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建议十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建议十篇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建议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12:14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建议篇1

1强化合作观念是前提

北师大郑日昌教授认为:对小学生心理发展影响最大的是父母的教养方式和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是家庭和学校的氛围,而至关重要的是父母和教师的教育观念和心理健康水平。因而,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的任务。可以说,教育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家长的素质,而家长素质所包含的诸多成份中,观念是核心成份。

学校要创设良好的家校合作气氛,首先要培训教师,让所有教师明确合作的意义及目的,懂得学校与家庭的合作是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是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利益。全体教职工要掌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要领,以积极的态度,接纳家长为合作伙伴,视家长为教育资源,让家长真正参与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来。另一方面,对已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要经常进行反思和评价,分析它们是否潜含着拒绝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意味。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态度和已有水平,并不断地修正,消除一切不利于家校合作的学校内部障碍,营造良好的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

此外,要注意捕捉在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家长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划分类型,再有针对性地开设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能密切联系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组织专家与家长座谈,现场交流、互动、解疑;向家长发放有关学习材料,并推荐针对性较强的书籍;请优秀家长介绍孩子成长的经验,因为榜样的感染力与说服力最容易促进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产生隐性和显性的综合效应;学校有针对性、有计划地组织一些亲子互动的情境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们作为主要组织者,使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了新的认识,并能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观念,更主动地与学校合作。

2把家校合作纳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是促进家校合作的保证

学校要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就必须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协同构建的过程,是各要素协调、合作、互补的过程。众所周知,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学校、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一笔巨大的教育资源。如果我们把家庭的力量充分调动起来,纳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地给予科学的引导,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因为“家庭教育如果只有善良的愿望,而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没有科学的教育方法,只会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而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全员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最高境界。一切教育活动都会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是最广泛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是无限丰富多样的。但是,这些影响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反面的。如果各种积极因素能形成合力,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则倍增。因此,学校要认识: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应是家校合作的过程,家校合作是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动力。

学校无论制定计划,开展活动,都要充分考虑家庭因素,找到家校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点,自觉加强家校联系,思路要一致,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要协同。在组织活动、引导学生自我实现、自我调控的自主构建过程中,要时时保持与家庭的联系,双方协调,相互沟通,相互了解,相互支持,充分发挥合力作用。同时,要把家校合作这一内容纳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估体系,作为评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成效的一项重要指标,并制定具体的可操作的评价细则,以评价促进家校合作工作的开展。

3建立专门的组织协调机构,是提升家校合作质量的重要措施

联合国在面向21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中指出:“每一所学校应该集体负责每一位学生的成功和失败,应该是教育小组而不是单个教师来分担教育特殊需要儿童的责任。应该邀请家长和志愿人员积极参与学校工作。教师作为教育过程的管理者起着关键的作用,他们应利用课内课外的资源来帮助学生。”事实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而当前我国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许多家长根本不了解孩子的心理,不懂得心理活动规律,没有掌握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他们面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或打骂或训斥或限制。为巩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果,就必须建立专门的组织协调机构。因为家庭和学校建立有效联络时,仅仅依靠教师个人的力量可能很难达成目标,需要学校从制度方面对合作加以保障与鼓励。例如教师会担心在与家长的合作中的标新立异会使他们遭到同事的排斥,或带来更多的工作量。

学校要成立专门的协调机构,逐步形成从上到下的行政领导、主要负责人、家长委员会三条指导体系。行政领导负责抓具体协调工作,协调各方,齐抓共管,统一领导,形成合力;主要负责人实行指导与管理结合、扶持与检查并重的工作方针,保证家校合作发展有序,措施有效,目标明确,方案落实;家长委员中的专家、学者、家长代表负责调查反馈合作情况,通过举办培训、经验交流等方式,推动家校的有效合作,保证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4以家长学校为主阵地,形成家校联席活动制度

目前,许多学校都成立了家长学校。学校要充分利用家长学校的活动,从实际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办学方式,发动一切有关单位、部门办学,为家长广开学路,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如教学时间的安排,可以相对集中,也可以分散、灵活;教学内容的组织要针对学生心理发展最为迫切的问题,有系统地传授,既要能帮助家长解决实践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和困难,又要有时代特点,突出家庭教育的特点;教学方式要多样化。

家长学校不同于其他学校。它既是业余学校,又担负着特殊的任务。教师要深入家长,听取意见,有计划地组织家校联席会议,并形成活动制度。以家长学校为主阵地,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及家长的不同水平,有针对性地举办父母效能训练活动、各种亲子活动,调动家长中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营造良好的合作气氛,形成教育的合力。

教师要通过家长学校的活动,与家长建立有效的合作关系。双方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平等互利互惠。要重视对方的正当要求,不能无限制地向对方提出这样或那样的要求。要把对方看成是教育过程中密切的合作伙伴,把合作教育视为自己的权利与责任,一个相互学习、相互受益的过程。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建议篇2

刘利民在讲话中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全面健康发展,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刘利民强调,新修订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根据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在全面总结各地各校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工作目标和任务要求。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新修订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将成为我们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行动指南,各地各校要认真地学习好、领会好、落实好。

刘利民要求,各级教育部门要从制度建设、课程建设、经费保障、心理辅导辅导室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等关键问题入手,印发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性文件,指导学校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他要求,各地中小学校和广大教师也要根据新修订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有关要求,树立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教育理念,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新印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以下简称“指导纲要”)提出了“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协调发展”的十六字工作方针,要求各地注重学生心理和谐健康,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全面普及、巩固和深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分小学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以及初中、高中五个阶段,分别规定了具体教育内容。指导纲要要求,各地和学校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结合教育教学实际,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时间,课时可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中安排。指导纲要还要求,各地各校要制订规划,逐步配齐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每所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逐步增大专职人员配比。

福建省、福建省厦门市、湖北省武汉市、山西省晋中市、重庆市沙坪坝区、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北京市第十九中学、山东省济南市第九中学等8个单位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建议篇3

区属各中小学:

2017年4月是自治区第十三个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周,现就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周活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加自治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工作汇报交流会

(一)会议目的: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工作开展情况,学习交流先进经验,推进全区心理健康教育健康发展。

(二)参会人员:自治区级心理健康特色学校(石嘴山市第六中学、石嘴山市锦林小学)的校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区教研室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以及申报第三批心理健康特色学校的校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三)会议时间、地点:2017年4月21日全天。8:40之前到教育厅101会议室报到。

(四)会议要求:所有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都要准备汇报材料。汇报材料要体现学校工作特色,突出重点、语言精练,杜绝泛泛而谈,汇报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会议采取互动方式进行,参会人员可在现场提出问题,汇报学校要针对问题做出相应的解答。请所有特色学校将汇报材料和ppt,于4月10日前发送至xx邮箱。会议不安排食宿,差旅费回原单位报销。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周活动

(一)活动内容

1.做好弱势儿童心理辅导工作

2.做好初中毕业年级考前心理辅导工作

3.开展相关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4.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普及宣传工作

(二)活动地点

区属各学校

(三)具体要求

1.结合师生实际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知识的专题讲座等培训活动;

2.深入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组织广大班主任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方法,学会应用;

3.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4.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开展学生团体辅导或训练活动;

5.关注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宣传讲座活动;

6.组织师生观看积极向上的心理电影;

7.开展心理健康校园剧排演、心理团体游戏辅导活动;

8.多渠道多形式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及方法,营造良好氛围,增强师生心理健康教育意识。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建议篇4

一、政治思想方面

认真加强思想政治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中。坚持认真研读与其相关的图书、有关学习资料和各级党报党刊,始终做到从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通过院里的统一学习和自主学习,使自己对党的各项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对当今国内国际形势和发展趋势有了更为理性的分析。从而丰富了自己依法办事等方面的知识,增强了自己实践“三个代表”、“两个务必”、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等重要理论的自觉性,同时也提高了自己在新世纪、新形势下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我个人在廉洁自律方面,能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规定办事,对党中央和省、市委有关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要求和各项规定,能严格执行。

二、业务工作方面

2009年工作思路: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重点,全力推进我市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班主任岗位大练兵活动为主线,深入开展德育主题实践活动课大赛、班主任育人风格展示、班主任专业技能大赛等活动,努力提升全市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育人能力;以德育实践活动为载体,构建生活化德育体系。在大德育观的指导下,主要完成的具体工作有:

(一)加强规范化心理辅导室建设,注重专业培训,全面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009年,德育教研部通过哈尔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网页建设,各区、县(市)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网建设和各学校规范化心理辅导室建设,聘请专家对全市中小学校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送教下乡等活动,全力推进了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是在3月初建设完成了“哈尔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网页”。该网页由最新动态、理论文献、辅导中心、心育名校、名师风采、学生园地、互动交流七大板块组成。制定了《哈尔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网页运行分工方案》,将网页运行工作做了具体的分工。省市新闻媒体、哈尔滨市电视台新闻联播对此事进行了报道。该网页的建立为学生、家长、教师提供了学习、掌握心理健康知识的途径,创设了总结推广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的经验和典型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的渠道,对引领全市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建设完成了哈尔滨市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网。研究网内共90所成员学校,形成覆盖八区十县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网络,引领区域内各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同时还举行了哈尔滨市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论坛,一中、三中、四中、六十中、九十九中、萧红中学、通乡小学七所学校校长做了论坛发言。

三是12月的全市心理辅导室建设检查。按照省、市规范化心理辅导室建设标准的要求,截止到2009年哈市共建设完成了70所规范化中小学校心理辅导室。12月份我们对各区、县(市)规范化心理辅导室申报学校进行了检查验收,确定了全市首批70所规范化心理辅导室。

四是聘请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委员会副主任郑日昌、北京市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秘书长、心理学博士刘视湘到我市对八区、十县(市)近500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进行培训。

五是召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总结交流经验。

7月在香坊区第15职业中学召开心理健康教育现场会,研讨、总结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的研究成果,为全市中小学校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

11月召开了“哈尔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哈一中现场会”。总结和推广了哈一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哈一中心育工作经验对其他学校心育工作以很好的示范和启示,对心育工作进一步提高了认识,即领导要重视,定位要准确,形成完善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和途径体系;构建团队,齐抓共管,形成校长负责、政教处直接领导,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的领导机制,建立以心理教师为指导,以班主任为主力军,以科任教师为辅的心育网络;大力投入,完善设施,规范辅导室建设,完善其功能;以人为本,面向全体,教育内容和活动方式适合学生主体。新晚报等媒体对会议及哈一中的心育工作予以报道。

六是对来自四川的小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5月27日至6月24日,由德育教研部组织牵头,委托黑龙江大学应用心理学系对6名灾区小学生进行了五周的心理救援。这是我们以自己的方式给予灾区中小学生的支持。此次活动由省心理学会、哈尔滨教育局、哈尔滨教育研究院、黑龙江大学教育学院联合主办。得到了来自省心理学会、哈尔滨教育局、哈尔滨教育研究院、黑龙江大学教育学院、道里进修学校德育部、基层学校各方面的大力支持。通过对6名孩子的心理救助,使孩子们初步摆脱创伤带来的痛苦,能够正确认知和面对创伤。一些心理教师、班主任也在学生心理救助理论和实践经验上受益非浅。

七是送教下乡。6月18日组织哈市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到宾县“送教下乡”。宾县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德育部全体成员和各中小学主管德育工作领导及骨干教师代表参加了当天的活动。哈尔滨市六十中孙林莉、新阳路小学刘芳、通乡小学周志东三位老师上了三节示范引领课。我部教研员与参加活动的教师就日常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对话交流,有效地指导了教师的教学,对提高宾县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实践技能起到引领辐射作用。

八是采取走访、召开座谈会及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全市各区、县(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

最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10月27—29日,教育部组织召开“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交流研讨会”,我们推荐了通乡小学刘会校长作为哈尔滨市中小学唯一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刘会校长介绍了我市及通乡小学心育工作概况,反映了哈尔滨市心育工作开展的历程,反响强烈,赢得与会者一致好评。生活报等省内媒体予以报道,获得社会赞誉。

(二)深入开展班主任岗位大练兵活动,努力提升班主任队伍整体素质

为落实《哈尔滨市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全面提高我市中小学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我们制定并下发了《哈尔滨市中小学班主任岗位大练兵比武展示活动方案》。依据方案要求我们在全市和各区县(市)两个层面三个阶段分别进行了班主任岗位大练兵比武展示活动。

一是督促各区县(市)组织开展班主任专业技能大赛、优秀班主任论坛、班级文化展示、学生社团建设评比、班主任育人风格展示等活动。班主任岗位练兵活动分三个层面:以案例、教育叙事为切入点,提升年轻班主任工作素养;以德育实践活动为载体,提高全体班主任综合育人能力;以开展班主任育人风格为示范引领,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

二是深化德育主题实践活动,积极开展第六届德育实践活动课大赛。在各区县(市)开展第六届德育实践活动课大赛期间,设区域赛课专场,我们德育教研部联合区县(市)教师进修学校进行考核、验收、评比,并作为班主任岗位练兵比武展示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各区县能积极贯彻落实,工作卓有成效,几乎全部设立了赛课专场,且精心筹划,准备充分。我们检查、指导、服务到位,工作不流于形式。在进一步推动德育实践活动课大赛健康发展的同时,也是对广大班主任的一次又一次的有效培训,提升了广大班主任与人理念,发展了广大班主任的育人技能。其别值得称道的有道里、南岗、香坊、平房、尚志、五常、宾县、依兰、等区县,领导重视,教师参与积极,切实推进了班主任岗位练兵工作的开展。

11月28日,我们在哈尔滨市第二职业中学举行了由南岗区筹备的市级德育实践活动课展示活动,这是全市班主任岗位大练兵展评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总结、交流经验,进一步提高认识,扎实推进班主任岗位大练兵活动,提高班主任队伍的岗位育人能力。会上南岗区就德育实践活动课开展情况做了很好的总结和经验介绍,南岗区通过开展课题研究,探索出了“生态体验式”德育实践活动课的途径和模式。同时将班主任德育实践活动课设计与操作技能的培养与班主任基本功训练相结合,与班主任岗位大练兵活动相结合,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和班主任个人特色的德育工作思路,提升了班主任育人能力,形成了符合新课程教育理念的育人风格。南岗经验对于各区县开展好德育实践活动课,深化班主任岗位大练兵活动具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意义。会上冯院长和省教育学院张晓明院长做了重要讲话,就德育实践活动课的德育理念和功能给予高度评价,并就今后德育实践活动和班主任岗位大练兵工作的开展做了重要指导和部署。南岗现场会使与会者对德育实践活动课加深了认识,达成了共识,在班主任岗位大练兵活动的实质、原则、方式方法等方面有了进一步认识和思考。会后,黑龙江晨报对会议及哈尔滨市德育实践活动课开展情况予以报道。

道里区德育部正在积极筹备市级的班主任育人风格特色展示活动会议,会议预计09年4月上旬召开,相信此次会议对全市班主任岗位大练兵活动特别是班主任育人风格会起到一个很好的展示和促进作用。

(三)其它特色工作

一是联合视导。上半年我们会同培训、干训、科研、规划等部门联合视导了道里安阳小学、康富小学、工程小学;道外34中学、团结小学;南岗文林小学、团结小学;香坊通乡小学、民生路小学;平房99中学;松北130中学。本部门单独对共同体学校红阳小学、安静小学、阳明小学、60中学、33中学,以及阿城、五常、宾县进修学校进行了视导,详细了解了学校德育常规工作、课程德育、德育评价、新课程改革工作、班主任培训情况。调研中了解到各学校德育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基本能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德育工作在学校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大部分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按规定纳入课表,设立心理辅导室,有专、兼职心理教师,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各校基本每学期都组织学生开展主题德育实践活动,学校注重各学科的德育渗透。同时也发现了问题并提出了相应解决对策。

二是与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联合举办了“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讨班”。邀请了原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现东方道德研究所所长王殿卿教授做了《中华传统美德》讲座,市委讲师团副团长艾立华做了十七大报告辅导,南岗区介绍了部级重点课题“生态体验德育课题”的经验,风华中学介绍了养成教育经验。

三是由市妇联、市教育研究院主办,我们与儿少中心联合承办了“迎奥运、迎大冬、放飞梦想”道德实践图片成果展活动。全市中小学校的3000多名少年儿童参加了活动。市委副书记王颖同志为成果展揭幕,我院党委副书记王晓波同志出席会议,并同少年儿童一起度过快乐祥和的节日。此次展出的17所中小学校的主题教育活动成果,从不同侧面全面展示了我市广大少年儿童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和喜迎奥运、大冬的良好精神风貌。

四是7月6日至7月21日对哈尔滨市贫困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40课时的免费培训。

五是组织协调哈尔滨市第一中学、49中学和兆麟小学参电视访谈活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中国教育干部培训网、中国电视师范学院决定联合中国教育电视台[第二套节目(cetv-2)]共同组织实施“学校特色经验访谈”大型系列活动。10月我们组织哈尔滨市第一中学、49中学和兆麟小学参与了访谈活动。哈市第一中学做了心理健康教育特色经验介绍,49中、兆麟小学做了校园文化建设特色经验介绍,该节目寒假期间将在中国教育电视台第二套节目播出。通过此次活动,三所学校可以同时享有卫星电视、网络、报纸等多种媒体形式全方位的展示,更多的教育同仁将分享哈市德育工作成功经验,增进大众对我市德育工作改革、发展的了解与认同。此次活动适时总结教育改革中的创新理念、管理经验、发展模式对于更好地把握教育规律,发掘与提升教育创新的价值具有深远意义。

六是召开了全市教研员工作会议。为落实市教育局和院里关于开展课程改革五年回顾及班主任岗位大练兵活动,我们召开了全市德育教研工作例会。会上听取了各区县(市)德育教研工作汇报,布置落实市教研院关于开展课程改革五年回顾及班主任岗位大练兵展示活动有关事宜,并就全市德育工作广泛开展沟通和交流,讨论和反思,规划和展望,对全市德育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调动热情、端正态度的作用。

七是在省级大赛中取得的成绩

11月20日—28日,在黑龙江省首届心理学科uc说课大赛活动中,由于我们前期培训得力、组织到位,赛课教师准备充分,我市31位赛课教师取得骄人的成绩,全省一共33人获特等奖,我市有12人获得特等奖。这是我们一直以来有效开展工作,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结果。

在11月3日结束的全省首届中小学班主任专业能力展示与研讨活动中,3人荣获综合能力展示特等奖,1人获“班会课说课”单项能力展示特等奖。还有16人荣获综合能力展示一等奖。这次活动展示了哈尔滨市班主任教师的精神风貌,也充分反映了我市中小学班主任岗位练兵的初步成果。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建议篇5

一、会议时间

2010年8月11日-12日

二、会议地点

北京(具体地点将于2010年7月本杂志刊登,并于心理健康网省略。)

三、会议主题

积极・和谐・发展

四、会议内容

1.总结汇报理事会前期工作。

2.通报理事会课题进展情况――“理事单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状况调研”的分析研究报告。该课题是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于2008年12月委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教基司函[2008]91号)就“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状况调查”课题研究规划(2008a02)的子课题(2008a0217)。

3.表彰理事单位先进个人和集体。

4.讨论确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事会章程”。

5.讨论理事会十二五工作规划。

五、注意事项

1.登录省略首页下方“理事会快讯”,下载“理事会年会(2010)通知”及“理事会年会(2010)参会回执”,并将参会回执发至。

2.此次理事会年会,将确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事会章程”(登录省略首页下方“理事会快讯”下载电子版),请广大理事单位对此提出宝贵意见与建议,并发至。

3.理事年会会务免费,餐宿自理。

4.经教育部批准,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主办,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协办的“积极心理学与教育国际研讨会”(下简称:国际研讨会)将于2010年8月13~15日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旨在为推动积极心理教育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促进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应用与普及。届时将邀请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印度、马来西亚、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地嘉宾出席会议并演讲。来自中国教育部和北京师范大学相关领导以及来自大陆地区的专家、学者、行政领导、校长、教师将出席本次会议。

广大理事单位人员出席本次理事会年会,同时参加国际研讨会,国际研讨会注册费可享受八折优惠。

5.出席本次理事会年会的理事单位,本刊将给予彩色页免费宣传一次。

6.省略

投诉电话:13911131061

投诉电邮:chen.rainbow.省略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建议篇6

关键词:留守儿童障碍预防

当今,在经济建设的大潮中,由于一些家庭成员外出工作,大量留守儿童出现在农村中。由于这些孩子长期远离父母,缺乏正确的教育、督促、关爱等,容易产生一些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这一系列现象已十分普遍,并且逐渐变得严重起来,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所以,在小学生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教师不容忽视的问题,也是一项事关学生今后发展的重要任务。教师要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在课堂上以及课外活动中,面向全体学生,预防为主,对表现出一定征兆的学生重点给予有效的心理辅导,使学生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面对学习,从而获得全面的、健康的发展。这是我们和谐社会建设中一个非常紧迫而急待解决的问题,值得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家庭、学校和社会应重视和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以确保他们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一些家长将孩子留给爷爷奶奶管教,而他们只顾打工挣钱,却忽视了孩子需要的关爱和教育。虽然家庭收入提高了,但家长忙于工作,忙于应酬,很少回家。而且家长自身变化很大,由于家庭环境比以前富裕了,他们也开始注重享受生活,也学会了吃喝享受。家长与孩子接触交流时间很少,渐渐地与孩子疏远了,孩子的教育被完全推给了学校和教师。殊不知,这样反而把孩子推得更远了。其实,作为教师,我能理解父母的想法和做法,但不赞同。对于这件事,我静下心来深思,造成这种家庭教育的缺失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深层原因。

第一,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避风港,父母可以说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远离父母,缺少父母的关爱,缺乏家庭的温暖,孩子容易出现心理脆弱,性格懦弱、孤僻,没有安全感,不容易信任身边的人,与同学的交往存在障碍等。

第二,由于父母不在家,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一起生活。祖辈对孩子过于宠爱,因此一些孩子不可避免地变得傲慢、自大,以自我为中心,不听取他人的意见,缺乏约束。

针对这些问题,我思考了一些应对策略,给家长和教师提出一些建议,希望通过家校合作,能做大限度地避免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使他们健康地成长。

一、给家长的建议

建议一:制定策略,共同应对

如果孩子已经形成了不良的品质,想改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而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既然已经找到了原因,我们就应该制定合理的措施。比如孩子不爱写作业,家长可以陪伴在孩子身边,在孩子身边督促几天,慢慢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孩子喜欢撒谎,家长就经常和教师沟通,弄清孩子学习生活的真实状况,减少孩子撒谎的机会;对于孩子乱花钱的问题,家长则要适可而止,正确引导。

建议二:恰当指导,正确引导

学习虽然是孩子自己的事,但是在孩子已经有了不良的学习习惯之后,我们作为家长还必须给孩子恰当的指导,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减少孩子学习路途上的障碍,既不能包办代替,又不能不闻不问。我们应先扶后放,帮助孩子一点一点地进步。青少年时期,正是学生的“过渡时期”,这时期他们的思维逐渐独立,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但也存在片面性和主观性,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对于这种悄悄来到的变化,他们自身可能没有思想准备,这时家长应该做好应对措施,主动及时地采取相应教育措施,帮助他们渡过“过渡时期”“危险年龄”这一关。

二、给教师的建议

建议一:平等对待,一视同仁

因为缺乏家长的督促,所以一些留守儿童的成绩可能会落后,但是教师要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不能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标准,更不能给留守儿童贴上“差生”的标签。对待这些学生,教师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使他们在认可、赞扬和尊重中树立起自信。这样利用肯定性标签作正向的引导,激发了学生发展特长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建议二:倾注真情,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

师爱是一种伟大而神奇的力量,它是儿童智力、道德、个性发展的风帆。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是促使他们健康成长的催化剂。留守儿童由于自身存在的问题,往往有自卑心理,如果教师让爱心像清泉一样浇灌留守儿童干涸的心田,就可以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建议三:搭建平台,解开留守儿童的心结

为及时了解、排除留守儿童的心理障碍,教师可以在班级开设“悄悄话信箱”,建起“心灵的驿站”,帮助留守儿童解决无人倾诉、无处倾诉的问题,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教师还可以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和关爱留守学生的主题班队会,为提高心理素养搭建良好的平台。

我深知,在小学生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重要且非常必要的。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我将面向全体学生,与学生家长一起,对表现出一定征兆的学生重点给予有效的心理辅导,使学生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面对学习,从而获得全面的、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

[2]张向葵.教育心理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10).

[3]杨红梅.提高心理辅导课活动有效性的建议[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11).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建议篇7

关键词:贫困地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前提,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较早的欧美等国家,近年来表现出一些新趋势如工作资格认定的职业化、高学历化;工作培养的专业化、研究化与实践化等[1]。搞好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健康开展的重要条件[2]。

一、研究背景

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并不尽如人意。朱家安、陈寿强[3]发现南宁市区的中学和小学专业心理教师不到1/3。王慧婷[4]认为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存在诸多问题。以上研究主要是从全国和发达地区两个层面进行的分析研究,但对欠发达地区的研究较少。本文对甘肃省陇西县的10所初级和高级中学进行调查研究,在讨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并完善贫困地区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建议。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本调查以甘肃省陇西县有针对性选取的10所初高级中学为代表,各发放调查问卷1份,共计发放问卷10份,收回问卷10份,其中有效问卷10份,有效率为100%。

(二)研究方法。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在调查过程中,采用了自编的调查问卷《关于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从业人员师资力量的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数量、专业、胜任力、培训及考核等一系列内容,并针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主观感受及意见和建议进行个别访谈。问题涵盖面广,通过此次调查,能够达到全面了解被调查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现状。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师资数量不足。通过调查发现,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无专任教师的学校占到了被调查学校的40%,只有1-2名专任教师的学校占60%,相反,高达40%的学校该课程的教学由兼职教师担任且数量较多。根据以上结果发现陇西县中学心理健康教师的数量不足,尤其是专职教师的不足更为明显。

(二)来源复杂、专业水平不高、学历低,胜任力不足。从教师来源分析,本校教师数量较大,占到总调查人数的60%,专业学生和社会人员承担着该课程教学的40%;从专业背景分析,有心理学和教育学专业背景的师资占到了70%,二者背景兼有的占到了20%;从兼职教师的角度分析,班主任从事该课程教学的比例占30%,40%由政治教师承担;从学历方面来说,主要以本科生为主,占到了90%,大专生占到了10%,无研究生学历教师;从年龄层次来说,主要以学校35-45岁的中坚师资力量为主,22-25岁的教师有2%,大于45岁的人员占到10%,形成“倒U”形年龄结构。陇西县中学心理健康教师总体表现为来源复杂、专业水平不高、学历低、从业时间短、经验不足、资格不过关、胜任力严重不够。

(三)培训力度不够。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自觉运用心理健康知识及心理辅导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心理问题,促使他们健康发展。在被调查的教师中,心理健康教师的培训不论是从数量上、频率上、时间上、还是方式上来看,其效果都是不理想的。

(四)考核制度不完善。通过对心理健康教师的工作、考核情况调查发现,心理健康教师从事其他工作的学校有7所,10所学校对学生的咨询教师并未获取额外的绩效奖励,9所学校对心理教师的考核没有与工资挂钩。6所学校配备了专门的心理咨询室,4所没有,8所学校由于种种原因对心理教学及心理咨询工作并没有采用网络化管理。

四、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保证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实施。各级行政部门应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应机构和组织,定期检查和指导各学校具体工作,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及时解决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关指令性规定和指导性意见。

(二)注意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满足教师队伍的数量,保证教师队伍的质量。将适当引进心理学专业人员担任专职教师与加强本校教师培训相结合以达到教师专业程度的提高和数量的扩充,形成一支以专职教师为主、专兼职结合、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

(三)明确评价考核体系,客观评价教师的工作成绩。上级教育部门应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状况进行检查评估,并将其列入教学质检和学校规范化建设指标、考核的内容中。其次学校也应该尽快建立心理健康教师的考评标准。做好心理教师需求评估,优化教师的工作条件,适当增加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机会。

参考文献:

[1]刘世清,姚本先.欧美国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趋势及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04,24(7):127-129.

[2]李振亮.师资队伍建设是开展学校心理教育的重要前提[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2(4):148-149.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建议篇8

一、青少年活动中心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校外教育指的是校外教育机构在学校教育以外,利用青少年学生的课余时间和节假日,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对青少年学生开展的教育活动。青少年校外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多种形式向少年儿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培养他们多方面兴趣、爱好和特长,促进全面、健康发展。它是我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的重要领域。在校外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满足青少年身心发展之需要,也是丰富校外教育功能的一条途径,更可以对学校教育形成有益的补充。

在2010年年底举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王定华讲到,“教育部准备从明年开始,效仿日本、韩国,建设大型青少年校外综合实践基地。”他说,那里不仅能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也是开展生命教育、生存实践的平台,更重要的是能锻炼学生的抗挫能力,全面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由此可见,在青少年校外教育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完善校外教育的应有之意。

近两年来,山西长治城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充分发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主阵地作用,着眼于心理健康教育这一领域,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精神,不断尝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新方式和新内容。在青少年个体咨询、团体心理辅导、家长亲职教育及中小学心理教师培训、辅导室建设指导和心理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等方面作了大胆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和社会效益。

二、青少年活动中心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内容及方法

1.面向青少年,开展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在欧美及台湾地区早有发展,近几年在我国大陆地区不少学校开展了研究和实践。中小学开展生命教育就是基于人的生命规律,以生命的视角来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之间的关系,确认生命的整体性和人发展的主体作用;按照人生命成长、发展的规律和社会需求实施教育,为受教育者提高生命质量和实现终身幸福奠定基础。肖川认为,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价值追求,作为真正人道的教育,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确立生命尊严的意识,高扬生命的价值,使他们能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所以,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中心和原点而展开的教育。

在实践中,生命教育可以分以下三个层面进行:首先是生存教育。生存教育具体来说可以包括以下基本内容,如:让儿童远离意外伤害的教育;教会儿童熟悉安全防护标志的教育;教会儿童有效逃离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技巧;使儿童能够具有救护和自我救护的能力等。其次是发展生命的教育。发展生命的教育具体可以包括信仰教育、感恩教育等。信仰就是我们相信并仰望的、生命赖以充实的终极关怀。对学生进行信仰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去寻找生活的意义。感恩教育要培养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生活中的人和事,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培育学生的生命情怀。再次是死亡教育。死亡教育就是以适当的方式和方法让学生逐步了解、认识和接纳死亡,让学生认识到死亡是一种自然现象,消除他们对死亡的恐惧感,并通过认识死亡来感悟生命的可贵,从而使学生能够珍惜自己的人生,珍惜生命。

实施生命教育,我们最成功的实践是开展“生命如花绽放”青少年心智成长团体辅导。辅导依托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及技术,以生命教育为核心目标,借助体验式游戏、拓展训练等辅导形式,实现青少年团体意识和团体价值感培养、接纳和欣赏自己、珍爱生命教育、生涯规划教育及感恩教育等目标。辅导结合中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发展中存在的迫切需要,分为“结缘生命、欣赏生命、珍爱生命、规划生命和感恩生命”五个主题单元,受到中小学生的欢迎。尤其是“护蛋行动”“种植幸运草”“我的墓志铭”等生命实践活动更是给学生带来深深触动。

除此之外,我们还面向广大中小学,积极推广引自台湾的生活素质教育课程。该课程认为,生命的问题一旦发生,会作用于不同的方面,包括人与自己的关系出现问题,如自我价值偏差,人与人的关系会不协调,人与生活环境有冲突,人不能以宏观的角度看待生命整体的问题,陷入钻牛角尖的状态,引发心理问题。所以,中小学生活素质教育课程以天、人、物、我四个面向为课程主题结构,设计出人与己、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生命四大教学主题,同时配合儿童认知心理发展阶段,有次序、有系统地设计相关联的课程,同时借助与儿童生活经验相结合的绘本及游戏等实施教学。这样的课程设计,应和儿童生命成长的需要,尊重儿童生命成长的规律,切近儿童实际生活,循序渐进,亲切自然,效果显著。为此,我们通过培训教师、推广教材等方式积极引荐生活素质教育课程,目前,已有几所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和班级心理活动课中实践该课程,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2.面向家长,开展亲职教育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积极开通学校与家庭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学校要指导家长转变教子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以家长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为影响孩子。”因此,帮助家长掌握家庭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转变家庭教育的行为,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关注的内容。

为此我们面向家长,通过公益讲座形式,积极传授亲职教育的理念和技术。“绘本阅读,悦读阅美”讲座基于生命教育的理念,借助绘本故事,教授家长亲子阅读的理念和技巧,提升家长和孩子的阅读品味,同时帮助家长找到与孩子沟通的一条好途径;“亲子沟通的态度与技巧”则教授家长亲子沟通的技巧,帮助家长更新教育理念等。同时,我们还通过家长联谊会、家长成长工作坊等形式,积极向家长宣传先进理念和技术,满足家长自我发展的需求。

3.面向教师,开展心育培训

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受到重视的同时,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也逐渐变得不容忽视。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育能力,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突破口。

为此,我们首先组建了“城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成长沙龙”,沙龙吸收各校心理健康教师及有志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班主任或科任教师参加,通过系统学习,帮助教师们持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目前我们已开展了“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学校心理辅导的理念与技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等专题培训。

此外,我们还面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公益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公益讲座分为两种,一种是针对全体教师,通过“让幸福现身团体心理辅导”“积极心理学与教师幸福生活”等讲座,传授积极心理学关于人类幸福追求的有关理念和方法,帮助教师树立积极的人生信念,掌握自我减压的方法,自觉克服职业倦怠,创造幸福的生活和职业生涯;一种是面向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借助“班级心理活动课的设计与操作”“师生沟通的艺术和技巧”等讲座,传授心理学视野下的班级管理技巧,帮助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应对师生沟通中的常见困难,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升管理技能和水平等。

4.面向学校,开展活动和调查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全体会议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工作经验交流会会议纪要中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及时了解和掌握中小学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和发展趋势,特别是热点和难点问题,研究分析中小学生教育和成长问题中的心理方面的因素,为进一步推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整体德育工作提供依据,提出建议。”

为此,我们联合广大中小学,先后开展了“中小学心理状况调查研究”“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等调查研究,翔实地掌握了我区中小学生和教师的心理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为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现实依据。

此外,我们还策划了“5·25暨‘我爱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周活动方案”,倡议学校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和教师提升心理健康的自护意识和能力,同时丰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和内容。

三、青少年活动中心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展望

1.面向儿童,开展心理援助

面向特殊需求儿童,如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单亲或离异家庭儿童等开展心理援助服务,是我们活动中心今后要面向社会实施的一项公益服务。我们将运用自己的专业技术,帮助这些有特殊需求的儿童及时排除障碍,走出困境。

2.面向学校,开发校本课程

目前,生命教育理念刚刚走入学校,生活素质教育课程也处在尝试阶段,今后,我们将团结我区广大中小学教师,依据我区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编写适合我区的生命教育教材,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找到一条面向全体学生、以发展性辅导为主的科学心育之路。

3.面向家长,开展绘本阅读

绘本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得到专业人士和家长的认同。今后,中心将提供绘本资源,运用“绘本阅读+亲子共读+心理辅导”模式,为儿童提供绘本阅读服务的同时,宣传亲子共读理念,同时通过绘本表演、心理剧、团体辅导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帮助家长掌握亲子沟通的理念与技术,在提高儿童阅读能力、促进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提升的同时,提升家长的教育水平。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建议篇9

良好的习惯和健康的心理事关少年儿童的成长,少年儿童的素质状况又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每个人都应带着责任思考这一问题,立足实际为孩子们多做一些积极有益的工作。

一、我市少年儿童行为习惯养成和心理素质现状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少年儿童行为习惯养成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后颁布了《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徐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大纲》等政策文件,举办了“争做文明人”主题教育活动、“中小学德育论坛”和“中小学心理行为健康教育宣传月”等一系列活动,全市行为习惯养成和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显著进步,教育部门提供的数据表明,大多教师和家长认为孩子们的综合素质比以往明显提高。

但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和社会环境的变化,部分少年儿童在行为习惯养成和心理健康上产生了一些问题。通过对我市640余名6-12岁学生的调研结果看,有些问题比较突出。一是唯我独尊,脆弱娇气,怕苦怕累,生活自理能力差;二是规矩意识欠缺,对长辈没有礼貌,对父母缺少感恩,对他人不够尊重;三是对家长依赖性强,遇到困难和矛盾不知如何处理;四是责任意识和团结精神淡薄,不愿多做事情,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还有极个别学生承受压力和挫折的能力差,有自卑孤僻、烦躁焦虑、抑郁叛逆等倾向。

二、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是家庭教育存在偏差。调查中有82%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认为学习是孩子最重要的任务。这种认识不但影响了孩子的全面发展,也加大了孩子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还有不少家长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对孩子学习过分干涉或迁就,对孩子能够独立完成的事情包办代替,导致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弱化。也有一些家长不清楚文明行为要求,不遵守社会公德,和孩子相处不注重个人言行,对孩子形成负面影响。

二是学校教育还有不足。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主导了学校的教学活动,造成有的学校重智育轻德育、美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调研显示,不少教师对《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具体内容不了解;社会不良风气的诱惑也使部分教师不能坚守“才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准则,对学生心理认知和行为养成带来负影响;还有的学校对行为习惯养成和心理健康教育投入不够,专业教师缺乏,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和持续性有待提高。

三是社会环境负面影响明显。调研中把学习排在第一位的学生占比50.6%,而品德、心理仅占31.1%、18.3%,充分说明分数至上的社会评价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认知已造成较大冲击。再加之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道德失范、诚信缺少、漠视公德等不良现象,以及网吧、游戏厅泛滥、网络和媒体信息庞杂等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孩子们的良好习惯和健康人格的形成。

三、加强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一是着力提高家庭教育水平。要把对孩子的教育和对家长的引导有机结合,努力改变家庭文明习惯教育薄弱的现状。市文明办、教育局、共青团、妇联等单位应加强合作,联手打造高水平的家长学校,邀请专家学者定期开设专题讲座,让家长深度了解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养成的意义与途径,帮助家长提高教育素质、更新教育理念。加强家庭和学校的教育衔接,完善信息沟通平台,共同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健康人格。调研中大部分学生认为父母的言传身教对他们影响巨大,不可替代。建议宣传部门制作一些倡导家长讲文明、重礼仪的公益广告,对孩子进行正面的引导示范。家长要注重个人修养,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对孩子要学会理解和沟通,既关心学习,更重视品德和心理,创造包容、信任、幸福、温馨的家庭环境。

二是全力发挥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重要作用。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在孩子的良好习惯养成和心理健康教育上承担着重要责任,必须着眼未来,带着感情做好工作。教育主管部门应立足徐州中小学生实际,组织编写、推广使用行为习惯养成通用读本,努力解决现有教材说教色彩重,操作性不强的问题;扩大传统文化名篇诵读活动范围,从部分学校向更多学校拓展;推动各中小学开展“文明礼仪之星”、“孝敬父母之星”、“乐于助人之星”等评选活动,激励孩子向榜样学习,培养良好习惯;改革师德考核评价机制,对违反师德标准的严肃处理,对德才兼备、为人师表的老师予以重奖。各中小学要真正树立“素质教育,德育首位”的理念,发挥教师的表率示范作用,加强对孩子的引导训练,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课程计划,开设心理健康校本课程,主动接受在徐高校的指导和培训,提高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质量,疏导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建议每所中小学校尽快配备专职心理教师或学校社会工作者。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建议篇10

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现状问题对策

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联动培养就是家校双方在目标认同、情感融洽、信息沟通的基础上携手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合力,多元培养、联合互助、协调一致、共同教育。通过家校合作,可以更好地发挥家校双方各自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保证教育方法、措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在时空上的衔接和拓展,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最优化。

本研究在调查广州市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现状的基础上,试图探讨“家校合作”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和建议。

一、研究方法

1.被试

从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学校(中学部)、广州市华颖外国语学校(中学部)、广州市第六十七中学随机抽取被试。发放问卷660份(教师版120份、家长版540份),回收问卷568份(教师版97份、家长版471份),回收率86.06%。有效问卷482份(教师版86份、家长版396份),有效率84.86%。

2.测量工具

采用根据福建师范大学张达红、华东师范大学陈源声硕士论文中的问卷进行整合、修订后的调查问卷,分教师版和家长版两个版本。

二、数据分析

由表1可见,90%以上的教师和家长都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十分重要或重要。这说明,绝大多数教师和家长已经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但究竟如何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却只有1.87%的家长表示对心理健康知识非常了解。

由表2可见,79.07%的教师和81.31%的家长已经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和家庭的共同责任。此外,无论教师还是家长,选择对方是主要负责人的百分比高于选择自己是主要负责人的百分比,可见,学校和家庭存在相互推卸责任的心理倾向。

由表3可见,无论教师还是家长,都有90%以上的人认为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开展“家校合作”是非常迫切或迫切的。这说明,家校双方具有合作愿望和合作意识,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的共识。

由表4可见,73.48%的家长和26.74%的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中家长是教师的助手,这不仅反映出家长缺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性,也体现了教师在家校合作中把自己放在优势或支配地位,没有建立平等的合作关系,因而不利于调动家长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家校合作的改善。

家校双方交流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学习方面。相对于家长,教师沟通的内容较均衡,除了学习情况,还会就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话题与家长进行沟通。由表5可见,在学业压力已经很大的情况下,仍有50.25%的家长认为学校应加强学习方面的精力投入,却只有28.28%的家长认为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相比之下,教师对心理健康及习惯方面的重视度较高,体现了教师具有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关于影响家校合作因素的问题,51.16%的教师和67.68%的家长认为影响家长和教师沟通的最主要因素是工作太忙。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家长和教师在工作中都有巨大的压力,工作繁忙是不争的事实。但家长和教师都存在为自己推脱或找借口的现象,如有些家长认为“家离学校远”、“文化程度低”影响了家校合作,有些教师认为家长“不配合”。如果教师真正为学生着想,主动与家长沟通,家长是不会“不配合”的。同时,“家长不配合”和“老师不欢迎”这两种相对因素的选择也反映出家长与教师之间存在一些误会,亟需真诚沟通。

此外,大部分教师和家长均认可电话和校讯通在家校合作中的便利性。对于家长开放日和讲座,仅有少数家长(11.36%,12人)和教师(13.95%,45人)认可其有效性。家长和教师普遍对家访的作用持否定态度,原因却不同。教师认为家访耗时多,效率低;而家长认为教师家访带有功利性,对于单亲家庭而言,还可能会触及隐私。对于邀请家长到校面谈,家长以为会受到批评,在心理上有抵触情绪,建议教师事先做好沟通,避免家长误会。

三、结果讨论

1.合作理念缺乏科学性

调查发现,16.67%的家长片面地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老师的责任,而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这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有5.81%的教师认为没必要与家长合作,这既夸大了学校的作用,又完全忽视了家庭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作用和特有的优势。

2.合作内容缺乏计划性、系统性和延续性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是连续性和渐进性的。这就要求心理健康教育的家校合作活动遵循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以系统的体系设计出来。但已有的活动内容庞杂零散,随意性较大,缺乏计划性、系统性和延续性,这必将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微乎其微。

3.合作方法缺乏互动性

家校合作实践过程中主动权常常掌握在教师手中,家长在合作中处于被动状态,缺少协商解决问题的互动机会,这种不对等的地位不但不能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也无法使教师获得足够的反馈信息,因而使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的效果大打折扣。

4.合作途径缺乏多样性

家校合作最常见的方式是家长会、打电话等。合作渠道单一已经成为制约家校合作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功能的重要因素,影响到合作的内容与深度的拓展。

5.合作机制缺乏规范性

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校没有专门负责心理健康家校合作工作的职能部门,家校合作活动多处于自发、松散状态,缺少专门的组织或机构对其进行总体规划与管理。因此,家校合作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难以落到实处,容易产生推诿现象,从而影响活动组织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6.心理健康活动主体受忽略

在家校合作中,大家关注的都是学校、家长应该怎么做,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主体――学生。学生在各个阶段需要什么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就要开展相应的活动,真正回归到主体需要上。此外,针对特殊情况,如单亲家庭的学生,应制订切实可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计划。

7.师资力量薄弱

家校合作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一支专业基础知识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其质量关系到合作的效果和教育的质量。在调查中发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无论规模还是业务水平,都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优良师资的缺乏,成了制约家校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瓶颈。

四、建议与对策

1.强化合作观念,明确职责

家庭和学校要树立家校合作的理念,明确职责,既分工又合作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加强合作的计划性、延续性和系统性,努力形成真诚平等、双向互动、同步协调、共同负责的局面。

2.建章立制,构建长效机制

只有建章立制才能构建家校合作的长效机制,才能保障家长的知情权、参与权及监督权,才能从组织和制度上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的顺利开展和有效落实。首先,建议政府教育部门将家校合作作为评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成效的一项重要指标,以评促建,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工作的开展。其次,建议学校建立由校领导挂帅的组织协调机构,负责统筹规划、整合校内资源、在人财物方面提供充分保障。再次,建议引入督导组织,邀请心理专家进行定期指导和监督。

3.以家长学校为阵地,提高家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家长学校一方面要帮助家长掌握孩子心理发展规律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要在了解孩子共性的基础上,根据家长遇到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协助家长共同解决问题。此外,可以让有经验的家长分享心理健康教育经验,这样更有说服力,效果会更好。

4.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助人自助”,因此,要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关注、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良好意识,引导学生开展自我教育。要根据年龄段和教学进展设置适当的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项目,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情境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在自我体验、自我感悟中产生心灵上的共鸣、理念上的认同,进而内化到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中去,达到提升自我教育能力的目的。

5.建立心理档案,完善预警系统

学校可以借助专业的心理测评工具开展心理普查,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并随学籍档案一起流动。这样不仅能帮助老师和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而且能对存在心理异常的学生提供帮助,既避免了因问题发现不及时而造成的不良后果,做到防患于未然,又能避免重新收集信息而造成的资源浪费。

6.创新沟通途径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家校合作的深入开展迫切需要我们在传统方式的基础上,发挥新媒体优势,积极拓展新渠道,做到与时俱进。如利用家长QQ群、飞信、微信、网络视频等载体为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提供便利的信息渠道。

7.优化师资队伍

优化师资队伍是家校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就学校而言,现阶段的迫切任务是对教师进行培训,帮助教师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培训结束后通过正规考核或资质评定方可上岗。其次,政府教育部门和心理健康教育协会应出台相关政策和标准,优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从业资质,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称评聘和晋升制度。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l984.

[2]刘衍玲,臧原,张大均.家校合作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7(2).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S].中国网,2010-3-1.

[4]陈源声.家校合作理念下中小学心理健康初探[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