠道。对采购物资应本着“择优布点、货比三家、先近后远、减少中间环节、合理定价”的原则,以降低材料的采购价和运输费用。要加强采购人员的职业教育和管理,强化纪检监督工作,杜绝采购人员个人为吃回扣、拿好处而不惜牺牲企业利益的不正之风。

物资部门要提倡多存信息,少存实物”的新观念,合理确定采购批次和采购数量,防止盲目采购和无计划采购。3.存储控制。在存储控制中,目的就是为了研究得到最合理的采购周期、采购时间和最佳库存结构。企业在生产和经营一段时间以后,都会造成部分材料、配件的积压现象。

为了在盘活库存、减少储备、杜绝损失浪费,不再造成新的超储积压方面,物资管理部门要加强物资定(限)额管理,严格按计划和物耗定额进行控制,加大修旧利废工作,充分利用物流市场发展,不断探索材料“零库存”的可行性。

(二)推行现代化管理模式,强化内部管理:

1.科学定位。

物资工作要达到的总体目标应当定位于保供和创效。

因此,不仅要建立可靠的物资供应与质量保证体系以达到保供的目标,更要致力于降低物资采购成本,节省物资供应成本,强化资源的整合与综合利用,提高资金的运作效率,建立有效的材料责任成本控制体系,以实现创效增效的目标。2.科学管理。

物资管理工作具有微观性、专业性、规范性的特征,是一项操作层面上的工作。

因此,必须讲求科学,按物探企业物资工作的特点和内在规律来制定和实施物资管理工作的计划、组织和控制措施,要吸收战略采购、物流管理、供应链战略管理等先进适用的管理思想精华,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实施各项管理职能工作,在物资管理目标上创新。3.以人为本。管理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实现目的的中介是人。

不仅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规范物资工作人员的行为,明确其职责,更要注意研究人的内在需求和行为规律,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广大物资人员的聪明才智。

采购计划概念篇2

关键词:物流;施工企业;物资管理;应用

在工程项目成本构成中,物资成本占工程成本的60%以上,加上运杂费可能会高于70%,因此,物资管理对保证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企业行为的物资管理工作,不仅是企业物资部门的专业管理,更应是企业决策层和高管关注的事项,同时也是各岗位人员需共同参与和监督的组合管理,只有全员的参与,才能有效构筑企业物资管理现代化的完整体系。随着建筑大军数量的不断膨胀,国家定期不定期为抑制通货膨胀而采取宏观经济调控措施等,施工企业为了生存不惜低价承揽任务,即使是优秀的施工企业效益仍然不尽理想。因此,施工企业加强物资管理的现代化进程,挖掘其管理潜在效益是迫切而必须的。

一、现代物流思想概述

(一)物质资源管理

物质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一项基本的不可缺少的活动。建筑施工企业中的物资管理,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各种物资的计划编制、采购订货、运输组织、库存保管、合理供应、领发、回收等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所需的各种物资是指企业进行生产所必需的原料、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工具等。物资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按品种、按质量、按期限齐备地供应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各种物资;合理地组织物资的订货、采购、运输、储存、收发等工作,加速物资的流转,减少物资的损耗;监督和促进生产部门合理地、节约地使用物资;合理地回收和处理包装物及生产废弃物,避免污染环境。

从生产的需要和企业的具体条件出发,认真搞好物资管理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物资是工业企业实现生产过程的物资基础,只有做好物资管理工作,才能保证企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和不断扩大;其次,搞好物资管理工作,能够改善企业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第三,加强物资信息管理,有利于企业的敏捷化生产,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现代物流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现在流行的物流一词英语为logistics,也就是后勤的意思。物流概念最早始于美国,当时的概念是指实物配送,使用physical distribution (pd)一词,是企业、销售商自身的运输、仓储、包装等活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的后勤组织成功地将战略物资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全球各地,使得美军能够实施全球化战略。战后,随着美国企业经营全球化的发展,传统的实物配送(pd)物流理论已不能满足实践需要。由于logistics被美军成功地用于全球化后勤保障,于是这种面向全球化的新的物流理论、观念被引入企业中。20世纪80年代美国及欧洲各国广泛采用logistics理论,90年代日本也开始运用logistics理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现在许多知名的跨国企业已在我国上海、北京、广州等地组建了物流中心。

1980年,美国后勤管理协会将物流的概念定义为:“有计划地对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由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流通活动,这种流通活动的内容包括为用户服务、需求预测、情报信息联络、物料搬运、定单处理、选址、采购、包装、运输、装卸、废弃物处理及仓库管理”。1997年,北京“亚太国际物流会议”许多物流专家对物流概念提出了新看法,共同认为物流已不仅仅是从产品出厂开始,而是包括从原材料采购、加工生产到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直到废旧物品回收、处理等的整个物品物理性流动过程,包括为实现这一过程而采取的一系列技术、经济、组织和管理活动。1998年,美国物流协会对物流定义为:“物流是供应链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顾客需要而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率、低成本流动和储存进行计划、实施和控制的过程”。

供应链(supply chain)是一个由原材料供应商、营运商、仓储商、生产企业、销售商、零售商、顾客组成的链式结构,包括物流和信息流。供应链管理理论采用系统论的观念和方法,整合整个供应链的各个部分对物流进行系统管理,提高物流流动效率降低流动成本。

二、施工企业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1、从思想观念上看,落后于现代化管理的理念

随着物流的快速发展,一般生产企业的物资管理尚未能与物流市场有效接轨,企业领导、管理人员普遍存在“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思想,对第三方物流有抗拒心理。

2、从物资管理的基础上看,配套设施薄弱

由于对物资管理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计算机管理系统应用受到制约,多停留在原来的整套账务、采购、仓储和控制的管理模式上,造成了当前物资管理基础工作相对薄弱,是典型流程式、“标准化”的管理,而不是追求效益、主动进取的管理模式。

3、从操作实践上看,重供应、轻管理的现象严重

企业领导层、生产作业层对物资部门的要求是准时提供生产所需的物资,一旦延误生产,物资部门要负一切责任。因此,施工物资管理人员唯能做的就是加强计划预算,按品种、按质量、按期限齐备地供应施工生产所需的各种物资,宁愿物资管理水平停留于传统水平,也不愿承担因改革创新带来的风险和责任。

4、从人力资源的角度上看,物资人才缺乏

从人力资源的角度上看,物资人才缺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由于物资人员作为生产辅助人员,在企业的地位居于次要,无法吸引人才,增强活力,使得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物资管理,既懂经济金融又懂法律的人才严重缺乏;二是物资管理人员缺乏系统、专业、相关的培训,在管理中往往凭借的是经验判断而不是科学理念;三是普遍存在人才知识结构老化,难以接纳现代化管理理念与手段的问题。

三、现代物流思想在施工企业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现代企业竞争的手段,除了技术的先进性,最有效的就是内部管理的有效性和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随着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节约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潜力已经十分有限,只有物流领域才是尚待挖掘的第三利润源。同时,为了提高市场反应能力,企业必须具备快速高效的销售渠道和采购方式,而现代物流与传统运输、仓储业的不同之处正在于其特有的集成性和敏捷性,物流是企业经营敏捷性的重要物质保障,对改善企业经营状况、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些年来,作为国民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行业,在房地产市场持续高涨的有利条件下,规模得到了较大的扩张,取得了一定的效益。但是也应该看到,由于建筑行业自身的点多、面广、工期长、队伍杂等特点,决定了其在迅速扩大规模的同时成本不断上升,材料费居高不下,资金周转越来越慢,部分企业效益开始下滑。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企业物资资源管理落后,阻碍了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鉴于对物流理论的认识和理解,认为建筑施工企业是非常适合于运用现代物流技术进行物资资源管理的,具体分析如下:

1、相对于应用广泛的商业零售领域,建筑施工业的物资流动确定性很强,更加容易确定项目物资需求。建筑设计完成后,物资数量种类就基本确定了,施工组织设计完成后,时间也基本确定了。

2、相对于应用广泛的商业零售领域,建筑产品的需求物资类型较少,品种相对简单,使用物流管理技术更加方便。

3、建筑安装工程用的三大材料钢材、木材、水泥以及使用量较大的一些大宗原材料比较容易和供应商形成长期的稳定的供应链。

4、建筑施工企业所需的物资数量大,质量多,运输成本高,库存占用资金多,合理运用物流管理技术,更加易于降低运输成本和加速材料资金周转。

5、建筑施工企业流动性大,合理运用当地第三方物流提供的专业服务,有利于降低工程的间接费用。

6、建筑工程现已有很多成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管理软件,以供应链管理为手段,实现企业的物料需求计划(mrp),可进一步融入企业资源计划(erp)。

现代企业的走向是经济全球化和专业化,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和专业化的第三方产品和服务。建筑企业同样也应融入这种大环境中,选择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长期稳定地形成供应链关系,即:供应商营运商建筑企业仓库建筑项目销售商客户,形成物流和信息流。通过应用这种现代化的供应链管理手段,企业将大大提高外部形象以及内部管理水平,减少无谓消耗,有助于实现建筑工程项目效益最大化。

随着建筑科技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行业的科技含量逐步提高,为建筑施工企业运用物流理论进行物资管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四、现代物流思想在施工企业物资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一)从宏观战略上采取的措施

1、加强价值工程研究应用

在施工企业自身权限范围,以及合理的变更设计下,加强价值工程实践,删除冗余功能,减少材料无谓支出和浪费,同时研究新型经济实用性材料代替的可行性。

2、应用物资管理信息系统

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由按功能方式组成的各种职能子系统构成,它们主要包括价格分析系统、合同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计划采购系统、质量跟踪系统等。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既可利用计算机来取代人工繁琐的事务处理,提高管理效率,又可完成手工难以完成的信息处理,为物资管理及决策提供信息分析及最佳决策方案,使供应工作处于最佳状态。

3、建立战略联盟,发挥互补优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物流市场快速发展,联盟重要性不言而喻。战略联盟可以减少渠道冲突,快速传递信息,降低渠道成本,突出共同价值和未来发展。建筑企业应选择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商,或者区域性销售商,形成长期稳定的供应链关系。通过应用这种现代化的供应链管理手段,企业将大大提高外部形象以及内部管理水平,减少无谓消耗,有助于实现建筑工程项目效益最大化。

(二)从微观战术上进行的考虑

1、确立科学管理理念,实施系统控制

(1)目标计划控制。根据工程项目用料计划,可运用abc分类法、订货点(fqs)法、经济订货批量(eoq)公式来解决。根据最终的计划,保证按品种、按规格、按质量要求。

(2)采购控制。采购需要开展的业务很多,必须对采购程序的各项业务建立职责分工,实行职务分离。加强对采购对象、采购量、合同签订、付款、货物验收、运输方式和配送等各方面的控制。要强化信息情报收集,引入竞争机制,净化采购渠道。对采购物资应本着“择优布点、货比二家、先近后远、合理定价”的原则,以降低材料的买价和运输费用。要加强采购人员的职业教育和管理,强化纪检监督工作,杜绝采购人员个人为吃回扣、拿好处而不惜牺牲企业利益的不正之风。物资部门要提倡“多存信息,少存实物”的新观念,合理确定采购批次和采购数量,防止盲目采购和无计划采购。

(3)存储控制。在存储控制中,目的就是为了研究得到最合理的采购周期、采购时间和最佳库存结构。施工企业在生产和经营段时间以后,都会造成部分材料、配件的积压现象。为了在盘活库存、减少储备、杜绝损失浪费,不再造成新的超储积压方面,物资管理部门要加强物资定(限)额管理,严格按计划和物耗定额进行控制,加大修旧利废工作,充分利用物流市场发展,不断探索材料“零库存”的可行性。

2、推行现代化管理模式,强化内部管理

(1)科学定位。物资工作要达到的总体目标应当定位于保供和创效。因此,不仅要建立可靠的物资供应与质量保证体系以达到保供的目标,更要致力于降低物资采购成本,节省物资供应成本,强化资源的整合与综合利用,提高资金的运作效率,建立有效的材料责任成本控制体系,以实现创效增效的目标。

(2)科学管理。物资管理工作具有微观性、专业性、规范性的特征,是一项操作层面上的工作。因此,必须讲求科学,按施工企业物资工作的特点和内在规律来制定和实施物资管理工作的计划、组织和控制措施,要吸收战略采购、物流管理、供应链战略管理等先进适用的管理思想精华,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实施各项管理职能工作,在物资管理目标上创新。

(3)以人为本。管理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实现目的的中介是人。不仅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规范物资工作人员的行为,明确其职责,更要注意研究人的内在需求和行为规律,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广大物资人员的聪明才智。要努力使物资管理人员熟悉物流管理技术,成为储存保管、运输装卸的专家,更应掌握企业内供应链的流程,熟悉软件程序和信息技术系统,掌握电子商务技术。必须重视人才在企业物流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要采取各种方式,多层次地加大对企业内部物流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要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用人制度,吸纳大量有用的专业人才,以满足企业物流现代化的需要。

3、构建现代化的物资管理体系

根据建筑市场的需要,目前大中型施工企业普遍实行“集团母、子(分)公司项目施工作业队”的运行模式,与之相适应,企业的物资体系应由过去的企业各级机构层层设置物资管理机构和施工现场层层设立材料厂、库变为三级管理机构,即决策、监督、管理层(母、子/分公司物管部门)采购供应层(各项目部物管部门)耗物层(各施工队)。

4、构建物资管理现代化的监控体系

(1)强化财务对成本的控制。会计人员由于自身知识而所限,只有依赖于信息机构和自身的阅历对审核事项做出判断,从经济内容上看,不再限于原始凭证的完备及形式上,更应转移到数量和价格的真实性。

(2)全员参与监督。物资部门要接受广大职工的监督。每季度将主要采购物资张榜公告,公告内容尽可能全面、一目了然。对有疑惑的事项,职工可以向纪检监察部门报告。

五、结束语

物资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施工企业的生产、技术、财务等多方面的经营活动和经济效益;在现代社会,物流的概念被炒作的十分热门,但这不仅仅是一种炒作,现代物流管理思想确实是有相当的科学基础和成熟的技术,也不乏成功的例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建筑企业必须改变过去计划经济模式下的物资管理思想,采用先进的物资管理方式,这种方式必须是与企业整个生产管理变革相适应。确定新的物资管理思想,建立高效的物资管理组织机构和供应体系已成为必然的趋势。施工企业只有探索出适应市场发展的新型物资管理模式,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采购计划概念篇3

关键词:新税法制造企业税收筹划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缴纳税收是其应尽义务之一,但是这样会增加企业的资金支出额,为了能够有效减少企业是实际税负,各个企业都需要实施合理、合法的筹划税收。在本文中我们将以制造型企业为例,探讨我国税收筹划的概念及特点,并深入剖析我国制造型企业的税收筹划现状及新税法下的税收筹划策略,力争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一、税收筹划的概念及特点

企业的税收筹划主要是企业在基于国家相关税务法律基础上,科学、合理的规划企业的投资、筹资以及经营活动等其它理财活动,从而实现节约税款或者降低税务损失的一种综合。

在新《所得税法》(2008年)下,企业若能够实施合理、科学的税收筹划活动,在降低企业的税务支出的同时,有助于促进企业改进经营方式,提升自身财务管理能力,增加税务提升及是后续税源,最终将有效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在新税法环境中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强税收的筹划管理。

二、我国制造企业税收筹划的现状

(一)税务筹划概念认识不足

笔者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实地调研方式,针对税务筹划的基本定义等问题对部分企业管理人员进行调查,其结果显示大部分企业管理者对于税务筹划存在明显的不足,只是片面认为税务筹划性质与逃税基本一样,其目的都是为了减少企业的税务支出。

(二)税收法律法规不完善,忽视税收筹划风险

我国的税务法律经过多次修订完善,但是仍然存在一些比较模糊的部分,导致人们出现理解上的偏差而无法准确实施税收筹划行为,从而导致企业的税收筹划失效;企业在实施税务筹划时可能会遇到一些不确定因素(风险意识不足、缺乏规避风险措施等等),若不能有效避免上述不确定因素,则可能导致企业的整体利益受到损失。

三、新税法下制造企业的税收筹划策略

(一)加强制造企业物资采购环节中的税收筹划

1、物资采购的税收筹划

制造型企业在采购生产材料时,采购的实际成本主要涵盖采购价格、采购资金及税务支出,其中计入存货成本的税务支出主要指在采购过程中所产生的消费税、关税以及增值税等等。如果在采购初期企业并没有确定材料的用途而统一将其列为采购物资,在采购过程中企业会计则将其作为进项税额进行核算。但是在我国增值税条例中明确规定:进项税额不能够从企业的销项税中进行抵扣,也就是说在使用时应该将其转出进项税。实际上企业的采购物资在购进与领用之间必定存在一个时间差,企业在税收筹划时可利用这个时间差调整企业的税收核算,则可以减少企业的税收支出,从而有助于企业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2、物资采购结算时的税收筹划

在企业的结算中物资采购结算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企业的支付采购款项时,首先可以取得销售方的增值税发票并采取委托收款或者托收承付的结算方式,利用这两种结算方式可以让企业可根据销售方的增值税中的金额来核算成本,并将其抵扣为当期的进项税,若此时企业并未支付采购款项,而销售方已确认销售收入并缴纳了增值税,也就是说销售企业垫付了采购的增值税,从而增加了企业资金的时间价值。另外,企业还可以采取分期付款或者赊账等方式,这样让销售企业预先垫付税款,从而让企业能够有充足的时间来调度资金。

(二)企业生产环节上的税收筹划

1、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方面的税收筹划

实现企业固定资产折旧过程中的税收筹划,一方面需要选择合法的折旧方法,也就是说企业对固定资产选择折旧方法时必须充分考虑国家税制因素,根据不同税制所核算出来的折旧金额在企业的经济利润及税负上都具有一定差异性。例如:在比例税制情况下,如果企业每年所得税的税率保持不变,则可选择加速折旧方法,从而让企业获得延期纳税的机会。延期纳税的经济效益与税率高低是呈正比的,企业在采取这样折旧方式时必须考虑未来的所得税变化情况。因此,企业在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处理时需比较分析未来税率变化趋势而做出最佳选择。

2、企业存货计价方面的税收筹划

企业在生产活动中,存货计价一般分为存货发生时、发货时以及结存时的计价,不同的存货环节其相对应的计价方式也是不一样的,其中存货发出环节与税收筹划之间有着重要关联。根据目前税法及会计制度,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存货发货和领用时的计价方式,即:个别计价法、加权平均法以及先进先出法。在物价快速上升情况下,建议企业采用加权平均法来对发出存货的成本按照存货加权之后以平均价格来实施核算,这样在货物销售成本中便已经包含了后期进货的成本,通过这种方式虽然增加了企业的成本数额,但是降低了货物末期结存时的成本,因此便可延后将企业的利润及纳税,最终便实现延迟缴纳所得税的目的。

(三)市场销售环节上的纳税筹划

企业在销售过程中的纳税筹划主要实现应税利润最小化以及如何实现期间费用摊入最大化。目前,应用较多的分摊法主要为:实际费用摊销法以及平均分摊法,由于这两种分摊法在企业利润冲减程度及纳税等方面具体一定差异性,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企业可根据这两种分摊法之间的差异来合理选分摊方法。在长期实践中笔者认为,平均分摊法可最大限度低效企业的利润并减少企业纳税额,只要企业的经营活动是长期行为,则可将某段时间内的所有费用(如:利润)进行最大限度的平均,从而可减少部分税收负担。

参考文献:

采购计划概念篇4

关键词:集团化企业;采购管理;现状;措施

随着当前我国经济的新一轮改革,大型企业尤其是集团化企业的管理质量愈发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降低企业采购成本,提升企业采购效率与质量,成为当前集团化企业采购管理所研究的重要课题。企业采购管理是一项涉及到众多理论分支的研究内容,采购管理的改革需要集团化企业内部审计监督、营销执行、行政管理等多个部门的倾力配合。只有在实现集团各个子公司、部门之间的纵向和横向组织整合,才能完成跨越式的资源调配,提升集团化企业的采购管理效率。

一、集团化企业采购管理概念及相关理论

1.集团化企业管理概念

集团化企业的采购管理研究由来已久,但是将集团化企业的采购管理纳入集团管理的整体战略还需要追溯到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Dean•S•ammer提出的集团化采购管理流程理论。集团化采购的具体概念有很多,结合当前我国的集团化企业发展现状,应该被定义为通过规划和设计采购控制战略、执行采购实施战略的采购决策和管理过程。

2.集团化采购管理相关过程

集团化企业的采购管理,需要有一个系统的管理体系进行支撑,并且明确对采购各阶段的战略任务、涉及的组织机构、执行的具体工作进行划分,并根据流程规定的步骤和方法完成动态管理和静态分析。根据管理学相关研究,集团化企业的采购与管理体系主要有以下三个阶段组成(见下图)。阶段一:前期准备阶段前期准备是集团化企业采购战略管理的基础阶段,该阶段企业主要针对集团企业采购的事前信息进行基础性的准备,包括采购战略的制定、部门采购计划的申请以及采购信息的汇总。有采购管理工作人员进行梳理和规范后提交集团的采购管理审核人员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正式进入该事项的采购操作。阶段二:实施阶段实施阶段,集团化企业的采购管理人员需要按照采购部门需求和采购物标的将采购计划进行划分,分为普通型物资和战略型物资两种。普通型物资包括办公用品、福利用品必要的损耗等。这部分物资是集团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必要的消耗,并且有着数额小、采购渠道固定、采购渠道透明的特点,采购者只需要按照计划值向固定的供应商进行选择即可。战略型物资包则是企业制造、经营中依靠的主要原材料等供应物资,其价格的高低、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企业的整体发展状态。对于这部分物资,则需要企业根据国内市场甚至国际市场的物资价格,制定长远的战略规划,通过严密的手段圈定供应商,并且签订严格的物资采购合同,配合物资质量检查技术手段。采购过程中需要监督和审计人员对采购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检查。阶段三:改进阶段该阶段是对采购准备和实施阶段的重要总结。包括采购结果的审计监督,采购管理人员工作绩效的评定、采购流程的优化、采购战略的动态调整和采购组织的调整等。

二、集团化企业采购管理存在的问题

1.对集团化采购管理缺少“新”认识

进入新世纪后,中国的大型集团化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越来越重视工业自动化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与推广,并因此而引入了更多的工业制造理念,比如德国的“工业4.0”体系,就是工业制造与信息网络的完美结合,进一步降低了企业成本,利用上下游产业链整合冗余资源。但是在物资采购管理上,很多集团化企业的采购管理人员还没有很好地认识到物资采购的新趋势,对于“采购=信息”的新理念认识不透彻,执行不到位,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速度。

2.组织结构管理混乱

当前大部分集团化企业的采购管理在组织结构上采用混合组织结构,即将职能式组织结构与指令型组织结构混合布置,缺少矩阵型组织结构的标准化设置。导致集团化企业采购管理组织结构混乱,不同指令源的指令相互矛盾时工作人员难以借助评价指标确定指令优先级,必须经过固定的请示程序来确定指令内容。这种混乱的组织结构模式制约了集团化企业采购部门的人均利润率提升。

3.采购方式单一,审计监督效用弱

当前企业根据所在行业和采购规模制定采购方式,相比于国外灵活多变的自动化采购信息网络,国内的采购方式较为单一,大多采购招标和竞争性谈判的方式进行采购。在无形中增加了采购的流程和时间,对于不同规模的物资采购也缺少灵活的变通手段,提升了采购的时间和资金成本。对于集团化企业的采购管理中的审计工作,首先是审计工作管理不严格,监督流于形式,难以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其次是对内部审计“重视”态度的来源上,不少部门和个人对待审计“畏之如虎”,怕审计、不愿接受审计,想方设法躲避审计的情况时有发生。

三、新时期集团化企业采购管理质量提升措施

1.转变集团化企业采购管理理念管理

对于新时期集团化企业采购管理质量的提高,还需要从转变集团化企业采购管理理念上着手。大型集团化企业在采购管理上,首先要树立时效意识,提前针对集团的采购战略进行物资储备管理,包括物资采购方式战略、渠道战略、数量战略、品质战略和价格战略。利用新型的数字化集成采购系统完成集团采购的上下游沟通,理顺产业链,调整资源配置,实现采购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和规范化。让集团的各个子公司、项目部、办公室都能针对自己的发展需要获得适当的资源支持,提高办公、经营和生产效率。

2.理顺集团化企业采购组织结构管理

当前集团化企业采购管理效率提升的重要方式就是理顺集团化企业采购组织结构的管理。集团化企业体量大、部门多、业务复杂,采购管理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全部过程,为绝大多数部门服务,难免接受不同部门的指令。对此集团化企业应当设立自己的组织管理模式,结合组织轮中的矩阵式组织结构,采用横竖两条指令线完成指令的输入和判定,当指令发生冲突时,自动判定优先级并完成沟通。实现采购管理部门的高效化、自动化办公。最终提升采购管理组织效率。

3.完善集团化企业采购方式管理

对于集团化企业的采购管理方式,应当结合企业的采购内容与规模生成相应的采购方式。但是也并非绝对按照既定的采购方式进行采购管理。比如针专用的行政法规和别地方政府法规,就应当按照法律规定方式进行采购。再有就是结合供应商选择范围、数量和供货渠道、付款方式选择采购方式,灵活掌握招标、谈判、询价、网上竞价、协议采购等方式的具体操作流程,实现采购方式的多样化和供货方选择的适用性。

4.创新集团化企业的“审计增加价值”作用

审计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管理,增加企业的效益。因此,在集团化企业的采购管理中,必须创新审计形式,采用“审计增加价值”理念指导当前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把审计工作由原来的单纯监督管理变为预防风险,提升企业管理价值的工作部门。提高企业采购管理部门甚至企业整体的人均利润率。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当前集团化企业的采购管理,需要结合市场的现实状况和经济的整体运行态势来完成改革和管理。结合先进的管理理念、多样化的采购方式、高效严格的组织管理模式,实现对集团化企业采购管理效率的提升。同时还要增强企业的采购管理监督审计,让采购管理在阳光和规范下运行,提高集团的经济效益。

作者:张彦君单位: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郭龙.公司采购成本管理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7(7):78-80.

采购计划概念篇5

[关键词]培养目标;eRp;教学模式;教学体系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3.19.057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3)19-0103-03

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GartnerGroup咨询公司根据当时计算机信息、it技术发展及企业对供应链管理的需求,预测在今后信息时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和即将发生的变革而提出的概念。eRp课程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必修课,该课程是一门技术与企业管理相结合的课程。

目前eRp市场发展比较迅速,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了eRp对企业的重要性。eRp概念的外延也变得更加广泛,几乎成了企业信息化的代名词[1]。因此对于eRp人才的培养,成了目前高校管理类专业的一个方向。本文从eRp培养目标方向出发,探讨eRp课程教学模式与实践教学的设计。

1eRp人才培养需求分析

1.1eRp人才需求现状

eRp概念自20世纪90年代提出以来发展迅速。国内外的大型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纷纷应用eRp系统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如国内的联想集团、海尔集团等。于是对eRp人才的需求在逐年递增。调查显示,目前87%的企业拥有eRp系统,这些企业eRp系统主要应用于供应链管理、生产计划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据专家估计,未来5年,管理信息化领域至少需要5万~6万名管理软件应用人才。

目前市场对eRp人才的需求主要有3类:

(1)eRp实施顾问。要求精通eRp理论与eRp软件的使用方法,熟练运用项目实施方法论,能够有效处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保证eRp系统顺利实施。

(2)eRp系统应用与维护人才。要求能够应用eRp软件进行经营管理,以提高企业工作效率。能够根据企业业务流程,进行eRp系统维护。

(3)eRp系统开发人才。主要是开发eRp系统,根据需求分析、开发适合企业的应用系统。包括eRp平台开发和二次开发。目前eRp软件开发市场竞争比较激烈。

1.2eRp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目前市场eRp人才的需求分析,笔者结合本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计划,提出基于培养目标的eRp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将围绕以下两个培养目标进行。

1.2.1eRp应用管理培养目标

笔者所在学校信管专业的培养计划中有两个培养方向:一是信息管理方向,二是信息系统方向。信息管理方向重点培养学生对信息、数据的管理能力,包括数据挖掘、信息服务。其中包含企业管理软件的应用,如eRp软件。eRp不仅仅是一个软件,其中也蕴含着深厚的管理思想,它没有停留在对以前的手工流程的模拟上,而是在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优化的基础上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2]。

eRp系统应用,将重点培养信息管理方向的学生根据所学课程理论与实践,在实际工作中正确实施eRp系统、正确应用eRp系统和自主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

1.2.2eRp软件开发培养目标

信管专业的信息系统研究方向主要是培养学生研发信息管理系统。依据培养目标,在eRp课程教学方面,针对学生的专业方向,重点培养学生进行eRp需求分析、业务流程设计,并能够开发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简单的eRp软件,或在已有eRp软件平台的基础上二次开发eRp应用系统,特别是基于中小型企业的eRp的设计与开发[3]。

2eRp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eRp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并结合本校的信管专业状况,认为在eRp课程教学中存在以下几个主要的问题。

2.1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

对于eRp很多学生甚至包括一些教师不理解,有的认为eRp就是一个软件,有的认为eRp是一种管理思想。其实这都是片面的理解,eRp是一种企业管理思想,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它同时又是一套先进的计算机管理系统[4]。正由于对eRp的理解有误,造成教学定位不明确,走两个极端,将eRp仅作为一种软件或将eRp视为一种管理方式来进行教学。

2.2教学体系缺乏科学性

盲目开设eRp课程,是目前许多经济管理类相关专业的一个通病。eRp课程的开设,需要有与之配套的教学计划和资源整合规划[5]。有不少学校没有充分考虑这门课的前后续课程,就开设此课程,使其成为一门孤立的课程。与之配套的实验实践环境也缺乏,仅限于计算机设备,没有实际的企业运作模拟环境,更没有校企合作的实践基地。同时教师也缺乏教学经验,教学知识比较片面,照本宣科地开展教学,无法提升学生进行企业资源规划的能力,教学效果差。

2.3理论知识分离而不连贯

在eRp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个比较典型的问题是,教师在理论讲解过程中,没有将eRp中的所有理论知识当作一个整体来讲述,如讲解采购管理,采购管理是与生产管理、库存管理、财务管理等模块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很多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只看到“采购”这个点,而没有抓住“供应链”所联系起来的所有企业业务流程这个面。只是片面地讲解采购的相关概念、怎样进行采购,而没有说明为什么要采购、采购还应与哪些业务联系在一起。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4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脱离

课堂教学只能理解一些基本的概念和原理,无法理解eRp的实质,实践是掌握eRp真谛的最好方法,教学中缺乏实践使得eRp教学成了纸上谈兵。在教授eRp实验时,实验课通常按其模块功能进行割裂式学习,这不仅破坏eRp的整体性,也与eRp系统的集成化思想背道而驰[6]。eRp教学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比如多媒体教学、立体化沙盘、实物教具、各种教学用软件等。在考核方面,加强对以实物沙盘为核心的感性经营体验和以电子沙盘为主体的理性经营体验阶段的考核[7]。在实践应用方面,应与企业进行合作,而不是闭门造车,只有将课堂讲授、实验应用、企业实践这三方面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达到eRp的教学效果。

2.5教学资源的缺乏

不少管理类专业在制订培养计划时,认为eRp课程只要有软件和电脑就可以开设此课程。实际上这样的教学资源远远不能满足eRp的教学要求。eRp是一种管理思想,也是一种应用管理系统。新型的管理思想是需要对企业进行业务流程优化,并借助eRp系统来实施,这样才能提高管理效率。为了达到eRp的教学效果,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优质的师资力量、完整的实验模拟环境和完善的企业实践环节。教师要求熟悉企业管理和具有娴熟的信息技术,实践要求能够模拟企业的运作,要有完善的校企合作制度,为学生的实践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只有做到这些,eRp课程教学才有效果,才能达到开设此门课的目的。

3eRp课程教学模式与实践体系设计

对于eRp课程而言,教学模式是一个重要方面,教学模式是教学方法的有机组合,是学习一门课程的有效途径。笔者经过几年的教学与实践,提出以下的教学模式与实践教学体系设计方法。

3.1点—线—面概念扩展式的教学模式

eRp课程理论性与实践性强,且概念比较多。针对学生比较容易忘记概念这种情况,笔者经过反复琢磨,决定采用一种点—线—面式的教学模式,具体做法是:

3.1.1从一个概念出发,将后续概念串连

比如从“物料”这个概念开始引申,那么就有“生产规划”、“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等一系列核心的后续概念,这样就对掌握eRp的原理与方法有了比较明确的思路。

3.1.2由概念主线扩展到面

在上面分析的主线下,“物料”—“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生产作业控制”,由每一个节点可以引申相应的概念,如“物料”,可以引申出“时间”、“时段”、“提前期”、“物料属性”、“物料编码”等很多概念。“生产规划”可以引申出“eRp计划层次”、“面向库存生产mtS”、“面向订单生产mto”、“资源清单”和“粗能力需求计划”等一些重要概念。由“主生产计划”可引申出“产品结构图”、“物料清单”、“物料清单种类”、“时区”、“时界”、“预测量”、“销售量”、“订单量”、“毛需求”、“计划接收量”、“预计可用库存量”、“净需求量”、“计划产出量”、“计划投入量”和“可供销售量”等大量的概念。通过这样的扩展方式,让学生一步一步掌握eRp的基本概念及方法。

3.2理论—实验—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应与实验、实践教学相结合,笔者采取了以下两种方式:

(1)让学生参与。教师在讲解理论时,可以尝试让学生先理解,甚至是讲解,再让同学来指正,教师辅助。这种方式能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深刻。

(2)分组式的案例讨论。通过一个案例让学生在课堂上分组讨论。这种方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学生踊跃发言,各抒己见。有时还能获取到一些学生的想法,甚至是对信管专业的一些建议等,实践证明这种方式很有效果。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先讲理论,然后进行实验或者实践,甚至是只有eRp软件实验。这种模式可以让学生掌握eRp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但是与实际可能会有差异,特别是现在eRp软件种类繁多,有的时候,同一个概念在不同的软件中有不同的叫法,这样学生会怀疑理论的正确性。

针对我院eRp的实验实践环境,在教学设备资源较薄弱的条件下,通过下列方式进行实验(实践):

(1)课前与课后调研相结合。课前让学生通过实际调查,获取相关信息。这些调研资料对教学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另外一种调研方式是通过网络获取信息,从效果上来看,没有实际企业的调查效果好。网上信息鱼龙混杂,需要进行甄别,如果能够获取eRp方面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对教学还是有帮助的。

将获取的信息用于课堂教学,对教师也是一种促进,是一种师生互动较好的教学方式。

(2)实验课的验证。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模式,就是验证课堂上所学理论的正确性。从笔者近几年的实验教学实践来看,这种方式效果还是不错的。学生在课堂上不能理解的内容能够在实验室中找到答案。

(3)实践课的锻炼。eRp除了课堂讲授与实验之外,还有专门的实践课程,比如企业实习。实习课是真正应用eRp的开始,通过实习课,学生能够将eRp的集成化思想理解透彻,能够更好地掌握eRp原理与方法,为以后从事eRp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3eRp实践体系设计

依据信管专业培养计划目标,eRp的教学在实践方面是核心部分,以下从4个方面探讨eRp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

3.3.1统一的实验方式

两个培养方向统一的实验方式,主要是让学生掌握eRp的基本理论,会应用eRp基本模块的功能。为后续深入学习eRp打下扎实基础。

3.3.2基于培养方向的基础实训

基于培养方向的基础实训课主要强调eRp模块的应用。在基础实训课的设计上,分方向进行。信息管理方向,强调eRp模块的应用;信息系统方向,强调eRp模块的需求分析、设计与初步开发。

3.3.3基于培养方向的综合训练

综合训练是整个eRp相关课程的最后一个环节,要求体现eRp集成化思想。信息管理方向重点在于eRp软件的应用与实施部署以及eRp沙盘模拟。信息系统方向强调在集成化思想下的整体eRp分析、设计与开发。

3.3.4鼓励性创新实践

此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可选内容,主要是面向对eRp具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开展。主要内容须体现创新。教师或学生选择一个eRp课题,课题的内容主要是eRp所体现的先进管理理念、企业流程的优化、eRp的前沿问题。

通过上述实践环节,让学生全面掌握eRp理论与方法、理解eRp的管理思想、能够研发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简单的eRp软件。不同专业的eRp教学体系的内容,各自的培养目标侧重不同[8]。本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只针对信管专业的两个培养方向,具体内容见表1。

4小结

本文分析了目前eRp人才市场需求情况,结合eRp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培养目标导向的eRp教学模式与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方法,并应用于实际的教学实践,教学效果比较明显。eRp课程是信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其教学模式与方法、教学体系设计等方面仍需改进,要求教师不断地摸索,找到适合信管专业学生学习eRp的合理途径,使该门课真正成为信管专业一门实用的课程,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刚.高等院校eRp人才培养刍议[J].教育与职业,2006(14):123-124.

[2]王舰,王秀云,孙凤娥.业务流程导向的eRp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9(5):111.

[3]张玉祥,杨柳,沙寒,等.中小企业eRp软件系统框架的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26(6):76-77.

[4]齐二石,霍艳芳.CimS环境下的eRp管理模式——概念、理论及实施研究[J].工业工程,2000(3):11-13.

[5]张庆丰.对高职财经类专业eRp教学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8(12):87.

[6]李立志.基于eRp平台和校园网构建经管类院校综合实验教学体系[J].商业会计,2010(3):70.

采购计划概念篇6

关键词:数据;Sap;质量管理;焦化

中图分类号:F426.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3-0081-01

传统焦化行业的企业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化、信息化的企业管理完善与发展的要求,因此实施信息化,构建企业eRp系统已经成为适应未来生存的必需手段。eRp是面向管理的企业层信息系统,它利用信息化技术,将企业内部所有资源整合在一起,从而达到最佳资源组合,取得最佳效益。

唐钢美锦化工公司信息化采用五级架构:一级设备控制系统、二级过程控制系统、三级车间制造执行系统meS、四级eRp系统、五级决策系统。eRp系统以Sap系统为平台。Sap是eRp软件中的领军者,采用模块化管理,涵盖采购、库存、生产、销售、质量、财务、成本等环节,具有开放性、集成性等特点。其中,Sap质量管理通过Xi接口集成,将Sap质量管理与三级系统(meS系统、物流系统等)连接起来。本文重点阐述物料采购、生产环节的质量流程管理。

1Sap质量管理相关概念

1.1Sap质量管理功能

Sap质量管理功能主要分为三部分:(1)审计管理,协助企业执行各项质量标准,协助企业计划、执行各类型的审计与评估、评价;(2)质量控制,提供全面完善的管理工具,灵活获得质量数据,统计过程控制等;(3)质量的改善与提高。

1.2Sap质量管理相关概念

Sap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1)检验特性指成分、性能等检验指标;(2)工作中心是指现场检验、取样、判定的机构。(3)检验计划是指管理者对整个检验的整体安排的结果,确定检验工何地何人做什么,如何做。它将特性、采样过程、工作中心等静态数据统一结合起来。静态数据由技术质量部门统一编码提报,由数据运维部门统一维护。

2原材料进厂质量检验管理

原材料在进厂之前,在Sap系统维护供应商信息,维护原材料的基本信息(物料编码、物料名称、计量单位、供应商等)。如果原材料需要进厂质量检验,增加质量视图,以及相应的检验计划。原料采购计划员在Sap系统中创建原料采购订单,并下传到物流系统。货物进厂后,在物流系统进行组批操作,对于同一物料、同一供应商、同一采购订单组批在一起。组批后,进行收货确认,并上传到Sap系统。

在收货确认后,Sap系统根据质量视图维护的检验类型,自动生成检验批。检验计划中的采样过程能够控制样本数量,根据工作中心区分录入权限。录入检验结果后,进行扣水操作,同时系统自动判定,根据录入的成分与检验计划中成分的上下限进行比对。判定后,可进行退废操作。优质优价程序读取组批的成分和判定结果,进行自动结算。

3焦炭质量检验流程管理

在焦炭检验过程中,由生产计划员在Sap系统创建生产订单,并通过Xi接口下传到meS系统。生产订单在通讯接口中的内容主要包括:(1)抬头,物料、工厂、库存地、销售订单号等;(2)生产属性,以p开头;(3)质量属性,质量检验范围。

Bom是指物料清单,包含主产品的原辅料物料及相应的联产品和副产品。工艺路线用于生产后的报工,包括工艺路线、作业类型、标准值等。

如D1所示,生产订单下达自动触发检验批,由检验部门进行取样、检化验,检测焦炭的机械强度、化学分析、测定热性能,将检化验结果录入检验批,系统进行自动判定。焦炭质量检验采用检验点方式,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连续发生。

4实施效果

唐钢美锦化工公司通过实施信息化,构建企业eRp系统,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水平,优化了业务流程。借助Sap系统的质量管理,提升了检化验的规范性、准确性,防止人为错误的发生,同时Sap系统中的质量报表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参考文献

[1]王健,崔新莹.钢铁企业的信息化支撑[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11:14.

采购计划概念篇7

关键词:物流;施工企业;物资管理;应用

在工程项目成本构成中,物资成本占工程成本的60%以上,加上运杂费可能会高于70%,因此,物资管理对保证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企业行为的物资管理工作,不仅是企业物资部门的专业管理,更应是企业决策层和高管关注的事项,同时也是各岗位人员需共同参与和监督的组合管理,只有全员的参与,才能有效构筑企业物资管理现代化的完整体系。随着建筑大军数量的不断膨胀,国家定期不定期为抑制通货膨胀而采取宏观经济调控措施等,施工企业为了生存不惜低价承揽任务,即使是优秀的施工企业效益仍然不尽理想。因此,施工企业加强物资管理的现代化进程,挖掘其管理潜在效益是迫切而必须的。

一、现代物流思想概述

(一)物质资源管理

物质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一项基本的不可缺少的活动。建筑施工企业中的物资管理,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各种物资的计划编制、采购订货、运输组织、库存保管、合理供应、领发、回收等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所需的各种物资是指企业进行生产所必需的原料、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工具等。物资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按品种、按质量、按期限齐备地供应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各种物资;合理地组织物资的订货、采购、运输、储存、收发等工作,加速物资的流转,减少物资的损耗;监督和促进生产部门合理地、节约地使用物资;合理地回收和处理包装物及生产废弃物,避免污染环境。

从生产的需要和企业的具体条件出发,认真搞好物资管理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物资是工业企业实现生产过程的物资基础,只有做好物资管理工作,才能保证企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和不断扩大;其次,搞好物资管理工作,能够改善企业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第三,加强物资信息管理,有利于企业的敏捷化生产,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现代物流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现在流行的物流一词英语为Logistics,也就是后勤的意思。物流概念最早始于美国,当时的概念是指实物配送,使用physicalDistribution(pD)一词,是企业、销售商自身的运输、仓储、包装等活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的后勤组织成功地将战略物资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全球各地,使得美军能够实施全球化战略。战后,随着美国企业经营全球化的发展,传统的实物配送(pD)物流理论已不能满足实践需要。由于Logistics被美军成功地用于全球化后勤保障,于是这种面向全球化的新的物流理论、观念被引入企业中。20世纪80年代美国及欧洲各国广泛采用Logistics理论,90年代日本也开始运用Logistics理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现在许多知名的跨国企业已在我国上海、北京、广州等地组建了物流中心。

1980年,美国后勤管理协会将物流的概念定义为:“有计划地对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由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流通活动,这种流通活动的内容包括为用户服务、需求预测、情报信息联络、物料搬运、定单处理、选址、采购、包装、运输、装卸、废弃物处理及仓库管理”。1997年,北京“亚太国际物流会议”许多物流专家对物流概念提出了新看法,共同认为物流已不仅仅是从产品出厂开始,而是包括从原材料采购、加工生产到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直到废旧物品回收、处理等的整个物品物理性流动过程,包括为实现这一过程而采取的一系列技术、经济、组织和管理活动。1998年,美国物流协会对物流定义为:“物流是供应链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顾客需要而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率、低成本流动和储存进行计划、实施和控制的过程”。

供应链(SupplyChain)是一个由原材料供应商、营运商、仓储商、生产企业、销售商、零售商、顾客组成的链式结构,包括物流和信息流。供应链管理理论采用系统论的观念和方法,整合整个供应链的各个部分对物流进行系统管理,提高物流流动效率降低流动成本。

二、施工企业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1、从思想观念上看,落后于现代化管理的理念

随着物流的快速发展,一般生产企业的物资管理尚未能与物流市场有效接轨,企业领导、管理人员普遍存在“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思想,对第三方物流有抗拒心理。

2、从物资管理的基础上看,配套设施薄弱

由于对物资管理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计算机管理系统应用受到制约,多停留在原来的整套账务、采购、仓储和控制的管理模式上,造成了当前物资管理基础工作相对薄弱,是典型流程式、“标准化”的管理,而不是追求效益、主动进取的管理模式。

3、从操作实践上看,重供应、轻管理的现象严重

企业领导层、生产作业层对物资部门的要求是准时提供生产所需的物资,一旦延误生产,物资部门要负一切责任。因此,施工物资管理人员唯能做的就是加强计划预算,按品种、按质量、按期限齐备地供应施工生产所需的各种物资,宁愿物资管理水平停留于传统水平,也不愿承担因改革创新带来的风险和责任。

4、从人力资源的角度上看,物资人才缺乏

从人力资源的角度上看,物资人才缺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由于物资人员作为生产辅助人员,在企业的地位居于次要,无法吸引人才,增强活力,使得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物资管理,既懂经济金融又懂法律的人才严重缺乏;二是物资管理人员缺乏系统、专业、相关的培训,在管理中往往凭借的是经验判断而不是科学理念;三是普遍存在人才知识结构老化,难以接纳现代化管理理念与手段的问题。

三、现代物流思想在施工企业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现代企业竞争的手段,除了技术的先进性,最有效的就是内部管理的有效性和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随着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节约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潜力已经十分有限,只有物流领域才是尚待挖掘的第三利润源。同时,为了提高市场反应能力,企业必须具备快速高效的销售渠道和采购方式,而现代物流与传统运输、仓储业的不同之处正在于其特有的集成性和敏捷性,物流是企业经营敏捷性的重要物质保障,对改善企业经营状况、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些年来,作为国民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行业,在房地产市场持续高涨的有利条件下,规模得到了较大的扩张,取得了一定的效益。但是也应该看到,由于建筑行业自身的点多、面广、工期长、队伍杂等特点,决定了其在迅速扩大规模的同时成本不断上升,材料费居高不下,资金周转越来越慢,部分企业效益开始下滑。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企业物资资源管理落后,阻碍了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鉴于对物流理论的认识和理解,认为建筑施工企业是非常适合于运用现代物流技术进行物资资源管理的,具体分析如下:

1、相对于应用广泛的商业零售领域,建筑施工业的物资流动确定性很强,更加容易确定项目物资需求。建筑设计完成后,物资数量种类就基本确定了,施工组织设计完成后,时间也基本确定了。

2、相对于应用广泛的商业零售领域,建筑产品的需求物资类型较少,品种相对简单,使用物流管理技术更加方便。

3、建筑安装工程用的三大材料钢材、木材、水泥以及使用量较大的一些大宗原材料比较容易和供应商形成长期的稳定的供应链。

4、建筑施工企业所需的物资数量大,质量多,运输成本高,库存占用资金多,合理运用物流管理技术,更加易于降低运输成本和加速材料资金周转。

5、建筑施工企业流动性大,合理运用当地第三方物流提供的专业服务,有利于降低工程的间接费用。

6、建筑工程现已有很多成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管理软件,以供应链管理为手段,实现企业的物料需求计划(mRp),可进一步融入企业资源计划(eRp)。

现代企业的走向是经济全球化和专业化,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和专业化的第三方产品和服务。建筑企业同样也应融入这种大环境中,选择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长期稳定地形成供应链关系,即:供应商营运商建筑企业仓库建筑项目销售商客户,形成物流和信息流。通过应用这种现代化的供应链管理手段,企业将大大提高外部形象以及内部管理水平,减少无谓消耗,有助于实现建筑工程项目效益最大化。

随着建筑科技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行业的科技含量逐步提高,为建筑施工企业运用物流理论进行物资管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四、现代物流思想在施工企业物资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一)从宏观战略上采取的措施

1、加强价值工程研究应用

在施工企业自身权限范围,以及合理的变更设计下,加强价值工程实践,删除冗余功能,减少材料无谓支出和浪费,同时研究新型经济实用性材料代替的可行性。

2、应用物资管理信息系统

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由按功能方式组成的各种职能子系统构成,它们主要包括价格分析系统、合同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计划采购系统、质量跟踪系统等。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既可利用计算机来取代人工繁琐的事务处理,提高管理效率,又可完成手工难以完成的信息处理,为物资管理及决策提供信息分析及最佳决策方案,使供应工作处于最佳状态。

3、建立战略联盟,发挥互补优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物流市场快速发展,联盟重要性不言而喻。战略联盟可以减少渠道冲突,快速传递信息,降低渠道成本,突出共同价值和未来发展。建筑企业应选择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商,或者区域性销售商,形成长期稳定的供应链关系。通过应用这种现代化的供应链管理手段,企业将大大提高外部形象以及内部管理水平,减少无谓消耗,有助于实现建筑工程项目效益最大化。

(二)从微观战术上进行的考虑

1、确立科学管理理念,实施系统控制

(1)目标计划控制。根据工程项目用料计划,可运用aBC分类法、订货点(FQS)法、经济订货批量(eoQ)公式来解决。根据最终的计划,保证按品种、按规格、按质量要求。

(2)采购控制。采购需要开展的业务很多,必须对采购程序的各项业务建立职责分工,实行职务分离。加强对采购对象、采购量、合同签订、付款、货物验收、运输方式和配送等各方面的控制。要强化信息情报收集,引入竞争机制,净化采购渠道。对采购物资应本着“择优布点、货比二家、先近后远、合理定价”的原则,以降低材料的买价和运输费用。要加强采购人员的职业教育和管理,强化纪检监督工作,杜绝采购人员个人为吃回扣、拿好处而不惜牺牲企业利益的不正之风。物资部门要提倡“多存信息,少存实物”的新观念,合理确定采购批次和采购数量,防止盲目采购和无计划采购。

(3)存储控制。在存储控制中,目的就是为了研究得到最合理的采购周期、采购时间和最佳库存结构。施工企业在生产和经营段时间以后,都会造成部分材料、配件的积压现象。为了在盘活库存、减少储备、杜绝损失浪费,不再造成新的超储积压方面,物资管理部门要加强物资定(限)额管理,严格按计划和物耗定额进行控制,加大修旧利废工作,充分利用物流市场发展,不断探索材料“零库存”的可行性。

2、推行现代化管理模式,强化内部管理

(1)科学定位。物资工作要达到的总体目标应当定位于保供和创效。因此,不仅要建立可靠的物资供应与质量保证体系以达到保供的目标,更要致力于降低物资采购成本,节省物资供应成本,强化资源的整合与综合利用,提高资金的运作效率,建立有效的材料责任成本控制体系,以实现创效增效的目标。

(2)科学管理。物资管理工作具有微观性、专业性、规范性的特征,是一项操作层面上的工作。因此,必须讲求科学,按施工企业物资工作的特点和内在规律来制定和实施物资管理工作的计划、组织和控制措施,要吸收战略采购、物流管理、供应链战略管理等先进适用的管理思想精华,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实施各项管理职能工作,在物资管理目标上创新。

(3)以人为本。管理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实现目的的中介是人。不仅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规范物资工作人员的行为,明确其职责,更要注意研究人的内在需求和行为规律,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广大物资人员的聪明才智。要努力使物资管理人员熟悉物流管理技术,成为储存保管、运输装卸的专家,更应掌握企业内供应链的流程,熟悉软件程序和信息技术系统,掌握电子商务技术。必须重视人才在企业物流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要采取各种方式,多层次地加大对企业内部物流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要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用人制度,吸纳大量有用的专业人才,以满足企业物流现代化的需要。

3、构建现代化的物资管理体系

根据建筑市场的需要,目前大中型施工企业普遍实行“集团母、子(分)公司项目施工作业队”的运行模式,与之相适应,企业的物资体系应由过去的企业各级机构层层设置物资管理机构和施工现场层层设立材料厂、库变为三级管理机构,即决策、监督、管理层(母、子/分公司物管部门)采购供应层(各项目部物管部门)耗物层(各施工队)。

4、构建物资管理现代化的监控体系

(1)强化财务对成本的控制。会计人员由于自身知识而所限,只有依赖于信息机构和自身的阅历对审核事项做出判断,从经济内容上看,不再限于原始凭证的完备及形式上,更应转移到数量和价格的真实性。

(2)全员参与监督。物资部门要接受广大职工的监督。每季度将主要采购物资张榜公告,公告内容尽可能全面、一目了然。对有疑惑的事项,职工可以向纪检监察部门报告。

五、结束语

物资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施工企业的生产、技术、财务等多方面的经营活动和经济效益;在现代社会,物流的概念被炒作的十分热门,但这不仅仅是一种炒作,现代物流管理思想确实是有相当的科学基础和成熟的技术,也不乏成功的例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建筑企业必须改变过去计划经济模式下的物资管理思想,采用先进的物资管理方式,这种方式必须是与企业整个生产管理变革相适应。确定新的物资管理思想,建立高效的物资管理组织机构和供应体系已成为必然的趋势。施工企业只有探索出适应市场发展的新型物资管理模式,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渝祥.企业答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周启蕾等.我国物流理论研究的现状与未来[J].中国流通经济.2000(2).

3、汝宜红等.现代物流理论及其实践[J].中国物资流通.2001(7).

4、唐爱华.现代物流思想在施工企业物资管理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3(11).

采购计划概念篇8

关键词:川东北;物料管理;管理效率;措施

随着元坝区块开发的深入,在川东北地区部署的勘探开发油气井已达到30多口。但单口井所用物料的调度和管理则是由不同的单位和部门来执行。加强川东北采气厂项目用物资的系统化管理,实现项目物资管理的进一步规范、系统。本文从物料管理理论软件eRp切入,针对物料管理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结合中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川东北采气厂实际情况寻找解决办法。

一、物料管理概述

(一)物料管理基本概念和流程

物料管理部门的重点是应用eRp系统对工程中的材料进行管理。在项目用料管理的介绍中,首先需要了解几个基本概念。

工厂:指进行供应、仓储等业务的场所。工厂代表物资供应部门的一级库,负责统一储备工作。

库存地点:工厂级的细分单元,可能是仓库、库房或仓库/库房的某一特定的位置;在eRp系统中库存地是对库存物资进行有效管理的最基本的组织单元,eRp系统的库存地可以是实际的仓库或虚拟的仓库。

采购组织:对应实际业务中的采购管理部门。如果是集中采购,在系统内只须设置一个采购组织,采购组织代表物资供应部门,负责归口管理与集中采购;采购组织为一个或多个工厂或公司与供应商谈判采购条件,对某一特定的采购行为负责,采购组织对采购合同负完全的责任。

采购组:每个采购组织可由一个或多个采购组进行日常具体业务操作。如物装供应处可在同一个采购组织下按不同的专业科室分别设立采购组。

物料的出入库管理可以用图1来表示。

(二)eRp在具体项目用料上的应用

在油气井的施工中,各种材料消耗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加强材料的管理是控制成本的一项重要措施。eRp系统进行物料管理的目的是按照工程施工计划进度供应物资,不会超量采购,导致过度占用流动资金;也不会因采购不足,而造成停工待料。同时,保持合理库存。做到需求有计划,采购按计划,供给有保障,资金不占用。

eRp系统可以随时监控材料的购进与消耗,并可以掌握到管理人员的各种工作情况,最大限度地减少失误和浪费。同时,预算和财务部门可以利用材料计划和材料报警等功能来丰富数据报表,可以随时随地地查询到想要的数据,最大程度地提高工作效率。

该系统在项目物料的管理流程上包括材料的入库、直进直出、出库、返料、退货、调拨、损耗管理、材料结算;多项技术用于减轻仓管员工作强度,系统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数据录入,同时系统提供多种数据的导入方式,如pDa、送货单、采购计划、eXCeL等方式;录入相关材料时采用智能模糊查询选择;在入库中我们同时可以录入相关附加费,在出库时软件会自动显示入库的材料,减少用户选择材料的强度。在材料结算方面,系统采用先入库后集中结算方式,这样仓管员只管入库,最终结算有相关人员根据入库单汇总后再按统一协议价进行结算。为了方便分析材料情况,系统提供强大的查询功能,可以帮助用户进行各种查询汇总。

二、西南油气分公司川东北采气厂物料管理现状研究

为了实现物料管理的规范化和流程化,结合eRp管理系统对西南油气分公司川东北采气厂辖区范围内的在钻、勘探、开发井所用的物料进行调研和分析,发现物料的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用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需求分类不清

明确的物资需求计划是物资供应的龙头。及时、准确地制定并提报物资的需求计划是实施采购、控制进度和成本的一种根本保证。

在实际的项目用料管理中发现,通过调研发现很多井站在对自己的井站需求计划进行提报的时候,往往并没有分清楚物料的类别。

根据半年来的统计,有多达30多个井站不同程度地存在分类不清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存在使得物料的计划、购置、调拨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麻烦。

2.缺少相关物料单据、凭证

进行物料清查和盘点,发现存在缺少相关单据的问题。具体如下:一是消耗的项目用料缺少领料联。二是物资回收核对时无回收单。前一个问题使物装部门不能准确、及时地掌握物资的明细,不能提供有力项目的物资结算保障。领料单的缺少会给留料部门备查造成不便,同时对会计部门的材料出库核算,仓库部门记材料明细和物资供应部门对物资供应统计都会造成工作上的不便。第二个问题使物管部门对物资的回收核对、检验、计划等工作造成不便。同时,物资回收核对盘点在财务上要注意同时更新账目卡,即回收旧的账目卡,重新挂新的卡,但需注意新旧卡的名称不要写错。将旧的账目卡核对后,分类包装再统一交会计存档,以便今后审查。

3.部分物料数据库不完善

物料的使用和消耗后,在物资装备中心的数据并没有得到完全的记录和统计。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无单个项目已使用和未出库物资分类明细数据。二是历年项目使用剩余的物资明细数据没有查清。三是项目出库和未出库物资明细没有整理。

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中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川东北采气厂在设备、物资管理、物资的有效利用、项目投资成本核算等方面的管理工作造成了不便。

4.价格核算手段的改进

在eRp投资工程pS项目模块的出库预留工作方面,因为没有一种可靠的移库物料金额的查找方法,使财务pS预留物资的金额不能直接和计划处下拨的分期金额数相比较。

基于上述问题,我们急切需要建立一种方便的金额查找方式,并靠这种方式使pS预留操作的信息完整准确。

(二)相应问题解决措施

采购计划概念篇9

关键词:供应链;内部控制;降低成本;流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3-000-01

一、供应链的概念及意义

1.实施背景。实施的背景是作为集团公司统一管理,集中采购权、销售权的分公司对供应链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重点是对材料使用计划、采购计划的编制进行内部管控,材料计划、采购、入库、领用出库、财务核算等形成闭合管理,提高内部管理水平。

2.供应链的概念。能够实现企业采购、销售、生产、库存、财务等核心职能的流程化协作与管理控制,能够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高效协同。敏捷智慧的供应链能够显著降低整体运作成本,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整体竞争优势。

3.实施供应链的意义。(1)降低成本。提高库存周转率,降低库存成本;准确订货,降低采购成本;提高库存管理水平,避免不必要的损失。(2)提升管理水平。企业制度与系统有机结合,规范工作流程,规范管理;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帮助企业规避经营风险。

二、供应链模块的具体应用

1.供应链模块的内容

(1)采购管理。“采购管理”帮助企业对采购业务的全部流程进行管理,提供请购、采购订货、采购到货、采购入库、采购发票、采购结算的完整采购流程。

(2)库存管理。“库存管理”是供应链的重要环节,能够满足采购入库、销售出库、产成品入库、材料出库、其他出入库、盘点管理等业务需要。主要进行进出入库和库存管理的日常业务操作。

(3)存货核算。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耗用而储存的各种资产,包括商品、产成品、半成品、在产品以及各种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

2.各模块之间的关系

(1)材料计划的编制。①编制依据:生产作业计划及作业规程;②编制流程:队组技术员按照编制依据结合井下生产实际及队组工库房实际库存情况编制本月材料计划(部门用料计划),队组生产(机电)副队长审核,单位负责人签字盖章;③审批程序:队组及时将编制完的计划报送相关专业管理组,专业管理组审批、录入U8系统后报送企管科复核,企管科按规定进行复核后执行本月需求计划。

(2)材料请购单的编制。每月供应科、机电科汇总各单位材料使用计划,并结合库存材料情况编制采购请购单。

供应科、机电科根据U8系统中生成的部门用料计划,可以清楚的看到本月各种材料及配件的需求情况,更准确的掌握本月的材料需求数量,更好的执行采购任务。确保当月不会因为盲目采购导致库存的增长,避免因采购与需求的误差,确保当月生产任务的完成。

(3)材料采购需求平衡。请购单生成后,由供应科、机电科根据本月库存情况进行需求平衡,根据需求平衡生成采购订单。通过系统的库存系统可以将这些信息做到更加细致的了解,从而避免过多采购占用库存的情况,以达到节约资金占有率的目的。

(4)采购订单。供应科、机电科根据U8系统中所生成的采购订单申报材料采购计划,材料采购计划经领导批复后,调拨材料开出纸质单据,经由集团公司采供部统一采购批复入库,自采材料经由供应科统一负责其入库。

(5)办理入库手续,材料入库。当调拨材料经由采供部统一调拨回来之后,供应科、机电科根据实际到货数量,由采购订单生成材料到货单,自采材料也同样如此。此后由供应科与机电科保管将入账纸质单据和U8系统中的到货单校对一致后,在U8系统中,根据材料到货单生成调拨单单据,自采入库的将生成验收单单据。

(6)由队组开具领单,领取材料。供应科、机电科计划员根据部门用料计划单打出领料单之后,经由各部门主管签字盖章后,用领单领取材料。保管根据部门用料计划生成领料单以下账。

(7)财务核算。①每月底由财务科稽核当月材料收发及库存情况。②财务人员根据实际单据将入库单在系统中做材料入库凭证(根据自采单据做相关挂账及材料入库凭证)。③由财务人员根据当月各单位材料领用单据做材料分配凭证。

三、供应链应用为企业管理带来的好处

利用财务核算软件,将材料配件管理纳入财务供应链系统,通过供应链模块全面监督材料配件的计划、采购、到货、入库、领用环节,各环节环环相扣,保证数据传递的便捷、一致、有效、及时,时时动态掌握企业全部材料配件的购、销、存情况。其具体好处如下:

1.队组上报材料使用计划,经相关专业科室审批后,录入供应链系统,领料单由审批后计划生成,实现了从源头上杜绝了随意篡改领料单内容,从根本上控制领料单虚开、错开,从流程上控制材料成本的增加。

2.根据系统生成材料领用计划,结合系统内库存情况,生成材料采购计划,从源头上控制材料采购计划的虚报、瞒报、错报、漏报,提高材料计划的执行率。

3.根据材料采购计划生成到货单,由到货单生成采购入库单,保证材料入库情况与采购计划相符,避免随意篡改调拨单数量,导致材料采购成本增加。

4.材料出库单由领料单生成,而领料单由材料使用计划生成,达到杜绝虚进虚出,减少材料指标浪费及降低库存资金占用。

5.通过供应链系统,实现对材料的查询功能,包括队组计划、领用执行、材料采购的执行情况、入库情况等等。

参考文献:

采购计划概念篇10

日本策划专家和田创对策划的定义是:策划是通过实践活动获取更佳成果的智能,或智能创造行为。也就是在对企业内外部环境予以准确地分析并有效地运用各种经营资源的基础上,对一定时间内的企业营销活动的行为、实施方案与具体措施进行设计和计划。

营销策划以综合运用市场营销学及相关理论为基础,以市场调研为前提,从市场竞争的需要出发,以科学地配置企业可运用的资源为手段,目的就是制定切实可行的营销方案并组织实施,以实现预定的营销目标。在策划的过程中,创意是灵魂。

策划具有指导功能、整合(通过动态的综合使之完整)功能、实战功能、避险功能。二、房地产全程营销策划概念

计划经济时代,我们只有简单的“房地产”概念,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住宅建设一直是学习前苏联模式,按照居住区、住宅小区、住宅组团的方式进行设计,而且住宅的建设标准由政府统一制定,谁也不能超标准,甚至是出几套标准图,大家全按标准图进行建设,千楼一面。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随着社会进步与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居住条件的需求层次日益明显,过去按标准图建设的住宅已根本不可能满足全社会不同阶层的居住要求,“房地产市场”应运而生,房地产作为产品的概念也迅速被人们所接受,但概念被接受并不意味着产品被消费者认可。

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使消费者对居住条件的需求层次与时俱进,同时也促使了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西安房地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十分迅速,各房地产公司之间竞争异常激烈,加上非房地产企业携巨资不断进入房地产业成为新的竞争者,西安房地产业的竞争将日趋白热化,整合与被整合将是必须面对的现实。

以西安市为例,目前已注册的房地产公司约500家,待注册的房地产公司约100家,有项目的房地产公司约300家左右,在众多拥有项目的开发商中,有品牌、有规模、有知名度的只有4、5家,而有开发运作经验的开发商不超过10%。因为各种“契机”进入房地产业的开发商大多是“无业绩”开发商,“涉市”不深,经验不足,即使有开发运作经验的开发商,其驾驭项目的能力也参差不齐,在市场经济机制下,持有“有钱就能盖房”观念的开发商在市场上逐渐没有了立足之地,需要借助专业服务机构以求项目成功。

随着房地产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尽管开发商已经建设出了功能足够好、价格足够合理的产品,为什么仍然争取不到应有的目标顾客?

房地产营销管理就是在目标市场上达到预期交换结果的自觉努力。房地产市场的现状表明,开发商在楼盘整个建设中的努力显然是被动的和不自觉的。大多数房地产开发商还没有意识到这实际上是如何对待市场导向的问题。这直接导致房地产开发商的市场竞争观念停留在建设观念、楼盘观念、推销/销售观念上,明确地说,房地产开发商在市场中的地位是与他的市场竞争观念相一致的。

这是因为大部分房地产开发商的竞争观念,依然停留在:1.建设的观念上——认为消费者喜欢价格低廉的住房;2.楼盘的观念上——认为消费者喜欢高质量、多功能的楼盘,开发商迷恋上自己的产品,没有意识到所建设的楼盘在设计阶段即已经脱离主流需求或者市场已经在朝不同的方向发展;3.销售的观念上——认为消费者是被动的,必须主动推销和积极促销,开发商销售的是自己能够生产的产品,而不是市场能够出售的产品。总之,开发商并没有把市场导向定位在买方需要上,缺乏个性、千楼一面,趋同的结果造成恶性竞争。

房地产全程营销策划就是运用整合营销概念,对开发商的建设项目,从观念、设计、区位、环境、房型、价格、品牌、包装、推广上进行整合,合理确定房地产目标市场的实际需求,以开发商、消费者、社会三方共同利益为中心,通过市场调查、项目定位、推广策划、销售执行等营销过程的分析、计划、组织和控制,在深刻了解潜在消费者深层次及未来需求的基础上,为开发商规划出合理的建设取向,从而使产品及服务完全符合消费者的需要而形成产品的自我销售,并通过消费者的满意使开发商获得利益的过程。

一个真正的策划方案就是要将目标项目置于国家、西安市房地产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具体分析,以消费者的未来期望、市场的现实需求、行业的竞争态势为依据,通过房地产市场细分,来确立它的核心定位,目的就是要为项目的营建,在设计、建设、营销、服务、管理等方面提出比竞争者更有效地满足顾客需求的实施细则,从而为开发商的项目整体概念,准确地建立起一整套价值体系,力求通过产品差异化战略,最大限度的避免竞争、超越竞争,使开发商及其产品在社会公众面前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最终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营销战略境界,达到把企业整体地销售给社会大众的目的。因此,最低标准就是为开发商规划出适应市场、有效供给的目标项目。三、房地产全程策划在房地产建设中的地位

策划咨询机构站在开发商的角度和立场,以求证过的市场分析为依据,对未来可能面临的市场需求变化,在正确的营销理论、准确的项目定位指导下,勾画出客观的、可实施、可操作的项目蓝图。这个蓝图是建立在对广泛的基础信息资源的分析上,是成功的基础。

策划咨询机构是开发商与建筑规划单位、园林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以及销售公司、广告公司、物业管理公司等中介服务部门的桥梁和纽带,是项目战略意图的制定者和贯彻者,既要严格按照确定的项目概念设计执行,又要随时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对既定方针作战术调整,要协调和判断各专业公司的工作进度与成果质量,并提出改进意见。同时负有协调指挥各专业公司按既定目标共同工作的责任,最终目的就是使整个项目实现整体策划意图。四、早期房地产策划理论模式分析

(一)概念策划模式

策划人选择楼盘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显著特征,向消费者加以强调和宣传,使消费者对楼盘建立起概念认识,引导消费者在众多楼盘的选择过程中,比较容易选择自己偏好的楼盘,从而达到促销目的的一种策划方式。

西安市的一些热销楼盘,宣传上都分别有一个以上的显著特点。比如有的强调区域文化人文理念、有的突出社区安全、有的推荐智能化、有的宣传物业管理、有的楼盘更注重环境、有的讲究材料上乘、装备精良、有的鼓吹风格、有的宣传价廉……这些特别推荐的优点,使人建立起概念认识,对销售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使购买者能够在众多楼盘选择过程中,比较容易地按需求选择。

概念楼盘显然是开发商一相情愿、建设观念的反应,是忽视市场需求的产物。希望依靠突出的某个特征而实现销售,在目前空置率高居不下、买方市场情况下,这种策划方式只是解决了消费者的识别选择,发展商仅靠楼盘的某项优点而实现销售意图,很难圆满实现。 (二)卖点群策划模式

策划人为适应卖方市场和消费者理性选择,采用罗列众楼盘优点并将其集于一身,向消费者做出承诺:能满足消费者所有要求,从而达到促销目的的一种策划方式。

房地产市场供应量的增加、导致需求相对减弱及消费者理性购买,发展商以建设观念、楼盘观念建筑的楼盘,为了迅速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采取“人有我有”的销售策略。策划公司将众楼盘之长集于一身,极尽所能地向市场罗列无尽的卖点,使得开发商必须在短期之内对于购买者做出足够的承诺。其结果,每一个卖点的后面通常都是成本的增加,楼盘的整体素质虽然得到了或多或少的增加,实际已出现明显的成本高于售价的问题。尽管卖点策划模式对提高项目的素质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产生了许多高不成低不就的楼盘,如造价是小康型,环境却是生存型,户型又是温饱型。

(三)等值策划模式

策划人为避免楼盘成本攀升而并未获得同比的售价,或因售价提高造成楼盘空置率攀升的恶性循环,在众多的楼盘优势卖点中进行权衡取舍,或找到楼盘未发现的价值点,使楼盘成本与销售价格相适应,从而达到促销目的的一种策划方式。

采用罗列众楼盘优点的结果是使一些楼盘成本攀升而并未获得同比的售价。由于存在着投资商和策划机构对土地和项目价值的发现与价值兑现能力的差异,使得一些楼盘成本高于售价。等值策划要求对该项目的价值因素具有充分的认知能力,并能在众多楼盘优势卖点中进行选择,而且需具有驾驭和实现经营意图的综合能力。等值策划模式毕竟是推销/销售观念的产物,它不可能解决开发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只能缓解这种矛盾。五、房地产全程策划理论模式——增值策划模式

策划人在项目立项时,即着手进行市场需求调研,正确确定目标市场的需求和欲望,利用差异化、避免竞争等营销理论,营造出即比竞争对手更有效的满足市场需求,又不可替代的楼盘,通过提高消费者可察觉的使用价值,提高楼盘相对销售价格——使楼盘增值,从而达到营销目的的一种策划方式。

增值策划的目的,就是要为开发商的楼盘创造最大的附加值(使楼盘增殖),为楼盘的市场创造有效需求。

价格的制定不能脱离整个房地产营销组合的其它部分,它同时也是市场定位战略的内在要素,真正的问题是房地产的价值,而不是价格。增值策划所要作的,归根结底是为了使开发商获得最大收益。

通过对社区形象的塑造,降低住户对价格的敏感程度,通过提高社区的pUV(pUV—可察觉的使用价值,指用户在购买和使用产品或享受服务中得到的满意程度)值,提高楼盘售价,并使社区的价值为住户所接受。

社区策划要从社会发展角度上,充分考虑到未来房屋流行式样、西安城市繁华中心的向北偏移、未来住宅开发的社会化、市场化进度及进展、融资条件改善的可能性,以及国家土地、住宅、税收政策和经济发展战略的变化,以多层住宅比较,从概念设计起,所策划社区的风格、环境、建筑特色、它所倡导的居住理念、复合化的生态社区是西安市所仅有的,亦即整体品牌营造是独一无二的,也是不可替代的。

试将等值策划模式与增值策划模式比较如下:

等值策划模式——以更低的价格向住户提供与竞争者相同的可察觉的使用价值(pUV)。

增值策划模式——在与竞争者相同的价格向住户提供更高的可察觉的使用价值(pUV)。六、增值策划模式的理论核心——DStp模式

分析住户需求,细分市场,选择适当的目标市场,为自己产品进行价值定位。

1.需求(Demand)—是指消费者有能力购买且愿意购买的某个具体产品的欲望;

2.细分(Segmentation)—指市场细分,根据住户对产品的需要差异,把整个房地产市场分割为若干个子市场的分类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