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广播电视发展十篇广播电视发展十篇

广播电视发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6:02:24

广播电视发展篇1

1基础广播电视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

1.1基层广播电视工作者的观念陈旧

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越来越繁荣,科学技术越来越进步,中央和省级的广播电视事业都在进行着大刀阔斧的改革[2]。但是,受过去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基层广播电视工作者的观念太过陈旧,面对发展现状,大多都是安于现状,不愿意进行改革。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逐渐加深,我国省级、部级所发表的新闻共识性逐渐取代了基层广播电视事业的接地气优势;再加上基层广播电视节目的取材范围过于狭窄,导致受众对基层广播电视所播出的节目内容不感兴趣,这一现象严重阻碍了基层广播电视的发展。

1.2基层广播电视资金缺失,设备严重老化

通常情况下,广播电视事业都需要有先进的技术与相关设备作为强有力的发展后盾,但由于我国基层广播电视台的收入大多来源于电视广告以及少量的财政拨款。因此,基层广播电视就一直处于半亏损的状态,且受到资金条件的制约,基层广播电视没有多余的资金更新老化的设备[3]。

1.3缺乏高素质专业人才

由于我国基层广播电视缺乏完善的员工激励机制和先进的激励措施,导致愿意到基层广播电视工作的人才少之又少。但广播电视作为一种媒体形式,其不管是生产还是发展都需要专业人才,但人才的缺失使我国基层广播电视难以继续发展。

2基层广播电视发展的对策

2.1加强对基层广播电视的硬件建设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4G时代到来,我国广播电视技术又得到了一次迅猛发展的机会。而随着“微博”“今日头条”等信息传播软件的不断产生与应用,我国传统广播电视传媒理念又有了更进一步的更新[4]。现今,网络技术不断发展,我国基层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应该要做出相应改变,将现有的工作模式转变为由点到面的“一对一”模式,顺利引进互联网技术将成为基层广播电视工作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而在广播电视中引进互联网技术,首先必须对基层广播电视的硬件设施进行更新。随着互联网技术在我国不断发展,其被人们应用到各行各业中,目前我国有越来越多的广播电视开始引进互联网技术,而我国的基层广播电视事业目前也处在一个是否要将代线性分析系统转变为非线性编辑系统的过渡阶段,相较于将磁带与磁盘相结合、模拟系统与数字系统相结合,非线性编辑系统将能更适应基层广播电视工作的需要。为此,基层广播电视应加强在硬件方面的建设。

2.2加强基层广播电视的软件建设

除了需要加强基层广播电视的硬件建设以外,还要对其软件进行相关建设。加强基层广播电视的软件建设,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改变播报形式。为了能够使基层广播电视能够继续有效发挥其原有的作用,改变其播报形式非常重要。当然,在改变播报形式的同时,需要注意播报内容、形式以及方式是否具有本土化、现场性。(2)完善基层广播电视的管理机制。在新时期,基层广播电视作为最接近人民群众的电视台,其首先需要更新自身的思想、观念,并充分认识到基层广播电视事业对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以此来为其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5]。其次,基层广播电视台的主管人员还应该强化经营理念,从合理的渠道增加盈利,用于更新老化的设备。

3结语

根据上述研究内容可知,目前我国基层广播电视事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资金、人才短缺、工作观念陈旧等。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基层广播电视在我国的发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必须采取相对应的措施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

作者:李德辉单位:内蒙古新闻出版广电局包头广播发射中心台

参考文献:

[1]于美龙.基层广播电视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科学导报,2013(3).

[2]尼玛番多.浅析基层广电工程技术发展的现状及对策——以拉萨市曲水县广电工程为例[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19).

[3]白玲.基层广电事业发展的现状及解决对策[J].才智,2011(20):323.

广播电视发展篇2

关键词:广播;电视;发展

中国广播事业紧跟世界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步伐,在1923年1月,美国人奥斯帮与《大陆报》馆合作,创办了中国第一座广播电台,上海的中国无线电公司。1949年10月1日,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调整为中央广播事业局。1958年5月1日,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当时北京仅有50台黑白电视机。“”结束后,1980年10月召开了第十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广播事业重新回到党的正确路线上来,并确定了新时期广播电视事业的基本任务和奋斗目标。

一.国外广播电视发展现状

在产业革命之后,信息革命称为公认的第四次革命,而广播电视媒体是这次革命的基础和最主要的载体。20世纪3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波兰、日本和前苏联相继建成世界上第一批电视台。随着电视机的生产和销售,广播电视进入成型阶段,开始成为大众媒体重要的传播媒介。

到70年代,世界上有近130个国家开办电视台,电视机总数超过2.5亿台。80年展到140个国家,彩色电视普及75%,卫星电视蓬勃发展,超过100个国家使用。90年代以后,电视技术迅猛发展,新品种层出不穷,电缆电视、家用录像机、卫星直播电视、电视文字广播、数字电视、高清晰度电视、多伴音电视、声像立体化电视等等。美国贝尔实验室的日本科学家发明了以塑料玻璃为载体的电视机,未来电视机将发展成如纸一样轻薄,只要卷起来就可以带走了。

二.国内广播电视发展现状

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经过数十年的建设,在技术领域和应用领域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我国大陆的第一家电视台是1958年5月1日成立的北京电视台,它在1978年的5月1日被正式改名,也就是现在我们可以看到的中央电视台。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广播电视事业不断的学习、完善自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传媒之路。80年代开始,推出了录播方式为直播方式,使我国广播电视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1980年5月开播标志性节目――《新闻联播》,已有28年的历史。90年代,尤其后期,中国广播电视进行了重要的转型时期,观念上、思想上、节目上都做出了很大突破。适时的应对了广大群众的需求。更务实、更纪实、更艺术、高度参与的节目陆续出台。

《东方时空》标志着中国电视进入栏目化阶段,品牌意识进入电视节目。之后各种纪实栏目相应而出。1996年的《实话实说》节目,突破了电视单方“诉说”,观众被动接受的方式,开启了人机对话的先河,标志着电视谈话节目崛起。人们开始有参与意识。结束了电视只有说教的模式。98年末,湖南卫视发起的娱乐游戏节目走红之后,各地电视台也开始各式各样的娱乐节目,并且普通大众开始走出家门,走上荧屏上。电视节目开始向高参与性发展。跨世纪后,人们的法律意识逐渐强化,法律纪实节目蜂拥而至,体现了观众务实和纪实的需求。

随着中国经济的繁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加速了对艺术世界的追求,做明星也不再是垄断和高不可攀的事情。《超级女生》、《超级男声》《星光大道》记录了一个个从平凡走向星空的奇迹。不仅挖掘了一批默默无闻的人才,还使电视节目真正的走到了一起,登上了人机互动的高速列车,使观众的参与性发挥至极。

三.我国在广播电视事业存在的问题

1.观念问题。观念问题包括传统观念问题、市场观念问题、消费观念问题。传统观念由于我们这个系统一直是在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里走过来的,过去对广播电视媒体的认识上,政治意识、形态意识、喉舌意识是非常强的。所缺乏的恰恰是现在所需要的,而现在所需要的又是我们恰恰长期以来所不具备的。比如说在发展产业的问题上,我们很多观念跟不上。还是用一种计划经济思维,政府行为的一种思路。我们对广电的经济属性长期以来是不认识的,所以要在市场经济下如果还停留在传统的观念显然是不行的。市场观念,我们现在国家的大背景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个重大的变化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初步建立是要涉及到所有的领域,广电系统不可能脱离市场经济体制

2.市场问题。市场问题里面包括市场主体、市场需求、市场机制和市场的培育问题。广电长期以来都是事业单位,“局”是政府部门,“办”的实体是事业单位。我国最缺的是市场主体,真正的市场主体。要发展产业没有市场主体那是不可能的,网络公司现在已经逐渐成为广电行业的市场主体,这是可喜的现象。但是应该说广电行业里头这个市场主体是太少了,好多观念还不能够接受事业单位转为企业,甚至于心理上有一种恐惧感,觉得“铁饭碗”没有了。所以,想要发展产业必须要解决市场的问题。解决市场问题,就要培育市场主体。另外要研究市场需求,无论是运营商还是提供商,都要研究市场需求,根据市场需求来确定我们的发展战略。

3.体制问题。我国广电系统的体制特点:第一、三位一体,宣传、管理、事业三位一体;这是因为我们新中国建立以后,当时的广电还是只有广播没有电视,主要是“办”的责任,“办”的任务,所以从一开始的中国广播事业管理处到后来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局主要是致力于办,到80年代开始建立广电部,开始加强了管理方面的工作。但是总的来讲,这个自上而下都是三位一体的,这种体制使得我们在对这个系统的管理方式上有自己的独特性。第二、管办不分;又管又办,这与三位一体是相适应的。第三、自己办,自己管;第四、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这样一个特点的体制,应该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对促进广播影视事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体制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广播电视发展篇3

当前,广播电视的生产方式、接受方式以及产业业态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深刻的变革,而技术创新始终是推动广播影视发展的动力。智能电视操作系统,无线双向覆盖,数字音频广告,应急广播等领域的技术也取得了突破。但是当前广播影视的发展,与广大人民群众需求的多样化还不相适应。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餐化演进,新业态的蓬勃发展,广播影视的社交属性日益凸显。目前的技术水平、服务方式、创新能力、体制机制还都存在着较大的不足。另一方面,为了不断提升广播电视的公信力和舆论的引导能力,推动广播电视的传输接入各个方面的创新,广播电视进入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广播电视技术正在推进数字化转换和网络整合,广播电视也正成为创新的新领域、公共服务的新平台、还有信息分享的新渠道,这些都对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提出了新课题。

2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的发展

2.1安全防护技术

在信息化的社会发展中,在原来相对封闭的制播、传输环境,已不能满足广电发展的要求,越来越多的业务系统已通过互联网与外部数据做到了共享与交换,而由此带来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引起广电工作人员的重视。现在广电单位在集成播控平台、制播网络、有线数字电视前端平台的部署时,均实施了信息安全防护措施。并且,依照广电系统相关安全规范要求,也采取了安全漏洞、恶意攻击、损害恢复等技术手段来加以防范。再者,为了保证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工作,也采取了相应等级密码技术来提高广播电视在播出和传输过程的信息安全。安全防护技术在保障广电网络的边界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方面,进一步提高其技术防范能力。

2.2一体化的监控技术

近年来,广电单位也开始重视电视台对于监控体系的设计工作。这主要基于部分电视台停播事故后的分析,致使广播电视相关工作没有及时发现故障所致。因此,需要根据广播电视单位自身的业务需求,构建全流程一体化的监测监控系统,通过技术手段来降低安全播事故的发生。这方面主要集中在面向业务流程的自动报警和多点监控技术、传输信道多层指标和视音频码流监测技术、视音频异态自动录播技术、智能故障综合定位技术等。通过先进技术的应用,对信源、播出、传输等各个环节中综合采集和实时监控,而传输基础设施监测系统、广播电视信号处理设备等多类型系统和设备状态信息监控系统,可以一体化展现各类报警和数据,降低值班人员的监控和应急处置压力,而与应急预案相结合的控制操作也更明确、快捷。

2.3指挥调度技术

突发事件应急平台是根据广播电视安全播出需求和相关技术的发展的安全播出指挥调度技术,其最大的优点是将安全播出的相关信息实时采集、分析、汇总,及时传达到综合指挥调度席,为指挥调度的决策提供了全面的信息支持。同时,安全播出指挥调度技术也可及时将调度指挥指令送达到相关工作岗位,满足调度指挥准确、快速的要求。此技术主要是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安全播出相关单位之间数据信息和广播电视信号的共享与联动,及时将突出事件中相关的信息进行和汇集,给调度指挥提供准确的信息和决策的依据。

2.4应急恢复技术

应急恢复是在广电节目信号出现劣化或者外部干扰时,快速将备份或者垫片切换,达到恢复节目正常播出的目的。在早期的广播电视节目中,应用恢复是通过手动来进行恢复切换的。而现在,随着智能化判别技术的发展,已可以实现自动识别、自动切换。在应急恢复技术中,最主要的是监测监控技术和应急恢复技术,其中监测监控技术需要通过场景分析、对比、判断,然后根据操作指令启动相应的设备来恢复播出。应急恢复系统,是将影响安全播出的相关信息传递给工作人员告警信息,工作人员依据相关需要进行恢复操作。

3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的展望

3.1广播电视的数据智能分析技术

涉及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数据专业很广,涵盖卫星、无线、有线、广播电视中心等多方面技术,众多和关联的监测信息、报表等,还有很多非结构化和结构化的相关数据资源,这些数据信息也符合大数据特点。而数据智能分析技术,可以很好的对众多的数据资源进行整合与分析,对有效的、具有价格的信息进行挖掘,从而及时了解安全播出的运行情况,也可以及时为应对措施的使用提供支持。可以说,在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过程中,离不开数据智能分析技术,这也是大数据下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重要一个环节。

3.2iCt与信息安全技术

在广播电视完成网络化和数据化以后,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下一阶段的发展目标是实现智能化的同时,完成有线、无线与卫星传输网络之间的连接,从而为客户提供跨网络的业务服务。而智能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离不开iCt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高效结合,为了方便对广播电视制播的管理和监督,在创建此系统时,应考虑将信息安全技术与iCt结合起来创建播出传输系统,也为智能广播电视网络提供安全保障。

3.3应急指挥调度技术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离不开先进的应急指挥调度技术。在此技术的提高中,应注重其智能化功能,通过对台内和台外安全播出技术系统的管理、监测等数据共享,提高其综合调度能力。加强其技术扩展与信息功能,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实现与城市应急指挥平台技术和智慧城市技术的结合,做到智能决策,综合应用,统一联动。从现有的技术发展来看,未来更注重于多级指挥调度信息交互、预警信息、视频会商、安全播出数据集成等技术和应用,丰富应急指挥调度功能,提高其应急调度效率。

4结论

安全播出是广播电视发展的基础,而新技术的应用,也为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提供技术保障。在广播电视技术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也成为广电工作者必须重视的一项工作,更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及时了解先进的安全播出信息,掌握和应用先进的安全播出技术,才能为广播电视事业安全播出提供技术保障。

作者:张艳单位:烟台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1]清月.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的发展[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11.

[2]黎明,闫涛,刘隆文.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网安全播出体系浅析与实践[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4(3).

广播电视发展篇4

 

关键词:网络电视 广播电视 发展趋势 

 

网络电视作为一个新生产物,还有许多人并不知道它的含义,仅仅望文生义地认为网络电视就是在网上看电视。所谓网络电视,称为宽带网络数字电视,又称iptV(internetprotocoltV/interactivepersonaltV)即交互式网络电视,是一种利用宽带互联网、多媒体等多种技术于一体,向家庭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多种交互式服务的崭新技术。现在的网络电视主要有两种实现方式:第一是以计算机为载体,通过在计算机下载相应的应用程序如pplive、youku、土豆视频等可以在线观看各种类型的视频节目;第二是以家庭的普通电视加配网络机顶盒(networkset-topboxes)的形式来实现的,但是高科技的发展也催生了专门的网络电视平台,tCL,创维,海尔等各大厂家都纷纷推出了自己的品牌网络电视。 

1网络电视的发展趋势分析 

1.1网络电视的优势分析 

网络电视作为新媒体的代表,它有着自己独特的优点和传统的广播电视不能相比的优势。 

1)电视节目播出时间的自由选择。传统的广播电视节目一旦错过就只能棋赛重播,但是网络电视就具有电视节目播出时间自由选择的优点,方便观众对工作时间和娱乐时间的自由安排。 

2)非常强的互动性。观众在观看网络电视节目的同时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发表在网络上,虽然现在发表意见大都通过留言的形式,方式比较单一,但是这也是传统的广播电视没有办法比拟的。互动性可以增进观众对电视节目的参与意识。 

3)强大的检索功能。与传统的广播电视相比,观众从被动的节目接受者变成了电视节目的选择者。网络电视的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实际需要,通过关键词来检索电视节目,相比以前的传统遥控器换台来说,给予了广大网络电视用户极大的方便。 

4)海量的电视信息。网络上有海量的电视节目信息,有品种繁多的节目类型供用户选择。网络的电视的节目是通过硬盘来实现存储的,可以大量存储而且不会出现信号失真的问题。最为重要的是,网络的资源共享性让网络电视受益匪浅,全球各个时期的电视节目都可以实现在线观看。 

1.2网络电视的发展趋势 

在总体上来说前途是十分光明的,然而道路是曲折的。 

1)网络电视的发展前途十分光明的。第一,中国的网络化还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有很大的潜力尚待开发。无线网络的建设又为网络电视的发展提供一条新的途径。现在中国有大量的网民和潜在网民,由此看来,网络电视面临的最大问题市场问题已经被解决了,不仅如此,还有巨大的市场潜力。第二,技术上也比较成熟。 

目前,中国的有线网络建设已经成熟,无线网络的建设正在高速发展的阶段,各种网络电视的终端设备已经形成了规模化的商品化,由此看出,网络电视发展的已经没有了技术瓶颈。

综合分析看来,网络电视拥有了广大的市场和成熟的技术支持,它的发展前途十分光明的。 

2)网络电视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网络电视作为新生事物,它的发展还要面临着一些现实的问题。第一,有关网络电视的产业链条还不完善,针对这种情况,有关的政府部门要抓紧时间订立相关的政策法规,把网络电视的管理规范起来,使其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第二,广电行业和电信行业要打破传统的行业壁垒,使两者的业务融合起来,网络电视在这个时候应该发挥出构架广电行业和电信行业桥梁的作用。第三,节目的丰富化要得到重视,虽然我国的网络电视发展的历史比较短,成功的经验不多,但是从国外的经营商成功开发网络电视的经验来看,保证电视节目的丰富性以及电视节目来源的多样性是十分重要的,网络电视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生存就必须保证以上两点,这也是网络电视的特点和优点。此外,网络电视具有非常强的互动性,要利用现在技术上的优势,制作真正意义上的互动类节目,以吸引更多的观众。第四,注意与数字化电视的差异化竞争。与现在各个网络运行商大力推进网络电视的发展形成对比的是,目前的广电部门也在升级着传统的广播电视——全力扶持数

[1] [2] 

字化电视的发展。因此,网络电视要对自己的定位进行正确的分析,与数字化电视形成差异化竞争的局面。数字化电视的优点是信号的抗干扰能力非常强、音频效果好、画面清晰;网络电视的优点是个性定制功能和互动功能。网络=电视既可以支持直播电视、视频点播和节目时移,还能够提供可视电话、网页浏览、在线游戏、网络交易等各种增值业务。因此推广网络电视必须正确定位,大力推广它的实时点播、时移回看与强大的互动功能,与数字电视形成差异化竞争。 

广播电视的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完善和卫星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广播电视获得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但是网络的出项,让传统的媒体支柱广播电视有点无所适从,但是在随后的自我调整过程中,广播电视的发展呈现着新的趋向。 

第一,数字化技术应用让广播电视的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数字化电视的信号的抗干扰能力非常强、音频效果好、画面清晰等优点基本上满足了当代观众的视觉和听觉要求。 

第二,与网络的联合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从目前的实践情况来看,绝大部分的广播电视媒体已经在互联网上开设了自己的网站,并对自己的节目进行实时的更新和提前预告,不仅借网络扩大了自己的信息传输面,还利用自己原有的品牌效应,增强了自己在网络上的影响力。同时广大的广播电视迷也可以在网络上反复观看自己喜欢的节目,并可以进行收藏,这也是在网络环境下,广播电视进行自我完善的表现。 

第三,广播电视集团化发展是必然的趋势。集团化可以充分整合的自己的资源优势,取长补短。虽然在目前看来,这种趋势不明显,但是面对各种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激烈竞争,广播电视会在慢慢的竞争当中联合起来,相互利用各自的竞争优势去面对其他媒体的竞争,以期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广播电视发展篇5

关键词:广播电视;信号传播;技术维护

对于广播电视系统而言,其信号传输过程多数是通过卫星作为中继站进行一对多点的无线传输过程,因而卫星信号传输过程具有诸如传播距离相对较远、覆盖面积广以及传输质量相对较高等优点,因此该信号传输方式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但是,应当注意的是,卫星信号传输同样存在着不少缺点,例如容易因雨衰以及日凌等天气条件而对传输的质量带来影响,甚至导致停传的发生。此外,作为一种开放式的信道,卫星信道更易受到恶意的干扰,进而对广播电视系统造成相当严重的后果,因此,如何确保广播电视卫星信号传输的安全性已经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应当引起相关部门和人员的高度重视。

一、信号传播过程中的干扰因素

通常而言,从干扰的来源方面来看,广播电视卫星信号传播过程中的干扰因素主要包括如下方面:自然条件的干扰、故障设备的干扰、电磁干扰、邻星干扰以及人为干扰等等,以下分别对其进行分析。

1.自然条件的干扰

对于自然条件的干扰而言,其主要包括了日凌、雨雪衰等的干扰,对于日凌干扰而言,如今还没有一个有效的方法进行避免,通常是卫星公司提前将各地日凌时间进行通知,使用户提前进行准备,对于地球站而言,可对天线的口径进行增大或提高接收的灵敏度,以最大程度地缩短干扰的持续时间,对于雨衰所引起接收信号的恶化过程其实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因此,可对上行链路的雨衰损耗进行补偿,或是将下行链路的雨衰备余量准备充足,以降低因雨衰干扰所带来的损失。

2.故障设备的干扰

对于故障设备的干扰而言,其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是地面设备故障所引起的干扰,二是卫星故障所引起的干扰两种类型。对于后者而言可通过及时进行备份器件的切换来予以解决,若严重时可进行转星或进行转发器的更换予以解决。对于地面设备故障所带来的干扰则可求助卫星公司进行干扰源的排查,或是确保相应系统和传输过程中的电磁屏蔽效果,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干扰所带来的影响。

3.电磁干扰

对于电磁干扰而言,其主要包括了雷达信号以及微波中继信号等的干扰,因此,对于此类干扰而言,可通过对电磁进行检测,对频率进行协调以及电磁屏蔽等方法来予以解决。

4.邻近卫星的干扰

对于邻近卫星的干扰而且,其主要包括了邻近卫星的上行以及下行两种干扰,通常而言,上行干扰需要借助卫星公司进行邻星运营商的协调方可解决,而对于下行干扰则需要通过地球站进行天线指向的调整,对万向图进行性能方面的改善,以及降低邻星的上行功率予以解决。

5.人为干扰

对于人为干扰而言,其主要包括了人为失误,同极或反极化以及恶意等干扰类型,对于人为失误而言,通常是可避免的,即建立一个完善有效的管理制度,并制定一个全面的故障处理预案,同时不断进行系统智能化水平的增强即可避免。而对于同极化干扰而言,可借助卫星公司来及时制止并纠正用户的超频范围以及超功率使用予以解决。反极化干扰则可在天线上星之前或者迁移之后,要求用户进行极化调整,同时对其上行功率进行严格控制来解决。对于恶意干扰而言,可对卫星转发器进行增益档的降低,或者加大上行功率来实现对非法信号的压制,与此同时,还需要不断进行抗干扰新型卫星的研发,以彻底杜绝恶意干扰现象的发生。

二、信号传播的抗干扰技术

对于如今广播电视信号传播的抗干扰技术而言,多数针对的是那些非法信号对广播电视卫星所带来的干扰,相关人员在对广播电视信号传播的抗干扰技术进行选择时,一定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灵活的组合和选择,以下重点对集中关键的抗干扰技术进行分析。

1.信号压制抗干扰技术

对于信号压制技术而言,其主要包括了如下方法:一是通过高强度上行信号的使用,实现转发器输入信干比的增强,以防止非法信号的干扰;二是采用低增益转发器,注意选足转发器增益档的变化范围及其最小值,为增强其抗干扰能力,应尽可能将转发器设置在低增益档进行工作。三是采用mCpC上行信号,尽可能不要使用单路单载波信号,以防止转发器进行多载波输入的过程中始终处在输入补偿的状态,同时还应尽可能降低用户射频信号的功率强度。各用户应合用多路单载波信号,以实现用户射频信号功率强度最大程度的增强。

2.空间隔离抗干扰技术

对于空间隔离抗干扰技术而言,其包括了许多方法,例如上行通过固足赋形波束进行接收,对于接收天线固足赋形波束而言,应仅仅进行设有合法上行站地区的覆盖,且对于那些有可能会有干扰产生的地区则不用覆盖。此外,对于固足赋形波束的服务区而言,其边缘的滚降率必须够大,这样方可减弱邻近区域的干扰所带来的影响。再如,上行通过可变赋形波束进行接收,根据预先所设定可避开各区干扰源多种赋形波束对卫星的接收天线进行设计,在使用的过程中,若所用的赋形波束受到或可能受到干扰时,可将星上接收天线的可变赋形波束进行变更,转变为另一种能够避开干扰的赋形波束进行工作,这样即实现了抗干扰的目的。

3.频率隔离抗干扰技术

对于此技术而言,其主要是进行上行信号频率的改变来实现抗干扰的目的,即当星上转发器收到干扰信号的时候,转发器以控制信号为依据及时对接收频率进行改变,以防止进行干扰信号的接收。同时,地面上行站也应改变发射频率,这样方可确保转发器能够继续进行合法上行信号的接收和转发。

4.信号处理隔离抗干扰技术

此技术包括许多方法,如上行地球站进行直接序列扩频装置,同星上转发器直接序列的解扩装置相对应,这样通过装置的直接序列的扩频性能可以直接抑制其他的干扰信号。再如对地球站的上行信号进行某一种编码的加密处理,并在星上的转发器上进行相应处理装置的安装,这样卫星即可对所输入信号进行解调与识别,从而有效阻断了非法信号的干扰。

三、广播电视传播技术发展趋势与对策

1.播出频率、频道和播出时间不断增加。广播电视频率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利用,从而使电视播出频道急剧增加,从原来的三、四个频道发展到二、三十个(国外有的系统已发展到一百多个电视频道)。每天每个频道的节目播出时间也从原来的3、4个小时迅速增加到17、18个小时,有些电视台甚至24小时连续滚动播出。

2.播控系统、传输系统日趋复杂。随着播出频率、频道的迅猛增加,以前那种单一的、相对独立的单频道播出方式已不能适应,为此出现了相对复杂的、有单频道播出系统和总控制室系统相结合的、调度相对灵活的综合性播控系统。这种系统,不仅有规模庞大的视音频切换矩阵,更有功能齐全的诸如同步机、制式转换器等周边设备。

3.传输系统容量迅速增加、传输手段多样化。广播电视的覆盖与传输系统的发展关系密切。高科技手段的发展,出现了卫星传输手段、光缆传输手段、数字压缩手段等等。这些手段的出现,解决了以前传输容量小、传输覆盖面小的问题,从而为大面积的广播电视覆盖、多通道的广播电视节目传输提供了有效的“绿色通道”。

4.发射系统的固体化。中短波、调频、电视广播的发射在我国是广播电视覆盖的主要技术手段。由于技术的局限性,在我国这些发射系统以前都具有设备庞大、功耗大、效率低、设备老、改造周期又长、维护困难等缺点。所以发射系统这一广播电视维护岗位相对而言既是一个工作环境艰苦、工作强度大、故障风险大(容易出大故障)的岗位,又是播出关中的最后一关。

5.系统的数字化、多功能化。广播电视的发展轨迹,由数字方式取代模拟方式这已经是必然的趋势。广播要向DaB过渡,电视要向DVB过渡、HDtV过渡。而目前正是模拟向数字转变的过渡期。在这一过渡期,播控系统、传输系统、发射系统都要逐步地实现数字化,三大系统的设备也将逐步地进行更换和改造。同时,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高效的数字压缩技术、信道附加信息传输技术也迅速发展,从而使一条传输通道的传输容量变得越来越大,传输的内容越来越多。多声道传输技术、图文电视技术、数字信息传输技术等等也相继发展起来,使广播、电视的功能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高。

广播电视发展篇6

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跨入全面升级新阶段。截至2013年年底,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7.79%和98.42%;有线广播电视用户2.29亿户,入户率达到54.14%,数字电视用户1.72亿户,渗透率为74.95%;付费数字电视用户3500万户,渗透率为15.3%,300多个城市已完成地面数字电视发射验收工作;卫星电视用户全部数字化,户户通用户1309万,村村通用户1909万。

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共设播出机构2568座,共开办4199套节目,其中广播节目2863套,电视节目1336套,高清电视频道达50个。12个省(区、市)已提前完成“十二五”村村通建设任务,8个省(区)基本实现户户通,全国农村广播电视由村村通向户户通升级;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由流动放映向定点放映、由室外放映向室内放映、由服务农村居民向服务农村居民和进城务工人员升级,全国共有农村电影数字院线公司249条,完成影片订购870万场,观众共计约15亿人次;西新工程第5期建设的30个项目启动实施。

广播影视产业发展进入结构调整和全面转型阶段。2013年全国广播电视行业总收入达到3734.88亿元,其中,财政收入437亿元,同比增长10.44%,占比11.7%,同比降低0.41个百分点;实际创收收入3242.77亿元,同比增长15.67%,增幅比上年降低了2.56个百分点,增长明显趋缓。广播电视广告收入达到1387.01亿元,同比增长9.19%,增速比上年下降3.93个百分点,广播广告和电视广告的增速分别降至2.74%和6.97%。有线网络收入754.91亿元,同比增长14.21%,增速比上年降了3.03个百分点,全国每个用户月平均收入(aRpU值)27.5元,比上年增长7.3%。而以版权收入为主要组成部分的其他收入达到1592.92亿元,同比增长56.8%,比上年提高27.2个百分点。

2013年电视剧总投资103.7亿元,国内销售额超过100亿元,同比增长29.25%;电视动画制作领域投资额为16.14亿元,同比增长65.86%,国内销售额17亿元,同比增长172.82%;纪录片制作生产共投入13.03亿元,同比增长近3倍,国内销售6.34亿元,同比增长381.65%,纪录片行业总收入约23亿元,三年翻了一番。

广播电视发展篇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若干意见的出台,再次吹响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前进号角.

为此作为这次文化体制改革的宣传部门,同时又是这次改革主体之一的广电部门,应该看到:广播电视体制改革已成为当前一项紧迫的工作,改革是大势所趋,改革越迟,改革成本会越高,改革难度会更大。唯有争取“早改早主动,早改早受益,早改早发展”才是明智的选择。从而自觉地以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若干意见为纲领,根据省市有关精神,牢牢抓住新一轮的文化体制改大好机遇,结合我县实际,突破性推进广播电视体制改革,奋力实现我县广播电视跨越式发展。

深化广播电视体制改革,首先要突破思想观念障碍,打破固有体制瓶颈,创新科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深化完善单位的内部改革,真正做到政事分开、政企分开、管办分开。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改革人才配置机制,实施机构按需调整,推行全员聘用制和全员竞争上岗;改革人才引进机制,实施公开招聘,实行“凡进必考”;改革人才培训机制,实施分类培训和集中管理;改革考核评价机制,实行目标管理量化考核责任制,逐级签订岗位目标责任书;改革收入分配机制,实施工效挂钩和部门内部“二次分配”;改革人才分流机制,实施末位淘汰和多渠道安置;改革职位分级机制,实施评聘分开和按岗定酬,实行同工同酬;改革人才聘任机制,新进人员实行雇员制和人事制。通过大胆引入竞争、激励和约束机制,努力实现由“养人”到“养事”的转变。

其次要以科学发展为重点,努力形成“宣传为本、两翼支撑、三业并举、和谐发展”的广电事业新格局。“宣传为本”,就是确立宣传任务是第一任务,社会效益是第一效益的观念;“两翼支撑”,以广电事业和广电产业作为两翼,相互支撑,相互促进;“三业并举”,就是节目采编、广告经营、产业拓展三项业务平衡发展,整体推进;“和谐发展”,就是公益性广电事业发展由政府指导,经营性广电产业发展由市场主导。

一、以整合频道资源为核心,坚持舆论宣传创新,确保宣传主业的健康发展和舆论喉舌作用的发挥。

1、强化频道节目的整体规划,将现有的竹山-1频道、-2频道、影视轮播、互动点播四个频道整合为新闻综合频道、经济生活频道、影视互动频道。新闻综合频道以新闻宣传报道,资讯为主,突出频道的公信力、影响力,确保主流媒体地位。经济生活频道以经济类、社教类、生活服务类新闻、资讯传播为主,突出接近快性、实用性。影视互动频道以播放影视、点播节目为主,突出可视性、娱乐性。

2、强化舆论宣传的栏目创新,对现有竹山新闻、堵河视线、新闻周刊三个栏目加快改版步伐,以内容为纽带,多设置群众喜闻乐见的栏目版块,强化栏目自身的宣传推介,努力实现栏目特色化、节目精品化、频道专业化目标。

二、依托宣传主业发展产业,以完善市场主体,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为手段,合理整合、配置资源,开发新业务项目,加快推进产业快速发展。

1、构建市场主体。按照宣传经营“两分开”要求,县广播电视局(台)计划将电视广告业务从事业体制中剥离出来,进行产业化运营,先成立竹山县广告经营中心,试运营,再规范,逐步实现企业化运作。

2、开发市场资源。针对现有广电资源特殊属性,将闲置的乡镇站房资产184万元,龙背山、观山寺、宝丰山三个山头闲置设备、山头资源以及广电中心可利用部分捆绑起来,成立竹山县广播电视实业公司,通过招商引资,包装一批房产开发、旅游景点项目,进行立体开发。

第三要以重点项目为支撑,努力开创广电事业新局面。

一、加快项目库建设。围绕广电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机遇,加强与县发改局、财政局、扶贫办等县直部门的联系,系统收集整理项目资源,按照国家宏观投资政策导向,以社会公益事业项目为主体,精心设计包装一批广播电视发展项目,加大对上的争取协调力度,力争实现每年有两个一百万元以上的广电类社会发展项目批准开工建设。

二、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1、坚持运用市场化运作方式,在积极争取国家、政府扶持基础上,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推进广电中心建设。在借鉴外地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运用市场化模式,高标准建成可容纳400人的多功能会议厅,先进的演播厅,使之成为我县今后召开会议、举行演出的重要场所。

2、启动新一轮731个20户以上通电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项目,力争2008年以前全面完成,实现总投资过千万元。到2010年,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90%和95%,有线电视联网村达228个,通村率达到90%,联网用户6.8万户,通户率达到65%,实现技术手段和技术设备的更新改造和升级换代,形成天上卫星、地面无线、有线相结合的立体覆盖网。

广播电视发展篇8

【关键词】广播电视技术发展趋势网络化

由于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技术也受到了严峻的挑战,网络给人们生活上所带来的便捷使人们在潜意识中加大了信息获取的需求,人们需要得到及时的信息,丰富的内容以及优质的服务。而广播电视技术为了能够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必须把广播朝着数字化、智能化以及信息化的方向不断的发展,帮助广播电视技术能够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一、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过程

广播电视由最开始的黑白电视发展为如今的彩色电视,由原来虚拟的信号发展为数字的信号,而清晰的程度也由刚开始的标清发展为现在的高清,这表情广播电视的发展事态处于良好的状况,更加尊重了人的视觉体验。数字技术作为当前广播电视中的最普遍的核心技术,在当前电视和广播当中的运用产生了多次的技术方面的改进和完善,广播电视中的采编和制作以及播放传输的数字化,可以对节目的播放质量及其画面的效果产生很大提升作用。

实施广播电视整体数字化,对于当前数字电视发展的推动以及对卫星以及预先电视的切入,充分满足人们对数字化电视的需求都起到了有效的保障。当前我国数字电视用户数量已经超过4000多万户,各区域的电视台都开始对数字化技术加以应用,从而提升广播电视的播放质量,采用数字报社、录制和编制设施,推动数字的特技和非线性的画面编辑以及视频播放器、虚拟演播室等相关技术都得到了有效的应用。当然,广播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广播电视技术的不断推进,同时计算机以及多媒体和通讯等技术都推动着广播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生产以及传播的方式也在悄悄的进行着改变,脱离了原来独自占用信息资源的时代,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随着广播电视技术的不断进步,广播电视也即将迎来一个新的纪元[1]。

二、广播电视技术发展方向

(一)数字技术

数字技术作为现代科技的代表,融入到广播电视技术中去,在广播电视技术中处于核心的地位,在电视技术中加入数字技术可以大大的提升节目的质量,使其收视率得到有效的保障。应该先将数字技术应用到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中,实现移动接受信息;其次,各个电台和电视需要在数字技术的帮助下完成采编播的数字化;另外,数字技术可以使数字声音广播成型,使人们满足移动接收的广播信息,因此,将数字化融入广播电视势在必行[2]。

(二)网络化的发展趋势

广播电视技术网络化是发展的趋势,这也决定着我国电视广播事业能否稳定快速的发展。首先,在各大省台建立完善的网络系统,形成采编播一体化。从2004年开始,我国广播电视的网络化就以新闻作为切入点发展。其次,各个地区的有限电视也应该建立相互交通的网络系统,使我国广播电视的运营体系更加健全。最后,想要对分配网络的改良进行加强必须以数字化为改良的方向,以达到农村和城市网络相互关联的目的。还有要将广播电视的内容接入到互联网中去,加大广播电视的影响范围,以获得更多的观众。争取广播电视与计算机和电信系统互相连接,让收集和电脑都都成为接受电视节目的工具[3]。

(三)卫星直播

1999年我国建立了第一个卫星直播的平台,这是卫星直播在广播电视运用的开始。在2005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电视直播的卫星,用户量首次突破千万,而电视节目也逐渐离不开卫星直播,人们可以使用收音机在任何环境下收听广播,实现了广播电视的移动接受技术,在卫星直播中加入了很多的国际台,使群众可以有更多的选择节目的机会。并且,卫生直播实现了音声直播的功能,这也是其已达方向,总之卫星是广播电视主要的传输工具。

(四)融入多技术

我国广播电视技术融入和大量的相关技术,将基本的中短波广播和调频广播相结合,形成较全面的广播电视系统,几乎实现了全国的覆盖,但是部分偏远地区还需要更多技术的投入才能够实现他们接收节目。可以利用互转和租机以及网络推广的方式,以提升海外观众的观看率,使我国国际广播电视的影响力进一步加大,使其覆盖的范围扩大到全球。

(五)使无线设备实现自动化

广播电视运行不可缺少的就是无线设备,随着广播电视的不断发展无线设备也不断的进行着更新。首先,实现完全固态花的发射机,将中短波发射机变为数字设备。其次,无线设备的进化趋势还包括发射台的自动化。另外,建立起完善的广播电视监测体系,对本地以及其他地区进行监测。其监测系统将网络化和智能化相结合,监测的范围包括国内外的广播电视输入输出节目,通过建立其系统从而实现电视广播节目的全面自动监测。

广播电视属于传统的信息传播的方式,所以在信息时代仍然占有相当高的地位,这和广播电视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事态脱离不了关系。广播电视技术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促进了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也是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动力所在,因此,要求研究人员在发展其电视技术时,要确定切入点,使观博电视向数字化和网络化以及自动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保证适应时代要求,并且与广大群众的要求吻合,使我国广播电视技术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h.国际广播电视技术发展趋势跟踪与分析[J].广播电视信息,2014(03).

广播电视发展篇9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广播电视的发展规划,国家广电总局在2003年确定了广播电视数字化发展战略,明确了数字化实施的“三步走”策略,从而通过卫星、无线和有线三种方式来实现我国数字广播电视在全国的覆盖。具体说来:第一步是自2004年开始,在试点的基础上进行数字电视的大力推广,对经济较发达、有线电视网基础较好、居民收入较高和城镇等具备数字化条件的地区,通过给用户的电视机安装数字机顶盒来接收数字信号,从有线切入来实现端到端的数字化;第二步是自2005年开始,开通直播卫星直播业务并播出地面数字电视;第三步是自2008年开始,大力发展高清电视和地面数字电视。直播卫星、有线网络和地面无线广播电视三者具有如下功能:(1)基本功能为传输广播电视信号;(2)增值功能为广电行政部门开办的如交互电视和网络广播等增值业务;(3)拓展功能为“三网融合”后可开展的业务。我国地形比较复杂,众多偏远地区和覆盖盲区的广播电视传输,必须依赖于充分发挥这三者的潜能,实现资源的共享和配置的优化。信息时代,直播卫星、有线网络和地面无线广播电视的大力推广是我国广播电视发展的必然要求:(1)作为最现代化的传输覆盖手段,直播卫星对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推动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在推动直播卫星的发展中,必须重点关注卫星数量和卫星业务开展这两个问题;(2)相较于直播卫星和地面无线而言,有线网络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服务体系,是三者中实现数字化最成熟的。在推动有线网络的发展中,新建的有线网络要具备交互功能,已经建成的有线网络要加快进行双向改造;(3)地面无线是为城乡居民提供免费收看电视的主要手段,也是“村村通”工程建设的重点,因此各级广电部门必须确保地面无线的全覆盖,加快推动地面无线的发展。

2广播电视与互联网融合的必然性

利用互联网技术,广播电视具有更大的优越性,从而开辟了自身发展的新天地。首先,互联网的应用使得广播电视能够克服稍纵即逝的缺陷,并且能够实现跨时空的传播,从而拓宽传播范围和改变传播方式;其次,互联网的应用使得广播电视节目可以迅速实现全球性传播,从而实现信息的广泛共享;再次,互联网的应用使得广播电视在确保传播效率的基础上,能够极大地降低传播成本;最后,互联网的应用使得广播电视节目可以在国内外进行传播,通过开展国际网络业务,能够极大地提高有线电视网的效益。信息时代,广播电视和互联网融合是必然的,网络中的广播影视允许用户进行观看、收听、下载、阅读、检索、评论、存储、剪辑和转发,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广播电视单向流动的特性。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广播电视,已经成为现代广播电视发展的关键,为此国家广电总局已经积极展开对策,通过制定各项政策来推动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的融合,促进广播电视时效性、传播速度和容量的提高。

3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nGB的运营

所谓下一代广播电视网上,是指将整个网络传输的架构和媒体资产管理的管理架构、编辑系统和平台等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网络在这个整体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要积极完善广播电视检测网的检测,开展地面数字电视、移动广播电视和互联网音频广播等新业务的检测研究,建设全国安全播出的指挥平台,确保包括信息安全和节目质量在内的优质服务。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的运营,使得观众不仅能够看到高清晰电视节目,还可以按照个人需求和爱好来进行节目的定制,并且通过对用户权限的管理和控制,能够制止不良信息的传播,从而更好地解决当前有线电视网向大众化广播服务,向互动式分众服务直到个性化服务转变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安全管理问题。

4结语

广播电视发展篇10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广播电视的发展规划,国家广电总局在2003年确定了广播电视数字化发展战略,明确了数字化实施的“三步走”策略,从而通过卫星、无线和有线三种方式来实现我国数字广播电视在全国的覆盖。具体说来:第一步是自2004年开始,在试点的基础上进行数字电视的大力推广,对经济较发达、有线电视网基础较好、居民收入较高和城镇等具备数字化条件的地区,通过给用户的电视机安装数字机顶盒来接收数字信号,从有线切入来实现端到端的数字化;第二步是自2005年开始,开通直播卫星直播业务并播出地面数字电视;第三步是自2008年开始,大力发展高清电视和地面数字电视。直播卫星、有线网络和地面无线广播电视三者具有如下功能:(1)基本功能为传输广播电视信号;(2)增值功能为广电行政部门开办的如交互电视和网络广播等增值业务;(3)拓展功能为“三网融合”后可开展的业务。我国地形比较复杂,众多偏远地区和覆盖盲区的广播电视传输,必须依赖于充分发挥这三者的潜能,实现资源的共享和配置的优化。信息时代,直播卫星、有线网络和地面无线广播电视的大力推广是我国广播电视发展的必然要求:(1)作为最现代化的传输覆盖手段,直播卫星对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推动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在推动直播卫星的发展中,必须重点关注卫星数量和卫星业务开展这两个问题;(2)相较于直播卫星和地面无线而言,有线网络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服务体系,是三者中实现数字化最成熟的。在推动有线网络的发展中,新建的有线网络要具备交互功能,已经建成的有线网络要加快进行双向改造;(3)地面无线是为城乡居民提供免费收看电视的主要手段,也是“村村通”工程建设的重点,因此各级广电部门必须确保地面无线的全覆盖,加快推动地面无线的发展。

   2广播电视与互联网融合的必然性

   利用互联网技术,广播电视具有更大的优越性,从而开辟了自身发展的新天地。首先,互联网的应用使得广播电视能够克服稍纵即逝的缺陷,并且能够实现跨时空的传播,从而拓宽传播范围和改变传播方式;其次,互联网的应用使得广播电视节目可以迅速实现全球性传播,从而实现信息的广泛共享;再次,互联网的应用使得广播电视在确保传播效率的基础上,能够极大地降低传播成本;最后,互联网的应用使得广播电视节目可以在国内外进行传播,通过开展国际网络业务,能够极大地提高有线电视网的效益。信息时代,广播电视和互联网融合是必然的,网络中的广播影视允许用户进行观看、收听、下载、阅读、检索、评论、存储、剪辑和转发,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广播电视单向流动的特性。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广播电视,已经成为现代广播电视发展的关键,为此国家广电总局已经积极展开对策,通过制定各项政策来推动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的融合,促进广播电视时效性、传播速度和容量的提高。

   3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nGB的运营

   所谓下一代广播电视网上,是指将整个网络传输的架构和媒体资产管理的管理架构、编辑系统和平台等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网络在这个整体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要积极完善广播电视检测网的检测,开展地面数字电视、移动广播电视和互联网音频广播等新业务的检测研究,建设全国安全播出的指挥平台,确保包括信息安全和节目质量在内的优质服务。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的运营,使得观众不仅能够看到高清晰电视节目,还可以按照个人需求和爱好来进行节目的定制,并且通过对用户权限的管理和控制,能够制止不良信息的传播,从而更好地解决当前有线电视网向大众化广播服务,向互动式分众服务直到个性化服务转变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安全管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