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农村物流体系十篇农村物流体系十篇

农村物流体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08:39

农村物流体系篇1

关键词:家电下乡契机农村物流体系

为扩大内需、缩小城乡差距,财政部、商务部于2007年12月开始在山东、河南、四川、青岛三省一市试点家电下乡,对农民购买彩电、冰箱、手机三类产品给予13%的资金补贴,其中地方财政负担补贴资金的20%,中央负担80%。试点地区一年内共销售下乡家电350万台,比上年度增长了40%,销售额达50亿元。由于家电下乡受到农民欢迎,政策成效明显,2008年12月起,试点地区增加到14个省市,2009年2月,家电下乡向全国推广,产品也扩大到彩电、冰箱、手机、洗衣机、摩托车、电脑、热水器和空调类,目前已经有122家生产企业的1264个型号的产品中标。

实施家电下乡政策,旨在启动农村消费市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引导企业关注农村市场,促进农村生产、流通和消费市场的建立与完善。家电下乡又是一项惠民工程,财政直补提高了农民的购买力和消费意愿,提升了生活质量。农民通过使用电视、电脑、手机等产品还可以获取更多信息,学习生产技术,促进增产增收。

家电下乡为拥有8亿人口的农村市场注入了催化剂,也将因海外市场需求下降导致的过剩产能引向广阔的农村市场,可以说是利国利民的政策。但是,我国长期二元经济格局造成的农村经济文化落后、基础建设薄弱,由此带来家电下乡的第一步就面临物流的高成本和低效率问题。

家电企业面临的难题

目前我国家电三、四级市场渠道主要由当地小型家电卖场、传统百货商场和个体工商户经营的小型门店构成。这些企业无论是资金、规模、物流设施等硬件,还是管理、技术、信息等软件方面,都不能承担起农村物流的重任。一些家电企业也曾经试图布局农村市场,但收效不大,其主要原因就是运输、配送、维修、管理等因素导致的物流成本过高,以至于买同一款家电,低收入的农村消费者反而要比城市消费者花费更多。

自营物流的海尔,在农村市场中相对具有优势,家电下乡以来,海尔超过50%的销售量使得其前期投入有所回报。但海尔在渠道建设和物流布局上的投资也是巨大的,不但其他企业很难效仿,而且海尔需要多大的市场容量才能产生利润,也是一个未知数。

尽管一些家电连锁企业也表示要向三、四级市场逐步渗透,此次家电下乡招标活动中,苏宁、国美两家大型机构也都分别中标,但是农村市场购买力不强、销售规模小,难以满足大卖场的盈利条件,这些连锁企业向农村市场快速扩张的动力依然不足。

此外,农村的基础设施问题也是家电企业所必须面对的。我国农村路网和运输服务体系起点低,目前仍有近4万个建制村不通公路,近1万个乡镇、30多万个建制村不通沥青水泥路;农村公路中四级和等外路占将近九成,砂石路占七成以上,许多地区缺桥少涵、晴通雨阻。农村的生产组织水平低,物流需求分散,物流供给能力不足,大部分企业都存在规模小、管理水平低、技术条件差、物流设备落后的问题。

启动农村物流服务体系的意义分析

商务部、财政部2009年2月联合《关于做好支持搞活流通扩大消费有关资金管理的通知》,明确了中央财政支持搞活流通扩大消费专项资金的支持重点。2009年中央财政将增加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发展专项资金和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并逐年加大投入。政府采取以奖代补和贴息方式,调动地方和社会投入积极性,支持农村流通体系发展。

通知要求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2009年新建和改造15万家农家店和1000个农村商品配送中心,进一步扩大农家店的覆盖面,提高网络配送能力,将农家店商品配送率提高到50%以上。同时培育“农超对接”龙头企业,支持大型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龙头企业与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对接,建设农产品直采基地和覆盖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全过程的冷链系统及物流配送中心。加速推进“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工程”建设,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购销对接等服务。

在中央政策的有力推动下,在家电下乡、财政补贴的直接作用下,农村物流将进入一个难得的发展期。随着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的深入,以及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农民工养老金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农民的购买力进一步提升,这必将吸引更多的产品和服务下乡。目前,针对农机的贴补已经发放,汽车也即将下乡,众多企业正在开发符合农村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这种消费梯度转移带来的市场扩大、流通加速、服务扩张乃至生产下移必将产生良性的循环。家电下乡催生物流上路,物流系统的建立与完善,不仅会对生产企业的市场规模、市场格局产生重要影响,更重要的是会对农村经济的繁荣起到推动作用,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促进农村物流体系建设的思路

家电下乡这项以政策为推手,家电产销企业为先导,第三方物流企业、当地资源配合跟进的民生工程,必将加快我国农村物流体系的建设步伐。在家电下乡拉开的农村物流建设帷幕中,应本着政府扶持、厂商启动、整合资源、共同建设的原则,着手规划建设农村物流体系。

(一)政府科学规划农村物流服务

各地政府要认真研究农村经济的特点,科学规划农村物流服务。我国二元经济的格局在短期内会依然存在,农村的生产、生活受自然因素影响大;农村金融服务落后,消费差异较大;农村物流市场标准化程度低,运力分散。因此,要认真研究农村市场的特点,不能生搬硬套城市的物流发展模式。

县一级政府,应尽早进行区域物流规划,认识到高效的物流服务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既要避免“等、靠、要”的思想,延误基础设施的建设,又要避免重复建设。要在行政上明确管理部门,不能出现“有了利益多家管,出了问题没人管”的局面。主管部门要制定适应当地物流和经济发展的政策,保障和促进物流和商流的发展。二)企业调整经营战略

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应该及时调整经营思路和发展战略,例如:选择直接进入还是通过收购、兼并或持股其他企业进入农村市场?按照市场的增长速度和投入预算,是否要建立一个针对农村市场的核算体系,或者干脆把农村市场作为一个事业部独立运行?

企业要兼顾市场的平衡与可持续发展,不能只看到眼前利润,搭政策的便车。毕竟家电下乡政策的执行时间是四年,四年后没有了财政资金的注入,企业是否还有兴趣、有能力维持和拓展农村市场,这都取决于四年中农村市场的真正变化,而市场的变化是供给和需求两方面互动的结果。如果当前企业只是想从农村市场找回利润,渡过外销受阻、产能过剩的难关,不去真正投入农村物流市场,那么农村物流就不会稳步发展,也就不能反过来促进农村市场的商品流通和消费。如此一来,企业更是错过了一个良好的开拓和巩固农村市场的机会。(三)创建新型物流运营组织

农村物流活动的成本高、管理链条长、市场规范程度低,无论是产销还是物流企业,都无法独自承担建设物流系统的重任,自建网络既不现实也不经济。因此,企业应适当与当地资源联合,利用自身的品牌、管理、信息和资源优势,采用经销制、制等合作方式,或者采取参股、联营、合建等形式成立新型物流运营组织,开发农村物流市场。

邮政系统近年来进行了一些业务创新,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其良好的信息处理能力、健全的网络、较强的运输能力和本土化的优势,完全可以在农村物流市场得以发挥。中邮物流公司的“直通车配送”业务就是一种“配送+分销”的运作模式,目前已经为广大农民提供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类产品以及农产品的分销和配送服务。也许,通过与家电企业的合作,将会使中邮物流迈开更大的步伐。比如可以在边际成本增加不大的情况下,拓展商品邮购递送、商品配送、辅助企业实施逆向物流等业务,与家电产销企业合作共赢。

县域的一些种子、化肥、农机等农资企业,可以利用原有的渠道、仓库和运力,开展多元化经营,为家电下乡提供物流服务。一些粮食收储企业,蔬菜批发和运输个体户都可以在仓储、运输、配送上做文章。比如,一些农产品批发商到农村收购时,如果能与家电销售企业合作进行区域定点配送,则可以解决从县城到乡村这段距离的空载问题,既提高了收入,又灵活解决了配送问题。

上述新型物流合作组织的设立与运行,由于增加了服务主体和服务环节,必须加强管理,通过明确法律关系、完善合作条款、增加商业保险等手段,规避和分散合作风险,避免道德风险和逆向操作。

(四)加强物流服务创新

对于努力扩大农村市场的企业而言,需要抓住财政补贴启动市场的有利时机,建设新的渠道,制定新的服务流程和服务标准,解决农村市场的运输、配送和售后服务等问题,健全物流服务网络,赢得有利的市场格局。比如,根据农民消费季节性强的特点,增加大篷车这一销售渠道,定时定点下乡促销,这样既方便购买,又可以规避开店的风险和成本。针对农村市场订单零散,配送距离长的情况,康佳、创维等几家企业曾尝试进行“拼车”联送,使物流费用降低了5%,这也是非常可行的办法。

如果生产和销售企业能在产品展示、支付等环节与邮政部门加强合作与创新,邮寄的销售方式也可以在我国农村采用。设想,随着银行卡的普及,家电销售企业可以根据购买指令,通过邮政的配送系统,将商品运送到农民家中,在验收合格后,农民可以通过邮政携带的移动poS机,将款项直接划入商家指定账户。

部分商品可以增加自提货的比重。农民的交通工具一般一车多用,比如拖拉机,既能耕田,又能跑运输,也能代步。因此,对冰箱、彩电、洗衣机等不需现场安装的产品,可以在销售环节增加现场示范、增加消费者教育的时间,同时提供简洁明了的运输、搬运与调试说明书,鼓励客户自提货。客户自提货后,辅以电话指导,这样可以大大降低配送成本。当然,厂家应先期调整产品设计,如增加产品的稳定性和抗碰撞能力,在包装上采用缓冲较大,扎实耐用的外包装,在保修服务方面,可以要求保留原包装,以避免往复运输中产生二次毁损。

农村工作和生活节奏不快,农民对品牌差异了解不多,购买决策受口耳相传的影响比较大,产品的口碑非常重要,因此企业要扎实做好产品质量工作和销售服务工作,尽管在服务的时效性等方面可以和城市有所区别,但一定要信守承诺,并保证服务的质量。

农村物流体系的建设,需要物流市场的参与者认真研究农村市场,提前规划,科学决策,唯有如此,家电下乡所赋予的经济使命、社会使命和政治使命才能圆满完成。

农村物流体系篇2

[关键词]经济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构建农村物流体系

我国农村改革已进入综合改革的新阶段。根据中央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要求,构建现代农村物流体系,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国际上,物流产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的流通是农业实践及理论中一直探讨的核心问题,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的构建已成为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动力源泉。

一、我国农村物流体系的现状

农村物流体系是指为农村生产、生活和其他经济活动提供物流支持和服务的经济组织所组成的体系。农村物流系统既与农业生产和农村消费的特点有关,又与我国现阶段的发展状况有关,它与工业及其他行业物流相比,显示出很大的差异性。农业生产过程是一个时间跨度比较长的长期增值过程,所以物资能否有序高效地流动,将是农业生产能否达到预期目标的重要因素,而目前的农业生产模式存在着成本高,环节多,流动缓慢,体系不健全,服务混乱的现象,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发展,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巨大障碍。目前,我国现代农村物流体系的构建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1.农产品物流难度大、要求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所生产的农产品除部分农民自用外大都成为需要流通的商品,数量之大,品种之多,形成了巨大的农产品物流。与工业品相比,农产品具有季节性和周期性,容易腐烂变质,对其运输、包装、加工等提出了一些特殊的和更高的要求,经营农产品物流难度、风险大。

2.农村生产组织水平低,物流需求分散、供给能力不足。在我国农村,农业生产仍基本是实行家庭经营,对物流需求不足且分散。无论是生产组织、流通组织还是物流企业都存在规模小、管理水平低、技术条件差等问题,制约了农村物流的发展。

3.农村物流基础设施落后,技术装备落后,运作成本高。物流的每一项功能的具体实施,都与物流的基础设施和物流技术水平有关。农村交通状况基础差,运费高,运时长;信息平台不畅,容易造成市场供给的时滞;没有先进的物流设备,鲜活农产品就难以实现其价值;没有科学的工艺和技术,农产品就难以实现深加工,提升其价值。。

4.农村物流政策不到位甚至空白,作业不规范,交易成本高。影响物流交易合约顺利形成和履行的因素很多,其中政策和信用是主要的。现在农村地区的物流政策不到位甚至是空白,这样物流作业就难以规范。物流需求者对物流企业缺乏信任,对物流外包的结果难以预期,因此物流合约难以达成。没有政策的支持,物流业也难以发展壮大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构建现代农村物流体系对解决农村综合改革问题的重要性

1.入世后为我国农业迎接国际农业冲击和挑战的战略需要。我国的“三农问题”本身就是一个根深蒂固、长久历史堆积下来的顽症,在与世界经济一体化对接时,就更是四面楚歌了。入世后,国外销售为了占据国内农产品市场,采取了大规模的价格战,势必对国内农产品主产区及其农民产生不利影响,卖农产品难的现象也因此日益加剧,解决农村经济矛盾的难度必将逐步加大。可见,随着农业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农业传统经营方式和技术导致的物流不畅,成本过高,质量低劣等落后现状使国“农业”问题日渐严重,“农民”的收入得不到保障,势必会加剧“农村”的不稳定。如不迅速改进和转变这种局面,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就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

2.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客观需求。随着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政策的具体实施,农村发展势头较好,农业税的取消使得农民受益很大,但农村市场依然相对城市市场发展滞后,这必然使得农村物流供给及需求水平低,农村物流业发展缓慢。因此,通过政府对现代农村物流体系的确立,健全农业服务体系,才能便于果断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行产业化经营。如果政府扶持一些物流中介服务组织,不仅使农业生产和流通的组织发生了创新,而且能使其作为农民与市场连接的纽带。农民利用其信息,可以用以指导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减少农业生产和流通的盲目性。借助其运作,有利于形成合理的专业分工,提高农产品生产和销售水平,打造农业生产组织及流通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形成农产品生产及销售的专业优势、品牌优势。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农民的就业机会,为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起到了重要作用。

3.有利于降低和分散农业经营风险。在竞争加剧的农产品市场中如何提高农业生产的安全性、降低风险、增加利润成为农业生产者和经营者棘手的问题。农业风险除自然灾害风险之外,还有农产品的市场风险以及由于政府逆向操作而造成的政策风险。要避免和减少这些风险,不仅需要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采取正确的营销策略,并依靠国家有力的农业政策和资金支持,更需要农业服务,农产品供应、信息获得和决策反馈的及时性,以及对不确定性风险化解的机制的建立。物流管理在抗御农业经营风险方面已被广泛关注,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农业的高速发展离不开高度发达和完善的农村物流体系。因此,充分发挥现代物流体系对农业生产的服务功能,降低和分散农业经营风险是十分紧迫的事情。

4.有助于促进农村城镇化建设。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物流环境的改善、物流意识的提高,有利于城市及周边地区的物品流入本地区,而且会以较低的价格、更快捷的响应速度、优质的服务满足该地区农民的生活消费需求,从而提高当地农民生活水平,促进了农村文明程度的提高。通过物流产业的发展会加快城镇的进一步发展和农村城市化的步伐。一方面能吸引更多的农民进城,有利于农村新的社会分工的形成,有利于开辟新的就业门路,增加新的就业增长点;另一方面农村出现的新型盈利的流通企业,必然引发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等服务有机的结合并运用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生产之中,同时又会带动物资供应、交通运输、维修、饮食服务等第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与繁荣,从而促进更加广泛的城乡差别的缩小。转贴于

三、构建现代农村物流体系的对策和建议

1.加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我国现代农村物流体系的构建,需要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支持。除了铁路、空运、航运等建设外,联结城镇乡村的公路网建设、农产品的集中储存保管及加工配送中心建设、网络信息平台建设等均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和完善同时又会拉动农村物流总需求,使目前农村经济发展迟缓的局面得到缓解。随着政府对公路建设的投入,农村公路网逐步形成,农村“为通”、“为畅”建设工程解决了制约农村物流发展的“瓶颈”性因素。

2.制定鼓励政策培育与壮大农产品物流主体。农产品品种多、数量大,其流通非一家企业包揽得下,尤其是农村经济作物、养殖品,以及一些小品种农产品的流通,是需要发展包括私营、股份制等多种所有制成分的物流企业来共同完成。因此,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按照农村物流产业化的发展方向,政府力量尽快退出农产品和农资领域的运作,鼓励农村物流业的发展和确立农村物流的合法地位,做到不以身份而以效益来识别整合和扶持对象,只要其从事农产品流通,有利于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就应该给予支持和整合,并通过体制创新、改造、培育,改变原有农产品流通企业规模小、服务单一和封闭运行的现状,壮大专业从事农村物流的主体。

3.鼓励和规范农产品市场中介组织的发展,以加强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农产品物流中介组织是农产品供应链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影响整个流通环节的速度和效率。如果政府适当地扶持一些中介服务组织(如农业物流信息公司),让农民迅速地对不确定需求的信息共享管理,快速地进行决策管理,根据市场需求实现农用物资的供应、农副产品的储存、包装、流通加工、配送、销售等的增值配套服务。这样才能使整个供应链取得最理想的目标效益。

4.加强对农产品物流设备和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在物流设备的研究改进中,要加强对适合农产品运输、储藏设备的生产和开发,大力引进和消化国外先进技术,加强对符合农产品绿色物流需要的设备研制开发,满足农产品物流多样化需要。使物流设施在农产品流动过程不仅能保护其使用价值,同时又能创造其价值,促进农产品流通的效率。

在现代技术使用的过程中,我们要用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等实现农产品流通手段和交易方式的现代化,加快农产品流通标准化进程,实现农产品流通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农村物流体系篇3

回首党的十六大召开以来我省走过的不平凡历程,我们欣喜地发现:短短5年间,在科学发展之光的照耀下,在实现历史性跨越的进程中,全省上下政通人和,百业兴旺,经济发展后劲十足,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5年华彩,优异答卷。从十六大到十七大的5年,是开拓创新、奋力拼搏的5年,是朝气蓬勃、硕果累累的5年,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五年。

认真总结过去,才能更好地开辟未来。从本期起,本刊推出“喜迎十七大推进新跨越”专栏,力求多角度、多层面反映5年来富民兴黔的生动实践,全省各地、各个领域取得的辉煌业绩,鼓舞和激励全省干部群众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作风、更加努力地工作,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

长期以来,农民购物消费仍然主要靠原始的集贸市场和落后的“夫妻店”、代销店和流动商贩,没有成规模、成体系的流通业体系,制约了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省从2005年4月开始实施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目前这一工程的进度如何?取得了什么成绩?今后将如何进一步搞好这项工作,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好的服务?本刊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副省长蒙启良。

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

《当代贵州》:“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定位和目标是什么?如何认识这一工程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作用?

蒙启良副省长(以下简称蒙):“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是通过引导流通企业运用连锁经营方式,向农村延伸发展农家店,构建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以此来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满足农民消费需求,扩大农村消费。“十一五”规划、2006年和2007年连续两年的中央1号文件都明确要求要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此,国家专门成立了商务部牵头,、国家发改委等14个部门参加的工作协调小组,共同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

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是进一步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农村市场体系,促进农村商品流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搞活农村消费品市场,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工作,今年省委1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都明确要求要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

《当代贵州》:我省农村人口多,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农民增收缓慢,农村市场体系不健全。针对这一基本省情,“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实施有何意义?

蒙:我省是一个农村人口占70%以上的欠发达、欠开发的省份。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对提高农民生活消费水平,促进农民致富增收,构建现代农村商品流通网络,改变传统的流通方式,为农民创造出更为方便、更加安全、更加实惠的消费场所和消费环境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有着迫切而现实的意义。

在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减少中间环节,降低物流成本,确保农民能购买到质优价廉的农资商品和日用消费品;二是形成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网络,在更高层次上为农民服务,满足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三是以市场化的手段减少农资价格过快上涨,防止假冒伪劣农资商品流入市场,进而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四是农家店业务和服务内容拓展后,还可以吸收更多的人就业,并带动运输和农村产业化发展,使广大农民群众围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实现“离土不进城”,就地转化为非农劳动人口。

在提高农民生活消费水平方面,一是逐步构建现代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引导和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进一步挖掘农村消费潜力,促进农民消费;二是以有一定规模和信誉的城市流通企业为龙头,确保农村市场消费安全,更好地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企业得市场、群众得实惠、政府得民心

《当代贵州》:我省目前“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进展如何?取得了哪些成绩?

蒙:按照国家的统一要求和部署,自2005年4月我省启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来,各地和省有关部门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到2006年底,全省已建设或改造连锁农家店1991个,其中乡镇级农家店361个,村级农家店1630个,覆盖了全省8%的行政村和25%的乡镇,目前“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在我省进展顺利,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是农民群众欢迎。让农民满意、让农民得实惠,是“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去年底,我曾到清镇市实地走访了两个农家店,据当地农民反映,在农家店买商品“新鲜、便宜、方便、服务好”。在现场我看到,农家店不卖假冒伪劣商品和过期商品,进货渠道有保障,确保了农村消费安全,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

二是承办企业欢迎。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流通业在大中城市已呈现出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态势,而在广阔的农村特别是像我省这样的西部地区,由于交通不便、信息相对闭塞,农村、农业流通的主要形式仍停留在农民个人组织的层面上,农民购物消费仍然主要靠原始的集贸市场和落后的“夫妻店”、代销店和流动商贩,没有成规模、成体系的流通业体系。通过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流通企业拓展了生存和发展空间,企业效益有了很大提高。据现场了解,改造后的农家店销售额比原来提高了30%以上,利润提高了20%。如贵阳市筑农公司通过“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改造了一批农家店,开拓了农村市场,扩大了销售网络,取得了很好的发展。

三是改善了农村商业网点面貌。过去的农村小店多是黑黑的三尺柜台,而现在标准化的农家店店堂干净明亮,商品摆放整齐,品种多达五六百种,开架售货,自由选择,更好地满足了农民群众的消费需求,增强了农民群众的消费信心,改善了农村消费环境,使农村市场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六项措施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深入开展

《当代贵州》:在今后的工作中,我省将采取什么措施,进一步推进这项工作的开展?

蒙:2007年,经积极争取,商务部安排我省4000个“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建设规划,比2006年翻了一番,建设任务十分繁重。为确保今年全省“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任务如期完成,下一步,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一定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切实加强对“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工作的领导,建立跨部门的工作协调机制,及时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共同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顺利实施。

二是加强项目规划管理。今年,全省“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具体分配计划已经下达各地。在规划布点上要结合旅游景点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结合农业产业化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要将乡村旅游示范点全部纳入规划,鼓励承办企业在尚未建立农家店的乡镇和行政村建店,及时将规划农家店项目落实到承办企业,指导企业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农家店商圈半径合理布局、科学布点,避免盲目竞争,重复建设。

三是严格执行建设标准。在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商务部制定的标准和规范进行建设或改造,不能走低水平建设的老路,要把《农家店建设和改造规范》及《农资农家店建设和改造规范》等的要求全部落实到位。要坚持进度服从质量,绝不能放松条件和标准,更不许弄虚作假,搞花架子。

四是积极推进“一网多用”。要积极引导承办企业推进“一网多用”,逐步扩大农家店的经营服务范围。以建设的连锁经营网络为载体,鼓励承办企业开展药品经营,支持药品经营企业到农家店中设立医药专柜。二是要拓展农家店经营范围,在文化娱乐、科教、邮电通信、便民服务等方面丰富产品种类,增加服务功能,增强服务能力,带动农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发展。三是要把工业品下乡与收购农副产品结合起来,通过承办企业延伸到农村的经营网络把农副产品收购上来,在解决农民购买难的同时解决出售难问题,实现双向流通。

农村物流体系篇4

关键词:物流;农村快递物流;灰色关联度

中图分类号:

F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0-0060-02

1引言

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物流产业得到飞速发展,但是其发展并不平衡,城市物流远远超过县镇及农村物流,并且目前农村物流主要倾向于单向输出,因而随着县镇及农村对物流的需求增大,有效地实现双向物流体系的建设成为必然趋势。

农村物流是相对于城市物流而产生的,主要包括为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以及其他经济活动提供运输、搬运、装卸、包装、加工、仓储及其相关的一切活动。与城市物流比较,农村物流具有以下特点:首先,物流需求量大,发展前景广阔,其次,服务对象小而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益;最后,交通不发达,使得物流成本相对较高。目前,我国农村物流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物流需求市场潜力巨大,发展空间广阔,具有建立完善物流系统的基础。然而,我国偏远地区物流尚未体系化,需要进一步的发展与建设。其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国物流产业起步较晚,缺乏总体规划,物流网点覆盖率低;其次,政府对乡镇地区物流的支持程度对农村物流硬件的建设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第三,物流人才资源匮乏,综合专业素质有待提高;最后,互联网的覆盖率对农村物流的发展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随着农村物流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热点,国内学者对乡镇物流体系的研究主要经历了“乡镇物流体系的内涵——乡镇物流体系的构建——乡镇物流体系的信息化建设及其优化”三个阶段。目前国内学者的研究内容主要立足于解决农产品“进城”物流及农村输出物流问题,提出了以农产品供应链为主导、以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平台为手段的农村物流体系。

然而,从研究方向上来看,现在对于农村物流体系的研究多从农产品输出物流方面着手;从研究的方法来看,偏重于规范分析,主观经验因素强,实证分析不足。乡镇地区双向物流体系注重流通链条整体效益,因此必须通过建立农村双向物流体系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和选择标准,充分了解城乡物流一体化,实现农村物流输入和输出的协同发展的影响因素,才可以更好地促进与完善农村物流体系建设。

2实证分析

本文分析的数据主要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农村物流覆盖率a0用每千户居民所拥有的物流网点个数表示;农村教育投入a1用平均每户每年花在教育上的支出衡量;农村物流从业a2情况包括与快递物流相关的交通运输业以及快递行业的从业人数判定;政府政策支持a3以政府对农村物流硬软件的投资来测算;农村互联网覆盖率a5用每百人所拥有的电脑台数衡量。

求得a0与ai之间的关联度R1=0.83;R2=0.99R3=0.99;R4=0.96;R5=0.86;R6=0.95;一般而言,关联度越大,我们就可以肯定ai与a0越发相关,也就是ai在影响a0的变化过程中所占的权重越大。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物流从业状况a2、政府政策支持a3、居民纯收入a4和农村城市化程度a6是影响农村快递服务的主要因素。

3政策建议

首先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经济决定社会物资的生产方式、流通方式、消费方式。农村经济与农村物流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农村经济的不发达直接制约了农村物流的发展。而当农村经济水平提高,农民增收,消费能力增强,自然推动商品在农村市场的流通,从而推动农村物流的发展。因此,我国仍应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扶持力度,以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促进消费需求增长,推动农村现代物流业稳步向前发展。

其次要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加速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当地的交通、信息通达度和服务水平直接制约着农村物流的发展,而政府在以上方面都起着宏观调控的作用。首先,在农村的经济水平尚不发达的条件下,物流环节的大笔资金投入需要政府的统筹。政府可鼓励乡镇企业加大投资,实现政府、企业和农民的有机联合。其次,要建设各种形式的流通加工中心,分门别类对物流对象进行处理。第三,充分利用现有的农村客运网络资源,依托乡镇客运站建立货源集散中心,发展连锁经营、快速配送和专用运输。

同时要完善农村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平台,一是加强网络,中介服务,加大电视、电台等传统信息资源整合,形成与网络互补的信息传播新模式,实现农业信息载体多元化、手段多样化、服务产业化。二是结合全国农业科技人户工程的推进,推进信息进村入户,满足现代农民快捷获取各类农业信息的需求。三是大力实施“农业上网”工程,积极引导农村工业企业、农村合作组织和种养大户等各类市场主体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促进农产品流通与销售。

最后要鼓励物流人才到农村发展物流人才是发展农村物流的关键,可以从多方面着手,鼓励物流人才到农村发展。如,动员高校学生到农村物流部门实习;有关部门可以开办物流专业培训,培养具备物流实践操作能力的专业人才。另外,农村的社会经济条件不如城市,需要政府和企业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引导物流专业人才到农村发展。

总之,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与农村物流的发展水平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发展农村现代物流,是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如何以现代物流方式,构筑起现代农村物流体系,提升农村物流水平,成为重要研究的课题。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物流信息平台,引进农村物流人才是今后农村物流发展的重点方向。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2]胡愈,许红莲.现代农村物流与其主要影响因子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2007,34(12):85-88.

[3]胡愈.农村现代物流与农村消费增长相关性研究[J].消费经济,2007,23(2):38-42.

农村物流体系篇5

二、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现状

(一)物流产业发展水平限制电子商务发展。据CnniC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农村网民规模达1.95亿,较2014年底增加1694万人,增幅9.5%。网络购物成为了农村发展速度最快的购物方式,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带动着农村地区的消费需求升级,但是农村地区的物流产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限制了农村电商的发展。

(二)国家加强政策支持力度。2015年有关电子商务的政策密集出台,相关政策达12个之多,国家大力支持农村地区的电子商务的发展。2015年9月,商务部等19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意见》中提出,争取到2020年,在我国范围内培养一批有典型带动效应的农村电商示范县,降低电子商务流通成本、增加农村就业等。关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强农村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物流相关服务的衔接,从而提高物流配送能力,逐步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节点基础设施网络。

(三)相关企业相继进行农村地区物流布局。随着农村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各物流企业相继向农村地区扩展业务范围,自2013年以来,顺丰、中通等物流企业在农村地区布局他们的物流网络,大型电子商务企业也不甘落后。2015年,京东准备在全国新建立500个县级服务中心、招聘近2000名乡村推广人员,随着农村地区物流架构的铺设,京东全面开展了他电子商务进军农村的工作。阿里巴巴作为中国电子商务巨头,投资100亿元,启动千县万村战略。[2]农村电子商务的覆盖范围得以扩展,深入程度不断加强。

三、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我国的农村电子商务起步较晚,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不健全,用来运送货物的车辆多为农用车,损耗较大,农产品培育周期长,存储保管条件高,而农村地区仓储保管系统不完善,农村地区村落分散,很多企业就算建立物流服务中心,也只是到达乡镇甚至县级,很难达到服务到村的水平。

(二)农村地区对电子商务认知不充分。农村地区人员多,基础相对薄弱,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落后,导致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对计算机网络以及互联网认知不清,对于如何利用互联网开展电子商务不明确,不了解电子商务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加之农村地区受传统观念束缚较深,对于这种不谋面通过网络进行产品交流交易的体系不够信任,人们更倾向于选择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模式,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地区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

(三)农村地区信息化程度低。农村地区的网络覆盖率低,如今的物流体系离不开信息系统的建设,但是,大部分的农民不懂得如何使用互联网获取农产品的市场供求信息,他们获取市场信息的途径比较单一。目前农村没有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平台,无法实现交易主体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信息不对称程度高,很容易导致农民错过农产品销售的最佳时期。

(四)农村电子商务物流人才匮乏。目前从事于农村物流的人员,接受教育水平偏低,对于如何建设农村物流理解模糊,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物流专业培训,对于大部分的从事农村物流的人员来说,从事物流的收入并不是主要经济来源,导致其对物流服务的重视水平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消费者的购物体验。目前许多高校开设了电子商务、物流专业,但是针对于农村电子商务物流方面人才的培养机制并不健全,大部分高校生毕业后很难选择进入农村工作,因此农村地区缺乏先进的物流管理理论以及管理人才。

四、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发展对策

(一)政府加大政策引导力度。政府的政策以及资金支持对于农村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建立相关农村电子商务物流标准、引导企业开展农村电商物流业务,政府通过减免税加大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加大力度进行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的道路体系是进行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基础,加快道路建设,使得村与村之间,农村与城镇之间实现道路交通的顺畅,保证商品进村、农产品出村的顺畅;引进先进的农产品保鲜技术,改善农村仓储条件以及农产品的加工技术,减少农产品在仓储运输过程中的损失;对于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来说,改进农村物流运输车辆也至关重要,增加农村物流运输车辆,建立车辆管理追踪系统,保证商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可追踪性。

(三)培养农村物流专业化人才。专业化人才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物流的发展,培养一批擅长相关农村物流管理、熟悉农村电商物流流程的专业人员至关重要。第一,要对目前从事农村物流的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向他们传授相关知识、技能,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向农民普及物流信息,聘请相关专业人士到农村进行演讲普及等;第二,在高校开设相关课程,培养学生对于农产品运输、存储、包装、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的能力,鼓励高校毕业生毕业进入农村物流相关行业入职,颁布对从事农村电商物流行业的高校毕业生的优惠政策。

(四)借助邮政在农村地区的发展优势,开展业务合作。中国邮政拥有我国最全面的物流投递网络,具有相对完善的物流服务体系,物流配送体系可以做到送货到村,物流公司借助中国邮政在农村地区的业务优势,将自己的业务触角伸展到村,方便农村地区开展电子商务,降低物流企业在农村地区开展物流服务的成本。

农村物流体系篇6

关键词:苏北农村现代化商贸流通市场体系

引言

江苏农村商贸流通业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取得了相对较大的发展。但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苏北(江苏北部,包括徐州、淮安、宿迁、连云港、盐城五市),其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相对滞后,现代化商贸流通市场体系也相对不完善,这直接抑制了农村的消费,延缓了苏北农村的市场化、现代化进程,成为苏北农村发展面临的新瓶颈(周桂良等,2012)。因此,只有健全苏北农村现代化商贸流通市场体系,才能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苏南带动苏北,实现城乡互动、协调发展,有效地促进苏北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苏北农村商贸流通市场发展现状

随着江苏经济的快速发展,苏北农村商贸流通市场也有了显著的发展,主要体现在:首先,苏北农村商贸流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与前几年相比,苏北五市的综合市场、摊位数、营业面积和成交额等均有显著的增加与提高。到2010年底,苏北拥有亿元市场92个,实现市场成交总额1016.7亿元,分别占全省的16.7%和8.6%。其次,苏北农村商贸流通市场结构不断优化。近几年来,随着苏北农村的发展,商贸流通业逐步升级,市场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苏北市场逐步形成以综合批发市场为主要渠道,零售市场为骨干,以销售品种多样的市场为辅的多元化、多业态的商贸流通市场(杨改,2011)。尽管近些年苏北农村商贸流通市场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相比于苏北的经济发展,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苏北农村商贸流通现代化程度不高,商贸流通市场体系不健全等。

苏北农村现代化商贸流通市场体系的构建

建设农村现代化商贸流通市场体系可有效培育农村市场流通主体和客体,并优化和提升各种交易条件的水平与结构,以实现其促进生产、扩大消费、增加积累等功能。本文构建了苏北农村现代化商贸流通市场体系,其中包括了苏北农村消费品销售体系、苏北农村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体系、苏北农村农产品购销体系、苏北农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苏北农村日常生活服务体系和苏北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六大子体系。在以农户的经济活动为中心的基础上,结合这六大子体系形成一个完整的苏北农村现代化商贸流通市场体系(见图1)。

(一)建立苏北农村消费品销售体系

农村消费品一般包括粮食、蔬果、农业生产资料、家用电器、农耕用具、日常生活用品等,将这些物品的销售通过苏北农村消费品销售体系来完成,可简化农村生活环节,加快农村生活步伐。苏北农村消费品销售体系,包括销售交易、销售物流和销售市场安全保障几个子体系,通过三个子体系的应用,将苏北农村消费品从供应商分配、销售到各个农户手中,其流程如图2所示。

其中,苏北农村消费品销售交易子体系,主要采用连锁经营和供销社交易平台将消费品销售给农户,通过物流配送中心将消费品分品种、季节、质量等交易平台进行交易,利用电子商务现代流通方式,通过网络等技术使得销售信息快速传达。苏北农村消费品销售物流子体系,主要以县(区)配送中心为龙头,连锁经营超市和供销社、村级便民放心店为载体,主要是大中型连锁经营企业,必要时村级采取第三方物流。将消费品以二级渠道方式销售,即物流配送中心——乡镇连锁经营超市和供销社——村级便民放心店,也可将消费品以一级渠道方式销售,即物流配送中心—村级便民放心店。苏北农村销售市场安全保障子体系,通过政府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形成强有力的监管与监督,使整个大体系秩序规范(杨以文,2012)。

(二)建立苏北农村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体系

资源相对缺乏的苏北地区需从其它地区采购农资,以满足苏北地区需求。因此,苏北农村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体系的建立将是必不可少的。对于苏北农村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体系(见图3),可从三个子体系来体现,即农资生产、农资流通、农资服务三个子体系。

其中,苏北农村农资生产子体系,主要是建立农资生产企业,一些稀少或没有的农资,可从苏南地区、省外甚至国外企业生产后进行转运。苏北农村农资流通子体系,以供销社、农资承办企业为龙头,各县区配送中心、乡镇连锁经营超市、农资农家店等为辅,实现整个流通过程,并保证其顺畅;此流程也可用销售渠道模型,分级流通,达到流通的简便化、标准化。苏北农村农资服务子体系,应用农资多元化服务功能,体现现代化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同时将农资流通市场化,使农资服务需求更加便捷、更加完善。

(三)建立苏北农村农产品购销体系

苏北农村农产品购销体系可从三个方面来体现,即农产品购销平台子体系、农产品物流子体系和购销政策支持子体系三个子体系(见图4)。其中,苏北农村农产品物流子体系,主要以物流配送中心为龙头,将各个农产品加工企业、配送中心进行改建,使其规模扩大,提高物流效率,在加工企业内部建立配送中心,以减少资金占用,加快农产品周转速度。苏北农村农产品购销平台子体系,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体,通过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区域性批发市场和县域批发市场流通到各个分批发市场,同时也可通过配送中心、网络、展销馆等一些辅助手段,将部分农产品以这些平台批发给农户。苏北农村购销政策支持子体系,主要以国家相关政策和苏北地方配套的扶持政策为载体,使整个苏北农村农产品购销体系运作有序、规范和高效(周桂良等,2014)。

(四)建立苏北农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苏北地区的农业发展相对较好,将苏北地区的农业资源回收利用发展好可大大节约社会资源,降低商贸流通成本。苏北农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的建立可通过物流子体系、回收利用平台子体系和政府监督子体系三个子体系来逐步建立与完善(见图5),利用这三个子体系使县、乡镇、村在回收利用过程实现点线面一体化协同运作。其中,苏北农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物流子体系,以各农村居民聚集回收网点为主,通过流动收购人员进行资源聚集,集中回收到各乡镇回收站或集散市场回收中心。苏北农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监督子体系,将资源回收利用的利益与用途告知农民,并让农民们之间互相监督,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使再生资源得以回收利用。苏北农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平台子体系,主要是以分拣站和加工企业为平台,利用再生资源堆肥、沤肥还田、气化、压块、固化成型燃料、燃烧发电等技术,将可再生资源进行循环利用。

(五)建立苏北农村日常生活服务体系

从目前苏北农村的发展来看,日常生活服务主要包括农村家电维修、医疗、文化教育、餐饮、摄影、美容美发等生活服务。苏北农村日常生活服务体系的建立需要择优培育扶持有实力、有信誉的企业、经营大户和专业服务队伍,逐步探索各乡镇设立连锁服务网点,并以村级商贸综合服务点为服务联系点,进行上门服务和集中服务相结合的农民生活服务新模式。苏北农村日常生活服务体系主要包括苏北农村医疗服务子体系、苏北农村文化教育服务子体系、苏北农村食品安全服务子体系和苏北农村家电维修服务子体系。

(六)建立苏北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

苏北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主要包括苏北农村internet网络服务子体系、苏北农村商务信息安全保障子体系和苏北农村现代化手机服务子体系等三个子体系(见图6)。其中,苏北农村internet网络服务子体系主要是构建县区和村级商贸流通信息服务平台,平台相关负责人将各种农业信息在各级服务平台上,农民根据自己所需,在各个不同的网络服务平台上寻找所需信息。苏北农村商务信息安全保障子体系,将所有网络信息一体化、公开化,保证农民看到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提高网络的信息质量,加强不同区域间的农民交流与合作。苏北农村现代化手机服务子体系,主要以手机为网络信息查询主体,可以订阅以某企业为主导的服务信息,也可通过乡镇或村级的公共服务平台,将相关农村、农业信息通过手机网络告之农民。

结论

本文在以苏北农户经济活动为中心的基础上,结合苏北农村消费品销售体系、苏北农村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体系、苏北农村农产品购销体系、苏北农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苏北农村日常生活服务体系和苏北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六大子体系构建了一个完整的苏北农村现代化商贸流通市场体系。该体系的构建将有力地促进苏北农村商贸流通的快速发展,进而推动苏北农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另外,本文建立的农村现代化商贸流通市场体系也可为其它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农村现代化商贸流通提供积极的实证参考。

参考文献:

1.周桂良,毛丽娜,吴鼎新.基于经验挖掘的苏北农村现代化商贸流通市场体系建设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12)

2.杨改.我国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建设[J].物流科技,2011(6)

农村物流体系篇7

[关键词]农村流通体系 农村消费需求 收入 消费环境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326(2011)08-0085-05

一、引言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显示,目前,我国居住在农村的人口有6.741亿人,占全国人口的50.32%,农村的消费对全国举足轻重,扩大农村消费需求对于拉动内需有着极大的潜力。各级政府针对经济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需要,适时出台刺激农村消费需求的各类措施。例如,加大家电、汽车、摩托车和建材的下乡力度,减免税收、增加补贴等,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从消费的规模、构成及水平看,农村消费需求依旧明显不足。制约农村消费需求的症结是什么?如何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等,成为“三农”问题中核心的问题之一。

大量的国内外学者对上述的相关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如,西方经济学理论中关于收入与消费支出关系的消费函数理论中,具有代表性的有:绝对收入假说、相对收入假说、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永久收入消费理论。在农村消费需求方面,Desousa-Brown等在对西弗吉尼亚州农村经济的研究中指出,可以通过扶持小型企业的发展以及鼓励创业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进而扩大农村产品消费总量。nlnamichaelidou等认为,英国农村消费者对不同生产方式产品的选择受到食品安全、生活方式、价格因素的影响。国内学者唐淑云认为,农民纯收入过低和城乡二元结构的束缚是制约我国农村消费需求的主要因素,孙洪波指出,由于自然资源、区位条件等因素影响,各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同收入群体、不同地区农村居民消费支付能力、消费倾向、消费环境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别。要重视农村消费群体和地域差异。朱信凯等从技术与制度两个层面建立了启动农村消费市场的金字塔模型,并在总结归纳“一揽子”政策措施的基础上,进行了政策耦合实施的最佳时序设计;马晓河认为要从政策、制度上用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扩大农村消费。部分学者研究了现有农村流通体系对农村消费需求的影响以及农村流通体系的改善措施。如王新利、吕火花认为,流通体系不健全是制约农村消费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可以从恢复发展供销合作社,大力发展农村物流两个方面完善农村流通体系。尹世杰指出,要扩大农村需求,务必抓好六件事:积极组建以农家店为骨干的农村消费品经营网络,认真拓宽和强化农产品批发流通渠道,大力发展农村连锁经营及其服务体系,构建农村现代物流配送体系,组建农村商务信息服务网络和继续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

农村消费需求的扩大归根到底要解决两个问题: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村消费环境的改善。笔者认为,一方面,现有加大家电、汽车、摩托车和建材下乡的力度,减免税收、增加补贴等刺激农村消费需求的手段是不可持续的。另一方面。完善的农村流通体系对于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村的消费环境,减少城乡二元结构对扩大消费需求的负面影响有着积极的意义。而现有的研究成果并没有完全阐述清楚上述问题的逻辑关系。由此。剖解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对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的作用机理,分析现有农村流通体系对农村消费需求的抑制因素,最终提出扩大农村消费需求背景下完善农村流通体系的措施,正是本文的逻辑起点和思路。

二、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对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的作用机理

(一)完善的农村流通体系有助于农民增收,有利于扩大农村消费需求

第一,完善的农村流通体系有助于增加农民的务农性收入。

从收益的角度看,一方面,农村现代流通体系能提高农民农业生产的科学性,减少盲目性,分散经营风险。通过农村现代流通体系中完善的信息系统的构建与普及,农民能及时获取信息,方便寻得有资质的农资买家与农产品买家,寻找合作方发展订单农业,并得到专家在线指导,降低市场供求、延误供货的风险,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进而增加消费额度。另一方面,农村现代流通体系能提升保鲜设备在供应范围的覆盖率,降低农产品损耗率、扩大运输半径。并通过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从而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例如,完善农村流通加工功能,将更多初级农产品加工为成品性商品能成倍增值。据测算,水产品新增价值可达2-3倍,蚕茧可达3-5倍,烟叶可达10倍以上,果蔬类农产品甚至能达到几十倍。而配送顺畅可降低农民的资金占用成本,促进农民增收和提高消费能力。

从成本的角度看,一方面,健全农村现代流通体系。构建农产品的城乡、乡乡间的快速输送网络通道。削减中转交易时间与流通费用,快速将产品送到需求地,大幅降低脱销与滞销,解决农产品买卖难的问题。对降低农产品的流通成本,提升农民经营性收入,进而增加农村消费的效果将是持久的。另一方面,农村现代流通体系通过农资连锁店的统一采购和配送,能保证农资品质与技术服务,并适度降低采购成本,方便农民选购价格优惠、质量保证的农资产品,大大减少因误购农资产品而产生的不必要支出。

第二,农村现代流通体系有助于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

完善农村流通体系,需要在农村有步骤地引进超市、连锁零售店、流通配送中心、专业批发市场等业态组织,而这些组织在农村的延伸需要招纳大量工作人员,这样就为农村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农业溢出劳动力能直接被当地业态组织所吸纳。农民从提供非农劳务中获得更多工资性收入,就会有更多的资金进行消费。

总体来说,农村现代流通体系有助于增加农民务农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间接达到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的目的。

(二)农村现代流通体系有助于优化农村消费环境,有利于扩大农村消费需求

农村现代流通体系能够降低农村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流通成本,降低零售价格,农民受抑需求得以释放。例如,农村流通设施和环境的改善,有利于缩短商品的配送时间,商品进村成本的下降又促使售价降低,相当于农民实际购买力的增加,进而消费意愿和消费量也会扩大。

农村现代流通体系使得商品种类多元化,货源得以保证,消费质量进一步改善。连锁超市、购物中心、仓储式商场、便利店、专卖店等新型流通业态的延伸,集约化采购与配送,让农村商品品种日趋丰富;另外,构建农村现代连锁流通网络,能从源头上保证货源安全,改善消费质量,有助扭转在农村商品质次价高、与城乡消费者购物待遇不平等的局面,强化农村消费信心,进而扩大农村消费。

在售后服务上,农村现代流通体系使得农村商品的售后服务将得到有效落实。由于道路等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售后服务网点和人员的增多,运输路线与班线的合理规划,填补了农村售后服务的“空白”,农民能方便地享受返修、退换货等售后服务,并且能够自由选择售后送修方式,这对激发农民购买耐用品的意愿有很大帮助。

农村现代流通体系让网络购物、快递服务能够在农村普及。通过在农村普及互联网,引进有实力和信誉好的快递企业,能够营造良好的网络购物平台,让农民能够安享网购的便利与实惠,挖掘因缺乏快递配送而抑制的网购潜在需求。

农村现代流通体系有助于培植新型农村消费文化。农村流通网络的畅通有利于城市新兴潮流商品的及时流入,便利开放的消费环境有利于城市的消费观念通过各种信息流通途径快速传播,并潜移默化地改变农村消费习惯,进而培植新型的农村消费文化观念,改变农民接受新鲜事物的速度较慢、消费保守的行为,挖掘出新的消费需求。

三、现有农村流通体系对农村消费需求的抑制

(一)现有的农村流通体系存在诸多弊端,影响了农民的增收,抑制了农村消费需求

农村基础设施依旧薄弱。我国农村路网和运输服务体系起点低,目前仍有近4万个建制村不通公路,近1万个乡镇、30多万个建制村不通沥青水泥路;农村公路中四级和等外路占了将近九成,砂石路占了七成以上,许多地区缺桥少涵、晴通雨阻。影响了农产品的快速运输和配送。

农产品流通损耗大,增值能力极弱。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产后损失严重,果蔬、肉类、水产品流通腐损率分别达到20-30%、12%、15%,仅果蔬一类每年损失就达到1000亿元以上。同时,我国农产品加工产品多数只经过简单的加工就投入市场,深层次加工的数量所占比重较小,多层次开发的产品为数就更加稀少。农产品流通增值能力极弱。

现有的农村流通体系集成性、专业性程度太低。构成农村流通体系的农产品流通、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和农村消费品流通各自割裂,集成性严重不足,易于造成流通设施的重复建设,仓储设施利用不足,车辆返回空驶,城乡之间流通信息无法共享。以上弊端直接导致农村流通体系各类成本的上升,最终影响农民收入的提高。另外,由于多数农产品的易腐性、本身价值低、流通风险大,第三方流通企业缺乏足够的动力从事农产品流通。农户和基地主要依靠自己解决农产品的运输和仓储,专业化不足是农产品流通成本过高的原因之一。

农村流通信息化程度低。农产品网络交易平台建设非常滞后,农民无法准确掌握市场现有需求,更无法准确预测未来需求,决策滞后常导致产销脱节,投资回报低甚至亏损。长期以来的“农民增产不增收”和近期的“菜贱伤农甚至菜贱杀农”就是典型的例子。所有这些极大地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加,最终抑制了农村的消费需求。

(二)现有的农村流通体系对农村消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抑制了农村消费需求

现有的农村流通体系存在着消费安全隐患。由于农村流通体系不够发达,传统的“夫妻店”、小卖部、乡村集市仍是我国农村零售网点的主体,经营者多数文化程度低,诚信意识差,进货渠道狭窄,对进货渠道把关不严,农村成了真正的“销废”市场。假冒伪劣商品对农村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和生产经营造成了极大的危害。过期食品、药品以及假化肥、假农药、假种子造成的恶性案件多数发生在农村。现有的农村流通体系导致农村购物不便,售后服务不足,农村商业网点分散,仅仅68.4%的乡镇有综合市场,23%的乡镇有农产品专业市场,34.4%的自然村地域内有50m2以上的综合商店,超市和连锁经营等新型业态缺乏。而且流通环节迂回,延长了农村顾客因商品缺货的等待时间,总体造成农村的购物不便。另外,农村售后服务网点少,专业维修点缺乏,加上如今留守农村的大多为老人和儿童,产品保养、维修和售后服务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四、扩大农村消费需求背景下完善农村流通体系的措施

在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的背景下,提高农民收入,降低农村流通体系的成本和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成为完善农村流通体系的基本出发点。其主要措施有:

1、降低农村流通的成本。这是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的背景下,优化农村现代流通体系的当务之急。一方面,要开辟农产品绿色通道,取消农产品运输的高速公路过路费,降低农产品进入批发市场的进场费。给予农产品运输企业一定的油价补贴。另一方面,要降低农业生产资料和农村消费品的流通成本。例如,取消或降低流向农村的农业投入品和消费品的高速公路过路费。鼓励专业化和大型的流通企业积极参与农村流通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利用其较为成熟的流通网络和规模化经营,可以有效降低农村流通的成本。

2、加强农村流通的专业化。一是大力发展第三方农产品流通,鼓励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参与农产品流通仓储和运输的投资和运作。二是加强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和农村消费品流通的专业化。例如利用中国邮政固有的网络发展三农服务站、农资连锁经营配送等流通模式。可由邮政公司统一考察、招标,按地域分级配送至农户手中。又可发展直营、特许加盟等连锁配送类型,在满足多元化需求的同时,有力抵制假冒伪劣农资流入,还可稳定农资价格。

3、提高农村流通体系的信息化。一是进一步完善广播电视网、移动网、互联网、固定电话等多渠道的农村信息网络,加强信息收集、和分析功能,更主要的是通过规范化的指导,加强农民掌握信息、运用信息,通过信息指导生产实践的能力,减少生产的盲目性。要注意的是,农村科技信息传播一定要用老百姓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表达,就是把科学的知识用通俗的形式表达出来,要图文并茂。要让所有的老百姓都能看得懂,都能接受。二是通过农村信息平台建设,加强农村生产与流通、销售之间的信息快速沟通,促进农产品在城乡之间的快速流动。三是分批分地区逐步构建农产品供应链可追溯系统,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农产品品质。各级政府要成为农村信息网络建设的主要投资方之一,农业企业与行业协会可通过缴纳一定的费用,在政府公共信息平台的基础上构建和更新自身信息板块。

4、鼓励农产品流通保值和增值。农产品冷链物流是确保食品安全,降低农产品流通损耗,促进农产品保值的重要手段。2010年6月18日,国家发改委出台《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强调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但规划依旧是一个较粗的纲领性文件,要进一步细化,落到实处。例如。一是加强宣传,引导正确的消费观念,提高冷链农产品的市场需求;二是从金融支持和补贴政策方面加快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推动冷冻冷藏产品加工配送中心的建设。对于投资风险大、回报速度慢的冷链行业来说。合适的补贴机制要予以足够的重视。

农产品的流通加工,尤其是精深加工,是农产品增值的重要环节,也是有效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要从几个方面进一步鼓励农产品的流通加工,一是从政策角度鼓励从传统加工技术向精深型、安全型的加工技术转变,大幅提高农产品增值;二是鼓励加工企业选址时倾向于农村地区,既可获得相对低廉的土地租金,同时易于降低劳动力成本,还可以增加农村就业:三是要加快农村加工人才的培养。

5、促进农村流通体系的完善和集成。从流通对象看,农村流通体系包括五个子系统:农产品流通、农资流通、农村消费品流通、再生资源回收和农村售后物流。现有的农村流通体系中,再生资源回收和农村售后物流非常薄弱,且这五块实际上是完全割裂开来的。要尽快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和集成农村流通体系。一是加强各子系统之间的沟通。例如,通过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掌握城乡之间需求的真实信息,指导农产品流通、农资流通和农村消费品流通。二是鼓励同一专业化的流通企业,既解决农产品的进城,又积极参与农业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下乡。或者同时解决农资流通、农村消费品流通和农村售后物流。这也是促进农村流通体系集成的重要手段。三是尽快完善农村家电、汽车和农用机械的维修和售后服务体系,完善农村售后物流,解决农民购物的后顾之忧。四是推动农村再生资源回收渠道的建设。要强化农村基层站点回收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农村可利用垃圾、废旧物品、包装材料等回收利用水平。推动绿色物流和循环经济的发展,也为农村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总体来说,通过完善和集成农村流通体系,有利于降低整个农村流通体系的运作成本,加强城乡交融,创造农村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6、完善多元化的农村流通业态。截至“十一五”末,通过“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实施,全国连锁化农家店达52万家,覆盖80%的乡镇和65%的行政村,年销售额近3000亿元。但具体到每一个乡镇和行政村,农家店的绝对比例依旧非常低。“夫妻店”、小卖部、乡村集市仍是农业流通业态的主流。进一步完善多元化的农村流通业态是扩大农村消费需求背景下农村流通体系优化的重要举措。第一,要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实施,加大连锁化农家店的绝对覆盖率;第二,根据人口密度、消费需求,建立具备经营资质的农村消费广场、百货店和连锁超市等,传递城市消费文化,推动农村消费观念和方式的转变;第三,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支撑下的农村电子商务;第四,科学规划。建立和完善农村各类配送中心,使配送中心真正成为“农超对接”的纽带。通过完善多元化的农村流通业态,增加农村就业机会,促进农民就业创业或返乡创业,提高农民收入,最终达到扩大农村的消费需求的目的。

农村物流体系篇8

近年来城市培养出大量的物流人才,但缺少真正了解农村发展现状、熟悉农村物流特点的专业人员,缺乏良好的政策扶持环境和专业的物流人才来对农村物流资源进行整合规划。造成以上情况的原因有:城乡之间基础设施和教育方面差距很大,农村无法吸引优秀企业和人才。农村生活条件相对于城市有很大差距也是造成农村物流人才流失的重要因素。在政府扶持方面,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导致农村流通市场体系无法与城市接轨,农村流通市场建设落后于城市,农村各地政府财政能力不同,对城市物流与农村物流的认识存在差异,导致扶持力度各有千秋,同样制约了农村物流的发展。除了农村物流自身的特殊性限制了其发展,同时针对农村物流发展过程暴露的问题,我们不难发现,城市与农村在制度和管理上的“二元”结构这一历史遗留问题也是造成农村物流发展缓慢、城市物流与农村物流差距逐年拉大的重要原因。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的长期存在导致物流服务的“二元”状态一直存在。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的业务只涉及城市,并没有延伸到农村地区。由于缺少城市物流服务信息体系、先进的物流技术、专门的物流人才,农村物流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远远落后于城市。

2依托城乡一体化下的农村物流发展新机遇

城乡“二元”结构直接导致了城乡物流的“二元”形态,而城乡一体化则可以为农村物流的发展带来新契机。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可以使城市先进生产力渗透到农村地区,加快农村现代化发展,促进农村物流发展。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深入,农村经济逐步繁荣,农村物流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1)道路运输的城乡一体化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保障。建立联系城市和农村的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实现城乡空间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促进农村物流发展的先决条件。目前,交通运输网络已初步形成,2011年底,全国农村公路(含县道、乡道、村道)里程达356.40万km,全国通公路的乡(镇)占全国乡(镇)总数的99.97%,通公路的建制村占全国建制村总数的99.38%。农村道路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为农村物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城乡道路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可以实现农用物资、农副产品的便利高效运输,从而以道路运输业的发展来支撑农村物流的建设。道路运输业“十二五”规划中也提到在“十二五”期间政府将积极推进农村地区货运站场建设,完善县(市)、乡(镇)、村三级物流节点网络。进一步完善农村道路一体化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保障。我国城乡道路一体化管理的体制格局已初步形成,城乡客运的统筹发展与物流市场的管理都归为道路运输行业管理工作的职责范围。城乡道路一体化的下一步目标是逐步打破地方行政壁垒,实现运输资源在城乡内的优化配置,构建对接现代物流的政策标准体系。

(2)政府管理体制和经济结构的城乡一体化为农村物流的发展环境提供保障。自城乡一体化政策提出以来,我国在税收制度、户籍管理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就业制度上不断加大改革力度,力图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并在制度、经济、交通、教育和文化等领域取得了一定成就,为农村物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平台和政策环境。厉以宁教授在《论城乡二元体制改革》一文中形容道:“城乡二元体制的改革将导致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民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由于社会最低保障的基本建立而导致社会低收入家庭后顾之忧的逐渐消除,必定会引起内需的大突破。全世界最大的待开发市场在哪里?就在中国农村。”也就是说城乡二元体制改革定将推动农村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必将带动农村物流的发展[5]。近年来城乡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得到稳步推进,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同时推进农业现代化。同时政府的财政投入不断加大,“三农”累计支出4.47万亿元,年均增长23.5%。农村金融服务不断加强,涉农贷款余额由2007年末的6.12万亿元增加为2012年末的17.63万亿元。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加快,2012年底,城镇和农村人均居住房面积为32.9m2、37.1m2。在“十一五”期间,城乡一体化各项事业取得了明显进步,农民生产条件和生活质量得到很大改善。据统计,2012年,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82414亿元,增长14.3%,而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7893亿元,增长14.5%。

3基于城乡一体化的农村物流发展措施建议

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实施,大大改善了农村物流的基础设施,提高了农村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为农村物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撑环境。发展我国农村物流的当务之急就是基于城乡一体化将城市物流与农村物流统筹发展,实现规划一体化、布局一体化和管理一体化。统筹城乡规划,大力引进现代化物流技术、物流装备和物流经验,优化物流相关产业结构,探索新型农村物流发展模式,加大市场管理和政策扶持,逐步形成以城市为中心、联合周边乡镇物流节点、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现代化农村物流运作体系。通过分析我国物流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结合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为农村物流发展带来的契机,笔者提出基于城乡一体化的农村物流发展措施建议:

(1)城乡规划一体化、统筹城乡物流站点规划,完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首先将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统一纳入到城乡建设规划中,各乡镇的农村物流站场规划也纳入到地方统一规划。要在规划农村物流网点布局时,做到有效的前期控制。其次政府及交通部门应加强政策扶持,培养物流龙头企业;对改造、租赁客运站的物流企业给予鼓励支持;对有意向农村物流市场发展的城市物流连锁超市企业给予优惠扶持;对发展小件快运的客运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在建设农村物流站点的时期要做到全面扶持。再者,根据“政府统筹、市场引导、企业参与”的理念,整合利用已有资源,将农村原有的各类站场资源改造开发成物流网点。集结“农村客运站、邮政所、交管站、城乡连锁超市、粮食收购站、农资配送店”等多种社会已有资源,改造为城乡配送点或农村客货一体站,设立为农村物流网点,物流配送服务直接通村达户,实现城市与农村物流配送节点的融合。

(2)城乡经济一体化,打造产销一体的“城乡物流连锁超市”。在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的趋势下,根据农村物流市场的需求,政府应鼓励兼具物流服务功能的城市商贸连锁超市开拓农村市场,按照“市场引导、政府扶持、企业运行、农民参与”的运营方式,重点推出一批有代表性的城乡物流连锁超市品牌,实行“统一管理、统一配载、统一配送、统一结算”的经营管理模式,搭建集“物流平台、仓储配送、运输服务、信息服务”为一体的物流运营体系[6]。在政府统筹规划城乡物流场站、整合农村已有物流资源的基础上,物流企业可充分利用改造后的物流服务网点作为仓储、中转中心或开设连锁超市,使城乡物流连锁超市网络覆盖乡镇的各个角落。农户只需将自家生产的货物送至附近的连锁超市,由农村物流超市负责集货,及时运送到城市物流超市,再由城市物流超市负责加工包装卖到城市居民手里。这种城乡一体的物流模式减少了不必要的流通环节,实现产销一体化。同时,农户生产所需的农资用品、生活用品也可以经由城市物流超市运送至农村物流超市,最终送到农户手中,农村物流超市也会将城市物流超市反馈回来的需求信息传达给农户,从而实现了城市农村物流、信息流的双向流通,达到城乡经济一体化、城乡物流一体化。具体如图2所示。

(3)城乡客运一体化,完善“小件快运网”。2011年11月15日,交通运输部的《道路运输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道路运输行业必须抓住城乡一体化管理体制改变的重大机遇,着力解决统筹城乡客运协调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快完善资源共享、相互衔接、布局合理、方便快捷的城乡道路运输网络,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促进基本公共客运服务均等化。”道路客运小件快运一般是指依托高等级公路旅客运输客运班线,发挥道路客运班次密集、快速直达的优势,将发货人托运的小件物品装在客车行李舱,随同客运班车正常运行、快速移动交付给收件人的延伸服务[7]。伴随着我国公路网的不断完善,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加快,各个客运企业的营运网络得以不断延伸,遍及各个农村乡镇,为小件快运向农村发展提供了机遇。在国家大力提倡城乡客运一体化的背景下,各地区政府应加强农村客运站的建设,依托城乡客运网络,鼓励客运企业在农村、乡镇拓展小件快运业务,将运管部门管辖下的客运站、交管所免费或优惠租赁给客运企业设立小件快运部。在政府的牵头下,与客运企业合作,发挥道路客运班线密集、便捷、安全的优势,以城乡客运班车和农村客运班车为载体,建立“小件快运”乡镇网络,形成集信息、集货、运输、配送、结算为一体的农村小件快运物流体系,实现农村物流的“门到门”“、当天件”的服务[8]。

农村物流体系篇9

[关键词]湖北;农村物流;发展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1)49-0051-03

1引言

农村物流是一个相对于城市物流(UrbanLogistics)的概念,它是指为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以及其他经济活动提供运输、搬运、装卸、包装、加工、仓储及其相关的一切服务的总称。农村物流的效用主要是创造农产品的时间和空间价值,与城市物流比较,农村物流具有分散性、季节性、差异性、多样性等特点。发展现代农村物流,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开拓农村市场、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城乡市场对接,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湖北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解决好农村物流发展的问题,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推动中部地区迅速崛起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2发展农村物流的意义

农村物流作为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发展农村物流,搞活农村流通,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引导农村消费、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扩大消费、拉动内需的重要举措;发展现代农村物流业,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农”问题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关心的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破解“三农”问题,一方面在于解决农民收入问题,缩小城乡差别,改变农村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另一方面在于如何更好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要,在农民收入增加的条件下,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使农民、农村能够更好感受改革开放的成果。因此,配合新农村建设,构建新时期湖北农村物流发展模式,就成为我们当前以致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之一,它对于建设新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可以克服小而分散的经营状况,为农民省时、省钱、省心。通过规模经营,让农村市场也能实现规模效益,降低商品价格,给农民带来实惠。一是通过集约化经营,有利于对农村市场进行监管,保证商品质量,特别是食品与农资产品质量,杜绝过去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农村市场的状况,促进农村市场健康发展,确保农民身心健康;二是农村是我国最广大的市场,通过构建新的市场流通体系,进一步完善我国市场体系,有利于进一步开拓农村市场,最大限度扩大农村市场销售量,更好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要,全面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三是带动农村社会全面发展和吸纳农民就业,缓解就业压力,促进新农村建设,有利于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四是发展农村现代物流,能够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相关技术的革新和改造;能够带动农村信息化建设,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五是发展农村物流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产业结构、物流相关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能够促进和带动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提高农村市场流通的现代化水平;有助于降低和分散农民经营风险;有助于推动农村市场流通领域的现代化,提升为农民服务的质量水平。

湖北是农业大省和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湖北特色的双低油菜、优质大米、蔬菜、畜产品、水产品、果特产品六大产业,依托四通八达的交通物流网络通达全国。在密集的交通物流网络覆盖下,湖北已建成了各类农产品市场4000多个,其中既有大量的城乡集贸市场,也有近百家批发市场,还有众多超市和连锁店。仅在武汉区域,比较知名的就有四季美、白沙洲、舵落口、皇经堂、华中粮油、武东、沙湖水果批发、大东门水产和种子批发、香港路茶叶批发、集家嘴干鲜调料批发等一批经农业部批准的农产品定点批发基地。在武汉农业物流区域,湖北还建有荆州农业物流中心、宜昌农业物流中心、黄石农业物流中心等。在四大农业物流中心的基础之上,湖北物流最终将构筑以武汉为核心的四重物流服务时域圈,即面向“武汉1+8城市圈”重要商品集散地、城市消费功能区的2小时区域配送核心物流圈;面向省内城市的6小时区域分拨及配送物流圈;面向国内经济中心城市的24小时干线终端配送物流圈;面向远东、东南亚及欧美地区的72小时国际中心城市终端配送物流圈。湖北要在中部崛起,必定要大力发展农业,走农业产业化、农产品深加工之路,对农产品物流的需求会大幅增加,并涌现一批农产品专业运销公司和农产品专业物流企业。

3湖北省农村物流发展的现状和制约因素分析

随着湖北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国家给予农民大量的优惠政策,使农村经济农民收入以快于非农经济和非农人员收入的速度增长,农村的经济实力和农民的消费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为农村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经济条件。这是一块亟待开发、亟待整合、亟待突破的处女地,如果能够利用好,将进一步改善湖北省农村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拉动全省经济增长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再则,随着我国农村土地政策完善及相关配套措施的落实,出现了合作经营、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经营、产业化经营等新的经营模式。随之而产生了合作社、行业协会等新的经济组织形式,使农村生产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农产品极大的丰富,为农村物流业向城市发展,向国内其他市场发展,向国际市场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产品基础。双向联动、城乡联结,新的物流格局正在形成,启动国内消费,消费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主要推动力的时刻已经到来,大力发展湖北省农村物流业刻不容缓。从湖北省目前农村物流发展情况看,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一是辐射全市乡村的农资配送服务网络粗具规模;二是农村日用消费品流通网络正在形成,农村消费市场进一步拓展;三是农产品市场日渐繁荣,农村市场主体呈现多元化格局;四是再生资源回收市场不断规范;五是农村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六是一系列鼓励农村物流发展的政策已经出台,如《湖北省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构建全省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体系的意见》(鄂政发〔2008〕48号),湖北省政府下发《关于加快全省农村邮政物流发展的会议纪要》,《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邮政管理局等部门关于推动全省农村邮政物流发展意见的通知》(鄂政办发〔2009〕85号)等,极大地推动了湖北农村物流的发展。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湖北农村物流发展模式单一、模式经营简单、模式发展滞后、深度合作不够、衔接不畅、配合不足等,究其原因,主要是有以下制约因素:

3.1领导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国务院、湖北省人民政府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法规,但是调查中发现,仍然有部分县市区的领导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现代物流、大物流,特别是农村物流意识,因而对政策的执行力不够,一些农业大市(县)急于抓GDp,急于抓财政的贡献率,只重视抓工业,抓大项目的引进,抓城市商业网点的建设而忽视农村物流的建设。而一些经济大市、工业强市,由于农村物流所占比重较低而又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真正把发展农村物流作为重要经济增长点的县市区少之又少。

3.2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技术水平不高

由于受财力和各方面条件的制约,湖北省在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明显不足,一些欠发达地区农产品的交易仍主要依靠传统的集市形式,大部分农村物流企业,农村商业网点都是市场经济自发调节的产物,规模小,技术水平低,信息不畅通,农产品的流通主要局限在狭小的区域内,一旦区域内某种产品饱和,就会出现前几年出现的桃贱伤农现象,特别是湖北省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民收入主要依靠农副产品,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就会极大挫伤他们发展农业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农村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3.3物流信息体系不健全,信息技术能力不强

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核心,因此在农村要实现现代物流的理念,必须大力推进农村物流的信息化建设。2008年3月28日,CnniC的《农村互联网调查报告》中数据显示:与城镇居民相比,我国农村的互联网普及率仅为7.1%,在农村非网民不上网的原因中,有23.1%的人是因为没有上网设备,有53.3%的人是因为不懂电脑或网络,那么能够通过互联网获得市场和技术信息的农村家庭或利用计算机网络购买生产资料的农户,甚至借助互联网信息出售农产品的农户数量就微乎其微了。信息化程度低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中农副产品的运输、储存和农用物资的及时供应,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湖北省农村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农村现代流通业信息化建设滞后,农村开拓市场能力弱,长期以来农民对市场供求信息获取渠道比较单一,手段缺乏、滞后失真现象严重,赶不上市场变化,不能及时掌握国际国内市场供求趋势和商品价格动态信息,难以把握农产品卖出和商品购进最佳时机,难以从物流业中获得最佳收益。

3.4缺乏物流龙头企业,农产品的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程度偏低

农村居民居住分散,人口密度低,而村镇销售网点严重不足,商品质次价高,售后服务不完善、不配套等,均抑制了农民的消费热情。目前农村的中介组织多是小打小闹的个体经营者,难以组织起较为完整的流通体系,也就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成本下不去、质量上不来加之农产品生产周期长,由于受自然因素或其他因素的影响农产品的供应不稳定,又不能实行标准化生产,这就加大了第三方物流企业进入和经营的成本,因而就制约了农村物流业大发展,也制约了农村物流模式的发展。

3.5农村的电子商务发展偏慢,专业化的物流配送体系尚未完善

农产品的电子商务,可以将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解决农业生产与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有效避免盲目发展带来的对农村的不良影响。但是目前湖北省农村主要是家庭分散经营,以家庭为单位在互联网上信息受到很多条件的制约,国外较为盛行的订单农业、农产品定制化服务在省内数量不多,加之专业化的物流配送体系尚未完善,对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的发展造成极大的制约。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的调查显示,31.3%的农民认为购买生活资料不方便,37.2%的农民认为购买生产资料不方便。

3.6农村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低,农村物流发展缓慢

与城市相比,农村经济依然落后,农民收入低,农村市场相对城市市场发展滞后,这必然使得农村物流供给及需求水平低,物流业发展缓慢。同时农村物流发展缓慢还与广大农村地区物流意识差、物流知识薄弱、对物流重视不够有着直接关系。

3.7物流政策不到位,农业物流标准化相对滞后

近年来,虽然农村物流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连续几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关注三农问题,其中也包括农村物流的相关问题,并相继出台了关于农村物流的系列文件,但还是落实不到位;同时我国农业物流标准化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能够适应农业物流发展的基础类、技术类、服务类、信息类和管理类标准体系仍未建立起来。物流标准化的运作依然在传统体制的框架中进行,相互之间缺少交流合作机制,协调性较差,这也是制约我国现代农业物流模式发展的一大瓶颈。

3.8农村教育发展程度不高,农村物流人才短缺

目前,我国的现代物流人才,从初级到高级都非常紧缺,了解和熟悉农村物流的专业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另外,针对农村物流层面的研究和投入微乎其微,而农村物流的主体农户和中介组织合作社普遍缺乏专业的物流教育与培训,导致农村物流业缺乏先进的管理理论和专业的管理人才。

4完善湖北省农村物流发展的政策建议

4.1加快发展现代农村物流教育

发展农村现代物流,知识普及是基础,观念的树立是根本,人才的培养是关键。加快发展现代农村物流领导干部的观念是决定因素,因此领导干部要加强自身学习,提高对农村物流的意识,树立大物流、现代物流的理念,并把它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中之重工作坚持好发展好。发展农村现代物流,要充分利用电视、报刊、小册子、专题讲座等形式,将现代物流知识、物流技术送到农村,向广大农民群众广泛宣传,普及现代物流知识。通过现代物流知识的普及,逐步在广大农民特别是农村干部头脑中树立现代物流理念,从而激发和调动他们发展农村现代物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加强现代农村物流教育,在大学开设农村物流方面的专业或课程,造就一大批熟悉农村物流运作规律,具有开拓精神的物流管理和技术人才。

4.2制定科学的农村发展规划

从农村各种货物的流量、流向、流时,商品的物流成本及物流对商品流通的综合影响等方面入手,摸准农村物流的规律,制定农村物流综合体系的发展规划。协调农业物流与工业物流,加强物流中心建设和信息平台建设,制定物流产业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物流建设以及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促进农村物流发展模式的创新。

4.3加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继续实施和完善村村通公路工程,完善农村道路网络,为农产品的输出和农资等工业品的输入提供便捷的通道。在发挥市场基础作用的前提下,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统一布局、合理规划,在湖北省农村建设一批影响力大、辐射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的物流企业和农产品批发市场。把物流业延伸到全省的每一个村庄,每一个农业经济区域。加强农村信息工程建设,像普及电视、广播那样,实现村村通互联网,让广大农民充分享受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成果,为农村物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信息技术支撑。

4.4加快农产品结构调整、区域调整

进一步推动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提升农产品的综合生产能力和标准化生产。夯实农村物流业发展壮大的根基。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的承包和延包政策,加快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有偿转让,在原先一村一品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使分散经营的农业生产被区域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所代替。加快制定国家或省级各类农产品生产标准和质量标准,提高农产品生产的质量和档次,吸引第三方物流的进入。

4.5开展供应链物流管理

培养供应链核心龙头企业,实行产业化经营。可以采取“生产企业+农户”、“批发企业+农户”、“零售企业+农户”、“配送中心+农户”等物流运作模式;创新中小企业之间的物流协作模式,用协作物流、共同配送、共享物流网络等形式解决农户分散、物流分散问题;加强行业协会的作用,减少恶性竞争;大力扶持和发展个体、私营、中外合资等多种所有制成分的农村物流企业。

4.6加强农村物流的标准化工作

标准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生命线,特别是由于农村物流的差异性特点,使农村物流的标准化建设工作更显得非常重要。在包装、运输和装卸等环节,必须适应国内及国际贸易要求,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或通用国家标准,大力推行和国际接轨的物流设施、物流工具标准,如托盘、货架、装卸机具、条形码、车辆、包装、集装箱等,不断改进物流技术,保证农村物流的发展从一开始就规范有序。

4.7加强政府对农村物流的服务职能

政府在农村现代物流的发展过程中,特别在制定农村物流宏观指导计划、收集农村物流信息、制定农村物流市场规则,在土地、资金、税收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做好这些服务性工作,能够更好地营造和保证农村现代物流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政府在服务农村物流过程中应积极通过体制创新、改造、培育与壮大从事农村物流的市场主体,多元化发展农村现代物流企业,让企业在发展农村现代物流中发挥主导作用。特别要加快原有农产品流通企业的改造、改革与重组,进行资源整合,做大做强,以适应现代农业、高科技农业、绿色农业的要求,从而改变目前我国农村流通企业规模小、服务单调和封闭运行的现状,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向专业化、规模化和综合化方向迈进。同时,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组织以及商、中间商等中介组织。

4.8创新农村物流发展模式

结合农村的现状和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创新农村现代物流运营模式:基于网络的农村现代直销型物流模式、契约型农村现代物流模式、第三方农村现代物流模式、农村邮政物流“连锁经营+配送到户+科技服务”的经营模式、农产品物流园区模式等。

5结论

总之,完善湖北省农村物流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企业物流层面、产业层面、区域层面和国家层面密切配合,政府推动、行业联动、企业行动,共同创新农村物流发展。

农村物流体系篇10

关键词:金华;农村物流;发展模式;探究

一、前言

通过笔者的研究,希望能够为金华物流业和制造业发展探索出一条新的道路,为金华经济建设添砖加瓦,形成“产业支撑物流,物流推进产业”的发展势态,也为物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新的方法,为扎实推进金华制造业质量振兴提供参考意见,为创新型城市建设贡献绵薄之力。

二、概述

物流是一个相对模糊的概念,当前在学术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物流根据其涉及的区域不同还可以分为生产领域物流和流通领域物流这两种形式。农村物流将上述运输空间的涉及区域局限在了农村地区。农村物流有效加强了农业生产流程的综合性,将农产品的形成、加工、运输、储存等过程进行了集成。本文研究的农村物流主要是围绕农业生产过程而展开的,并对相关的组织和过程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例如产品运输部门、技术组织部门等。农村物流的流程具体可以分为生产资料的应用、农产品的加工、运输、包装、配送等。在不同的过程中,物流的主要任务和形式都有所不同。农村物流的形式主要可以分为三种:首先是供应阶段的物流,这一阶段也被称为农村供应物流。其次是生产阶段的物流,也被称为农村生产物流。最后是销售阶段的物流,通常被称为农副产品销售物流。农村物流的主要目的是达到产品生产、运输的功能。除了这两个最为基础的功能外,农村物流还包括了产品的包装、搬运、加工等作用。

三、金华农村物流特点

(一)季节性农业生产本身季节性强,决定了农村物流也同样具有较强的季节性。金华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春早而暖,夏长而热,秋爽而短,冬湿而寒,四季分明、年温适中、热量丰富较优、雨量丰富充沛、冬季光温互补,有明显的干、湿季节。如此四级分明的地区更加凸显金华地区农产品的季节性。一是农产品是季节性生产,而全年性消费。现在农村大棚对非季节农产品物资的消费有所缓解,但仍然不能完全满足这种需求,而且价位上要高,有时超过人们等消费能力;二是农业生产在整个生产周期的不同阶段,对农用品的需求在品种、数量、时效性等方面都有差异。农产品和农业生产特点对农村物流村物流服务提出了更高和更特殊的要求。

(二)生物性农产品具有很强的生物特性,假如没有良好的物流保证系统的话,极易造成很大损失。比如金华特产火腿,在加工、储存、保管、运输等都有特殊要求。因而农村物流对一些农产品的保存,必须加快冷链物流发展,提高保鲜、加工、包装、存储等技术,及时物流措施,拓延农产品的储存时间和拓展销售市场。

(三)分散性当前,由于农村物流的建设发展还相对落后,不仅金华地区农村物流呈现出分散性,全国农村的物流也一样面临这个问题。因为大部分农民既是生产者,又是农村物流服务的主要对象,每一家农户就是一个生产经营单位,自己承担着农产品的物资的采购、耕种、采收、销售、运输等物流过程。因此农村物流具有参与个体或组织多而规模小、层次低、离散性强、联合性差、组织化程度低等特点。

四、我国农村物流发展趋势

(一)成本不断下降国际上衡量一国物流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是该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也就是说,比重越低,表明物流水平越先进、物流效率越高。同理我们可以用近似的方法来衡量农村物流发展水平。随着农村物流体系的快速建立与发展,以其先进的物流技术、优化的物流管理和完备的物流功能,农村物流成本必将不断下降。

(二)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重要经济部门农村物流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发挥着现代经济加速器的功能,以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伴随着农村物流产值占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持续上升,农村物流也正逐渐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重要经济部门。

(三)农村物流功能的系统化农村物流是服务于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及相关信息的,包括运生产、收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分销、信息处理等各种功能的综合性物流活动。它的发展强调农村物流功能的整合,并形成了一个高效、畅通、可调控的流通体系,从而减少流通环节、节约流通费用,提高流通的效率和效益。

(四)农村物流技术的信息化、自动化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不断普及,推动农村物流向信息化的方向发展。物流信息化指信息技术在物流系统规划、物流经营管理、物流作业等物流活动中全面而深入的应用。自动化以信息化为基础,它能够扩大物流作业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物流作业的差错,其表现出的效果是省力化。可见,信息化、自动化是农村物流发展的必然要求,信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在农村物流领域中的应用将会彻底改变我国农村物流的面貌。

五、金华农村物流的发展对策

(一)大力推进农村物流的发展

金华市政府应该出台鼓励物流企业为农村提供服务的政策,在某种程度上减免税收或者给予优惠。能够让更多的物流企业愿意为农村物流提供便利的服务,推动农村物流的发展。比如对于金华地区香榧行业行情不稳定,结果周期长,政府可出台产业扶持计划。可通过种植补助鼓励农民发展香榧行业。加快完善城乡配送网络体系,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物流园区、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网点等三级配送节点,搭建城市配送公共服务平台,积极推进县、乡、村消费品和农资配送网络体系建设。总之,金华市政府应在农村物流的发展过程中加大资金投入。

(二)完善市场机制,提升服务质量

采用市场运作,政府引导的方法,使金华本土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强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积极发挥金华政府在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方面的引导作用。加快传统物流业转型升级,建立和完善社会化、专业化的物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扭转“小、散、弱”的发展格局,提升产业规模和发展水平。创新运作管理模式,提高供应链管理和物流服务水平,形成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业、金融业协同发展的新优势。以前香榧身价高不愁卖,走的是粗放经营模式。目前市场机制要加强完善,提升香榧产业的深发展,比如可以将香榧深加工成爽肤水、精油、酒、饼干等副产品。在未来的香榧产业化规划中,自身行业应减少噱头的成分,把一些项目的开发做得更朴实一些。另外,包含香榧在内的金华其他土特产业想要良性发展,如果离开政府部门的推广和带动是比较困难的。金华政府可出台政策,在各大乡镇农村设置物流集中点。

(三)完善物流基础设施

金华地区应更加完善物流基础设施是农村物流得以快速发展的基本条件。第一,要建立投资融资体系,保证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大量资金。第二,要建设流通加工中心,分门别类对物流对象进行处理。第三,建立完善的信息服务网络,使农户能及时获取市场信息,解决信息的不对称问题。使物流基础设施及运作方式衔接更加顺畅。同时物流园区网络体系布局要更加合理,将多式联运、甩挂运输、共同配送等现代物流运作方式结合起来。这一点金华市政府需动用大手笔,创建物流园,加强道路修建,增设配送点建设,零售点货物集散中心等在基本设置上保证物流的顺畅。为进一步发展农村物流提供保障。

(四)大力培养现代农村物流人才

金华农村物流人才匮乏严重制约了金华农村物流的发展。培养专业的物流人才是金华各级学校的关键任务,要注意培养多层次的农村物流专业人才,同时引导学生,使学生毕业以后愿意到农村或从事与农村物流有关的工作。还可以把乡级干部培育成农村物流的人才,从而带动整个乡村的农村物流人才的培养。除了在一些职业院校培养学生外,金华劳动部门和社会机构可以通过举办讲座、举办职业技能培训、开展远程教育等方式,普及农村物流知识,培养一线物流作业人员。着力完善农村物流学科体系和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金华农村物流发展模式的研究分析,对于其良好发展效果的取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今后的金华农村物流发展中,应该加强对其优势条件的充分掌控,并注重其具体发展实施策略的科学性。

作者:周备锋单位: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金荣荣,黎广泉,农村网购中物流配送问题的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11):88-89.

[2]孙百鸣,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初探[J].北方经济.2014(05):102-103.

[3]赵萌;邬文兵,我国农村物流发展战略探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