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中学物理教学参考十篇中学物理教学参考十篇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6:08:39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篇1

英文名称:physicsteachinginmiddleSchool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陕西省西安市

种:中文

本:16开

国际刊号:1002-218X

国内刊号:61-1033/G4

邮发代号:52-31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72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篇2

一、提高学生的参与广度

1.让全体学生成为物理学习与认知过程的主体

素质教育的基本观点是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打好基础。物理教学中可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如分组实验、交流讨论、合作学习、分层教学等多种形式,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认知过程,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学习过程。

2.让学生的感官全方位参与学习

心理学研究表明,听觉通道的学习,效率只有30%,视觉通道的学习,效率为50%,而复合通道的学习效率可达到70%~80%。由此可见,物理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眼耳协调、手脑并用,多种感官协同参与认知过程,是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为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全方位参与物理认知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应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感性材料,包括各种教学必备的实验教具、图片以及拓展视野的有声视频等材料,有效地创设物理学习情境,让学生充分动手、动口、动脑,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协同参与物理认知过程,进行高效的物理学习。

二、提高学生的参与深度

1.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参与深度的分类

从学生大脑的参与深度来看,物理课堂中,学生的参与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依赖性参与、浅层次参与和深层次参与。

依赖性参与的学生只是简单地听从教师的指令做一些行为上的参与活动,而没有大脑的积极参与,他甚至不明白正在进行的活动的目的与方法,完全模仿他人而进行机械被动的参与活动,这样的参与实际上是一种无效的参与。

浅层次参与的学生能通过简单的思维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例如,教师设疑,学生经思考后作答;学生围绕教师创设的物理情境而进行的讨论;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主动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等。学生的这种浅层次参与是物理学习过程中有效参与的开始。

深层次参与的学生能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独立思考,主动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归纳出物理规律,运用联想和对比等思维方法发展头脑中原有的物理知识结构。学生在深层次的参与活动中,甚至能展开发散性思维活动,进行一些创造性参与活动。比如提出相关知识创造性的应用设想,进行一些小发明创作等创造性活动。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教师如能把学生的参与活动不断地引向这种思维的深层次参与,不但能极大地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而且也能充分而有力地开发学生的智力。

2.如何提高学生物理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深度

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物理学习过程的参与深度,尽可能地避免无效参与活动的发生,积极思考如何逐步提高学生学习活动中思维的参与深度,打造高效的物理教学。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精心准备新知识的引入环节,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生对新的知识点感兴趣的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其引入精彩的程度。新知识点的引入环节是教学的开始,良好的开场白可使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兴趣倍增,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活动。所以教师在新课的引入、新知识的切入时,必须精心准备: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教师准备时更要综合考虑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不仅要准备即将教学的内容,而且要准备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使学生能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上构筑新的知识框架。教师还要准备学生原有的能力水平,在教学的一开始,就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已经达到的水平,并感觉新知识具有的挑战性,使学生在经过探究学习后能感受到自己能力水平的提升。同时教师还要从学生的喜好,即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内容去准备,以便在教学的开始,学生有感兴趣的内容,觉得所学内容有价值,从而自觉主动地参与观察和思考。例如在讲授《密度》一课时,以“你有哪些办法来区分表面涂有黑墨水的铜块与铝块”的问题来引入新课,而不是以单一材料的判断作为本课的开始,如以单一材料的判断为本节课的开始,就显得很单调,很难让学生体会到此知识的意义和价值。而以此问题为开始,必将使学生在开始时就有一个整体的思索:怎么办呢?可能吗?当学生在这样的思考下学习时,其理解的深度和广度是可以想象的。

(2)合理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并提出问题,增加参与深度。爱因斯坦认为,提出问题和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真正的进步。正因为有了问题,人们才去追寻答案,去探究试验,分析总结并最终有了发明,有了创新。可见学生愿意提出有价值的物理问题是深度参与物理探究学习的表征。有的教师怀疑学生是否真能提出有探究价值的物理问题。皮连生的经典论述:“学生不是不会思考,而是思考的台阶是否具备,台阶太高,当然不行。”并提出了“小台阶,多引导,多设计”的教学理论。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以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并大胆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提出问题,促进学生深度参与物理知识的学习。

(3)引导学生探究物理规律,使学生深度参与学习。物理的探究学习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物理知识的构建重在知识形成的过程。学生只有经历发现、提出问题、思考后设计并进行探究实验收集相关证据、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的过程,才能深度参与物理规律的探究学习,才有可能对物理有真正的理解并在生活中加以应用。物理教学中的每节课都有教学重点和难点,它不是仅靠教师的讲解就能解决的,也不是仅凭学生的思考就能突破的,而必须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投入观察、思考、理解,深度参与物理学习,才能理解并内化物理规律。学生只有自己边实验、边观察、边思考、边分析、边总结得出结论,才能生动、具体地把握所学知识内在的逻辑性。或许有的教师认为让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是浪费时间,原因是有的实验设备、仪器缺乏,很多实验必须教师另外准备,或学生自制,确实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笔者认为,学生准备实验器材的过程也是学生深度参与物理学习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的学生如能成功地做好探究性实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将更明显,理解将更透彻。

(4)调动课后学生学习的参与度。由于物理知识的认知过程并不是在课堂结束后就能完成的,课后及时的复习与巩固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课后有必要给学生布置一定的学习任务,如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强的心理因素布置一些趣味性强的物理小实验或社会调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增加学生大脑的参与深度。这些任务,虽说做起来很容易,但是很难让学生课后真正去做,笔者曾作了几次记录,第一次布置的课后小实验《满杯水中装大头针》,全班只有少数人做了,效果挺好,结论正确,其他人大部分说是忘记了,也有人找借口说家里没有大头针等各种理由,真是无可奈何。以后笔者吸取了教训,不只是布置实验,还要求学生的父母进行监督,必要时学生可请求父母的协助共同完成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或数据,第二天上交实验记录,并评比实验过程,学生基本上都能做出来,这样做结果有了明显好转。慢慢的有学生向笔者汇报,自己在家做的实验,不需要父母的帮助,而且结论正确,笔者立即把他评为一等奖。以后学生回家实验的积极性更高了,而且对周围的事物也越来越关注并加以思考从中发现问题。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篇3

一、探究趣味物理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实践运用中的意义

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为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物理教师应重视趣味物理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实践运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活动中,通过开展一系列物理实验,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形象化,感受物理知识的趣味性。同时,物理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参与实验活动的情况,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激发学生参与实验活动的热情,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趣味物理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实践运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和学习物理知识。

二、探究趣味物理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探究趣味物理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实践运用,对于提高物理教学活动的质量,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物理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趣味实验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将物理教学中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通常情况下,探究趣味物理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实践运用主要有:创新教学观念,积极推广趣味实验教学模式;密切联系生活,推进趣味物理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完善考核方式,提高趣味实验教学的效率等。

(一)创新教学观念,积极推广趣味实验教学模式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由于物理教师教学观念比较落后,物理课堂的氛围较差,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学习效率较低。为了改变这一教学问题,物理教师应创新教学观念,积极推广趣味实验教学模式,通过趣味实验活动的形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创新教学观念,积极推广趣味实验教学模式,有利于优化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密切联系生活,推进趣味物理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

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密切联系生活,推进趣味物理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是趣味物理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践运用的主要内容之一。我们都知道,物理这门学科涵盖的知识点比较广泛,物理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案,同时,还要密切联系实际生活,挖掘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契合点,让学生结合生活现象准确的理解物理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完善考核方式,提高趣味实验教学的效率

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完善考核方式,提高趣味实验教学的效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并促使学生更好的参与到物理学习活动中。在实验中,每位学生要发挥自身的想象力,自主制作实验操作方案。面对学生所提出新颖的实验操作方案,可采取奖励和鼓励的措施,激发学生参与物理实验学习活动的积极性,逐渐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完善考核方式,提高趣味实验教学的效率,也是趣味物理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实践运用内容之一。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基础之上,探究趣味物理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实践运用,更加有利于物理教师完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开展物理教学活动的环节,教师应充分重视趣味物理实验的优势及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参与趣味物理实验活动,更加深入地学习物理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因此,探究趣味物理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实践运用,是初中物理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

参考文献

[1]曾文玉.中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D].华南师范大学,2010.

[2]张晶.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D].浙江师范大学,2010.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篇4

关键词:高考物理应用数学物理教学能力要求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高考物理这门课程对高中生的能力要求是: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其中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是这样表述的:能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但是:高考物理题不能离开自己的学科特点考查学生的纯粹数学知识。据此,我认为2010年全国理综第25题的参考答案有失偏颇,值得商榷。题目如下:

25.(18分)如图1所示,在0≤x≤a、0≤y≤范围内有垂直于xy平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B。坐标原点o处有一个粒子源,在某时刻发射大量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正电粒子,它们的速度大小相同,速度方向均在xy平面内,与y轴正方向的夹角分布在0―90°范围内。已知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介于a/2到a之间,从发射粒子到粒子全部离开磁场经历的时间恰好为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周期的四分之一。求最后离开磁场的粒子从粒子源射出时的(1)速度的大小;(2)速度方向与y轴正方向夹角的正弦。[1]

参考答案如下:

解:(1)设粒子的发射速度为v,粒子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由牛顿第二定律和洛仑兹力公式,得

qvB=m(1)

由①式得R=(2)

当a/2<R<a时,在磁场中运动时间最长的粒子,其轨迹是圆心为C的圆弧,圆弧与磁场的上边界相切,如图2所示,设该粒子在磁场运动的时间为t,依题意t=t/4,得

∠oCa=(3)

设最后离开磁场的粒子的发射方向与y轴正方向的平角为α,由几何关系可得

在高三物理教学中,有很多学生对上面的解法望而生畏,更有部分高三物理老师在碰到这道题时或者让学生看答案,或者干脆把这道题删掉不讲。原因是参考答案提出的解法是纯数学上的三角函数问题,大部分物理老师不甚熟悉。我们来看此题的重点求解过程:

由以上解法可以得出结论:2010年全国理综第25题参考答案的解法没有物理的学科特点,把一个较难的物理压轴题变成了一个更难的数学三角函数问题,题目中实际涉及了近20个数学关系式。显然这种参考答案背离了简单即美的物理原则,给师生日常的物理教学增加了教学难度。

我在高三教学中发现了如下简单解法,参考如下:

上述解法,用到了学生初中学过的三角形全等的几何知识,并且特别突出了用勾股定理求半径的基本方法,因此值得师生借鉴和推广。而2010年全国理综第25题的参考答案有失偏颇:参考答案过于繁杂,涉及复杂的数学运算;没有给出物理课上简洁明了的解答。这样的参考答案就会使得本来较难的物理课更加晦涩难懂,没有体现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物理解题思想。从牛顿运动定律到的爱因斯坦的光速不变原理等都说明:规律总是以最简单的形式表现出来。

因此我认为物理高考考查学生的应用数学处理问题的能力:就是能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最简单关系式,进行最简单的数学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能运用的简单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表达、分析较抽象物理过程及物理意义、结论等。

参考文献: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篇5

我叫,竞聘高中部主任。

一、主要工作经历和主要业绩

我于年7月在通榆师范毕业,被分配到乾安县兰字中学教初中物理,年7月调入乾安第七中学教高中物理,年5月被调入松原分院做物理教研员,年做中学部副主任兼物理教研员至今。我所教的班级年的初升高物理平均分在全县排第二,年的初升高物理平均分在全县排第一。、年、年均被评为县优秀教师,年被评为县模范班主任。到松原分院工作的这几年,5年被评为市级先进工作者,被评为省级优秀教研员一次,市级继续教育先进工作1次。年开始在物理教学期刊上发表教学论文,年开始参与教学资料的编写,至今已在《中学物理教学参考》等省部级以上期刊上发表教学论文13篇,主编《高中物理题解研究》《重点难点疑点学习手册》[初三物理]《微格教程》[物理卷]等教学参考书5本,参编8本,完成省级科研课题一个,所指导的教师有17人在省级教学大赛中获一等奖。参加了市级教师岗位达标以及“两优一推”的考试命题、评卷和课堂教学验收等工作,参与组织了全市教学能手评选和特殊教学能力竞赛等活动,参与组织了全市中学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训工作,参与了校长的培训工作,参与了全市教研员的培训工作,参与了全市继续教育典校课题实验的部分工作。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篇6

关键词:考查类科目;教育改革;激发兴趣;爱上学习

当前,初中生物学科的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怎么产生的,又该如何解决呢?我谈谈自己对于中学生物课教学的思考。

一、生物属于考查类科目,受应试教育影响较大

尽管素质教育已经实施多年,但应试教育的思想仍然影响着今日的中学教育。在中学所设的诸多科目中,大致可以按照是否参加中考将其分为两类:一是参加中考统一考试的,比如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还有物理、化学、思想品德、历史等学科。前三科属于主科,后四科属于小科。因为前三科中考时占120分,而物理、化学,组成理科综合占120分,思想品德、历史,组成文科综合占120分。二是计入中考总分的,比如信息考试占10分,理化生实验占10分,体育三项考试占30分。三是既不参加中考统一考试,也不记入中考总分的科目,比如地理、生物。这两科属于考查类科目,在课业结束之后,组织统一的考查,以等级的形式给予学生评价,一般情况下均可以达标。这样的分类标准就直接影响了中学生物学科的教学。因为生物学科属于非中考类科目,这就决定了生物学科的尴尬境地。首先是学校的观念。学校要出成绩,出成绩就得抓中考科目,与中考无关或者关系不大的科目只能让路,尽管在七八年级依然给出了规定的课时,但是毕竟最终不参与中考,因此,便不受重视,只要最终能够通过考查就行。其次是家长和学生的观念。初中三年,家长和学生的目标都是考一个好的成绩,升入一所好的高中。因此,那些中考类科目就受到格外的重视。看看社会上办的各种各样的补习班,补数学的、补英语的、补作文的,甚至还有强化体育三项的,但没听说哪个学生需要补生物的。再次,生物学科教师的思想意识落后。受到前边诸多因素的影响,生物教师也看清了本学科的地位,只能适应目前的状况,备课上课,完成基本教学任务。

二、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生物的意义,主动学习

为了引起学生们对生物学习的重视,同时为了和高考接轨,前些年省里曾经多次动议,将生物、地理学科也纳入中考科目。但几次讨论下来,最终无果而终,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认为目前中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如果将地理、生物纳入中考,则无疑会再加重学生的负担。但根据教育部关于中考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设计,生物学科的地位将会和除了语数外三科以外的其他几科一样,成为学生们选考的科目。这无疑是对生物学科的一大福利。改革值得期待,但当前如何搞好生物教学,还需教师团队费些脑筋。我的做法是在生物课初始就让学生对生物学科的意义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首先,这门课程需要参加考查,即在初二学完时进行结业考试,尽管结业考试的试题比较基础,但是也需要学生足够重视,才好可以一次过关。其次,生物学科与很多专业相关,并且高中阶段仍然要开设生物学科,如果学生在初中阶段打好基础,或许高中阶段的学习就会更加轻松一些。尽管部分学生可能对这一学科不感兴趣,但不能保证未来所从事的职业一定与此无关,因此,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学生还是需要学习并且学好这一学科。比如,生物制药专业是目前比较热门的一个专业,很多人都想在大学毕业之后从事这一职业,那么,他就必须学好生物这一学科。再次,在繁重的课业学习之余,认真学习生物知识,也可以换换脑筋,使得自己的大脑得到片刻休息。它也是调节学习压力的一个重要渠道,当学生学习数理化感到累的时候,上一节没有中考压力的生物课,岂不也是一种享受吗?!

三、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生物学科

生物学科既然不参加中考考试,这就减少了学习的压力,反而有利于教师的教学。那么,生物学科真正抛开应试教育的限制,追求素质教育的目标。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是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爱上生物学科的学习。

(一)从学生的好奇出发,激发学生的兴趣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他们的生理都在发生着一定的变化,从身体外形到内部器官,再到性机能的逐渐成熟,很多学生对自己、对异性都产生了好奇的心理。生物学科就可以从学生的这一好奇心理出发,告诉学生这些问题都可以在生物课的学习中得到解决,许多学生一听马上就对学好生物产生了兴趣。的确,通过生物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人体的生理结构,并且对发育规律有了清醒的认识,从而能够比较坦然地接受青春期的变化,减少了很多因为生理变化而产生的青春期心理问题。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学习生物学科对于学生的实际生活还是很有益处的。

(二)巧用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问题教学法,是很多学科都会用到的方法。通过提出一系列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思考,从而达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如果一个问题提出的比较巧妙,则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从而使学生热爱这门学科。比如,大家都知道人是最具有智慧的,这是人和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那么,人类是怎样产生的呢?人类的起源是怎样的呢?这样就激发起学生探究生命起源的好奇和兴趣。教师顺势利导,让学生通过学习生物学科相关知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三)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去探究问题

在课堂上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并不一定当场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通过多种渠道去探究。比如,教师引导学生可以通过去图书馆查阅图书,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去搜寻相关的知识,也可以向其他人请教相关的答案。通过教学实践,教师除了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一种学习的理念,让学生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这正是我们非中考科目所担负的最重责任。

参考文献

[1]严增慧.论初中生物教学中问题的有效性[J].中学生物教学,2016(3X).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篇7

关键词:本三院校大学物理教学非物理考生影响对策

一、3+2高考模式介绍

近年来,江苏省高等院校招生考试采用了3+2考试模式。“3”就是三门必考科目,即语文、数学、外语;“2”就是两门选考科目,即学生可以在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政治、历史等科目中任意选择两门,这样高考就有了15种不同选科种类的学科组合。录取时不分学科选择,统一以5门考试总分为标准,设定投档线和录取线。这就给高等院校选拔人才增加了难度,于是一本、二本院校为了录取到合适的生源,大多对相关专业的选考科目做了限制。如一般工科专业都限考物理、化学,医学、农业类专业限考化学、生物等。而近几年新建的本三院校(包括地方院校、独立院校、民办院校等)由于办学历史短、收费标准高等原因,大多首先考虑的是招生计划能否完成,因此一般不设定限考科目,这样一个考生只要总分达到投档线就可能被任何一个专业录取,因而就会出现同一个专业尤其是冷门专业学生选考什么科目的都有,这样无疑就加大了本三院校学生的差异性。

二、本校的学生现状与对大学物理教学的影响

我校作为2002年新建的地方性院校,属本三批次。因为办学历史短,地域环境差,招生时是不设定选考科目的,这样就有了大量非物理或非理科考生进入了理工科专业。从2004年开始我们对04级、05级、06级、07级理工科学生进行了选科调查与统计,物理类考生分别占57.6%、66.3%、59.1%、68.5%,园林、园艺等少数专业物理类考生甚至不到40%。

大学物理作为理工科专业的必修课,本身就具有较大的学习难度,而大量的非物理考生进入其中更是加大了教师的教学与学生学习的难度,给大学物理教学带来了诸多影响。

首先,这些非物理考生在中学只学了一年物理或几乎是没学物理,物理基础非常薄弱,有的连最简单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都不知道,他们与物理类考生相差悬殊,给教师的物理教学造成很大影响。讲多了、讲深了他们听不懂学不会,讲少了物理类考生吃不饱。

其次,这些非物理考生之所以没选考物理,除极个别学生外,大多是对物理学缺乏兴趣,有的甚至是从思想深处惧怕、讨厌物理学,甚至讨厌物理教师。因此他们常常是抱着对立情绪来上课,根本听不进,常常有事没事在课上制造出一些事端来干扰课堂教学。

再次,这些非物理考生由于基础差,加之物理学难学,缺乏信心,不相信自己能够学好物理学。因而自暴自弃,整天除了抱怨物理难学外,学习既无主动性又无积极性,课堂教学中很难与教师形成双边互动,任由你教师怎么说,我就是不听,个别专业、班级如果这类学生较多的话,必将形成一种不良的学习氛围,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学或不认真学习物理,如此就会造成大量挂科等现象。

三、本三院校大学物理教学对策

大量非物理考生进入理工科专业,必将增加大学物理的教学与学习难度,影响学生的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对此我们大学物理教师在加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既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又要积极采取有效对策。具体做法如下:

1.上好第一节课。

据了解大多数学生对大学物理第一节课还是很关心的,期待性也很高。因此教师要努力上好第一节课,在第一节课上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心声,理解他们对物理学习的看法和期待,努力拉近师生的距离,先让其从情感上接受你,然后再与学生一起探讨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及物理学对后续课程的影响,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物理学习的重要性。最后,教师要调动全部的智慧,深入浅出地上好绪论课,既要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学的博大精深,又要让学生认识到物理世界趣味横生,物理知识无处不在、无处不用,更要让学生树立学好物理学的决心和信心,从而让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2.开设辅导班。

针对大量学生物理基础差的实际情况,我们从2005年开始就组织部分教师结合大学物理学习要求,对高中物理知识进行了全面的整理与总结,精心编写了《中学物理知识辅导》,每人一本,供学生自学。同时本着自愿参加的原则,利用晚自习和周末时间开设了高中物理知识辅导讲座,并得到教务部门的支持,作为选修课,给学生计算学分。经2年多的实践,自觉参与的学生已从2005年的200多人增加到现在的800多人。实践证明这一举措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基础,而且为想学好物理的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途径。

3.精选教学内容,突出物理知识的实用性与趣味性。

本三院校培养的大多是应用型人才,他们对知识的学多以实用和够用为原则。因此我们的大学物理教学要能够从传统模式中走出来,打破学科体系,大量删减繁、难且学生在后续学习中用不上的内容,增加一些学科前沿和科技前沿知识,精讲一些与专业学习关系较密切的知识内容,引入一些物理学史的内容和将演示实验搬上讲台等做法,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4.改革教学方式与手段。

大学物理教学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就必须努力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因此我们从“研究性学习”观点出发,抛弃教师的“一言堂”,努力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让学生能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课外给学生布置一些研究性学习作业,让学生通过讨论、查寻资料、请教专家等方式加以完成。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还有效地培养和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能力。在教学手段上,我们不仅实现了多媒体与传统媒体在课堂上的有机结合,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重、难点,还在校园网上建立了课程网站,将所有教学资源全部上网供学生课外学习所用,并提供了大量的学法辅导,而且建立了网上讨论区、答疑区,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多的途径。

5.加强课外辅导与师生交流。

针对学生学习情况,我们除了网上答疑辅导外,还安排固定时间和地点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与交流。这样不仅可以解答学生学习上的问题,而且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进行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的指导。同时通过交流还能增进师生情感,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

6.改革成绩评定方法。

将原来一学期一次的考试改为多次测试,同时增加考核形式,如书写学科论文、研究性学习报告。平时成绩不仅看考勤、作业,学生参加网上答疑的提问次数,回答问题次数,课内课外完成研究性学习报告情况等,均可记入平时成绩。这样就能多方位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参与意识,更好地培养其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

通过3年的探索与努力,我们已经形成了一套较好的做法。实践证明本三院校物理教师只要引导得当,方法对头,完全可以将高考模式的影响降到最低,从而让大多数非物理考生顺利完成大学物理学习。

参考文献: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篇8

如何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物理教学活动,让他们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建构和能力的发展,是高中物理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新课程改革十分重视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知识的接收者与组建者。所以,在现代高中物理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一、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高中有不少学生因为物理知识深奥、难懂,便对学习物理失去了兴趣,在课堂上萎靡不振,甚至产生了厌学情绪。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对物理课程的学习兴趣是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实践证明,教师通过生动、幽默的讲解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进入物理学习中。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抽象、复杂的物理知识变得生动形象、简单易懂,并且多选择与教学内容相符、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来辅助讲解,以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例如,在讲解“自由落体运动”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各种不同体积的物体在落下时的情况,让学生思考、感悟类似问题:游乐园里过山车的运动轨迹和物体自由下落时是否相同?实践证明,借助学生有亲身感受的这些例子引导与启发他们进行思考,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得到有效的提高。再如,在讲到“万有引力与航天”中“宇宙航行”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个具体的问题:假设你是一名宇航员,正驾驶着一艘宇宙飞船在宇宙航行,突然发现前方有个未知的天体,那么,你要怎么去测量这个未知天体的质量呢?这样,就把学生带到一个具体的问题中,让他们有了探知宇宙秘密的欲望,从而激发了他们探究和学习的兴趣。

二、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创设教学情境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往往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联系教学内容,设计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问题情境,触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一定要用学生熟悉的物理现象和实例来创设情境,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创设情境,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创设情境,等等。但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教师都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具体的教学内容,为他们创设一个既有趣、生动又能解疑答惑的教学情境,使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例如,在教学“匀速圆周运动”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这样创设问题情境。课始,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我们在举行运动会时,长跑运动员围着操场跑了一圈又一圈,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在操场拐弯处的路面总是外侧路面高,而内侧路面低,为什么呢?由此,便自然地引起学生的疑惑,从而顺利进行教学。再如,在讲解“力的分解”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团结力量大》的寓言故事片,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三匹马各自用力拉货物却纹丝不动呢?并要求学生讨论回答。这样,通过问题引入新课,成功地把学生的好奇心转换成了学习的求知欲、探索欲,实现了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注重启发教学,引导学生参与探究

高中阶段的物理知识难度较大,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都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当教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学生进入思考、探究的状态后,教师就应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探究时间,并适时启发、诱导,给他们一定的指导,使之自主参与探究,学会积极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其思维能力的提升。同时,物理教学还要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规律,待学生探究完成后,物理教师要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有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接受、理解和运用。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篇9

初中物理教学的课堂需要进行改革,把学生主动探究式教学落实到每一堂课上,注重让学生参与课堂,培养其学习主动性,增强其参与意识,提高协作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同时,初中物理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改变自己传统的教学方法,主动进行探究式教学研究,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引导为主,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激发兴趣;协作精神;创新能力

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中主张的是“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物理教师是知识的权威,是课堂的主体,对所授的知识是熟之又熟,了如指掌,而对于初中生来讲,只是需要被动地听和记,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觉枯燥、乏味,学得毫无兴致,当下,课程改革迫在眉睫。而探究式教学是非常符合当下初中物理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的,它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让学生探究为主要教学模式,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在物理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会质疑,针对讨论的话题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学相长,教师在与学生一起探究的过程中也逐步成长与进步。这就是在初中物理课堂上倡导的探究式教学的精髓。这种教学方法改变了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贵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进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在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产生了质的变化

在主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不会再像以前一样,是课堂的主体角色,是知识的所有者,教师只需要照本宣科,按照教学大纲或新教材满堂灌就算负责的好教师。而是要发生质的改变,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参与学生的质疑、释疑和总结点评。在学生进行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出导学案,要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假设,要教给学生运用科学的思考方式,并通过让学生参与小组自主学习和研讨学习,从而主动地获取知识,教师只需从旁指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和学习进步。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少讲精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初中生也由从前的被动学习,在枯燥无趣的课堂中打瞌睡,转变为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为学习小组争光,与其他学生合作,共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提升自己创新能力的目标。也就是说,在初中物理的探究式课堂中,授课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从课堂的主体转变为课堂主导,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师生互动,共同成长,一起打造出活力十足的课堂。

二、在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中,学生的研学环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初中物理教学如果开展研学的话,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先导,从课堂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入手,选择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的导入形式,设计一些让学生动手,开心地参与课堂的教学活动,从而提高研学的兴趣,保证研学的氛围。

2.初中物理教师对于本学科开放性问题的探究进行研习。课本中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是组织学生进行研学的最佳切入点,这类题型一般采用变通性、独特性和多端性,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打开学生思维,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培养。教师也可以通过进行物理实验演示,让学生总结归纳实验的原理,并且在实验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小组之间一起研学探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既要进行生生评价,又要进行师生评价,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进行细致分析,在求知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初中物理学科所讲授的规律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去演绎。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说过,结论几乎总是以完成的形式出现在读者面前,读者体会不到探索和发现的乐趣,也感觉不到思想形成的生动过程,同时,也很难达到清楚地理解全部情况。科学的过程就是探究,主动去思考和研学。初中生学习物理也一定要了解科学的发现过程,同时,教师也需要掌握一定参考文献:的学习方法,对物理规律的探究过程也需要进行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和解决方案,进行实操,最后由师生进行评价的过程。比如,教师引导学生研究导体中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电流的强度。教师可以就此问题让学生先进行思考质疑,电流的强度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怎样。思考相对周密后,教师就应该安排各个小组进行方案设计,小组内部进行评价,组间进行评价,由教师进行补充,最后让学生进行亲手实践,运用控制变量进行分析和论证,最后进行互评和展示,从而得出正确而科学的结论。对于这样得出来的科学结论,学生一定会印象深刻,并且能进行举一反三的运用和学习。

4.在中学物理的教学中,还有学科交叉问题的探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各学科交叉综合性考查的可能性增大,我们一定要注重运用发散思维法,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各学科知识的渗透,以此来增强课堂的兼容并包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这也有利于学生其他各科的学习,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这就冲破封闭的单科教学,孤立作战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教师可以通过发现问题、细致观察、知识重组、详尽分析、综合评价等环节,对学生进行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对初中物理探究式学习的深度思考

探究式教学改变了以往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地位产生了本质的变化。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初中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去自学,发现问题,再进行小组探究,研学,最终在大家的帮助下进行总结评价,探究意识大大增强。初中物理教师成为了课堂的主导,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大大参与,自己退居幕后,起的是组织、引导的作用,转变了教学观念,加大了提前备课的任务,把精力花在了备课上,真正的课堂环节都交给学生来操作。这样的课堂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综上所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课堂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大趋势,授课教师要及时更新理念,紧跟课改步伐,大胆尝试,寻求最优质的教学安排,依据不同的课型进行灵活掌握,总之,只要是有利于学生发展、提高学生探究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改革都是值得践行的教改之路。

作者:邱新渤单位: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滨北办事处北城中学

参考文献: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篇10

关键词减轻;课业负担;分阶段统考;开设;“重考”课程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由中共中央政治局研究通过和国务院颁发,体现了党和国家以及全国人民对教育制度改革的高度重视,其中有关全国在2017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全面推进新一轮“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学业水平考试)、高等院校招生考试和高等院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无疑将对基础教育中的最后阶段普通高中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必将对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更好地接轨和切实减轻普通高中学生的课业负担,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此次实施新一轮学业水平考试、高等院校招生考试和高等院校招生制度改革的精髓有三点:一是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不再分设文科和理科两大类别;二是减少高等院校招生考试科目,只考语文、数学和外语等三个工具学科;三是每个普通高中学生在高中学习阶段都要参加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的学业水平考试的科目,既有语文、数学和外语等三个工具学科,还有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六个基础学科,再从这六个基础学科中,由学生自主地选出三个学科的成绩,作为高等院校招生考试后填报志愿和高等院校招生录取的成绩依据之一。浙江和上海两省市已在2014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中率先试点实施,我省也即将紧跟实施。笔者作为一名普通高中的一线教师和普通高中学校课程安排的具体管理者,想借此谈谈自己对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学业水平考试的上述九个学科在普通高中三个学年中教学课程安排的思索和建议。

首先,省级统考九个学科的学业水平考试的考试内容和难度应保持不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体现减轻普通高中学生的课业负担。因为,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将对普通高中学生参加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的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提出了全国性的统一要求,目前我省普通高中学生只要参加《信息技术》+文综(政、史、地)或理综(理、化、生)共4个学科的省级统考即可,而实施改革后则要参加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和生物共9个科目的省级统考。我们从《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中不难理解到,为使普通高中学生能顺利毕业和与高校选拔性招生接轨,将语文、数学和外语三科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只设“合格”与“不合格”二个层次,作为普通高中学生毕业的依据之一;将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六个学科的各科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按考生人数比例设成a(占15%)、B(占30%)、C(占30%)、D和e(合占25%)等5个层次,其中a、B、C、D等4个层次为“合格”级,e层次为“不合格”级,也作为高中学生毕业的依据之一;而a、B、C、D等4个层次,又作为高等院校招生录取的依据之一。这样既可克服“分分必争”而减轻普通高中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能拉开适当的差距,有利于高校选拔录取。如果我们再人为地增加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的考试内容和提高难度,势必造成a、B、C、D等4个层次考生的考卷卷面成绩偏低而存在着上行竞争空间,这就相当于把高等院校招生考试分两次考而已,考生又不得不拼命读书争分,类似于“穿新鞋走老路”。这不但明显违背了《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中关于减轻普通高中学生课业负担的重要理念,而且高中教育毕竟还是属于基础教育,我们要解放思想,丢掉片面追求所谓的教学质量这个历史包袱,完全没有必要增加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的考试内容和提高难度。

其次,为减轻普通高中学生的课业负担,安排学业水平考试基础科的六个科目的教学课程,要以确保集中力量分阶段“打歼灭战”为原则。建议在高一学年选开设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和地理等五个学科中两个学科的课程教学(这五个科学业水平考试的内容都是三个模块),每周安排4课时共160课时,每学段40课时教学一个模块,高一学年前三个学段完成教学三个模块,第四个学段用来复习迎考,并在这学年的期末即安排学生参加学业水平考试而结束课程。由于我省目前多数学校没有就在高一学年期末就安排学生参加文综(政、史、地)或理综(理、化、生)学科的学业水平考试,这势必会增加选中学科教师的周授课课时数(只有在实施的第一学年),可尽量选本校这五科师资相对多的学科,以减少这一学年对选中的这两科任课教师因增加周授课课时数而引起的“阵痛”。思想政治学科的学业水平考试内容为四个模块和相关实事,可考虑安排在高二上学期期末参加学业水平考试并结束课程,课程安排200课时,高一学年每周安排3课时共120课时,由任课教师重组教材章节教学三个模块;高二学年上学期每周再安排4课时,共80课时,其中第一学段教学第四模块,第二学段教学相关实事和复习迎考。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和地理等五个学科中在高一还没安排参加学业水平考试的三个科,可安排在高二学年的期末应考,这三科的课程都只在高二学年开设,也是每周4课时共160课时,每学段教学一个模块,高二学年的第四学段用来复习迎考。语文、数学和外语三科的学业水平考试安排在高三学年上学期的期末,课程设置不必再改,按原来设置即可,理解为高等院校招生考试前的“毛毛雨”也行,肯定不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不建议采用以当年高等院校招生考试的语文、数学和外语三科的成绩,划出相应的分数合格线来替代这三科学业水平考试的模式,因为这很容易造成变相取消这三科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学业水平考试的误解,有违背《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