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质量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6:17:36

睡眠质量篇1

摘要:睡眠质量与人的身心健康密切相关,本文从睡眠质量的概念、评定方法和现状三个角度谈谈睡眠质量。

睡眠是人类最重要的生理活动之一,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已有研究表明,睡眠不良与机体免疫力、疲劳、心理压力、医疗费用、意外事故、自杀风险等密切相关[1―2]。2001年,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将3月21日确定为世界睡眠日,可见,睡眠的重要性已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

一、概念的界定

睡眠质量的定义缺乏一个公认的定义。当前,对睡眠质量的定义主要有三种途径:第一,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睡眠质量是指用工具测量记录到的睡眠指标。Buysse等(1989)将睡眠质量划分为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障碍七个成分,并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来判断睡眠质量的好坏。第二,利用多种精密仪器,如多导睡眠图将生理指标转化为具体的睡眠质量指标,如睡眠潜伏期、睡眠效率等。第三,用睡眠的量来表示睡眠质量的好坏,这个“量”不是睡眠的数量和时间,而是指对睡眠本身的一种体验[3]。由此可见,睡眠质量是对睡眠过程及其效果的一种综合评估,其包含质和量两个方面,是在对客观睡眠情况评定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关于睡眠的主观感受。

二、睡眠质量的评定

睡眠质量是一个对维度的概念,可以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进行判定,因此,对睡眠质量的评定方法主要有主观报告和客观测量两大类。

睡眠质量的主观报告法主要是以问卷的形式进行。目前,国外已发展多种成熟的量表来测量个体的睡眠质量,最常用和最理想的选择是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该问卷适用范围广泛,对睡眠质和量的评定较为全面,与多导睡眠图测试的结果也存在较高的相关,被公认为一种常用和简捷的睡眠质量量表。另外,美国医学结局研究组(moS)睡眠量表和艾普沃斯嗜睡量表(eSS)也被证实为是具有信效度的工具。得分越高,则睡眠问题越严重,这是睡眠量表计分的共同点。

此外,日志法也是评定睡眠质量的一种主观报告法。睡眠日志法,是让被试在特定的一段时期内,记录自己每天的睡眠情况。KaterinaCervena等人(2005)曾用睡眠日志法对惊恐障碍患者进行研究,方法是要求被试在多导睡眠图记录的前一周时间里记下自己的主观睡眠时间、开始睡眠时间、睡眠质量、醒后精神恢复和睡眠效率等情况[4]。

对睡眠质量的客观测量,主要是借助仪器客观地记录被试睡眠时的生理指标,进而使用具体的编码系统转化为睡眠质量指标。这种客观测量的方法是评定睡眠质量的最精确的方法,其是用多导睡眠图,如心电图、脑电图等现代科技手段,科学地记录被试的睡眠情况,然而,这种方法受设备等条件的限制,不便于大范围研究调查。客观测量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多导睡眠图,这是最常用的客观测量方法;二是睡眠活动记录器,这是一种微型化的、类似于手表的一种设备,把它戴在手腕上就可以自动记录人的睡眠周期情况。aviSadeh等人(2000)就采用了这种方法研究学龄儿童的睡眠情况[5]。

睡眠质量的主观报告和客观测量都各有其优势与不足。主观报告虽简洁易用,但易受被试主观性的影响。相反,客观测量则能弥补这方面的缺陷,基本不受被试主观性的影响,能客观地记录被试的睡眠质量问题,但其不足在于需要精密的设备和专门的实验室,因而在使用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鉴于此,对睡眠质量的测量工具有待进一步研制开发,或同时使用主观报告和客观测量,以便更精确地评定被试的睡眠质量。

三、睡眠质量的现状

已有调查结果显示人类的睡眠质量不容乐观。owens等(2000)通过对小学生的调查指出,37%的学生存在睡眠障碍[6]。morrison(1992)指出,美国有10%―23%的青少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入睡困难、再入睡困难及早醒等睡眠障碍[7]。而Garcia-Jimenez等(2004)报告表明,青少年的睡眠问题更严重,38.5%睡眠质量差,23%难以入睡,9.95%失眠,53%嗜睡[8]。国内调查同样显示出睡眠问题的严重性,13.93%―52%的大学生存在睡眠质量问题[9―10]。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睡眠流行病学调查中指出,43%的人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

对睡眠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概括起来可以分为四大类:一是生理因素,如身体疾病,研究表明,因疾病带来的身体疼痛显著地干扰着人们的睡眠质量;二是睡眠卫生,如睡眠习惯、睡前活动等;三是心理因素,焦虑、抑郁、敌对和紧张等负性情绪与睡眠质量有显著的相关;四是社会因素,如生活事件、应激等。

参考文献:

[1]RiedelB.w.,LichsteinK.L.insomniaanddaytimefunctioning.SleepmedicineReviews,2000,4:277-298.

[2]taylorD.J.,LichsteinK.L.,DurrenceH.H.insomniaasahealthriskfactor.BehavioralSleepmedicine,2003,1:227-247.

[3]andrewD.,JackD..edinger.measuringsleepquality[J].Sleepmedicine,2008,1:10-17.

[4]KaterinaCervena,milosmatousek,Janprasko,martinBrunovsky,Beatapaskova.Sleepdisturbancesinpatientstreatedforpanicdisorder.Sleepmedicine,2005:149-153.

[5]aviSadeh,amiramRaviv,ReutGruber.SleeppatternsandSleepDisrupionsinSchool-ageChildren.Developmentalpsychology,2000,36,(3):291-301.

[6]owensJ.a.,Spiritoa.,mcGuinnm.,nobileC.:Sleephabitsandsleepdisturbanceinelementaryschool-agedchildren.DevBehavpediatr,2000,21:27-36.

[7]morrisonD.n.,mcgeeR.,Stantonw.R..Sleepproblemsinadolescence.amacadChildadolescpsychiatry,1992,31,(1):94-99.

[8]Garcia-Jimenezm.a.,Salcedo-aguilarF.,Rodriguez-almonacidF.m.,etal..theprevalenceofsleepdisordersamongadolescentsinCuenca,SpainRevneurol,2004,39:18-24.

睡眠质量篇2

【关键词】睡眠评估量表;iCU;睡眠质量

【中图分类号】R4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睡眠是一种重要的生理现象,与人的精神和躯体健康密切相关。iCU作为重症监护及抢救病区,其特殊环境势必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睡眠问题在iCU患者中非常突出。良好的睡眠具有恢复性作用,能够促进伤口愈合及生理功能恢复,有助于康复;而睡眠不足导致机体疲乏,免疫力降低,增加感染的机率,最终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病死率升高[1]。因此,了解iCU患者的睡眠质量,分析影响睡眠的因素对指导临床护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表明,在基础护理中增加患者的睡眠评估,促使临床医护人员根据评估结果,分析具体原因,并根据患者个体差异性制定相应的计划,对相应的影响因素实施前瞻性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同意配合提供相关资料,年龄16岁以上,小学以上文化程度,意识清楚,能正确回答问题,在入院前没有睡眠障碍且无其他精神疾病病史的120例患者,在iCU住院日>=4天,男65例,女55例,年龄:21~70岁。

排除标准:使用镇静催眠药物的患者,有夜班工作经历的,有饮用咖啡、酒及其他影响睡眠饮料习惯的。

1.2调查工具

采用自行设计的iCU患者睡眠评估量表:患者的疾病因素、心理因素、医源性及环境因素等三个方面,共12个条目;结合患者主观睡眠感受(开放式)及护士评估法。

睡眠评估量表的内容:

1.2.1患者自评法

1.2.1.1导致睡眠紊乱的常见因素

疾病本身因素:疾病本身的临床表现及药物作用、身体不适(如疼痛,制动)、交流障碍(如口腔疾病术后患者,气管插管患者等)3个条目

患者心理因素:担心疾病及预后、经济费用导致的心理负担、创伤应激与焦虑3个条目

医源性因素及环境因素:创伤性的监护和治疗手段、医护干扰、噪音、光照、同一病室的危重患者及抢救患者、仪器设备等6个条目

1.2.1.2患者主观睡眠感受:鼓励患者自主表述,对睡眠结构的文字描述

1.2.2护士评估法

参照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作为评价睡眠质量的工具。pSQi由23个题目构成,可划分为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应用和对日间功能影响7个成分,每个成分按0、1、2、3分4个等级评定,累积各成分得分为pSQi总分,总分范围为0~21分。以pSQi总分>7分为我国成人睡眠质量有问题的参考值,总分<7分时认为睡眠质量较好,总分>7分睡眠质量差,总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

1.3调查方法

于患者入住iCU第4天进行评估,调查患者入院后3天的睡眠情况,向患者讲明评估方法和量表的含义,让患者根据入住iCU后的睡眠情况在量表上勾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准确答案,答案经检查符合要求后当场收回。为了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在患者填写之前给予详细讲解与指导,并在他们首次填写后予以检查和复核,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2]。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处理收集的数据,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X2检验,分析睡眠质量与各个影响因素的相关性。

2结果

2.1调查显示81.67%的患者(98人)pSQi总分>7分,在入住iCU期间睡眠质量受到了影响;其中51.67%的患者(62人)pSQi总分>14分,睡眠质量差。

2.2iCU患者睡眠紊乱的相关因素分析

身体不适、噪音、光照、交流障碍、医护干扰和担心疾病及预后分别占影响iCU患者睡眠质量的前6位(见表1)。

3讨论

国内外虽有部分关于睡眠评估研究报道,可大多数是以pSG作为金标准进行对比研究[3]。对睡眠的评估,多导脑电图(polysomnography,pSG)是一个客观评估睡眠质量和数量的工具,主要用于睡眠和梦境研究,但是经常用于研究,不能广泛应用于临床。edwards等研究了护士评估21例临床iCU患者睡眠状况,显示81.9%的结果与pSG一致,睡眠时间基本正确,但是睡眠质量不能有效评估[4]。

对于睡眠评估,许多学者都做了不同的尝试。Fontaine等[5]认为护士能有效评估患者的睡眠;aurell等[6]则认为护士往往高估了患者的睡眠。

我认为,需要加大对患者主观睡眠感受的研究,即患者自评,包括睡眠影响因素的量化指标及睡眠结构的文字描述,结合pSG,进一步优化对患者睡眠的评估;与此同时,在此过程中继续摸索护士评估的方法,增加评估的信度和效度,提高护士评估的科学性[7]。除此之外,将iCU患者睡眠剥夺的常规评估、预防、应对策略纳入iCU专科护士培训的内容,使护士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和认识。重视iCU患者的睡眠护理,建立规范、标准的睡眠护理模式,用标准化的评估工具测量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前瞻性干预,针对患者个体差异制订出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将改善睡眠、提高睡眠质量列入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的基本范畴[8]。

目前改善iCU患者睡眠质量的干预措施包括药物干预和非药物干预,一般首选非药物干预。医护人员可以通过降低噪声、减弱光照、护理操作尽量集中完成等措施,为iCU患者提供安静的休息环境;另外,多项研究显示给患者佩戴耳塞和眼罩,多关心患者,与患者交谈,倾听患者的感受均能有效改善睡眠质量。对于机械通气的iCU患者,医护人员应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通气模式,指导患者配合呼吸机有效通气,以免通气过度,从而降低患者的觉醒次数。在以上非药物干预无效的情况下再选择适当的镇静催眠药物,必须注意不能长期使用以免出现药物依赖性。

在基础护理中增加对患者的睡眠评估,并根据患者个体差异性制定相应不同的护理计划,实施前瞻性护理干预,能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特别是对急危重症患者,增加睡眠评估能够有效的提高治愈率、缓解患者身心不适、减少住院时间,减轻患者及家属的经济负担,进一步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9]。

参考文献

[1]孙淑英,黄慧芬,孙红玲,等.多发伤患者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9,9:843-844.

[2]董秀云,iCU患者睡眠状况的相关因素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1:44-45

[3]LapichinoG,mistralettiG,CorbellaD,etal.ScoringSystemfortheSelectionofHigh-riskpatientsintheintensiveCareUnit[J].CritCaremed,2006,34(4):1039-1041.

[4]edwardsGB,SchuringLm.pilotStudy:ValidatingStaffnurses’observationsofSleepandwakeStatesamongCriticallyillpatients,Usingpolysomnography[J].amJCritCare,1993,2(2):125-131.

[5]FontaineDK.measurementofnocturnalSleeppatternsintraumapatients[J].HeartLung,1989,18(4):402-410.

[6]aurellJ,elmqvistD.SleepintheSurgicaliintensiveCareUnit:ContinuouspolygraphicRecordingofSleepinninepatientsReceivingpostoperativeCare[J].BrmedJ,1985,290(6474):1029-1032.

[7]赵俊文,魏化冰,熊珊珊,iCU患者睡眠剥夺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报,2011年4月第18卷第4a期

睡眠质量篇3

1、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合理安排睡眠时间、尽量不要喝酒、午后和晚间不饮茶和含咖啡因的饮料。

2、平时适当做一些体育运动。

3、有睡意之后再上床,不在床上做与睡眠无关的事情。

4、睡前两小时内尽量不要做剧烈的体育运动,以免神经过度兴奋。

5、晨起要定时起床;睡前可以听音乐、做按摩等让精神和身体放松。

睡眠质量篇4

平时我总是会听到大人们说,他们的睡眠质量不是很高,总是在晚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和他们相比,我觉得我就是一个特别幸福的人,因为我的睡眠质量特别的高。

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十分心大的人,无论白天发生了什么事,考试成绩不好或者和朋友吵架这类的事情,都不会影响我晚上睡觉,即使白天的心情会变得不好,但是到了晚上该睡觉的时候,我就会抛之脑后。

我觉得大人们之所以晚上失眠的原因,就是他们的生活压力太大,在工作上遇到很多不顺心的事情,以至于在睡觉的时候情绪还是不稳定。

在我看来,人们想要有一个很好的睡眠,首先就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够太烦躁,压抑自己的内心,让其平静下来,这样子心境才能够平和,睡觉的时候才会更加的安稳。

睡眠质量篇5

擦掉化妆品:女性带着化妆品睡觉会导致皮肤发炎,夜间抹香水的人,应该考虑到引发哮喘的可能性。

晚上不使用有味道的喷剂:清扫房间使用的喷雾剂和化学清洁剂都可能刺激呼吸道,从而影响睡眠。

足部保暖:研究结果表明,双脚凉的女性的睡眠质量比足部舒适暖和的女性要差,提高睡眠质量一定要注意足部保暖。

睡眠质量篇6

关键词:医学生;睡眠质量;pSQi

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于2001年发起了一项全球性的活动--将每年的3月21日定为"世界睡眠日(wordSleepDay)",这一活动引起了人们对睡眠问题的极大关注。睡眠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健康问题,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当前医学生已超过千万,并且逐年上升,是以后国家卫生事业建设的主导力量,肩负着救死扶伤的重任。目前由于医学院的扩招,就业体制的改革,竞争压力的增大,学业的繁忙,医学生睡眠质量颇受关注。本研究通过运用睡眠质量自评量表(pSQi)对泸医学生的睡眠状况进行评估,通过统计分析,了解当前医学生的睡眠状况,分析其睡眠质量的相关因素,为开展当前高校医学生的心理工作提供客观的数据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泸州医学院中抽取6个专业(包括医学影像、医学检验、临床医学、麻醉学、预防医学和药学)的在校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分层处理,将大一和大二年级视为低年级,大三和大五年级视为高年级(大四外出实习,故其不在调查范围内);把临床医学专业视为大专业,其他五个专业视为小专业。分别选取年级、专业和性别作为三个变量,从而进行pSQi的相关分析。2013年3~6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变量的各层用pQSi睡眠质量调查表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总共发放调查表300份,其中低年级和高年级各占150份,男生和女生各占150份,大专业和小专业分别占200和100份,各调查成员在同一天同时分别到寝室进行调查,当场回收问卷298份(回收率99.8%),无效问卷15份,有效问卷283份(有效率97.6%)。

1.2研究工具用刘贤臣等译制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量表作为评价睡眠质量的工具。该量表由19个自评条目和5个他评条目构成,其中参与计分的18个自评条目包括: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紊乱、睡眠持续性、习惯性睡眠效率、使用药物睡眠和白天功能紊乱7个成份,每个成份按0~3等级计分,累计各成份得分的总和为pSQi总分,其总分分值介于0~21之间,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主要用于评定被试者1个月的睡眠质量。以pSQi得分≥8分判断为睡眠质量有问题,

1.3用excel和SpSS为统计工具,对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紊乱、使用药物睡眠和白天功能紊乱这五个因子用t检验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而对睡眠持续性和习惯性睡眠效率则用χ2检验。

2结果

2.1医学生总体睡眠质量情况分析参与本次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测试的医学生总均分为4.63±2.092。其中pSQi总分低于4分,即睡眠质量好的共有151例,占总体的53.36%。pSQi总分在5~8分,即睡眠质量良好的共有121例,占总体的42.76%。pSQi总分大于8分,即睡眠质量差的共有11例,占总体的3.88%。

2.2睡眠质量各因子的权重分析利用各因子得分在总体睡眠质量中平均分值的大小来确定其在总体睡眠质量中权重,以了解睡眠质量中的7个因子在本次调查中的主次,其结果按权重大小排序为:睡眠潜伏期占pSQi总分的25.65%,均分为1.19±0.955;睡眠紊乱占pSQi总分的23.05%,均分为1.07±0.428;主观睡眠质量占pSQi总分的20.76%,均分为0.96±0.643;白天功能紊乱占pSQi总分的17.25%,均分为0.80±0.656;睡眠持续性占pSQi总分的7.72%,均分为0.36±0.48;习惯性睡眠效率占pSQi总分的3.51%,均分为0.16±0.37;使用药物睡眠占pSQi总分的2.06%,均分为0.10±0.423。

2.3不同变量医学生的睡眠质量情况分析

2.3.1不同性别睡眠质量分析男生的pSQi总均分为4.44±2.166,女生的pSQi总均分为4.82±2.006,男、女总体睡眠质量差异无显著意义(t=-1.520,p>0.05),但在睡眠潜伏期上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9,p

2.3.2不同年级睡眠质量的分析不同年级的医学生在总体睡眠质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73,p>0.05),但在主观睡眠质量上低年级得分明显高于高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6,p

2.3.3不同专业睡眠质量的分析不同专业的医学生在总体和其他影响睡眠质量因素上的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2.3.4性别、年级、专业维度分析对性别、年级、专业在睡眠持续性和习惯性睡眠效率这两个因子上,用χ2检验得知,仅年级在睡眠持续性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14,p

3讨论

本研究发现,调查中泸医学生的pSQi总分均数为4.63±2.09,与Buysse[1]等人的研究结果比,高于一般人群水平(2.67±1.70),可见医学生比一般人群睡眠质量差。这可能与泸医学生学业繁忙,学习氛围浓,学习压力大;医学院校扩招,就业形势严峻;医院学位要求高,考研趋势化;日趋严峻的医患关系,心理压力大等因素有关。

经单因素分析,在因子"睡眠潜伏期"中,男生的睡眠潜伏期比女生的短,这与冯廷虎[2]的研究相符,这可能与女生天生情感细腻和易受外界环境干扰有关;在因子"主观睡眠质量"中,低年级比高年级好,这可能与低年级还未意识到就业压力,以及高年级课程较低年级繁重有关;在因子"白天功能紊乱"中,低年级与高年级相比,低年级的白天功能紊乱更明显,在因子"睡眠持续性"中,高年级比低年级好,这可能是由于低年级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没有高年级强,自我调节能力没有高年级好。

此外,本次调查的睡眠障碍发生率为3.88%,在张林[3]的调查中,睡眠障碍率为18.20%,在张敬华[4]的调查中,睡眠障碍率为29%,显然本次结果与他们结果存在差异,形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可能是不同医学院校的管理制度不同,课程安排有差异;或者是不同医学院校对心理辅导重视度不同,有研究表明,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呈高度相关且呈正相关[5];又或者是不同个体对睡眠的认知不同,有调查显示,大学生的睡眠质量状况与不科学的睡眠认知相关[6]。

总之,医学生扮演着多重角色,面临着多方面的困扰,本研究显示,医学生睡眠质量不容乐观,国家相关部门和学校应给予足够重视,采取相关措施。

参考文献:

[1]BuysseDJ,ReynoldsCF,monktH,etal,thepittsburgSleepQualityindex:anewinstrumentforpsychiatricpracticeandresearch[J].psychiatricResearch,1989,28(3):193-213.

[2]冯廷虎,黄国虹.医学生睡眠质量的现状调查[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2(11).

[3]张林,王琳.东北某高校313名大学生睡眠障碍情况调查[J].中国校医,2006.

[4]张敬华,杨宇轩.大学生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J].noRtHweStmeD.eDU.Jun.2013,21(3).

睡眠质量篇7

【关键词】失眠症;睡眠质量;心理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891-01

失眠症由于睡眠质量未达到良好效果,导致精神不适的症状[1],症状具体表现为难以入睡、入睡不够充分、极易被吓醒以及经常早睡或睡觉时间不正常,严重时导致精神堕落或社会适应性下降。所以,在临床治疗的同时,给予健康护理是尤为关键的,心理护理的加入给病人的康复带来了希望,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失眠症患者30例,均为2011.1-2012.6来我院第三门诊部就诊的患者,都符合中国精神障碍人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Ⅲ),均排除伴有躯体疾病或精神疾病所引起的失眠。其中男10例,女20例,年龄26-65岁,平均47.9±13.0岁。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是由美国匹茨堡大学中心精神科睡眠和生物节律研究中心睡眠专家BuysseDj等人于1993年编制,用来衡量试者测量期刊主管睡眠效果如何,由表及里9个自评和5个它评条目组成,而其中18个条目组成7个因子,每个因子按0-3分等级计分,累计各因子成分得分为表的总分,总分范围为0-21,此表已在国内由刘贤臣等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认为适合国内患者应用。

1.2.2护理方法每个被试者在入组时和8周末由经过训练的护士现场指导自行填写,最后对pSQi7个因子分和一个总分进行比较分析。采取问卷调查法,一般在10分钟内做完,最后由调查者当场回收。本次试验共发放60份问卷,每位患者入组时和8周后各发一份填写,有效回收率100%。睡眠质量评价pSQi总分(分):0-5睡眠质量很好,6-10睡眠质量还行,11-15睡眠质量一般,16-21睡眠质量很差。30位患者随机分两组:常规组和实验组,各15人,两组均接受常规的门诊治疗,实验组在上述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

1.2.3统计学分析方法运用等级资料的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

2心理护理方法

定期组织病人开展睡眠知识讲座,健康教育相关宣传,使患者真正体会到睡眠质量在人们身体健康中所在地位及如何调节好最佳的睡眠状态。第一,对病人每天核实前日睡眠状况,复诊同时与患者进行分析,详细评价睡眠情况,以免病人夸大病情导致自信心下降。医护人员应时常指导病人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慢慢恢复正常的睡眠节奏。睡觉之前坚持温水沐浴和泡脚以便让体内肌肉和神经得到放松和休息,减缓白日的疲劳。科学合理服药心理护理:让病人了解服药的目的不是将病情依赖药物,而是起到恢复正常睡眠状态的辅助作用。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催眠药物,睡眠好转后果断停药,必要时用非催眠药物作为暗示剂替换,或非催眠药与催眠药协调使用,逐渐停用催眠药。

3结果

由表1、表2可知,n1=n2=15查t界值表得n1-n2=0,α=0.05时t值范围在185-280,统计学中规定,若统计量t在某一行的上、下范围以内时,其p值大于表中相应的p值;若t值在某一行的上、下界范围以外,其p值小于表中相应的p值,所以从以上两组统计数据可见,入组时两组睡眠质量无差别,8周后实验组睡眠质量明显优于常规组。

4讨论

睡眠属于人们生理现象中正常存在的,睡眠质量高低与多方面因素有关。失眠症病人时常睡前出现焦躁症状,担心失眠或失眠后造成的不良情绪均可在睡眠方面产生负作用:首先,夜间心理和动作活动较为频繁和强烈,使得脑神经和中枢神经变得活跃,难以控制;其次,极易误解病人的睡眠时间和睡眠状况,造成睡眠毫无规律性和科学性可言;最后,夜间休息不佳给白日精神状态带来极大的干扰和伤害,容易引起诸多不良症状。因为据可靠研究分析,失眠症患者往往将睡眠事实扭曲或夸大,对此尽早对失眠患者不良反应和毫无科学依据的认识思想进行心理干预和健康护理指导是非常关键的。通过8周的心理干预可见,实验组在睡眠时间、入睡状况以及效率方面有了极大的好转,进一步证明进行临床药物治疗的同时加强心理护理可以缩短失眠患者的康复周期,提高病人对睡眠的认识和了解。放松技术的推广大大改善了病人睡眠时间,“睡眠记录本”的充分利用,不仅加深了患者对睡眠的全面认识,还真实透彻的了解了自身作息现状。所以,心理护理的开展很好的为失眠患者恢复了往日正常的作息节奏,增强了病人的治疗信心,同时有效的促进睡眠质量的改善,日间功能也随之改善。

参考文献

[1]李静,任路.督脉在失眠症治疗中的作用[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2]曾金清.督脉循行考[a].中国针炙学会经络分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睡眠质量篇8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60例伴睡眠障碍患者均为我院内科2011年3月~2011年9月期间所收治的住院患者,男33例,女27例,年龄60~79岁,平均(66.5±7.1)岁;冠心病13例,糖尿病11例,脑血管病1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8例,消化性溃疡4例,其他14例。入选标准:①住院时间≥1周,②无言语表达障碍、能清晰表达自己的感受,③伴有不同程度的入睡困难、睡时缩短、觉醒过早、不能熟睡等睡眠障碍。将上述6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基础疾患、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干预

两组患者住院后,均根据具体基础疾患及病情予以对症治疗及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睡眠护理干预:①加强住院指导,帮助患者及早熟悉住院环境、认识病友以消除其陌生感,并注意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以了解其心理状、睡眠障碍诱因,然后对症分析,帮助其恢复一个安然入睡的平和的心态;②构建和谐睡眠条件及环境,注意住院条件的改善,如床被的更换、清晰,保持住院环境的干净、舒适,如保持空气新鲜畅通、避免夜间强光、合理分配陪护;③健康宣教,详细向患者讲解良好睡眠对预后的作用,加强睡眠卫生知识、心理指导及用药原则等知识的宣讲,及时了解患者睡眠状况并针对性分析影响睡眠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④合理的安排睡眠时间,帮助患者制定合理、科学的作息时间表,并严格执行,以促使患者适应劳逸结合、作息规律的生活习惯,如尽量减少白天的睡眠量、缩短午睡时间、晚上按时入睡等;⑤适当满足患者睡前习惯,结合患者具体病情及在医师指导下,可适当满足患者睡前需求,如听音乐、散步等,但要避免不良的刺激及剧烈运动以保证患者在睡前心态趋于平和;⑥药物辅助,对严重睡眠障碍患者可适当予以镇定剂、催眠药物以促其睡眠,但应严格管理药量、服用方法,切记盲目用药。

1.3效果评价

住院时间、治愈率、睡眠质量。睡眠质量评估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结合患者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及日间功能等方面予以评估患者护理前后睡眠质量,总分为21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比较:见表1。两组患者护理前睡眠质量评分及治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均有所改善,且干预组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睡眠质量篇9

关键词:学龄儿童睡眠卫生习惯睡眠时间睡眠质量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131-02

为了探讨学龄儿童睡眠卫生习惯与睡眠时间及质量的相关性,本研究于2011年2月~2012年2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取法对我县的小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分析睡眠卫生习惯对睡眠时间及睡眠质量的影响,现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研究于2011年2月~2012年2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取法对我县的小学生进行抽样调查,调查均获得家长同意,共计发出调查问卷2560份,回收有效问卷2019份,有效应答率78.87%。

1.2研究方法。儿童填写《青少年睡眠卫生习惯量表(adolescentSleepHygieneScale,aSHS)》,家长填写《儿童个人及家庭社会环境问卷》和评价儿童睡眠状况的《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hildren’sSleepHabitsQuestionnaire,CSHQ)》[1]。

1.3统计学处理。所有统计均在windowsSpSS17.0中完成,数值变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分类变量资料以百分比表示;两均数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两样本率或构成比的比较采用X2检验。检验水平α=0.05。

2结果

睡眠卫生习惯对睡眠时间及睡眠质量的影响。平均睡眠时间10h/d者的aSHS评分比较有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2.35,p41分(即睡眠质量不良者)的aSHS总分,这表明睡眠质量不良的儿童睡眠卫生习惯差于睡眠质量良好的儿童,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02,p

讨论

睡眠卫生习惯在国际睡眠障碍分类中被定义为一系列有助于连续、有效睡眠的行为习惯。高质量的睡眠对于儿童来说非常重要,对儿童有着促进生长发育的特殊意义,睡眠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儿童身体、智力的发育[2]。相关文献报道[3],养成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有利于改善睡眠质量,减少睡眠问题发生。相关国外研究结果显示儿童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大约为20-25%;儿童在进入青春期时会逐步形成自己的睡眠规律,而学龄儿童大脑正在处于一个快速的可塑阶段,养成和保持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必须得到保障[4]。为了探讨学龄儿童睡眠卫生习惯与睡眠时间及质量的相关性,本研究于2011年2月~2012年2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取法对我县的小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分析睡眠卫生习惯对睡眠时间及睡眠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平均睡眠时间10h/d者的aSHS评分比较有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2.35,p41分(即睡眠质量不良者)的aSHS总分,这表明睡眠质量不良的儿童睡眠卫生习惯差于睡眠质量良好的儿童,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02,p

[1]雷晓梅,杨玉凤.西安城区6-13岁儿童睡眠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0,28(8):738-791

[2]孙莞绮,陈文娟,姜艳蕊,等.学龄儿童睡眠卫生习惯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2,46(8):713-717

[3]吴葆宁.南宁市0~5岁儿童睡眠状况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16(2):215-217

睡眠质量篇10

[关键词]新生儿;游泳;睡眠质量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08-1184-01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新生儿游泳是近几年国内出现的一项新生儿保健服务项目。它是指新生儿出生24h后,在专门的安全措施保护下,由经过专门训练的人员操作和监护下进行的一项特定阶段的水中早期保健活动,分为有秩序、有部位、有技巧的被动游泳操和自主游动两部分。我院于2005年1月开展新生儿游泳,通过临床观察发现,经实施游泳的新生儿其睡眠质量明显优于常规沐浴护理的新生儿,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2005年8月~2006年4月在我院妇产科足月顺产分娩的正常新生儿140例,经家属和产妇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均为母婴同室,母乳喂养,按需哺乳。新生儿apgar评分均>8分,出生体重为3.0~4.1kg。两组新生儿出生体重、大小便次数、母乳量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均在母乳喂养1h后进行游泳或沐浴。

1.2方法:实验组给予常规护理,出生24h后予新生儿游泳,每天1次,每次10~15min(包括10min水中抚触和5min自主游泳)。在新生儿进食1h后进行,连续5日。使用专用游泳池,特制泳圈和防水护脐贴,调节好室温和水温,播放轻柔音乐,由经过专门培训的人员按操作规程实施游泳和抚触,保证正规操作,一对一进行。对照组则常规护理,每天给予传统的沐浴。观察两组新生儿出生后第五日的睡眠质量,以了解新生儿游泳对睡眠情况的影响。

2结果(见表1)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