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小学生品德教育知识十篇小学生品德教育知识十篇

小学生品德教育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05:40

小学生品德教育知识篇1

关键词:体验;品德教育;必要

一、小学品德教育现状,需要体验式品德教育

随着近年来新课改的逐步落实,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德育和生活不可分离,道德的养成离不开学生的生活世界。教育过程中要多考虑学生成长的环境和已有经验,尽量为他们提供各种自然的情境、逼真的环境,在活动的参与中形成有利于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道德品质。在德育中融入体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受教育者对实际生活的感悟,进而融入人的心灵和具体行为活动中,不再让学生感觉知识和实际联系不大。道德认知能力的形成离不开道德知识的学习和个体实际体验的紧密结合。人的道德品质是在人的经历过程和真实生活体验中获得的。小学德育的开展,学生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各种体验活动,联想自身经历,在交流中不断生成新的道德认知。学生们在主动的参与、经历的过程中,从中切实领悟到了很多道理,学会处理事情的方式、明白了做人的原则。学生积极的参与、思考和认真的投入使得整个德育不再枯燥乏味,取而代之,充满了生机,活力四射,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也获得了情感的发展、认知的升华。教育者应善于抓住机遇,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感觉,用心去体会,用心去交流,这样的德育才能取得实效。

二、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需要体验式品德教育

小学生的身高、体重等身体外形在小学时期处于比较平稳均匀的发展状态,小学生的脑和神经系统的均匀、平稳的发育,使得小学生的心理也能够协调发展。因此,小学生的生理方面的特征启示小学生的道德情感要注意用平稳、温和地递进方式来进行情感熏陶。其次,小学生在认知及学习方式的变化。皮亚杰用认为小学生处在具体运算思维阶段。小学生从事正规化的学习活动使得他们能够掌握读、写、算等基本知识技能,进而促进小学生的智力发展平稳地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因此,我们在培养小学生道德情感时要注意阶段性,要从具体的事例、身边的事物说起而不是空洞的说教。最后,小学生在品德习得方面的变化。研究表明,小学生能够逐步自觉地运用道德认识来评价和调节道德行为,能够有一定的自律意识,道德行为习惯出现个体性的分化。在学校生活中小学生通过《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课程和活动逐渐地掌握基本的道德知识和道德规范,形成独特的道德情感,逐步养成道德行为习惯。小学生道德情感体验具有特殊性特殊性。第一,小学生的道德情感发展具有持续性和阶段性的特征。小学生的道德情感会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和德育活动逐步从无意识、模糊发展到有意识、清晰的。第二,小学生道德情感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性。小学生由于内外部影响因素对道德情感的发展不同,在体验不同的道德情境或同样的道德情境都会有不同的反应。第三,自然、直接的客观现实引起的情感体验,以及具有高度概括性并带有激励作用的崇高道德观对小学儿童的道德情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这一点上来看小学品德教育需要体验式品德教育。

三、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小公民,需要体验式品德教育

小学阶段的《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将课程总目标定为“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将总目标定为“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在总目标的陈述上,着重将学生培养为具有良好品德,形成良好习惯,为进一步的公民教育打下基础,在意识形态上进行了减弱,突出了公民性培养。具体来看,小学阶段在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课程,注重儿童生活知识的学习,培养儿童良好的品德,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课程处于小学发展的初级阶段,也是未来培养儿童成为良好公民的开端。在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课程,注重儿童社会知识的学习,在社会性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其良好德性,针对高年级阶段儿童社会往的成长,在课程设置上加强社会性知识的应用。课程对于儿童社会性成长的方面更加重视,在社会往中养成良好的品德。这需要学生融入生活进行体验。从现代公民教育的本质品性看,情境化教育绝不是一种仅仅关于公民知识的注入式教育,激发公民个体的主体性,以公民个体自主、自觉的价值认同与责任承担为核心,培养健康的公民意识、情感与健全的公民能力,才是公民教育的本真意义。因此,不同于强调知识记忆的传统教学,现代公民教育必然亲近于以个体情感体验、感悟为主的情境化教育,而排斥刻板的道德说教与价值灌输。它既强调教育的摹拟情境运用,也注重将学习者引入生活的真实情境,把关于公民的知识放在情境中,将符号化的冷冰冰的惰性知识,转化为以情境为中介和依托,以境脉为联系和纽带的活性知识,从而使学习者在摹拟教育情境或真实生活情境中学习和体验综合性的公民知识,培养积极健康的公民情感,提高在真实生活世界中的行动能力。

四、探索小学品德教育有效途径,需要体验式品德教育

小学生品德教育知识篇2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有效方法;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5-139-01

对学生进行教育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注重教育学生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受人们喜爱且尊敬的人。教育学生如何做人是一门艺术,需要从学生从进入校园开始就开始培养学生有正确的思想品德观,有得体言行举止等。教师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果采用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将会促使小学生更好的理解思想品德,并在日常行为中处处以思想品德为准则。

一、优化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育

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接触知识的时期,教会学生了解简单的知识,逐渐懂得各个学科,在此期间注重培养学生行为、思想、品行。因此,思想品德这门学科的推出主要是教育学生的良好的思想和品行。思想品德课是比较枯燥的课程,对于比较爱动的小学生来说难以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思想品德知识上。那么,如何优化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促使学生有效的掌握思想品德知识。

1、采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已经逐渐成为教育领域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教学工具。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使课堂更加生动、更加形象化、更加具体化,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传统教学模式是通过教师讲故事的形式将其中的道理传授给学生,学生对于深入理解道理有一定的局限性。而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画面、声音、图片等将所要告诉小学生的道理或良好的思想品德演绎出来,学生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能够更好的理解如何运用道理。

2、实例教学法的应用

知识的学习最终的目的是将其有效的应用于生活或学习中。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采用实例教学法,帮助学生更具体的了解如何运用知识,如何做到课本中所要求的。实例教学法是以显示的案例来做教学材料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将实际的例子与知识相结合,进一步肯定知识的同时,促使学生熟知如何运用知识或行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例如,讲授《水和我们的生活》时,教师可以将生活中浪费水资源的现象及水在生活中的作用录制成一个短片,将其作为水和我们的生活的实用教材讲解给学生,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节约用水。

二、注重小学思想品德课余时间教育

思想品德这门课程注重的不是知识或能力的掌握,而是培养学生有良好的品行和正确的行为态度,为学生打好具备高素质、高品德的人才基础。在课堂的45分钟培养学生思想品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要增强德育有效性,就必须做到德育生活化,就需要在课余时间开展以思想品德为中心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纠正错误的品行。注重小学思想品德在课余时间的教育在强化课堂知识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一些有利于思想品德教育的活动,例如辩论赛、故事会、演讲赛、主题讨论赛等,促使学生在活动准备过程中及具体的活动过程,逐渐的把思想品德教育融入到自己的脑海里。在通过课外活动这种形式的开展是将学习与娱乐结合在一起,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的过程中逐渐行成良好的品行,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观念,在以后的生活及学习中养成良好的行为及正确的思想。例如,组织学生到敬老院与志愿者共同为老人服务,打扫卫生、与老人沟通向志愿者学习,教育学生学习为志愿者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

三、加强在家庭环境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相对于正规的学校教育来说,家庭教育属于比较轻松的。家庭环境对于一个小学生的影响非常大,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将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而生活在问题家庭环境中,学生听到的、感受到的都是偏激的、不利于身心发展的教育,学生的思想观念很容易扭曲。因此,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正确的指引学生从良好的思想品德角度出发,约束自己的品行。通过家庭的长期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行和良好的素质。如在教学《我爱我家》时,让学生搜集家人的相片,让学生回家问问爸爸妈妈的生日,看看家里的变化,想想是谁在辛勤的劳动。使学生明白自己是幸福的,家长是辛苦的,自己要有一颗感恩的心,长大后才能孝敬老人。

四、结束语

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观念,从而为我国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小学生习惯模仿教师或家长的言行,长期下去就会形成自己行为模式,因此,教师或家长要在平常生活中注意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典范,并积极的投身到教育学生思想品德中。教师在课堂上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掌握思想品德知识,在课余时间组织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思想品德知识及逐渐的形成良好的品行与品德。家长注重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够树立正确思想品德的家庭环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品行与品德。

参考文献:

[1]王燕丽,童松辉.育人为先: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点滴看法[J].小学教学研究.2009(12).

[2]张淑英,王新禄.于婕.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时机的把握[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9).

小学生品德教育知识篇3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生活化途径

一、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与生活

新课改之后,教育部门将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归为综合性课程,

主要包括《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两类教材,主要突出了思想道德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1.思想品德的生活教育

生活就是教育,教育就是生活,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设置中,主要包含了《品德与生活》以及《品德与社会》两种教材,这两种教材虽然阐述的是不同的对象,但是都重点阐述了思想品德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品德与生活》的课程教育重在培养小学生直接从生活中学习思想品德,让学生从生活中获得生活经验,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新课改的课程标准是思想品德生活化教育的重要依据。

2.思想品德生活化教育的教学思想

教育与艺术相同,即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用源于生活的具体事例,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与生活贴近的事例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激发学生潜在的内心的良知、道德,从而达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在日常生活中,要积极强化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加强现实与课堂的联系,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3.行大于知的教学思维

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强化行为教育,尽量做到行动大于教学内容,不断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力度,提高掌握程度,进而有效提高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高素质发展。行大于知的教学思维主要内容包括:思想道德知识的课堂教育、知识实践、课堂讨论、日常体验。

思想道德知识的课堂教育主要是不断加强课堂上的道德教育,包括行为教育和思想教育,不断强化学生的思想行为。

知识实践主要是指在掌握一定道德知识的基础之上,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道德体验,不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课堂谈论是在知识实践之后,让学生对所进行的实践活动进行有效的分析、探讨,不断加强学生对道德、行为的认识。

日常实践是指在进行完思想品德教育后,让学生积极走入生活,不断强化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水平,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活化途径

就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发展来看,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源于生活,源于社会舆论,受社会舆论监督,人性是思想品德教学内容的重要指导者。因此,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要加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尽量做到生活化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有效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塑造出品德优良的社会接班人。

1.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引入

生活就是教育,日常生活事例在教育中可以起到极大的影响作用,因此,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教学内容上加入积极的生活元素,将生活中的相关案例进行有效的改造,将社会案例进行具体的分类。在进行正面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也要适当引入反面案例,产生强烈的反差,有效地将社会案例融入课程教学活动中去,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激励小学生不抛弃、不放弃、不怕牺牲的精神时,教

师组织学生观看部分《士兵突击》的片段,让学生们认识、学习许三多。

2.生活案例的课堂再现

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为有效改善教学课堂气氛,提

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适当选择恰当的案例,组织学生进行现实案例的情景再现,模拟社会生活,例如针对扶老人事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情景再现,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想、行为进行相应的取舍,并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作出相应的解释,然后,教师对课堂表演情况进行点评,对良好的思想进行适当的鼓励、支

持,对那些违背社会道德的思想行为进行积极的引导,不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3.思想道德教育的生活化

在日常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选取、设计与小学生日常生活相近的内容、小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思想上不断受到震撼、得到启发,从而达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例如在培养“讲诚信”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述狼来了的故事,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习到做人要讲诚信、守信誉,从而有效实现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总之,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加强课堂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生活就是教育,教育就是生活,要充分引用生活案例,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参考文献:

[1]王亚琳.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活化路径[J].教育探索·视野,2012(5).

小学生品德教育知识篇4

1.语文教师过于重视学生分数。现在大多数学校与教师为了提高知名度,过于重视升学率,导致在语文教学课程中,只顾提高学生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品德和情感问题。而这样不仅使学生无法达到理想的语文成绩,还会厌倦语文课,也就发挥不了德育的目的。

2.语文教师对德育理念理解不透彻。由于语文教师对德育理念理解不透彻,所以就无法全面掌握语文教材德育的内容与重点,导致语文教师对语文教材无法进行深入探究,而德育目的也就无法达到。

3.语文教师缺乏丰富的专业知识。要把品德教育融入在小学语文教学课程中,语文教师就必须具备扎实的语文功底,但由于小学语文教师缺乏丰富的专业知识,也就达不到真正的德育目的。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措施

1.教学课堂中融入德育。在语文教学课堂中,语文教师首先可以运用感情熏陶法,对语文教材内容进行丰富,并对小学语文基础知识进行辅导与培养,进而可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与教师的感情统一,促使小学生的想法与观念得到尽情地展示,这样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师德育的开展,使小学生有效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吸收品德教育。另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做好榜样,在小学生的意识里培养良好品德,引导学生养成尊老爱幼,遵守纪律,勤俭节约,文明礼貌的好习惯,通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品德教育,可以有效地使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进而提高道德情感。

2.教学课外活动中融入德育。小学语文教学课外活动可以丰富小学生的课外知识,通过把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课外活动中,可以使小学生的综合知识水平与思想品德得到提高。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的,语文教师可以尝试运用成语接龙、演讲、文章朗读等方式,来实现对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的培养和品德教育。

小学生品德教育知识篇5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教育问题分析对策研究

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的小学生,最有可能成为未来的有用之才,但也是最易于受周围外在环境影响的弱小人群。因此,有必要给他们提供良好的环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小学是成长的重要时期,在此阶段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有助于他们陶冶道德情操,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1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内涵及重要性

1.1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内涵

小学品德教育主要是以思想品德课为载体,以老师授课为主要传播途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培养学生的道德观,训练学生的道德行为,提升学生的品德素质,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1.2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一是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小学阶段是学生初步认识这个世界,美好的事物让他身心感动,并据此初步确立好自己的人生目标。但是他们还没有能力完整规划好这个理想,需要周围的老师、父母及朋友的帮助,这样让他们自己慢慢学会辨别是非和掌控好自己的行为,为他们今后的成长与发展指明正确的方向。

二是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有助于加强学生的凝聚力。小学生刚刚体验班级这样的大环境,自律性与团结友好意识还比较弱,思想品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自律行为和团结精神,使学生深刻感悟到团体精神及团结的力量,使他们一改以往的“公主病”“皇帝病”等不良习惯。因此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有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2目前我国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学生已经具有潜意识的表现出一定的情感与行为,具有选择性接受的能力,而老师在当前的思想品德教育中,主要还是以灌输课本上的知识,空洞乏味,这用述说式教育已不能满足学生此阶段的心理需求,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素质。因此,在今后的德育教育中应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感,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按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2.2激发学生道德情感不到位

老师的教育方式主要是以课本内容为主,自己的成长经验为辅,面对面的口述和交流,这种生搬硬套的教育方式不容易激发学生道德情感,因为生活环境不同,也不容易产生共鸣,没有亲身体会,就会缺乏真实感与体验感,很难深层次的改变学生的思想道德观,会影响到教育的时效性。

2.3对学生课外活动不够重视

思想道德教育是以学生的身心健康为研究焦点,非常注重学生的真实感与自我体验感,只有让学生亲身经历与感悟,才能发挥出思想道德教育的真正价值意义。而目前的教育方式,学生的参与不够,真实感不强,课本内容与实践活动不能完美的结合,课外体验活动甚少,这种教学方式有碍于学生思想情操的提升。

3提高思想品德教育质量的对策

3.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能够促使人们更积极地观察与认识事物,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只有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好学心,才能激发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因此老师有必要设置良好的导入学习模式,设计活泼的课堂互动活动,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善于发现学生的有点,并恰当的给与必要奖励,让他们在学习中能够亲身感受到品德的力量,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获得学习的乐趣,这样才能实现小学思想品德课的高效性。

3.2注重培养学生的活动实践

课堂教学方式只能说把知识输送到学生的大脑表层,并有带给学生深刻的感悟。如果把知识付诸于实践,走出课堂,采用活动的方式让学生亲身经历与感悟,他们自然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例如,组织学生参加植树节活动,告诉学生爱护动植物就是在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组织学生到养老院当小小志愿者,让他们明白尊老爱幼的真实含义;在参与维护道路交通秩序活动中,告诫学生遵守交通秩序保护的是每个人的生命。

3.3重点培养学生良好品质

目前思想品德教育存在严重的问题就是太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习知识与成绩,忽略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的价值意义。学校应该多向学生家长表明教学目的,期望家长在重视孩子智力开发的同时,多多关注孩子的道德品质方面的成长,并及时给与孩子一定的引领与指导。老师也必须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课,发现孩子的优缺点,及时与孩子家长交流沟通,共同为孩子的全面发展而努力。

3.4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计算技术和网络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教学中,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多媒体的运用可以强化教学质量与效果。一是可以改变老师处于主体滔滔不绝的讲解,学生比较被动的接受知识的现象,多媒体的使用可以拉近师生距离,学生也会更有兴趣,也会很放松地与老师进行交流,通过这种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二是多媒体可以使知识通过真实案例视频或动画等形式再现,大大的提高了教学质量,让学生更深刻的感受到思想品德的作用。

3.5不断扩大知识眼界

老师应多留一些课后的知识拓展作业,比如,让学生多看看新闻与近期报纸,关注时事,然后在课堂上发表一下自家的见解与感悟,目的是加大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好学心,重点是提高学生理解与思考的能力。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全面推行素质的最有效途径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将学校教育与生活相结合,经常组织一些“献爱心”活动、爱国主义动漫等,培养学生要勇于探索、坚强理智、团结友爱的意识。

4小结

经以上探究,思想品德课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发挥重要作用,虽然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各种问题,但是我们也在不断地探究与解决,本文分析总结了我国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忽视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兴趣力度不到位和缺乏课外实践活动等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措施,希望能够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促使我国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商艳风.如何改进当前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方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9):78.

小学生品德教育知识篇6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

在新课程背景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加重了小学语文的教学任务,对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是一项挑战,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教学素养,来适应教育改革。新课程的改革赋予了学校德育重要的地位,教师应该按照教学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在教学中对德育形成认知,在日常生活中体验与践行。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培养,可以让学生逐渐发展成一个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

二、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策略研究

小学生品德教育知识篇7

1.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教育意识有待提高

中共十召开至今,在多个场合多次强调了要提高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美德的教育。为贯彻相关的精神,教育部颁布了《完善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笔者通过研读《纲要》,认为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有充分必要通过渗透性的灌输教育,在小学生中强化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这除了宏观层面上的传统文化的传承的考量,在微观层面上,作为学校教育者,对于小学生的未来,也应该负起育人的责任。比如,诚信,君子言必信、行必果;仁爱,与人为善;扶贫济困等传统美德,其实质也是为了培养现今的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其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在小学阶段,如果以传统的美德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切入口,比较容易被学生接受。在小学生中深入开展传统美德教育,要本着增强实践性、传承和发扬、知行一统的原则,通过浩瀚五千年中华古代道德文化资源中挖掘适用于当今小学生的若干的传统美德,比如,见义勇为、勤俭节约、宽于人严于己、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孝敬友爱、诚实守信,等等,重心要放在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与自信心上面[1]。

然而,纵观肇庆市的思想道德教育课堂,普遍仍存在着欠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教育理念,主要表现在以下两大方面:

(1)还没有达到“知行一统”。因为传统美德是一种良好的行为规范,既然是行为规范,就是要落实到行动上面,即要通过课堂教学,促使小学生通过行为实践去真正掌握它。在肇庆市学校的传统美德教育方面,还没有认真去贯彻知行统一的原则,实践性比较薄弱,学校没有指定相关的行为规范要求,作为课后的行为强化训练,也没有一个道德评价机制,来帮助学生自我养成美德的行为,并且帮助他们去养成区分善恶美丑道德判断能力。因为学校教育]有达到“知行统一”,因此学生的传统美德的自觉性和持久性不强。

(2)对传统美德教育欠缺针对性,忽略了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县区、不同年级的小学生客观上存在的认知和理解能力的差异性,简单粗暴地采取了“一刀切”的方式,没能做到按照不同的小学群体的差异性,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循序渐进地进行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灌输,即缺乏了把传统美德灌输于一个个通俗易懂的故事或者格言中。总体评价,肇庆市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教育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笔者参考了肇庆市的小学生的调查问卷中两个问题的反馈,问题1:你的传统美德的故事是从哪里知道到的呢?“老师课堂教授”占了80.6%,“家长灌输”占5.4%,“从课外读物等其他渠道知道”占10.5%,“同学间交流”占3.5%。由此可见,对于传统美德故事的了解,大多数来自课堂上老师的灌输。而对于传统故事的理解,问题2:反馈的对孔融让梨故事的理解,选“孔融做得对,值得我们学习”的学生占了94.9%。由此可见,小学生主要是通过传统美德故事来吸收古人的优秀品德的,而且也反映出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主要来自学校老师的课堂教授。

2.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实践活动效果有待提高

笔者纵观肇庆市的小学思想品德课堂,在思想品德课堂上,教师的教学形式单一、方式欠缺生动具体,主要表现在:①还局限在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方式;②缺乏课堂上的师生互动;③缺乏课后的实践环节。由于思想品德教育的初衷是以“情”为关键,而现行的思想品德教育主要还停留在传统上的一味强调和灌输知识和概念的层面,没有对小学生的情感品质给予充分的重视,忽略了启发和激励,这就明显违背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初衷,思想品德在学生中就难以产生内化作用。而且现今的小学生正处在一个自我意识和自主能力不断加强的阶段,单纯地局限于课堂,而忽略了课后实践的效果检验,从根本上说,也限制了小学生对与思想品德教育的认知和理解。因此,肇庆市的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并未收到理想的效果[2]。

二、问题的原因分析―学校没有把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育人放在首位

小学是7~12岁阶段的学生接受教育的最重要场所,也是学生培养习惯、打好人生基础的重要阶段。作为教育方,小学学校有责任、有义务把这个阶段的学生培养成日后爱国敬业、遵纪守法、诚信友爱的良好公民,这就要求通过加强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从小就打下良好的道德基础,并积极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从娃娃开始抓,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对于我们国家国民的整体思想道德综合素质,为国家培养未来优秀的建设者和事业的接班人,都有长远的助益。这些年国家一直提倡素质教育,强调需把小学品德教育放在学校德育的中心位置,要求小学充分认识到小学品德教育对于社会,起到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的重要意义。但是,根据笔者在肇庆市范围内的调研观察,发现多数小学校没有把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放在一个首要位置上,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课堂还存在教学方法单一、缺乏生动具体化的弊端。具体表现在,肇庆市的大多数小学普遍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之后,进行“动之以情,付之于行”的直至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跟进和引导。专业的思想品德教师队伍欠缺,大部分学校的思想品德课程由班主任代为教授,而当学生面临应试压力的时候,比如在教育检测阶段,期中检测或期末期检测,班主任的专业授课任务重,学生也跟着忽略了思想品德课,更谈不上“知行统一”了。

三、对策研究―注重提高肇庆市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课的实践性

传统美德教育在当前小学的思想品德课程急需被积极融入各个环节中,让学生通过潜移默化地接受传统美德教育而形成良好的道德伦理。针对教学方式的僵化,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音、形、声、色感染学生,让他们获得最直接、最真实的感知,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笔者认为对于传统美德的灌输教育,不要“跟风”“走过场”,教师要认识到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以挖掘一些传统思想品德的优秀部分放在课堂教学,但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选择一些与他们年龄相称的可被接受的经典读物,如《弟子规》《二十四孝》等,作为课外的拓展补充,帮助他们在课后进行思想道德的深入和内化。真理从实践中来,终归要回到实践中去,学习的东西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把在课堂学到的知识“付之以行”,直到养成好习惯。比如,我们在课堂上学到“孝”,就要在课后、在家里帮助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做做饭、洗洗衣,孝敬老人、兄弟姐妹和睦,等等。只有通过实践去检验,学生才能真正领会和掌握小学思想品德的课程,达到理想的实践效果。

总之,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学校应该始终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有针对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道德观,从而完成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教学任务,让每一个小学生都从身边做起,养成文明礼仪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李彦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幼儿道德教育变革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

[2]康冬梅.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研究[D].湘西:吉首大学,2013.

小学生品德教育知识篇8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教育;思想品德;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新课标,顾名思义就是新的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是由国家教育部规定的,是我国统一的课程标准。新课标推行以来,小学教育更加贴近小学生个性特点教育教学方法如何创新而又符合中国教育现实,是教育改革者一直探索的问题。对于小学教育体制改革,我国教育界更是倾尽心血。新课标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弥补了传统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方法的不足,新课标下的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为思想品德课程改革提供了现实依据。

一、新课标下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与传统思想品德教学的对比

1、教学目的的统一性。小学阶段的思想品德教育目的就是为培养建设现代化人才打下初期的思想基础。思想品德课程是提高人民民族道德素质的系统工程,主要是注重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必须从小抓起,必须长期坚持不懈的开展。人的思想品德修养都是从孩童时期开始培养的,孩童时期是什么样的思想状况、生活习惯、行为模式严重影响着后世的发展。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在人生最初的阶段打好思想基础,是关系到中华民族未来希望的大事。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主张对人进行思想教育、让人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新课标下的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更加注重继承和发扬思想品德课的人文思想,除了在思想培训方面,更注重能力培养。让思想性和人文性有机结合。新旧两种思想品德教育理念都以孩子本身为基础,以培育思想、扩展生活为教育目的,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

2、教学手段的矛盾。新课标下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是存在一定矛盾的。传统教学方法以教与学为主要形式,教师单纯的讲授,学生灌输式的学习,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注重讲道理,而没有随时观察学生的对教学内容的反应。新课标中,思想品德课有了新颖的目的,形成了新的特色,这种特色更加贴近学生本身,这是与传统思想品德课的一个重大突破。新课标下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保留了原来的理论优势,同时发扬了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日常教学。传统教学手段夸大了教师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基本诉求,学生在课堂上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学生有疑问有想法时不能及时得到教师的指导和支持。新的课程课程标准重视学生的思想变化,重视学生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纠正和培养。传统教学方法在讲授知识时以黑板为主要载体,新课标教学以多媒体设备实现无线教学,这是对教学模式的一项重要挑战,试看学生的理论知识理解能力到底如何。

3、教学成果的差异。思想品德传统教学在我国已经根深蒂固了,在传统模式下确实出了一些政治家思想家,但是,传统思想品德教学的误区就是无法把思想品德教学形成社会合力。传统教学效果呆板缺乏活力,教学层面简单缺乏技巧。所以,在过去的小学生中,孩子们过多的熟读文章、背诵文章,而没有真正的理解文章含义,没有理解文章的思想导向。自然在这种情况下,教学效果无法达到超越。新课标下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它主张立体式教学。新课标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双重培养,在教学中,重视过程和方法的共同进步。与此同时,新课标下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提出一个新名词,就是情感态度价值,情感态度价值,在培养学生智商的同时,加入了情商培养,其实情商高低才是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新课标不仅让学生学习了思想品德课程知识,而且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大量社会实践锻炼,让思想品德课程成为知识与技能的共同培养。

二、新课标下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主要方法

1、建立平等自由的教学环境。新课标的主要优势就是建立良好的教学环境。良好的教学环境包括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学生学习的主动状态。教学的实质主要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教师和学生不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和谐统一的整体。建立良好的教学环境要在课堂上发扬学生的民利,让学生不再厌烦课堂,让学生认为课堂是自己的领地。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尊重学生的提问,不要认为学生的提问与课堂无关,积极解答学生的所有疑惑。教师与学生平等的关系,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让学生和教师近距离接触。教师适时的优秀评价是对学生最大的鼓励。培育良好的课堂气氛是新课标下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前提。

2、实现教学过程的丰富多彩。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去自主学习。思想品德课堂不仅要学习政治历史理论知识,更是要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健康心理状态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运用多种教学载体进行教学实践,例如多媒体教学能充分开阔学生的眼界,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课件,学生能够非常直观的理解知识的内涵,特别对政治历史能够用电视剧的形式易于接受。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年级特点,制作各种教育题材的动画片,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快乐,会更加热爱学习。举行多种竞赛活动和表演活动,可以再现历史也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热情。现代化教学手段将思想品德课堂得生动活跃,更加符合青少年特点。

3、教学内容紧随社会变化。思想品德课程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具有时代性。一个时代,一个政治体制衍生一种社会形态,而社会形态决定了社会舆论导向。思想品德课程是社会思想导向一个重要宣传阵地。小学阶段实行社会思想教育,让孩子在内心中植根共产主义理想,这对培养中华民族的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思想品德课程内容要跟随时代变化而变化,关于政治、历史、经济等内容都有进行讲解,知识覆盖要全面,要针对热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要完全渗透社会主义理念,达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真正目标。

新课标下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已经实施一段时间了,我们在改革中前进,在知识传授中激励教学经验。将现代教学理念引入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是必要,也是教育改革的必然需求。

参考文献:[1]严育洪,新课程评价操作与案例,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0;

[2]王坦,现代教育改革引论,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小学生品德教育知识篇9

我国幼儿教育界关于幼儿德育没有统一的定义,但通过文献研究,比较有共识的观点认为:幼儿德育是培养幼儿德行、品德的教育,是成人根据社会的要求,对幼儿施加一定的影响,以促进幼儿品德自主建构的教育。品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即情感教育和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关于“渗透”一词,《新华字典》中解释为:某种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其他方面。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就是要使品德教育进入到幼儿园教育的方方面面。

二、幼儿德育存在的问题

1.游戏活动中缺乏品德教育的渗透

以皮亚杰和科尔伯格为代表的道德认知学派认为,儿童是他自己道德的建构者,儿童的品德是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品德教育的任务在于促进儿童道德判断。儿童的品德是通过自身的不断建构而发展起来的。通过观察研究发现:幼儿园大多数游戏活动,教师是主导者、指挥者,在游戏目标的制定、游戏组织过程和游戏组织形式的确定方面,缺少儿童主体性的发挥。杜威说过:“我们可以把马引到水边,却不能强迫它喝水。”儿童也是如此,我们要把一些道德认识有意识地灌输给儿童,但是我们不能强迫儿童去执行。例如,在角色扮演游戏“娃娃家”中,儿童在分配角色问题上产生了分歧,明明想扮演爸爸,浩浩也想扮演爸爸,两个小朋友在争论不休的时候,老师说:“好了,不要吵了,浩浩扮演爸爸。”明明听完老师的话不情愿地嘟起了小嘴。这个案例中的教师只是采取了强制性的手段,用命令的方式要求孩子分配角色,而没有教会儿童谦让、懂得分享,缺少了对儿童品德教育的渗透。

2.教学活动中忽视了品德教育的渗透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是幼儿发展、获得知识的基础和源泉,也是对儿童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但多数教师忽略了这一点。首先,在制定教学目标上,有的教师重视认知、技能目标而忽视了情感道德目标。例如小班活动“小兔子捉迷藏”的活动目标是:初步熟悉音乐旋律,学习蹦跳,并能按照音乐节奏和情节进行表演。活动目标只是突出了儿童技能的掌握,而忽视了儿童团结、协作等品质的培养。其次,在活动过程中,对儿童的品德教育也缺少关注。同样是在“小兔子捉迷藏”教学活动中,军军在跑的途中把琪琪撞倒了,军军不但没道歉,反而嘲笑琪琪跑得慢,琪琪委屈地哭了。此时老师怒斥军军:“军军,你怎么这么没礼貌,下次再这样就别玩了!”,说完之后又低头做自己的事情,活动继续进行。当儿童发生口角和争执时是品德教育渗透的良好机会,但是案例中的教师只是专注于自己的事情,而忽视了儿童的品德教育。教师应该重视活动过程中的突发事件,抓住教育契机对儿童进行教育,让儿童在活动中感受谦让、分享、团结、协作的意义。

3.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中疏漏了品德教育的渗透

幼儿在园的日常生活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培养幼儿品德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但在现实中,幼儿教师更多地关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对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的教育价值关注较少。早晨儿童入园时的一句简单问候,自由活动时的一句礼貌用语,用餐时的良好习惯等都是儿童良好品德的表现,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对儿童进行教育。儿童生活无小事,任何一件小事对儿童来说都是一次教育的契机,都会影响儿童今后的发展。儿童的品德教育不是以老师为主体的强加的渗透,而是以幼儿为主体的良好习惯的养成。

三、在幼儿园教育中渗透幼儿品德教育的方法

1.在游戏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使幼儿知行统一

儿童通过游戏活动探究世界、认识社会、体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游戏对儿童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儿童年龄小,获得知识较少,品德认识尚浅,游戏是儿童获得品德认识、体验品德行为最主要的途径之一,因此,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应该重视品德教育的渗透,从目标、内容到游戏过程要渗透有关品德教育的要素。要引导儿童在游戏中学会团结协作、诚实公正、遵守规则,学会礼貌用语,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知道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错误的,哪些是该做的,哪些又是不该做的,学会分享、学会谦让。不小心碰到其他小朋友说“对不起”等礼貌用语时,教师要及时予以表扬。当幼儿获得别人的关心和帮助时,要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有的说:“我跌倒了,乐乐把我扶起来我觉得不那么疼了。”有的说:“我的玩具丢了,欣欣帮我找到了,我很高兴。”让幼儿感受合作互助的快乐,渐渐地形成自觉的行为。对于那些不懂礼貌、抢别人玩具的小朋友也要及时进行教育,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强化儿童的品德认识。

2.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品德情感

儿童认知的有关研究表明,儿童是在与外界积极的、主动的相互作用中发展认知能力、完成认知建构的。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品德行为的发展都是需要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才能完成的。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师一方面要帮助儿童掌握知识、经验,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品德教育的渗透。要达到寓理于情、情理交融、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的教育效果。例如,在中班活动《拔萝卜》中,教师让儿童充分体验到团结协作的快乐,感受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是无限的。帮助别人既能让别人高兴,同样也能让自己感受到快乐。在大班《认识家乡》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让幼儿了解自己的幼儿园在哪里,幼儿园里有什么,有哪些特点;其次让幼儿了解所生活的城市及各行各业的人们工作与生活方式等,从而培养幼儿对家乡、祖国的热爱之情。幼儿园可以开展德育主题教育活动、节日活动,抓住一切教育时机培养儿童诚实善良、勤劳俭朴、勇敢坚强等道德品质。

3.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品德习惯

幼儿园日常生活是培养儿童良好品德习惯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及时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和小事,随时随地对儿童进行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和道德品质。早晨入园时,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礼貌问好,正确使用礼貌用语;自由活动时,让幼儿学会谦让、互助,不争夺,不独占玩具和图书,关心小朋友,愿意帮助同伴做事,能帮助有困难的同伴;用餐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挑食,不偏食,不剩饭,不抢夺别人的东西,吃饭时候不大声说话;午睡时,不打扰别人休息,别人休息的时候要轻轻走路等。儿童品德习惯的养成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才能形成。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重视环境的作用和熏陶。

小学生品德教育知识篇10

一、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意义分析

在相同的年龄阶段每一个人的学习能力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某个时间段当中会出现成绩的高低不同。但是如果在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进行强化和培训后,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有效的提升。但是和学习成绩的提升相比较,要对人的思想行为习惯进行培养就非常困难。

小学生的思想行为可塑性非常强,其自身的思想行为很容易受到周围人的影响。所以在小学的教育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数学这门学科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思想品德教育非常重要。[1]

二、小学数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措施分析

1.清楚学生和学科的特点

一般而言,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学是根据学科的实际特点来进行思的。所以,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要科学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师就要对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因为数学知识的具体应用非常广泛,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中,教师应该要重视结合实践,让学生能够对数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让学生明白在改造世界和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数学知识是不可取代的一种工具。

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实际的例子来引出概念和对相关规律进行解释,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更好的理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打下良好的唯物主义思想基础。另外,小学数学知识也具有非常严密的逻辑性,系统严密、前后连贯和很强的逻辑性是小学数学知识内容的主要特点。这也就要求了小学数学教育应该要具有准确性和严密性。在原来的概念上,教师通过相关知识的联系可以推导出新的概念,比如通过2+2+2就可以推导出2*3,通过2+2+2=6得到2*3=6。通过仔细的推导和计算,可以得知2*3=6的结论是正确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要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和教育,让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2]

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也是数学教师应当具备的手段和方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要通过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来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让学生的兴趣得到有效激发,从而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2.利用辩证唯物主义观来开展教学

在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时,数学这门学科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教师在对教材进行研究和分析、设计教学时可以通过辩证唯物主义观来进行,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的教育,从而来慢慢体会到知识是来源于社会实践、事物之间是不断变化和相互联系等道理。

通过数学的真实面目来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能正确的认识数学并采用辩证唯物主义观进行指导教学最重要的一点。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要改变重视结论轻视过程、重视计算轻视概念、重视教轻视学以及重视知识灌输轻视探索的教学理念。比如在对“数的知识”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各种实物来指导学生认识自然数,通过各种活动来认识分析和小数。利用分东西以及对物体的长度进行测量等,这样学生就能够在实践教学中慢慢认识到数其实是从客观事物中抽象出来的,数的发展和社会生产的发展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而对“圆的面积公式”进行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变化和运动的观点,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来将圆转变成相似的平行四边形或者是长方形,然后再通过不断的推理让学生可以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从而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新知识。学生在实际的动手实践过程中,就可以通过将圆转变成相似的平行四边形或者是长方形来认识到各种事物都是相互联系和不断变化运动的。

3.在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融入思想品德教育

小学数学的教育任务是根据数学教材来决定的。而数学教材的阐述、编排和唯物论辩证法非常适应。数学教材的内容和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有非常直接的关系,教学中的有些内容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有些内容则是为了能够让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能够激发,也有一些教学内容是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观。例如在对学生的两步计算应用题进行教学时,教师就应该要采用辩证唯物主义观来对学生进行初期的教学,通过一步题来引出两步题,将题目中的某个已知条件转变成间接条件,从而来将其转变成需要两步计算的题目,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来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发展变化和相互之间的联系。

2.结合实际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首先,教师应该要根据教材内容和社会实际进行紧密的结合,从而来对教学内容进行完善。例如教师在对序数的意义进行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来了解我国的矿产资源,让学生知道我国的哪些矿产资源是在世界上领先的,从而让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能得到有效提升。另外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精心组织教材,根据学生当前思想行为中存在的问题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能够受到更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又比如,在对多位数进行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当前存在的一些不好习惯,比如乱花钱或者浪费粮食等,引导学生算一笔账。“每个人一天节约1元钱,全国人每天就能节约13亿,利用这些钱就可以帮助很多小朋友上学读书”。通过这种计算,学生就可以真正认识到积少成多的意义,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非常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