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施工技术探讨论文十篇施工技术探讨论文十篇

施工技术探讨论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6:06:35

施工技术探讨论文篇1

关键词:公路;路基;施工

1引言

公路路基施工是整个公路施工工程的关键所在,稍有偏差,将给整个工程埋下质量隐患。例如,在公路施工中常会遇到诸如软土路基,黄土路基等不良路基,如不加以特别处理,会引起填方路堤施工后沉降或不均匀沉陷,路面纵横坡变碎,平整度下降,导致行车颠簸等,严重影响公路的正常使用,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浪费。因此,路基施工应根据施工当地地形、地质状况、公路等级、所在地区的气候、结合施工填挖方平衡等来选择施工方法。

2路基填压

公路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很大程度取决于路基填料的性质及其压实的程度。从现有条件出发,改进填土要求和压实条件是保证路基质量经济有效的方法。

2.1路基填料

现行《公路路基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规定了对路基填料的要求。对路基填料的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给了量化的标准,采用承载比实验(CBR)值表征路基土的强度,引入了路床的概念。对上路床的填料提出了限制条件,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路面底以下0cm-30cm的路床填料,其CBR值应大于8,对下路床及下面的填土也给出相应的规定值。

2.2路基压实

当前路基施工,普遍采用了大吨位的压路机,碾压效果有了明显的改善。对于提高路基土的压实度起了很好的作用。规范规定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路面底面以下80cm-150cm部分的上路堤其压实度必须≥95%,对其它等级公路当铺筑高级路面时,其压实度亦应按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标准采用。此外,还增加了对路堤基底的压实度不宜小于93%的规定。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飞速发展,路基施工技术也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对于特殊路基的处理技术也日渐成熟和完善。

(1)过湿地区路基的填压。过湿土地基的填筑比较简单,一般采用填砂砾垫层和加铺土工格栅的方法,该方法简单易行,处理效果较好。但路基的压实是相当困难的,规范对此作出了若干调整:一是压实度标准可根据试验资料确定或较表列数值降低2—3个百分点;二是对于天然稠度小于1.1,液限大于40,塑性指数大于18的粘质土,用于下路床及下路堤填料时,可采用规定的轻型压实标准;三是改善填料的性质,在土中掺加生石灰,通常可以获得预期的效果,也可采用新型吸水材料加固。

(2)黄土路基的压实。与其他公路路基黏性土相比,黄土尤其易受水的侵害,是一种特殊的黏性土。常将黄土路基划分为两类:非湿陷性黄土和湿陷性黄土。其中,湿陷性黄土主要分布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其作为路堤填筑材料时,由于受水浸湿后,本身结构被迅速破坏,应有强度减小,若施工不当则会发生很大的下沉量,引起路基失稳,特别是高路堤地段的填筑更是会引发一系列的工程病害。因此,黄土路基的压实也应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合理选择。

①冲击压实:冲击压实处理地基的原理是用一定的冲击能量使土体里的水分扩散固结并挤密压实土体而达到加固土体的目的。冲击压实技术只适合于浅层湿陷性及湿软性黄土地基的处理,且其有效影响深度一般不超过80cm,冲压遍数以30遍左右为宜。在冲压施工的过程中应注意:保持最佳含水量;受冲击压实机的机型限制,被冲压的路基长度一般不应小于120m,宽度不宜小于15m;每一层冲压前,应先沿路基边沿冲压5遍左右,以减少在冲压过程中冲击能对路基的侧向挤压作用;用冲击压实机进行路堤边沿压实时速度应稍慢,否则,可能引起车身滑出路堤;冲压时应注意轮迹的连续性,特别是调头处,不要预留空白带而影响压实效果。

②强夯施工:又称动力固结法,是用起重机械将8t~40t夯锤起吊到6m~25m高度后,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强大的冲击能量的夯击,使土中出现冲击波和冲击应力,迫使土体孔隙压缩,土体局部液化,在夯击点周围产生裂隙,形成良好的排水通道,孔隙水和气体逸出,使土粒重新排列,经时效压密达到固结,从而提高地基承载力,降低其压缩性的一种有效地基加固方法。

3路基排水

水是影响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水的侵蚀会造成许多路基病害的。同时,从环境保护和不损害当地农田水利设施考虑,必须做好路基排水,形成排水系统,并与地区排水规划相协调,防止因各种原因造成的水患,给路基、路面施工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公路排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地下排水,即减少地下水、农田排灌水对路基稳定性及其强度的影响;二是路表排水,除将路面、地面的水迅速排出之外,应最大限度地减少雨水对路基、路面质量的影响,减少因路表水排水不畅或路表水下渗对路基、路面结构和使用性能产生的损害。

地下水排水设计可以采用适当提高路基最小填土高度或在路基底部设置隔水垫层等办法。在施工前开挖临时排水边沟,排除施工期地表水并降低地下水,同时在路基底部掺加低剂量石灰处理,设置40cm厚的稳定层等,可起到较好的效果。路表排水设计,一是可以通过路面横坡、边沟、边沟急流槽等将路表水迅速排出路基以外。二是设计中央分隔带纵向碎石盲沟、软式透水管及横向排水管将施工期进入中央分隔带的雨水及运营期中央分隔带的下渗水迅速排出路基之外。三是设计泄水孔以迅速排除桥面水。四是采用沥青封层、土路肩纵横向碎石盲沟或排水管将渗入路面面层的水引出路基之外。路面渗水的排水设计,沿路面边缘设置由透水性填料集水沟、横向出水管和过滤织物组成的路面边缘排水系统,通过设置沥青封层、土路肩纵横向碎石盲沟和排水管,将渗入路面面层的水引出路基之外。由于通过沥青面层下渗的水量有限,设计中应在每10m左右设置一道Ф5cm横向排水管以确保路面下渗水的排除。

4路基防护

路基防护主要有三个方面。

(1)坡面防护。坡面防护的目的是防止地表水流的冲刷、坡面岩土的风化剥落以及与环境的协调。通常措施是采用石砌圬工防护,混凝土预制块护坡多用在路堤边坡,连片的及带窗孔的护面墙,用于路堑边坡。但由于石砌圬工及混凝土防护存在造价高、易破损等诸多问题。现在,种草防护技术应用较为广泛,边坡较高则采用砌石框格种草防护,起到改善生态环境、美化景观和坡面防护的三重效果。石砌圬工防护的使用仍较普遍,混凝土预制块护坡多用在路堤边坡,连片的及带窗孔的护面墙用于路堑边坡。破裂的或易于风化破碎的岩石路堑边坡采用锚杆挂铁丝网或高强塑料网格喷浆或喷射混凝土以及喷射纤维混凝土防护也有较好的效果。但考虑到石砌圬工及混凝土防护造价高、易破损等诸多问题,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建议大力推广既能改善生态环境又美化景观的种草防护技术。

(2)冲刷防护。传统的方法是用砌石、抛石、铁丝石笼和挡土墙防护,改进后可以用高强土工格栅代替铁丝做石笼,用聚脂或聚胺脂类土工织物混凝土护坡模袋做成的护面板防护受水冲击的边坡,很能适应土体不均匀沉降。

(3)支挡防护。挡土墙用于支挡防护目前仍占主要。①石砌的重力式挡土墙多用于石料丰富、墙高较低、地基较好的场合;②钢筋混结构的悬臂式挡土墙、扶壁式挡土墙和板柱挡土墙其受力比较合理,墙身圬工体积小,也已广泛应用于公路路基的防护;③垛式挡土墙易于调整墙的高度,并采用预制构件拼装,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挡土墙。

参考文献

[1]张克林.高速公路路基施工技术发展浅析[J].现代公路,2008.

施工技术探讨论文篇2

建筑理论与设计

(1)论cwsbr污水处理工艺的设计与实践罗美丽

(2)楼梯间及消防电梯的设计归纳俞才祖

(4)浅谈井字梁设计张永强

(5)浅析住宅建筑构造节能设计周筠关剑田娟

(6)解析地下室防水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周严

(7)建筑学(室内设计)平面构成教学再思考刘斯荣

(9)对拉卜楞寺藏式宗教建筑细部大门的研究沈欣

(11)结合近三年汛期现场实际情况对宝成线防洪压力的思考和分析蒋康

(12)某综合楼地下室防水施工要点探讨吕伟钊

(13)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规范化研究圣健设

(15)关于超长钢筋笼起吊及安放作业的探讨车利军

(17)关于桩基静载检测工作中常见问题的探讨张平福

(18)论拥翠山庄之于江南私家园林王晶晶

(20)材料与空间——从森佩尔到柯布西耶谌利

(21)关于地铁防雷工程设计的探讨石建刚

(23)类型学的方法在建筑创作中的运用陈菲菲

(25)试论房屋建筑防渗漏处理措施朱隽文

(26)现代酒店室内设计表现手法与文化融合梁杰

(27)小议如何进行建筑电气设计徐青

(29)桥梁工程安全控制背景下工程监理工作要点探析黄波

(30)论现代设计在仿古建筑中的渗透陈思竹

(32)对低应变检测桩底信号的分析阳亮

(34)外部尺度与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关系李野

(35)某污水处理站水池工程渗漏处理方案刘承东张玉清刘恺

(37)浅议商业综合体的建筑消防设计潘诗弦

(38)浅谈新时期住区会所设计研究冯伟

(40)软装饰材料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构成与风格李穆菁

(42)论述分形在建筑造型设计中的应用杨忠将

(43)北京市某地下车库兼二等人员掩蔽所通风及排烟系统设计张华革

建筑结构

(45)土建结构安全性问题的思考黄志艳

(47)基于防震考虑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探析温启平殷欣

(48)基于抗震考虑的钢筋混凝土框架设计分析

(49)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经验浅谈陈昌海

(51)浅析中国古代木建筑抗震原理郑人山

(52)重型钢结构厂房结构设计要

黄俊

规划设计

(54)“3s”技术在云南高原地区乡镇规划中的应用探讨龚振文

(55)独立学院的校园规划思考——以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修建性详细规划为例张靖

(57)关于城市中小户型住宅设计与发展的探讨杨森晖

(58)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构架形)式分析及对南宁线网规划的启示袁江

(60)提高混凝土搅拌站生产效率的设计于有贞

(61)硫铁矿焙烧电除尘器的设计应用李钢

(62)关于城市新区规划建设——以湖北黄石市团城山新区规划与开发建设为例吴时节

(64)浅析广州市天河体育中心总平面亚运改造工程的景观改造方案杨彪

建筑节能

(66)分析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节能减排李军

(67)建筑电气照明系统节能原则以及节能技术张虎

(68)地暖在目前建筑节能中的应用浅谈陈英杰

(70)分析民用建筑电气工程中的节能房元

(71)浅析当前房屋建筑工程中的暖通设计胡宜华

(73)高层办公楼节能设计在北方严寒地区的应用探讨李洁

(74)浅析当前房屋建筑的节能施工技术罗敏捷

(76)探析建筑工程施工的节能技术闵小燕

(77)夏热冬冷节能建筑设计探讨褚跃

(79)太阳能建筑一体化设计研究周应桔

园林绿化

(80)刍议东北传统合院民居中的的绿色建筑技术李晔凌王新宇

(82)试论城市生态环境规划问题及措施程仁杰

(83)国内当前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研究陈建生

(85)建立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观张兴

(86)浅谈园林工程中施工技术的应用曾乐

(87)关于污水处理过程ph值控制方法探究孟龙

(89)刍议园林景观建设中观赏性植物的应用张承溢

(90)浅谈城市坡地滨江绿地设计张亮彭隽茜

工程质量与管理

(92)建筑监理在施工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研究汪国华

(93)浅议堤防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刘鹏飞

(94)小议施工安全管理的难点控制与措施饶勇

(96)浅谈如何搞好工业建筑施工重点管理许永红

(97)论现时期建筑土建工程的质量控制杨鹏

(99)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原因及其处理措施林万庆

(100)既有房屋建筑安全管理肖彬

(102)浅析柔性节点钢框架对受力和变形的影响余建斌

&

(103)浅谈风电项目风机安装工程施工中的风险管理张国

(105)建筑工程质量与项目进度管理对策探究李明昭

(106)浅析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对策研究刘昌凡

(108)?ahref=""target="_blank"class="keylink">陈鄞笮蜕桃到ㄖ??朗枭⑸杓拼嬖诘奈侍饧岸圆?梁芝松

(109)公路路基施工特点与具体的关键施工技术李军

(111)建筑消防安全评估问题研究施建雄

(112)浅谈桥梁工程施工常见质量问题及对策张秋生

(113)浅谈通过工程前期样板间实施提高现场工程管理许永红

(114)浅谈橡塑保温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王巧利

(116)降低隧道喷射混凝土回弹率的措施探讨王树东

(117)新时期建筑工程施工造价的控制对策及管理技术探究高宏伟

(118)epc总承包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和风险管理刘敏

(120)浅谈epc工程进度计划管理李广福

(122)铁路房地产对铁路运输生产的保障作用尤宝泉

(123)对工程劳务分包施工队管理的思考胡志远

(124)论房地产企业工程变更签证的管理方略张明良

(126)钢结构厂房内消防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方法分析范世雄

(127)浅析工民建施工中墙体质量控制黄?F波

(129)业主在工程建设施工中有关于反索赔管理的分析胡方汉

(130)建筑工程施工工期计划管理的方式与方法段雅青

(132)小议市政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有效方法胡恩铭

(133)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因素王彦

(135)建筑工程管理的约束条件和管理过程经验谈李岚峰

(136)浅谈城市居民社区消防安全对策梅峰

(138)浅析岩土工程勘察质量问题赵树海

(139)浅析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施工现场管理邵孟玲李海泉

(141)试论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胡涛

(142)住宅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分析王历平

(144)试析铁路工程质量控制与管理的有效措施王运霞李程亮

(145)温州港乐清湾一期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刘书华

(147)综述当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措施杨永强

(148)强化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有益探索朱杰军

(150)滑坡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若干问题的探析易忠军

(151)地下建筑混凝土结构防渗漏的质量控制措施田西超

经济建设

(153)对外经济援助工程招标管理的强化措施探讨王熙

(154)刍议如何运用信息化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水平秦虹

&nbs

p;(156)房地产开发成本控制探讨林龙海

(157)基于函数网络的超高层建筑工程造价估算分析严凤巧

(159)关于工程造价控制的分析葛疆

(160)浅谈工程造价中预结算审核的应用黄静

(162)浅析公路工程监理中的工程费用控制汪顺平祝于红

(163)有关工程变更项目的综合单价的确定胡方汉

(165)刍议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的合同管理策略查良英

(166)房地产经济泡沫的危害性分析刘英姿

(168)试论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造价控制高阳

(169)浅谈epc项目总承包投标报价几点看法衣海凤毛宏宇殷茂森

(171)浅谈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不足与发展策略梅艳峦

(172)试论建筑工程量清单编制的问题与处理田红

(173)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下工程造价控制对策分析徐丽华

(175)浅谈燃气工程成本控制的思路与方法胡凤娇

(177)浅谈如何提高建设项目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游兴芬

路桥建设

(179)铁路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管理田永亮

(180)rtk技术在铁路地籍测量中的应用陈好宏

(182)浅谈高速公路施工中填石路基施工技术应用及路基下沉解决措施杨涛张北娟

(183)映秀大道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要点分析黄万锋

(185)浅谈公路养护改革体会顾江淮

(186)橡胶沥青混合料在桥面铺装中的应用研究马先锋

(188)大跨度简支曲线箱梁高空顶推体系邹向春

(189)对于公路工程中的道路改扩建路线设计的思考实践刘华妮杨彩霞

(191)公路桥梁预应力混凝土施工中的问题和处理肖辉运蔡益郎

(192)路桥施工中预应力技术的常见问题及其预防措施徐飞王目子

(194)铁路隧道?ahref=""target="_blank"class="keylink">陈穸蔚氖┕ぜ际?陈晓华

(196)浅谈山区公路勘察设计的几个方面魏巍

(197)探讨路桥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开平

(199)对大跨径梁桥挠度的控制探讨高维梅盖伟张勇

(201)刍议公路路面的日常养护技术与方法孔润

(202)关于桥梁桩基础检测技术的探讨虎良燕

(204)试析高速公路施工过程安全管理方法与对策李阳景俊骏

(205)浅谈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防治李耀文冯立

(206)试论城市市政交通道路的设计李谊

(208)浅谈对市政道路和桥梁施工质量

监控武鹏飞

(209)浅谈市政道路施工管理与控制吴冰

(210)公路横断面设计优化施映文

(212)超载车辆对高速公路旧砼路面加铺沥青路面破坏原因的分析及对策王定洪

(214)小议桥梁钢结构的完整性设计许华东

(215)建筑垃圾在路基填筑中的应用薛媛萍

(217)刍议公路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刘艳芬

(218)山区高速公路软弱围岩隧道施工地表移动的分析李丰

(220)浅谈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防治措施朱嘉科

(221)重庆万州至湖北利川高速公路五桥互通立交工程设计特点袁潇陈奉民

(223)桥梁结构裂缝补强工艺探讨张建明

(224)铁路客运专线桥梁施工质量控制方法研究赵五喜

施工技术与应用

(226)浅谈电气安装与土建施工的配合及安全措施周红

(227)试析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与措施左绪宏

(229)超高层建筑嵌固部位选取探讨关键

(230)关于高填方机场改扩建工程中新老填筑体搭接处理的思考范永政刘宏

(231)压缩天然气加气站设备选型与运行管理杨智伟

(232)刍议钻芯法检测在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秦晓玲徐德辉

(234)水利工程施工中沉降监测与精度分析岳鑫

(235)浅谈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张力架线施工潭荣微

(237)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在房屋施工中的应用倪擎

(239)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工艺陈仲年

(240)基于锤上测力方法的高应变检测技术应用分析刘成东

(242)基于山区公路的坡面防护技术应用探究卢博高建勋

(243)焦炉炉床顶板施工方法谢兵

(245)惠州金山大桥现浇预应力连续箱梁施工技术吴爱国

(247)浅谈建筑工程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华伟清

(248)浅谈引水隧洞的施工测量陈向峰

(250)城市市政地下工程中注浆技术的优势与应用乔飞

(251)太阳能热水系统在普通住宅中的运用李勇

(253)流水施工技术在工民建工程施工中的应用高永彬

(254)节能技术在建筑电气施工中的应用探究黄文刚

(255)基于岩土工程的勘察技术应用分析杨佳

(257)富水性软弱破碎围岩注浆加固地层技术毛志轶李世君杜昕

(259)基于白马湖退圩(囤)还湖清淤工程的综述周江沭黄荣峰

(260)拉森钢板桩

在城市河道整治中的应用徐华林孙友忠

(262)风力发电智能控制系统的仿真研究王磊

(264)新型悬索桥钢箱梁缆载吊机设计及应用刘红胜

(265)浅谈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以及防治措施——以省道s231线桥东至官塘路段路面改造工程为例张圳英

(267)石灰粉煤灰碎石基层离析现象分析陈靖

(268)对工民建筑施工电气设备安装技术问题的探讨孙天忠

(269)干热河谷环境下水工大坝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施工探讨李伟挺

(271)城市gps控制网建立及精度分析黄晓忠

(273)桩基施工中冲击钻成孔工艺要点介绍黄志强

(274)净水车间施工及制水工艺曹长明刘彦斌

(276)论深基坑护坡桩+土钉墙支护措施李沙王春秀

(277)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探讨李文华

(279)地下矿山开采技术与面临问题思考李兆林

(280)高边坡二次劈裂注浆预应力锚索框架防护体系研究刘利

(282)浅谈箱梁预应力施工刘裴

(283)防渗墙施工设计与成槽工艺探讨吕小强

(285)某住宅项目基坑支护的设计与施工顾宏飞

(286)仿古建筑穿芯型柱础石钢筋混凝土柱子施工孟繁凯

(288)浅谈桥梁预应力管道真空辅助压浆施工技术潘凯荣陈锦锋

(289)回龙河水库大坝设计沙继明

(291)一种基于超填充的机制砂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孙立群柯国炬

(293)pdca循环技术在深基坑支护中的应用研究孙新成

(295)土建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龙江涌

(296)浅谈建筑工程防水施工技术王恒

(298)反循环工艺在穿越粉砂层钻孔灌注桩中的应用王新坡

(299)浅谈gps在工程测量中实施及应用——以某工业园区为例进行分析肖彪

(301)论先简支后结构的连续桥梁施工技术措施姚船

(302)关于深基坑土钉喷锚与钻孔灌注桩的复合支护策略探讨杨元周

(304)也谈水文工程地质条件与防渗漏策略龚凌

(305)隧洞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和处理方法经验谈阳长林

(307)浅谈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易传葵

(308)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房屋裂缝中探讨赵艳红

(310)贝雷梁挂篮悬灌施工技术郑立平

(312)对混凝土路面修补技术的探讨周崇伟傅华

(313)建筑工程中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探讨朱洪

(315)论深基坑工程中复合土钉支护技术应用朱鹏宇夏井泉

施工技术探讨论文篇3

2.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浅谈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文化李素兰,李妍

3.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披露的问题分析秦建美,李姣艳

4.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研究与对策戴元广,刘慧,胡志庆

5.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投资决策模型研究郭云红

6.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汽车座椅设计研究何钧,陈亚文,高秀峰

7.火力发电厂地下结构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设计李晓珑,姜旭平

8.塔里木油田套管补贴与取出工艺技术范天龙

9.客户驱动与服务驱动相结合的软件营销模式探讨曹慧

10.交通运输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褚利丛

11.从品牌视角看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赵冉冉

12.浅析后危机时代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张伟楠,侯瑞

13.近五年我国国际收支特点与问题分析刘玥

14.大宗商品交易提升成渝经济带商品交易实力李扬帆

15.国外天然气产业规制的经验及启示吕博

16.广西巴马乡村旅游民宿发展研究吴燕秋,聂力伟

17.浅析以"合作"为主线的新经济学谢岭华

18.企业发展中"弯道超越"的思考高冬梅

19.对企业应收账款的探讨杜薇

20.我国政府会计改革与发展目标浅析——基于中美政府会计比较结果的分析李明宋

21.浅论我国的法务会计建设曾永芳

22.人机工程学在轿车驾驶室设计中的应用王恒,刘晓春,王伟涛,文灵芝

23.模糊评价法在内部会计控制评价中的应用张锐

24.浅谈Q345GJ钢板在钢结构生产中的应用叶荣清,柳晓娜

25.条码技术在生产制造过程自动化中的应用研究周东才

26.垃圾电厂电气DCS监控系统应用的探讨陈日光

27.高速铁路与沿线区域规划的关系问题研究李照心

28.设施环境管理的利益相关者研究邓婷

29.公务用车现状及透明化改革探讨何芳

30.航拍飞机飞行姿态对外方位元素的影响研究辛力军,付海强,汤淋淋

31.淘汰落后产能的深层原因分析韩学广,胡俊平

32.浅析物联网与智能家居孙海顺,朱子辰,张世君

33.城市夜景观中光带照明形式初探夏莲

34.城市智能交通与道路交通警卫工作关系研究姜亮,吴慧燕,马国锋

35.mK95型卷烟机卷烟纸和接装纸接头检测工艺设计应用姜华,孙军

36.信息动态

37.浅谈酒精酿造工艺管理及优化措施李超凡

38.天然气供应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应对措施张攀

39.由化工企业现状引发的系统安全性思考曹怀予,李文彬

40.我国乳业供应链质量安全问题探究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王经钱

41.如何有效加强机械设备的管理孙茜,鲜海波,张兵,马磊

42.石油企业设备维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封小红

43.浅析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周艳

44.工程项目的风险识别及其应对措施贾宇

45.浅论工程质量监督的巡查功能李欣阳

46.浅谈加强计生网络管理杨秀文

47.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与安全事故隐患整改黄春潮

48.浅谈电力营销服务管理胡茸茸

49.浅谈供电企业的电费管理胡晓平

50.搞好岗位培训,促进企业发展张泽培

51.浅谈计算机网络仿真技术及其研究周明

52.基于云技术的文献信息体系支持系统鲁冰

53.基于B/S结构的科研管理系统设计朱琳

54.epp协议及其Driverworks编程黄懿

55.以太网技术在农村信用社的应用朱洪

56.基于B/S模式的Cet考务管理系统开发设计匡丽,龚晓

57.如何提高GSm网络的容量探讨张锐

58.浅谈广电发射机房监测系统孙丹

59.天然气自动计量系统的运行和维护常帅,邢栋,朱彦伟

60.感应同步器发展综述张宇翔,郜宇鹏,王海兵

61.煤矿机械传动齿轮失效原因及解决方法李孝东

62.23m2固定式阳极炉制造研究周浩Http://

63.试论企业机械设备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刘海金

64.试分析高铬铸铁的生产工艺要点刘喆,刘华多

65.连续采煤设备电控技术探析李春生,刘宇

66.焦炉温度管理中的时间因素影响研究齐广,侯庆锋,丁海艳,向宇,张俊

67.循环流化床应用之探讨连文全

68.浅谈倾斜长壁采煤策略陈靖

69.大倾角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的防倒、防滑探究孟庆海

70.浅谈聚合物驱堵塞井治理陈祥

71.关于24kV高压开关柜结构和绝缘设计的几点建议张晨

72.家庭用开关、插座质量问题的探讨殷波

73.浅谈通信设备合并机柜应用方式的利弊李海曦

74.永磁机构控制单元可靠性的探讨张百平,孙晓刚

75.浅谈配网龙下联络线的可行性探讨陈辉,聂俊业

76.浅谈变电站GiS故障检修李洪禹,李健伟

77.2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20kV双回转角分支塔设计的几个问题探讨刘雪锋

78.浅谈抄表收费与优质服务余福辉

79.水力机组运行状态监测与诊断技术研究黄飞福

80.浅谈发电厂电气BUto化体系监控技术发展趋向吕建方,吕建东

81.三种堆焊技术的对比研究高云鹏,刘晓明,赵晓春

82.提高供电安全可靠性,做好中压电网计划停电管理工作陆树桂

83.浅谈供电优质服务李庆娥

84.大型H梁焊接气孔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唐守金

85.室内设计的室外化探索姬鹤亮

86.浅谈GpS控制网高程拟合精度陈林

87.临时工作索在桥梁高墩施工中应用梁波,苏焕全

88.地下室混凝土结构膨胀加强带代替后浇带施工技术探讨林元平

89.浅谈框架结构屋面梁底裂缝的控制黎文

90.浅析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武蔚涛,林广生,安鸣雷

91.某桥连续箱梁裂缝原因分析葛晓霞,瞿建忠

92.某深基坑土钉墙支护设计研究邹炯炯

93.综采开切眼大断面锚网支护技术探讨张斌

94.有关高层建筑生活给水与消防给水工程探讨黄钰迪

95.基于单元重要度的营房维修排序闫伟君,梅颖宇

96.浅谈高处坠落事故的预防和控制李岩

97.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问题的思考卜长海

9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和谐社会的构建韩婷婷

99.论环境侵权构成要件中的"违法性"要素陈贤聪

100.博客在文献信息检索教学中的应用及体会殷玉军,杨堃

101.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课程中的应用邓丽君

102.eDa技术在高职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陈明

103.浅谈《汽车底盘修理》教学中电教媒体的作用陈先河

104.论苏格兰议会及其法律渊源刘星

105.消费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消费心理教育陈丽萍,章敏

施工技术探讨论文篇4

关键词:综合物探;地质勘探;激震源

就目前的地质勘探工作情况来看,综合物探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工程技术人员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通过对相关技术进行改进,能够获得更加良好的勘探效果。因此,在当下的地质勘探工作中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对新兴的科学技术的应用,以提高地质勘探的整体水平,尤其是引入信号采集技术后,不但能够取得良好的勘探效果,还能提高勘探的精准度,所以说,探讨新兴技术在物探中的应用效果,对提高综合物探的整体水平是非常有利的。

一、地质勘探技术中的综合物探技术

由于受到地球复杂的地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地质结构容易出现电场、磁场等物理场的变化,因此在实际的工程地质勘探过程中,可以通过使用电法、地震法、磁法等综合物探的方法对目标实施探测。从目前的应用情况来看,这些方法在陆地和水域中都能够取得较好的探测效果,适宜在不同的地质情况中使用。

二、综合物探技术的特点

(1)这种方法能够对浅层地质情况进行探测,探测深度可以是几米也可以是上百米,并且勘测对象广,施工周期段,费用低。(2)这种方法解决问题的准确性和精度较高,因而对那些对精准度有着更高要求的勘探单位来说,能够获得更为理想的探测结果,满足其在物探方面的特殊需要。(3)这种方法能够快速完成勘探任务,并且不需要较大的施工场地,具有简便易行的特点,为后续施工的按时进行提供时间上的保障。

三、综合物探中的信号数据采集技术

(一)测线布置。信号数据的采集工作包括多个方面,其中任何一个步骤都将直接影响到综合物探的整体勘测效果。这里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保证测线布置的合理性。从当前的工作情况来看,测线布置工作的内容主要是要保证综合物探能够准确的探测到表层土层的厚度,因此现场测线布置必须确保面波测点与折射波测点的位置一致,以便实现对信号数据的综合应用。对于测线布置来讲,通常需要采取针对性的布置技术和措施。在实际的信号数据采集过程中,尽管不同的步骤可以使用不同类型的技术措施,但是对于测线布置则最好还是采用针对性的技术措施来保证综合物探的质量。

(二)参数设计。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讨论:(1)采集道数的选择。采集道数是参数选择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部分工作人员在实际勘探过程中认为该项工作难度不大,因此并不在意,对其中的许多细节都缺乏应有的关注,所以一旦进行实际操作,就会造成对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等方面的不利影响。因此,对于地质勘测中的参数设计来说,采集道数的选择虽然相对于其他工作来讲难度系数较低一些,但是作为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技术上都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2)激震方式的选择。综合物探技术之所以能够满足各个不同地质结构的勘探需要,主要是因为在参数设计过程中能够对各项工作进行细化,避免因设计漏洞导致勘探结果精度不足问题的出现。此间激震方式的选择尤为重要,不同的激震方式直接影响物探的精确度。比如以震源为例,就包括锤击震源、落重震源、炸药震源等,其中,锤击震源的深度能够达到20-30m;落重震源深度能够达到30-50m;炸药震源的勘探深度则能够达到

50-150m。在激震方式的选择过程中,还要考虑到激震点位置土质的松软程度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震源的激发频率,当土质松软时,激发频率相对较低;土质坚硬时,激发频率较高。另外,还需要考虑激发频率与垫板尺寸间的关系,当垫板尺寸越大时,其激发的频率越大。因此,在具体的勘探工作中,要结合实际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激震方式才能保证获得理想的勘探结果。(3)道间距的选择。在参数设计过程中,除了上述两项之外,还需要重点关注道间距的选择。由于地质勘探的野外、露天、粗放等多种原因,因此虽然使用了综合物探技术,但是如果在细节方面的把握还不够准确,仍然会影响勘探结果的精确度。例如,道间距的选择就是一项较为细致的工作,这是因为我国国土面积广阔,不同地区的地质结构类型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在物探技术应用过程中对道间距的选择就需要因地制宜,注重细节上从差异变化,这样才能尽力避免因工作不细致而导致的测量误差问题的存在。

施工技术探讨论文篇5

论文的参考文献不是胡乱瞎编的,它是有准确的文献出处和标准的写作格式要求的,那么要怎样写参考文献才是标准合格的呢?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建筑装饰论文参考文献,给大家在写作当中做个借鉴。

建筑装饰论文参考文献:

[1].冯兴国.探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环保节能设计[J].门窗.2012(05)

[2].胡素艳.建筑节能与节能门窗推广措施[J].辽宁建材.2011(03)

[3].郑博;杨杨.论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工艺[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4)

[4]李文雅建筑装饰中的绿色节能理念分析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2(12)

[5]陈秀英建筑装饰设计施工与节能的探讨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11)

建筑装饰论文参考文献:

[1]冯任军.现代建筑中的传统装饰手法[J].文艺研究,2009,(10).

[2]赵志文.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运用的思考[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08).

[3]彭璐.浅谈建筑装饰设计从传统到现代的传承[J].科技信息,2009,(36).

[4]冯任军.现代建筑中的传统装饰手法[J].文艺研究,2009,(10).

[5]刘毅.浅谈“四节一环保”理念在建筑装饰工程中的有效应用[J].科技资讯,2015,(16)

[6]龙源,李瑄,李怀玉.对重庆地区建筑外墙保温节能技术路线的探讨[J].重庆建筑,2013,(02)

建筑装饰论文参考文献:

[1]程立峰.小议建筑装饰设计风格与建筑文化的关系[J].民营科技,2007(09).

[2]汤玉峰.浅议建筑装饰设计中的文化[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17).

[3]王涛.当前我国建筑设计民族传统的传承及问题[J].华中建筑,2011(07).

[4]糜莹.浅谈现代城市建筑设计中的相关问题[J].建材与装饰(下旬刊),2007(10).

[5]何仕发.环保节能技术在建筑装饰装修中的应用[J].福建建材,2016(1).

施工技术探讨论文篇6

论文摘要:案例教学法在《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教学中,要经过案例的引入准备、分析讨论、归纳总结等教学过程。这种教学法的特点是:突出实践性,较强的综合性,深刻的启发性,过程的动态性。案例教学法注重学生的智力开发及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将采集到的教学和工程实践中的真实事例加以典型化处理而形成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案例,组织学生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在《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的教学活动中,采用案例教学能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开拓,提高了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会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方法。

一、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的传统教学方法

土木工程施工课涉及施工技术专业知识面广,而且量多,许多技术性的东西,如涉及到施工工艺的流程,施工机械的性能和操作过程,施工器具的构造和工作状态,施工技术应用的运行过程等实际操作的内容,课堂教学内容繁杂,没有规律可循更难以用一条主线相连,跳跃性大,从而导致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不深,容易出现前面学、后面忘的情况。

《土木工程施工》是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管理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综合性和社会性,与工程实践联系紧密,知识更新的速度很快,土木工程施工中很多技术问题的解决、施工方案的优选和管理制度的拟定,均需紧密结合工程特点和社会环境,集政治、经济、技术、管理、法律法规于一体,涉及到有关学科的综合运用和各种矛盾的综合处理。要求学生掌握土木工程各主要工种的施工工艺,掌握施工方案拟定的基本方法,具有分析和处理各种施工技术问题的能力。因此,如何将所学的内容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学会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方法,成为该课程教学成败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粉笔+黑板”仍是目前许多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这种传统的方法相对来说,教学环境一成不变,教学手段呆板枯燥,课时效率低。在教学活动中主要采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先修了力学、地基基础、建筑材料、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测量学及房屋建筑学等课程的基础上,通过对各施工工艺过程的了解来合理选用施工方案,分析、解决土木工程施工中出现的问题。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很难解决以上问题,也是无法满足现代教学要求。

二、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案例教学的步骤

1.案例的引入及准备。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和教学进度的要求引入教学案例,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将学习者引入工程实践的情境中。教学案例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蕴涵工程实践的理论、原则与原理和方法;要具有新颖性、讲究时效性、背景要清晰等特征。在完成理论课的讲解后,教师将相关案例发给学生,给学生较充足的课外时间准备相关的材料。

2.案例分析讨论。案例分析讨论是案例教学中的中心环节。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找出问题的主要原因,提出问题的各种可能性,并根据案例中提供的相关资料进行比较判断,做出决策。案例分析的过程是学生或师生间讨论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在讨论过程中启发引导。

例1.某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方案选择(具体案例材料略)。案例涉及的问题很多,在选用施工浇筑方案时,要根据已知工程特点、技术水平和设备条件从技术、组织、管理、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以确保施工方案在技术上可行,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在经济上合理,有利于降低工程成本,并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从中选择最佳的方案。

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详细的资料搜集和准备。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先将各种可能性的方案尽可能罗列出来,然后结合案例中提供的有关信息进行针对性的分析、讨论。

例2、某基础工程施工时人工降水方案的选择。教师给出该工程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基础结构的某些参数,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的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进行分析。合理选用人工降水方案。此题就要求学生弄懂并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工程条件查阅相关的技术标准和相关的文献、资料来进行方案选择。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在讨论与争辩中进行。学生充当主角、中心与主动的学习者。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者和推动者,其角色定位是要领导案例教学的全过程。课堂上教师要领导案例讨论过程,不仅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争辩,做出决策和选择,解决案例中的特定问题,进而从案例中获得某种经历和感悟,而且要引导学生探寻特定案例情景复杂性的过程及其背后隐含的各种因素和发展变化的多种可能性。

3.案例归纳总结。案例讨论后要做简短归纳总结,从案例讨论中引申出一定的结论,为后续的课堂理论教学提供准备。教师在总结过程中,讲明案例中的关键点,以及讨论中存在的不足和长处;但不宜对错误的观点简单地否定,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讨论结果可以是多元化。在总结中,要揭示出案例中包含的理论,强化以前讨论的内容,提示后续案例,达到突出教学重点,回归教学目的。

三、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1.突出实践性。学生对未来的工作和社会角色充满了向往和好奇,学生在校园内就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未来工作,深入案例、体验案例角色,接触并学习到大量的社会实际问题,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学生的参与意识大大增强,教学效果十分理想。

2.较强的综合性。案例教学的综合性首先表现在案例较之一般的举例内涵丰富;其次是案例的分析、解决过程也较为复杂,学生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的理论知识,而(下转第130页)(上接第128页)且应具有审时度势、权衡应变、果断决策之能力。案例教学的实施,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灵活的技巧来处理。

3.深刻的启发性。案例教学,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答案,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思考、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启发学生在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中,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而又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素质。

4.过程的动态性。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必须对案例材料,进行认真分析和思考,讲出自己的思考和结论,并与他人展开争辩。学生是教学的主角,既可以从自己和他人的正确决策和选择中学习,也可以从出现的错误中学习,即从模拟的决策过程中得到训练,增长才干。通过这样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学到的知识就不再是书本上的教条,而是活的知识以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四、案例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1.案例教学不是举例。虽然案例教学和举例教学都要通过一定的事例来说明一定的道理,都是为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的。但这两者是有区别的:第一,在教学中地位不同,案例在案例教学中占中心地位,如运用知识、培养能力等教学任务;而举例在一般教学活动中则居次要地位。第二,目的不同,案例教学是把学生放在实际的环境中,让其通过对周围环境和事件本身的分析、讨论、交流,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举例是使一个较难理解的理论通俗易懂。第三,二者的进行主体不同,案例教学是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学习、锻炼能力的一种手段,学生属于主要地位;而举例则是辅助教师说明问题的一种手段,教师属于主要地位。第四,涵盖的范围不同,前者涵盖面更为广泛和有效,具有真实性、完整性、典型性、启发性;后者不一定有这些特点。

2.案例教学应该和其它教学方法并举。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案例教学所采用的只是一个个具体的孤立的实际工程,不能代替系统理论学习。而且案例教学也并不排斥和限制其他教学方法的同时使用。除了案例教学外还有问题式教学、情境式教学、随机访问教学、发现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合作教学等等;但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它的优缺点和特定的适用条件,没有一种是完美的、具有普遍适应性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课程性质、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常常应多种方法集成并用,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恰当地运用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资源,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3.案例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案例教学并不单纯是一种教学方法,它实际上是以教学内容的变化为前提条件的。案例教学也并不单纯是一种教授法,它实际上也是以学生行为的转变为前提条件的。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案例教学过程,案例教学的目的才能得以实现。如果学生仍然热衷于自己先前被动学习的角色,把自己置身于教学过程之外,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案例教学也就失去了意义。

五、结束语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学生研究实际问题,注重学生智力开发及能力培养的现代开放式教学方法,它有着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特点。在《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的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和理论知识的掌握。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汤小凝.浅谈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教学问题及解决对策[J].山西建筑,2007(7)

施工技术探讨论文篇7

关键词:高职;隧道工程施工与安全;教学模式

围绕面向公路与城市道路和桥梁与隧道建设第一线,培养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要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一高职教育目标,结合我国对地下及隧道工程人才的迫切需要,道桥(安全)教研室对“隧道工程施工与安全”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方面进行了探索。本文根据近年来的教学实践,在借鉴其他学科和兄弟院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从提高“隧道工程施工与安全”教学质量和效果的角度,对隧道工程施工与安全的教学模式进行探讨,提出了一些建议。

1教学中的困惑

1.1教材结构体系混乱、主线不明。隧道工程施工与安全所包含的内容庞杂,既涉及到勘察、设计、施工、管理、安全的内容,又有铁路隧道、公路隧道、高速铁路隧道等的区分,同时还涉及到地质、围岩、材料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根据不同的要求可以组成不同的主线,但它们又相互交错,给学生的印象是结构体系松散、主线不明、重点不突出,甚至有一种一团乱麻、理不出头绪的感觉,因此学生普遍反映这门课程难学。[1]

1.2教学学时少,难于满足要求。教学学时少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十分突出。该门课程从原先的64学时锐减到现在的48个学时,要在正常教学时间内把繁多内容讲精、讲透、讲通,难度较大。

2教学模式探讨

2.1选择适宜教材。隧道工程施工与安全所包含的内容庞杂,既涉及到勘察、设计、施工、管理、安全的内容,又有铁路隧道、公路隧道、高速铁路隧道等的区分,同时还涉及到地质、围岩、材料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根据不同的要求可以组成不同的主线,但它们又相互交错,给学生的印象是结构体系松散、主线不明、重点不突出,甚至有一种一团乱麻、理不出头绪的感觉,因此学生普遍反映这门课程难学。而教材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占重要的位置,教材的质量直接会影响到教学的效果。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编制应用型教材,体现施工主线,对于重点章节相应的编制案例,提高学生处理隧道安全事故的能力。

2.2多媒体教学。隧道工程施工与安全教学与实际工程联系紧密,隧道工程结构形式、模型及施工过程很难通过板书形式表达出来,而学生本身又缺乏实践能力,对工程本身没有太深的认识,因此,需要加强学生对隧道工程的感性认识,学生才能很好的理解各个施工过程。多媒体教学,针对这种状况,通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技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例如采用多媒体技术,用视频动画的形式演示隧道各施工过程,增强学生的感官认识,提到学生的兴趣。采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与所学知识有了感性接触的机会,使原本枯燥、平面的教学变得生动、立体起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激发其求知欲,与单纯的板书教学相比,采用多媒体教学弥补了教学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

2.3讨论式教学.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听课时只忙于记笔记,对于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很少动脑筋主动问一问为什么,缺乏对知识的渴望,学习热情不高。针对这种状况,在课堂上宜采用讨论式教学。首先,加强对学生的提问,每次上课之前,对上次课的内容进行提问,看看学生对上次课的掌握情况。其次,在课堂上,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布置小任务,使学生参与到讨论当中,通过提问,掌握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以方便更好的教学,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启迪创新思维。

2.4注重案例分析。根据理论学习的阶段性要求,师生围绕某个取自于真实工程背景、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及专业探讨价值的工程实况,利用当前学习的理论知识,对其进行分析,以求学生在解决疑难问题并作出相应决策时,加深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案例选择应以小见大,由浅入深;分析过程中注意引导培育学生专业兴趣;注意将案例分析与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相结合。例如将岭南高速分水岭隧道塌方事故、宜万铁路野三关隧道突涌水事故等工程实例介绍给学生,不仅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而且产生很大的震撼。[3]

2.5将课程内容与工作实践相结合。课堂讲授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是完成隧道工程施工与安全教学内容的必要环节。工程实践是学生将实际工程与所学理论知识联系,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重要环节,学生经过课程理论知识的传授,加深了对隧道工程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认识。通过道桥系创新型实训基地的培训,学生通过完成教学产品,将讲学内容很好地与实际工程结合起来,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具体办法:在开设课程学习之前,首先教师带学生参观一下隧道试验室,让学生熟悉一下隧道方面相关的材料、仪器设备,使学生有一个感官认识。然后带学生到隧道施工单位进行认识实习,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有感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和施工企业单位进行协商,让学生到施工现场进行观摩见习。

3课程考核

为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课程结束后需以一定方式对每位学生考核。考虑隧道工程施工与安全课程隶属工程科学且极富应用实践性的特点,考核不应简单以期末试卷为单一评判形式。结合实际教学体会与经验,笔者认为考核宜由3部分组成:a.课堂表现和平时作业(15%)。考查学生出勤率、听课表现(提问与回答问题),及课后作业完成情况;b.理论考试(占60%)。改革传统的笔试形式,在试题的设计上和分数上尽量做到既考查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又通过案例分析考查其对工程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c.实践技能(占25%)。主要目的是对学生学习技能和动手能力的考查,通过设置某一隧道工程施工事故案例,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查阅文献资料,参考相关行业规范及技术标准,对某一工程问题作资料整理、事故分析、解决措施、事故总结等综合训练,锻炼学生解决实际工程方面的问题。4结束语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地下及隧道工程建设的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加,急需大量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隧道工程施工和管理等方面的技术人才。“隧道工程施工与安全”作为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安全方向)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品质及促进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有重要意义。在借鉴相关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该课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对于该课程的安排、讲授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施成华.《隧道工程》课程模块化教学方法初探[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2(4):157-158.

[2]孙明磊,朱正国.“隧道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师,2009,(20):60-61.

施工技术探讨论文篇8

【关键词】 建筑地基注浆加固静压注浆探讨

充填注浆、渗透注浆、压密注浆和劈裂注浆是根据静压注浆对岩土层的作用方式而分成的四种方式。这几种方式都是应用在不同岩土的方面。当然也可以在实际的土体加固的过程中,对于这几种方式相互使用,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高土体加固效果。因此,下文详细的阐述了静压注浆法的关键技术与应用,这样做是为了在以后的实际施工程中,可以更好的应用和推广此项技术,使其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一份应有的贡献。

1 对于主要技术参数的探讨

1.1 对于注浆压力与注浆量的探讨

注浆压力是注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压力过低,浆液携带的能量小,达不到注浆效果;压力过高,将使地表出现冒浆,注浆量不足,也达不到很好的效果。因此,根据本工程地层确定注浆压力为不小于0.4mpa,注浆量不小于195kg/m。当附近地面冒浆或压力大于2.0mpa时,可以终止注浆。

1.2 对于浆液配合比的探讨

浆液的水灰比受地层地下水力条件的影响甚大。地层地下水与外界联系密切,且水有流动现象,宜采用双液注浆及时凝结。浆液由水泥+水玻璃调制而成,水泥应用325号,水玻璃浓度为40Be’,水玻璃掺入量为水泥量的2%~4%。水灰比为0.67,有利于浆液的有效渗透。浆液流量按每m注入195kg水泥计,冒浆时终止。

1.3 确定浆液扩散半径人工填土层

取值:k=0.01cm/s;β=3.1;h=40m;ro=3.2cm;n=0.42;t=600s;求得:r=90cm。

1.4 对于钻孔深度及直径的探讨

钻孔深度设计为进入3层粉质粘土以下1.0m,上部注浆深度以构筑物地下底板为准,底板埋深2.1m。孔径32,花管长2m,管眼4mm,沉管到位后由下而上进行注浆。

1.5 对于钻孔布置的探讨

为达到良好的注浆效果,可先在构造物设置一灌浆幕墙。一方面阻断幕墙内外的水力联系,另一方面阻断幕墙内注浆时浆液渗透出墙外。幕墙孔位按700×700间距沿构筑物外轴线封闭布置。幕墙内按长方形布置孔位。

2 对于施工工艺的探讨

2.1 对于施工顺序的探讨

根据多台机同时作业、现场施工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和灌浆方法等,施工顺序可采取从里往外的方式进行。施工程序是钻机及注浆设备就位钻孔放注浆管并孔口封堵搅浆注浆清洗成孔。

2.2 对于施工技术要点的探讨

首先是成孔钻头(Φ110mm)对准孔位后,采取冲击成孔的方法钻进。在杂填土中钻进时,若孔壁不稳,可下入导管护壁;当钻进到淤泥或淤泥质土和粉、细砂时,下入导管护壁,然后采取捞砂筒取砂成孔的方法直至下卧粘性土层。其次是灌浆管安放及孔口封堵;灌浆管下端设置0.7m~1.0m长且下端封口的花管,花管孔径Φ8,孔隙率15%左右;在花管外壁包扎一层软橡皮,以防流砂涌进花管导致灌浆无法进行。当成孔达到预定深度后,将灌浆管下到位,再用水泥袋放人孔中水稳层底部包裹灌浆管并接触孔壁即“架桥”,然后投入粘土分层夯实至孔口。再次是搅浆:先往搅拌浆筒内注入预定的水量并开动搅浆机后,再逐渐加入425#普通硅酸盐水泥直到预定的用量,搅拌3min—5min后将浆液通过过滤网流到储浆筒内待灌。还有灌浆:灌浆采用自上而下孔口封闭分段纯压式灌浆方法,即自上而下钻完一段灌注一段,直到预定孔深为止。灌浆段的长度以杂填土和淤泥或淤泥质土、粉、细砂厚度来确定;灌浆压力采取二次或三次升压法来控制,即灌浆开始采用低压(小于0.1mpa)或自流式灌浆,对杂填土而言,当吸浆量较大时采取间歇灌浆或用砂浆灌注,终灌时的压力要达到设计值;灌浆结束标准严格按设计执行。最后是封孔:灌浆结束后及时封孔,即第二灌浆段灌浆结束过半小时后,排除孔口封堵物,再往孔内投入砂石直到水稳层顶面,过24h后,若浆液下沉,再补充水灰比0.5的浆液至水稳层顶面。

3 结语

通过以上我们对于建筑物地基静压注浆法的关键技术与应用的详细探讨,我们可以发现,建筑物地基静压注浆法的技术是在建筑地基加固当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因此,作为一名工作在建筑施工一线得我们来说,一定要掌握好这项关键的地基加固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好的对建筑建设施工,更好的发展我国的建筑施工技术,缩小我国与国外先进的建筑施工技术的差距,为我国的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施工技术探讨论文篇9

关键词:计算机控制技术;双语教学;必要性;实施计划

机械电子是工程科学的一个跨学科的新兴专业,为了开阔教师和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探索一条适合于机械电子工程类课程的双语教学模式极为重要。本文在充分调研相关参考文献的基础上,立足于“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从开展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课双语教学的重要意义与必要性、开展“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双语教学的实施计划和进行“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双语教学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开展双语教学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

一般来说,双语教学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外语为教学媒介来进行非英语专业课程的教学方式。双语教学可以完成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通过使用原版英文教材、制作英语课件、英文授课、使用英语完成作业和考核等手段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和使用英文进行交流和表达的能力。目前,比较受关注的双语教育模式有沉浸式双语教学模式、导入型双语教学模式和三向分流双语教育模式等。近些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了迅速提高,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与国际交流不断增加。这对英语的使用和交流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英语的熟练掌握和灵活使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学学习中除了进行相应英语课程的教授外,专业课程双语教学也势在必行。

双语教学有利于学生提高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和交流水平。在专业课程双语教学中既传授了专业理论和英语语言知识,也可以通过课堂讨论、专题研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提高学生使用英语进行文献查询、问题讨论的水平。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学生的词汇。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手段与速度大大提高。双语教学中,学生可以频繁地接触和使用英语进行学习和交流。

二、“计算机控制技术”双语教学的实施计划

“计算机控制技术”是机械电子工程方向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涉及的教学内容丰富,难度相对较高,英语专业词汇多。因此在准备教学辅助材料时要做到精挑细选。计算机控制技术双语教学辅助材料的建设包括原版教材配套的讲义的制作、制作与收集相关音像资料和建立与双语教学相应的题库。在讲义中,要对原版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注释,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避免因英文太难而产生厌学情绪。对书中的相关专业词汇和术语增加中文注释,在书后增加中英文词汇对照表,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教学要点的理解和掌握。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建立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试题库。

为了适应高校教学的要求和提高专业课程的授课效果,应该采用启发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和研讨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发挥传统教学灵活性强、节奏感好的优点,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新兴的教学手段教学形象、直观的特点。

三、双语教学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1.注重双语教学师资力量的培养。在双语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一方面,外语专业出身的教师具有较强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但欠缺理工科专业课程的知识;另一方面,部分专业课知识扎实的相关专业教师由于缺乏外语使用的环境,虽然有一定的外语基础,却受到外语听和说的限制,无法胜任相关专业课程双语教学任务。因此,要重视双语教学教师的选拔和培养,积极引进英语水平高的年轻博士和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教师。鼓励年轻教师积极阅读英文文献,撰写英文文章,安排教师去国外进行中长期的访学和短期的英文培训,提高教师的英文听说读写能力。

2.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大学毕业生外语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对高校理工科的双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结合我院“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双语教学的思考,阐述了在高校理工科学生中开展双语教学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讨论了在学院开展“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双语教学的实施计划。最后结合实际教学情况阐述了进行“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双语教学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参考文献:

[1]孙文,姜国新.浅析高校微分方程双语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5(15):271-272.

[2]成晓毅.我国高校双语教学模式初探[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13(03):89-91.

施工技术探讨论文篇10

VisualBasic6.0编程中错误的防范与处理

人工神经网络在混凝土大坝弹性参数识别中的应用

牛乳酸度测定方法的改进

智能建筑的神经系统——综合布线系统

pLC在花式喷泉控制中的应用

机床数控化改造浅析

浅谈计算机硬盘及其修复

SpiCe程序工具在电子电路设计中的应用

地下结构破坏形态与载荷分布的关系

漯河市流域治理规划和实施措施研究

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对高职会计教育现状的思考

高职音乐欣赏课教学探讨

论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现状及改革措施

关于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思考

现代英语教学中结构分析的定位与原则

浅议历史教学比较法的应用

转变课堂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参与意识

复述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数字化测图中偏心测量用法的改进探讨

非线性方程求根迭代法的改进

高效液相色谱法在食品维生素测定中的应用

住宅地下室的质量事故及加固处理

监理工程师参与工程设计方案优化探讨

换向器式电动机电磁骚扰抑制方法研究

建筑造型设计探析

《计算机应用基础》网上考试系统的设计

砖砌拱结构受力实例分析

粘钢技术在框架梁加固中的运用

基于ewB5.12的电子电路仿真实验

白色污染与可降解塑料

浅谈多媒体作品开发中的关键技术——alpha通道

基于VLan的网络管理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及其防护措施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涵义探析

职业教育中的实用书法与书法

高职院校建筑设计素描教学浅论

高职语文教学内容选择之我见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人格的塑造

中国高职院校教育评估政策演变分析与思考

高职院校结合地方经济突出办学特色的探讨

从就业形势探索高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开展“工学结合”发展高职教育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及对策分析

新时期传统文化教育对高职学生发展的影响

心理弹性与高职生心理健康

高职语文与校园文化建设探讨

高职涉外专业学生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调查

立足课堂,提高高职院校大外英语写作效果

高职外语阅读教学的原则与策略

以就业为导向,探讨中职语文的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数字化图书馆对馆员素质的新要求

略论我国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原则

农民和农民工与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国家军事冲突中的女性角色分析

官僚控制的困境——读《官僚的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