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策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6:11:15

产品策略篇1

农产品品牌使用策略主要是指农产品企业要不要使用品牌,使用谁的品牌、使用品牌的具体方式和方法,以及如何保护和发展品牌的系列决策方案。农业品牌有效使用策略,是指一件农业品牌的一般有效使用要求,即农业品牌的具体使用方式,它包括农业品牌使用的稳定性、农业品牌专指商品质量的稳定性,以及农业品牌使用中位置上的显著性等方面的实施措施。

在前面几期文章中,更多地探讨了农产品使用品牌的情况。其实,企业对自身生产的产品不使用任何品牌名,也是一种策略,即所谓的无品牌策略。杜邦公司在能源、化工方面一直是高技术的拥有者,同时更是著名品牌如可口可乐公司、阿迪达斯体育商的原材料供应者。杜邦公司在这些原材料上均隐去企业名,更无商品名。无品牌策略主要优势是可以减少经营管理费用。劣势是因为不为消费者所知,产品推广时渠道阻力较大,渠道公关成本可能较高。对于那些较小规模的农产品种植户或是技术含量较低的农产品加工者,以及消费者选购时重质量轻品牌的农产品而言,无品牌策略还是十分有效的。

不过,在品牌化时代,消费者的品牌意识越来越浓,农产品使用品牌会获取更大的收益。企业产品生产出来后要经过销售环节才能进入消费环节,这样企业在进行“品牌推出人”决策时,可考虑以下几种情况使用自己的商标将产品以大宗方式授予销售商,销售商利用自己的商标销售该产品;将产品的一部分用自己的制造商标,另一部分授予销售商,销售商用自己的商标推销产品。

就我国绝大多数企业而言,使用的是自己的制造商标。从消费者心理的角度看,当代消费者在重视制造商信誉的同时,也十分重视销售商的信誉。有些消费者愿意到信誉度高的商店购物,甚至不问商品是哪个厂家生产的。例如,上海华联超市公司是著名的零售中间商,在消费者心目中只要是从华联超市买来的商品就放心,而为该超市提供商品的各制造商的商标则被淡化。有些销售商愿意用自己的商标出售商品,而不愿意用制造商的商标。其实,这也正是商业企业实施商标战略的体现。对于制造厂家来说,当然不要轻易屈从于销售企业而放弃自己的品牌。但是,如果企业要在一个对自己不熟悉的新市场上推销产品,或者在市场上本企业的商誉远不如销售商的商誉,那么使用销售商标更易打开销路,因为这样可以充分利用销售商在消费者中长期形成的信誉。

每个企业要根据自己商品和市场等多方面情况,有针对性地确定如何使用农产品品牌。如果农产品企业确定使用自己的品牌,则有如下策略可供选择。

1 统一品牌策略

即企业决定其所有的产品都统一使用一个品牌名称。例如,河南新郑澳星实业有限公司的产品(包括枣片、成品枣、蜜枣等)统一使用“好想你”品牌。该策略的主要好处是:企业宣传介绍新产品的费用开支较低如果企业的名声好,其产品必然畅销。其次,由于既有品牌的消费者认知度较高,因此。新品推出后或进入新行业后仍延用原品牌名更易为消费者接受,从而省去市场推广“提高知名度”所需的广告费。其三,有利于消除消费者对新产品的不信任感,利用统一商标的信誉带动新产品的销售。其四,有利于企业集中各方面力量创立驰名商标,迅速提高企业的信誉。

当然,统一品牌策略的运用也有其局限性,即有时不利于产品的延伸与扩大,因为如个别产品发生问题可能会波及全局,产生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现象。有时企业的产品面向完全不同的市场,统一商标难以适应不同目标市场要求。

2 分类统一品牌策略

所谓分类统一品牌策略,是指企业经营的各项产品市场占有率虽然相对较稳定,但是产品品类差别较大或是跨行业时,原有品牌定位及属性不宜作延伸时,企业往往把经营的产品按类别、属性分为几个大的类别,然后冠之以几个统一的品牌。如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总公司在罐头类产品上使用“梅林”商标,在调味品上使用“红梅”商标,在酒类商品上则使用“长城”商标。分类统一品牌策略的优势是避免了产品线过宽使用统一品牌而带来的品牌属性及概念的模糊,且避免了一品一牌策略带来的品牌过多,营销及传播费用无法整合的缺点。分类统一品牌策略无明显的劣势,但是相对统一品牌策略而言,如果目标市场利润低,企业营销成本又高的话,分类统一品牌策略显营销传播费用分散,无法起到整合的效果。

因此,如果企业要实施分类统一品牌策略,应考虑行业差别较大、现有品牌不宜延伸的领域。

3 个别品牌策略

个别品牌策略又称多品牌策略,是企业在其生产的各种商品上各自使用不同的商标。如英国的联合利华公司每推出一个新产品就采用一个新商标,号称是当今世界上拥有商标数量最多的公司。采用这一策略,主要是考虑到消费者的需要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目标市场的需要,按照市场细分原则,以不同的商标去适应不同的目标市场,以利于消费者有针对性地购买商品。个别品牌策略既可以适用于在质量、档次上完全不同种类的商品,也适用于同种类但存在差异的商品。例如,上海牙膏厂生产的牙膏分别按高中低三个档次使用“美加净”、“中华”、“玉叶”三种商标。

个别品牌策略的实施有其独创的优势:第一,减少经营风险,不会因为个别种类商品质量出了问题而牵连全局,第二,有利于在企业内部,特别是大型企业的下属各单位之间鼓励竞争,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避免依赖于总公司的一个商标生存,第三,有利于吸引消费者购买商品,扩大商品销售,特别是在相同类别的不同质量、档次、品质的商品上使用个别商标,有利于消费者根据自身购买力和爱好选择商品。其最大的优势是适合不同目标消费者的不同层次、风格、爱好方面的要求,有利于市场细分,减少了市场风险。但是,个别品牌策略由于要注册的商标较多,这就会加大广告宣传费用和设计、注册、保护、管理商标的费用,使企业难以集中力量创立驰名商标,同时也加大了企业商标管理的难度。商标过多也可能会影响消费者对企业品牌的识别。

一般情况下,个别商标使用策略适用于企业产品种类较多,而质量、规格、品质相差较大,或各种商品的生产技术条件有较大区别的情况。不过,同种类的产品特点差异不明显时采用个别品牌策略,可能会使消费者对该产品的主导品牌无所适从,从而淡化主导品牌,给企业造成损失;有时,企业应对不同品质、规格、特性的商品进行准确定位和分类,特别是对高、中、低档产品应给予明确的划分,并且产品个性特色与品牌个性特色达到高度统一,以便消费者有针对性地使用商标;此外,还应对使用在不同商标上的商品给予准确的市场定位,以便

按照市场细分原则进入不同的细分市场,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要。

4 企业名称与个别品牌名称并用

即企业决定其各种不同的产品分别使用不同的品牌名称,而且各种产品的品牌名称前面还冠以企业名称。例如,美国凯洛格公司就采取这种决策,推出“凯洛格米饼”、“凯洛格葡萄干”。企业采取这种决策的主要好处是:在各种不同新产品的品牌名称前冠以企业名称,可使新产品合法化,能够享受企业的信誉,而各种不同的新产品分别使用不同的品牌名称,又可以使各种不同的新产品各有不同的特色。

如果企业不打算使用自己的品牌或者因实力较弱品牌知名度一时难以达到理想状态时,可以考虑采用贴牌策略。

所谓贴牌策略,是指某企业生产的产品冠之以其他企业的产品品牌。贴牌策略本质上是一种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如体育用品业第一品牌耐克,所有产品均为贴牌产品,耐克公司只负责营销。全国家电连锁国美电器也贴牌“国美”小家电。

贴牌策略的最大优势是贴牌企业(采购方)省去了生产、制造和技术研发的成本。对被贴牌企业(被采购方)则省去了营销、传播、运输、仓储成本。应是双赢的结果。该策略的劣势是贴牌的双方一般是竞争对手,如果同一产品在同一渠道出现,双方不可避免的产生竞争。

因此,实施贴牌策略的双方,最好避免在同一渠道出现,同时,双方的品牌定位应避免是同一消费层级,这样,双方可减轻直接冲突的可能。

二、品牌延伸与多品牌使用策略

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的产品线可能越来越丰富,这时便面临着产品品牌的延伸或者使用多品牌策略的问题。

品牌延伸决策是指企业利用其成功品牌名称的声誉来推出改良产品或新产品,包括推出新的包装规格、香味和式样等。品牌延伸通常会有三种情况;向上延伸、向下延伸和水平延伸。

向上延伸通常是原来的品牌档次较低,而后推出高档次的品牌,还使用原来的品牌,目的是挑战高端品牌,提升品牌形象。向下延伸则是原来的品牌档次较高,而后推出包装简单、价格低的中低档产品,仍然使用原来的品牌。目的是冲击低端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或者是为了抑制竞争对手。水平延伸则是将品牌延伸到不同类别的新产品上来。例如,美国桂格麦片公司成功地推出桂格超脆麦片之后,又利用这个品牌及其图样特征,推出雪糕、运动衫等新产品。显然,如果不利用桂格超脆麦片这个成功的品牌名称,这些新产品就不能很快地打入市场。企业采取这种决策,可以节省宣传介绍新产品的费用,使新产品能迅速地、顺利地打入市场。

有时,企业为了竞争或招商的需要,还有些企业为了改变原有的产品形象,不使用品牌延伸策略,而是采用多品牌策略。

多品牌策略包括多品多牌策略、一品多牌策略和副品牌策略。

多品多牌策略与前面谈到的个别品牌策略相同或相似,不再赘述。这里着重介绍另外两种策略。

一品多牌策略是指一个企业的一种产品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品牌。一品多牌在竞争较为激烈而又相对稳定的市场情况下,企业为了打击竞争对手同时介入新的细分市场,又不愿做新的技术开发时使用。

一品多牌的优势是可以省略新品技术开发的费用,可以低成本介入新的细分市场,可以不影响原品牌的定位(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印象),即使新品牌失败,其他品牌亦能正常运作。一品多牌的劣势是同“一品一牌”品牌策略,且由于是“换汤不换药”,所以,产品结构无质的变化,加上如果运用到新品牌上,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可能不大。因此,企业如果实施一品多牌策略,最好是在行业及技术均较为成熟、竞争较为激烈的市场,且新品牌和旧有品牌在定位上一定要有差别。

所谓副品牌策略是指企业将新开发产品重新树立品牌,但由于新品牌和原品牌在同一产品线,且原有品牌认知度较高,因此,新品牌作为原品牌下属的一个副品牌来投放市场,和原品牌同时输出。如容声冰箱品牌与“精锐一族”冰箱副品牌、容声冰箱品牌与“经典一族”冰箱副品牌、容声冰箱品牌与“数字养鲜”冰箱副品牌等同时输出,海尔冰箱品牌与其“太空金王子”冰箱副品牌同时输出等。

副品牌策略优势是结合了统一品牌策略和单独品牌策略的长处,因此,这种方式现在越来越多被采用。副品牌策略的劣势在于:副品牌一般和主品牌同时出现,因此品牌输出名字可能较长,消费者可能记做了主品牌,对副品牌的认知度不高。再者,副品牌较多为阶段推广的产物,企业的广告费用不可能重点在副品牌上,一但该产品系列被淘汰,副品牌也可能跟着消亡。此外,如果副品牌过于成功,一旦突然由盛及衰,必将殃及主品牌。因此,企业实施副品牌策略时,应是主品牌认知度较高,且副品牌隶属于主品牌在市场上进行推广。

三、农产品品牌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1 品牌使用许可问题

品牌使用许可,是品牌注册人可以通过签订品牌使用许可合同,许可他人使用其注册品牌,是品牌使用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品牌使用许可对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弘扬自己的品牌,则又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策略。在实践中,这一策略往往又通过横向合作、特许繁衍、松散型联盟等策略得以实施。

品牌信誉的好坏从根本上说是由商品质量决定的,商品质量的优劣是通过品牌作媒体传送给消费者的。一个品牌一旦用于某种商品,经过长期的反复使用后,会在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心目中成为一定质量的象征。另一方面,商品的质量越好品牌的信誉价值也越大,它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也越强。企业使用注册品牌应与保证商品质量紧密地联系起来。例如,企业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品牌固然有多方面好处,但决不能为获得眼前利益而滥施许可,如对被许可人的状况及被许可人生产商品的质量不予关注,则会使自己辛苦创立的名牌,因为被许可人的产品粗制滥造而毁于一旦。

2 品牌的具体使用问题

某面粉厂生产的鸡蛋挂面畅销东北三省,包装上的醒目位置印有一只大母鸡和一个大鸡蛋,注册品牌“蓬仙”却“躲”在一个很不起眼的地方。很多消费者购买该挂面时只认识这个鸡蛋挂面的包装装潢。后来,厂家发现市场上的鸡蛋挂面都使用与该厂一样的包装装潢。由于厂家的该包装装潢不受品牌法保护,该厂的鸡蛋挂面市场被同行竞争占据了大部分。

像某面粉厂这种把品牌置于不显眼的位置,而把商品装潢甚至商品名称弄得特别显著,以致品牌形同虚设,竞争对手乘机以相同或近似的包装、装潢、名称仿冒其商品,从而使厂家受到巨大损失的例子还有很多。如有的酒业公司将酒的品牌置于酒瓶的脖子上,或者放在瓶贴很不起眼的地方。这种做法的直

接后果是难以通过品牌树立产品或服务形象,难以吸引消费者和用户。企业在使用自己注册品牌时,应将品牌置于显著、核心位置,使其醒目突出,使其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使消费者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世界很快能够看中自己的品牌,而不能本末倒置,重点渲染商品名称、包装、装潢。特别是应处理好品牌使用、商品包装、装潢的关系,在商品包装和装潢设计中,应当以品牌为中心,将品牌设计置于显著位置,同时将品牌与商品名称统一起来。这样才能使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对品牌产生非常深刻的印象。

3 品牌使用的稳定性与创新性问题

企业品牌信誉的建立凝结了一代甚至几代人的心血,是企业长期努力艰苦经营的结果。保护注册品牌的稳定性则是品牌信誉价值产生的前提和基础,企业只有保护注册品牌使用的稳定,才能逐步提高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使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如果随意更改品牌的文字、图形,或者连续3年停止使用,还会导致品牌权丧失的后果。

4 品牌的保护问题

产品策略篇2

一、魅族企业战略

魅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是一家以研发和生产高品质的mp3系列随身听为主的高新技术企业,是目前国内屈指可数的有自主研发能力的mp3企业之一。其产品不仅在国内深受消费者欢迎,而且还远销日本、韩国、俄罗斯、捷克、瑞典、加拿大、澳洲、东南亚、香港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魅族”品牌被《人民日报》评为“中国消费者十大满意品牌”。

魅族能够在短短的三年多时间迅速发展成为国内mp3厂商的领军者,关键在于公司正确选择了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战略。公司创立之初,就与国内大多数mp3厂商理念迥异,决心大力发展自主研发能力,生产中高端产品,避免价格混战,树立企业品牌与企业形象,形成技术不逊于国际产品,价格贴近国内消费者的发展理念。经过细致的市场分析,魅族认识到想要长远发展必须准确地瞄准细分市场,找准自身市场定位,及时推出符合消费者认知价值的产品,在市场上避免与国际大品牌正面交锋,致力于满足对音乐品质要求较高并有一定购买力的年轻群体。

二、minipLaYeR产品策略

魅族在mp3产品研发上能力很强,真正反映了以技术为核心的理念,这在以往的产品中能够得到体现:魅族me中率先采用了Sigmatel3520解码芯片,成为国内首先使用该芯片的厂商;魅族X2成为第一个得到国家SRS认证的产品,再次走到了国内同行的前面;魅族e3又成为国内第一个使用飞利浦pnX0102解码芯片的产品。

当mp3市场步入彩屏时代,魅族没有过早地推出自己的彩屏产品,只是在e3之后,试探性地推出了小CStn屏幕的e3C作为其升级版,以试探市场反映。不为人所知的是魅族正在潜心打造彩屏产品minipLaYeR,而最后展现在市场上的新旗舰产品minipLaYeR配置也一点不含糊:超薄设计,79×48.2×10mm的外形比银行卡还要小巧,重量为55克;采用QVGa320×240分辨率,26万色的2.4英寸超大tFt液晶屏;此外,还采用了业内操作性最好的滑动触摸键设计,并将这种按键改进得更适合大屏幕产品;内置aRm9三星主芯片+独立飞利浦音频处理器方案,成为一款面向娱乐的迷你数字中心――音乐、照片、视频、Fm、录音、游戏、学习、U盘等功能在这里实现了aLLinone整合。

应该说,minipLaYeR的性能与竞争对手相比是具有优势的,作为魅族首款由韩国设计师打造的产品,假想竞争者是苹果公司以及韩日系厂商。从外观上,minipLaYeR浑然天成,娇美而不造作,有人说外形抄袭ipoDnano,或许设计上有模仿,魅族却将此思路运用到了更加完善的高度。向国外品牌学习也是国内企业的必经之路,关键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从硬件配置到功能上,minipLaYeR更是将ipoDnano、艾利和U10等国际巨头的产品抛在了身后,比对手提供性能更高的产品,能够带给顾客更多的让渡价值,从而产生更大的购买吸引力。

三、minipLaYeR价格策略

性能与价格之比对于消费者来说是极为重要的,minipLaYeR的性能如此出色,价格也是延续魅族以往平易近人的定价理念:699元/512mB,850元/1GB,1099元/2GB,1599元/4GB,该报价在产品上市之初就得到了公布,因此性价比如此高的产品自然得到很多潜在用户的关注。可以注意到,魅族产品的每次定价都是战略定价而不是战术定价,从Sigmatel3520芯片时代到飞利浦pnX系列芯片时代,魅族的定价与价格变动都能改变整个国内mp3市场价格走势,这样就使魅族在与国内外品牌竞争中掌握了主动,能够灵活运用价格策略扩大市场份额及品牌影响力,不断蚕食对手的市场领地。魅族使用消费者认知价值定价方法,使minipLaYeR的价格符合甚至低于潜在消费者的预期价格,在市场上一是可以对国际高端品牌产品产生价格压力,二是比国内品牌略高的价格提供性能更高的产品,造成对国内品牌的打压,这就是魅族定位中高端,以此为基点不断向上和向下扩大市场份额。以假想对手ipoDnano为例,nano现在有3款不同容量型号,价格为1350元/1G,1650元/2G和2100元/4G(上海报价),mini4G的价格甚至比nano2G版本价格还要便宜,一目了然,在价格上魅族有绝对的竞争力。

四、minipLaYeR促销策略

广告在产品初期对于增加消费者感知意义重大,魅族在minipLaYeR上市前几个月就在各大网站刊登广告或主动研发新闻,产品性能及价格优势在产品还未上市就家喻户晓。魅族首先在自己的论坛上公布了minipLaYeR的电路版图,引起了各界的无限遐想;接着魅族又向外界透露minipLaYeR的基本情况及效果图,更是将人们的胃口调得很高;在产品基本成型时,魅族携minipLaYeR参展香港电子产品展,力图将魅族产品影响力向海外扩展,并了产品配置,突出产品的轻薄优美、超大屏幕、功能强大,“集音乐、照片、视频、Fm、录音、游戏、学习、U盘、数码伴侣等功能aLLinone整合为一身”,造成不少消费者持币待购的局面,可以看出魅族推出产品之前的造势是异常成功的。在各方面的眼球都凝聚在minipLaYeR上时,魅族意识到消费者的购买饥渴已经达到最大化,如果产品不尽快上市效果会适得其反,于是精心酝酿将这场造势运动推向顶峰,相继在全国17个城市同步首发minipLaYeR,并在首发现场配以大型展示促销活动,首批产品背后印有首发版纪念LoGo,这种为一款mp3产品上市的隆重程度是国内少见的。魅族公司规定所有商必须执行全国统一售价,由于minipLaYeR的价格是按照顾客认知价值定价,上市价格就是对消费者的折扣价,真正地将价格优惠带给了消费者,免去了消费者购买时与商的讨价还价,类似于沃尔玛的“天天低价”策略。

五、minipLaYeR营销策略的不足

(一)产品成熟度。魅族的minipLaYeR从性能上的确是一款优秀的mp3产品,但也有其不足之处。产品预期发售日一推再推,可以看出产品的完善程度与预计开发时间表不符。在市场上已经先期造势之后,却迟迟不推出产品,消费者的热情已经渐渐转化为怨气。从上市第一批产品来看还不是很完善,需要修正的BUG还很多。另外,minipLaYeR的产能严重不足,首发的每个城市只有个位数产品出售,并且后续也没有大批产品及时上市,造成很多消费者持币却无法买到产品。还有其他配件研发速度过慢,电池盒与充电器的上市时间还要几个月之后。魅族为仓促上市付出了代价,从某种程度上说降低了消费者满意度,因为期望值与满意度成反比关系,当魅族对新产品造势达到峰值时,也将消费者的期望值提高到了顶点,实际使用中的细微产品瑕疵也会在消费者心中放大,影响顾客满意度。魅族虽然是国内mp3厂商中研发能力较强的企业,这次也用心良苦首次使用韩国设计师打造产品,但研发速度与预期上市时间的缺口也凸显了魅族在研发上的成熟度与国际厂商存在差距,时机未到时将并非完善的产品推向市场不是明智之举。

(二)品牌形象。魅族不但做产品,而且注重培育品牌影响力,培养消费者忠诚,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魅族官方网站论坛注册用户突破三十万,说明魅族已经形成了喜爱自己产品的一个用户群体,这对于形成品牌文化是极为重要的。minipLaYeR首发版机身后印有首发的纪念LoGo也是魅族传播品牌文化的一种尝试。产品差异对于企业来说是战术层次,品牌差异才是战略层次。苹果公司的ipoD系列产品已经不仅仅是mp3而是其形成的一种独特的mp3文化,ipoD性能不是最好的,为什么能够成为行业翘楚?苹果的产品外观设计的确有特色,但这还不是问题的关键,核心是苹果公司的ipoD品牌已经成为一种符号:创新而不为传统束缚,特立独行的气质,这与目标消费群体的价值观一致,使用户认为产品即是自己个人风格的一种代言。将品牌文化形成一种强烈的符号概念是魅族接下来需要努力的方向,只有将品牌转化成让拥趸顶礼膜拜的图腾符号才能降低消费者的价格敏感度,获得高额的溢价收益。iBm笔记本的品牌符号概念就是稳定专业,所以它的电脑能够在配置不是最高的情况下卖到最贵,因为目标顾客喜欢这种特质并愿意为稳定与专业买单。

(三)认知偏差。魅族对minipLaYeR的功能定位与消费者认知出现了偏差,并且魅族的宣传广告也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消费者的这种认识。魅族将minipLaYeR定位于音频为主,视频为辅,言外之意视频功能并不是非常强劲,这或许与魅族以往产品研发的经验有关,因为魅族没有推出过视频产品。但广告宣传中给人以音视频能力都很强的印象。消费者也是对于该产品的视频功能满怀期待,实际上在这方面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没有达到消费者满意。在视频播放格式上,minipLaYeR不支持广泛运用的视频格式Rm,并且官方转换视频软件中也没有相应的支持,造成了视频资源的稀缺与用户的使用不便;视频播放现在只能达到每秒18帧,还无法达到任何影片播放流畅的程度。魅族应该认识到宣传概念应该与消费者理解概念相一致,这样才能将产品价值完整地传递。minipLaYeR产品标配中没有用户认为很重要的充电器,这样产品充电只能借助于电脑,魅族公司意识到这个问题并认为充电器不是必要的配件,提出了自己的理由,但要记住的是,一件商品的价值是需要消费者来衡量的,魅族的这种想法犯了产品导向观念,容易进入“营销近视症”的误区,根据自我的价值标准来评判产品。如果考虑到成本因素,可以适当提高产品售价,但从现在来看,充电器还在开发阶段,已经无法与minipLaYeR同时上市。

产品策略篇3

(一)在于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体地位和产业化经营目的的认识问题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产业的一次伟大的革命,而从微观角度上看,则是农业产业的微观组织拓展其经营范围,利用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内部的“非市场安排”与系统外部的市场机制的结合方式,更加有效也更加低成本地满足目标市场需求的业务扩张方式和经营模式。因此,农业产业化的目的不是为了单纯地追求产业链的延伸与完善,也不是单纯为了追求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而是通过农业产业经营系统内部的整合,使得农产品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与服务更好地符合目标市场需求,从而获得组织的壮大和利润的实现。不管是哪一种模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其主体都是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既不是政府的行为也不是分散农户的个体行为,而是龙头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业务的需要进行的一种市场行为。这个龙头企业既可以是生产环节的企业,也可以是供应或销售环节的企业;既可以是农民个人或合伙办的企业,也可以是外部的其他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化”到什么程度,不能依据政府的主观意愿而应该取决市场需求的变化和龙头企业自身的因素。

(二)在于如何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活力问题一个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的经营效率如何,主要取决于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多元经济复合体的活力。而一个企业或一个多元经济复合体的活力则取决于其创新能力的高低。创新是指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按照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J.a.Schumpeter)的定义,创新可以包括以下几种形式:(1)引进新产品;(2)引进新技术;(3)开辟新市场;(4)控制原材料的供应来源;(5)实现企业的新组织。由此可见,企业的创新是一种综合创新,不仅包括狭义的技术创新,而且包括与之相伴而生的组织创新、生产创新、管理创新和营销创新。不断追求创新是企业家的天职,是企业活力的源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践本身就是一项伟大的系统创新工程,不仅包括组织创新和技术创新,也必然客观要求产业化经营系统进行管理创新、生产创新和营销创新。但在目前的实践中,农产品营销创新尚处于萌动状态,缺乏理论准备和经验积累。笔者认为,目前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活力的最为迫切的问题,不是组织创新和技术创新,而是营销创新问题。

所谓营销创新是指企业或企业经营系统在经营思想与营销理念、营销战略与策略、营销方式与营销手段等方面的不断变革与重新组合。营销创新是组织创新成果得以巩固的重要保证,是技术创新成果得以推广和市场实现的根本前提,是管理创新和生产创新的先导。在买方市场的条件下,没有不断的营销创新就没有企业综合创新能力的提高,也就谈不上企业活力的提高。对于农业产业化经营而言,农产品营销创新的意义尤为重大,不仅关系到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否进一步健康发展,更直接关系到我国农业能否经得起“入世”的严峻考验,事关中国农业未来的发展,我们应该从时代责任感的高度来认识其重要性。各地正在进行的“订单农业”、“市场农业”、“农产品名牌战略”等实践就是农业产业化组织进行营销创新的有力例证。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深入推进,客观上迫切要求产业化经营系统全面审视自己的经营思想和营销理念,彻底地从计划经济时代的以生产为中心的农产品运销观念的桎梏中摆脱出来,全面导入现代市场营销创新,这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

二、农产品营销创新的内容

(一)农产品市场经营观念的创新———农产品营销创新的先导为了实现诸如利润、销售增长率等目标,农产品经营者必须进行市场调研、产品开发与农产品储运、销售等一系列与市场有关的经营活动。在从事这些活动时,应当以什么样的理念为指南,应当如何处理企业、顾客、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就成为任何企业或生产经营者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就构成一个企业的市场经营观念,也称营销管理观或市场营销观。它是决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方向的指南,也是为经营者在组织和谋划企业的市场营销时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概括了企业的经营态度和思维方式,贯彻于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全过程之中。随着农产品相对过剩时代的到来,客观迫切要求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抛弃农产品运销观念,确立以市场为中心的现代农产品市场营销观念。农产品市场营销就是指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欲望而实现农产品潜在交换的活动过程。它是一个比农产品运销更为广泛的概念,农产品市场营销要求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不仅要研究人们的现实需求,更要研究人们对农产品的潜在需求,并创造需求。农产品运销观念强调的是以自己的生产为前提,如何把生产出的农产品运输出去并完成销售,考虑的是如何把产品变成现金。农产品生产营销观念考虑的是如何通过生产、传送农产品以及与最终消费农产品有关的所有事物,来满足顾客的需求。顾客的需求是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出发点、中心点和归宿点。

(二)农产品营销战略与策略的创新(即营销组合的创新)———农产品营销创新的核心内容在传统的农产品运销观念指导下,农产品生产经营主要依靠农产品的储存与运输、推销与促销等手段来实现扩大销售。农产品市场营销观念则通过协调市场营销即围绕目标市场需求的变化,综合地运用各种营销战略与策略,并加以优化组合,不断创新,通过比竞争对手更加有效地满足目标市场的需求来实现企业增长和利润的实现。这就要求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充分运用现代市场营销的“10pS”组合。

第一,应该充分重视战略性营销,用好“市场探查”、“市场分割”、“市场优先”、“市场定位”等战略性4pS组合。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源于对农产品消费需求的深入探查和仔细研究,通过市场研究,寻找潜在需求,捕捉市场机会。根据一些细分变量来分割市场,进行比较、评价,选择其中一部分作为自己为之服务的目标市场,针对它的需求特点开发适宜的产品,制订合适的价格、渠道、促销策略,实现产品的既定目标。

第二,充分利用好“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等战术性“4pS”组合。由于四大策略各自包含若干个具体策略,形成各自的亚组合。如产品策略中就包括诸如产品组合策略、新产品开发策略、包装策略、品牌策略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策略等。因此,高绩效的市场营销活动不仅在于这四大策略的灵活运用和不断创新,而且在于灵活运用和有效组合每一个亚策略,形成动态优化组合,协调一致为顾客需求服务。

第三,要积极应用“政治权利”和“公共关系”。由于农业是弱质产业,比较利益低下,资金紧张,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一般难以进行广泛的宣传和促销,往往要充分依靠“政治权利”和“公共关系”这两个策略。一方面,积极利用政府力量,获得宣传支持,引导百姓消费,扩大有效需求。战后日本在发展奶牛业时就曾经提出“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的政治口号。泰国王室也曾致力于劝少年儿童多喝牛奶。另一方面,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应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改善与社会各界的关系,树立良好的形象,获得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通过公共关系达到宣传促销目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可以利用报纸、电视台等大众媒体以及其他社会机构为农产品营销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三)农产品品牌决策与管理的创新———农产品营销创新的关键和集中体现农产品品牌决策包括:(1)是否给农产品设计品牌即品牌化决策;(2)决定用谁的品牌即品牌使用者决策;(3)决定品牌的质量水平即品牌质量决策;(4)使用多少个品牌即家族品牌决策;(5)品牌扩展决策与品牌重新定位决策。

品牌管理是通过创立一个好的品牌,培育品牌、扩张品牌和保护品牌,奠定农产品品牌优势,塑造驰名品牌,积累品牌资产。品牌资产的构成要素包括品牌知名度、品牌认知度、品牌忠诚度与品牌联想及其他资产。品牌管理过程实质是一个就品牌资产的各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有步骤的规划和创新过程,其根本目的是塑造高资产的品牌。品牌资产主要体现在:(1)品牌是高价格的基础,驰名品牌会给企业带来高额利润;(2)品牌是产品竞争优势的基础,驰名品牌具有强大的竞争力;(3)品牌是吸引新消费者,留住老消费者的有利武器;(4)品牌能够提高企业营销计划的执行效率;(5)品牌是促进产品扩张,促进贸易的有力杠杆。

产品策略篇4

产品衰退期广告策略制定的困难

纵观近几年来衰退期的广告策略,不论是谨小慎微、稳扎稳打的经营者还是敢闯敢拼、气势恢弘的企业家,一般都跳不出这样两个极端:其一是对产品听之任之,致其淡出市场。因为产品既已进入衰退期,就再没必要作无谓的广告投入。其二是无计划地大量投入产品广告,企业似乎不甘心看到老产品就此退出市场舞台,甚至误将大量广告下的销量反弹视为“又一春”的开始,最终导致无谓的浪费。

诚然,在现实操作中,产品衰退期的划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由成熟期进衰退期的标志或称为拐点确定具有相当的难度。即使将销售额与利润的负增长定出一定的幅度(如有人定为-10%),也不能简单下结论说产品进入了衰退期。因为现实中不乏在成熟期时宽幅震荡波动的现象,甚至存在如股票升势后的深幅反弹后进入新的成长期的现象。

此外衰退期还应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比如在某个市场上处于衰退期的产品在另外市场上却是非衰退期的产品,如早已被大中城市淘汰的黑白电视机曾一度成为农村市场上的抢手货。某些呈季节性销售的产品如空调、保暖内衣等也存在着划分的难度。

但不管怎么说,无视产品生命周期,终会导致广告策略失当。另外,消费者行为的变化、市场竞争的加剧,新技术的应用,加速了全社会范围内的产品更新换代。这些变化,增加了产品衰退期的隐蔽性,其突发性也更为明显,甚至表现得令广告主措手不及,加上企业的经营不成熟,对市场认识不足,从而引起了广告决策上的偏差。

广告策略的调整

虽然衰退期实际划分存在一定的困难,但从某一市场,某一行业来说,大致判断衰退期还是可能的。而这对于我们的广告策略影响颇大。总体来讲,衰退期的广告是一种战略上的调整,战术上的撤退,因此,要从以往对产品的宣传重点转到企业的形象和品牌上来。

成功的广告能够促进产品的销售,但仅靠广告“补药”支撑的销量是不能长久的。如哈药集团以其地毯式的广告轰炸,赢得销量的增长就很令人担心。成功的广告应该达到两个目的:一是销量的增长,一是品牌形象的提升和品牌资产的积累,可口可乐、海尔等成功品牌的广告即是如此。衰退期的广告更要注重品牌的提升,以备企业新产品的进入。部分企业将品牌误认为高知名度,而一次广告战役就可以带来高知名度,这些企业深谙此道。例如前几年保暖内衣大战中冒出的若干“名”牌,都是靠着巨额的广告费铺起来的。于是许多企业便自信地认为,品牌也是靠广告打出来的。两者有本质的区别:品牌是商标、名称、包装、价格、历史、声誉、符号、广告风格的无形资产的总和。相对“名”牌,品牌是一个更综合更深层次的概念。

广告在品牌塑造中有四大基本功能:品牌忠诚度、品牌知名度、品质认知度、品牌联想。这四大功能共同构成品牌资产、品牌价值。广告能强化品牌忠诚。对成功的品牌来说,由较高的广告量引起的销售量的增加中,只有30%来自于新的消费者,剩下70%的销售量是来自于现有的消费者,这是由于广告使他们对品牌变得更忠诚。品牌忠诚使用者的价值在于,忠诚使用者在营销成本上最低廉,而为企业赢来的利润最丰厚,他们能带动、吸引新的消费者,忠诚使用者还能使企业面对竞争有较大的弹性。在一个品牌某一产品由于性能等产品衰退期的广告策略等方面的原因进入衰退期,企业的产品线延伸时,广告帮助消费者将原有的品质印象转移到新的产品上,广告建立的品质认知度将继续保持企业荣誉,维持老用户和吸引新用户,并为新产品的导入市场打开一道难得的关口。“菲利浦”广告说:“让我们做得更好”,即着眼于强化消费者与品牌的关系,即使录像机、VCD产品衰退了,“菲利浦”的新产品依然会受到欢迎。

产品策略篇5

关键词:产品差异策略投资特色

企业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特色服务体现出差异化,通过实现产品差异化进而实现提升产品在市场中所占的份额的目的,但是在这里所要指出的是如果建立产品差异化,由于增大了产品设计,高品质材料等等的投入也就是需要增大该产品资金的投入。各个企业的流动资金是有限的,因此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对一个产品进行定位的时候要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将流动资金用在创造差异性产品上,还是将自己集中提高个别产品生产效率上,这对一个企业来讲就是产品差异下的策略投资。

一、产品差异化对企业的影响有哪些

一个企业生产差异产品是希望引起消费者可以对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产生一个偏好,用这样的方式让自己的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所以说,企业的产品差异化战略既是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同时也是一种非常实用、有效的竞争手段(而且不用降低产品价格)。产品差异化对市场的各种因素都会产生一系列程度不同的影响。这些影响包括了以下的几点,第一,对市场价格趋势的形成会产生直接的影响;第二,产品差异使各个企业非价格竞争更加激化;第三,对市场的集中度上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第四,市场的绩效比如随着产品差异化的改变而改变。

二、产品差异下的策略投资

通过前文的论述我们可以知道,虽然产品差异化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竞争力,但是毕竟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而且有可能会受到企业的规模、劳动力、能量、原材料供应、运输等各方面的限制,所以有可能会导致投入之后却无法达到预期的想法导致战略失败。所以下面就产品差异下的策略投资进行细致的探讨。

(一)建立产品差异下的策略投资模型框架

我们可以假设在投资市场分别有a和B这两个公司,每个公司的风险都是中性的,同时他们希望可以获得最大的收益。我们设定在一段连续的时间之内,这两家公司都具有不可逆投资的机会。也就是可以进行投资时机的选择。我们设定公司所花费的是沉没成本,我们可以设定这个成本来进行C产品的生产,生产的时间不考虑其中。我们假设a、B任一公司的C产品在t时刻在价格上Qi(t)是可以满足下面的函数的:

Qi(t)=D[e,F,G]

在这里e表示任一公司所生产产品的定价优势,它所反映的是此产品在市场中是否可以被取代,用来观察两个公司所生产的产品具有的特征是相同的,可以满足消费者对于此类产品的各种需求,在市场中,其需求是一个随机的过程。定价优势e反映了产品的差异性,而产品差异就是引起消费者对不同产品产生偏爱的原因,因此也会产生定价优势的变化。消费者对产品的偏爱会随着各公司的一些因素变化而出现变化,从而影响定价优势,因此我们可以假定任一公司在t时刻Qi(t)是随时变化的;F代表的是市场需求,它所反映的是该产品是否可被其它产品所取代,a和B两个公司生产的是同一类型的产品,整个过程是随机的,符合几何布朗运动的;G代表的是市场供给,D[]所代表的是一个反需求函数,在这里所要满足一系列的特点条件。

影响公司效益的因素包括了市场需求和公司定价优势各个方面的影响,产品价格会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同时如果公司所生产的产品可以满足消费者某些特定需求,那么消费者是可以接受更高的价格的,也就是说此公司在定价优势上占有了先机。相反,如果公司生产的产品无法满足消费者的特定需求,那么就会讲价销售产品。

(二)企业如何平衡产品差异下的投资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一个公司只有找到在产品差异投资上面的一个平衡点,才能既得到价格优势,又可以使投资得到回报,使公司获得更大的效率,那么企业的管理者们该如何去做呢,我们仍然假设有两个公司a和B,两个公司对于产品差异的投资的时机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假设两个公司同时进行投资,公司a和B就是互为追随对象,此时各自公司的投资时机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通过对于定价优势、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如果a和B任何一个公司成为了领导者,那么追随者想要获得更大的效率那么就要在这个过程中在发现领导者的定价优势在到达或超过投资阈值点的时候进行投资。

(三)企业领导者投资策略

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者,对于投资的类型可以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投资的目的是抢占市场,这时候公司同竞争的公司相比没有显而易见的优势,因此想要得到某一产品的首发者就要采取占领市场这个措施。第二种就是占优型,也就是说当公司成为追随者的时候比成为领导者所得到的利润更多,那么公司在这场博弈中明显占有了更多的优势又变成了领导者。

(四)均衡分析

在如今的一些市场当中里,任意的公司抢占投资阈值问题的存在是必然的。在本文当中的关于产品差异市场当中,由于产品差异而产生的定价优势每个公司都会不同,而抢占投资阈值却不是必然存在的,这个大部分是取决于定价优势的波动率。只有了解了抢占投资阈值是否存在,企业就可以得到产品差异下的策略投资如何均衡进行。

三、结束语

由于文章的篇幅有限,所以只针对产品差异下的策略投资问题做出了一些理论上的建议,每一个企业都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所以在制定投资策略的时候,领导者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分析计算给出合理的方案,只有这样相信才能使自己的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做出自己的特色,将产品差异作为企业制胜的武器,使企业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产品策略篇6

差异性策略主要有产品差异化、渠道差异化、促销方法差异化等。产品差异化主要体现在:产品的口感、生产工艺、产品包装、产品市场定位及消费者群体的选择上要有别于其它产品。如娃哈哈绿茶虽然上市比较晚,前有康师傅、统一的冰红茶、乌龙茶已经占居了优势,后有可口可乐的岚风、天与地,乐百氏、雀巢、旺旺、午后红茶、三得利等大批企业跟进,但是娃哈哈的绿茶在口感上是以清淡低糖,包装和诉求上突出“天堂水、龙井茶”,所以一上市就到消费者的欢迎,虽然是后来者但在短短的一年中、在不经意之间就成了中国茶饮料的第三品牌。渠道差异化主要体现在:不同的通路设计、不同的通路政策、不同的渠道运作手法。汇源多年来占居中国果汁的第一名牌地位,它的主要销售渠道是家庭和酒店消费;2002年中国果汁的第一把交椅已经易主为统一,统一的鲜橙多是以pet包装代替利乐包,以路边零售摊点的即兴消费替代了酒店消费,通路上是以大流通的饮料批发渠道替代了餐饮特通渠道。正因为统一没有跟在汇源之后逐步扩大市场份额,而是进行了渠道的创新、市场创新,所以不到三年就超越了第一品牌。依云水的主要销售渠道是高级宾馆和夜场酒吧,在中国瓶装饮用水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独辟溪径,创出了中国高级饮用水的品牌。促销手段差异化是新产品上市的利器,康师傅茶饮料在部分地区新品上市用的促销手段是开瓶见奖“再来一瓶”,因为其新颖力度和可操作方便,一举获得成功。在果汁饮料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可口可乐的酷儿以独特的市场定位和诉求,避开了统一鲜橙多、康师傅鲜的每日C等强势品牌的锋芒,从而一举获得成功!

从竞争对手和市场空缺中寻找机会,从产品差异化、卖点诉求差异化、通路渠道差异化、价格策略差异化、促销手段差异化上建立自己的优势。差异性策略不仅是新产品上市的主要策略,也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二、上市计划

不少企业新产品导入期是随意无计划的,成败靠运气,结果往往是投入大成功率低。新产品的市场导入行为应该是统一的、事先的、连续的,而不是孤立的、事后的、随意的。市场导入前期的调查、策略的安排、时机的选择、政策的制订、销售费用的控制、广告的设计、促销活动的布署等等都应该事先有计划,尽可能做到量化,同时事中可监控,事后有评估。

市场研究,知已知彼

新产品进入市场之前的研究工作是十分重要,是产品市场导入战略战术的主要依据。市场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当前市场环境、消费者行为、竞争对手状况、现有渠道的特点等。首先是产品的开发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其次是新产品上市的初试期,要不断征求各级客户及消费者对产品包装、口感、价格的意见及时进行必要的调整;其三是对区域市场的竞争品牌进行调查分析,运用Swot分析法,对产品的优势和劣势、市场的机会点和威胁点进行深入分析,找到合适的榜样市场,寻到了突破口,有了差异化优势,才开始投入运作,要打有准备之仗。知已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在深入了解市场和熟悉各自的优劣势之后,应制订市场导入指导手册,做到各项工作事先有计划。计划应该是明确、详细、可执行、可监控的。明确产品的定位、市场细分和消费者的选择,各项营销指标(如铺货率、市占率、知名度等)和财务指标(销售额、利润额、销售费用等)要做到阶段化和量化,以及各个销售环节定人、定时、定事、定点、定费用。共有多少资源可以投入,销售人员是否到位?新品上市前有没有做过系统的培训工作?渠道有没有准备好?广告宣传投入、pop宣传画、货架、展示柜、样品、赠品、促销品等有没有准备好?促销政策有什么力度、能维持多久?第一轮推广下去后市场可能会出现什么反映、如何应对?

全面推进,兵贵神速

新产品上市区域的选择。根据企业自身的状况、产品特征和市场的特点选择,选择城市具有很强的带动性和示范性,但是竞争往往比较激烈,容易受到竞品的直接打压;选择农村市场,市场门槛较低,但是战线较长,需要很大的人力、物力,影响力不强,市场辐射度不够。选择二三类城市比较合适。一旦选定了目标市场,就要全面推进、快速启动。

铺市,市场成功的关键。铺市工作好可以使新产品快速上市,与经销商、批发商、零售商沟通情感,形成联动销售的局面。铺市前应做好人员、赠送品、产品、路线等的准备。铺市前最好在先投入一定量的广告,目的在于树立经销商和零售点的信心,同时也能让一部分消费者知悉品牌,造成买不到产品的局面。铺市过程中厂家应派销售员与经销商一同进行。在铺货达到一定的比例时,再进行大量广告的跟进,对售点的支持,扩大市场知名度。铺市时间尽可能短,一般控制在一周内完成,3个月内可以连续三到四次铺货。只要渠道能够及时跟进,该产品的导入期基本就算成功了。配合铺货,要将售点陈列方式、pop广告等同时跟上。

渠道设计、联袂而动

一般情况下,新产品上市各种营销的资源比较有限,要把产品全面推向市场,靠厂家的单打独斗不仅在上市的时间会很长,而且风险也较大。选择合适的经销商进行合作,利用经销商的资金和网络可以大大缩短上市时间和减小上市的风险。

设计渠道,分析各类渠道的长短、扁平、优缺点。主要是市场的铺货率、信息沟通的灵敏度、市场管理的复杂性三个方面来考虑。

制定招商广告和招商政策。要把握两个核心点,一是建立起经销商的信心,与厂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二是要确保经销商有利可图。在制定经销商的政策上可以实行分级、分时间、分区域的政策,关键是在事前要政策透明,让经销商感到按照一定的销售量来获得利润。但是新品上市一般很难找到好的经销商,除非你是大品牌。最好的方法是自己做和经销商合作相结合,倒过来做渠道,先用精兵强将踏踏实实地把市场做起来,让经销商看到希望,再逐步把市场交给经销商做,并及时给予支持和指导。

厂商结合共同做市场,首先要提高产品铺货率和见货率,接着就是二次购买和启动消费者。制订一些鼓励政策加强见货率和产品陈列,如康师傅的见一送一,只要在终端零售店陈列架上摆放一瓶康师傅的产品,就免费送你一瓶,结果零售店争相摆放,产品氛围一下子起来了。

促销政策 始于利害零售点尽可能

现有的市场渠道往往已被大品牌所占据,新品的上市,尤其会引来各种打压和封锁,新产品上市应分别针对经销商、批市、零售点、最终消费者制订促销政策,促销必须有力度有效果,不能考虑短期利益,只有形成广大销售网络,造成一种销售声势,使产品摆上柜台,最终为消费者所接受,企业才能获益。各种促销手段屡见不鲜,如试卖、卖不出无偿退货、终端陈列赠品、实物返利、有奖促销等,但是要制定一种最适合本产品和本地区消费者的促销方案。三、试点市场

产品在全面上市前,最好先找一个试点市场。如果一上来就同时在全国范围内遍地开花会有很大的风险。通过试点市场主要是看看:消费者的反应如何,经销商有什么意见建议,广告宣传是否有效,销售人员的能力,产品价格是否合适,公司对市场的调控能力有多少,各种政策是否恰当,各项销售指标能否达到预期目标等等。试点市场不仅能够起到全面检查企业营销行业是否恰当,而且具有示范带动作用,对于发挥公司员工的积极性和渠道的积极性都具有很好说服力。四、集中性策略

集中性策略是指将有限的企业资源集中投入到一块市场,在特定范围内资源明显优于竞争对手,达到在这块市场取胜的目的。孙子有云:“兵非贵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意思是军队不以兵力众多为贵,只要不轻举妄动,就能集中兵力,察明敌情,战胜敌人。

在全国市场中先选定重点目标市场,在重点目标市场中再选定重点区域,将人力物力先集中在重点市场进行突破,由点到面,连面成片。然后将榜样市场的经验进行复制和放大。

产品策略篇7

[关键词]台湾文创产品;文创产业;营销策略

1创意表现策略

1.1以传统文化为基础设计文创产品

台湾的文创产品注重对传统文化进行保护和再开发,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其精神内核和文化内涵,将传统文化通过运用设计的手段巧妙地赋予新生并实现价值的提升。例如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的“故宫”藏品衍生品,有以康熙批阅为蓝本的“朕知道了”纸胶带、以皇帝“钦定一甲第一名”为概念的第一名笔记本、景泰蓝小闹钟等。传统新造不是新鲜话题,台北“故宫博物院”将馆藏衍生品开发得充满文创话题和经济效益,使文创商品具有历史感,同时也让消费者觉得购买这件文创商品是物有所值的。另外,台湾善用地域特色和民族印记的传统文化发展文创事业,在地域特色、民俗风情、地区工艺的文化要素中寻找灵感和设计原型。地域特色文化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台湾非常重视对地域文化的传承,深入挖掘地方创意和特色产业,让地方特色文化与现代产业有机结合,使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再一次让消费者聚焦。台湾原住民目前有泰雅、排湾、鲁凯、卑南、阿美等14个主要族群和其他次族群。这些原住民族群在台湾当局对文化的鼓励和发展支持下,原著民艺术家纷纷成立部落工艺或者创作工坊,利用原住民历史故事赋予文创产品生命,极大地丰富了商品的品牌内涵。

1.2发展动漫、影视作品周边文创产品

由于台湾深受过日本文化影响,因此对动漫这类文化也是台湾文创产业里最有特色的组成部分,各个商业角落里流淌着动漫的基因。在台湾经常有各种动漫主题展,例如2016年宫崎骏动漫展,台北国际动漫节,除了观看展会外,关于动漫的周边产品也随之热卖。同时台湾许多文创纪念品利用动漫元素进行原创设计,成为故事化的产品,使这些纪念品内涵更为丰富,系列产品也会激发消费者收集和多次购买的欲望。台湾偶像剧、电影拍摄地是许多大陆游客旅游热门之地,因此在这些地方,利用影视剧拍摄地的优势发展其周边文创产品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促进产品营销。例如台湾垦丁恒春镇电影《海角七号》拍摄地阿嘉的家,二楼保留电影中场景布置和陈设,供游客参观,一楼是关于《海角七号》电影周边文创商品如明信片、印章、漂流瓶、文具等,所有的产品均运用电影中元素展开设计。与此类似,在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拍摄地平溪,以天灯为创意元素的文创产品种类丰富,《恶作剧之吻》拍摄地台中静宜大学,剧中男女主卡通形象文创商品成为许多游客争相购买的纪念品。

2营销推广策略

2.1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通路融合

台湾文创商品注重利用传统媒体,同时适应数位化时代,积极开拓新媒体,促使两个通路融合发展。例如Facebook上有许多文创事集“粉丝”页和设计师社区,贩售限量文创设计商品。利用新媒体营销打破了传统店铺的时间和地域限制,同时也有利于打开海外市场。台北“故宫博物院”文创纪念品店大火后也紧跟时代步伐,将范围拓展至网络,设立“故宫”精品店网站,且有不同语言,跨越地区的限制,让各国观光客都有机会“故宫”创意纪念品。

2.2参加设计竞赛提升知名度

文创商品与一般商品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有设计感,台湾文创商品通过参与国内外设计大赛,国内外相关之展会,展示品牌内涵与产品系列,借以让观展之通路商认识品牌并了解商品内容,另外也可以获得媒体的大量报道提升知名度,若在赛事中获奖,可进一步利用设计赛事为文创产品加值,促进产品销售。例如有象征台湾文化创意产业最高荣誉的台湾文创精品奖,是很多文创产品走进大众视野的开端,还有许多文创产品会参加国际认可度较高的设计赛事,从而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大的关注。例如台湾著名的掌生穀粒,采用原住民纺织的特色花布作为包装材质,充满了浓浓的在地文化气息;用古朴的牛皮纸制成传统口袋状外形,搭配上纸藤封口手柄,再配上白色棉纸以及传统书法文字撰写,十分古朴自然。富有创意的设计使得掌生穀粒荣获2010年台湾文创精品金奖、2011年德国红点设计大奖,与2011年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大奖。

2.3以互动为基础强化体验营销

台北松烟诚品有一种新型态的商业化模式,另类的技艺手作工艺师们则是运用体验营销,以让顾客实做来贩卖自制个性化商品,这类结合了工艺手制商品、门市橱窗、免费课程与商品贩卖于一体的另类体验模式,贩卖的是无价的课程与服务,顾客还能拿到自己实做的手工文创商品,而顾客则是橱窗与体验最重要的一部分,所以这类由工作室转型而成的文创商店在松烟诚品的文创商店卖场里最吸眼,像是银饰、皮件、吹玻璃、捏陶,总能吸引许多顾客探头光顾。

2.4情感营销提升品牌价值

品牌故事的诉求往往会给产品本身带去更多更具有特殊韵味的特质,当下营销的关键,是要会讲打动人心的好故事。理性消费需要快速、便捷、实惠,而情感消费则需要打动人们的内心。例如台湾日月老茶厂出品的阿萨姆红茶,除了对产品包装进行创意设计外,还注重对品牌赋予特殊的故事,使消费者感受红茶背后一个百年老茶厂的重生,赋予文创农产品充分的情感,从而让消费者对产品和品牌产生认同感。

3分销渠道策略

3.1整合集体效应—文创园区场域化运营

近年来台湾积极发展文创园区,目前已建成台北华山文创园区、松山文创园区、台中文创园区、台南文创园区、高雄驳二艺术特区、嘉义文创园区、花莲文创园区、桃园中正艺文特区、台湾美术馆文创园区、高雄打狗领事馆文创园区、九份升平文创园区等多个文创园区。除上述文创园区外,台湾一些地方自发形成一些颇具特色的“文化创意街区”,成为一种聚集许多创意工作室、个性商店及其他文化活动场所。众多文创园区和街区根据所在城市地区不同差异化定位,使各类文创园承载不同风格的文创产品。例如高雄市,因为其历史有钢铁产业聚集的优势,因此在高雄的驳二艺术特区在定位的创意设计产业时多了几分“硬朗”的风格,举办“国际钢雕艺术节”也就有了成长的环境和土壤。

3.2密集分布的创意零售店铺

在台湾随处可见创意零售店铺,分布在商场、夜市、文创市集和各个街道。这些零售店铺除了销售所在区域特色文创产品外,也有贩售其他区域产品,例如在台北的文创店不仅有许多台北景点和历史文化的文创产品,还有台湾其他区域阿里山、花莲、垦丁的纪念品,方便许多外来游客在时间紧急的情况下也可以购买到心仪的商品。

参考文献:

[1]“文建会”.创意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案行动计划(2011—2015年合订本)[m].台北:“行政院经济建设委员会”,2009.

[2]“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台湾制造:文化创意向前行[m].台北:允晨文化实业股份行限公司,2007.

[3]金光裕.寻找台北的文化蓝图———专访文化局长龙应台[J].建筑,2000(42).

产品策略篇8

【关键词】医疗互联网展会

一、参展展会

展览会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推广手段之一,在同一时间、地点使医疗器械行业的供应商和采购商集中到一起,使得参展商有机会与数万名观众面对面的洽谈,可以低成本结识、接触到高质量的采购商,直接了解采购商的需求、战略以及采购动向,从而省去拼命挖掘客户的烦恼。目前医疗器械行业方面的展览会,比较著名的有国内规模最大的全国医疗器械展览会、全球规模最大的meDiCa展会和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CmeH)。全国医疗器械展览会由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举办,每年两次,每次参展厂家约2000多家,已成功举办60届;而meDiCa和CmeH面向全球市场,前者每年11月份在德国杜塞尔多夫举办,后者每年6月份在上海举办。展会参与者一般由政府、医疗器械厂家、风险投资商、国内外名校与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以及意向客户和商组成。

运营初期公司会每年参展全国医疗器械展览会和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以及一些地方省市举办的医疗器械展会,中后期全面参展meDiCa展会,作为加深市场了解、挖掘中外潜在客户和进一步推广产品的重要平台,达到供需关系互动和学习发展经验的目的。

二、权威认证

针对潜在客户(医学院及医院购买决策者),公司的最优策略是争取领域内的专家认证,从而提升产品竞争力。我们的推广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会议推广方式

公司以资助参展的方式,参加医疗器械行业会议和专业性学术会议,如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学术大会等。由于会议参与人士系同行业内资深研究集群,参与会议是新产品或技术获得行业知名度的有效途径。因此脑睿智的会议推广,目的在于提高产品知名度,寻求权威认证并扩大意向客户。该方式重点性强,销售费用适中,环节少,时间短,是公司必选的方式。

(二)专家推广方式

公司以知名医院和知名专家或教授为推荐人,利用知名医院和知名专家或教授的关系,拓展各级医院医学院专家和科主任关系形成的网络群体更利于意向客户的形成。

(三)研讨会方式

公司将定期举办或参与医院沙龙和各种学术研讨会、推广会,与广大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医学前沿问题。通过交流,公司能更好地树立产品和品牌形象,同时收集大量信息,用于指导新产品的开发应用。

三、媒体推广

(一)杂志软文

公司所采用的杂志广告一般包括学术杂志和医疗器械专刊杂志。学术杂志如《医疗影像》,受众是医院及医学院的专家群体,是医疗器械的直接使用者,广告策略更倾向于功能性的阐述;医疗器械专刊杂志如《医疗器械大全》和《医疗器械装备》等,面对的是全国的医疗器械经销公司,广告策略更倾向于产品概括性描述和有吸引力的商务条款的解释。

(二)邮件及电子邮件

公司将通过书面或电子信函保持企业与客户间的信息传递。每次有新产品型号或新功能出现后,公司会制作产品宣传彩页并以邮件或电子邮件形式发给用户或经销商。除了由公司销售人员派送外,还会根据公司销售档案将新彩页邮寄给已有用户和潜在用户,然后由销售助理进行电话跟踪,寻找销售机会。

产品策略篇9

关键词:惠而浦、策略、市场定位、重返

2001年11月10日,多哈会议中国正式被接纳为世贸组织成员,入关的成功使许多国内企业面临机遇和挑战,同时外国企业也视机而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洗衣机市场出现了一个正被中国人接受的崭新的老资格的洋品牌——惠而浦。

说其新是因为国人很少了解,甚至很少知道这个品牌。

说其老是因为惠而浦历史悠久,世界白色大家电排名第一。

通过对哈尔滨家电市场的调查,特别是对惠而浦洗衣机的调查,本人对惠而浦及其产品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分析,具体如下:

一、惠而浦——世界白色家电的巨头

惠而浦公司1911年成立,总部在美国密歇根洲的奔腾港,曾发明并销售全世界第一台扭绞式洗衣机、第一台全自动洗衣机。目前,其在全球拥有62000名雇员,生产基地遍布美国、中国、加拿大、瑞士、德国等13个国家,公司的21个品牌畅销70个国家和地区。2001年全球销售额超过100亿美元。

惠而浦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家专注于全系列白色大家电制造的跨国公司。其9大系列白色家电(洗/干、微、冰、空、炉具、排油烟机、洗碗机、油热汀及家庭厨房垃圾处理机),在全世界总市场占有率约14%,居世界首位。其中洗衣机连续几年以14%(1997年超过14%)的市场份额稳居世界第一,超出第二名6个百分点。惠而浦1996年确立全球洗衣机霸主地位,创造了在美国市场每7秒钟售出一台洗衣机的记录。

据美国《家电》杂志,对全球前十位家电制造商进行了排名:

1、惠而浦wHiRLpooL美国

2、丽都eLeCtRoLUX瑞典

3、通用电器GeappLianCe美国

4、松下matSUSHita日本

5、博世—西门子BoSCH—SiemenS德国

6、美泰克maYtaG美国

7、夏普SHaRp日本

8、东芝toSHiBa日本

9、海尔HaieR中国

10、日立HitaCHi日本

从以上的排名可知惠而浦在家电市场中的地位,根据相关资料的分析,惠而浦在全球家电业老大的地位一览无余。

二、惠而浦——中国市场“打过盹”的老虎

惠而浦在20世纪90年代带着全球家电老大的自负和急躁进入中国市场,但市场占有率极低(如1998年惠而浦冰箱市场占有率只有0¸33%),于是1997年惠而浦关闭了它的两家合资子公司,退出了中国冰箱、空调市场,这被认为是壮士断腕之举。国内多数人把惠而浦看成是中国市场上的失败者,欢呼是“国产品牌对洋品牌的胜利”。

但惠而浦中国地区总裁施德承坚持:惠而浦在中国市场称不上失败,暂时性退出不过是惠而浦的一个战略调整。他对记者说:当时惠而浦刚进入中国,却在洗衣机、微波炉、冰箱和空调四个领域进行投资,在不熟悉中国市场的情况下,投资有一定的盲目性。何况,当时冰箱、空调市场价格战使生产已无利可图,惠而浦没有必要陷在里面。“今天回头来看,当初的调整是成功的”。实际上,惠而浦撤退调整的代价确实小于硬拼下去的代价。

2001年10月23日(距中国被接纳为世贸组织成员的时间—2001年11月10日仅仅17天),施德承在昆明宣告:惠而浦重返中国市场,推出了3个系列30个新品种,发动了惠而浦进入中国市场以来的最大攻势,施德承称之为惠而浦在中国“入世前的冲刺”。毫无疑问,这不是一种时间上的巧合。这支中国市场上“打过盹”的老虎开始苏醒,开始了对森林统治权的争夺。

三、惠而浦重返中国市场的时机选择

在中国家电市场已经显出疲惫的时候,惠而浦重返中国市场,惠而浦认为中国家电业开始“进入第三阶段”。经过全国开花到企业重组后,中国家电业开始了在全球范围内跨国合作的新阶段。“像惠而浦这样的制造商没有理由不在中国市场占一席之地”。施德承说,中国家电市场经历了激烈的价格战后,许多家电企业已经显出疲态,价格战会给他们深刻的教训,他们不会再掀起价格战,或者已经没有能力再打价格战。在相对平静的时候进入,惠而浦会面对一个较公平的市场,不用应付价格战。施德承认为,在经历价格战后,这些企业已经很少有能力来进行新产品研制,无法在这方面进行新的投资,而这是对消费者最有益也是消费者最需要的。惠而浦再进中国市场,正是以此为最大优势。

许多人认为惠而浦选择了一个不恰当的时机进入中国市场,本人却非常赞同惠而浦的观点,认为这正是惠而浦进入中国市场的最好时机。从市场营销的理念出发,也可以说是:“水则资车,旱则资舟”的“待乏”原则的一种体现,此时的进入会使惠而浦的成本较低,使其技术优势发挥至顶峰。惠而浦新产品投入中国市场可能会出现两个结果:一是中国市场上的企业对新产品的研发仍是无动于衷,把市场拱手相让;二是这些企业也跟进开发新产品,结果在价格战之后再投巨资,这必然加重这些企业的困难。而这两个结果对惠而浦都是有利的。

四、惠而浦洗衣机新品市场定位之我见

惠而浦早在1996年就已确立了其全球洗衣机霸主地位,洗衣机也是其传统的拳头产品。其在洗衣机方面的专利多达185项。我们不妨以惠而浦洗衣机新品为代表分析一下惠而浦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定位。

惠而浦强调在中国市场差异经营,打技术牌,宣称不打价格战。就其洗衣机系列产品而言,在哈尔滨市场,我们市场调查的结果,最低售价1280元(wi4237)至最高售价5800(SL804C)之间各种价位不等,而其近期面市的新品wi428H最具代表性。其功能除未设智能模糊逻辑控制外,其它功能一应俱全—-迷你洗、漂洗次数可选、溢水漂洗、运动浸泡、智能眼、独特自动平衡脚、静音减震系统、双重强力洗涤、自动关机等,然而价位仅为1600元左右。正如惠而浦宣称的一样,“它没有降价,但它的性能、功能、技术含量都提高了。可想而知,价格没有下调,功能、技术含量增加了,二者结合起来,是什么状态,这就是惠而浦的不打价格战,打技术牌。可以用多向量图法分析一下其市场定位:

通过我们不完全的调查统计,在哈尔滨洗衣机市场上,与惠而浦wi428H同档不同品牌的产品有多个品种:a类产品定价在1600—1900元之间,B类产品定价在1300---1500元之间,C类产品定价在1200---1400元之间,D类产品定价在1500---1800元之间,m为惠而浦wi428H。从图中可看出市场上有空白点,惠而浦wi428H的市场定价接近于此竞争者较少的市场空白点,即wi428H的定位,趋向于用高品质、合适的价格,赢得消费者、占领市场。

五、惠而浦的中国策略及影响

惠而浦在中国的目标是成为规模很大的家电综合公司,进而要做中国家电寡头。在中国加入wto后,惠而浦加快中国市场开发速度,差异经营,打技术牌。

在中国市场方面的投资,惠而浦全球总裁兼首席运作长官费迪表示,有三方面:第一是扩大销售网络,第二是公关、广告等市场推广方面的宣传和推动,第三是品牌建立,这一系列的投资使我们去年在中国销售额比前年增长了50%。

在与中国家电大企业的竞争方面,费迪认为,惠而浦与海尔有着不同的发展战略。海尔策略是发展成一个涉及各行各业的集团公司,惠而浦在全球所有市场上只做一件事,那就是专注于生产白色家电,建立自己的品牌。

施德承认为,其与格兰仕有着不同的策略和目标消费群。格兰仕出击中低档市场,惠而浦倾向于以高品质的产品占稳高端市场,二者不会短兵相接。

在技术牌上,在中国准备落户两大研发中心:其一,建设中的上海惠而浦亚洲地区织物研发中心;其二,在深圳建一个微波炉研发中心。

产品策略篇10

[关键词]文化产业;品牌战略;实施策略;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713.5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6043(2017)02-0089-02

一、我国文化产业现状

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性产业之一。随着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我国文化产业在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面临的问题依旧较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品牌战略作为各行业及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实施的重要战略,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提升文化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品牌战略能够有效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整合文化产业资源,实现突破性发展。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在实施品牌战略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企业品牌战略意识不强,缺乏自主优势品牌、品牌战略实施力度不足以及缺乏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引导等。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我国文化产业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因此,必须要对当前其存在的各项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以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文化产业品牌战略得到有效的实施,全面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实施品牌战略对于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起步较早,文化资源相对十分丰富,自然文化和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方式促进了我国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而在竞争不断激烈的市场中,大力实施品牌战略,能够使我国文化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这样就可以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一方面,现有的文化产业发展在被赋予一定的品牌影响力之后,其产品和服务的整体价值就能得到持续的提升,更加有利于我国文化产业内的企业顺应全球化的发展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使其在全球市场中能够大大提升其品牌的影响力。另一方面,我国大部分文化产业内的企业可以借助品牌的力量,重新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有效规范和践行品牌战略,使整个文化产业不断升级和实现文化产业结构的优化,进而不断实现文化产业的渗透式发展,以此在全球市场中取得纵深发展。

(二)有助于整合我国文化产业资源

资源的整合和有效利用是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目标。实施有效的品牌战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我国文化产业转变传统的发展思路和模式,在市场中通过品牌战略整合优势资源,不断实现突破性发展。一方面,现有的文化产业中各地区资源存在严重的差异,企业的规模和整体实力不一,通过实施品牌战略,可以使文化企业之间不断进行兼并和重组,形成明显的规模效益,以此实现整个文化产业内资源的有效流动和整合。另一方面,在品牌战略的指导下,能够使我国各地区文化产业树立现代化的发展理念,以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为基础,在此基础上使整个文化产业内的资源得到充分高效的利用,不断提升其整体的发展效率,实现文化产业资源的长期可持续性利用和开发。

三、我国文化产品在实施品牌战略中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内部企业品牌战略意识不强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内部企业品牌战略意识不强,使各项品牌战略实施策略存在很多的推进难度。首先,很多文化企业的规模较小,其在发展的过程中难以获得较高的利润,只是进行一些简单的文化产品制作和提供简单的服务,使其在理念和模式上还停留在传统阶段,没有真正达到品牌战略的相关要求。其次,我国文化产业涉及到的部门较多,各企业的发展存在较大的差异,产业内部竞争相对激烈,很多企业没有充分有效的学习其他企业的先进经验和方法来实施品牌战略,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拖慢了我国文化产品品牌战略实施的步伐。

(二)文化产业缺乏自主优势品牌

在文化产业实施品牌战略的过程中,其存在的重要问题就是缺乏自主优势品牌。长期以来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整体质量较低,存在粗放式发展的问题,使很多文化产业内的企业停留在较低层面,其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不具有品牌创新意识和创新动力,简单化的发展模式,使其整体竞争力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缺乏对自主品牌研发的必要投入,因此难以抵挡住外来优势品牌的竞争。同时,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品牌创新的难度不断加大,我国文化产业的自主优势品牌开发力度还跟不上市场发展的速度,而我国对创新专利等方面的保护力度不足,使很多企业没有动力去建设自主品牌,人才的匮乏也成为限制自主优势品牌发展的重要原因。

(三)文化产业品牌发展战略实施力度不足

品牌战略的实施力度直接关系到整个战略实施的成败,目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品牌发展战略实施力度不足成为整个文化产业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很多文化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产业政策的践行力度十分有限,而整个产业内的兼并重组力度不足,使很多小型化、低水平、低效率的文化企业依旧大量存在,限制了文化产业品牌战略的实施空间和步伐。另外,文化产业在实施品牌战略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使很多企业没有动力去实施品牌战略,很多文化产业政策形同虚设,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力度有限,企业会存在推诿的现象,长期以来势必造成我国文化产业品牌战略的滞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