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课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6:04:18

网络课程篇1

摘要:开发网络应用程序集成到网络教学平台,网络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可以互相沟通,记录和保存的数据,学生的学习过程。在线课程测试,以便找到网络课程运行错误,程序执行过程中,测试的目的是尽可能暴露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网络课程,网络课件

(一)网络课程和网络课件的概念

1、课程

本课程式学校整体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包括一个广泛的概念,包括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甚至评价方法。

2、网络课程

网络课程是指一门学科的教学内容,通过网络性能和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

3、课件

本课件事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计算机性能的一个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反映了一定的教学策略。

4、网络课件

网络课件是网络课程,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网络课件的类型

1、从应用形式分类

(1)课堂演示型网络课件

课堂演示型网络课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计算机上演示了一些微观现象或动态图形或抽象的比喻。

(2)个别化学习型网络课件

个别化学习型网络课件是为学习者提供个别化学习环境,独立的学习者,通过互动学习的网络课件,以达到学习目标。双向互动的网络课件也各不相同,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这反映了不同的教学或学习策略,形成了不同模式的网络课件,包括钻型网络课件,网络课件,网络课件模拟,测试型网络课件,网络课件解决问题和探索式学习的网络课件。

(3)协作学习型网络课件

合作学习强调合作与交流,在学习过程中,以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和动机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相互作用,并表示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思想和方法解决个别学生的问题,暴露每个人学习的思维过程,总结使有机会体验到自己的认知过程,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学习策略的总结和反思,相互讨论或交流学习的策略。同时,协作学习的重点建设的意义,帮助培养学习者的主观性和社交技能,以使学生全面发展,并学习彼此。通过学习者互相帮助对方来实现在共同发展的目标。

(三)网络课件的设计与开发

完整的网络课件设计与开发包括:需求分析、课件需求规格说明书编写、课件结构设计、学习环境设计、脚本编写、课件开发、与网络教学支撑系统集成、测试评价和修改等8个阶段。

1、网络课件需求分析

网络课件的需求分析,对网络课件的内容、用途、使用对象、课件类型、运用环境等各方面的条件进行分析,以确定的目标和规模的课件开发,估计的成本和效应的课件,并据此制定课件开发计划。这个阶段包括学习者分析、课程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分析。网络课件设计者对课程的特点进行分析,明确课程的使用对象、课程明确使用的初始容量和课程的课程要求,以达到学习目标,课件设计,开发能力和开发环境,时间,经费的限制分析,选择网络课程的模式。

(1)学习者分析

学习者分析,结合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分析,对学习者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和认知结构变量进行分析。

(2)课程教学大纲分析

教学大纲是概括的形成规定的课程内容,体系和范围,它提供了实质性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也是课程中写作课件的直接依据,但也可以作为直接直接检测教学的质量。教学规模有直接的教育意义。教学大纲应注意的原则,科学,思想和主观联系实际,基础性,系统性的准备。

(3)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分析

课程目标分析,以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内容顺序。根据教学目标的意义和不同的方法,教学目标可以分为教学目标和教法目标。教学目标的分析方法通常被归类分析,信息处理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法(aHp)和Sim分析。

(四)课件需求规格说明书编写

完成需求分析阶段工作的基础上,要编写网络课件的需求规格说明书。需求规格说明,也称为功能规格说明或系统规格说明,它是一个准确地描述了网络课件系统的功能和性能,必须提供其考虑的限制。需求规格说明是网络课件设计的蓝图,是系统测试和用户文档的基础上,通过书面形式的要求规范手册描述,外部网络课件体统的预期行为的可视化和用户行为,从而形成网络课件的一个完整的了解。网络课件需求规格说明书。一般包括设计目标,需求分析,选择和分析的媒体,网络课件模式分析,网络课件的结构和学习环境的设计。

1、网络课件的结构设计

网络课件的结构设计包含知识的战略组织,在实际生产中制作中,网络课件的知识水平按照组组织分成纵深型和平面型。

(1)纵深型知识点组织方式是指和一个学习主题相链接的知识节点具有较强的因果关系,将学习过程导向纵深,学生的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连贯性,不会因为知识节点的跳转而转到关系不大的知识节点上。一般来说,纵深型的知识节点组织方式是面向一个问题解决,利用网络课件引导学生不断深入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2)平面型知识节点组织方式是指和一个学生主题相链接的知识节点具有平行关系,一般是辅或支持性知识为主题的学生,如各种方案、背景知识、方法论知识等。

2、诊断测试与学习控制

诊断的目的是确定学生是否储备知识以满足新知识的学习需求,并找出原因,让学生找出犯错误的原因是教学的必备环节。诊断测试用以检测学生值钱获得的新的知识或用于安排教学内容的把握程度。

学习者控制和程序控制是学习控制的策略包括。在网络环境下一般采用学习者控制而传统的Cai课件一般采用程序控制。

研究表明,在网络课件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者控制是完全的不适当的,自我调节能力差的学习者可能一无所获。而太多的程序控制和外部支持又不利于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有效的认知支架,帮助学生做出合计的学习决定,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发展。这就要求体统的设计过程中,发现学习者控制和程序控制的切换点,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控制的情况下,温和的提示,以引导学习者。(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网络课程篇2

远程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大批已参加工作的成人或因为某种原因失去教育机会的成人——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庞大的群体,在远程教育实施过程中有机会接受继续教育。他们具有丰富的社会和实践经验;有较强烈的求知欲望;有较明确的学习目的及稳定的专业方向,这个群体接受教育成功与否,对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远程教育中,教师与学生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无法进行“面对面”传统教育交流模式,只能通过特定方法和媒介进行教学实施过程,从而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与约束,开展教学活动。从单一采用教材、学习辅导书等印刷品以邮寄函授为主形式,到运用广播、电视等模拟信号传播,远程教育在教育技术上经过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远程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即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数字技术等高新技术,在数字环境下进行交互式的远程教学。因此,把远程教育架构在当今高速拓展的因特网上,充分开发和利用网上教学资源,并利用计算机网络视频会议系统较强的交互性和实时性,使远程教育中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交流更便捷、安全、可靠。

网络技术对远程教育产生的深刻影响,直接表现为提供给学习者大量便捷的机会,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学习计划及学习内容,从而真正体现“以学生中心”的现代教育思想。网络课程可以按学习者的思维方式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则由教师和学习者共同评价。使传统的教学由单向转为双向,实现了远程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由大众化教育趋向个性化教育。远程教育教学环境的完善,以及高质、高效、满足个人需要的网络课程设计和素材库的建设,无疑对现代远程教育体系发展至为重要。

依靠现代通信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的网络课程教学体系,大幅度拓宽了传统教育意义上学习者的范畴,教育实施过程不受时间、地点、国界、气候等影响,网络上广泛的教学资源极大地丰富了课程教学内容,真正打破了明显的校园界限,改变了传统“课堂”的概念,学生能突破时空限制,接受到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学校、不同教师的指导。可获得更丰富、直观的多媒体信息,共享全世界各图书馆的资料。

总之,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现代远程教育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使现代远程教育成为信息时代人们教育和学习的最佳方式之一。

二、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是充分利用和优化我国教育资源普及与提高全民素质,降低教育成本与全民享有受教育权利的重大任务。其核心是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可以有四个层次的含义,一是素材类教学资源建设,主要分四大类:试题库、素材库、课件库和案例库;二是网络课程库建设;三是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四是通用远程教学系统支持平台的开发。而网络课程和素材类教学资源建设又是重点和核心。

1.网络课程的设计原则

网络课程不是传统教材的电子版,也不只是教学载体技术问题,而是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对传统教学大纲、内容体系结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的基础上制作的公用教学资源。网络课程的开发通常应遵循下列几个设计原则:

交互性原则:教学软件既提供学生所需的知识,又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作出相应的反馈,提供师生讨论的条件;

创新能力培养原则:采用多种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软件,达到充分调动学生认知主体作用和主动思考的积极性的目标;

教学设计原则:不仅要求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先进性,还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分析问题的能力;明确教学的目标,据此设计教学内容的结构和表现知识的方式,包括教学活动的设计、学生自主学习的设计和课程导航技术以及基本教学环境设计。

2.网络课程开发的基本思想

①满足在internet上运行的条件,并具备安全、稳定、下载快的特点。

②充分利用计算机的表现力,方便学习者学习,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如概念、原理、器件特性等与相关背景资料相链接,适当使用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

③教学内容符合课程的内在逻辑体系,内容的组织方法应便于学习者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系统结构。

④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在疑难关键知识点上提供多种形式和多层次的学习内容,并提供练习题、测试题。

⑤交互性强,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或需要,对学习内容(如范例的参数等)进行修改,或改变知识点的学习路线。

⑥建立网上虚拟实验室,使学习者在网络上执行可视化操作,为学习者的实物实验作好前期预备工作。

⑦提供课程答疑系统、讨论系统、作业系统。

3.网络课程的通用功能

辅助教师教学。为教师提供以HtmL网页为主、包括图形、动画的网络教科书。课程内容丰富完整,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部分教学内容。

辅助学生学习。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学习路线和学习层次。

按节提供自测题,按章提供练习题库。

以email方式提供个别答疑,以留言簿方式提供普遍性问题解答。

以BBS方式提供问题讨论。

以mSSQLServer建立学习者数据库,跟踪学习者的学习路线和学习情况。

以mSSQLServer建立课程数据库,主要包含知识点及其属性(难度、区分度、与其它知识点的关联度)。

使用Java访问数据库。

4.网络课程开发的技术路线

以“知识点数据库”、“练习题库”、“学生数据库”为支撑,以学生web页面和教师web页为表现形式。知识点数据库包括课程知识点、难度、区分度、各知识点关联度;练习题库包括各题的题型,所属知识点,分数等信息;学生数据库包括学生的一般信息,课程学习记录,测试练习记录等。

5.网络课程开发工具

(1)采用HtmL、JavaScript语言制作课程web页面,使用Dreamweaver3.0作为web语言编辑器。

(2)使用Flash4.0制作swf和gif动画。

(3)使用protel绘制电路原理图,用Snagit制作成gif图形并用photoShop进一步处理。

(4)使用photoShop5.02处理图像。

(5)使用Java进行数据库访问。

三、网络课程中“学与教”的实践

网络远程教育强调运用现代教育观念、现代教育技术、系统观念解决实际教学问题,并寻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因此在几年的远程教育实践过程,我们将上述教育思想融入网络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认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不在于表面媒体的使用,关键是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思想的更新。因此,网络远程教育还必须基于得到教师教学经验和知识结构的支持。

1.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思想的更新

为适应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和网络课程的资源开发,教师在思想观念上,应突出社会需求和“以学习者为中心”,组织、设计、制作、处理教学信息;注重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分析、设计教学活动时注意情境创设,强调“情境”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注意信息资源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自主学习设计、强调体现“协作学习”方式,注重基于网络教学策略设计。也就是,教师在基于网络的现代远程教育要充当组织者、控制者、协调者、和指导者等多种角色。

2.教师知识结构的要求

面对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教师将从常规教育中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辅导者。在教学过程中,网络技术在某些方面起、替代教师的角色,把教师从简单、繁重的重复劳动中解脱出来。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学过程已不需要教师的参与,由于学生在学习目标的确定、信息资源的鉴别和测验成就的判断等方面都需要帮助,教师就必须从系统的角度去考虑教学过程的组织和监控,帮助学生开展学习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因此,教师在掌握教学设计、学与教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掌握计算机辅助教学理论、一般教学软件的使用知识、教学软件的设计制作与评价知识。也即改变传统的知识结构,从计算机、美术、音乐、教与学、心理学等各个专业全方位的结合,在网络课程中贯穿以科技为主导的教育方针。

3.远程教育课程设计思想和方法在网络课程中的体现

在网络技术兴起之前的,远程教育一直难以进行直接的信息交互活动,仅在一些发达国家,建立了基于视频会议系统的较昂贵的双向交互系统。在远程教育课程设计方面已趋成熟。然而面对网络课程在远程教育中的使用,需要将远程教育课程设计的思想和方法体现在网络课程之中,是值得研究和探索的。

(1)在网络课程中课程材料包的组成

课程目标:描述应清晰而简洁,它包括网络课程学习目标和每章节的学习目标,阐明学生在结束本课程或本章节学习后,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可分为基本目标和提高目标;

学习指南:考虑到远程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的区别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为学生编写课程学习指南是非常必要的。学习指南中应包括对本课程及每章节教学内容的简单描述、学习目标、难点和重点、例题及解答等,此外还可给学生建议较为合适的学习方法;

学习参考书:除教材外,还应该给学生提供学习参考书,并注明每章节相关内容在学习参考书的具置,哪些是必须购买,哪些是可以选择性购买。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在满足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确定知识的掌握范围及深度;

自测题:远程教育学生是以自主学习这主,所以学生应对每章节知识掌握情况明确了解,每章节都应有自测题,自测题能够覆盖本章节的主要内容,并附有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

(2)充分利用导航系统

网络技术支持下的现代远程教育,提供了大量的教学项目和教学信息供学习者选择。同时,学习者在确定学习内容、选择学习目标、实施学习进程的过程中,享受更灵活、更便利的学习机制,学习时间、学习进度等方面的安排自主性大大加强,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看或下载自己所需要的内容,从常规教学单向、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适应个人的自主化学习或自导式学习方式。

因此,在网络课程中应设计清晰、明确、简单,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导航系统。从网络课程网站的文件结构、反映课程目录层次结构和网状结构的页面组织、重要内容的导航点、记录学生在超媒体知识空间所经理的历史路径的历史记录等多方面设计导航系统,实现远程教育课程指导。

四、网络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过程的实施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评价体系。网络课程教学也是如此。只有在教学过程、考试环节实行在线监控,正确反映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信息,并对以上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并反馈给网络课程设计者、指导教师,才能及时对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进程等进行调整和修正。遵循高等教育客观规律,建立网络课程评价体系,对提高教学质量是非常必要的。

基于上述基本思想,在近几年的远程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对网络课程教学评价体系进行了研究。我们认为传统将考试作为教学评价唯一指标,并不能全面、客观反映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且存在时间滞后;新的网络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应该收集更全面的反馈信息,并及时根据掌握的信息,对教学进程等进行监控和修正。

教学评价体系应有以下指标组成:

1)每章节、单元自测题,能及时反映每章节、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内容安排是否合理,重点、难点是否明确;

2)采用试题库,实行考教分离,考试内容能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目标,避免教师主观命题所造成偏差,并采取结构评分方式,将考试结果与平时成绩加权,综合考虑;

3)考虑到课程尤其是工科课程的特点,小论文及实验均能如实反映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情况、科学思维方法和实际动手能力,这对于实行素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网络课程篇3

1.1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强化学习效果

现有的课程教学手段单一,内容多为陈旧的中文教材,这与“卓越工程师”计划中要求的“积极引进国外先进工程教育资源”“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国际交流”不相符。对此,我们提出在现有网络工程课程教学中,选用合适的英文教材作为辅助教材,采用中文、英文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为培养“具有国际合作能力的工程师”奠定基础。现有的网络工程教学大多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基于此,我们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制作精良的多媒体课件,化抽象难懂的概念为直观清晰的影像,使原本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活泼生动。此外,在网络工程实验课程教学中,我们采用虚实结合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这种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与传统实物操作型实验教学体系相互融合,将原本无法开出的实验通过虚拟仿真的形式直观呈现在学生面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夯实基本知识,培养基本能力,提高基本素质,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确保“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1.2设置面向“卓越计划”的教学内容

由于课程的教学以概念介绍为主,缺乏合适的工程案例教学,使现有的教学效果很难达到“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培养要求。对此,笔者提出设置面向“卓越工程师计划”的教学内容,将案例教学法引入网络工程课程教学,将复杂抽象的概念用具体案例进行解释,同时在教学中穿插介绍各种与课程中各个知识点相关的新技术和新方法,让学生学到国内外先进的规范化网络工程方法,掌握新工具软件的使用,为培养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网络工程师奠定基础。

1)案例教学。对于每种网络类型,课程中要提供数个工程案例,从不同侧面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而且尽可能实现网络原理和网络工程两门课程之间的良好衔接。通过案例教学可以明显提高课堂上“教”和“学”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可将案例教学与课堂讨论结合起来,通过课堂讨论深入分析和研究案例。例如,在学完需求分析知识点后,我们以学生都熟悉的“家庭局域网”为讨论案例,经过小组深入讨论后,将讨论的结果整理出书面化的需求说明文档。这种“大家讲”式的讨论课大大激发了学生对网络设计项目的兴趣,提高了他们参与工程项目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增强了他们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开放式教学。教师可在日常教学中引入企业常用的网络设计工具,以实现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例如,在讲授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时,我们补充工程化布线技术及相应工具packettracer、Visio等;在讲服务质量分析与设计时,引入Qos流量控制机制、Qos队列调度技术等;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还结合相关的知识点,介绍分布式系统、ipv6、网络管理技术、云计算、网络测试技术等较新的网络技术,使学生了解当前网络设计和发展的方向。

3)面向工程教学。笔者结合多年的网络工程教学经验和网络工程设计经验,在课堂上介绍了大量的系统设计方法、技术参数、设计图表和工程案例分析。例如,在讲授集群技术时,以华为3Com公司推出的iRF(智能弹性架构)集群技术为例,告诉学生通过iRF技术可将多台交换设备构建为一个联合设备,这样既实现了设备的扩展性,又实现了设备的可靠性和可管理性。这些新技术案例的引入使教学具有很好的工程实用性,而掌握了这些工程技术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

4)全面教学。网络工程课程从结构设计、性能设计、安全设计、物理设计等各个侧面探讨网络设计方法,教学范围涉及局域网、园区网、接入网、传输网、广域网等,讨论的网络工程设计案例包括以太网、存储网、ip电话网、工业以太网、无线局域网、固定无线网、SDH网、DwDm网等几十种网络类型。除了上述主流技术和方法,课程教学中也会涉及实用新型网络技术并介绍这些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例如,在讲解Vpn技术时,以安徽大学教师在校外通过Vpn技术访问学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为例,介绍远程访问Vpn技术。

1.3采用面向“卓越计划”的课程考核机制

在现有网络工程传统理论考核的导向下,学生对实践经验并不看重,甚至有时会出现高分考生连基本的组网设计都不会的情况。对此,我们提出设置以能力考核为主的新课程考核方式,提出以课堂测试、课堂讨论、课外作业、课程设计、卷面成绩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综合考核方式,这些环节的得分以灵活的权重体现在总评成绩中。

2结语

网络课程篇4

关键词:网络课程误区

网络课程的兴起,无疑为现代教育改革增添了新的动力。随着网络课程在全国各高等院校的逐步深入和网络教学广泛开展,如何进行网络课程教学系统的开发、设计与制作,怎样确立网络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有效地发挥师生在网络教学中的作用,以及网络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系统等等,已成为网络课程教学理论者和实践者着重研究的问题。通过一年来网络课程设计制作和网络教学的实践,笔者发现不论是任课教员、网络学习的学生,还是设计制作人员,对于网络课程的概念、教师在网络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网络课程设计制作中的技术含量以及网络课程教学方法等存在不同程度的误区,这不仅束缚着设计制作人员的思维,而且影响着网络课程教学的方方面面。本文就网络课程设计制作和网络教学中存在的误区谈谈自己的观点,愿与同仁共飨。

误区一:关于“网络课程”的概念

“网络课程”是多媒体教材的网络版,是课程网站,是信息资源库;

“网络课程”是电子教材、教学录像、单元练习题的综合体;

“网络课程”是“书本搬家、”“课堂搬家”。

“网络课程”的概念是什么呢?2001年国家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描述了网络课程的基本内涵:网络课程是指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三个组成部分:按一定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一)“网络课程”是多媒体教材的网络版,是课程网站,信息资源库。

在开办《网络课程》培训班时,我们请每个单位带一部“网络课程”,用于观摩学习,结果发现有许多同志拿来的是多媒体课件网络版或是多媒体课件,原因在于对“网络课程”的概念有误区。“网络课程”是多媒体教材的网络版?有的同志认为:网络课程是借助于网络开展教学的课程,多媒体教材是教学中应用的教学课件,将其在网上,学生通过网络可以学习,这就是网络课程。笔者认为:多媒体教材的网络版在某些方面与网络课程有相似之处,关键的区别在于:网络课程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的教学过程是多媒体教材网络版所不具备的功能。

“网络课程”是信息资源库?

持此观点的同志对网络课程的理解仅限于其丰富的信息资源上,片面地认为为学生提供广泛的、足够的信息资源就是“网络课程”。笔者认为:网络课程的教学性质决定其不仅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还要对教学策略、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科学地、合理地、综合地设计,以体现网络课程所具有的教学意义。但是,网络课程的信息资源建设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任何教师在设计与制作网络课程时都不应忽视这一点。

那么,“网络课络”是课程网站?在校园的各教研室课程群中,每个专业课程都拥有自己的课程网站,它主要是将本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思想、教学内容课件、模拟试题、相关教学资料以weB页的形式在校园网上,教师可利用网站资源进行教学辅导,学生可运用课程网站提供的自学环境和丰富的信息资源,进行课外自学。但课程网站仅对课堂教学起辅助教学的作用,不作为某门课程的教学过程所依托的教学系统,也不能够通过其进行课程教学的管理、评价、组织与实施。作为一门网络课程,按一定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都是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二)“网络课程”是电子教材、教学录像、单元练习题的综合体:是“书本搬家”、“课堂搬家”。

持这些观点的同志认为:网络课程就是将文字教材的电子化,是电子教材、教学录像、单元练习题、相关资料的综合体,基本上是将书本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的网络“搬家”。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恰恰反映了目前还有些教师对网络课程教学观念的错误理解,有的甚至认为:仅仅是文字教材的电子版,何苦要牺牲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文字教材沿用了几千年,不是很好吗?许多科学家都是通过阅读文字教材成长的,是否只有电子教材才能培养二十一世纪的人才?这种观点的片面性,忽视了网络课程教学模式给教师和学生带来的是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的变革。在传统课程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学信息,听教师讲课是主要的接收方式;而网络课程教学中,学生可以依托网络课程教学系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化学习,这种状态下,学生学习电子教材不仅包含着学生自觉性和主动性的因素,而且在阅读电子教材时,还加入了学生网络化新式读解的思维,大大激发了学习热情。如果我们仅以传统教学模式状态下的教与学的方式来设计网络课程,单纯地将“课件搬家”、“课堂搬家”或“课本搬家”,把教学内容制成“教学课件”、“教学实况录像”或“电子文档”等比较单一的表现形式,误以为只要教学内容上网就可实现网络课程教学,使学习者通过浏览网页来接受信息,达到学习的目的,这样的网络课程,即使运用再多的媒体形式,也是不科学的,它仍是以“教”为中心,只是这个教授者并不是在课堂上直接传授教学内容的教师,而是网络上的“电子老师”。这种硬性的“搬家”,禁锢了学习者的思维,使网上的自主、轻松式的学习又变成了规范性的、被动的课堂教学,因此,电子教材、教学录像、单元练习题的综合和“书本搬家”、“课堂搬家”,都不是网络课程的全部内涵。

同样,受技术至上的错误观念催生的网络课程,在组织内容时以如何运用媒体的各种长处作为设计思想,总是考虑将媒体的这一个或那一个优势用在哪些内容的呈现上,技术因素超越了学习者的目标需求,不仅使教师和学习者不易操作,影响学习者学习目标的达成,而且一味地讲究设计制作中的功能多样化和模块复杂化,片面强调媒体优势,又会陷入以技术实现为设计中心的误区。

转贴于笔者认为:“网络课程”直译即是“网络”的“课程”,是运用网络技术的硬件环境进行教学的载体。它不是教学模式,也不能称之为是手段,究其内涵,网络课程在不实施教学活动的时候,它是基于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以学习为中心的某门课程的新型学习资源;当它运用于教学过程时,它是依托网络课程教学系统的网络课程教学,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总和,它承载着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承担着教学实施教程中的教学组织、教学策略、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等功能。《美学基础》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思路:一是支持教学活动全过程;二是给学生、教师以及系统管理员分别授予使用本系统不同权限等级;三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下,创建界面友好,交互性强,信息丰富,富有启迪性的现代远程教育平台;针对教学对象的特点,进行循序渐进、深入浅出、逻辑性强的教学内容模块化设计;强化研计、答疑、评价等环节,加强学生自我检测、自我评价的功能设计,完善远程考试系统的功能,使《美学基础》课程成为一门设计合理、功能齐全、系统完整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课程体系。

误区二:关于网络课程教学与课堂课程教学

网络课程教学可有可无,不可能替代课堂课程教学。

网络课程教学是可以代课堂课程教学。

传统的课程教学: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教学课件、投影仪、实物展台、黑板和教师自身等多种媒行进传道、授业、解惑,教师与学生在同一个时空内面对面的进行教与学。网络课程教学作为依托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课程教学的新型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区别主要表现在教学地点、教学时间和教学环境等方面的不同。网络教学模式中,教与学可同(异)步进行,也可同(异)地进行,师生可运用网络课程教学系统组织并实施教学活动。

由于目前全国各院校的校园网建设还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加之网络技术实现对网络课程的制约,网络课程不一定适合每一种类型的课程,比如:网络传输速率、虚拟现实技术等对技能类知识在网络课程教学中的实现存在较大的难题,网络课程教学在目前是不会代替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沿袭了几千年,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许多教学方法在网络课程教学中仍能觅其踪迹,但网络化、信息化的进展,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决定着网络课程教学的必然性,网络课程教学与课堂课程教学将时在院校教学中并存的两种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和网络课程教学的教学目标是一致,都是以使受教育者得到教学信息,掌握知识为最终目标的。在形式上或在教学模式,两者既不互相替代,又共存并行。能否选其优长,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我们依据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在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网络状况、学生需求、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等进行了反复研究之后,确定了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适合师生同校的教学模式。通过《美学基础》、《电影史论》等网络课程三个班次的网络课程教学实践,将课堂教学中课前引导、课后总结以及教师对重点、难点精讲保留下来,引入网络课程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学观念,充分运用网络技术优势,开展同步同(异)地协作教学。在教学中,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指导学生个别化学习、发现式学习、协作式学习,教师做教学中的“五导”即:指导、引导、诱导、辅导和督导,并适时进行网络教学组织与管理。教学实践证明,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同步(同)异地协作式课程教学是可行的,较好地实现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的优势互补,师生普遍反映较好,并得到教学主管部门的肯定。

误区三:关于教师在网络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教师不参与网络课程教学;

教师是网络课程教学的控制者。

(一)教师不参与网络课程教学。

这是教师与学生在网络课程教学中角色问题。持此观点的同志认为,网络课程的主体是学生,任课教师在完成课程设计与制作,并于网上后,教师的任务就完成了,剩下的是学生自己通过网络课程教学系统进行学习。

教师与学生都是网络课程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共生对象,在网络课程教学中不是学生唱独角戏,也不是教师唱重头戏。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网络课程教学不是教师不参与,而是在解放教师繁重的、重复的课堂讲授基础上,对都是提出更高的要求。如:如何设计制作网络课程?怎运用网络课程教学系统进行网络教学设计?如何实施网络课程教学?进行师生网上答疑交流时如何讲究其艺术性?是否把握专业学术前沿?等等。特别是在网络教学中,教学过程中的组织实施与管理是教师应重视的教学内容。它既强化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又保证了网络教学是受控的自主学习,而不是放任的自主学习。

(二)教师是网络课程教学的控制者。

一味的强调学生在网络课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一味强调教师在网络课程教学中的主控地位,都会走入误区。在网络课程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站在讲台上对学生的“口耳相传”,直接控制教学过程,而是对学生们的网上学习进行教学干预,引导进入学习情境,指导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组织开展小组研讨,督导学生主动学习等,教学策略的设计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研究协商的结果,教学过程的组织与实施,是双方共同合作完成的,教师在网络课程教学中占主导地位,而不是控制地位,任课教师可依据网络课程教学的特点,具体分析课程目标和学习对象,结合教学过程中某一阶段的教学情况和信息反馈,设定严格的教学实施流程,把握教学干预的时机和环节、适时、适度地实施教学调控。

浅析网络课程的误区,是笔者在设计制作《美学基础》、《电影史论》等网络课程,进行《网络课程设计与制作》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希望能与网络课程设计制作者和网络课程教学者共同研讨,为提高网络课程设计制作和教学的质量,推动网络课程在全国高等院校的进程做出自己的努力。

参考文献

[1]2001年国家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

[2]谢幼如,《高等学校网络课程开发》,电化教育研究,2000.08

网络课程篇5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教学;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449文献标识码:a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及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在众多的技术中已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柱。在网络如此发达的时代,几乎所有高校都开设了和网络技术相关的“热门”专业,为了培养学生既具备必需的理论水平,又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和发展潜力,为社会输送适应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作为网络技术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计算机网络”受到学生和学校的重视,如何上好本门课程应是网络专业相关教学工作者思考的重要问题。

1.教学内容要合适

1.1教学内容具有时代性[1]。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以因特网为代表的计算机网络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已从最初的教育科研网络逐步发展成为商业网络,并已成为仅次于全球电话网的世界第二大网络。因特网正在改变着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它巳经给很多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好处,并加速了全球信息革命的进程。现在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和交往都已离不开因特网。21世纪是一个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对于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学内容应该能够较好地联系生活、生产实践和应用,体现时代性和实用性。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对学生发生影响的最重要的东西,莫过于教学内容本身。它是教师和学生连接的“接口”,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桥梁,是教育目的得以实现的载体。教师应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设法使教学内容具有感彩,使其对学生形成一定的吸引力,首先要以知识本身,也即教学内容,吸引学生学习。从学生的立场看,他们已不再满足予传统的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他们强烈渴望充满时代气息的专业教材,以应对毕业后就业的竞争。对于计算机网络课程来说,专业基础知识点,例如网络的定义、协议、服务、网络体系结构、网络服务质量等,应该是任何一本网络教材包含的内容,教给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除此之外,教材的肉容必须反映本专业国内外的主要最新科技成果,跟踪国内外高新技术前沿,将最近两三年内国内外最热门的专业研究方向和与本专业有关的重大国际事件介绍给学生,但求其广,不求其深。还可以加入与本专业相关的其他专业的内容,给学生一个本专业可以与其他专业交叉而派生出新专业、新方向的概念,以开拓学生眼界,启发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可以指导学生在网上搜索有关新内容。教材要把握时代的气息,不断补充新的内容。专业系统知识与时代信息相结合,教材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从电路交换到软交换不断递进更新,教材内容一年比一年更完善、更先进,始终站在专业的前沿,让学生不但能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更能知晓专业的发展趋势,自觉能动地去探寻本专业的新方向,真正成为专业学习的主人。

1.2实验环节[1]。

网络紧密联系着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网络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加重实验课时的份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更能增加学生对网络知识的学习兴趣。实验环节应根据学生的水平层次,难度不能太大,特别对于刚刚接触专业知识的学生来说,难度太大反而打击学生的能动性。实验内容的选择晟好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相连,例如:可以拿出一些水晶头和压线钳,教授大家如何制作一跟网线,在制作网线的过程中传授直通缆和交叉缆的区别和应用,让有条件的学生们可以自己在宿舍里研究两台电脑直连,信息共享的方法,这点大多数学生比较感兴趣。在讲授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时,可以和学生一起做ping命令的实验,可以故意层层设障,让学生用ping命令一步步查找网络故障原因。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教师有意识的给点提示,但不能直接告诉答案,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动脑,找出问题,解决问题,享受成功的喜悦,拥有成就感,何愁没有学习的兴趣呢?像网络的一些基本参数配置问题也是学生们很感兴趣的知识点,通过网络的配置,让他们了解什么是ip地址,什么网关,什么是DnS。

2教学方法[3]

2.1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方法,就是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由教师提出问题,使他们运用思想去解决、分析、批评、批判和归纳,因而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使经验逐渐扩张,思想更为灵活。在课堂上由教师带领学生思考问题,将学生一步步带入新知识领域,利于养成学生有系统的思考习惯,牢固的掌握所学新知识。启发式教学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否能够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活动,能否引起学生的重视和兴趣,这是在运用启发式教学中的关键问题。如果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愿意去想,感到有兴趣,非想出来不可,那么他们就可能积极去思考。当然,教师的启发性还必须得法、适当,否则学生就不知道从何下手,提出的问题学生能够根据已有知识或者经验去思考。所以,教学要难易适度,对学生的思想状况、能力水平、学习习惯了然于胸,才能在课前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设计、组织好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才能在课堂上根据情况的变化,因势利导,启发得当。从而在学生不能回答问题的时候,启迪思路;在学生体会肤浅的时候,导向深入;在学生理解错误的时候,引向正确;在学生意见相持的时候,心中有底。例如:在讲授tCp的三次握手连接时,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告诉学生们,怎样建立三次握手连接,让学生死记硬背去记下这一知识点,就会显得很乏味,但如果换种方式,特别针对下午第一节课的老师,也许很多老师都有经验,下午的课不少学生都会犯困,精神不是很足,很难跟着老师后面一步步学,在这个时候,如果教师加以引领,将乏味的知识点讲得生动活泼,增强学生的兴趣,效果会很好。教师在讲授这一知识点时,通常是从错误的讲起,先讲二次连接,第一次由客服端发送连接请求给服务器,第二次由服务器端进行确认,返回给客户端一个确认码,如此一来一回便建立tCp连接。通常,讲到这里,学生们基本没什么反映,也不会发现有什么问题,这时候,教师突然将问题抛出:假定客户端由于网络结点延迟发出两次连按请求报文,第二次请求报文生效,传输完成,而第一次的请求报文造成“已失效的连接请求报文段”,也即服务器端误认为客户端发出了两次请求,在第一次传送完成后,再次与客户端建立连接,带来了资源的浪费。问题提出了,该如何防止上述现象的发生呢?带领大家深入思考,鼓励学生们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最后跟大家一起分析各种解决办法的利与弊,正确与否,得出有效的解决办法:采用三次握手连接。

2.2采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打比喻就是一种根据教学内容,围绕学生的认知情况而经常采用的一种能“降低知识难度”的教学方法。一个好的比喻,可以生动、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把抽象变为具体,把枯燥变为有趣,把复杂变为简单,把沉闷变为活跃,让学生轻松地学会应掌握的内容,达到教育的目的。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具有这种能力。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水平不同、接受能力不同、兴趣不一样、性格又有差异的孩子。然而既要减轻学生负担,又要提高教学质量的话,教师只有想尽一切办法,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让能力最差的学生理解了我们所讲的内容才算真正完成了教学任务。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善于将教学艺术化,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将内容教成“简单化”。一方面降低了知识的“难度”,“提高”了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质量。因此,打比喻是教学的需要,更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能力的需要。例如: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协议作为网络基本知识点,应该被每一个学生掌握。而对于刚涉及专业知识的学生来说,网络的应用虽然已经涉及很多,用网络查找资料,用网络和朋友家人联系,利用网络娱乐等,但到底什么是网络,网络是怎样形成,网络是怎样替我们传送共享的资源?这些专业知识,我们该怎样传授给他们呢?如果我们直接教导他们:协议就是为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的集合,协议有三要素,语法、语义和时序,与其选择这种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方法,不如选择一种生动的比方,告诉学生们,协议呀,就是网络中的规定,就如“红灯停,绿灯行”,交通中也需要规则一样。

参考文献

[1]吴功宜,张建忠等.本科“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与教材体系建设的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8(11):14-18.

网络课程篇6

关键词:多媒体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课程;优化 

 

一、国内外网络课程基本现状 

国外网络课程建设起步较早,其中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犹他大学、华盛顿大学都有大量的网络课程资源,其中麻省理工学院截至2009年已有1800余门优秀网络课程上网。在网络资源共享方面,美国的各个大学基本都实行开放式、统一的网络资源共享平台,校内、校际之间的合作共享已是常态。 

综观国内的网络课程,主要还停留在以静态weB页面展示,辅以有限的多媒体手段,栏目设置较为公式化,一般包括:教学大纲、教学录像、教学课件、习题练习等,常用的展示方式有:文字、图片、表格、FLaSH动画、流媒体及ppt,课程组织基本还是模仿课堂教学的线性化,没有针对教育对象、教育目标、教学内容进行专门的设计与构思,虽然课件、习题等教学资源较全,但一般较陈旧,更新慢或基本未更新。由此可见我国的网络课程大部分处于第二代,有一些还处于第一代水平,只有一些极少数高校网络学院与广播电视大学采用视频会议系统。而随着网络课程的快速普及,如何优化与创新,发挥网络课程的实际效用,是迫切需要我们去研究的问题。 

二、网络课程理论研究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主动建构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这一含义对网络课程有五点启示:知识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因此网络课程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强调学习的情境性,所以网络课程设计要注重情境的创设;知识的建构既包括对已有课本知识的重组,也包括对网络新信息的意义建构;强调学习的社会性,即网络课程设计要提供学习者交流的平台;强调网络资源对意义建构的重要性。 

混合学习是指各种学习方式的结合。如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的结合,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结合等等。在网络课程教学中,混合学习的本质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它是世界远程教育界,经过十年探索、研究、讨论得出的新的认识,是国际远程教育界关于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大提高与大转变。 

三、制约国内网络课程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 

我在我所任教的高校展开了一次针对网络课程实施效果的调查,参加调查的500个学生中有65%的学生认为现有的网络教学效果并不显著,主要问题有: 

(一)建设流于形式,学生反应平淡,教学效果不佳 

(二)内容更新不及时,疏于管理,人气低迷 

(三)网络课程偏于理论知识,缺乏互动交流,教学方式单一 

(四)虚拟实验的针对性不强,对其局限性认识不够 

(五)课程内容讲解偏离其原有目的 

(六)对学习者的非智力因素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七)对学生学习过程无有效监控、评价、反馈机制 

上述这些现状和问题困扰着我国网络课程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到高校网络课程建设的前进步伐,因些有必要对目前的网络课程进行改革,探索一条能使网络课程真正落到实处、发挥其实际功效的建设之路。为此,本文在概述网络课程学习理论以及网络课程现状的基础上,浅谈高职网络课程的优化与创新。 

四、网络课程的优化 

(一)网络课程模块的优化 

就课程类型而言,网络课程体系属于基础性课程、发展性课程和创造性课程。据此,网络课程的内容设计可以从3方面考虑:知识模块,发展性知识模块,创造性知识模块:基础性知识模块主要是向学生传递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注重对现象、概念的解释和定义的描述;发展性知识模块主要是对基础性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开发学生智力;创造性知识模块是对学生更高的要求,是对学生创新性能力的培养。 

[1] [2] 

(二)网络课程技术环境的优化 

成功的网络课程应在技术和教学指导两方面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技术环境是意义建构活动有效实施的重要支撑,它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有力的认知支架,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并提供资源整合的有力环境。我们要依据认知灵活性理论,建立有效的知识建构环境,并对学习资源和任务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尤其在非良构知识领域的开放性问题的学习活动中,技术环境所提供的认知支架作用和直线式和螺旋式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是必须的。

(三)评价方式的优化 

目前网络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以递交作业、等待打分、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等三个阶段。这种评价自身对学生的学习是和认知结构的优化和重组十分不利。网络课程的评价应该是过程性评价,这种评价应能为教师和学生的学习和下一步教学指导和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反馈。而不同客体的评价需求也确定了评价本身应该是多维度的、多视角的、多种形式的。当前,比较有效的评价包括档案袋评价、小组互评、一分钟问卷等等。而在这些评价中适当突出学生对知识获得和认知元知识方面的评价因素也是非常必要的。 

(四)交互系统的优化 

有效交互的前提应该是确保信息沟通的流畅性。根据分布式认知理论观点,网络课程中信息不应该主宰在某些权威人士的手中,而应该是均衡地分布在整个学习共同体中。成功的学习应建立在协作知识建构的共同体各成员间信息的平等分享、集体贡献和知识获得和自我提升的平等机会上。因此,技术和网络课程成员的任务就在于促进信息的有效交互和积极分享以及交流传递,而不应有过分依赖于某个权威人士或排斥他人建立小群体的极端表现,每个成员都应有贡献的责任和权利,而这种体现自主学习和个别化学习、协作学习三者结合的交互活动是建立在集体凝聚力的基础之上的。 

(五)网络课程内容的优化 

课程体系首先应为网络课程的两种类型,即围绕学习资源组织学习活动和围绕学习活动进行学习资源的优化整合的有效实施创造条件。因此,课程内容应包括课程教材、课外资源以及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生成性知识资源三方面。课程教材指围绕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进行严密组织的课程资源;课外资源包括扩展性的、跨学科的参考资料、权威资料和相关学习网站的链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资源主要指在网络课程中通过网络互动、交流、协作形式组织起来的学习活动中学生们自身创造和组织起来的学习资源。当前许多网络课程注重课程教材和课外资源,忽视学生在协作互动中形成的学习资源。事实上,这些资源真正体现了学生们的意义建构过程,是学生们的大脑中的知识来源。我们能够通过这些资源知道学生当前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水平,甚至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学习轨迹并检测到认知和元认知方面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它将为教师确立下一个最近发展区,制定合理的任务分割和对可能脱离教学目标的活动进行实时的检测和纠正提供重要参考。 

(六)网络课程界面的优化 

网络课程界面是学习者与网络课程系统之间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换的媒介,学习者通过界面向计算机输入信息进行控制、查询和操纵;课程则通过界面向用户提供信息以供阅读、分析、判断。网络课程的界面不仅影响到课程本身外观,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引起和维持,而且对课程的可操作性和使用的方便性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好的界面能使网络课程容易被理解和接受,使学习者容易掌握和使用。而一个设计不当的界面,使学习者对课程产生排斥,使用不方便,导致迷航等。 

五、结束语 

网络课程篇7

关键词:网络工程;教学改革;模块化;案例式

中图分类号:tp393-4

“网络工程与网络管理”是我校计算机专业高年级同学的选修课,该课程综合性、实践性、设计性较强。该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计算机网络的管理员,能够对网络工程项目进行分析架构组网设计、综合布线设计,进而具备一定的网络管理系统开发的能力。学好该课程,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因此这门课就显的尤为重要。

针对目前“网络工程与网络管理”课程建设过程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培养目标为准则,提出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课程建设意见,是本文讨论的重点[1]。

1“网络工程与网络管理”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课程建设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历来各个高校都非常重视,在“网络工程与网络管理”课程建设的过程中,课程教学中教材选取尤为重要,现在市场上“网络工程与网络管理”教材参差不齐,有的教材内容空泛,无实际内容,有的教材知识点陈旧,无前沿新技术,有的教材理论性太强,缺乏实际案例。网络实验环境的匮乏,“网络工程与网络管理”课程中的路由器、交换机的配置与管理需要实际的网络设备,很多院校由于资金不到位,并没有组建自己的网络实验室,这个在我们三本的院校中体现的更为充分。“网络工程与网络管理”课程教学大纲老旧,没有及时与现有的技术衔接。学生对理论不感兴趣,喜欢实际的动手操作得出结果,这与部分高校重理论轻实践冲突。教学考核过程比重不合理,无法真实反映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年轻教师缺乏相关工作经验,很多年轻教师直接从高校毕业就进行教学工作,实际教学经验不足。

由此可以得出,“网络工程与网络管理”课程建设存在多方面的问题,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同时解决以上的几个问题。

2“网络工程与网络管理”教学改革

针对“网络工程与网络管理”课程存在的问题,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在教材选择方面,要选择一本主教材和几本辅助参考书,主教材的选择要注重理论与案例的结合,辅助参考书的选择要有助于知识面的拓展和延伸。针对实验设备的缺乏,可以采取选择用虚拟机Vm和思科的模拟软件packet来解决,虚拟机Vm主要用来解决“网络工程与网络管理”中网络操作系统中常用服务器的架构,比如web服务器、DnS服务器、Ftp服务器、DHCp服务器、邮件服务器、流媒体服务器、winS服务器等。而模拟软件packet主要用来解决“网络工程与网络管理”中网络设备的配置,比如交换机、路由器基本配置的模拟,还有一些网络工程项目组网的模拟。这样既可以节约成本,又可以达到实际想要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要及时的更新教学大纲,与现有的新技术做衔接,针对学生对理论课不感兴趣,可以采用案例式教学法,在案例中贯穿理论知识点。同时可以尝试任务驱动法,把课程教学内容细化为多个实践任务,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加以引导,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团队意识以及大胆改革创新的能力。要优化教学考核的方式和比重,使考核方式和比重更趋于合理化。针对年轻教师没有教学经验和工作经历,应多鼓励年轻教师去企业实地学习,并坚持良好的听课制度,向老教授们学习。

根据当前《计算机网络管理员国家职业标准》的内容来看,越来越重视实践操作和安全管理,而社会对组网技术和网络管理专门人才的实际需求,也逐步转变为坚持理论够用、实操为主[2]。同时考虑我校的办学理念和专业定位,学生的实际专业知识的接受度,我们采用了案例式和模块化教学的方式,把大的内容细化为小的模块,在讲授每一个模块中都穿插案例,这样让学生在学习案例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点,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网络工程与网络管理”模块化教学的课程内容设置[3]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我们把“网络工程与网络管理”的课程划分为五大模块,而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是第二、三、五这三个大模块。在第一个模块里,我们讲解网络工程的基础知识,比如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网络工程的概念、下一代网际协议ipv6、子网划分、常用的网络传输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网络接入设备、网络互连设备中交换机和路由器,网络安全设备和无线局域网设备。采用的案例教学让学生能够用ViSio绘制网络拓扑图,同时让学生实际观看常用的网络设备路由器和交换机。在第二个模块里,我们讲解交换机配置的基本命令,交换机的VLan技术和生成树技术,路由器配置的基本命令,路由协议的配置,访问控制列表、网络地址转换。我们采用思科的模拟软件packet来完成实际的案例教学,案例有三层VLan的通信、生成树配置、静态路由的配置、动态路由协议Rip、oSpF的配置,访问控制列表aCL和网络地址转换nat的配置。在第三个模块里,我们讲解网络操作系统中服务器的技术与应用,包括常用的DnS服务器、DHCp服务器、Ftp服务器、weB服务器、邮件服务器、winS服务器、流媒体等服务器的架构。我采用虚拟机Vm来完成这些常用服务器的配置和管理,这样既方便又易于理解。在第四个模块里,我们讲解网络安全技术中的防火墙技术、虚拟专用网技术、入侵检测技术,采用的案例为软件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在第五个模块里,我们讲解网络的规划和设计、网络综合布线、网络工程的测试与验收,案例教学采用实际的网络工程规划书来讲解。在整个基础性案例完成以后,再来几个综合性案例教学。使学生能够系统的、全面的、牢固的掌握所学重要知识点。

为了更好的适合本课程的课程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课程考核达到良好的效果,课程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平时考核占比50%,期末考核占比50%,平时考核包括考勤、作业、上机,其中重点考核上机,占比60%,学生通过上机来完成每个模块化中的案例,而考勤和作业各占20%。期末考核则采用报告的方式来进行,让学生完成一个网络工程的规划,把五大模块全部贯穿进去,从而可以实现模块的分散练习到集中练习,进而达到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

3结论

本文分析了“网络工程与网络管理”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教学改革的举措,引入模块化和案例式教学,优化课程考核体系和比重,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富肯.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建设改革的探索[J].科教文汇,2010(5):66-67.

[2]李建新,柯钢,祝衍军.《组网技术与网络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福建电脑,2013(3):74-76.

[3]石炎生,郭观七.计算机网络工程实用教程(第2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网络课程篇8

关键词:会计;高等教育;网络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3月22日

网络课程建设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教学的设计很重要。以会计专业为例,会计专业网络课程主要是指在会计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把网络信息、网络资源及技术与会计专业知识有机结合,利用网络技术完成传授会计专业知识的、新的教学方式。因此,在会计专业网络课程目标设计中,要有完整的学习内容,同时在网络课程中还设计了丰富的教学栏目和多种形式的学习与讨论,还有多种学习工具可供学生选择。这形成了会计专业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多元化、教学方法综合化和教学方式丰富化等特点。

一、正确的认识是会计网络课程建设的基础

高职高专网络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性工作。高职高专会计网络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它要求从专业需求出发,结合学校的建设规划,逐步建设优质的教学环境,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把网络课程真正建设为“示范性课程”。目前,对会计网络课程建设较为普遍的一种认识是:会计网络课程的建设就是把优质的教学资源通过网页或网站的形式出去,在建设过程中,以为只要相关网站建立起来,这项工作便结束了,这种认识是片面的。诚然,高职高专网络课程建设的目的之一就是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实现优质的教学资源共享,但是这仅仅是一种教学资源表现形式。高职高专会计网络课程建设首先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技术手段、教育思想和教学管理制度,前期的调查研究、中期的开发建设、后期的不断优化更新维护等等;其次通过高职高专网络会计课程建设,能够促进学院相关专业的建设,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和发展,能够促进学院加大教学投入,提高教学手段、方式,有利于教学内容的更新,提高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育环境。

二、会计网络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

课程建设的内容一般应包括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实践性教学环节建设等方面。其基本要求如下:

(一)制定科学的建设规划。根据学校的定位与特色合理规划网络课程建设,要以网络课程建设带动其他课程建设,通过网络课程建设提高学院整体教学水平。

(二)师资队伍建设。网络课程要由学术造诣较高、具有丰富授课经验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主讲。要通过网络课程建设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并建立青年教师培养制度,按一定比例配备辅导教师和实验教师。

(三)教学内容改革和课程体系改革。要准确定位网络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处理单门课程建设与系列课程改革的关系。教学内容改革应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处理好传统内容与现代内容的关系,大力补充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成果,并积极探索用现代教育观点和教育方法改造传统教学内容的新路子,实现教学内容的模块化。同时,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在制定教学大纲时,应突出重点、难点,并留有根据技术发展及时补充和更新的“接口”,提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要措施。

三、会计专业网络课程设计

(一)网上会计基础知识模拟学习与操作。网上会计基础知识模拟学习与操作是指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制作全新的、全面的会计核算的教学软件,严格按会计核算具体要求设计不同的模块,分步骤进行模拟操作;建立单项会计实验操作模块,同时设计综合的业务操作规程,使学生初步掌握会计核算的基础理论和会计业务的基础知识,了解计算机和网络环境中的会计操作及要求,了解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职能的实现过程及步骤。同时,通过模拟实验操作,使同学们掌握供、产、销过程中的会计核算流程,做到全过程的会计实务一体化。教师要带领学生拓展会计专业业务知识水平,培养学生以全面的、发展的眼光去理解会计业务,适应信息社会给传统会计业务带来的冲击。这也要求教师一方面要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要熟练掌握互联网的运用,掌握会计软件的操作。

(二)财务信息模拟分析与研究。财务信息模拟分析与研究是指教师模拟企业现实情景,提供财务数据、图表等实验材料,并从模拟企业情况或环境出发,设计有关财务问题;学生结合问题的性质,根据已有的会计知识,利用网络资源分析、整理相关资料,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这一教学方式,即教师设计问题,学生探索问题,其教学目的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会计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财务问题的能力及发展学生分析、整理所需财务信息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不同研究阶段提供不同的指导,如在学生探究财务问题时,引导学生确定问题的重点及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现代信息技术与会计理论、方法的融合。

(三)综合资源决策与预测。综合资源决策与预测要借助eRp这种管理工具来完成,即借助eRp这一管理工具,由教师组织管理类学科各专业的学生模拟企业团队,根据不同角色进行分工协作。这里模拟的企业管理范围不仅包括企业内部,还包括企业外部的管理环境,教师根据企业供应链和资金链上各个环节中有可能涉及到的重要问题,为不同角色的学生确定学习主题,并帮助他们围绕这一主题,提出开展业务协作的一些工作方案。因为其教学内容涉及到经济管理类各个专业的理论知识,在会计专业开展这种协作学习,对拓宽会计专业学生知识面具有积极作用。这一教学方式实行企业销等业务与财务一体化管理,注重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协作和交流,帮助学生学习如何在群体中与别人协作。这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展开问题的讨论,发展学生思考判断能力,同时还要鼓励并指导学生在群体中与别人相互协作。

主要参考文献:

[1]叶茎.高等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网络课程建设的研究.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

网络课程篇9

关键词:web;数据库;课程;网上课件;探讨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34-8232-03

1 网络数据库课程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数据库也称web数据库,它可以实现在互联网上建立数据库,实现数据的存储、加工、处理、传输、浏览等功能。

上世纪九十年代,计算机网络开始在我国普及,上网和在网络上开展各种业务活动日益增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伴随而生的网页设计和网络数据库的学习培训越来越多。由于计算机硬件的发展,软件的不断更新完善,其功能可充分满足开发者在互联网上建立数据库的需要,也在促进互联网应用程序的开发和发展。各高校相继开设了网页设计和网络数据库有关的各种课程,课程内容正在不断的充实和完善,越来越多成为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同时它的一些基础知识也在向其它专业渗透,逐渐成为各专业大学生毕业时需要了解和掌握的一门知识。

虽然该课程的产生时间不长,由于社会的巨大容量和市场发展的需求,已经推动着它在不断改革、发展和完善。可以说,有互联网的发展就有该课程相关知识的发展和学习。随着各种教材资料、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各种应用技术大量涌现,该课程发展迅速、前景广阔;这都促使我们要深入研究这门课程,不断学习、研究、探讨、规划和创新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使网页设计和网络数据库课程成为高校重要的课程及精品课程,使它成为学生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方面较为完美的课程,从而使学生在就业、毕业后的竞争中打下扎实的基础。

2 网络数据库课程设置

根据目前网络发展情况和研究成果,网络数据库课程设置应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web和aSp的概念

web是www(world wide wed)网中的服务节点(网站),web服务器是工作在特定操作系统中的应用软件系统。web完全是一个超文本系统,web上提供简单地访问全球信息服务,全球访问机构,intranet(企业内部网),全球市场的商业访问,文件传输系统Ftp、邮件传输系统email、远程登陆系统telnet、网页浏览系统www等服务。aSp程序使用了microsoft的activeX技术,本身封装了一些基本组件和常用组件,运行在服务器端。aSp返回标准的HtmL页面,可以正常地在常用的浏览器中显示。aSp的源程序,不会被传到客户浏览器中,提高了程序的安全性。

(2)网络数据库应用基础

oDBC(open Database Connectivity)规范为应用程序提供了一整套数据库调用接口规范和基于动态连接库的运行支持环境。使用oDBC开发数据库应用程序时,应用程序调用的是标准的oDBC函数和SQL语言。而数据库的底层操作是由各个数据库的驱动程序来完成的。程序与数据相对独立,因此,它可以克服传统数据库应用程序的缺陷。利用oDBC驱动程序可以建立、配置或删除数据源。

aDo(activeX Data objects)技术是数据库链接技术,使用它可以轻松完成对各种数据库的查询,如access、SQL Server、oracle等等。而SQL Server是一个功能完备的较为常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它包括支持开发的引擎、标准的SQL语言、扩展的特性(如复制、分析)等功能。SQL语言可用于所有用户的DB活动模型,包括系统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应用程序员、决策支持系统人员及许多其他类型的终端用户。

(3)网络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

网络数据库主要体现在两大部分:web服务器和web客户机。它们不受所使用的计算机平台和操作系统的限制,也不论距离有多远。在web数据库的应用系统设计方面与单机结构相比较在设计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方法上基本一致,但也有其特定的思考和内容。

网络数据库应用程序是组成网络数据库网站的单元,一个网站至少应包含一个网络数据库应用程序。通常在开发网络数据库应用程序时应考虑的要素有:①HtmL是word wide web的标记语言,使用这种语言可以建立web页,从而提供所需的网页结构、外观和内容等信息;②动态HtmL和CSS为建立交互式的web站点,浏览器之间的兼容性,动态HtmL和浏览器之间的会话提供翻译。

网络数据库网站一般有若干个网络数据库应用系统组成,虽然各网站实现的目标和功能有区别,但一个典型的网站都含有用户验证、访客计数器、留言簿、讨论区、电子公告牌等子系统。

3 网络数据库课程特点

网络数据库理论基础薄弱,需要不断深化。目前计算机专业相关课程,例如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课程,从上世纪80至90年代单机结构形成课程的理论体系,对网络数据库中应用到的理论基本处于建立中,虽然近一两年这门课程理论研究逐步增强,但毕竟在信息技术产业飞速发展的网络时代,在研究力度广度方面远远落后,这给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从单机向网络方向转变增加了难度,有待数据库理论的深入加强和扩展,总得来看该课程具有以下四个主要特点:

(1)要求知识面广、知识点多。主要涉及的课程有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面向对象编程技术、数据库原理、SQL数据库、数据结构、软件工程、网络设备、网页设计等,几乎涵盖了计算机专业课程中所有的知识。可见,知识点多、知识面广、互相渗透是其显著的特点。

(2)要求软件硬件环境复杂,教学环节多。在网络数据库的教学中要建立aSp程序必须要有网页设计软件,常用的有Frontpage和Dreamweaver等软件。要运行程序要有windows2000的iiS和windows 98的pwS服务器管理软件。在系统设计和运行中随时要了解客户端工作状态与虚拟服务器状态间的联系。

(3)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的运用及与面向过程程序代码间的相互结合。由于涉及计算机专业知识相对较多,本课程教学难度相当大,对学生来说他在某一个知识点上有问题,在综合理解中就有漏洞和偏差,就会出现无法理解或是事而非的状况。对于自学,难度很大或难以把握掌握知识的总体方向。

(4)编程中即有客户端执行语句又有服务器端执行语句,要随时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在理论上,数据库原理在网络数据库设计中的思想体现和运用与一般数据库编程的一致性和存在的差别,在技术上要注意客户端执行语句与服务器端执行语句的相互关联的处理。

4 网络数据库系统开发

进行网络数据库课程设计和系统开发是网络数据库课程的一个重要的学习和理论实践的过程,也是全面掌握网络数据库课程内容的重要方面。为当前社会广泛需求的网络数据库程序设计人员的培养打好基础,网络数据库系统的开发应从以下方面考虑:

(1)系统分析

系统功能分析,经过分析可以寻求以下问题的答案:网络数据库需要达到所陈述的意图及规划的目标,网络数据库的操作有效性,是否能产生所需要的利益和结果。分析过程的关键是检查web的整体性的意义,分析过程的结果被用于其他的过程来提高web的性能。

系统安全性分析,网络数据库在网上运行存在web站点安全及web站点风险。网络数据库站点风险基本分为两类:机密信息被窃取、数据和软硬件系统被破坏。例如web服务器的信息(如口令、密码等)被破译,最终导致闯入者进入服务器;网络数据库上的文件被未经授权的个人访问,损害了文件的隐私性、机密性和完整性;当远程用户向服务器传输信息时,交易被截获;系统中的BUG使得黑客可以远程对web服务器发出指令等等。

(2)系统设计

一个web应用系统的设计应从从网络数据库设计的原则目标、用户的经验、信息空间等几个方面来综合考虑:

首先设计原则和目标必须符合用户的需求,有效地使用资源,生成一个一致的、令人愉快的、有效的web外观和感观。其次考虑用户的经验,网络数据库设计应坚持以用户为中心来开发,开发过程是一个以用户的要求、兴趣、特征、能力、知识、技术为中心的过程。第三、谈及信息空间,web设计人员必须在web的规范中将提供给用户什么样的信息空间和这些信息空间将如何被显示明确表达出来。第四、考虑到基本的设计方法,关键是要按下面的思想为信息分块:任何一个页面的信息量不能让用户感到接受不了,可以建立可重复使用的页面,页面应该能够集中用户的注意力。最后设计中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外部空间传来的页面、多媒体过度应用、页面设计不均匀、无意义的链接等。

(3)系统测试和系统上传

在测试站点时,记录用户的想法、意见和问题,并要求测试系统独立的在站点上运行。一般应记录以下问题:是否可清楚的找到站点、是否能够找到所期望的站点链接、对设计图标的理解、可能丢失站点上的某些域、已知站点的范围、是否曾被拒绝查找、对信息满意程度等。同时系统的上传软件很丰富,Ftp是网络数据库网站常用的系统上传工具。使用Ftp不但可以传输文件而且可以传输文件夹,可对上传内容进行编辑处理,使用方便灵活。

5 网络数据库网上课件与校园网的建设

网络数据库为多媒体课件制作开辟了新的天地,使课件制作摆脱老旧摸式向更形象生动更易制作的课件方向发展,其具有网络传播优势,可实现教学互动。随着网络的普及,课堂教学手段采用信息技术是大势所趋。制作网络课件,展开网上互动教学是各专业尤其是计算机专业必由之路。网络数据库网上课件的开发利用对实现其他专业网上课件制作具有相应的推动作用。

网络数据库网上课件的制作在基本思想上与单机课件的制作有共同的原理,采用先全局后局部、先整体后细节、先抽象后具体、自顶向下逐步细化的方法。在全局性构思中要考虑课件所反映主题明确,紧扣教学环节,技术上可行,网页界面新颖活泼但不失严肃性,上下级页面的链接紧密而流畅,网络上的可操作性良好。在具体设计构思中要考虑,网页设计的数量,多媒体画面运用的得当,理论教学内容的全面,实例程序的演示数量和演示效果等。还要考虑网络数据库开发的教学课件的上网空间和上传系统的安全性有效性等。随该文开发的网络数据库课件在internet网上的地址:(二级域名)。

校园网的建设虽然近几年有较大的发展,但目前仅仅局限于学生教师上网查找资料,还远未起到为教学服务的较完善的规模,网络不通,网速过慢时时困扰着网络的使用。虽然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处处从网络实际出发去教学,要有一定的理论高度,但讲网络课没有一定的网络实践支撑也会降低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社会上的竞争力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要解决好这个问题,不但要加强线路建设、服务管理,还要给教师、学生一定的空间服务,有利于学生完成电子作业、网上考试、网上交流信息等。建议学校应逐步实现给教师及部分学生提供服务器空间服务。目前,这个问题已成为各个高校相互竞争的焦点之一。哪个学校所拥有服务空间越大,服务质量越好,将会极大提高本校知名度。假设一个学校的毕业生全部拥有本校提供的网上空间服务,对学校无形资产的传播和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参考文献:

[1] Scot Johnson [美].active Server pages详解[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

[2] 荣钦科技主笔室.最新aSp入门与应用[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

[3] 张登辉.aSp编程基础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网络课程篇10

关键词: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安全专业课程设置实践

计算机网络涉及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两大领域,自20世纪60年代末期美国军方建立起aRpanet网后,基于此的internet网络快速发展,其应用逐渐扩大到世界范围的各行各业。在近十年里,internet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internet已逐步由过去单纯的数据载体,发展为支持数据、语音、视频等多种信息的多媒体信息和通讯平台。internet的快速发展、网络的普及使得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倍增,各大高校相继设立了网络工程专业。

网络安全是网络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在网络工程专业中设置网络安全的相关课程是非常必要的。

1.网络带来的安全问题

internet的开放性和其他方面的因素导致了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系统存在很多安全问题。为了解决这些安全问题,各种安全机制、策略和工具被研究和应用。然而,在使用了现有的安全工具和机制的情况下,网络的安全仍然存在很大隐患和问题,这些安全隐患和问题主要为以下几点。

(1)每一种安全机制都有一定的应用范围和应用环境。

防火墙是一种有效的安全工具,它可以隐蔽内部网络结构,限制外部网络到内部网络的访问。但是对于内部网络之间的访问,防火墙往往是无能为力的。因此,对于内部网络到内部网络之间的入侵行为和内外勾结的入侵行为,防火墙是很难发觉和防范的。

(2)安全工具的使用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

一个安全工具能不能实现期望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使用者,包括系统管理者和普通用户,不正当的设置就会产生不安全因素。例如,nt在进行合理的设置后可以达到C2级的安全性,但很少有人能够对nt本身的安全策略进行合理的设置。虽然使用者可以通过静态扫描工具来检测系统是否进行了合理的设置,但是这些扫描工具基本上只是基于一种缺省的系统安全策略进行比较,针对具体的应用环境和专门的应用需求很难判断设置的正确性。

(3)系统的后门是传统安全工具难以考虑到的地方。

防火墙很难考虑到这类安全问题,多数情况下,这类入侵行为可以堂而皇之地经过防火墙而很难被察觉。比如说,aSp源码问题,这个问题在iiS服务器4.0以前一直存在。它是iiS服务的设计者留下的一个后门,任何人都可以使用浏览器从网络上方便地调出aSp程序的源码,从而收集系统信息,进而对系统进行攻击。对于这类入侵行为,防火墙是无法发觉的,因为对于防火墙来说,该入侵行为的访问过程和正常的web访问是相似的,唯一的区别是入侵访问在请求链接中多加了一个后缀。

(4)黑客的攻击手段在不断地更新,几乎每天都有不同的系统安全问题出现。

安全工具的更新速度太慢,绝大多数情况需要人为的参与才能发现以前未知的安全问题,这就使得安全工具总是对新出现的安全问题反应慢。当安全工具刚发现并努力更正某方面的安全问题时,其它的安全问题又出现了。因此,黑客总是可以使用先进的、安全工具不知道的手段进行攻击。

2.网络安全专业课程设置

很多高校认识到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所以在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上面均考虑了对于网络安全方面专业课程教学要求。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在实际教学当中,根据不完全统计,96.84%的高校针对于网络工程专业的网络安全方面课程设置一般仅仅安排了《信息安全概论》或者《网络安全技术概论》等课程,并且理论远远大于实践,完全不能满足实际网络安全方面的需要。

正是由于网络自身安全问题,入侵事件数量持续上涨,黑客成为引起网络安全问题最为重要的因素。黑客(hacker)是指一个喜欢用智力通过创造性方法来挑战脑力极限的人,特别是他们所感兴趣的领域,例如电脑编程或电器工程。“黑客”最早源自英文hacker,早期在美国的电脑界该词是带有褒义的。但在媒体报导中,“黑客”一词往往指那些“软件骇客”(softwarecracker)。“黑客”一词原指热心于计算机技术,水平高超的电脑专家,尤其是程序设计人员。但到了今天,它已被用于泛指那些专门利用电脑网络搞破坏或恶作剧的家伙。对这些人的正确英文叫法是Cracker,有人翻译成“骇客”。现在计算机专业一些大学生认为成为一名黑客是一件极富于挑战并且令他们为之自豪的事情。尤其现在网络上流传着各种各样的黑客免费软件,使得他们能够入侵某些国内外的网站或者通过系统漏洞安装一些木马,成功获得某些权限,或者直接在校园网内部进行攻击,这样能够证明自己的能力或者验证某项技术。

在这样一种背景下,网络安全专业课程的设置既要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符合社会对于网络工程中网络安全的需求,又要尽可能保证用户正常使用网络。这是因为很多学生在学习和验证过程中,对网络和其他用户进行有意或者无意识的破坏,导致了不良的后果。同时学生的一知半解对于网络的危害性更大,因为他们在实践过程中有时候并不清楚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结果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

因此,对于网络安全课程的设置,设置哪些课程,如何设置,如何将教学和实践很好地统一在一起,并且保证现有网络资源安全,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3.网络安全专业课程设置计划

网络安全专业课程一般来说包括以下一些课程:信息安全数学基础、密码与编码学、信息安全概论、网络攻防技术、计算机病毒原理及其防治、网络安全协议、数字鉴别与认证机制、防火墙与入侵检测技术、电子商务安全、网络安全体系结构等。

很多人认为以上大部分课程应该是属于信息安全专业所开设的课程,但是目前信息安全专业在很多高校中并没有开设。因为教育部对这方面是严格控制的,现在开设信息安全专业本科的高校不多,到目前为止,全国只有70多所高校开设了这一专业,武汉大学是第一个开设信息安全专业的,但至今也仅仅只有8年的时间。目前安全方面的专家远远不能满足人才市场和实际工作中的需要,因此各高校网络工程专业对于此类课程的开设而且是必要的。网络工程师不仅需要对整体网络构架、设置等方面进行考虑,而且对于网络安全的考虑是必不可少的,没有安全保障的网络系统是危险的。因此,一个网络工程师不仅是精通网络安全方面的专家,而且是了解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的专家。

网络工程专业在网络安全专业课程设置之上当然不能和信息安全专业相提并论,但是在课程开设的过程中,各高校可以有选择、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网络安全方面的课程。我国于1994年2月18日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于1996年2月1日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管理暂行办法》;公安部于1996年1月29日颁发《关于对与国际互联网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备案工作的通知》,于1997年12月30日颁发《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对于这些内容各高校可以以讲座的形式进行开设,加强学生在网络安全法律方面的意识。下表为我校网络安全专业课程设置简表。

这样的设置可以使得网络安全课程有一个持续的学习和研究过程,而不是只开设一门课程让学生仅仅了解而已。

4.网络安全专业课程实践环节

在讲授理论课程时,如果没有配备适合的实验教学,高校就不能保障学科的正常教学研究。网络安全专业课程最为重要的就是实践环节,仅仅有理论只是纸上谈兵,不能使学生从真正意义上了解网络安全中一系列的专业技术。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网络安全方面的实验有可能造成网络环境的混乱,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

在实践环节,教师在讲授理论课程的基础上还要配以实验教学,保障学科的正常教学研究。教师应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将理论和实践形成有机的统一体,使学生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完成相应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和创新课题,等等。网络实践环节可以使教师在网络安全的教学和科研方面得到提高。由于网络安全这方面的知识是需要终身学习的,特别是反病毒这一块,更新较快,可能很多教师都不如学生,因此,教师应不断学习,把握网络安全方面的最新知识,这样才能及时将最前沿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高校网络安全实验室的设置最好是单独的实验室,自身为一个局域网,并且最好不要连在校园网上或者internet上。在实验室中,教师可以每组安排3-6台学生机,1个防火墙,1个入侵检测设备,共用1个服务器。在进行网络安全实验的时候,对于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系统和网络协议本身都要考虑到它们的安全性,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头开始,一项一项地进行试验。教师可以让学生下载各种漏洞的补丁进行安装,加固各种系统,保障安全,然后让学生在局域网的范围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攻防实验。同时教师还可以进行一些病毒实验,让学生根据资料编写一些小的病毒,也可以让学生从网上下载一些病毒进行试验。在课堂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与国家计算机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条例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避免有意或者无意的计算机犯罪,以免给国家网络安全造成危害。这种独立实验室不会影响正常的其他教学内容,可保证其他教学内容的正常开展。

网络工程专业中网络安全课程的开设,要求教师不仅在教学上尽可能地深入,而且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实践中使学生在保障网络安全的同时减少了对网络的危害。教师不仅要在教学上对学生严格要求,而且要在法律法规上对学生进行规范,避免学生进行网络犯罪。

参考文献:

[1]关于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的建议.tech.163.corn/.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