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数字物流管理十篇数字物流管理十篇

数字物流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17:19

数字物流管理篇1

[关键词]数字经济;物流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消费模式的服务化、销售市场的分散化与智慧物流的普及化带来了复杂结构的物流需求,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成熟,在国家政策支持下,物流各项指标随着大数据产业发展呈现翻倍增长态势,同时,对于“大数据”技术的充分应用,物流路线、选址及仓储等,都有望得到进一步优化,从而达到即时服务的终极目标。数字经济作为经济的一个新业态,已经成为新旧动能转换中非常重要的驱动力,也是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同时改变着工作和职业的性质,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领域提供的就业岗位为1.91亿个,占当年总就业人数的24.6%,同比增长11.5%,数字技术在提高劳动效率的同时,也会减少对于劳动力的需求,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所估计,到2030年,可能有多达2.2亿中国工人需要换工作,占中国总劳动力的30%,而物流一直被视为劳动密集型行业,面临这样的冲击,势必需要快速的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由此可见,传统的教学空间布局、教学组织模式、教学方法与技术等已经无法适应工业4.0背景下物流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1.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1物流管理专业教育模式创新体系缺乏系统性

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总体思想要求突出培养相应专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新文科建设要求通过跨专业、跨学科、跨界甚至跨域整合突破界限壁垒,运用“新”(新经济、新技术)、“融”(嵌入式、交融感)、“通”(跨学科、跨领域)、“特”(有特色、很特别)的新文科思维,创新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产学合作协同优化、创新设计新时代文科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内容体系、教育教学方法、科教融合模式和教学评价机制等,推动跨学科深入交叉互渗、跨领域深度融合贯通。这与物流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不谋而合,因此融合新文科建设思路是深化物流管理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但物流观看了创新教育需要将改革策略及具体举措集成在一个系统的、立体的、全面的适应性体系建设上,只是通过增加课程的实践环节无法形成一体化的课程计划;单纯运用一些类似翻转课堂、课堂app等授课技巧也只是旧有教学模式的完善。

1.2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与社会发展趋势没有保持一致

需求的刺激、市场结构优化和技术变革等改变促进了中国物流业的快速增长,“互联网+”促进了传统物流产业的变革升级,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区块链的结合,正在让物流行业发生一场效率革命,这些都带来了复合型专业人才的紧缺,从而制约了物流产业链的迭代更新。而物流管理教学的目标更多是旧有知识的输出,在这一背景下,需要更加关注课程的设置与质量,培养物流管理人才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竞争力、领导力、新技术开发能力及社会责任等素养。

1.3物流管理教改研究中对课程研究较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研究较少

从中国知网CnKi数据分析结果可知,物流管理教改研究中“物流课程”的中心性最高,围绕该关键词,出现了“物流课程”,“国际物流”,“教学质量”,“教学改革”等高频词,也有结合行业发展背景进行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例如徐龙闪,肖红波(2021),吕雪(2020),潘鹏(2021)等学者主要研究了在互联网背景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体系,但教改领域中针对数字经济背景下物流管理创新人才培养相关研究较少。

1.4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的应用不够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以及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持续深入,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层出不穷,日益创新,发展迅速。其中典型的成果是北美地区高校教学技能培训机构CaffarellaRS(2002)提出的BopppS教学模型,因强调激发授课对象的主动性,被全球超过100所大学和产业培训机构所推崇。因为物流同时根植于工程和管理实践的,既体现了工程与管理门类学术研究主题的综合,也体现了物流实践中工程技术与管理方法的交叉融合,因此麻省理工大学创立的CDio工程教育理念为物流管理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研究方向,也为我国的物流管理新文科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CDio的核心思想在于鼓励学生以主动的、理论联系实践的、课程之间相互交融和有机联系的方式进行学习。CDio理念与教育模式的创新在很大程度上逐渐成为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界重要且具有巨大影响力的改革行动之一,迄今为止,CDio在中国的发展已逾十年,但CDio模式多数仍局限于机械、电气、化工、土木、农业类专业,因此结合物流管理人才需求现状,我们认为“BopppS-CDio”教育模式更能够有助于复合型、多元化创新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

1.5提高管理管理课程群教学效果的需要

物流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的位置,物流行业的应用型人才需求和教学效果并不匹配。目前整个教学环节与实践中存在着重传授理论知识、缺乏系统化的学生能力培养,理论实践相互脱节、学生兴趣不浓的现象,教学模式难以匹配学生数学素养参差不齐等问题。

2.数字经济时代对物流管理创新人才的新需求

2.1数字经济时代对物流就业的影响

数字经济的概念最早是由Dontapscoti在20世纪末提出,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2020年)》中对数字经济的概念进行定义:“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数字经济发展造成了物流管理劳动力市场两极分化。一方面,数字经济催生了很多新模式和新业态,例如尤其在消费市场创造了大量物流新就业机会,另一方面,由于人工智能的特点,物流业中重复性、机械性劳动更容易被机器和软件替代,此类岗位大幅减少,一线工人的工作日也将因自动化而重新配置。

2.2数字经济时代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

我国非常重视物流产业人才培育,截至2018年,全国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高校就达396所,而物流智能化,物流平台,物流资本化,物流新零售等创新经济所需要的物流人才培养规模过小。从物流行业细分领域人才需求表(见表1)不难看出,数字经济时代对创新型物流专业人才的要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逻辑思维能力强、具备数字化思维和能力。二是熟悉物流服务行业的业务模式及流程。三是能通过数字的牵引,具备整合管理、业务和技术的能力。

3.数字经济时代物流管理创新人才培养路径

3.1基于数字经济背景建立物流管理创新人才分层教学模式

3.1.1融合数字经济设定层次化培养目标通过对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的调研走访,研究数字经济背景下物流管理人才需求,对物流管理就业状况的数据收集分析整理,同时整理物流领域需要的数字技能,建立通用的数字技能分类,例如物流数字化开发类,物流数字化运营类等,根据技能分类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的指导,制定和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在教学目标上,融合数字经济设定层次化培养目标,促进知识、能力、素养的有机结合,按照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建立分层次教学体系,确定培养目标和知识能力体系,对学生进行基础层、应用层、创新层分层次分阶段教学的培养。通过层次化培养目标解决学生基础差异,教学与实际脱节的问题,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将课程理论内容相互衔接与融合,形成较完整的解决问题的理论体系与思路。教学计划上,拟定培养高水平管理人才的教学计划,使课程的教学计划能够与宏观经济、产业发展、企业实际需求实现良好的对接。

3.1.2提升教师数字经济和专业知识水平当今的物流业很难避免数字化竞争,现代物联网,人工智能,云技术,区块链,流程自动化Rpa等数字技术的加速创新迫切需要提升高校教师的数字经济相关知识和技能,因此,通过让教师参加数字经济及相关技术的培训、学习、讲座和研讨等方式,并通过校企合作项目,让教师进入相关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提升教师的数字经济素养。另一方面,高校可以建立双导师制度,引进企业教师,充分发挥丰富实践经验的优势,企业教师不限于物流行业,互联网、新零售、电子支付等高科技行业,这些导师一方面能弥补高校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另一方面也能够生动还原企业营运环境。在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建立专业教师、企业导师、职业指导三重师资队伍结构,进行通识教育,物流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培养教学,着力培养既具备物流知识技能又具备计算机、大数据知识技能的高素质物流人才。

3.1.3丰富物流数字经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上,坚持理论与需求、经济、技术、产业链等环境变化以及物流与金融,it,工程学,建筑等其他学科的有效融合,增加物流数字化运营管理的知识体系与发展动态知识学习内容,保持知识结构的前沿性和时代性。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在设置经济、管理、工程等一般理论课程的基础上,针对不断更新迭代的细分领域,例如物流与金融学科的融合产生出的仓管质押、代收支付、货车信贷等细分领域;物流与it的融合产生出的车货匹配、智慧物联网等领域;物流与工程学的融合产生出的aGV、无人机、自动化仓储分拣等领域,合理设置区块链、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智慧物流营销与管理、互联网金融与管理等课程方向,将物流与供应链的知识进行深度融合,突出智慧物流与供应链的发展特色。

3.2利用数字技术实现多渠道学习和教学

一是加强数据资源建设,搭建“数字技术+物流”教育平台,平台教程和案例数字资源库由教师和企业共同参与、设计和完成;运用“BopppS有效教学模组”作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的“基本架构”,充分利用数字技术,通过在线课程,智慧课堂、学习通等方式丰富教学过程,并合理利用这些平台对学生学情等数据进行分析,营造参与式教学氛围,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实践上,持续丰富实践教学内容,达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效契合,增加物流仿真实验等实践项目、企业实地研究和实习机会,激发学生对实用技能的兴趣,培养学生考虑数字经济背景下解决复杂物流管理问题的综合能力与高级思维;二是强化实践教学体系,丰富和完善教学实践。通过构建实验教学平台、学科交融讨论平台和课外实践平台,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实现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的对接。强化实验教学。结合理论讲解和案例教学,认真开展实验教学。教师充分应用实训场地、设备、软件指导学生在实验课堂上动手完成各项模拟业务操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组织学生参加各项竞赛活动。每年由学生组建团队,参加全国各项物流大赛,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合作意识。用“课程+兴趣+社会”的教学为学生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鼓励学生观察家乡或者身边的实际情况,综合运用物流成本、管理学、微观经济学等物流管理等文科知识提出解决方案。增加校企实习实践考核力度。企业实习不局限于熟悉物流日常操作,建立学校和企业双向沟通渠道,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同学物流实习,鼓励企业问题进课堂,课堂理论企业应用,利用app,QQ,微信,腾讯课堂等数字手段,进行现场讨论并提出有建设性的方案。

3.3多维度考核评价机制,解决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

实行过程性考核与多形式考核的有效契合,提高考核的全面性、实践性。构建多维度教学效果评价体系,重视学生参与度和过程考核,课程考核包括试卷考核,线上答题,线下调研,成果汇报等多种形式。评分采用试卷评分,课堂和线上讨论评分,同学互评等方式。优化评价方式。加大线上考核比例。线上考核内容应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进行权重设计,比如线上考勤,学情考核,课堂app讨论等,提高学生主动性,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现象,自发拟定讨论话题。线下学习布置进阶式任务,提高可操作性,增强学生物流方案设计能力。优化实践环节评分体系。除了考核学生现场实习表现,同时要求学生针对企业问题提出独立的方案,在最后的评选环节,由学校教师,企业导师和同学组成的评分组根据实际情况得出综合得分。该分数是小组间横向评比、集体评议的结果,能更加客观地反映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实际水平。

4.结语

数字物流管理篇2

关键词:数字经济;跨境电商;生态系统

随着数字化信息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和普及,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逐渐加快,成为推动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跨境电商是我国数字经济的重要体现,数字经济在此背景下不可避免地改变了传统的国际贸易方式,为跨境贸易提供了新的窗口,扩大了国际市场份额,在发展跨境电商的前提下改变外贸发展方式和国际贸易规则。它兼具结构调整和整合世界资源的优势,即形成有效的跨国合作新渠道,提供发展空间,优化产业结构,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经过不断的发展和探索,中国跨境电商正在进入跨境电商生态系统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阶段。随着数字化技术发展的不断成熟,跨境电商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因此,构建跨境电商生态系统对于促进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数字经济及其对跨境电商的影响

1.1基本概念

数字经济是一个以大数据技术为基石的全新经济形式,以大数据技术为发展导向,实现社会经济的高效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资源的快速优化配置与资源再生。数字经济将促进经济社会在各领域的相互渗透与融合,推动各领域与国际贸易合作的进程,推动社会经济成长,提升劳动生产率,培养新市场、新增长点。跨境电商,是指在全球商务活动中与世界各个国家的交易主体开展跨境交易,并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结算和跨境物流配送完成交易。在国家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和“一带一路”政策倡议下,我国跨境电商交易量持续稳定增长。

1.2数字经济对跨境电商的影响

在中国数字经济的带动下,跨境电商的发展越来越快,这也带动着中国外贸企业跨界融合的快速发展。自2016年数字经济成为我国创新发展战略提出以来,地方政府的政策扶持、庞大的市场需求和新型信息的广泛运用,都推动了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随着数字科技的日益发达,无形商品和服务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流行。数字化服务主要通过电子商务等网络平台进行跨境服务,将原来有形的产品和服务,逐步地向无形的产品和服务转化。无形产品和服务的输出,已经彻底改变了中国以往的线下贸易流程,实现了线上即时交付,并由此大大提高了贸易效率。但如今,由于交易内容和贸易模式的改变,导致了中国现行的跨境电子商务规则体系已经无法支撑中国现实发展的市场需求,因此跨境电子商务规则体系迫切需要弥补中国数字商品市场与服务领域的空缺。

2数字经济中跨境电商生态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跨境电商服务平台存在缺陷

跨境电商平台的综合业务能力定位,由于缺少对行业和企业发展的深度认识,仅在经营策略上重视企业利益,而忽略了客户的现实业务需要,最后造成了资源投放走向偏离,企业服务质量无法提高,使基本业务功能难以实现,也难以实现整个企业综合业务能力的改善与提升。同时,因为没有跨境电商平台服务体系的策划与构建,在交易过程中就会存在着环境风险、流程风险与结果风险。目前,国内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仍然着眼于基本业务,而不是从企业需求的视角来思考问题,系统平台需要从结构、业务、系统、标准化、便利化等方面进行重新规划和重建。

2.2跨境电商物流系统有待完善

现有的物流运输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跨境电商的发展。海铁联运作为跨境物流的主要运输方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着联运不畅、松散等问题,这增加了运输成本,使使用环节更加复杂,也浪费了时间。根据跨境电商的业务运作,物流模式可分为商流和物流。构建跨境电商生态系统,最重要的是建立跨境物流体系。由于交通枢纽和物流设施建设时间长、周期长,物流运输对跨境电商的帮助有限。同时,不同的物流模式有着不同的物流标准,往往无法顺利对接,影响跨境电商的有效开展。物流设施的不同标准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跨境电商的工作效率。这些成本最终会由跨境电商企业承担,不利于跨境电商企业的发展。

2.3海关流程仍旧处于模糊监管

由于货物种类繁多,不同的部门需要协同工作来协调和监督。由于中国各地海关的监管职责分工边界并不清楚,各监管部门任务目标的不同,工作重心也有所不同,监管流程和监管成本增加,从而造成了跨境电子商务的经营成本和商品价格增加,这也最终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销售额的减少。同时,跨境电商是一个服务性的营销活动,需要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要。但国外顾客的需要无法精确预估,企业无法根据不确定的需求制定相应准确的运输计划。当货物到达顾客手中时,顾客经常会因为对货物不满意而退换货,因此他们不得不支付退货或换货所需的关税。虽然我国的保税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但其实施过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复杂性,会增加跨境电子商务的时间和成本。

2.4跨境电商经营理念陈旧

跨境电子商务企业是生态系统中的核心点,其自身陈旧的经营理念,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首先,供应链的风险很大。跨境电商作为一个长产业链,其经营风险不易控制,上游商品供应出现虚假宣传的行为,下游服务出现退货流程繁琐、时效延长的现象。其次,资本流转风险较大。在资本流转中,最主要的条件是安全性和便捷性,但是目前的跨境支付方式面临着不少风险,比如由于现在的外汇管制制度,使人民币无法自主地兑换和在全球流动,使跨境出口的公司主要在境外采用第三方付款方式。这样,就可能会面临着帐号被盗、资金冻结乃至洗钱和套现的经营风险,不仅对消费者的资金安全构成了威胁,也给跨境支付安全带来了挑战。最后,缺乏数字思维。在实际运行中,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通常较为简单,其管理主要集中在库存和供应链管理等方面。使库存的预测与实际销售产生一定的差异,因此库存成本控制不科学。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是基于信息技术,而缺乏数字管理思想导致的静态库存管理和落后供应链管理能力问题,使其发展无法赶上数字经济发展速度。

2.5跨境电商生态系统不平衡

数字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着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的快速发展,从而参与到全球数字商务中来。由于跨国电子商务公司的初始数字化管理水平相对较低,没有数字化人才和数字化管理理念,其数字化发展水平也和公司增长速度不相适应,从而造成了其抗经营风险能力相对薄弱,无法对抗因国际数字商业而产生的各类经营风险。跨国电子商务公司通过积极参与国际交易,能够更好地实现全球贸易,但是经营风险也会增加,比如中美贸易摩擦、数字贸易壁垒等。跨境电商企业数字化水平落后,缺乏竞争优势,无法应对各种风险。数字经营中的跨国运营,对数字水平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同时跨国电子商务企业也必须向数字化经营转变,才能更好地处理各种风险。

3数字经济下跨境电商生态系统的发展策略

3.1专注于平台服务

跨境电商平台是跨境电商生态系统的核心,应加强对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特别是适合本土企业需求的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政府部门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积极推动贸易便利化;大力支持本土跨境电商平台的发展,推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跨境电商平台建设;在发达国家和重要节点国家适时布局,沿着“一带一路”路径,加快跨境电商平台全球化覆盖的进程;通过完善基础设施网络,促进综合服务平台、公共服务平台、通关服务平台的融合发展,提升各平台的协调服务能力,从而加快信息、资金、货物自由流通。同时跨境电商企业应通过国际合作或并购等方式扩大销售网络、物流网络和支付网络,并通过本地化经营提高对海外市场的认识和服务能力。

3.2完善物流体系

跨境电商应逐步按照核心和的方式适应数字经济环境。除了打造更完善的跨境电商平台外,也要重视跨境物流体系的完善。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技术已经进入每个家庭,这种信息和网络环境被应用到各个领域,这就为跨境物流运输业务流程的改进提供了保障。跨境电商存在着许多不可预测的因素,如对消费者市场的认识不准确、消费者心理不一致等,提升了供应链管理的难度和退换货的风险。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更为完善,更加灵活的物流体系的支撑。外贸企业可以比较国内港口到世界各地的运价,降低物流成本,实现利润,帮助客户获得最高的性价比。“海外直销、本地配送”的新模式和仓储物流的进一步转型升级,为跨境电商卖家提供了新的机遇,通过投入资金和资源,创造更高效的国际贸易市场,建立更为高效的物流体系势在必行。商流与物流深度融合,并协调发展,共同促进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

3.3完善海关作业设备和流程

为了支持跨境电商业务的发展,海关监管部门和相关业务流程部门应共同完善通关流程,解决如海关监管严格、流程复杂、等待时间长、用户需求大等问题。因此,海关监管部门应在不降低监管效果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电子技术和设备,在推进电子口岸建设的前提下,提高工作效率。对于不同信用的跨境电商企业,海关监管部门应采取不同的监管政策。例如,对跨境电商进行分类监管,将不同诚信、信誉等级的跨境电商企业进行分类监管。同时,还需要对海关管理系统方案进行修改设计,完善部门的业务操作流程。要明确职责,减少空白处和监管重叠,各部门要在监管管理范围内恪尽职守,做好本职工作,使通关手续更加灵活,海关审批手续更加便利。此外,要加强各业务监管部门的监管合作,提高进出口货物的质量,共同建立一个严格维护、协调、高效的通关环境。

3.4采用先进的经营理念

在发展过程中,跨境电商企业必须注意对数字技术的投资,确保数字技术发展有稳定的资金来源。跨境电子商务公司要从模块经营转变为数字化管理,并高度重视经营中的数字化发展,把数字化发展融入到公司发展的整体规划中,如编制相关的数字化发展计划,制定相关预算,并设立年度技术研发专项资金等。在数字技术的开发过程中,公司应重视科技研究成果的转化,对取得的研究成果加以检测与评价,使得新的数字科技可以促进跨国电子商务公司的数字化发展。对跨国物流来说,打通环节不仅是宏观政策层面的,也是技术层面的。新一代信息系统的引入,显著提高了跨境电子商务的产业竞争力、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其中,区块链技术手段大大改善了传统底层的支付技术,显著提升了支付效率。另外,由于大数据分析、新一代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现代信息系统的运用,使以往许多非标准化问题转变为标准化问题,大大促进了企业管理过程规范化的进展。虚拟现实技术和增强现实产品与服务,极大地提升了使用体验。因此必须大力支持和引导创新,运用区块链技术手段,强化企业合作关系,保障跨境支付的安全性。要更加重视企业内外部数据建设,进一步丰富信息应用手段,建立和健全信息管理网络平台,增强供应链管理的有效性,运用信息推动跨国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

3.5优化生态环境

首先,从政治制度与社会文化环境的视角,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工作,特别是政府监管。政府部门要抓好政策保障工作,形成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总体布局,通过采取税费优惠政策或政府财政补贴等相关政策措施,促进国家生态战略的落实,以宏观策略的视角引导中小企业规范运营;同相关国家开展政治沟通和文化交流,积极降低贸易壁垒与摩擦;推动各级、各地方政府、各监管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协作;全面开通国际监管协作平台,建立全球信用风险监测系统。其次,从技术环境的视角,关注数字人才的培育,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在中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数字人才培养已成为从根本上促进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跨境电子商务公司也应该更加重视对数字人才的培育。一方面,跨国电子商务公司应该主动吸纳优秀的数字人才,并利用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培养优秀的数字人才。此外,跨国电子商务企业还应该定期地对现有人才开展数字技术培训,并构建好数字人才发展评价系统,建立自己的数字人才团队。唯有如此,数字化管理思想才能代替传统的管理思想,而数字化人才的优势,也才能充分体现到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的经营管理工作中。

4总结

生态系统建设是跨境电商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路径,特别是在数字经济时代下,研究和发展跨境电商的生态系统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相关人员需要结合现有条件进行探索和实践,依靠数字化信息技术为跨境电商开发新的商业模式和物流模式,以改进和加强跨境电商的生态系统建设。本文通过研究,指出数字经济时代下,跨境电商的生态系统建设应明确遵循核心原则,构建适应数字经济时展的生态系统。同时,跨境电商应该以主营业务为方向,以相关产业为支柱,构建具有优势资源的核心业务生态集群。此外,跨境物流业务具有的独特复杂性和货物流通高风险的特点,决定了跨境物流是跨境电商快速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跨境物流应通过优化物流业务流程,提高跨境物流与跨境电商的融合程度,这有助于跨境电商生态系统建设中物流资源的高效利用。数字经济时代下的跨境电商生态系统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工程,通过对综合性人才的引进和管理,可以实现跨境电商生态系统的高质量建设。

参考文献

[1]戴永辉等.基于广义生态群落的跨境电商软性供应链仿真分析[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

[2]曲维玺,王惠敏.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态势及创新发展策略研究[J].国际贸易,2021,(3).

[3]肖亮,柯彤萍.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演化动力与创新实现机制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20,(2).

[4]熊励,叶凯雯.跨境电子商务生态发展与政策组合维度的关联性研究[J].软科学,2020,(2).

数字物流管理篇3

关键词:数字出版传统出版供应链改革

一.引言

数字出版是出版技术与计算机网络结合的产物,是随着20世纪科技期刊在编辑过程中逐渐电子化而产生的一种新型出版技术。数字出版有着不同的概念,一个是出版过程的电子信息化,另一方面是出版物、出版形式的电子化。本文研究的主要侧重于电子出版物的含义。

传统出版供应链提供了出版物线性的功能结构网恋,,是推拉式的混合供应链,目标是追求经济社会效益以及二者的有机结合;数字供应链则简化了出版流程,促进了供求双方的直接联系,将作者、供应商、出版商、客户等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集体。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传统出版供应链研究

1.结构模型

目前,我国传统出版机构的供应链是由客户、零售商、批发商、出版社组成。其中,零售店从出版社或者批发商进货销售给客户,批发商根据市场需求来向出版社订货,出版社则根据市场分析与批发商订货量等信息,来确定出版选题和出版数量。在此模型下,供应链的各个环境都是通过需求订单来产生联系,中间有信息、资金、物流等多方面的参与,每个参与者都是为了让自己获得更多的利益。

2.传统供应链特点

(1)与其他行业不同,传统出版供应链向客户提供了一条线性的供应链,而且随着出版业逐渐改革,供应链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供应链中的出版社、批发商、零售商逐渐相互竞争并且出现了功能渗透,供应链结构逐渐复杂;

(2)传统出版供应链属于一种推式与拉式相互结合的混合供应链,而且追求的目标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重提高与二者的有机结合。

3.传统出版供应链的弊端

我国出版业引入供应链思考不就,特别是在出版业中,更是很晚才引入供应链管理。目前,传统出版供应链的弊端主要体现在:

(1)供应链管理意识比较缺乏:目前,传统出版供应链的主体之间并没有建立完美的信息沟通渠道,并没有形成完美的战略伙伴合作关系,价值利益取向不同,而且由于没有有效的市场监督机制、缺乏完美信息交流,导致他们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产生激烈的竞争。彼此的合作仅仅局限在短期利益,对长远战略没有考虑;

(2)缺乏可以调动供应链协调的核心企业:我国出版业集中度较低,彼此之间协调难度大,由于地域、行业分割,导致各个企业间的信息系统有很大的差别,对供应链优化整合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

(3)供求脱节:我国出版业供应链管理落后,使得我国图书行业供求脱节现象一直十分严重,大部分出版商无法得知读者实际需求,生产过程没有完美、正确的信息来支持,这就导致读者的要求无法得到满足;而且我国传统出版业资金运转慢,库存积压比较严重,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而且使出版商投资回报降低。

三.数字出版供应链研究

1.结构模型

目前,数字出版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广泛重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数字出版将与传统出版共同主宰出版业。一个完整的数字出版供应链是多方参加、发挥不同作用的供应链:由作者、数字出版单位、技术服务商、终端设备服务商、网络电信营运商、金融提供商、销售商、读者等一系列成员构成,而且都是无法缺少的,只有合作才能建立一个稳定协调的供应链。

2.数字出版供应链的特点

数字出版供应链实际是建立在传统因数、发行、物流方式改进的基础上,对传统出版供应链的再造。数字出版供应链有如下几点特征:

(1)简化流程环节:数字出版不再需要供应链的中间环节,销售商的角色在逐渐弱化,整个供应链变得十分简洁,提高了资金周转效率与出版速度;

(2)物流发生变化:数字出版供应链的物流可以说发生了质的变化,出版产品由纸质向数字的转变,使得传统运输物流变为了信息流,传统的出版业以产品为主,而数字出版则以服务为主,图书产业变成了信息产业的一部分;

(3)供求双方直接联系:出版商和

者直接联系,沟通更加及时。

三.数字出版供应链相对传统出版供应链的优势

通过上述比较分析,数字出版供应链与传统出版供应链的差别还是非常巨大的,有着很大的改进,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传播快速互动

数字出版结合了互联网技术,由于互联网的实时的交互作用,这就弥补了传统出版在信息交流中的不足。出版商的产品一经问世,只要上传到网上,那么全世界的用户都可以看到。同时,读者在阅读的时候还可以与编辑、其他读者产生互动,彼此之间的意见、信息很容易交流传播;

2.出版、流动总量巨大

依靠互联网而建立的数字出版系统,理论上出版资源是无限大的,纸质高成本的出版特点在数字出版时代不再出现,而且很多已出版产品只要再次在互联网上传播就可以以数字出版物的形式获得新生,这就致使数字出版供应链上流动的出版物的数量是巨大的;

3.更先进的传播手段与物流管理

数字出版可以通过媒体传播来增强出版物的趣味性、生动性。而且数字出版供应链的物流管理变为了信息流,实现了零库存。

四.数字出版带来的启示

数字出版在未来一段很长时间内将与传统出版并存,传统出版应积极吸取数字出版的先进技术来保持生命力。

1.改进供应链管理

传统出版商必须将供应链管理来列入企业战略之一,树立完整的供应链管理意识,并且根据客户、市场需求来及时调整供应链管理方式,从而对整个企业的有机结构进行调整;此外,传统出版界应建立核心企业来带动整个供应链协调,促进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因素的有效流动;

2.引入新技术,借鉴的管理思路

传统出版商借鉴数字出版的技术来改善供应链中信息、资金流动管理问题,还可以引进先进的供应链管理思想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此外,政府还应发挥积极作用,加大在数字出版的建设投资。

五.结语

数字出版给传统出版带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目前,传统数字出版供应链存在严重的问题,应借鉴数字出版在此方面的成功来改善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新华书店六十周年纪念活动组织委员会办公室编写;[m]图书发行业务知识读本.开明出版社.1996年

数字物流管理篇4

质量任务列表同步生产,质量部对质量任务进行分工,质检员对生产的各道工序进行质检,并记录过程检验中的检测结果,达到对关键工序的过程质量控制;对于检测中出现的不合格品和整改件,记录设备类型、部件名称、工序名称、质检点、质量问题、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然后通过图表画出各问题的比例,及分布情况等,从而达到对关键部件的关键工序中关键质检点进行分析,并可将质量分析结果反馈给技术部和生产部,实现质量检测知识的共享。

2水泥装备制造企业数字化管理平台的基本功能

根据图1建立相应的水泥装备制造企业数字化管理平台的逻辑模型(图2)。在大型水泥装备制造企业中,要实现对制造流程数字化管理,建立符合企业需求的数字化管理平台,要求对数字化管理平台进行细致的功能分析。笔者认为,水泥装备制造企业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应满足以下基本功能:(1)有专用的技术准备模块来辅助完成产品Bom分解、主生产计划、物料需用计划及生产采购计划的作业;(2)有专用的生产、采购及库存模块来监控项目的物料流,并能够处理项目生产、采购及库存管理相关作业;(3)有专用的质量管理模块进行项目执行全程的质量相关作业;(4)有专用的财务模块来监控项目的资金流,并能够处理资产核算、出入库核算等财务作业。

3数字化管理平台的关键技术

在水泥装备制造逻辑模型和管理平台功能模型的基础上,分别对技术管理、生产管理、采购管理、质量管理、储运管理和财务管理六个模块的数据建模问题进行分析,给出各自的数据模型。然后对平台各大模块功能设计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分析,深入研究其相应的解决方案。在技术管理方面,其关键技术是面向大型水泥装备制造的Bom创建及配置技术以及产品的Bom变更及重用技术;在生产管理方面,其关键技术主要是产品零部件生产计划排定以及车间生产作业、进度监控;在采购管理方面,关键技术主要涉及供应商询价和选择方法以及供应商的年度排程;储运管理的关键技术主要涉及仓库出入库控制、仓库存货流转控制、仓库盘点控制等。本文以技术管理为例,分析技术管理的数据(图4)建模(图5)和关键技术。技术管理主要是对产品设计Bom[2]、主生产计划、材料需用计划、工艺方案及工程量进行管理,它是大型水泥制造装备数字化平台数据集成的起步和关键。产品Bom作为大型装备制造数字化管理平台中最为重要的基础数据,其数据结构的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平台后续的数据处理方式及处理性能。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水泥装备制造企业需求设计合适的产品Bom数据结构,以期尽量增加Bom的执行效率和后期可维护度。如表1所示,我们采用物料的层次码对物料信息进行排序,并反映各物料间的层次关系,通过标识字段来区分零部件,通过物料码对物料、非物料进行区分。经过在实际企业中的验证,这种Bom组织方式能够很清晰地给出Bom的层次,且相互之间的关联度很低,也便于快速录入以及后期Bom结构变更作业。技术管理模块实现对产品Bom的快速录入及配置、主生产计划、关键能力需用计划、物料需用计划、能力需用计划的运算和生成、产品Bom的变更、Bom数据重用、油漆方案的制定及工程量管理。该模块又包括技术任务、审核任务、Bom原始数据管理、Bom需用计划管理、Bom外协计划管理、制作明细管理、涂装方案管理、工程量管理、变更物料备库管理、技术进度管理等子模块。材料需用计划审批界面如图6所示,通过该界面,相关工作人员能够直观明了地观察到项目产品制造所需要的物料清单,同时能够对材料的iD、到货情况、规格属性、材料类型、时间要求等信息进行查看。通过图7的产品设计Bom数据查询界面,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层次码有序地观察各层的物料信息,根据自己的管理习惯选择其它的排序方式进行物料重排。而对于单一的物料,可以通过物料编码很直观地了解到是物料还是非物料。

4结束语

数字物流管理篇5

关键词:物联网;数字化;安塞油田;标准站控

一、数字化油田和物联网的概述

数字化油田系统是近几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石油需求的急剧增加和经济信息全球化的逐步加深而出现的一项新技术。它在油田的信息交流和管理决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数字化油田系统的发展还并不十分完善,尤其在中国起步比较晚,油田数字化进程比较缓慢,与国外同期水平相比还具有很大的差距,而且数字化油田系统的实现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支撑,所以寻求一种经济、高效、可行的数字化油田系统解决方案是十分必要的。数字化油田包括地质勘探、油气田开发、储运销售、油田管理等,是油田勘探开发研究过程的数字化;油田经营管理过程的数字化(eRp)。

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这个整合的网络当中,存在能力超级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能够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

二、运用物联网技术构建数字化油田

数字化油田是实际油田的虚拟表示,能够汇集该油田的自然和人文信息,人们可以对该虚拟体进行探查和互动。油田生产信息和地理信息息息相关,通过信息、基础建设,提高企业对外部各种关键信息及时获取、快速反应的能力,同时,通过企业信息化和数字化油田的建设,改善区域内部信息沟通、数据整合能力。数字化油田的核心是为石油企业建立数据和信息资产的共享机制和管理体系,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面向石油勘探、开发、地面建设、储运销售以及企业管理等各生产环节,建立多专业的综合数据体系,并与各专业的应用系统进行高度融合。在建立油田生产和管理流程优化应用模型的基础上,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对数据实现可视化和多维表达,并且通过智能化分析模型,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良好的信息支撑环境。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数字化油田是针对油田勘探开发信息化管理而专门开发的,以满足油田日常生产运行、生产管理、生产监控、设备管理、成果展示的需求,是一套集石油勘探开发生产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分析、、管理和应用于一体,规范、统一、安全、高效的全新现代化生产经营综合数据于一体的管理应用平台。

在物联网技术支持下的"数字化油田"是把井场、站库等油田生产制造现场为数据采集源点;采用自动化数据采集设备(比如传感器),通过局域光纤网、GpRS/CDma、微波通讯网等传输手段,将井下测量的地层和井筒数据、井口测量的设备运行和流体属性数据等海量数据实时采集进入信息管理中心的数据仓库;按照科学的过程如数据模型进行数据的组织与管理,在此基础上通过大量的业务模型进行知识集成,通过应用智能识别、数据融合、移动计算、云计算等技术,进而支持石油地质综合研究、油藏分析等科学研究和在线模拟,完成生产实时诊断,科学研究的成果支持油田生产的综合决策,决策信息反馈到生产制造现场进而完成环境监测、单元整合、过程模拟、参数优化和控制。运用物联网技术构建数字化油田,不仅可以实现跨地域协同工作,紧密连接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还可以实现油田业务与技术的整合、油田数据集成、油田状态自动监测以及地面建设全面信息化。同时,还可以建立虚拟的数字地质模型,实现油藏描述的可视化和互动性。

三、物联网应用实例--油水井生产远程监控分析优化系统

接下来就以安塞油田中物联网技术诠释在数字化油田中的应用。

一、油井生产远程监控分析优化系统有以下几点物联网应用。

1、通过网络远程采集油井的功图、压力、温度、电流、功率、扭矩等数据,实现油井生产工况实时诊断;

2、远程实时产液量计量;

功图法油井计量系统主要由多个数据采集点和数据处理点构成。采用分散数据采集,集中数据处理结构。即按数据处理点指令,各数据采集点分别实时采集每口油井测试示功图数据,再将采集到的各口井数据传输到数据处理点进行集中处理,并通过网络将数据上传。

2.1数据采集点配置及功能

2.1.1基本配置

由数据采集、采集控制器、数据传输部分组成。

⑴一次仪表:载荷传感器、位移传感器。

注:可选用无线载荷、位移一体化式传感器。需扩展功能时,可增加电机监控模块,压力、温度、动液面、视频监测传感器等。

⑵采集控制器:RtU模块、数传电台、开关电源与端子等。

⑶天线:全向天线。

2.1.2具备功能

⑴可设定巡测时间,能全天候数据采集。

⑵具有向控制中心发送数据和接受数据处理点发来命令和信息的功能。

⑶在井场停电、修井、作业后,再次通电时,应具有自动启动及自动恢复运行功能。

⑷具有存储数据、数据处理、实时故障报警功能。具有支持网络传输、数据上传功能。

⑸预留电流/电压、油压/套压、动液面、视频监测等数据的采集接口。

2.2数据处理点配置及功能

数字物流管理篇6

从十年到三个月

在企业信息化负责人一机万佳信息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郑伟看来,一机集团一直都很重视信息化建设,在信息化上的投入也一直很大,2002年至今,累积投入已达上亿元,取得了一些令人称道的成绩。其中,信息化可谓功不可没。

郑伟介绍,“信息化为研发提供了重要支撑。原来我们是十年研发一个产品,有了信息化手段,三、四个月就能研发出来。所以说信息化在提高产品研发效率、质量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一机集团信息化建设经历了四个阶段。早在1985年,一机集团就引进了大型计算机、图形工作站等建立了计算中心,已经能够进行一些三维设计、仿真分析等工程应用,同时在人事档案、产品报价、生产管理等方面也有了一些应用。

第二个阶段从1994年开始,由于设备更换,在产品设计、仿真等方面引进了很多软件,在原来应用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换代,一直持续到1999年。

微机的普及使企业迎来第三阶段――全面实施信息化时代。“从依托大型主机,到以微机为主,从一个部门开展工作到各个部门全面开花。”

第四个阶段从2004年开始,对全公司网络进行大面积改造,整个园区20万平方公里内全部覆盖到了,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产品数据管理、生产计划管理等。

从精细化管理到精益管理

2013年以前,一机集团先后实现了多个方面的精细化管理。

在原材料采配管理方面,实现了物流与财务的的无缝集成,实现了物采配送中心的库存和集团下属分子公司的在制品库存结合。

集团同时推进生产管理向精益生产的变革。通过基于精益生产思想下生产组织有效应用,该公司以“生产管理系统”为网络基础的“生产指挥中心”平台,最大限度的发挥各分(子)公司间沟通的自主管理能力,合理降低生产成本,精细化管理,消除浪费,实现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率的最大化;同时,通过建立生产过程信息传递、异常反应机制、生产物流管理、信息汇总机制以及合理排产,强化生产组织协调力度。发挥精益生产的优势,加大产品组织协调力度,保障了生产高效有序的进行。

在数字化应用方面,公司根据母子公司的体制,建立能满足“统一管理、分级实施”的生产信息分析与决策系统,实现数据统一管理、信息高度共享和资源合理优化。该系统在公司内部生产管理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公司还依托信息化工具推进工程项目造价审计效果,充分挖掘工程造价审计信息化服务价值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2013年以来,一机集团深入推进精益管理。以“一个统领、两个全面、六个支撑、一个目标”为主要内容的“1261工程”全面打响精益管理的攻坚战。

以某产品总装节拍化生产为例,所属五分公司利用现场5S、标准化作业等精益改善工具,重点选择产品流、物料流、信息流三个方面改善轮式车体总装生产效率,经过反复三轮次时间测定和作业平衡分析,对主要瓶颈工序进行U型化装配布局改造、工序作业效率改进,突破了生产瓶颈,初步具备了按节拍化组织生产的能力。

为确保生产稳定运行,同步开展生产异常快速反应系统建设,主要包括相应管理流程、制度和安东系统,通过生产异常处理流程、异常反馈程序、问题处理反应时间要求以及责任单位的目视化管理,实现了生产异常处置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达到了总装节拍化生产异常处置快速反应。

同时,通过建立“精益库”作为中间在制缓冲,对不均衡生产导致生产现场在制品超量和不均衡进行严格控制。同步推行库房条形码识别系统,提高库管水平。建立线边存量规则,采用拉动式后补充混载物流配送方式,线边在制品存量得到有效控制,配送效率明显改善。

设备故障维修管理信息平台建设也是一大亮点。针对设备报修流程繁琐、故障维修经验未能有效积累和应用等问题,自主开发和应用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建立设备“病历”档案制度,建立公司级数控设备故障维修档案和分子公司设备故障维修管理信息平台,实现设备报修信息流转网络化及设备故障维修资源共享。

到目前为止,公司设备维修中心共建立精密数控设备病例档案8144份,囊括了公司生产线全部精密数控设备,积累大量准确、真实的维修经验和数据,实现了设备维修经验数字化管理与资源共享,单台设备故障月维修时间平均缩短55.7%。部分分子公司设备信息平台建设也取得初步成效。

建、研、用协调发展

根据数字化顶层规划和信息化建设线路图,一机集团信息化建设工作将坚持“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循序渐进、务求实效”的原则,以核心能力提升为目标,以顶层规划的细化和落实为出发点,以“建、研、用”为着力点,深化数字化技术在产品研发和制造中的应用,加强管理信息化,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建”就是围绕研发平台及2011年能力建设项目的批复情况,升级完善集团公司基础网络以及安防保密系统,建立数据中心,实现信息的统一管理。完善基于三维的数字化设计、工艺、制造并行协同的研制基础条件建设,搭建典型数字化生产车间,健全安全保密和运行保障机制,实现企业数字化技术持续发展。

“研”就是在数字化研制方面,在二维技术应用已经全面普及的基础上,以技术创新和重点型号产品的研制为切入点,在集团公司内部实现基于三维模型的设计、仿真、工艺并行设计规范流程,形成自顶向下的设计模式,数字化设计与建模的相关标准规范。同时,也对在数字化制造实施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做法进行凝炼和固化,以指导和规范后续的数字化生产活动。通过开展相关研究,以建立坦克装甲车辆数字化制造标准规范体系,为全面实现并行协同设计和产品制造的快速响应提供支撑。

数字物流管理篇7

关键词:信息化;数字化矿山;安全评价

中图分类号:[tD-9]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6-000-02

平煤股份十二矿是煤与瓦斯突出严重矿井,而且存在严重的冲击地压问题,目前采深已超过1100米,地质条件复杂,开采难度大,矿井条件极为特殊,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很严峻。十二矿通过对本矿安全生产现状进行深入、细致、全面的调研和分析,并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基于完全自主版权的数字矿山集成平台,研究开发了一套包括基于四维地理信息系统的矿山生产技术管理系统、基于危险源辩识模型的安全管理系统、基于关键活动的成本管理系统、基于项目管理的调度管理系统等核心内容的“煤炭安全高效生产信息保障系统”。对安全生产提供必要的智能决策,为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和实现精细化管理提供了一套完整的信息化保障。

一、推进矿山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认识是前提,明确思路是建设数字化矿山的基础

十二矿的决策者认识到:随着知识经济浪潮的强力推进,国有企业大锅饭的管理方式、相对粗暴的管理手段和蔽塞的信息反馈机制已不适应当前企业发展形势,迫切需要运用现代计算机网络和先进信息技术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促进企业管理升级,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内部控制能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他们在企业管理创新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实施了精细化管理,探索出了具有十二矿特色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就是以蓝光数字化平台为依托,以“四位一体”精细化管理为手段,以“数字化”矿山建设为目标,深入改革固有管理模式。根据十二矿当时形势提出了如下思路:

1.依靠信息化和网络化技术,通过内部自上而下的改革,对十二矿所有信息数据进行强力整合,形成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网络体系;建设信息平台及完善的信息数据库;研发技术应用、地理信息、管理服务等一系列工程,用数字化的手段来处理、分析和管理整个煤矿,促进企业的各类信息流的通畅、协调。达到煤矿发展、管理、服务功能的信息数字化,并为管理调控、安全预警、现场监管提供革命性的手段,使煤矿的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2.运用国内外先进的精细化、信息化等管理思想,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对全矿所有管理路程进行重组,形成集成化、系统化的管理体系;运用领先的信息化技术和工具,对煤矿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有效的制约和制衡。因此,设计了岗位价值流程控制、信息流程控制、物流控制和资金流程控制四大板块,为数字化矿山建设指明了方向。

3.把"数字化"矿山建设定位于管理工程,定位于企业文化的系统工程。成立了数字化矿山领导组,在资金、组织上给予大力支持,并把"数字化"矿山建设当作"一把手"工程强力推进,矿长亲自挂帅,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确保了项目的顺利进行。

4.形成三个层次管理,三个应用系统工具,两个支撑环境体系的信息化数据平台。其中三个层次管理包括:决策层、经营管理层、生产操作层层。三个应用系统是指:企业信息与决策系统、企业经营管理信息系统、现场生产管理系统。两个支撑环境包括:计算机网络支撑环境、数据库管理环境。信息化数据平台实现数据格式和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交换。同时,在保证信息资源共享的前提下,实现信息的安全管理。

(二)强化内部管理,夯实数字化矿山的基础

1.加大投入,完善数字化设施基础平台。整合资金和人力资源,加大信息系统研发力度。经过一年来的努力,建设了煤矿企业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其中包括六台企业级数据服务器和一套冗余磁盘阵列,井上千兆以太网一座,井下千兆无源光网络一座。十二矿有关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科室、生产区队均已配备有电脑,形成全矿各单位网络全覆盖,做到了“过程集成、信息集成、功能集成”,实现了信息化数据共享。

2.完善信息化标准体系。结合十二矿实际生产情况,把全矿“人、机、料”等数据信息根据类别给予划分,形成评价技术与信息分析标准数据库;达到信息化、数字化和精细化统一。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传递网络化,信息利用共享化,信息提供知识化和信息实体虚拟化”。

3.借助信息化技术,实施流程再造。对全矿内部管理资源深入研究,并针对流程控制中出现的薄弱环节,以及易发生信息故障的关键点进行优化。利用信息化数据平台,实现了信息共享,消除内部信息孤岛,保证了内部管理沟通顺畅。

(三)突出重点,以数字化矿山建设推动管理创新

在推进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十二矿始终坚持“全面规划、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的工作方针,不断拓宽计算机网络覆盖范围,先后开发了十余个子系统,使每个子系统实现无缝对接,达到系统的高度集成和优化。

1.安全信息集成化管理十二矿将"安全三角形"的理论与信息化数据平台相结合,制定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事故树分析模型、安全评价模型和危险源辩识模型研究采、掘、机、运、通等子系统的日常安全评价方法,研制出一套有效的、科学的、适合信息化的安全指标评价体系,给出一套可行的事故树模型和检查点布置方案,根据有关事故树的各种分析计算、对各种隐患进行排查,并结合生产系统进行整改,使得整个矿山生产在本质安全下按计划的进行,建立整体的闭环安全管理体系。通过全面的规划、及时的信息收集、多角度的对比分析,实现动态优化的安全预防过程管理。通过建立安全资源规划、安全教育、安全指标体系,达到有效控制"无伤害、无损失"的目的,实现预防为主的目标,为矿山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2.数字化安全生产监控实现生产调度中心数字化。生产调度中心包括有大屏幕显示系统、井下检测监控系统、井下视频监控系统、工业电视监控系统、KJ250井下移动目标定位及无线通讯等数字化设备。方便有关决策者及时了解全矿的关键设备的的运转状况和主要生产环节,做到了直观、准确、及时,提高了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二是建成了生产实时监测监控系统。采用网络通讯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对运输、采掘、井下通风、排水、电气等系统图纸实现动态浏览。实现了安全监测参数集中监测。

3.经营管理信息化控制。基于蓝光数字化平台的经营管理系统实现了以定额为基础,以项目管理为主线,以项目跟踪、资源消耗统计、绩效考核为依据的精细化成本管理,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实现整个煤矿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与工作流的整合运作,实现企业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

二、成效凸显,数字化矿山建设使企业活力大增

通过数字化矿山的建设与应用,促进煤矿管理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增强了企业的生机与活力。

实现了实时控制。通过实施数字化矿山建设规范了相对随意的作业方式。通过数据流、信息流的传递,建立起流程化的管理模式,形成了以流程导向式的扁平化的网络型组织管理结构模式。

提高安全管理。通过实时监控,煤矿安全管理得到了规范,对人及物的不安全因素实时控制,安全信息反馈更加快捷、准确。对于隐患的定性和"三违"减少了人为控制因素,界定更加准确,值得信赖。

管理水平得到提高。信息化数据平台的应用,能够通过网络实时看到现场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避免了下级汇报工作中存在的信息失真现象或者信息理解偏差。信息化数据平台的应用使管理信息的传达迅速、及时、便捷。数据化数据平台能够使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统一运行和集中监控,实现了相关信息共享及自动服务式管理。安全生产及经营管理情况可以随时传递到相关管理人员的电脑桌面,实现精细化管理。

数字物流管理篇8

【关键词】数字化工厂工艺规划仿真优化

中图分类号:S220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围绕激烈的市场竞争,制造企业已经意识到他们正面临着巨大的时间、成本、质量、产品差异化等压力。如何快速适应市场的变化,实现从“以产定销”到“按订单生产”模式转变?数字化工厂提供了较为理想的解决方案。

2数字化工厂概述

数字化工厂是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现代数字制造技术与计算机仿真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同时具有其鲜明的特征。

2.1数字化工厂

2.1.1数字化工厂的概念

数字化工厂是以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相关数据为基础,根据虚拟制造原理,在虚拟环境中,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仿真、优化和重组的新的生产组织方式。它是在设计建造阶段,建立全面、详实的信息,包括材料、工艺、设备运行管理等全生命周期的信息档案数据库,利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指导建筑物、构筑物及设备的科学使用和维护,为信息化、标准化管理提供数据基础平台,加上CaD、eep、mep等应用管理系统,实现工厂控制系统内部数字化信息的有效传递,既链接了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又与企业经营管理相互联系,进而把整个企业数字化的资金信息、物流信息、生产装置状态信息、生产效率信息、生产能力信息、市场信息、采购信息以及企业所必须的控制目标都实时、准确、全面、系统地提供给决策者和管理者,帮助企业决策者和管理者提高决策的实时性和准确性以及管理者的效率,从而实现管理和控制数字化、一体化的目标。

2.1.2数字化工厂的优势

数字化工厂利用其工厂布局、工艺规划和仿真优化等功能手段,改变了传统工业生产的理念,给现代化工业带来了新的技术革命,其优势作用较为明显。

预规划和灵活性生产:利用数字化工厂技术,整个企业在设计之初就可以对工厂布局、产品生产水平与能力等进行预规划,帮助企业进行评估与检验。同时,数字化工厂技术的应用使得工厂设计不再是各部门单一地流水作业,各部门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有助于工厂建设过程中的灵活协调与并行处理。此外,在工厂生产过程中能够最大程度地关联产业链上的各节点,增强生产、物流、管理过程中的灵活性和自动化水平。

缩短产品上市时间、提高产品竞争力:数字化工厂能够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快速、方便地对新产品进行虚拟化仿真设计,加快了新产品设计成形的进度。同时,通过对新产品的生产工艺、生产过程进行模拟仿真与优化,保证了新产品生产过程的顺利性与产品质量的可靠性,加快了产品的上市时间,在企业间的竞争中占得先机。

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提高资金效益:通过数字化工厂技术方便地进行产品的虚拟设计与验证,最大程度地降低了物理原型的生产与更改,从而有效地减少资源浪费、降低产品开发成本。同时,充分利用现有的数据资料(客户需求、生产原料、设备状况等)进行生产仿真与预测,对生产过程进行预先判断与决策,从而提高生产收益与资金使用效益。

提升产品质量水平:利用数字化工厂技术,能够对产品设计、产品原料、生产过程等进行严格把关与统筹安排,降低设计与生产制造之间的不确定性,从而提高产品数据的统一性,方便地进行质量规划,提升质量水平。

2.2数字化工厂的差异性

“数字化工厂”贯穿整个工艺设计、规划、验证、直至车间生产工艺整个制造过程,在实施过程需要注意系统集成方面的问题,“数字化工厂”不是一个独立的系统,规划时,需要与设计部门的CaD/pDm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并对设计产品进行可制造性验证(工艺评审),同时,所有规划还需要考虑工厂资源情况。所以,“数字化工厂”与设计系统CaD/pDm和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的集成是必须的。同时,“数字化工厂”还有必要把企业已有的规划“知识”(如工时卡、焊接规范等)集成起来,整个集成的底部是pLm构架。

同时,类似于pDm系统和eRp系统,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流程和规范,考虑到很多人都在一个环境中协同工作(工艺工程师、设计工程师、零件和工具制造者、外包商、供应商以及生产工程师等),随时会创建大量的数据,所以,“数字化工厂”规划系统也存在客户化定制的要求,如操作界面、流程规范、输出等,主要是便于使用和存取等。

3数字化工厂的实现与应用

数字化工厂以突出的功能优点,在工业生产,尤其是制造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但其实现过程也涉及多种关键技术。

3.1数字化工厂的关键技术

数字化工厂涉及的关键技术主要有:数字化建模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优化仿真技术、应用生产技术。

数字化建模技术:数字化工厂是建立在数字化模型基础上的虚拟仿真系统,输入数字化工厂的各种制造资源、工艺数据、CaD数据等要求建立离散化数学模型,才能在数字化工厂软件系统内进行各种数字仿真与分析。数字化模型的准确性关系到对实际系统真实反映的精度,对于后续的产品设计、工艺设计以及生产过程的模拟仿真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数字化建模技术作为数字化工厂的技术基础,其作用十分关键

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能够提供一种具有沉浸性、交互性和构想性的多维信息空间,方便实现人机交互,使用户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开发的产品,具有很好地直观性,在数字化工厂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虚拟技术的实现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数字化工厂系统的可操作性,同时也影响着用户对产品设计以及生产过程判断的正确性。

优化仿真技术:优化仿真技术是数字化工厂的价值所在,根据建立的数字化模型与仿真系统给出的仿真结果及其各种预测数据,分析虚拟生产过程中的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和潜在的优化方案等,进而优化生产过程、提高生产的可靠性与产品质量,最终提高企业的效益。由此可见,优化仿真技术水平对于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效益、提升企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优化技术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尤为关键。

应用生产技术:数字化工厂通过建模仿真提供一整套较为完善的产品设计、工艺开发与生产流程,但是作为生产自动化的需要,数字化工厂系统要求能够提供各种可以直接应用于实际生产的设备控制程序以及各种是生产需要的工序、报表文件等。各种友好、优良的应用接口,能够加快数字化设计向实际生产应用的转化进程。

3.2常见数字化工厂软件

由于数字化工厂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优越性,各知名企业竞相开发各种数字化工厂软件,其中较为常见、应用最为广泛的数字化工厂软件主要有em-power和Demia等。

em-power是由美国的tecnomatix技术公司开发的数字化工厂软件,它在工业生产中应用十分广泛。该软件架构是建立在oracle数据库之上的三层结构,它为企业用户提供零件制造解决方案、装配规划、工厂及生产线设计和优化、产品质量和人员绩效等主要功能。这些主要的功能模块建立在统一的数据库em_Server中,实现整个生产制造过程的信息共享。2007年以来,西门子公司在收购了UGS(UGS于2004年收购了tecnomatix)的基础上,推出了功能更为强大的teamcenter8和tecnomatix9,提供工厂设计及优化、制造工艺管理、装配规划与验证、开发、仿真和调试自动的制造过程和质量管理等功能,在各大企业具有广泛应用。

Delmia是由法国的Dassault公司开发的数字化工厂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是构建在Dassault公司的pLm结构的顶层,由其专用数据库(ppR-Hub)统一管理。Delmia的体系结构主要包括:面向制造过程设计的(Dpe)、面向物流过程分析的(QUeSt)、面向装配过程分析的(Dpm)、面向人机分析的(Human)、面向虚拟现实仿真的(envision)、面向机器人仿真的(Robotics)、面向虚拟数控加工方针的(VnC)、面向系统数据集成的(ppRnavigato)等。它主要由面向数字化工艺规划模块、数字化仿真平台工具集以及车间现场制造执行系统的集成模块等组成。

3.3数字化工厂的应用

数字化工厂是信息化技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是促进企业现代化发展的新兴技术,目前主要应用在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大型制造企业。

3.3.1数字化工厂技术在汽车行业的应用。

目前,数字化工厂技术在国内外汽车制造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国外,如通用汽车公司使用tecnmatixempower的解决方案,大大缩短了通用公司从新产品设计、制造到投放市场的时间,同时提升了其产品质量。奥迪公司使用em-plant进行物流规划仿真,如a3Sportback项目。通过物流规划仿真不仅使得整个生产物流供应链之间建立起了紧密有序的联系,同时也方便对物流方案进行先期评估和可行性分析。在国内,如一汽大众在车身主拼线工艺设计中采用数字化工厂技术,改善了车身焊接工艺,提高车身焊接质量。上海大众在发动机设计和产品总装领域采用数字化工厂技术,大幅提升了公司的制造技术和产品质量。目前,华晨金杯公司引进西门子的tecnomatix软件,对产品的总装工艺进行数字化改造。

3.3.2数字化工厂技术在飞机制造业的应用。

在飞机制造业,数字化工厂技术的先进性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如美国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在F35研制过程中,采用数字化工厂技术缩短了2/3的研制周期,降低了50%的研制成本,开创了航空数字化制造的先河。有如波音787飞机在研制过程中采用基于Delmia的数字化工厂技术,实现其产品的虚拟样机。空客a380飞机采用虚拟装配方案,实现整机的三维虚拟装配仿真和验证。不仅国外飞机制造企业在其产品的研制、生产过程中使用数字化工厂技术,国内的飞机制造企业也是如此。如上海飞机制造厂利用数字化工厂技术在三维环境中进行人工装配操作的数字化模拟,提高了人工操作的标准化。而西安航空动力控制公司则采用tecnomatix的数字化工厂软件对其异型件生产线进行仿真和优化,进行技术改造探索。

3.3.3数字化工厂在铸造行业的探索

共享铸钢团《数字化工厂示范工程》拟运用先进制造理念(如虚拟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柔性制造等)和先进铸造技术、方法,结合共享集团在铸造行业内领先的制造、技术和管理经验,全面融合先进信息化技术,建设数字化模样生产线、数字化柔性造型生产线、智能化熔炼控制系统、智能体联合控制的铸件精整线、数字化在线检测等综合集成的数字化铸造工厂,在“多品种、小批量、快捷”铸造生产方面达到同行业领先水平,建成一座在铸造行业领先的“数字化、柔性化、绿色、高效”铸造工厂,集成并创造数字化铸造新模式。

4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工厂技术不断与现代企业相结合,已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新动力。在当前企业发展的新形势下,数字化工厂技术出现了新的趋势。首先,现场总线技术在数字化工厂中的应用,提升数字化工厂的现场可操作性;其次,应用网络技术,拓展数字化工厂网络互联能力;最后,数字化工厂的智能化发展,实现虚拟仿真与企业真实生产的无缝链接,打造真正的智能数字化工厂。

作者简介

郭兆祥(1976-)男,硕士研究生,从事技术质量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李险峰.DeLmia让数字化工厂成为现实[J].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2006,(9):48-50.

数字物流管理篇9

物资管理是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企业经济管理的逐步深化,对物资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物资的管理种类繁多,作为物资管理者,希望能对物资的整个流程状态、库存状况了如指掌。由于物资管理系统本身的复杂性和繁琐性所包含的物资种类众多,定货、管理和发放的渠道各有差异,各类单据发生量大、关联信息多给物资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物资管理应用软件不仅使以上的希望都变成了现实。而且能间接减少库存的无谓积压,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物资已成为企业中很重要的一个管理对象。物资管理系统是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环。物资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个企业的成本。根据现代物流管理的运作特点和处理方式,设计实现了一个以pDF417二维条码为基本信息存储方式的现代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物资基本信息的识别与存储问题,物资库存信息,物资出库信息,而且还能够通过物流公司之间、物资与客户之间信息有效结合。在物资流通过程中可以有效的实现数据的共享,对物资流通过程状况跟踪。为物流企业与客户之间建立信任建立良好关系,同时也为物流企业之间建立快速的信息交换。

二、pDF417条码技术

美国Symbol公司1991年正式推出的pDF417的二维条码。简称为pDF417条码。目前已成为通用的国际标准。pDF417二维条码具有如下的技术特点:

1.信息存储容量大。pDF417条码可容纳1850个大写字母或2710个数字或1108个字节,比普通条码信息容量约高几十倍。

2.编码范围广。pDF417条码可以把图片、声音、文字、签字、指纹等可以数字化的信息进行编码。

3.容错能力强。pDF417条码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纠锚理论和技术,可以有效防止译码错误,提高译码速度复原受损信息。

4.译码可靠性高。pDF417条码比普通条码译码错误率百万分之二要低得多,误码率不超过千万分之一。

5.保密性、防伪性好。pDF417条码具有多重防伪特性,其信息按密码格式编码。采用软件加密并可以利用所包含的信息如指纹、图片等进行防伪。另外还可以采用隐形条码防伪。

6.易简单,成本低。条码可以印在各种载体上,可以使用多种印刷技术,条码阅读不需要物理接触,不受读取次数限制。成本远远低于磁带等存储介质。

7.条码符号形状、尺寸大小比例可变。在保持条码所表示的信息两不变的情况下,pDF417条码的形状、尺寸和大小可以根据载体面积、业务需要和美工设计进行调整。

三、物流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物流管理系统主要由物资计划管理、物资合同管理、市场销售链管理、仓库管理、物资条码生成、条码识别转换处理、物资出库管理等模块化组成。

物资计划管理是物资供应计划管理,它是指导所有物资的订货、生产投入、物资送货的依据。在计划管理模块主要业务的内容分别是:物资计划编制、物资计划平衡、计划消耗综合查询、数据报表。

物资合同管理是物资管理的基础。为了确保产品质量、首先必须对购进的物资有可靠的质量保障。因此所管理的绝大多数物资都是通过与承制厂家签订正规合同订购的。计划人员根据计划管理输出的采购参考信息,制定采购计划与供货单位签定定货合同,这部分合同及上级批准的根据物资申请计划返回的定货合同。

市场销售链管理。为了占领市场、扩大销售,企业根据各地的消费水准不同,制订了各地不同的产品批发价格,并规定只能在此地销售。为保证政策有效实施,必须能够跟踪向批发商销售的产品品种或产品单件信息。通过在销售、配送过程中采集产品的单品条码信息,根据产品单件标识条码记录产品销售过程,完成产品销售链跟踪。

物资条码生成。物资条码生成根据物资信息输入模块中的物资信息生成和打印相应的物资pDF417二维条码信息。主要包括:信息查询、条码生成和条码打印等几个部分。

根据物资条码建立产品销售档案,通过产品的售后服务信息采集与跟踪,为企业产品售后保修服务提供了依据,同时能够有效地控制售后服务带来的困难,如销售产品重要部件被更换而造成保惨损失,销售商虚假的修理报表等,为企业进行产品质量管理控制及分析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物资仓库管理。将pDF417二维条码用于存货盘点,通过手持无线终端,收集盘点商品信息,然后将收集到的信息由计算机进行集中处理,从而形成盘点报告。

物资出库管理。根据物资的提贷单或配送单,选择相应的产品出库,可根据产品的特征进行组台查询,可打印查询结果或生成可用于移动终端的数据文件。产品出库时,要扫描商品上的二维条码,对出库商品的信息进行确认,同时更改其库存状态。

四、小结

数字物流管理篇10

数字化社区,就是通过数字化信息将管理、服务的提供者与每个住户实现有机连接的社区。这种数字化的网络系统,使社会化信息提供者、社区的管理者与住户之间可以实时地进行各种形式的信息交互,由于现代网络浏览器的先进性以及多态的表现性,加上各种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从而营造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虚拟社区。

数字社区是指数字化程度达到一定水准的社区,是数字城市的组成部分,未来数字社区的集合将覆盖到整个城市乃至到社会。社区数字化是指在社区范围内,利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控制网技术,建立社区建设、管理、服务数字化综合信息共享平台,并与城市建设、管理、服务数字化的综合信息共享平台互联互通。使社区内的政府管理部门、城镇居民、各行各业的企事业单位可以通过这一信息共享平台提供或享受各种社会内部及外部数字化的建设管理和服务的信息资源。

二、数字化社区建设的目的

数字社区建设的目的是使生活在该社区的人们,通过应用数字化技术,有一个更为安全、舒适和便利的生活环境,同时可享受数字化生活的乐趣。通过一列数字化应用系统建立,使社区政府部门、公安、消防、公安、企事业单位等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信息更为安全,并可共享。

住户可以通过社区服务网站上获取物业发展商以及管理机构所的所有信息,并实现网上交互式社区物业管理,其中包括:

1、住户可以在网上全面了解社区发展商、物业管理机构的背景资料;

2、网上获取住户入伙、装修申请等流程,并在网上进行交互式操作;

3、查询与自身相关的每月应交的水电、管理费等费用清单并进行网上支付;

4、住户还可以进行网上投诉、咨询、报修等,并从网上获取回复和上门维修约定、报价等;

5、发展商、物业管理机构可以在网上向全体,或某些特定的住户通告;物业发展商和管理机构,或者是某一些住户可以在网上发起有关小区建设与社区活动、社会问题的讨论议题,大家可以共同在网上发表意见,甚至进行投票等等。

综合上述,作为业主,可以更进一步的了解物业管理服务,简约许多程序和时间。与此同时,数字化社区的建设可以在更大的程度上提供物业管理服务效率以及服务功能的现代化。

三、数字化社区的构建

所构建的数字化社区系统主要有三方面的功能:社区管理服务信息功能、社区电子商务(网上商店)功能以及网上生活资讯(包括网上学校、网上医疗保健、网上娱乐等等)。

(1)社区物业管理服务信息功能

住户可以在社区服务网站上获取物业发展商以及管理机构所的所有信息,并实现网上交互式社区物业管理,其中包括:

住户可以在网上全面了解社区发展商、物业管理机构的背景资料;

网上获取住户入伙、装修申请等流程,并在网上进行交互式操作;

查询与自身相关的每月应交的水电、管理费等费用清单;查询自己一卡通会所消费余额和明细;

住户还可以进行网上投诉、咨询、报修等,并从网上获取回复和上门维修约定、报价等;住户可以在外面通过社区网查询到自己家中智能化设备的工作状态,了解是否安全;

发展商、物业管理机构可以在网上向全体,或某些特定的住户通告;

住户可以在网上发起有关小区建设与社区活动、社会问题的讨论议题,大家可以共同在网上发表意见,甚至进行投票等等。

(2)社区电子商务(网上商店)功能

社区电子商务(网上商店)就是实现住户在网上购物的功能。功能具体可以实现:

住户能在网上浏览商品信息并进行订购;住户可以用网上电子支付或选择社区管理服务机构提供的其他方式进行结算;可以查询每次、每周或每月的购物清单等等;而社区的管理服务机构则要通过系统进行电子商务的客户管理和订单管理,包括订购客户的身份鉴别、查询客户的信用级别和记录、处理订单、送换货任务管理、应收款项管理等等。

(3)网上生活资讯

住户在网上获得生活资讯及其服务是多样性的,包括网上娱乐、城市生活(吃喝玩乐)动态指南、网上教育、网上保健等等。系统将不断运用互联网的各种最新的技术,实现多媒体、交互式、同步管理等网上生活资讯服务。主要可以实现:

网上学校:网上少儿培训、补习,网上多媒体英语教学,测试等等;

网上医疗保健:各种最新保健方法介绍,网上互动疾病诊疗咨询等;

网上新闻:当天各种报刊要闻,体育报道等;

网上娱乐:下载播放流行音乐,娱乐新闻、动态;

网上家庭个人理财:股市、期货、货币汇率消息;个人投资理财顾问,互动咨询;

城市生活指南:城市生活地图,吃喝玩乐消费指南等。

总而言之,数字化社区的主要系统一般有:社区服务网站、社区管理服务系统、社区居委会网上办公系统、物业公司网上办公系统、业主委员会网上办公系统、社区门诊网上办公系统等。有效地整合资源,系统性的进行数字化设计。新晨

四、数字化社区建设的标准

对于社区数字化是一个涉及不同学科,采用多种专业技术,地理范围相对又较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建立完整协调与配套的标准体系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实现社区信息集成应用的基本条件之一。社区物业管理数字化应用的标准的制定,应在采用社区数字化建设中现有的有关国际、国家与行业标准规范的基础上,补充必要的标准规范。为此,需对社区物业管理数字化应用的标准体系进行总体设计,确定所需要的各种标准与规范,确定各个标准与规范之间的衔接关系,确定社区数字化建设标准规范与国内外其它相关信息体系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