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数学质量分析十篇数学质量分析十篇

数学质量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6:09:18

数学质量分析篇1

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主要表现在低段的连续退位减法、中段的因数末尾有零的乘法、中高段的单位之间的换算、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等等。中高段判断题中,中差生的错误率偏高,原因在于对定理、定义的理解不够清晰。

学生学习习惯差。

学生审题不够认真,抄错数字,看错题目要求,计算粗心马虎,是导致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

计算能力差。

各个年级都有因为计算不过关造成丢分的情况,而且比较严重。

观察能力不强,应变能力差。

学生对图文题、表格题及综合运用的题型(这些题大多把解题条件放在图、表中,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来解决的)解题能力较薄弱,原因是学生观察能力不强,而导致找不到解题条件。部分题目较灵活,平常教学中没有接触到类似题型,有些学生就无从下手。从卷面上看,不论是在计算还是解决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出现学生对某些概念产生混淆。尽管学生对常见的数量关系比较清晰,但是如将题目置身于不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生的解题能力受到较大影响。

二、改进措施

加强校本研究,提倡同伴互助,强化备课工作。

新课改以来倡导校本教研,搭建教学研究的平台,为教师间的互相学习、交流、提升创造条件。因为新课程改革使们们每个人都面临冲击和挑战,这就需要教师个人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各学校有浓郁的教研氛围,有问题大家一起研究,有经验大家一起分享。校本研修活动中要开展好集体备课活动,总体把握教材要求,挖掘理解每节内容。结合每学期教学计划交流,学习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要求,掌握本册教材的教学总目的要求,熟悉每单元教学要求,单元教学重难点,单元教学关键,个人要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教学策略。

继续聚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课堂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战场,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的效率。广大一线教师运用新的理念,从课堂动态发展的实际出发,选择正确、灵活的教学方法,切实抓好“双基”教学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教学方法要有启发性,激励性,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过程,让学生亲历新知的形成,要改变课堂上热热闹闹,但实效性不强的现状,既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不失教师的主导作用,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注重能力培养,进行思维训练,使新课堂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特别是教导处应多深入教学第一线,与教师们一起研究课堂,研究教学,特别是对部分教学上还存在困难,业务素质不太高的教师,更应加强指导。让我们的老师清晰地知道“教什么,怎么教”,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怎么学”。平时教学要坚持做到堂堂清、节节清。

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加强基础知识的掌握。针对易错易混的知识点,在平常教学中,要加强对比练习,让学生在对比中自己辨析、掌握,所用的方法可采取题组对比方式。计算是基础中的基础。

因材施教,分层要求,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根据学生差异,进行分层教学。课堂教学中,作业批改中,练习设计中,课后辅导中,对两种类型的学生要区别对待。优生侧重挖掘潜力,激发学习探究的兴趣,增强进一步学习的强烈欲望。后进生侧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训练,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对这些学生的辅导工作,对这部分学生要有所偏爱,及时给予补缺补漏。因此,要从“人本”的角度出发,坚持“补心”与补课相结合,与学生多沟通,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采取“一帮一”或“二帮一”学生互助方式,努力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注重能力的培养----适当地进行专项训练

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要通过一题多变,让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而不能通过死记硬背、记忆题型、套用公式来换取高分,那样只会让学生越学越死,不会变通。要加强练习课、复习课教学,不能只用做题来取代这样的课堂,要对练习题进行精心的选择和变换。

(1)在平时的教学中采用有效的方法,如注重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加强计算题的有效练习;在学生中开展计算正确率的比赛;每节课抽一定时间让每位学生进行题目思考过程外现——分析。

(2)加强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不要怕多浪费时间,课标中提出的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活动,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学习数学,而不是一味的题海战术,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严重的透支。教师要有长远的目光,不能只盯着眼前的利益,而忽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讨论的要点:

如何发挥教研组和集备组的力量,提高学校常规教研的实效性?

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性,向40分钟要质量?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听课习惯、作业习惯和审题习惯)

如何提高各年级学生的数感和计算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如何因材施教,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孩子的需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关注后进生?

小学数学质量分析(二)

一、试题解析

1指导思想:本次命题虽然都是以单选的形式出现,但坚持以新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为指导,以数学课程为依据,以教材为依托,渗透新理念。坚持人文数学、生活数学、学校数学相互结合,把“双基”的考查与数学思想及综合运用的考查有机融汇,使师生从中体验到数学带来的成功和快乐,感悟到数学的魅力和真谛,努力让测试发挥应有的导向作用。

2命题原则:

(1)基础性原则。注重基础,把握知识点。测试卷中,基础题依然占据70%的分值,综合性试题不偏离知识点,能够比较全面的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掌握及应用情况。

(2)大众化原则。试题面向全体,贴近大众“口味”不是精英选拔式的,没有偏题怪题,力求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答题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并得到相对比较满意的成绩。

(3)创新性的原则。这些题是我全力打造的一道丰盛的数学大餐,在竭诚调剂众口的同时,那些具有挑战性、开放性的试题更是盛宴中的亮点,能够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广开思路,着力体现测试不仅是对所学知识的一次回顾和检验,更是数学学习的一个拓展延伸和创新生成的过程。

(4)人文性原则。为了消除学生对“考试”的恐惧感和紧张心理,临场发挥自如,在试卷中,选项中加入了一些与正确答案相对应的答案,让他们在轻松愉悦中顺利作答。

(5)应用性原则。试题努力体现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增强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6)导向性原则。因为试卷所蕴涵的思想理念,在一段时间内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会起到很大的导向作用,试题中点点的变化都会在师生的心中掀起涟漪,甚至引起他们的感叹;原来数学知识这样富于千变万化而又万变不离其中,从而对他们日后的教与学更有兴趣、有信心,特别是更具有灵活性做很好的引领。因此本次试题昭示了小学阶段的数学教与学不能模式化,更不只是简单的选则而已,它是数学思想、数学思维、数学情感全面发展的奠基工程。

3命题说明:

二、质量诊析

1主要成绩

(1)“双基”这一传统强项优势明显,地位比较稳固。主要表现在①概念理解准确到位。试卷中关于利用概念解决问题的题,学生理解和答题情况都比较好,正确率88%以上。②学生对于各种计量单位之间进率及其换算掌握和运用比较准确,有关单位换算一题的正确率很高。③题中设有带多余条件的问题,学生能认真分析找出有用条件,正确解决问题。④解题的灵活性和思维的发散性有所增强,学生对解决一些开放性题目的能力有很大提高,正确率比上学期明显上扬,特别是一些书中题稍微变形后,难度有所增加,思维要求也相应的高了,可喜的是,学生回答的正确率是90以上。

(2)常规应用题的解答能力较强,对应用题的解答的共同点是与教材提供的题目基本一致的正确率明显高于经过一定加工变动的,可见学生对传统意义的“类型题”掌握较好。

(3)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逐渐增强。对于这一问题是课改新加的内容,教师教的认真,学生学的认真,所以正确率较高。

(4)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有所增强,我们必须承认在数学学习中不同的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且极容易形成比较悬殊的差距,即所说的两极分化,而从今年的试卷来看,这个差距在趋于缩小。更让人欣喜的是我看到分数较低的学生试卷中,即使是不会的题,他也会按自己的思路把结果写出来,没有空白,这种不言放弃的精神让我感动,这份执着告诉我们每个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在逐渐增强。

(5)多数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知识面有所拓宽,促进了数学学习和数学问题的理解和解决,如23题:要求粉刷教室用去大白粉多少千克,要先(),多数学生解答的都很好,说明数学教学已逐渐与生活有机结合。

问题剖析

试卷反馈的信息也暴露出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在理念、方法、情感、态度、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1)很多学生对于学习缺乏严谨的态度和责任心。

从试卷中我看到粗心大意仍是数学学习的一大杀手,学生因计算马虎,运算顺序颠倒,符号看错,导致数据随之而错,看了这样的失误,让人不解,不为这些孩子们感到惋惜,如果他们能在答题时更细心一些,如果他们能在交卷前仔细检查一遍,如果他们能对每一个结果的责任感更强些……哪怕有一个如果成立,他们的分数将会被改写,他们的未来或许也会被改写,当然造成这种失误的原因很多,不排除考场紧张,一时成笔下误,但每所学校每个班级的孩子身上都是这样的失误,就不能不令人深思,这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是否这样马虎大意,是否与我们平时练习中常用的题山题海战术有关?是否由于所做练习乏味,无新鲜感、挑战性有关?也许老师、家长甚至学生自己都认为我(他、她)是会的,偶尔失手无所谓,然而长此姑息将形成顽疾。

(3)解题计算技能、技巧和估算能力有待提高

试卷中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明确要求简算的题目正确率很高,而在其他计算和应用题解答过程中,即使很明显可以简算的数据,学生也是按部就班的一步步演算,缺乏应有的数感和技能技巧的灵活运用意识。

(4)知识上仍存有盲点或误区

(5)对数学思想方法的体验、运用仍有较大差距。

试卷中统计图绘制,图形平移,图形的构成等问题暴露出目前我们的学生还是凭着感觉学数学,体验、理解、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意识淡薄,对学好数学的理解比较狭碍,重计算,轻操作、体验,机械学习、记忆的痕迹太重,不仅人为地为师生增添了很多负担、很大压力,而且长此以往会将无数的学生拒之于数学王国之外,再也领略不到这一学科领域的奇妙和乐趣。

(6)教与学的双边都存在保守观念和应试心理

教与学基本停留在运用知识能解决教材提供的问题这一层面,而关于这些问题可解有那些变异,滋生什么样的新问题以及它还能解决哪些现实问题等等,我们考虑的太少,甚至认为这种必要的拓展是“越位”,觉得只要教材内容轻车熟路考试便胜券在握,从而导致数学的学习缺少思考、缺少方法,一直徘徊在记忆,模仿或凭经验炮制的阶段。面对以上问题,我想我们每位教师在今后一段时间里应该做的是:

加强知识和理论学习,转变思想观念。

这一提法听似老生常谈,但在今天重新强调仍十分必要。新教材体现了数学的工具性,并且与时代同发展。它不仅在知识的呈现形式、教学内容的侧重点等方面作了调整,在知识面上也有所拓展,新增了有关概率、视图、平移、旋转等知识,教者不加强学习,今后在教学中可能遇到的不仅是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甚至会有教不准确的现象。诚然,自课改启动以来,我们每学期都组织新课标、新教材的培训和教学研讨活动,确实有一部分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有了一定的改观。但是,大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新理念、新方法”的理解、落实仍处于初级阶段,还需要通过深入透彻的学习来转变他们的教学观、学生观、教材观,否则教学中就会表现出忽左忽右的倾向,有的是穿新鞋走老路死教教材,有的虽把课堂弄的热热闹闹,但活中缺实,龙画的不错但缺少点睛之笔,这样的龙还是难以腾飞。

宏扬敬业精神,增强责任与忧患意识

学生的责任意识来源于教师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着意的培养,所以教师自身要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这是作好教学工作的必要前提。我们从事了这份育人的工作,就应该对自己所上的每一节课负责、对所教的每一个学生负责、对每个家长那份厚重的信任与期望负责、对我们肩负的沉甸甸的使命负责,归根结底都是对自己负责。近几年中考高考移民、小学幼儿园折校折班等事实告诉我们,我们正面临着学生、家长、社会的选择,一旦无钟可撞岂不是连和尚也做不成了。

提倡同伴互助,开展教学研究。

新课程改革使们们每个人都面临冲击和挑战,作为一线教师有限的外出学习无异于杯水车薪,况且有很大一部老师根本无缘参加,这就需要教师个人有刻苦钻研的精神。

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全面发展。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牢固树立以下几种意识:

(1)学生为本的意识。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教学。审视我们的课堂,你给了学生多大的发展空间?有的老师为了给听课者看学生自主学习的场面,刻意安排了小组讨论,讨论后还是由老师把知识讲解一遍,殊不知这样学生会扫兴,即使你讲的津津有味,学生恐怕也是心不在焉。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我们不放心、不放手造成了学生学习的被动,甚至视学习为苦役。要想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一要转变角色,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平台;二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体能数学;三是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一位教育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给孩子一些权力,让他自己的去选择;给孩子一个条件,让他自去锻炼,给孩子一些问题,让他自己去探索;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由的飞翔。教育的结果是要培育一棵棵枝繁叶茂的快乐树,而不是一株株被修剪捆绑得伤痕累累的盆景。

(2)课程资源开发意识。在新课程背景下,教材是课程资源之一,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①教材内容生活化

对于小学来说,他们对生活事例最感亲切,数学学习的基础首先是学生的生活经验。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策略之一,就是把数学与儿童原有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起来,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学起来生动、真实,也容易激发兴趣。我们使用的教材中,旧教材没有生活情境,依然是例题加练习的形式呈现,需要教者根据新课程理念作适当调整,通过加工架设起数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新教材虽以情境为依托,但教材是面向整个发行地区的,有些情境离我们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差甚远,有的缺乏新意和吸引力,教师要勇于拓宽情境资源渠道,能灵活使用并敢于突破重组教材更好的服务与教学。

②静态知识动态化。

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把课本中的例题、讲解、结论等方面东西,转化为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的活生生的数学活动。即教学中要重视要领的抽象过程,公式的推导过程,法则的归纳过程,规律的概括过程,结论的综合过程,思路的分析过程,不但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教师一定不要只给学生结论性的东西,要知道知识能力是不能简单复制粘贴的,没有体验的数学学习是不完整的更是不科学的。

③教材处理科学化

(3)动态生成意识

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组织引导并参与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生成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教学的艺术有时可以简化为教师把握预设与生成的艺术。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即要充分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哪些可能,又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应对那些不可预知的生成,有的教师为了顺利完成教学设计压制或不去理会学生随机产生的想法(例公开课),实际是对很好的教学资源或教学契机的浪费,教师不能过于迷信遵循教案,要善于捕捉教学活动中的生成并因势利导,完美体现你的教学机智。

(4)质量、效率意识

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归根结底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真正掌握数学这一生活、学习、工作、劳动必不可少的工具并实现个性的健康发展。所以这里我说的质量不是要求每个学生都答100分、90多分,这不现实,但学生终究要在数学学习中有所获、有所得吧?我们不能也没有权力一味责怪学生如何笨,问问自己,是否有效利用了教学时间?是否关注了每个学生的数学发展?

习惯养成意识

“习惯是人生最大的指导”,它使人“行”不由衷,“动”不由己。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言: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的在增值,而人在其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那么同样程度上,坏习惯就是道德上无法偿还的债务,这种债务能够用不断增长的利息去折磨人,去麻痹他的最好的创举,致使他达到道德破产的地步。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形成一种好的习惯。那么,我们的教学过程,就应该是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过程,并让这种良好的习惯服务于学业,服务于事业,服务于人生。我们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使学生懂得如何主动地去获取新知识: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使学生懂得如何主动地去与他人合作与分享;要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习惯,使学生懂得如何主动地去思考、探索未知的领域,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善于倾听、遵守纪律、认真做事、独立思考、质疑问难、收集信息、自我评价等良好习惯,使学生受益终身。

自我反思意识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按照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学前的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教学中的反思,能使教学高效顺利地进行;教学后的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希望我们每位教师能在反思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全面提升!

小学数学质量分析(三)

一、存在问题

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

主要表现在低段的连续退位减法、中段的因数末尾有零的乘法、中高段的单位之间的换算、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等等。

又如中高段判对错的题中,中差生的错误率偏高,原因就在于对定理、定义的理解不够清楚。

学生学习习惯差。

学生审题不够认真,抄错数字,看错题目要求,计算粗心马虎等,是导致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

观察能力不强应变能力差。

学生对图文题、表格题及综合运用的题型(这些题大多把解题条件放在图、表中,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来解决的)解题能力较薄弱,原因是学生观察能力不强,而导致找不到解题条件。部分测验题较灵活,平常教学中没有接触到类似题型,有些学生就无从下手。

计算能力差。

从本次检测的结果来看,各个年级都有因为计算不过关造成丢分的情况,而且比较严重。

二、改进措施

为此我们有以下几点打算:

狠抓双基。

针对易错易混的知识点,在平常教学中,要加强对比练习,让学生在对比中自己辨析、掌握,所用的方法可采取题组对比方式。

抓学习习惯的培养、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学生的一个基本的素质,它将使学生受益终生。

灵活使用教材。

平时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尤其是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展示,让他们自己来分析题目,设计解题的策略,多做分析和编题等训练,让有的学生从“怕”解决问题到喜欢解决问题。

重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

进一步加强学困生的辅导工作。

数学质量分析篇2

学生对于计算掌握得比较好,比较熟练,计算又快又正确,正确率100%,可见教者是付出了劳动的。

学生对找规律填数也掌握的较好,按要求填数学生也掌握的较好,能够懂得题目的要求。

学生能正确的分类。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能够通过看图准确判断路线的长短。做出正确的选择。

因为学生具备较强的计算能力,所以能够正确的判断数的大小。

认识钟表做得较好,说明学生能够把数学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

二、不足之处:

学生对于方位的辨别始终模棱两可,不能正确的辨别前后左右,所以导致前面的题目丢分严重。

由于学生识字太少,对于应用题的理解不是很透彻,还有对于一些题目的要求理解的不是很明确,导致一些平时训练的题目也做错,这是很可惜的。

学生的作业速度有点慢。

三、改进方向:

训练学生的作业速度,力争加快学生的速度,让学生的作业做得又快又正确。

找准学生的薄弱环节,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让工作收到实效。

帮助学生体高理解能力,我相信随着学生认字的增多,他们的理解能力会上一个新台阶。

一年级数学质量分析(二)

一、主要成绩

学生试卷卷面清晰,书写认真端正,正确率高,有15%的学生得了满分,及格率和优秀率都相当高,取得了满意的成绩。

第一题是直接写得数的题比较简单,由于平时在这方面加强了对学生的训练,大多数学生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失分特别少。

第二题填空题中的第一小题,看图填数题是看着计算器的图来填数,题目明了简单,学生一看就明白,大多数学生都正确。第六小题是考查学生用凑十法来算题,由于平时对学生在这方面加强了训练,学生完成得较好。

第八题看图列式是由两道加法题组成的,学生做这样的题比较容易,正确率较高,大多数学生比较细心,答卷的时间也比较充足。

二、学生失分原因分析。

有的学生学习习惯不好,马虎现象严重,一些非常简单的计算,好多学生却因为看错加减号而失分,一些非常简单的题,有些却因为缺乏审题习惯而导致错误。可见,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成功的保证。

第二大题的第二小题是先计算再比较数的大小,题目的难度大了一点儿,出现的错误就多了一些。这主要是有的学生能力较差。

第三大题是把不是同类的圈起来,由于给出的图较小,印刷又不清晰,学生看不太清,圈错的特别多。

第四大题是看图数一数有几个长方体,有几个正方体,有几个圆柱,有几个球。学生数错长方体的特别多,这是因为学生没有把又大又薄的桌面数出来,学生的观察能力有待培养。

第九题解决问题中的第二小题和第三小题由于印刷不清楚,学生看不清楚是几只蚂蚁、几个人,数数数错了,列式也就错了。

五、改进措施

(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钻研教材,分析、研究和探讨教材,准确把握教材。、提高自己教学的素质。课堂教学要取得理想的效果,教师除了备好课还必须具有多种课堂教学的艺术。包括组织教学的艺术、启发引导的艺术、合作交流的艺术、表扬激励的艺术、语言艺术、板书艺术、练习设计艺术和动态调控的艺术等等。

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任何一类新知的学习都要力争在第一遍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探索等活动充分地感知,使他们在经历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活用”知识,达到举一反三、灵活应用的水平。

坚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数学教师要经常对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进行自我反思,分析失败的原因,寻求改进的措施和对策,总结成功的经验,撰写教学案例和经验论文,以求更快地提高自身课堂教学的素质和水平。

(二)加强学习习惯和策略的培养。

新教材的教学内容比以往教材的思维要求高,灵活性强,仅用大量机械重复的训练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教师一方面要精选、精编灵活多变的针对性练习、发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如:独立思考的习惯,认真读题、仔细审题的习惯等等

(三)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

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补差工作是每位数学教师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师要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做好以下工作:坚持“补心”与补课相结合,与学生多沟通,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方法指导;严格要求学生,从最基础的知识抓起;根据学生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努力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一年级数学质量分析(三)

一、试卷的基本情况

试卷结构

试卷整体结构合理,贴近教材的呈现方式,层次清楚,重点突出,同时注意结合具体问题背景考察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题满分100分。

试卷特点

(1)全卷试题覆盖面广,重视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核。重视考查“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了课堂上过分注重机械的技能训练。

(2)试卷层次分明,难易有度。全卷试题考察学生的知识面较广,试题形式多样灵活,一年级学生想得100分不容易,能较好的反映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优势与不足,体现一定的坡度,能较好的体现学生的整体素质。

(3)试卷具有人文特点。试卷注意了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具有人文的特点。试卷改变了过去“冷、硬”的面孔,卷首给出了激发学生兴趣和调节心理的语言,还提供了生活中图片,图文并茂。

(4)关注数学应用的社会价值。

(5)考查学生对数据、图表的处理能力和表达能力。要求学生正确地获取、理解信息,并通过处理数据、图表所表达的信息去表达解决问题。

(6)设计了考查数学思想方法的问题。

二、效果

全班31人经过统计,此次考试的及格率达100%,优秀率都在75%以上,平均分是84分。

三、体会

学生的思维受定势的影响比较严重。具体反映在比较简单的与例题类似的典型题目学生解答正确率高,对于比较陌生的题目解答则不太理想,正确率较低。

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及分析、判断的能力较差。

四、学生感想

经调查,大部分学生走出考场时,自我感觉良好,认为很好考,可是有少数平时读题认真的学生认为很难,在检查时发现很多错误,如果不仔细很容易犯错。还有学生说题目的字太小,太密集,很难认。大部分字平时都已经认识了,也没必要写拼音了。

五、教学建议

(1)从统计的数据和学生解题时暴露出问题可以发现教师用新理念实施新课程的教学是有效的,每一位教师都认识到必须进一步认真学习新课标,更新旧的教学观,领悟新教材的呈现方式对教学的要求,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2)注意联系学生的社会实际,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低年级教学中计算是重点,今后应坚持抓好学生的计算基本功的训练。

数学质量分析篇3

本学期文科类数学期末考试仍按现用全国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公共课《应用数学基础》教学,和省校下发的学要求和复习指导可依据进行命题。经过阅卷后的质量分析,全省各教学点汇总,卷面及格率达到了54%,平均分54.1分,较前学期有很大的提高,答卷还出现了不少高分的学生,这与各教学点在师生的共同努力和省校统一的教学指导和管理是分不开的。为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总结各教学点的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现将本学期卷面考试的质量分析,发给各教学点,望各教学点以教研活动的方式,开展讨论、分析、总结教学,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二、考试命题分析

1、命题的基本思想和命题原则

命题与教材和教学要求为依据,紧扣教材第五章平面向量;第七章空间图形;第八章直线与二次曲线的各知识点,同时注意到我省的教学实际学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注重与后继课程的教学相衔接。以各章的应知、应会的内容为重点,立足于基础概念、基本运算、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考查。试卷整体的难易适中。

2、评分原则

评分总体上坚持宽严适度的原则,客观性试题是填空及单项选择,这部分试题条案是唯一的,得分统一。避免评分误差。主观性试题的评分原则是,以知识点、确题的基本思路和关键步骤为依据,分步评分,不重复扣分、最后累积得分。

三、试卷命题质量分析

以平面向量、直线与二次线为重点,占总分的70%左右,空间图形约占30%左右,基础知识覆盖面约占90%以上。试题容量填空题13题,20空,单选题6题,解答题三大题共8小题。两小时内解答各题容量是足够的,知识点的容量也较充分。

平面向量考查基本概念,向量的两种表示方法,向量的线性运算,向量的数量积的两种表示形式,与非零向量的共线条件,两向量垂直与两向量数量积之间的关系,试题分数约占35%左右。

直线与二次曲线考查,曲线与方程关系,各种直线方程及应用,二次曲线的标准方程及一般方程的应用,方程中参数的求解,各几何要素的确定,试题分数约占35%左右。

空间图形着重考查平面的基本性质、两线的位置关系、两面的位置关系、线面的位置关系、三垂线定理的应用、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线面所成的角、距离计算等问题。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为减轻学生负担末列入试题中(但复习中仍要求应用表面积和体积公式),该部份试题分数约占30%。

三章考点放在平面向量、直线和二次曲线,其次是空间图形部份。故考查的主次是分明的,符合高职公共课教学大纲的要求。

四、学生答卷质量分析

填空题:第1至3题考查向量的线性运算和位置向量的坐标线性运算,答对率约85%左右,其中大部份学生对书写向量遗漏箭头,部分学生将第3题的答案(-9,3)答成(9,-3)或(-9,-3)等。符号是不清楚的,反映出部份学生对向量的线性运算并非完全掌握。

第4~7题涉及立体几何问题,主要考查线面关系,面面关系。答对率70%左右,其它学生主要是空间概念不清,不能确定线面间、平面间的位置关系。多数对异面直线的位置关系不清楚。

第8~13题涉及解析几何的问题,考查曲线方程中的待定系数,直线方程,点到直线的距离问题,情况尚好,答对率70%左右。第11~13题反而答错率占65%左右,主要反映出学生对各种二次曲线的标准方程混淆不清,对几何要素的位置掌握不好,突出表现在对二次曲线的几何性质掌握较差,不牢固。

单项选择题:学生一般得分为12—18分

第1题选对的占80%以上,学生对平面的基本性质中的公理及推论掌握较好。第2题选对的占70%左右,学生对两向量垂直与两向量数量积之间的关系掌握较好。答错较多的是第4和第6题,其次是第5题。第5题多数错选(a)或(b),可见学生对一般圆方程用公式求圆心和半径不熟悉,同时用配方法化圆的一般方程为圆的标准方程,求圆心和半径也掌握不好。特别是第4题平行坐标轴,坐标变换竟有33%的学生错选(b)或不选(空白),可见不少学生对坐标轴平移引起坐标变换的新概念并不清楚,对新、旧坐标的概念也不清楚。第6题不少学生错选(b),反映出学生对向量平行和垂直的条件混淆,判断两向量相等的条件也不明确,才会出现如此的错误。

第三题:(1)题是考查异面直线的成的角及长方体对角的计算。对本题的解答约80%的学生能找到异面直线a1c1与bc所成的角,但有30%~40%的学生不习惯用反正切函数表示角度,反而用反正弦或反余弦函数表示角度,教学中应引起跑的重视。计算长方体的对角线长仅有20%的学生会用简捷方法“长方体的对角线的平方等于长、宽、高的平方和”。其余学生计算较繁琐。

(2)题是考查证明三点共线问题。约有80%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证明,有用解析法的,也有用向量法的,也有用平面几何与解析几何综合知识证明的“三点连线中,两线之和等于第三线则三点共线”,反映出各教学点对该问题给出了多种证明法和思路,值得提倡。

第(3)题考查根据不同的己知条件选用向量数量积的表达式。

第四题:1题主要考查动点的轨迹方程,学生的解答,多出现两种方法,按轨迹满足椭圆定义求解或按求轨迹方程的四大步骤求解,但解答中又出现不少错误。第五题:1题是考查由给定双曲线的条件求它的标准方程和渐近线方程,但不少学生将双曲线中的参数a,b与随圆中的参数a、b、c混为一谈,对渐逐近线方程掌握不好,不能根据渐逐线的位置,写出渐近线的方程。

2题主要考查用向量法证明四边形是矩形的方法,但不少学生随心所意,反而用解析几何的方法去证明,严格讲这是错误的,应该引起重视。有的学生在证明中逻辑混乱,逻辑推理叙述不严密,在矩形的证明中,用“垂直证明垂直”。对向量的知识掌握不牢固,求向量的坐标时,差值的顺序不对,导致计算错误。

第六题:本题是一道立体几何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一是两平面垂直的性质,二是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本题评阅结果,有近60%的考生得满分,这些学生是掌握了考查的知识点,解题思路清晰,能迅速地用两平面垂直的性质,证明δabc和δbdc是直角三角形,求出bc和cd后,又用三角函数计算cd与平面所成的角。有的学生构造三角形思路灵活,连接ad得直角δabd,在此三角形中求出ad,又在直角δdac中求出cd,最后在直角δdbc中求出dc与平面所成的角,即∠dcb。

在20%的学生错答的原因是找不准直角,把直角边当成斜边来计算,导致解答错误。

有近20%的学生空间概念较差,交白卷,有的认为ab与cd是在一个平面上且相交,完全按平面几何的知识来解答本题,如用全等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来解,这是完全没有空间概念的主要表现。

五、通过考试反馈的信息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通过以上考试命题,试卷质量,答卷质量,基本概况的综合分析,实行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阅卷是非常必要的。将考试成绩通报各教学点,对互通信息,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分析和探索初中起点五年制大专教育(高职)的教学规律,也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通过考生的答卷分析,各教学点要开展教研活动,分析教学中的薄弱环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不断的提高教学质量。

数学试卷质量分析

一、试卷评阅的总体情况

本学期文科类数学期末考试仍按现用全国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公共课《应用数学基础》教学,和省校下发的学要求和复习指导可依据进行命题。经过阅卷后的质量分析,全省各教学点汇总,卷面及格率达到了54%,平均分54.1分,较前学期有很大的提高,答卷还出现了不少高分的学生,这与各教学点在师生的共同努力和省校统一的教学指导和管理是分不开的。为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总结各教学点的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现将本学期卷面考试的质量分析,发给各教学点,望各教学点以教研活动的方式,开展讨论、分析、总结教学,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二、考试命题分析

1、命题的基本思想和命题原则

命题与教材和教学要求为依据,紧扣教材第五章平面向量;第七章空间图形;第八章直线与二次曲线的各知识点,同时注意到我省的教学实际学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注重与后继课程的教学相衔接。以各章的应知、应会的内容为重点,立足于基础概念、基本运算、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考查。试卷整体的难易适中。

2、评分原则

评分总体上坚持宽严适度的原则,客观性试题是填空及单项选择,这部分试题条案是唯一的,得分统一。避免评分误差。主观性试题的评分原则是,以知识点、确题的基本思路和关键步骤为依据,分步评分,不重复扣分、最后累积得分。

三、试卷命题质量分析

以平面向量、直线与二次线为重点,占总分的70%左右,空间图形约占30%左右,基础知识覆盖面约占90%以上。试题容量填空题13题,20空,单选题6题,解答题三大题共8小题。两小时内解答各题容量是足够的,知识点的容量也较充分。

平面向量考查基本概念,向量的两种表示方法,向量的线性运算,向量的数量积的两种表示形式,与非零向量的共线条件,两向量垂直与两向量数量积之间的关系,试题分数约占35%左右。

直线与二次曲线考查,曲线与方程关系,各种直线方程及应用,二次曲线的标准方程及一般方程的应用,方程中参数的求解,各几何要素的确定,试题分数约占35%左右。

空间图形着重考查平面的基本性质、两线的位置关系、两面的位置关系、线面的位置关系、三垂线定理的应用、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线面所成的角、距离计算等问题。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为减轻学生负担末列入试题中(但复习中仍要求应用表面积和体积公式),该部份试题分数约占30%。

三章考点放在平面向量、直线和二次曲线,其次是空间图形部份。故考查的主次是分明的,符合高职公共课教学大纲的要求。

四、学生答卷质量分析

填空题:第1至3题考查向量的线性运算和位置向量的坐标线性运算,答对率约85%左右,其中大部份学生对书写向量遗漏箭头,部分学生将第3题的答案(-9,3)答成(9,-3)或(-9,-3)等。符号是不清楚的,反映出部份学生对向量的线性运算并非完全掌握。

第4~7题涉及立体几何问题,主要考查线面关系,面面关系。答对率70%左右,其它学生主要是空间概念不清,不能确定线面间、平面间的位置关系。多数对异面直线的位置关系不清楚。

第8~13题涉及解析几何的问题,考查曲线方程中的待定系数,直线方程,点到直线的距离问题,情况尚好,答对率70%左右。第11~13题反而答错率占65%左右,主要反映出学生对各种二次曲线的标准方程混淆不清,对几何要素的位置掌握不好,突出表现在对二次曲线的几何性质掌握较差,不牢固。

单项选择题:学生一般得分为12—18分

第1题选对的占80%以上,学生对平面的基本性质中的公理及推论掌握较好。第2题选对的占70%左右,学生对两向量垂直与两向量数量积之间的关系掌握较好。答错较多的是第4和第6题,其次是第5题。第5题多数错选(a)或(b),可见学生对一般圆方程用公式求圆心和半径不熟悉,同时用配方法化圆的一般方程为圆的标准方程,求圆心和半径也掌握不好。特别是第4题平行坐标轴,坐标变换竟有33%的学生错选(b)或不选(空白),可见不少学生对坐标轴平移引起坐标变换的新概念并不清楚,对新、旧坐标的概念也不清楚。第6题不少学生错选(b),反映出学生对向量平行和垂直的条件混淆,判断两向量相等的条件也不明确,才会出现如此的错误。

第三题:(1)题是考查异面直线的成的角及长方体对角的计算。对本题的解答约80%的学生能找到异面直线a1c1与bc所成的角,但有30%~40%的学生不习惯用反正切函数表示角度,反而用反正弦或反余弦函数表示角度,教学中应引起跑的重视。计算长方体的对角线长仅有20%的学生会用简捷方法“长方体的对角线的平方等于长、宽、高的平方和”。其余学生计算较繁琐。

(2)题是考查证明三点共线问题。约有80%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证明,有用解析法的,也有用向量法的,也有用平面几何与解析几何综合知识证明的“三点连线中,两线之和等于第三线则三点共线”,反映出各教学点对该问题给出了多种证明法和思路,值得提倡。

第(3)题考查根据不同的己知条件选用向量数量积的表达式。

第四题:1题主要考查动点的轨迹方程,学生的解答,多出现两种方法,按轨迹满足椭圆定义求解或按求轨迹方程的四大步骤求解,但解答中又出现不少错误。第五题:1题是考查由给定双曲线的条件求它的标准方程和渐近线方程,但不少学生将双曲线中的参数a,b与随圆中的参数a、b、c混为一谈,对渐逐近线方程掌握不好,不能根据渐逐线的位置,写出渐近线的方程。

2题主要考查用向量法证明四边形是矩形的方法,但不少学生随心所意,反而用解析几何的方法去证明,严格讲这是错误的,应该引起重视。有的学生在证明中逻辑混乱,逻辑推理叙述不严密,在矩形的证明中,用“垂直证明垂直”。对向量

的知识掌握不牢固,求向量的坐标时,差值的顺序不对,导致计算错误。

第六题:本题是一道立体几何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一是两平面垂直的性质,二是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本题评阅结果,有近60%的考生得满分,这些学生是掌握了考查的知识点,解题思路清晰,能迅速地用两平面垂直的性质,证明δabc和δbdc是直角三角形,求出bc和cd后,又用三角函数计算cd与平面所成的角。有的学生构造三角形思路灵活,连接ad得直角δabd,在此三角形中求出ad,又在直角δdac中求出cd,最后在直角δdbc中求出dc与平面所成的角,即∠dcb。

在20%的学生错答的原因是找不准直角,把直角边当成斜边来计算,导致解答错误。有近20%的学生空间概念较差,交白卷,有的认为ab与cd是在一个平面上且相交,完全按平面几何的知识来解答本题,如用全等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来解,这是完全没有空间概念的主要表现。

数学质量分析篇4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提升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1-360-01

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不但能够使学生的素养随着提升,且还可以与素质教育发展要求相适应。在国民教育的整体体制中,高中数学的价值、地位比较独特,高中数学是基础教育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与初中数学之间的差距较大,不管是在教学方法方面,还是在思维逻辑、知识难度方面的要求都显得较高,其还可以给高等教育教学的开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思维

高中数学老师在开展相关教学时应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的激发,尽量改变以往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老师应该转变教学的具体方法,利用有效的方法让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针对高中生的心理特征,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老师在教的过程中,需注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程度,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老师应培养学生的创新、发散思维,这样才可以使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让学生不断训练来增强自身的发散思考能力,进而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

比如:在苏教版教材中,求解函数(2-cosa)/sina的最小值时,老师可以指引学生从解析几何、分式函数、三角函数等角度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设y=(2-cosa)/sina=(-1)[(2-cosa)/(0-sina)],考虑(2-cosa)/(0-sina),这个表示点(0,2)和点(sina,cosa)两点的斜率,后者点在圆x?+y?=1上的【本题是在第一象限内的部分弧】,结合图像求出y的范围。通过万能公式即可求出最小值是√3.学生利用发散思维、不同的处理方法来对同一问题展开思考、处理后,可加有效培养学生学习中的发散思维。

二、营造学习氛围,提高效率

老师在开展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时,应营造一个较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充满兴趣的环境中积极、主动的学习,不断激发、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老师可以采用趣味性的导入法来开展课堂教学,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注意力快速集中在课堂教学中,进而营造出一个较好的学习氛围[2]。同时,课前导入能够让学生抓住时机复习上一节课学习过的知识,还可以将即要开始学的新知识更好的引入到教学中,使学生可以认真的听课,跟随老师的讲解思路积极开动动脑思考,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比如:对指数函数的性质展开学习时,高中数学老师可以让每位学生回顾以前所学的函数图象、函数性质,让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后,老师可对其进行总结,将学习基本函数的图象、性质时比较好、比较合适的方法归纳出来,并将指数函数知识中需要学习的内容全部牵引出来,让学生根据其定义域、单调性、图像变化的规律等内容分析指数函数图像、性质。而在采用这种导入法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更加的牢固,增强教学的整体质量。

三、改变教学方法,灵活教学

目前,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高中数学老师在讲解数学知识时应将课程内容和信息技术结合在一起,以往比较难以呈现出来的教材内容,老师应利用现代技术可以使其得到更好的呈现。老师应利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不断转变传统教学方法,让课本知识可以和具体的生活联系、结合起来。教学过程中以多媒体技术将数学公式的结构充分展现出来,使数学教学方式得以实现多样化;能够降低老师的板书工作量;增强讲解的效率、质量。

比如:学习数学公式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其模型更加直观、立体的呈现在学生眼前,提升讲解效率。学习立体几何时,因为几何关系相对复杂,所以传统的教学手段难以使立体空间结构更加直接的展示出来,但通过多媒体技术可制作出相应的动画效果,进而就可以让三维立体结构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眼前,还便于学生对几何知识的理解、掌握,增强学习的整体效果。

四、归纳教学内容,系统掌握

教学既是一种工作,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改善,才会提高教学质量。数学的逻辑性很强,概念、法则、公式、定理是组成数学知识的主要元素,在某种条件下也可以相互转化。根据这种情况,重新整理各种知识结构、方法、技巧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在知识结构整理方面,需要进行双方面的整理工作,纵向知识和横向知识都应该整理到位,从而将教学内容融会贯通。

比如:反证法、配方法、待定系数法等的使用,就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大的求知欲,从而促进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结束语

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陈旧的教学理念、转变教法模式、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积极性,可以让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的效果。老师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来开展高中数学可以促进教学工作的有效发展,进而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数学质量分析篇5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教学质量;创新思维;

一、引言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新课改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进行大胆地尝试,不断采用新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要善于营造轻松、愉悦、诙谐、幽默的上课氛围,同时对教学质量进行严格把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二、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

第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教师应跟随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步伐,不断更新其教学理念。教师应增强学习意识,不断提高自我,学习最新的教育教学标准,掌握最新的教学要求与教学重点。教师只有不断地吸收新知识、新理论,才能满足日益提高的数学教学要求。第二,要不断创新教育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在新课改大环境下,“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观念深入人心。学生成为了教学活动的主体。无论是老师的教学活动,还是学校的教学管理,都提倡人本位的教学理念和人本位的管理模式。人本位的管理思想和教育理念改变了学生“填鸭式”的学习方式,解放了学生的天性。学生可以在自由、愉悦、轻松的环境下进行学习。第三,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人才的全面发展。人本位思想理念将会推动教育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创新型的教育模式才能最大限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理念的变化过程中,要促使学生的能力、知识、态度全面发展,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改革和理念创新。对学生要因材施教、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将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改变以往单一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做一个有能力、高素质、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第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最主要的老师,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提高学生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通过小组交流,也可以采用情境教学,还可以进行体验式教学。花样不断翻新,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究能力。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第一,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高中数学知识较为抽象,一般难以理解,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寻找多种教学手段,不断增强教学活动的生动性。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其中多媒体技术是教学活动中比较常见的信息技术类型。多媒体技术集中了视觉的、听觉的多种感官记忆功能,是集中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于一体的教学,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例如,在进行《函数》学习时,老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同学们不但能够清晰地看到函数的变化趋势,还能很清楚地明白函数的增减性。函数是高中学习的重点,也是高中学习的难点。函数概念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如果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函数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就很容易理解了。多媒体技术的引用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立体图形的内部空间结构,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趣味性,拓宽学生的数学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第二,加强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善于营造合适教学的氛围,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高中数学《集合》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将自己与学生设计成一个集合进行教学,这有助于良好课堂气氛的形成。宽松的、愉悦的、和睦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积极性的提高。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反应,根据学生的反应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第三,提高教学质量要不断丰富学生的作业类型。在作业的设计过程中,老师要改变以往的作业布置方式,减少学生在作业完成过程中的难度。要减少学生的负担,可以改变以往传统的作业方式,可以将教学的作业设置在游戏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作业的布置情况会对学生的学习效率造成影响,高中数学的作业是教学内容的一个补充,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不断丰富作业的类型,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第四,要采用分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根据学生自身的能力分别制定出每个层次的学习目标,并且进行分层次教学的备课。例如,按照班级中学生的成绩或学习能力划分层次,对各个目标进行细化,分出整体的目标、各个阶段的目标以及最基础的目标,要体现出递进式的特点。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必须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在对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的时候,必须能够让层次最低的学生听懂,也必须能够满足最高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四、结束语综上所述,在新课改大环境下,高中数学该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才能合理?如何借助外力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引导学生创新是关键。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教学活动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在保证教学正常开展的同时,要提高教学质量,要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强.关于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方法的探究[J].学周刊,2013,23:39.

数学质量分析篇6

关键词:经典测量理论信度难度区分度

一、引言

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育研究领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科教学活动中科学管理的有效手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并多次强调与教育质量的监测和评价相关的内容[1]。显然,在当前教育制度下,各种笔试仍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教育质量定量评价方式。试卷质量自然影响对教育质量的正确评价,因此,针对笔试试卷的质量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试卷质量的分析一般是利用经典教育测量理论(Ctt:Classicaltesttheory)和项目反应理论(iRt:itemResponsetheory)进行分析。

经典测量理论又称为真分数理论,假定观察分数X与真分数t线性相关,即Ctt的数学模型为X=t+e,其中,随机误差e服从均值为零的正态分布。该理论最重要的四个指标正是反应试卷是否真实可靠、准确有效、难易适中、鉴别力强的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等测验质量指标[2]。当然,由于其比较依赖样本、信度估计精度不高、难度和被试水平没有定义在同一参照系上,同时,无法回答总分相同的考生的真实能力有无差异等问题,该理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3]。

项目反应理论是一种新兴的心理与教育测量理论。该理论的前提假设非常严格,主要包括单维性假设和局部独立性假设[4]。主要方法是在利用参数模型的基础上,利用项目特征曲线、试题信息函数进行探讨,同时利用em算法,用边际极大似然估计方法寻找项目参数的一致估计[5]。

本文主要利用南宁市某中学2013年秋季学期数学期末考试成绩,在经典测量理论(Ctt)范畴下探讨该次期末考试数学试卷的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和成绩分布情况。通过试卷“四度一分布”了解试卷质量,并反馈教学效果情况。

二、基于Ctt的试卷质量情况分析

1.成绩分布情况

一般而言,一份好的试卷考试的成绩都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因此,考试成绩的正态性是考察试卷质量的一个首要指标。检验正态性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是利用直方图和卡方检验、K-S检验。从参加本次考试的872人中随机抽取387人的成绩进行检验,结果如图1所示:

图1学生成绩的直方图

正态分布的K-S统计量显著性概率p值为0.095>0.05,因此,这次考试学生成绩服从正态分布。

2.信度

中学试卷中,选择题分数可简化为0,1得分情况来解释,解答题和填空题可以看成非0,1记分的项目。因此,选择题信度主要采用折半信度[斯皮尔曼-布朗(Spearman-Brown)公式、卢隆(Rulon)公式、弗拉纳根(Flanagan)公式]和库德-理查逊(Kuder-Richardson)信度(K-R20、K-R21公式)进行分析[7]。填空题和解答题为非0、1记分的项目,采用克龙巴赫系数进行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试卷信度分析结果

结果表明,每种方法计算的选择题信度都接近0.7,信度系数处于尚可使用范围之内。研究表明,对于标准化的大型测试题目信度要求一般要在0.9以上,而学校期末考试的信度在0.6以上即可接受[1]。选择题、解答题的克龙巴赫系数为0.905,可以认为填空题和解答题的信度非常好,综合考虑,试卷整体信度是可信的。

3.效度

效度(validity)是指测验结果的有效性或准确性,即通过测验能够正确测量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的程度[5]。测量的效度的种类很多,其中基于专家和教师对试题与所涉及的范围进行符合性判断的逻辑判断法的内容效度使用较多。内容效度是指测验内容对所要测验的全部内容的代表性程度。但一次考试很难包含学生所学课程的所有内容,因此只能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试题进行考核,来了解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8]。

根据测量的目标与内容的双向细分表,经过该校7位一线数学教师(其中高级教师4位,中教一级2位,中教二级1位)不记名反馈信息来看,本次考试所设计的试题覆盖了所要测内容的主要方面,考查目标清晰明确,题型和分数结构合理恰当,总体符合考试大纲和教学要求。

4.难度

试题难度是反映考题难易程度的指标,一般而言是按照答对人数的百分比确定的,是衡量试卷质量的最主要的数量性指标,简单来说可以利用测验分数的分布情况和特征进行观测,例如考察测验分数的全距、零分、满分、众数、平均分数等相关指标进行定性的判断,也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利用有关公示进行精确计算。

一般而言,难度的取值范围在[0,1]之间,取值越大,难度越小。难度在0.7以上的为比较容易的题,在0.4-0.7为中等难度的题,在0.4以下的则为较难的题或是难题。在实际教学中试卷难度水平的选择,应取决于测验的目的和试题的形式。如果测验是用于区分学生水平,那么应该将试题或试卷的难度系数控制在0.5左右,各试题难度值在0.2-0.8,同时各题平均难度值在0.5左右是比较适宜的[5]。

对于采用0,1记分的选择题,用通过率p、平衡猜测的校正公式Cp和极端分组法计算各个试题的难度。

表2选择题的难度

对于非0,1记分的填空题、解答题和总分,用难度系数和极端分组法计算各个项目的难度。

表3填空题、解答题的难度

结果显示,就选择题而言,三种计算方法的计算的难度差异不大,整体趋势较一致,从三种公式的难度均值看,第1、2、5、6、7、8、9属于难度较小的题目,3、4、10、11、12属于难度中等偏上的题目,其中第4题难度最大,10,11,12三题难度也较大,选择题总体难度为0.767,属于比较容易,从试题编排上看,除个别题目外,整体趋势是容易的题型放在前面,中等难度试题放在题型中间,较难试题放在题型后面,较合理。

对填空题和解答题而言,题目难度显然大于选择题,填空题总体难度均值为0.499,难度中等,解答题总体难度均值为0,472,属于中等偏难程度,8道解答题的难易程度也和题目顺序基本一致,越难的题目越在后面,符合数学试卷的一般规律。

从考试成绩来看,难度系数为0.548,综合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三种类型的难度均值,整张试卷难度均值为0.579,和总分难度系数接近,因此,可以判定该份试卷总体难度适中。

5.区分度

区分度是反映试题效用的一个主要参数,同时也是试题对考生实际水平的鉴别能力,将不同层次的考生区分开来的统计量。若试题的测试结果是水平高的学生答对或者得高分,水平低的学生答错或者得低分,则认为试题的区分能力强。一般而言,区分度在0.4以上为最佳效果,在0.3~0.39为合格,修改会更好,在0.2~0.29为勉强,仍需耍修改,区分度在0.19以下为差,必须淘汰[6]。

对于0,1记分的选择题,利用极端分组法、点二列相关计算各个试题的区分度。

表4选择题的区分度

对于连续记分的主观性试题填空题、解答题和总分,用极端分组法和相关法计算各个项目的区分度。

表5填空题、解答题以及试卷的区分度

注:试卷区分度是将各题区分度进行加权平均计算的。

结果显示,对于选择题而言,总体看来,整个选择题中大部分题目的区分度都在0.4以上。通过极端分组法和点二列相关系数计算的区分度在大部分题目中相差不大。极个别题目有明显差异,主要在于两种方法考虑的视角不一致,就第1题而言,极端分组法的区分度指标0.093,是利用高分组和低分组之间差异进行计算的,两者差异很小,说明该题无论是高分组还是低分组都能完成,就区分能力而言属于应该淘汰的题目,但正是由于该题目在高低分组中完成率都较高,和总分的相关性自然就大,因此,点二列相关法计算出来该题的区分度较高。两种方法计算的试卷区分度均在0.6以上,说明该试卷区分能力强,区分效果佳。

三、有关结论

事实上,该次试卷为全市统一考试题目,从一定程度上说属于“较大的标准化”考试题目。从上述分析可知,本次考试成绩的分布直方图并未凸显畸形特征,基本上呈正态分布,单峰,稍微右偏。就四度而言,填空题、解答题的信度很好,但选择题的信度适中。常见的提高测验信度主要有以下方式:一是适当增加试题量;二是提高质量,试题难度要适中,区分度大;三是调整试题编排顺序,尽量做到先易后难。

测验的效度采用学科专家通过逻辑分析法进行分析的,根据测量的目标与内容的双向细分表,了解到试题覆盖了所要测内容的主要方面,考目标清晰明确,题型和分数结构合理恰当,总体符合考试大纲和教学要求。

试题的难度较合理,大部分选择题难度偏低,其中第4、10两题难度最大。而最后一道解答题的难度系数则过大。这和数学试卷利用最后一题作为压轴题有密切关系。

试题的区分度方面反应较好,但选择题第1、2题和解答题最后一道题在两种计算方法中差异很大。可能的原因在于第1、2题属于难度很低的送分题,因此区分度也不高,最后一道压轴题属于难度最大,很多学生放弃作答,因此存在这方面的问题。

四、结语

考试是衡量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随着统计学及经济计量学边缘的不断扩张,对于教学结果的评价越来越依赖于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教育评价技术方法中教育测量理论就是应用教育统计学方法实现的,成为测评学生能力、考核教育效果的重要措施。利用SpSS测度考试的难易度、区分度、信度、效度等指标,不仅可以直观、便捷分析考试结果,发现考试中的重要信息和规律,还可以为教学效果评估提供重要的考核指标和模式。目前在教育教学及科研领域,人们采用科学的测评方法测度试卷科学性的尝试并不多,尤其是一些规模较小的考试,这不利于教学质量和教师素质的提高,亦不利于考试学研究者开启新的研究视域。应该加强对试卷科学化测度的研究及实践,使考试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日益走上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通过试卷质量分析,不仅可以了解试卷情况,更可以利用试卷科学性测评的方式了解教师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可以通过建立试题库、制定命题双向细目表等方式,提高试卷质量。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关注教育质量监测[n].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信息简报,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2010,1.

[2]郭熙汉,何穗,赵东方.教学评价与测量[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3]杜洪飞.经典测量理论与项目反应理论的比较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06(6):15-17.

[4]ChristineDemars.itemResponsetheory[m].London:oxfordUniversitypress,2010.

[5]何穗,吴慧萍.基于教育测量理论的中学数学试卷质量评价研究[J].考试与招生,2012(08):49-53.

[6]RobertL.ebel.measuringeducationalachievement[m].englewoodCliffs,n.J.,prentice-Hall,1965.

数学质量分析篇7

关键词:高等学校;课堂教学;大数据;质量;因素;技术手段

一、课堂教学质量的内涵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性

人们对质量有不同的理解,一是物理学意义上的质量,即是量度物体惯性大小的物理量、产品的优劣程度等;二是社会学意义上的质量,即客观价值或主体感受的质量,如管理质量、学习质量等。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学活动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着的,因此,就其内涵而言,课堂教学质量是以课堂教学过程质量为主的教学过程质量和教学结果质量有机统一体。这是因为,教学质量的高低是围绕教学过程展开的,教学过程是生成教学质量的主要内容,教学结果是教学过程的自然结果,因此,基于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整体认识,相对于课堂教学结果质量而言,课堂教学过程质量居于核心地位。

课堂不但是传授知识的殿堂,而且是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品行养成的主战场。学生在校期间所获得的知识、能力、专业素养甚至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正是由一门一门的课程、一节一节的授课积累而成的。大学之间水平的差距,最根本的不是大楼和实验室,而是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每一个学生未来的发展,关系着立德树人的重大职责。

当前,我国正处于高等教育大众化快速发展的历史阶段,就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而言,抓教学质量,特别是课堂教学质量,极为紧迫,非常关键,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欧美国家提高大学课堂教学质量的举措

英国教育管理部门和高校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历来重视教学管理,在国家层面和学校层面上形成了对教学质量进行管理的制度和传统,在世界上享有良好声誉。英国高校的本科课堂教学基本上采用的是一种导师制下的精英教学模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选择导师,课堂是一种见面制度的安排,师生共同制订研究性学习计划,课堂的核心是学生汇报,教师的作用是“诊断”与引导,教师的提问甚于答案,课堂结束时学生不是带着知识而是带着一系列有待研究的问题离开。

美国大学的课堂教学强调以学生学习与发展为中心,强调学生全程参与教学,提倡小组活动式教学等方式,课堂教学形式丰富多样,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提供者,而是学术活动的组织者、学习与研究活动的指导者以及学术水平的鉴定者。

就整体而言,欧美大学的课堂教学强调学生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精神的培养,强调学生对知识的重构而非直接获取,强调以学生学习与发展为中心,强调教师通过引导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这些都是十分有益的经验,符合教学认知的规律。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副校长CindyFan教授在参加我国某高校的审核评估时曾指出,大学课堂教学可以分为“五重境界”,即“沉默”(silence),“回答”(answer),“互动交流”(dialogue),“提问质疑”(critical)和“辩论”(debate)。中国大学的课堂往往是“单声道”的,由老师讲,学生听,多数属于“沉默”的境界,少部分处于“回答”的境界,“互动交流”很少,“提问质疑”和“辩论”则更为稀缺。她认为中国一流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在教学质量上的差距,很可能就是这种“单声道”的课堂教学模式导致的,这是我国大学课堂教学的最大短板。此外,随着互联网技术全面渗透至教育教学,世界一流高校都在积极倡导并探索mooC/SpoC方式开展翻转式、启发式、探究式课堂教学,不仅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课堂教学的内涵,而且也提出了混合式教学等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值得我们学习和实践。

三、我国大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所面临的内外部因素

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不调动一线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很难取得实效的,因为教师是课堂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实施者,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由于教学工作是一项复杂的智力活动,教师的教学质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1)教师的职业素养、师德水平、育人观念。有研究表明,教师自身素质对其教学质量的影响最大。在教师自身素质中,教学设计这一子因素影响最大;其次是教师风范,主要表现在教师的教学热情、敬业精神、教书育人等方面。(2)教师的教学态度、能力、经验和水平。研究发现,教师的教学态度、责任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能力等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影响。(3)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依赖于合适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单纯的“满堂灌”已经不适应当今的课堂教学,必须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方式。(4)创新理念和能力。教师是否具有创新理念和创新能力不仅影响其自身发展,而且也直接影响着其教育教学的水平和质量。教育教学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作为教师首先应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师的创新理念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是不可能实现的。从学生自身的角度看,影响课堂学习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1)学习态度和能力。有研究发现,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能力对课堂教与学的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学习动机、目标、兴趣及价值取向。学习动机是学习活动的根本动力,它极大地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的积极性。而明确的学校目标和学习兴趣是激发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3)考核及评价体系。单纯以学生学业成绩为主进行的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要改革考核和评价体系,着力引导学生关注过程,发展个性,促进综合素质发展和提高创新能力。

影响大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外部因素也有很多,主要包括:(1)社会环境和校园文化。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关系。现阶段我国大学受社会大环境中功利主义的影响比较大,缺乏文化品质、精神气质、理想特质,难以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地办学。大学从“思想引领、文化引领、科技引领”等社会进步的引领者逐步转变为“追随者”,从而使大学生在选专业、选修课程、择业和社会交往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功利主义倾向。(2)教学管理制度。没有一流的教学管理,就没有一流的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管理,形成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管理,是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3)教学条件及资源投入。教学资源是为教学有效开展提供的各种可资利用的条件,课堂教学的各项条件和各项资源的合理使用是影响课堂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4)评价体系和奖惩办法。社会和高等教育管理部门如何评价大学,也是影响大学课堂教学质量的非常重要的因素。目前的一些评估与排名,重显性指标,轻内涵品质,重科研轻教学,造成教学中心地位的严重漂移,课堂教学质量和秩序严重受损。(5)技术手段的制约。目前很多学校尚未建立起目标导向、过程可监督的大规模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只能是定性的、宏观的。急需建立一套来自学生、督导、同行专家、管理人员甚至开放学习者等的评教大数据及其质量分析系统。

四、建立基于大稻莸目翁媒萄е柿考嗫赜

评价系统,保障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1.建立基于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的课堂教学质量分析模型

为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手段,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西安交通大学近年来本着“质量驱动、问题导向、实证研究、成效评价、模式推广”的思路,在“高等数学”和“大学物理”等典型大面积基础课程教学试点的基础上,实现全校第一课堂的大面积覆盖。基于课堂教学数据采集、智能教室系统,建构了涵盖课堂大数据、教学模式和方法、教师培训、学习环境、育人环境等要素的综合评价模型,形成了“分类建模一指标设计一实证课堂一数据采集一效果评测一反馈改进”的可推广的课堂教学质量保障模式、案例和实施办法(见图1)。

2.利用基于大数据的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系统促进教学质量管理

学校通过建设基于大数据的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系统,形成了一套学生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的“互联网+”的教学体系。通过课程视频随堂录制、监控,实时统计学生出勤率,教师到课率,使教师能够更加关注教学本身,努力提升教学水平;建立了严格、多维的学生、督导、同行专家、领导和管理人员甚至开放学习者等评教的大数据教学质量监督评价体系;基于物联网技术,可以动态感知学生状态,为学校制订和完善各类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了大量信息依据。系统的基本框架如图2所示。

基于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数据源、课堂教学运行状态数据源,在我校现有的智能教室控制系统以及学生、督导等综合评教系统等信息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研制出不同类型课堂教学质量的综合评价信息系统。以西安交通大学近3000门课程为实例,建立课堂教学质量大数据采集与分析平台及其质量常态监控体系,用事实和数据说话,支持同一课程的纵向历史比对,同一课程不同教师之间、同类课程不同教师之间甚至不同类课程之间的横向关联比较,进一步建立课堂质量评估结果的反馈机制。在此基础上,建立优秀课堂教学的评价模型,为建设和开发精彩课堂提供典型案例参考。

基于课堂教学质量分析评价结果,实现正面激励、负面惩戒、精准督导,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1)正面激励。质量监控系统为有效发现优秀课堂、优秀教师,培育教学名师提供了重要依据;为建立精品课堂、示范课堂,进行表彰奖励等也提供了量化的基于大数据质量分析的依据;此外,为不同利益相关者多维度评价教学质量提供了技术手段,例如教师职称晋升,年度最喜爱老师的评选。这些功能有效地发挥了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正面激励的作用。

(2)负面惩戒。同样依托这一系统,对评教结果为“中”或以下的教师,进行诫勉谈话;对第一次评教为“差”者,进行培训,连续两次评教结果为“合格”或以下的教师,暂停其授课资格,培训达标后再允许其上讲台;两次评教不合格的教师取消授课资格,从而发挥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惩戒功能。

(3)精准督导。原来的督导,需要到课堂现场听课,现在既可随堂听课,也可实时采集每堂课的到课率,通过网上点播或回放视频录像,实现质量问题的准确定位和精准督导,帮助教师改进教学。

3.通过基于大数据的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系统促进课堂教学评价变革

数学质量分析篇8

教师命题能力的评定需要引入量化指标使教学评价可视化,试卷作为命题的可视化产出结果,以试卷质量分析入手,利用教育统计学手段进行评价指标量化是教师命题能力研究的切入点.中学阶段大规模考试引发大规模的试卷数据,在大数据背景下中学老师缺乏试卷挖掘的数据力成为制约教师命题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本文以广东省最近一次高二期末联考数据为例,基于SpSS数据方法分析教师的命题质量.

1命题质量统计分析

从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角度看,学校的期末考试其实是一种终结性评价,应该凸显其对学生该阶段相应学力水平的评定功能,同时还对后阶段的学习有预测和评估的作用.要实现从考试到评价的转变,科学的考试评价体系应该从理念、方法和技术三个维度构建,而通俗易懂、操作便利、分析功能强大的数字化统计软件无疑是迫切的现实需求之一.SpSS软件是一款通用的数据处理软件,笔者利用它来分析本次高二期末三校联考试卷的命题质量.

1.1命题基本情况

本次联考物理试卷共8道选择题、1道实验题、2道计算题和1道选做题,考试时间为60分钟,命题人是佛山市某特级教师,联考考生为广佛两地三所市属名校的高二学生.本次研究选取考试后的625份有效样本数据进行质量分析,样本容量大,分析结论可信度高.

1.2信度和效度分析

期末考试过程采取严格的监考管理,测试结果可靠度高,具有较高的测试信度.客观题全部机评,主观题每道题都有详细的评分标准,物理试题的答案比较单一,客观性强,评分者信度高.由于试题无法考察分半信度,故本研究采用Cronbach的а系数方法来评估试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SpSS分析总体样本的а系数值为0.663,在可接受范围内.

为了保证测试的准确性,测试卷要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本次考试由业内专家命题,具有一定的专家效度,可是没有编制命题双向细目表,也没有审稿人,暴露了一线教师命题缺乏科学性问题,试卷的内容效度有待商榷.由于无法考察效标关联效度,在此用SpSS软件统计相关系数来检验试卷的构想效度.表1给出第9~11题与总分相关性检验试卷效度.

统计结果表明,不同题目得分与总分之间的所有相关系数在0.285至0.539之间,而且显著性p值(Sig)均在0.001以下,有99.9%的置信概率,其中客观题与总分的相关系数偏低,说明试卷题目并不能十分准确地考查学生的学力水平.而各题目与总分的相关性超过各题目之间的相关系数,即该试卷命题做到了题目之间的关联度不会太高,各题目考查的知识能力不同.总体而言该试卷的构想效度一般.

1.3难度和区分度

难度往往是命题者最重视又较难把控的一项试卷质量指标,它具有个人风格特质,命题者需要对测试对象的平均学力水平和题目的匹配程度有较准确的把握才能使难度控制在理想范围之内.单项选择题的难度一般是指通过率,即该题目的通过人数和总人数的比例.主观题则以得分率作为难度系数,即该题总体平均分和满分的比,系数越高,难度越小.难度系数算法简单,用excel即能处理,不需要用统计软件.

良好的区分度也是命题者的一个理想试卷质量追求,它比难度系数更难把控在于它需要命题者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力水平都要有准确的甄别能力.区分度同时也是筛选试题的重要指标.一般的测试可以用极端分组法来算区分度,即考虑高分组和低分组的得分率的差值.但是这种方法没有使用全部数据,分析不够科学,通常在大规模标准化测试中不采用这种方法,而采用相关分析法,即以试题与总分的相关系数作为区分度的指标,相关性越高,区分能力越好.即本文提及的检验构想效度的方法.

由此可见,在教育测量研究中,难度系数和区分度对测试卷的信度和效度都有直接影响.

在此采用一般的方法计算本次联考物理试卷的难度和区分度,如图1所示.

全卷来看难度是0.541,区分度是0.362,两项指标都不太理想.各题区分度总体偏低,除了第5题其余都低于0.4.各题难度不一,有2道题难度过大,难度系数低于0.3,而系数高于0.7有2道题,难度太低,不合理难度试题占总试题的36%.试卷的难度分布不均,没有体现难度梯度变化.从这两项指标的分析可以看出,首先命题者没有明确定位此次考试的评价功能,期末考试旨在检验学生是否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作为一种终结性评价,应该弱化考试的选拨功能,试题难度不宜太高;其次,普遍较低的区分度说明试题的甄别评价功能较差,选题不合适;最后,从较混乱的难度分布可以看出,命题有随意拼凑的嫌疑,或者命题者没有难度梯度意识,只想着利用难题和易题来平衡平均分.科学的命题应该是在选题之后把所有题目由易到难进行排序,保证测试者有较稳定的心理状态才能提高试题的信度.

1.4正态分布检验

一份好的试题能够符合被试的能力特质呈正态分布的自然规律,同时正态分布也是试题做描述统计分析的基本前提.次联考数据样本量大于50,可以用SpSS的非参数检验的独立样本K-S检验其正态分布情况(图2)偏度0.158,峰度0.201,渐进显著性p值0.471,近似符合正态分布.

2命题质量凸显的问题及对策

数学质量分析篇9

【关键词】饮食习惯;人体质量指数;膳食调查;学生

【中图分类号】R179R15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9817(2009)06-0493-02

通辽市是我国蒙古民族最集中的地区之一,蒙古族人口约占全国蒙古族人口的1/4[1]。市内有内蒙古民族大学和通辽职业学院2所高等学校,有在校大学生2.5万名左右。由于这2所学校的学生多数来自内蒙古自治区的农村、牧区,传统饮食习惯对在校期间的膳食结构、体质状况影响较大。调查这一地区大学生的饮食习惯、膳食结构和体质量指数,对改进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膳食结构和提高健康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以内蒙古民族大学和通辽职业学院2006级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13名学生(占在校生总人数的4.5‰),其中男生49名,女生64名。蒙古族学生32名,占28.3%;来自农村、牧区的学生98名,占86.7%。

1.2方法采用问卷法调查学生的饮食习惯,主要包括早餐和晚餐习惯,吃水果、鸡蛋和夜宵习惯,喝牛奶习惯等项目。采用24h回顾法连续4d进行膳食结构调查,详细记录每日三餐及三餐外的食物摄入情况,按《食物成分表》将全部食物折算成可食部分[2],分别统计男、女生平均每日摄入量,对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3]建议的食物摄入量(男生取10050kJ/d能量水平对应值,女生取8350kJ/d能量水平对应值,二者均略高于中国城市成年人男、女平均能量摄入水平)进行分析。调查期间按《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4]推荐的方法测定研究对象的身高、体重,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计算公式为:Bmi=体重(kg)/[身高(m)]2,其分类指标为:Bmi

2结果与分析

2.1饮食习惯由表1可见,通辽市男、女大学生偶尔吃早餐和不吃早餐的比例分别为18.4%和17.2%;晚上熬夜导致来不及吃早餐是主要原因之一,此外男生吃夜宵和女生吃零食也是造成不吃早餐的重要原因。男、女大学生天天或经常喝牛奶的比例均在50%以上,且女生高于男生。学生不能经常喝牛奶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条件所限。女生天天或经常吃零食的比例高达84.4%,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正常的一日三餐,应有所节制。30.6%的男生有吃夜宵或零食的习惯,但多数以吃夜宵(特别是烧烤)为主。男生几乎没有晚餐节食的习惯,而女生天天或经常晚餐节食的比例高达46.9%。从调查结果来看,70.3%的女生能经常变换食物种类,而男生的比例仅为38.8%。

2.2膳食结构由表2可见,通辽市大学生谷类摄入量明显高于建议量,其原因主要是一年级大学生脱离了多年的高考重压,食量大增,且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副食品消费量相对较低。男、女大学生畜禽肉类和油脂(烹调油)的摄入量均高于建议量,这既与当地传统的饮食习惯有关,也与当地相对发达的畜牧业有关。女生蔬菜摄入量高于建议量,而男生蔬菜摄入量低于建议量,因此男生应多吃蔬菜以保证身体对维生素及矿物质的需要。尽管通辽市乳制品业发达,但男、女大学生乳类摄入量均低于建议量,这主要受农村、牧区学生的经济条件所限。男、女生水产品和水果的摄入量均不足建议量的30%,远不能满足平衡膳食的需要,可能与通辽市地处较高纬度的科尔沁草原,冬季水产品和水果几乎全部是从南方市场调运,成本高、市场供应量小有关。

2.3体质量指数通辽市男、女大学生体质量指数均在正常范围之内,但超重或肥胖的比例低于消瘦或营养不良的比例,其中尤以女生更为明显。见表3。

3讨论

饮食习惯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5-6]。大学生绝大多数是在学校食宿,饮食需要自己安排,因而这一时期也是形成良好饮食习惯的关键时期[7]。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一日三餐能量的适宜比例是25%~30%,30%~40%和30%~40%[3],不吃早餐容易引起能量及其他营养素的不足,从而影响身体健康[8-9]。对大学生而言,不吃早餐的负面影响更大,因为学校的晚餐一般较早,晚餐的食物营养远不能坚持到第2天中午,加上学生上午课程任务相对较重,体力、脑力消耗较大。大学生不吃早餐的原因,多数是由于熬夜晚起或晚间加餐所致(吃烧烤是通辽市大学生晚间加餐的主要形式之一,学校周边烧烤摊点甚多)。由于露天摊点的卫生条件和烧烤本身的加工工艺,经常吃烧烤对身体健康不利[10-11]。学校有关部门应对学生这种饮食消费予以适当的引导。

合理营养是健康的物质基础,而平衡膳食是合理营养的唯一途径[12]。通辽市大学生谷类、畜禽肉类摄入量相对较高,而水产品、水果摄入量相对较低。这种膳食结构与南方地区大学生有明显差异[13-15]。鱼虾等水产品是优质蛋白、脂肪类、脂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良好来源,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3]。学校食堂应从均衡营养的角度增加食物的供给种类,特别是增加鱼虾等水产品的供应。同时,要改变本地区传统烹调菜肴用油(特别是荤油)过多的饮食加工习惯。

体质量指数是当前普遍采用的综合性体质评价指标,反映的是体重与身高的关系,也是判断体型胖瘦程度的方法之一[4,16]。尽管通辽市大学生平均体质量指数在正常范围之内,但超重或肥胖以及消瘦或营养不良均占有一定的比例,且后者比例高于前者。超重或肥胖一方面是由于遗传因素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对肉类、油脂和零食的摄入不加节制。男、女生消瘦或营养不良的比例均较高,女生比例更高的原因是节食,总体偏高的原因是贫困学生营养需求不能保证(通辽市大学生多数来自农村、牧区,家庭经济状况较差)。因此,有关学校在制定营养配餐方案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家庭贫困大学生的经济状况,让他们能以较低的费用满足健康营养的需求。

4参考文献

[1]李生.蒙古族聚居区的城镇化模式探析――以通辽市城镇化发展为例.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3(5):25-28.

[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中国食物成分表.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2:24-211.

[3]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拉萨:人民出版社,2008:76-176.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3.

[5]郑民.从中外膳食模式比较看科学饮食营养.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07(3):32-34.

[6]王子昕,张,徐锐,等.北京市大学生饮食行为与习惯的调查与分析.中国食物与营养,2008(10):61-64.

[7]武颂文,杨年红,王重建,等.医学生营养知识及饮食行为对营养状况的影响.中国学校卫生,2006,27(2):103-104.

[8]马冠生,胡小琪,栾德春,等.中国居民的就餐行为.营养学报,2005,27(4):272-275.

[9]张渊,郑星虎,栾春湘,等.早餐营养干预对大脑工作能力的影响.中国学校卫生,2003,24(5):483-484.

[10]常艳萍,徐占森.露天烧烤的环境污染与卫生问题探析.中国科技信息,2007(20):21-23.

[11]魏永光,郭玉海,李明.烧烤肉制品的危害.肉品卫生,2005,23(1):30.

[12]葛可佑,杨晓光,程义勇.平衡膳食合理营养促进健康:解读《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中国食物与营养,2008(5):58-61.

[13]孙素霞,陈思强,罗海吉.广州某高校学生膳食营养状况调查.中国热带医学,2008,8(2):338-339.

[14]王进,阳亚雄,李育忠,等.重庆工商大学体育专业学生膳食营养状况.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2):1029-1031.

[15]李广,李龙,骆参观.韶关学院学生膳食与营养状况的调查分析.中国食物与营养,2005(8):38-40.

数学质量分析篇10

【关键词】人体质量指数;学生;生长和发育;营养不良;肥胖症

【中图分类号】R179R339.3+5R19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9817(2010)01-0072-02

Bmi指数(Bodymassindex,体重kg/身高m2)是反映营养状况和身体充实度的理想指标,自1997年国际肥胖委员会(iotF)建议将Bmi作为反映青少年体脂的指数和估计肥胖发病率的参数[1]以来,该指数在评价营养状况及筛查超重、肥胖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也依此制定了成人和学龄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标准[2]。分析群体Bmi指数的分布特点,特别是不同年代的变化趋势,对评价群体营养状况的变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1985-2005年山东省大学生Bmi指数分布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以便为控制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提供理论依据。

1资料来源与方法

1.1资料来源该组资料来自1985年、1995年和2005年山东省大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研究,3次调研的样本均来自山东师范大学和山东大学。以19~22岁山东籍汉族大学生(非体育,艺术类)为研究对象,样本量分别为1985年1925人(男1190人,女735人),1995年1600人(男800人,女800人),2005年1590人(男814人,女776人)。

1.2方法计算Bmi指数各百分位数,并绘制分布曲线。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2结果

山东省大学生不同年代Bmi指数的百分位数曲线见图1,2。

在过去的20a间,Bmi指数在低百分位数几乎无明显变化,提示低体重/营养不良依然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高百分位数,p85以后尤为明显。

曲线在高百分位数表现出明显的“迅猛上升”态势。以p95为例,1985-1995年的10a间,男、女生分别由23.12,22.78kg/m2增长到24.19,23.52kg/m2,分别增长了4.61%和3.25%;1995-2005年的10a间,男、女生又分别由24.19,23.52kg/m2增长到26.72,24.86kg/m2,分别增长了10.47%和5.70%,后10a的增长速度明显大于前10a。

不同年代大学生Bmi指数分布曲线见图3,4。1985-2005年的20a间,Bmi指数分布区间越来越大,曲线右移,尤其是“右尾”不断延长,提示高Bmi个体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如1985,1995和2005年超重+肥胖总率(Bmi>24kg/m2),男生分别为2.10%,5.88%和13.76%;女生分别为3.67%,5.63%和9.28%,呈不断上升态势。

3讨论

生长长期变化(seculargrowthchange)是近一个半世纪以来最重要的人类生物学现象之一,主要表现为儿童青少年发育水平提高,青春期提前,成年身高增长和身材比例的变化[3-5]。导致青少年生长长期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普遍认为与社会经济发展、营养及生活条件的改善等因素有关[6-8],因此,研究青少年生长的长期变化是观察社会环境(政治、经济、文化等)、营养、体育锻炼等诸因素对生长发育影响的一个重要窗口,长期变化作为生活状况的生物学标准(biologicalstandardoflivingcondition),可以和GDp、人均收入、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等并用来反映社会公平性[9]。然而,长期变化具有“双刃剑”效应[10],对青少年健康威胁最大的,是伴随长期变化而出现的群体Bmi曲线右移[11,12]。群体Bmi分布曲线右移,高百分位数值上升,是群体超重和肥胖流行的基础,而肥胖又是成年期代谢综合症(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等)的独立危险因素,超重和肥胖增加都会导致人体不良健康后果的危险[13-14]。

因缺乏腰围资料,不能区分中心性和外周性肥胖是本文的遗憾之处,但Bmi的变化仍能反映出超重和肥胖的流行趋势。本文分析表明,山东省大学生Bmi分布的长期变化与欧美的一些报道[15-16]基本一致。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膳食结构不合理,能量摄入过多及体育锻炼不足,如2005年与体质检测同时进行的山东省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和行为问卷调查表明:81.87%的大学生平均每天体育锻炼不足1h;只有50%左右的大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喜欢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近1/3的大学生不喜欢长跑运动[17]。总之,青少年Bmi指数不断增长及超重和肥胖越来越多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必须采取以生活技能教育为主导,加强体育锻炼和膳食指导等综合干预措施,控制体重、增强体质。

4参考文献

[1]DietZwH,BeLLiZZimC.introduction:theuseofbodymassindextoassessobesityinchildren.amJClinnutr,1999,70(1):123-125.

[2]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2):97-102.

[3]季成叶,胡佩瑾,何忠虎.中国儿童青少年生长长期趋势及其公共卫生意义.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9(2):126-131.

[4]paDeZC.Seculartrendinstatureintheportuguesepopulation(1904-2000).annHumBiol,2003,30(3):262-278.

[5]ZHanGYX,wanGSR.Seculartrendsingrowthandbodyproportionamongchildrenandadolescentsfrom1985to2005inShandong,China.anthropolSci,2009,117(2):69-76.

[6]aYatoLLaHiSmt,poURaHmaDS,SHaYanZ.trendinphysicalgrowthamongchildreninsoutherniran,1988-2003.annHumBiol,2006,33(4):510-514.

[7]张迎修,于厚贤.济南市社会经济发展与儿童少年生长的长期变化.人类学学报,1997,16(4):285-292.

[8]张迎修.不同经济水平地区儿童生长发育长期变化比较.中国学校卫生,1999,20(4):254.

[9]noRtonK,oLDSt.morphologicalevolutionofathletesoverthe20thcentury:Causesandconsequences.Sportsmed,2001,31(11):763-783.

[10]季成叶.注意生长长期变化的双面效应.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2,36(2):75-76.

[11]JiCY.ReportonChildhoodobesityinChina(4).prevalenceandtrendofoverweightandobesityinChineseurbanschool-agechildrenandadolescents,

1985-2000.BiomenviroSci,2007,20(1):1-10.

[12]ZHanGYX,wanGSR.DistributionofbodymassindexandtheprevalencechangesofoverweightandobesityamongadolescentsinShandong,Chinafrom1985to2005.annHumBiol,2008,35(5):547-555.

[13]mUSta,JaCQUeSpF,DaLLaLGe,etal.Long-termmorbidityandmortalityofoverweightadolescents:afollow-upoftheHarvardGrowthStudyof1922to1935.newengJmed,1992,327(19):1350-1355.

[14]DipietRoL,moSSBeRGHo,StUnKaRDaJ.a40-yearhistoryofoverweightchildreninStockholm:life-timeoverweight,morbidity,andmortality.interJobes,1994,18(9):585-590.

[15]FLeGaLKm,tRoianoRp.ChangesinthedistributionofbodymassindexofadultsandchildrenintheUSpopulation.interJobes,RelatmetbDisord,2000,24(2):807-818.

[16]moRenoLa,SaRRiaa,FLetaJ,etal.trendsinbodymassindexandoverweightprevalenceamongchildrenandadolescentsintheregionofaragon(Spain)from1985to1995.intJobesRelatmetbDisord,2000,24(7):925-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