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乡镇网评工作总结十篇乡镇网评工作总结十篇

乡镇网评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21:07

乡镇网评工作总结篇1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三大行动纲领”和“幸福民生40条”,以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为出发点,以提高用药安全水平为目标,建立完善药品安全监管长效工作机制,切实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全面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二、工作目标

通过三年的努力,使全区所有镇乡(街道)都创建成为药品安全镇乡(街道)。通过药品安全镇乡(街道)创建,努力构建药品安全体系。

一是建立镇乡政府(街道办事处)对药品安全负总责任的药品安全责任体系;二是建立专群协作、反应灵敏的基层药品安全监管网络体系;三是建立源头可控、运行有序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四是建立网络齐全、监测到位、处置及时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评价和应急事件处理体系;五是建立高压严厉、打击有力的案件查办体系;六是建立管理规范、质量可控的全过程药品日常监督检查体系;七是建立鼓励守信、惩戒失信的药品安全信用体系;八是建立高效便捷、实时监控的计算机信息化网络监管体系。

三、申报条件与考评标准

(一)申报药品安全镇乡(街道)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两年内辖区无重大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事件发生;

2.辖区内70%的社区(村)创建为药品安全社区(村),已通过区食品药品安全四无社区(村)验收的社区(村)可视为已创建为药品安全社区(村);

3.自评分达到90分以上。

(二)考评标准:主要内容包括组织领导、药品监督网络建设与运行、药品质量规范化管理与药品市场秩序、宣传工作等,具体考评标准详见附件。

四、评定程序

开展创建活动的镇乡(街道)按照申报条件和考核评分标准组织自查,形成自评报告,向区药品安全示范镇乡(街道)创建活动领导小组提出书面验收申请,对基本符合申报条件的,由创建办组织人员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的授予“区药品安全示范镇乡(街道)”或“区药品安全达标镇乡(街道)”荣誉称号,并予以通报。

五、时间安排

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使全区所有镇乡(街道)都创建成为药品安全镇乡(街道),具体时间安排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试点阶段(年6月-12月)

制定下发《关于开展药品安全镇乡(街道)创建活动的意见》;召开全区创建工作现场会,对全区创建工作进行动员部署;选择2-4个有条件的镇乡(街道)开展试点工作,经验收合格的,授予“区药品安全示范镇乡(街道)”荣誉称号。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阶段(年1月-年10月)

在试点工作基础上,积极推广试点工作经验,全面开展药品安全达标工作,经验收合格的,授予“区药品安全达标镇乡(街道)”荣誉称号。

第三阶段:总结巩固阶段(年11月-12月)

在全面完成药品安全镇乡(街道)创建任务的基础上,对创建工作进行全面的总结,建立和完善药品安全镇乡(街道)常态化管理的长效机制,巩固创建成果。

六、创建要求

(一)建立组织,加强领导。药品安全示范镇乡(街道)创建工作是加强农村药品安全保障工作的有效载体。开展创建药品安全镇乡(街道)活动,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为确保创建活动顺利开展,成立区药品安全镇乡(街道)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由黄新山副区长任组长,区府办戴国兴副主任、区食品药品监管分局徐自力局长任副组长,宣传、财政、食品药品监管、卫生、工商、人口计生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区食品药品监管分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具体实施工作,指导全区开展创建活动。各镇乡(街道)要成立相应组织,切实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

乡镇网评工作总结篇2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0*]23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药品安全工作的通知》([20*]18号)以及全国加强食品药品安全整治和监管工作会议精神,推进全市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努力构建统一、高效的食品药品安全综合监管体系,切实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全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工作机制和原则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科学监管的理念,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建立并运行“全市统一领导、各级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食品药品监管组织领导体制、监管责任体系和监管工作运行机制,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工作方针,坚持专业队伍与协管队伍相结合,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相结合、行政监督与技术监督相结合,进一步强化日常监管,加大监管力度,提高监管效能,为构建和谐平安宜春提供食品药品安全保障。

二、总体目标

全面建立和完善市、县(市、区)、乡(镇、街道)三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组织领导体制,形成“企业是食品药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各级政府对食品药品安全负总责,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的责任体系;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反应快捷、统一高效”的监管工作运行机制;构建“三级联动、部门互通、资源共享”的信息网络系统;建立食品药品安全信用管理、信用服务、市场准入和信用约束的诚信体系;建立健全目标管理、量化分级、严格奖惩的考核体系。

实现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组织架构完善;部门职责分工明晰,综合协调配合有力;供应网络主体清晰,城乡监管全面覆盖,市场经营秩序规范;信息网络健全,信息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快捷;产品质量合格,企业诚实守信,考核奖罚分明,公众饮食用药方便实惠、安全有效。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县(市、区)、乡(镇、街道)三级要成立以政府领导为主任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市、县(市)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同级食品药品监管局,区委员会办公室设区在卫生局,乡(镇、街道)委员会办公室设在乡(镇、街道)政府(办事处)。

乡(镇、街道)委员会由一名副乡(镇、街道)长(主任)任主任,乡(镇、街道)办公室主任任常务副主任。乡(镇、街道)所辖各村(居)委会主任以及乡镇工商所所长、卫生院院长(或防保站站长、农医所所长)为委员会成员。

乡(镇、街道)委员会设立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站(以下简称“监管站”),由乡(镇、街道)办公室主任兼监管站站长,副站长由乡镇卫生院、工商所负责人担任。监管站人员(统称“监管员”)包括以下人员: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聘请的药品监督协管员,工商部门设立的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站成员,质监部门聘任的乡镇质量技术监督协管员,卫生部门的防保员等。

乡(镇、街道)在所辖的各村(居)委会干部中聘任1名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员。

(二)加强基层建设。乡(镇、街道)监管站建设做到“十个有”:有机构牌子,有工作人员,有办公场所,有办公设备,有办公经费,有工作任务,有管理制度,有考核办法,有培训计划,有激励机制。监管站工作要做到“六个一”:每人一本工作手册,每人一张电话联系卡,备有一本监管记录,每月一次突击检查,每季一次联合巡查,半年一次跟班培训。

乡(镇、街道)监管站建站工作采取先试点、后全面推开的方式进行。20*年4月20日至5月20日为宣传发动阶段,5月21日至11月30日为组织实施阶段,20*年12月1日至20*年7月底为总结推广阶段。

(三)履行工作职责。各级政府对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负总责。市、县(市、区)、乡(镇、街道)三级政府要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作为民生工程、安全生产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列入政府的重要工作议程,全年至少召开一次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各级政府要加大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经费投入,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经费列入当地财政预算并安排工作所需经费,对乡镇食品药品监管站要给予适当的经费补助。乡(镇、街道)政府负责解决食品药品监管站的工作场所。

市、县、乡三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委员会要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乡(镇、街道)委员会要加强与县级委员会的联系和沟通,加强对监管站日常工作的督促及监管员的业务指导,配合县级委员会各有关部门做好综合协调工作。

各级食品药品监管相关部门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能履行职责。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具体负责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的日常工作,负责对下级委员会及其办公室日常工作的指导、协调、管理和考评等,及时汇总通报工作进展情况。

卫生部门要督促医疗机构加强药械管理、加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上报以及对药房药库硬件改造工作的力度。

质监、工商、卫生等部门要积极主动地将农村现有的食品安全监管资源统一纳入到监管站中,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明确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职责分工的通知》要求,履行本部门监管职责,负责抓好监管站的业务指导工作。

公安、工商、卫生、质监、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密切配合,联合开展食品药品综合整治工作,形成打假治劣的强大合力。

财政部门负责安排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日常工作经费预算,切实解决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所需经费。

其它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提供政策支持和技术服务。

各级食品药品监管相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强化企业作为食品药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积极组织食品药品企业开展创建诚信企业活动,通过媒介向社会公开诚信承诺,并向监管部门签订责任保证书。督促食品药品企业为全市食品药品信息网络系统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引导食品药品企业加强质量安全管理和质检科室建设,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管理、培训制度,强化企业自律意识。

食品药品生产企业都要设立1至2名食品药品质量安全员,负责本企业的质量安全工作,同时还必须配备足额的质检技术人员,增添必需的检测设备。有条件的食品企业要逐步建立良好的生产规范(Gmp)、卫生规范(GHp)和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

(四)创新监管模式。各地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明确重点,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监管办法。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要做到“四个”结合,即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相结合,与农村零售药店GSp认证相结合,与食品药品诚信体系建设相结合,与食品药品信息网络建设相结合。要通过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品种、重点环节和重点时段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督检查力度,加强农村药品监督网和供应网建设,进一步规范供应网、强化监督网。加强食品药品安全信息管理和利用,实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信息交流与共享;建立食品药品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预警应急机制,通过举办田间学校,加强对农民群众的知识培训,普及食品药品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和食品药品安全常识。

(五)构建信息网络。各地、各部门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基础,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建立基于internet网络的食品药品监管相关部门间的横向信息监测通报网络和市、县、乡三级的纵向信息监测通报网络,完善食品药品安全动态信息数据库,搭建面向企业的远程监控平台和实时监控系统,建立面向社会的食品药品安全信息查询和电子平台,提高食品药品安全信息监测、分析、评价、应急预警和公共服务水平。

市、县两级相关部门间的横向信息监测通报网络和市、县、乡三级的纵向信息监测通报网络要尽快启动,市、县两级相关部门间要建立食品药品安全信息联络员制度。乡镇、街道一级注重抓好食品药品安全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上报工作。辖区内重点食品药品企业的内部信息网络要与食品药品监管相关部门的监控系统实行对接。

乡镇网评工作总结篇3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以党的*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确保火灾形势持续稳定为目标,深化消防安全责任制体系建设,坚持工作中心下移,实现乡镇、街道办事处消防安全检查经常化、消防宣传教育普及化和火灾防控全民化,切实落实政府“第四级”消防安全责任,坚决预防和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

二、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市政府成立以副市长刘玉虎为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侯潮、市安全生产监管局局长王新世、市公安局常务副局长崔胜利、市消防支队支队长郭志新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市消防支队,郭志新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对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督促、指导。各县区也要成立相应组织,负责本辖区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

三、工作进度安排

20*年3月到6月,各县、区按标准分别完成1个试点建设任务,7月份召开现场会在全市推广。

20*年11月底前,各县、区所有乡镇、街道办事处全面实行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

四、工作措施

(一)建立“网格化”管理组织。依托农村和城市社区安全生产管理网络,建立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组织。以乡镇(街道办事处)辖区划分第一级网格(大网格),成立以行政正职为组长、行政主管副职为副组长,安监办、综治办、公安派出所、工商所、行政村(社区)、辖区重点场所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安监办,负责组织、协调、指导辖区整体消防工作。以行政村(社区)划分第二级网格(中网格),成立以村委会主任(社区主任)为组长,村(社区居)委会成员、巡防队员、辖区重点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小组,负责组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消防宣传等。在第二级网格(中网格)的基础上,结合各自的实际,将行政村(社区)划分为若干个责任片区,形成第三级网格(小网格),由乡镇(街道办事处)相关部门、行政村(社区)居委会等单位人员共同参与,按照责任片区组成若干个检查小组,明确责任人,定期开展消防安全检查、进行消防宣传教育。

(二)健全工作制度。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建立健全消防安全检查、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双月联席会议、消防安全责任奖惩等各项规章制度,制定村民(居民)防火公约,办公室悬挂消防安全管理网络图。

(三)完善工作条件。乡镇(街道办事处)、行政村(社区)消防安全管理组织要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宣传教育基地,配备消防安全检查必需的设备和工具。

(四)明确工作责任。县、区政府与各乡镇(街道办事处)、所属各单位的消防安全目标责任书签订率达到100%。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与所属单位、各行政村(社区)的消防安全目标责任书签订率达到100%。行政村(社区)把辖区内生产经营单位的消防安全纳入管理范围,签订消防安全目标责任书。

(五)明确工作内容。

1.定期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各乡镇(街道办事处)每月上旬确定一个工作日为消防安全检查日,检查小组对责任片内所有的单位和沿街门店进行全面排查,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以责任片区为单位上报到行政村(社区),进行汇总后上报到乡镇(街道办事处)安监办,由安监办分别向隐患单位和检查小组下发《隐患整改通知书》,各检查小组限期督促消防安全隐患单位进行整改。每月下旬确定一个工作日为消防安全隐患复查验收日,安监办对各检查小组的复查验收结果汇总成册,对没有整改到位的重点隐患单位建立档案,并报消防大队及公安派出所,由其督促整改。

2.积极组织宣传教育培训。各乡镇(街道办事处)每月确定一个工作日为消防安全宣传日,以消防安全宣传“五进”(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家庭”)为载体,对社区、居民楼院、农村、企业、中小学等采取多种形式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社区(村)要经常性地对居(村)民进行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居(村)民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逐步建立县区、乡镇(街道办事处)、村(社区)为一体的三级培训网络。每个乡镇所在地建成一块大型消防宣传牌,10%的行政村设置不少于10平方米的固定消防宣传图版。每个社区、居民小区都要设置固定消防宣传栏。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到加强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平安*的重要内容。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全市安全和谐发展,事关全市安全工作的稳定好转。各级政府一定要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切实把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纳入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规划,放在各项工作的重要位置,全面推进,协调发展。

(二)部门联动,密切配合。各部门要相互协作,建立联席工作机制,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消防安全工作局面。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单位及时移交有关职能部门,职能部门要对移交的隐患单位及时进行处理,并将处理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对较大隐患,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制订措施,开展统一行动,进行集中处理。各乡镇(街道办事处)每双月或火灾多发时期要召开由公安派出所、安监、工商及辖区重要单位参加的联席会议,通报情况,部署工作。

乡镇网评工作总结篇4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乡村和惠及农民的宗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监管推动”原则,扎实推进乡村药品“两网”建设,促进“新农合”医疗制度建设,保障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用药的安全放心、经济便捷。

二、工作目标

(一)通过开展省级乡村药品“两网”建设示范县(市)创建活动。进一步巩固创建工作成果,完善机制,不断创新,健康发展。

(二)药品经营企业全部取得GSp认证证书。90%以上村级卫生室达到规范药房”建设标准,药品购进渠道规范合法,药品质量安全有效。

(三)监督网络覆盖率达到100%各乡镇成立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领导小组。并至少明确1名食品药品安全监督协管员,每个村至少聘任1名食品药品安全监督信息员。药品供应配送进乡镇率达到100%进行政村率达到100%新农合”药品供应品种配送率达到90%以上。

(四)药品价格合理。基本实现城乡药品同质同价。

三、组织领导

市政府副市长任组长,成立市创建全省乡村药品“两网”建设示范县(市)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任副组长,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局、财政局、工商局、物价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各乡镇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明确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此项工作。

四、工作职责

(一)市创建全省乡村药品“两网”建设示范县(市)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示范创建工作。组织好创建工作的申报、总结、评比、表彰工作及省市验收的迎检工作。日常工作由领导小组办公室承办。

(二)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办公室日常工作;负责对乡镇乡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的指导和考核;负责对乡镇医疗机构规范药房建设的指导和验收;对村卫生室、诊所规范药房进行指导和验收;对药品经营企业GSp指导和日常检查;负责对药品配送企业资质的审查;负责对全市乡村食品药品安全监督协管员和信息员的管理、培训及考核评价。

(三)市卫生局:负责全市乡村基层医疗机构药房管理规范化建设。村级卫生室“规范药房”建设达标率90%以上;将乡村基层医疗机构“规范药房”建设纳入“新农合”定点单位必要条件。

(四)市财政局:将食品药品安全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

(五)市工商局:加大对食品药品虚假广告的查处力度.

(六)市物价局:负责对药品价格的监督检查。

(七)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配合领导小组开展示范创建工作。

(八)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领导本乡镇乡村药品“两网”建设。协助上级主管部门做好乡镇医疗机构、村卫生所的规范药房建设工作。乡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本辖区内的日常工作。

五、工作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

广泛开展宣传乡村“两网”建设对规范药品经营秩序,召开全市创建乡村药品“两网”建设示范县(市)动员会议。确保药品质量,促进乡村新型合作医疗建设的重要意义。成立领导机构,制定工作方案、工作制度、工作职责、验收标准、考核细则等,建立工作机制。

(二)创建实施阶段

1举办全市乡村药品“两网”建设培训班。由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

2开展对全市所有零售药店GSp认证后的日常检查。确保符合要求。由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实施)

3开展乡村基层医疗机构“规范药房”建设工作。整改完善,确保达标比例。由市卫生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实施)

4完善市、镇、村三级药品监督网络。适时调整聘任乡村食品药品监督协管员、信息员。由各乡镇人民政府、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实施)

5建立创建工作各种资料、台账、档案、图表、制度等。做到资料齐全、制度完善、档案台账齐备。由各乡镇人民政府、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实施)

6对乡镇开展12次创建工作督查活动。对示范县(市)创建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验收检查。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实施)

(三)总结验收阶段

1经我市自查认为合格后。

乡镇网评工作总结篇5

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行政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办发[]36号)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行政服务网络建设的通知》(政办发[]5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行政服务网络建设考核办法>的通知》(政办发[]107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和村便民服务室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河政办发[]45号)等文件精神,对照全市行政服务网络建设的总体目标、工作任务和责任分工,对乡(镇、办)便民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服务中心)和村(社区)便民服务室(以下简称服务室)进行考核和验收。

二、考核验收方式

㈠逐个检查与抽查相结合。对服务中心实行逐个检查验收;服务室随机抽查验收,抽查个数不低于服务室总数的30%。

㈡自查与集中考核相结合。市行政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统一制定考核评分标准(附后),各地对照考核标准,对所属的便民服务中心和服务室建设工作进行自查。自查验收合格后,于年11月底以前将考核申报表(附后)、考核标准评分表和自查报告报送至市行政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行政服务中心)。市行政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将根据各地上报情况,于12月底前对各乡(镇、办)行政服务网络建设情况进行逐一验收。

三、考核结果运用

㈠对各级行政服务网络建设考核评分在70分以下的,认定为不合格;70分至90分之间的,认定为合格;90分以上的,认定为优秀。考核验收结果将在全市进行通报。

㈡对服务中心和服务室建成比例达到100%的乡(镇、办),市政府将在年终予以表彰。

四、工作要求

㈠高度重视。行政服务网络建设考核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各地必须高度重视,坚持标准,不走形式,不走过场,保证考核工作真正取得实效。

乡镇网评工作总结篇6

一、建立和完善乡镇党委落实党建目标工作的职责体系免费公文网版权所有各乡镇(场)党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乡镇(场)党委领导落实党建目标工作职责》,明确党政班子成员抓党建工作的目标和责任,并把责任落实到党委的每个成员,形成党委统一抓、书记带头抓、党政班子成员具体抓的工作格局。乡镇(场)党委要紧紧围绕乡村两级党组织建设“五个好”的目标要求,紧贴乡镇发展实际,建立一套以“五型班子”为目标的乡村领导干部选任机制,以“双培双育”发挥党员先进性为活动载体的党员干部选培机制,以形成科学民主规范为主要内容的工作运行机制,以培育壮大“五大支柱产业”、推进“四个进程”为发展要求的小康建设目标机制,实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在“内容、形式、方法和制度”上的整体创新。在具体工作中,乡镇场党委要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党建经济齐抓共管、整体推动,做到层层有目标、人人有责任、个个有压力,切实发挥乡镇(场)党委牵头抓总的职能,真正做到抓基层组织建设认识到位,工作到位,责任到位。

二、建立和完善乡镇党委落实党建目标工作的制度体系一是针对过去农村基层组织制度建设中零散、繁杂的问题,以“管用、实在、简便、可行”为原则,建立和完善乡镇农村基层组织规范统一的制度体系。乡镇(场)党委要紧紧围绕“五个好”目标,重点落实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党委民主决策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委抓村级组织建设的责任制度、(乡镇党政干部抓党建岗位责任制度、乡镇干部包村抓党建任期目标责任制度和年度考评考核制度等。指导村级党支部紧紧围绕“五个好”目标,重点落实村党支部“”制度、党建工作制度、党支部定期报告制度、党员联系户制度、村务公开制度等一整套规章制度,进一步强化责任,切实解决有章理事的问题。二是制定落实《乡镇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制度》、《领导干部分

片包村工作责任制》、《村队干部“民主日”制度》,规定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每人每年下基层搞调研不得少于个月,到联系村队进村入户时间不少于天,认真记写“民情日记”定期汇总向党委反馈,有针对性解决村队党建和经济发展中的各类问题,使得广大农民群众真正成为“三级联创”工作的直接受益者。同时,各乡镇党委要注意在制度的具体制定和运行方面,坚持上下衔接、互相制约、协调运行的原则,确保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规范化管理。

三、建立和完善乡镇党委落实党建目标工作的考评体系建立考评体系的主要内容,就是用细化、量化的党建和经济指标对乡村两级党组织进行综合评价,采取全方位监督管理的方法,建立了一套完备的考评体系。在考评实施过程中,要重点解决好抓好党建与发展经济的关系,创新党建经济齐抓共管、协调运行的考核评价机制;在考评内容上,要把争创“五个好”乡镇(场)党委、村(队)党支部活动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有效载体,并努力实现“转变一个方式”,即:推进“三级联创”以构建工作载体为主向强化效果为目标的创建方式的转变;在考评方法上,实施“上考下评”制度,即乡镇对村队考核,村队对乡镇评议。“上考”,即乡镇对村队、组织对个人的考核。具体办法是每年年初逐级签订《“五好”村队党支部目标考核责任书》、《党员目标考核责任书》,分级分类确定考核标准和细则,建立乡村组织和干部考核卡、实绩工作档案,采取定期考核和日常考核相结合,领导考核和部门考核相结合,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办法,逐层对乡村两级组织及其成员进行考核;“下评”,即群众和党员分别对村干部、村支部评议,村支部对乡镇党委及乡镇干部进行评议。评议前,乡村领导干部要就一年来落实党建和经济工作的情况进行述职,由党员及村民代表对其认真评议,并将评议结果作为党员干部选任、奖惩的重要依据。通过建立科学规范、便于操作的考评体系,进一步明确党建工作“抓手”,推进农村党建工作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轨道。

乡镇网评工作总结篇7

【关键词】乡镇党校 党校教育 思考

        农村党员干部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农村党员队伍素质和思想境界直接影响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全面提高农村党员干部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村党员干部的多样化需求,乡镇党校教育与新形势新任务相适应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加强和改进乡镇党校教育工作,也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 乡镇党校的发展历程和社会效益探索

        1.乡镇党校诞生及发展状况

        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我们党十分重视党校教育工作,先后创办了各种类型的党校来培训党员干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适应深化农村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形势下农村党员教育发展的需求,党员队伍的发展壮大,党校建设规模逐步扩展延伸,乡镇党校应运而生。

        1983 年4 月,中央召开了第二次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会后,中央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印发〈中共中央关于实现党校正规化的决定〉和〈关于第二次全国党校工作会议情况的报告〉的通知》,《决定》从培训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加强党性锻炼等方面作了具体要求。我省根据中央(1983)5 号文件关于凡有条件的地方都应建立基层党校的精神,随之中共云南省委以(1990)29 号文件下发,文件规定了乡镇党校人员编制,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办学的指导思想等作了明确规定。中共曲靖地委办(1990)29 号文件明确规定:“乡镇党校是乡镇党委的一个重要工作部门,是党委教育、培训党员、干部的学校,在乡镇党委直接领导下工作。”1991 年底,曲靖地区全区139 个乡镇相继成立。到1992 年底,全省各乡镇相继成立了党校,我镇于1992 年成立了党校。

        2.乡镇党校教育取得的社会效益

        根据中央(1990)15 号文件的精神要求,“各级党校要努力成为轮训和培训党员领导干部,培养党的理论队伍,学习、研究、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重要作用,成为干部增强党性的熔炉。”同时,《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指出:“各级党委要把党校办成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培养党的理论队伍,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重要阵地,使之成为干部加强党性锻炼的熔炉。”乡镇党校办学的指导思想,就是要发挥好“阵地”和“熔炉”的作用。经过多年乡镇党校教育经验总结,一是乡镇党校弥补了县以上党校不可能对面广量大的党员全面实行培训,加之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使党员教育出现“人员难集中、时间难保证、活动难开展”等问题;二是农村新党员不断增多,他们没有经过严格的党性锻炼,比较缺乏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素养,不熟悉党的基本知识和优良传统,需要加强经常性教育;三是社会不断发展,知识、观念不断更新,需要对党员干部进行新知识的教育,乡镇党校具有跟踪和循环的教育功能,是党员干部更新知识的场所;四是通过培训,使农村党员干部在理论知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党的基本知识、农业科技知识等方面有了较大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升,加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造就了一支能带领群众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的党员干部队伍,推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二 当前乡镇党校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乡镇党校是教育农村党员干部的主要阵地,是党委的一个重要部门,是党委教育、培训党员、干部的学校。但在党校教育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着对党校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够的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工作的正常开展,从实际操作来看,制约着乡镇党校教育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抓而不力

        一是对乡镇党校教育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对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的培训以及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所取得的作用缺乏深刻的认识。认为只要有个阵地,能够简单培训就行了,不必用过多的精力和过多的投入来加强乡镇党校的建设;二是对乡镇党校教育无过硬的措施保证。因为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整天忙于突击中心工作,认为经济工作是硬指标,与干部切身利益有关,拼死拼活地抓好,党的建设、党校工作是“软”任务,抓多抓少一个样,对党校教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重经济、轻党建的现象;三是对党校工作不做深入调查研究,对如何办好党校工作缺乏深刻的探讨,党校工作摆不上党委的议事日程,缺乏抓落实的具体措施。

        2.经费紧缺,缺乏培训所需经费保障机制

        一是乡镇党校经费没有按规定纳入乡镇财政预算给予硬性保障;二是由于无经费投入,仅有简陋落后的教学设备,采用的是教室、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方式,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几乎是微不足道;三是缺乏培训所需经费作保障,致使长年性教育培训工作落不到实处,培训难以正常开展。

        3.基础设施差,教学设备功能不全

        一是教学设备老化、配套不全;二是图书资料紧缺,政治理论书籍、工具书、科技文化等相关的教学参考书严重不足,乡土教材短缺,需要培训时,大多是根据上级的有关文件和报刊杂志来备课,影响了教学效果。

        4.教师队伍素质不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需要

        一是教师队伍缺乏知识的系统性,调入乡镇党校的教师五花八门,多数专业不对口,多为半路出家的业余“教练”,缺乏理论知识的系统性;二是虽然配备了专职教师,多数时间被党委政府安排兼其他工作,形成专职教师兼职化,如我镇三名党校教师,有的抓综治工作,有的抓精神文明工作和关工委工作,有的抓办公室工作和信访、纪检工作,形成杂工职员;三是每年教师培训时间短,年仅安排3~5 天的进修培训,知识水平与教学方法与实际教学工作需要远远不足;四是无考察学习提高机会,知识眼界仅局限于“井底之蛙”,闭门办学的效果难以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5.教学缺乏系统性、针对性

        乡镇党校教育多数以短期培训为主,由于时间短,讲授知识面窄,增大了开展系统化的教育难度。一是教学内容安排不科学,内容上存在着支离破碎、敲碎打的缺陷性;二是教学内容单调性,讲理论的多,结合实际的少,理论与实际脱离,教学缺乏系统性,没有吸引力和感染力;三是教学方法缺乏多样性,多集中培训、少分散培训,多以会代训、少专门培训,口头上讲得多、资料辅导少,本土教材多、外出参观学习少,课堂说教多、实践锻炼少,“填鸭式”灌输多、讨论式教学少;四是缺乏开展系统化的教育教材,教学内容东拼西凑,教学缺乏系统性,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降低了乡镇党校的声誉。

        6.考评考核机制不健全,管理缺乏规范性

        一是教学管理混乱,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二是规章制度不科学、不完善,缺乏可操作性和制约作用;三是制度不健全,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作保障;四是上级主管部门指导、检查、督促少,深入乡镇党校研究工作缺乏制度性,仅限于年终总结签订聘用合同;五是考评考核机制不完善,没有把工作考评与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相结合,降低了工作的积极性。

        7.农村无职党员进党校接受教育的机会少

        一是农村党员人数多,如我镇有1430 余名党员,全部集中到乡镇党校培训难以容纳;二是受经费的限制,党员、干部全部集中到乡镇党校培训,财政压力加大,解决吃住较为困难;三是农村党员分散,尤其像我们山区乡镇,山高路遥,隔河渡水,年老体弱的老党员偏多,集中到乡镇党校培训难度较大。解决无职党员教育问题,根本途径就是要加强村级党校教育阵地建设,以村党员活动室为载体,以巡回教育的方式开展,给不能集中到镇党校培训的无职党员创造学习条件,普遍受到教育。

        8.乡镇党校组织定位不明确

        在2000 年6 月5 日印发的《中共中央关于面向21 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和2008 年9 月3 日颁布实施的《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都没有具体明确乡镇党校的机构性质与组织区别,乡镇党校属何类组织,如何设置等没有明确定位,实际工作中,乡镇党校只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存在。乡镇党校存在的问题可归纳为发展不均衡、办学规模小、培训标准低、教学设施简陋且不配套、教学质量水平低、教育效果差、教学内容狭窄、时间分散、方法单调、教育缺乏系统性、工作缺乏规范性、考评考核机制不健全、管理制度不规范、经费短缺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农村党员教育的成效,制约着乡镇党校教育工作的开展,降低了乡镇党校的声誉。

        三 对加强乡镇党校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中共中央《关于面向21 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指出:“全党必须进一步对党校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大力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党的十七大指出:“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的作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可见党校教育的重要性。针对当前乡镇党校教育暴露出来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工作:

        1.坚持办学的指导思想,明确教育培训的目标

        中央(1990)15 号文件明确指出:“各级党校要努力成为轮训和培训领导干部,培训党的理论队伍,学习、研究、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重要阵地,成为干部增强党性锻炼的熔炉。”2008 年9 月3 日颁布实施的《中共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中指出:“各级党委要把党校办成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培养党的理论队伍,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重要阵地,使之成为增强党性锻炼的熔炉。”乡镇党校办学的指导思想就是要发挥好“阵地”和“熔炉”的作用。按照分级培训的原则,县委党校抓好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的培训,乡镇党校抓好村党(总)支委、村委会成员、村支部书记、村民小组长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以村级党员活动室为载体,抓好农村无职党员的培训。乡镇党校始终坚持以广大党员、基层干部为主要教育对象,以党的理论知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形势任务、市场经济知识、法律知识、科技文化知识为主要教育内容,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为此,党委要加强乡镇党校工作的领导,要把加强乡镇党校建设,把抓好党员干部教育纳入党委工作目标责任制。根据中共中央《关于面向21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中指出:“党校是在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骨干的学校”,“党校是党委的主要工作部门”。乡镇党校是基层党员教育的主要阵地,要切实加大教育工作的领导力度,形成乡镇党委“一把手”要重视抓,具体责任人要亲自抓,相关部门合力抓的工作机制,组织和协调好“组织、宣传、纪检、科技部门等相关部门”的配合作用,形成齐抓共管的教育机制。同时,县委党校作为上级业务指导部门,要在提供教材、培训教师、传递信息、教学业务等方面给予指导,加强对乡镇党校工作的督促、检查、指导力度,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更好地开展好教育教学工作,发挥好乡镇党校的阵地和熔炉作用。

        2.完善经费保障,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

        乡镇党校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阵地、师资、网络、制度、组织等建设,没有坚实的基础,教育就没有载体,要实现培养目标,需要一个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教育阵地做保障。要把乡镇党校建设和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使之以经济发展和党员干部教育相适应,从当地财政实际出发,把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党员干部每年的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按照我镇1430 余名党员干部编制预算、配置培训经费,以满足办学必须的经费,建立稳定的经费投入机制,保障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3.提升师资队伍素质,适应教学工作的需要

        毛泽东同志曾说:“办好学校,一是要有一个好的校长;二是要有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这是因为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教学的声誉。乡镇党校的教师,大多是从不同行业选调,学科专业、思想素质、学识水平参差不齐。从教学能力水平看,思想素质好、教学能力强的教师虽然有一些,但知识结构老化、缺乏实践锻炼,远远不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对教师的培训,要采取送出去进修,市、县委党校培训,在职自学成才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素质,要通过分级培训、分类培训、实践研究、参观学习、挂职锻炼等方法,优化教师知识结构,提高师资教学水平,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保障党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4.适应新形势,创新培训载体

        根据省委(1990)29 号文件关于党员干部教育要实行分级培训,乡镇党校主要抓好村党(总)支委、村委会成员、支部书记、村民小组长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农村一般无职党员由村级培训的教育机制,一是要加强村级党员教育阵地建设,以各村党员活动室为载体,发挥好党员活动室教育的主要阵地和主要渠道作用,采取灵活多样的办班形式,坚持开展巡回教学,勤办班、办短班的方式,使农村无职党员和年老体弱的老党员普遍得到教育,大幅度提高农村党员的整体素质;二是加强教育网络建设,不断完善电教网络,不断创新远程教育模式,利用有线电视网资源优势,推出“远教进家庭”栏目,实现远程教育的深化延伸,使远程教育走进每户普通家庭,提高远程教育的辐射面。建立手机党校,利用手机短信群发功能,构建农村网上党校,使党校教育走进千村万户,扩大教育面。

        5.创新教育模式,更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质量关系到乡镇党校办学的声誉,提高党校教育质量,就是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现在乡镇党校教学大多是跟着形势任务走,内容比较零散,不能形成知识体系,缺乏教育的深度。《中共共产党党校工作条列》指出:“党校工作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从严治校,从严施教,从严管理,切实加强校风和学风建设。”这对办好党校,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学工作要围绕乡镇党校工作的基本任务开展,一是要围绕提高政治思想素质,组织农村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十七大精神,全面学习、宣传、贯彻科学发展观,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二是围绕提高业务素质,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努力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农村实用科技知识和法律知识,学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农村工作,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的发动者,服务群众的模范者,增强带领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本领;三是围绕加强党性锻炼,坚持不懈地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知识教育,帮助广大党员干部不断提高党性观念,认真实践党的宗旨,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作用。

        在教学内容上,一是由过去的单纯思想政治教育,逐步转变为思想政治教育与市场经济、科技知识、实用技术、法律法规、勤政廉政、宗旨意识、政策法规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有机结合起来。要坚持政治法纪教育与实用技术相结合,理论辅导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二是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了解培训对象有什么要求,需要获取什么知识,要针对农村党员年龄、职业、文化层次参差不齐的特点,分层次施教,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要引导农村党员干部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党性观念;四是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加强农村基层干部执行政策,加快发展、服务群众,依法办事,解决自身方面的培训教育,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

        在教学方法上,坚持集中辅导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结合农村党员群众流动性大、居住分散的特点,深入基层巡回讲课,拓宽教育的覆盖面。

        在教学手段上,一是坚持课堂授课与电话教育相结合,充分利用农村的电教设施、网络等现代手段,提高教学的广泛性;二是在教学对象上,由重点培训农村党员干部逐步向培训农民群众拓展,让农村党员干部群众普遍受到教育,扩大教育面;三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教学内容符合工作实际和现实需求,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四是在教学模式上采取专题辅导、案例分析、典型教育、交流探讨、调查问卷等方式,满足农村党员干部的需求,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不断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6.建章立制,强化管理,使党校工作制度化

        制度建设是推进工作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要做到教学有计划、工作有记录、管理有制度,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针对存在制度不完善、不科学的现状,要建立一套职责配套、运转有序的规章制度。一是计划总结制度;计划就是要对一年的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包括教材、内容、时间、对象、经费、教员等的落实情况,年终有总结。二是会议制度;做好校务会议记录。三是档案管理制度;包括党校的各类文件、资料、计划、总结、教员个人学习培训等情况的档案管理。四是考核考勤制度;包括对党员的考评,教师工作量的考评,教学效果的考核,党校年终工作考评等制度。五是调查研究制度;为提高教学质量,有的放矢地对党员进行教育,要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状况进行调查,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六是检查指导制度;主要是对工作的落实情况、存在问题、努力方向等进行检查指导,提出建议意见。七是目标管理制度;结合日常管理工作,加强督促检查,组织实施考核等全过程的制度保证。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使教学管理做到科学化、制度化。

        7.建立竞争机制,激发工作活力

        一是对教师的考评,要与评先、评优与职称评定相结合;二是日常考查与年终考评相结合;三是考评党校与考评党委相结合;四是组织评定与群众满意度测评相结合,不断提高考评的科学性,通过考评,激发党校工作活力和调动工作的积极性;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强对乡镇党校工作的提高与改进,充分发挥好教育阵地作用,努力推进乡镇党校教育工作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江泽民.论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2〕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2004.9.19

〔3〕中共中央关于面向21 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2000.6.5

〔4〕中共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人民日报,2008.10.30

〔5〕党的十七大报告,2007.10.15-10.21

〔6〕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编.云南省基层党校建设,1992.3

〔7〕中共曲靖市委组织部.曲靖市基层党建工作制度汇编,2007.1.15

〔8〕吴海坤、李祥栩主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曲署文印准字71 号),1995.3

乡镇网评工作总结篇8

一、指导思想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实现农村跨越式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对推进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方式的创新,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验收工作是对我县前阶段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建设工作的全面总结,也是对我县远程教育网络建设和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相结合模式的检验。要通过检查验收,查找出在远程教育站点建设中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完善各项设施建设,努力提升站点水平,迎接省、市远程办的检查验收。

二、验收内容

验收内容为:

1、终端接收站点的设备安装情况;

2、设备、线路施工质量;

3、“十有”、“五防”配套设施落实情况;

4、管理员队伍建设情况;

5、终端接收站点功能实现情况;

6、设备运行状况;

7、设备运行保障情况。

具体验收标准参考《安阳市终端接收站点施工质量及相关验收标准》(附表5)、《安阳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验收评分表》(附表1)。

三、验收时间

验收时间为8月21日-8月23日

四、验收方法

1、验收采取各乡镇互查、县远程办复查的方式进行,先由各乡镇组成验收组对指定的乡镇进行验收,之后,县远程办对每个乡镇按10%的比例抽查部分站点进行复查,对小组验收情况进行复核。

2、验收范围为第一批全部400个站点,每个站点必查。

3、验收时采取听、查、看、谈的方法进行。听即听取每个站点的远程教育工作情况汇报;查即查阅有关文字资料;看即实地查看远程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谈即通过与党员干部群众座谈了解各站点的远程教育工作开展情况。

五、有关要求

1、验收小组由各乡镇组织委员、乡镇管理员和网通公司技术人员组成。

2、各验收小组要按照《安阳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验收评分表》规定的项目和标准进行验收,并根据验收情况认真填写得分情况、扣分的主要原因,对所查乡镇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不达标村数进行汇总(见附表2:《安阳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验收汇总表》)。验收结束后,各验收小组要写出所查乡镇的验收报告,连同《安阳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验收评分表》、《安阳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验收汇总表》一同上报县远程办。

乡镇网评工作总结篇9

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区第三次党代会精神,把推进村级公路路网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在已有村级公路的基础上,确保年内全面完成连村道路和农村道路改造工程任务,推进全区农村公路由树状路网向网状路网转变。

目标任务

2012年,全区计划实施12个乡镇65个行政村62公里的农村公路建设任务。

(一)连村道路项目。共涉及35个村33条道路,总里程29.16公里,计划投资1159.63万元。其中,丰南镇涉及3个村3条路,里程2.2公里,计划投资87.14万元;黄各庄镇涉及2个村1条路,里程1.3公里,计划投资52.07万元;小集镇涉及2个村1条路,里程0.35公里,计划投资13.92万元;钱营镇涉及2个村2条路,里程1.1公里,计划投资43.75万元;大新庄镇涉及6个村6条路,里程5.64公里,计划投资224.13万元;稻地镇涉及3个村4条路,里程4.6公里,计划投资182.96万元;唐坊镇涉及3个村3条路,里程1.33公里,计划投资52.9万元;王兰庄镇涉及4个村3条路,里程3.65公里,计划投资144.98万元;大齐各庄镇涉及3个村3条路,里程2.3公里,计划投资91.49万元;东田庄乡涉及3个村3条路,里程2.2公里,计划投资87.31万元;南孙庄乡涉及5个村5条路,里程4.5公里,计划投资178.98万元。

(二)农村道路改造项目。涉及30个村30条道路,总里程32.84公里,计划投资1040.97万元。其中,黄各庄镇涉及4个村4条路,里程2.9公里,计划投资89.32万元;小集镇涉及4个村4条路,里程4.2公里,计划投资155.42万元;钱营镇涉及5个村5条路,里程3.3公里,计划投资101.78万元;大新庄镇涉及11个村11条路,里程14.14公里,计划投资378.98万元;稻地镇涉及1个村1条路,里程0.8公里,计划投资24.82万元;王兰庄镇涉及1个村1条路,里程2.2公里,计划投资75.38万元;东田庄乡涉及2个村2条路,里程2.3公里,计划投资92.77万元;尖字沽乡涉及2个村2条路,里程3公里,计划投资122.5万元。

实施步骤

(一)动员发动(4月15日前)。有关乡镇、村迅速召开相关会议,充分利用广播、村务公开栏等形式,深入宣传有关政策,周密制定实施方案,并于4月15日前报区交通运输局。同时,要在区财政补贴政策和上级财政对农民“一事一议”兴办公益事业支持政策的基础上,根据各村任务量以及自有资金等实际情况,充分发动社会力量筹措资金,保证建设资金足额到位。

(二)审批立项(4月15至4月30日)。区交通运输局结合有关乡镇做好项目立项工作。有关乡镇要按照区交通运输局《农村公路建设“七公开”制度实施指导手册》要求及有关政策、法律法规,严格履行民主程序和招投标手续。

(三)工程建设(5月1日至9月30日)。有关乡镇组织任务村严格按照农村公路质量建设标准进行施工。区交通运输局要加强跟踪检查指导,确保将农村公路建成群众满意工程。

(四)工程验收(10月1日至10月31日)。工程完工后,乡镇政府向区交通运输局提交工程验收书面申请,同时提供具有工程建设资质的施工单位和村民质量监督小组共同委托社会专业检测机构对工程中水泥材料、混凝土产品检测合格的质量报告。区交通运输局组织协调相关部门,根据建设标准,对工程建设情况进行实地验收,并将验收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区政府主管区长任组长,区交通运输局、财政局、审计局、质监局和有关乡镇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区农村公路连村道路和农村道路改造工程领导小组,负责工程建设的组织领导。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交通运输局,具体负责日常工作的督导协调,汇总工程进展情况并及时向领导小组反馈。有关乡镇政府也要切实加强对农村道路工程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主管领导,配齐工作人员,并将主管领导、工作人员名单及联系方式于4月15日前报区交通运输局。

(二)强化督导检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严格按照区交通运输局《农村公路建设“七公开”制度实施指导手册》要求,加强对工程进度和质量的督导检查,定期通报进展情况,对建设“七公开”制度、质量要求落实不力和工程进展缓慢的乡镇给予通报批评。

乡镇网评工作总结篇10

解决饮水困难、保障饮水安全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安全的重大问题。为进一步提高渔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促进全区渔农村稳定和发展,区政府决定实施进一步提高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以提高渔农村供水质量、改善渔农村饮用水条件、保障渔农村饮水安全为目标,采取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水质处理与水源保护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可持续地解决渔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

二、基本原则

进一步提高渔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应坚持四个原则:一是乡镇(街道)政府对辖区内饮用水安全负总责。二是原则上撤并所有村级水厂,纳入乡镇水厂统一管理;暂时没有条件并入乡镇管网的村级水厂,要求在一定时间内按标准化水厂整改,整改验收合格后取得卫生许可证。三是因地制宜,分类实施,集中精力加快对未取得卫生许可证的水厂和村级管网改造。四是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实行规范化管理。

三、目标任务

计划在2011年至2012年对集中式供水水厂,特别是村级简易水厂进行整治和改造,整改3家乡镇级水厂,取得卫生许可证;撤并或关停14家村级水厂;整改12家村级水厂,取得卫生许可证;改造28个独立供水村的村级管网,提高4.6万渔农村群众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工程估算总投资1780万元。

四、保障措施

(一)明确职责,加强协作。区政府成立进一步提高渔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水利围垦局。各部门要紧密配合,分工负责:水利部门负责水厂规划与建设;卫生部门负责水质卫生监督监测;发改局负责项目审批;物价部门负责水价核定和监管;环保部门负责水源地环境监管和污染防治;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对辖区内饮用水安全负总责,要明确乡镇级水厂承担村级水厂的管理职能,对目前尚无法撤并的村级水厂,纳入乡镇级水厂统一管理。逐步建立形成政府引导、权责明确、群众参与、管理到位、制度健全、供水安全的长效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二)高质量建设工程,高效率使用资金。工程建设资金由区、乡镇(街道)、受益村共同承担。区财政资金补助标准为:一类乡镇(六横镇、勾山街道)按照工程实际投资额的40%补助,二类乡镇(虾峙镇、展茅街道)按照工程实际投资额的50%补助,三类乡镇(东极镇、白沙乡、蚂蚁岛乡)按照工程实际投资额的60%补助,剩余部分由乡镇(街道)、受益村承担,同时要有效整合新渔农村建设等项目资金。

工程建设严格实行项目申报制、审核制,设计、招投标、施工、质量监督、监理和验收等各环节规范化操作,确保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安全,确保工程按时完成并发挥效益。

设立长效管理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宣传培训、日常巡查、水质监测、系统维护、绩效考核、突发性饮水安全事件处置等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

(三)加快建立饮水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区、乡(镇)二级饮水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及供水实时监控系统,相关职能部门与各乡(镇)级集中供水单位实行饮用水信息联网,对饮用水安全进行动态管理。将水质自检结果定时录入信息报告系统,为政府及各职能部门和群众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源,为饮用水安全工作提供决策支撑。特别是在出现旱、涝、洪、毒等灾害时能及时科学调度,保障饮用水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