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生物化学课堂教学十篇生物化学课堂教学十篇

生物化学课堂教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6:07:27

生物化学课堂教学篇1

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过程的化学变化规律和生命本质的学科。我们特别重视第一堂课的教学,使学生在第一堂中了解此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意义,特别要在第一堂课中激发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兴趣。在讲授生物化学发展的历史时,我们把历代与生物化学有关的诺贝尔获奖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开动脑筋,放开思维,回味获奖的辉煌;让学生有信心在生物化学领域能做出成就。但是又不失时机地抛出“我能做什么?“”能做的、好做的前面的科学家都做了,我们接下来该做什么?”等问题,然后再把近年来出现的未解开的生命科学谜题讲给大家,让大家有信心:只要我努力,我也有希望是诺贝尔得主。例如1997年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的获得者美国生物学家斯垣利•普鲁辛纳就是由于研究疯牛病的病原朊病毒作出卓越贡献而获此殊荣的。但是至今朊病毒具体的活动和复制机制还不是很清楚。或者把20岁的女孩面容还似一岁多的娃娃的照片和20岁女子面容已衰老成老太太的照片放在一起,启发学生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发育停滞不前?又是什么原因导致早衰?如果找到“罪魁祸首”,是不是就解决了“青春永驻”的问题?爱美的女士也不用再去打肉毒素来防止皱纹的产生了。继而告诉学生生命科学未知的领域还很多,科技发展到今天,研究清楚透彻的领域只是冰山一角,还有很多领域等待着大家去发现,去开发,增加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信心和积极性。

二、设计好每一节课,以学生为主体,创建自由轻松平等的教学环境

设计好每一节课,要求教师:一要认真备课,吃透教材,将所要传授的知识点,进行分析归纳,并且对教学中会涉及的各个环节进行考虑;二要了解学生的特点及本节课的知识中哪些知识学生了解一点,哪些知识一点都不了解,哪些知识学生易理解和接受,哪些知识难以理解和吸收,做到“知己知彼”,这样,教师在教学目标设计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实施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导学生进入“愤悱”状态。所谓愤悱就是很想弄懂但又无法弄懂,很想说清但又无法说清。教学过程中寓教于乐,让学生身心放松,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到知识。例如糖酵解的讲授,如果学生预习的话,他会发现在糖酵解中有很多反应、酶、产物。虽然反应是有条不紊地进行的,但是在他的思维中是紊乱的,搞不清谁前谁后,能量又是怎样产生的,在课堂上就有畏难情绪。我们在本节课引入时这样设计:首先问大家,平时不爱运动的人,在操场跑两圈后,第二天大腿会有什么感觉?(又酸又疼)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对最讨厌学习的学生也有诱惑力———他也有类似的经历)很容易引入肌糖元的酵解产生乳酸;肌糖元又从哪来,又是怎样酵解的?男生爱喝啤酒,女生爱喝葡萄酒,酒酿制的原材料是大米、高粱富含淀粉的粮食,淀粉是葡萄糖通过糖苷键形成的分枝状的大分子物质,淀粉的降解可形成葡萄糖,葡萄糖又是怎样变成乙醇的?糖酵解的学习,为大家提供这方面的知识,如果你课下DiY葡萄酒或酸奶,老师绝不反对。这样既和学生的关系拉近,又引起了他们的兴趣。在讲授糖酵解过程中,告诉学生一共10步反应,不难记,首先记住反应的起始物和终止物,然后搞清糖酵解中的“三、二、一”,即搞清“三”指的是什么,“二”指的是什么,“一”指的是什么,糖酵解就学通了。在讲课时强调“第一次不可逆反应,催化的酶是......”,“第二次不可逆反应,催化的酶是......”,“第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催化的酶是......”“,第二次底物水平磷酸化,催化的酶是......”,在糖酵解中有二次底物水平磷酸化;然后问糖酵解中的“二”指的是什么,学生很容易就答出二次底物水平磷酸化。“唯一的一次脱氢反应,催化的酶是......”,接着加上糖酵解中的“一”指的是什么?学生也很容易就答出一次脱氢反应;“第三次不可逆反应,催化的酶是......”,糖酵解中的“三”指的是什么,学生很容易就答出三次不可逆反应。糖酵解过程讲完,再总结一下糖酵解中的“三、二、一”。这样学生在愉悦中基本把酵解过程理解了,并记住了关键内容。

三、利用天盘记好课堂笔记,启发学生做好归纳和总结

生物化学内容较多,每节课的知识容量很大,有的同学采用传统的记笔记方法,忽视老师着重强调的内容;有的同学听懂老师当时在讲什么,但是来不及记笔记,一下课又忘了。简洁高效地记笔记也是学好生物化学的关键。近年来,我们推广天盘的方法记笔记,学生普遍反映效果不错。天盘是起源于中国的奇门遁甲,用于梳理知识体系,效果极佳。上课时,学生以天盘的形式记笔记,简单易学易记。图1为糖酵解的天盘:十步反应,三个不可逆反应,二次底物水平的磷酸化,一次脱氢。每一步反应如天上的一个星球,每步反应的要点如星球上的卫星,围绕星球转,要点的解释犹如卫星的卫星,围绕着卫星转,通俗易懂,易学易记。一般的,上课时画一次天盘,下课时再重复画一次,本节内容基本上就掌握了。

生物化学课堂教学篇2

关键词:中职生物课堂;课堂教学效率;素质;观念;和谐

中职生物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的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广博纳取知识,培养综合素质

创新教师能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丰富自身知识,不断积累,实现课堂的融会贯通,根据班级状况进行教学创新,根据班级特点、时间差异、地点差异选取不同的教法,让学生不断提高。教师要学习课标,领会实质,注重中职学生对世界的关注,进行科学探究的训练,掌握科学的过程、原理、方法、要点,探究事物的性质和核心内容。教师要更新知识,对内容、学习方法、教学方法、学生情况全面了解,并指导学生形成探究活动所需要的技能,改进教学状况,进行课程设置,实现学习生物的新方法、新途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在总结和思考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运用新策略,进行新探索。

二、跟上时代步伐。不断更新观念

教师教学过程中要发展学生的技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并有选择性地对学生进行目的教学。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不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闪光。教师让学生大胆设计,开拓思想,组织学生对设计思路进行分析比较,找出缺失和不足,重视改正和提高,做好学生的指导者和辅导者。

中职生物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参与意识、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创造参与的机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潜能。教师要积极诱导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行观察分析或实验操作,并在信息交流中发表意见和观点。

三、运用现代手段,进行多媒体教学

运用多媒体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教师在多媒体课件中融入教学目标,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贯穿其中,使学生在看课件的过程中激发大脑中对原有或已学过知识的回顾和再现,并创造性地运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记忆,培养情感,让学生主动学习,焕发学习欲望。教师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增强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恰当选用多媒体素材,能启迪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展示教学内容而积极准备。

教师要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重视培养学生成为非凡的创造者,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充分的发挥,发展学生的创造才能。

四、平等合作交流,创造和谐课堂

学生亲近教师是信任教师的前提,教师要创造协调的师生关系,发挥教育的巨大作用,实现预期的教育效果。素质教育要创造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要将学生当作朋友,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师生进行交流和探讨,产生共鸣。教师要平等地和学生交流,给学生尽情发挥的空间,让学生摆脱束缚和压制,打开思路,畅所欲言,激活气氛,实现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和探讨,产生情感共鸣。教师要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智慧的火花,建立和学生的朋友关系,创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挖掘学生的教学智慧,让学生智慧闪光。

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改进观念,运用多媒体,创造和谐课堂,成就课堂教学的高效,推动教育进入百花齐放的春天。

参考文献:

[1]张巧玲.如何提高生物教学效率,学苑教育,2011(9).

生物化学课堂教学篇3

【关键词】生物教学质量教学模式多元化能力

如今的素质教育已经全面推行,现在又提出了新课程改革。在生物教学新要求中,需要的是让学生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创新精神。巴班斯基教育思想曾指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有效的(即最优的)作用而组织的控制。”在新的教学理念中,教师应转变课堂的主体,转化师生关系,让老师和学生处于平等的位置,这是转换教学模式的基础。

一、我国高中生物教学现状

虽然在我国教育的口号喊得响亮,但是在实际推广新教学模式的改革过程中,依旧困难重重。许多学校虽然在生物教学上一直提出转变教学理念,但是在过程中却过于理论化,根本在教学中开展不起来,让教学新模式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露出弊端。首先,师生缺乏交流。许多老师想要与学生交流,但是只是流于形式,很多时候并不能理解学生的想法,无法顺应学生的思维。其次,教学的固化思维。许多老师虽然想要去转变教学模式,但是只是浮于表面,在深层次的还是传统教学的固化思维,许多教学方法不能转变,这让学生感到课堂的枯燥无味。最后,课堂缺乏有效的组织。老师只是完成课堂教学,没有在课下延续学生的兴趣能力的培养,没有组成实验小组去进行实践,这让学生很难掌握与巩固所学的知识在传统生物教学中,老师只是传授口头的理论知识,为了教学而教学,这与具有实践性特点的生物教学是相违背的。在我调查的200名学生中,86%的同学认为,按照传统的生物教学模式由于枯燥无味,所以容易引起抵触心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处于认知年龄段的学生,我们不能让他们被动地接受理论知识,而是要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在课堂内外探求知识,并且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把过去的教育模式转变过来,针对学生自身的特点与能力去相应地调整教学理念与方法,把过去单纯教学的课堂作为一个培养能力的实践场所,建立一个高效自主创新的新型生物课堂。

二、对转变高中生物教学模式的实践

在一部分学校中,忽视了生物学科的地位,认为可有可无。老师没有积极地去转变教学思想,从而更加恶化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心理。因此,需要正视生物的地位,我在这几年工作实践中提出了“让学生爱生物,提高生物教学质量”为主题的课题研究,以转变教学方式为最终目的,把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生物教学质量作为教育的核心目标。在课堂中转化师生关系,让老师与学生处在同一个平台,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与老师及时沟通。在课下,我会让学生写一些小纸条,把自己的一些反思和想法写上去,然后交给我,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与老师之间沟通方便,更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应用可以说是我的得力助手,它可以取代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利用科学技术可以将画面形象直观地演示出来,让学生对于课本的知识了解得更加直观。比如,我在以往讲解《细胞的分裂与分化》的时候,必须要带上几幅细胞分裂的图例,用很长时间才能把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给学生讲解明白。有时候,由于光线的原因,后排许多学生看不清楚,导致他们逐渐对生物失去了兴趣。无形中不但浪费了许多时间,还耽误了课时,效果十分差。然而,利用多媒体技术,我可以将细胞分裂的过程做成flash,用十几秒的时间就可以形象地把细胞分裂过程表现出来,之后只需要我简单讲解,学生们就可以理解得很彻底。利用多媒体,我可以把复杂的理论变得直观化,因为学生们喜欢看形象的演示,而不是老师冗长而抽象的讲解,所以我提倡老师们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更广泛地应用多媒体技术。

三、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生物化学课堂教学篇4

关键词:新课改;生物课堂;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4-143-01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比较重视学生解题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学生实际情况,远离了学生的生活,远离了学生的实践,当学生面对联系生活的题目或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显得束手无策。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他的“生活教育”中提出:“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目前,新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把“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在课堂教学中融生活现象、生活知识于课堂教学中,开展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不失为落实这一新理念的一个有效途径。

一、借用生活现象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知识建构理论认为,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也就是说,学习者走进教室并不是一无所知的白纸,而是在日常的活动中,已经形成了对一些生活现象的理解和看法。但是,由于学科知识的缺乏,学生对某些生活现象或生活知识往往不能科学地解释或存在疑问,因此,从一些常见的生活知识或现象进入新课的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对生物学产生亲切感,而且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细胞中的无机物”一节内容时,学生已有了这样的生活常识:西瓜中的西瓜汁很容易流出来,而鸡蛋中的蛋清却不容易流动。我借此创设导入情境:“蛋清中有水,西瓜汁中也有水,为什么西瓜汁很容易流,而蛋清却不容易流动呢?”这时有的学生回答“因为西瓜中的水多,蛋清中的水少”;有的回答“因为西瓜汁中的水是可以自由流动的,而蛋清中的水是不能自由流动的”等,待学生发表自己见解后,老师总结:“同学们的回答概括起来有两方面:水的含量和水的存在状态,那么,究竟是水的含量还是水的存在状态影响西瓜汁和蛋清的流动不同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节内容寻找原因。”这样就引出了对细胞中的水的学习,同时学生学习兴趣也立刻调动起来了。

二、利用生活现象开展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

新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把倡导探究性作为其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其目的是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重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在原有生活经验上展开思维,驱动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内在动力,产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主动参与探究知识,从而实现对知识的构建。例如,在植物光合作用一节关于光合色素的教学中,学生对植物入秋过程中叶片颜色由绿转黄现象比较熟悉。因此可以学生已掌握知识:“绿色叶绿素的颜色;黄色类胡萝卜素的颜色;由秋入冬温度降低”为基础,引导学生探究温度与绿色植物叶片颜色变化的关系,并指导学生得出结论:①低温导致叶绿素遭到破坏;②类胡萝卜素对低温的敏感性较叶绿素对低温的敏感性低。通过结合学生的生活设置探究式教学,就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在探究过程中得到的知识结果所形成的心理震撼力也是特别巨大的,也能够为后面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心理基础。

三、利用生活经验解释生物理论,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生物学教学内容中,有些生物学理论比较抽象,用教师单纯的说教很难让学生理解,但是我们如果转化思维方式,巧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来分析说明,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人的体温及其调节”一节时,由于受日常用语“某某物体很冷或很热”的影响,学生将皮肤温度感受器的适宜刺激也理解为“冷”或“热”自身,而很难理解为温度“变化速率”。为帮助学生理解这一内容,可联系下面的生活经验。同学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冬天在室外的钢管和棉花有同等的温度,但当我们手握上去时感觉前者较凉,而后者较温暖,为什么呢?就是因为钢管传热快,温度变化速率更明显的原故。这样,通过这一很平常的生活经验可以较轻松地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知识难点。总之,用生活常识说明理论,有两大优点。其一,可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通俗化,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其二,能使学生感觉到所学知识有用,因而能更进一步强化学习动机。

四、利用生活实践设置课后作业,促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与价值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课后作业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器”,能力增长的“生长点”。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推进,学生的作业也应该由传统教学中的“统一”、“专制”走向“自主”,应该具有个性化、活动化、生活化。因此,利用学生的生活实践设置作业,让学生在生活实践或亲身体验中巩固所学知识,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有很重要作用。

总之,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常寓含着丰富的生物学知识,而且有些看似相似的生活经验,但其中蕴含的知识不同,或是同一知识点在不同方面的应用。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生活经验中的知识进行对比分析,可逐步培养学生的学科内知识综合能力及知识的应用能力。

生物化学课堂教学篇5

关键词:初中生物;活动化教学;研究

生物活动教学是指在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建构一些既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又具有生活性、趣味性的学生主体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以下就生物活动教学展开探讨。

一、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活动化的研究实施

1、寻找“动点”

(1)“科学、人文”的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动点”。

“科学、人文”的学习氛围即民主、和谐、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为学生创造自我实现的条件是主体发展的前提。让学生享受到学习快乐,从而激发学生主体积极性,激发学生“动点”。

(2)从学生的生活中挖掘“动点”。

学生的生活与经验是接受教育、学习理解的基础,所以,要通过日常生活中具体的经验来学习,使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生物学本身就是一门生活中的科学。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生物知识,学会生活。总之,现实生活为生物课堂教学提供了最丰富的活动内容。只要留心,你就会发现无处不有丰富的教育环境与教育资源。

(3)创设生动的教学活动情景,激发“动点”。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我们能在活动的起始阶段多着笔墨,多动脑筋,使创设的教学活动情景具有针对性、趣味性、创造性,活动中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每节课,我会更改电脑桌面背景,将生物科技成果与生物科学家作为桌面,通过猜一猜、听一听、讲一讲,动一动活动,极大吸引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发很多疑问,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课堂也真正活起来。

2、设计“动法”

初中生物课堂活动教学旨在让学生生动活泼、愉快学习,德、智、体协调发展。根据初中生物教材内容、教学目的及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我们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主要设计以下几类活动:

(1)游戏类。人们对喜欢的东西学得最快。学生对于游戏有很强烈的兴趣。游戏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使其思维和情感需求得到和谐发展,在游戏中,学生快乐学习,快乐发展。教学中我们常采用拼图游戏、竞猜游戏、填字游戏、角色扮演游戏等。如我们采用人体骨骼拼图,消化系统拼图;编制食物网和“一个也不能少”,跟我做生态球,猫和老鼠、听声音比赛,神经调节系列活动等等。通过各种活动,变具体为抽象,寓知识于游戏中,极大激发学生兴趣和参与欲望,充分调动每位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人人动手、个个动脑,个个动起来。

(2)制作类。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俗话说:心灵手巧。训练手就是训练脑,“十指连心”手巧才会促进心灵。在课堂上,我们设计许多制作活动,如:细胞模型、人体骨骼模型、耳模型、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调作用的模型制作,环境污染课件、手抄报等等,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同时也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如在学习生态系统时,我们设计《跟我做生态球》的活动,目的在使学生在制作“生态球”及观察中认识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的真正含义。通过实验和观察提高学生学习生态环境知识的兴趣,培养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树立环境观念,提高环境意识。

(3)探究实验类。如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种子结构和成分的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探究、探测脉搏与运动关系,探究反应速度……。如在探究鱼鳍作用、观察鱼呼吸时,我们没有完全照搬教材,在实验材料、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根据实际作了相应改变。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极大的自由空间,教师只适当介绍实验内容、目的,实验器材、提出纪律要求,然后让学生根据所给材料自己设计方案,自己开展实验。开放性的活动为学生创造力培养提供自由空间。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积极观察、思考能力、合作精神,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珍惜生命的良好品德以及不盲从,敢于向老师、权威挑战的科学探究的精神。

二、生物课堂活动化教学存在问题

1、课堂组织。生物课堂活动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扩大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散思维,活动中学生情绪激昂,教师如组织不当,容易出现为了活动而活动,忽视学习目标思维内化活动。要做到形、神结合,形散而神不散。师生需要默契,老师更需要有较强组织能力。不是每个老师都能很好地控制。

2、课堂评价。由于不同班级,不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存在一定差异,兴趣爱好也有差异,从而导致在生物课堂活动化教学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学进度与产生效果产生一定差异。因此,在活动中如何及时、科学地评价课堂活动化教学效果,具有一定困难。

3、教师的知识与能力。生物课堂教学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的,因此活动形式应该具有多样性,老师应该具备渊博的知识和不断进取的精神。但是对于新课程,教师普遍缺乏相关的教学经验和资料,在教学活动设计中会遇到很大困难,深感自己知识和能力严重不足,故往往会需要花很多精力和时间去搜集资料,不断学习,给自己充电。

生物化学课堂教学篇6

【关键词】生物初中生活化教学初一

人教版《生物课程标准》,突破了原有本学科的系统性体系建设,不以系统性和完整性为先,而是构建起全新的“人与生物圈”的全新课程体系。该课程的研究,迎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在探究性学习方略中,寻求出一条适合学生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的课程标准和体系。学生的对知识的脉络框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情感和价值的实现,初中生物的课堂开展,也更多的趋向“生活化”。

1.初中生物开展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人教版生物课程教材的选定,就是开展生物社会化的必然结果。这是由生物学科的本身特性所决定的,也是在对生命规律和生命活动的探索之中,寻到的一门超自然学科能力。这是一门研究生活世界的基础科学,也是探索自然和科学以及生物物种之谜的主要学科。作为生活世界的探究本源,与人类生产、生活同样息息相关、密不可分。食物链、转基因、嫁接、自然现象、基因工程、试管婴儿等等趣味性和人们感兴趣话题的探讨和研究,由此而引发的生物学现象,都使得生物生活化教学的施行成为必然。

从新课标新教材的自身特点来看,想要以一种学生易于接受和牢固掌握知识的方法去吸取知识的精粹,就必须实施生活化教学,才能被初中生广泛理解和接受。从教科书的编写来看,是为了满足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创造性,是为了实现学生间的平衡发展,他从出书使用之日起,就有其存在的弊病,学科的前进和发展,是随着时代进步在不断演变的,在形成以生活化目标为基础的教学实践中,为了适应学生生活,满足时代要求,开展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成为必然。

2.初中生物开展生活化教学的实施方略

课堂内的生物生活化教学,教师在安排课程时要注入大量新鲜元素,以敏锐的捕捉力和洞察力,将生活化的元素引入到课堂教学内,将知识与生活现实合二为一,以全新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对生物学现象以及生命规律的感受和认知。

生物学试验,是验证许多生命现象最有力的武器,也是在复杂的生物体现象之中,总结出一条适合课堂学习和生活的纽带,试验是对生命现象感受和验证的过程,也是引导学生走向真实生活的过程,挖掘教科书生活化要素,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兴趣。以日常生活化案例,展开教学,在增加课堂吸引力同时,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开展多媒体情景式教学,以富有生活气息的多媒体工具,直观的讲述课程。

生物课堂课外化资源,可以是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和拓展延伸。以极度的生活性和丰富性内容,实施基本的生活化资源讲评。从指导学生预习、对教材实施生活化调查、网络化远程教育格局、动手操作感悟等方式,体验生物课堂的美妙。

3.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的理性思考

生物课堂的生活化教学,在探究生物本源方面,在传统的接受性学习方略中,基于对中学教学任务的“减负”,在形式上和内容架构上,更趋于浅显和简化。但是生活性和价值实用性意味更浓。在探究性学习方略之中,表面的知识效率似乎是下降了,但是基于对事物本源的认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更能找出适合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技巧和方法。

生物教学的生活化气息,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尤其是处于学习转型中的初一学生。在对他们的教学中,教师挖掘教材内容,学生了解生活实际,生物课堂成为满足学生求职欲望,扩充学生认知水平,提高学生能力,联系生活实际的实用性课堂。

当然,生物课堂的生活化教学方式,并不意味着一味追求趣味性,而是以凝练的课程讲解,让课程真正发挥出实效。在拓宽知识视野的同时,让学生走进自然、了解社会这个大课堂,真正用社会化资源,增加学生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

在实施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的同时,在新的指标体系建构中,组织知识和内容实践,都要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深度。把握新教材脉络,提高课堂实效性,作为初一生物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做好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为初二生物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要承担起初中生物学的社会责任。

4.结语

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的实质是为了实现生物课堂的实效性、实用性。在对初中生物课堂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初中生物开展生活化教学的实施方略和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的理性思考进行分析论述时,教师的努力和帮助,是活化课堂的必要无疑,在日常的建构活动中,也是比较重要和关键的环节。

【参考文献】

[1]黄沧波.新课改下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浅谈[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3(1):82-82.

[2]徐广宇.浅谈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J].新课程学习:中,2012(12):40-41.

生物化学课堂教学篇7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探究

一、初中生物教学的现状

生物是一门自然学科,生物知识都是来自于生活,将生活用理论给细化出来,与人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然而在进行生物教学中,教师只是面对课本进行教学,而忽略生物与生活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将生物与生活相互联系来进行教学,这使完全理论化的生物课变得毫无生趣。久而久之,学生对于这种传统的生物教学模式也渐渐产生了厌恶感。虽然有部分教师渐渐地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追求生活化教学,但是只是将生物强硬地和生活联系起来,缺乏合理性,使教学效果大大下降。

1.课前导入过于生硬

在传统的生物教学中,教师大多数是采取单刀直入的方式直接把主题引出来。生物对于初中生来说本来就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教师教学方式的生硬,使学生更加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因此,生物老师在利用生活化来进行辅助教学时,要伴随着一些趣味,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2.教学内容单一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都是以课本为主来进行教学活动。课堂上,教师枯燥无味地给学生讲解课本上的内容,这种方式单一、枯燥,会让学生的注意力无法集中。更有一些学生认为这些课本上都有,不用老师讲解,自己看看就会了。因此,更加不重视课堂的重要性了。

3.教学形式落后

生物的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都是相同的,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只是静静地听课。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来进行生物的学习,没有深入了解生物知识,只能死记硬背知识点。这样会让学生很快就忘记教师所讲的内容。

4.课后作业死板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温习课堂上的知识。但实际中,教师所布置的课后作业都是书本上的内容,将空缺部分填充起来,学生在写作业的过程中没有思考的余地。更有一些学生完全是抄袭,没有自己去思考。这样的一种情形非常不利于学生学业的成长。

二、实现初中生物教学生活化的途径探讨

1.利用社会热点,引出课程内容

往往生活中的热闹事件是大家特别关注的,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适当地引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来进行教学。教师在进行课程内容讲解之前,先讲述一些热点新闻,这样学生就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就顺势将新的课程内容引出来。例如,当教师讲解“空气的质量影响身体健康”这一课时,教师在开展课堂内容之前,可以先跟学生分享雾霾事件,这时学生瞬间就会兴奋起来,展开激烈的讨论。然后让学生自己讲讲出现雾霾的原因有哪些。当学生讲完之后,教师就可以顺势插入主题,呼吸道是怎样对吸入的空气进行处理的?这样学生就纷纷地抬起头看着老师,渴望知道答案。这样巧妙地利用了社会热点话题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能够使学生迅速地进入课堂。

2.生活化教学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老师将多媒体引入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当学习“植物吸收水分”这一课时,先给学生简单地讲解一下观点内容,然后再向学生提问:即将枯萎的小树浇水之后又变得茂盛起来,这是为什么呢?学生都很好奇,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向学生展示一个动态的视频,是水在进入小树体内之后的活动,让小树恢复了生机。当学生看到了这样有趣的画面时,已经变得聚精会神了。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有趣的。

3.生活化的课后作业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也是单调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布置具有生活化性质的课后作业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将课后作业变得无纸化,让学生去种植小树,每天进行浇水灌溉,当学生看到小树渐渐长大,内心的爱也会激发出来,最后小树开花、结果。这样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伟大,以及大自然中的一切生物都是要和平共处的,每一个存在着的生物都有它独特的意义,能够为自然界增添色彩。能让学生明白这其中的责任与义务,只有坚强地努力着才能收获成长的果实,美好的家园需要每一个人的

行动。

实现初中生物教学生活化有许多途径,需要教师不断地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不断总结自身的教学经验,挖掘生活中的例子,实现生物教学的目标,提高学生对于生物学习的热情,建立高效的生物课堂。

参考文献:

[1]赵书童.信息技术支持下初中生物课堂合作学习路径[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3).

[2]邢剑.新课标下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性教学初探[J].才智,2016(4).

生物化学课堂教学篇8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

知识来源于生活,有效的学习也是为了能够更好地生活。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方式,能够通过各种各样的生活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自己对问题进行探索,从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自己的努力下得出相关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有助于学生以后学习。本文对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模式进行分析。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在进行初中生物教学时,要想应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就一定要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在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另外,教师可以应用小组合作形式对生物课程进行探究,提高学生对生物生活化的认识,从而提升生物课程成绩。比如,教师在进行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一课中变异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问题形式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同学们,你们长得像妈妈还是像爸爸?”学生一听到这个话题,肯定会特别兴奋,争先恐后回答教师的问题,这样不仅激发学生兴趣,而且成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由此,教师可以通过这个话题给学生讲解,这属于生物的遗传现象。随后教师可以提问:“但是为什么有的同学长得很高,而他的爸爸妈妈并不是很高?有的学生不是色盲,但是他的父母却是色盲?”这时学生都会非常疑惑,教师就可以引入“变异”的教学。利用生活中的事例引出课程学习,能够给学生带来一种生活体验,学生觉得现实生活中真的存在这样的现象,会更加愿意进行生物课程学习。而且,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都想要得到答案,为什么会出现变异的情况,这学生在学习就会集中注意力,提升生物学习效率。

二、引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引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从而在生活中应用生物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积极发掘身边的生物现象,在课堂上设计生活中的生物案例,将教材中抽象的理论知识变成现实生活中的具体知识,让学生在亲身感受的过程中增强对生物课程的认识和学习。比如,教师在进行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一课中“植物的生殖”教学时,教师可以在教室里种植一株植物,让学生每天进行观察,记录植物的变化,通过亲身体验,使学生形成自己的独特认知,并积累一定的经验,在课上让学生讲解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丰富学生的知识。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引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可以将抽象的生物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而且能用在生活中。

三、设计生活化的练习和作业

教师在布置生物课程作业时,可以尽量设计得生活化一些,让学生在自己的探索下学习生物理论知识,加强实践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不能让学生只是为了追求高分、取得好的成绩而搞题海战术,通过生活化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下完成生物课程作业,并且能在自己的努力下完成一项小的生物实验,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在生活化形式下完成生物作业,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进行生活实践,遇到问题时能够用所学知识解决,一旦解决了问题,学生就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和成就感,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生物课程学习,逐渐养成用生物知识思考生活的习惯。比如,教师在进行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中第二节“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一课教学时,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研究小组,让学生自己进行研究和分析,对学校周围的环境进行探索,另外,教师可以给学生确定好研究内容,例如噪音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汽车尾气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等。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中对课题进行详细研究,最终写出相关研究报告。通过生活化作业的布置,可以促进学生在设计、研究及合作方面能力的提升,在自己的努力下发现周围的污染问题并且给出相关解决措施,在生活体验中应用生物知识,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结语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创建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质量。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还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体现生活在生物课堂中的作用,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对生活中事物的观察能力和探索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丽敏,王伟.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24:105-106,111.

生物化学课堂教学篇9

生活化课堂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还原生活场景,探究生物问题

在生物教学中这种教学方式并不困难,因为生物科学本就是一门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我们的衣食住行无不渗透着生物知识,因此情境化的导入很简单。例如,农忙时节农民都在收菜籽,我们吃的菜油从何而来,菜籽又是从何而来,这些简单又生活化的问题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油菜”这个情境的引领下继续讲述种子的萌芽、种子的知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将会顺其自然,学生的兴趣会随着生活情境的深入而加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也许会犯一些比较低级的生活常识错误,此时教师切勿否定和取笑其行为,可引导他们一起来探究原因。情境的引入能够使学生对生物学科有新的认识,提升他们对这一学科的亲切感,激发学生求知欲,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二、巧用诗词谚语,感悟生物之美

在生物课堂中,有时欣赏一句美丽诗词,就会增添几分神秘之美,学生也会畅游其中;妙用一句生活俗语,生物知识会变得不那么青涩难懂,诗词谚语的加入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够切实感受到生物的美。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朵朵葵花向太阳”所渗入的知识点是光照、温度对生物的影响;“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选自韩愈的《晚春》)描述的是杨柳科花的典型特征,即柔荑花序,是榆科的典型特征;“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名句)是讲以芦苇和竹子为典型的禾本科植物,具有明显的节和节间,茎常中空,须根系;“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硅藻”讲的是生物链;“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一树之果有苦有甜,一母之子有愚有贤”说明的是遗传与变异。

三、关注时事热点,挖掘生物知识

生物作为一门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现代学科,将时事热点融入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够创设新颖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热情,还能让学生从时事热点背后感受生物学科的作用以及引发对社会的理性思考。如“禽流感”“艾滋病”是社会经常提及的关键词,那么如何防治?在学习“病毒”和“传染病”这些知识点时可以及时讲解相关的知识。另外,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禽流感来了是否还能吃肯德基、鸡蛋;是否所有的家禽鸟类都得杀死;是否与艾滋病病人握手就会感染,应当如何与他们相处……这些问题都会给学生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

四、回归生活实践,重塑生物课堂

生物化学课堂教学篇10

关键词:生活化;生物;教学

一、建立完善的课外生活化实践体制

在正常的教学活动中,通常是以课堂作为教学主阵地,而忽视了学生的课外活动,利用课外活动的时间让学生可以真正地回到生活,认识生活。是将课堂中学习的有关理论知识应用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的主要阵地。所以,不仅要认识到课堂学习的重要性,同样也要认识到通过课外学习帮助学生将生物知识形成一个系统化的体系。通过加入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养成一种“爱动脑,爱思考的”学习习惯。例如,人教版第二章,细胞中的无机物一节中,在植物细胞中的无机物有哪些,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到生活中寻找答案,可以将本班的学生进行分组,每组种植一定数量的小麦幼苗,当小麦幼苗成熟后,每组对小麦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与讨论,进一步的懂得了学生对植物所含有的无机物成分。在此教学案例中,教师让学生直接深入到田间,种植小麦。将发育成熟的小麦做出其成分的分析,不仅使学生对此知识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一种团队合作精神。

二、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课堂作为教学的阵地,应当努力营造一种生活化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们真正地融入生活中,建立师生之间恰当的平等关系,学生在课堂中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的思考,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人教版必修一“生命的物质基础”教学内容是分析生物基础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首先,在课程刚刚开始时,教师就会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同学们,知道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中所含的主要物质是什么,有哪些物质可以用来维持生命的正常活动呢?”问题提出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的食物中的主要成分有哪些?”学生们进行相互讨论,从而探寻出维持生命的主要物质。这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其中一个组代表说:“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代谢出现紊乱缺乏营养物质,那么我们就会到医院中输液,输液的主要成分就是葡萄糖,由此可以推断出葡萄糖能够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必要物质。”这样教学,把生物中的现象与生活紧密结合,降低了教学难度,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可见,生物是一门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在我们生活中每天都会接触,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真正地接触到现实,同时保证可学生能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使生物知识真正地融入生活。

三、建立完善的生物学科评价体系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根据学生的成绩对其进行评价,但是随着生物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做出了改变,从单一化以分评价的方式转化至多种评价体系。结合当前生活化生物教学的现状,比如,必修二“Dna与Rna结构”,教师会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自制这两种核酸结构的教具模型。在教师对学生进行最后评价时,不仅对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同时也将动手操作能力也纳入了这种评价体系,形成一种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

四、挖掘生物教学中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是一个动手动脑的过程,当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发现知识时,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进而产生继续实验的动力。实验过程中,我们要及时发现学生实验过程中的一点点小成就,给予其肯定、鼓励性的评价。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多开展课外实验,在生活中注重观察与我们生物知识相关的内容。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最重要的方法还是我们教师的引导。例如,在学习《基因控制生物性状》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人类基因组计划”等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中国作为参与国之一所起的重要作用及人类基因组计划对人类未来生活的深远影响,讨论该研究可能引发的社会学问题等等。通过讨论,学生都能在基因方面产生一些不一样的想法,在这样曼妙的遐想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极大的培养。

五、将生活引入课堂

(一)利用生活化教学,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理解现代生物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例如在讲述“糖类和蛋白质”时等化合物的作用时,我们可以提出为什么早晨不要空腹喝牛奶,目的就是不让蛋白质当成能源物质被浪费掉,这能加深学生对生活的感受,也有利于巩固生物知识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