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土地管理法的变化十篇土地管理法的变化十篇

土地管理法的变化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20:48

土地管理法的变化篇1

一、土地登记档案的一般特性

土地登记档案是土地登记制度(亦是法律制度)的一种体现。它是土地管理部门代表政府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循有关法定程序所建立的反映有关土地位置、面积、用途、使用条件等情况的图纸、簿册等文件材料。它具有区域性、政策性、公正性、可变性等不同于其它专业性档案的特性。

1、区域性。《土地登记规则》第四条"土地登记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组织进行。"显然,土地登记具有极其鲜明的区域性。土地登记的两个主要内容:一是土地权属的状况;二是相邻宗地的相互关系。也就是说:土地登记档案是在基层土地管理部门实际工作中形成,按照区域特定编码而整理装订成卷的。

2、政策性。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做出确定的档案资料,都是经过土地管理人员,严格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依据国家不同历史时期有关土地政策、法规,在工作中运用的结果。也可以说,它是不同时期国家关于土地政策在实践中具体真实的记录。

3、公正性。土地登记档案必须有申请人、相关人和经办人表达正确意见的书面形式的载体。由土地权利人主动向土地管理机关申请,经土地管理工作者权属调查、实地测量,其结果以公示的方式并由审核机关核准终结。

4、可变性。与其他档案文件资料不同,土地登记文件资料中的一部分需随着土地权属和主要用途的变更而经常变化。如土地登记卡,地籍二底图等这些文件、图册资料的内容,要在变更土地登记中不断变化,如不及时更改已经发生的土地登记文件资料,将使国家多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所形成的地籍资料失去准确性和保存价值这一特点,决定了其特殊的管理方法。

5、产权的不可移动性。土地作为一种固定财产,其土地权利人不可能像对其他商品那样随意搬迁,移动。档案中将土地权利的主、客体内容记录在册,土地权利人所取得的所有权、使用权及他项权利只能在依法确定的范围内行使自,不能随意向周围(四至)相邻宗地实施主观意向。

二、土地登记档案的管理措施

(一)应提倡规范化统一管理。

随着土地出让数量增多和房地产业务的迅速发展,以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为主要内容的变更土地登记数目逐年增加,如果不尽快对土地登记档案实行规范统一管理,十几年所建立起来的地籍调查成果将失去意义和价值,后果将是不堪设想。规范、统一管理是当务之急。1、原国家土地管理明文规定,土地档案的业务管理,由市(县)级以上档案局、馆,进行直接的业务监督,指导。

2、土地登记文件资料管理,由负责土地登记工作的业务部门完成。在进行土地登记文件资料更新时,由负责土地登记工作的业务主管部门向档案室办理借阅手续,然后根据变更土地申请和调查,核实的结果在有关的登记文件资料上作相应的更新。待更新工作结束后,将整理的卷宗移交档案室存档。土地登记文件资料更新工作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必须建立和健全档案更新制度,履行更新审批手续。

3、专业技术资料的更新,按照《地籍调查规程》技术要求,以行政辖区为单位,按街道、街坊、宗地进行编号,建立档案检索合帐,使辖区内每一宗地均有户头,每一次交易就办理一次登记。对其变更的宗地,按变更地籍调查要求编号。此方法对于初始土地登记档案及变更(包括权利人多次变更)均可在一个地号内便可检索到,对每变更一个土地权利人,在变更前案卷上,加盖注销印章,并在相应的卡、册及检索台帐中注名宗地的去向、编号。这样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一块土地的历史演变过程的文字和图册记载。政府通过办理土地登记,审核房地产交易的合法性、规范性,依法办理土地登记手续等,对房地产市场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并使之规范化。

(二)注重现代化管理手段。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房地交易市场的良好发展趋势,以加入世贸组织为契机,以更加全面、科学、快捷、准确的土地档案资料,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档案管理事业提供有利的支持和更加优质的服务,以增强全民依法使用土地的自觉性,提高土地资料的合法性、权威性和知名度。

首先要建立和完善档案管理现代化制度,制定相应的专业化标准;二要改善档案管理设施,增加经济投入,改变过去管理人员简单机械提取、存放档案,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三要积极开发应用软件,使信息化、网络化在基层档案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使土地档案管理真正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把地籍档案的价值和管理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做到取之于社会,服务于社会。

土地管理法的变化篇2

【关键词】土地资源;监督;宏观调控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准确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建立耕地保护的长效机制,社会各界的共识。而在国土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如何提升地籍管理的整体水平,适应现阶段参与宏观调控的新要求,走在其它各项制度之前,最大程度的发挥监督与调控作用,是值得我们国土资源人员思索的一个新问题。

1.努力强化地籍管理基础地位

地籍资料是制定土地利用规划、供地计划,实现土地用途管制的依据。我国《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国家建立土地调查、统计运用全国统一的分类系统、调查方法和调查程序。土地调查、统计经过实地勘察,结合图表册,按照科学方法统计、分析,能全面反映出各类土地利用现状。每年进行的土地变更调查,更是翔实地反映了年度各类土地利用现状和变化趋势、土地利用结构和变化规律,以及辖区内建设用地存量、流量信息。这些准确可靠的基础信息,为土地利用规划、供地计划制定和各项建设用审批等,提供了最全面、最基本的依据;为正确判断土地的供求合理性,检测土地利用结构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土地政策提供了信息。

地籍管理是实施土地产权管理,建立现代土地产权制度的基础与核心。土地登记无疑是地籍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土地产权管理的重要形式。《土地管理法》规定,国家对土地所有权、使用权依法进行登记发证。土地确权登记,解决了大量的土地权属纠纷,维护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稳定了社会秩序。通过界定土地产权关系,推进了土地使用有偿制度的改革,促进了国有土地产权流转。土地登记资料公开查询,为经济社会提供了合法、准确的土地产权信息,推进了市场经济的建立。

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地籍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为国家管理土地、土地使用制度和土地管理制度体制改革服务,为建立完善的土地租赁制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土地登记和土地定级评估,培育和规范土地市场;明晰产权,为企业改制、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提供了基础信息;为实现土地的科学管理提供了保障。地籍管理是国土资源管理的根基所在,根基不扎实,整个国土资源管理制度的构建就无从谈起。

2.积极建立地籍管理动态监督体系

地籍管理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特点,积极的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监督土地利用规划、用地计划、土地用途管制、建设用地许可、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执行情况。

地籍管理监督土地用途观管制度的执行。根据地籍管理随时反映土地利用现状的特点,管理者可以对每一宗地类变更的来源、去向及时进行变更,并上图、载册、入库。这些信息,充分反映了土地利用规划、供地计划的执行,凡是违反规划、计划,以及改变法律确定的土地用途的,都可以通过地籍图、表、簿、册及数据等,一目了然检查出来。另外,通过土地遥感监测等手段,可以及时发现非法占地行为,落实土地利用规划和供地计划,实施土地用途管制。

地籍管理监督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执行。在土地变更登记中,对土地权属、用途、面积、坐落、登记、地价等进行审核的过程,就是土地使用权进入市场把关过程。通过对土地权属性质、来源及它项权利的审核确认,可以随时检查土地使用权变更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是否改变了土地使用权取得方式、规避土地有偿使用等。在办理土地登记的过程中,通过对土地用途、面积、地价等项目的审核,可以随时发现抬高或降低地价、弄虚作假的行为,以监督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定价的合理性。办理土地登记和启动全社会对土地登记资料的审查,为土地市场提供了准确可靠的信息,防止了违法交易等不法行为。

地籍管理监督建设用地审批和依法用地执行。地籍资料翔实记载了每一块土地的状况,是建设用地项目审批前了解土地权属合法、面积准确、界址清楚、用途合理与否的依据。建设用地审批后,经变更登记实地调查审核,用地情况与批准文件一致的准予确权登记,对不一致的不予登记,同时注意发现和防止可能出现的突出批地、先行圈占土地等现象。另外土地利用监测可以及时监督土地利用规划的情况和基本农田保护情况。

3.充分发挥地籍管理基础调控作用

《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中“以实际耕地保有量和新增建设用地面积作为土地利用年度计划考核,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有量责任目标考核的依据”,“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缴纳范围,以当地实际新增建设用地面积为准”等要求的第一次提出,意味管理手段以及考核标准和缴纳标准的改变,对地籍基础业务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3.1要求准

土地利用变化状况既要有影像还要有图形和位置,无论是建设占地还是耕地以及基本农田面积都要求准确,要保证数据与实地一致,不能有虚假,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3.2要求全

不但要有农村土地信息,还要有城镇土地信息;不但要有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数据,还要求有各行业、各产业用地数据,要涵盖土地管理的各个方面。要求新。不能只有过去几年的数据,还要有每年、每季,甚至每月、每天的数据,要及时用最新调查成果更新原有数据。

3.3要求快

要及时掌握各地土地利用状况以及变化信息,利用网络技术,快速汇总,统计、分析各项调查和监测数据,保证各地土地利用变化数据的及时获取,满足形势分析的需要。

4.结语

地籍管理是我国土地管理的重要的基础工作和重要措施,是严格土地管理保障,是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的重要手段。地籍与财政密切相关,现代社会地籍管理涉及土地财产权的基础与核心。我们应该在科学发展规的统领下,理论结合实践,勇于摸索,敢于创新,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投入到此项工作中来,使地籍工作在宏观经济调控中发挥巨大的作用。[科]

土地管理法的变化篇3

关键字:改革开放我国土地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土地管理体制和土地管理制度,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主要政策,围绕市场化改革取向,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本文以土地管理法的制定颁布及两次修改为主线,试图对这一系列变化作出描述和简要分析。

一、国有土地资源管理制度的变革

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制度改革,与土地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同步进行,二者相互联系、相互推动。在阶段划分上,同样可以分为两大阶段。

改革试点阶段,1979年至1987年。深圳进行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试点,1988年通过《宪法修正案》,允许依法出让土地使用权。

深化改革阶段,1989年至2002年。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土地管理制度。

在改革开放初期,限于当时的认识水平,国家主要运用行政手段,试图控制经济增长对耕地的占用。国务院于1982年上半年相继颁布《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和《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条例》。《征用土地条例》解决了国家重点建设用地低成本问题,但在制止多占乱占耕地的根本问题上,两个条例基本上没有达到目的。且两条例存续时间也很短,在《土地管理法》于1986年版颁布同时即被废除。

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变革阶段

随着改革的发展,城乡经济二元结构的突现,工业化和城市化使得更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成为新代表农民工。农村土地出现大量的撂荒、耕地质量下降、农产品与工业品的价值差异,使得农民对农业失去他信心,这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优越性荡然无存,因而需要对农村土地制度进行完善和变迁。新世纪关于“三农”的5个中央一号文件,其核心思想则是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通过一系列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措施,使农民休养生息,重点强调了农民增收,给农民平等权利,给农村优先地位,给农业更多反哺。

三、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在国有土地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后,保护耕地继续成为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重点问题。改革的实践再次突破法律法规的滞后状况。全国有二十多个省级行政区的数百个县,为解决保护耕地问题,以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的方式,划出基本农田保护区域,从而对高产稳产农田实施有力的保护。这样做既保护了基本农田,也增加了农民对所承包土地的稳定感和积极性。

四、继续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即指完善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增强在土地使用权一级市场上出让土地使用权的透明度和公平、公正性,减少和制止各级政府官员对土地使用权一级市场的行政干预。

五、修改宪法,颁布《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

1988年底修订的《土地管理法》进一步规定“国家依法实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国有土地和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

1990年5月国务院宣布,允许外商进入中国内地房地产市场,了《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外商投资开发经营成片土地暂行管理办法》,标志着中国土地市场管理走上了有法可依的轨道。

1998年12月《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至此中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和土地管理的法律体系初步形成。

六、中国土地制度发展的未来趋势

(一)国家加强对土地的宏观管理和调控

近些年来国家对土地的宏观管理和调控主要表现在国家强化对地方政府的土地监管体制,在国土资源部设立国家土地总督察办公室,在全国各地设立九个土地督察局;国家严肃执行对违法占地、批地不建、滥用非农建设用地、滥设经济开发区和囤积土地等现象展开清理整顿。从中不难看出在未来的时期里国家调控的首要目标是控制全国土地供应总量,实现节约、集约和高效用地。

(二)进一步健全土地市场体系

首先是构建土地市场经营主体,按照市场化的原则运用市场机制实行营运,从而规范土地市场规则,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其次是拓展和规范土地使用权二、三级市场,加快盘活存量土地,允许闲置土地使用权再流动和再转让,发挥使用效益,规范二三级市场的收益分配,使再转让是增值收益的主要部分进入国家财力;最后是建立土地价格体系。在城市土地分级的基础上,确定区域基准地价,建立科学的土地使用权价格评估制度。

上述举措使国有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从理论探索阶段走向实践探索阶段,冲破了土地供应单纯采用行政划拨的旧土地使用制度的束缚,这是大陆土地使用制度带有根本性的改革。

通过对中国土地管理制度历史变迁的回顾和未来发展的展望,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变革中,中国土地管理制度为适应中国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不断自我完善,促进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

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历史进程告诉我们,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土地管理制度的发展也将永无止境,必将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不断发展和完善,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着的社会生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杨立新,袁雪石.关于完善中国农地使用权制度的几点思考[m]∥杨立新.民商法理论争议问题――用益物权(民商法研习丛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57-168.

[2]毕宝德.土地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06.

[3]江平.不动产物权立法的难点[m]∥吴敬琏,江平.洪范评论:第2卷第3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6-16.

土地管理法的变化篇4

关键词:农村土地流转;档案管理;信息化管理;制度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生产结构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土地作为生产资料在遵循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情况下也随之发生自由承包或流转以解放生产力优化资源配置。因此,农村土地流转合同档案管理务必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下简称《档案法》)及《档案法实施办法》为基础和指导,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寻找一种合法、合情的档案管理办法。

一、农村土地流转合同档案管理亟须规范化

土地是我国农村重要的生产资料,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农村土地流转现象越来越多,城乡建设频繁征占用农户承包地,农户土地承包状况时常发生变动,这就使得相关合同和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关系到切实维护农民的正当权益,另一方面有助于促进党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的落实与贯彻,事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维护保障。

调查显示,由于种种原因,当前许多地方农村土地流转档案的管理不够规范化,保护措施疲软,诸如:有的地方不能对相关合同和档案材料及时立宗归档,可能导致信息遗失;还有工作人员变动时对档案资料交接不到位,也容易造成信息遗漏和档案损失;再者就是传统的书面办公中存在的材料填写不规范、笔迹潦草等等。诸如此类显现出当前许多地方的土地流转合同管理没有跟上社会经济的发展步伐,不符合《档案法》的规定,更与农村土地承包管理规范化和制度化的精神相悖,甚至带来实际的消极影响,给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工作带来重大影响。

二、如何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档案管理工作

各级单位要充分认识到农村土地流转合同规范管理的紧迫性,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探索契合当地实情的管理方式,加强责任意识和忧患防范意识,以期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为妥善解决农村土地流转和经营中的纠纷、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流转权益奠定基础。

1.普及档案管理法制知识,提升管理能力

档案管理必须全面依循国家的档案管理法制,要注意宣传法制知识。首先,要进行分级培训。对档案管理法制知识的了解要从基本知识到重点知识和案例进行全面化的分级培训,加深大家对《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档案管理条例》以及土地流转相关法律法规的理解和认识,促进各单位依法开展档案工作。其次,要保证档案员能够持证上岗。也就是说要在学习法制内容后进行全面的考核,考核合格后领取《法制培训合格证》,然后才能参加档案管理工作,这样一来就可以将法律学习培训纳入全员岗位培训内容,在综合培训中加强法律知识的培训,以增强全员的法律意识。

2.明确管理责任,严格依法归档

各级单位对土地流转合同档案管理有不同的针对对象和责任,明确管理权限和责任是规范管理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落实依法归档,才能保证档案材料不至混乱、遗失及其责任的相互推诿。比如,签订五年或五年以上土地流转合同的,必须一式五份,县、乡、村、当事人各存一份,还有一份由乡镇管理机构集中向当地综合档案馆移交备份实行一体化管理。另外,土地流转过程中生成的其他档案资料可以由形成单位依法保管,不得遗失。

一般来说,目前土地流转相关归档中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申请书、农村承包土地调整方案批件、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簿、土地承包情况汇总清册、土地承包经营权权属证明文件、现场勘界确认材料、公告材料、登记核准文件、登记台账、权属变更登记材料、登记发证原始材料、登记管理信息系统备份等交由县级人民政府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归档保存;土地承包工作小组名单、承包土地调整方案、土地承包方案、土地流转委托书等档案材料,由村民委员会归档保存……唯有如此才能对号入座,责任由归,防止管理上越俎代庖造成混乱,杜绝责任追究中李代桃僵等不规范的事情发生。

3.严审档案质量,规范收集整理

传统的档案大多是手写体,其中不乏字迹潦草给工作带来困难者。所以在档案规范管理中,土地流转相关合同务必经过严审确保材料真实有效,要求数据准确、字迹工整、图谱易读,落款、日期及公章签字等清晰明确,具有可标识性和合法性;纸质合同档案要使用不易褪色或消失的中性笔用工整的楷体填写,纸张及装订要严格按照档案保护的要求,不易损坏和失散。

及时收集整理归档才能确保合同档案的准确不失。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责任到人,及时将合同信息及相关材料进行收集整理,完成归档。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私自处理抑或拒纳归档。为了便于检索和查询,合同整理归档后,应编制目录以备查询。

4.注意安全保管,完善信息管理

合同和档案的原始材料一般都是纸质媒介,如果遇到潮湿、水浸、燃烧等就会完全损坏,所以档案管理要切实做好安全工作,具体做法如下:(1)土地流转档案管理设置专橱,分专人负责,防止人为损坏、遗失;(2)做好各种防范措施,切实做好防虫、防火、防水、防化学药品、防污染等工作,防止非人为的破坏和损失;(3)不具有保管权限的档案盒材料应及时交由相关法定部门进行保管,不具备保管条件的单位,应及时完善条件或暂交由上级部门协助保管。比如,县、乡(镇)两级档案须依法在保管一定期限后及时、完整地向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

以上是笔者对农村土地流转合同档案规范化管理必要性的认识及策略要点。笔者认为档案管理除了科学、合法的管理制度以外,我们还要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尤其要加大对乡(镇)和村级档案工作的指导督查力度,防止土地承包档案损毁和丢失。对档案管理不善和违规反纪行为要依法追究民事或刑事责任。

参考文献:

[1]南京市档案局.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档案管理[J].兰台世界,2010(09).

[2]房山区经管站.“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座谈会”典型材料之一:房山区认真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加强承包合同规范化管理[n].中国农业信息网,2012-02-01.

土地管理法的变化篇5

关键词:南方S750土地监测土地执法监测

中图分类号:p2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3(c)-0070-02

SouthS750applicationonlandmonitoring

maXianfeng1,GengLi2

(1.FuxinLandResourcesBureau,FuXin,Liaoning,123000,China;2.ChangtuLandResourcesBureanFuxin,tielingLiaoning,112500,China)

abstract:thispaperdescribesthentS-352totalStationmaintechnicalcharacteristics,andinaccordancewiththerelevantregulationsofthenewpurchasedntS-352totalStationinthewholeperformance,measuringangleanddistancemeasuringsystemtest,measureddataderivedthroughthentS-352totalstationinorderforthemajorindexestolerancerequirements.thispaperintroducestheapproachesofinstrumentratinganddebuggingofseveralbasicindicatorsofthentS352SouthtotalStation.itprovidesreferencesforsolvingcommonfaultsandcorrectingseveralbasicindicatorsandparametersintheuseofthetotalStationfortheusers.

Keywords:GpS;Landmonitoring;SouthS750

土地资源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具有承载万物的功能,是人类进行一切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场所和空间,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中土地利用、土地管理的状况及其变化,不仅影响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而且还间接影响全球环境的变化。及时、准确地掌握有关土地资源利用信息,直接关系到国家重大经济规划与政策制订.为此,人们迫切期望能快速、客观、准确地监测土地利用状况,并及时掌握变化信息,以实现土地资源科学管理。从而,监测土地的利用现状,合理利用和管理好不同的土地,已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4]。

本文首先对土地监测内容、方法进行了介绍,然后又介绍南方S750工作模式、工作原理、应用领域以及应用特点等,理论部分过后,以南方S750在土地执法监测中应用为实例,具体阐述南方S750在土地监测的应用的前期准备、技术流程、红线分析、一般的操作方法。整体上采用先是理论知识介绍,然后理论支撑实例,对实例进行研究说明,最后由实例来说明南方S750如何应用在土地监测中,以及有哪些优势和特点。

1土地监测综述

土地监测常是土地利用动态变化预测,农作物产量预测,自然灾害防治及合理组织土地利用,加强土地管理与保护等领域中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工作。一般土地监测项目主要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面、交通、城市用地等各类生产建设用地面积的变化和各种自然灾害对土地利用所造成的破坏和影响。土地监测有助于保持土地资源和利用状况数据的现势性,形成系统的动态分析、历史分析和趋势分析,揭示土地利用的变化规律,建立预警系统、为土地执法服务,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依据服务,及时的反馈土地管理工作的成效。根据土地监测的项目中涉及到对土地领域的相关内容的重要性,将土地监测的内容分为以下几点。

(1)土地资源状况:土地数量、利用状况变化,特别是耕地资源状况的变化,当前监测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扩展和耕地的变化是重点。

(2)土地利用状况:土地利用过程和利用效果进行监测,是土地监察和规范土地利用行为的主要内容。

(3)土地权属状况:土地权属变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生产力布局变革的必然,对土地权属的状况的变化动态应及时了解掌握。

(4)土地条件状况:土地利用与其环境条件密切相关,需及时掌握土地条件的变化,防止土地条件变化带来的灾难。

(5)土地质量及等级状况:土地等级反映土地质量,土地质量是土地利用的基础也是价格形成的重要依据。

1.1GpS在土地监测中的作用

GpS定位系统由于其定位的高度灵活性和常规测量技术无法比拟的高精度,成为测量学科中革命性的变化。在地理学领域,对遥感影像进行处理、提取空间信息以及进行各种空间分析、量算前必须进行遥感图像的几何校正,遥感影像校正时,要有地而控制点。适于作为地面控制点的是可以在影像上辨认出的一点和他所对应的地面上的相同的一点,而且可以正确知道该点在影像上的位置和地面上的位置。另外在土地利用图的变更与更新方面,要想与现在从遥感影像中提取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对比分析,控制点的位置选择和精度要求较高,要在土地利用现状图上找到控制点作为几何纠正基础,更是非常难办,这时,GpS的高精度确定位置功能就格外重要。

2南方S750在土地监测(土地执法监测)中的应用

2.1南方S750简介

南方S750是广州南方测绘仪器有限公司第一代GpS手持数据采集系统,其采用国际知名品牌的GpS定位模块及主板,性能卓越的掌上型电脑(pDa),将其融合为具有人体工程学设计的一体化三防主机,能满足移动数据采集在恶劣环境中所需的高性能,坚固和耐久的综合要求。

南方S750主机使用windowsCe5.0操作系统,包含了易于用户掌握使用的,人性化的软件组件。同时该产品还可以扩展为其他用途,为第三方软件提供良好的数据输出工作。

2.2南方S750的工作原理

(1)利用整合的SBaS。

使用星站差分,选择后小扳手的设置按键点进去,既可选择自动搜索或强制定知指定差分卫星,在我国部分区域可使用此功能,一般需要选取定制,然后在可用的日本的mSaS卫星既前勾选,既129号和137号卫星,然后确定退出,如果当地区域能搜索到129和137号卫星,既可自动实现差分3D。

SBaS即SpaceBasedaugmentationSystem(DGnSS/DGpS/waaS/eGnoS)是利用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建立的地区性广域差分增强系统。目前全球发展的SBaS系统有:欧空局接收卫星导航系统(eGnoS),覆盖欧洲大陆;美国的DGpS(DifferentialGpS),美国雷声公司的广域增强系统(waaS),覆盖美洲大陆;日本的多功能卫星增强系统(mSaS),覆盖亚洲大陆。三者具有完全兼容的互操作性。

(2)外部源。

利用GSms通过网络连接SoUtH-CoRS、VRS或S86基准站进行差分。

(3)使用为改正的GpS信号。

不使用差分信号,相当于单点定位,定位精度低,很少使用。

2.3土地执法监测简介

严格的土地管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土地管理的必然选择,加强土地管理关键是要做到依法办事,依法行政,土地执法监测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通过测量技术手段对目标区域的土地进行量测,提供对违法土地查处的相关依据,在维护国土资源管理秩序、实现国土资源管理法制化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南方S750应用在土地执法监测中相对传统土地执法监测能更好的对违法土地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是土地执法工作能够快捷、高效的进行。

(1)基于南方S750的土地执法监测系统。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3S技术(遥感技术(R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也逐步深入到各行各业,参照国家、行业的相关标准与体系,通过土地执法监察动态巡查系统的建设,建立土地违法、违章事件与已有电子政务系统数据的有效接口,逐步建成“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立体跟踪监测体系,对土地进行整体的、实时的和动态的监测和分析,用于对巡查人员进行监管,落实管辖区域的责任。同时按土地监测、人员巡查的需要,自动生成各类报表,落实零报告制度。

2.4南方S750在土地执法监测中的应用-以东莞市长安镇为例

本文以东莞市长安镇为例说明南方S750在土地执法监测系统中应用的作业流程。

长安镇位于广东省东莞市最南端,总面积83km2,辖13个村(居)民委员会。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长安镇初步实现了从农业向基本工业化的转变,对土地的利用程度较高,新增建设用地较多,针对长安镇近几年的土地现状,本次土地执法监测工作分为两步进行:第一步是对东莞市长安镇2008年11月至2009年的新增建设用地情况进行监测;第二步是新增的土地的使用是否经过批准,以及地块的面积是都在审批范围内,用地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经过批准使用的地块是否存在骗取批准、超占土地、擅自改变用途等等。

(1)前期准备。

基础资料:东莞市长安镇2008年高清遥感影像图,2009年东莞市长安镇高清遥感影像图,东莞市长安镇2009年1∶10000土地利用现状图。东莞市长安镇2008年1∶5000土地利用规划图。

将巡查任务整理好预装到客户端。

在室内将东莞市长安镇的遥感影像图、土地利用规划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建设用地数据和违法图斑数据导入到南方S750的SD卡,建立户外调查“一张图”,便于区域状况的查询。同时对长安镇进行踏勘,查看附近的CoRS站,便于区域内连接就近的CoRS站来提高定位精度。

(2)作业流程。

①开机启动南方S750,运行土地巡查软件软件。登陆成功后,会显示相应目录下的遥感影像图,便于整体的把握测区。

②CoRS连接。

点击工具栏上的按钮打开CoRS连接对话框,选择带DGpS、RtD的差分数据。设置完成以后退出对话框。

③获取系统分配的巡查任务。

④实时的下载服务器中的影像数据库数据,对当前定位进行导航指引,如发现疑似违法用地,进行红线数据采集,将情况上发到服务器。

⑤将违法用地红线上传到红线数据库,并进行进行实时的叠加分析。

⑥南方S750与服务器同步显示出违法同地的位置、情况、并进行标注:通过颜色来进行区分,在监控屏幕界面上,对违法用地的地块。

(3)精度评定。

监测精度是衡量土地监测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其监测结果精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监测数据的可用性。监测误差最终以变化图斑的面积总和中误差来反映:

面积总和中误差估算法进行评定,评定公式为:

(1)

式中:ai为单个图斑遥感监测面积;Bi为单个图斑野外实测面积。对研究区发生变化的12块图斑进行了评定,面积总和误差为3%。

3结语

本文以土地监测的内容和方法、南方S750的工作模式、工作原理等理论为基础,结合南方S750在土地执法监测中的应用实例,经过对疑似违法用地的红线数据采集和图像的叠加分析,介绍了南方S750在土地监测中应用过程、方法与特点。

参考文献

[1]毕宝德.土地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周斌,杨柏林.运用多时相直接分类法对土地利用进行遥感动态监测的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1,16(3):263-268.

[3]陈龙乾,郭达志,胡召玲,等.徐州市城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卫星遥感动态监测[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4,33(5):528-532.

[4]郑兴年,胡宝新.大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动态遥感试验研究以北京市朝阳区为例[J].地理科学,1995,15(1):47-54.

[5]莫尔顿Ge,理查兹J.a.利用陆地卫星资料调查灌溉作物[m].农业遥感译文集.上海: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1987:192-201.

[6]田国良农业遥感的现状与趋势.空间遥感技术综合应用预测及效益分析[m].学术期刊出版社,1988:59-68.

[7]石晓日,徐彬彬,蔡立,等.偏关、河曲、保德三县土地利用现状的遥感调查制图[C]//见黄土丘陵资源与遥感应用,南京出版社,1991:19-34.

[8]刘行华.基于GiS的tm数据分类及辅助制图研究[J].环境遥感,1992(2):13-138.

[9]莫源富,周立新.tm数据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J].国资源遥感:2000(2):13,17.

土地管理法的变化篇6

关键词:3S技术;土地资源管理;应用

一、3S技术概述

3S技术包括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以及全球定位系统。3S技术体系能够有效地获取、存储、更新、管理、分析、应用空间信息,3S技术是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手段,能够对土地资源管理的工作提供有力的帮助[1]。

(一)地理信息系统

GiS技术就是在良好的软件系统和计算机硬件作为基础的前提下,采集、管理、存储、分析、计算、描述和显示部分或整个地球表层空间黄总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的技术系统。GiS的综合处理能力、分析能力、查询能力、检索能力都较好。

(二)遥感技术

RS就是指通过各种传感器的应用,在外层空间和高空的平台上将对地表特征进行反映的各种数据进行获取,随后再进行变换、传输和处理,将有用的信息提取出来,实现研究地物空间变化、性质、位置、形状以及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的现代应用技术科学。

(三)全球定位系统

GpS具有在空、陆、海进行全方位实时定位能力与三维导航的新一代卫星定位与导航系统。GpS的特点包括高效益、自动化、高精度与全天候等,主要作用是将目标的空间位置快速、实时的提供出来[2]。

二、3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一)应用于土地调查

在土地调查中,GiS、GpS和RS的作用都非常重要。在大区域范围内RS能够重复、快速地成像,对地区人员在野外调查中无法进入实地的问题进行解决,它能够将土地利用变化信息高校、实时、快速的呈现出来。GpS能够调查变化、新增的权属和补测界限,并及时的差分处理变化新增的数据。GiS能够对多层次、多师太、多源的土地利用调查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管理。有机结合属性信息和空间信息是其核心所在,通过分析、处理空间数据,能够将有效的空间分析应用于土地利用现状,还能将国家土地调查的结果通过图件、图表清晰地反映出来。

(二)应用于土地信息系统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就在于其能够作为工具为经济、行政和法律决策提供帮助,并作为辅助设备帮助人们开展研究和规划工作。土地管理信息系统中包含着各个地区的土地相关信息数据库,传播、处理、收集、更新数据的方法和技巧也包含在其中[3]。从软件系统结构总体上,可以将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分为社会服务信息系统、政务管理信息系统以及土地资源调查评价信息系统这三个部分。土地信息系统作为系统工程,包含了网络、数据库、RS、GiS、GpS、计算机技术以及土地管理业务等多种技术。其中GiS还能够为开发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提供很大的帮助。

(三)应用于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变化出现在土地利用结构中,地少人多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目前最重要的就是检测、更新土地利用动态,对管理土地和土地信息进行了解和掌握,对土地利用状况能够及时快速的发现,并将其数据记录下来。由于受到技术上的约束,以往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只是将用地单位的上报数据作为依据,对土地变化的了解较为被动,所以在对变化信息的面积和空间进行测量时运用的测量方法也十分传统。这种调查的方式具有较低的工作效率,不能对土地利用的变化进行主动监测,且其资料更新不及时,获得的数据具有较差的精度,所以不能对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实时掌握。在这种情况下,更无法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分析[4]。

在土地动态监测中GiS、RS和GpS的应用能够为其提供很大的帮助。其使用首先要将土地调查的图件和数据作为基础,将RS进行应用从而将环境和目标的非语义信息和语义信息快速的整理出来,对土地利用的变化信息进行主动发现。其次,将GpS进行应用可以对变化信息的空间位置进行快速及时的获取,从而将新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获取。最后,对GiS进行利用从而使用计算机管理土地数据,并使其可视化,达到更新土地利用数据库的目的,将土地利用动态检测成果输出。

(四)应用于建设用地勘测定界

GpS卫星定位技术是勘测建设用地并测量定界的过程中会使用到的,并且对GpS卫星定位的使用,可以帮助人们将复杂工作环境的约束打破,促进勘测成果的精度和工作精度的提升。进一步发展的RtK技术可以将厘米级精度的三维坐标提供出来,对RtK技术进行应用能够对界桩位置进行实时测定,对土地使用界限范围进行确定,对用地面积进行计算。在定界勘测放样中应用RtK技术,就相当于坐标直接放样,量算建设用地勘测定界的面积,其实其检核和计算也就是通过应用GpS软件中的面积计算功能实现的。这种方法将复杂的常规解析法进行规避,对勘测界定建设用地工作程序进行简化[5]。

三、结语

本文就3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首先大致介绍了3S技术,随后分析研究了3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3S技术能够应用于土地资源管理的土地调查、土地信息系统、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以及建设用地勘测定界。不断发展的3S技术与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土地资源管理领域,对国土资源的信息化建设产生促进作用。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管理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谷婧,冯成强,张文生.3S技术在中药资源研究和管理中的应用与展望[J].中草药,2014,10:1502-1506.

[2]刘崴,于喜旺,都利霞.“3S”技术在土地管理领域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1,02:183-184.

[3]魏丹,曾春阳,唐代生.3S技术在土地资源信息提取中的应用研究―以湖北省蕲春县为例[J].四川林勘设计,2010,03:53-56.

土地管理法的变化篇7

关键词:土地利用调查方法;遥感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p2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l引言

主要列述了传统的土地利用调查方法及其缺陷,概述了遥感技术和基于遥感影像的土地利用调查理论,通过对柳州市的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结果,并与以前的年度变更调查的技术及成果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出利用遥感影像能及时了解土地变化状况,能及时更新调查数据库,保持柳州市土地调查数据的现势性,实现国土资源“以图管地”精确调查和有效监管,满足国土资源“一张图”建设和“批、供、用、补、查”日常监管的需要,为国土资源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资料。

2传统的土地利用调查方法及遥感技术概述

2.1传统的土地利用调查方法

1984-1996年的12年间,我国各县级土地现状初始调查基本完成。由此获得的宝贵的土地利用现状基础数据成果,为各级政府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提供了最基础的依据,为建立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制度,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了第一手的数据。但是,近20年和今后的数十年内,都将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土地利用的形式将发生一系列的变化,随时摸清土地利用形式的变化、对土地利用图件和数据库进行及时更新将是我国各级土地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的和经常性的工作。由于航空摄影成本很高,难以运用航片来进行每年的土地变更调查,目前我国土地管理部门进行数据更新的方法是在前期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基础上,根据变更申报到现场勘查,在详查图上标绘宗地变化的边界位置、权属变化和利用类型的变化,再到室内进行编绘更新,这种方法存在明显的缺点:

(1)难以准确获取变化边界的地理坐标,仅从相邻关系进行外推量测,难以准确获取变化边界的空间位置坐标,图件更新精度达不到要求;

(2)变化宗地的空间位置难以确定,面积量测不准确;

(3)不能主动监测变化;

(4)方法落后且人为干扰大;

(5)变更数据获取速度慢,多次清绘误差累积;

(6)工作效率低,费工费时费力,很多县市很难每年进行及时的变更;

(7)农村土地利用图斑多为不规则多边形,运用平板仪等测量工具只能测量拐点,不能连续测量整个边界,而且难于精确标绘到原土地利用现状底图上。

由此可见,该方法不能及时准确地获取全局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信息,无法实时掌握土地利用变化在空间上的分布和分析评价土地利用变化是否合理。此外,传统的方法即根据用地单位的上报数据了解土地利用的变化状况不仅被动,且中间不可避免地存在误报、漏报,对于地块的空间属性难以做到准确掌握,更不能满足动态变更及时准确的要求。因此,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动态变更调查,及时准确地获取变更信息,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2遥感技术概述

2.2.1遥感的定义

遥感(RemoteSensing),通常是指通过某种传感器装置,在不与研究对象直接接触的情况下,获取其特征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提取、加工、表达和应用的一门科学技术。

2.2.2遥感技术的优点

遥感的出现,扩展了人类对于其生存环境的认识能力,较之于传统的野外测量和野外观测得到的数据,遥感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增大了观测范围;

(2)能够提供大范围的瞬间静态图像,用于监测动态变化的现象;

(3)能够进行大面积重复观测,即使是人类难以到达的偏远地区;

(4)大大“加宽”了人眼所能观察的光谱范围,遥感使用的电磁波波段从x光到微波,远远超出了可见光范围;而雷达遥感由于使用微波,可以不受制于昼夜、天气变化,进行全天候的观测;

(5)空问详细程度高,航空像片的空问分辨率可以高达厘米级甚至毫米级。

与航空遥感相比,航天遥感能够进行连续的、全天候的工作,提供更大范围的数据,其成本更低,是获取遥感数据的主要方式,而航空遥感主要应用于临时性的、紧急的观测任务以获得高精度数据。

总之,利用遥感技术,不但可以更加迅速、客观地监测环境信息,同时根据遥感数据的空间分布特性,还可以作为地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的数据源,以实时更新空间数据库。

3基于遥感影像的土地利用调查实践

利用遥感进行土地调查的步骤遥感影像应用于土地调查中,主要作用是通过人工目视或计算机自动解释,建立信息数据或发现变化的图斑并对其进行变更。常规的图像解释方法根据遥感图像的光谱特征、空间特征和时间特征,按照解释者的认识程度,或自信程度和准确度,逐步进行目标的探测、识别和鉴定。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原理是先将前一时期的土地利用矢量图叠加到当前时期的遥感图像上,对比同一范围内遥感图像上地块的形状和利用类型,发现变化图斑,并对其进行标记,再到野外进行产地核查进一步确定,最后将室内判读的结果与野外调查的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3.1调查区概况

2007年-2009年,柳州市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对利用状况开展了全面的调查,建立了土地利用数据库和管理系统。从2010年开始,土地变更调查是从第二次土地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利用状况变更,获取当年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了使工作成果科学、准确和合理,并尽快地符合实际工作的需要,工作人员使用了遥感、GpS等新技术进行全面的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取得了良好的成果,极大地提升了国土资源管理方式。

3.2总体技术流程

总体的技术流程如下:

(1)利用当年航摄的航片及Dem数据制作成地面分辨率为1米的1:10000正射影像图,作为土地利用现状图更新及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的精度要求;

(2)利用正射影像图、各年度土地变更调查资料及最新的l:1万地形图作为内业判读及外业调查底图;

(3)把制作好的正射影像数据库套合到1990年基础库,应用GpS技术等进行全面野外调查,查清土地权属变化情况及境界、土地权属界变化情况,并对已变更的地物进行实地测量获取变更图斑、线状地物、零星地物点位坐标和面积等输入计算机,更新土地利用现状图;

(4)利用新的土地利用现状图,更新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做到图件、数据、实地三者一致。

3.3土地利用数据更新流程

土地利用数据更新入库的流程可以分为三部分,即:制作正射影像图、结合GpS技术更新变更地物和利用supemap软件进行数据入库。具体操作如下:

(1)应用遥感技术(RS)发现和提取土地利用信息,由于航空像片为中心投影,应该先将其纠正为正射投影——制作正射影像图;

(2)应用全球定位系统技术(GpS)快速、准确地获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的空间坐标土地变更数据的获取;

(3)应用supermap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更新及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管理系统具有输入、图形编缉、管理库、空间分析、输出等主要功能,系统可满足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更新及土地利用数据库建库的要求。

3.4新老结果比较分析

在土地更新调查完成后,把此次土地变更调查的结果和上年的土地变更调查成果做比较,发现相应地类的面积存在着差异,其具体情况如下:

(1)耕地面积比上年度耕地面积数减少;

(2)建设用地面积比上年度耕地面积增加;

(3)土地更新调查中建设用地增加幅度大,而耕地减少幅度小。

经研究分析,发现耕地面积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历年违法用地未在年度变更调查进行变更统计,建设用地面积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历年积累的变更调查漏查的建设用地未在年度变更调查进行变更统计,而这些未在年度变更调查中进行变更统计的数据,在更新调查工作中均进行调查统计。建设用地增加幅度大,耕地减少幅度小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a)在土地规划及耕地保护具体工作中,经农田整理新增耕地的一部分作为折抵指标已用于建设用地,尚有一部分未用于建设用地,也没有用于耕地占补平衡,这部分耕地在年度变更调查工作中全部进行了变更统计,同时,根据占补平衡要求,将相当于扣除折抵指标后剩余部分新增耕地面积数的经开发造地新增耕地面积数节余下来未进行变更统计,在更新调查工作将节余下来的开发地数进行了变更统计。

(b)经本地开发造地新增耕地超过占补平衡所需部分未在年度变更调查工作进行变更统计,但在更新调查工作中将这些超额部分开发造地数进行了变更统计。

4结束语

随着各类建设占用地日益增加,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用地量逐年增大,土地利用变化频繁,常规的土地调查方法已远远不能满足新形势对土地管理的要求。因此,改变传统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方式,采用现代化遥感技术手段,准确、快速地掌握国土资源利用状况,科学规划、配置、合理开发利用国土资源,实现国土资源决策、管理现代化和服务社会化,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面临的当务之急,也是必须实现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月臣,杨华,刘春霞.土地覆盖变化遥感检测方法[J].水土保持研究.

土地管理法的变化篇8

关键词:土地利用调查方法;遥感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p2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l引言

主要列述了传统的土地利用调查方法及其缺陷,概述了遥感技术和基于遥感影像的土地利用调查理论,通过对柳州市的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结果,并与以前的年度变更调查的技术及成果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出利用遥感影像能及时了解土地变化状况,能及时更新调查数据库,保持柳州市土地调查数据的现势性,实现国土资源“以图管地”精确调查和有效监管,满足国土资源“一张图”建设和“批、供、用、补、查”日常监管的需要,为国土资源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资料。

2传统的土地利用调查方法及遥感技术概述

2.1传统的土地利用调查方法

1984-1996年的12年间,我国各县级土地现状初始调查基本完成。由此获得的宝贵的土地利用现状基础数据成果,为各级政府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提供了最基础的依据,为建立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制度,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了第一手的数据。但是,近20年和今后的数十年内,都将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土地利用的形式将发生一系列的变化,随时摸清土地利用形式的变化、对土地利用图件和数据库进行及时更新将是我国各级土地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的和经常性的工作。由于航空摄影成本很高,难以运用航片来进行每年的土地变更调查,目前我国土地管理部门进行数据更新的方法是在前期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基础上,根据变更申报到现场勘查,在详查图上标绘宗地变化的边界位置、权属变化和利用类型的变化,再到室内进行编绘更新,这种方法存在明显的缺点:

(1)难以准确获取变化边界的地理坐标,仅从相邻关系进行外推量测,难以准确获取变化边界的空间位置坐标,图件更新精度达不到要求;

(2)变化宗地的空间位置难以确定,面积量测不准确;

(3)不能主动监测变化;

(4)方法落后且人为干扰大;

(5)变更数据获取速度慢,多次清绘误差累积;

(6)工作效率低,费工费时费力,很多县市很难每年进行及时的变更;

(7)农村土地利用图斑多为不规则多边形,运用平板仪等测量工具只能测量拐点,不能连续测量整个边界,而且难于精确标绘到原土地利用现状底图上。

由此可见,该方法不能及时准确地获取全局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信息,无法实时掌握土地利用变化在空间上的分布和分析评价土地利用变化是否合理。此外,传统的方法即根据用地单位的上报数据了解土地利用的变化状况不仅被动,且中间不可避免地存在误报、漏报,对于地块的空间属性难以做到准确掌握,更不能满足动态变更及时准确的要求。因此,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动态变更调查,及时准确地获取变更信息,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2遥感技术概述

2.2.1遥感的定义

遥感(RemoteSensing),通常是指通过某种传感器装置,在不与研究对象直接接触的情况下,获取其特征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提取、加工、表达和应用的一门科学技术。

2.2.2遥感技术的优点

遥感的出现,扩展了人类对于其生存环境的认识能力,较之于传统的野外测量和野外观测得到的数据,遥感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增大了观测范围;

(2)能够提供大范围的瞬间静态图像,用于监测动态变化的现象;

(3)能够进行大面积重复观测,即使是人类难以到达的偏远地区;

(4)大大“加宽”了人眼所能观察的光谱范围,遥感使用的电磁波波段从x光到微波,远远超出了可见光范围;而雷达遥感由于使用微波,可以不受制于昼夜、天气变化,进行全天候的观测;

(5)空问详细程度高,航空像片的空问分辨率可以高达厘米级甚至毫米级。

与航空遥感相比,航天遥感能够进行连续的、全天候的工作,提供更大范围的数据,其成本更低,是获取遥感数据的主要方式,而航空遥感主要应用于临时性的、紧急的观测任务以获得高精度数据。

总之,利用遥感技术,不但可以更加迅速、客观地监测环境信息,同时根据遥感数据的空间分布特性,还可以作为地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的数据源,以实时更新空间数据库。

3基于遥感影像的土地利用调查实践

利用遥感进行土地调查的步骤遥感影像应用于土地调查中,主要作用是通过人工目视或计算机自动解释,建立信息数据或发现变化的图斑并对其进行变更。常规的图像解释方法根据遥感图像的光谱特征、空间特征和时间特征,按照解释者的认识程度,或自信程度和准确度,逐步进行目标的探测、识别和鉴定。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原理是先将前一时期的土地利用矢量图叠加到当前时期的遥感图像上,对比同一范围内遥感图像上地块的形状和利用类型,发现变化图斑,并对其进行标记,再到野外进行产地核查进一步确定,最后将室内判读的结果与野外调查的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3.1调查区概况

2007年-2009年,柳州市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对利用状况开展了全面的调查,建立了土地利用数据库和管理系统。从2010年开始,土地变更调查是从第二次土地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利用状况变更,获取当年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了使工作成果科学、准确和合理,并尽快地符合实际工作的需要,工作人员使用了遥感、GpS等新技术进行全面的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取得了良好的成果,极大地提升了国土资源管理方式。

3.2总体技术流程

总体的技术流程如下:

(1)利用当年航摄的航片及Dem数据制作成地面分辨率为1米的1:10000正射影像图,作为土地利用现状图更新及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的精度要求;

(2)利用正射影像图、各年度土地变更调查资料及最新的l:1万地形图作为内业判读及外业调查底图;

(3)把制作好的正射影像数据库套合到1990年基础库,应用GpS技术等进行全面野外调查,查清土地权属变化情况及境界、土地权属界变化情况,并对已变更的地物进行实地测量获取变更图斑、线状地物、零星地物点位坐标和面积等输入计算机,更新土地利用现状图;

(4)利用新的土地利用现状图,更新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做到图件、数据、实地三者一致。

3.3土地利用数据更新流程

土地利用数据更新入库的流程可以分为三部分,即:制作正射影像图、结合GpS技术更新变更地物和利用supemap软件进行数据入库。具体操作如下:

(1)应用遥感技术(RS)发现和提取土地利用信息,由于航空像片为中心投影,应该先将其纠正为正射投影——制作正射影像图;

(2)应用全球定位系统技术(GpS)快速、准确地获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的空间坐标土地变更数据的获取;

(3)应用supermap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更新及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管理系统具有输入、图形编缉、管理库、空间分析、输出等主要功能,系统可满足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更新及土地利用数据库建库的要求。

3.4新老结果比较分析

在土地更新调查完成后,把此次土地变更调查的结果和上年的土地变更调查成果做比较,发现相应地类的面积存在着差异,其具体情况如下:

(1)耕地面积比上年度耕地面积数减少;

(2)建设用地面积比上年度耕地面积增加;

(3)土地更新调查中建设用地增加幅度大,而耕地减少幅度小。

经研究分析,发现耕地面积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历年违法用地未在年度变更调查进行变更统计,建设用地面积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历年积累的变更调查漏查的建设用地未在年度变更调查进行变更统计,而这些未在年度变更调查中进行变更统计的数据,在更新调查工作中均进行调查统计。建设用地增加幅度大,耕地减少幅度小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a)在土地规划及耕地保护具体工作中,经农田整理新增耕地的一部分作为折抵指标已用于建设用地,尚有一部分未用于建设用地,也没有用于耕地占补平衡,这部分耕地在年度变更调查工作中全部进行了变更统计,同时,根据占补平衡要求,将相当于扣除折抵指标后剩余部分新增耕地面积数的经开发造地新增耕地面积数节余下来未进行变更统计,在更新调查工作将节余下来的开发地数进行了变更统计。

(b)经本地开发造地新增耕地超过占补平衡所需部分未在年度变更调查工作进行变更统计,但在更新调查工作中将这些超额部分开发造地数进行了变更统计。

4结束语

随着各类建设占用地日益增加,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用地量逐年增大,土地利用变化频繁,常规的土地调查方法已远远不能满足新形势对土地管理的要求。因此,改变传统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方式,采用现代化遥感技术手段,准确、快速地掌握国土资源利用状况,科学规划、配置、合理开发利用国土资源,实现国土资源决策、管理现代化和服务社会化,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面临的当务之急,也是必须实现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月臣,杨华,刘春霞.土地覆盖变化遥感检测方法[J].水土保持研究.

土地管理法的变化篇9

当前,以土地流转名义审批生产管理临时房而擅自改变用途的土地违法现象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以发展种植业为名审批生产管理配套临时房而擅自改用乡村旅游吃、住、休闲为一体的“农家乐休闲”经营性场所;以发展养殖土鸡为名审批养殖临时房而擅自改作“土鸡堡”等吃喝消费经营性场所;以土地流转名义审批生产管理临时房变相改建为永久性建筑,然后把多占的宅基地改用为乡村旅游等经营性项目用地。

导致土地流转中改变土地用途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对土地流转政策认识不到位。中央鼓励农民土地流转,是为了拓宽农民致富渠道,促进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对土地进行有效重组、合理流转,提高土地的经济效益,是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现代化的有效途径。由于土地流转是一项新政策,一些干部群众对土地流转相关政策法规知之甚少,有些人把土地流转理解为国家允许农村土地上市买卖交易,于是,自然而然产生这样一种想法,在自己经营管理的土地范围内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他人无权干涉。这种观念和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了土地违法行为的产生。二是土地批后监管不到位。基层土地执法监察力量不足,辖区范围大,土地批后监管措施跟不上,缺乏对土地使用者必要的监督,出现的违法用地得不到及时发现、及时制止,从而使违法行为蔓延。三是地方政府放纵,违法案件打击不力。大部分土地承包种养大户是当地政府招商引资项目,一些政府领导在耕地保护与“政绩”之间,往往选择后者,于是不厌其烦在大小会上宣传,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必须给土地承包种养大户一个宽松的用地环境,地方政府的放纵,无形中助长了土地违法行为。而土地管理部门一旦涉及地方政府的案件便束手无策,有的回避矛盾,有的以罚款代替处罚,或不了了之,使该查的违法案件无法查处。

要遏制土地流转中违法行为,应该采取各种措施:

一要加大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各级国土资源管理人员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不仅要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也要学习《农村土地承包法》等与土地流转相关的政策法规。不仅要自己学,也要肩负起向广大干部群众宣传的责任。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让农民尽快熟悉相关知识。确保政策不“跑偏”,纠正人们思想观念和认识的偏差,提高人们保护土地资源的自觉性,形成依法使用土地资源的良好氛围。

土地管理法的变化篇10

关键字:国土部门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口的增多,人地关系日益紧张,矛盾越来越突出,土地资源的利用越发紧张,合理利用土地是我国基本的土地政策,也是当今社会备受关注的问题。国土部门的档案详细记录着辖区内土地的利用情况以及变化情况。因此,国土部门的档案管理需要更加合理化和科学化。此外,档案法规也在不断的完善,这样使得档案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国土资源档案作为国家的重要档案,对土地管理、地质灾害防治、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及矿产的所有权问题等都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因此,在当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科学合理的进行档案管理,使国土部门能够高效快速的工作,成为当今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旨在分析讨论目前基层国土部门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对国土部门的工作效率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

一、前国土部门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施不够完善

目前,部分基层国土部门的办公条件相对简陋,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使得档案管理存在很多漏洞,容易造成国土档案资料的丢失。尤其是一些基层的国土资源所,甚至将办公场所和库房混在一起;信息化设备不足。这样极易造成国土资料管理的混乱,以及再次翻阅查找时的冗余。对档案管理工作造成极大的不便,严重影响工作效率。

2、够规范,仍没有实现电子收录信息

随着社会经济的提高,各行各业都朝着数字化管理方向发展。而作为国家的一个重要基层部门——国土资源所却仍有许多管理不规范的地方。目前,许多国土资源所仍采用纸质存档,这种方式易造成国土资源档案的长期积压,信息也无法及时更新。而且,长期积压也有可能使纸质档案发生霉变或者变色,从而丢失或者看不清档案内容,造成严重的损失。

3、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国土资源部门的工作人员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首先,最主要的就是业务素质。目前,许多基层国土资源所开始使用数字化的管理方式。可是仍有很多工作人员没有很好的掌握先进的数字化操作方式,这一状况直接导致先进的管理方式难以在工作中得到有效应用,因而无法最大化的发挥作用。因此,这种群体结构的工作能力需要进行改善。

4、息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国土信息是一份很重要的社会资源。而很多国土资源所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没有主动向社会提供这一重要信息资源,造成重要资源信息的浪费。而且,不规范、不科学的管理也使得国土资源信息利用效率较低。

二、土资源档案管理的工作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那就是在档案管理过程中,要抓住四个“一”,即“一个基础,一个前提,一个重点,一个有效途径”来改进国土资源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善基础设施是提高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的一个重要基础

随着国家对国土管理工作的重视,基础设施的提高成为一个必要的环节。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是提高国土部门档案管理效率的一项重要措施。尤其是一些基层国土部门,应该加大整治力度,使其办公区域和库房分开,配置相应的硬件设施,创造一个良好的办公环境,提高其办公效率。

2、善档案管理的方法

用数字化、信息化的手段来收录国土信息是保障国土资源完好管理的一个有效途径。为了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缩短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差距,必须改善档案管理的方法。因此需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优势,开发和引进先进的档案管理软件,建立信息管理数据库,加快国土信息档案管理系统的建设,健全档案管理的网络化,并且要不断添置和更新网络设备。通过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将国土资源信息的丢失率降到最低,利用率达到最高。

3、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加大对工作人员的知识培训是前提

改善档案管理的方法后,也相应的要求工作人员必须提高。首先,是必须对工作人员进行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的培训。同时,相应的数据库管理方法以及3S技术、地理数据库等技术也必须为相应工作人员所掌握,只有工作人员掌握了这方面的技术,才可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其次,还要制定相应政策,采取一定的奖惩制度来保证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必须将知识培训和态度教育结合起来,才能最大程度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进而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

4、高档案管理的效率是国土资源管理的重点

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的如何,最终体现在工作效率上,因此档案管理的效率理所当然的成为国土资源管理的重点和着眼点。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一是要以相应的法律法规,如档案法和土地管理法为指导,使得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二是要采用数字化管理方法、提高工作人员素质来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总之,提高档案管理效率是国土资源部门的重点,也是国土部门改进工作的主要目的。

三、结束语

在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当今社会变得更加信息化、数字化,我国的信息化发展也是突飞猛进。及时、有效的获取各方面信息成为各行各业的基本需求,国土资源信息的也同样要求能够及时更新。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以及电子档案的出现,使得档案管理适应了社会的发展要求。进而也需要工作人员技术的提高,掌握一定的数据库管理技术、3S技术、地理数据库等。国土资源档案及时的记录着土地变化的情况,需要管理者具备高度的责任心,以满足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国土资源有效管理、高效利用。

参考文献:

[1]叶丽英.国土资源档案管理浅谈[J].浙江档案,2011,(06).

[2]王爱春.浅谈如何做好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工作[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07-09(006).

[3]孙克华.新时期的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的有效路径[J].才智,2012,(01).

[4]孙克华.加强国土资源所档案管理的思考[J].才智,2012,(03).

[5]赵雪峰.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现状调查研究[J].中国-东盟博览,2011,(06).

[6]车莉莉.浅谈国土资源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才智,2011,(11).

[7]张敏.深度探讨现阶段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的工作内容与改善方法[J].科技资讯,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