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英语教学案例分析十篇英语教学案例分析十篇

英语教学案例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6:06:45

英语教学案例分析篇1

如果教好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我们只有认真地反思我们的教育教学现状和我们的教学实践,才能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科学的、有效的教学反思可以减少遗憾。所以,好的教法是开展好教学活动的基本保证,在教学活动中善于总结,善于应用,才能不断地推进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要明确教学任务,熟悉教学内容,能够做到承上启下,准确授课。不仅备教材,还要备学生,为准确制定目标奠定基础。该“会运用”,就要能当堂运用,不能人为地降低或提高要求。让学生在上课时就明确学习目标,使其学习有方向,激发其学习动机,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在以后各个环节里主动地围绕目标探索、追求。

案例片段(一)思考的问题:在单词教学中如何变单一为多样,变死板为生动?我在教授单词的过程中十分注重单词的使用语境,如在教授cook和cooker这两个单词的时候,我分别出示了几张图片(一些橱具和两位橱师),让学生通过对图片的直观感知,从第一印象开始就对他们有一个清晰而明确的认识,从而避免了对

这两个词汇的混淆。然后再通过“Heisagoodcook,hehasalotofcookers.”这样的例句加深学生对他们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反思:新目标(人教版)的教材词汇量大,单词长,生僻词较多,自然也就增加了教学的难度,但我们又必须让学生掌握,否则难以适应教材的要求。那么我

们该采取什么方式来教学单词呢?美国学者埃克斯雷指出:“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实践证明,拼图法,数字游戏,单词接龙游戏,小歌诀,顺口溜等传统教学方法并不过时,教师再辅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借助图片,课件。动漫等手段,真正达到重情景,重趣味.重运用,使单词具有语言的意义,使其在特定的语境中被引出,这样既便于学生理解,印象也深刻,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在英语教学中适时地加入这些美味的“作料”,无疑是一种优化组合的创新,它不但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案例片段(二)思考的问题:如何把英语对话教学引入到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是往往学习了几年。甚至是十几年的英语,还不能开口说英语,而只能纸上谈兵。我在教学中十分注重学生

对对话的理解和运用,但在实际的操作中效果并不理

想。如我在教授:

Sandra:Hi,Gina!

Gina:Hi,Sandra!How’sitgoing?

Sandra:i。minFrance.ifmcallingtoseehowyouare.

Gina:oh。thanks!

Sandra:How’itgoing?

Gina:prettygood!i'mjustdoingmyhomework.How

areyou?

Sandra:Great!i'mwithmypenpal.She’sfromparis.

wealehavinglunch.

Gina:Cool!How’stheweatherthere?

Sandra:Great!Hotandsunny.How‘stheweatherin

Shanghai?

Gina:alsohot.andreallyhumid.

这个对话,在第二天提问时。学生的背诵情况很好,但当我要求他们重新组织一个对话时,效果不尽人意。要么两人一组的搭配不合适,按照固定的座位进行操练,有的搭配过于悬殊。开展不了对话;要么只会运用近期的知识点,稍微久远的就遗忘。

1.问题之源起

英语教学案例分析篇2

关键词:英语教学教学评价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任教期间,我们英语组开展“加强英语课堂评价”的课题实验,要求教师注重在英语教学中利用评价手段激励学生学习,渗透评价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同组老师在平时教学中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和手段,如福娃、金话筒、变脸等,这些评价措施的使用,使英语课堂呈现出空前的热闹。但是很快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学生英语的学习兴趣远远强于学习效果。课堂上热热闹闹地学习,热热闹闹地表演,检查学习效果时却发现有很多学生都是滥竽充数,根本没有真正掌握英语,不会读英语课文,不会认英语单词,更别提用英语进行实际交际了。这就促使我们反思:到底如何运用好课堂评价?

二、案例呈现

顾芳老师授课的内容是“welcometoourschool.”,她在教学中评价贯穿始终,更重要的是把握住了评价的时机。

teachingsteps

ChantandGreeting

Leadstudentsrepeattwochantsinbookandgivesomesuggestionsaboutit.

todayourrewordsareflowersand...(出示鲜花及其他的一些评价工具。)

wouldyouliketointroduceourschoolusekeywordsandusefulsentencesinunit3?thefirstcangettheflowers.(引导学生用学习过的单词句子。)

ourschoolisverybeautiful./ourclassroomisveryclean...

(对表述清楚、发音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并发一朵鲜花。)

Reviewthewordsaboutsubject:

SScienceSocialstudySwimmingCChineseComputerandsoon...

(复习单词的方法很好,很新颖,不枯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Questions:whichroomdoyoulikebest?

answers:ilike...best.(用图片的形式,直接而易懂。)

Show(评价自然,工具是笑脸贴图和鲜花。)

Reviewthesentences(由学生迅速陈列所学句型,并及时评价。)

introduceourschool(分组用所学句型介绍自己的学校,对学生的介绍加以评价。)

acttheschoolforteacherswhomcomefrom.

Summary:Howmanyflowersdidyouget?

Howmanystickersdidyouget?(总结评价非常流畅,没有浪费时间,是平时养成的好习惯。)

顾芳老师的教学评价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在刚开课时就出示本节课的评价工具,让学生对评价方法有一定了解,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热情。

2.在复习单词时,对学生的正确读音给予充分肯定,既是对读得好的学生的一点激励,又能给学生一个很好的示范,让学生知道这才是正确的读音。

3.当进行讨论的时候,课堂上有点混乱,这时老师对表现好的同学进行评价,能使课堂安静下来。这样就帮助老师组织教学,不需要老师费太多口舌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对学生在任务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使学生乐于完成任务。

5.评价教具的使用很贴近课题及生活,用真实的康乃馨,等等,这些教具使评价具有直观行和可操作性。85%的学生能够正确、熟练、流利地运用句型进行交流、替换。

三、收获

1.口头评价:用口头评价个人或小组、班级。如简单的英语单词good,verygood,goodjob,wonderful,excellent等,都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评价中的鼓励。

2.以“笔”为主的评价:利用作业本中的简单评语或黑板评语。在作业批改过程当中,针对学生自身的特点,可以写一些简单的内心交流的话或鼓励、需要注意的问题等,事情虽小,但效果非常好。

3.身体语言的评价:用微笑、目光、动作等体态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既有效又节约课堂教学时间。

4.物质评价:如评选“月学习之星”,佩带微笑徽章,优秀的一个,进步最大的一个。在课堂上发小奖品,如一块小小的糖果会活跃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气氛,更能调节课堂教学。

5.“展出”评价:选出优秀或进步明显的同学的作业进行多种形式的展览。作业展览要与教学紧密结合,目标要明确。每次的展览,是偏重书写、格式、正确率,还是偏于技能训练等,老师要心中有数,要体现作业展览的计划性。作业展览,不仅使被展览同学受到激励,还能为他人树立榜样,提高全体同学的作业水平、实践能力。

6.学生评价:让学生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

参考文献:

英语教学案例分析篇3

1.课题说明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在关于“说”的要求(五级,相当于初中毕业水平)中提到:“在日常生活中恰当理解和表达问候、告别、感谢、介绍等交际功能;并在日常人际交往中有效地进行表达。”如何巧妙创设语言交际情境,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就像在生活中真实地使用语言一样,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呢?下面笔者就以仁爱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7FoodFestivaltopic2Cookingisfun!SectionB为案例进行剖析。

2.教材分析

Unit7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国际美食节”的话题展开。本课所要教授的SectionB糅合了许多教学要点,如果要在一节课内把这个部分上完,显然容量太大。因此在实际教学实践中,为了让学生轻松地掌握本课内容以及保证课堂的连贯性,我对教材进行了整合,选择第一课时作为上课的内容,并把重点放在口语训练、句型操练和介绍饮食习惯上。

3.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善于与同学交流。经过一年半的英语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交际能力,在课前已会认读本课词汇,但对本课重点句型wouldyoumindif...?尚感陌生。

面对学生掌握英语程度不一的情况,本人结合情境教学法和支架式教学策略,致力于创设多样的语言交际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训练。

二、案例描述

1.教学片段一:利用录像还原情境,复习旧知识。

Step1warmingup

教师播放制作炒饭的视频,学生复述已学过的炒饭步骤。

设计意图:模仿央视节目“天天饮食”导入,情景再现炒饭环节,不但能引起学生兴趣,而且通过复述达到复习顺序副词和描述步骤的目的。

评析:

电视上的节目出现在课堂上,教师本人成了厨师,学生感到既亲切又有趣,成功达到上课伊始便能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

2.教学片段二:借助图片创设情境,利用表演体会情境,巩固新知识。

Step2Consolidation&practice

(1)学生根据ppt图片,竞赛说出制作三明治的步骤;

(2)任务二:学生自制三明治,并到台前展示制作三明治的过程,解说制作三明治步骤。

设计意图:借助预先拍摄的图片,再现制作三明治的过程。动手操作又让同学们体验了一把“天天饮食”节目中厨师和解说员的角色,帮助学生巩固制作三明治的步骤和知识。

评析:

(1)优点:采用预先拍摄的图片,把书本知识通过视觉更加直观明了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有如临其境的感觉,并能引导学生进入英语思维模式。

(2)改进之处:课后有听课老师建议,如果这个环节以学生为主体来描述的话,会使更大面积的学生得到巩固,毕竟制作三明治过程的描述是本课的重点所在。

3.教学片段三:利用图片和文字解说创设交际情境,操练新句型。

Step3practice

教师根据ppt上设置的场景,为学生做wouldyoumindif…?的对话示范,学生根据场景操练对话。

设计意图:这个句型为请求、允许的句型,在生活中比较常见,但学生用英语表达出来仍存在难度,这是这堂课的一个难点。因此本人设置了四个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相关场景。

评析:

(1)优点:巧妙设计四个生活情境,既跟句型相关,又贴近生活。学生在学习句型的同时既能运用英语思维,又能明白该句型应该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如何应答等。

(2)改进之处:这个时候,学生仍然处于模仿阶段,而不是生成阶段。操练时间不够长,会导致有些同学对造句技能掌握不熟练。如果备课时能在幻灯片上显示出关键词组,就可以解决操练和展示时暴露的问题。

4.教学片段四:利用多种媒介创设情境,展现不同文化。

Step4project

教师展现美食之旅地图,由学生选择国家,ppt相应的动态展示该国的饮食风俗。教师根据饮食习惯提出问题,学生根据听到、看到的信息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介绍外国的饮食文化,使学生了解异国的饮食习惯,引起学生对学习外国文化的兴趣。

评析:

(1)优点:该设计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新型教材观,教师对教材进行适当改编、重组后,整体上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此外,所设计的由名人介绍该国的饮食习惯的环节,可以让学生从视觉上、听觉上感受不同的饮食文化。

(2)改进之处:在时间的安排上略显仓促,留给学生接受信息的时间较短。如果让学生在听完、看完介绍后,针对教师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后回答,课堂效果可能会更佳。

英语教学案例分析篇4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一、目前存在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困难

1.提问式。传统教学中教师认为常用提问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学生参与度,活跃课堂气氛,可是这样的方式模式单一,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倦。比如:其一,对问题的把握不够到位,教师在提问方式和语言表达上把握的不足,阻碍了学生透彻掌握知识,对基础知识认识不足;其二,教师单纯的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从文中找答案,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太过注重文章的答案,而忽略了阅读的过程,对知识的吸取不够充分,也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不利于培养综合性、创新性人才。

2.对话式。经过了提问式的发展,对话的形式也是一段时期英语教学的主要形式,目的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参与度和营造英语学习的环境,使师生交流增多,知识传达更加顺畅,但是这种方法没有体现出很好的效果,主要在于:第一,教师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如何设置情境教学当中,形式大于内容表达,假如出现了设置情境不合理,缺乏连贯性,容易误导学生,教学效果适得其反。第二,教学形式主要放在师生的问答上来,课堂交流也成为了简单的英语问答活动,长期进行下去,难免使得学生学习注意力不集中,茫然。第三,教师设置对话形式,通常根据个人的理解去设置情境,可能和学生的思维不统一,限制了学生的个性思维,违背了教学目的。

3.讨论式。讨论式教学模式主要由4大部分组成,第一,教师编写教案阶段;第二,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课堂讨论的内容形式;第三,组织学生展开相关讨论;第四,对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分析。谈论式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学形式,但是需要消耗的时间和精力相当较多,在高中英语学习的巨大压力下,不能被广泛应用。

二、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特点及教学目标

1.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特点。任务型教学方式被应用于高中英语教学活动中,在目前阶段主要存在于下面几个特点:第一,注重教学的意义,教学活动开展更贴近自然;第二,任务的亮点是针对某一教学任务的,这种教学任务源于现实生活,更贴近生活,调度课堂氛围,教学内容给学生留学深刻印象;第三,任务学习的设计要注意后期任务的完成情况,只有合理完成任务才是任务学习的主要标志。

2.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高中学习处于学习的白热化阶段,学习压力大,面临高考,学生的情绪比较高亢,在这一阶段完成英语读学习就需要教师发挥一个引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将英语阅读的方法和任务意义明确了,调动课堂气氛,增强和学生的沟通互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使学生的学习热性长期保持在较高水平,有利于融合英语知识,语法英语、词汇把握更加灵活、准确,全面提升英语任务型教学的教学效果。

首先,任务型阅读教学选择的目标是从学生的生活中获取的,让他们接触更新的文献阅读,始终让学生保持语言学习的新鲜感,使高中生在紧张的学习压力环境中乐意主动探索,主动结合实际,树立个人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产生良好的阅读情感,愿意并积极投入英语任务型阅读当中。

其次,教师要以促进者、答疑者和向导的角色进入到阅读教学中,控制课堂气氛,即不能死气沉沉,“各自为政”,也不能一片混乱,无组织和纪律可言,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展开教学任务。

再次,教师要从各个方面来使学生的学习环境更加开放,使学生能够灵活的接受并且满足更多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要。提供学生从多方面获取语言信息,并将自己所学的语言知识能够应用到阅读实践中。

三、任务型教学模式案例及分析

1.任务准备:结合实际让学生学习到课堂时间内应该学习的词、句、对话等知识。可分为以下几点:

a.明确教学目的和目标。

b.培养学生的兴趣。

c.让学生尽快熟悉规定的话题和语境。

d.掌握关键的课堂知识并搜集用于写作的素材等。

2.任务实践:实际的方式方法有很多,也是一个融汇课堂所学知识的过程,通过朗诵,对话,讲故事,总结文章大意等方式进行,教师辅助学生在阅读总概括文章大意,建立文章阅读框架,现引导后实践,在长期的学习当中,让学生有一种主动和积极建立文章阅读框架的思维,有助于后期对文章的理解,对文章大意和主旨把握的更加准确,在答题的过程中,显得比较轻松,轻松了就会使得学生更加喜欢英语学习,形成良性循环。

四、总结

综上所述,任务型阅读教学模式是以学习任务为主线,主体由教师转变为学生,教师也改变以往的授课模式,以辅助和调控的互动方式进行教学。由此可见任务型教学模式具有灵活性、动态性和操作性等特点,教师也可以及时调整教学活动形式,使整个教学模式更加灵活。有助于学生培养学习兴趣,激发主动学习的动力,有助于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和自身素质的提高,更有助于课堂教学模式的完善与发展。

英语教学案例分析篇5

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任教期间,我们英语组开展“加强英语课堂评价”的课题实验,要求教师注重在英语教学中利用评价手段激励学生学习,渗透评价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同组老师在平时教学中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和手段,如福娃、金话筒、变脸等,这些评价措施的使用,使英语课堂呈现出空前的热闹。但是很快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学生英语的学习兴趣远远强于学习效果。课堂上热热闹闹地学习,热热闹闹地表演,检查学习效果时却发现有很多学生都是滥竽充数,根本没有真正掌握英语,不会读英语课文,不会认英语单词,更别提用英语进行实际交际了。这就促使我们反思:到底如何运用好课堂评价?

二、案例呈现

顾芳老师授课的内容是“welcometoourschool.”,她在教学中评价贯穿始终,更重要的是把握住了评价的时机。

teachingsteps

ChantandGreeting

Leadstudentsrepeattwochantsinbookandgivesomesuggestionsaboutit.

todayourrewordsareflowersand...(出示鲜花及其他的一些评价工具。)

wouldyouliketointroduceourschoolusekeywordsandusefulsentencesinunit3?thefirstcangettheflowers.(引导学生用学习过的单词句子。)

ourschoolisverybeautiful./ourclassroomisveryclean...

(对表述清楚、发音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并发一朵鲜花。)

Reviewthewordsaboutsubject:

SScienceSocialstudySwimmingCChineseComputerandsoon...

(复习单词的方法很好,很新颖,不枯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Questions:whichroomdoyoulikebest?

answers:ilike...best.(用图片的形式,直接而易懂。)

Show(评价自然,工具是笑脸贴图和鲜花。)

Reviewthesentences(由学生迅速陈列所学句型,并及时评价。)

introduceourschool(分组用所学句型介绍自己的学校,对学生的介绍加以评价。)

acttheschoolforteacherswhomcomefrom.

Summary:Howmanyflowersdidyouget?

Howmanystickersdidyouget?(总结评价非常流畅,没有浪费时间,是平时养成的好习惯。)

顾芳老师的教学评价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在刚开课时就出示本节课的评价工具,让学生对评价方法有一定了解,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热情。

2.在复习单词时,对学生的正确读音给予充分肯定,既是对读得好的学生的一点激励,又能给学生一个很好的示范,让学生知道这才是正确的读音。

3.当进行讨论的时候,课堂上有点混乱,这时老师对表现好的同学进行评价,能使课堂安静下来。这样就帮助老师组织教学,不需要老师费太多口舌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对学生在任务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使学生乐于完成任务。

5.评价教具的使用很贴近课题及生活,用真实的康乃馨,等等,这些教具使评价具有直观行和可操作性。85%的学生能够正确、熟练、流利地运用句型进行交流、替换。

三、收获

1.口头评价:用口头评价个人或小组、班级。如简单的英语单词good,verygood,goodjob,wonderful,excellent等,都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评价中的鼓励。

2.以“笔”为主的评价:利用作业本中的简单评语或黑板评语。在作业批改过程当中,针对学生自身的特点,可以写一些简单的内心交流的话或鼓励、需要注意的问题等,事情虽小,但效果非常好。

3.身体语言的评价:用微笑、目光、动作等体态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既有效又节约课堂教学时间。

4.物质评价:如评选“月学习之星”,佩带微笑徽章,优秀的一个,进步最大的一个。在课堂上发小奖品,如一块小小的糖果会活跃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气氛,更能调节课堂教学。

英语教学案例分析篇6

关键词:阅读;写作教学;读写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0-017-002

阅读技能的发展会有效带动听、说、写技能的发展,但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写作教学往往被忽略或是只停留在学生写-教师改-简单评讲-范文背诵的层面上。

一、教学步骤

Step1warming-up&leadingin

给学生展示一些有关端午节的照片,提问:Doyouthinkthesephotosaretakenonaspecialday?whydoyouthinktheyaretakenontheDragonBoatFestival?引导学生找出每张图片中与端午节的联系,并在其过程中介绍新词theDragonBoatFestival,celebrate,celebration,occasion,decorate,takepartin,traditional…随后自然导入中国传统节日的话题。

【设计目的】

学生对于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是比较熟悉的,所以学生在看到“粽子”“龙舟赛”的图片之后能很快做出判断,另外两张图片分别为“老奶奶挂艾草”和“学生参加纪念屈原活动”的图片,引导学生找出这些图片与端午节的联系,不仅能让他们在真实的情境中熟悉并理解即将学到的生词和材料,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自然导入新课。

Step2Reading

1.Skimming.学生迅速浏览三篇短文中的前几句话,弄清文中介绍的是哪三个传统节日,随后快速阅读,判断正误。

1)themid-autumnFestivaliscelebratedbyChinesepeopleonlyinChina.

2)traditionalmooncakesareusuallymadewithfruit.

3)atpresent,lanternsareusuallymadewithlightbulbsandbatteries.

4)theLanternFestivalmarksthebeginningoftheChinesenewYearcelebrations.

5)nowadayslanternscomeinmanyshapesandsizes.

6)inthepast,dragonboatraceswereorganizedonlybyChinesepeople.

7)theDragonBoatFestivalhasahistoryofover1000years.

【设计目的】让学生从整体到细节初步掌握文章内容。

2.Scanning。学生通读全文,对照三篇文章,了解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这三个节日,呈现以下表格:

让学生阅读文章填写这些信息,帮助学生归纳介绍节日的一些词汇及表达:

whentocelebrate:fallon,becelebrated,lunarmonth,lunaryear…

Howtocelebrate:including,serve,decorate,takepartin,…

Specialmeaning:mark,occasion,history(anystory)…

【设计目的】

对文章的主体部分进行概括和细化,让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同时,进行与写作相关的词汇、结构的有效整理和输入,为接下来的讨论和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Step3Videoshowing&brainstorming

学生观看《功夫熊猫—感恩节特辑》中欢度春节的片段,提问:

whataretheycelebrating?

Howdotheycelebrateit?

whatelsedowedotocelebrateit?

在黑板上板书:Festival:theSpringFestival

Date:thefirstdayofthefirstlunarmonth

activity:beforethefestival:doshopping,cleananddecoratethehouse,makepreparationsforthedinner,honortheancestors...

ontheeve:havedinnerwithfamilymembers,watchtheSpringFestivalGala,stayuplatetowelcomethenewyear,childrenreceivegiftmoney...

onthefirstday:visitfriendsandrelatives...

Food:dumplings,niangaoandallkindsofdeliciousfood…

Specialmeaning:aspecialoccasionforfamilyreunion

【设计目的】

通过观看短片片段,导入写作话题。通过头脑风暴,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激活学生已有的信息和词汇,有效地帮助学生完成语言输入到语言输出过程的转化。通过板书,概括学生的思想,加深印象,为学生写作厘清思路。

Step4writing

1.writing:agroupofstudentsfromtheUSawillvisitourschoolduringtheSpringFestival.

wearesupposedtointroducetheSpringFestivaltothem.

asample:theSpringFestivalisa/an(important/traditional/…)festivalinourcountrywhichfallson/iscelebrated…itisaspecialoccasionfor…

Beforethefestival…

ontheeve…

…markstheend…

笔者呈现作文要求和作文框架,让学生两人一组,要求学生利用本节课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板书内容完成写作。

2.presentation&assessment

通过学生朗读作品的形式展示部分学生的习作。笔者从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词汇和句型的使用以及语言的逻辑性和连贯性方面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价。以肯定为主,适当提出改进意见。

【设计目的】

以鼓励为主的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帮助学生增强信心。同时老师的改进意见能给他们指明写作方向,有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

Step5Homework

学生完成课堂上写作练习,搜集信息,了解其他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英语教学案例分析篇7

【关键词】市场营销学双语教学案例教学模式

一、双语教学模式

双语的英文是“bilingual”(两种语言的),指在某个国家或某个地区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民族同时存在,且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文化历史背景条件下,可能或必须运用两种语言进行交流的情景。双语教学(bilingualeducation)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两种语言(通常指英语和汉语)作为媒介的教学,尤其是第二语言或外语作为教和学的媒介的教学。双语教学模式主要是指课堂教学方式,也涉及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专业评价等内容。双语教学模式可分为:沉浸式、维持型、过度型、多维互动型及双语互动模式。在实践中考虑到不同院校师资状况、硬件设施和学生的外语水平,双语教学可以由浅入深的三个层次展开:一是半外型,即采用英文原版教材,中文板书,中文讲授;二是混合型,采用英文原版教材,英文板书教师运用英文和中文交错讲授;三是全外型,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全英文授课,学生用英文回答问题和完成作业。根据南华大学经管类本科生英文水平的实际情况,在大三时开设市场营销双语课程,因此时学生基本上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具备一定英语基础,可采用混合型的双语教学模式,在讲课时,教师应尽量突出英文名词术语和重要理论,注意现实性和由浅入深,提高双语教学的效果。

二、案例教学的特点

1、明确的目的性

在案例教学中,无论案例的编写与选择,还是案例教学中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是围绕着一定的教学目标和实现一定的教学任务来进行的。

2、深刻的启发性

案例教学的目的就在于运用案例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思考、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建立一套思考问题的方法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3、突出的实践性

在案例教学中,让学生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过的案例中充当角色,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得出自己的判断,做出相应的决策,实现从理论到实践转化,以弥补学生实践的不足和实际运作能力匮乏的缺陷。

4、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成为案例教学的主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进来,在案例所描述的情境中,充分体验案例角色,随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同时存在着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并在此互动过程中相互学习。

5、结果多元性

案例教学的答案或结论,往往不是固定唯一的,而是具有多元性。对同一案例,学生们虽然了解的是同样的情境和信息,但对同一问题,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认识和不同的解决方法,因此,案例教学中不存在标准答案。

三、市场营销案例选择原则

1、突出教学目的

案例教学的选择要结合学生的层次和能力,选择适度、适用的双语教学案例。利用国外现成的案例资料有利于学生融会贯通地将所学营销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而原汁原味的英文既能使学生更准确地理解发达国家在市场营销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又有利于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

2、案例的启发性

教师在选择案例的时候要特别注意那些内容新颖、具有首创性的案例,这些案例往往视角独特,独具慧眼,具有启迪心智,激发创造力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3、案例的经典性

案例教学应是既能很好地体现市场营销的理论价值,又具有市场营销实践意义的典型案例。它们典型地印证了相关的营销理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吸收营销理论知识,这些案例能使学生将营销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最终知识转化为技能。

4、英文案例应篇幅短小精悍、信息适中

由于受授课时数和课堂时间以及相关理论的学习等因素的限制,不宜选择篇幅过长、环节过多、信息超量的案例。否则,学生对案例的分析研讨会超出相关理论的学习范围,不利于理论知识的传授。

四、市场营销学双语案例教学模式

1、列举案例法

列举案例法是指教师在授课中,为了解释某一营销理论、某一实践问题而列举的一个或一组案例进行示例性解说的教学方法,其目的在于揭示现象、解释理论。对于说明型案例,一般没有必要让学生在课外专门花时间研究。将此类案例运用在课堂中,可采用两种基本方法:陈叙式,教师先告诉学生基本原理,然后用简单英语讲解案例,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营销原理;启发式,教师先把案例以及与原理有关的问题告诉学生,并留给学生几分钟的思考时间,然后请若干学生用英文将问题的答案说出来,在学生的相互补充和教师的提示下,学生从问题的答案中发现和掌握营销基本原理。

2、评析案例法

评析案例法是指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某一教学内容而对某案例进行深入剖析,从中挖掘出比较深刻的东西,让学生了解发现与处理问题的全过程,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并通过案例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教学内容。

3、讨论案例法

讨论案例法是指对某一主要章节进行全面讲授后,为了加强学习印象,巩固学习效果,检验学习水平而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案例。这一方法要求教师必须事先准备好有一定针对性和难度、有不同意见和结论的案例。无论老师和学生,都应该在课堂外进行认真的准备,以便在课堂讨论时有足够丰富或精彩思想参与交流。教师应认真选取英文案例,仔细阅读并熟悉案例设计的相关问题,课前将英文案例材料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查阅生词、短语,弄懂语法结构,并用英语记录下所思考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在学生讨论前,教师可讲解一些专业术语和一些较长的结构复杂的句子,然后用简单的英语口语介绍案情,再用英语提出相关问题供大家分析和讨论。教师应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

五、市场营销学双语案例教学的课堂组织

1、准备环节

课前,教师应对英文案例及其相关背景材料熟悉和准备,记下语言难点,并对学生可能提出的多种解决方案进行预测。教师应事先把英文案例发给学生,要求学生阅读熟悉案例提供的每一个情节和相关资料,进行必要的理论准备,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这是一个基础环节,要求学生消化解析案例所提供的信息,调动自己以往的相关经验,为课堂讨论做好分的准备。

2、讨论环节

分析讨论案例是案例教学的难点,可以先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及能够理解的英文案例,或从比较简单的、易于讨论的英文案例开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不断培养学生参与分析讨论问题的能力,以适应案例教学。教师先用英文对案例的内容及相关情况做简单介绍,然后给出讨论的题目,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案例,进行分组讨论。在分组时尽量把不同学习能力和英文水平的学生分在一起,每组要指定或选出小组长,由组长负责本组的讨论,组内成员各抒己见,要求以英文为主,辅以中文表达各自的想法和意见,陈述自己的理由和依据,说明自己的决策和方案,同时学员之间相互交流,集思广益。此外,进行全班交流是课堂教学的高潮,是形成教学结果的重要环节,是全班学生经验与知识共享的过程。

3、请学生回答问题阶段

在分析讨论案例的同时,教师可用英文按顺序提出如下问题:本案例说明了什么营销原理;案例中提出了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这三个问题实际上对所学的阶段性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同时起到把讨论引向深入的目的。

4、教师总结归纳环节

此阶段,教师对案例教学全过程进行归纳、总结、和评析。主要包括:对案例体现的营销原理进行再次强调,使学生加深记忆、重点掌握;对学生讨论中不够深入的,不够确切的问题,再次进行评析,并以正面激励为主。搞好总结,有利于内化提升,即通过总结帮助学生思考,从案例教学的内容和过程中得到哪些有价值的启示,是否通过案例学习掌握了处理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六、市场营销学双语案例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依托原版教材,兼顾实际需要

选用合适的原版教材是保证双语案例教学效果的关键,原版案例的内容一定要对学生的能力和智力构成挑战。同时,教材的选择要坚持适用性原则,适应学生接受能力,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2、改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在双语教学中,要克服国内多年来传统教学模式,改变重课堂理论知识讲授,轻学生能力培养,教师单纯教,学生单纯学的传统教学思维和方式。双语案例教学要以英语为媒介,通过对案例分析和讨论,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培养学生用英语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3、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模拟的英语情境

在案例教学中,针对英文案例中词汇量较多,学生英语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以及专业内容和语言理解两个方面的困难,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对主要定义、原理、术语,用中英文双语表示,这样有助于学生克服深入理解案例的语言障碍。

4、处理好“大案例”和“小案例”的关系

“大案例”是指“哈佛式案例”,其特点是文章篇幅长,信息量大,内容详实,但往往晦涩冗长,结构松散,初学者不易抓住主题和难度较大;而“小案例”是指“德鲁克式案例”,其特点是文字简短,内容精炼,观点鲜明,便于阅读和分析,但其难度较小,信息量有限。因此,在双语案例教学中应把“大案例”和“小案例”结合起来,通过德鲁克式案例学习,抓住主题,掌握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在哈佛案例学习中,学会从纷繁复杂的现象和数据着手把握本质,深入思考,精辟分析,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培养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和技巧。

5、循序渐进,逐步实现全英文案例教学

双语案例教学要循序渐进,勉强使用原版案例,硬性推广双语教学,容易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在双语案例教学的初级阶段,授课要做到由浅入深,对英文案例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的语句进行解释,如此可减少部分学生因听不懂英文授课而产生的畏惧心理。随着教学的深入,应逐步减少中文讲授的比例,用英文和学生进行交流,并要求学生尽量用英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培养学生使用英语理解和学习课程内容的习惯。

(注:本文为南华大学教研教改课题《双语案例教学范式研究》的研究成果,编号:06L04。)

【参考文献】

[1]李利:经管类课程双语教学模式的探讨[J].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06(4).

[2]吾水龙、周运锦、陆音:市场营销学案例教学研究与实践[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1).

[3]王趁荣:市场营销专业课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J].科技信息,2006(3).

英语教学案例分析篇8

案例教学法是首创于19世纪70年代,到了20世纪20年代,哈佛大学商学院大规模推广案例教学法,取得了巨大成功。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案例教学法在学校教育中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和运用,越来越多的学校和老师注意到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和优势,在不同的教学领域进行尝试,积累了很多有益的经验。全英模式下的《国际贸易实务》(以下简称《实务》)是一门实践性、实用性、政策性和语言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各相关内容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到各国不同的语言、文化、法律、政策、行规等的制约和限制,实际操作非常复杂。这就要求《实务》教学过程注重实践环节、注重学生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但传统的以老师教授为主的教学显然不能达到这一教学的目的。案例教学具有兼实践性、启发性、互动性、开放性和灵活性于一体,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课程内容和要求设计相应的案例,通过集体辩论、小组讨论、分析诱导等不同的方法达到不同的教学效果,是一种较为成功的教学方法。

二、全英的教学理念

全英教学的理念源于目标语浸泡教学法(immersioninenglish)。20世纪60年代,在目标语的环境和氛围中,以目标语为媒介进行交际的二语习得理论开始风靡加拿大,自此许多学者对浸泡教学模式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一段时间的目标语浸泡,学生的目标语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证明浸泡教学模式是行之有效的。浸泡教学法的理论最初是在“二语在目标语环境和文化熏陶中的习得是最容易”这个假设上提出的,分为“全部浸泡”和“部分浸泡”两种,前者指在学习者生活学习各环节都浸泡在目标语环境中,而后者是指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包括教材、授课、课堂讨论、作业、考试等,都以目标语为媒介,使二语学习者最大程度地沉浸在目标语的学习环境中,提高学习的效率。《实务》课程的全英教学遵循的就是“部分浸泡”的教学法。

全英教学模式的目的是以英语为载体和媒介学习商务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语言的习得只是作为副产品而获得,即不把目标语当成一门学科去学,而是在理解商务专业内容的过程中习得。就《实务》课而言,英语语言习得和贸易实务知识学习在全英教学理念中相辅相成,互相促进,都是全英教学的最终目标。

三、案例教学法

Lawrence认为案例是对一个复杂情景的记录,是一种把部分真实生活引入课堂从而可使老师和学生对之进行分析和学习的工具。分析案例的经验性学习是一个通过转化经验而被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由4个循环往复的阶段组成,即具体的经验、反思性观察、抽象的概念化和积极的试验。案例教学能使学生深度参与不同的模拟或真实场景,感受面对决策的压力,认识风险,学会思考,为胜任未来工作积累经验。

案例教学符合全英模式的教学。因此案例教学还能帮助锻炼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听说读写译的英语运用能力,为商务全英教学模式的成功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双重保证。

四、案例教学在全英《实务》中的实施

要把案例教学有机地融入全英《实务》基本原理、法律条令、条款解释、运输保险和支付等知识的讲解中,达到案例教学的预期目的,就必须在实施过程中注意以下的几个问题:

1.教学方案的设计

案例教学的方法很多,不同的案例分析教学方法有着不同的教学目的,并不是只能使用其中一种,或什么都用,要根据课程的特点和需要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实务》涉及的内容广、知识点很多,显然以讲授案例为主的教学法不适合此课程的特点,因此更宜采用老师以讲解基础知识为主,用案例作为辅助的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讲授法。同时应注意案例不能太长,应以覆盖一两个知识点的内容为基础来设计,案例分析应在讲解完某个知识点后马上进行,这样做针对性强,易于帮助学生理解消化。

《实务》课上所讲的内容需要课后学生去消化和融会贯通,单凭简单的练习达不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为了调动学生课后学习的主动性,老师可以尝试运用案例教学中的讨论法。学期结束时,学生已经比较熟悉案例分析过程,而且对《实务》课程的知识已经比较全面,这时,如果时间允许,老师会给出一个覆盖贸易实务流程多方面的综合案例,让学生准备并在课上进行讨论,使学生在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本学期学过的知识进行一个全面的温习。

2.教学案例的选择

案例的设计和选择是案例教学的核心,老师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必须选择得当适用的教学案例,才能达到锻炼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和语言能力。正如案例研究方法学家Yin所称,就教学目的而言的案例,不需要完整或完全地反映实际事件,其目的是为学生的讨论与争论建立一个框架。在全英《实务》课教学的案例选择上我们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辅课堂教学用的案例最简单,而章节后用于讨论的案例其次,期末综合案例最难。

课堂讲解所使用的案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具体地理解课堂知识点,案例不宜过长,过于复杂,否则不但浪费时间,而且容易使学生产生危难情绪。因此,我们选择内容上比较单一的案例,一个案例只涉及所讲授的一至两个知识点。案例的语言要明了简洁,以点的形式出现展现案例也是有效的方法之一,这种做法对于以英语为媒介的实务教学尤其适合。因为英语对情景的描述通常比中文长,而且由于英语是第二语言,学生阅读英语案例的时间也相应较长,为了缩短阅读案例的时间,案例的语言尽可能直白,并可以在不影响含义的情况下使用缩写,将案例清晰明了地呈现给学生。

此外,实务是我国对外贸易的实践活动,教学案例最好具有我国外贸的特点,因此我们不能过多地搬用其他国家外贸的现成案例。老师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到这一点,及早着手准备,并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案例。

3.案例分析讨论过程的指导和监控

在案例分析时,学生是分析讨论的主体,应让学生独立承担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自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与处理案例中的问题。老师在全英《实务》课堂上让学生阅读案例时,有必要对其中的一些难点进行必要的解释,帮助学生理解案例的情景;对课外准备的案例,老师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准备,对案例中出现的,课堂中没有讲解过的内容可以适当给予解释或者给学生参考的材料或网址帮助他们阅读理解。

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老师要监察各小组的讨论动态,倾听他们的意见,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引导,或以自己的意见影响学生的分析,因为案例分析是一个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分析和判断的过程,案例通常也没有一个唯一的答案。

案例分析的讨论过程是一个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一种互动过程,学生在互动中学会思考,在互动中学会倾听,在互动中学会用英语进行沟通和交流,并在互动中做出正确的判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4.案例讨论的总结

善于总结是提高学习质量,达到学习目的的基础。在案例讨论结束后,老师和学生都应对案例进行归纳、总结和提升。在处理全英《实务》课的案例总结时,我们的做法是:对于随堂进行的辅案例分析一般由老师总结,但章节后的大型案例则由老师口头总结,学生书面总结。撰写案例报告的方法不仅锻炼了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而且也锻炼了他们可理解性语言输出的能力,对于他们将来用英语撰写毕业论文,以及在工作岗位上用英语进行商务文件的写作也是极为有利的。

为督促学生自觉参与案例分析的每一个环节,保证案例教学的有效性,作为对案例教学的一种激励机制,我们把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以及学生的案例分析报告的结果记入期末成绩的一个部分(30%),而且在考试中也增加小型案例分析的题目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案例分析,配合老师的案例分析教学,使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五、结论

作为一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重视理论联系实际,集学与用为一体,大大缩短了教学与实际之间的差距,为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提供了桥梁,是许多传统的教学法所不能比拟的。笔者在2007对所教授的三年级《实务》课的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86%的同学对课程中使用案例教学的效果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的达到,不满意的只有1.8%。大多数同学在调查中认为案例教学法对提高他们对贸易知识的理解能力,对英语语言的使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非常有帮助。

但在实施案例教学中还有很多值得注意的问题,首先,案例教学法毕竟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方法,不能代替系统的理论教学,应注意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的结合,案例教学与其他交际教学方法的结合;其次,案例教学应注意确保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只起指导作用,不能越俎代庖;最后,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老师一定要熟悉案例,适当使用案例,使每个案例都能起到它们各自的作用。

参考文献:

[1]CohenD.andrew.StrategiesinLearningandUsingaSecondLanguage[m].London:Longman,1998.

[2]蔡芸.全英教学设计和实施[J].国际经贸探索,2005,(21):4-8.

[3]蔡芸.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有效方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4):33-35.

[4]Lawrence,p.R.thepreparationofcasematerial[J].inandrewsK..R.thecasemethodofteaching,1953.

[5]张建东.案例教学方法与工商管理教学[J].国际商务研究,2006,(5):65-69.

[6]翟文宪.案例教学初探[J].课程·教材·教法,1996,(1):57-60.

[7]李琴英.案例教学法在《保险学》教学中的应用[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57-159.

英语教学案例分析篇9

论文关键词:英语教学法,案例教学,教学案例,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

 

案例教学(Case-studymethod)起源于范例教学模式,属于乔伊斯和韦尔(Joyce&well)的“概念获得”教学模式,目的是通过实例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新概念。案例教学模式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要求,描述一个具体的教育情境,引导学生运用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对这些特殊情境(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探讨处理方案,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从学习者的角度分析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案例教学模式从学习者的角度来说就是一种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是以讨论为基础的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的。案例教学要求学生在牢固的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发展技能和心智,从而完善所学知识结构,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重视学生能力的提高,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倡导探究学习的重要性。

1.利用真实案例情境,促进学习者积极参与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采用接受式的理论讲解模式,学生被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学习兴趣很难被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也受到很大抑制。案例教学法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积极的参与教育论文,课堂互动应该是多维度的,教师的角色是多元化的。教师应该设计和组织课堂案例分析与讨论,反思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联系,来指导实际的教学活动。案例材料可以是文字或音像,甚至是真人示范。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选用适合的案例来开展教学活动,真实、具体的案例情境极大地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与热情,学生主动地学习这些生动的案例材料,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

2.基于问题的案例教学模式,利于培养探究性学习方式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谓探究学习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法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探究学习也称发现学习,它的整个过程可以概括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都由学生自主完成免费论文。案例教学模式是以布鲁纳(Bruner)的知识构造观点和皮亚杰(piaget)的认知发展作为理论基础,以信息加工为主要策略,通过“教师呈现范例”,“学生分析范例”和“学生创造范例”三个不同阶段,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实现由具体到抽象的知识建构,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案例教学模式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迁移的规律提高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案例教学模式对《英语教学法》课程教学的意义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师范院校和培训机构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的目标和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英语教学法》是英语专业师范学生的专业必修课,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增强对英语教学的认识,能用正确的理论知识去指导、评价和进行英语教学实践,并能根据中国英语教学的实际科学地进行制订教学计划、实施教学计划、评价教学效果诸方面的工作。为了适应中学英语课程改革的需要,《英语教学法》课程应调整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深化对教学方法及策略的理解,致力于提高英语师范生的教学能力及素养。

1.在教法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搭建平台,实现知识与技能之间的转化

《英语教学法》课程本身依托于实践研究成果,如果脱离实际的教学情境,单纯拘泥于教法理论的讲授,即便教师把教法理论讲授得很深入、全面,活生生的教法也容易变成干巴巴的教条。而很多教师采用的是固定的教材,其基本理论框架大体相同,理论性过强,有效的教学法太少,操作性低。案例教学模式注重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环境,并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教学实践活动,通过学生的探究与反思教育论文,促使他们将自己的专业意识、知识、技能进行整合,实现教学理念的自主构建。应用案例教学,能够使学生在体验真实的课堂教学环境过程中,有效地把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结合起来,进而更好地掌握教法理论知识。所以案例教学模式能够体现《英语教学法》“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双重学科特点,通过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英语教学法》实现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的新型教师的教学目标。

2.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与实践,培养师范生的反思及创新能力

《英语教学法》是一门不断发展的介于理论和实践的课程,既强调理论又重视实践,它通过理论指导实践进而达成实践经验的形式化、理论化。然而,《英语教学法》教学中教师多注重理论知识传授,忽视教学能力培养。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机械地灌输教法理论,缺乏情景设置与活动安排,学生没有积极性,被动地参与回答,师生间的互动单一,学生对教法理论的理解浮于表面。wallace主张通过“反思模式”中的语言发展、知识学习、实践、反思等阶段实现专业能力发展的目标。这种模式从根本上突出了知识学习和实践是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案例教学中,对教学具体情境分析有助于帮助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发展反思能力,进?促进感性经验向理性知识转变。学生完成对案例的理论分析之后,需要制定问题的解决方案并进行实践检验,评价该理论的实际教学效果,最后综合加工各种信息,在大脑中构建教学理论框架,形成创新型教学理念的最终目的。所以,这种案例教学模式不仅仅使学生停留在获得固定的原理、规则,而是ü探索、研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Α?

三、案例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法》教学中的实施环节

案例教学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案例背后的教学理论、原则,并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和创新,切实地提高教学能力。在《英语教学法》课上,教师呈现具体的教学案例,让学生植根于真实的教育教学情景之中,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与实践来学习新的概念。案例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法》教学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下面几个环节:

1.课前精选案例,设计教学过程

精选案例是案例教学的起点,教师在课前应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精心选择所需要的案例,而且要确保所选择的案例材料很典型,有代表性,反映一定背景下的教学方法,能够为学生创造探究问题的情境,学生通过该案例的学习能够达到设定的教学目标。教学法教师还需要搜集案例所涉及的背景知识教育论文,设计适合讨论的问题及相应的拓展练习。另外,根据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应选取能够反映当下中学英语教学现状的优秀教学案例,便于学生感受实际教学情境,了解教学的前沿动态。例如,在学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之前,教师课前可准备一堂任务型英语教学的示范课及相关背景信息,并设计讨论的问题及探究问题的方法等。

2.课堂呈现案例,提供探究方法

在呈现案例时,教师可以简单介绍案例的背景信息,然后让学生阅读或是观看案例材料。教师在这一环节中,需要讲解或示范探究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从案例中获得的某种体会和感悟进行思考、分析、争辩和决策,同时也要引导学生甄别各种信息,分清主次,抓住关键,层层推进,挖掘出现象背后的理论原则免费论文。由于选取的案例一般比较复杂,蕴含许多问题,教师必须指定某一具体问题,要求依据当时的具体情形作有针对性的分析,探寻特定案例背后所隐含的各种背景因素。所以,教学法教师要具备分析案例的能力,将蕴含在其中的教育理论呈现给学生,并且帮助学生在抽象的概念和案例情景之间建立有意义的联系,指导学生将获得的感性体验上升为理性的认识。

3.小组讨论案例,探究教法理论

案例教学本质是一种学生为主体的合作、探究式学习,特别注重培养学生个体如何从学习过程中获得经验、巩固理论知识。小组案例分析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教师要营造宽松、民主的氛围,组织和引导小组思考案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教师还应指导学生从执教者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体会实际的教学处境,分析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并展开讨论。案例讨论往往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开展,要求学生合作探究,用观察、倾听、交流、决定以多种方式参与讨论,提高学生分析、综合、归纳、推断等认知能力,同时也提高表达能力、辩论能力、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等能力。在小组报告结束后,教师需要及时点评各组案例讨论的成果,总结案例蕴含的问题与解决方案,重申教法理论的要点与适用性,并安排课后教学实践任务,同时启发学生思考在类似的教学情境下教育论文,运用何种教法理论,采取何种教学策略等。

4.小组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能力

案例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就是学生运用教学理论指导具体实践教学。通过案例教学实践活动,学生既能应用理论知识去解释和指导教学实践,又能在实践基础上深入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为了能够深入加深对理论的认识。学生应该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案例教学活动,培养小组合作意识,首先根据案例设计教学计划,然后合作演练,最后对自身、对同学的教学过程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教师在案例教学实践活动中要始终指导学生把教学理论与实际教学环境紧密结合,创新运用所学教法理论,不断发现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需要对自身及其他同学在案例演练过程中的表现作出适当的反馈和客观的评价,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最优化,进而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

结束语

本文探讨了案例教学在《英语教学法》课程中的应用,学生通过对教学案例分析、讨论与实践,能够内化所学教法知识,形成教学理念,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其独立反思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将带动英语师范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将切实提高师范生的学科教学能力。当然,在实际课堂操作中还存在许多不定因素,这些还需要教师不断地反思、总结,对案例教学具体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做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张民杰,案例教学法—理论与实务[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

[2]于连江,张作功,以案例教学模式培养实用型英语人才[J].外语界,2001(6).

[3]刑志,案例教学模式探究[J].北华航天工业学?貉ПJ].2007(4).

[4]雷彩,案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研究[J].外语研究2006

英语教学案例分析篇10

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第八条规定“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人wt0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lo%”。然而,并非所有的法学专业课程都天然地适应双语教学。在教育部规定的十四门法学专业核心课程中,大多具有较强的地域特性,属于国内法的内容。如民法,刑法等部门法本身的逻辑体系,法律渊源都与英美法大相径庭,双语教学必然会使学生混淆概念,得不偿失。相比之下,国际经济法更适合开展双语教学。

一、国际经济法学科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国际经济法的教学目标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相关法律专业知识,而且还应具备外语表达国际经济贸易法律方面的专业问题,用外语提供国际经贸法律服务的技能。在国际经济法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相关的法律规则,而且可以使其熟悉国际经济法专业术语和专业知识的英文表达,提高以英语提供法律服务的能力,为学生以后能顺利地从事经济贸易和国际法律交流工作提供了必要的准备,增强了日后就业的竞争力。此外,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还能为将来有志于从事国际经济法研究的的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锻炼其掌握和分析第一手英文资料的能力,为将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培养人才。正如有学者指出的:wto规则的背景是西方法律制度的国际化,要使我国的法律制度与wto接轨,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与西方法律制度接轨,这就要求我国法律学人要站在能与西方法律学人平等对话和交流的水准上,否则就不能够参与公平竞争。

国际经济法自身的学科特点也决定了进行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国际经济法的渊源较为复杂。其中国际条约、惯例以及外国的正式文本通常都是英文版。汉语与英语分属两种不同的语系,两者在语法结构、语言及表达方式存在较大差异,再加上汉语思维者和英语思维者思维方式的不同,难免导致相互翻译时将信息遗漏或言不达意,甚至错误理解。基于中译本进行的教学,可能造成理解上的歧义。有些术语和规则,只有还原到其原来的语言文本中,才具有真实的含义。我国某些国际经济法教科书中对一些条约、惯例以及有关外国法的翻译并非完全精准,可能会造成对相关法律的误读。例如在英国法中,提单的性质属于Documentoftitle,即权利凭证。

而在我国的一些国际经济法教材中,这一术语却被解释为物权凭证,抹煞了提单亦具有债权凭证的作用。其实英国法中没有债权和物权的区分,也不像大陆法系那样有系统的物权体系。尽管国际经济法某些内容属于中国国内法的范畴,但其毕竟调整的是涉外经济关系,例如中国的对外贸易法律法规,三资企业法等。使用英文传授该部分内容可以令学生在探索正确英文译文的表达方式的同时更进一步加深对我国相关法律的理解。

在国际经济法开展双语课程也就有较高的可行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将“双语教学”课程定义为:指除外语课程外,采用了外文教材,并用外语授课的课时占该课程课时的50%以上(含50%)的课程。其中教材可作广义理解,不应局限于教科书本身。大量的英文条约、惯例和案例为国际经济法提供了充分的教学材料和资源。直接采用英文版的法律文件省去了翻译和出版的环节,更能跟上法律发展和变化的步伐,将国际经济法最前沿的知识引入课堂。其次,国际经济法的授课对象通常都是大学三、四年级的学生,英语水平较之低年级相对有所提高,更容易适应双语教学。从学科内容来看,国际经济法与其他法学学科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合,这令双语教学的开展更具可行性。

二、案例教学在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案例教学较之传统的讲授方式更具有启发性,能够令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教学过程,积极思考并与教师形成良性互动,尤其适合国际经济法的双语教学。由于受听说能力相对较弱的限制,一部分学生对双语教学存在本能的距离感。如果教师仅仅使用传统纯讲授的方式,是用理论讲理论,就更增加了学习的难度,久而久之可能导致某些学生因为无法跟上教学进度进而产生抵触情绪。引人形象具体的案例能够创设相关情境,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案例教学法不仅提供了令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的平台,有助于锻炼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改变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一味接受教师传授的信息的状况,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精神。案例教学过程中的师生间的沟通和互动,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使用英文表达法律问题的机会。

在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中,英文资料的精准翻译十分重要。但毕竟该课程的教学重点并非法律英语的学习,而是要以精准的翻译为基础,强调对相关英文资料的深层次法律内涵的理解。国际经济法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对案例的深人分析才能够把握其精髓。案例教学对于实现这一目的大有裨益。引入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双语学习的过程不再仅满足于了解甚至识记英文法律规则的中文意思,而是要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去探究所涉及的法律问题,并将相关的法律规则应用于案件事实。通过直观具体的案例,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抽象的法律规则,更加牢固地掌握有关知识点。

三、结合案例的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方法探讨

(一)讲授教学与案例教学之间的关系。

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前院长兰德尔于1870年创立了案例教学法。学生要在课前阅读教师指定的相关案例。教师则采用苏格拉底式方法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进而寻找出案件背后的法律规则。案例教学能让学生学会像律师那样思索,像法官那样办案,培养其法律技能及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令法学教育变得生动活泼。

但纯粹的案例教学并不适合国际经济法。法学教学方法的选择应坚持多元化的原则,根据学科领域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就国际经济法而言,以条约和惯例体现的成文法决定了不能完全摒弃大陆法系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法。该教学法在知识的系统性、抽象性和理论性方面亦具有案例教学法无法比拟的优势。举例的目的是为了解释法律概念,而不是培养学生独立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也不必提前预习并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而是被动地在课堂上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举例所用的例子往往是为了服务于某一个特定知识点的细枝末节。结合案例教学法要求采用案例讨论课的形式,真正实现学生的积极参与,而教师则应该作为引导者启发学生独立地分析案例,解决相关的法律问题。事实上,结合讲授式与案例式的教学方法已得到广泛应用。

即便是在英国,澳大利亚,香港这些普通法国家和地区,并没有完全采用美国法学院的案例教学法,而是结合讲授(1ecture)加辅导讨论(tutoria1),同时使用教科书和案例的方式以兼顾法学知识的系统性。另一方面,案例教学也在大陆法系国家得到一定程度的使用。

应先通过教师讲授的方式使学生对基础知识有了一定了解后,再进行案例讨论课。要适当分配讲授教学与案例教学在总学时中所占的比例。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安排这两种教学方式所占的比重。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内容,例如对国际经济法导论部分,应主要以讲授方式为主;而对于国际货物买卖法等实践性较强的内容则应适当加大案例讨论课的比例。

(二)英文案例资料的准备。

法学案例教学以法律案例为课堂教学的起点,选择恰当的典型的案例是成功实施案例教学的先决条件。在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中,教师应从该学科的重要知识点出发,根据其特点决定案例教学在该部份内容中所占的比重。其中对于那些文本本身涵义较为模糊条约或惯例重要条款以及某些源于英美法的重要原则,应主要通过案例讨论课进行学习,以确保学生能够深刻了解其法律内涵,熟悉其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应用。要选取具有典型性和启发性的真实案例作为案例讨论课的资料。只有真实的案例才能提供第一手的判决书供学生研习,使其通过阅读原文理解其含义,并得以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英文表达。除了确立某些原则的经典案例外,还应该选择体现对该原则的突破和发展最新案例,从而使学生直观地了解相关法律的演进,接触到最前沿的法律知识和法学理论。对于理论和实践中上存在争议的问题,亦应选择体现不同立场的案例。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可以锻炼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纠正其在传统教育模式下一味地接受权威观点的学习误区。

英文判例的篇幅较长,结构亦较为复杂,学生又缺乏普通法教育背景,直接将整篇英文判例交给他们阅读研习难度过大。教师应从中摘出与所要讲授的知识点有关的事实以及法律问题,并着重保留法官的判决及推理交给学生阅读。这样即减轻了学生阅读长篇英文判例的负担,又能突出重点,提高学生对重要法律规则内涵的理解和应用。随着学生对英文案例熟悉程度的加深,可以逐渐增加案例的数量和难度。

(三)双语案例讨论课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