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智慧医疗策划方案十篇智慧医疗策划方案十篇

智慧医疗策划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13:31

智慧医疗策划方案篇1

【关键词】绿色智慧医院智能化信息化规划设计

【abstract】Greenintelligenthospitalisthenewfunctionalrequirementsofdigitalhospital.thispaperpresentsgreenintellectualhospitalplanningoverallobjective,frameworkandprinciple,andintroducesthemaincontentofgreenintelligentdesignofhospital.

【Keywords】Greenintelligenthospital;intelligent;promotionofinformationtechnology;planning;Design

综述

绿色智慧医院是在医院建筑智能化、医疗信息化和医疗设备数字化基础上提出的新功能要求。其理念是更加关注医院在全寿命周期里实现可持续规划、可持续性设计、可持续性施工、可持续性运营、可持续处置等。

绿色智慧医院建设正越来越成为数字化医院竞争力与创新力的关键行为,医院智能化、信息化和绿色节能低碳理念的逐步融合必将成为未来医院创新动力和发展方向。

1、一直致力于数字化医院建设的太极楼宇本部,根据绿色智能建筑多年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一套全新的绿色智慧医院规划和设计方案,它标志着太极楼宇已从传统的数字化医院集成商,跃身于先进的绿色智慧医院规划和设计提供商。

1.1规划总体目标

绿色智慧医院规划必须以满足卫生部《国家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2011-2015年)》十二五规划(简称“3521”工程)要求为总体目标。“3521”工程是建设国家、省、区域(省辖市或县级)三级卫生信息平台、基于基础平台的五大重点业务领域应用信息系统、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两大基础信息资源库、一个卫生信息专业网络及信息标准体系与信息安全体系,具体内容如图1。

图1十二五“3521”工程内容

在满足十二五卫生部规划“3521”工程总要求下,还必须实现以下目标:

就医流程最优化

充分应用先进的智能化、信息化等现代技术,对于现有传统就医流程进行科学、规范的提升与改造,使就医流程最优化。

就医环境人性化

通过医院建筑智能化和信息化,为医生、病人提供了一个高效、安全、舒适、便利、节能和智慧的就医环境;

医疗质量最佳化

充分利用系统信息及集成,让医生及时全面了解患者的各种诊疗信息,为快速准确诊断奠定良好基础;并通过辅助诊疗系统的开发,提高检查检验结果的准确及时性。同时,也能把医生护师各种可能的差错降到最低,达到医疗质量最佳化。

工作效率最高化

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平台,将各种现代通信技术、自动化设备(如自动摆药机)和实验室自动化系统引入到医院数字化建设中,减轻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病历电子化

深刻理解电子病历的内涵,丰富原有病例的内容,把包括Ct、mRi、X线、超声、心电图和手术麻醉等影像图片、声像动态及神经电生理信号等全新的信息记录在案,使病历更加直观和全面,确保医疗信息的完整性。

决策科学化

通过建立强大的管理和诊疗数据仓库等系统,使得医院管理和诊疗决策完全建立在科学规范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管理和诊疗决策水平。

办公自动化

建立医院医疗管理公文流转办公的自动化和日常工作管理的自动化是智慧医院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区域化

针对患者的合理需求,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和合理利用医疗资源。为实现院内、院间的区域医疗服务打好基础。

软件标准化

信息标准化是信息集成化的基础和前提,把软件的标准化作为医院与国内外接轨的重要保证贯穿始终。包括采用国际或国家统一的信息交换和接口标准和接口代码,如采用HL7、DiCom3.0等医疗信息交换和接口标准,各种代码如疾病、药品和诊疗等代码,采用国际或国家统一的标准代码,医院内部的患者iD号也应尽量采用统一的代码如身份证号码等。

1.2规划总体架构

太极楼宇绿色智慧医院规划总体规划结构如图2所示:

图2太极楼宇绿色智慧医院总体规划结构图

太极绿色智慧医院规划架构由基础业务层、网络传输层、数据层、应用层和决策管理层构成;

基础业务层包含医院建筑智能化基础系统、医院医疗智能化专用系统和医院医疗设施(设备)自动化系统。

网络传输层为绿色智慧医院提供信息传输通道,多种网络传输方式为医院各种应用提供可能,如目前医院应用最多最广最热的移动无线医疗;

智慧医疗策划方案篇2

关键词:智慧医院;信息化基础设施;pDCa循环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4-0188-02

1前言

医院信息化管理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需要不断地吸纳和完善。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医院信息化就慢慢建立起来了,截止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医院信息化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单机应用、部门级局域网、完整的医院信息系统。在数字化和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为了深化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我国医院现代化的进程,医院的智慧建设成为客观需要。智慧医院是我国医院信息化发展的第四个阶段,是智慧地球理念在医疗行业的一个具体应用,是当数字化医院达到功能覆盖全面、系统运行稳定的程度后逐步实现的。所谓“智慧医院”是医疗机构以信息化基础设施为基础,利用最先进的互通信技术,通过打造以电子病历(emR)为核心的医疗信息平台,实现就医患者、医务人员、后勤管理人员、领导管理层、流程制度之间的互动,逐步达到医院智慧化。

2智慧医院的发展现状及体系架构

2.1智慧医院的发展现状

目前一些信息化走在全国前列的三甲医院已经开始了智慧医院的建设。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是由吉安市委市政府出资建设,委托上海市东方医院经营管理的一家公立三级医院。在医院建设过程中,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参考沿海发达城市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充分调研,以建设绿色智慧医院为总体目标,利用先进成熟的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自控技术、现代通信与节能技术,向患者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就医环境。自医院开工建设以来,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智慧医院”建设已初见成效[1]。

2.2智慧医院的体系架构

智慧医院通过信息集成及通信协同实现人、物、系统之间的高效沟通协同,是医院优化医疗、后勤资源配置,持续为医护人员、医院管理层提供决策的高效生态系统。根据目前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医院建筑设施建设、业务流程、科室分布等状况,现阶段智慧医院的体系架构主要由五大部分构成[2]:(1)即信息化基础设施。(2)业务数据传输及集成。(3)临床数据集成平台。(4)以病人为中心的前台作业平台。(5)后勤运营管理平台。五大部分需相互依存、数据共享、信息融合,实现五大部分总体集成,才能体现智慧医院的智慧功能。

3智慧医院信息化基础设施的组成及功能

3.1智慧医院信息化基础设施的组成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目标:应满足医院内高效、规范与信息化管理的需要;应为就医患者缓解“看病难、看病贵”,促进广大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及均等性等提供技术保障;实现医院“设备智能化、网络互连无线化、办公无纸化、医疗数据标准化、管理信息化”等功能。

以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智慧医院”建设为例,信息化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1)信息网络设施,包括: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等,这是智慧医院的信息传输系统;(2)信息共享基础设施,包括服务器数据存储中心、信息安全服务平台等,这是智慧医院的公共数据存储、信息交换及运营支撑平台;(3)建筑设备智能化系统,主要是包括综合安防系统、防盗报警、门禁管理系统、停车场管理、电子巡更、广播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能耗管理系统等;(4)多媒体集成系统,主要包括手术示教系统、信息系统、智能会议系统等[3]。

3.2智慧医院的功能

从信息化基础设施在智慧医院所扮演的角色来看,信息化基础设施具有以下功能[4]:

(1)智慧医院基础数据的采集者。医院信息化的离不开基础数据的收集,就诊患者的数据、医务人员的数据、智能设备的实时数据以及其他临床数据的采集都离不开信息化基础设施。(2)智慧医院信息的传递者。基础数据采集之后需要传送到各个应用平台进行分析,否则采集的数据所携带的信息就失去了作用。而信息的传递需要信息化基础设施中的综合布线和计算机网络系统来实现。(3)智慧医院智能设备的监控者。各种智能设备已经广泛应用在医院管理中,这些智能设备的运行状态、故障情况等需要得到有效监控,而信息化基础设施就能实现以上功能。例如空调能耗控制系统、火灾报警系统等。(4)智慧医院安全的守护者。医院作为一个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在医闹事件层出不穷的社会环境下,日益严重的安全防范形势必须得到有效解决。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综合安防系统可以实现室内、室外无死角监控。每个护士站均布放报警系统,重要区域实现了入侵检测系统。这些信息化基础设施为医院的安全运营提供了最有利的保障。

4关于智慧医院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分析

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每个医院建设的规模、需求、解决方案以及施工单位的实力等不一致,造成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一样。以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为例,建设过程中主要遇到以下问题[5]:

(1)建设前期工程规划与设计注重全局,忽略细节。在前期规划过程中,方案设计考虑系统比较全面,各个子系统在功能上能满足要求,但是各个子系统的内部方案考虑不全面,有些设计脱离了施工现场,造成在后期施工过程中必须变更,从而引起预算增加。例如:整个医院由四栋大楼组成,且楼与楼之间间距较大,楼与楼之间互联设计采用多模光纤;各个楼层弱电间重要接入设备没有设计UpS供电;弱电间没有防雷接地;灾备机房没有配备UpS;重要业务没有采用双链路等。(2)难以制定准确的工程建设计划。由于智慧医院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以及各个科室的需求随时会更改,导致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较多的变数,很难制定准确的计划。例如:某个医技科室临时更改信息点的布置和数量,造成工程返工和浪费;后勤保卫部门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监控点位及要求,室外管路建设因冬雨期无法施工造成工期后延;无线网络设计方案无法满足使用要求,无线信号在某些区域较弱,导致需调整设计方案及施工方案。(3)各个专业工种的配合协调比较困难。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与强电、给排水、暖通、装修、净化等专业有交叉面配合,而每个专业的现场负责人、施工方案不一样,进度计划安排不同步,各个专业在建设过程中缺乏联络和沟通,造成在建设过程中各专业相互扯皮,甚至会破化其他专业已完成作业面。(4)施工单位施工质量无法达到设计要求。信息化基础设施子系统较多,专业性很强,因此对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能力、经验、业务水平要求也比较高。工程招标时中标单位低价中标,由于中标单位中标价远低于市场价,货源得不到保证,造成施工单位在建设过程施工缓慢,施工过程中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

5pDCa应用于智慧医院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管控方法

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或者持续改进螺旋(continuousimprovementspiral),最早由休哈特于1930年构想,后来被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在1950年再度挖掘出来。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ion(处理)的第一个字母的组合,其内在含义是指在管理过程中采用以上四个步骤循环往复,保证目标持续改进的过程。

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由四栋建筑物组成,建筑面积约为11万m2,所有信息化基础设施必须要在7个月内完成所有子系统的建设,使医院满足开业条件,这一要求使进度控制从项目开始之初便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保证该项目能在预定的期限内高质量地顺利完成,项目业主在进度控制中引入pDCa循环理论,以便对整个工程的进度实施动态管理。

(1)计划(p)。信息化基础设施在建设之前,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讨论,包括建设业主、使用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分析各个领域的需求,同时对信息化系统实施的医院进行参观学习,然后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实施计划包括整个项目工期进度计划、月进度计划、周进度计划,每种进度计划类型明确负责人、完成时间、具体措施、完成目标。实施计划经监理工程师和业主工程管理人员批准后予以实施。建设业主以该计划为依据,日后对项目进度进行动态的跟踪控制,以便及时提出改进措施。(2)执行(D)。施工单位根据制定的计划严格执行任务,建设业主、监理工程师建立现场解决问题机制,将办公地点直接设在施工现场,积极发现问题,对已发生影响进度计划的问题及时处理。协调信息化基础设施施工单位与其他工种交叉作业面,保证场内的正常的施工秩序;严格执行材料、设备进场报验制度,保证施工质量;监督施工工序,做好隐蔽工程检查、验收;及时确定现场签证;处理合理的工程进度支付凭证,确保施工单位施工流畅性,提高施工单位积极性。(3)检查(C)。建立现场巡查、不定期抽查、周例会调度机制;检查项目实际进度是否已经超出的计划,并判断其在整个网络计划中对后续项目及总进度可能造成的影响。若超出,要求施工单位提出改进方案并要保证方案严格执行;保证项目各子系统实施质量符合设计要求,排除对项目不利的人员或限制他的权限;发现项目存在的风险,尽早进行规避和做好应急预案,向领导决策层报告项目状态、项目进展和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等。(4)处理(a)。在处理阶段应对第一阶段施工情况以及相关经验进行总结,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对项目施工计划实施有效的修正,在确保无误的基础上对各个环节的程序进行完善,从而提高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性。此外还应当将本阶段乃至整个pDCa循环中尚未有效完成的计划接入到下一个pDCa循环之中,进行二次循环。

6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信息化系统将会成为未来智慧型医院的有利保障。完善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pDCa循环的使用使得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在管理方面更加科学有效,使项目进度处于一种动态管理中,通过每一次循环不断发现问题、处理问题,提高了管理手段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保证工程建设费用、工期、质量、安全达到预期,建设成真正的智慧医院。

参考文献

[1]史洪飞.总医院智慧医院建设初探[J].解放医学院学报,2013(5):522-523.

[2]陈金雄.构建智能型数字化医院[J].医疗卫生装备,2010(2):1-4.

[3]吴艳艳,唐源.医院智能化建设及其在智慧医疗发展中的作用[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5(36):38-41.

智慧医疗策划方案篇3

直指行业难题智慧从这里开始

伴随着物联网技术应用的逐步展开,企业、院校、科研机构纷纷涉水物联网,从技术研发、产品制作、方案推广与人才培养等方面入手,为物联网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本届物联网大会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召开的。大会从应用入手,与会的领导、专家、业界代表们直击行业难题,展示了以成型的应用案例与成熟的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的优秀解决方案。大会传递出一种信息:现阶段各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示范区正在不断研究、探索、实验,力争建立物联网产业标准。

不同于之前,现阶段提到的物联网已实体化。技术的进步促进应用的成熟,智慧城市各领域成功案例纷纷破土而出。从物联网大会智能医疗分论坛的嘉宾发言中我们了解到,现阶段我国许多医院都实现了移动护理、移动查房;拥有了移动工作站,对药品、血液进行了有源条形码管理;同时社区慢性病监管与远程就医等工作也已展开。患者一进入医院,只需戴上医院提供的“腕带”,病例、病史一扫就知道;直接就医,省去了挂号的麻烦。这仅仅是医疗物联网的一个小应用,但从这里可以看出,2013年,物联网正从概念走入现实。

民生:物联网普及第一站

伴随着物联网应用的展开,物联网如何普及这一问题被提上了议程。2013(第四届)中国物联网大会上,东南大学的王志功教授在现场演示了智慧医疗的“阿凡达”之手:利用物联网技术与设备获取一只手上的神经信号,通过设备传输,就能遥控千里之外的另一只手。这一重大技术突破,让瘫痪病人“动”了起来,可以预想,这一设备能够大大方便病患的日常生活。

城市的智慧在于能够真正的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物联网的发展、智慧城市的建设目的皆在于此。只有能真正方便、惠及老百姓的生活,物联网的大规模应用才能展开。民生,物联网普及第一站!

智慧城市:应用照进现实

两会期间,“城镇化”成为热词。智慧城市作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实现的可行性路径,也再度成为热点,备受关注。

伴随着物联网应用的逐步展开,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也在不断展开推进。本届物联网大会上,来自企业界的代表展示了他们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最新成果。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中国安防集团所展示的“智慧低碳产城融合示范区”新理念。该理念是综合国内外物联网发展大环境,针对我国物联网发展瓶颈,结合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背景,将智慧城市规划建设聚焦到国家、地方各级已批复的产业园或开发区,对5至10平方公里的具有实际可操作的区域进行智慧化的建设,是中国特色智慧城市建设的可行性路径。

智慧医疗策划方案篇4

医疗信息化现状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重点建设部级、省级和地市级三级卫生信息平台;加强信息化在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综合管理五项业务中深入应用;建设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两个基础数据库;建设一个医疗卫生信息专用网络;逐步建设信息安全体系和信息标准体系。

2010年末,财政部又新增119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医改,其中27亿元直接用于卫生信息化建设。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80%以上的亿元采用了HiS系统,95%以上的医院采用财务管理系统,至少13个以上的地市开始调研或正在筹建区域医疗信息化,全国提供医疗软件的厂家不少于500家。中国目前每年的医疗it消费约为150亿元,并保持25%的以上的增长速度,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290亿元的规模。

同时也应该看到,各医疗机构在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往往以眼前需要为出发点进行系统选型和建设,导致系统功能单一、应用独立、布局分散。这样的建设格局很难满足医疗发展的需要,维护系统升级,安全难以保障,重复建设和重复投资的问题日益严重。

抓好标准化工作是医疗信息化的基础性工作,是实现医疗协同和医疗资源整合的前提。国家已经开始认识到标准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并开始着手制定。卫生部自2011年起修订了超过120条标准,正式的接近80项,内容包括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区域卫生平台、医院信息平台等技术标准,为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

但是,目前的医疗标准体系还不够全面,仍有空白的领域,比如与医疗通信有关的标准就较欠缺,医疗标准体系的操作性和实用性还有待观察和完善。此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医疗机构和it厂商对医疗标准的重视程度和应用程度较低,没有很好地贯彻和执行,这种现象在前几年尤为明显。

构建以电子病历、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区域医疗信息系统,实现区域医疗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是医疗信息化未来发展的趋势。从2009年开始,国家选定了13个地区作为区域医疗试点,这13个地区大部分正在论证或已经启动了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

然而,在我国区域医疗信息化发展中尚存在顶层设计缺失、投入不足、新一代信息技术利用不够、医疗机构信息化发展不均衡、技术和人才匮乏等众多问题。这些因素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区域医疗信息化的发展,需要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

医疗信息化的发展需要从医疗体制、it安全和标准化等方面提供保障和支撑。

我国政府已经在医疗体制改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比如药物配给制度、合作医疗制度、医保制度等为医疗改革和发展打下了基础。但是分配体制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和明确,不然“看病贵”、医生拿回扣等问题仍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

在应用安全上,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必然需要新一代的安全手段或措施来保障,如云安全等,这也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医疗信息化发展趋势

目前的医疗资源分布极不平衡,大型医疗机构和城市的医疗机构在设备、人才、技术等各个方面拥有很大的优势,然而规模较小和地区偏远的医院机构留不住人才,无力购买先进的医疗设备,导致医疗资源严重失衡,这种现象是造成目前大型医疗机构人满为患、挂不上号,小型医疗机构门可罗雀、少人问诊的根本原因。因此,构建区域性的医疗信息化大平台,整合医疗资源,实现“初诊在社区,看病在医院,康复回社区”以及“双向转诊”等新型医疗模式是未来医疗信息化发展的方向。

智能和高效是整个社会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趋势。例如,突发疾病自动报警、药品运输自动跟踪、医疗数据自动获取等,都需要智能化设备和软件来完成。此外,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提高医疗效率,使卫生机构在固定的时间内提供更多的医疗服务。比如在挂号、建立病例、化验、诊断、配药、缴费等环节采用信息化技术,医疗效率较传统做法将有革命性提高。

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一直是我国医疗事业的重心之一。我国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形势并不令人乐观,近期社会上医疗投诉和医疗事故频发就说明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的迫切性。未来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方面,将更多采用信息化的手段和技术,在医生行为管理、卫材管理、医药管理、临床化验等方面做到规范化,标准化和透明化,减少人为失误,大幅提升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随着经济、社会、it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我国的医疗事业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比如移动医疗、家庭智能保健和远程医疗等,这些新型的医疗形式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广泛应用,中国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

1.移动医疗

移动医疗是基于移动计算、智能识别和无线网络等新一代it技术及通信技术,实现移动查房、移动护理、药品及标本智能识别、人员和设备实时定位、病人呼叫无线传达等功能。

2.家庭智能保健

老人是容易患病的高危人群,再加上居民对疾病预防和日常养护的重视,家庭保健受到广泛的社会关注。家庭智能保健就是利用物联网的相关技术,通过感应装置、监测装置、报警装置、求助系统等便携式医疗设备,不仅可以使居民能够实时获取本人的健康指数,而且远在医院的医生也可以对居民的健康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并对居民的保健和护理给出合理化的建议。

3.远程医疗

远程医疗就是利用远程通信技术、影像处理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发挥大型医学中心(比如三甲医院)的人才、设备、技术优势,向医疗卫生条件较差的医疗机构(比如社区医院)或处于特殊环境下的患者提供远程医疗诊断、专家会诊、医疗咨询、培训和其他医疗服务。

智慧医疗总体架构

智慧医疗体系有应用层、云计算平台层、数据层、物联网技术层和保障层。

1.应用层

智慧医疗应用层主要包括门户类和业务类两类系统。

医疗门户应用系统通过web方式,使医疗事物的参与者,比如患者、医生、护士和行政监管人员等,通过终端设备随时随地参与医疗事务,真正达到了应用网络化、应用终端化、应用实时化,最大限度地将智慧医疗的效果落到实处。这类应用通过自助服务类门户、医疗业务类门户、医疗监管类门户三类典型的门户网站来实现。

自助服务类门户系统。居民通过登录自助服务门户网站,可以实现网上健康信息查询、网上医保信息查询、网上购药、网上挂号、网上健康咨询、网上培训等。

医疗业务类门户系统。医护人员通过登录医疗业务类的门户网站,一方面,可以调取和查阅病人的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实现与病人的互动;另一方面,医护人员可以登录相关的业务系统,完成日常医疗工作,比如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等典型的应用。

医疗监管类门户系统。医疗监管人员通过登录医疗监管类门户网站,可以及时对医疗事务进行监督和管理。例如,对于院长等医院管理者来说,可以及时监管到医生的出诊情况、床位使用情况、挂号情况和收费情况等;对于卫生局局长等行政管理人员来说,可以了解全区的医疗卫生资源的分布情况和使用情况、患者的投诉情况、突发卫生事件的处理情况等。

医疗业务类应用系统是以“患者为中心”,围绕医生、护士、急救人员、医疗监管者等如何为患者提供智能、优质、高效、安全的医疗服务为主线来进行规划、设计和安排的。覆盖公共卫生业务、医疗服务业务、医疗保障业务、医药供应业务四大方面,以及行政监管和综合管理等业务应用。

2.云计算平台

云计算平台的显著特点是具有强大的计算能力,支持网络化存储和系统快速部署,能够根据客户或业务的需要按需定制,投资回报率高、后期运营维护成本低。这些特点刚好为智慧医疗平台的建设提供了绝佳的技术支持。

云计算平台层是整个智慧医疗体系运行的心脏,能够根据需要向不同的应用主体,和不同的业务系统提供可定制的计算服务、存储服务和网络服务。

3.数据层

数据是智慧医疗的核心,整个体系就是围绕着如何获取医疗数据,如何加工医疗数据和如何使用医疗数据展开的。

要从全局的高度来规划医疗数据,在规划时要严格遵守标准化的原则,这是整个平台能否成功的关键。

此外,从安全的角度考虑,要对医疗数据进行分类管理,制定不同的安全策略,最大限度地保障医疗隐私。

4.物联网技术层

物联网具有全面感知、实时传递和智能处理的特点,这些特点可以满足智慧医疗体系对医疗数据的获取、传输、应用的需要。

对智慧医疗来说,就是通过智能内衣、智能胶囊、测量设备、成像设备、RFiD设备、扫描设备、GpS跟踪仪等实时获取与医疗有关的数据和参数,为医疗管理和医疗服务提供第一手资料。

智慧医疗所采用的网络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网络方式和手段,而是广泛采用了三网融合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医疗信息不再局限于某个网络内流通,而是可以在三个网络之间跨网流通。

智慧医疗的典型应用

我国大部分地区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问题,智慧型区域医疗是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缓解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这点已经得到社会的广发共识。

正是在政策引导和现实需要的双重推动下,全国各地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势头迅猛,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至少有20个以上的地市已经启动了智慧型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

区域医疗建设广泛采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搭建“区域医疗大平台”,通过平台向区域内各医疗机构提供“公共云”服务。

区域医疗的业务涵盖了居民医疗自助服务、医院医疗业务及管理、其他机构医疗服务及监管三个方面,主要功能和目的是实现医疗协同。

医疗协同主要包括一卡通系统、转诊系统、区域paCS、区域LiS、远程会诊、疾病预防、区域临床路径等。该业务需要在卫生主管部门的行政干预下,各医疗组织共同参与,协同配合,行动一致。

居民医疗自助服务是指通过自助服务门户,居民可方便快捷地获取医疗服务。

医院医疗业务及管理主要体现在医院管理和临床管理两个方面。

其他机构医疗服务及监管主要指卫生厅、药监、血液中心、急救中心和疾控等部门通过监管系统、急救系统、血液系统、药品流通系统等开展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工作。

智慧型医疗服务,从其应用的形态来看有两个显著的标志:一是将以物理形态存在的“物”自动转化为医疗信息;二是这些医疗信息能够以最便捷的方式传递给医疗事务参与者。从这个角度讲,物联网、三网融合和移动通信等技术在医疗业务中广泛采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举例来说,在联合会诊中,通过医疗成像设备、电子感应设备和检验检疫设备,能够将病人的体征参数、血液/尿液的化验结果、医学图像等数据,通过网络传递和移动终端设备,传递给每个参与会诊的医生,医生据此会诊并给出具体的治疗方案。

信息技术已成为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工作效率的有力手段,通过信息化能促进医院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推动医院改革的深化。

(本文摘自《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两化深度融合中的应用》一书,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

?未来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方面,将更多采用信息化的手段和技术,减少人为失误,大幅提升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范。

智慧医疗面临诸多挑战

■临床信息系统建设相对滞后

大多数医院临床信息系统仅侧重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等面向临床应用为目标,比较侧重于医护人员日常的医疗文书处理等工作;而与医院临床业务密切相关的,更为专业化、智能化的信息系统,比如在护理信息管理、多媒体智能化的电子病历、患者生命指征监护、手术室监控、临床实验室检查报告、医学影像诊断报告处理、功能检查信息管理、病理图片及报告、血库管理、营养配餐管理、临床用药咨询等系统的建设应用广度和深度不够。

■信息孤岛

目前医院信息系统开发和生产厂商各自为政,很少考虑到用户集成的需要,有些子系统集成困难,难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的医院信息系统。医院内部存在着各种信息孤岛。

■集团化管理和区域医疗建设问题

怎样实现医院内部各个部门之间和跨医疗机构之间的临床信息共享和交换,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信息统一管理?已建成的大量电子病历信息可利用性低,无法很好地支持病历数据科研分析与临床质量控制,成为困扰医院科研及管理部门的难题。

■标准不统一

智慧医疗被广泛应用于急救医疗调度体系中。看似简单的无线解决方案,实现了急救调度的流程再造,使各方得以协同工作。

实际上,各医院间也没有遵循统一的标准。欧美医疗信息化遵循相对统一的HL7卫生信息交换标准,但由于历史原因,国内不同医院的HiS、paCS系统由不同的方案商开发、实施,标准、接口并不统一。

因此,如果想建设一套联接急救中心和各大医院的应急指挥和救治体系,各大医院如何开放其信息接口?通过何种方案实现无统一标准的接口信息交互?这些都是对医疗方案商的挑战。

■如何盈利

以智慧医疗在急救体系的应用为例。按传统买卖的模式,方案商将解决方案销售给用户,并实现盈利。在智慧医疗体系下,这种方式还可延续,但也会有方案商希望探索联合运营模式,改变盈利方式。

智慧医疗策划方案篇5

为改善我院患者就医体验,提高医疗、管理、后勤服务信息化水平,实现医院更好、更快发展,根据国家卫健委《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试行)》与xx市卫健委《关于开展xx市“智慧医院”示范建设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建设背景

根据国家及上级主管部门要求,进一步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对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改善群众就医体验,加强医疗服务监管,促进医院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要求,到2020年,三级医院要达到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分级评价5级以上,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4级水平。根据xx市卫健委的要求,到2020年,全市要完成40家“智慧医院”示范建设。根据上级部门的工作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及发展定位需求,医院决定全面开展“智慧医院”建设。

二、建设原则

(一)符合信息安全与信息标准规范原则

项目建设首先遵循国家医院信息安全规范,满足医院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要求。注重患者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所有信息数据均应放置在医院内部,互联网应用均通过相关安全措施访问医院信息数据,最大限度的保障医疗业务数据和患者信息数据的安全,防止恶意窃取患者就诊数据,保障患者隐私。同时建设要遵循国家相关标准规范,包括数据标准、互操作性规范、接口技术标准等,保障数据互联互通,避免造成信息孤岛与重复建设。

(二)经济实用及可扩展性原则

项目建设以患者、临床、管理的需求为导向,根据需求充分调研医院现有应用系统现状,分析系统建设的可行性及未来发展的必要性,既要满足医院现实需求,又要适应医院长远规划,对智慧医院建设进行整体规划,确保智慧医院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三)便民惠民利民原则

项目建设以患者为中心,优化患者就医诊前、诊中、诊后各个环节流程,以便民惠民利民建设为重点。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落实分时预约就诊、分时预约检查等工作流程,减少患者在院挂号、缴费、就诊、检查、获取报告、取药、出院结算等环节等候时间。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

三、建设目标

通过智慧医院建设,建成综合信息平台、远程诊疗平台、大数据平台、放疗管理平台、患者服务平台、后勤管理六大平台。2020年前,我院电子病历应用水平达到五级,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达到四级水平,智慧医院达到四级水平。

四、组织架构

为确保“智慧医院”建设的相关工作有序推进,成立“智慧医院”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设办公室和建设督导办。

(一)成立“智慧医院”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执行组长:

成员:

(二)成立“智慧医院”建设办公室(简称办公室)

办公室挂靠信息部。主要负责医院“智慧医院”建设的统筹规划,以及项目的招标、实施、验收等工作。

主任:

成员:

职责:

1.调研建设需求,制定智慧医院详细建设计划;

2.组织项目建设咨询、考察及招标等工作;

3.负责项目实施的各方协调工作;

4.负责信息业务工作流程梳理工作;

5.监督项目实施过程质量,把握项目进度,推进项目建设;

6.负责组织项目验收、评估等相关工作。

(三)“智慧医院”建设督导办

成立智慧医院建设年活动督导办公室,挂靠xxx。负责智慧医院建设督促、评价等工作。

主任:

成员:

五、建设内容

根据医院“智慧医院”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前期调研考察论证结果,“智慧医院”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综合信息平台

建成医院信息集成平台,构建统一标准的数据集成规范,实现各业务系统的信息交换与整合,消除信息孤岛,使信息数据实现充分的共享,实现全院应用互联互通和大数据集成;在全院信息互联互通的平台基础上实现信息系统的重构,建立标准化电子病历系统,构建全院级的数据中心,实现肿瘤mDt、患者360视图、决策支持系统、危急值管理、不良事件上报等应用;实现业务流程闭环建设;加强信息安全建设,提高系统运行维护能力;全面提升医院医疗质量与管理水平。

(责任人:;责任科室:)

(二)远程诊疗平台

运用互联网技术,建设便捷、灵活、高效的远程诊疗平台。围绕有一网一链成员医院,加快实现医疗资源上下贯通、信息互通共享、业务高效协同,便捷开展预约诊疗、双向转诊、远程医疗等服务,推进“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推动构建有序的分级诊疗格局。面向基地医院提供远程会诊、远程病理诊断、远程影像诊断、远程教学等服务。

(责任人:;责任科室:)

(三)大数据平台

在医院信息平台基础上实现患者门诊、住院、体检等数据整合,建立基于术语知识库的语义本体数据结构,实现数据的标准统一;对整合后的数据进行后结构化处理,并将数据进行统一存储;通过互联网+搜索引擎技术,建立科研检索平台,实现对数据的关键词、同义词、语义化及结构化快速检索;针对课题研究,进行单病种挖掘分析,数据导出及审批,调阅患者全息视图,科研随访以及科研队列管理等,为医院的科研发展提供有效数据支撑。

(责任人:;责任科室:)

(四)放疗管理平台

建成放疗管理平台,实现医院现有的放疗设备互联,并集中存储诊疗过程数据,自动获取来自设备、tpS的病人治疗相关数据,实现数字化、智能化、一体化、定制化的治疗、管理及科研目标。解决放疗网络数据孤岛问题,打通底层数据通道,保证院内数据网络畅通。在放疗信息管理平台上延伸随访平台,微信平台,以及排队叫号管理平台,减少患者放射治疗等待时间,提高患者就医满意度。

(责任人:;责任科室:)

(五)患者服务平台

依托与xx开展的战略合作,对我院原有银医系统实施全面升级改造,增加设备数量,做到院内无死角覆盖,进一步完善优化软件功能,增加智能导诊、满意度测评、费用清单打印、扫码支付等功能,提高自助挂号、缴费、打印比例。完成微信服务平台改造,在原有的微信公众号功能基础上增加智能导诊、院内导航、住院预交、一日清单查阅、病历查阅、满意度调查、健康宣教等功能,方便患者挂号、缴费、查询,实现智慧便民,进一步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责任人:;责任科室:)

(六)后勤管理平台

建立后勤管理平台,实现基础档案管理、基础知识库、维修管理、巡检管理、特种设备台账管理、运送管理等模块建设,提升后勤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对后勤设备运行的能耗监控、状态监测、维修、巡检及医疗废弃物管理实现信息化管理。依托与xxx战略合作,对药品配送、耗材配送等环节实现智能化管理,提高后勤保障能力。

(责任人:;责任科室:)

六、实施原则

坚持总体谋划,分步实施的总原则。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综合信息系统建设为基础,按照先易后难顺序,积极推进智慧医院建设。

完善项目负责人制度,各项目负责人根据项目内容,组建人员队伍,细化实施具体方案,全面负责项目内容的实施。

充分熟悉智慧医院建设内容,认真研究消化吸取基本内容、架构、兄弟单位经验以及我院管理实际,集体讨论决定实施内容与优化步骤。

七、保障措施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全院各科室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智慧医院”建设的必要性、紧迫性和重要性,必须高度重视“智慧医院”建设项目。各相关行政职能部门应高度重视、积极配合和精心谋划,认真研究项目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按时间节点完成相应事项,确保工作扎实有效的开展。

(二)健全制度,落实责任

“智慧医院”建设清单的牵头部门负责人是该子项目的第一责任人,牵头部门负责人应切实履行牵头责任,紧密联合协助部门,共同完成子项目的建设。其它科室负责人要以“智慧医院”建设为契机,认真梳理相关业务流程,明确需求,扎实、深入、全面的配合和推动“智慧医院”建设。为确保“智慧医院”建设工作分工明确、保障到位,建立以下项目管理制度。

1.项目负责制。根据“智慧医院”建设项目清单,建立“项目负责制”。每个子项目指定牵头部门,由牵头部门全权负责整个项目,把握项目实施进度,负责向领导小组汇报工作。

2.工作例会制。每周xx召开项目工作例会,由责任人负责召集,各子项目牵头部门责任人、项目组成员和软件公司人员参加。责任科室汇报工作进度,专人撰写会议纪要,制定工作推进表并负责落实追踪。

智慧医疗策划方案篇6

云计算作为分布式计算、网格计算等技术的继承与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发展的主要技术实现路线。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云计算技术的概念与特点,其次阐述了云计算技术对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影响分析,最后给出了云计算技术在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策略,为“十三五”国内医疗卫生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云计算技术医疗卫生信息化应用研究

1前言

中国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以来,医疗卫生信息化作为医疗行业经营成本降低,工作效率提升的有效抓手,已经在国内医疗卫生行业中普遍开展。根据《医疗卫生第十二个五年计划规划》的要求,“十二五”期间国内医疗卫生行业围绕建设国家、省级、地市级等三级信息平台,建设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两个数据库,构建一个医疗卫生专用网络,健全医疗卫生信息标准体系为目标,加快推进国内医疗卫生信息化进程。经过“十二五”的五年建设,80%以上医院部署应用了医疗信息系统(HiS),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120余项信息标准得到修订与增补,我国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是,也存在顶层设计缺乏统筹,建设格局条块分割,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等问题,医疗卫生信息资源整合优化趋势更加明显,智慧医疗、移动医疗、家庭医疗等发展理念开始深入人心。因此,开展云计算技术在医疗卫生行业的应用,用好用实虚拟化技术,是立足现有建设成果,提升医疗卫生的体系保障能力的有力抓手。

2云计算技术概述

云计算技术是一种网络信息资源虚拟化技术的集中体现。自2006年美国亚马逊推出世界首个云计算系统――亚马逊云服务(amazonwebServices,简称awS),云计算开始在全球范围的快速的推广应用,据Gartner公司统计,2015年全球云服务市场规模达到2450亿美元,已经成为全球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经费组成部分。同样,国内互联网企业也对云计算技术基础架构的灵活性、可扩展性的作用高度关注,经过近几年发展,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企业已经完成云计算架构的发展,并在市场运营领域进行了广泛的应用。云计算技术作为一个发展的理念,其理论研究者与技术实现者从不同视角对云计算技术概念进行多样化描述,现阶段较为权威的概念描述是美国niSt给出的定义: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服务模式,已以形成网络、存储、应用、服务等资源池为目标,实现对网络资源的虚拟化的整合优化,增强可靠性、通用性和可扩展性,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最大化。通过云计算定义可以看出,云计算技术以形成基于网络环境的计算资源池为核心目标,强化对网络资源的灵活调配、削峰填谷,主要具备以下特点:

(1)强调对网络资源的统一管理;

(2)强调对网络资源的均衡负载;

(3)强调对网络资源的动态调控;

(4)强调对网络资源的智能重组;

(5)强调对网络资源的成本压缩。

3云计算技术对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影响分析

简单而言,“智慧医疗”是云计算技术域与医疗卫生业务域相结合的产物,包含医疗资源整合、医疗远程协同、医疗信息安全等方面,它以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为核心目标,坚持整合医疗信息资源,增强业务互联互通,加强机构远程联动,逐渐实现业务应用、基础平台、硬件设备等层级的信息共享。当前,云计算技术包含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及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等三个维度,对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中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3.1在iaas应用层次上

云计算技术要求医疗卫生领域的服务器计算资源与光纤通道存储设备资源进行虚拟化,实现物理上分布的计算、存储硬件资源的集中管理与统一调配。强化以虚拟机(Vm)的形式,对各医院、医疗点、卫生主管部门提供硬件环节支撑。初步估算,云计算技术在医疗卫生行业的推广应用,可以使国内医疗行业减少50%以上硬件设备采购投资及60%以上的设备运维成本,应用经济效益显著。

3.2在paas应用层次上

云计算技术要求以医疗行业公共云与医院私有云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形成全国医疗卫生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医疗管理、医疗业务信息的融合共享,实现面向公共与医疗卫生行业服务,包含公共卫生、医疗保障、药物配备、医疗协作等功能。

3.3在Saas应用层次上

云计算技术要求基于安全保密的前提,实现跨单位、跨部门、跨系统、跨领域中医疗数据的服务共享,形成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信息的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实施对患者的电子病历的增量管理,满足患者危急转院、异地就医的医疗信息动态支援保障。

4云计算技术对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应用策略

云计算技术在医疗卫生行业的应用,涵盖要素多,集成难度高的庞大信息工程,国内相关专家已经开始着手考虑智慧医疗在《医疗卫生第十三个五年计划规划》的应用方式,因此抓好云计算技术域与医疗卫生业务域的融会,落实好国务院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是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的必由之路,经研究,云计算技术对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应用策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4.1以全国医疗公共云平台建设为着力点

持续推动面向社会公共服务与医疗卫生行业服务的信息化进程,提升公共卫生、医疗保障、药物配备、医疗协作等服务保障能力。针对目前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大型医院看病难等问题,开展自助服务机、医院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方式的医疗卫生服务,推动“初诊在社区,看病在医院,康复回社会”的新型医疗保障模式,提供医疗服务效率,加快患者、药品、医疗设备的流转速度,减少优势医疗资源的闲置浪费。

4.2以面向个人的智能医疗可穿戴设备为切入点

持续推动医疗服务由医院集中式向家庭分散式的延伸保障。依托智能手表(手环)与智能内衣等技术,实现对家庭危重病人与遗传病史的人员的生命体征实时监控,给出重大疾病威胁报警。同时,借助远程视频看诊可视化技术,实现对异地、分布的病人的病状判断,以及所服药物品种、剂量的在线指导。

4.3以医疗卫生信息标准体系的修改完善为立足点

持续加强医疗信息标准对医疗卫生信息化全民参与、自我发展的促进作用。按照“统一系统架构、统一数据编码、统一服务接口”等方式,修改完善医疗标准体系中基础类、数据类、标准类与管理类等标准,推动云计算技术在医疗卫生行业的应用深度与广度,提供系统拓展性与适应性,降低系统建设风险。

5结束语

云计算技术作为当前主流的网络信息虚拟化技术,在国内外电子政务、企业指导、航空物流、金融证券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阶段,国内专家学者不断推出“智慧医疗”的研究专著,可以看出,今后一段时间,智慧医疗将是医疗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方向,应持之以恒的加强关注研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开展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实践。

参考文献

[1]战国民.基于云计算技术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研究应用[J].计算机应用,2015,05):22-24.

[2]李甜金.云计算技术对企业大型制造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影响分析[J].计算机工程,2014,23(9):27-32.

[3]王波鑫.云计算技术的应用综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5,31(6):172-176.

[4]刘至家.云计算技术对国内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5,12(4):125-129.

智慧医疗策划方案篇7

1、信息基础设施快速发展

“智慧型赣州”建设期间,赣州市智慧传输主干网容量和传输速率将不断提高,已达到完成光纤网络的无缝覆盖、城域DwDm建设、mStp专网建设和ip城域网的升级改造,实现全市宽带用户数高接入率以及各级党政机关和社区(村)上网率达到100%,全市有线数字电视普及率达到100%。

2、电子政务稳步推进

赣州市电子政务建设成效明显,赣州开通了“中国赣州网”网站,建成了全市公文交换系统、公务邮件系统、提案建议管理系统、实施了劳动和社会保障四级网络和信息系统、计划生育信息系统、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系统、数字档案馆系统等近百个政府信息化应用项目。

3、企业信息化大力实施

赣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建立了两化融合工作协调机制和工作网络,赣州市设立了企业信息化服务中心,实施“万家企业信息化推广应用计划”,赣州市已有64%以上的企业建成了eRp系统,60%以上的企业开展了电子商务建设,形成赣州中小企业服务网、赣州通联物流信息综合管理平台等一批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以行业龙头为主体的供应链平台和依托现有各大专业市场的电子商务平台。

4、社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

“智慧型赣州”将建成赣州市基础地理信息平台、赣州智慧城市三维基础平台及“智慧城管”、“智慧交通”等各类智慧化信息系统近百个。在教育信息化力一面,将基本实现了“班班通”。现已建成赣州市教育门户网、赣州市教育局电子政务网、赣州教育资源网。在医疗卫生信息化方面,120急救系统与110接警系统实现并网运行,医疗一卡通工程已经上线运行,在社会保障信息化方面,社保基金中心已经和赣州市多家定点医疗机构、定点药店以及各区社保经办机构、市财政进行了实时联网。在农村信息化方面,建成开通农业(农林、水产)门户网站、市级专业网站,实现农业信息化网络“镇镇通”。

二、赣州智慧城市技术建设的不足

1、信息规划有待进一步落实

赣州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智慧型赣州”建设方案和信息化政策,但是实施缺乏统一规划,整体推动力量不足,有重复建设现象,影响了“智慧型赣州”整体效能的发挥。

2、信息资源共享程度偏低

赣州市政府各部门之问的信息共享程度还比较低。各单位在“智慧型赣州”应用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但由于缺乏信息共享方面的政策法规,政务数据难以实现共享。信息资源中心建设相对滞后。

3、信息应用整合力度有待提高

由于各部门之问的协调力度不大,条块分割问题仍未解决,跨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缺乏体制机制的支持,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还大量存在。在“智慧型赣州”应用过程中,各部门建设的应用系统数据格式不同,缺乏数据接口标准,难以实现互联互通。这些都限制了“智慧型赣州”整体效益的发挥。

4、缺乏协同观测、处理与服务平台

“智慧型赣州”应用的智能化程度不高,离智慧城市还有一定距离。各系统不具备信息自动获取手段、动态更新能力、异构资源凝聚能力、实时服务能力。数据多但用不上,有数据但用不好,有信息但找不着。

三、赣州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建议

1、准确理解智慧城市内涵,稳步推进“智慧型赣州”建设

目前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进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在城市整体规划中引入了智慧城市的概念;二是把城市的信息化规划转变为智慧城市的规划;三是把整个城市的发展规划转变为智慧城市的规划。赣州智慧城市建设还处于第一阶段。赣州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应认清自身的发展现状和所处的发展阶段,不能盲目跨越式地追求智慧城市建设,否则有可能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却达不到期望的目标,引发诸如城市化建设中纵向系统的数据交换与共享问题、城市信息化建设的规划问题、资金问题、信息安全问题和资源浪费问题等,从而使城市的发展不可持续。建设不要急于求成,不要做面子工程、政绩工程,稳步推进赣州智慧城市建设。

2、推动信息集成共享与网络融合,解决赣州“信息孤岛”现象

智慧城市是建立在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上,通过建立开放、包容的共享平台,促进城市不同部门、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进而实现及时、科学的决策和预测。然而赣州信息集成共享平台建设目前呈现条块分割,部门分治、资源分散的局面。实践证明,信息和数据只有流动起来才会产生效益。各部门独立建设、条块分割的局面大大降低了城市管理的效率。智慧城市是信息化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信息是城市智慧化的基础,而信息协同则是打造智慧城市的重要特征之一。实现各部门的信息集成与共享,有助于最大限度发挥信息资源的经济社会价值。为此,赣州首先要不断加快政府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工程的建设进程,促进各部门信息公开化、透明化。其次,要探索建立部门之问的信息共享机制,努力打破各系统独立建设、条块分割的局面,通过连点成面的方式对医疗、教育、金融、农林、水利、环保、交通、市政、公安等部门的信息进行整合。再次,要积极实施智慧技术标准化战略,加快制定物联网、智能电网、云计算等技术领域的地区标准,为各领域、各部门的信息兼容共享提供技术支持。

3、加强比较研究,制定和推行赣州智慧城市建设战略目标、评价指标及行业技术标准体系

智慧医疗策划方案篇8

为尽快实现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国家政府职能部门相继出台了一些列政策。民政部将投入数千亿元来支持养老服务市场,且将养老服务信息化作为养老业四项重点工作之一。国家卫生部决定,将加强物联网技术在医疗保健、公共卫生、药品、血液等方面的应用。同时,构建“电子医疗”体系,实现远程医疗和自助医疗,还可以对血液进行自动识别和跟踪治理,对医疗废物进行电子监管,对问题药品实现快速跟踪和定位等。《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都有相应的条款提到使用信息化技术提升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的服务质量。2013年8月《全国智慧化养老实验基地建设规范》,力争5年内在全国建设100家“智慧化养老实验基地”。截止2013年底,我国已批准筹建的全国智能化养老实验基地有15家,全国老龄智慧科技产业园1家。在国家大力支持下,国内各省市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实践逐步展开。

1.1国内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经验

1.1.1老年公寓社区养老服务系统智慧化北京“智能老年公寓信息化系统”,采用neC的平板电脑、服务器和网络设备等,实现移动生活护理和医护保健。

1.1.2社区养老医疗服务智慧化杭州桐庐“智慧医疗”,通过两个数据仪器、一个手腕式监护仪、一张Sim卡,为老百姓提供免费的身体数据监测、远程会诊、健康远程检查、急救定位等服务。

1.1.3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智慧化山东济南“智能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通过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为居家老人提供可靠及时全面的健康测评,并据此为居家老人制定个性化养生、保健方案,对疾病进行早期干预,早期治疗的动态管理。

1.1.4社区养老服务慢性病监测智慧化南京市秦淮社区“居家养老慢性病远程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南京市鼓楼区“智慧养老试点”,有慢性病且行动不便的老人开始使用智慧养老系统。厦门思明区“中华社区街道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开发了慢性病远程管理系统,并搭建“健康小屋”采集数据。

1.1.5社区养老服务平台智慧化天津联通河北分公司整合网络、技术资源等综合优势,和有关部门合作共同为居家老人提供了定制终端、远程服务、紧急求救等一揽子信息化服务,实现了与老年人需求的有效对接。

1.2发达国家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经验在养老服务智慧化方面除了国内以上探索和实践,国外在这方面发展的比较成熟。

1.2.1社区养老医疗服务智慧化在美国弗吉尼亚州,有4.9万家门诊都安装了“远程医疗”网络用于改善服务,其中75%的服务对象是老年人。根据政府机构的统计,弗吉尼亚州家庭慢性病患者的监护费用每年为1900美元,而家庭护理费用则高达77000美元。远程医疗既为这些患者节约了护理费用,又提供了生命安全保障。

1.2.2社区养老生活服务智慧化英国从2012年起,在社区医院和家庭普及使用机器人护士。这种机器人与网络连接,其头部安装有多台激光和热成像摄像机,在声音识别技术的辅助下,能够完成日常护理的功能。英国生命信托基金会计划构建一种全智能化老年公寓。公寓将采用电脑技术、无线传输技术等手段,在地板和家电中植入电子芯片装置,使老人的日常生活处于远程监控状态。

1.2.3社区养老辅助设备智慧化日本筑波大学研制的专为肌肉萎缩、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设计的“机器外套”已成功在日本推广,使老年人的行动和护理人员的工作变得更加简单。

2宁波市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建设策略

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推进这项工作需要立足宁波发展实际,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明确建设原则,把握建设步骤,全面规划建设涵盖内容。

2.1建设原则宁波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建设应立足市场需求,以完善制度为基础,以厘清职责为突破口,以人才建设为抓手,提高宁波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总体水平,促进宁波社区养老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

2.1.1立足市场市场需求美国“远程医疗”网络建设遵循市场原则,通过节约医疗成本促使个人和机构共同趋向养老服务智慧化。宁波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建设过程中应遵循市场的价值导向作用,通过市场调节资源配置,促使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水平的提升,避免违背价值规律。

2.1.2完善制度为基础完善制度是保证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建设的手段。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涉及到个人医疗信、家庭等隐私信息,也关系到社区安全监管,关系到卫生医疗、民政、居委会等部门,制定相关制度,保障建设过程确保老年人信息绝对安全。

2.1.3厘清职责为突破口为保障社区养老医疗服务智慧化,南京、厦门都地区都有政府职和医疗机构的参与。宁波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应积极借鉴国内外协同其他部门,共同建设的方法,越来越重视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和支持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工作。民政部门扮有牵头、服务、协作、监督的角色,其他机构协同参与。

2.1.4人才建设为抓手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是一项专业性工作,离不开专业力量的支撑。国内外都十分重视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建设,从业人员需要具备过硬的信息化知识技术。宁波应通过政策驱动,引导科技人才投入社区养老服务技术、产品的智慧化研发工作。

2.2建设步骤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建设最终要实现老年人、设备和服务协同自主化运作,这项系统工程与智慧城市建设同理,需要分三步走。

2.2.1建立数据电子化、网络化与社区养老运行智能化社区养老服务针对的老年人分布在各自家庭或是社区照料中心,要实现智慧化首先是对包括老年人在内的社区养老服务设计的所有事物进行智能化,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智能生产技术对传统工具进行网络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改造,建立社区养老服务智能化的硬件基础。

2.2.2服务流程再造与系统协同化促使社区养老服务的人与智能化的物互补互促、互存互动,即使用智能制造技术和信息技术,最终让社区养老服务达成信息资源、智力资源与传统资源的深度融合;推动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发展,构建人机结合的智能网络,不断推进部门内资源的整合共享,提升各个部门、行业子系统内部的协同水平。充分运用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服务模式创新,按照系统优化的要求最大程度地实现社区养老服务系统内和跨系统业务的整合协同。

2.2.3社区养老服务系统运行的智慧化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涉及到医疗、社区安全监管、交通、民政、居委会等方方面面的资源,推动其智慧化多行业应用、跨部门资源共享建设,通过打造多行业、跨区域、云平台、跨部门、全覆盖的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运行体系。

2.3建设内容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建设应以老年人需求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根据老年人生理和心理需求,其建设应包含以下七种智慧化服务内容。因老年人身体、财力、喜好等方便的不同,服务项目需求会各有侧重,但是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建设规划应该尽量做到全面,以期满足服务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

2.3.1生活照料服务生活照料服务是智慧化指向老人个人提供饮食、起居、清洁、卫生照护的过程实现智能化。通过研发智能机器人等设备,以及护理人员智慧,逐步实现生活照料服务的智慧化。

2.3.2膳食服务老年人膳食均衡是保持健康的关键,膳食服务智慧化指运用医疗健康设备,对老年人饮食提出要求,并根据营养学知识和老年人需要合理搭配食谱。在这个过程中以智能设备的测量数据为基础,通过智能运算系统,完成服务。

2.3.3居室和环境卫生服务老年人住所的电器设备实现智慧化运转,环境卫生有智能设备自主清洁,老年人不需要从事超负荷的体力劳动。

2.3.4安全保护服务老年人生理机能衰退,安全隐患增多,从日常行走,到居家生活,多有交通、水电、燃气等安全隐患,因此智慧化求救装置,水电安全报警器,燃气监控等智能化设备必不可少,也是安全保护服务智慧化的基础。

2.3.5医疗/康复护理服务老年人是慢性病的主题人群,医疗/康复护理服务智慧化指通过智慧化设备为老人提供基本的、连续的、综合的预防、保健、康复、医疗、护理等卫生照料的过程。

2.3.6心理/精神支持服务生理机能的衰退导致心态和精神的消沉,同时心态和精神的变化又反作用于身体健康,因此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不可以忽视心理/精神支持服务这项内容,即在智能设备的帮助下通过语言、文字等媒介,以各种活动为载体,使老人的认识、情感和态度有所变化,增强适应性,保持和增进身心健康的过程。例如使用可视电话、网络电话、移动设备等帮助老年人与亲属、朋友等沟通交流,丰富老年人社会支持系统。

2.3.7文化娱乐服务老有所乐是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的重要内容,生活水平的提升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文化娱乐活动不仅丰富多样,而且智慧化水平大幅提升。文化娱乐服务智慧化指运用智能设备手段向老人开展各种类型、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化体育娱乐的活动。例如为老年人提供电子报刊,数字化家庭影院等。

3结语

智慧医疗策划方案篇9

各种医疗保健的利益攸关者和决策者都迫切需要让成本得到控制。但是,他们还必须应对日益增长的需求和支出、不断变化的期望、新的竞争、立法改革、降低赔偿费用以及资金减少等所带来的挑战。因此,需要有一个更为个性化的办法,它以患者为中心,能够减少医疗保健方面的经济负担,同时提供优质结果。

那么,未来的智慧医疗到底可能会呈现怎样一种状态?或者说,未来智慧医疗的愿景是什么?如何才能实现这一愿景?有哪些相关的技术?智慧医疗的趋势如何?本文将对此一一给出答案。

未来智慧医疗的愿景

当前的医疗保健关注的是反应性,它以疾病为焦点,以临床为中心,而在未来,智慧医疗中的医疗保健关注的将是积极性、预防性、生活质量和健康,它是分布式的,并且以患者为中心。或者说,未来的医疗保健将具有4p的特点,即预测(prediction)、预防(prevention)、个性化(personalization)和参与(participation)。届时,我们每个人都会拥有一个基于我们自身的风险因素,并结合健康促进和早期干预的完整的生命健康计划。针对这份计划,健康教练会做出指导,并将支持我们在生活中学习做健康的选择,同时充分利用医疗保健服务。世界在不断变化,人们对医疗保健系统的期望也在不断变化(见图1),比如人们期望得到的答案迅速简单,希望系统能够了解患者,希望有无缝交互等。更具体来说,被赋予权力的消费者希望医疗机构能够“了解我”,并通过利用多种信息源,收集个人喜好,理解和预测行为,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互动,尊重个人私隐权以及保护个人数据的安全来做出响应;希望医疗机构能够“让我参与”,并通过参与优先对话,保持相关(“正确的信息”),在不同的触点之间保持一致,以及展示诚意(“你在乎”)来做出响应;希望医疗机构能够“授权给我”,并通过与透明信息相连,形成社区,以及简化控制和访问来做出响应。

虽然技术本身并不能解决医疗保健所面临的挑战,但技术日益增加的能力和降低的成本,无疑将有助于应对挑战。众包、云网络和更快的数据处理将能实时收集和分析数据,从而驱动研究模式远离传统的小样本、有限时间的随机控制,转向大规模和持续评估,让药物设计更有效。而我们的家庭、工作场所和休闲场所将成为这一相互关联的监控网络的一部分,取代传统的要依靠个人去医疗机构进行筛查和监测的模式。例如,家里的镜子将可能会检测出体形和皮肤状况的变化,提醒我们注意早期预警信号,如潜在的癌症等。其他一些技术,例如基因组测序,将会实现基于个人风险进行早期干预。

技术的发展也将使得医院数量减少。由于减少了浪费,并且有更具针对性的治疗,医疗成本将会随之降低。医院将会向更加专注于向病情最严重的患者提供优秀的治疗。对于患有慢性疾病的人,大部分的护理工作将会在家中或其他地点通过远程医疗来实现,这不仅降低了医疗成本,同时也能让人们在自己所选择的环境中生活得更充实。医疗保健将会从仅有专业组织提供变成是我们每个人的业务。

随着年龄的增长,个性化预防计划,阻止或减缓恶化的快速干预措施,以及来自健康教练和远程医疗的集成服务,将帮助我们在家中生活得更久。当有必要移至医疗中心的时候,当地社区就会有相当的设施,从而这我们能够与朋友和家人一直保持联系,并利用全方位的休闲和学习资源。

智慧医疗将生活方式选择、社会选择和临床选择带到了一起(如图2)。在未来智慧医疗的愿景中,医疗保健应该做到可预防的伤害零发生,满足个性化的需求,提供无缝交付和公平使用。这样,医疗保健将会更安全、更智慧、更以人为本,它将支持我们每个人获得最大的健康与安宁。

安全和可持续医疗保健所面临的主要挑战

未来的愿景是要有安全和可持续的医疗保健,为此,现在的医疗保健系统需要应对多方面的挑战。首先,就是要负担日益增加的物理慢性疾病。不论是在低收入、中等收入还是高收入国家,慢性病都是日益严重的问题。以2008年为例,全球有3600万人死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当年全球总死亡人数的63%。而到2030年,预计这类疾病将会威胁5200万人的生命。慢性病患者需要进行长期治疗,要有连续监测、监督和早期干预,以防止进一步恶化。在医疗支出中,患有控制不良的慢性疾病的人占了相当大的份额。例如在英国,有报道显示,患有慢性病的2%~3%的患者使用了高达30%的计划外住院,以及80%的全科医生咨询;而在美国,每年有超过20%的医疗支出用在了不到1%的人口身上。事实上,导致身体慢性疾病及让其进一步恶化的情况(比如缺乏活动,饮食中脂肪、盐和糖的含量过高,吸烟、酗酒,以及药物的滥用等)是可以改变的。但不幸的是,今天的医疗保健系统主要集中于应对严重的或急性疾病,而不是进行早期干预以改变人们的行为。世界卫生组织称,大多数国家没有政策框架、质量体系或基本的初级保健服务来有效应对慢性疾病的挑战。专注于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的需求向现有的文化和思维模式提出了挑战,因而增加了对新的工作方式的需求,这些工作方式关注决定健康的社会和心理因素。

其次,老年痴呆症的负担越来越大。到2050年,预计全球痴呆症的患者将达到1.15亿人,而其中71%会生活在现在的中低收入国家中。这无疑向医疗服务提出了双重挑战,因为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患者将长期患有身体和心理健康方面的疾病。

再次,是老龄化人口的需求变化。世界人口正在向老龄化发展,从1950年到2000年,全球60岁以上的人的数量增加了两倍,而到2050年,还会再增加两倍。这不仅是因为世界人口的整体增长,也是因为人更长寿了。长寿人口迅速增长从几方面向医疗保健提出了挑战。首先,由于人口分布转向由老年人主导,而他们都在寻求退休,因此社会中支付医疗保健费用的经济活跃人口变得更少,医疗保健的收入将会减少,这将导致成本压力的增加。其次,由于预期寿命增加,因此长期有身心健康问题的人数会增加,这就意味着有更多的人会在健康状况不佳的情况下活得更长。为此,医疗保健必须要发生改变,从侧重于急性病,转向关注满足长期有身体、社会和心理健康三方面组合问题的人的需求。在这种压力下,医疗保健将必须与社会和民间服务相结合,以高成本效益的方式满足老龄化人口的持续需求。

无法支撑的成本也一直是医疗保健系统面临的重大挑战。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医疗开支一直稳步增加。为此,医疗保健必须做出调整,采取措施来控制开支,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慢性病的增多和人口老龄化)。更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将有潜力改进成本效益。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不平等的使用权一直存在。34个经合组织国家占世界人口的18%,但却占了世界医疗支出的84%,这直接表现在对医疗保健的使用权上。例如,在高收入国家,每1万个公民有56张病床,而在中低收入国家,仅分别有49和21张。不仅可用的资源有限,越来越多的中低收入国家面临着疾病的三重负担。糖尿病、心脏病和癌症的风险因素在增加,同时,他们还要努力减少由传染性疾病和营养不良造成的死亡,并减少新传染病出现。由于基于性别而造成的教育、收入、就业和使用权的不平等,使得妇女和女童尤其更难获得高质量的医疗保健。医疗保健尚未解决有限资源和不平等使用权的问题。要改善全球健康,这仍然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同时应该注意到的是,不安全的医疗状况并未显著改善。无论是在低、中或高收入国家,医疗保健都仍然很危险。在全球每年4.21亿住院人口中,估计有4270万人在一定程度上与不良事件有关,这使得不安全的医疗成为第14大导致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因素,相当于肺结核或疟疾造成的负担。

另外,气候变化对健康和医疗服务也构成了重大威胁。地球表面温度、海平面和降雨量的变化,以及极端天气事件,会威胁数十亿人的健康,从而对医疗保健的准备和应变能力提出了挑战。

最后,医疗保健还要应对新服务模式的需求。医疗保健的消费者越来越多的期望健康服务能仿效其他服务部门,即人们想要参与医疗,并向医疗服务提供者进行咨询。与前几代人相比,现在更多的人能更好地了解情况,因而也更有可能挑战专业医疗人员。

学习型健康系统

学习型健康系统是由美国医学研究院(instituteofmedicine,iom)在价值与科学驱动的健康保健(Value&Science-DrivenHealthCare)圆桌会议上发展出来的议程,其愿景是让医疗保健系统向每位患者提供最适当的护理,强调预防和健康推广,提供最大价值,并在提供护理服务的整个过程中增加学习,最终改善整个国家的健康状况。虽然这一愿景声明的是在美国的行动,但实际在国际社会上都有相似的目标。学习型健康系统的目标是要让临床决策能够得到准确、及时和最新的信息的支持,而这些信息反映了现有的最佳证据。

健康信息技术(healthinformationtechnology,Hit)就是要让医疗保健系统发展成为学习型的健康系统(LearningHealthSystem,LHS),而有两个具体领域能够说明基于健康信息技术的学习机会。首先,提供者、患者、研究人员和公共卫生之间的健康信息交换使得提供者的数据可供学习;其次,移动健康可以通过监测生活方式,收集新类型的个人数据。

健康信息技术中涉及健康信息交换(Healthinformationexchange,Hie),它通常是指为让个体患者得到更好的医疗护理,在不同当事人之间进行的健康数据交换。而作为名词,它指的是一个促进系统,该系统通常通过设置提供者之间安全和标准的通信,充当交换的基础设施。

另外,健康信息技术发展中,移动健康(mHealth)也不容忽视。移动健康关注的是越来越多的使用特定类型设备上的移动传感器来监测医疗保健和健康情况,采取行动,改善健康。一方面,移动健康设备(如手机中的计步器)可以协助测量,从而鼓励健康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移动植入物(广义上也被归入移动健康设备)收集健康中至关重要的数据,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对驱动进行干预。例如,当植入式除颤器检测到心脏急症时,会进行电击。

智慧医疗的趋势――以患者为中心的家庭医疗

由于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今天,医疗保健领域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要向老年人提供充足有效的医疗保健。在美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是人口增长最快的部分,预计到2030年,美国将有400万85岁以上的老年人,而研究表明,这些老年人更喜欢独立的生活方式。随着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要维持独立生活,用智慧、有成本效益的家庭医疗保健技术来代替现有的家庭医护者将变得非常关键。技术拥有巨大的潜力改进智能化环境中的医疗保健领域,让家庭成为主动式的医疗保健中心。家庭中的智慧医疗保健系统恰恰可以提供此类解决方案。技术辅助的智慧医疗保健系统将能让老年人远离医院,用他们自己的方式独立生活,同时也避免了使用昂贵的医疗人员。因此,新一代为医疗保健建立的智慧家庭系统将能让人们生活得更健康。智慧医疗的一个趋势就是要让今天的医疗走向以患者为中心的家庭医疗(patientCenteredmedicalHome,pCmH),如图3所示。

智慧医疗策划方案篇10

关于如何科学、合理地建设智慧城市,我们曾多次到各地调研,发现很多智慧城市建设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一些城市甚至不知道智慧城市的具体含义,就贸然提出要建设智慧城市;一些城市与自身发展脱节,没有和经济发展、惠及民生紧密结合;一些城市缺乏顶层设计,没有拿出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案;一些城市已经开始着手实施了,却在建设过程中难以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这些问题不仅困扰着我们,也时刻困扰着当地政府,如何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值得深思。在最近的一次调研中,我们来到新疆,在大漠戈壁上我们找到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

克拉玛依,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被誉为沙漠明珠。这座伴随着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的勘探开发而发展起来的现代化石油工业城市,人均GDp一直稳居全国前列,甚至超过中国经济最发达的沿海发达城市。这样的一座城市,也已经进入了住建部公布的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虽然克拉玛依提出到2015年建成数字克拉玛依,到2020年建成智慧克拉玛依,但是该城市从顶层设计、方案制定、组织实施各个环节一直按照智慧城市的标准在建设。现在,克拉玛依智慧城市建设成果已经在强政、惠民、兴业等各方面凸显。

一是在政府管理方面,克拉玛依建成了电子政务云平台,建成了人口、法人、地理信息和宏观经济四大基础数据库,实现了政府、社区、街道的核心存储、服务器等硬件基础设施、数据资源、应用系统集中部署和统一管理,实现了85个政府公众网站群、市区两级一体化协同办公平台在电子政务云上的部署和应用。

二是在便民服务方面,智能公交系统实现了公交车运行路线和到站情况随时随地可查询;无线城市可以让市民在家就可以完成以前必须上街才能完成的事情;各大医院的HiS系统、社保卡系统实现接口,参保人员实现持卡就医、实时结算、刷卡买药;医疗卫生系统建成远程医疗平台,与国内多个大医院实现远程医疗资源共享,实现克拉玛依市民共享北京、上海等发达省份的优质医疗资源;以视频监控报警联网平台为依托,整合了公安和本地企事业单位的视频摄像头和报警资源,并遴选了部分视频监控摄像向社会开放,让公众通过互联网、手机终端参与社会监控,及时发现违法犯罪,弥补公安机关警力不足,进一步提高了城市社会治安防控和应急管理水平。

三是在产业发展方面,克拉玛依油田实现了把油田发现以来70多年的生产数据全部装入计算机集中管理和分析;建成了由一百多套应用系统组成的数字油田应用软件体系,全部的生产管理和办公工作,都实现在计算机中完成;油田13万平方公里的生产区域,实现千兆计算机网络连接到办公场所,油田生产现场的数据、图像,实时采集和传输到油田基地,实现远程生产监控和分析。

克拉玛依智慧城市建设,较好地满足了城市发展各种需求,基本符合智慧城市的建设规律,已经走在了全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前沿。究其原因,除了与其扎实的经济基础有一定关系,建设模式具有其独到之处:

首先,政企统一确保了各部门之间沟通顺畅。在中国,没有一座城市像克拉玛依这样,石油与政府在同一个党委的领导下,既是石油石化基地,又是一座走向现代化的城市。这样的组织架构,使得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较小,各部门之间的壁垒相对容易打破,为集中建设提供有利基础。

其次,立足从顶层设计入手。智慧克拉玛依自建设之初就规划了“一个中心、两大平台、三类应用、四套体系”的建设内容,制定了“统一管理、统一组织、统一标准、统一技术路线、统一技术支撑”的建设原则,从强政、惠民、兴业三方面全面推进,目的是通过“数字强政”建设,实现政务管理数字化,提升政务办公效率,提高政府执行力;通过“数字惠民”建设,为百姓提供信息化的快捷办事途径,方便市民生活;通过“数字兴业”建设,达到信息共享、资源高效利用,提高企业竞争力。

再次,建立了一套适合于智慧城市建设的管理体系。该体系由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和支持层构成,分别负责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决策、运行管理、执行监督和建设支持,按照体系化的思想整体向前推进,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