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社区网格化存在问题十篇社区网格化存在问题十篇

社区网格化存在问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20:14

社区网格化存在问题篇1

abstract:Communityconstructionasthefoundationofthenationalsocialconstruction,isboundtocontinuetopromotethedevelopmentofthenationalSmartCity,andgraduallytendtobeintelligent.theestablishmentofintelligentcommunityisboundtobecomethefuturedevelopmentgoalsofcommunityconstruction.inordertoimprovetheefficiencyofintelligentcommunitymanagement,andsolvetheproblemofthemanagementdepartment'sinformationtransferpathistoolong,theinformationbetweendepartmentsandotherissues.inthispaper,basedontheconceptofgridmanagement,discusstheapplicationofgridmanagementintheconstructionofintelligentcommunitymanagementsystem,constructtheunifiedinformationmanagementplatformbasedonarcSDe,andfinallythroughtheoptimizationandintegrationplatformrealizetheconstructionoftheintelligentcommunitymanagementsystemwhichhashighsuitability.

关键词:智慧社区;管理系统;网格化管理

Keywords:intelligentcommunitysystem;managementsystem;grid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p3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3-0092-03

0引言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技术的投入越来越多,特别是在推动城市公共服务管理方面进行的各方投入,是开展社区网格化建设的必要条件,因此社区网格化建设和管理是城市化与信息化融合的必然结果。城市网格化管理是一种新兴的现代化城市管理模式,它利用电子网格化地图绘制技术,按照不同地区属地治理、地理规划、现状管理、便利管理等原则将社区划分为不同的单元管理网格,依据城市部件管理和城市事件问题管理,将各个部件和问题都赋予一个代码,并标注在对应的利用电子网格化绘制的地图中[1]。这样就可以利用移动通信手段对所管辖的范围实行分层、分级、全方位、全时段的管理。

近几年来智能化,智慧化的相关研究也在不断推进。一些专家和学者从研究“智慧城市”的内涵外延、应用技术、平台构架及运行模式,逐步拓展到我国“智慧社区”、“智慧家居”等管理应用领域。蔡艳、蒋力群等剖析了智慧社区的概念及发展,并针对重点城市建设提出了对策建议;李逦、肖凌等剖析了在智慧社区中云技术的应用,并提出了如何借助云平台打造智慧社区[2]。总的来说,在现有的智慧社区建设中,最主流的还是将智慧社区划分为两个模块,三个系统,四个层次。2015年4月7日,住建部和科技部了国家第三批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290个智慧城市试点。但是各地试点城市的社区管理工作均处在探究阶段,平台的建设还缺乏统一的规划指导,技术规范版本不兼容,业务流程复杂,致使资源分配不均匀、反复建设、没有办法连续经营等问题。而且信息领域碎片化严重,部门与部门之间信息采集规范不一致,部门与部门之间存在信息壁垒,导致信息不流通,不共享,有时甚至不同部门关于同一事项公示的信息还不统一,相互矛盾[3]。各个管理系统有各个管理部门单独辖管,中间并无有效统一的综合管理部门,这给智慧化社区的建设带来一定的难题。要想在社区网格化的基础上构建智慧社区,就必须要构建一个综合平台,方便汇总处理统一信息并分类发放到指定的部门进行解决。

1网格化管理理念

1.1网格化管理观点

目前网格化管理的观点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种:一,比较侧重资源的整合以及对资源的协同利用,它着重运用3S技术、地理编码技术和移动信息技术等相关技术,来完成市、区、街道和网格监督员的四级联动管理模式。二,比较侧重管理信息的优化,将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相结合,实时采集传输数据,创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的管理体制。三,强调把信息化作为凭借,将各种管理服务资源集合汇总起来,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各类问题,更好地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和不断发展的管理需要的一种新模式。总之,网格化的管理是在数字技术基础之上建立的,把所辖管的地区进行单元网格划分进行管理的一整套管理思路、手段的总称[4]。

1.2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基本做法

划分网格是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基本做法,它根据不同社区的实际情况和方便管理的原则将管辖的社区划分为若干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一定数量的工作人员,为了避免推诿扯皮,出现问题责任不明的现象,每个工作人员应进行相关责任和任务的划分,共同负责处理网格内的相关事务。在网格化管理的责任划分上,每个网格可以分配3名工作人员,分别为网格协管员、网格管理员和网格督导员,他们分别由社区综合协管员、社区工作站专职人员和街道办事处挂点社区干部担任[5]。网格协管员作为网格的直接责任人,主要负责网格内不和谐因素的排查和汇报,另外也负责网格内信息的收集和汇总;网格管理员作为网格的第一责任人,主要负责对网格协管员采集、排查的信息进行核查确认并录入系统,同时做好紧急信息的上报,矛盾纠纷的处理和工作的整治问题;网格督导员主要负责接受上级信息反馈,做好对网格工作的查看、指导和督促[6]。

2基于网格化管理的智慧社区系统建设

2.1空间数据化引擎

空间数据化引擎作为智慧社区信息系统建设的核心,主要是为了处理储存在关系数据库中的空间数据与运用程序之间的数据接口问题。arcSDe很好地解决了存放在在数据之间复杂的拓扑关系,并且能够构建一个网络几何空间,运用空间索引机制来提升信息查询的速度,运用长事务和版本机制来完成多用户同时操作同一类型数据,运用特殊的表结构来完成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无缝集成[7]。这可以解决我们常见的社区信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与保证数据库技术统一存放,管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要求相一致。arcSDe的客户应用层将客户应用端分为直接客户端和间接客户端。直接客户端的客户直接访问的是arcSDe的应用服务器,间接客户端的客户直接访问的是SQL引擎。arcSDe原理示意图如图1。

2.2节点建设

根据网格化管理的方法,对社区进行网格划分,对划分后的网格节点进行节点强度分析。节点强度的分析可以在网格拓扑结构的基础上进行。要进行节点强度分析需统计每个网格节点流通数据量的大小,请专家评估的每个节点的权重,然后将节点的流通数据量与该节点专家的评估权重结合起来,构建评价体系,得出节点强度评价结论。在节点强度最大的地方设置中心信息管理平台,将节点强度相等的点连接起来绘制等强度线,在网格的基础上布置节点强度网。同时可以在节点处设置节点级数据布局感知机制,尽可能地将计算部署到存有要处理的数据节点,使得map/Reduce任务在本节点的数据读取比率提高,减少从远程节点读取数据的操作,以便大大节省网络开销,提高信息检索速率[8]。

2.3信息系统建设

建立信息搜集系统,通过线上,线下以及各种无线设备进行社区信息的收集,将搜集的信息上传到信息分类处理系统,按照信息所属管理类别,对信息进行分类处理,分类处理后的信息,上传至客户应用层的信息储存系统,对于信息流量比较大的节点可以启动信息缓存系统,将社区重复、多次搜索的同一信息可以分类存储在信息缓存系统中,可以大大提高信息查询效率,便于便客户快速查询。针对通过信息分类处理系统处理后分离出的紧急信息,可上传至紧急信息上报系统。紧急信息上报系统可以将分类判定好的紧急信息上传,重大紧急信息事件将直接传至决策层,有利于决策者快速并及时地做出决策,以便迅速解决相关问题。非重大紧急信息将直接传至工作层中的相关管理系统,这样可以减少中间管理环节信息传达速度慢,容易失真的问题,而且所有汇总信息均在应用层的信息储存系统中,这样一个统一的信息储存平台就解决了信息领域碎片化严重,部门与部门之间采集信息规范不一致,信息不流通,不共享等问题。

“网格”起始于信息技术范畴,在网格化管理引进智慧社区建设中,信息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凭借构建的信息层,设立信息分类系统,将社区常住居民情况、人员流动情况和区域内部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各种商户情况等录入系统终端,对信息进行分类,建立对应的电子数据储存库。将电子数据储存库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社区公共服务储存区,设立公共服务系统,一部分为社区便民服务储存区,设立便民服务系统[9]。公共服务系统和便民服务系统全汇总存储在客户应用层,常用信息存在客户应用层的信息缓存系统中,便于提升客户查询信息速度。信息层各种系统实行全天运转制,社区居民、工作层管理人员都可以随时登录应用层进行相应的事务办理等。同时还可以将居民每天所用的移动电子设备与构建的电子数据库相连接,居民可以随时自愿更新相关有效信息,并建立奖励机制,以便提高相关服务工作的质量。

2.4管理系统建设

根据社区管理基本工作内容将社区管理系统分为五个,即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系统,社区环境卫生管理系统,社区服务管理系统,社区卫生保健管理系统,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管理系统。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系统是包括社区的司法部门,公安部门,安全部门(包括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等部门组成的维护社区治安,对社区内的公共治安进行统一管理的管理系统。社区环境卫生管理系统是针对生活废弃物的处理,社区绿化,街道清扫等相关工作设立的管理系统。社区服务管理系统管理范围涵盖社区福利,社区公益,经济商业圈,智能物业等一系列便民活动及相关设施管理。社区卫生保健管理系统包括卫生防疫,计划生育,居民就诊等与社区居民健康息息相关各种事物。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系统包括教育系统,社区党建系统等。每个管理系统根据对应管理部门分类构建相应管理平台,这样每级服务管理平台有该级相关政府部门管辖,同时建立党员群众监督机制,可以通过短息,网络,电话,上门等投诉方式进行,实时监督,调动党员群众积极性,实现智慧社区全员参与,监督机制纳入管理系统成员绩效考核。(如图2)

以网格化管理基本做法为基础,在社区内部也实行网格划分、分配专们人员[10]。社区服务范围涵盖社区所有居民,包括常住居民和流动居民。当出现突发事件时,网格协管员作为网格的直接责任人,可以通过信息层,将收到的信息第一时间汇入信息分类系统,通过信息分类处理系统,自动上传至紧急信息上报系统,将信息报送至决策层,或者对应的管理系统,下达指派命令,指派事发区网格管理员及时到位,控制事态发展。

此外,依靠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将Gi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与网格化管理联合起来构建一个在线服务平台,实现智慧化管理与信息网格化管理的结合。对社区每个网格中的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管理资源、服务资源等通过信息层进行分类整合处理,统一放入信息缓存系统,实现同一社区不同管理系统资源的共享,有效地解决了信息资源重复建设的问题。由社区网格督导员对所分管的网格实行全时段监控,社区网格协管员对所分管的网格实行信息资源的汇总,社区网格管理员对所分管的网格进行问题的及时处理和反馈,同时明确社区总负责人,从而在横向上实现统一管理,纵向上实现分层、分级、全区域管理。

最后,基于网格化管理的智慧社区管理系统工作层涵盖了社区服务方方面面,除了事中,事后控制之外,还应建立事前控制机制,除了将社区系统建设与网格化管理相结合外另可加入传感设施,实行部分与整体总系统的挂接,同时加强管理监督中心的监督巡视工作,加强社区群众危险防护意识,及时应对一些可以避免的重大意外事件。

3结语

将网格化管理与智慧社区管理相结合,根据区域情况布置智慧社区网格,设置社区网格关键节点。在arcSDe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有效地解决了部门间信息壁垒问题,加强了部门与部门间的联系,提高了社区管理的办事效率。搭建了一个智慧社区管理系统平台,构建信息分类上报系统,减少了管理部门间不必要的决策,避免了信息下达过程中的失真。网格化管理的实施为智慧社区的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城市网格化管理模式与智慧社区的结合,有效地整和信息资源,避免重复建设、信息分割的局面,为智慧社区管理体系建设提供有力的基础,智慧社区系统的构建可以适用不同区域,便于在不同区域推广。

参考文献:

[1]吴道军.城市地下空间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J].软件产业与工程,2015.

[2]张燕,余庆泽.我国智慧云社区公共信息平台构架与应用功能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5.

[3]王万华.大数据时代与行政权力机制转型[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6.

[4]管婷婷.浅析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管理的预警机制[J].网友世界,2013.

[5]朱彦.网格化管理:智慧社区发展的黄金产业[J],中国公共安全(综合版),2015.

[6]韩江.街道、社区网格化综合治理模式的实践[J].特区实践与理论,2011(1):70-71.

[7]袁荣建.基于arcSDe的空间数据库技术的应用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3.

[8]何文婷,刘健,袁庆升,张军伟,董欢庆,刘振军.支持Hadoop大数据访问的pnFS框架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6.

社区网格化存在问题篇2

关键词网格化;消防;火灾

中图分类号:X9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7-0129-01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消防工作社会化进程逐步加快。然而,火灾统计数据表明,在大型厂矿企业、大规模公众聚集场所火灾得到有效遏制的同时,居民家庭火灾、九小场所(小型公众聚集场所)火灾却仍然居高不下,亡人火灾时有发生。因此,加大小场所火灾防控,完善基层社区管理,建立以乡镇(街道)、社区(行政村)基层组织为基础的消防安全自治管理模式是发展社会化消防管理的需要,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模式被提上了日程。

1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的概念

网格(Grid)是近年来国际上兴起的一种重要信息技术,它是高性能计算机、数据源、互联网三种技术的有机组合和发展,网格概念的核心是“资源”以及对“资源的使用”,其含义包括:资源的网格化记忆对网格资源的协调和融合。网格化模式在被应用于政府社会管理中,就是在街道、社区大格局不变的基础上,将城市基层划分若干个单元网格,并搭建社区信息化平台,以网格化的方式,来整合资源,强化职能,提升服务,通过整合不同专业部门的时间与空间的管理资源,实现社会管理的精细化、网格化、信息化、人性化,最终达到改善现有城乡管理体制,提高城乡管理水平,优化城乡管理责任网络的一种管理手段。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是以乡镇、街道为“一级网格”,成立消防工作领导小组,解决基层消防工作无人抓、无人管的问题;以行政村、社区为“二级网格”,细化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消防管理职责,解决经常性管理不到位的问题;以街区、居民楼院、村组为“三级网格”,成立群众性消防组织,解决日常防范措施不落实的问题。

可以说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是针对大量小场所、居民楼,但是数量巨大,公安消防机构人员难以实施监督。开展社会化消防工作管理模式,成为解决人员少、监管范围广这一难点的有效方法,也是按照《消防法》规定的“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原则”的具体落实。然而在实践中,虽然各地在建立网格时,设想很好,建立的“网格”覆盖全面,但在管理运行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2当前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工作部署细致,但无法落到实处。街道、社区对网格化管理认识上存在偏差,认为只是一个普通性、临时性的工作,存在重视不够,推动不力,上级指导不实等问题,绝大多数地方虽然对本辖区网格化管理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和安排部署,但在基层单位也仅限于文件落实,实际上没有真正发挥基层消防工作组织的领导和协调作用。一些街道、社区、公安派出所名义上设置了消防办公室,仅仅将网格化管理职责和制度挂到墙上,没有具体组织开展工作,致使网格化管理流于形式。

2)方案制定的详细,但管理权责不清。多数地区的方案制定的很详细,但在具体管辖范围划分时,由于涉及责任,出现了推诿扯皮的现象,导致管辖不清、权限不明。具体表现在:一是对管理对象的底数不清楚,特别是对辖区小场所排查不彻底,台账登记不翔实;二是对管理对象的监管权限不明确,主要是对一些大场所、跨区域的单位,没有明确划分监管权限,也没有将街道与社区监管单位进行划分;三是街道、社区与公安派出所的监管范围不清,造成有的场所重复查,有的没人管。四是街道、社区的工作人员没有执法权,但有的地区方案中却要求街道、社区对管辖范围内的隐患整改负全责,致使工作无法落实。

3)人员职责明确,但没有形成长效。“网格”内的管理没有形成长效,对于地区火灾隐患整治局限于就事论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热衷于搞突击检查,主要在上级机关考评验收、绩效考核时才开展排查,被动应付上级机关检查,造成消防安全管理效率低下。

4)制定了考评制度,但缺乏激励机制。同时,对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的评价考核方法还不够科学合理,缺乏监督和激励机制,缺乏动态性、实时性和阶段性的检查考评,不利于工作推动。

3建立完善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机制的措施

1)进一步明确“组网”模式。要建立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常设机构,在县级以上消防安全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机构,具体负责本地区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中重大问题的议事和决策,定期听取本地区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情况的汇报,分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下一阶段工作提出指导性的意见。

社区网格化存在问题篇3

关键词:网格化管理机制常州市

一、常州市网格化管理机制的基本做法

(一)缩小管理空间,落实网格责任人

在传统的城市基层管理模式下,管理服务工作依托街道和建制社区展开,主要服务平台为街道办事处服务大厅和社区工作站。由于我国城镇化规模较快,新建社区规模普遍偏大。目前新建建制社区的规模普遍在1平方公里以上,继续以社区为基本管理单位显然管理半径过大,进而会导致基层服务力量薄弱、管理形式粗放、管理盲点多等问题。

常州市在2012年4月,出台了《关于在全市城乡社区推行网格化管理的意见》,对于管理空间的设置做出了更加科学化的规定。将面积较大的建制社区划分为若干面积较小的网格,每个城市社区网格规模为300户左右,农村社区为200户左右。在大型封闭小区,以独立庭、苑、区为参照,设置庭苑类网格;在老式开放型小区,以相邻楼栋为参照,设置楼栋类网格;在老城区居民区,以巷道为参照,设置巷道类网格;在农村或涉农社区,以村庄为参照,设置片区网格。在人员配备上,每个网格中按照“1+X+Y”的模式设置网格管理员,包括以1名专门的责任社工为网格长、多名居民小组长、党小组长、楼道小组长作为网格协理员,即形成所谓“一片三长”的工作模式,另外每个网格中还设置人数不等的信息员。通过缩小管理空间、固定管理范围、明确管理责任人的方式,减少了社会管理工作的流动性和盲目性,实现管理服务的“精细化”转变。

(二)下放管理职权,实现管理力量的前置化

传统的社会管理工作是采取“业务线条”的模式,每一项业务都由专业的“社区协管员”负责办理,不同业务线条板块之间信息、数据相对封闭,互不共享。这种设计虽然实现了业务的专业化管理,然而却降低了服务效率,尤其是当事务涉及不同业务条块的时候,相互衔接、沟通往往不畅,很难高效、顺利的完成既定业务流程。

为解决这一问题,在划分管理网格的同时,常州将部分管理职权下放到网格。在常州市《关于在全市城乡社区推行网格化管理的意见》中,赋予了网格长四项基本管理权力:审核权,对于准生证办理、低保户确定等需要社区审核的事项,均由网格长调查审核盖章后,社区方可以受理;监督权,对街道(镇)、社区干部实施监督,提出质询、意见和批评;组织权,经社区同意,网格长可以以社区名义组织网格内居民开展各类群众活动,参与社区相关对外联络工作;建议权,网格长在广泛征求网格内居民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可以对社区工作提出建议。通过对于网格管理者的赋权,实现了基层社会管理资源的整合和优化前置,打破社区公共服务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提升了工作的服务效能。

(三)依托网格化管理机制,加强社会管理信息化建设

当前城市管理的难点之一是其社会成员流动性较大,管理机构对于他们的基础信息很难获得全面的掌握。社会管理的核心是对人们的社会行为和社会参与活动进行规范,如果辖区人口底数不清、人员情况不明、人员活动信息不灵,必然导致了发现社会问题滞后,解决社会问题迟缓,对于突发社会事件缺乏应急反应能力。

为了及时掌握人口流动信息,提高社会管理的效能,常州市依托网格化管理机制,加强对于社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尤其注意对流动人口的信息搜集。在网格长的日常管理工作内容中明确规定:外来人员流入必须进行信息申报;除了常规巡查之外,每月网格长必须对网格内登记流动人员进行走访一次,了解他们的意见、建议和要求,排查不稳定因素和安全隐患。

二、常州市网格化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技术手段滞后,制约了网格化机制的服务管理效能

由于转型时期社会成员流动性大,社会矛盾问题多发,这就需要信息采集方式、采集手段与传输方式随之改进,提高信息传输效率,以实现管理工作的及时、高效响应。一些发达地区在引入网格化管理机制的同时,对于信息采集、传递和处理方式也做出了改革:通过信息采集终端、地理信息编码、电子政务专网平台、3G技术的监督指挥系统等管理信息技术手段的创新,使社会管理过程中的信息获取、确认、处理、反馈等流程变得更为快捷和准确,有效的减少信息与时间的损耗,促进了管理的扁平化,提高社会管理工作的效率。

常州市引入网格化管理后,和过去的工作机制相比,实现了城市基层社会管理流程扁平化,减少了信息从发现终端到处理中心所需要的环节,并且调整了信息报送机制,使得工作中的信息传递绩效较过去有所改进。但在常州的大部分地区,网格化管理机制还是依托原有的信息传递方式作为技术支撑,通过口头汇报和书面材料的方式进行信息的上传和下达。落后的信息技术制约了网格管理机制“管理服务精细化”功能的实现,虽然通过管理力量的前置和定期访查可以及时发现问题,但是问题是否能得到迅速化解,取决于信息能否快速、正确的得到报告与处理,如果信息内容不能全面精确、信息传递与任务分转的等待时间过长,那么将降低网格化机制科学管理、动态管理效能的发挥。

(二)工作流程不完善,制约了网格化机制的响应时间,降低了行政管理效率

城市社会管理综合性的行政管理问题,牵涉部门较多,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在工作流程中强调不同业务线条的独立性和专业性,制约了跨部门政务协同,降低了服务管理工作的效能。

在常州市目前的网格化管理机制对工作流程做了一些改进,但是其主要结构并没有被彻底重构,仍然是以传统的科层汇报制为基础,网格由一种管理方式演化为一级管理单位,形成了“区—街道—社区—网格”的四级科层制模式。在社区和网格层面提供管理服务工作时候,可以实现资源整合和管理力量的前置,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响应和协调处理。但是工作流程的创新性仅体现在社区以下的层级,如果面临的工作事项超出了网格员和街道社区服务管理中心的职能权限,则需要上报上级主管部门。从而就又回到了过去层层上报,层层审批,条块分割的老路上,工作模式创新性并没有充分体现,社会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也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并且这种模式是单线条运作的,缺乏监督反馈环节,对于是否能得到及时处理,处理进度是否合规,都无法进行及时的管控。也无法对下一步的工作改进和提升提供资料储备借鉴。

(三)网格员队伍建设专业化不足,制约了公共管理服务的全面性

在转型时期,社会参与日趋深入和广泛,社会活动呈现出类型多样化、主体多元化、内容复合化的特点,改革推进带来的利益格局的调整,也引发了大量的社会矛盾、矛盾和行为失范。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对于基层社会管理的需求也就更加多元化,涉及行政工作的方方面面,网格内配备的专职管理服务人员越多,专业业务面越广,那么就越能形成合力,所提供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内容也就越充分。但和网格化制度建设较为成熟的地区相比,目前常州的网格员队伍建设存在专业化不足的问题。常州的网格员队伍是以1至2名社区工作人员为骨干,以群众志愿服务人员为主体,参与网格管理的群众虽然有着较强的公共服务热情,但是因为缺乏专业能力和处置权限,在面临多元化和复杂化问题的时候,这样的人员配置就会显得力不从心。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人员编制、财政经费等因素的制约,常州市的网格管理员都采取aB岗制,即管理员即承担在街道或者社区的业务线条工作,也负责网格内的管理。由于兼职管理员只能投入部分精力,那么网格所能承载的管理服务能力就会受到进一步的削弱。由于目前的人员结构不支持开展更加多样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工作,显著制约了网格化管理机制服务的潜力内涵。

(四)网格设置碎片化,导致社会管理工作条块分割问题依然存在

城市网格化管理的责任主体是街道、社区两级机构和各个专业主管部门,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政府部门牵头负责,因此常州在推进网格化管理过程中存在对于网格化管理机制的性质和功能认识不清的问题,很多单位没有认识到网格管理对于整合公共资源,推进政府服务流程再造的意义,而是将其简单理解为划分责任片区或者信息采集单位。于是各个部门各自为政,独立划分,社保、人口计生、文化、公安等多个专业部门都有自己的网格,但是不同网格之间的划分依据各不相同,相互之间交叉叠加,没有通用性。碎片化的网格设置妨碍了不同专业部门进行资源整合,无法形成整体合力进行管理服务。同时不同种类网格之间进行信息交互和管理,浪费行政资源。

三、完善常州市网格管理机制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财政投入,完善信息管理工具,建立信息化网格管理政务系统

由于社会成员流动性大,情况多变,现今的城市社会管理一定程度上就是信息管理。目前常州市已经建立起了基本信息的采集共享平台。但是对于一些社会管理中实时发生的问题,缺乏有效的数字化采集渠道,还需要依靠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逐级处理,信息化手段的落后已经成为了制约网格化管理机制提升社会管理质量的重要技术瓶颈。

制约信息化投入建设的主要因素是财政支持能力。进行信息管理工具的升级需要较大的财力投入:北京市东城区在引入网格化管理初期,硬件配置投入即达到了1684万元,上海长宁区在系统软硬件投入经费为2500万元(不计算场地费),杭州市在试点网格化管理,建设“数字化杭州”方面的投入为4000万元。网格化管理的主要推进主体和责任主体是各个街道和社区,然而街道并没有相应的财权,只能从区财政的经费中拨块支持网格化管理改革,很难全面的进行信息设备改造。

由于信息管理工具对于强化和改进网格功能,提升整个常州市的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街道和社区财力匮乏的情况下,市、区两级财政应主动承担起相应的责任,逐步加大投入力度,从行政经费中进行专项列支,完善技术设备和信息系统建设,积极推进网格管理信息化进程。根据本地的财力情况和社会管理需要,开发采购个人信息采集终端,并配置至每一个网格管理人员,使发现情况能够及时上报;开发电子政务软件系统,为信息化管理提供完备的软件支持;建立社会服务服务中心,形成信息化的支持服务体系,实现问题发现,响应确认,派遣处理,反馈备案等全部政务流程信息化。

应用现代技术手段,虽然短期软、硬件投入很大,但是其会对社会管理产生显著的长期社会效益。从管理主体来看,新技术实现了信息主动、准确采集,实时信息传输,高效信息存储和处理,为经济化管理提供的有力支持。从管理客体来看,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减少了事件的响应和处理时间,提升了政府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根据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对东城区网格化管理实践的社会经济效益估算,虽然前期投入达1684万元,但是每年因为公共管理效率改善和服务水平提升产生的经济福利,货币化后达1.58亿元,同时节约行政管理成本5400万元,创造就业岗位1000余个。从社会经济绩效分析,引入现代技术手段,实现网格管理政务信息化是一项长期价值型的投资。

(二)统一网格边界,综合配置多方力量,实现社会管理工作的合力效应

为改变各个部门自行设置网格,网格结构“碎片化”的现状,应由区级政府统一进行网格化管理工作的推进,统筹安排各项制度设计。明确各个业务线条的管理工作细分网格以既有的社区管理网格为基本边界,不跨格,不越界。通过实行管理线条与管理区域在网格划分边界上的统一,实现网格内部的社会管理在管理区间、管理对象、管理环节和管理时限四个方面全覆盖。

在统一网格边界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国内其他地区的好的做法和经验,在强化原有社区管理力量的同时,着力推进业务线条的专业力量进入网格,将公安、城管、人口计生、卫生服务等机构派驻的执法力量或者服务人员下沉至网格,将环保、劳动监察、文化、社区等执法力量和服务责任配置进社区。通过管理职能的前置,实现在每个基层网格内,条块之间相互配合,统筹协作,形成不同部门和岗位之间相互配合、协作的内部服务链,从而为辖区居民提供以网格化管理机制为支撑的“一站式”管理服务。

(三)以网格化管理为契机,改进工作程序,实现社会管理工作的流程再造

传统的社会管理工作流程,受到科层行政体制组织架构的影响,关注于各种规章制度及层叠的指挥系统,强调专业化分工,坚持职能导向。由于专业化程度深,信息沟通不畅,进而造成了部门间的隔离,使得行政成本加大,信息传递耗损,行政效率低下。事实证明,这种工作流程已经满足不了转型时期社会管理服务工作的新需要和新期望。

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的支持下,网格化管理改革提供了一个社会管理工作流程再造的契机。通过信息化技术的集成应用实现了将信息发现和指挥处置联系起来,整合各个部门资源,提高了社会管理的反应速度和处置效率,实现工作过程的扁平化。通过工作流程的再造,可以使社会管理管理服务工作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克服所谓“突击式”和“运动式”的管理方式,改变管理工作被动、滞后的弊端,有效解决过去基层社会管理工作中,政府“管不了,管不好,管不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竺乾威.公共服务的流程再造:从“无缝隙政府”到“网格化管理”[J].公共行政评论,2012(2)

[2]王明,杨丽.北京市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2(2)

[3]文军.从单一被动到多元联动:中国城市网格化社会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完善[J].学习与探索,2012(2)

[4]蔡兆良.社区网格化管理怎样变被动为主动[J].社区,2011(11)

社区网格化存在问题篇4

【关键词】迈皋桥街道;网格化管理;举措;实践分析

一、迈皋桥街道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背景

迈皋桥街道地处南京市主城区东北部,位于玄武、下关、栖霞三区交界处,是城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区域。总面积12.46平方公里,居住人口18万多人,是一个人力资源的聚集地和疏散地,形成一种面广复杂、人口众多的格局,街道下辖1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为不断创新和完善基层社会服务管理模式,迈皋桥街道以全面提升街道社会服务管理科学化水平为动力,结合街道实际,制定了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实施意见和办法。网格化管理就是根据属地管理、地理布局、现状管理等原则,将管辖地域划分成若干网格单元,每个单元都有各自的负责人,并对每一网格实施动态化、精细化、全方位管理。这一模式是依托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建立的一套精细、准确、规范的综合管理服务系统,社区可通过这一系统为居民提供主动、高效、有针对性的服务。迈皋桥街道按期分步落实这一管理模式,以期实现畅通民意渠道,转变服务方式,推动资源整合,优化基层治理,不断深化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内涵这一目标。

二、迈皋桥街道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框架及举措

(一)成立领导小组,深入调研学习

中共南京市栖霞区迈皋桥街道工作委员会下发[2012]50号文件,首先成立了街道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街道工委书记和街道办事处主任担任组长。街道领导组织机关科室人员和社区干部到仙林街道考察学习,特别是网格化运行比较成功有特色的社区,学习他们的管理方法和工作责任心。同时,街道相关成员交流了区社建委赴上海昆山宜兴调研的录音资料,分析思考街道关于“5S模块化”相关文件,并吸收了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中的“5S模块化”概念,即针对迈皋桥地区社会管理的重难点问题,全面深化市容环境服务、流动人口服务、便民为民服务、平安和谐服务和商业网点服务等五项服务。此外,街道工委对下辖的十二个社区及一个创业园也进行逐家调研,对已有的工作网格进行调查摸底,并写了相关的调研报告,以及制定出网格管理提升优化方案。

(二)科学划分网格,实现全面覆盖

结合社会服务管理对象的特点,按照因地制宜、便于服务、全面均衡的原则,迈街将12.46平方公里区域划分为三层级的网格单元,共划分了13个一级网格(12个社区及一个创业园),255个二级网格,3052个三级网格。迈街网格划分的总体原则:以社区和园区为单位划分13个一级网格,每个一级网格由一名班子领导担任负责人,协调、指导、督促网格服务管理工作;根据各社区面积、资源、人口密度、管理基础等因素在一级网格内划分二级网格,由街道111名机关干部、社区144名工作人员组成255个网格,每个人独立担任格长并开展一系列工作;以楼栋、驻地单位、五小行业等为基本单位,划分三级以下(含三级)网格。同时每个一级网格还配备协管员、保洁员、党员骨干、警员、楼栋长、志愿者、居民代表等,由一名街道领导牵头,科学整合社会服务管理力量。

(三)合理配备工作人员,明确网格管理职责,

网格化管理必须做到三定,即“定格、定人、定责”。实践中要统筹调配街道和社区的人员力量,具体来讲:一级网格责任人由街道科长或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二级网格责任人由111名街道科室人员、社区144名工作人员担任;三级网格责任人由驻区单位负责人(如商业网点总经理、五小行业店主等)担任。

网格责任人的职责有:一级网格责任人做好网格与街道、与社区之间的工作对接、协调与沟通;合理安排二、三级网格的责任分工、工作落实、信息汇总、整改反馈;统筹安排科室和社区管理服务站的值班人员等。二级网格责任人:负责二级网格内企事业单位、居民小区、商业网点等的沟通协调、服务管理等;指导三级网格责任人的工作,及时收集信息做好上传下达工作;确保每天至少两次到网格巡查,做记录发现情况及时报告;及时整改、妥善保存日常检查、菜单整改等信息资料,做好归档管理工作等。三级网格责任人: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带领单位职工支持所在二级网格工作,落实各项职责任务;建立健全本单位网格化管理体系,细化内部网格划分、责任分工、任务分解;及时配合完成群众投诉和媒体曝光问题的整改等等。

(四)建立运行机制,强化网格规范管理

(1)建立信息采集机制。建立多级网格社情民意信息网络,在楼栋配备专、兼职信息员,社区建立信息点,街道建立信息站,每年至少开展两次全面走访,全面存储、及时更新服务对象信息。把迈街18万多人(包括户籍和寄住居民)以及所有驻街单位的资料和需求,按照“一户一档”要求建立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库。

(2)建立定期巡查机制。网格责任人每天到责任区内巡查至少2次,进一步畅通民意传输渠道,确保下情上传及时,上情下达到位。

(3)建立网格工作例会制。街道规定每周二、四、六为各个社区书记、主任的专题例会,主要针对平时网格巡查中发现的各类问题进行交流和沟通,并集思广益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4)建立联动处置机制。网格责任人对于出现的问题、群众服务需求,能在网格中独立解决的要立即解决;有困难、涉及面广的要及时上报,协调职能部门力量会办解决;一时难以解决的要在上级网格责任人和职能部门会办后及时给出解释并备案。

(5)建立整改提高机制。上级网格责任人要定期走访调查下级会办整改。各网格要定期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及时发现,自我纠正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五)搭建服务平台,丰富网格管理方式

(1)成立迈街社会服务网格管理中心。街道社会服务网格管理中心(正科级),属党政办公室内设机构,由两名工作人员专门接待12345及市长信箱转来的投诉件。

(2)街道干部下沉“上网”。按照二级网格负责人的划分,格长要随时巡查,并穿戴统一发放的“红马甲”和“网格化工作牌”。街道还为居民发放了“服务联系卡”,上面印有格长服务手机号码,居民有困难可随时联系格长。

(3)配备网格服务专用手机。街道统一为255个二级网格责任人配备网格服务专用手机,主要用于专门接听各网格内服务对象的投诉、意见及建议;上报网格巡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手机拍摄发现的问题菜单等等。信息办主任专门接收各二级网格发来的问题和菜单照片。

(4)建立网格化工作台账制度。结合街道工作实际编印各类工作台账,主要有:一级网格所需要的每日检查记录簿,每日考评记录簿,每周小结记录簿,每月工作计划簿,联席会议记录簿;二级网格所需的每日巡查记录簿;还有网格督查整改记录簿、每月考评记录簿、致经营户、企事业单位以及致居民的一封信。

(六)及时监督考核,确保工作实效

迈皋桥街道成立了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督查简报,由街道纪工委主办和负责,主要发送给街道班子成员、各相关科室以及每个社区阅览和学习。督查简报的内容主要包括:第一是对街道每个社区的工作进展情况作以汇总;第二是对工作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披露和警示;第三是对网格工作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同时,还进行定期的工作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了工作饱和度测评,与干部的评优奖惩挂钩。比如,进行专业测评,定期邀请社会专业机构,针对网格工作的开展情况及效果进行测评;网格考核,由纪工委牵头,组织对一、二级网格开展绩效考评,坚持把基层的评价、群众的认可度和专业测评结果作为主要依据,考评结果记入干部档案;群众评议,公示各级网格责任人及工作人员有关信息和岗位承诺,不定期邀请网格中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员代表、居民代表、驻地单位负责人听取网格负责人述职,对网格工作进行评议,推动网格工作不断提升。

三、迈皋桥街道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实践分析

(一)优点及特色

迈街网格的科学划分,体现了“一张网”横向到边、“多层格”纵向到底的全面性特点。定期巡查机制,干部下沉“上网”,这是社区管理由被动变为主动的特点,以及街道统一发放的“红马甲”、“网格化工作牌”、“服务联系卡”,体现“精细化”服务到家的特色。网格化工作台账制度,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督查简报,起到了较好的督促、检查、监督以及提升作用。信息采集机制,网格服务专用手机的配备,体现了网格服务管理的现代化、网络化、信息化、技术化、以及人性化的特点,通过手机终端功能,让各二级网格责任人充分利用先进设备,做到“物有所用,心有所系”,及时为居民解决身边的难题。社会服务网格管理中心,联动处置机制、整改提高机制、网格工作例会制等等,正是现代社会建设、社区管理将服务寓于管理之中,服务与管理相结合的体现。

(二)不足与改进

迈街实施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总体目标明确,举措科学丰富,但也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方面。比如,“行政”与“自治精神”存在冲突,社区自治精神有待培养加强;网格管理技术不熟练,信息采集技术、方式、电子设备运用效率需提高;有些管理人员及居民对“网格管理理念”理解不到位,网格管理责任意识要加强;管理人员配备欠合理,每个网格的工作内容和重点不同,要根据实际工作量配备人员而不能一刀切;以及在网格化管理监督中要强化过程管理,尤其对二级网格的考核,要随时接受群众评议,以实现网格资源利用的最优化,网格工作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陈平.网格化——城市管理新模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汪大海.社区管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陈肖莹.社区服务的网格化管理模式与实施策略研究[D].硕士论文.

2009

社区网格化存在问题篇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后,“网格化”正式纳入现代社会治理体系,一定程度上规制了公共权力边界,促进了多元主体参与,为促进我国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织就了“新格局”。然而“网格化”管理实行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三有三无”问题一定上阻碍了网格管理的作用发挥,亟待关注。

一是网格员“有身份无认同”,队伍不稳定。网格员是基层政府服务群众的末梢,是基层巡查员,是问题的发现员,然而网格员不属于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也不是社区工作人员,纳入不了传统社会分工中的职业序列,也很难归类到一些新出现的职业类别,由于身份定位模糊,社会对网格员“是谁”、“为了谁”,网格员对自己“是谁”、“为了谁”都还存在模糊认识,加上只是选聘人员身份,网格员的待遇水平始终较低,网格队伍缺乏稳定性,据台州市玉环县相关部门统计,2018年度网格员中续任网格员的人员比例仅占15%。

二是网格管理“有职责无职权”,人员素质不高。网格员的具体管理和人事工作由乡镇、街道统筹负责,在各个部门加压下,网格员的工作量不断上涨,据调研,广东省各县市网格员的平均职责有6大项120余条,涵盖了民政、计生、社保、医保、综治,征收、棚改等。然而网格员的具体工作却是在社区党组织、居委会的管理下进行,在社区管理中处于辅助地位,不具有直接独立处理社区问题的权力,工作往往处于两头被动的地位。此外,网格员大部分学历较低,以广东省汕头市为例,70%的网格员为专科以下学历,且所学专业与工作对口的仅占10%。统一的岗前培训和定期培训也没有实质性效果,据统计,网格员政策、法律类问题的上报率为95%,网格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

社区网格化存在问题篇6

一、江阴市、苏州市联动指挥平台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江阴市综合管理服务指挥体系建设经验

1.完善基层治理机制,构建新型管理服务指挥体系。依托原政府公共服务热线受理中心、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等高位协同平台,建立了集网格化管理指挥平台、行政服务监管平台、综合执法协调平台和应急管理联动平台于一体的市镇村三级综合管理服务指挥中心。

2.坚持条块统分结合,构建新型县域综合执法体系。江阴市以集成改革试点为契机,整合政府部门间相同相近的执法职能和资源。市级重点在市场监管、交通运输、规划国土、农林水利、安全生产、建设管理、卫生监督等7大领域推进综合执法,实现“一个领域一支队伍”。

3.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构建新型基层治理监管体系。在网格化系统中输入生产经营单位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单,以随机选号的方式选出被检对象和执法人员。平台将抽检信息发送给被选定的执法人员进行现场检查,执法人员将检查结果通过移动执法终端上报到系统平台,以“双随机”监管方式推动严格执法。

(二)吴江区“一核四元”联动体系建设经验

1.重塑网格治理格局。吴江区坚持“巡办分离”原则,巡”由网格巡查员专职落实,“办”由网格长协调解决,涉及行政执法的由综合执法力量予以保障。以每80家企业划分企业专属网格,按照“一格两员”组建网格巡查队伍,专职入企开展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劳动保障等方面的巡查。

2.自主开发指挥系统。吴江区打造了网格化联动指挥平台与公安网格联动平台、企业专属网格平台、矛盾纠纷网格多元调解平台、综合执法平台“一核四元”的联动指挥系统。网格化联动指挥平台作为核心,发挥前端统一受理、后台分流交办、办结回访问效等功能。公安网格联动平台在网格移动终端增加公安治安线索上报模块。企业专属网格平台对企业的社会治理责任落实情况进行智能督办和信用评判。矛盾纠纷网格多元调解平台打造“网格+大调解”新模式,推进人民调解进网格。综合执法平台实现了立案、处罚、结案等全流程线上办案,实现问题处置流程的闭环。

3.畅通联动指挥流程。吴江区以信息化为支撑,建立完善联动指挥机制。基层网格工单自下而上由系统派送至对应网格长手机终端进行处办,结果通过平台反馈。企业专属网格工单通过小循环由系统派发至所属部门处办。市民诉求工单通过大循环自上而下由系统派发至各区镇、各部门处办。

二、新区网格化信息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

开展网格化工作以来,新区按照“五统一,五无”的工作要求,统筹协调、扎实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网格化作为一项长期性工程,才刚刚破了题、开了局,在运行机制、资源整合、系统集成等方面还存在许多困难。

1.“多网运行”现实存在。除了综治网格,各职能部门按工作需要划分民政网、数字城管网、市场监管网、安全监管网、环保网等专项网格,未能实现“多网合一,一网运行”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2.资源整合联动难度大。由于部门壁垒现实存在,部门信息互通、共享存在困难,集中指挥、联动执法尚未实现,“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仍是常态。

3.信息系统未形成“闭环”。无论是市研发的“社区治理一体化平台”,还是新区开发的社会治理“云平台”,区、街道两级联动指挥平台建设尚处于试点阶段,从源头发现到分流交办再到结果反馈,尚未形成真正的线上“闭环”。

三、思考与建议

结合江阴市综合管理服务指挥体系及苏州市吴江区“一核四元”联动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及新区实际,作以下几点思考与建议。

1.高位推动,系统谋划指挥联动整体方案。网格化社会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事关新区和谐稳定和人民群众福祉。特别是联动指挥中心的建立,面临不少新情况、新矛盾、新挑战。只有加强顶层设计,以上带下,才能取得实质性突破。此外,网格化社会治理是一项长期性工程,且各街道情况不一,必须要重点突破、循序渐进,一步步扎实推进。

2.科技支撑,着力提升信息化服务实战效能。遵循“边建、边用、边完善、边发展”的思路,在现有“社区治理一体化平台”基础上,完善功能模块。一是突出网格巡查智能化。借助GpS定位技术,将巡查重点在网格平台上予以标注,并派发到网格员手机终端,让网格巡查更具体、责任更明确。二是突出网格监控全覆盖。整合“雪亮工程”、数字城管等资源,做到对重点路段、关键部位的监控全覆盖。并考虑将网格内的视频监控开放授权给本区域网格长管理、使用,帮助实时开展网格视频巡查。三是突出网格数据可视化。关联公安标准地址、城市部件、人口房屋等基础数据,形成历史数据分析、形势数据分析以及走势数据研判等多元化数字云图,辅助指挥调度决策。

社区网格化存在问题篇7

为全面落实党的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区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的工作要求,我街道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通过实地调研、总结经验、集中会诊,以真考严核压实网格长(员)责任,以扎实举措大力推进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向纵深开展。

2020年,为进一步深化全街道社区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和能力,督促网格长充分履职尽责,保障网格化机制有效运行,根据上级文件和工作要求,通过实地调研、集中会商等形式,经过多轮讨论研究,制定出台《2020年度“网格化工作”考核办法(试行)》。

长期以来,我街道始终坚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通过考核激励等措施,大力推进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现将今年以来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坚持高位谋划,凝聚工作合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针对网格化社会治理推进中,基层干部观念守旧、责任落不到位等重难点问题,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把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纳入街道“一把手工程”,统筹协调各方力量推进工作落地落实。街道主要领导亲自召开全体党政领导、办站所负责人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专题动员部署会议,对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同时,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整合资源力量、细化考核办法,推动社会治理向前端延伸,确保网格运转高质高效。

二是突出党建引领,落实工作责任。全面落实区委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村网格化党建工作的意见》,根据网格全面建立网格党支部(或党小组),实现网格党组织全覆盖,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网格化社会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进一步明确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作为总网格长的主体责任人,统筹落实辖区内网格工作。村(社区)“两委”人员作为网格内社会治理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全部下网格担任网格长,负责网格内社会治理各项工作,与网格员进行捆绑考核。通过明确各自“责任田”,引领各类组织和广大群众实现网格事项共商共建共治共享。

三是细化目标任务,健全工作体系。为进一步提升网格人员源头掌控能力、前端处置能力和宣传发动能力,有效提升网格治理质效,我街道结合工作实际,全面梳理党建、综治、便民服务、综合执法等社会治理事项,确定了64条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责任清单纳入网格绩效考核,实行“菜单式”推送,清单式管理,让网格人员清晰了解日常具体服务项目,有利于提高网格人员实操性,进一步推进网格工作的落实。

四是创新考核机制,激发工作动力。为充分激发网格人员的主观能动作用,我街道以考核作为指挥棒倒逼责任落实。根据服务事项需求,将行政村月度自考和街道季度考核有机结合,村(社区)邀请党员代表、老干部等人员共同参与月度考核评分,街道组织专门考核小组按季度考核评分,最终按村自考占20%,街道考核占80%的占比计算考核结果,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使考核更加合理、公平、公正。

今年以来按照考核办法,由街道网格办牵头,会17个相关办站所对所有村综合网格进行了考核,结合村的自考成绩,确定每个网格的具体考核成绩,并按得分高低排名进行了公示,兑现了考核奖惩,对前三个季度排名前10名网格的网格长在街道大会上进行了表彰,对前三个季度排名后5名网格的网格长进行了提醒谈话。目前正在对第四季度考核情况进行汇总并结算全年网格化考核工作情况,通过考核进一步提高了基层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了工作热情。

五是网格治理成效初显。注重发挥网格“源头”治理作用,积极探索依托网格采集源头信息、管控重点人群、化解矛盾纠纷、整体联动处置的新路径,做实做细涉稳信息搜集、矛盾纠纷化解和风险隐患排查,力争“隐患发现在网格、矛盾化解在网格、小事不出网格社区、大事不出镇街”。截止目前,全街道共采集各类信息3.3万余条,其中上报矛盾纠纷、综合执法等各类事件1.1万余件,收集社情民意0.79万件。走访各类重点人员和群租房等服务对象500余次,90%以上的网格事件在镇街、村、网格内得到发现和处置。同时,将各项经常性工作纳入网格统一推进,在网格醒目位置设置网格事项公示牌,群众随时可通过电话、微信群、QQ群、扫描公示牌“网格高淳”公众号上报网格内相关事项和获得所需公共服务,初步形成党建引领、民情收集、诉求上达、关爱帮扶、矛盾化解、事项代办融合一体的网格化社会治理模式,较好提升了基层工作质效。

今年疫情防御期间,我们的网格员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宣传疫情防护常识、发放疫情防护告知书、坚守疫情卡点执勤等等。同时在三季度高淳区群众安全感测评工作中我街道群众安全感达(99.0%),66.0%群众认为社会治安状况比2019年有好转,扫黑除恶行动知晓率92.0%,社区网格员服务管理工作满意度95.0%,均位于全区前列。

六、当前我街道网格化社会治理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发展不够平衡。少数村思想认识还存在偏差,社区书记,主任对网格化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简单的认为网格化工作增加了基层负担,推进的力度、深度、广度还有待进一步拓展。

(二)是工作不够扎实。有的村工作还浮在表面,停留在喊喊口号上;部分由村两委人员兼任的网格工作人,工作积极性不高,敷衍了事,存在假巡查、假走访、不宣传等问题。少数村尚未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措施,考核未落到实处;没有真正落实“全要素网格”要求,主动将相关基层工作融入网格化社会治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实效。

(三)是基础不够牢固。网格员队伍建设方面,部分网格员兼职较多,用在网格化管理的方面的精力较少;少数网格员文化程度较低,缺少职业培训,能力素质不能适应形势任务发展要求;网格化中心建设方面,有的组织架构不健全,有的功能设置不全,有的力量资源缺乏整合。

社区网格化存在问题篇8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村改居”后的社区已成为一种新的社区模式。与城市社区相比,其在要素构成、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如何科学有效治理这类社区,是新形势下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课题。河南省新郑市以全国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为契机,以党建先行为切入点,围绕加强“村改居”后社区治理,进行了三个方面探索实践。

第一,健全架构,探索过渡型组织体系。“村改居”各项工作有序推进,首先要建立一个坚强有力的组织架构。河南省新郑市按照地域相近、规模适度、便于整合的原则,将全市293个行政村规划为52个新型社区。根据社区建设和发展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架构。一是建立社区党总支;二是建立社区发展协调委员会,接受社区党总支领导和指导,分设社区建管、社区事务、产业发展、综合治理、文体工作、调解6个部门,分别负责职责范围内具体事务;三是建立居民监督理事会,接受社区党总支领导,负责监督社区发展协调委员会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级党委政府决议和社区工程监理、财务监管、政务公开等工作。在工作人员配备上,Y合新型社区人口规模、经济发展等,配强工作力量。一是配强社区党总支力量;二是配强社区发展协调委员会力量;三是配强居民监督理事会力量。

第二,搭建平台,探索网格化治理模式。一方面,搭建网格平台。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将社区划分为若干片区,在乡镇为一级网格基础上,社区设为二级网格,片区设为三级网格,由社区党总支书记兼任二级网格长,由包村干部担任三级网格长。根据居民以楼栋为单位居住的情况,建立楼栋长制度,每栋楼选出一名楼栋长,把网格管理链条延伸到楼栋,形成了以二级网格为主体,三级网格、楼栋网格为支撑的管理模式。另一方面,建立网格化管理推动工作落实机制。建立楼栋长活动记录台账,对社区居民反映的各类问题,第一时间给予响应,并采取合理解决措施;三级网格长每日汇总各楼栋矛盾问题,并建立问题台账、民情分析和问题上报机制;社区二级网格作为社区治理总枢纽,将收集问题按类别分解到各个部门,限期办结并跟踪督查,定期组织职能部门下沉人员销号处理,疑难问题上报乡镇一级网格协调解决。

第三,完善机制,探索大党建运行格局。河南省新郑市把党建工作作为提升社区治理水平的基础工程、先导工程,牢固树立大党建工作理念,着力构建齐抓共管、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联动工作格局,把党建工作与社区治理融为一体,通过健全完善党建制度推动社区治理任务落实和治理水平提升。一是建立完善民主科学决策制度,根据各级网格权责范围,明确不同事项的决策权和审核权;二是建立完善矛盾调解化解制度,社区积极整合各级网格长、民调、司法等职能部门下派力量,实行“1+3+1”(1个社区配备1个“法律明白人”、3名人民调解员、1名法律工作者)矛盾化解模式,实现矛盾排查调处上报常态化、规范化;三是建立完善便民服务工作制度,围绕便民利民,完善服务制度,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举措;四是建立完善党风政风监督检查制度。

责编/肖晗题美编/于珊

社区网格化存在问题篇9

【关键词】网格化;优化服务;安全

一、社区网格化管理的背景和重要性

随着城乡社区的不断涌现,优化社区管理的难题就越来越近地摆在了各级管理部门面前。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曾强调社会管理的加强与创新关乎党的执政地位和国家长治久安,对于用好我国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创建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大的战略意义。

社区网格化管理是信息时代下社区管理的一种创新模式,它是依托一定的城市管理和数字化的平台,依据一定的标准将社区分成单元网格,通过强化对单元网格的部件和事件巡查,从而建立一种监督和处置相互分离的模式。网格化管理会大大提高政府在社区管理中的效率和水平,第一,它使政府过去那种缓慢的被动应对问题的管理方式转变为利用信息化平台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必将提高社区居民的幸福满意度。第二,管理手段的数字化、精确化、动态化,通过信息平台的处理使管理对象、管理过程数字化,使社区管理人员准确、高效的处理社区有关问题。第三,管理方式的流程化,它不仅有一整套统一规范的管理流程和标准,而且四个环节发现、立案、派遣、结案形成一个闭环,因此提高了社区管理的水平。

二、社区网格化管理系统的建设

首先,社区网格化管理要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风土民情建立适合当地居民习惯的管理系统。根据当地的道路、小区、楼栋、住户等相关信息首先要建立起社区居民详细档案信息,为后面各项管理系统的高效运作提供保障。其主要模块应该包括组织结构、网格地图、业务流转、统计分析、系统管理、实时预警、呼叫中心等基本职能。通过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使得居民在遇到困难及突发状况时能得到及时救助,从而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使社区工作更能深入人心,为每个居民的健康生活保驾护航。

其次,增加网格人员,每个网格工作人员每天下沉到网格工作时间不少于一定时间,保证社区管理工作的及时性和无缝化衔接,同时要分工明确,保障每个员工各司其职,提高效率。当前我国部分实行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地方普遍反映社区工作人员不足,每个人员所服务的居民太多,不能及时有效地保障各项工作的快速完成,政府应发挥其重要作用,增加社区管理人员的编制比例,增加社区管理工作对大学生、社会人员的吸引力,让更多的人加入到社区管理的大军中来。通过严格要求网格工作人员下沉到网格的工作时间使得社区管理更贴近民心、更快速有效地为每一位居民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同时保证分工明确,将社区里的党建服务、经济服务、就业与社会保障服务、社会事务与社会救助服务、环境保护与治理服务、计划生育服务、助残服务、老年人专项服务、青少年服务、国防建设服务、精神文明服务分别赋予专人负责,各司其职,确保社区各项服务落实到每个网格,提高大家工作的效率和积极性,保障各项工作全面地有条不紊地顺利完成。

社区网格化存在问题篇10

一、提高了警务处置效率

建立社区警民网格服务队,有效地提高警务处置效率。社区有警情,网格警察拎上自己“警务工作包”,骑上警务摩托车,就能在第一时间赶到事发现场,处理居民群众反映的警情,大大地增强了警察的快速反应能力。有了警务工作包,网格民警处理好群众反映的警情后,在现场遇到其他的警务问题,网格警察不需要返回派出所准备信息采集簿,只要打开携带警务工作包,包内配备的“一本多能”采集簿就可以在现场处理其他涉及的警务问题,不但提高了网格民警的办事效率,而且减少了警察往返社区和派出所之间麻烦。3月11日,和通社区网格民警李帅帅到社区进行工作回访,当他了解掌握重点人员动态情况后,正要返回湖里派出所时,在经过东渡小学门口,发现学校周边有违法停放车辆问题,李帅帅立即穿上反光背心,熟练地拿出警务工作包里《违法停车告知单》,填写了车牌号码、时间、地点,并进行拍照取证,同时对过往车辆进行交通引导,确保学校周边道路交通安全畅通。李帅帅深有体会地说:“‘警务工作包’极大地方便了我们一线警察,有效地提高了我们处理警务工作的效率,非常实用。所领导专门组织我们集中进行培训,现在每名警察都能正确使用。”

二、改善了辖区治安环境

社区警民网格服务队以网格警察为先导、街编协警为辅助、居民群众为补充,及时把湖里派出所的警察、街编协警、和社区群防群治队员有机地整合起来,有效地提高了辖区治安管控的力量。社区警民网格服务队不断挖掘辖区治安防范资源,主动加强辖区企事业单位、小区物业保安的联动,扎实开展社会治安共建、共管活动,定期组织单位保安、“城中村”巡逻队、社区“守望队”进行路面治安巡逻,守候伏击,极大地震慑了犯罪,挤压犯罪空间,减少了辖区发案率。4月份,街道辖区案件同比下降了23.53%,下降率在全市排名第三名。东荣社区治安协管员说:“自从街道成立社区警民网格服务队后,社区网格民警经常深入社区了解治安情况,专门对社区3月份组建的‘联建联勤互助队’进行业务培训,讲解治安防控技能,教育居民群众在居家生活中治安防范技巧,定期组织社区‘联勤联建互助队’开展治安巡逻,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据湖里派出所通报,4月份东荣社区入室盗窃、诈骗抢却同比下降了60%。”在湖里大道上班的东荣社区陈小姐说:“以前社区经常发生抢劫、盗窃,晚上加班后回家,走在路上都有点害怕,现在晚上就是加班后再晚回家也不怕,心里很踏实,因为湖里派出所经常组织社区‘联勤联建互助队’开展治安巡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