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工业生产物流十篇工业生产物流十篇

工业生产物流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03:39

工业生产物流篇1

关键词:有色金属加工企业;生产物流;合理化;生产工艺流程;生产过程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273文章编号:1009-2374(2016)04-0192-02Doi:10.13535/ki.11-4406/n.2016.04.095

1生产物流的含义

生产物流,就是指原料从进厂开始,按照一定的工艺流程,以在制品的形式经过各个车间或者各道工序进行加工,通过某些运输机械或者设备进行装卸、运输,最终实现成品出厂的过程。

2有色金属加工企业的物流特点

有色金属加工企业的生产一般都有一些共同特点,通常体现在:

2.1生产工艺流程复杂多变

有色金属加工往往伴随着热加工和压力加工同时进行。在制品在生产过程中有着复杂的金属性能变化,是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所以像铜、铝铸锭在生产中对温度的控制要求就很高,这就要求在制品在物流流转的过程中效率要高,尽可能减少热损失。

2.2生产过程的连续化和自动化

随着工艺技术、机械加工能力的提高,我国有色金属加工生产的连续化和自动化也在不断提高。企业拥有的大型设备和自动控制设备越来越多,这就要求在制品在生产的过程中运送到下一个车间、下一道工序的时间要掌握得比较准确,以实现生产的连续化、效率化。

2.3生产过程的信息量大

有色金属加工需要原材料、中间合金、生产辅助材料同时在生产的过程中进行物料的流转和在制品形态的变化,以保证产品的按时、按量产出。

3有色金属加工企业生产物流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有色金属加工企业生产物流的现状进行调查与研究,发现总体上我国有色金属加工企业生产物流正逐步向现代化物流方向前进,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具体情况如下:

3.1工艺流程

在生产中工艺流程应该是顺畅、连续的,但是在实际中,有许多车间、工序中存在很多不科学、不合理的情况。如:工艺流程在流转中物料折返严重、物料运输的线路过于迂回、安排不合理导致运输线路过长。这些都体现了在工艺设计中对物流没有经过充分的考虑。

3.2工厂布置

工厂的总平面布置就是在满足各种要求的前提下,确定企业各功能分区和功能区之间互相合理位置的工作,但工厂的实际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都反映了在进行总图设计时缺乏物流的考虑。随着企业发展,在不断改建、扩建中无法完全遵循物流合理化的原则,导致平面布置上形成一定的缺陷,物流流量大、运输方式复杂、运输不合理现象较为严重。

另外,物流基础设施落后、库存管理水平不高、生产物流管理分散化等。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到有色金属加工企业的效益和物流的效率。

4发展有色金属加工企业合理化物流的措施

4.1工艺流程的合理布局

有色金属加工企业应按照其自身的工艺要求,合理安排原料从进厂到成品出厂的工艺流程。各个车间或者工序的装卸点、作业点和存贮点之间的线路物流短捷、合理,避免折返、迂回,减少不必要的运输环节,以提高整体的生产运输效率。

4.2总平面布置中的物流

4.2.1厂址选择。厂址的选择应根据资源分布和消费地点,靠近主要原理、燃料基地或者产品主要销售地。同时也要把压缩运距、力求外部运输总费用最少作为重要考虑因素。和厂外公路、铁路、港口的连接应最短捷,具有经济合理、便捷通顺的交通运输条件。

4.2.2总平面布置。总平面布置的内容是根据企业的生产性质、规模和生产工艺等要求,合理布置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设施和生活辅助设施等。设计时要结合建厂地区的具体条件,按照原料进厂到成品出厂的整个生产工艺过程,经济合理地布置厂区内的建、构筑物,组织好厂内外的交通运输。

4.2.3合理总平面布置对企业物流的影响。

第一,生产使用要求。在进行有色金属加工企业总平面布置时,首先要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了解组成企业的各个建、构筑物的形式、体量和功能,合理布置建、构筑物的相对位置,尽量做到运输线路短捷通顺。(1)在厂区中心位置布置主要生产区,同时将与生产有关的辅助设施布置在生产区周围,这样不仅使辅助设施靠近主要负荷,可以减少能耗损失,减少运输环节;(2)生产性质类似或者生产联系紧密的车间要靠近或集中布置,这样使生产工艺流程更加顺畅,同时减少相应的物料运输量,以提高生产效率;(3)运输量大的车间、仓库要结合生产工艺要求,布置在主要的干道或者货运出入口,这样就可以使物料尽快投入到流转过程中,提高运输效率;(4)人流量较大的车间及生活辅助设施区应接近主要的人流出入口布置,同时应尽量避免人、货流交叉。

第二,建、构筑物的合理布局。工艺流程虽然是影响总平面布置的重要因素,但在合理布置厂区建、构筑物时,更要注意用地紧凑,合理划分厂区,妥善布置生活设施,这些都是影响企业总平面布置的重要因素。

第三,合理缩小建、构筑物之间间距。厂区用地中,建、筑间距、道路等用地往往占用很大比重。所以在满足卫生、防火、安全等要求下,应合理紧缩建、构筑物的间距。通过这样的布置,可以有效地减少各个车间运输车辆的行驶距离,缩短员工往返于各个车间的时间,提高全厂的生产劳动效率。

第四,厂房集中布置或加以合并。由于生产、运输、防火、卫生及敷设管线等的要求,压缩建筑间距是有限度的。实践证明,厂房集中布置或车间加以合并则可以更大限度地减少在制品在物料流转中的时间及费用。车间的合并必须充分了解其性质和要求,一般同类型的车间可以考虑合并;成品库尽可能和最后一个生产工序相合并、为主车间服务的辅助生产设施用房尽可能与主车间合并。如在有色金属加工企业的布置中,小型的有色金属加工企业就往往可以把熔铸车间和板带车间、熔铸车间和挤压车间、板带车间和箔材车间,联系紧密、生产工艺相同或相似的下游深加工车间,在设计中布置成联合大厂房。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使在制品在生产过程中流转的时间减少,甚至如果是熔铸工段到下一工段,如挤压工段、轧制工段,还可以有效减少热损失,节约能耗,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能源利用率。

第五,合理划分厂区,满足使用要求,留有发展余地。平面布置中要根据生产特点及管理要求合理地划分厂区用地界线,使近期建设尽可能集中。有些企业盲目占地,在前期规划设计时厂房过多、产品过全。后期实施中,只有部分生产车间进行生产,生产车间又因为前期规划时布置较为分散,导致生产运行过程中,工艺流程折返,在制品在各生产车间之间的运输线路混乱。同时也给该企业后期的扩大生产带来了不利影响,企业的未来发展是一个目标明确,但思路和过程动态变化的进程,而且由于市场的不断变化,有可能企业的产品和定位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前期规划过早、过全、过于分散,使得企业前期规划的预留场地无法使用或者制约因素较多影响使用。

第六,因地制宜、结合地形。总平面布置既要考虑厂区所在地的地形地貌,又要满足生产运输的要求,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某些地区地形高差大,给前期的建设带来一定难度,但如果在平面布置中认真思考,布置合理得当,就可能将不利因素适当地转化为有利条件,反而还会给生产带来很大便利。如在重庆地区的某有色金属加工企业,建于坡度几乎为18%的坡地上,但该厂在设计时结合工艺特点,充分利用地形条件,使整个企业的工艺流程从高处往低处,随着部分在制品按物体自重下送和生产用量大的循环水重力自流,有效替代了部分运输设备。同时利用高差,还可以设置高位水箱、运量大的车间按地形设置装卸货平台等。

4.2.4厂内外合理运输方式的选择。有色金属加工企业的物流是否合理,很大程度上就反映在企业运输线路的组织是否合理。企业的运输设计应充分考虑工艺流程和厂区所在地的具体情况,正确选择企业运输方式和运输线路,尽可能做到运输线路短捷,没有往返和交叉现象的出现。

第一,运输方式的选择。无论选用哪种运输方式,都要结合厂区所在地的地形条件、厂区的用地、厂内建、构筑物之间的布置关系和间距,企业的货物运输量及货物特点来考虑。同时在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和分析之后,来确定经济合理、便捷顺畅的运输方式。

运输方式一般分为道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和其他运输方式。

道路运输是企业中采用最多的方式。在场地平坦的地区,道路只要考虑横坡平顺连接,保证厂内运输路线的顺畅、运输道路的便捷。但在场地起伏较大、地形复杂地区,还要考虑道路的纵坡要求,某些地区甚至还要利用当地高差使用适当的机械运输设备。

铁路运输一般用于运输量大的大型有色金属加工企业,厂内铁路应尽可能连接到厂区的边缘地带,便于原料进厂和产品出厂。

水路运输量大、费用低,但局限性也很大,一般仅限于厂外运输。

第二,合理组织货流与人流的交叉。在进行厂内货物运输设计时,也要充分考虑人行线路。在保证货物可以按时按点地进行正常运输时,也要充分考虑员工生产生活的安全性及便利性。

厂内运输以道路或者铁路为主,在进行总平面布置时,货流与人流的方向最好可以相反并且平行布置,同时尽可能将货运出入口与人流出入口分开,以减少相互的交叉。对于小型企业,一般厂内道路的交叉口为平面交叉。但是对于某些大型有色金属加工企业,如果交叉口的流量较少还可以平面交叉,如果流量过大还应该考虑立体交叉。

5结语

本篇着重讨论了有色金属加工企业的生产物流的内容。由于篇幅所限,一些细节问题未能在此一一讨论。

总之,生产物流系统是生产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生产制造各环节的纽带。我国的有色金属加工企业应该更多着手于对自己企业物流现状的分析、反思,对物流管理观念的更新、借鉴和逐步引进现代的生产物流模式,积极稳妥地向物流现代化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

工业生产物流篇2

 

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宏观经济发展速度的日益提升,由此造成的生态环境持续恶化问题已然给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造成难以逆转的威胁。在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当前生态环境承载力水平逼近极限,由此对此该地区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提出了从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向集约型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新要求。各地企业应当在追求本企业的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同时,还应当更多关注于发展生态型循环经济。各地企业在努力朝着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的方向发展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来自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和必要生态环保资金的支持,而且需要建立与之相匹配的生态会计制度体系。物质流会计是由德国imU大学开发的一种会计核算新方法,随后被联合国和国际会计师联合会所接纳并被广泛推广。基于物质流视角的成本会计(materialFlowCostaccounting,mFCa)是一种专注于对物质流的运动流程及其经济价值计量的环境会计技术,它可以通过跟踪并记录组织内部的物质流与价值流的方式来有效评估物质流耗费成本及其对生态环境的损害情况。现行的传统会计理论体系专注于运用货币计量方式对组织的历史经济活动进行计量,其会计计量对象更为重视与经济活动直接相关的资金流,忽视了对物质流的必要考虑。由于组织的经济活动主要是由资金流、物质流和信息流等要素构成,对于物质流信息的计量忽略将降低企业在低碳经济视野下的决策效能。基于物质流的成本会计的广泛应用有助于提升组织对内部物质流的流程控制力度,降低组织内部物资流通成本,减少物质流对组织周边生态环境的压力,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益。

 

物质流成本会计核算对象边界的界定

 

(一)材料能源成本

 

材料能源成本是构成企业的物质流成本的主体部分,也是企业物质流成本核算的核心内容。材料能源是构成物质流成本的核心要件,它主要包括企业在生产流通领域投放的全部材料和能源。在物质流成本会计核算过程中,企业一般选择数量单位来计量生产流通环节中的物质流的动向。由于物质流成本计量亦须将相应的物质量转化为会计核算中通用的货币计量单位,故物质流成本会计要求企业将生产流通中耗用的物质单价乘以相应物质量,由此得到产品耗费物质量的会计成本。根据质能守恒原则,企业在生产流通环节中投放的物质量不会消失,而会转化为产品物理构件和废弃物质量两部分。故此企业可以设置物质量中心的方式来考核企业内各类产品的物质量耗用水平,并可以通过考核生产流通环节中的可转化为企业产品的物质量与企业投入的总物质量之间的比率即可实现对企业低碳生产水平的有效控制。

 

(二)系统生产成本

 

企业财务部门应有效界定物质流成本会计的系统成本核算边界。物质流成本会计的系统成本核算对象主要包括企业内部的直接人工成本和间接人工成本、设施与设备的折旧费、低值易耗品支出、水电费支出和其他系统性支出项目。虽然系统成本的支出项目品类繁多,但是由于系统成本的支出项目通常发生与企业系统内部,企业可以依据既有的管理规章制度来严格规范系统性成本支出水平。再者,企业的系统性成本支付项目通常与企业管理层的日常运行状态相关,与企业的生产运营相关度较低。故企业通常将其对系统成本的考核指标定位为控制总费用耗用水平。从企业物质流的流动路线分析,企业的系统成本是一种与材料能源成本同步发生的伴生性成本概念,企业的财务部门应当对企业系统成本进行总量考核,并依据具体的产品工艺特性和材料耗用水平来制定恰当的成本分配方案,并据此成本分配方案来将企业的系统成本合理分配到具体产品上,从而加强企业对具体产品的成本控制力度。通过制定针对系统成本的生产成本分配方案,企业可以实现将其系统成本可视化处理的目标,从而便于企业找出那些耗费了巨量的系统成本但不能帮助企业产生经济利润的产品或生产环节,从而改善企业的生产制造流程,提升企业运作效率。

 

(三)生产物流成本

 

在物质流成本会计视野下,企业的生产物流成本主要包括移动和存储企业的物质流所需耗费的运输成本、仓储成本、流通加工成本、装卸搬运成本及物质流信息处理成本等内容。传统会计核算通常以资金流为会计核算对象,忽视对企业的内部材料和产成品的物流成本进行有针对性的精准核算的能力。物质流成本会计核算要求企业财务部门对企业内部的正产品和负产品的物资流通成本进行独立核算。由于企业内部的物资流通成本耗费水平与企业的产品生产工艺流程设计合理性和物流网络设计水平密切相关,故强化对特定产品的物资流通耗费成本水平的核算能力有助于企业精准确定特定产品的物流网络设计有效性和产品加工工艺流程的有效性。再者,企业的物质流活动创造了正产品物质流和负产品物质流两部分内容,传统企业会计系统更多关注于正产品的物质流,而忽视负产品的物质流动水平。故此,通过考核企业的负产品物质流,可以有效强化企业对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的物质流的控制力度,通过优化产品生产工艺结构和物流网络结构的方式来实现企业废弃物物流的减量化处理目标,有效增进企业的低碳化运作效能。

 

优化低碳经济视域下物质流成本会计的核算程序

 

(一)精细化物质流成本会计核算数据收集与处理

 

企业应以产品流程环节为基准来实现对物质流成本会计核算数据的精细化收集与处理工作。为确保企业物质流会计核算的精度,企业应当以个别产品的生产流程环节为基本的会计核算单位,将物质流会计核算对象落实到企业的具体产品的具体流程环节上。为求更精准定位不同产品的物质流成本水平及各期之间的物质流成本变动水平,企业可以以物质流核算中心为成本归集中心,将企业产品按工序划分为若干物质流核算单元。这种分段化的企业物质流成本核算方法有利于企业实施对产品成本的精准化控制,提高企业低碳经济实施效率。企业可结合产品生产流程设计特点,从产品生产流程环节着手来收集并处理各产品的物质流数据。具体而言,企业可以对每一道工序中的产品的物料投入量、半成品重量和相应的废弃物料量进行精细化统计。考虑到同一工序上的同一机床可能加工不同类型的产品,为简化企业的物质流成本核算难度,车间管理者可以对不同类型产品进行物质流总体成本统计,随后依据产品的工艺特征来制定成本分配方案,在不同产品之间分配物质流成本。

 

(二)核算正负产品物质流成本

 

分别核算正负产品物质流成本并明确物质损失成本。企业可以对产品生产流程中的各类物质流做全程跟踪,并按照一定的质量标准将全部物质流成本在企业正负产品中做合理分配,以便有效确定企业产品物质流的有效利用部分与损失部分的物质流成本水平。考虑到传统成本会计主要专注于正产品物质流核算,而在物质流成本会计核算体系中,企业应当强化负产品物质流成本核算力度。引入负产品物质流成本有助于强化企业管理者对生产系统的生态效益的重视水平,有效衡量企业的日常生产运行秩序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的生态压力大小。由于企业的物质流运动过程是从企业投入原材料开始,直到企业生产出产成品为止。企业的物料投入中的部分物料转化为产品的物理构件,而另一部分则转化为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必要物料损失。依据物质量均衡原则,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物料输入等于产品物料输出加上废弃物料输出;将这一过程转换到物质流成本会计核算过程中,企业的指定产品成本等于正产品成本加负产品成本。通过引入负产品成本的概念,企业的产品运营管理者可以清晰的发现企业的产出水平与其生产过程对周边环境造成的生态压力之间的关联性。

 

(三)有序归集成本到各类产品物量中心

 

有序将企业物资流损失归集结转到各类产品的物流量中心。企业管理者可将物质流成本分解为材料能源成本、系统生产成本及生产物流成本三部分,并按照具体产品工艺特点来将各类成本按比例归集到具体产品中心。此举可明确各物质量中心的有效利用成本和损失成本,使企业资源损失结构清晰化。企业的物质流成本会计核算的难点在于企业需对于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的各工序的物质流状况进行实时化和定量化考核,并根据运营流程中各工序的成本耗费来分配其产品成本。运用物质流成本会计核算法来归集各类产品成本,可以有效揭示导致各产品的资源损失的重点生产工艺环节,帮助企业并有效判断出应当重点管控的工艺环节,并制定相应的工艺流程优化策略和替代材料选用策略,以便增强企业内部低碳生产模式运作能力。

 

提升物质流成本会计核算的实践建议

 

(一)改良原材料质量控制水平

 

企业可运用物质流成本会计核算结果优化原材料质量控制水平。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的废弃物生成诱因之一主要来自于企业对于生产流程前端的控制力度不足,导致大量的问题原材料流入企业的生产流程中。通过在供应链系统中实施物质流会计核算方法,企业可以要求上游供应商企业采用物质流会计核算法来控制企业的正物质流成本,有效减少向下游流通环节供应的废品及次品比例。此举不仅有助于提高上游企业产品品质,而且利于下游生产企业控制废弃物物流,达到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目标。

 

(二)改善问题工序定位能力

 

企业可运用物质流成本会计核算结果改善问题工序。企业的生产运作系统的控制核心在于提高企业生产系统运作效能,降低企业生产系统运作成本。企业的物质流成本会计核算方法是对传统现场管理模式的一种颠覆。物质流成本会计核算方法要求企业对企业生产运作流程中的全部生产工序及全部产品的正产品物质流和负产品物质流进行精确控制,从而帮助企业管理者对诱生残次品的工序环节及生产者进行精准定位,以便于企业管理者采取更有针对性的物质流质量控制措施来根除生成残次品的诱因。

 

(三)优化产品工艺设计

 

企业可运用物质流成本会计核算结果优化产品设计。企业应当将物质流成本会计核算方法的实践指导作用拓展到上游的产品研发设计上。上溯到企业产品设计环节,导致企业内部无效物质流增加的根源在于产品工艺设计的不合理性。企业应当将物质流成本会计核算环节获取的正负产品物质流信息向上反馈到产品研发设计环节,促使产品研发设计者反思既有产品工艺设计的优劣,寻找运用物质流成本会计核算成果改进企业产品研发设计系统的可能性。产品研发设计者应当对正负产品物质流会计成本进行有效识别,并根据物质流会计的核算成果来对产品在各流程环节的投入产出比进行比较,从中遴选出导致企业物质流损失的问题根源。

 

(四)优化产品生产排程

 

企业可运用物质流成本会计核算结果优化产品生产排程。企业管理者可运用物质流成本会计核算法来改善生产排程。企业同一生产线加工的产品品类的频繁变更增加负产品物质流,企业可以通过增加产品批量化加工规模的生产排程策略来降低产品加工品类变更所导致的负产品物质流问题。但是,企业增加产品批量的策略在降低生产线换装操作所带来的负产品物质流的同时,也增加了企业库存物质流规模。虽然库存规模增加并不直接影响企业的正负产品物质流规模,但却会增加库存资金占用成本。为此,企业应当在负产品物质流增加和库存产品资金占用成本增加之间做好权衡工作,改善企业产品生产排程计划,提升企业的低碳化运营绩效。

工业生产物流篇3

关键词:加工企业;农产品供应链;物流成本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基于加工企业的农产品供应链中物流成本管理研究

收录日期:2013年7月22日

一、基于加工企业的农产品供应链的涵义、功能

农产品加工企业供应链是指以加工企业为核心,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将生产基地、经销公司等上下游各经营主体链接起来,形成一个供求链条。它涵盖了生产、供应、加工、销售直到最终用户消费者的全过程。其功能主要有:实现供求的良好结合;降低总库存和运营成本;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顺畅资金流通以及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等等。

农产品加工企业供应链系统是由各种实体和信息构成的网络。网络上流动着农产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一条完整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供应链始于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商,止于农产品加工制成品的最终用户消费者。资金流和物流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二者的有机结合保证着顺畅的流通。物流决定资金流,制约其规模和速度;而资金流反作用于物流。

二、我国基于加工企业的农产品供应链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根据我国实际,目前“农户-协会-公司-零售商-消费者”供应链的模式,是目前生产加工企业主导型农产品供应链的主要物流模式。基于加工企业的农产品供应链物流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农产品物流成本核算模糊,导致物流成本的低估。传统的物流成本核算方法,将农产品物流成本分散到许多成本项目中,很难看清农产品物流耗费的实际情况。在核算时,仅运输、仓储的费用列入农产品物流成本,把农产品物流成本和流通成本混淆。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物流费用,常常与生产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混在一起,因而容易被忽视,甚至未被列入物流成本。其结果导致农产品物流成本的低估和模糊,不利于农产品物流成本的控制和农产品物流的发展。

(二)农产品物流运输成本偏高。农产品运输在整个物流中占重要的地位,其成本要占到物流总成本的35%~50%。在实际运输过程中常常出现迂回运输、重复运输、返程或启程空驶和运力选择不当等不合理运输。同时,对运输路线、运输方式、运输工具以及时间的选择上没有很好地进行优化处理,运输中间环节太多,使得运输费用加大,在增加运输成本的同时也增加了农产品的损耗。

(三)农产品仓储和保鲜成本高。农产品与工业品不同,是具有生命的动物性和植物性产品,在物流过程中包装难、装卸难、仓储难。农产品物流对仓储和保鲜技术有较高的要求,但是我国现在农产品仓储设施落后和保鲜技术的落后,不能满足时效性农产品新鲜储存的要求,果蔬等损耗率大。此外,由于市场信息缺乏,农产品呆滞库存、过量到货库存、提前到货库存等库存成本偏高。

(四)信息技术落后。目前,农产品加工企业物流管理基本还是以仓储、运输为重点,对商品配送和企业内部的信息化改造以及物流技术的引进等物流信息的搜集、处理及还远远不够。企业电子化水平低,信息加工和处理手段落后,竞争力不强。这是导致农产品物流成本偏高的主要原因。

(五)农产品物流管理成本高。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物流管理水平低下,管理者的文化水平低,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差;农产品物流组织化程度不高,经营管理的效率低,服务方式和手段单一,技术装备和管理手段落后。农产品物流管理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无疑会降低物流企业的运行质量,增加物流成本。

三、基于加工企业的农产品供应链物流成本管理策略

(一)增强物流成本管理意识。首先,要树立物流总成本观念。即从流通全过程的视点来降低物流成本,要整合各项物流活动以实现物流总成本最小化。对企业来讲,不能只片面追求本企业物流的效率化,而应该考虑农产品整个流通过程的物流成本的降低。可以通过发挥物流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的“协同效应”来降低物流成本,还可以通过发挥物流功能要素的协同效应来降低物流总成本,即把运输、装卸、包装、储存、配送、流通、信息处理等各个功能的目标协同起来。例如,运输成本可能不是最小的,或者库存成本不是最小的,但是把运输和储存合起来的协同成本一定是最小的;其次,加强企业职工的成本管理意识。企业员工对物流成本管理方式的理解和配合是保证物流成本管理顺利开展的基础和条件,没有广大员工增强物流成本管理的共识,仅有制度和条文,执行起来也难以奏效。要把降低成本的工作从物流管理部门扩展到企业的各个部门,进行物流成本管理,使企业员工具有长期发展的“战略性成本意识”。

(二)建立物流成本核算体系。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企业将物流成本的各个项目分散在企业成本核算的不同会计科目中,如将因收购农产品而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仓储费、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等,作为存货的实际成本核算,最后作为销售成本的一部分冲减销售收入,得出农产品物流企业的总利润,而物流利润就掩藏在企业总利润这一“冰山”之下,使得农产品物流企业对农产品物流成本不明确,无法有效开发这个利润源。因此,我们需要明确农产品物流企业物流成本的核算体系。

(三)整合物流资源,促进农产品物流企业的联合与合作。农产品物流服务企业的内部联合与合作可以大大降低农产品的物流成本,即对内通过集成物流商实行集成物流,对外侧与基于加工企业的农产品供应链形成固定的合作关系,这就需要对农产品物流资源进行整合。其体思路是:

1、进行农产品物流企业资源整合,加快组建综合性的农产品三方物流企业,实现对不同物流功能,不同区域的专业物流商的集成。这些第三方农产品物流企业可以是资产性的物流企业,也可以是非资产性的物流企业。通过这些企业对不同物流功能活动和不同区域的农产品专业物流商的集成,变单一物流功能企业为综合性物流功能服务企业。

2、进行农产品产、供、销资源整合,加快建立农户、农产品行业协会、龙头企业、批发商、零售商的合作关系,促进基于加工企业的农产品供应链的广泛运行。通过这些资源的整合可以变“多站式”农产品物流为“一站式”农产品物流。

主要参考文献:

[1]毛艳飞.论我国企业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J].现代商贸工业,2007.9.

工业生产物流篇4

1、卷烟工业企业实施物流系统的必要性

1.1烟草企业生产经营特点的需要

卷烟成品是联系卷烟企业与各级消费者的纽带,也是企业赢得市场优势的关键一环;企业建立起运行高效、性能稳定、信息快捷的成品自动分拣配送系统,不仅能够很准确地把握住各种原辅材料的采购提前期,减少原辅料库存数量和资金占用率,又能及时到货,保证顺利生产;根据适时的成品库存信息,企业还能有效地组织生产,保证按质按量迅速交货,切实保证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作为相对经济水平较高的烟草行业,只有真正实现物流现代化,这样才能保证持续稳定的发展。

卷烟成品自动分拣出库系统的建设完全符合烟草行业发展要求和企业客观实际需要,该项目的成功实施,可充分实现企业生产运行、信息采集和管理决策的有机结合;不仅极大地提高企业成品的出库效率,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能够全面、及时、准确地把握企业的卷烟产量、产品流向、成本、效益等信息,为企业进行产品质量和流向追溯,进一步提升综合市场竞争力,创造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做出突出贡献。

1.2提高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

烟草行业国家实行专控,其生产总量由国家计划下达,烟草工业企业只能在国家计划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分解,优化产品结构,降低成本,以此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目前烟草工业企业生产计划受市场影响越来越大,明显感到计划跟不上变化,面对销售部门对产品交货时间的严格要求,面对营销计划的不断调整和生产过程中牌名的更换,造成了生产计划的不断变更,企业生产成本持续增长;在这种生产模式下,企业的销售部门需要对生产部门的情况非常了解,掌握生产线的实时数据,避免签订不合理合同,避免出现交货期根本无法保证等问题;而生产部门也需要及时掌握当前的各项订单情况、生产的历史情况及现时数据,以便快速准确地根据销售合同和调度计划制订科学合理的生产调度计划。要实现这些,需要的不仅是先进的生产设备和能力,更重要的是保证从接单―编排生产计划―生产―控制―派送等一系列各个环节的信息畅通和交流、反馈,在企业的计划层与生产控制层之间建立起“直通车”。

1.3提高经营决策效率的需要

在物流配送中心提升拣货系统工作效率的过程中,信息自动化和作业自动化的设备起了关键的作用。信息自动化设备主要负责作业过程中信息流的产生、传递、分析和反馈,其突出的特点是无纸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在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里,计算机辅助拣货系统(ComputeraidedpickingSystem,CapS)正逐步开始承担生产的指挥和调度的工作,在现代化物流体系里起到主干的作用,而作业自动化设备,包括叉车、堆垛机、货架、机械手、自动分拣机等设备所体现的功能是替代和辅助传统人工在物流中心的简单体力劳动,实现降低成本,提高作业能力的目的。现代物流配送中心正在逐步向智能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其信息系统的先进程度往往左右了其在市场竞争中的位置,另一方面,从企业内部管理的角度而言,实现物流配送中心信息流的快速、顺畅及较高的生产信息透明度,对企业的管理、决策和市场运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烟草行业工业物流系统现状与分析

中国的现代物流业是适应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形势,在中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物资计划分配和运输体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近几年中国现代物流业有了较快的发展: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展、现代物流技术逐步得到应用、专业化物流企业迅速发展、全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逐步降低。发展现代物流,构建现代供应链,以相对较低的成本获得更可能大的市场空间,并形成适应未来的市场需要发展以下游需求为导向的产、供、销系统,正在成为许多企业作出面向21世纪的战略选择。

二十世纪的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是中国烟草行业的腾飞时期,轰轰烈烈的技术革新带来了卷烟生产自动化水平的飞跃。但卷烟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不仅依赖于生产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还与负责原辅料供应和成品处理的自动化物流系统息息相关。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全国烟草的物流化建设已经取得初步成效,目前,大部分工业企业实施了企业资源计划(eRp)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工业企业在不同程度上建设了包括烟叶配方库、辅料自动化物流系统、成品自动化物流系统以及零备件自动化仓库在内的卷烟物流自动化系统;中国烟草的卷烟销售网络建设成绩斐然,已初步建成了一个在国内具有较大规模的以卷烟成品的生产控制、数据采集、流向跟踪以及成品调拨、批发、采购为主的物流网,为建成中国烟草健康躯体的“动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1烟草物流系统工程的分类

工业环节物流技术发展与应用相对较为成熟,自动化配方库、成品库和辅料库及辅料的aGV输送在经济效益较好的卷烟厂得到普遍应用,技术也比较成熟。但是,随着现代物流技术和卷烟工艺思想的快速发展,物流技术由仓储环节不断向生产环节渗透,现代卷烟企业的生产、物流一体化进一步发展,精细物流的发展趋势已经形成。目前,卷烟企业除了已经相对成熟的自动化配方、辅料库、成品库、零备件库等四大库外,物流技术在制丝环节向自动储叶库、烟丝自动预混库、烟丝自动成丝库以及烟叶、烟丝的aGV输送等制丝工艺环节渗透,在卷烟环节则向烟丝的自动供给、滤嘴的自动存储与输送、滤嘴存储自动化立库、条烟与成品烟箱的自动输送与数据采集等环节发展;传统的四大立库则在数字化仓储及货物的自动进出环节进一步发展,如烟叶的自动拆包与包装物的自动回收、成品烟的自动码垛与拆垛、立库的双层进出环节、RFiD应用等;烟丝的空中循环送丝小车系统、辅料的LGV(aGV)输送系统等技术也不断得到优化;自动化控制、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物流系统的仿真设计等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2.2烟草物流的特点

综合分析我国烟草行业物流系统及其工程,不难发现它们都具有以下特点:

物料流量大:烟叶是最基本的消耗品,从收购入库到打叶复烤、制丝生产,都离不开物料的流动过程;辅料是卷接包生产不可缺少的消耗品,品种多(一般有30多种),用量大;成品是原料与辅料合成的结果,需要边生产边入库或输出。

输送环节多:烟叶是季节性生长与收购的农产品,需要集中运输到原烟库存储保管,然后从库区运到打叶复烤生产线投料口处,通过打叶复烤生产过程,实现叶梗分离、分包装箱运出存放,然后经醇化处理后,再把片烟和烟梗运送到制丝线加工后才进入卷接包生产。辅料的耗量与卷烟产量同比增减,因其品种多,消耗不一致,需要进行搭配和中途调整供应。原料与辅料不断输入,成品不断按品种输出但输出的品种数量与生产的品种数量不一定成定比,需要中间的库存与分拣环节,形成从库房到车间,又从车间到库房反复多次运送作业。

自动化程度高:目前我国的制丝线、打叶复烤线和卷接包生产线已实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生产。各种不同形式的输送装备如带式输送机、振动输送机、辊道输送机、链式输送机以及风力输送等,像环链一样把各处理过程紧密衔接起来。卷接包生产是高度自动化的集中代表,装备较好的企业已实现了高速卷、接、包、装封箱的自动化,重点骨干企业还配备了由aGV、巷道堆垛机、托盘输送机、拆/码机械手等组成的自动化物流系统。

2.3烟草主要物流工程建设情况

1999年11月,红河卷烟厂与昆船公司联合开发的辅料、配方、成品、备件四个自动化物流系统正式通过验收,标识着我国卷烟企业物流技术在部分领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经过“九五”、“十五”的技术改造,工业物流建设在新形势下有了新的进展。重组以后物流工作又取得了新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物流工作更加受到重视。许多工业企业把现代物流建设作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和适应新形势的重要任务来抓。上海烟草积极推行供应商管理库存,对周边地区实行网上配货;浙江中烟工业公司在行业率先推出了电子标签技术,进行整托盘运输。这些做法对行业的物流工作产生了较大影响。

工业企业内部物流资源的整合取得了明显进展。红云集团在供应物流工作中,通过整合资源、统筹计划、集中采购,按照“一库制”的理念对各生产点原辅材料的仓储进行统一管理,每年节约费用近一亿元。江西中烟工业公司通过整合各生产点的省外卷烟销售物流,实现了企业卷烟物流模式标准的统一,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物流运输成本下降近30%;川渝中烟工业公司先后制定实施了卷烟营销物流资源整合方案、营销物流平台解决方案等,对物流资源和物流平台进行了全面的整合;山东中烟工业公司在供应物流方面进行统一采购、积极推进零库存和及时供应的目标供应物流体系;安徽中烟也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内部物流整合。

工业企业内部一体化物流流程建设有了明显进步。在纵向方面,接到订单后安排生产,根据生产决定采购,通过采购进而保证生产,通过生产保证销售,从订单供货到订单生产整个企业内部的流程得到了优化。在横向方面,对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三个方面进行了规范。工业企业内部也有一个“门对门”的问题,比如采购部门下达采购指令后,供应商把材料送到公司,公司经过内部配货把原辅材料送到生产工厂,这一部分属于供应物流;工厂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加工单位,只负责生产物流;产品的销售物流由物流中心负责。这样一个全过程的流程优化已成为工业企业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的重要内容。

2.4卷烟企业物流工程主要采用的设备

物流机械系统:作为物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将人们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的重任,在物流的执行领域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物流技术的概念来讲,物流机械基本上可以分为:

包装材料:托盘、瓦楞纸、塑料薄膜、塑料箱、木夹板等;

搬运机械:叉车、吊车、铲车、堆垛机、自动导引小车、自动轨道搬运车等;

输送机械:皮带输送机、辊道输送机、链板输送机、垂直升降输送机、伸缩输送机等;

仓储机械:各种货架、自动存储库、容器等;

加工机械:剪板机、打包机、理货设备等;

选拣机械:移载机、分流机、汇流机、自动分拣机等。

运载车辆:多为汽车等。

控制系统:一般采用集中―分散型工业现场总线控制方式,将传感器、pLC、实时监控计算机、网络、无线通讯、条码等诸多迅速发展的技术结合在一起;

自动识别与控制系统:多采用以条码为主的计算机辅助识别系统;

计算机管理系统:使用较多的为昆明船舶集团公司自主开发的物流管理软件包――整体集成物流管理软件(timmS),该软件由物流数据库模块、物料管理模块、应用服务模块、无线扫描模块等核心应用模块组成。

3、值得注意的一些问题

工业生产物流篇5

关键词:农业物流;物流管理;现代农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1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与宏观经济体制密切相关,必须进一步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突破影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可以预见,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农业和农村经济将会持续繁荣稳定,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深厚和坚实的基础,这为农村物流的发展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什么是农业物流

农业物流是指以农业生产为核心而发生的一系列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和与之有关的技术、组织、管理活动。也就是使运输、储藏、加工、装卸、包装、流通和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现有机结合。

农业物流、农村物流、农产品物流三个概念中,农业物流的外延最大,可以包括后两者,也可以把“三农”领域的物流统称为农业物流。农业物流主要是生产性物流;农村物流是指维持农民本身生存、生产的生活、生产资料物流;农产品物流指农产品销售。

二、中国农业物流长期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业物流的相关理论研究严重滞后

由于农业生产的地域性,以及生产的季节性与常年性消费需求之间的对立,造成了中国农产品供需的时空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基本途径就是发展中国现代农业物流。农产品物流只有做到农产品保值,才能实现农产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进而才可能使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增值。

在中国的农业发展过程中,“重生产、轻流通”思想意识的影响广泛,而对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流通和物流配送等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作用认识不足,更没有形成农业物流完整的行业体系框架。农业物流作为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业物流理论探讨的严重匮乏。降低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的成本,引导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与配置,提高中国农业的整体产业效益,需要有现代农业物流理论指导。中国农业流通和物流的相关理论研究,在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地位,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2.农业物流的基础投入不足

一直以来,我们在农业生产环节的增产上全力以赴,但物流保鲜技术、物流加工和冷链建设等后续物流环节的基础投入明显不足。对比中美两国的农业投资结构:

由此可见,中国薄弱的农业物流现状和过去数量型农业生产投资结构密切相关,农业物流在基础投入方面的长期欠账使得高额物流损耗一时难以根本扭转。以果蔬产品为例,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国每年越有8000万吨果蔬腐烂,损失总值近800亿元。损失率为25%~30%,可以满足2亿人口的基本营养需求。这与发达国家5%以下的果蔬损失率相比,差距很大。

另一方面,2003年投资高速增长带动了装备工业的快速发展,其中农副产品加工专用设备制造利润增长2倍。从2003年1-11月份经济运行情况来看,农副产品加工业实现利润134.9亿元,同比增长37.1%;食品制造业实现利润96.6亿元,同比增长37.7%,其中,液体乳及乳制品制造业利润增长52%。从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分析,农副食品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形势良好,农副食品加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食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39.30%,行业新增固定资产占全国食品行业比重38.34%,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数量和规模在食品各种类行业中比重最大,反映出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成效,加大了农产品转化力度。

三、我国农业物流为了发展策略

1.加大政府推动力度。政府推动不是政府包办,而是为物流发展创造一种环境,加速物流业的发展。在农业物流比较薄弱的情况下,各级政府有必要加大推动力度。但政府各部门必须形成合力,围绕一个总的目标去推动,而不是政出多门,扯皮不断。如制订农业物流的总体规划,安排农业物流设施建设,加大物流人才培养,积极制订物流标准,大力培育农业物流服务商,出台农业物流土地政策、税收政策等。

2.建立城乡一体化物流体系。工业品下乡与农产品进城统筹考虑,农业物流的四大板块一体化运作。四大板块构成了农业物流的系统工程,缺一不可,但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可以有先有后,有重有轻,不一定齐头并进。

3.培育农业物流运作主体与载体。鼓励商贸系统、粮食系统、供销社系统、邮政系统成立农业物流公司,扶植民营资本特别是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中的大批发商、仓储经营户、运销经纪人,改造提升为物流公司。

农业物流还应进行适当分工,建立不同类型的供应链: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核心,实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以供销社、邮政物流、专业协会、经纪人为核心,实施多元化农业生产资料供应链管理;以“万村千乡工程”为主导,培育涉农商贸企业集团,以其自营与加盟的网络为核心,实施日用品供应链多元化管理;以粮食、林业、供销社、民营商贩为核心,实施农业回收物资供应链管理。

4.大力发展冷链物流,确保食品安全。据测算,加工食品在流通过程中的成本90%是物流成本,食品流通产业管理、技术、效率的90%取决于物流。我国应尽早建立冷链物流体系,改变冷链物流技术落后、损耗大、安全事故不断的问题。

5.设立农业物流发展财政专项基金。主要用于:农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粮食储备物流系统和全国重要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改造;农业物流信息体系与标准体系建设;冷链物流、中心城市配送中心、应急物流等示范工程;农业物流技术的研发推广;农产品加工增值与检测系统建设;农业物流人才培育与国际交流。

参考文献:

工业生产物流篇6

   物流是企业生产营销的基础,有资料显示,在产品整个生产销售过程中,仅有5%的时间用于加工和制造,其余95%的时间都用于储存、装卸、加工和运输。目前,直接劳动成本所占比例不到总成本的10%,并且这一比重还在不断下降,而储存、运输支出的费用却占到生产成本的40%,有专家测算,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高于发达国家10%以上。玻纤物流较其他建材行业繁杂,我国玻纤行业物流成本占生产成本的比例又大大高于国内平均水平。为降低成本获取更多利润,物流管理开始引起了玻璃纤维行业的关注。

   1玻璃纤维行业物流的内容

   玻纤行业的物流,是指从生产玻纤所需的原燃材料进厂(包括原料、燃料、备品备件、辅助材料等),经储存、加工、装配、包装、直到成品出厂这一全过程的物料在仓库与作业区之间、作业区与作业区之间,工序与工序之间每个环节的流通、移动和储存及与之有关的管理活动,它贯穿了整个生产过程的始终,形成了企业内部一个有机整体。玻璃纤维的生产物流从时间段上看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原燃材料(玻璃球、池窑拉丝原料、耐火材料等)采购供应阶段;二是玻璃纤维(原丝、粗纱、捻线、织布、织物后处理和再加工等)生产阶段;三是产品销售阶段。三个阶段构成玻纤企业的纵向物流形式。企业的物流管理就是要改造已有物流组织和结构形式,使其转变为高效率、低成本、低浪费的企业内部现代物流,使三个阶段的物流在功能上能相互协调,不断减少和消除生产过程中的瓶颈现象,形成均衡物流,实现物流合理化、有效化流动,使企业利润最大化。

   2玻璃纤维行业的物流现状

   2?1玻纤产业的物流特点

   2?1?1玻璃纤维生产具有多工序、多工艺、多设备的特点,它在很大程度上包含玻璃(原料熔化)、纺织生产的内容和特有的拉丝(成纤)、表面处理等工艺,内部物流阶段较多。2?1?2玻璃纤维作为一种复合材料的原材料,用途遍及建筑、化工、石油、交通、电子、电器、冶金、国防等众多领域,用户分布世界各地,尤其我国玻纤产品出口比例已经高达生产总量的40%以上,出口100多个国家、地区。同时,生产原料(如生产无碱玻璃纤维所需的硼酸,生产浸润剂所需的化工原料)、材料(如耐火材料、铂铑等重金属)需要进口,硼酸、铂铑进口比例近100%,物流(供需)在行业中占据突出地位。2?1?3行业发展迅速,水平参差不齐。在技术上表现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池窑拉丝工艺和我国特有的生产效率较低的坩埚拉丝工艺并存,在物流上也表现为先进的现代物流技术与传统的,甚至较落后的简单搬运或守株待兔式的销售并存。2?2玻纤行业物流现状目前各玻璃纤维企业都有自己的物流系统,由于物流设施的资源配置不合理,综合物流实力很难得到充分反映,物流费用较高,整体效益不理想,表现在如下方面:2?2?1观念落后长期以来,许多玻纤企业把经营重点都放在生产和销售环节上,对物流管理比较粗放,物流反映迟钝,造成大量浪费。物流围绕着生产营销转,没有发言权,没有实现物流存在的目的和达到物流作业目标。

   2?2?2投入不足由于玻璃纤维产品的特性(如一些增强纤维含水率要求在0?5%以下,一些生产过程要求恒温恒湿),对仓储、保管、装卸、运输都提出较高要求。仓储设施不完善,运输装卸设备落后,玻纤配送业务尚不健全,传统的物流方式、手段仍占主要地位。作业速度慢,工作效率低,现代物流科技应用还不普遍,第三方物流占有相当的比例。

   2?2?3条块分割仍然存在在采购、生产、储存、销售、运输等环节上分散,缺乏有机链接,存量的物流设施和能力得不到整合,内部协调差,未形成一体化物流链条。

   2?2?4信息滞后企业对信息收集、处理的效率低,有的企业仍停留在纸笔时代,有的企业虽然配备了电脑,但没有形成网络。信息是协调各部门工作的基础,信息不畅会影响工作效率。

   2?2?5缺乏专业物流管理人才物流技术管理手段相对落后,成本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效率意识、协作意识不强。

   3物流活动对玻纤企业活动的影响

   3?1物流产业与玻璃纤维经济发展物流产业是与整个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新型产业。就玻璃纤维而言,玻璃纤维产业既是物流产业的服务对象,也是物流产业的需求基础。近10年来,我国玻璃纤维工业实现了从坩埚法工艺生产向池窑法工艺生产为主的历史性飞跃,年总产量由10余万吨增加到46万吨(2003年),已成为世界第二玻纤生产大国。相应的物流产业正处在迅速发展时期,并对玻纤企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3?2物流活动是生产营销环节的突出问题玻纤企业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按计划生产出来的产品无人提货;用户需要的品种库内没有;用户不需要的品种囤货又过多。如有些小型企业数年如一日地生产45tex纺织纱,销路越走越窄,库存太多,造成流动资金紧张等,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没有抓住关键的物流活动。

   3?3物流活动是经营风险所在企业经营管理的高库存和库存产品层次不当等问题,风险是很大的。导致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物流环节物流系统没有处理好各种矛盾,即可得性、资金占用、存储成本、运输成本、风险(产品升级,损坏,被盗)预测、规模经营、信息等之间的矛盾。解决上述问题,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及时变换品种。但如生产行情看好的新玻纤制品,必然导致生产成本、储存成本的增加和资金占用,同时增加了保管风险,其原因就是物流管理信息的收集预测必须得力。

   3?4物流一体化解决规模生产与库存成本、整合运输之间的矛盾。规模生产与库存成本、整合运输之间的矛盾是企业突出问题。要解决这一矛盾,一体化理念和设计是关键。比如,为了满足市场,进行变板生产,这就要从合理作业角度考虑企业的生产能力、过程物耗、批量生产、按质按期交付及该产品的利润所得。要权衡利弊,并且部门之间要多沟通信息,多一些合作,减少过程风险,即整个物流一体化运作的速度、效率等,否则将造成很大的浪费。

   3?5物流支持质量创新,支持产品生命周期特别是在产品技术成熟、市场份额难以扩展、生产成本难以下降的情况下,将物流当作企业的核心能力来发展或当作管理重点来抓,可使企业在满足用户需求,提高产品(服务)质量,改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竞争力上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产品在不同的生命周期对物流的要求不同,如用户特定产品,对质量要求高,数量小且定货频率不稳定。因此,在生产、储存、装卸、运输等环节上,要保证需要,先进的物流系统必须支持这种要求,通过多种手段服务市场。

   3?6物流必须支持市场快速响应买方市场的出现,使用户对产品(服务)质量的要求更高,多品种,小批量,库容有限,已成为玻纤仓储中的难题。为了支持营销,物流系统必须将不同品种、一定数量的产品送到用户手上,增大了物流的难度和成本,愈加体现了加强物流管理的重要性。

   4物流活动给企业带来的效益

   物流贯穿玻璃纤维生产和经营的全过程,物流的改善可以给企业带来预想不到的效果。物流合理化被称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能够为企业带来多方面的效益。

   4?1降低物流费用,减少产品成本。物流费用在产品成本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物流合理化可以提高物流作业效率,减少运输费用和仓储包装费用,从而直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4?2缩短生产周期,加快资金周转通过合理制定生产目标,使物流均衡化,减少库存,减少物流中间环节,最终可以有效地缩短生产周期,不断改进产品结构,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产品供给用户。

   4?3压缩库存,减少流动资金占用库存控制是企业物流合理化的重要内容,库存控制的目的是通过各种控制策略和控制方法使企业的原材料、制品和成品库存在满足生产、销售要求的前提下,把库存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4?4提高物流管理水平企业物流管理系统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在科学的系统观念指导下,从整体效益出发,对企业物流环节的任何改善,都会对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起促进作用。玻璃纤维许多产品处于差异不大,价格敏感度较高的市场环节,激烈的市场竞争,造成玻璃纤维产品的大量积压。

   因此,企业的物流应该更侧重于库存的控制,以便有效地避免因品种不全而痛失销售良机或因库存积压造成有限资金被迫滞留的不利局面。要解决这一问题,第一,要有科学、合理、准确的作业计划(包括采购计划、生产计划、销售计划),各品种的生产、库存要严格执行产品结构配比要求,及时生产和交付顾客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第二,尽可能做到最低限度的库存,减少或消除库存积压而造成物流成本、效率的浪费及玻纤产品破损、生产的数量和质量上的损失。第三,加强库存数据的经营管理,提供准确的库存结构,为生产、经营奠定基础。第四,一般而言,存在两种物流关系,一种是供应链上物流的垂直关系,一种是企业间商业协议的水平关系。我国玻纤产业结构调整,使大批中小企业转向专业加工模式,以后与作为原料的大型池窑企业之间的物流将得到更快发展。

工业生产物流篇7

关键词:工商企业;第三方物流;物流企业

中图分类号:F50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4-0018-02

前言

据调查,中国制造业中31%和50%的原材料物流由企业自身和供应方企业承担,而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的仅为9%;商业企业物流执行主体的27%为第三方物流企业,11%由供货方承担,62%由商业企业自理;有70%的企业将在未来一两年内选择物流业务外包。数据显示,到2010年,中国物流总成本将达到28505亿元,按照国际上第三方物流在市场上所占平均份额24.42%,物流市场总规模将达6960亿元。可以看出,中国第三方物流的市场需求相当大。

一、工商企业的物流

1.制造企业的物流。制造企业的物流是企业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产成品销售过程的所有物流,包括供应物流、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三个部分。物流是制造型企业正常生产运作的必要环节,而且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制造型企业需要通过高效率的物流运作来保证原材料的供应和产品的销售;同时必须通过高效率的物流运作来降低企业成本保持市场竞争优势。

2.商业企业的物流。商业企业的物流是指人们生活中的商品从供货方到零售企业以及通过零售企业销售给消费者的物流过程。商业企业依赖物流进行货品的采购供应和销售,一旦发生缺货,不但影响商品的销售,而且影响企业的形象和信誉,其成本代价很大。所以,物流运作水平及物流服务质量同样直接影响商贸企业的经营状况。

以沃尔玛为例,沃尔玛的制度里对商品配送的时间要求极为严格,只要送货时间超过一分钟就拒不收货,供应商只能再次约时间送货。来到中国市场,常常出现送货时间延迟被拒绝收货后的再次订货甚至超市缺货现象。

二、中国物流市场存在的问题

中国物流市场中,第三方物流企业认为工商企业对于物流外包需求不足,另一方面,有物流外包需求的工商企业又认为,难以找到信誉优良、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满意的物流服务企业。

(一)来自工商企业的问题

1.企业观念问题。“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还没有根本性的改变。这种以自我服务为主的物流活动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工商企业对高效率的专业化、社会化物流服务需求的产生和发展,这也是当前制约中国物流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

如果用物流成本占国内生产总值20%的比例来推断,中国物流市场规模很大,但是还只能将之视为潜在的物流市场规模,将中国物流市场潜在的需求转化为现实的市场需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体制束缚。有些工商企业领导担心将物流外包给专业物流企业后自身利益受损。据物流界有关专家的分析,目前有些工商企业不愿意将物流业务外包,不是他们不知道物流业务外包后可能获得的利益,而是因为企业中一些领导担心因物流外包而使自己利益受到损失,因此对企业自营或外包物流的决策产生直接影响。这也是中国现阶段企业体制不完善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3.追求低成本而选择劣质物流企业服务。部分工商企业出于成本偏高的压力,在将物流业务外包时将成本放在第一位,因而将物流业务外包给那些不规范经营的物流或运输企业,直接导致物流服务质量差。在一些区域市场甚至出现了“劣质”物流企业有市场,而合法经营的物流企业却难以生存的局面。这样不但影响了物流外包业务的发展,而且导致客户对外包物流服务水平的误解,严重影响中国第三方物流服务形象,非常不利于物流业的健康发展。

(二)第三方物流企业存在的问题

中国的物流企业规模及整体水平还不高,很多都是由传统的仓储、运输企业转型而来,在管理水平、技术力量及服务范围上还没有质的提高,真正实力超群、竞争力强的物流企业为数不多。“多、小、少、弱、散、慢”是目前中国绝大多数物流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的服务产品过时。物流企业的发展跟不上工商企业的发展速度,有的物流企业提供的物流服务已经是落伍的服务产品,是没有竞争力的产品,如果广大工商企业还购买这些“过时”的物流产品,将会使自己的产品也落伍,使企业自身丧失市场竞争优势。

2.物流企业提供的优质服务产品与工商企业的需求不匹配。物流企业能够提供优质的物流产品,但是如果这些企业不了解工商企业的物流需求是什么,不按照工商企业的实际需求去研制开发自己的物流产品,最终提供的优质的物流产品却不能跟工商企业的物流需求相匹配。

3.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实力达不到工商企业要求。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电子商务的普遍使用,工商企业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原材料的采购,也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佳市场并进行产品的销售。要这些企业将物流业务外包,必须要求物流企业有相应的服务网络和服务能力,要求物流企业的跨地域作业能力不断提高。而现有大型物流企业的规模不能满足这种要求。个别企业即使在做,也是把一些区域的物流业务项目再次分包给当地的中小物流企业完成,这样更加增大工商企业的经营风险。

4.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诚信风险。由于合作企业的投机行为可能存在,再加之工商企业对物流服务要求时间性强,并且物流过程涉及环节多,参与主体杂,业务间的互相影响大,工商企业物流外包风险就可能时时发生。在实际经营过程中,部分工商企业选择了将物流业务外包,可是不时出现物流企业卷款“蒸发”的事件,使这些企业蒙受巨额损失,也让企业在物流业务选择自营还是外包的决策上产生迟疑。

另外,物流业务延伸就会涉及到企业的商业秘密,比如,通过采购计划可以了解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新产品开发等商业秘密,正是出于商业风险方面的考虑,企业的采购供应物流部分大多选择由自己来做。

5.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工商企业的利益冲突。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工商企业之间的利益冲突,主要体现在服务时间和服务规模上。对于工商企业而言,客户服务需要产品配送立即进行,尽可能迅速和准时化,并不考虑其他的因素。例如,如果一个包裹需要递送,卡车需要在包裹装卸的精确时刻到达。相反,物流服务企业需要考虑通过运输工具的高效使用而获得利润,为了追求规模经济,一般要收集较多货物并且达到他们的运载能力极限时才开始启动,他们并不考虑所有其他服务,所以包裹的运输递送会尽量延迟到卡车装满时才进行。

三、大型工商企业助力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

1.观念转变。工商企业必须改变传统观念,充分认识到物流服务对于企业的重要性。现在市场进入了价格和质量以外更高层次的竞争,这时服务、送货、维修等物流服务显得特别重要,这就涉及到物流竞争,物流服务水平成为工商企业树立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如沃尔玛正是靠高效的物流运作水平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获得在全球零售业的领先优势。

2.解决物流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市场调查及各种渠道,真正了解客户市场需求,从而研制开发适销对路的物流产品和服务。通过对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能力分析和中国工商企业物流需求状况分析,目前中国物流服务总量过剩,而高质量的物流服务产品不足。

工商企业对物流服务的要求是根据不同产品而定的,即个性化,因此,物流企业应做好顾客目前及潜在需求的调查,从最基本的服务入手,贴近顾客需求,塑造自身的核心能力,避免盲目追求时髦的理念和高层次服务。

3.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提高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中国加入wto组织后,物流业较早感受到外来跨国公司的竞争压力。无论是规模和网络覆盖范围、服务能力和水平以及信息技术含量,国内企业和跨国巨头的差距都十分明显,跨国巨头很容易把成熟的行业经验移植到中国,通过人才吸引和网络复制占领中国物流市场。

所以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要有紧迫感,抓紧时间全面提高自己的整体实力,不断提升自己的物流服务水平,不断拓宽自己的业务范围,以满足日益发展的物流市场的需要。

4.工商企业和物流企业必须携手合作。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市场要求第三方物流企业不只是工商企业物流业务的承包人,而且要求物流企业将其服务延伸到工商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与工商企业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伙伴关系,密切配合,实现1+1>2。

现阶段中国大部分第三方物流企业还很难达到工商企业的需求。对于这种现状,一些比较成熟的大型工商企业应该多加以指导和培训。此外,第三方物流必须改变传统的经营理念、管理方法,扩展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才能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发展壮大。

5.工商企业指导第三方物流企业为自己服务。跨国巨头大部分来自发达国家,他们拥有物流方面的人才和丰富的物流经验,这些巨头有足够的能力指导第三方物流企业如何来为自己企业的物流需求服务。例如,保洁公司与宝供物流的合作;安利公司自己是物流方面的行家,所以在中国市场采用了适应中国国情的“安利团队+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全方位运作模式;诺基亚则通过培训自己的零部件供应商和物流服务企业以实行动态库存管理,从而确保自己的市场竞争优势。

和跨国巨头相比,中国工商企业缺乏物流人才和经验优势,有条件的大型工商企业可以通过建立自己的物流部门,去研究如何使物流系统适合企业自身的发展需要,甚至设计并建立自己所需要的物流系统。通过自己去研究物流,才能积累物流经验,也才能要求物流企业提供适合自己需求的个性化物流服务产品。

工业生产物流篇8

   这里的森林资源包括木材以及一切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植物的花、叶、根、茎、果、分泌物等林产品。利用方式既包括工业化生产方式,也包括手工作坊式的生产[6]。林业产业有三个不同的产业。第一产业主旨培育资源以提高林地生产力;第二产业主旨提高林业资源利用率,特别是提高中国木材资源的人造板利用率;第三产业是要发展中国森林资源观光旅游、森林食品,这样也能有效转移劳动力,形成高产、高效的工业系统。木质产品。从林产工业和林产品的定义可以看出,林产品所包含的产品范围、类型是比较广泛的。为了保证对所研究问题的精确性和科学性,必须对所研究的微观特点进行概括。木质林产品是从森林中采伐的,用于生产诸如家具、胶合板、纸张和纸类等日用品或用做能源的木质材料[7];在林产工业中,第二产业有着重要的地位。因为木材为原料精加工的人工林产品在中国林产品消费市场上具重要的地位,加上这类加工林产品生长方式属于粗放型,供应链较长、较复杂,管理这类林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对其他类型林产品供应链管理有示范作用。

   人造板产业发展状况

   中国人造板工业主要是由胶合板(普通胶合板、特种胶合板、竹胶合板)、纤维板(硬质纤维板、中/高密度纤维板)、刨花板(定向刨花板、各种装饰贴面板和石膏刨花板等)、其他板(细木工板)等行业构成[8]。主要用于家具、建筑、包装等。人造板在中国的消费量逐年上升。消费过程包括了从原材料基地到木材加工厂,再到销售商,再到消费者手中。这样的过程就是一个物流系统,对木材物流的管理不仅能解决从原材料厂到消费者手中的运输轨迹设计,更是提高效率、节约物流成本的一种可行性研究流程。物流过程是指商品实体从生产地至消费地的转移过程,或者由生产地经过物流据点中转,然后再至消费地的流转过程。研究人造板的物流运输情况,就要从人造板的生产、供应和销售这三个方面来研究。人造板生产中的问题。人造板消费量。“十一五”期间,胶合板和消费量和生产量分别增加2100万m3和2100万m3;纤维板的消费量和生产量都增加1700万m3;刨花板消费量和生产量增加均超过900万m3;细木工板生产与消费均增加约660万m3。根据这种趋势,预计到2015年,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和细木工板的年消费量分别可达4800万m3、4800万m3、1950万m3和2150万m3;消费空间分别增加700万m3、1100万m3、400万m3和500万m3。作为人造板物流的首要连接点,生产人造板的作用不必多说。但是由于林业生长周期长,地域分布不均,原木数量的减少,使得生产人造板木材的数量同时减少,要实现人造板生产量满足消费量的目标,仍然是一个难以解决的矛盾。人造板生产环境。

   人造板的原材料是木材,由于木材本身的特点,在加工人造板的过程中,会发生一些不可避免的事故。生产人造板产生的木屑和粉尘,粉尘过量,不仅容易造成火灾,同时对生产者的身体也会造成不良的影响。机器设备。为保证人造板生产工艺、提高效率,生产商会在预压机和热压机中采用蓄压器。而蓄压器使用不当在蓄压时会产生安全隐患。生产商以脲醛树脂胶作为胶粘剂避免不了要产生游离甲醛,操作者长时间吸入甲醛对身体有害。人造板供应中的问题。中国林产品的供应结构不合理,物流企业与原材料供应企业、生产企业、销售企业、顾客之间信息沟通存在障碍;产品运输和仓储等成本偏高,物流技术手段落后。这些都是制约林产品物流的问题,人造板的生产过程比较其他林产品复杂,再供应过程中,同样产生了物流信息不对称等诸多问题。物流接点,是物流网络中连接物流线路的结节之处,所以又称物流结节点。全部物流活动都是在线路和结点间进行的。林产品生产所需的木料一般要经过林地堆放地、林场堆放地、森工厂商仓库、车站仓库、目的地车站仓库、批发商仓库、深加工厂商仓库等多个结点才能完成生产过程。在生产过程中还要有多次停顿,物资储备量较大[9]。林地多是依照树种划分,由一定范围的不同林龄组成,而且普遍都远离交通方便的地区,因此要实现林产品的流动,要运行多种运输方式和工具,一般都是长距离运输。随着采伐、运输、造材、存储、销售、等物流过程,物流流通环节多,增加了物流难度。人造板销售问题。人造板产业的销售是林产品销售类的主要加工类产品。人造板市场需求不断变化,市场需求量大,但是人造板生产周期和供应链结构不能及时地更新需求量,不能准确预测市场产品的类型,导致了人造板生产和销售之间信息阻塞,这不仅影响人造板企业和经销商经济利益的损失,更是对木材产品的一种浪费。

   发展绿色、安全作业环境。要创造绿色、安全的作业环境,首先要规范生产机器和生产厂房,避免木屑在通风口周围,引进先进安全的生产机器;其次,增加给员工投入的劳动风险基金,医疗保险基金,同时增加员工工作福利;最后,发展绿色人造板,再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要兼顾生态效益。建立标准物流供应链。林产品供应链会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存在很多不确定性,这也将使林产品物流存在不确定性,如运输量、运输时间、信息传递、商品存储等的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会在物流网络中传递。针对这些特点,可以利用agent仿真技术对这一供应过程进行仿真。首先用通用仿真软件对林产品物流系统中的功能要素生产商、供应商、分销商、物流企业和银行等内部进行整合以达到共同的目标;其次,由agent构造的仿真模型协调林产品物流中各功能要素使之成为快速反应的整体,满足仿真要求[10]。建立营销预警系统。信息系统。营销服务人员处在市场前沿,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客户真正需要什么样的产品。他们将客户的需求信息及时反馈给营销决策部门,帮助企业及时调整生产或销售方向,再通过物流体系把产品送到需求地。决策系统。在人造板物流中,根据市场现状再采取相应的有效决策,实现林产品物流的最优化。营销预警系统。营销预警系统起到了引导资金投向的作用。营销预警系统能够把握市场动态,掌握消费者的需求动向,通过营销决策系统指导林业企业加大林业投资,以直销方式销往需求地,实现林产品物流的扁平化。此外,营销预警系统能够调节国家投资的方向,为国家重大需求项目提供高质量、低成本的物流服务,实现人造板物流管理水平的飞跃[11~12]。

工业生产物流篇9

城市物流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布局的演变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但是目前的研究主要将重点放在城市物流对于城市布局的适应上,而针对城市物流经济发展对于城市布局的影响研究却屈指可数。特别在建设工业型城市的过程中,城市物流经济的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左右城市交通网络的布局[2]。

作为工业城市代表的攀枝花市随着攀枝花钢铁集团的发展,攀枝花市市区布局与城市交通网络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2003年以前攀枝花市的主要城区有米易、仁和、盐边,随着攀钢集团产量不断的增长,攀钢物流量的不断上升,其在攀枝花市的经济地位日益上升。为了配合攀钢集团在攀枝花地区的发展于2004年左右新划分了东区与西区,并且这两个区域的公路公里数也从2008年的258公里发展到2010年的338公里。攀钢集团物流需求和设施的发展不但影响到攀枝花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还对城市布局和交通网络的建设与规划产生影响。因此对工业城市物流经济发展对于城市布局和交通网络的影响进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这将为工业城市的城市布局以及交通网络的规划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1中国工业城市物流与城市交通网络特点

自物流概念引入我国以来,我国的物流发展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我国几乎所有大型城市都制定了针对自身城市需求以及特色的物流规划。然而针对城市物流发展而导致的城市布局的变化的研究分析却较少,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工业城市物流经济对于城市交通网络的影响不仅仅是增加了交通网络的节点以及流量,还将在时间维度上影响着交通网络的配置变化。工业城市物流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3-5]:

(1)工业城市物流属于中观物流领域,它既包括了微观物流中对于具体配送节点以及线路等具体的规划与优化,也包含了宏观物流中由地区向区域转化到城市中的物流量并且受到经济大环境以及工业城市在供应链中定位的影响。因此工业城市物流兼具微观物流与宏观物流的特征。

(2)工业城市物流不但涉及关系到城市定位的关键工业原材料和成品的物流,还要涉及生活在城市中为工业生产服务的人员生活资料以及生活废弃物的物流。

(3)工业城市物流区别于一般城市物流的特点在于城市的职能与定位是以城市中工业在供应链中的位置为导向,工业城市物流不仅是企业物流的扩张,同时也是关系到整个工业城市物流运作的关键。

(4)工业城市物流不仅受到所在城市的自然条件,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实力以及所处经济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在该城市中占主导地位的产业性质的影响。因此该工业城市的物流不仅体现出企业物流的特点也体现出区域宏观物流的特征。

(5)工业城市物流不仅仅是城市工业生产的衍生物,同时还是影响城市工业发展,而对于工业城市而言工业产业的发展决定着城市自身的发展。城市交通网络的形成不仅取决于城市规划更多取决于城市发展的需求,是应需求而生的为需求而建设的基础设施。城市交通网络的完善对于工业城市物流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城市物流发展对于城市交通网络的影响研究,将有助于对新型工业城市进行合理的城市交通网络规划,减少不合理规划对城市产业的发展的阻碍。

2工业城市物流对于城市交通网络影响因素分析

城市交通网络对于城市中物流活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交通网络作为城市物流活动的基础,城市交通网络的可达性是影响城市物流的。工业城市物流对于城市交通网络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点[6-9]:

(1)城市工业的类型决定了了工业城市物流的需求特点,对于轻工业生产城市其原材料、半成品以及产成品主要有着小批量多批次,或者有着季节时效性等特点。而对于重工业城市则相对的有大批量少批次的特点。对于化工产业,产品的物流安全性将成为物流活动以及物流设施选择的重要考虑因素。对于如攀钢集团此类钢铁重工业企业,占据了矿藏资源的有力条件,其物流的重点将变为半成品以及产成品的输出与煤矿等原燃料的输入。因此其物流结点(即物流配送中心以及原燃料、原材料以及产成品仓库等)的选择不仅要考虑适应城市内部交通网络还需要考虑市内交通网络与城际间交通干道结点的链接。

(2)城市工业物流结点的选址不仅仅影响了企业的物流活动与运作,同时也加大对其所在区域的交通网络的运输量,当运输量超出路网所能承受的运输能力时,势必需要建设新的道路或者采用新的交通道路管理办法以缓解运输压力。从而实现城市交通网络的扩展。

(3)城市工业生产企业的位置与产量对于城市交通网络的影响表现为生产工厂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必然引起原材料以及原燃料的流入,产成品、半成品以及废弃物的流出。从而对于所在区域的城市交通路网产生影响。对于国家重点的重工业的生产企业甚至会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建设专用线以满足企业对于物流的需求。因此城市工业生产企业的位置以及产量将对城市交通网络的发展起到关键的影响。

(4)城市主要工业对于原材料以及产成品运输方式的选择对于城市交通网络的多样性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对于不同的城市环境其运输方式也有所不同,但最为普遍的有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运、管道运输、航空运输等。由于不同的运输方式有着不同的运输特点,除了公路运输外,其他运输方式都有一定的地域限制,即很难仅使用一种运输方式到达目的地,而需要进行不同运输方式的共同协作———多种运输方式联运。多种运输方式的联运必然要求建立具有装卸搬运以及转运条件的多式联运中心。这些中心将成为城市交通网络的节点,是连接不同运输方式以及城市综合交通网络的关键。同时不同的运输方式对于企业、对于工厂和仓库、配送中心等关键物流节点周边的交通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促进了城市交通网络的发展。

3工业城市物流经济发展对于城市交通网络影响机制

城市物流经济的发展不但受到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同时还受到所在城市工业特性、城市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在供应链中的位置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工业城市的发展对于城市交通网络的影响是多方面且复杂的,对于工业城市的交通网络而言其物流的发展是促使城市布局再造,由物流需求而产生的道路需求和综合运输节点需求,并最终将影响和促进城市交通网络的扩张与深化。对于工业城市物流经济发展对城市交通网络影响机制的研究将给工业城市规划与城市物流经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以攀枝花市为例,对工业城市物流经济发展对于城市交通网络影响进行研究。该市以钢铁企业作为其主要龙头产业,城市随着钢铁企业的发展而迅速的扩展。整个影响机制从经济环境对于城市所有工业所在供应链的位置开始,经济的发展一般表示为GDp的增长,城市工业的发展表现为该城市中该工业产品产量p,区域人口密度为po以及该地区货运周转量F对于区域道路密度R的影响。根据2005~2010年年鉴统计数据整理,可以分析出攀枝花地区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从2005~2010年期间攀枝花公路货物周转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上与攀钢年度钢产量相一致。攀钢集团作为攀枝花地区核心工业企业一直以来都是攀枝花地区城市货物运输量的主要来源,在攀枝花地区的货运方式除了铁路运输就是公路运输。因此攀钢钢产量的变化趋势势必会影响攀枝花公路货物周转量变化。图3中攀枝花公路货物周转量从2005年的F1点到2007年的F2点都处于发展较为缓和的阶段,与之对应的攀枝花地区公路密度的变化从2005年的R1点到2009年的R5点都处于相似的平缓状态。而从2007年开始攀枝花地区公路货运周转量急剧攀升到2009年F5点形成一段快速攀升的趋势,与之相适应的攀枝花地区公路密度也在2009~2010年快速上升。因此攀枝花地区货运量与道路密度增长之间存在着大约两年的滞后期。这表明在攀枝花地区交通网络情况仍然处于由需求拉动增长的情况,而不是根据对于城市工业发展的需求进行合理的城市交通网络规划。并且根据图上相关数据的变化趋势,攀枝花地区公路建设速度相对于该地区的物流经济发展速度有一定的延迟,即该地区的公路网络建设是以地区物流经济发展作为动力,而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城市公路网络发展的滞后对于与地区物流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工业发展存在着阻碍作用。因此,以交通网络的预见性发展对于工业城市的整体发展是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工业生产物流篇10

会计的核算工作作为会计行业的基础环节,是所有会计方法的开展基础。就物流企业的财务会计核算工作来说,其需要将会计计算方法与物流行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受其专业性影响,其计量单位是货币,以此来完成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分析与监督,进而搜集一系列的信息内容。在这个过程中,物流企业的经济活动会随着投资人、债权人以及政府部门的影响而形成一个相对而言较为稳定的信息管理系统。在本文中,笔者需要将信息管理系统的价值发挥出来,确保其可以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发挥出建设性价值。

【关键词】

企业会计;物流成本;信息化平台;管理模式

1物流成本的涵义

就目前而言,国外对物流成本概念的定义内容,较具代表性的有以下几个:在日本,物流成本被认为是企业内部在物流活动中产生的费用总和,而物流的成本管理活动主要是通过对物流的成本进行限制与优化,以此来提高物流系统的稳定性。在欧美国家,物流成本分为三个部分,即:库存、运输以及管理这个三个部分产生的费用。其中,库存指的是企业在货物仓储中产生的费用,其除了对人力、保险以及税收的支出之外,还包括对占用资金的利息支付;运输部分指的是在货物运输中,会选择多样化的运输方式来完成对运输比例的固定,在这样的环境中,来将总和费用进行计算,以此来完成对物流成本的定义。在我国,物流成本可从广义与狭义两个方面进行定义。就广义角度来说,其指的是企业在采购、生产、销售、仓储以及运输等活动中产生的资金支出内容,其既需要对企业的原材料进行采购、运输,也需对企业的产品进行销售与配送,因此其对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着决定性的影响。就狭义角度来说,物流成本会对物品的运输与配置产生费用,其所需企业支出的部分,即为物流成本。通过这样的定义,可以发现我国与日本在对物流成本内容进行定义的时候,存在相似之处,是物流活动所需支出资金的货币表现。

2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重要性

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企业为了能够在经营活动中获得更大的利润,往往会选择成本会计控制措施来提高自身经济效益。其内容,一方面,通过对现代科技的使用来降低对生产成本的消耗;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对生产技术的提高来增强劳动生产效率,以此来降低人力生产支出。其中,前者所能够获得的利润潜力是直接的利润源,而后者是间接的利润源。在现代企业中,管理者开始逐步加强对物流利润的关注,可以说物流成本的高低将会直接决定企业的生产成本高低,也是企业市场竞争力的表现内容之一。

2.1能够避免无效作业现象的发生

企业借助于对物流成本的核算,可以从中发现本可避免的物流活动,针对其存在的不合理性,让其可以从成本角度出发,让其可以分为有效活动与无效活动两个类型,将无效活动取消,达到成本降低的作用。比如,就制造型企业来说,其在对自身产品进行加工的时候,会出现一些不合理的产品运输或者库存工作,这些工作的开展也就相应地带来人力成本与运输成本,久而久之,企业的生产活动也就会提高本身的开展成本。特别是随着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不断提高,这样的经营方式存在将会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利润,也不利于企业的市场竞争。

2.2能够确保资源利用率的提高

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目的是为了确保以最低的能耗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加强对物流成本核算工作的重视,是为了尽可能地降低生产经营成本,进而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帮助企业可以在日常管理活动中显得更加稳定、科学。具体来说,企业需要将运输模式进行优化,将搬运卸载工作的开展成本尽可能地降低。同时,针对于存储费用,其既要做到保障产品仓储的质量,也要将所需支付的费用有效降低,提高对产品的使用效率。这些都是物流成本核算工作开展的核心内容,也是企业想要提高自身经营管理水平与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3现阶段我国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3.1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制度不健全

在我国,目前所采用的物流成本核算方法,其开展的依据是会计成本的核算制度,但是,其尚未能形成有针对性的核算规章制度。因此,当其在为企业的物流成本进行核算的时候,由于物物流服务自身带有的复杂性,若仅仅是单纯地对现有的会计制度进行运用,将会很难以满足企业的成本计算需求,其严谨性与专业性程度不足,也就无法确保成本核算工作的环环紧扣,降低会计成本的核算价值。

3.2物流成本核算内容不全面

生产企业的物流成本核算需要从其实际开展环节出发,将采购活动、生产活动、销售活动以及客后服务等环节产生的费用进行逐一核算。但是,就目前而言,企业的物流成本核算仅仅是对采购环节与销售环境的费用核算,因此,其存在一定的偏差性。同时,因为一些企业在进行物流成本核算的时候,仅仅是对运输费用以及仓储费用进行计算,虽然表面上支出费用较低,但是其产生的成本依旧存在,只不过被分化到了其他的项目中去,呈现出较低水平的运输物流成本,然后其实际支出较高。更有甚者,有的企业并未将物流成本作为企业生产支出的计算内容,导致企业管理者对其的支出一无所知。

3.3未形成单独物流成本核算科目

一些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的时候,会将物流成本进行分化,使其在各个环节中有所体现,而未能将其当作物流成本进行统一计算。这是我国现行会计制度的特征之一:即将物流成本当作采购、经营、销售、售后服务的组成部分,而未能做到统一管理,也是企业自身信息化处理水平较低的表现,企业的物流信息难以被采集与集中,企业也就无法做到对物流成本的有效控制,企业管理者的决策形成本身也就会受信息内容的影响,而难以做到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推动。

3.4物流费用归集不准确

目前,物流成本的核算工作仅仅是确保将对外运输活动与仓储活动产生的费用支出进行计算,而对物流管理支出与信息费用支出忽略了。比如,企业生产活动所需材料的运输往往会直接被判定在货物的购入成本里,而在仓储活动中,其费用又只是对人力费用的支出。这样的核算模式,使得企业虽然在物流成本支出中有着高昂的费用,整体水平却显得较低,进而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支出损失。久而久之,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本身的精准度与价值将会丧失,企业的数据需求也就难以满足企业的发展,造成企业的管理困境。

4加强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对策

4.1健全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制度

企业内部的物流成本核算工作需要从制度出发,将其存在的弊端深入了解,以此来确保企业在对原有的核算模式进行优化升级的同时,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进而提高物流成本计算的科学性。比如,在对管理费用等进行核算的时候,可以设置专门的物流成本支出内容,使其成为该项核算工作的子集,再将这样的分级方式在其他生产经营环节中进行设置,形成明显的分级计算内容。此外,企业还应当将所产生的所有子集费用进行集中,确保其可以对企业所有生产经营行为进行有效覆盖。为了达到更高水平的工作成效,企业应当主动地引进先进的核算技术,降低核算工作的操作难度,也要确保其所需的物流成本信息能够被及时、准确地被传递,以此来帮助企业管理者加强对企业物流成本工作开展实际的掌握水平,促使自身能够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4.2增设物流成本科目

企业的物流成本核算工作,其开展的基础应当是企业原有的财务会计计算框架,因此,企业在对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以及生产经营成本费用计算的时候,可以设置补充内容,让其明显的分级化,就其操作性来说,可以是:从原材料的采购活动开始将其产生的物流费用进行一一记录,其包括了采购部门其工作活动的人工支出、差旅补助、仓储费用以及办公费用等。针对于这样的模式还需运用到销售环节、售后环节,借助于这样的模式是为了确保核算方法更为简单、更加具体,促使控制活动能够提高自身的开展质量,将物流运输成本所需的费用进行计算,加强自身的控制能力。

4.3设置专门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机构,并设立单独的物流成本核算科目

(1)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区分工作活动的开展特征,形成稳定的计算机构,促使企业的物流成本核算工作更加专业化。(2)根据目前的成本核算体系,将所需补充的内容集中且具体化,让其可以在分化的核算工作中有所表现,再按照实际内容与类别来设立分流账目,以此来确保企业的材料采购、产品销售与运输以及生产设备的折旧费用等可以被明化。当然,这样的核算工作本身就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信息来源,会产生相应的设计凭证,进而来完成对企业资金流的控制,显得更为严谨、规范。

4.4细化企业物流成本的账务处理

财务工作者在将原始凭证编入计算的时候,应当将所存在的会计科目明确划分。同时,企业需将产生的成本项目分类汇总,以此来增强对物流费用计算能力。这种方法可以较为具体地将企业的物流信息进行表现,进而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更为全面的信息内容,促使其可以在企业决策活动中,既能提高自身的决策能力,也能降低生产成本,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内部环境。

4.5引入作业成本法准确核算物流成本的信息

在一般情况下,企业的物流成本计算会选择传统的统计方法,这样的方法因为自身的全面性与系统性较差,使得其获取的信息精确度较低。所以,企业在对物流成本进行计算的时候,需要让物流成本能够被划分成一个个细致的操作内容,以此来确保操作环节可以更好地被分配与集中。在此基础上来提高企业管理者能够获取更为完整、准确的企业发展信息,最大程度地提高自身管理能力,降低浪费支出。当然,这也是现代企业内部改革活动重要组成部分,企业需要借助于这样的发展活动来确保自身可以获取更为准确的成本信息,进而从成本内容出发,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5结语

总的来说,现代企业的物流成本核算需要从会计工作出发,确保成本管理活动与控制需求能够被有效满足。目前,我国的物流成本核算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因此企业在对自身物流成本进行核算的时候,需要主动地去采用多样化的方式。一方面,为了降低核算工作的开展难度;另一方面,企业也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有意识地去降低物流成本,以此来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

作者:李海莹单位: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周永.现代物流企业成本核算问题研究[J].商业时代,2016,(16):19-21.

[2]罗霁虹.基于会计核算的企业物流成本管理问题研究[J].物流技术,2013,32(4):243-245.

[3]陈曦.药企采购物流管理现存问题与发展对策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