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中职计算机教学十篇中职计算机教学十篇

中职计算机教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6:09:09

中职计算机教学篇1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专业的设置;知识的结构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3-010-01

一、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设置

在中职计算机专业设置上,应有长期的、战略性的眼光,应改变过去单一的结构,朝专业化和行业化方向发展,按社会行业需求和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发展情况设置相关实用的专业。

1、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以计算机应用和程序设计为主,增加有关计算机网络管理和多媒体技术应用的课程,加强基本操作应用能力的培养。

2、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以网络操作系统为主,培养中职计算机网络管理员,具国际互联网知识和网络规划基础。

3、中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学生有较高的程序设计能力,从事计算机文字、声音、动画、视频、图形图像等多媒体应用设计。

4、培养中级办公自动化设备管理维护和操作技术人员,应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如:机械、建筑、电子等),完成各种设计图纸和输入输出,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和设计,广告的创意和设计。

二、中职学校计算机知识结构与应用能力的要求

中职计算机教育对不同的学校、不同专业的要求是有差异的,应以本校专业实际情况来确定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应用能力。

1、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硬件结构,会正确配置多媒体计算机系统,掌握Dos、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掌握文字和表格处理软件的使用,完成中英文文档、报表的输入和处理制作,会用一种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简单的应用程序,并能熟练进行上机调试运行,得出正确的结果,能读懂中等复杂程序并能进行移植应用。能用互联网进行信息检索、浏览、收发电子邮件和传真,下载使用常用工具软件,能维护一般计算机,会判断和防治计算机病毒。

2、完成包括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及其升级版本的流行软件的安装、配置、调试和使用,能判断检测、排查计算机的常见硬件和软件的故障。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操作方法,具备开发数据库的能力,掌握windowsnt/2000等操作系统的使用。

3、应用本专业的应用软件进行设计、制作和应用,具有基本的程序设计能力和软件开发能力。能进行网络的安装、调试、管理和维护,即掌握局域网技术、掌握internet基本技术,具有信息获取和的能力。

以上学生年限,按其专业可分为三种,第一种为1属初级能力,第二种1~2属中级能力,第三种为1~3属高级能力。

三、计算机授课考核方法及实验课室的要求

1、中职计算机专业的传授方式。计算机课程一般采用板书——讲解的方法,因现在的计算机各种软件,特别是windows下的各种软件,均可图标方式和鼠标操作为主,其操作直观、便捷,需要使用演示设备讲解,即许多课程以演示—操作—讲解(即边讲边练)的新的授课方法进行讲解,采用先进的工具,采用多媒体教室,利用大屏幕投影进行直观教学,我校近年来通过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中职计算机专业的考核方法。考核方法分成笔试和实践能力两种,主要是检测学生的学习成绩,评价学生知识水平能力状况,检测教学的综合效果,并给改进教学提供必要的依据。考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考试的方式往往单纯采用笔试或机试;(2)试题的质量不高;(3)评分不客观,信息不反馈。应加大实践考试的分量,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实践能力考核是对学生创造力的检测,这对教师专业设计技能的掌握和题目设计的方式及技巧提出较高的要求。

3、中职计算机专业多媒体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既适合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也适应其他专业的教学。可以实现以文字、声音、图形、图像、音乐、动画、电视、电影等多种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视野开拓,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减轻劳动强度,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加许多在黑板上无法进行教学的课程,如以上几个计算机专业的大多数专业课,没有多媒体教室是无法实施授课的;它还可作为会议室,演播、展示厅等场合使用。

四、改变教师的观念,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加强对教师的实验指导能力的培养和考核,教师应备基本操作能力,应用软件的使用,能完成应用软件的一般设计和制作。在条件许可时,教师应在计算机上备课,出试卷,制作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在多媒体教室对学生进行授课。

学校每年可以组织一定的人力和财力,鼓励和指导教师进行计算机应用课的开发和研究,教学管理软件的开发或合作开发,组织教师编写和制作多媒体形式的教案、教材和各种Cai软件,对业务出色教师,在工资、职称等方面给予相应的鼓励和奖励,提高教师的积极性,提高学校的学术气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总之,根据市场的需求,适应形势的发展,以“学生有一技之长”为主导,通过教学改革,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作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目标。

中职计算机教学篇2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专业的设置;知识的结构

一、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设置

在中职计算机专业设置上,应有长期的、战略性的眼光,应改变过去单一的结构,朝专业化和行业化方向发展,按社会行业需求和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发展情况设置相关实用的专业。

1、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以计算机应用和程序设计为主,增加有关计算机网络管理和多媒体技术应用的课程,加强基本操作应用能力的培养。

2、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以网络操作系统为主,培养中职计算机网络管理员,具国际互联网知识和网络规划基础。

3、中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学生有较高的程序设计能力,从事计算机文字、声音、动画、视频、图形图像等多媒体应用设计。

4、培养中级办公自动化设备管理维护和操作技术人员,应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如:机械、建筑、电子等),完成各种设计图纸和输入输出,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和设计,广告的创意和设计。

二、中职学校计算机知识结构与应用能力的要求

中职计算机教育对不同的学校、不同专业的要求是有差异的,应以本校专业实际情况来确定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应用能力。

1、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硬件结构,会正确配置多媒体计算机系统,掌握Dos、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掌握文字和表格处理软件的使用,完成中英文文档、报表的输入和处理制作,会用一种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简单的应用程序,并能熟练进行上机调试运行,得出正确的结果,能读懂中等复杂程序并能进行移植应用。能用互联网进行信息检索、浏览、收发电子邮件和传真,下载使用常用工具软件,能维护一般计算机,会判断和防治计算机病毒。

2、完成包括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及其升级版本的流行软件的安装、配置、调试和使用,能判断检测、排查计算机的常见硬件和软件的故障。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操作方法,具备开发数据库的能力,掌握windowsnt/2000等操作系统的使用。

3、应用本专业的应用软件进行设计、制作和应用,具有基本的程序设计能力和软件开发能力。能进行网络的安装、调试、管理和维护,即掌握局域网技术、掌握internet基本技术,具有信息获取和的能力。

以上学生年限,按其专业可分为三种,第一种为1属初级能力,第二种1~2属中级能力,第三种为1~3属高级能力。

三、计算机授课考核方法及实验课室的要求

1、中职计算机专业的传授方式。计算机课程一般采用板书——讲解的方法,因现在的计算机各种软件,特别是windows下的各种软件,均可图标方式和鼠标操作为主,其操作直观、便捷,需要使用演示设备讲解,即许多课程以演示—操作—讲解(即边讲边练)的新的授课方法进行讲解,采用先进的工具,采用多媒体教室,利用大屏幕投影进行直观教学,我校近年来通过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中职计算机专业的考核方法。考核方法分成笔试和实践能力两种,主要是检测学生的学习成绩,评价学生知识水平能力状况,检测教学的综合效果,并给改进教学提供必要的依据。考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考试的方式往往单纯采用笔试或机试;(2)试题的质量不高;(3)评分不客观,信息不反馈。应加大实践考试的分量,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实践能力考核是对学生创造力的检测,这对教师专业设计技能的掌握和题目设计的方式及技巧提出较高的要求。

3、中职计算机专业多媒体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既适合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也适应其他专业的教学。可以实现以文字、声音、图形、图像、音乐、动画、电视、电影等多种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视野开拓,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减轻劳动强度,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加许多在黑板上无法进行教学的课程,如以上几个计算机专业的大多数专业课,没有多媒体教室是无法实施授课的;它还可作为会议室,演播、展示厅等场合使用。

四、改变教师的观念,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加强对教师的实验指导能力的培养和考核,教师应备基本操作能力,应用软件的使用,能完成应用软件的一般设计和制作。在条件许可时,教师应在计算机上备课,出试卷,制作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在多媒体教室对学生进行授课。

学校每年可以组织一定的人力和财力,鼓励和指导教师进行计算机应用课的开发和研究,教学管理软件的开发或合作开发,组织教师编写和制作多媒体形式的教案、教材和各种Cai软件,对业务出色教师,在工资、职称等方面给予相应的鼓励和奖励,提高教师的积极性,提高学校的学术气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总之,根据市场的需求,适应形势的发展,以“学生有一技之长”为主导,通过教学改革,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作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目标。

中职计算机教学篇3

关键词:中职教学优化

一、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布鲁纳说过:“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最好途径就是使学习者主动卷入学习,并从中体现到自己有能力来应付外部世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首要任务。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1.任务驱动。教师应在计算机教学中,根据课程的教学要求,以任务驱动为主的原则,结合教材设计一个有趣味、实用性的教学课题,让学生自己动手,从实验操作中认识到计算机的知识,鼓励他们在探索中完成任务。

2.使用多种辅助软件。计算机辅助教学是面向所有学科的,而在计算机本学科的教学中,充分使用更多的媒体信息,给学生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创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气氛。?教师应该尊重、关心、爱护、理解每位学生,师生之间通过坦诚的对话与感情交流,建立起信任关系。学生才能把教师当作伙伴、知心朋友,从而充分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展示自己的个性,教师也才能准确地把握每个学生的心理需求,有针对性地指导,因材施教。

二、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因材施教

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和挖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学习兴趣,并因材施教,针对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要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课堂分为 基础性和提高性教学环节,课堂讲解基础性知识应占到百分之七十,提高知识讲到百分之三十。在基础知识讲解中重视底子比较差的学生,讲解简单的可以操作的使用的知识,让学生能够听懂,懂得操作,针对计算机能力很强的学生,学习好了基础知识以后,要重视掌握提高类的知识,并教会她们操作技巧,讲解一些计算机日常处理的知识。

另外,作业也可以进行分层设计,设计必做题和选做题,进行上机操作的时候,可以让底子好的学生去辅导底子差的学生,形成学习小组,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习共同进步。针对学生基础差的情况下,教师要加以鼓励,个别指导,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指导学生解决学习难题。

三、师生互动,进行教学的改进和提高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配合。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的领导者,参与者,指挥官的作用,积极调动和启发学生,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主动积极地学习,明确学习目的,端正态度,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与学习的高度统一。

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观,不断更新观念,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运用一些新的教学方式,例如案例教学、合作探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等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创新能力。教师还要指导学生选择学习内容,使用学习工具,并进行计算机学习的思考、比较,开发学生智力,启发学生的思路,重视学生的学习,找出学生学习的方法。在一些教学设想和反思中,教师要认真归纳,判断和比较,并形成最优化的教学成果,再选择最好的学习方式,优化学习内容,精选学习工具,进行教学设计与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中职学校日常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学生特点、教学内容等要素,综合运用多种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采用恰当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完成计算机操作任务的同时,既能够掌握基础的计算机知识与技能,又能够亲身体验发现、探索、成功的学习喜悦,锻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教师不管采用何种教学形式,均应以学生为中心,赋予学生一定的学习自、控制权,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计算机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采用讲练结合、运用多媒体课件、观看教学视频等教学方法。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是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在实际的教学中,部分内容只靠讲解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甚至会造成讲解得越多,学生越糊涂的尴尬局面。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合理安排学生进行操作练习,既要重视教学内容的讲解,又要重视学生的操作练习。在讲授完某个知识点后,紧接着让学生进行操作练习,以促进学生理解、消化、吸收所讲解的内容。

五、提高职中计算机教师的整体素质

职中计算机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是计算机教育事业得以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为了使得职中学生学习到最新的知识和技术,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具有竞争力,计算机教师应跟上发展的速度,自主学习创新,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把最新的技术和知识纳入教学中来,做到计算机教学的“与时俱进”。 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计算机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教学手段,能够给传统教育带来极大的冲击和影响,要积极主动地参加各项计算机业务培训,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真正把计算机和网络多媒体作为智能化的教学工具和好助手。

中职计算机教学篇4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1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3)02-0000-02

1前言

信息技术飞快发展,计算机已经渗透在社会的每一个领域,它带给了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是同时也给我们的教学来带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计算机如此普及,那么中职计算机的课程如何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学生职能上的需求呢?计算机的教学可以视之为工具技能运用的教学,但同样也是学生信息化思维和信息化创新的素质培养。如何吸引学生的兴趣是笔者第一个课题。

2学生差异大

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体会非常深的一点,便是明显的差异性。这不仅仅是男同学特别喜欢计算机教学,女同学兴趣略低的问题,而是学生兴趣的极端分化。第一类别,家庭环境略微较好,计算机在中职之前便已经成为了一个必不可少或者说有所接触的事物,对于计算机的教学有一种态度,那便是索然无味,他们感兴趣,但由于教学内容的理论枯燥而且他们感觉实际操作上没有难度,所以对教学过程淡然。第二类别是家庭条件有限,之前对计算机知识并不扎实,或者说初步接触计算机,造成不感兴趣,因为不知道实际意义何在。既然如此,要求教师因材施教,既要浅讲,也要加入深度的引导激发。

3教学手段单一

一本教材、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便可以完成教学课程,教师讲的道理再多,但是学生对于教课内容被动接受,缺乏创新能力和主动学习的能力,整个教学过程互动性很差,学生的接受并不高,如此便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学生这个科目不感兴趣。通常教师讲求知识的系统性,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从计算机的起源、产生和发展开始,讲其作用和意义,这些对学生来说非常遥远,并且他们并不感兴趣。从而变成学习基础不扎实,学习兴趣不高。

4注重应用教学

以上说的两点是现在存在的教学环境弊端,如果要寻找对策,应该从以下几点方法去尝试。笔者首先尝试的是,应用教学法。也就是把教学的中心不放在固有的教材知识体系中,而是放在操作windows系统,文字图标处理,电子表格处理和演示文稿处理等小模块出发,形成一种应用教学的路径。学生很快明确知道为何而学,学来何用,这便让学生有了主动学习的可能,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教学体系。根据学生的要求、特点和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开发校本教材,打破传统的编制教材知识体系,按照模块化知识结构编制教材,让学生学懂和学用。

对于计算机的硬软件讲解也是十分需要,但是不能够僵化在教材上。信息上的广泛扩充,譬如对于电脑硬件构成的知识,会问到学生手机是怎么构成的,如何挑选手机。学生对于手机如何运作,仿佛兴趣浓烈起来了,此时,对于屏幕、CUp、内存都可以一一对应介绍,现在的手机已经达到了四核的状态。如此跟学生介绍计算机较新的信息。能够在课堂里面看见,学生透露出感兴趣的眼神。并且当场拆卸计算机主机,这更加直观地去明白硬件与软件之间的关系。

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计算机教学的相应教材更新速度远远跟不上现实的发展,很多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等到工作后发现已经是过时的理论技术。软件、硬件、网络和程序内容繁多,许多学校出现了教学内容庞杂,学生虽然有全面的系统知识,却没有拿得出手的精通技术。这就是这个现状的弊端。所以接下来针对技术和综合能力开展尝试。

5实践引导法

计算机基础课程本身只是一个入门,它需要实践才能体现这个知识体系的价值,所以必须要把学生引导到实践中去。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引起求知欲,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如何才能够做到学生是主体,引导他们的积极思维呢?把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呢?如何更好地让学生完成掌握技能呢?答案是实践!唯有实践能够加速这一切。

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写旅游心得笔记。很多人奇怪,为何这个班级会用作文本去上计算机教学的?还需要交作文作业?因为教师安排了一个周末作业是,在家长的带领下走进电脑城。电脑城是一个展示人生百态的地方,当然可以被视为经济的“洪水猛兽”,但是就学生的身心安全来说是没有问题的,属于正常的。在家长的陪同下学生逛电脑城,他们首先会发现很多陌生的词语,譬如“外设”“硬件”“CpU”等等,他们开始疑惑,或者说一开始他们迷茫,在逛这个地方的时候,他们心中或多或少地产生疑问,这便达成了第一阶段的目标:引起学生的求知欲。他们想去解开心中的谜团,这便开始感知教材,在教师讲述的过程中,更多共鸣和专注。

在处于了解后,他们可以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尝试去笔头配置一台电脑,其中包括它的性能,需要看看谁的电脑性价比比较高。这是完全贴合实际的实践活动,而且能够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有的学生在设计配置的时候忘记了键盘,教师就可以问道,此学生将要使用什么进行输入。有学生忘记配置显卡,教师使用同样方式进行提问,但同时引入主板集成显卡的知识信息,让学生懂得这方面知识。有学生甚至喜欢起配备硬件,自己列出清单,自己开始学习组装和维修,技能和素质通过实际操作得到提升。

6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是一种项目形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取决于教学任务,教学任务又取决于培养目标。中职学校培养的是应用型的中等技术人才,因此在中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强调能力培养。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教学从由外而内转变成由内而外的吸收。

任务驱动便是对学生安排一个相对应教学内容的任务,让他们去完成这个任务,在这个任务的过程中他们学会解决问题、思考问题和寻找合作团队。譬如在学习pS的过程中,教师安排学生完成一个宣传海报的设计,而好的作品得以真正的运用的。如此学生便会开始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甚至寻找教材外的技术去完成这个任务,也就是达到我要学的效果。让中职学生真正达到有一技之长。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还需要增加实训环节的设计,譬如对办公室软件,应用文的排版,平面设计等课程深化讲述,巩固学生这方面的技能掌握,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7网络信息技术

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丰富了教学形式、手段和方法,应该尝试从网路入手,进行新型的教学改革。从计算机走向计算机的网络,是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技术达到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我们能够体会到,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仅仅是课堂内容是不够的,它必须加强教学的延伸。把上机实验案例和素材建立在网络上,供学生下载自主学习和练习。通过网络自主学习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形式的教学资源,兼顾水平较差的学生,同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中职的计算机教学应该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用先进的知识、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探究和利用教学资源。努力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中职计算机教学篇5

一、中职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及其原因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中职学校在近年来也取得了一些进步,经过改革得到了一些成绩,但是,由于中职学校生源参差不齐,而且硬件条件比较落后,因此,在中职计算机专业创新教学的路上,还需要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的共同努力。

1.学生整体素质不高

近年来,一些中职学校都是通过扩大招生来增加学校生源,这就造成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学习定位不明确。在中职学校中,一部分学生对于学习不够认真。由于网络的兴起,许多学生对网络的游戏逐渐痴迷,有些学生甚至不上课,玩游戏、聊天,对学习产生了厌烦心理,这对于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此外,学生的生源参差不齐,有些来自城市的学生,对计算机早就有所接触,当在课上教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时,无法调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一部分是偏远山村的学生,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对计算机一概不知,一切都是从头开始学习。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不同,容易产生了两极分化的结果,对教学产生了不利影响。

2.部分教师水平跟不上

由于中职学校对教师的选拔都是招聘制,教师的流动较大,因此教师很难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教师整体水平不高。尤其是计算机专业,教师的待遇较低,专业水平高的教师希望得到更好的待遇,专业水平低的教师有些力不从心,很难教好学生。另外,教师的创新意识缺乏,中职学校只关心生源问题,对教师专业知识的培训以及相应的评估体系缺乏,这就造成教师没有上进的动力,安于现状。

3.硬件设施短缺

虽然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计算机教学,并且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在一些中职学校中,还是会存在硬件设施陈旧等问题。另外,校本教材的编写落后,不适合学生学习,这也属于硬件设施短缺的一方面。

4.考评手段传统,缺乏职业特性

在一些中职学校中,只是关心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和进步,考评手段传统。这种考评手段缺乏职业特性,会造成学生只关心理论知识的学习,很难培养出高技能人才。

二、创新教学理念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创新教学要涉及教学的各个方面,做好全方面的掌控,依靠社会各界的帮助,教育部门的支持,以及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果。

1.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优秀的教师不仅教授学生知识,还会教授学生学习的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拥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更深入地理解知识、分析知识,进行创新。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可以组织学生成立兴趣小组,同学之间相互讨论问题。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支持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突出创新教育,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在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中也是如此,教师只是关心教学生知识,却忽视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因此,教师要更多地教给学生学习的技巧和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探究性学习。只有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和分析,才能实现创新。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来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可以根据计算机专业的特点来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分析能力。也可以通过师生互动,共同进行探究性学习,增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在学习word中插入艺术字,教师首先要通过有趣的情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然后教师引出教学内容,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课堂教学设计方案进行探讨,帮助学生设计各种各样的方案,通过这种形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中职计算机教学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在拥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操作技巧,所以,以能用为度和以实用为本是必然的选择。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课程的教学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确定好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训练的比例。理论是实际操作的基础,在强调实际操作培训的同时,不能忽视理论教学的重要性。

4.创新教学内容设计

中职计算机教学篇6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思维能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2-035-02

二十一世纪的是科技竞争的时代,作为科学的基础,计算机必将在科技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高职教育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计算机教学自然也不例外。很多高职学生由于观念错误导致学习技能过于单一,教师仍旧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未从学生角度考虑,时常一意孤行,按照自己的方式展开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从计算机思想的高度教导学生,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机思想方法。

一、培养高职生计算机思维必要性

高职计算机知识比较抽象,一些高职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比较薄弱,因此对计算机学习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久而久之,对计算机学习失去信心,并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自己的发展。目前高职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对计算机教学认识都存在偏差。高职学生主张“计算机无用论”,觉得高职学生主要以实践为主,只要自己拥有较强动手能力即可,因此对于学习难度本就较大的计算机采取消极态度,很多学生甚至直接放弃对计算机的学习。当前计算机知识教学主要通过教师填鸭式讲解,学生通过教师传授的解题方法以题海展开习题演练。一部分高职生已经放弃计算机知识学习,另一部分则是刻苦坚持学习,却难以取得良好学习效果。高考是挡在学生面前的一座大山,学生意图通过题海战拿下高考,迈过人生第一道坎。很多学生虽然具有一定解题能力,却无法展开发散性思维,解题过程过于形式化,且仅能对自己见过的题型进行解答,遇到新题型时往往不知所措。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掌握计算机思维解题方法。

高职计算机知识点是有限的,题型变化却是无限的。高职知识学习出要包括基础知识学习以及实践学习。当今很多高职生都能掌握基本知识要领,区别在于对知识点运用能力不同。计算机思维能力是运用高职计算机知识的基础,所谓万变不离其宗,高职计算机题型源自计算机思维,因此只要学生具备足够计算机思维能力便能够从源头分析并解决问题。

当今很多高职生在解题过程中时常无法下手,原因是未能了解出题者意图,不明白该题考查何种计算机知识点,因此即使自己具有较强计算机功底却使不上力,尤其是在一些题意不明难以直观找到解题方法的难题,很多学生在解题中常常摸不着头脑,不知从何下手,多数原因是学生过于注重某个细节,未从整体上看待问题,很多公式的运用缺乏灵活性。计算机思维能力则能够解决学生这一困惑,通过计算机思维分析问题首先明确题目考察目的,判断出题者考察知识点,构思解题思路,结合目的反推解题过程,明确使用的基础知识点,结合这些内容便能很快找到解题思路并快速解决问题。由此可见,帮助学生树立计算机思维才是计算机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解决当前高职计算机教学质量不佳的有效方法。

二、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机思维能力的方法

1、提倡探究性课堂学习

计算机题型多种多样,探究性问题则适应于开放性较强题型。计算机开放性题型具有方法开放、条件开放、结论开放等特点,学生可以通过探究不同的方法、不同条件得出不同的结论,而不再像之前仅仅局限于标准答案束缚。适当应用开放性题型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计算机知识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多方位思考问题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学生主体作用。学生在日常计算机教学中应该时刻带着疑问,“好读书,不求甚解”在计算机学习中就是歪理,如果不能扎实掌握计算机知识很难解决一些计算机难题,甚至可能张冠李戴。教师在教学中可教导学生展开探究性学习,提升自己的计算机思维能力。遇到新问题时首先需科学审题,明确思路,并让学生间互相合作,共同探究计算机思想。例如在进行数列教学过程中,数列教学含有递推思想、方程思想、计算机归纳思想、转化思想等,学生必须明白题意懂得通过计算机思维分析问题才能够有效解决问题。如在一数列{an}中,an>0(n>1),a0=1,an-1=an(4-an)/2,求证an

假设当n=k时,ak-1

又有ak-1-ak0,所以ak-ak-1

又ak+1=ak(4-ak)/2=[4-(ak-2)2]

即n=k+1时命题正确,通过以上探究学生能够有效掌握各种计算机思想灵活使用,为以后更好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2、根据学生现状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培养计算机思维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过程往往比较繁琐,如果仅通过简单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一些基础薄弱学生在理解中仍旧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计算机知识水平,由简及繁的问题串引导方式,让不同计算机基础的学生都能加入到问题情境教学中来。通过计算机问题展开教学其实就是计算机思维引导过程,例如在进行空间几何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可设置如下问题:1、天花板所在平面与地面的几何关系是什么?2、你怎样判断天花板与地面间存在这种关系?学生回答这些问题后教师在进行提问1、怎样确定一个平面?2、直线平行与平面平行有什么关系?3、怎样判断两平面是否平行?通过数形结合提问方式学生理解问题及知识点不仅仅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而是从其源头理解问题,即通过计算机思维观察身边事物,久而久之学生便能够形成较为系统的计算机思维能力,为以后解决更高难度计算机问题奠定基础。

计算机是自然科学学科,对高职生而言学习计算机知识不仅仅是面对就业,更重要是为以后发展打下基础。当前计算机知识学习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掌握必要的计算机思维,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步骤。教师在教学中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将培养学生计算机思维能力作为教学任务之一,激发学生对高职计算机的学习兴趣,提高计算机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为学生更好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中职计算机教学篇7

一、职业中专生现状及市场需求变化分析

计算机技能型劳动人员是近阶段社会需求量非常大的实用型人才,社会各个行业都需要既懂得技术又能具体操作的高素质计算机专业劳动者。1995年以后职业中专学生就业逐步定位在民营企业和乡镇企业。具备基础文化知识、专业技术知识、相关适应岗位变化的储备知识以及从事本专业的岗位操作能力、初步管理能力等是激烈市场竞争对职业中专毕业生的要求。

随着普教和高教的扩招,目前职业中专生源素质不容乐观。因为素质、成绩相对较高的学生进入普教和高教;相对较低的学生才进入职业中专进行技能培养。而这些学生自身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一般较差,加上有些职业中专专业技能教育不系统,没有针对性,对社会现状理解浅薄,使得部分中专生进入用人单位后,“不能干、干不了、干不好、不会干、干不长”的现象屡屡发生。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是当前职业中专教育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二、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及解决思路

本人从事职业中专计算机教学多年,对现阶段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有一定了解。就目前的教学状况而言,现在计算机教学课程设置尚未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教学没有层次感、资源配置不合理、没有针对性是计算机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职业中专的学生从初中进入中专后,学习的压力和紧迫性降低,取而代之的是就业的压力大大的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使得他们不能进行高深的理论研究,这就要求他们必须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目前社会上有一大批计算机短期培训机构,他们利用很短的时间培养从事某一方面的技能型人员,这些人员虽然有一定的特长,但是在择业面的选择上相对狭窄。相对于他们,职业中专的计算机教学有一定的优势,能利用较长的时间对计算机各个方面的知识进行了解和掌握。

计算机学科发展的非常快,应该打破传统的学科型教学体系,重点突出以能力为主的主体思想,以加强针对性,强化实践性教学。下面谈谈几点具体思路。

1.摸准市场需求脉搏,培养“拿来就用”型人才

最近国家把“软件蓝领”的培养定位在中职教育之后,为中专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就业市场多变,为了能在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我们应该加强市场调研、岗位需求分析;根据岗位特征、学生特征合理安排课程,少上一些空洞,不切合实际的理论课程。甚至可以让用人单位来参与课程的设置,让学生提前了解未来自己所从事职业的要求,真正实现与岗位接轨,与实际工作接轨。

2.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一支高水平的专业教师队伍,对实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计算机学科的发展速度非常迅速,这就要求我们的专业教师能顺应形势发展,走出去,多进行专业研究,深入企业了解计算机行业发展现状,多参与课题研究,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除此,还应积极邀请一些计算机行业精英参与教学,吸取他们的宝贵意见,增强专业教师的各方面能力。

3.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中职计算机教学篇8

1我国中职教育计算机教学现状

随着计算机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然而距离职业教育目标还比较远,目前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数量具有一定的规模,但是还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中职教育人才培养实效,成本,就业者就业等方面还有待于提高。中职教育计算机信息化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1.1中职教育信息化建设效果不明显

相对于其他教育,职业教育信息化无论建设规划,经费投入还是在队伍建设方面,都缺乏有效的推进,即使在目前实施基础能力建设,骨干专业建设等工程中,对于信息化建设的具体要求也不明确。中职教育信息化教学中对于包括多媒体教室,网络等硬件建设非常重视,而对于网络课程,媒体课件等软件重视不够,从而不能形成有效的保障机制,不能满足中职教育现代化的需求。

1.2中职教育人员专业素质有待于提高

中职教育信息化教学需要专业人才开发资源,对成果进行评价,对政策进行研究。而目前中职教育计算机信息化教学中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推广力度不够。计算机教学信息化建设人才素质不高,不能满足中职教育计算机信息化教学的课程规划,管理,指导的需要,也不能满足中职教育专业课程与计算机信息化技术相结合的需要。很多中职学校的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

1.3中职教育计算机信息化教学的保障机制不完善

当前,我国中职学校信息化项目的建设普遍存在着盲目,随意的问题。建设层次不高,标准不明确,无疑造成了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极大的浪费。包括中职教育在内的职业教育需要大量的资金,仅仅依靠政府不能满足职业学校发展的资金需要,因此,需要通过相应政策的制定,扩大职业学校建设资金的来源。

2中职教育计算机信息化教学的思考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已经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从而不但为信息化教学提供了非常好的发展机遇,并且也为计算机教学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经过不断发展实践,中职教育计算机信息化教学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还和市场信息化的要求相差较大,因此,基于信息化的背景,结合中职教育规律,不断创新,改革中职教育计算机信息化教学。

2.1构建以现代信息化技术为基础的教学模式

就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本质,因此,职业教育直接服务于就业。中职教育计算机信息化教学应该构建基于专业为主的教学方式,适应市场发展,为社会服务。基于市场的实际需求,对人才培养层次进行准确定位,确定为市场培养初级的专业技术实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中职教育计算机信息化教学需要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通过网络授课的形式,充分发挥远程教学,虚拟教室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利用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等,教师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的呈现,为学生学习营造互动交流的平台,从而能够满足学生对知识的获得。

2.2构建科学的中职教学课程体系

能力培养是职业教育实施的核心。职业教育的发展依赖于企业。实际上对职业教育起指导作用的是生产活动规律。基于此,职业教育充分体现了企业的需求,中职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素质教育。中职教育为了适应信息化的发展,必须加大对计算机信息化课程的改革力度,使得专业课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从而使得学生应用信息化技术的能力不断提高。

2.3中职教育计算机信息化教学的目标是提升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加强对中职教师素质的培养

当前,中职教育师资在教师的数量和素质方面都不能满足社会信息化背景下中职教育计算机信息化教学的需求,尤其是对于实践能力,操作技术等方面已经使得人才培养的质量受到了影响。中职教育的特殊性要求中职教师不但专业课理论基础扎实,同时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技术应用能力。基于此,中职学校需要构建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利用政策引导教师通过自学,进修等形式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同时,中职学校要为教师进修提供条件,通过培训工作,强化教师对新技术掌握应用的能力。为了提高教师的素质,中职计算机教师需要定期到相关企业进行实践,从而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2.4不断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信息化技术加快了教育领域的变革,打破了传统的教育观念。中职教育中计算机信息化教学应该对现代化信息技术充分使用,构建校园网,通过校园网对学生进行辅导,从而使得学生自学能力以及网络应用能力得到提高。按照教学实际,开发相关的教学软件和网络课程,使得教学效率提高。

2.5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目前,我国中职教育中存在着重视理论而对实际应用重视不够的问题,造成了学生不能适应市场实际工作的要求。中职学校必须及时变革计算机专业设备,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强化对实验和实训的教学,同时,通过教产学相结合的方式,将学生的课堂理论学习与生产实践学习紧密联系起来,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而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中职计算机教学篇9

计算机教学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不仅需要理论知识作为基础,同时需要实际操作能力,要求学生在掌握理论之后,能够拥有独立的操作技能。如何能够形成良好的计算机教育模式成为中职教师所面对的最直接的问题,在中职计算机教育形式之中,以往的教学方式是在课堂上,教师面对所有学生,进行理论传授,是一种单纯依靠讲课的方式进行理论上的讲述,而软件应用是与以往的教学方式有所不同的,是依靠计算机软件进行相关知识的教授,教师依照教学目的需要,应用软件作为教学中的教学工具,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计算机作为一种操作技能,是如何完成工作的。在中职计算机教育过程中,通过应用软件教学过程,学生能够根据教师所选择的教学软件,使枯燥的学习过程逐渐生动起来,应用灵活的学习方式,展示出计算机操作状态,更注重对于学生操作方面的技能培养,就目前计算机软件发展情况而言,能够提供给中职教育中的计算机教育良好的教学环境,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

2、中职计算机教学中,软件应用教学的优势

2.1为教学目的提供更直接的教学环境。目前的计算机信息技术以及软件制作能力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完全能够为计算机教学提供一个技术理论基础,教师完全能够依照课程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软件。应用这种软件教学,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更直观的教学内容,呈现的是一个具体的操作方式。计算机作为一个机器,要想成功的实现人机对话,是需要应用到操作环节的,而这种操作环节,在以前的教学环境之中,是很难做到的,教师是通过理论知识传授使学生了解计算机操作内容的。但是,应用软件教学,就能够具体的提供教学内容展示,使学生能够了解到计算机究竟是如何工作的。在中职计算机教育中的软件应用教学能够依据教学目的提供更直接的教学环境。

2.2教学过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由于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还不是特别强,对于计算机的操作还缺乏实践了解,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之中,学生很难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操作过程相联系,增加了教学难度,很容易形成枯燥的教学过程,而应用软件教学,就能够将中职学生与计算机操作直接联系到一起,将学习氛围与学习兴趣能够紧密结合,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中的需要群体,以兴趣带动学习行为,在中职计算机教育过程中,应用软件应用教学能够在学习过程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优势过程。

2.3软件应用教学能够建立良好的教学关系。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之中,教师通过课程准备,在课堂上进行教授知识理论,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互动过程,教师只负责灌输教学内容,学生负责听课,缺少师生之间的交流联系,究竟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如何,教师也不能全面掌控,这种教学关系并不能够促进教学内容的进行。但是在软件应用教学过程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对于知识的不断了解以及探索,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与教师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这也能够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在学生学习兴趣的指引下,学习过程处于一种被激发的状态,教师能够对于学生的学习状态有所了解,形成良好的沟通关系,这也促进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这也为计算机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学习基础。

3、结束语

中职计算机教学篇10

计算机这个专业是实战性极强的专业,需要构建以实践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把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教师要能够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未来需要接触到的职业活动,或者是为学生提供模拟计算机职业情境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情景学习中运用专业知识、技能、解决问题,以此方式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竞争力。高职院校要明白开展完善计算机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举措,高职院校一定要重视实践教学活动,构建体验式实践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学习专业知识,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学生获得有效发展。

1高职计算机体验式实践教学模式要实现的目标分析

1.1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具体化

高职院校要通过与企业、行业进行联系沟通,了解行业人才需要的具体目标,了解计算机行业职业人才需求的现状和要求,在此基础上,规定人才培养的数量,并制定人才培养的细化目标,这样,才能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化,保证培养的人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的需求。

1.2基础教育的导向性

高职计算机教育的目标就是对学生进行就业导向教育,基础教育的导向性很强,通过导向性教育使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并通过相关努力使自己的职业能力真正得到提升。通过基础教育导向性为学生未来发展铺路。

1.3专业教育突出实践性

高职计算机专业教育要突出实践性,这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教学要强化实践环节,重视实训过程,并把其作为高职人才教育培养的核心工作认真落实,专业教育突出实践性使学生得到实践能力的有效发展。

1.4教学过程的立体化

高职计算机教学过程要实现立体化,建立模块化的课程,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展开教学活动,设计教学任务,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较强专业技能的、应用能力强的人才。

2高职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实践教学模式实施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将专业知识学习,专业能力培养,自身素质和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各种能力的共同发展,使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素养,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以有效应对未来的竞争。实践教学模式包括多个层面,多个环节,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知识应用为基础,以培养目标对应的职业群为平台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学习为目标构建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较为复杂的,需要若干个环节共同作用,才能获得教学成功。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2.1计算机专业基本知识大平台

计算机专业基本知识大平台的建设是围绕计算机专业要求,开发计算机相关基本职业能力,通过这个环节的学习,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所应掌握的基本的职业能力可以得到有效发展锻炼,比如,语言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协作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等,在这个环节的学习中可以得到提高,这为学生未来工作奠定基础。这部分内容学习的方式是很多的,学生可以通过学习相关课程在进行相关实践中获得知识,也可以通过与学生合作的方式,通过参与竞赛或者是参加学生团体活动等多方面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基本能力,这部分教学对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2.2专业素质实践模块

这部分的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训练模块。通过这个模块学生可以进行基础课程实训活动,在学习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加深对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的理解,并能做到活学活用,通过实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这个模块的训练,要遵循专门性、覆盖性和延伸性的原则,教师要认真研究每门课程实训内容,力图做到实训内容的精要,同时,专业课程实训设置要保证全面,不能只重视理论学习忽视实训教学,对于每一门课程的实训内容要有一定的宽度,要涵盖基础理论知识的范围,同时内容设置要有一定的深度,要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并能够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3职场实践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