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微课程远程教育十篇微课程远程教育十篇

微课程远程教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6:04:11

微课程远程教育篇1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远程教育;微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中已经出现有关微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实践,而且有一定的教学成果。微课程教学模式的出现,使计算机技术与课程教学能够进一步的融合发展。我国现代不断对教学进行改革,不再将学生的学习局限于课堂之中,本文首先对于在现行的远程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分析了微课的特点与优势,最后对于远程教育微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展开探讨。

1针对于远程教学的现行教学模式中的不足进行详细的分析

1.1用于远程教学的资源质量不佳,约束着远程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教育资源质量与远程教育的质量有直接关联,它能够决定远程教育能否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同时也涉及到社会对于网络远程教育教学的认可度。在当前社会中,尽管网络教学资源较为丰富,然而能够与教育教学相适应的资源却少之又少,教育内容较为老套,同时远程教育的视频制作不够精细,展现的教学内容多是对于教材的复制,而且课程的精讲部分与重点部分不过是教师面对面授课的情景再现,不具备创新性,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并没有依据具体的学习对象进行教学,较难做到因材施教,最终致使远程教育的效果不尽理想。1.2远程教育趋于模式化,致使教育资源被浪费。在现代社会中诸多高校已经开始展开远程教育,但是存在同样的专业领域涉及的教育教学内容较为相似,缺失个性化,高校为自身的经济效益增长,招生的门槛设置较低,致使生源的质量不佳。枯燥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而接受远程教育的学生有一部分主要是为获得学校文凭,这与远程教育的设置目标相悖,最终浪费了教育教学资源。

2浅析微课程的特点以及优势

2.1微课程的特点。首先,微课教学能够有针对性的教学,同时教学内容广泛。微课程能够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展开教学,且教学内容较为广泛。微课教学的基本内容一般是针对于较为具体的内容。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利用手机电脑进行学习,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学生需要重点学习的专业性知识,尽管视频较短,但是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不会使学生对于学习感到枯燥。其次,微课程具有较明确的目标,且独立性较强。微课程主要的内容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知识专题,具有容量小,时间短,目标明确以及针对性强的特点。微课程能够准确定位学生的学习能力。2.2微课程教学的优势。首先,微课程教学重视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微课程教学能够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某知识内容为核心教学,做好组织设计,重视学习的主要情境与资源,能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进行学习,发展学生的学习思维,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微课程教学能够做到因材施教,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微课程教学能够把一个完成的课程或知识点区分为多个小的知识点,以便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最后,微课程的教学模式本身具备较强的实践性,可操作性与实用性。

3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远程教育微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

微课程教学模式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技术,而计算机技术主要运用在微课程视频的制作和设计方面。需要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设计微课程教学方案,与对微课程的开发工作。主要包括运用计算机技术编辑微课程教学的图形文字,文本文字以及动画文字等等,运用多样化的计算机技术,结合微课程教学具体内容,目的进行视频的制作。而且微课程的整个流程均需要得到计算机技术的支持,因此程教育微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发展离不开计算机技术。3.1重视人机交互,微课程的设计需要在细节上做好深度设计。微课程的最大优势是可以将某一个课程切分成多个小的专题,有助于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教师应该在教材内容的细节上,注重突出教学的重点,制作微视频,以提高学生对于知识学习的有效性。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重视教学的二次开发,使学生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在人机互动中加深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能够激励学生对于学习产生兴趣。3.2建设好微课程的交互反馈系统,有助于师生之间展开交流。若想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首先需要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其次加强教师对于学生学习的监督,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济宁学习,利用微课程中的搜索功能,及时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而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程中的账户管理及时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学生的疑惑加以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扩充学习的内容,在微课程的交互反馈系统展开师生交流,有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3.3运用信息技术开发新型微课堂。现代社会中信息技术已经普及,每个学生手中都会有信息技术设备,促使传统的课堂学习模式发生改变,学生可以利用移动通讯终端设备进行学习。教师也可以改变自身的教学方式,将难点知识制作成微视频,使学生能够自主进行学习,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

4结束语

微课程远程教育篇2

[关键词]微课;远程开放教育;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类似乎进入了一个信息资源的“微时代”,微博、微信、微电影、微课纷纷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微课作为与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紧密联系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形式,日益受到广大教育者的关注并不断融入和应用到各类教育体系当中。微课对远程开放教育系统的影响不容忽视,如何促进和提高远程开放教育系统中微课应用的效果,值得深入分析探讨。

一、微课的概念和特点

(一)微课的概念

微课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圣胡安学院的“一分钟学者”和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于2008年提出,他认为利用连续的微课程实施网上教学,并配备相应的任务和讨论,可以达到和传统课程一样的学习效果。在国内,从2010年起佛山教育局教育信息中心的胡铁生老师率先使用微课概念,并在基础教育领域进行了深入的应用研究。归结起来,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疑点、难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育学的全过程。微课的核心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联系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二)微课的特点

1.即时短小

微课的持续时间最少为1-2分钟,最长不宜超过20分钟,大多为5-10分钟,这种即时短小的实践设置更符合人类视觉驻留规律和注意力心理规律,降低了学习的压迫和疲惫感,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并且较小的资源容量更方便学习者即时快速下载,利用零散时间通过网络移动终端设备进行随时随地学习。

2.主题突出

基于教学中重点、难点和疑点内容,突出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技能点的教学,针对性强。通过将传统教学一堂课的数个知识点拆分为短、小、精几个微课,教学目标、资源设计指向、教学活动指向单一明确,精细化程度更高。

3.便于自学

微课主要是供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课程,是一对一的学习,其配套的相关联系可使学习者快速自主学习,符合“学一点训练一点比较容易掌握知识”的认知规律,也让学习者有成就感,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4.情景交互

微课的内容主要基于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通过完全的、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可以通过微信群等方式参与微测试和微反馈,及时参加教学交互,完成教学和学习任务,使得单独学习过程不再孤单。

二、微课与远程开放教育系统发展的契合性分析

(一)微课符合远程开放教育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为教育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互联网、无线通讯4G技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的出现使得在线教育已经成为教学的世界趋势,形成了泛在学习引领网络教育与网络培训的新时代。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是我国在教育资源短缺的条件下办好大教育的战略措施,是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远程开放教育办学就是为了实现时时可学、处处可学、人人能学的理想愿景。因此,微课的产生不仅是基于信息技术发展和教育发展的产物,其便捷泛在的特点更有利于实现远程开放教育的愿景目标。

(二)微课与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高度契合

远程开放教育绝大多数学员为社会在职成人,为了解决成人学生的工学矛盾和家学矛盾,远程开放教育系统采取自学、面授、远程网络学习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在课时安排和学习内容设置上采取三分之一自学,三分之一参加重、难点内容的面授课堂教学和三分之一进行网络资源学习的三分天下的教学模式。微课是在传统网络教学形式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更先进、更便捷的教学资源表现形式,它能够更好地解决成人学生学习时间少、记忆力下降、学习干扰因素多的劣势,使得成人学生可以充分根据自己时间随时进行短时间碎片化的学习,是一种更高效的、符合成人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形式。

(三)微课顺应远程开放教育历史使命和功能拓展

远程开放教育在不断向开放教育转型的过程中,更多地承担着学习型城市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新使命,进行着整合学历教育、社会文化生活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功能拓展。在我国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中,远程开放教育系统已经成为建设的主力军。远程开放教育系统的地方开放大学已经走向前台,积极发挥其在学习型城市建设和终身教育体系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北京开放大学提供的数百个视频课程资源下载量激增到每周10万次以上。上海开放大学成立城市、农村、女子、老年人、残疾人教育学院,全面推进继续教育。网络课件容量超过12t,整合完成2500多门,开发106个示范性手机微课,市民上网学习达每年200多万人次。云南开放大学成立干部在线学习学院,开通了集教务管理、教学通讯、互动教学、在线学习平台、资源中心、学习统计管理等于一身的多功能终身教育网站,以“大规模、大容量、多样化、方便性、低成本、易管理”的特点,大规模培训党政干部,目前已培训14万人,覆盖了全省科级以上干部,多次获得中组部的肯定和表扬。从上面的例证可以看出,微课将会在远程开放教育职能拓展和新历史使命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远程开放教育系统运用微课进行教学的问题分析

(一)缺乏系统管理和统一规划

当前远程开放教育系统的微课开发和使用实施呈现各地割据、各自为政的态势,没有体现远程开放教育的系统性,缺乏系统管理和统一规划。从远程开放教育系统顶层来看,国家开放大学秉承“开放、责任、质量、多样化、国际化”的核心理念,致力于成为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优质学习资源的重要纽带,成为构建人人、时时、处处数字化学习环境的重要通道。为了更好地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更好地适应学历及非学历教育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国家开放大学于2012年底启动了“5分钟课程建设工程”项目,“国家开放大学5分钟课程网”汇聚了丰富多样的五分钟课程,以视频为主,精选内容,自主学习,体现了学习的方便灵活,适合于情景化、个性化和移动学习的需要。系列五分钟课程将满足老百姓在衣、食、住、行、学等方面的知识需求,对提升大众的幸福生活指数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国家开放大学于2013年制定的工作要点提出了开放3000门微课课程资源建设的要求,其关于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微课程资源也日益丰富化。各省级开放大学和电大也在微课教学方面进行了诸多实践和尝试。总体来说,各层级远程开放教育系统微课资源建设和教学实施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没有一个整体规划和宏观管理,长期下去,就会使得远程开放教育系统各地微课建设处于无序和分散状态,不能体现上下层级重点突出、平等层级优势互补的课程资源建设系统优势。

(二)学员目的性强与微课考评性弱的交错

正如前文所述,远程开放教育在承担学习型城市和学习型社会建设新使命的过程中,丰富的网络课程和微课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远程开放教育的一个传统的重要功能是进行高等学历教育。数以百万计的远程开放教育学员学习目的性强,绝大多数是为了获取专科或本科层次的学历证书,而当前不管是国家开放大学还是地方开放大学和各省级电大建设的微课课程,还不能够和远程开放教育专业课程的学、评、测紧密结合,激发不起基层办学单位运用的积极性和学生运用的主动性。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学不学这些微课并不影响学员的形成性考核结果和最终课程考试结果。二是微课资源一般建有自有课程资源网络平台,在远程开放教育学院学习已有三级教学和管理的多个平台下,多一个平台的管理,不仅会给基层办学单位增加管理负担,还使得学员面对更多的平台,形成平台多而杂的状态。这就是为什么国家开放大学虽然建设了微课平台并且不断丰富课程内容,但其微课在全体远程开放教育学员中使用收效甚微,以及远程开放教育基层教学单位没有积极使用的现实原因。要解决这个问题,近几年来北京开放大学省级自选课程的一体化考试改革给出了很好的启示:只要把网上教学和学生的网上考评紧密地结合起来,就能极大促进学生网络学习的积极性。北京开放大学省级课程网络一体化改革实施得好其实就在于学、评、测一体化。

(三)对学员学习自主性和自控力的高要求

受十多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远程开放教育的大多数学员的网上学习意识不强,存在不适应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的现象。而微课学习不是规定时间、规定地点、有人管理的学习,其学习与否、学习状态、学习进度、学习效果都对学员的自主性和自控力有着很高要求,特别要求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很高的自我调控能力,尤其能够在学习失败时进行自我调整。一旦没有很强的自主性和自控力,很容易放弃学习,将丰富的微课资源弃之高阁,使微课教学流于形式。例如,笔者所在的区级开放教育教学单位,每个学期大量学员和学员代表反映学校安排的面授课课时不够,他们不知道主动运用网络教学资源来进行自主学习。以北京开放大学系统教学单位学员上网情况统计为例,各分校每月最多学员上线人数只有其在校学员总数的30%左右,大多数分校上网学员数约占其在校学员总数的10%-20%,最少的分校一个月仅有数名学员上网;同时,平均每个上网学员在线时间在30-60分钟之间,主动在网上询问发帖的学员更少,各分校多的也就30-40人,很多分校基本无发帖。

(四)碎片化对专业知识系统构建的负面影响

微课时间短小,使得课程结构处于模块化、碎片化和半结构化。微课的设计又以认知的先后顺序设置知识点,知识点之间既相互关联又相互独立,使得课程结构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受到影响。同时,微课的碎片化对专业知识系统构建和学习的深入度有着很深的负面影响,容易使人陷入浅层次学习。另外,由于微课的碎片化,一门课程主要内容如果以微课来进行教学实施,会造成微课数量过多的现象,更容易使学员产生迷茫心理和加重学员进行系统理解专业知识的负荷。基于此,在远程开放教育教学中,需要更深入理解微课与教学质量和教学目标的关系,不能走“重”微课形式而“轻”教学目标的形而上学的歧路。

四、提升远程开放教育微课教学效果的建议

(一)发挥系统优势,联合开发微课资源系统

远程开放教育是我国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一支重要力量,不仅体现在传统的远程开放教育的学历教育部分,更体现在当前所承担的学习型社会构建的新使命上。针对微课这一新型有效的课程教学形式,为了提升其应用效果,需要更好地发挥远程开放教育系统优势,制定分工框架,进行微课体系的合作开发和应用实施。比如在社会文化微课开发方面,国家开放大学可以进行整体设计,地方开放大学可以进行具有地方特色和需要的内容补充,协作共建、资源共享。在学历教育方面,国家开放大学可以进行顶层引导、各省级开放大学集中力量进行各个专业版块的分工协作,系统共建远程开放教育学历版块微课资源。这样,可以高效、系统地建立远程开放教育学习型社会建设微课和专业课程微课两个系统。

(二)整合技术,力求“学、评、测”一体化

实践证明,只有将“学、评、测”一体化,才能保证微课在学历教育中的应用效果。因此,在远程开放教育系统中需要整合各层级学习平台,进行技术联通,实现“学、评、测”一体化,进行基于微课的形成性考核改革,才能切实起到方便学员学习、达到教学效果的目的。微课只是一种教学形式,根据远程开放教育学历教育基本要求,不应为形式而形式,更重要的是保证教学质量和达到教学目标。实现“学、评、测”一体化,不仅培养了学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有利于学员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也保证了教学质量。

(三)注重内容,构造专业性的微课教学资源

微课的碎片化容易对专业教学知识的逻辑性产生负面影响,容易使人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问题。因此,在学历教育专业课程微课建设方面,除了上文中提出的“学、评、测”一体化,还一定注意其内容的专业性和系统性。微课的时间长短应该以完成一个完整专业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为准,这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就是指完成“学、评、测”一体化的整个过程。同时,微课课件的长短也要考虑实现学习互动的需要。总之,微课课件的建设更应偏重内容而不是时间的过于短小。另外,为了切实实现微课的专业性教学,建议在微课的设计上注意微课教学和翻转式教学方式结合,切实达到使学员易学、乐学、学好的目的。

(四)增强吸引力,注意课程质量和时效性

当前人们处于一个信息和媒体资源爆炸性增长的时代,微课要在网络上和不计其数的信息资源竞争成人学员的注意力,促进他们利用有限的时间进行有效学习,必须是高质量、具有强大吸引力的微课资源。作为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和教学形式,要增强对广大学员的影响力,必须注意微课开发建设的质量,突出微课自身优势和特点。例如,微课的内容要精简并具有针对性,微课的教学设计中要引导学习的交互性,微课的应用要有更强的使用性,微课的教学设计氛围要轻松活泼等。同时,要注重微课建设的时效性,要进行适当更新,增强时效性。

(五)上下合力,做好全方位的支持服务

精品的微课制作需要拥有一个专业制作团队和必要的制作设备、电脑软件等,其制作成本很高,在远程开放教育系统中一般省级以上开放大学才有如此雄厚的实力,同时,省级以上开放大学和电大的一线教师也能够胜任微课制作任务。而作为区县级的远程开放教育基层教学单位,直接面对和服务广大学员,需要更进一步做好推广微课的软硬件环境的支持服务工作,包括技术教师的答疑指导、wiFi环境以及计算机教室的开放和配置等,特别是需要在学员进入远程开放教育初期对其进行网络终端和泛在学习意识培养。只有这样上下合力,各有分工,才能不断增强远程开放教育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2]裴华艳,罗忠宁.微课程在远程开放教育中的应用探究[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1).

微课程远程教育篇3

【关键词】远程教育;移动学习;微学习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3G/4G时代的到来,传统模式下的远程教育愈发凸显其不足,无法真正摆脱时间和空间的束缚。移动学习中有着高效化、个性化和微型化的优势,同时,作为新的知识传播载体,能让远程教育学习者真正体验一场“无线的革命”,实现真正意义上“随时、随地、随身”的无缝学习。因此,传统远程教育应积极拥抱移动学习,应对移动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突破传统远程教育的瓶颈。

一、概述

(一)移动学习

移动学习是远程学习或数字化学习的一种形式,从系统化视角来看,更是一种独立的学习方式,[1]在快餐式学习情景下有其特有优势:(1)随时随地。[2]移动学习强调学习的非连贯性和及时性,同时可以突破地域限制,扩大非正式学习的应用范围。(2)碎片化。移动学习注重对知识进行重构和精华提炼,强调片段式的学习内容和碎片化学习,让学习者在正式学习之余,利用碎片化时间,巩固学习成果。(3)社会交互。移动学习拥有即时的支持、沟通、交流和分享优势,可以及时地实现学习者和资源之间、学习者和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教师之间教学信息的双向交换。(4)个性学习。移动学习给学习者提供了定制化的自主学习方式。学习者主体性和主导性体现在,可以自主地选择学习资源,支配学习时间,开展学习交流等。(5)突破传统模式。与传统远程教育相比,移动学习可以承载丰富的内容,能够建立直接即时联系,满足个性化的推送学习,快速完成内容交付和传播,突破课堂的限制。同时,功能上还包括入学注册、选课、课堂学习、公告查询、在线答疑、在线测试等。

(二)微学习

从移动学习“大众—微众—个众”的发展过程来看,是不断微化的过程,学习资源也是不断微化的过程。微学习进一步满足新一代的学习特征———浅阅读、弱线索、强整合、现搜索、快行动、乐分享。1移动学习中的“微”表现(1)学习时间碎片化。学习者学习和工作之间矛盾,导致其时间支离破碎,学习以碎片化的方式进行。(2)学习内容的碎片化。学习者学习时间的碎片化就要求把学习内容分割成微小的组块,以小片段、松散连接的微型内容来呈现。但这绝不是简单机械式的内容分割,各个组块之间有着隐性关联和层次关系。(3)思维方式的微化。微学习不仅包括技术层面的学习形式的变革,而且还涉及信息获取、加工、处理、输出及微知识意义建构等思维方式的系列变革。[3]2微学习的知识载体———微课程移动学习的随时随地性要求把学习转变成微学习,而微学习的知识载体正是微课程。我们所说的微课程是指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包括重点、难点、疑点,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展开的时间紧凑的教学活动。微课程具有以下特点:(1)短小精悍。根据成人学习特点,时间长度一般为5—10分钟左右。(2)有针对性。微课程设计主要是突出某个重难点,简单明了。(3)系列化。每节微课不会独立存在,而是多节微课组成一门课,且各个微课之间呈现机构化、体系化的特征。因此,对学生来说,“微课”能更有针对性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按需学习,利用碎片化时间提供碎片化知识,可以给更多的学生以查缺补漏、巩固知识的途径,这种形式的课程是传统远程教育的重要补充和资源的拓展。

(三)远程教育发展历程

移动学习的研究始于2000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Berkeley)的“mobileeducation”的项目,随后就由著名国际远程教育专家德斯蒙德•基更引入我国。[4]他在上海电视大学40周年校庆上作的主题报告《从远程学习到数字学习,从数字学习再到移动学习》,再现了远程教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发展历程。他认为从科技发展和学习形式变革来看,远程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四代,历经三种学习形式的变革,产生四种形态变化。如图1所示。[5]从图中可以看出远程教育发展是以技术为依托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而移动只是一种方式的改变,移动化的远程教育是一种趋势,旨在满足学习者随时随地的需求。

二、传统远程教育出现的问题

(一)传统学习资源固有问题

传统学习资源侧重线性结构,资源之间不能灵活跳转;学习资源呈静态模式,交互方式单一,学习动机不能很好地被激发;传统资源传递速度慢,共享范围小,不能及时更新,不能时刻关注时代、社会和学生需求。

(二)学生地位问题

成人教育一直倡导学生在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要求所有教学活动围绕学生展开。但传统远程教育中学生却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只是被安排听课、答疑,没有更多自适性选择,自主学习模式始终难以建立。

(三)矛盾冲突问题

参加远程教育的学习者越来越年轻化,他们的自主性意识很强,而僵化的固定模式将无法适应年轻化学习者的需求。同时,绝大多数成人学习者都是在职人员,以业余学习为主,由于工作时间和学习时间冲突问题很严重,他们经常不能准时参加固定的面授或网上学习,这就对传统远程教育的教学方式提出巨大挑战。[6]

三、对远程教育移动微化的思考

(一)正确看待远程教育中的移动微学习

现代远程教育迎合移动技术进行转型是必然趋势,这是“生存论”与“发展论”之间的博弈。我们在看到移动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式成长,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双赢的同时,不能因为“移动热”,为了“移动”而“移动”进行盲目的、全盘性的移动化。正视移动微学习和传统的在线网络学习的关系,既要考虑到移动微学习方式的发展性和适用性,又要审视传统远程教育方式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现阶段,应把移动微学习方式与传统在线学习方式有机融合,进一步实现移动微学习与互联网远程教育的无缝对接,让成人学习更便捷、更有实效。

(二)促进非正式移动学习的正式化

现在人们越来越关注非正式学习,根据二八理论,人们80%的知识是通过非正式学习获得的,而人们对它的关注和投入却不到20%。从现在状况看,非正式移动学习的泛在性与正式移动学习的零散性形成鲜明对比,正式的移动学习远远不能满足时展的要求。因此,在通过大力发展移动教学模式推动正式学习的同时,更要积极引导非正式学习,克服非正式移动学习的消极因素,努力促进非正式移动学习的正式化,实现移动端的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优化组合。

(三)基于移动端设计远程教育活动三阶段

1设计阶段设计贴合远程教育elearning的移动学习方案、学习计划需要考虑以下几点:(1)策划丰富、体系化微学习内容;(2)设计灵活的学习推送计划,设计学习制度;(3)贴近主题的学习活动的设计和组织;(4)即时的学习引导、反馈和支持;(5)设计学习激励、竞争机制,促进心得、案例、分享的总结和传播。2实施阶段在移动远程教育中,可以通过移动端进行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况的跟踪和反馈,树立和传播学习榜样,学习通报及给予改进建议,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3评估阶段学习评估阶段是检验学习成果、进行下阶段学习调整的重要环节。此阶段可以借助移动端的远程学习对学生进行基于满意度、知识层、行为层、绩效层的学习效果评估,有利于对学习的总结、优化和改进。

(四)从学习生态圈视角看远程教育移动微化

远程教育的移动化发展要建立在学习生态圈的视角下,将学习共同体和网络学习环境纳入审视的范围,考察管理圈、学员圈、兴趣圈、班级圈、区域圈、课程圈之间的联系和作用,保持整体意义上的动态平衡,深化和扩展移动学习在远程教育中的资源的互通、平台的互联、环境的聚合。

(五)远程教育移动微化的课程资源建设

远程教育移动微化发展首先要解决的就是适合移动微学习的课程资源问题,考虑到学习者“移动性”和注意力“分散性”的特点,要使课程资源真正适合移动化的远程教育,就要从如下两点着手:1课程资源的改造课程改造主要实现体系化资源到碎片化资源、内部资源到外部资源、静态资源到动态资源的转变。对现有的传统网络学习资源进行二次改造,把长时间、枯燥的教学视频碎片化,制作成适合灵活学习的微视频课程,且各个微视频不是简单的原内容的机械分割,应存在隐性的体系上的关联。2课程资源的开发开发课程资源,从宏观上讲,要对松散的微课结构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找到知识网络的触点,打通新旧知识联通路径。从微观上讲,应该充分吸收移动娱乐的优点,把游戏、幽默、故事等元素纳入微课程的设计中,使课程内容在和学习者工作、学习息息相关的同时,展示出寓教于乐的态势,这就可以有效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一方面,有效避免了有大量的学习资源的时候,学习行为还是“一潭死水”的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减弱移动学习理论研究热与移动学习实践冷的强烈反差。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普及与快速发展,远程教育迎来了新的跨越式发展机遇,移动学习的发展及应用打破了长期以来存在的学习场域与工作场域的壁垒,学习与工作融合度更高,学习对工作的支持更加及时有效。结合当下同样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远程教育的移动化,无疑将会推动人类社会在追求知行合一的理想过程中迈出坚实的一大步。

【参考文献】

[1]任海峰,赵君.移动学习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J].成人教育,2010(1):95—97.

[2]郑洁琼,陈泽宇,王敏娟,等.3G手机的移动学习资源交互设计与实现[J].开放教育研究,2012(1):159—162.

[3][4]刘刚,胡水星,高辉.移动学习的“微”变及其应对策略[J].现代教育技术,2014(2):34—42.

[5]李玉斌,张爽.移动学习的内涵、方式及其对远程教育的意义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5(1):30—34.

微课程远程教育篇4

关键词:微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教学质量

微时代的到来,让微课程教学实践成为可能,将微课程成功地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可以条理分明、清晰有效地将教学重难点生动呈现出来,以此从根本上增强教学效果。微课程实践有效弥补了国家精品课程在实践中的不足,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的有效汇总,从根本上增进学生对内容和知识的归类和反思,提升学生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微课程的发展现状分析

1.微课程概念的兴起与成熟

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型教育类型,是时代信息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微课最早起源于美国阿依华大学附属学校,主要以主题形式呈现出来课程单元;随后由美国教授艾伦提出微格教学方式,提倡将教学过程分散成为若干小环节,成为微课教学的雏形。直到2008年美国教授彭罗斯正式提出微课程概念,提倡借助互联网手段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精简,从而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在国内,爱陶、田秋华、胡铁生、焦建利等诸多大学教授对微课程进行了深入探究,并倡导这一教学形式在日常教学中的实践和应用。微课程充分运用建构主义方法,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结构、教学评价等多方面内容的设定,反映了教学生动、灵活、高效的特点,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增强了教学效果。

2.微课程的发展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微课程教学已经取得了初步进展,但是发展依旧不够成熟。首先,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提升和全球化经济时代的到来,微课程开发备受高校教学的重视,通过与慕课教学、翻转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不断创新,既能不断提升教学效率,又能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此推进素质教学改革。微课程教学的优点是对教学资源优化整合,使教学目标更加突出、计划性更强、资源整合效果更明显、教学实效性更强,从而不断增强教学效果,推进大众化学习时代到来,从根本上增强微课程教学效果。然而,目前我国微课程教学依然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学校微课程开发还不够成熟,资源整合效果不够突出,无法为学生学习提供有效可控的学习资源和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微课程教学效果,不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程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将越来越普及,微课程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二、微课程发展趋势研究

1.微课程是新型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创新

微课程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手段,有助于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模式实现,以学生为核心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资源的整合、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评价与互动,通过微型教学视频为支点模拟有效的课堂教学环境,从而从根本上实现课程教学创新,让这种教学方式更好地被学生接受。总而言之,微课程教学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牢牢把握住有效的教育资源,不断提升微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2.微课程朝着远程教育方式发展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不断实现,微课程教学以其高效、短小、易控等优势,在目前教育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通过微课程教学,突出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从而牢牢把握住课堂教学的本质内容,以此从根本上实现个性化教学。由于微课程是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兴起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具有高效性和便捷性,通过营造虚拟的网络教学环境,实现大量信息传输,同时保证多终端学习模式,为实现移动学习、个性化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根本上促进远程教育方式实践和应用,对增强教学效果有着无比重要的促进作用。

3.微课程由微型教育向大规模方向发展

微课程教学势必会由微型教育向大规模方向发展,成为微课程未来发展趋势所在。在为高校教育提供便捷方式的同时,丰富体验式学习内涵,通过微课程创设情境,学员通过微课程获得内心体验,教师、学习者、课程和技术四个实体要素构成了一个动态交互网络。全民教育背景下,知识时代成为衡量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式,全民学习必定会成为今后社会发展的关键点。微课程必然会由微型教育向大规模方向发展,大量微课程公开课、大规模在线课程的开设和兴起,在很大程度上让微课程向大规模方向发展,从而为全民教育创造良好条件。需要设计者和开发者对微课程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此为大规模微课程开发创造有效条件,全面增强微课程教学效果。

4.微课程成为提升教师技能的手段

微课程设计的点链圈(pLC)模型为一线教师提供一个微课程设计的参考框架,强化教师专业技能和技术手段的共同提升,实现微课程资源的整合和开发。对老师来说,进行教学资源整合的同时,应该不断提升自身技术能力和操作能力,从而制作出完整、精短的微课程内容,以此不断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增强教学效果。此外,微课程教学过程和传播过程,其实是教师思想和能力得以固化和提升的过程,实现自身知识和学习经验传达,从而为学习者提供更好的指导。

三、结语

微课程教学已经成为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水平进步具有无比重要的促进意义。对教学资源和内容进行整合,突出其信息化教学特色,对不断促进高校教学改革有着无比重要的促进意义。微课程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对实现新型教育资源整合、远程教育方式发展、由微型教育向大规模方向过渡、提升教师技能等诸多方面都有着无比重要的促进意义,从根本上加快高校教学改革历程。

参考文献:

[1]刘名卓,祝智庭.微课程的设计分析与模型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13,12:127-131.

[2]姜玉莲.微课程研究与发展趋势系统化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12:64-73+84.

微课程远程教育篇5

1)“微”时代

“微”时代是指,以微博、微信为传播媒介为代表,以短小精炼为文化传播特性的信息时代。“微”时代具有信息传播速度更快、信息传播内容更具震撼力及冲击力等鲜明特点。微时代快速地改变了媒体形态,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形成力量的汇集。

2)“微”时代干部远程教育

“微”时代干部远程教育,是指基于“微”时代下的信息技术平台,诸如微博、微信等,对干部开展远程教育工作,以达到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以达到对干部持续再教育的作用,让远程教育染上“微”色彩。

1“微”时代干部远程教育应具备的特点

相比于传统时代或“e”时代的干部远程教育,“微”时代干部远程教育应具备以下鲜明的特点:

1.1远程教育学习随时化

在传统时代或“e”时代,干部远程教育地点相对比较固定,有固定的课室。而随着3G技术的高速发展,充分解决了移动终端接收信息的难题,为“微”时代干部远程教育提供了技术支撑。“微”时代的培训内容可以以短小、精炼及个性化的微课呈现,学习者只要有手机和网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

1.2远程教育内容迷你化

微”时代远程教育应具备的“迷你化”特性:其一,体现在学习工具的迷你化。相比于传统的pC机,移动终端设备无论在大小还是在重量上,都非常迷你;其二,体现在学习内容的迷你化。“微”时代的信息因其“微”且“快”才快速风靡全球,根植人心。所以,“微”时代干部远程教育的学习内容必须吻合“微”时代的发展规律,言简意赅,内容精悍,具备强有力的信息传递性。

1.3远程教育速度爆发性

“微”时代信息传播呈现极强的爆发性,和强大的信息传递力,瞬时间就拥有极大的传播范围。因此,“微”时代干部远程教育应通过较小的信息量,获得较快的信息传播速度。另外,要求传播的培训内容要具备冲击力大、复制性高,并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传播学习价值,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吸引学员注意力及学习兴趣。

1.4远程教育方式呈扁平化

在传统时代或“e”时代,老师与学员的角色相对比较清晰。而进入“微”时代,远程教育与学员的角色就比较模糊,经常处于角色交互过程。“微”时代干部远程教育应该注重“去中心化”,引导学员积极参与并能为他人提供高价值的学习内容,为传播活动的主体,提高传播的长尾效果。

2“微”时代干部远程教育策略

2.1“微”时代干部远程教育规划策略

2.1.1学习平台选择

在“微”时代,学习平台呈现丰富化发展趋势,但是并非是自由化。对于干部远程教育工作,在规划学习课程时,首先要确定学习平台,宜选择用户数多、安全性高的微平台,比如微博、微信等。

2.1.2学习方式选择

在传统时代,干部远程教育工作的开展主要基于课堂模式。而进入“微”时代,干部远程教育的学习方式明显丰富。在当前技术背景下,微博、微信、微课堂、微视频等均可应用于干部远程教育工作中。

另外,“微”时代干部远程教育对学习方式的要求还体现在学习内容的篇幅上。由于移动终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因此在远程教育工作中所的学习内容应注重言简意赅,彰显微、快和个性化,以提高阅读兴趣。

2.1.3学习对象规划

“微”时代为干部远程教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选择方式,但是学习质量的高低仍离不开有效的学习对象规划。干部远程教育,应该根据干部的年龄、职务、业务方向等,规划不同的学习班次,让培训更具针对性。

2.2“微”时代远程教育管理策略

“微”时代干部远程教育,可以界定为“e”时代干部远程教育的互联网“+”,是对“e”时代干部远程教育的补充和优化。所以,对学习者进行有效管理同样重要。

可以考虑按照学习者的年龄层次、工作职务、业务范围和兴趣爱好等组建不同的“微”网络,从而实现对远程教育学习内容、参训率学习成效等进行有效管理。同时,调动学习者在“微”网络进行有效的“微”讨论,营造深厚的自主学习氛围,从而提升远程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2.3远程教育考核策略

对学习者采取有效的考核是检验教育培训效果的最有效方法,在“微”时代的远程教育也必不可少。而“微”时代选择的考核方式与策略要更吻合时展步伐。可以考虑基于微博、微信互动的方式,考核内容以主观感受、收获体会、问题与建议等能力题为主,知识性内容以客气题形式出现。这样,既能充分了解教育培训的效果,也能为下一次培训提供指引。

3“微”时代干部远程教育需注意的问题

3.1要选择合适的时间点

“微”时代,为远程教育带来诸多的便利,是干部远程教育的助推器。但是远程教育内容时间节点,会极大影响所的学习内容受关注的程度。

根据调查研究发现,在“微”时代,一天之中,在中午及晚上饭后的时间来学习内容,会更有利于学习内容的有效推送。一周之中,相对于工作日,周末显得更为休闲,人们会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休闲和放松的事情上,其中包括浏览微博、微信上最新的动态信息,对于干部群体同样如此。

所以,远程教育内容时间节点需与干部作息时间及信息传播规律相吻合,方能起到良好的传播效果,引导干部更主动地学习。

3.2要选择合适的平台

3.2.1平台选择应大众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微”时代可利用的平台越来越多。不同的平台侧重点有所不同,因此并非所有的平台都适合应用于干部远程教育。

干部远程教育的对象遍及祖国大江南北,人员层次差异大,因此适宜选择用户数更多的平台。一方面受训者能用并且会用学习平台,另一方面更利于培训内容格式的统一和。

3.2.2平台选择应安全化

由于干部远程教育的对象及内容都具独特性,因此对远程教育渠道的安全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微”时代的干部远程教育平台应该选择安全性更高的平台,不要只考虑传播平台是否拥有强大的功能和受众性,而忽略其安全性。

微课程远程教育篇6

在网络时代,随着信息与通迅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微博、微信等移动平台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对教育理念、教学方式等产生了重大的变革。微课的作为一种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也在校园中悄然盛行。在各类微课教学设计比赛的带动下,这种教学模式被越来越多的体育教师所接受和使用,,微课教学正在进入中职体育教学课堂。

1体育微课的特点

“微课”是根据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实际,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也是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在中职体育课堂上,其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

1.1技术动作呈现的直观性

“微课”把体育教学中抽象的技术动作在课堂之外直观地呈现出来,让标准动作直接、低速、多角度、重复地展示,并可以对教学重难点、易犯错误等进行直观地细致地讲解,有利于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模仿练习,加深学生对动作的感知与理解,从而把“因材施教”落到实处。例如,在足球课中,讲解足球定位球战术的教学过程中,如果只单纯的依靠老师的讲解和示范,学生还是很难领会略显抽象的教学内容,无法及时掌握动作要领,但如果采用flas技术来制作微课视频,就会使足球战术直观呈现,学生也会愿意更加主动地了解足球运动。

1.2课程结构的完整性

微课虽然简短,但并不是课堂教学的一个片段,或是某个教学环节。一则优秀的教学微课与传统教学课堂一样,是针对既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的教学过程,需要制定必要的教学计划,制作教学课件或使用教学器具。一段长度在5-8分钟的体育教学视频,能集中反映教师针对某个知识点、具体问题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过程,一般都会完整的包括对某一知识点或技术动作多角度的完整示范、分解示范,技术要领、重点难点、易犯错误等等的讲解以及片头引入、片尾总结。所以,微课虽“微”,却是完整教学内容的浓缩,是传统教学的精炼。

1.3教学资源的共享性

中职体育教学有田径、体操、足球、篮球、武术、形体舞蹈等内容,其项目复杂繁多,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临不小的困难。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位体育教师很难完全掌握所有的运动项目,在教学示范的过程中也会存在一定的偏差,而一个学校的不同体育教师之间基本都会是互补的状态,体育微课的出现更是完善了这种互补性,不同老师之间资源共享,实现教学资源的最优化,使学生高效、正确地掌握技术动作。

1.4课堂学习的自由性

体育微课随着网络的普及,校园wifi的全面覆盖,发挥的空间也越来越大。学生可以在闲暇的时间打开手机、电脑等就可以直接观看。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把运动技术动作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动作表象,增强学生对技术要领的直观印象。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完全掌握的技术动作,或者落下的内容可以通过体育微课在课堂下进行补充学习完善自己,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良好的体现方式。

2体育微课堂的校本实践研究

我校体育教师在充分领会课程的基本理念和目标下,积极改革创新,尝试将微课教学带入课堂,经过多次实践,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下面以“蹲踞式跳远”微课为例,展示我校体育微课堂的校本实践研究。

蹲踞式跳远是中职学生跳跃动作教学的重点教材,是发展学生腿部力量和弹跳能力的重要手段,它包括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四个环节。该技能学习的教学重点时快速助跑,有力起跳;难点在于助跑与起跳的衔接。在传统的教学中,必须由体育教师一遍遍演示,可往往教师已跳得满头大汗,仍有学生没有很好地掌握该项技能,另有的教师年事已高不再适用于如此高强度的教学,对教学效果会有相应的影响。蹲踞式跳远的技术动作存在一定的过程性,不易分解示范和放慢示范速度,受动作的转瞬即逝和容易受突发状况影响等这些客观因素的限制,学生不能全方位集中注意力观摩教师的动作。而利用微课教学为创新手段,就可以较好地突破教材的重难点,学生也可以不受时间和场地的限制反复学习直至掌握。

3、中职体育微课教学存在的不足及建议

3.1微课视频制作难度大

由于传统常规体育课多在室外完成,体育教师对制作ppt、视频和音频编辑以及录屏软件的使用都很生疏,体育教师在制作微课的时候,会遇到很多专业以外的技术难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练习,更需要信息技术专业教师的指导或参加相关培训来不断提高自身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3.2过于关注形式而忽略内容

体育微课教学的设计要完成设定的教学目标,有效解决实际教学问题,促进学生思维的提升、能力的提高。在实际教学的过程当中,有些老师没有针对既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去制定严谨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重点不够突出,逻辑不清,反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了视频的拍摄、课件的制作、后期的处理上面,这样就会华而不实、本末倒置,远离了我们微课教学的初衷。

3.3体育微课资料匮乏质量参差不齐

我国微课的开展较晚,并且国内有关微课的研究并不多,以“体育”为主题的微课研究就更少。虽然各地都有不同形式的微课比赛,高质量的微课作品并不是很多,体育领域的更是少之又少。

3.4对于体育微课教学的建议

微课的视频剪辑及录制要具有针对性,根据教学内容的进度,频中的学习动作不要太复杂,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太复杂会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微课视频要提高规格标准,示范动作要清晰、正规,要有至少两个示范面,制作要丰富,不能太单调,适当配乐来增加学习气氛。体育教师要加强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在不断完善自己专业能力的基础上,积极参加信息化培训,顺应时展的需求。

微课是一种新兴的体育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它给学生们营造了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但不是体育教学的唯一方式,如何更好地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增强体育课堂教学效果,引导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运动理念是我们持续探索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子朴.学校体育微改革[J].体育教学,2013(3):1.

[2]杨绍昌,胡俊.微课在大学体育课程中的促进作用[J].现代企业教育,2015(2):423-424.

微课程远程教育篇7

一、微课的概念及特点

微课,即微型课程,其理念可追溯到1993年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a.mcGrew教授提出的60秒课程,要求将概念、讲解、举例浓缩在60秒钟的时间内,以便于普及有机化学常识。1995年,英国纳皮尔大学terencep.Kee教授让学生进行一分钟演讲,以促进学生掌握核心概念,应对快速增长的学科知识与交叉学科的融合[2]。“微课”这一概念是在2008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Davidpenrose明确提出的,他认为提炼教学中的核心概念为微型的知识脉冲,提供学习者知识发现与自主学习的网络平台,可取得与传统的长时间授课相同的效果,有效节约学习时间[3]。随着网络视频技术和移动互联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发展,微型化、移动化和碎片化学习已成为可能,利用零散的时间随时随地学习微小知识点的微课教学理念得以实现。与常规课程相比,微课的教学时间短、容量小,讲授的内容少,要求主题突出、问题聚集,有很强的教学针对性。它以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是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学习环节的学习资源,也是一种情景化、可视化、数字化的资源包[4],其本质是在微型资源的基础上附加了教学服务的小型化课程,是内容、服务与互动的载体。具有微型化、智能化、可重复使用、持续进化等特点[5]。

二、微课的教学设计

微课开发实践中最核心、最重要的环节是微课的教学设计[6],它要求教师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完整、清晰、生动地讲解教学内容,体现现代教育的理念和技术,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点,促使其可持续地主动学习[7]。微课教学设计是优质微课资源的起点,它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认知负荷理论认为人类学习的主要障碍是工作记忆容量的有限性;只有受到注意的信息才能得到人脑的进一步加工,只有被注意到的瞬时记忆才能被加工成为短时记忆[2]。通过微课的教学设计,吸引并保持学习者的注意力,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可以从学习者的先验知识、学习材料的复杂性、学习材料的组织及呈现方式三个方面入手,增加学习者关联性认知负荷,优化其认知总负荷,使之不超过学习者的承受范围。这就需要在教学设计中把握微课短小精悍的特征,突出其小、实、新的特点。在开发微课之前,首先要进行需求分析,即分析学习者特征,以明确微课学习者的认知特点和学习目标。在此基础上确定该微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教学目标要有针对性、实用性,选题要准确,以吸引和保持学习者的学习注意力,教学任务要明确、具体。确定了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后,接着进行微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与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设计即拆分知识点、明确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通过对知识点的分割,确保微课能够问题聚焦、主题突出。教学过程的设计从教学的组织方式、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以及教学策略的应用方法三个方面入手[7],以期微课的教学过程新颖有趣、吸引和保持学习者的注意力,完成教学目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微课的教学内容设计时要确保微课教学内容少而精,主题突出、有针对性,所以,要根据教学目标与任务进行知识点的切分,确保微课的教学容量小,能够在保障学习效果的前提下用很短的时间讲解清楚[5]。对于那些内容复杂、自成体系且不宜分割论述的内容,以及针对性不强、主题不明显、对学习者没有吸引力的教学内容或活动,没有必要作为微课进行开发[2],以免造成资源的浪费。微课教学过程要保证教学完整清晰、形象生动。一般来说,微课教学过程包括教学导入、内容讲解和教学总结三个部分。为使教学导入新颖、快速,可以使用有趣的案例、熟悉的事件、现象,也可以设置疑问、悬念,创设学习情境,唤醒先验知识。内容讲解时要逻辑清晰、深入浅出,围绕主题、突出重难点。在讲解新知识时要考虑教学内容的组织及展示方式,力求隐性知识显性化、抽象知识可视化、操作技能动态化[8],让学习者在恰当的情境、情绪和节奏中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教学总结要简明扼要,能启发学习者进一步思考和研究。为使微课散而不乱,便于教学平台的组织管理,在进行微课教学设计时还需要准确描述其教学信息,使学习者能快速获得所需微课,并为聚合成更大的课程提供依据[5]。此外,由于微课程还具有在线辅导功能,除了教学内容外,还需要教学支持服务,包括学习辅助工具、由易到难的指导性练习/测验以及反馈、支架与路径、指导与讨论协作[3]。

三、微课视频的设计

微课视频是微课核心资源中的重中之重[6],是微课的主要载体,其制作的精良程度直接影响微课的传播效果和应用效益。微课视频设计的目的是尽可能地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视听体验,吸引和保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在进行微课视频设计时,首先要注意所选用媒体在呈现教学内容时的适用性和统一性,使抽象知识可视化、操作技能动态化[8],生动形象,激发和吸引学习者学习。第二,要尽量使学习者将注意力集中在要学习的内容上,不要形成干扰信息,分散学习者的注意力。在呈现微课内容时,不宜过度可视化、动态化和趣味化[4];一切呈现方式要服务于教学内容,尽量不要有那些形式大于内容、花哨而无意义的装饰;教师出镜需谨慎,一般情况下,微课视频中出镜的教师最好能够形象良好、发音准确、声音悦耳、口齿伶俐、身体健捷。在微课视频设计中,还需要重视一些技术性问题。首先,文字要精简,突出重点即可,必要时加入相关图片帮助学习者理解。其次,教师讲解的声音要清晰、发音准确、亲切自然,保持语速适中,多使用口头语言、深入浅出,切忌一字不漏照着课件念、照本宣科。第三,背景音乐要与主题相配,不可喧宾夺主、超过教师讲解的声音;视频背景尽量简单化,起到烘托主题、美化画面的作用,不能对主题造成干扰。第四,同一页面的字体和颜色要控制在三种以内,保持整体风格一致。最后,为提高学习者的参与度,需要有清晰的导航、使用说明和人性化的操作方式,并及时反馈和评价[8]。

四、微课的应用方式

微课是一道引人注目的新景观[9],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它可作为网络自主学习资源、也可作为课后辅助学习资源;可用于在线教学、远程教学,也可帮助改善课堂教学;能够极大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对于普通网络学习者,微课是其利用课外、工作之余的时间碎片进行自主学习、远程学习的一种网络资源和学习手段,丰富的微课资源有助于实现按需定制的个性化学习、移动学习、自主学习,为终身教育、开放教育服务。对于在校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微课便于他们在课外进行自定步调的个性化学习和混合学习,弥补课堂教学难以兼顾不同学生接受程度差异所带来的缺陷,满足学生差异化自主学习的需要。主要用于学生课后复习、转化学习困难的学生、缺课学生补课和异地学习、假期学生自学,以及家长辅导孩子学习[10]。微课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促进的作用,能有效促进教师课内外教学及教研能力的提高。微课可方便地用于教师说课、评课、突破重难点、课后拓展等教学实践活动,利于培养、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及教学研究能力。微课还是教师相互交流、借鉴、分享教学理念及教学成果、推广优质教学资源的好途径。微课具有内容聚焦、可重复使用的特点,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恰当地借鉴使用,使之融入自己的课堂教学,改善课堂教学的效果。微课的主要用途是网络在线学习,而不是课堂教学。在“微课热”的背景之下,有人倡导用微课主导课堂、甚至替代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实在是一种错误的短浅之见。教学是一种生成性过程而非预成性的过程,事先制作好的再精美的微课也代替不了教师依据学生的现时反馈所进行的面对面的现场讲授和点拨指导。并且,课堂教学是一个在封闭的空间和规定的时间内开展的有明确目的的教学活动,千百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教师课堂讲授模式是一种最经济、最有效的教学方式,任何一种已知的教学模式都难以替代教师面对面的现场课堂讲授的作用。[11]微课的未来在网上,而非课堂上。网络学习与课堂学习可以相互促进、相互转化,我们反对非此即彼的激进改革。一些极端的做法,如翻转课堂模式,只是在特定条件下适合特定内容的一种模式,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不应该盲目跟风、盲目推广。

作为一种新型学习资源和网络学习手段,微课深受数字化时代学习者的青睐。要开发制作出优质微课,教师需具备较高的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艺术水平,做好教学设计和视频设计,把握微课短小精悍的特征,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点,促使其可持续地主动学习。微课主要用于在线教学,有利于改善课堂教学。随着优质微课数量的增加和网络平台应用功能的完善,在移动学习、自主学习、远程学习、混合学习等领域微课必将得到飞速的发展。

作者:袁俊单位: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11,(10):61-65.

[2]孟祥增,刘瑞梅,王广新.微课设计与制作的理论与实践[J].远程教育杂志,2014,(6):24-32.

[3]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65-73.

[4]郑小军,张霞.微课的六点质疑及回应[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2):48-54.

[5]余胜泉,陈敏.基于学习元平台的微课设计[J].开放教育研究,2014,(1):100-109.

[6]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5-13.

[7]刘小晶,张剑平,杜卫锋.基于五星教学原理的微课教学设计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1):82-89,97.

[8]王雪.高校微课视频设计与应用的实验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19-226.

[9]杨满福,桑新民.对mooCs浪潮中微课的深度思考———基于首届高校微课大赛的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3,(23):1-5.

微课程远程教育篇8

关键词:纳课;教育技术;学习资源;微课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14)23-0044-03

一、背景与现状

近年来,随着信息与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相关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而深入的实践推进,以微课、慕课为代表的教育技术创新应用倍受业界瞩目,“微课”一词的提出,立刻引起了教育界甚至整个社会的关注。从2010年11月,佛山教育局率先在国内开展首届中小学新课程优秀“微课”评审活动,到2012年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和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率先推动面向全国高校和中小学的微课比赛,再到2014年3月启动的第二届全国高校(高职高专)微课教学比赛,各地相继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推进微课建设。当前微课已成为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信息化领域重要的教育技术,全国不少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行业协会/学会都在积极推动微课的建设与应用。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领域,微课的设计、开发与应用也取得了不少成绩。回顾与总结实践进展,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未来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焦建利教授[1]将微课发展的现状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1)微课受到教育部、各省市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2)微课拍摄与制作技术在硬件和软件上取得了重要突破;(3)组织设计、开发、征集了一大批微课作品,微课资源日渐丰富,系列化程度不断增加;(4)实践探索、应用与试点研究日渐丰富,研究成果逐步显现出来。”

微课设计、开发与应用所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我们更应当清醒地看到目前在微课实践方面存在的几点制约微课发展的瓶颈。首先,对微课的认识上千差万别,理解上五花八门,目前,对微课的认识上存在较多的不同看法,到底什么是微课?是微型课件?微格教学?微教学单元?课程微缩?是微课,还是微课程?其次,目的上不够明确,动机上各不相同,不少一线教师对微课设计、开发与应用的目的还不够清晰明确,动机也各不相同,不少微课作品的设计开发源于微课比赛,一些微课设计开发以参赛为主要意图。对于为什么要设计、开发微课,设计开发了微课之后,应该如何使用,可以在哪些地方使用,以及以哪些方式方法使用,都没有清晰的认识。再次,缺乏基础应用群体,导致推广后继乏力,微课现阶段的发展基本上是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发起,由比赛形式带动推广,这种主要依靠政策推广的资源建设模式缺乏学习者的参与,资源主题建设者教师也是被动参与。可以预见,这种自上而下的推广模式在今后必然会遭遇很大阻力,最终流于形式。对于微课今后的发展,焦建利教授[1]在同文中提到:“回归本真,微课是为教学和学习模式创新而生的,教学模式创新才是根本。切记,我们永远都不要为了微课而微课,那是死路一条。不考虑应用、盲目的微课开发注定是徒劳的。微课是为教学模式的创新而准备的,它存在的唯一理由就是让教师教得更轻松,让学习者学得更快乐、更高效。”

鉴于上述微课的种种不足及存在问题,笔者觉得几个问题值得大家共同思考:相对于精品课程,微课的长度已经控制得很短,那我们是否还有必要继续去强调课程的完整性呢?微课的基础上,一种更新型的教学资源是否应该出现?在物理单位上,比微米(micrometer)更小的单位是纳米(nanometer)。受此启发,笔者在此提出一个新的概念――纳课(nanoclass)。

二、关于纳课

纳课这个词缘自其英文名称:nanoclass,意译过来就是“纳课”。这里笔者首先对微课做个简单的介绍:微课起初的定义为“根据教师的需求,结合自身区域资源建设的实践与思考,提出的一种由常用教学资源类型组合和‘生长’而成的新型资源类型。”[2]虽然微课的创始人胡铁生[3]在微课的第三个发展阶段中修正了微课的概念,但在其文章最后依然提到:“微课虽‘微’但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因此,在微课建设过程中要体现微课的完整性”。相比于微课,纳课这种教学资源更多是从学习者的角度考虑,更注重的是其使用频率。使用频率越高,就越应该成为纳课资源。为了说明这个问题,笔者在这里引用“资源粒度”这个概念。“数字资源粒度是数字资源的元素的大小或细化程度。细化程度越高,粒度级就越小。相反,粗糙程度越高,粒度级别就越大。”[4]笔者认为,要成为纳课资源,其资源粒度级别就要比微课资源小。究其原因,我们可以引用李爽[5]在其文章《从教学资源到学习资源》中的一个例子:“以录制一节流媒体课件为例,如果流媒体课件时间过长,未必便于学习者在工作之余全部观看学习;反之,时间较短的流媒体课件,以其针对性较强,知识模块化、案例化、专题化的特点,更能够吸引学习者。”所以,相比于微课,纳课的长度应该更短小,内容应该更为精炼。纳课的核心内容是在关注教学过程中某一知识点的基础上,再细分筛选出该知识点中的某一精髓核心,除了包括教授者对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之外,更注重学习者最关心的内容,展现的仅仅是某一精髓核心点,不包含教学活动中的其他环节。

接下来我们可以再讨论下关于纳课的适用性。如果将纳课与微课做个比较,笔者认为,微课比较倾向服务于自主学习,纳课更倾向服务于课堂教学;微课适合于公众群体,纳课的适用人群更有针对性,更适用于专业人群。如果要再具体一点,笔者认为纳课的主要服务对象应该是对该学习内容已经具备一定专业基础的学习者。为了说明这个观点,我们可以假设一个情景:一个专业学习者在复习或备考过程中,对某些知识点忘记了或者存有疑问时,需要重温的往往只是其中最最关键的几个核心操作步骤,而不是完整的课程教学过程。因此,在实践课堂与课后应用中,学习者真正需要的或许不是微课,而是纳课。但是话说回来,如果不是具备一定相关学习基础的专业学习者,一个该专业课程的门外汉就很难从纳课资源中得到帮助,如果他想学习该门课程,微课会更适合于他。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我们或许可以总结出这样的一句话:你要学,有微课;想学精,找纳课!

再来说说关于纳课的展现形式。其实纳课的载体可以不再局限于视频,视实际情况可选择纯音频或图片。如果一个单纯的音频就能满足学习要求,就无需做成视频;如果图片可以描述清楚,也没必要做成视频。举个例子,在某些特殊人群培训中,比如盲人操作培训,使用音频作为纳课资源更是能够发挥其他教学资源无法替代的作用。

由此,我们可以将纳课定义为:一种以视频为主,包含音频、图片等各种形式的多媒体为载体,展现教学活动过程中精髓核心点的学习资源包。

说到这里,可能我们最应该讨论的问题应该是:怎么样的教学资源才能归结为纳课?怎样去做出适合做为纳课的教学资源?笔者认为应该从这些方面进行考虑:既然纳课是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服务于学习者,目的是为了展现教学活动中学习者需要反复重温的内容,那么纳课的内容设计就应该针对性更强些,如果纳课里面再包含课堂活动过程中的情景导入、知识点展开、师生互动、总结反馈等等元素,学习者就会有选择的来获取他最关心的内容,而不是观看完整的教学资源,久而久之,就有可能会放弃通过这种形式来学习该内容。这样就会造成教学资源建设浪费,无法提高纳课资源的使用率,最终无法体现出纳课这种有别与其他的教学资源,能吸引学习者重复不断使用的核心魅力。所以,如何能成为纳课?如何做出好的纳课?笔者觉得,作为纳课资源的制作者,首要考虑的应该是哪些教学资源属于难懂、易忘、易错,需要反复重温的,如果属于,那它就应该成为纳课资源;如果不属于,那就应该把它精炼优化,否则排除开外!

此外,我们还可以再探讨一下关于纳课资源的开发途径与纳课平台的建设要点:

纳课资源的制作环境与工具可以非常简单。比如一台带摄像功能的手机加一个三脚架即可,不需要规范的教室、认真的同学、先进的摄像设备、高端的计算机,更不需要专业的拍摄团队和后期编辑。纳课的低制作门槛,资源粒度更小,重制和新增便捷,使得纳课资源包的更新速度快,更好地满足学习者的需求。此外,我们还可以对原有建成的精品课程库、微课资源库、教学课例库、课件库等进行切片加工、重组整合和二次开发。这样既可发挥原有资源库的教学价值,又可在短时间内形成一定规模数量的纳课资源库。

纳课平台是纳课资源建设、共享和应用的基础。平台的功能应该要在满足纳课资源日常建设、管理的基础上,赋予便于纳课资源的主要提供者相关的增删管理权限,使其能对自己制作的纳课资源进行维护。此外笔者建议,纳课平台更应该建立访问量统计的后台数据库,及时反馈给纳课资源者,让其了解该纳课资源的使用频率,为其日后进行增删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使纳课资源不断优化,使用率不断提高!

从以上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得出,相比于微课,纳课有如下特点:

(1)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如果将纳课与微课做个比较,微课比较倾向服务于自主学习,纳课倾向服务于专业教学;微课更适合于公众群体,纳课更适用于专业人群,在一些特殊群体的教学培训中更是大有可为。

(2)纳课资源制作简单,形式多样,经济成本低。微课资源庞大,既要服务于教师,又要兼顾学生学习,更要应付评估,很难做到面面俱到!

(3)纳课呈现的内容更专更精。笔者觉得这是最重要的一点,相比于微课,展现内容更精,针对性更强,时间更短,资源粒度更小,更利于学习者快速获取所需知识;正由于其专精程度高,有利于为学习者解惑释疑,更应该是其区别于其他教学资源,吸引学习者反复使用的魅力所在!

三、发展与前景

纳课是一个新生概念,笔者在此只是初始提出,至于能否切实使用到实际教学中,使其成为常态化教学模式,由于还没经过实践应用与推广,目前还不得而知!不过,如果对于看完此文后对纳课资源建设有兴趣的学者,笔者在此还是提出一些粗陋的建议:从纳课资源建设来说,一个教学资源是否能被认为是纳课资源,并且能让学习者对纳课资源保持很高使用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纳课的资源提供者,取决于提供者如何把握筛选出教学资源中的精髓核心点;从纳课平台建设与发展来说,相比起微课、慕课等教学资源平台,纳课平台技术要求并不高,关键应该在于纳课平台能否给纳课资源提供者做增删决策提供最大程度数据支撑。如果将纳课的资源设计与平台构建都考虑周全,就能让纳课资源在教与学的双向互动中完成自身进化,优胜劣汰,笔者相信如果能够把握好以上种种,纳课这一新生事物将会在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潮流中占有一席之地,并使优质的专业教学资源在纳课这个载体中不断更新累积,一路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焦建利.微课发展的现状、问题与趋势[J].中国远程教育(资讯),2014(4).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2.

[3]胡铁生.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2(8):41.

微课程远程教育篇9

在双阳中学,我们还利用远程教育接收机上的服务器功能,建立了学校内的局域网站,把接收到的资源上传到本校的局域网站上,方便师生在网络教室中使用远程教育资源。教师可以在任何一台学生机上下载到远程教育资源,然后在该机上进行备课、进行课件整合,然后通过远程共享,就可以到多媒体教室中的电脑上使用该资源给学生上课。操作起来十分方便快捷。这样,使远程教育微机教室发挥了他特有的作用,即学生上课时是微机教室,空闲时是教师的电子备课室,做到了一机多用,一室多用。

本学年初,为了解决本地英语教师和音乐美术教师短缺的问题,我们探索了用自聘教师和光盘教学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搞镇级公开教学的方式,培训自聘教师用远程教育教学光盘为学生上课,很快解决了自聘教师业务能力问题,提高了自聘教师的授课水平,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每项工作成绩的取得都要有制度的约束,同样我们制定了教师应用远程教育资源的制度,要求小学老师每人每周应用远程资源不低于2课时。但在双阳小学,老师使用远程资源的远远高出这个要求,由于班级多,常常是排不上号,老师要求增加设备的呼声很高。我们还把远教资源应用与教师的评优评模挂钩,调动广大教师应用资源的积极性。

由于我们对远程教育资源应用工作的重视,一年来,先后有多名教师在镇、县、市级远程教育资源应用说课比赛中获奖。

2.管理与维护

在管理上,双阳中心学校制定了远程教育管理暂行规定,使教师应用远程资源有章可循。逐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各学校的每一台微机在原有封签的基础上,我们又在机箱后面加了一把锁,钥匙由管理人员保存。这样,避免了随便拆卸微机的现象发生,给机器加了双保险。各专用教室有专人负责管理,只有管理人员一个人有门钥匙,其他人员无权拿钥匙。这样,无论是谁使用完毕,都由管理人员最后锁门,避免了使用完毕忘记关机、关闭电源等现象,同时也避免了专用教室内的物品丢失。中心学校管理人员经常常深入各村校,检查指导远程教育的设备使用与维护工作,每次到村校,都是一次专题的培训,使村校管理者的管理和维护水平不断的提高,做到了没有硬件损坏不出村,保证了设备的正常运转。对设备维护都做了详细记录,以便积累经验,方便维护提高维护水平。

为了便于规范化管理各学校的远程教育工作,中心学校制作了远程教育管理图板,使本镇各项目学校的远程教育基本情况一目了然,各学校对所有资源登记造册,并分类向全体教师公布,方便教师查找使用。对所接收的资源及时在远程教育信息板上公布,使师生能及时查到想用的资源。

3.教师培训

本学年,我们在应用远程教育资源上,加强了对教师的应用培训工作,根据教师的使用电脑的实际水平,我们把教师分成两个班,一个是基础班,一个是提高班。基础班是没有接触过电脑的老师,提高班是已掌握办公软件应用的教师。

基础班在集中培训的基础上,我们收集制作了office2003基础知识的视频教程,分为word、excel、powerpoint三个视频教程,各刻录成DVD教学光盘一张,下发到各基层学校,做为基层学校校本培训的教程,使多数教师初步了解了电脑及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方便教师学习,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对提高班,我们把重点放在了图片处理,和动画制作的培训上。因为图片处理和动画制作是老师制作课件的关键。我们同样采取网上找老师的方法,我们把收集到的图片处理和动画制作的视频教程,通过技术处理,刻录成DVD教学光盘,发给老师,供学习时使用。

一学年来,我们制作了photoshop视频教程DVD教学光盘一张,Flash8视频教程DVD教学光盘一张,共计10多个小时的视频教程,这些视频教程,可以组织老师集中学习,还可以分散学习,这样做不受集中培训的时间限制,方便教师自学,教师对此十分感兴趣,培训效果也很好。老师称这样的光盘为“不用花钱请的老师”。一年来,一些基础较好的老师,学会了图片的简单处理,简单的动画制作,能把下载到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下载的课件不符合课堂需要时,自己能通过所学知识,对课件中的动画和图片进行相应的处理,对课件重新进行整合,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通过上述培训,老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的多了,中学的多媒体教室的使用率高了,这样,每轮到一个班到多媒体教室上课,学生们都早早的跑到多媒体教室中静静的等待,学生喜欢上了多媒体教室,老师也离不开多媒体教室了。

由此,小学老师也把光盘播放室当成了自己施展才华的天地,卫星接收教室也成了小学老师多媒体教室。

微课程远程教育篇10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嵌入;微课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微课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微课已经成为全球教育尤其是在远程教育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微课是当前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应用的一个热点,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利用微课进行高效教学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一、“微课”提升了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有助于教师专业成长

二年以前,“微课”对于我来说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词汇。偶尔在网上杂志上看到,别人说起它,觉得它是那么遥远,不过它也慢慢地引起了我的注意。直到2014年5月,我参加了在育才中学举行的新概念微课程培训后,它神秘的面纱才逐渐被揭开。桂林理工大学多媒体软件开发与应用研究所博士陈三明老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幽默,富有感染力,让人欲罢不能,内容丰富多彩,收获颇丰。学习结束后我修改了QQ个性签名:向老师学习,认真到极致,勤修苦练。从此,“微课”走进了我的世界。

按照陈老师传授的方法,我试着制作微视频,并坚持了下来。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CamtasiaStudio、屏幕录像专家等录屏软件,会声会影等视频制作软件,DV+白纸,录屏软件+ppt等多种方式方法制作微课。有的软件是原来比较熟悉的,有的软件是自己不太熟悉的,通过自学逐步得心应手。当然,这一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一方面自己埋头研究学习,另一方面也加入了一些与“微课”学习有关的全国QQ群(如陈三明新概念微课程QQ群、微课程教学法全国QQ群等),这里除了有教育名家,还有众多像我一样的一线草根,大家都热衷于微课,是一群坚守教育的追梦人。名家高詹远瞩,不忘时时指点,使众草根拨云见日,豁然开朗;草根们脚踏实地,乐于分享,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二、“微课”改变了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在不断的探索微视频的制作过程中,我也逐渐将“微课”应用在信息技术课堂教育教学中。这些短小精悍的微视频很受学生们的认可和喜爱,他们在这里尝试了一种全新的新学习方式,并有了成功的体验。在操作上我是这样处理的:

首先,我针对信息技术教学中那些内容和知识广泛,在课堂上凭语言图像难以表达的,需要借助视频来增强表达效果的教学内容,将它制作成微视频,供学生课前预习。比如我在讲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时,这一章节的内容非常的广泛,历史跨度大,行业众多,我收集了相关资料,制作了“生活在信息社会”的微视频,放在班级的QQ群中,供同学们课前预习。学生可以随时去观看,不受时间的限制。通过课前的预习,学生对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有了更多的认识。通过学习,学生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的表现比以往更加积极主动。又如网线的制作,笔者利用摄像机将网线的整个制作过程录制下来,然后配上注释字幕配音,放在Ftp服务器,学生在课上一边观看一边制作,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则在细节上加以指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学们看到自己亲手制作的网线,非常高兴地说:老师,我也会做网线了!自豪感与成功感由然而生。

其次,对那些信息技术制作操作步骤较复杂,学生跟进教师节奏困难较大的教学内容,我将它制作成微视频,供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比如在讲FLaSH制作时,较为复杂的制作我就用录屏软件并配上录音,制成微视频,放在Ftp服务器上,供同学们上课使用。在课堂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暂停、重复和快进,完全不必向以往教学中,教师要照顾各种程度不同的学生,现在学生完全可以按自己的节奏自主学习。教师课堂上要讲的内容减少了,有更多的时间去引导需要帮助的同学,有更多的机会去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节约了大量的课堂时间,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这样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负责引导与点拨;学生是学习的主导者,是学习的真正主人。

再次,对那些信息技术内容结构复杂、学生理解有难度和知识点绕来绕去等教学内容,我制作或在网上收集相关视频,放在Ft服务器上,供学生们上课探究学习。教师引导他们参与讨论,理清思路,攻克难点,激发创新思维,改变观念。

总之,经过近一年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嵌入“微课”的教学实践,与传统的课堂比较而言,微课让信息技术课堂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在任务驱动下,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自主协作学习能力加强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创新潜力得到挖掘,学生们善于思考,勇于创新,信息素养得到了提升。

三、“微课”开启了课改的新模式,有助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互联网始于1969年的美国,它以惊人的速度快速发展。“互联网+”就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比如日常生活服务中,电子商务是互联网与购物结合,滴滴打车是移动互联网与出租车行业的结合,“互联网+”在各行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微课”就是互联网与教育的结合,必将同样取得丰硕的成果。现在还有部分教师仍然是依靠一本课本、一张嘴、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经营着自己“得心应手”的一亩三分地,并希望这样的方式一劳永逸,缺乏深度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然而今天的学生是网络产品伴随着他们的出生与成长,体验着网络环境带来的种种便利,对数字化产品有着强列的好奇心。如果作为教师还停留在固有的传统经验上,必将落后于先进的技术及自己的学生。“互联网+教育”不仅可以实现教学内容在线传输和资源供享,更重要的是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全方位的双向互动交流,这样的交流可以是实时的,也可以是非实时的。借助于互联网真正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做到因材施教。作为现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看到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做现代教育的开拓者。

综上所述,互联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继续向前发展,“互联网+”是整个社会各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微课”为载体的“互联网+教育”必将开启网络时代课改新的模式,互联网模式下的“在线教育”有着无穷的潜力等待我们去挖掘。作为一位一线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应该静下心来,做一些有益的探索。在笔者看来,目前以微视频为核心的“翻转课堂”近年来发展迅速,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大家和一线草根的认可。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准备将“翻转课堂”植入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继续探索适合自身所在学校的本土化教学,为“在线教育”的健康发展,为全面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