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现代供应链体系十篇现代供应链体系十篇

现代供应链体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08:12

现代供应链体系篇1

世纪80年代末期,在一些国外企业特别是大型跨国石油企业,如shell、Bp等,一项新的管理理念与技术――供应链管理,逐步兴起并得到推崇。有关资料显示早在1996年,在现代信息科技的推进下,全球企业供应链管理软件的年销售额就超过了50亿美元。供应链管理因能显著降低成本、提高整体效益而被普遍采用。

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石油企业的关注点并不在销售,还在于原油与天然气的勘探与开发上,因为主要产品――原油和天然气是由国家统购统销的。生产的井站和油田的勘探区块有些甚至跨区域、跨国家,分布在数百至数千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在勘探开发中需要众多的物资品种和供应商致使其中涉及的物流及资金非常的庞大。这些因素加在一起便使企业内部物资供应的环节非常复杂。由此,供应链的管理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一、现代供应链管理概念解析

供应链在狭义上说,是一个从原材料采购到销售到终端的全过程,其中经过了生产、制造等过程。广义上说它是一个网链结构,无论是提供给最终用户产品或服务的上游企业还是下游企业都在一个网链当中,生产与流通的环节间都紧紧联系在一起。

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SCm)在1985年由michaele.porter提出,有多种不同的定义。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人们改变了一成不变的消费观,有着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要满足顾客各种各样的需求。现代供应链管理便是伴着这些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产生的,它有别于传统的管理,传统的供应链倾向于使用pUSH模式,“纵向一体化”,而现代的供应链越来越重视pULL模式,“横向一体化”。“竞合”、“一切以客户为中心”等观念也被推上至关重要的地位。为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降低了市场风险和成本的同时提升了对市场的响应能力。

我国石油行业作为一个特殊的能源行业,链条长,业务面广,结构复杂。为了提升自身的市场反应能力、显著降低行业运营的成本,供应链管理这个概念的及时引入十分关键。供应链管理能延长自身优势,还能统筹安排生产和销售,提高供应链的敏捷性和灵活性以提高经济效益。

二、现代内陆石油行业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受到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限制与深远影响,现代内陆石油行业供应链管理中含有多种问题。我国石油工业经过数十年的探索与发展逐步形成的三大集团:中国石油化工、中国石油天然气、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虽然都有着自身的供应链体系但自身与相互间合作中还存在亟需解决的问题。

1.供应链管理的理念未被广泛接受

由于我国石油工业以三大集团公司为核心,三者间缺乏“竞合”意识眼里只有竞争,缺乏相互之间的合作,这样增多了“重复劳动”而浪费了许多能共用的资源,在于国外石油公司的竞争中,无形中弱化了我国石油行业的整体实力。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在自己的供应链建设中并不考虑其他企业的因素,单纯以自我建设为中心是无法顺应社会的发展的。

2.政府管理职能的缺乏

我国缺少一个能源综合职能部门,这给供应链管理中的整体化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阻碍。例如,国土部门一直进行着油气战略规划。商务部负责着国内石油市场准入和石油的进口配额。政府管理职能的分散与非专业会导致供应链管理的作用无法正常发挥。其次,政府监管也缺乏健全、透明的法规。

3.支撑性信息技术的不够

供应链顺畅的运行需要极大的技术支撑,后期需要不断的完善与改进。然而,我国石油行业的供应链还不成系统化,例如,电子支付的顺畅系统还没有创立出来;在一些数据系统的信息输入中,数据的自动收集一直无法实现,特别是在成品油终端的客户关系管理中。这些问题不解决,供应链系统的良好运行就无法实现。

4.我国石油价格的风险大

如今,由于石油资源的短缺,我国石油的进口量惊人,大约已占到消费总量的30%,依赖于进口的我国很容易受制于供应链上游的石油供给方,他们的价格更改严重威胁到我国石油供应链的安全。此外,仅仅与国家油价接轨而不把国际油价的更改带来的负面效应与国内的供需关系纳入考虑也是不恰当的。

三、基于电子商务的物流、供应链管理模式

电子商务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便捷,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利用电子商务来进行物流的管理不仅方便快捷并且灵活度高,各节点的联系度高,不会造成沟通不畅的局面。

建立基于电子商务的物流、供应链管理模式首先要建立一个大型的物流中心,这是最核心的部分,分类别建立配送中心、自动化仓储,其中要包含过硬的电子商务系统平台。这个中心要负责不断加强与供应商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

物流中心向供应商的采购要根据层层上报上来的数据进行总体规划。首先,基层生产部门上报给总部的物资管理部门的数据要包含生产中所需的全部物资数量。然后,合计好全公司需要的物资后,物资管理科将上报给物流中心。这样能达到精准的经济模式。供应商可以租赁配送中心的仓库,将货品寄存于其中,这样信息便替代了实物,库存也会不断减少至零。同时,在中心的平台上,经过企业的授权后,供应商可以访问企业的数据库。经过供应商的授权,配送中心也能访问供应商的相关数据库,这样双方各加透明,提升了相互的信任度,更加快捷的知道双方的用货状态。供应商可根据数据给仓库及时补货,物流中心也能实时监控供应商库存的剩余。

追求最大化的整体效益、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是石油企业应该注重考虑的问题与原则,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石油行业供应链管理观念的转变是十分必要,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能快速的响应各方的需求,让提供给最终用户产品或服务的上游企业到下游企业的运行更加便捷,减少过程的复杂性。

参考文献:

[1]赵凯,王锐兵,王道平.我国石油企业供应链管理模型的构建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4):68.

现代供应链体系篇2

关键词:电子商务;现代供应链;智慧化;数字化

一、绪论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全球物流进入供应链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转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党的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培育现代供应链中新的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在2017年10月的《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打造大数据支撑、网络化共享、智能化协作的智慧供应链体系。“意见”同时指出鼓励流通企业与生产企业合作,建设供应链协同平台,准确及时传导需求信息,实现需求、库存和物流信息的实时共享,引导生产端优化配置生产资源。相比于传统供应链,现代供应链以“智慧化、数字化”为亮点进入大众视野。如何理解电商背景下的现代供应链创新,尤其是电商企业如何在现代供应链的创新中实现应用推进现代供应链的发展,这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二、现代供应链内涵与创新背景

(一)现代供应链的内涵

传统供应链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并降低成本为目标,强调上游与下游企业在信息流、资金流、与物流之间的高效协作。现代供应链作为当前经济转型的新动能在供应链智慧程度、供应链协同深度有深刻的创新意义。供应链智慧程度依托于电子商务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供应链的智慧化过程不尽包括新兴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包括将供应链中的各个功能要素智慧化。供应链的深度协同能够通过供应链中战略伙伴之间合作有效减改善“牛鞭效应”,使得供应链得以健康、可持续地发展运作。[1]

(二)现代供应链创新背景

由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物联网将逐渐代替互联网。据Gartner数据预测,2020年物联网设备将达250.1亿。盘红华[2]在研究物联网应用于智慧供应链时提出物联网技术将对传统的产品生产、仓储、采购、运输、分销等过程产生革命性的变化,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和价值。同样,大数据也在供应链管理领域掀起了一场革命。王红春[3]认为以大数据将有利于改善供应链的运营效率,依据大数据理论推动供应链中信息共享与需求预测研究。黄成成等[4]在智慧供应链构建体系的研究中提出将人工智能的决策机制与技术融入供应链,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使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达到实现动态、实时选择与控制的管理水平。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与技术在各场景的融合,都要求电子商务企业以成本、效率、体验为出发点与供应链中的合作伙伴共同提升供应链管理效率。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现代供应链的创新应用

(一)打造智慧供应链平台促进供应链主体生态化

商业生态系统理论认为,商业系统由承担不同功能的众多的组织与个体有机组成。这些组织与个体之间相互影响,推动着商业网络不断演进。[5]供应链的生态化是一个多边结构,电商作为供应链中的核心平台需要打造一个平台生态圈,电商平台也将通过生态圈构筑企业核心竞争力。[5]在消费、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的作用下,供应链协同过程趋于复杂。笔者认为电子商务供应链协同的复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供应链的稳定性,即在面对需求环境不确定时,电商平台与制造商、分销商、物流商需要通过协同与合作共同构建一个稳定的供应链网络。二是供应链的生产力,电商平台作为需求的最前端,需要通过供应链主体之间的合作不断提高生产率与流通效益。三是供应链的可持续性,电商供应链中涉及了制造商、分销商、物流商等多种不同的角色,多种角色呈现出的多样性为供应链的可持续创新发展带来巨大的潜力。对于电子商务企业来说,打造智慧供应链平台促进供应链主体是电商现代供应链创新的基础。京东整合了全面、优质、链条最长的消费数据,打造了一个智慧供应链开放平台“诸葛智享”。“诸葛智享”以智慧库存为核心,利用智能销售预测与智能补货全面自动化协同供应商提升供应链智能化管理能力,帮助供应链智能预测消费需求、智能布局库存、智慧补货、智能排产。电商企业利用强大的资源整合与供应链创新能力协同供应链主体向促进供应链生态化迈进了重要的变革步伐。

现代供应链体系篇3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经济的飞速发展、信息网络不断完善及深入、全球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面临着市场快速变化、顾客个性化要求增多的压力。企业要想在这种市场环境下具有竞争优势,必须具备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甚至领先于市场变化的能力,或创新能力。这种能力表现为企业对现有市场变化要迅速反应,甚至主动地不断推出新产品或不断更新服务内容。

但实际上,制造型企业要快速反应市场至少需要以下几个步骤:第一,销售商在营销过程中获得市场需求变化信息,经过处理,截留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并根据自己的经营需要把相关信息传递给制造商。第二,制造商得到处理后的信息,这种信息有可能反映市场的真实状态,也有可能反映的是销售商意愿的信息,即失真信息,然后根据这些信息生产制造。第三,制造企业根据自己的需要进一步处理需求信息,并将之传递给原材料、零配件供应商,这些供应商根据至少经过两次处理后的需求信息进行物料、零配件生产及供应。同时,并根据自己的需要再进一步处理需求信息,传递给上一层的供应商,以便进行生产的物料采购组织。从这种企业连环反应并进行相关的物流运作的过程来看,信息的传递过程是:销售—生产—物料供应商,物流的传递过程是:物料供应—生产—销售,相关企业获得的市场信息有失真的可能性存在。而且这种层层递进信息传递,耗时较长,待到相关企业获得信息并进行反应时,由于市场变化迅速,这时的信息已不能反映当时的市场状态,进而造成企业根据失真滞后的需求信息经营。因此,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利用何种经营模式来服务市场,是企业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从20世纪后期开始,企业界做出的许多实践,不断涌现新型管理模式,包括供应链管理模式、业务流程再造、价值链管理、现代物流管理,为提升企业整体市场服务能力提供了可借鉴的途径。

我国企业现行管理模式在新的市场环境中已显现不适之处:(1)企业供、产、销分布在相互独立的职能部门,信息、业务衔接有相互脱节现象。(2)企业生产与经营系统只考虑企业内部环节,不考虑有业务联系的相关企业表现和配合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3)信息系统落后。企业内部信息系统不徤全、企业与企业间的信息传递工具落后,致使整体响应市场的能力差。(4)库存管理系统简单,库存控制决策单一,无法利用供应链上的客户资源和供应商资源进行综合决策,进而无法建立对市场不确定性变化的跟踪与管理系统。因此,利用供应链管理思想改变现有的企业管理模式对于我国企业跟上世界竞争步伐、成为世界级企业具有重要意义。

2.供应链管理模式

2.1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模式

供应链(SupplyChainSC)及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SCm)模式其实很早就存在于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只是企业并没有认识或重视,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企业对物流的重视和对企业间形成长期稳定联盟共同服务市场战略的作用,供应链构建和供应链管理突然成为实业界和研究者们的焦点。迄今为止,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仍没有统一定义。有人认为供应链是一个获取原材料,并将其转化为成品和半成品,再将产品送到客户手中的设施和分销渠道组成的网络。也有人把供应链定义为由一些自动或半自动化的经济实体为共同完成某一种或多种产品的采购、制造和分销而组成的网络我国2001年8月正式施行的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把供应链定义为: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在这个网络中,每个贸易伙伴既是其客户的供应商,又是其供应商的客户。他们既向其上游的贸易伙伴订购产品或服务,又向其下游的贸易伙伴供应产品或服务。供应链强调的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是一种新的管理体制策略,其主要思路是通过将具有供需关系(包括服务供需、物料供需和资金供需)的不同企业集成起来以增加整个供应链的效率,注重企业之间的合作把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有机结合,实现供应链整体效率最高。

《物流术语》中规定供应链管理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从本质上看,供应链管理是指人们在认识和掌握了供应链各环节的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的基础上,利用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激励职能,对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各个环节所涉及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价值流以及业务流进行的合理调控,以其达到最佳组合,发挥最大的效率迅速以最小的成本为客户提供最大的附加值的产品或服务。供应链管理的目的是通过“链”上各个企业之间的合作和分工,致力于整个“链”上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合理化,从而提高整条“链”的竞争能力。

2.2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特点

与传统的企业管理相比,供应链管理更强调供应链整体的集成和协调,要求各连接企业围绕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以及工作流进行信息共享与经营协调,实现柔性的与稳定的供需关系。其本质特点是:

(1)基于流程的集成化管理模式

供应链管理则是以流程为基础,物流、信息流、价值流、资金流、业务流贯穿于供应链的全过程。通过业务流程再造,消除各职能部门以及供应链企业成员的局限,实现供应链组织的集成和优化;通过核心企业管理思想在整个供应链上的扩散和移植,实现管理思想的集成;通过准时制管理、企业资源计划等管理技术方法的综合运用,实现供应链管理方法的集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信息共享,实现供应链管理手段的集成;

(2)强调全过程的战略管理

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是不可分割的、环环相扣的一个有机整体。如果只依赖部分环节的信息,则由于信息的局限或失真可能导致决策失误、计划失控、管理失败。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必须从战略的高度统筹安排,协调资源,这样才能实现供应链管理的目标。

(3)全新的库存观

供应链的形成是链上各个成员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快速反应致力于总体库存的大幅度降低,库存是供应链管理的平衡机制。

(4)注重核心竞争力

能进入供应链中并与其它企业形成合力,是由于企业或组织本身具备了供应链所需要的某种能力,这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供应链上的企业关注于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专业公司,以达到优势互补或优势资源整合。

3.现代物流管理

3.1现代物流管理内涵

物流(bgistics)—词最早出现于美国,1915年阿奇。萧在《市场流通的若干问题》中就对物流有所论述。众所周知,现代物流的概念或现代物流内涵的建立却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主要是因为从这个时期开始,物流的影响快速增大。一是物流经济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作用明显增大,社会物流经济价值急剧增高,物流产业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极大。二是从企业角度来看,物流的运作范围和重要性迅速提高,现代物流涵盖了企业的供应、生产与销售全过程,从附属于企业营销管理的地位,上升到企业经营战略地位,成为企业获取利润的新源泉。对物流的定义也五花八门,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在1984年将现代物流定义为“为了符合顾客的需求,将原材料、半成品、完成品以及相关信息从发生地向消费地流动的过程,以及为使保管能有效、低成本的进行而从事的计划、实施和控制行为”。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定义物流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来实现用户要求的过程”。物流管理(L(gisti(:smanagement)定义为“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物流和物流管理之间的关系可如图1示。

根据物流的定义可知,将物品从供应方向需求方转移,必需要经过相关的功能活动即物流活动来实现,常见的物流活动包括:运输、保管、包装、装卸、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物流网络规划等。人们为了求得最大的资源配置效益,必须要通过主动的管理活动: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3.2现代物流的特征

现代物流主要特征是系统化、信息化、网络化、一体化。系统化指建立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的综合物流运作机制,综合物流运行机制中包含了物流的各种要素:人、财、物、信息、资金、硬件设施及将这些要素综合管理的方法和技术,才能为统一的供应链经营目标服务。现代物流必须是建立于现代信息技术之上的,因为系统化的物流规模庞大,涵盖了企业本身的产、供、销部门,有的还跨越组织间的界限,涵盖了具有供需关系的组织,要使不同部门或不同组织同步围绕一个目标运行,如果没有先进的信息技术来统筹管理维系这些部门或组织的信息流,就谈不上综合运作。由于现代物流地域范围宽广,如跨国企业要涉及全球的供应、生产与销售的相关物流运作,必然要建立的物流网络,这包括的各种设施如生产基地、转运物流中心、分销点的地点与相互位置的构建,即设施网络,也包含了贯通其中的信息网络,即物流信息网络。一体化指的是各种物品(产成品、原材料、半成品等)的移动及相关处理都能为达到快速反应市场需求和服务顾客的作用,从而实现整体物流运行效率和效益最大化。

4.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企业物流管理

4.1供应链与现代物流管理

供应链管理与现代物流管理紧密联系。物流贯穿于整个供应链,它连接供应链的各个企业,是企业间相互合作的纽带。从时间上看,物流管理的产生早于供应链管理,现代物流管理也呈现出一体化的趋势,在纵向上要求企业将提供产品或运输服务等供货商和用户纳入管理范围,并作为物流管理的一项中心内容;在横向上通过同一行业中多个企业在物流方面的合作而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和物流效率;同时,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与生产企业和物流企业之间形成多方位、互相渗透的协作有机体,即实现垂直一体化、水平一体化和网络化。从某方面来看,供应链管理正是物流垂直一体化管理的扩展和延伸,但是供应链的范围更为广泛,它涵盖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业务流等,而且它的目标是将多个具有供需关系的企业通过合作协调机制集成一个共同对应市场的有机整体,这种供需关系不仅涉及到产品需求,可能还有服务需求、资金需求甚至信息需求。可以说,供应链管理关心的不仅仅是物料在供应链中的流动,还包括战略性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关系管理、供应链产品需求预测与供应、基于供应链的产品设计与制造管理、生产集成化计划、跟踪和控制、企业间资金管理、基于供应链的用户管理、基于internet和intranet的供应链信息交互管理等。供应链管理重点是企业间的业务流程的集成与优化,如何建立有效的合作与联盟关系,去应对全球竞争。而物流管理只关注于原材料的供应、产品制造和销售、废旧物品的回收与处理所产生的物流活动的有效性。供应链管理实现的是通过供应链运行的自律机制、激励机制和管理机制,达到供应链上各企业之间的高度融合,去快速反应客户和供应链上总成本最低。而物流管理寻求的是,根据顾客需求快速组织产品并将之准确地发送到客户手中,同时,保持较低的物流运作成本。总之,供应链管理比物流管理涉及的内容更复杂、范围更广、层次更高。

4.2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企业物流管理特点

供应链管理环境中,企业物流管理有了很大的改进。企业物流管理特点包括:(1)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的流量增加了,信息的传递网络化。通过网络信息共享,供应链上任何结点的企业都能及时地掌握市场的需求信息和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情况,每个环节的物流信息都能透明地与其他环节进行交流与共享从而避免了需求信息的失真现象。(2)库存总量减少,供应链环境下,成员企业通过信息共享加强了相互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有助于集成化管理,这样就可以减少链上每个成员企业的不确定性,减少了每个成员的安全库存量。(3)物流系统快速反应能力极强,供应链管理通过hternet作为技术支撑,其成员企业能及时获得并处理信息,加速了物流作业流程重组能力,从而提高了整个系统对客户物品需求快速有效反应的能力。(4)物流系统无缝连接,这是使供应链获得协调运作的前提条件,因为如果没有物流系统的无缝连接,运输的货物逾期未到,顾客的需要不能得到及时满足,采购物资中途受阻,这都会使供应链的合作性大打折扣。(5)用户的满意度提高,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可以尽快地把握真实的用户需求(一般性产品及服务、个性化产品与特殊服务)和准确的需求量,使企业的供应活动建立在真实的市场需求上。在供应链环境下,物流通畅,企业能比竞争对手更快、更经济地将产品供应给用户,极大地提高了服务质量和用户满意度。

现代供应链体系篇4

1、现代供应链管理的内涵

供应链管理实质是一个扩展企业概念,随着当前企业竞争环境的不断变化,促生了新竞争环境下供应链管理思想的出现,其借助于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有效连接起原材料生产商、供应商、分销商及最终的消费者,将这种连接构成一种一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讲求让贸易伙伴具备多重的身份,在物流活动中,既可以是供应商,更能作为供应商的客户。作为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供应链管理SCm(SupplyChainman-agement)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了物流行业中的各种组成部分,如贸易伙伴关系、信息流、资金流等等,将其凝聚为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整体规划物流企业的源头原材料供应商直至零售商,让企业整体流程达到最优,在提高客户服务水平的前提下降低总的交易成本,继而促进物流企业的完善发展。

2、传统物流与现代供应链管理的区别分析

相比于传统物流管理,当前新出现的供应链管理更趋向于整合,继而将物流活动看做是一个整体的,在运用其进行物流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其战略决策要结合企业群所依靠的整个供应链来进行,另外,在库存管理方面,传统物流管理认为库存是必须的,但是现代供应链管理则认为库存不是一定需要的,从这个管理理念下的视觉看来,库存管理只是起到了平衡作用,这也体现了二者的区别所在。相比于传统物流管理,物流供应链管理更注重社会化、集成化、信息化等方面的发展,重在用综合性的管理方法来统筹物流企业的发展,使得各个环节的功能得到良好发挥。

3、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物流管理的作用

当前发展中,基于供应链管理思想的深入的,使得现代化的物流环境发生了改变,这也使得以往的传统物流管理方式必将慢慢退出历史舞台,而当前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物流管理主流,就当前的物流行业发展环境来看,其所起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3.1供应链管理对现代流通方式的创新

物流企业的运营中,其中的流通方式在传统称谓上,被叫做零售和批发,这是由其所处的时代特点所决定的,在电子商务进行的如火如荼的今天,零售被称为C2C或B2C,而对应的批发则被称为B2B,综合以往的发展来看,在传统的批发在社会商品的流通中占据的份额即为B2B,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对社会资源的配置等方面,从流通方式的革命视角来看,物流企业更希望自己的商圈相对稳定,这对企业自身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供应链管理所能做到的。

3.2加速了现代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

作为新时期的一种新型现代化流通方式,供应链管理的出现暗合了现代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趋势,借助于自身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使其能胜任在物流企业中的管理及运用,继而加速了现代生产方式的发展。综合相关方面的发展来看,比较优势的理论是现代生产方式的基础,并借助于对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集中体现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方面,凝聚为企业发展的优势所在,实现全球化的采购、组织生产及销售,继而有效地衔接了现代物流与生产方式,推动了现代物流行业的发展,逐渐成为了现代生产和现代物流的有力工具,对经济的促进和带动方面意义重大。

3.3改变现代社会竞争的方式

根据以前的物流行业发展来看,企业之间的竞争为其行业企业竞争的主体,细分之下有供应链中上下游企业间的竞争,也可能表现为同业之间的竞争,但是不可否认,这种现象带来的结果多数情况下会对生产和流通的规律和次序造成破坏,进而影响到了企业的效益,而从以往的发展实例来看,严重的情况下会加速产品的灭亡,更多的表现为一种低档次的竞争方式,在其对应的手段方面,往往以降价为主,这将严重威胁到企业自身在未来的有效发展。现代供应链管理的大环境下,更注重于促使上下游企业形成战略联盟,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对以往社会竞争主体的改变,使其逐渐转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组织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程度逐渐走向了台前,成为了竞争主体的核心所在,使其成为了现代信息技术更高水平的竞争,对于现代物流行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3.4促进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现展的大背景下,相比于以往的物流企业管理模式,基于利益主体不同等方面的影响,势必将会使供应链的管理更为复杂,这其中以各企业的地域分布更广方面的表现最为突出,作为当前供应链管理必不可少的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供应链管理的主要方法eCR和QR中,都无一例外地运用了众多的信息技术,如厂家管理库存(Vmi)、自动补货(Cao)及eDi、poS等等,以上技术都产生自供应链管理,同样地,其也会对供应链管理的成熟和不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对其的有效运用,能促进物流行业的更规范更高效发展,利于我国经济的复苏。

4、传统物流管理向现代供应链管理模式转变策略探讨

4.1加速推广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在新时期的物流发展中,其基础是无可非议是现代信息技术,这也构成了供应链管理的基础,在向供应链管理转变的过程中,势必要用到的对应的数据库系统的共享及eoS系统、poS系统等等,对于intranet、extranet的商务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和加速作用,并以此为基础加速了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使得物流工作更为便捷有序。物流是供应链形成和连接的关键活动,对于当前的供应链运用有着积极的改造和优化作用,基于物流发展的影响,对于生产和流通企业物流外包的现象的出现产生了促进效应,并借助于后续的降低成本等方式,让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得到了有效提升,二者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最终引起了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的变化。此外,就物流发展中的配送方面而言,向供应链方面的转变,使得其发展中需要更为专业的物流配送,亟待提高物流配送服务的水平,以适应供应链的管理在物流行业的运作,引起了物流方式的改变和发展,这时,第三方便随之出现,基于情况的不同,甚至于会出现第四方,这也使供应链管理运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综合来看,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作用重大,是满足向现代供应链管理模式转变亟待解决的问题。

4.2面向客户,重组流程

综合而言,现代物流企业的发展若想合理高效运用供应链管理模式,应党注意到其更强调跨企业的资源整合,这必然让维持和管理客户关系将日趋重要,无可非议,企业物流的源动力是客户需求,物的增值方案管理更是物流也从单纯的物的处理应当提升的方向所在,针对服务对象的不同和要求的不同,物流企业势必需要度身定制可行,具体细化而言,就是需要从客户需求的角度出发,结合整个管理的供应、生产等一系列过程,在其中的各个环节体现这种管理的价值和理念,组织其必要的物流供应链,并从企业自身竞争力等方面出发,确保其无绕道、无等待及无中断等,继而有效地为企业的发展形成一种增值物流供应链,带动企业在同行中脱颖而出。

4.3诚信合作,发展核心竞争力

综合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看来,供应链的竞争逐渐成为了新时期物流竞争的关键所在,这必将成为未来很长时期内的物流发展趋势,将来势必需要更科学的物流规划和生产管理。所以,当前的物流企业发展中,企业若一味注重自身的利益,转而使得对应合作伙伴的利益被牺牲,用这种代价去追求所谓的“零库存”,这样的发展模式必将失去整个供应链的竞争优势,基于此,笔者认为物流企业应当在向供应链转变方面注重的联合各节点的企业,有效地联系起管理和产品等各个方面,改变交易双方利益对立的传统观念,借助于联合、规划和运作,实现企业内部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有数组合运用,促使物流企业供应链竞争力得到有效地提高。

4.4促进信息共享和物流管理体系的完善

笔者认为在向物流供应链管理模式的转变过程中,对于物流整合所需要的信息,供应链节点企业应当做到与其他企业的分享,这种发展模式有助于有效的物流管理体系的形成,此外,基于企业发展的需要,对于其功能要素,势必需按系统工程的原理对其进行整合,借助于信息系统平台的建立和支持,完善对大量信息、数据的采集及后续分析等,并在企业的发展中注重对其及时更新,因为物流企业和供应链中,势必需要进行相应的信息交流沟通,任何一个节点企业之间更是如此,企业应建立面向客户的物流数据信息平台,并保证其的安全性和便捷性,在产、供、销关系的协调与控制上做到更完善和更合理,确保其能及时反映物流活动和其资金状况,用户登录便可立刻识别身份并辨别其需求,并结合用户组成的不同,去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继而将整个供应链系统顺畅的连接起来,使得整条服务链将以客户为导向,促进信息的高度共享,完善企业自身业务的发展,且其自身在市场的竞争力也将不断地得到提高。

5、结束语

现代供应链体系篇5

abstract:withthechangeofenterprisesupplychainsystem,constructionofintegratedlogisticsinformationsystemisthekeytorealizetheefficiencyofenterprises,isalsotheadaptionof"internet+".accordingtothebasictheoryofmodernsupplychainmanagement,thispaperputsforwardaframeworkofintegratedlogisticsinformationsystembasedonsupplychainmanagementinordertopromotethehealthy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ofChina'smodernlogisticsindustry.

关键词:供应链;物流信息;集成;效率

Keywords:supplychain;logisticsinformation;integration;efficiency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6-0086-02

0引言

为了满足工业4.0以及商贸流通体系变革的需要,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物流必然是未来物流发展的方向。物流系统原来依靠储存、搬运、包装以及运输的物流管理体系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物流高度信息化、适应自动化的需求特点,尤其是在制造业不断升级,商贸、快递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积极构建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物流信息集成系统是企业降本增效的重要手段与途径,在现代物流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1现代供应链管理物流信息集成的基本理论

供应链管理是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通过供应商、制造商、仓储以及配送中心等之间的有机组合让整个供应链成本降到最低的管理方式。随着现代企业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供应链管理在企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企业降本增效的重要手段。物流是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贯穿于整个供应链,传统的物流管理只是简单地被划分为某个职能部门管理,物流信息分散在不同的部门中,主要是依赖于相邻的供应链上下游环节进行交流,从而造成信息共享不畅,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在“互联网+”战略的推动下,物流企业要积极构建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物流信息集成系统。

现代供应链管理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①物流服务需求方。供应链存在的根本是客户的需求,只有积极构建满足客户需求的服务才能在物流市场中获得生存的空间。②物流服务供给方。供给方主要是为需求方提供物流服务的企业或者组织部门,主要是指第三方物流企业。③物流节点。物流节点是产品在生产、中转以及储运的活动场所,该环节对优化整合物流网络具有重要的作用。④物流计划。物流计划也就是信息资源的处理,通过对供应链的管理来实现信息共享。

供应链管理的实现必须要建立在完善的信息资源共享基础上,而信息集成则是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因此在现代物流技术发展的驱动下,构建信息共享的供链物流管理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传统的物流信息共享更多是依赖于上下游的信息资源共享,这种模式一旦某个环节的信息出现失真将会造成整条供应链需求信息的畸变,从而引起供应链效益的降低,因此需要积极构建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物流信息集成体系,一方面要增加物流信息的透明度,另一方面供应链企业之间要建立合作信任机制,来保证信息的透明度,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而实现上述要求的前提就是要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搭建物流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对供应链中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统一综合管控(见图1)。

2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物流信息集成系统设计的目标

随着现代物流体系的不断完善,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物流信息集成系统设计需要满足以下目标:

2.1对供应链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现代物流体系包含多个环节,配送中心、采购中心、供应商以及物流中心等等,任何环节的信息都会影响到物流信息共享的质量。由于长期以来供应链中物流服务累积的海量业务数据信息由于存储在大量分散的管理系统中而不能直接应用于物流服务决策,导致信息孤岛现象越发严重,因此建立供应链信息管理模型和集成平台,整合供应链内相关数据,包括产、供、销、价格、成本、库存、性能指标、需求预测等数据,搭建信息交换、共享、集成平台,集成相关的各种内外部信息。

2.2提高供应链物流的运作效率,实现企业降本增效以物流服务为例,在现代物流服务中包括采购、运输、包装、搬运以及信息管理等,想要在进行企业管理的时候将供应链协同管理的理念融入进去,就必然要依赖于互联网技术将整个信息系统延伸到物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中,通过大数据技术,利用线性、非线性、遗传算法以及神经网络等多种数据挖掘技术对整个物流信息进行优化配置。最初优化的是物流配送计划,从而将不合理的物流环节或者流程进行调整,以此降低供应链物流的成本支出,压缩订货周期,提高现金流动效率。以配送车辆路径规划为例,现代物流的运输成本在物流企业中占到很大的比例,而车辆路线的规划则是实现低成本支出的重要手段,因此通过对运输车辆路径的网络配置,可以大大提高车辆的工作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2.3实现对物流服务的绩效评估与风险管理运用信息集成技术可以实现对物流供应链各个环节的数据处理,强化对物流供应链全过程的监管覆盖,实现对各个环节的评价。以农产品物流为例,通过信息集成系统可以实现对农产品的全程监管,大大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同时在对物流供应链进行全过程的跟踪与监控时,能够及时消除物流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并且可以在风险发生前发出预警信息,实现物流服务的连续性,减低了风险损失。最为关键的是通过设计信息集成平台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的服务。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现代物流产业背景下,客户对于现代物流企业的要求不再仅仅以运输产品为主,而是需要物流企业拓展深层次的增值服务,实现产业链价值的最大化。例如通过信息集成系统可以实现对产品销售的跟踪,从而为生产企业提供市场需求预测,同时通过物流供应链信息集成系统实现对商品仓储的监控,根据库存结构来调整生产,实现生产效率的最大化。

3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物流信息集成系统框架设计

物流服务供应链集成商信息管理系统的框架结构使用三层体系的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即B/S模式,三层体系分别为表示层、业务层和数据层(见图2)。

3.1系统数源

系统进行分析处理的基本载体是数据源,同时数据源也是数据仓库的加载来源。图2所示的物流服务供应链集成商信息管理系统设计的思想是元数据驱动,它的数据源包括物流服务供应链中的各个参与伙伴的业务数据、手工录入的数据、相关行业数据以及外部宏观数据,这些数据的存在形式多是文本文件或者关系型数据库,因此能够很容易对这些数据源进行清洗,数据格式和数据粒度也能够很容易得到满足。

3.2数据仓库与数据集市

由于在物流服务供应链中每个参与成员的决策需求不尽相同,应从不同粒度、不同维度对数据仓库当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算,从而在数据仓库中得到不同业务领域内的数据集市,比如采购、运输、仓储、配送、风险管理、物流绩效评估、客户关系管理等,以这些较细粒度的数据集市为基础可以对物流服务供应链管理决策和方案制定提供格式标准一致的数据支持。

3.3用户访问

当相关人员通过该系统进行管理决策时,可以基于web页面进行相关操作向服务器端提交服务请求,这些请求可以是多维分析、数据挖掘、报表的统计等中的一种或几种,服务器接到请求后进行处理并生成相应的web页面返回给用户,服务器中的相关模型和算法担负着对用户请求参数进行处理,必要的情况下,也可以访问底层的数据仓库。

从我国物流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来看,要想使物流信息系统真正成为供应链管理的强有力工具,应该采取以下策略来促进物流信息系统的集成:一是要对供应链中的物流过程重新设计。二是要注重集成化信息系统开发方法论的应用。三是要建立公共信息平台。例如江苏物流公共信息服务与交易平台就是基于满足物流产业链上下游各方的需求,融合了物流信息交易、车货匹配、物流过程可视化、物流金融和公共信息服务等多种功能;还可通过跟踪交易结果、用户投诉等动态信息,为每个用户甚至每部货车建立诚信报告。

总之,本文探讨研究了供应链运作环境下物流服务集成商的信息管理系统设计问题,结合数据仓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物流服务集成商的业务需求等构建了系统的框架结构,旨在帮助物流服务集成商提高对物流服务供应链海量业务数据的利用水平,以辅助相关经营管理决策。

参考文献:

[1]王长明,范志.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物流信息系统架构[J].信息技术,2012(05).

现代供应链体系篇6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 价值链 系统集成 虚拟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9-241-02

供应链管理是企业价值链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增值环节。价值链是一系列分工不同的创造价值的活动的总和。每个企业内部都存在属于本企业的价值链,企业之间的联系也就是一个企业价值链与其它企业的价值链之问的联系。在产业竞争中,任何企业的价值链都存在于一个由许多价值链组成的“价值体系”中,而且该体系中各价值行为之间的联系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大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供应链管理是“横向一体化”管理思想的一个典型代表。现在人们认识到,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在所有业务上成为世界上最杰出的企业,只有优势互补,才能共同增强竞争实力。

一、供应链的形成

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采购、生产、配送等是独立的管理环节,企业通过增加库存来防备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70年代中期,面对市场竞争和经济萧条的压力,企业不得不将供应、生产配送等环节进行统一的计划、协调和控制,以使企业的整体资源达到优化利用。这一物流在企业内部的完整流动过程就构成了企业内部的供应链。80年代后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缩短从原材料供应到销售点的物流流通时间,减少社会库存、降低成本,快速反应消费者的需求,形成了以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和零售商为整体,进行计划和控制的管理方式,这就是企业外部的供应链管理。

国际上一些先驱企业摒弃了过去那种从设计、制造直到销售都自己负责的经营模式,转而在全球范围内与供应商和销售商建立最佳合作伙伴关系,与他们形成一种长期的战略联盟,结成利益共同体。例如,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推出新车Festiva时,就是采取新车在美国设计,在日本生产发动机,由韩国的制造厂生产其他零件和装配,最后再运往美国和世界市场上销售,制造商这样做的目的显然是追求低成本、高质量,最终目的是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Festiva从设计、制造、运输、销售,采用的就是“横向一体化”的全球制造战略。整个汽车的生产过程,从设计、制造直到销售,都是由制造商在全球范围内选择最优秀的企业,形成了一个企业群体。在体制上,这个群体组成了一个主体企业的利益共同体;在运行形式上,构成了一条从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和信息流网络。由于这一庞大网络上的相邻节点(企业)都是一种供应与需求的关系,因此称之为供应链。为了使加盟供应链的企业都能受益,并且要使每个企业都有比竞争对手更强的竞争实力,就必须加强对供应链的构成及运作研究,由此形成了供应链管理这一新的经营与运作模式。供应链管理强调核心企业与最杰出的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委托这些企业完成一部分业务工作,自己则集中精力和各种资源,通过重新设计业务流程,做好本企业能创造特殊价值、比竞争对手更擅长的关键性业务工作,这样不仅大大地提高本企业的竞争能力,而且使供应链上的其他企业都能受益。基于此,供应链的管理将成为21世纪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

二、供应链管理思想的内涵

供应链是由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构成的物流网络。供应链管理,就是指在满足一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条件下,为了使整个供应链系统成本达到最小而把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有效的组织在一起来进行的产品制造、转运、分销及销售的管理方法。供应链是借助网络技术,使分布在不同地区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在较大区域范围内进行组装集成制造或系统集成,力图通过各个组织之间相互的责任分担、利用共享等机制来共同获得收益。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是:如果把供应链看作一个完整的运作过程对其进行集成化管理,就可能避免或减少各个环节之间的很多延误、浪费,就有可能在更短的时间内。用更少的总成本实现企业的增值。供应链管理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信息的共享性。供应链管理中对于物流的精确控制依赖于准确、及时的相关信息。供应链上的各成员不仅需要知道下游客户的需求,还需要了解上游供应商的供应能力。信息的充分共享是企业及时安排生产、响应市场需求的首要前提。“用信息取代很费钱的库存”是供应链管理的突出特点。

第二,系统的集成性。供应链管理思想是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条件下产生的现代管理理念,强调整体性的全局观念,它以整个链为出发点、而不是以某个或某几个组织为出发点,以整体的效率提高、成本降低、资源配置合理等为最终目标。这种管理过程实质是在一种全局集成思想的指导下,使供应链上所有企业关联集合成一个整体,在对物流的精确控制中实现系统整体优化。

第三,快速的响应性。供应链管理改变了传统的按订单组织生产的管理模式,它及时反馈用户端不断变化的需求信息,并据此调整计划,迅速组织生产,这缩短了从生产到消费的周期,促进了各个企业对市场机遇的共同把握,提高了企业快速响应市场的应变能力。

第四,组织的虚拟性。为了实现某一目标,从供应链上有条件地选取一些厂家,以最佳的动态组合方式组成一种比较紧密的供应、生产、销售的联系,就形成了虚拟企业。基于供应链的虚拟企业根据市场机遇的变化不断的重组和优化,它随任务的出现而形成、随任务的终结而消失,这种动态的虚拟性保证了供应链的形式灵活、构造快捷和迅速响应市场。

第五,利益的协同性。企业的各种行为都是围绕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最终目标展开的。供应链管理的内在机制在于各成员利益的协同一致。没有共赢的利益协同机制,就会使个体成员目标背离整体供应链目标而导致最终个体行为的偏离。供应链建立在共赢的利益基础上,各个成员之间平等合作、取长补短、互惠互利。

三、供应链管理的应用前景

目前,我国企业普遍处于传统的计划、生产和运作阶段,供应链管理在我国还没有得到广泛的运用。但是,随着我国企业与世界的接轨和面临国际市场的挑战,传统企业的运作模式必将在国际上受到严重的冲击,供应链管理将成为我国企业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1.供应链管理是企业小型化和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企业的“大而全”、“小而全”现象还十分突出。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增加,这对企业的应变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适应这一要求的必然趋势是我国企业的小型化和专业化。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在于科技创新实力的较量,将具有知识、技术、资金、原材料、市场和管理等资源的企业联合起来也是

必然趋势。企业的小型化和专业化必然导致供应链管理的广泛应用。

2.供应链管理是全球经济―体化的必然选择。随着我国加入、世界经济贸易组织和标准化制度的实施,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改变传统相放型的生产方式成了我国每个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供应链管理有效地满足了这―要求而必将为我国企业所广泛采用。在供应链上,每个专业化的企业致力于最擅长的业务范畴,企业之间优势互补、扬长避短,避免了产品生产的薄弱环节,使产品总体质量得以大大提高。在供应链集成管理的协调下,所有成员可以用更少的库存来为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较少的库存又会带来减少资金占用量、削减管理费用等结果,从而降低总成本。

3.腆应链管理是企业组织架构走向扁平化的必然发展。面对我国大量企业的机构臃肿、职能效率低下、决策缓慢等问题,剥离非生产性经营机构、取消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和部门,使企业组织走向扁平化代表了企业改革的发展方向。在供应链管理中,企业的小型化和信息化使企业能够减少许多中间协调传送指令的机构,这可使企业的组织结构由传统的金字塔形向扁平化方向发展。供应链管理符合企业改革发展方向,必将成为我国未来企业管理的主要模式。

四、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原则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30年,市场经济发展很快,但仍然不发达,企业的信誉、管理观念、信息化程度以及员工的素质都有待提高。由此,实施供应链管理存在以下几项原则:

第一,供应链管理应在有条件的企业实施,不能盲目推行。供应链上这种随任务需求而产生,随任务完成而消失的动态表明,对于一些信息化程度不高、协调能力不强的企业,频繁的组织协调工作会导致成本的加大。由此,供应链管理必须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不能“一刀切”。

第二,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供应链管理的载体是现代电子技术和网络系统。信息化程度高的企业易于组织起来形成供应链,而且在各个成员间信息交流充分、反馈速度快,整条供应链也会具有较高的应变能力。我国企业信息化程序不高也是实施供应链管理的主要障碍。因此,必须加快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为现代管理方式的运用积极创造条件。

第三,合理选择供应链长度和合作伙伴。供应链上合作伙伴越多,则可能产生规模经济效益,提高整体的竞争实力。但由于供应链的增长会导致协调工作和快速响应难度的加大,因此企业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权衡利弊得失,合理选择供应链长度。企业应以保证整条链有效高速运行为基本要求,精心选择合作伙伴,对合作伙伴的信誉、生产能力、信息化程度等应有比较细致的了解。

现代供应链体系篇7

关键词:供应链一体化物流管理实践策略探讨

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浪潮中,物流管理范围已向全球范围扩展,逐渐走上供应链一体化的道路。随之,在物流管理内容研究中,供应链管理是其核心部分,构建供应链一体化管理模式能够推动整个物流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就供应链一体化背景下我国物流管理的现状,并不乐观,需要采取一些可行的策略对其进行完善。以此,在帮助物流企业节约生产成本、保护环境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可见,站在客观的角度,对供应链一体化背景下的物流管理予以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一、供应链一体化下物流管理的特征

从某种意义上说,物流属于经济地理学范畴,是供应链活动的子集。它能够对两个区域之间业务等信息流动过程进行有规律的实施、控制。而物流管理就是对物品流动系统进行综合管理。它主要是对原料到半成品、成品管理。在供应链一体化下,物流管理主要具有这些方面的特点。第一、市场供应需求变化会影响物流活动。一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市场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导向目标。站在供应链一体化的角度,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自身发展为依托,构建符合企业生存发展的供应链一体化物流管理体系。二是:在供应链一体化中,需要对一些环节进行特殊处理,比如,销售、制造,使所生产的产品数量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第二、在供应链一体化下,技术水平在物流管理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换句话说,技术水平是整个供应链中的关键性因素,能够为物流系统的有序运行,奠定坚实的基础。进而,在减少企业生产成本的同时,也能降低企业所要承担的风险,帮助企业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第三、在供应链物流管理中,第三方物流发挥的作用。主要是因为外包销售是物流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而这和第三方物流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以企业自身供应链变化为依据,第三方物流能够做出适当地调整,使企业需要承担的风险最小化。

二、供应链一体化对物流管理的影响

一是:在物流企业生产发展中,供应链一体化能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第一、想要使商品流通顺畅,需要物流企业的高速运转提供支撑的力量。面对这种情况,企业需要不断更新已有的设备,采用先进技术,满足市场各方面的需求。第二、在供应链一体化中,要以市场为媒介,分析市场动态,掌握经济命脉。在尊重市场运行规律的前提下,不断促进企业内部的完善。第三、物流企业要不断创新,引入国外先进的物理管理经验,不断培养高素质的新型物流管理人才。二是:在新时代下,供应链一体化已经成为物流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物流管理在满足物品配送的同时,还要以市场为纽带,调整企业内部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推动企业的发展。对于这个方面,企业需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第一、物流管理企业要不断加强科技、人才等企业发展核心因素的投入。同时,还要不断促进相关行业之间的交流合作,为供应链一体化更好地融入到物流管理中埋下伏笔。第二、在企业运行中,要加强货物之间的管理,实现全面而科学的管理模式。

三、供应链一体化背景下物流管理实践策略

在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浪潮中,随着跨国公司的飞速发展,不断提高供应链中物流管理水平有着不可推卸的重要作用。同时。对于物流企业来来说,从产品生产到销售、产品服务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过程。其中的每个环节都是供应链不可缺少的组成元素,能够提高物流企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很显然,站在客观的角度,完善该背景下的物流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本文作者对其中一些实践策略予以了分析。

1、不断加强供应链人才的培养。

一是:进行即时动态人才需求规划。换句话说,物流企业要在掌握市场动态的基础上,不断制定与之适应的短期人才需求规划方案,能够为长远目标的制定做好准确地预测,也能使所制定的人才实施策略更具有实践意义。二是:对人才进行有效地盘点。第一、要在不断更新人才盘点标准的基础上,完善企业人员招聘和晋升等制度,引入更多高素质的优秀人才,提高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第二、对物流市场环境进行客观地评估,不断提高企业人才的利用率。三是:物流企业要定期对内部员工进行再教育学习和各方面技能培训,不断更新员工已有的知识理论体系,提高专业技能,满足不同岗位的要求。

2、树立正确的物流服务供应链观念

就传统型的物流来说,过分依赖市场,没有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已有的物流服务已经无法顺应时展的规律,严重阻碍了物流企业的发展。随着供应链一体化时代的到来,企业员工要树立正确的物流服务观念,并作为企业向前发展的指引灯。企业还要对内部已有的物流服务进行合理地调整,形成一种重要的战略关系,推动物流企业不断向前。

3、供应链一体化背景下的物流管理体系、库存管理模式。

一是:合理完善物流管理体系。首先,要站在客观的角度,重新整合供应链中的物流管理体系。简化物流管理体系中不需要的程序,明确体系中不同岗位职责,提高物流整体的工作效率。其次,对供应链一体化中客户之间关系的维护予以加强。企业要以积极主动的态度了解那些潜在客户的需求,不断完善已有的客户管理体系。最终,促进供应链一体化背景下物流管理体系的完善。二是:构建新型的库存管理模式。对于这方面,要改变以往那种库存中心多而分散的局面,建立以物流企业为中心的新型库存管理模式。这样不仅可以减少产品生产成本,还能承担企业运行中的各种风险因素。此外,还能随时了解市场动态,提高企业整体的核心竞争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形势下,完善供应链一体化背景下的物流管理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它可以使当下的物流管理有机地融入到现代经济发展中,使物流企业不断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同时,它能够以市场为媒介,不断调整自身的经营战略,提高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从长远来说,在供应链一体化背景下,企业已有的经营管理水平将更加具有其科学性,使我国物流事业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走上长远的发展道路。

文献录入:

[1]陶莉莉.在供应链一体化时代的物流管理模式[J].经营管理者,2013,30:42.

[2]占维.供应链一体化下的企业物流管理[J].商场现代化,2014,17:61.

[3]张棋棋,梁蕊.论供应链一体化时代的物流管理[J].中国集体经济,2015,21:101-102.

现代供应链体系篇8

【关键词】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苏宁易购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937(2014)36-0122-05

一、引言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及其广泛的应用,使得电子商务这一新的商业活动模式应运而生,引起了企业竞争模式的巨变。市场的竞争已经从企业与企业之间内部资源和优势的竞争,转变为企业内、外部资源和优势的全面竞争,以满足生产为主导的传统供应链管理所具有的横向集成特性难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作为时展的产物,新一代的供应链管理不仅有效地实现了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信息技术以及各种资源的传递和共享,而且有利于本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各种资源与利益的共享,作为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之间以及企业与外部之间沟通的方式,在企业的运行和管理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于计算和信息交流来实现前端和后端业务流程的电子商务技术已经成为推动这种新一代供应链管理模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供应链管理在未来的改革中不可替代的关键因素。电子商务这一大的环境是企业推行供应链管理以及改革的过程中必然要面临的,也是无法逃避的。因此如何对供应链管理进行适当的改革和优化以适应现代电子商务的大环境,建立并进一步完善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平台,是提高和扩大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也是判断企业是否能在激烈的供应链市场竞争中发挥优势,抓住机会,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标准。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体现了供应链管理的发展方向,也代表着现代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变化的潮流和趋势,同时也是现代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不断提高绩效,塑造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源泉。

二、企业的供应链管理

(一)供应链管理内涵

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SCm)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研究和实践的重要管理模式,指为使供应链的总成本达到最优状态,对整个供应链的系统包括工作流、实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进行一系列的计划、协调、操作、控制和优化的各种活动及过程。其目标在于将客户所需要的正确的产品(Rightproduct)在正确的时间(Righttime)按照正确的数量(RightQuantity)、正确的质量(RightQuality)以及正确的状态(RightStatus)送到正确的地点(Rightplace)。供应链管理的范围包括从最初的原材料直到最终将产品送到客户手中的整个过程。

(二)企业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变迁

1.传统的企业供应链管理模式

传统的企业供应链管理只是以生产为导向的横向管理的简单集成,这种供应链管理将客户、零售商、分销商、制造商、供应商作为划分供应链管理过程的五个节点,以此将整个供应链管理的过程联系起来(如图1所示)。这种供应链管理存在很大的缺陷,管理过程只重视供应链内部联系,且灵活性差,仅限于点到点的简单集成。在其中任何一个节点的功能出现无序或延迟对接时,都会影响其他节点创造企业价值的各项活动,进而影响整个供应链管理过程的价值增值活动。其弊端主要体现在对市场变化的反应能力迟钝,供应链中各成员企业之间缺乏信任感,如果供应链的每一个阶段只追求各自目标最优化,会造成整个供应链的失调,各个节点企业的信息不能及时共享,每个企业的运营策略只能根据各自内部的信息进行预测及制定,这就造成了供应链“牛鞭效应”的产生,将对供应链的整体效益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

2.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

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电子商务带给人类一次史无前例的产业革命,引领人们进入了信息社会。电子商务(electronicCommerce,简称eC)是指利用一切电子工具包括多媒体、网络、通讯、信息技术等从事的商务活动。近年来,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无线电频率扫描技术以及条码技术等的应用,延伸了信息共享的广度、深度,提高了信息在传递中的准确率,保证了信息能够及时有效的传递,实现了信息对库存的替代,对推动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基于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如图2所示)产品需求预测、设计、外购和外协、制造销售等都改变了传统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单纯横向集成的特点,它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更加注重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信息沟通,建立了一种跨企业的全面协作,涵盖了从销售到储运再到客户服务等的全过程。

(三)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的优势

作为网络时代的产物,电子商务能够帮助企业在决策和组织间的运营管理中搜索并得到信息(Kalakota,1996)。eC在供应链管理中提供了以下信息:市场需要什么产品,仓库能够提供什么样的产品,什么样的产品正在生产的过程中,什么产品正在进入市场或退出市场(Lancioni,2000)。因此,电子商务对供应链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动态联盟的系统化管理、生产两端的资源优化管理、不确定性需求的信息共享管理以及生产的敏捷化管理(蓝伯雄,2000)。

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是供应链管理与电子商务的有机结合。它以客户为中心,综合整个供应链的全过程,充分利用企业外部资源,加强企业间的合作,实现快速敏捷的反应能力,并极大地降低库存水平,使成本最小化达到最优,具有相当大的优势:

1.有利于实现企业与客户“双赢”的目标

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不仅有利于企业维持与现有客户的关系,而且有利于企业发展新的客户,开拓新的业务,扩大企业规模。这种供应链管理模式使得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各个节点的企业与客户之间能够进行直接的沟通与联系,以开放的对话平台为介质,与客户进行直接的对话,从而直接了解客户的需求,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成本更低的商业运作模式,留住了现有的客户群,同时也吸引了新的客户的加入,带来了新的业务,从而实现了企业与客户“双赢”的目标。

2.有利于保持现有业务不断增长以及可持续发展,提高企业的整体运营绩效

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有利于实现整个供应链系统内各个节点的企业对客户需要的产品和业务的网络化、电子化的管理,还有利于所有企业资源和全球市场在整个供应链系统内的共享,缩短供应循环、内部交流以及应对市场变化的时间,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成本,提高运营绩效,实现供应链内所有企业最大化的价值增值。

3.有利于有价值的信息在供应链内各个企业之间的共享,促进供应链系统内信息流的改善

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涉及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企业可以在电子商务平台上实现部分或全部的供应链交易,实现跨企业交流,及时了解客户需求及供应商供货情况,信息在供应链中各个节点之间的传递从单纯的横向传递发展成网状传递。供应链的下游成员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供应链上游成员的库存信息和生产能力,上游成员可以了解下游成员的需求和库存情况,及时制定购销计划,使商业运转中各个环节更加协调一致。

三、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中国自2001年加入wto后,就面临国际市场上迅速增加的竞争压力,由于电子商务对企业的供应链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的构建和发展能够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了应对激烈的国际市场的竞争形势,国内企业开始关注和重视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据第一份对我国企业2003―2010年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实践的调查统计资料显示,该期间企业在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上的平均年投入金额增加幅度达到8.7%,直到2010年底,我国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覆盖的比例达到了47.3%,与此同时,企业的投入产出比例不断地提高。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产生了对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的研究,但从整体的研究成果来看,理论界对相关研究和应用的探讨才刚刚起步,由于供应链引入我国的时间还很短,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各个方面条件和基础都比较薄弱,因此很多企业都没有奠定好实施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基础,国内实施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典型的成功案例也寥寥无几,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在国内市场的发展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以苏宁云商股份有限公司的苏宁易购为例,分析其如何利用供应链管理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二)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我国大部分企业还未意识到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并没有将其作为战略性发展计划,其地位并未得到有效的巩固,企业也尚未建立长期稳健的资源投入机制,以此为基础的相关领域的配套设施和支持系统的构建也并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长期来看,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的成熟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2.在企业的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对整合企业内部五个基本流即计划、采购、生产、发送和退回等电子商务信息的力度不够,相关的技术解决方案和手段比较缺乏,使得核心企业内部产生了“信息孤岛”和信息分享程度低等问题,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优势发挥失去了基础和前提。

3.由于资金的缺乏和技术落后,在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很多企业无法利用先进的电子商务技术对供应链管理模式进行整合和改造以及企业业务流程再造,影响了企业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增值能力,供应链中核心业务流程的价值增值贡献率较低,无法真正发挥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的优势,企业竞争能力增强不明显。

4.企业对于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中存在于各个成员之间的八个核心的供应链流程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缺乏足够的了解,使得企业在应用的过程中对于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无法作出快速敏捷的反应和应对。

国内的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领域虽然很不成熟,但是苏宁易购仍然凭借自身独特的供应链管理架构迅速成为电子商务行业的领头羊,并以其他电商望尘莫及的速度继续成长。本文探析苏宁易购如何构建供应链管理模式,从而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与支持。

四、苏宁易购的供应链管理研究

(一)苏宁易购简介

苏宁易购作为苏宁云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新一代B2C网上购物平台,现已覆盖日用百货、传统家电、3C电器等产品品类。2011年,苏宁易购通过强化实体店面与虚拟网络的同步发展,不断提升网络市场份额。苏宁电器自1999年就开始了长达10年的电子商务研究,2009年苏宁电器网上商城全新改版升级为苏宁易购,此次改版整合了全球顶级的资源优势,并携手iBm联手打造新一代系统,建立了一个集购买、交流、学习于一体的网络社区,2010年2月正式对外上线,旨在成为中国B2C市场最大的网络购物平台。

(二)苏宁易购的供应链管理

于2010年2月正式上线的苏宁易购仅仅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就轻轻松松将当当、卓越等在B2C领域耕耘多年的选手甩在身后,其市场占有率达到3.4%,仅次于淘宝商城和京东商城,黑马姿态一览无余。虽然上市时间短,但是苏宁易购的背后有着深厚的积累,苏宁易购的总经理李斌认为:“任何模式的电子商务的本质依然是电子化的商务,因此终究要回归到零售业的本质――供应链管理、购物体验、物流仓储配送和售后服务保障。”而这所有的要素都可以在苏宁易购的供应链管理中体现出来(如图3所示)。

苏宁易购供应链管理是以客户为起点和最终服务对象的网状结构,从图3可以看出,苏宁易购在整个供应链中各个销售环节都实现了无缝关联,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节约了大量的成本。首先,通过电子信息系统进行上下游成员信息的全面沟通。客户在苏宁易购网络平台下单后,就会以客户需求的形式第一时间传到电子信息系统中,苏宁易购的商品存储仓库会根据客户需求调整库存量,以免库存不足或库存过量,调整后的商品库存同样可以通过电子信息系统传达给上游制造商和下游的客户,便于制造商第一时间根据销售情况和库存情况调整产品库存,也使客户能够适时适量购买。以此类推,供应链每个节点的成员都可以充分了解到其他成员的重要信息,提高了效率,减少了库存成本,有效地防止“牛鞭效应”的产生。其次,电子信息系统会将客户订单需求传到物流配送系统,每个企业都会根据自己下游企业的需求量进行商品、产品及原材料的配送,而每个环节的需求量都是根据客户的需求来进行计算。最后,苏宁易购的实体店会为客户提供购物体验以及售后服务的工作,这同样也是苏宁易购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一环。

(三)苏宁易购供应链管理模式的优势

1.苏宁易购拥有强大的采购优势和完善的电子信息系统。

苏宁电器上千亿的采购优势能为苏宁易购争取到更多的优惠,与全球上千家知名品牌厂商合作。此外,苏宁易购目前积极吸引小的零售商进驻苏宁易购的网络平台,使线上销售更加多元化。电子信息系统方面,苏宁于2000年下半年,在中国B2C市场才刚刚起步的时候,其投入3000万元的eRp管理系统就正式上线了,近年来,通过与iBm合作,苏宁的B2B、B2C系统日渐完善。

2.强大的物流配送系统

苏宁电器积累了20多年的丰富资源:现有覆盖300多个城市的94家物流配送中心,正在筹建的有60多个;1800多家门店;4000多个售后服务的网点,建有自动化分拣配送中心,方便集中配送客户在不同区域购买的商品,并有自建的快递队伍,提高了配送的效率。此外苏宁易购拥有线上线下两条配送系统(如图4),完善了其物流配送网络。

3.良好的售后服务和支付系统

苏宁拥有4000多家售后服务可以支撑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售后服务,网上买的所有商品,都可到苏宁任何一家门店和网点进行售后服务。短期来看,苏宁线下门店已经成为线上业务的“体验店”以及本土化服务的依托点。客服方面,在线客服及销售热线随时可连通,售后服务电话24小时在线。苏宁支付平台包括网银、电话、货到付款、苏宁易付宝、财付通等多种支付方式。其中电话支付为零售行业首例,无需开通网银即可在苏宁易购服务人员指导下完成付款。

4.苏宁云商集团对苏宁易购供应链管理战略上的重视

近期,苏宁云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全面促进苏宁易购线上业务的发展,比如,苏宁易购线上、线下产品价格的统一,促进线上、线下业务的协作发展;在保证线上、线下业务同时发展的前提下,将重点放在线上业务的全面发展;通过一系列的优惠条件吸引零售商在苏宁易购网络平台上线;利用自身资金充足的优势与其他电商打价格战等。这些措施都意在不断扩大苏宁易购的供应链,更加完善其自身供应链的管理。

五、我国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的策略

苏宁易购供应链管理之所以如此强大,很大的原因在于其积累了20多年的供应链资源优势,这是国内其他电商望尘莫及的。但是单单靠以前的积累无法在激烈的供应链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苏宁易购不断地进行创新,改善自身供应链的不足,不断地完善供应链管理体制,其很多优点都值得其他电商学习。但是,苏宁易购的供应链也存在前文提到的其他电子商务供应链中的一些问题。本文将针对国内电子商务供应链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建议。

首先,在实施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企业应该从长期发展战略及经营管理的长期目标上来审视和关注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通过将其建设成企业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相关部门业务流程和组织架构的调整。对企业电子商务供应链中的职能分配进行重新调整,在提升对其支持力度和匹配程度的基础上实现电子商务供应链的整体协调运作,以获得长期有效的发展。

其次,企业应积极地对存在于电子商务供应链流程上的主要职能领域和活动内容即计划、生产、配送和退回进行基于电子信息化的改造和整合,通过协调核心企业内部的供应链流程及其有效运转来带动和促进供应链整体范围内的实施和应用,并在此基础上对供应链上每个节点及其相互链接关系进行重新定义,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对供应链成员之间进行整合,促进整个供应链的协调运转。

再次,在对企业内部供应链流程进行整合的基础之上,供应链中成员之间存在的八个核心供应链流程也要根据业务运转的情况进行有效的整合和细分,并利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实现无缝链接和融合,以便对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快速作出反应,整合八个核心的业务流程既能够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市场优势,也能使企业对市场的需求作出及时准确的反应。

最后,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在进行内部整合和整个供应链中企业与企业之间整合的基础上要提高核心企业内部供应链流程以及供应链中成员之间关键业务流程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增值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提升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内部各成员企业的整体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巩固供应链各节点企业之间的联盟。供应链联盟的巩固建立在整体优势提升以及互利共赢的基础之上,同时这种先进的管理思维和管理技术客观上提升了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1]程浩亮.供应链金融信息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16-59.

[2]张子春,张平.互联网金融前景[J].中国投资,2013(5):95-98.

[3]史晓婷,王书娟.电子商务下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J].商业现代化,2014(4):31.

[4]王乐鹏,谭峥嵘.电商新兵苏宁易购的竞争策略研究[J].市场营销与技术,2014(7):76-77.

现代供应链体系篇9

   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必定能够给企业带来一系列的竞争优势,例如,它可以增强企业识别客户需求变化的能力,并提高对客户服务的反应速度,从而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优化链上节点企业的组合,强化响应市场的敏感度,创造竞争的时间优势与空间优势;有效消除重复、浪费与不确定性,降低库存,创造低成本的竞争优势;强调与供应链上的合作伙伴进行战略合作,充分发挥链上企业的专长优势,形成优势互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具体而言,供应链管理对企业有如下作用特性。

提高客户满意度

   供应链管理是以客户满意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客户满意指标和客户满意度为主要工具而进行的一种企业经营管理。它通过提高产品质量、优化服务水平、加强客户沟通和提供满意价格等途径,培育和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客户忠诚度,从而最终实现企业与客户的双赢。

加快响应速度

   传统管理是以生产企业为主的推动式管理,而供应链管理是以客户需求为主的拉动式管理,实行高效率的消费者反应(eCR)。一旦客户出现需求变化或者产生新的需求,供应链各节点企业通过高度集成化的信息平台和快速的信息交换,增强对客户需求变化的响应,快速地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服务,大大缩短了客户需求与生产供应之间的时滞。同时,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竞争对手改变竞争策略或政策法令发生变更时,供应链企业都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产生应对策略,避免各种风险损失。

降低库存成本

   传统管理是实行逐级库存制,以缓冲下游企业的不时之需,而供应链管理实行零库存制和准时制生产。企业通过供应商管理库存(Vmi)和共同计划预测与库存(CpFR)系统,一方面对市场需求规模和结构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防止库存规模过度或库存结构失衡;另一方面通过供应链库存信息的集成和共享,实现库存支持和存量最小化,从而减少了库存成本,加速了资金运动增值。

增强核心竞争力

   供应链管理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化主要通过联结效应、联动效应、整合效应和综合效应来实现。

   联结效应  联结效应是通过信息网络将众多的市场主体相联结,建立新型的竞争协同关系,创造出既不同于规模经济又不同于范围经济的新经济效应,这种效应能带来低成本和乘数效应。

   联动效应  由于供应链是企业集群,集成了巨大的存量与流量资源,同时又是各企业核心能力的集合,大大增强了抵抗外部风险的能力和提高了行动一致性的响应速度。

   整合效应  供应链管理通过对整个供应链体系中的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进行计划、协调与控制,优化了价值链,最大限度地创造了客户价值,实现了供应链的价值整合。

   综合效应  供应链管理将企业内部专业化生产外部化,消除了专业流程之间的亚匹配和生产与消费之间的不匹配,通过供应链流程变革和企业业务重组,提高了供应链资源利用的综合效益。

供应链管理的风险特性

   供应链管理虽然能够给供应链企业带来巨大的正面效应,但同时也带来了与之相伴随的不确定性或风险。这种不确定性或风险根源于供应链本身并没有改变各节点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独立法人性质,即没有真正消除企业间的经济利益冲突。它们之间通过签订契约形成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只是一种暂时性的协同关系或制度安排,而非完全一体化的融合关系。因此,任何供应链及其管理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风险缺陷。

系统风险

   供应链管理的系统风险是指由供应链自身系统结构决定的、使供应链系统不能有效发挥其功能并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供应链由于是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用户的用户构成的首尾相连、环环相扣的非线性复杂系统。系统特性和动力结构决定了供应链存在系统内耗和系统约束的可能性。1.系统内耗。由于供应链节点企业利益的非一致性或排他性,各节点企业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有限理性指导下往往难以顾及其他企业的利益,甚至以牺牲其他企业利益为代价而抢夺有限资源,结果造成系统资源虚耗或者内耗。2.系统约束。供应链具有明显的“木桶效应”,即供应链系统运行效率的高低取决于系统中最弱的子系统。在缺乏指挥协调的情况下,各子系统在争夺资源中常常出现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马太效应”。一旦最弱的子系统缺乏资源无法维系供应链运行时,供应链系统将会分崩离析。

管理风险

   由于供应链不像企业集团通过股权纽带将各企业捆绑在一起,而是通过契约联结成的战略联盟关系,客观存在的利益差别导致强势企业对弱势企业的支配效力大大降低。这给供应链管理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具体有:1.“有限理性”的存在导致信息不对称,难以实现信息共享。2.企业自利动机与监督机制缺失驱使企业采取机会主义或不合作态度。3.“你对将来的选择仍然受困于过去的选择”造成节点企业的路径依赖,被“锁定”企业需要支付“可剥削性租金”。这都给供应链管理带来了较大的管理风险。

信息风险

   信息共享是供应链运行有效的基础和关键,然而在具体的供应链操作中,却难以有效实现信息共享。各节点企业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往往相互封锁信息,形成“信息孤岛”。导致的结果是:1.上下游企业因为信息不对称而存在“逆向选择”或败德行为。2.出现“牛鞭效应”(Bulleffect)或“需求变异加速放大原理”。牛鞭效应是指当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只根据各自相邻的下级企业的需求信息进行生产或供应决策时,需求信息的非真实性会沿着供应链逆流而上,产生逐级放大的现象,在信息传递到供应链的源头供应商时,其获得的消费市场中客户的需求信息发生了扭曲,其偏差远远大于销售给买者的零售商。

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供应链管理最根本的风险。产品只有实现从商品到价值的“惊险的一跃”之后才会转化为供应链利润,然后才在供应链企业间实现公平的利润分配。然而,集成在供应链上的企业由于分工程序不同,对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反应各异,最终会使供应链上的企业存在客户核心需求识别不准或反应速度放慢的可能性,从而使供应链产品难以或者根本就无法实现市场价值最大化。

供应链管理的优化策略

   针对供应链管理的作用特性和风险特性,构建科学合理的供应链体系和适时地优化供应链管理是保证供应链发挥作用的根本策略。供应链体系构建的关键在于消除企业间的利益差别与实现价值分配的合理化,而供应链管理优化的关键在于通过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强化供应链的一体化,提高供应链的反应速度和减少供应链资源内耗,实现供应链升级。

构建供应链体系实现业务流程重组

   在构建供应链体系时,往往以一个核心企业为中心,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通过契约或股权将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至最终客户联结成集成化的网链体系。在这个网链体系集合中,各企业严格按照关键业务内部化、非关键业务外部化原则实行业务重组。同时,通过建立企业间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消除企业间的利益差别,实现资源共享与价值合理化分配,减弱供应链管理的系统风险和管理风险。在具体操作中,必须采用一系列现代科学管理技术工具和方法,可以利用eUoBFe建模工具,建立企业间业务流程模型;利用Quest仿真工具,预测变革对企业业务流程的正负效应;利用ServiceBlueprinting业务流程分析和设计工具,分析、协调与控制供应链业务流程;利用系统开发工具,使业务流程趋于自动化;利用供应商管理库存(Vmi)和共同计划预测与库存(CpFR)工具,计划、调控与优化供应链库存。此外,还可以利用人力资源分析和设计工具,设计和配置业务重组过程中的人力资源。通过一系列先进技术的应用,将实现由供应价值链确认、战略规划变革、组织文化变革、组织结构变革、物资管理变革、质量管理变革、生产计划变革、薪金制度变革等构成的企业业务流程变革重组。

供应链管理信息化实现供应链无缝连接

   建立供应链体系只是供应链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而要真正提高供应链运行效率则需要进行供应链信息化建设,提升旨在强化信息共享的信息集成度。因为“供应链管理就是通过前馈的信息流和反馈的物流与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至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管理模式”。信息科技的发展为供应链信息集成化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企业可以利用CoRea和weB技术对结盟企业的供应链或现有信息系统进行模块化封装从而实现结盟企业供应链系统的快速重组和供应链信息优化集成,利用分布对象技术和框架技术构建开放的和具有伸缩性的应用集成和运行环境,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企业内与企业间的信息集成和应用协作,最后利用企业资源计划模型(BRp)通过建立在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上的计算机集成实现供应链信息连接与共享,降低供应链的信息风险,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供应链资源。通过供应链信息化建设,可以有效地实现供应链内部集成与外部集成以及内外部之间的无缝连接,这将为信息、价值等资源无障碍流动创造条件,同时也为企业采用敏捷制造、精益生产、柔性管理等现代生产技术搭建了技术平台。

重构供应链实现向虚拟供应链升级

现代供应链体系篇10

[关键词]供应链b2bi集成平台

供应链的协调运行建立在各个节点企业高质量的信息传递与共享的基础之上,一个集成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有效地加强供应链节点企业间的联系,提高企业信息交换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从而提高供应链管理的运行效率和竞争优势。然而,供应链信息系统的集成对许多企业都是一个困难的问题,这是因为供应链上各个合作伙伴的信息系统由于历史的原因是彼此独立开发的,没有考虑与其他应用的协调和交流,这些建立在不同标准、不同编程语言、不同平台和不同操作系统之上的信息系统产生了各种集成问题,这些问题使得沿供应链信息系统的集成愈加复杂和困难。

针对供应链信息系统集成的面临的难题和行业供应链上节点企业之间业务交互活动的特性,本文提出了行业供应链b2b集成的整体架构,建立行业供应链b2b集成平台来实现企业共同参与的公共业务流程,并由实现企业内部业务流程与公共业务流程的衔接过程,这样就实现了企业之间的业务流程集成。

一、行业供应链b2b集成及其特征

b2bi即businesstobusinessintegration,指企业间的信息整合,即企业合作伙伴间,集合彼此的业务流程、应用软件、资料及web功能,使参与的商业伙伴均能够即时获得相关信息,并予以回应,使企业充分协同作业并达到企业延伸,目的在于使得企业社群整体皆能获利。b2bi关注于企业对外的业务流程集成,而供应链b2b集成主要侧重于核心企业与其上下游合作伙伴企业之间的业务流程整合。

通过分析,在行业范围内,供应链上企业间的公共业务流程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和相似性,具体表现在企业间交互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和企业间交互过程的相似性两个层面上,这就为实现行业供应链b2b集成奠定了理论基础。依据这些特性,建立行业供应链b2b集成平台实现动态、可定制的公共业务流程,并对公共业务流程进行定制、维护、路由、安全、事务、监控等方面的管理,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通过使其内部业务流程接入并参与公共业务流程,实现供应链上企业间的业务流程整合。

二、行业供应链b2b集成整体架构

行业供应链b2b集成整体架构如图所示,由行业供应链b2b集成平台和两部分组成。

行业供应链b2b集成平台,是依据行业供应链上企业间公共业务流程的相似性和相关性,建立起来的一个对行业内公共业务流程进行管理和控制的行业公共集成平台。如图,集成平台由行业总线和公共流程管理两大部分组成。行业总线负责处理集成平台与之间的交互,提供消息通信、安全认证、流程接入、数据转换和服务路由等基础服务功能;公共流程管理则是建立在行业总线的基础上,提供对公共业务流程的创建、维护、事例创建、调度执行、事务控制,以及监控分析等应用管理功能。

行业供应链b2b集成平台,是企业内部流程与公共流程之间的衔接点,屏蔽了企业内部应用系统的异构性和内部流程的差异性,同时保障了企业内部系统的安全性,使企业内部系统以一种统一、标准的形式接入到集成平台。

把需要参与公共流程的一个或多个企业内部流程经组织和处理后封装成标准的web服务到集成平台,并由行业总线进行存储和维护;集成平台根据实际业务需求动态定义公共业务流程,并存储在集成平台;企业通过选择集成平台上预定义的公共流程与企业内部流程衔接,动态定义一个完整的供应链流程。

三、行业总线设计

行业总线选用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和基于web服务的soa具体实现,封装了集成平台与之间的交互过程。行业总线内部组成结构主要由服务注册、流程接入和服务调用三个部分组成。

1.服务注册

供应链节点企业通过将封装好的web服务到行业uddi,完成服务注册,行业uddi集中存储企业注册的web服务,并向服务总线提供查询服务。

2.流程接入

供应链节点企业发起一个流程,并完成内部流程和流程的处理后,由向服务总线发起流程接入soap请求,soap接收到请求后交给soap消息处理程序解析,并验证请求的身份安全性和消息合法性,若通过验证,则初始化指定的公共流程,创建一个公共流程实例,并交给流程执行引擎调度执行。

3.服务调用

公共流程的实际执行过程中,不时地要与参与公共流程的企业信息系统进行交互,也就是公共流程中的某些活动的执行要调用企业的服务来完成相关的功能处理。这时,又公共流程活动向服务总线发起请求,服务总线根据服务id首先从行业uddi中获取到服务的wsdl,然后根据wsdl生成对端的soap服务请求,接收到请求后,调用企业内部系统的相关程序完成业务处理,把处理结果以soap消息的形式应答到服务总线,并最终反馈给公共流程活动,从而完成了对服务的调用,也完成了集成平台与的整个交互过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