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新闻部工作计划十篇新闻部工作计划十篇

新闻部工作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0:45:16

新闻部工作计划篇1

新一届新闻部成立面临的是新的挑战,面对各种繁琐而复杂的工作,我们将以饱满的热情和信心投入到新学期的工作中去,我们将始终坚持以“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原则,必将学生会新闻部的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现将本部2019年工作计划列举如下:

1、新闻部制度

(1)例会制度

每周召开一次例会,安排专门的干事做好每次例会的会议记录,在例会中安排干事每周的工作,工作要分工明确,责任分配到个人,在干事的工作过程中不断提醒和询问工作的进展情况,必要时提供帮助和建议,确保工作及时有效的完成。

(2)管理方法

对各成员的考察和评定,将统一按照拟定的标准实施,如每次例会的到会情况、工作手册的记录情况、工作态度(如是否积极肯干,是否在工作过程中积极思考、富于创新精神等)及工作水平的情况,都将准确地记录在册,在年终评优时,递交到主席团作为参考。

2、新闻部干事的培养计划

根据新闻部的职能特点的同时,将根据每个人的专长进行培养和发展,主要想从采访沟通技巧﹑各类新闻稿写作技巧等贴合本部门职能需要的各个方面进行培养,目前还在规划状态,将在一定时期的考察中,发现每个人擅长的方面并加以培养,务必将每个人的特长发挥到最优。

3、工作理念

新闻部是学生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部在学院学生处和学生会主席团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协助其他兄弟部门,服务于广大同学。本部开展的各种宣传工作,力求体现出我系和同学们作风严谨、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为学校和广大同学树立良好的形象、展示我校人文风采。

4、2019年度工作计划

(1).与院学生会各部门保持联系,快速、准确地把握各部的活动动向,得到活动的信息后,提前安排好人员,准备好相关事务,把任务责任到人。

(2)通过与各分院负责人的联系,在第一时间知道校内活动。全方位地采访、报道,及时投稿、整理、存档。在保证稿件数量的同时,所写新闻及时准确,经审核后向学校各个媒体投稿。

(3)对新闻稿完成后的仔细校对。校对工作的任务是对原稿负责,尽量消灭一切语法上的错误,发现原稿有错漏和不妥之处,应及时予以解决。保证稿件质量。

(4)组织新闻部成员参加《齐鲁周刊》举办的“我的大学”征文比赛,以锻炼各成员文笔,同时达到发现各成员所擅长的文体,达到发现人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目的。

(5)近期将举办干事培训会,由部长和副部长介绍工作经验,开展各类新闻稿件写作技巧的培训,尽快使干事熟悉写作套路,熟悉写作技巧。同时要求干事尝试写作各类新闻稿件,由各个部长进行批改,做到有针对性的、一对一的培养。

新闻部工作计划篇2

关键词:新闻学院;卓越计划;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2-0127-03

地方党委宣传部门和高校共建新闻学院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有益尝试,对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阵地,培养一流新闻人才队伍,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以及新闻教育事业改革都具有十分积极而重要的意义。根据党的十精神,及全国、四川省和成都市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0―2020年)》,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加强高校新闻传播院系师资队伍建设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教高[2013]7号)文件要求,为深化新闻工作者和新闻传播后备人才教育培养改革,进一步推动成都市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成都市委宣传部、成都学院全面深化政产学研合作互动机制,充分发挥优势资源,共同建设成都学院新闻学院,全面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在成都学院新闻学院建设过程中,成都市委宣传部、成都学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实践,构建并完善了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不断刷新了新闻学院的形式与内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以成都学院的实践与探索为例,主要介绍成都市委宣传部、成都学院在共建新闻学院中取得的主要经验与创新模式,以期对全国同类院校在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过程中有所助益。

一、基本情况

成都学院始建于1978年,是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唯一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办学体制的城市型综合大学。截止2014年7月,学校本科专业共计57个,主要涵盖工学、文学、教育学、艺术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理学、医学、农学等10大学科门类。其中,新闻类专业主要包括广播电视新闻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分别隶属于成都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成都学院艺术学院两大二级学院。

二、成都市委宣传部、成都学院共建新闻学院的实践探索

“共建”新闻学院,正是通过交流与互动有效地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让教学人员和媒体工作者产生知识和功能的互补,共同从理论抽象和基础学术层面来深入研究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用正确理论促进新闻传播事业跟上时展的步伐。成都市委宣传部、成都学院在前期反复调研、论证、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和探索。下面选取了共建方案的部分主要内容,作如下推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统领,立足于资源共享、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加强高校新闻院系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机制,提高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水平,着力培养一批具有“正确立场、人民情怀、责任担当、传播创新”的新闻工作者队伍和新闻传播后备人才,为推进成都市新闻事业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二)共建任务

1.建立联合培养新闻传播人才机制。建立由成都市委宣传部领导,市教育局、市广新局,各区(市)县委宣传部、高新区发展策划局、天府新区成都片区科宣局,成都传媒集团、市广播电视台,市记协及各主流新闻单位等共同参与,成都学院组织实施的联合培养新闻传播人才的机制,推动成都学院与新闻宣传单位在师资队伍、实践基地方面的共建,鼓励成都学院与境内外高水平大学开展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交流合作,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

2.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融入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全过程、各环节,引导师生始终坚持新闻工作党性原则,坚持正确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加强新闻职业精神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师生秉持新闻职业操守,履行新闻工作社会责任,增强做好党的新闻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3.加强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按照更加注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统领、更加注重学科交叉融合、更加注重职业道德培养、更加注重现代技术运用的原则,制订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基地建设。

(三)共建内容

1.办学设计。结合现代媒体业的发展,顶层设计新闻学院的教育教学,努力构建多维度、多层次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教育体系,推进成都市新闻传播人才的学业教育、继续教育和提高教育。切实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专业人才,以满足支撑成都市作为首位城市,在领跑全川发展中对各级各类新闻传播人才的大量需求。

2.加强学科专业建设。结合学校自身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切实加强专业建设,完善培养计划,致力于把成都学院的新闻传播类相关专业建设成省级、市级普通高等院校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切实加强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创新,积极引入媒体实战项目置换现有学校课程,推进实战型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力求在部级、省级精品课程建设方面有新突破。在教材选用和编写中强化教学与教改建设,体现出新闻传播类专业的基础性(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系统性(职前职后一体化)、广泛性(学生涉猎的知识面)。学校加大投入,组织教师、行业专家合作编写出版培养成都市新闻传播人才的相关教材。

3.开展师资队伍建设。成都市委宣传部每年定期从新闻单位挑选10名优秀编辑记者到成都学院兼职或挂职任教,从成都学院选派10名骨干教师到新闻单位兼职或挂职1~2年,或到国内外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学习。派出单位在人员职级晋升、职称评定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每年推荐1~2名学界知名学者、业界知名专家、媒体精英、优秀从业人员到成都学院兼职授课或从教。引入“双导师”制,聘请业界导师和学校教师共同在选课、实习、撰写毕业论文、就业等方面指导学生,推进教学与行业的接轨,让学生与行业“零距离”接触,加强学生一线体验和业界专业训练。

4.推动资源共建共享。共建“成都市新闻传播研究中心”,开展新闻传播趋势研究,指导成都市新闻传播行业的实践。成立“成都市新闻传播培训中心”,开展新闻传播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共建实训、实习基地,成都学院与市新闻单位合作,共建5~10个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基地,积极建设校外实践平台,强化新闻传播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从业技能。

5.构建评估机制。健全成都市委宣传部组织,市级相关单位、专家阅评组、市级媒体等多方参与的评估机制,对新闻学院开展的新闻工作者和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情况进行全面评估,确保办学效果。

(四)保障措施

1.组织领导。成立由成都市委宣传部牵头,相关市级单位、各区(市)县委宣传部、高新区发展策划局、天府新区成都片区科宣局、新闻媒体等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与成都学院共同参与的院务委员会;制定共建新闻学院章程,明确各方权利和责任,在多方面加强深度合作。院务委员会要发挥共建优势,加强和完善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领导机制建设,牢牢把握正确办学方向,积极统筹协调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为成都学院新闻学院实施新闻传播教育的创新改革、人才培养质量的提质升位、新闻传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智力支撑。

2.政策支持。成都市委宣传部牵头组织各相关单位给予成都学院培养卓越新闻传播人才计划所需的相关配套政策支持。支持成都学院与新闻宣传单位的合作,建立联合育人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支持新闻学院师资队伍建设,鼓励高校与新闻宣传单位从业人员的互聘制度;支持参与“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新闻宣传单位与成都学院共同建立大学生校外实践平台。

3.稳步推进。强化统筹,有序推进,根据各项工作特点,做好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方案、培养标准、培养计划、专业建设、师资引进工作规划,科学安排工作步骤,把握时间节点,确保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三、取得的主要经验

1.加强重视,凝聚共识,突出制度建设。组织机构是工作运行的平台,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是工作得以正常运行的有效保证。在新闻学院筹备前期,成都市委宣传部、成都学院高度重视新闻学院建设工作。成都市委宣传部成立了以副部长牵头,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新闻学院筹备工作组;成都学院在学校党委书记统筹安排下,成立了以主管副校长牵头,学校宣传部、教务处、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和艺术学院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小组。成都市委宣传部、成都学院在认真贯彻国家文件精神和中央、省、市思想宣传工作会议要求的基础上,双方结合地方新闻事业发展实际和学校新闻后备人才培养需求,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资源,互通有无,凝聚共识,有力有序推进新闻学院建设工作。在新闻学院筹备前期,双方在全面调研、研讨的基础上,详细规划了新闻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共建方案、领导小组、共建章程等。这些规章制度既考虑了国家的相关文件精神,又考虑了各级党委宣传思想工作的会议精神;既考虑了地方党委宣传部门的要求,又考虑了地方新闻事业发展的实际;既考虑了学校当前的自身条件,又考虑了今后新闻人才培养的长远需求。

2.找准定位,“计划”驱动,打造特色品牌。成都学院在主管副校长的组织下,先后多次召集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教学单位负责人、各专业负责教师、学界和行业专家等召开了共建新闻学院研讨会。专家们根据学校的发展实际,学校在高等教育领域中城市型综合大学的定位,并结合学校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优势,从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培养模式、运行机制等方面,就校地共建新闻学院,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方案展开研讨,并形成了很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成都学院坚持以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为驱动,在办学设计、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资源共建共享方面等都有新突破,为培育、造就一批高素质新闻工作者和新闻传播后备人才,进一步推动成都市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提供了有效保证。成都市委宣传部、成都学院在共建新闻学院,全面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过程中,既体现了国家的改革精神,符合国家的要求;又充分体现了成都特色、“成大”特色,将以共建新闻学院为契机,打造一批学界与业界的特色品牌。

3.汲取经验,追求卓越,推进改革创新。俗语说,采他山之石以攻玉,纳百家之长以厚己。国内一些重点高校在2013年已率先实施了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并形成了不少有益经验,并已取得了明显进展,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值得积极正视和借鉴。成都学院教务处、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多次向国内新闻传播学科知名院校进行调研,搜集了大量参考资料,汲取了国内知名院校在新闻学院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有益经验和主要做法,并将这些好经验、好做法融入到了成都学院新闻学院的各项制度中。成都学院在汲取这些好经验的基础上,力争顶层设计各项规章制度,逐步构建卓越新闻人才培养教育体系,全面推进新闻人才教育培养、地方新闻事业的改革创新。

4.强化过程,及时反馈,注重内涵建设。成都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和艺术学院在认真学习国家、省、市的有关要求和学校的建设规划的基础上,在学院内就卓越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方案、培养标准、培养计划、专业建设、师资培养等方面作了一系列的研究和理论设计;并就下一步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进行了初步规划和调研。我校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和艺术学院还积极联系新闻单位的行业专家,就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方案征求了业界的行业建议,并为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吸收了一些业界知名人士参与。在整个过程中,两个二级学院积极正视目标与要求,及时反馈问题,适时做出了一系列规划与调整,注重内涵建设,力争在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过程中创新新闻人才培养模式,推进管理、课程、教学、师资、科研五方面的有机互动,充分实现学界与业界联动、教学与科研贯通、理论与实践结合,走出一条政产学研合作互动、深度融合的新路。

参考文献:

[1]郭潇雅,吴运亮.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校地共建新闻学院[eB/oL].2014-05-05/2014-07-28.

http:///gd/gd_rwxn/gd_zxjl_1695/201405/t2014

0505_1147098.shtml.

新闻部工作计划篇3

对于新闻媒介来说,只要新闻事实一产生,就有一个如何报道的同题。在“报道策划”理念提出之前,我国新闻界运用得较多的概念是“报道计划”或“组织报道”。

“报道计划”是根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观众要求。对一个时期或一个专题的报道内容和方法所作的统筹安排。一般包括报道的意图、报道的重点、报道的阶段、报道的重要选题以及报道方式的选择和报道力度的安排等。

从“策划”与“计划”的异同可以看出,用“报道策划”来取代“报道计划”,不仅转变了话语形式.而且改变了实质内涵。

1.报道计划是以被宣传者为主导,而报道策划的前提是受众

传媒在产业化运作的道路中,传授关系也从传者本位走向受众本位。传者本位是新闻传播活动以传播者的需要出发,以传者的愿望为中心,忽视乃至无视受众的需要,强调自上而下的思想灌输。受众本位则与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强调要满足受众需求,形成良好的信息互动,提高传播效果和社会效果。于是,如何根据受众的需要、兴趣来确定报道的选题、内容、方式等,就成为媒介需要精心策划的重要问题。

2.报道计划缺少主动性,报道策划更具有充分的创造性。

报道计划的目标、内容、方式往往由上级主管部门事先确定,报道计划是对上级主管部门的主观愿望和要求的加以执行。而报道策划则意味着媒介机构从领导者到一般记者、编辑,都必须主动地根据党和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根据媒介自身的定位,根据当前社会的实际情况,自主地确定报道的目标、内容和方式.创造性地完成传播任务。

3.报道计划的实施缺少灵动性,而报道策划的实施具有强烈的动态性

在传统的新闻工作中,报道计划一经制定,编采人员往往是按部就班地开展工作,缺乏灵动性,缺乏应变性,缺乏创新性。而报道策划则强调实施过程中必须灵活应对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修正原来的报道方案,通过不断创新来取得最佳的传播效应和社会效果。

新闻报道策划具有什么样的本质内涵呢?

“报道策划”是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对传统新闻工作中“报道计划”或“组织报道”的一种发展,一种创新。这种发展和创新的实质就在于报道策划是对新闻工作者主观能动性的充分肯定。

作为对报道活动的思考与谋划,报道策划事实上是一种思维活动,也就是一种意识活动。人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不是被动的机械的反映,而是一种能动的反映,在一定的条件下,意识能够对客观世界的发展起着巨大的反作用,意识的这种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因此,报道策划所强调或宣扬的新闻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能动作用的认识论原理。

1.报道策划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前瞻性

根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意识能动作用的第一个具体表现,是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人的行动与动物的活动不同,它总是在一定的目的、主张、计划的指导下进行。新闻工作者在报道事实之前产生某种动机和目的,并为实现这个动机和目的而谋划相应的对策,正是为了达到新闻报道的目的性、计划性,而开展新闻报道工作。

2.报道策划具有一定的创造性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意识能动作用的第二个具体表现,是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人的意识活动能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能够从认识现在而探索过去,推测未来,为了使新闻报道更充分深刻反映当前社会现实,报道策划应是立足现在,着眼未来,在具有丰富材料和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设计出独具匠心的报道方案,促进新闻报道的创新。

3.新闻报道策划在新闻报道中具有很强的积极作用

由于报道策划是认识能动性的表现,所以是否进行报道策划,传播效果大不一样。实践证明,报道策划对于推动新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有利于深化报道主题,强化舆论导向

需要进行报道策划的题材,往往是那些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事件、现象、问题。一般来讲,这些事件、现象、问题往往涉及方方面面,纷繁复杂,不易把握,经过报道策划,新闻工作者就可以更好地认识其本质,把握其精神,从而深化报道主题,做好舆论导向工作。

(2)有利于发掘新闻价值,满足受众需要

新闻报道对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把握得越好,也就越能满足新闻报道的需要,要搞好新闻报道工作,就必须充分发掘新闻价值。报道策划是若干新闻工作者一起研讨报道对策,集中了集体的智慧,从而准确地进行新闻报道。

(3)有利于强化报道创新,提高传播效应

新闻报道是对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的及时反映,作为新闻报道内容的新事物、新观念、新问题从根本上决定了报道创新是新闻工作的内在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报道策划正是新闻工作者为了适应这种日益凸现的新闻创新要求才出现的。因此,报道策划的开展,必然有利于强化报道创新提高传播效应。

新闻部工作计划篇4

新闻编辑工作,从宏观上讲是实现新闻传播的中心环节;从微观上,一次新闻节目的编辑工作也是该节目播出的中心环节。因此处于“龙头”节目、“龙头”位置的责任编辑,对准时完成节目制作播出,是衡量责任编辑完成任务、工作干得是否到位、出彩的重要标志。

要求责任编辑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有较强的新闻敏感性和业务基础,与各部门密切协作,用最短的时间完成编排工作,及时把稿件、画面、串联单、提要等分别交给播音、制作、字幕等有关人员,让他们用最快的速度熟悉资料,充分做好播前的准备工作,详细交待制作要求,节目制作起来,既顺利又避免出现差错。电视新闻编辑是一项及繁杂、又极具政治性、极具考验性的工作。只要编辑人员认真学习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刻学习领会集团公司和油田公司领导讲话精神实质,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倾听观众意见,发扬埋头苦干的精神,不事张扬、沉下心来、扑下身子,用实实在在的业绩让职工群众满意、让上级组织满意、让新闻同行认可的好作品。

要创新手段提高新闻节目的整体质量。多年的电视新闻编辑生涯,让我对提高新闻节目的质量有些粗浅认识。我认为,在整组新闻节目的编前新闻采访和具体的编排工作中,都必须要贯穿编辑意识,将编辑意图渗透到采访、写作、编排的全过程。这样,才能发挥整档新闻节目的综合优势,使得整档新闻具有主线脉络清晰、节奏强弱均匀、层次分明有序、信息量大、权威性强的特点。在新闻编排中,可以运用多种手段来提高节目吸引力,如用小片头隔断,增加编后点评,新闻提要滚动播出等。但电视新闻编排的手段并不简单体现在形式上,内容上的合理编排显得更为重要。如“组合式报道”围绕一个新闻主题或一起重大新闻事件进行多角度、多侧面的观察、剖析,从而形成集束力量,引起观众高度关注。比如在报道职工代表大会这样的新闻中,可以采用“集纳式报道”的方法,将同一类型的消息编排在一起,形成相应的声势;在报道上产亮点时,可以采用“对比式编排”的方法,将上产前与上产后的正反两方面信息进行一一对应,显示出鲜明的反差;当然,除了常规的编排方式,新闻的编排顺序也可适当加以变化,有时也可以打破常规,如将当天若干条有价值的新闻分散编排,将图像新闻和口播新闻恰当混排,长短新闻相互调节等,使其在不同时段成为兴奋点,持续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做好前期工作是做好电视新闻的关键

电视新闻编辑不同于报社、电台的新闻编辑。真正编好一组成功的节目,除了要做好组织工作以外,最主要的是制定报道计划,并组织实施,直到节目与油田职工家属见面。电视新闻节目是现实生活的体现,是反映油田生产生活的一面镜子,它不是稿件的堆积,画面的组合,更不是让观众欣赏的镜头画面,而是体现油田党委总体宣传方针,体现节目中心思想的结晶,如果在这一方面出现偏差,就会使新闻宣传出现负效应,甚至会引起误导,给企业声誉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基干这一点,要使新闻节目做到有思想、有水平,引导积极向上的氛围,制定宣传报道计划尤为重要,这也是关系到新闻宣传成败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要有详细的宣传报道计划。因此说,编制宣传报道计划,是编辑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假如没有宣传报道计划,只坐等记者或者通讯员提供稿件,新闻宣传就会呈现杂乱无章的现象,节目也肯定办不好,办不活。目前,网络、平面媒体等发展速度,一定程度“抢夺”了电视受众,加上油田企业的工作局限性,使新闻出新的难度很大。在新的形势下,要充分体现电视新闻的优势,必须顺应电视新闻从单一模式向复合模式转化这一趋势,这对电视新闻编辑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突破陈旧思维,更新表现形式。电视新闻编辑要以新闻素材与新闻稿件为基础,除了熟练运用文字语言外,还必须熟练运用音像语言,诸如画面的剪辑、同期声的运用、背景音乐的添加等,充分表达报道意图,挖掘出新闻的内核。可以这样说,做好前期计划是决定电视新闻节目质量的关键。

要明确报道重点。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者,在制定报道计划时,要注意每组节目,要有一个重点,外采记者要围绕这一重点来组织报道,这样做,才会给观众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这就要求,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者首先要吃透上级的方针、政策和宣传指导思想,摸准油田党委现阶段的工作重要,然后分头到各有关部门调查采访,有针对性的汇总成一个切实可行的报道计划,做到每组新闻有重点,条条新闻有着落,要形成这样一个比较完整的报道计划,部主任、各协调部门必须付出巨大的劳动才能完成。新闻节目到底办的如何,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编辑部集体,特别是电视编辑的政治素质,取决于对油田大形势的把握,这是决定新闻是否成功的关键。

电视新闻节目是油田职工群众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电视新闻节目的好坏与电视新闻编辑有很大的关系。首先,当编辑先要当好记者。电视新闻编辑仅有文字功夫和判断新闻价值的能力是不够的,必须要掌握大量实际工作中应用的知识,包括电视新闻采访、拍摄、布景等各方面知识。第二,要有熟练的节目剪辑技术。包括对节目剪辑中单条新闻的剪辑成片,多条新闻的组合和后期的切换导播三个部分,这些工作通常都是由编辑完成。纯熟的编辑技术,不仅是为了搞好新闻包装,而且可以保证在关键时候一蹴而就,确保时效性。第三,要有一定组织协调沟通能力。电视新闻编辑不仅要经常与油田各个层面打交道,而且还要与系统内各单位的诸多环节发生关系,对油田来说,既包括勘探开发、也包括原油生产、修井作业、装备制造、燃气事业、矿区服务等全面工作,编辑一方面要接受记者的素材,更重要的是指令、引导记者服务于总体构思,并确保素材的及时完成。第四,要有敏锐的思维和文字语言表达能力。电视新闻的播发有时带有一定的随机性,这就要求编辑在短时间内快速作出反应,确保时效性。

新闻部工作计划篇5

一、要转变新闻价值观念

长期以来,我们新闻工作一直是与计划经济体制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我们的新闻宣传工作在很多程度上不是从经济生活实际出发,而是从一些政府部门的指令性计划概念和目标出发,不仅盲目地在农业报道上唱“四季歌”,而且在工业、商业上也是按照政府部门的工作计划完成进度唱“四季歌”。在这种情况下,新闻报道的模式化重复现象难以避免,经济报道面很窄,局限性很大。许多该写的和该提倡的东西,因为与计划经济体制不符,而不能成为报道或充分报道的对象。比如,对消费问题的报道,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就一直处于片面强调生产的决定性作用、忽视消费对生产的决定作用。而今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搞社会化大生产,生产与消费是通过市场衔接起来的,市场对生产和消费都具有决定作用,消费的满足要通过市场来实现。消费对生产的决定作用也要通过市场来实现。市场上的消费行为丰富多彩,我们的新闻报道也就必须跟上。因此,我们要解放思想,开阔视野,把握市场经济运行的脉搏,努力用新的新闻价值观念去捕捉新闻,搞好报道。

二、要转变新闻指导性观念

新闻指导性是新闻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资源由国家计划配置,不由市场配置,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只是政府机关的附属物。没有自。在这种情况下,新闻指导性集中体现在代表政府部门指导企业强化计划观念上,新闻指导性呈“居高临下”的方式。显然,这在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肯定是不行了。那么,今天应当如何发挥新闻指导性呢?一方面,新闻宣传要从指导企业按照计划生产和经营,转为引导企业面向市场,根据市场需要和市场规律调整生产和经营。要少做工作指导、生产指导和经营指导。多做思想引导、政策引导、市场信息引导。另一方面,新闻指导性要转化为一种舆论力量。靠事实本身的内在逻辑去影响受众(读者、听众、观众)的思考判断和选择。市场是变化多端的。企业也有千差万别,想用统一的工作和生产模式去指导,将会好心办坏事。因此。新闻只能在发挥传播、引导、审美、服务等功能时。把握舆论导向,体现新闻指导性,对广大受众做好思想引导、政策引导、信息引导、消费引导、审美引导和伦理道德引导,这本身就都包含着指导性。总之,我们要努力减少“居高临下”式的指手画脚,多一些贴近生活的市场新闻、信息新闻、经济新闻。寓指导性于服务性、引导性之中,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可听性和可视性。

三、要转变新闻时效性观念

新闻时效性,是新闻的重要特征之一。过去,我们虽然也讲时效性,但打开报纸、电视和收音机,我们所看到和听到的真正时效性强的报道并不多。我们有不少报道缺乏“今天”的信息。而被“昨天”、“前天”乃至上一个月的信息所充斥。特别是有些报纸。这类现象尤为突出。至于现场报道、同步报道更是少的可怜。这种情况已经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瞬息万变的需要,无法适应人们生活的快节奏,也无法适应越来越激烈的新闻竞争。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增强新闻时效性观念。

四、要转变新闻适应受众需要观念

新闻部工作计划篇6

一、加强财政新闻宣传组织领导工作

为加强宣传工作的领导,成立市区财政局新闻宣传工作小组(以下简称宣传小组)。负责组织全局宣传工作,制定年度财政新闻宣传工作计划,督促各项宣传工作的落实,协调新闻宣传的有关事项。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扎实做好财政新闻宣传基础工作

1、提高信息员队伍素质。各科室、事业单位负责人要重视财政信息工作,指定综合业务素质较高、文字功底较好、工作责任心较强的干部具体负责信息的编写、报送工作。一些重要信息可将有关资料报送宣传小组,由宣传小组派人帮助整理、撰写。

2、健全信息约稿制度。增加工作回顾、经验总结、问题调研、理论探讨等各种形式的信息,提高信息“含金量”。宣传小组今后将根据市、区的信息需求,以及我局阶段性工作重点,策划若干重要综合类信息约稿,相关科室、事业单位依据约稿通知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信息报送。

3、增强信息工作的敏锐性。财政干部在日常工作中,要养成随时发现和捕捉信息的习惯,做到即时发现,即时撰写、即时上报。宣传小组主要成员要积极参加各类综合性会议,全面了解各方面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做好重要工作的宣传工作。

4、推进财政信息公开。要把社会公众普遍关心、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作为财政信息公开的重点内容,大力推进财政预算信息公开,完善信息制度。充分利用区政府网站及本局网站,扎实做好网站日常新闻信息和政务信息工作。同时要利用简报等交流方式,及时向区委、区政府等有关部门反映财政工作情况。

5、完善信息考核机制。要把信息报送工作纳入对科室、单位的绩效考评内容。宣传小组每季度通报一次信息报送情况,对于约稿不及时提交,重要信息不及时报送及信息量没达标的科室及单位将给予通报。

三、工作要求

1、宣传小组于每年1月31日前,制定本年度新闻宣传工作计划;

2、宣传小组每季度召开小组成员会议,研究讨论各阶段的宣传报道计划,报局长审定。

新闻部工作计划篇7

之所以视新闻策划如此重要,完全是基于对近年来中国报业迅猛发展的客观现实的认识。报纸新锐在不断进入,原有媒体在急速扩张,不管是“主流”还是“强势”媒体,都不可能做到对有限新闻资源的“独占”。此种态势使新闻媒体间的竞争自然地由“垄断”进入到“同题竞争”领域,即更多地看谁能有效利用和挖掘这些有限的共享资源,从而变共享为“独享”,确立自己新的竞争优势。这也正是时下新闻界“策划制胜”一说大行其道的原因所在。

所谓新闻策划,是指根据新闻事实以及发展趋势,进行“先入为主”的谋划,对新闻实施解构和整合,掌控报道的节奏,力求对一新闻事件的报道做到角度新、选材精、立意好、挖掘深、可读性强,全景式地报道新闻,深入反映其本质特征,增强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扩大媒体的社会影响力,从而发挥好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

一、打主动仗,精心谋划活动,随后对自己发起的活动作进行式报道,在策划中打造独家品牌。上世纪90年代,《青岛日报》先后组织了“沿黄河行”、“齐鲁行”、“长江三角洲纪行”、“环渤海行”等一系列重大采访活动。活动启动后,即在显要版面作跟踪式报道,从而使《青岛日报》完成了从“制造新闻”到“策划新闻”的一次次有效实践。这样的新闻策划虽然付出的成本较大,但却创造出独家的新闻资源并对这些资源进行了最充分的开掘,从而有效地提升了报纸的档次和影响力。

二、对一般可预见性新闻报道的策划,根据时间相对宽裕的特点,从容谋划,精心设置,“语不惊人死不休”。近年来,《青岛日报》对于香港回归、迎新世纪、申奥成功等重大事件的报道都比较成功,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举全编辑部之力,做了大量的事前策划。新闻策划是创造性很强的工作,一人之力显然难以胜任,特别是可预见性新闻的策划,更需要集中大家的智慧。

三、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做好对非可预见性突发新闻的报道策划。我们的体会是,此类新闻报道策划的流程,大致有三个阶段。一是策划预备阶段。即发现新闻报道线索、收集与分析各方面信息、确定报道选题和报道效果目标的这段时间。二是方案设计阶段。即根据报道效果目标,对报道结构和报道方式加以设计,最终形成系统的报道设计方案的阶段。三是方案修正阶段,即从报道策划方案付诸实施到报道结束这一过程中,根据报道进展情况不断修正原先的设计方案。1998年春节前,《青岛日报》接访了一位下岗职工,她反映,一天晚上因生活困窘,她在外出借钱的路上哭泣起来。这时一位自称住在“14号”的机关干部走上前来,询问了她的情况后,鼓励她要有生活的勇气,并送上200元现金。这件事给这位下岗者的触动非常大,她希望编辑部能帮她找到好心人。编辑部立即感到这是一条难得的新闻线索,特别在年关临近时推出一组报道,必能产生非常好的效果。于是次日《青岛日报》一版头题即刊发了“寻找14号”的消息。随后编辑部做了精心谋划,记者分头到新闻事件发生地的周边查找“14号”的居民,经过近一周的连续报道,终于找到了乐于助人的那位市委机关干部。这次报道策划,由于反应及时,方案周密,收到了非常好的宣传效果。

总结一系列成功的新闻策划经验,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新闻策划不存在能不能做的问题,而是怎样做的问题。只要能够遵循时新性、合理性、时宜性、可受性和前瞻性的原则,新闻策划就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近几年的新闻策划实践中,我们同时感到,新闻策划虽然需要主观能动性与新闻事实的积极互动,但也不能“盲目策划”、“凡事策划”,而是应当遵循相应的原则,否则,很可能带来不成功的策划并影响到报纸的声誉。

新闻部工作计划篇8

根据调研通知精神,现将____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工作作一简要汇报。

第一部分单位概况

一、基本情况

____成立于1998年5月,由____石油报社、____电视台、《中国石油报》____记者站组成。主要担负着企业新闻宣传、对外报道以及印刷等职能。

中心现设报纸编辑部采访科、报纸编辑部编辑科、电视新闻采编科、数字电视科、《中国石油报》____记者站、网络新闻部、印刷厂、广告发行部8个基层;总编办公室、综合办公室2个科室。

截止20__年1月底,中心劳动用工总量92人。其中,合同化员工74人,在岗73人(外借3人),内部退养员工1人;70人中,从事新闻47人,电视播控2人,印刷11人、广告发行2人,综合管理8人。

市场化用工18人,统一招聘的职工子女9人,从事新闻3人,印刷6人;外用工9人,全部从事印刷工作。

专业技术人员63人,其中副高级2人,中级25人,初级35人。

设4个党支部,8个党小组,党员48人。

二、主要业务

(一)《____石油报》。创刊于1991年7月,1996年1月更名为《____石油报》,20__年11月获国内统一刊号。对开四版周三刊,彩色印刷。自办发行,每期发行量120__份。20__年4月25日,率先在中国石油系统和新疆开通《____石油报》数字报纸。《____石油报》创刊以来,坚持企业化服务、特色化创新的办报方针,贴近生产生活,服务油田大众,自我锤炼,提升实力,打造精品,创出美誉,办报治社水平不断提高,被评为首届全国石油石化先进新闻宣传单位。累计获得省部级奖180多项。20__年,《____石油报》荣获自治区第23届地州市级报纸印刷质量精品奖。20__年,《____石油报》获自治区“双十佳”报纸、自治区第24届地州市级报纸印刷质量优质品奖。

(二)____有线电视台。1996年7月建台。自办1套综合新闻频道,开设《____新闻》、《____周刊》、《中国石油报道》、《天气预报》、《电视剧场》、《专题片展播》等栏目。近年来,采制的电视新闻和专题节目在中央电视台、新疆电视台播出50多条。连续10年被评为《中国石油报道》优秀组织单位,获首届全国石油石化优秀电视台称号。累计获得省部级奖140多项。

(三)《中国石油报》____记者站。1991年12月成立,实行中国石油报社和油田公司双重管理,是油田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和阵地。建站以来,共在《中国石油报》刊发稿件4000多篇,近几年年均见报稿件400篇以上,列中国石油各企事业单位前茅。记者站连续11年获得中国石油报社“先进记者站”、“模范记者站”称号。

(四)网络新闻。20__年2月,在袁明生总经理指示下,将____信息网图片新闻宣传由信息产业处划归____管理。主要开设热点新闻、勘探开发、企业文化、和谐____等专栏。

(五)印刷业务及媒体经营。在哈密、鄯善设两个印刷生产点,承印报纸和企业书刊材料,是为油田提供优质服务的经营实体。拥有新疆新闻出版局印刷经营许可证,现有对开四色印刷机、对开单色印刷机、激光照排机、一体化速印机等设备20余台套,年经营收入600余万元。开展报纸、电视、户外广告制作与。

第二部分主要工作

近几年,____认真贯彻落实油田公司、矿区服务事业部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工作精神,精心制定和实施“十一五”发展规划,扎实开展“提升素质年”、“建设精品年”、“塑造形象年”、“加强管理年”主题活动,不断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保证了中心新闻和经营管理持续健康发展,为油田企业和谐稳定提供了强劲的文化力支持。

(一)制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规划。按照油田公司和矿区服务事业部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和《关于进一步加强优秀年轻管理人才培养选拔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结合中心“十一五”发展规划,制订《____“十一五”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方案》,就新闻专业、经营管理和印刷操作三支队伍建设的总体思路、总体目标、保障措施作出了规划。结合年度目标任务,中心制定培训计划,精心实施,扎实推进,保证了中心发展需要。

(二)加强

规章制度的制定和落实。进一步完善了《____员工请(销)假及管理办法》、《____工作人员差旅费报销管理办法》、《____市场化用工管理实施细则》、《____市场化用工工资待遇制度实施细则》、《____20__年内部业绩管理及考核办法》,加强队伍管理。为充分调动新闻编采人员工作积极性,鼓励新闻采编人员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勇于开拓,为新闻事业的发展多做贡献。制定《电视编辑考核办法》、《电视记者考核办法》、《报纸编辑考核办法》、《报纸记者考核办法》、《印刷质量管理办法》等制度、办法,在职工大会表决通过。通过严考核、硬兑现,有效地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

(三)业务清理工作圆满完成。根据矿区“关于开展业务评估工作的通知”精神及油田公司相关要求,中心高度重视,成立领导小组,积极稳妥地开展工作,由原来的27名市场化员工,减为现在的18名,圆满完成业务清理任务。

(四)加强员工队伍培训。20__年以来,中心扎实开展“提升素质年”、“建设精品年”、“塑造形象年”、“加强管理年”主题活动,将提升素质贯穿每个主题年全过程。对员工培训实行责任制,明确各单位、部门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加大员工内外培训力度。有10多人次参加大专本科学历教育,200多人次参加电视现场新闻大赛、数字电视培训、网络电视培训、副刊编辑、党务知识、印刷技术等新闻业务和经营管理的送外培训。规定外出培训人员必须撰写学习报告。有17名印刷人员参加了设计、制版、印刷、装订等4个岗位的技能鉴定。

积极开展内部培训,一是成立专业学习组开展业务学习。根据工作和人员特点,量体裁衣,成立消息、编辑、通讯、摄影摄像、印刷与图片处理、通联等8个专业学习组,有针对性地开展业务学习,提升业务技能。二是举办学习讲座。邀请公司党委组织处、物资供应处、北京等单位同志举办党务知识、电子商务、物资采购、数字化电视等讲座。中心内部电视专业人员讲授电视摄像机原理和摄像技术;编辑、记者走上讲台,讲思路、谈体会、讲问题、求计谋,讲授办报思路。三是开展导师带徒活动。新闻部门12名导师和15名徒弟、印刷厂3名导师和5名徒弟签订师徒合同,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并将20%的效益工资纳入考核兑现,增强了双方的责任意识。通过问卷调查,大家普遍认为中心这项活动效果好、作用大。四是建立“学习日”制度。报纸编辑部将周三、电视部将周二、印刷厂将周一下午、鄯善记者将周四晚上作为“学习日”,组织全员开展业务和理论学习。

(五)加强人才引进、使用和管理。人力资源是企业第一资源。近年来,中心十分重视人才的引进、使和用管理,每年根据发展目标,认真评估人力资源,专题研究人才引进工作,重点从新闻工作引进。但近年,中心每年引进的计划都全部落空,导致中心新闻人员一再短缺,出现断层和后继乏人现象,影响了中心的进一步发展。

在使用和管理上,一是认真做好思想政治教育。不断讲企业发展形势、讲新闻工作重要意义,使大家认识到新闻工作在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增强干好新闻工作责任感、使命感。二是加强业务技能培训。通过开展“传帮带”和“导师带徒”活动、参加业务培训,提高了工作业务能力,也增强了工作自豪感。三是开展激励活动。中心设立新闻奖励基金和印刷精品奖励基金,进行重点奖励,激励新闻主营业务发展中的优秀记者、编辑、播音员(主持人)和经营创效有功人员、技术能手等优秀人才,鼓励大家写出精品新闻、精品版面、精品栏目(节目)、精品策划、精品工程、优质服务、优秀印刷产品等项目,不断促进优秀人才发展。

(六)问题及建议

1.专业人员短缺。近年来,____先后有10名新闻采编人员支援到了指挥部机关、公司机关等单位。但是,从20__年起,中心大学毕业生计划都没有得到落实,没有分进1名毕业生。____业务不断扩大,网络新闻部成立后,仅是划转了业务,而没有划转人员。最近,按照集团公司要求,公司还要在____信息网上开通网络电视,这一业务也需要3人来完成,更进一步加剧了人员紧张状态。

印刷厂也同样存在着人员严重不足问题。印刷厂共有合同化用工10人,队伍结构年龄偏大,排版、制版、装订等岗位的5名女同志已接近退休年龄,即将出现传统工艺、技术绝活断层问题。随着公司印刷业务归口管理,印刷工作量不断增加,人员紧张矛盾日益突出。

去年11月6日,袁明生总经理在记者节前听取中心汇报后,明确指示,鉴于____人员特殊情况,可在油田内自行选择相关专业人员,包括职工子女,他将安排有关部门予以协调。我们建议,一是油田各单位新闻专业毕业生不少,去年我们也给矿区服务事业部人事部提供了人员名单,请能够尽快协调调入。二是通过公开招聘,招聘4-6名职工子女,进行补充和置换。三是希望能够落实今年中心上报的大学生计划。

新闻部工作计划篇9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2006年起,在院下直接划分为10个教研室;2010年起改为“一部四系”,即史论部、新闻系、传播系、广播电视系、广告与媒介经济系。

史论部集中了负责传播理论、新闻理论、新闻史教学的教师;新闻系集中了采、写、编、评方面的教师;传播系集中了新媒体、公关方面的教师;广告与媒介经济系集中了广告、媒介经营方面的教师。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二级学科分布如下:

本科分为四个方向: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传播学。

硕士研究生分为四个方向: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媒介经济。

根据上级要求,近年开设了“国际新闻”硕士班,归到“新闻学”方向,挤占了“新闻学”方向硕士的大部分指标,2011年招生本来意义的“新闻学”硕士名额只剩1个。由于“国际新闻”属于新闻学方向,二级学科不能跨级带学生,于是“国际新闻”方向的学生只能由属于新闻学方向的教师带,造成传播学方向的教师带不上学生。

博士生研究生分为三个方向:新闻学、传播学、媒介经济。

以上的“方向”是否算是二级学科,没人说是,也没人说不是。

现在“系”的划分与学士、硕士、博士下面划分的研究方向,并不完全对应,发生了较多的人员调配的问题。

但是,教师具体属于哪个二级学科,上面却要求必须明确,只能划分到新闻学、传播学两个教育部认可的二级学科内,带研究生,属于不同二级学科的教师不能跨二级学科带学生;评职称,上面分配的名额具体到二级学科。于是在工作中人为带来了较多的麻烦和冲突。

其实在日常的教学和科研中,各校新闻传播学院内对新闻学、传播学这两个二级学科的感觉是模糊的,差别是人为造成的,实在说不出所以然。至少在新闻传播学学科内,这两个二级学科的设置,看来是当时为了应付上面要求划分二级学科的要求匆忙而做。从后来的实践效果看,不符合学科的实际情况,不科学。

不管有没有道理,学院从招生到教学(实习)、学生毕业,都得依照一级学科、二级学科之类的管理规則报计划和获得利益。于是这已经不是科学不科学的问题,而是利益问题。

1997年,一旦确定我们的学科叫“新闻传播学”,后来再划分为新闻学、传播学两个二级学科,后来就一直沿着这种讲不出道理的思路(已经变成了专业运作的既定框架,从申报教学点、硕博士点到人员的配置)走过来了。现在各高校新闻传播学院的增设,基本是在既定的框架内的作为,人们不可能脱离这个既定的一级二级的划分框架来设想本学科的发展。

因而,目前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这种设置,或因人而设专业方向,或因某门课程无法对应到(或不满意对应到)既定的两个二级科学内,而再开设一个,例如“广播电视新闻学”;或勉强依附到一个二级学科内。原来本科有“出版”这个方向,因为学科带头人被学校从副教授降为讲师愤而退休,这个专业方向没有了;硕士层面,现在将“出版”放到了“传播学”内;而博士层面,又放到了“媒介经济”内,为了安置人。

现在的新闻传播学,是从新闻学来的,新闻学是从报学来的,越向上追寻越狭小。传播学这个词,不过是因为外国有一个传播学理论,硬从词句上设计了一个与“新闻学”不同的“传播学”。而新闻的传播不过是一般信息传播的一类,逻辑上应该是传播学下的一类信息传播类型。

我们的二级学科设置或各校后来的增设,基本依照媒介形态来划分。而在数字化时代,媒介的外在形态已经不重要了,它们不过是数字化媒体的不同表现和外型,没有本质的差别。然而,我们现在课堂上讲述的,仍然主要是单向传播的“大众传播”。

新媒体的兴起、讯息生产和传送成本大幅下降、传递速度的同步化、大量新闻素材由民众掌握、传统媒介经营困难、公民记者的出现、新一代人的媒介使用习惯转变——在种种现象之下,新的问题被提出:

什么是新闻?

谁是新闻工作者?

如何重新审视专业新闻工作者和新闻机构?

借用波兰社会学家齐格蒙特·鲍曼(ZygmuntBauman,1925-)关于现代性的说法,传统的新闻传媒正由固态走向液态(流动状态),即一种不停地随时间变形的、不稳定的状态。

新媒体技术已经穿透日常生活的各方面。西班牙社会学家曼纽尔·卡斯特(manuelCastells,1942-)认为,现在“大众自我传播”

(massSelf-Communication)已经流行。以往大众传媒承担的新闻传播,已由工业革命背景下的固态转变为液态的、具有弹性的、个人化的及互动的形态。

鉴于我们面临的新的信息传播环境,考虑到现实中国传媒还有一定的发展空和时间,关于二级学科的划分,既要立足现实中国传媒还有适当的发展时空,又要兼顾已有的学科利益,还要留有长远发展的空间;

鉴于培养人才的目的在于:综合叙事能力、节目或话题的设计创造能力、整合资源和团队协调能力,故建议这样划分本科二级学科:

以传媒(含网络)为基石的部分:传播叙事(新闻传播)、传媒创意(非新闻类的媒体传播);

以社会信息传播(新闻传播排除)为基石的部分:广告、公众关系、出版;

跨两者的部分:国际传播。

这样共计5—6个二级学科:传播叙事、传媒创意、国际传播、广告、公共关系(这两个是否合一)、出版。

原来的新闻学、广播电视、主持人等等归到“传播叙事”;非新闻类的如传媒频道或网络内容的创意和设计,以及媒介管理等,归到“传媒创意”。

新闻部工作计划篇10

关键词:策划;报纸;作用

老年报作为伴随中国老龄化到来而产生的专业报,在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强手如林的新闻媒体中,只能算是“小报”。然而,“小报”要想在强大的竞争对手面前站稳脚跟,就要立足本报实际,敢于树立“小报纸也能做大文章”的战略思想,以策划为突破口,把老年人关心的热点难点等文章做大做精,以此达到:独家报道多,政策诠释多,焦点专题多,监督服务多。从而做出品牌,赢得读者,争得市场份额。

成功的报道来源于成功的策划

策划,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筹划;谋划。”策划,实际上就是在某一项工作或行动实施以前预先拟定的具体内容和步骤。何为新闻策划?顾名思义是新闻的一种报道筹划活动,它是媒体根据媒介市场营销的需要,所进行的提升媒体形蒙、提高媒体市场占有率的一种前瞻性组织行为。范敬宜同志在《总编辑手记》中有这样精辟的描述:“筹划报道是一项最主要的业务。所谓筹划,即是将中央的精神、编委会的意图化为一个个具体的实际步骤,并在版面上得到充分的体现。这是一个大学问。”他强调:“像这样战役性报道,特别重要的是做好总体设计,就像打仗一样,首先要设计好这一仗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要分几个阶段进行,兵力如何配备,兵种如何配备等等,部署清楚,节奏分明。如果没有很好的总设计,即使有一些质量好的稿件,也形不成良好的总体效果。”因此,在媒体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新闻策划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为专业报的老年报,为何要重视新闻策划?因为它在老年报做“大文章”中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这里说的“大文章”,就是老年读者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等大的题材。要做好“大文章”,就需要策划。新闻策划往往赋予报纸宣传新的意义,也是扩大报纸影响力的手段。老年报因受人力及出报周期等客观因素的制约,报纸在信息传播上,很难做到今天发生什么就报道什么,大多是用预见性来指导或影响着报道。要有预见就要有策划,就要制定方案。凡是有影响的重大宣传或深度报道等,几乎部是在精心策划下实施的。因此,策划能力对报纸质量和品牌的影响越来越大。加强新闻报道的策划是打造报纸品牌的重要举措。如果能够形成以策划为特色的宣传形式,就不愁报纸质量上不去,就不愁没有受众。新闻策划也是报社实力的综合体现,特别是领导能力的具体体现。是的,策划需要组织,组织策划的关键在领导,办报的领导不仅要重策划,还要会策划。近年来,《云南老年报》社领导即注重阶段性重大题材的新闻策划,也十分重视专题性报道策划,并作了积极的探索。特别是紧扣老年人本身的热点难点问题及老年人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策划了一组又一组专题报道。如《“老年人与交通安全”系列报道》、《“老年人与保姆”系列报道》、《“走近贫困老人”系列报道》、《昆明高龄老人何时免费乘坐市内公交车系列报道》、《老年人与旅游系列报道》、《老年人征婚谨防上当》、《“白眼狼”恶啃“老骨头”》、《假大夫镶“真假牙”》等。这些“重量级”的报道策划推出,不但没有因“小报”版面被挤占而受影响,相反报道的内涵得到提升,报纸有了亮点,引来众多读者参与热点讨论。不少热点难点专题报道还在全国报协老年报分会及省记协、省报协评奖中获大奖。

如何围绕“三贴近”精心策划新闻报道

没有策划的宣传就没有亮点,就没有厚重感,就突出不了主题。那么,如何寻找亮点,抓准选题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蔡雯老师认为;“新闻报道策划的主要选题:一、可以预知的、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活动和事件性或非事件性新闻;二、非可预见、有重大社会影响的突发性事件,需要在及时发出第一条消息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跟踪报道:三、新闻媒介自己设立的重要问题性报道、活动性报道。这三类新闻选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选题本身的潜在社会影响力及其内容的复杂性决定了报道不能停留在简单、肤浅的层次上,而必须对报道客观进行充分地发掘、展示和分析,以多条稿件在空间或时间上的组合使受众从多种角度、多个层面上了解事物的全貌和本质。”

那么,怎样组织策划呢?结合老年报自身的办报特点和读者群的特点,笔者以为老年报的热点难点等“大文章”的策划,要在“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三贴近上下功夫,紧紧围绕这么几个选题:

一是围绕中心工作。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老龄问题日益突出,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对老干、老龄工作越来越重视。宣传党和政府在各个时期的老干、老龄工作仍是老年报的中心任务。这个任务不能忘记。但如何宣传,怎样选题?《云南老年报》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和探索。例如,2003年12月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省委老干部局联合召开了“全省老干部政治待遇工作经验交流暨研讨会”,这在云南是首次。为此,《云南老年报》对这次会议除作常规的消息报道外,报社领导亲自组织策划了一组共4篇的《全省老干部政治待遇工作经验交流暨研讨会走笔》的系列报道。2004年下半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后,报社领导又及时策划出相关报道方案,组织记者下乡采写了一组《玉溪市关心下一代工作系列报道》。像这样看得见摸得着的报道,对引导全省基层开展老干、老龄工作,充分发挥老同志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是深度报道。对老龄老干工作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难题,做多侧面、多层次、全方位的透视和扫描,不仅反映现在,而且要追溯过去,预测未来。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可作为边疆民族地区的云南,扶贫助老任重道远。带着“我省究竟还有多少老年人处于贫困状态?他们的生活境况究竟如何?怎样才能帮助这些老年人改变困难处境?”等选题,一位副总编亲自带领记者深入边远地区的贫困老年人家中采访,写出了《“走近贫困老人”系列报道》共4篇,唤起更多的人,尤其是各级领导重视贫困老年人的问题,通过切切实实的工作,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

三是典型报道。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抓住具有时代意义的先进典型,营造强有力的舆论氛围有利于促进老龄、老干工作。例如,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是我们党的组织工作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可是,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又有其特殊性。如何搞好建设,使其更具凝聚力、战斗力。带着事先策划的选题,2004年底,一位副总编带领记者深入到老干部党支部建设搞得好的大理,采写了一组《大理州基层老干部党支部建设系列报道》。文章见报后,许多外地基层党组织到大理参观学习。

四是热门话题。对视线以内老年人共同关注的焦点、难点问题,有组织有计划地通过专题回答,解疑释惑,帮助解决。老年人是一个弱势群体,由于生理和心理等因素,屡屡成为犯罪分子行骗的对象,也是交通事故的重点受害者之一。于是,

《为什么老年人容易“上当受骗”系列报道》及《“老年人与交通安全”系列报道》、《“老年人与旅游”系列报道》在《云南老年报》见报后,便在老年人中争相传阅并成了谈论的热门话题。

五是舆论监督。开展积极的舆论监督,发挥舆论的督导功能,增强舆论宣传的权威性,是报纸的重要任务。什么是舆论?舆论既是公众意见,是社会群众对近期发生的,为人们普遍关心的某一争议的社会问题的共同意见。新闻传媒对于舆论具有反映、影响、引导的功能。老年报是党和政府宣传老干、老龄工作的工具,也是老年人的“喉舌”,理所当然地要旗帜鲜明地替老年人说话。《云南老年报》策划的《昆明高龄老人何时能免费乘坐市内公交车》、《充分发挥老年科技工作者作用的系列报道》等“大文章”,说出了老年人想说的心里话。

新闻策划的几点启示

总结《云南老年报》对大题材策划的例子,可以看出,作为专业报类的老年报,要成功推出“重量级”的好新闻和高质量的“大文章”,笔者认为,应该掌握的规律和遵循的原则是:

找准读者群 策划人要了解公众喜欢什么,对新闻有什么期待和要求,在确定公众价值观和态度的基础上进行新闻策划。老年报面对的是特定的老年读者群,新闻的策划,应从新闻的属性和新闻规律出发,既要满足老年读者的需求,又要体现新闻的时效性、知识性和趣味性。要从老年人的兴趣点、视角去捕捉新闻,从口味上顺应和满足老年人的阅读需求,这才是老年报生存发展之道。

抓热点焦点 是否敢于抓热点,触及焦点,是受众(老年人)读报的兴趣点。对老龄新闻报道的内涵,作为老年报报人时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让老年人了解社会,让社会了解老年人”。所关注的热点焦点自然也是“老龄问题本身的热点和老年人关心的社会热点”。这些从老龄新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原则,应该说是经验的结晶,至今仍可遵循。

把握前瞻性 老年报的新闻策划虽然是围绕“老龄问题本身的热点和老年人关心的社会热点”,可这其中有的社会热点同样有前瞻性问题。即围绕正在萌芽的社会热点,要求采编人员具有高度的新闻敏感,一线记者要及时反馈信息,策划人及时进行分析论证。策划水平的高低还体现在预见性和决策能力上。

掌握时宜性 时宜是指新闻策划的最佳时机,通常是指以新闻事件的发生为起点,研究寻找新闻策划的最佳契机,使新闻策划达到最佳状态。时宜不仅表现在对事件的发生发展的预见性和把握上,也体现出策划人的政治敏感、全局意识和对新闻重要性的认知程度。因此,策划前,必须对当时的社会背景、舆论导向等作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不能为了追求一时的轰动效应,而置大局和社会公众利益于不顾,更不能搞骇人听闻的新闻。

注重实效性 老年报既然是“小报”,“小报”的新闻策划更要注重实效,讲求实效性。也就是要将一些分散的、被忽略的事实充分调动起来,从而使“潜新闻”得到开发变为“显新闻”,最终提示事件的本质,增强报纸的可读性。这对于提高媒体的知名度、树立媒体的品牌,有着不可小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