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6:20:00

企业信用篇1

南宁宁安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的老板李南经万万没有想到,两年前在南宁的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拖欠了598万元的贷款,竟然被桂林的贷款银行知道了,该行当即终止了宁安公司的贷款审批。公司的财务人员告诉他,是全国联网的人民银行企业征信系统中记录了宁安公司所有的信贷情况,如果拖欠的598万元贷款还不赶快归还,公司以后就很难获得银行的信任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很多像宁安公司这样的企业缺乏诚信意识,隐瞒真实情况向多家银行借贷,导致了大量的银行坏帐,同时企业之间“三角债”也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经济的正常运行。人民银行为了解决商业银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于1997年开始组织商业银行建立全国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为商业银行提供企业信贷信息查询服务,2006年6月升级改造成为全国集中统一的企业征信系统,2006年7月正式全国联网运行。目前,企业征信系统已经为全国1700多万户企业建立了信用档案,根据采集的信息生成企业信用报告,能够看到每家企业在国内所有银行发生的每一笔信贷业务。

企业信用报告中包括的信息非常丰富,基本涵盖了银行授信决策所需要的信息,如企业的基本信息、企业高管人员信息、企业的资本构成信息和对外投资信息、财务信息。而最核心的还是企业与银行发生信贷业务的信息,它能够直观而且客观地告诉信用报告的使用者,企业当前的负债状况,也能够帮助银行判断贷款申请人的还款意愿。就像之前提到的宁安公司,就很快发现他们存在骗取银行贷款的嫌疑。500家金融机构信息监督员问卷调查显示,2009年上半年,通过查询征信系统,商业银行拒绝的企业贷款申请额占企业贷款申请总额的2.2%,企业征信系统成为商业银行防范信用风险的防火墙,查询企业信用报告已经成为银行进行贷款审查的一个必要环节。

同时,企业信用报告中还包括了企业在其它领域的一些信息:包括法院诉讼信息和执行信息、社保缴费信息、企业环保信息、企业公积金缴存信息、企业拖欠工资信息。将企业在环保、质检、劳动用工等领域涉及企业信用状况的行政执法信息全面纳入企业征信系统,是要依托征信系统建立多个部门的联动机制,利用信贷杠杆提高企业和个人在其他领域的违法违规代价,促使企业和个人诚实守信、遵纪守法,从制度上合力构建“守信受益,失信受制”的社会氛围。例如2009年11月,某公司向长沙银行申请4180万元综合授信额度,该行从征信系统获知该公司在08年曾因超标排放污染物被经济处罚,进一步调查得知该公司曾因“建设项目生产规模发生重大变化,实际产量超过环评批复产量,未向环保部门重新报批”受到环保部门的查处。以上内容引起该行的高度关注,该行立即要求企业提供后续环保整改计划、建设项目环评申报及批复情况等详细资料。在该企业环保未整改到位的情况下,该行不再审批该公司授信。再如2009年10月某建筑企业向建行湖南省分行申请1400万银行承兑汇票额度。该行查询企业征信系统,系统显示该企业存在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情况,后经上网查询该情况属实,该企业曾被省建委通报批评,最后建行拒绝了这一笔授信申请。

企业信用报告客观地反映了企业的基本概况、财务状况、信贷活动等信息,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它的用途广泛,既可以作为其它企业在与本企业进行经济交易前,考察本企业信用状况的一个重要依据,又可以作为本企业向其他企业展示自身良好信用的一项重要证明,能够帮助本企业获取其合作伙伴的信任。随着企业信用报告所包括信息的不断完善,企业信用报告在企业的日常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将日益重要。不管是融资还是投资,不管是要发展还是要壮大,企业的信用报告就像是企业的身份证一样,离开了它,企业的经济活动都难以展开,企业的发展都寸步难行。所以,现在大家都形象地称企业信用报告为企业的“经济身份证”。

企业信用篇2

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增强企业信用意识,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企业信用信息,是指企业和非法人营利性经济组织(以下统称企业)在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中形成的,能用以分析、判断企业信用状况的记录和数据。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企业信用信息的征集、验证、披露、评估和使用活动。

第四条企业信用信息的征集、和使用,遵循客观、准确、公正、及时和谁提供谁负责的原则,依法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企业合法权益,不得妨害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不得泄露企业商业秘密。

第五条建立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制度。鼓励行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依法公开和使用企业信用信息。

第六条省发展改革行政部门和市人民政府确定的企业信用信息管理部门(以下统称信用信息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企业信用信息工作。

工商、财政、税务、质监、卫生、食品药品监管、民政、劳动保障、安全监管、环保、科技、公安、教育、物价、建设、交通等行政管理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共同做好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和的相关工作。

金融机构依照法律、法规及国家其他有关规定,征集、披露和使用企业有关信用信息。

第二章信用信息征集

第七条省、市人民政府设立的信用信息征集机构(以下简称征信机构)和依法设立的信用评估机构应当通过合法途径,征集企业信用信息。

省征信机构负责企业信用信息省级征信平台和信用信息交换中心的建设、维护和管理,整合征集到的企业信用信息,纳入信息数据库。

企业信用信息征信平台和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应当相互支持,互为所用,实现信息共享。

第八条企业信用信息征集范围:

(一)企业基本情况

(1)企业性质、名称、地址、设立日期;

(2)法定代表人姓名;

(3)股东成员名单;

(4)企业类型、行业归类、组织机构代码;

(5)经营(业务)范围、注册资本、实收资本、注册号码、核算方式;

(6)审批、核准、验证、换证、年检、登记;

(7)进出口经营资格;

(8)专业技术人员人数。

(二)企业经营和财务状况

(1)主要产品或者主营业务;

(2)年销售(营业)收入;

(3)企业债务情况;

(4)年纳税情况。

(三)企业交易和资信情况

(1)依法取得的资质、资格;

(2)信用等级;

(3)守合同重信用情况;

(4)商品赊销、代销及其他交易记录;

(5)企业债券的发行及其兑现记录;

(四)企业荣誉记录

(1)市级以上国家机关的表彰、奖励;

(2)驰名、著名和重点保护的商标;

(3)通过国际质量标准认证、产品列入国家和省免检范围;

(4)法定代表人的荣誉。

(五)企业不良记录

(1)虚假广告、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

(2)违法超标排放或者超过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污染物,造成环境污染或者生态破坏;

(3)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或者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4)不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克扣、拖欠劳动报酬,不参加各项社会保险或者拖欠社会保险费;

(5)受到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营业执照等行政处罚;

(6)法定代表人、董事、主要股东或者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受到行政处罚或者刑事追究;

(7)因走私行贿、逃骗套汇、偷抗欠税、恶意逃废债务、利用合同诈骗、出具虚假资信证明材料等受到刑事处罚。

(六)企业诉讼、仲裁情况

(1)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刑事、行政诉讼判决或者裁定记录;

(2)发生法律效力的商事仲裁裁决记录。

(七)企业信用信息查询情况

(1)他人查询记录;

(2)自我查询记录;

(3)异议记录。

(八)国家和省规定的其他信用信息

第九条征信机构征集企业信用信息的方式:

(一)从媒体公告上获取;

(二)从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以下统称企业信用信息数据源单位)无偿获取;

(三)按照约定从金融机构、行业组织、公共事业单位和社会中介组织有偿或无偿获取;

(四)按照约定从企业有偿或无偿获取;

(五)法律、法规允许的其他方式。

第十条信用评估机构征集企业信用信息的方式:

(一)从媒体公告上获取;

(二)从征信机构有偿获取;

(三)从企事业单位或者与其交易对象有偿或者无偿获取;

(四)法律、法规允许的其他方式。

第十一条征信机构、信用评估机构不得以骗取、窃取或者以胁迫等不正当手段获取企业信用信息。

第十二条企业信用信息数据源单位应当及时向征信机构提供其拥有的企业信用信息。

第十三条企业信用信息数据源单位提供的企业信用信息必须真实、可靠,不得提供虚假信息。

征信机构、信用评估机构对获取的企业信用信息,应当保持其原始性、真实性和完整性,并及时更新。

第三章信用信息验证

第十四条征信机构应通过新闻媒体公布采集企业信息事宜,并为企业查询本单位信息提供方便。

企业查询本单位信用信息,应当凭工商营业执照副本。经查询认为征信机构征集的信用信息与事实不符的,可以提出书面验证申请,要求其更正。

第十五条信用信息验证,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征信机构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0日内进行核对,确实有误的,应当立即更正。涉及原信息是否真实的,向原信息提供单位提交书面核实申请;

(二)原信息提供单位自收到核实申请之日起10日内进行核对,并向征信机构提交书面处理意见;

(三)征信机构自收到原信息提供单位处理意见之日起5日内进行处理,提出验证报告,书面告之申请人。

原信息提供单位未在规定期限内提出处理意见的,原信息无效,由征信机构予以删除。

第十六条企业对验证报告有异议的,可以向征信机构提交异议报告。征信机构应当将异议报告列入该企业信用信息档案。

第十七条征信机构对验证期间的企业信用信息,未经被征集企业同意,不得披露或者提供给他人。

第十八条从事信用担保、信用保险等业务的社会中介机构,对与其相关的企业信用信息有异议的,可以提出验证申请。验证程序比照本章规定执行。

第四章信用信息披露

第十九条征信机构应当通过政府网站或者政府指定的其他媒体,定期向社会公开企业信用信息。

第二十条企业信用信息披露,应当客观、准确、公正,保证所披露信息的合法性、真实性。

禁止披露企业商业秘密,不得将不同类型企业的同类信息集中披露。

第二十一条企业信用信息披露范围:

(一)第八条第(一)项除(3)以外规定的企业基本情况;

(二)第八条第(三)项(1)(2)(3)规定的企业资信情况;

(三)第八条第(四)项规定的企业荣誉记录;

(四)第八条第(五)项规定的企业不良记录。

(五)国家和省规定的其他可以披露的信用信息。

第二十二条被披露企业对披露信息有异议的,可以向征信机构提出澄清申请。征信机构对披露的信用信息应当及时予以核实,确实有误的,采取公开方式予以更正。

第二十三条企业信用信息披露时限,应当与企业信用信息记录和数据留存期限一致。

第二十四条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企业信用信息记录和数据,按照下列期限留存:

(一)行政、刑事处罚的信息为10年;

(二)走私行贿、逃骗套汇、偷抗欠税、恶意逃废债务、利用合同诈骗的信息为10年;

(三)注销许可、吊销营业执照的信息为5年;

(四)企业法定代表人、董事、主要股东或者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受到行政处罚或者刑事追究的信息,为期限届满后5年;

(五)企业资信情况、企业荣誉记录,为有效期限内。

第五章信用信息评估

第二十五条单位或者个人可以委托信用评估机构,对特定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

第二十六条信用信息评估,应当遵循独立、公正和审慎的原则,采用科学的评估标准、评估程序和评估方法,并对涉及企业商业秘密的信息予以保密。

评估标准、评估程序、评估方法应当向委托方公开。

第二十七条信用评估机构对被评估企业应当作出信用评估报告。

信用评估报告包括下列事项:

(一)被评估企业的基本情况;

(二)采用的评估标准、评估程序、评估方法;

(三)分析被评估企业信用状况过程;

(四)被评估企业信用状况结论或者以数字、字母表示的企业信用等级;

(五)委托方委托的其他事项。

信用评估报告仅供委托评估机构评估的委托人参考。

第六章信用信息使用

第二十八条单位或者个人可以通过征信机构取得相关企业信用信息,或者委托信用评估机构取得企业信用信息。

第二十九条提倡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在项目合作开发、商业投资、商务采购、经营决策等商务活动中,使用企业信用信息。

第三十条行政机关在作出下列行政决策前,应当根据需要使用相关企业信用信息:

(一)政府采购、项目招投标和征地审批;

(二)资质认定、年审、年检、评奖;

(三)审批财政支持的项目及其资金补助;

(四)向企业出借资金或者物品;

(五)与企业签订合同;

(六)审查股票、债券发行;

(七)其他需要使用企业信用信息的。

第三十一条征信机构和信用评估机构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原始记录或者原始数据资料,应当征得被征集企业同意,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

(二)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该企业进行商账追收。

第三十二条因商账追收需要查询相关企业信用信息的,应当持下列之一凭证:

(一)人民法院出具的裁定书或者判决书,或者协助执行通知书;

(二)司法机关出具的协助调查通知书;

(三)行政机关制发的能够证明对该企业进行合法商账追收的文件、资料;

(四)该笔商账的到期合同书、借条和涉债企业占用物品的合法物权凭证。

第三十三条信息使用者对取得的信用信息只能自己使用,不得擅自向第三方传播。

第三十四条征信机构应当建立企业信用信息使用记录档案,对企业信用信息被使用情况进行记录,并自该记录生成之日起至少保存5年。

第三十五条征信机构提供企业信用信息服务和信用评估机构提供评估服务的收费标准,按照政府指导价执行。具体标准由省物价部门会同省发展改革部门制定。

征信机构向企业信用信息数据源单位和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人员提供企业信用信息服务不得收费。

征信机构提供企业信用信息服务收取的费用,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项用于征信平台和信用信息交换中心的建设和维护。

第七章信用信息监督

第三十六条信用评估机构应当自取得工商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向省企业信用信息主管部门备案。省企业信用信息主管部门对备案的信用评估机构应当及时公告。

备案时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

(二)资质证明、信用状况;

(三)股权结构、组织结构说明;

(四)信息处理程序和安全防范措施;

(五)高级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的资格。

前款第(一)、第(二)项备案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自变更之日起30日内向省企业信用信息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十七条企业信用信息主管部门对征集、验证、披露、评估企业信用信息活动应当进行监督检查。征信机构、企业信用信息数据源单位、信用评估机构应当予以配合,如实提供有关资料,说明有关情况。

第三十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均有权向企业信用信息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投诉或者举报。

企业信用信息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自收到投诉或者举报之日起30日内作出处理决定。

第八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九条征信机构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企业信用信息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按照人事管理权限给予行政处分:

(一)拒绝被征集企业查询本企业信用信息的;

(二)未将异议信息列入企业信用信息档案的;

(三)录入、披露、提供虚假或者明显过时的信用信息的;

(四)数据库管理不善造成越权访问或者信息记录、数据被滥用的。

第四十条信用评估机构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企业信用信息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按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

(一)明知企业信用信息虚假仍以其为基础数据进行评估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二)虚构、篡改、骗取、窃取企业信用信息或者采取胁迫等不正当手段获取企业信用信息的,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三)未按照规定备案,拒绝、阻挠监督检查或者不如实提供有关资料的,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一条行政机关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未及时提供企业信用信息,或者提供虚假企业信用信息的,由企业信用信息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

第四十二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构成治安处罚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处理;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涉嫌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三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以及,违法公布、利用企业信用信息,侵犯企业合法权益,损害企业信誉的,依法追究行政责任;涉嫌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企业信用篇3

关键词:企业信用信息;银行信贷;管理

企业信用信息在银行信贷领域的应用,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功能,使我行信贷操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目前,我行企业信用信息在银行信贷的应用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针对我行银行信贷管理现状,为进一步完善企业信用信息在银行信贷的应用,提出一些具体的应对措施,从而促进企业信用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我行信贷业务的蓬勃发展,增强我行的核心竞争力。

一、企业信用信息在银行信贷领域中应用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实现信息社会发展是大势所趋。在银行信贷领域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企业信用信息在银行信贷领域的应用,是银行信贷业务发展的必然需要。将企业信用信息应用在银行信贷领域中,发挥了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价值,也为银行信贷业务的稳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银行信贷管理现状

在银行信贷领域,企业信息库已逐步建立并在不断完善中。银行将目前所具有的企业客户的基本情况、财务状况、相关管理人员等信息收集起来,进行整合,建立了较完整的企业信息库。

银行系统内各个部门、各岗位之间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对有效信息的集中整合定量分析,提高了银行的工作效率,降低了银行信贷业务存在的风险。

银行信贷各子系统越来越需要采集更多的企业信息,建立科学的数据模型,依赖电子化管理技术进行定量定性分析,为信贷业务决策提供依据。

三、企业信用信息在银行信贷的应用

人行征信系统逐步完善,借助这个平台,便于银行采集企业的年检信息,包括年检日期、年检审核状态、企业财务信息及在各行贷款情况、历史信用等信息,对相关信息数据进行整合与分析,显著地降低了银行信贷风险。

银行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也在建立完善中,企业信用信息应用与银行信贷对接越来越成熟。信贷评分技术在银行信贷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且基本上趋于成熟。对办理速贷通业务的小企业进行信用评分,对大中小型客户进行信用等级评定,可以有效控制信贷风险。银行对信用风险的跟踪预测也越来越到位,提高了风险防范能力。这对银行自身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四、完善企业信用信息在银行信贷中的应用的有效措施

在银行信贷领域,客户营销与维护、贷前受理评价、贷中申报审批、贷后管理等的各个领域和环节,都要加强企业信用信息的电子化管理技术的应用,使信贷业务操作逐步趋于科学化、规范化,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提高管理水平、降低信贷风险。

企业信用信息的电子化管理技术的应用,有利于选择目标客户,在营销客户时有的放矢。20%的客户能带来80%的利润。逐步完善企业信息库,通过信息技术和资源共享,可以有效搜集客户信息,对客户进行细分,筛选出经营管理好、风险低、能代来高收益的优质客户。在深入研究客户金融需求的基础上,开展精准营销,为客户提供差别化的服务。更好的把握客户需求,挖掘客户潜力,根据客户现在及潜在需求,创新产品,进一步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做好客户维护工作。有利于不断优化客户结构,建立我行在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加强信息的电子化管理技术的应用,进一步完善企业信息库,有助于银行信贷人员全面把握企业的基本情况、财务信息、关联交易、管理水平、历史信用等信息,对企业经营状况深入分析,进而对企业实际状况作出全面、准确的评估,对企业偿债能力、违约风险进行准确评价,为下一步信贷决策提供依据,增强贷前风险控制能力。

在银行信贷业务的贷后管理中加强信用信息电子化管理技术的应用。在实践操作中,要强化还款来源管理,增强信贷资产安全性,对客户资金用途和现金流等加强监控。要加强各银行间的协作,信息共享,能够做到跨行追踪企业资金流向,对客户结算资金的变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全面把握企业销售收入在银行的归集率。在验证客户相关信息真实性时,利用信息技术从不同途径搜集资料。及时发现有问题的客户,提前制定计划方案,及时采取应对问题的措施。

在对银行信贷风险预警工作中,也要使信用信息电子化管理技术的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银行信贷管理信息系统应利用多元统计,对信息进行聚类分析和差别分析,预警的类型根据风险的大小呈现差异。对信贷业务进行实时跟踪,关注风险预警信号,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对存在较大风险的贷款做好应对预案,有效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努力将损失程度降到最小。

五、结语

企业信用信息在银行信贷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企业信用信息在银行信贷领域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与进步。我们要进一步完善企业信用信息在银行信贷中的应用,密切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加强对信息数据的整合和分析,强化企业信用信息的电子化管理技术,使信贷操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为信贷业务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进一步提高我行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蕴馨:企业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在银行信贷领域的应用[J].中国商贸,2013,(15):35-36.

企业信用篇4

(正文)我国信用问题突出表现在企业与企业、企业与银行之间货款或贷款的拖欠,拖欠问题始终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顽症。众所周知,拖欠问题的背后反映的是信用风险问题,它源于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两个方面,其中内部管理起决定作用。在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中,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信息管理和信用管理相互交叉,缺一不可,而信用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中,信用管理被认为是企业的生命,没有一个完善、有效的信用管理制度,企业将缺少足够的市场竞争力,将失去防范信用风险的能力,最终将会被市场无情地淘汰。我国企业间帐款拖欠现象的产生,其根本原因是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缺少专门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企业信用风险是银行信用风险的源头,有效防范信用风险必须首先加强企业信用管理。

一、企业信用管理的内涵及意义

1.企业信用管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信用管理是指企业为获得他人提供的信用或授予他人信用而进行的管理活动。狭义的信用管理是指对企业的授信活动和援信决策进行的科学管理,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份额。本文所说的企业信用管理主要是狭义的企业信用管理,也是传统的企业信用管理。

企业信用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从企业管理职能的角度,企业信用管理是指通过制定信用管理政策,指导和协调内部各部门的业务活动,对客户信息进行收集和评估,对信用额度的授予、债权保障、应收账款回收等各交易环节进行全面监督,以保障应收账款安全和及时回收的管理。企业信用管理的目的是对各种规模的企业,在力求达到企业销售最大化的同时,将信用风险降至最低。

2.企业信用管理的意义。信用管理问题是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在买方市场条件下,一个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除了加强商品质量和价格竞争力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提高信用销售(赊销)的能力。也就是说,要更多地采用信用结算方式增强企业竞争力。与现汇结算方式相比,信用结算方式的优势显而易见,购买方可以凭借自身良好的信用充当交易媒介先收货后付款,从而大大提高购买方的购买能力和销售商的营业额。在西方国家,所有商业贸易的90%都采用信用方式进行,只有不到10%的贸易采用现汇结算,信用结算方式已经成为商品交易中的绝对主流。而在我国,由于企业信用的缺失和不足,企业问信用交易方式仅占所有交易的20%左右,现汇交易达到80%,落后的结算方式严重地阻碍了贸易的扩大和企业的发展,也使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大大减弱。很多国外厂商因为无法接受我国企业的现汇结算方式转而去购买其他国家的产品,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企业已处于和国外企业同台竞争的环境中,而据上述分析,同样规模的企业,西方企业的信用销售能力是我们的4倍。如此大的差距,我们根本无力与国外企业竞争。我国企业必须大大提高赊销比例,才能在销售上与国外企业竞争。提高赊销比例的前提是加强企业信用管理。

二、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的现状

当前,在以买方市场为主的竞争格局中,信用交易已成为企业获得市场竞争力的必要手段和经营方式。但从我国企业经营管理现状来看,我国企业在进入市场经济之后,内部经营管理机制并没有随之进行根本的调整。具体反应在信用管理方面,我国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解决:

1.企业经营管理目标发生偏离。我国许多企业近几年迫于市场竞争的压力,在其发展上单纯追求销售业绩的增长,但其背后的财务状况却常常不乐观,甚至出现经营危机。具体在业务经营中,企业简单地采取以销售为导向的经营管理模式,例如“销售承包制”和“销售买断制”等,忽视了应收账款上升、销售费用上升、负债增加、呆账坏账增加等问题,偏离了最终利润这一企业最终目标。实际上,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是要在业绩增长和风险控制这两个目标之间寻求协调和一致,保证最终利润这一根本目标的实现。

2.缺乏专门的信用管理职能部门。在我国企业现在的管理职能中,应收账款的管理基本上是由销售部和财务部两个部门承担。然而,这两个部门由于管理目标。职能、利益和对市场反应上的差异,都不可能较好地承担起企业信用管理和应收账款的职能。在实践中,这两个部门常常出现职责分工不清、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甚至出现管理真空等种种问题。国内外成功企业的管理经验表明,增加独立的信用管理职能,由信用部门或信用经理承担和协调整个企业的信用管理工作是一个有效的管理方式。

3.信用管理方法和技术落后。在目前销售业务管理和财务管理上,我国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很好地掌握或运用现代先进的信用管理技术和方法。比如缺乏客户资信方面的资料;对客户的信用风险缺少评估和预测,交易中往往是凭主观判断作决策,缺少科学的决策依据;在销售业务管理中缺少信用额度控制;在账款回收上缺少专业化的方法。例如,有的企业单纯用销售提成的方法激励业务人员拉到大量订单,而后寄希望于一些缺少专业技能的人员去收账,结果是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累积越来越多,呆坏账比例逐步增加。

4.信用管理重点严重滞后。目前许多企业解决拖欠问题多采取“事后”控制的方法,即只有在账款被拖欠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才开始催收。结果出现了“前清后欠”的现象,使企业顾此失彼,包袱越背越重。

5.缺乏经过专门训练的信用管理人员。信用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在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中,信用管理与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信屈、管理相互交叉,缺一不可。这就要求信用管理人员不仅要掌握信用管理。信息、财务、管理、法律、统计、营销、公关等多方面的综合知识,同时实践能力和工作经历也必须出色。目前,我国教育系统还缺乏信用管理专业,专业研究人员很少,需求和供给缺口极大。企业在招聘信用管理的员工时,缺乏科学、严格的标准,大量缺乏专业知识的人员被配置到了信用管理工作岗位上,致使信用管理人员的总体素质偏低。

所以,从我国当前的信用管理现状来看,可以说还处于信用管理的基础建设时期,强化我国的企业信用管理必须从解决一些最基本的问题入手。

三、加强企业信用管理的对策思路

1.企业领导必须对信用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无所不在,信用关系普遍存在于社会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过程中。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应该具备足够的信用风险防范意识和管理知识。由于信用管理工作涉及公司的各个部门和各个环节,因此单靠一个部门或几个人往往不能起有效的作用,需要公司领导给予全面的协调和支持,如将信用管理的各项职责在各业务部门之间进行合理的分工,信用部门、采购部门、销售部门、财务部门等各部门根据其业务范围承担不同的信用管理工作,按照不同的管理目标和特点进行科学的设计,并把其列为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2.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企业实施经营管理全过程的信用风险管理,首先必须在原有的业务管理体系中,增加信用风险管理职能。其中,大型企业可设立专职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小企业则考虑设置信用监理。一套科学的信用管理组织机构是企业信用管理目标得以实现,业务流程和方法得以顺利运行的基本保证。

企业信用管理部门对公司总经理或董事会负责。在公司总经理或董事会的直接领导和协调下,信用管理目标必须超越任何一个部门局部的管理目标,要从企业整体的经营目标和利益考虑问题,从而有效地协调公司的销售目标和财务目标。设立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会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但信用管理部门给企业带来的利益,要远远大于其管理支出,这不仅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得到证实,而且也为我国企业的管理实践所证实。

3.实行客户资信管理制度。客户既是企业最大的财富来源,也是风险的最大来源,强化信用管理,企业必须首先做好客户的资信管理。客户资信管理制度是指以客户的信息资源和资信调查为核心的一套规范化管理方法,包括“企业内部信息开发制度”、“客户信息管理制度”、“资信调查制度”、“客户信用分级管理制度”等。客户资信管理是信用风险管理的基础工作,主要要求企业全面收集管理客户信息,建立完整的数据库,并随时修订、完善,实行资信调查制度,筛选信用良好的客户。对客户的信用进行调查,既可由企业内部信用管理部门和专职人员完成,也可委托专门的征信机构完成。调查的内容包括:客户的品质、能力、资本、抵押和条件;客户与企业往来的历史记录;客户的规模、财务状况、发展前景、客户自身的信誉、融资能力、偿债能力等。客户资信管理的核心是对客户进行信用分析和信用等级评价。通过对客户所有相关财务及非财务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得出客户的偿债能力评估。它需要运用专门的信用分析技术和模型,并结合专业人员的经验来完成。

4.建立内部授信制度。这项制度是指企业在交易决策过程中执行一套科学的信用审批方法和程序,包括“信用申请审查制度”、“信用额度审批制度”和“交易审批制度”。内部授信制度的核心是对客户赊销条件的审查及信用额度控制。授信管理是信用风险管理的核心工作,在企业根据客户信用等级决定给予信用时,应根据与客户以往的交易记录,履行情况和企业的信用风险政策,由专门的客户审查部门来决定其信用额度。如同意赊销,就意味着要承担客户的信用风险,为此对于新客户或其他信誉不高、信用状况有争议的客户,必须要求提供其相应的担保,如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和订金等,对特定的担保物,必须要求向有关部门办理登记后,合同才能生效。

5.完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如前所述,我国许多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少管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如在应收账款管理的各个环节,缺乏系统性,只是注重事后的强行收账,缺少事前和事中控制。反映在时间和风险控制上,忽视应收账款的流动性和实际成本的核算。针对这一问题,当务之急是要解决企业经营管理的制度缺损问题,即企业亟须建立一套适应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对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以及每一个关键的业务环节和部门进行综合性的风险控制,尤其应当重视正式签订合同之前对客户的资信调查评估,即“事前控制”,对交易决策的审核,即“事中控制”,以及应收账款的专业化管理,即“事后控制”。据统计,实施事前控制可以防止70%拖欠风险;实施事中控制可以避免35%的拖欠;实施事后控制可以挽回41%的拖欠损失;实施全面控制可以减少80%的呆、坏账。

应收账款是企业的神经中枢。从表面上看,是一个财务问题,但实际上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即从客户的开发、订单处理、合同审定到账款回收和债权管理。其次,在企业决定信用额度后,也要对客户实施严密的风险跟踪,如当客户发生销量大降、法律纠纷、财务收支危机等情况时,企业信用风险管理部门应立即调查,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防止不良后果出现。为此,应建立应收账款档案,建立“综合性销售分类账管理制度”、“赊销客户监控制度”、“账龄控制制度”和“欠款催收制度”。应用这套管理制度尽可能达到既不失去客户,又能及时足额收回账款的目的。

企业信用篇5

就实际情况而言,以下是调查人员对我国工商行业信用管理现状进行的具体分析:第一,在国内工商企业内部,通常会设置众多的财务部门、销售部门来对企业信用销售进行系统管理,这一方式的运营往往会给企业内部的信用管理带来很大的制约。因为不同企业部门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运作方式,销售与财务部门在合作交流中往往会产生分歧,从而使得企业的信用管理模式呈现出缓慢的发展趋势。第二,由于企业内部销售的目标管理与信用风险的管理有实质上的区别,因此两者在职能上呈现出了极大的差异性。与此同时,因为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如果让销售部门履行信用风险的职能,则会使企业销售人员在销售利益的驱使下对企业造成更大的风险。第三,因为财务人员没有深入研究客户的背景资料以及客户与公司的交易情况,如果让财务部门来掌控信用管理,则会导致两大部门间产生严重的分歧。所以,怎样能在企业内部配置中完善企业管理机制,促进各部门间良性职能沟通,是构建企业风险机制管理的关键要素。

二、完善工商企业信用管理的有效途径

工商企业管理人员必须对企业信用引起足够重视。就工商企业内部信用风险管理来说,它通常会融入到企业各个生产以及业务部门中,如果要构建完善的企业风险管理机制,仅凭一个部门的力量是不够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工商管理人员对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投入一定的精力,全方位地加强工商管理部门人员间的协调沟通,加大企业财政资金在这一部门中人力、物力的投资。与此同时,提高风险管理人员的素质,在增进管理人员风险意识的基础上,优化企业内部信用管理模式。

1.构建系统的信用管理部门。在工商企业运营中,企业信息风险的管理对企业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管理水平都具有着相当严格的要求。对此,只有在企业内部开设纯粹的信用管理部门,方能完善企业内部信用管理机制。构建科学的信用管理职能,需要企业管理人员对企业内部的信用管理进行系统控制,实现对信用管理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全方位掌控,这一系列工作的进行都需要相关人员做出大量的调查、研究。所以,企业应该建立单独的信用管理部门,在调节销售部门与财务部门管理职能的同时,在企业内部构建科学的运营体系。

2.加强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培养。工商企业的信用管理工作,是一项具有相当高专业性能以及技术性能的长期性工作任务。使其在一定条件下,需要协调领导人员、销售人员、财务人员以及业务人员的合作,树立共同的奋斗目标,在不断发展中共同努力。同时,它切实要求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当丰富的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对此,在信用管理工作中,企业内部应切实加强对信用管理人员的培训,在提升企业信用管理能力的基础上,提升企业人员信用管理技能。

3.推行资信管理体制。推行资信管理是实行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关键内容,其大体上要求企业信用管理人员应积极收集全方位的客户资料,构建完善的客户资料管理库,同时定期加入新的客户资料,开展资信核查,整理出具有良好信誉的客户资料。就建立客户资信管理的核心体系而言,是对客户的信用管理做综合的评估。对此,企业可以通过合法手段,如对工商管理部门、媒体企业等进行调查来了解客户的信用。

4.构建工商企业内部授信制度。工商企业内部的授信制度即系统地对客户的赊销条件进行考察,全面地掌握客户的信用额度。授信管理是工商企业信用管理的重点内容。具体而言,就是企业依据之前对客户做出的信用评估,通过前期与客户的交易信息,切实按照企业内部信用管理机制,经由专门的信用审查人员来判定该客户的信用额度。同时,企业应构建一体化的客户信用审查流程。对此,应具体实施一套专门针对信用体制而制定的交易审批模式,切实承担企业风险管理责任,从而有效地规避其它部门利用信用管理中的漏洞来获取私利的情况发生。

5.实现与客户间的信用等级评价。针对于工商企业的信用管理来说,实现与客户间的信用等级评估,能便捷地建立客户档案,对信用客户进行分类管理。客户的信用等级评估,即将客户的合约履行能力以及还款能力作为中心内容,对客户信用进行量化分析。对此,企业应分季度地对客户信用进行分析,在年终的时候对客户上一年的信用进行财务评估。

6.完善企业信用管理的重要意义。在工商企业管理中,完善企业内部的信用管理机制,是构建和谐经济市场的前提条件。第一,坚持诚实守信的经营观念,建立中国传统的经商美德。对此企业可以将信用管理机制有效地融入到市场经济理论中,进一步推进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第二,是维系市场经济秩序的关键内容。在日益激烈化的市场竞争中,应切实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发挥经济市场参与者巨大的工作效能。与此同时在完善好企业信用制度的基础上,规范企业管理模式,及时缓解市场经济中不稳定因素,根除不讲信用的交易行为。第三,提高企业竞争资本,树立企业自身诚信机制,创建公平、公开的市场交易环境。就某种意义上来说,毫无诚信可言的企业是没有发展前景的。在竞争日益激烈化的市场贸易中,企业是市场经济运行的重要参与者,如果要维护好企业自身的经济地位,需要制作高质量的产品、合理的售价、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能全面提高企业核心竞争机制。与此同时,切实根据企业实际运作情况,拟定出一套完整的符合现代气息的企业信用管理模式,这不论是对企业经营还是市场经济环境的构建都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它可以在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基础上,创新企业管理模式,帮助企业开通客户渠道,和谐企业与客户间的交流合作,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推进企业经济发展。

三、结束语

企业信用篇6

关键词:企业;信用建设;信用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7)08-0043-02

经济学领域对信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信用是指银行或金融信用。而广义的信用,则兼有“信誉”、“诚实”等含义,是一种主观上的诚实守信和客观上的偿付能力的统一,依不同的主体可分为政府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是企业遵守诺言和实践成约的行为,其外延实际包括企业和政府之间的法定信用关系、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商业信用关系以及企业与内部员工的合约信用关系,是一个包含守法信用、商业信用、银行信用、产品信用和服务信用等在内的,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信用体系。

一、企业信用在发展经济中的作用

从宏观上看,企业信用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对完善和巩固市场经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微观的角度而言,企业信用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可以说,没有企业信用,就没有企业的长足发展,就没有井然的交易秩序,就没有现代交易市场。企业信用从产生的那一刻起,就发挥了应有的经济作用。企业信用能降低企业的交易费用,能推动市场规模的扩大,是企业最好的竞争手段,是企业扩大融资渠道、缓解资金周转困难的重要保证,是企业创设良好的经营外部环境的必要条件,是创造良好的企业文化的基础。

二、我国企业信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考察,企业信用的状况令人堪忧,企业的严重信用缺失给我国经济带来了巨额的损失。时下,我国企业信用制度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信用意识淡薄,信用观念扭曲,从总体上来看整个社会的企业信用存在严重问题:合同纠纷、债权债务纠纷大量增加;企业之间相互拖欠债务现象严重;企业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偷漏税现象比较严重;企业制假售假问题严重;中介机构信用缺失;金融信用危机。

三、加强企业信用建设的对策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也是企业发展壮大、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改善和提升企业信用问题已是刻不容缓的一件大事,因此,就改善企业信用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提升和改善政府信用

一是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政府的主要职能是制定经济活动的规则,营造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维护诚实守信。加入wto后要规范政府行为,厉行法治,只有有了规范的政府,才有规范的市场。要转变政府职能,减少行政审批,规范审批程序,对审批者实行权责挂钩,建立行政审批责任追究制度。二是消除地方保护主义,重建企业信用。必须彻底弱化地方政府作为经济利益主体的这个根基,坚决克服和纠正一切地方和部门受利益驱动而实施的保护主义,彻底打破一切界限和封锁,真正形成社会主义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经济体系。三是放松政府管制,加强监管力度。要削减政府权力,改变政府行使权力的方式,提高政策的透明度,强化政府对市场的监督管理职能,采用高新技术手段,提高政府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

2.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体系

建立规范的企业信用体系是规范市场秩序最基本的市场规则和制度,也是规范和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手段。所以,要大力推进企业信用体系的建立,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强化国家对信用活动的管理。

一是培育信用体系的基础,加快和完善产权制度改革。企业信用不规范的根本原因就是产权制度的缺陷。要建立真正的信用制度,唯一的改革思路是进行真正的产权改革,使所有的微观经济主体都真正拥有独立的财产,从而成为真正的所有者或市场主体,使信用具有良好的基础。同时,由于交易双方都是相互独立、互不隶属、互不依附且财产权利和法律地位完全平等的独立所有者,他们之间的交易活动将只能在完全平等、自愿、公平、等价、有偿、互惠互利、诚实信用的基础上进行,这就自然形成了合理的信用秩序。二是提高全民信用观念,树立信用意识。只有当绝大多数人有较高的信用意识时,社会信用监管的成本才是最低的,监管的效率才是最高的。三是发展独立的信用中介机构。中介机构的主要功能是为市场服务提供信息,它们是市场成熟和壮大的非常重要的一环。为了避免政府行政部门出现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身份冲突,应大力发展独立于政府和市场交易之外的信用中介机构。同时,要加强中介机构的行业协会建设,建立行业协会是树立信用的关键。四是创建完备而可信的数据库。要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信用记录和监督机制,对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记录和监督,形成完备而可信的数据库。为了使经济行为有迹可查,便于企业信用的管理,我们应规范企业对商业票据、支票等支付手段的使用,尽量减少企业的现金交易范围,同时我们要做好信用数据库的维护,这是社会信用体系得以延续的关键。五是建立失信惩罚机制。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建立惩罚机制。要明确在市场经济中,失信的法律边界是什么,失信到什么程度将给予何种程度和形式的处罚。通过失信惩罚机制的建立,做到“闯红灯者受罚”,加大企业或个人的失信成本,迫使其行为趋向守信,让守信成为守信者的通行证。六是强化媒体监督。在现代社会中,信誉的传播主要依赖于大众传媒。新闻媒体和通讯业的发展对信用体系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当然,这里的前提是,媒体传播的必须是真实的信息。因此,要在我国建立起良好的信用秩序,就要强化媒体监督的作用,并通过法律法规激励和约束媒体讲真话。

3.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中有关信用的条款

“打造信用,立法先行”,这是法治时代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也是当今世界诚信国家通行的惯例。因此,要强化规范市场交易行为的刑事立法,建立健全完备的相应法律体系,明确法律责任,使对信用缺失行为的惩罚有法可依。要明确相关法律的细则,堵塞目前法律防范信用缺失的漏洞。要加强和完善信息披露的法规体系,要求市场参与主体在不涉及商业机密的条件下充分公开自己的信用及相关信息。要完善有关产权方面法律中关于对知识产权、商业秘密进行保护的条款,对产权实施有效保护,从而使无信用的人很难攫取他人所拥有的技术、核心资源,或者使得偷窃技术的成本很高。要完善我国民法及有关法律中有关债权保护的法律规定,确保信用关系中债权人的权益不受侵犯,并强制债务人履行其偿债义务,要参照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公正信用报告法》制定有关法规,严格规范涉及信用的行为,对债务人的违约要制定更加严厉的赔偿和惩罚措施,同时要完善《刑法》中对欺诈和非法侵占等恶意背信行为的有关规定,依法惩治此类犯罪。

4.企业加强自身信用管理

作为社会经济活动基本细胞的企业,在解决我国企业的信用缺失问题方面,不能总是怨天尤人,不能总是强调客观、强调别人,不从自己主观上找原因。企业自身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形成全程信用管理模式。企业没有健全的信用管理,就没有竞争力。因此,如何以信用管理为突破口,带动我国企业基础管理的全面变革,是摆在每个企业家面前的一个十分严肃的课题。目前,建立现代化的企业信用管理机制,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加强企业道德建设。企业应是讲信用、讲商誉、讲道德的组织,而不是赚钱的机器,利润应当是履行企业信用的自然回报。企业道德就是企业及其员工在其生产经营活动中应遵守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企业道德是企业社会责任观念的一部分,企业行为也必须是负责任的,这种社会责任包括对企业员工、顾客、供应商、社会团体及股东等的责任。企业道德同时也要求企业在其经营活动中要顾及到其他人的权利,认真对待其道德义务和经济义务。企业道德是调节企业经营活动的一种“黏合剂”,成熟的企业把道德行为规范纳入其经营活动中,企业道德一方面可以协调企业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协调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的相互关系,维护企业内部正常的生产秩序、管理秩序和生活秩序。

二是强化企业全体职工的信用意识。企业员工应当树立良好的信用意识,把企业看成是讲道德、讲信用和讲商誉的市场主体,而不是只做赚钱的工具。企业领导应把信用管理当作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来抓,转变只重销售业绩、忽视信用风险和账款管理的倾向,将企业的生产、销售、财务和信息管理工作通过信用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提高企业管理素质。要积极开展各类培训活动,培训信用管理人才,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经营人员都掌握信用管理基本知识和技术。企业内部的管理者要注重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下级与上级、工与员工之间建立信任机制,增强企业的凝聚力,要建立企业与消费者以及与其他经营单位的诚信机制,树立良好的信用形象增强企业竞争力。

企业信用篇7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遵循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基本方略,以建设“诚信**”和构建社会信用体系为目标,贯彻“政府推动、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市场化运作”的方针,实行“统一设计、联合行动、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的原则,综合运用行政职能和市场机制,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信息网络,通过加强信用监管、整治突出问题、发展信用中介,促进企业商务信用,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营造诚实守信的投资发展环境和放心满意的消费环境,维护公平交易、正当竞争、诚实信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奋斗。

二、工作目标

从现在起力争到**年,初步建立我县企业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为实现“诚信**”奠定良好基础。

(一)大力开展企业信用知识普及和“诚信**”宣传教育活动,使全县企业初步树立起诚信理念,商务信用明显提升,恶意拖(逃)税、费(贷)等违法失信的突出问题基本解决,经济生活中的商业欺诈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市场交易秩序明显好转,投资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二)基本建立起既与市级企业信用信息库互联互通,又相对独立的二级企业信用信息库,初步实现对全县企业信用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构建起企业信用信息监管平台和网络。

(三)大力培育企业信用市场,推动企业信用调查、征信、评价和咨询等服务活动,逐步实现向市场化运作过渡。

(四)建立企业信用自律机制,增强企业的自律意识,企业自律组织或团体的自我管理和维权的能力与作用明显增强。

三、基本任务

以企业“入市”的注册登记事项为基础、政府职能部门日常监管和司法(仲裁)机关执法而发生(掌握)的企业信用信息为重点,企业自愿申报的信用信息为补充,建立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构成覆盖全部企业的信用管理网络体系,为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调控和监督经济运行提供依据,为社会各界查询有关企业信用信息提供服务。

(一)建立企业信用信息征集记录系统

根据国务院有关部门“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要求,建立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企业信用信息库为主体、政府职能部门和司法机关的企业信用信息库为补充的企业信用信息征集记录系统。按“统一规范、分工负责、各司其职”的原则分别录入或传输有关企业信用信息,各信息库之间既相对独立又链接互通。主体库作为系统中枢,负责整合各信息库按规定传输的企业信用信息,将整合的有关信息反馈给所在单位利用,并通过互联网为企业信用监管、查询、评价等需要提供服务。

企业信用信息征集的主要内容:一是企业身份信息。主要包括企业注册登记事项、行政审批许可事项、资质等级评定和其他身份信息;二是企业经营信用信息,主要反映其存续期间的经营业绩、融资信贷、履行合同、纳税缴费及获得荣誉和违法、违章、违约等不良行为;三是企业分立、合并、注销、吊销、破产等信息,以及与其信用相关的其他信息。按市政府规定,参加首批企业信用信息整合的工商、质监、药监、国土房管、劳动保障、建设、环保、贸易、公安、国税、地税、物价、电力、燃气、自来水、金融机构等部门和单位要根据企业信用信息等整合计划的安排,首先对本部门行业管理涉及的企业信用信息进行记录,建立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企业信用档案),按统一的信息目录、技术标准将数据汇总到企业信用信息中心数据库。

(二)建立企业信用信息查询系统

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建立面向社会、统分结合、各取所需的企业信用信息查询系统。其查询方式及内容分为两种,一是无偿自助查询,其信息内容为依法属于政府部门监管的社会公示和政府公开范畴的企业信用系统;二是有偿档案查询,其信息内容为依法属于国家信息资源且可供查询的企业信用信息。

(三)建立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建立统一规范、统分结合、各司其职的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制度,依法及时、客观地向社会公开披露企业关于资信状况和商务信用的事项,主要包括优良信誉、违法失信行为、警示信息三类。

(四)扶持发展信用中介服务业

按照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原则,把企业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作为一项新兴产业加以扶持培育,以建立企业信用调查、征信、评估实体为重点,扶持发展1—2个以企业信用中介服务业为主业的企业信用中介服务组织。信用中介机构要建章立制,规范运作,利用先进的评估手段,以可靠的信息和良好的服务取信于广大市场主体,努力提高自身的诚信度和公信力。政府职能部门依法监督管理信用中介机构及其经营行为,保护其合法权益,营造和维护良好的信用中介服务市场环境。

(五)抓好企业信用自律管理

一是搞好宣传教育,普及信用知识。重点抓好企业法定代表人和信用管理骨干人员的培训,着力增强企业信用意识;二是支持建立“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企业信用自律团体或行业组织,以企业融资信贷信用、商品(服务)质量信用、交易合同信用、税(费)解缴信用为重点,建立健全企业自身的信用管理制度,充分发挥自律组织的作用,加强客户资信管理,提高信用分析能力和债权债务的管理水平。建立防范欺诈和承担风险的内部制约机制,并逐步将以由政府或其职能部门主持的具有信用特征的评优(认证)事项授(还)权于相应的信用自律团体或信用中介服务机构。

四、时间安排

按照政府领导、部门负责、统一规范、各司其职、立足现实、着眼长远、以点代面、逐步拓展、循序渐进、不断完善的思路,整个信用工程体系建设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第一阶段:制定方案,筹备启动。时间从现在起至**年7月20日止。主要工作:

1、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2、动员部署落实任务。

3、筹建企业信用信息中心。

4、着手首批50—100户骨干企业从2001年1月1日以来的信用信息录入建库和整合利用。

(二)第二阶段:全面展开,具体实施。时间从**年7月21日至**年12月。主要工作:

1、基本完成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和系统网络建设,初步形成全县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并开始联网运行,逐步实施信息网络互联户通,资源共享(**年底完成)。

2、开展企业信用信息查询服务(**年6月前完成)。

3、建立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制度(**年6月前完成)。

4、完成企业信用信息中介组织建设(**年底前完成)。

5、筹建企业信用自律组织(**年12月前完成)。

(三)第三阶段:调整充实,总结完善。时间从**年至**年12月。主要工作:把企业信用数据征集、评级和企业信用状况的公布推广到所有企业法人、其他经济组织的市场主体。修改完善企业信用信息系统。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工作责任

1、建立领导机构。为了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县政府成立全县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府办、县法制办、县工商局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县建委、公安、劳动保障、国土房管、贸易、环保、物价、国税、地税、农行、农发行、信用联社、中行、建行、工商行、质监、药监、供电公司、天然气公司、自来水公司等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全县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商议、决定、协调处理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重大事项。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县工商局内,由县工商局副局长李寿中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组织实施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日常工作。

2、建立健全责任制。各成员单位要明确1名负责人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部门联络员,具体承办有关事宜。各成员单位要组建专门班子负责抓落实,按照各自的职责和工作任务制定具体工作计划,于**年7月20日前报领导小组办公室,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3、经费来源保障。所需经费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本着精打细算,逐步投入的原则,以建立企业信用信息中心为需求重点,编制投资计划,纳入财政预算。

4、加强团结协作。强调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协同配合,见诸行动。坚持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与职能职责相适应,与业务工作相结合,避免“两张皮”现象,杜绝政出多门,各行其是,消极掣肘。

(二)强化宣传,培育诚实守信的公序良俗

一是加强诚实信用的宣传教育。在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共铸诚信”和“诚信**”活动,弘扬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努力培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企业信用文化,促进企业更新观念,树立诚实理念,明确企业信用的重要性,增强“从我做起”的自觉性;二是表彰企业信用典型,树立诚信之风。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在企业中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讲诚信反欺诈活动,继续培育壮大诚信纳税、创知名品牌、驰(著)名商标、守合同重信用、诚信楼盘、无虚假误导广告等优良信誉的企业队伍,发挥其诚信示范作用;三是曝光失信案件,警示防范,定期或不定期对社会反映的热点、难点中的典型违法失信案件,利用媒体予以公示,使失信者付出代价;四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形成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风气。

(三)建章立制,推行三项制度建设

一是企业信用档案制度。政府职能部门和相关单位在其职权范围内,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经济户口”为基础,从工作需要出发,以各自在履行法定职责中发生的企业信用信息为内容,分门别类的建立好企业信用档案,记载企业出生、存活、消亡全过程中涉及信用的资讯、事件、荣誉、处罚等信息,为监督管理服务。

二是企业信用身份证制度。以金融机构现行的企业信贷评级和企业贷款证为基础,政府部门监管企业信用记录为内容,信用中介机构评价结果为依据,对企业信用实行评级颁证制度。企业信用身份证可分为单项信用等级证和综合信用等级证两种,先试行单项信用等级证,待条件成熟时再实行综合信用等级证。

三是企业信用激励惩戒制度。逐步建立健全企业信用激励约束机制,建立政府各部门的企业信用投诉举报网络,使企业以诚信为荣、失信为耻、无信为忧、诚信得实、失信受罚、无信受约,对信用良好的企业采取褒扬勉励、增加融资受信额、资质证照年检和经营检查的适当豁免等激励办法;对信用较差的企业采取执法机关加大查处违法失信行为力度,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关于限制违法失信者“入市”经营的规定,对严重违法失信行为予以公示曝光等惩戒措施。

(四)整治环境,解决信用突出问题

在县企业信用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下,有关部门摸清企业各种拖欠税、费(贷)总额的基础上,县建委、财政、贸易、金融等有关单位通力配合、做好企业的协调督促工作。通过行政手段和司法程序相结合的方法,在3年内初步解决企业失信的突出问题。

1、由县建委牵头,有关部门配合提出解决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拖欠工程款的方案并组织实施。

2、由县国税局、地税局牵头,会同有关部门提出解决企业拖、欠、漏税的方案并组织实施。

3、由县企业发展局牵头,会同有关部门提出解决企业拖欠电费、天然气费、水费的方案并组织实施。

企业信用篇8

 

关键词:企业信用管理 信用管理体系 信用管理部门 客户资信管理 内部授信 应收帐款 DSo

1企业信用管理的内涵及意义

广义的信用管理是指企业为获得他人提供的信用或授予他^、信用而进行的管理活动。狭义的信用管理是指对企业的授信活动和授信决策进行的科学管理,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份额。本文探讨的企业信用管理主要是狭义的企业信用管理,也是传统的企业信用管理。企业信用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学的—垂耍分支。从企业管理职能的角度来说,企业信用管理就是通过资信调查收集客户的各种信用信息与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判断,对客户的信用质量做出评价,在风险与收益之间权衡,进行恰当的信用决策,并对产生的应收帐款进行管理。

2我国信用管理现状

2.1企业信用制度不健全。国内外关于信用方面的相关法律文献有很多。如:国际上的~w’ro的基本原则》、《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国际商事合同通则》、《服务贸易总协定》等;国内的《合同法》、饭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我国硎法也对诈骗犯罪行为处以刑罚和规定。

22企业信用意识淡薄。一方面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企业问经营行为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和约束,使企业信用观念淡薄,信用水平低下,欺骗贸易规模扩大。另一方面,企业管理目标发生偏移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信用管理。

2.3缺乏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和专业人员。企业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在风险控制和信用管理问题上职责划分不清,相当多的企业是由销售人员或其他部门人员兼做信用管理工作,其根源在于这些企业没有设立—个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企业内部缺少专门的信用风险管理职能,没有专业人员从事信用管理工作。

2-4信用管理方法和技术落后。信用管理包括资信调查、产品赊销、应收账款收付。在各个环节都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在以上环节上还存在很大不足。资信调查的内容包括贸易对象的政治状况、资信情况、经营范围经营能力等。由于没有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企业不可能全面准确地掌握这些信息,势必增加贸易的风险。信用管理的方法不当、技术落后,使企业产品赊销没有得到有效地控制,赊销风险缺乏客的估计,造成我国多数企业面临严重的”债权’危,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

3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迫切陛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和企业间竞争的不断加剧,使得我国市场经济秩序尚不范的问题表现的越来越突出,信用已成为当前品过剩时期最稀缺的资源。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之间的交易总是伴着风险的发生,经营风险和交易风险随时威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4我国企业iFii用管理制度体系的构建

   4.1树立正确的企业信用管理瑰念,企业领导必须对信用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正确的信用管理观念是企业力口强信用管理的前提条件,因此,必须在企业上下树立正确的信用管理观念,形成企业独特的信用文化,并将文化渗透到每一个员工。

   姐建立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并测i和落实权责对等的业务流程。目前国内大型内资企业几乎没有一家企业设有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个别企业虽然采取了一些简单的信用控制措施一如对长期拖欠货款的客户不予发货、对销售人员的考核不仅要看合同金额更要看收到的款项等。但是这些措施基本上都是由销售管理部门实施的。企业在信用销售上缺乏有效的控制环节~,而传统的信用交易之所以存在信用风险的隐患,就是因为缺乏控制环节。

 企业信用管理部门的业务流程的控制环节应该由事前预防、过程管理和事后处列组成。事前预防包括搜集客户的信用信息和实时关注,对客户进行信用的评级,然后根据客户的价值和市场竞争环境,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过程控制要求企业将信用销售的审批权利和对应收帐款追讨责任归人到某一部门或者某一员工,有利于实现权责对等,风险到人;事后处理握岁寸应收账款进行动态的盛刹空,对逾期贝蜷歌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此外为了保证流程的落实,企>J立该设立完整的信用管理操作规范和业务说明,确保员工对了氰用制度的理解,把工作落到实处。信用管理部门是现代企业中一个举足轻重的职能部门。

   43提高企业信用管理人员素质。合格的信用管理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是强化企业信用管理的基础,企业应通过各种途径强化信用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职位能力a招聘、吸收符合信用管理工作岗位要求的合格人员到信用管理岗位操作培训,使其能胜任本企业的信用管理工作;b.制定企业信用管理人员的后续教育制度,组织企业信用管理人员定期进行后续培jlllo

   4.4企业内部各部门角色定位。企业内部与信用管理有关的职能部门各自正确的角色认同有助于统一认识,加强内部协作。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所处的内外环境、经营规模及企伦目标等来i}i1适合自身发展的组织结构。

   对于信用管理部门,DSo(应收帐款变现天数)几乎是衡量其工作效果的最重要指标。DSo表示每_o收帐款的平均收回时间。应收帐款变现天数袱当年年末应收帐款余韧当年总销售量)*365,即DSo=saR/SaLe)*365。对于销售部门而言销售量是衡量其业绩的主要指标,且销售量越高越好;对于财务部来说年末应收帐款越低表明其业绩越好;对于信用部门而言DSo是考核其业绩的指标,目越低越好,DSo要下降必须减少应收帐款、增加销售量。   

 

企业信用篇9

一、我国企业财务信用缺失的现状

1.企业财务报表信息失真。我国企业在信息披露方面很不规范,违法违规问题十分严重。例如,粉饰或隐瞒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巧用”会计准则,随意改变或调整会计核算方法、确认标准及计量方法等。

2.企业间的合同欺诈及违约现象严重。据统计,目前我国每年订立合同有40亿份左右,真正履约的却只有20亿份,50%的合同带有欺诈性,且合同交易只占整个经济交易量的30%,合同的履约率明显有待提高。

3.逃债、逃税、骗税、恶意透支现象严重。困扰着经济发展的除了企业之间、企业与银行之间及企业与百姓之间的资金拖欠和三角债之外,还有企业的逃债、逃税、骗税和恶意透支。大批逃债、恶意透支的企业使银行吃足了苦头。

二、我国企业财务信用缺失的成因

1.企业的财务信用意识淡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开始建立企业以其自身的资产承担风险的体制。这就要求企业以其自身的财务信用参与市场的竞争,在市场上运行。然而,在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体制转换过程中,由于对重建财务信用制度、树立财务信用观念缺乏应有的经验,因而企业财务信用出现了混乱。

2.产权不明晰,信息不对称。企业的产权制度是影响企业信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产权是财务信用的基础。在国有产权制度下,决策者的利益与他所做决策的企业的财务信用之间没有长远的关系,那么他肯定只追求或更注重追求眼前利益,不会很注重企业诚信。此外,信息不对称是造成信用风险发生的必要条件。从目前看,在我国的信用问题当中,由于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信用风险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

3.法律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失信惩戒机制。在立法方面,我国已颁布的《民法通则》、《合同法》、《担保法》、《票据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中虽都有诚实守信的法律原则,但总体上与信用制度相关的立法严重欠缺。另一方面信用监控机制不完善,我国至今尚未建立起作为发达市场经济中信用体系基础的信用记录、征信组织和监督制度。信用激励和惩罚机制尚未形成,尚未达到刑事犯罪程度的失信行为得不到相应的惩罚。

4.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的财务信用管理制度。企业财务信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企业内部普遍缺乏规范的财务信用管理制度,很少有企业设立专门进行内部财务信用管理的部门、机构或人员。因此,因授信不当导致合约不能履行,以及授信企业对履约计划缺乏管理而违约的现象频繁发生,因对合作客户的信用状况缺乏了解也使许多企业受骗上当,导致经济纠纷大量出现。

三、企业财务信用缺失的治理对策

为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必须大力整治企业财务信用缺失现状的力度,加强对企业财务信用的管理,并逐步建立有效的企业财务信用管理体制。从目前来看,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明确体制转换期政府在财务信用管理体系建设中的职能,加快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政府应健全法律和道德的约束机制,结合我国国情,进一步完善《公司法》、《破产法》、《合同法》、《担保法》等法律的有关条款,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出企业信用管理方面的具体的条例和实施细则,改变目前的建立社会信用体系过程中无法可依的状况。还应通过法律程序明确政府或有关部门行使信用惩罚的权力,以及行使权力的界限,对失信行为的界定和惩罚应准确、适当,引入处罚时效机制,以利于营造惩恶扬善的社会氛围。

此外,我国还应通过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产权制度改革,真正地做到政企分开和产权关系明晰,确立企业法人财产权,建立所有者对企业和银行经营的监督约束机制,使信用交易的授信方有清晰的产权边界,能够独立地承担相应的责任。

2.建立与企业自身相适应的信用文化,增强经营者的信用观念和信用意识。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精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信用是企业价值观最为重要的部分。构筑企业诚信文化就是要在企业里树立起“信用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的意识,每个企业都要依靠自己对其他企业对社会交往规则的遵守来获得社会的尊重和信任。

企业信用篇10

1.1缺乏信用管理体系

企业在建立信用管理体系的过程中首先应该保证建立统一有效的信用评价机制及信用管理模式。在企业实施信用管理的过程中,发展中的信用评价和管理的有效比会在有效的评价和评估机制严重缺乏的作用下受到极大程度的制约,管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也会在缺乏统一可参考的标准的情况下弱化,同时在收集和使用信息的过程中,各个信息也会在缺乏具体参考数据和信息的情况下不健全,也不具有统一的标准,企业建立信用管理体系的工作在综合管理过程中受到严重阻碍,进而对整个管理过程的有序开展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1.2缺乏充分的信息化程度

企业在建立信用体系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整个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个部门和环节,受到整个管理过程的复杂性和综合性的影响,因此需要综合分析相当庞大的信息量和数据。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的飞速发展,整个管理过程在原有的落后的信息化技术和数字化发展的作用下很难跟上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发展的步伐,导致无法及时更新各个数据,从而对整个信用管理体系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面对这种情况,企业一方面应该坚定信心,将长远宏观的工作计划制定出来,另一方面还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视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克服。

2.构建工商企业管理和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方法

2.1充分重视企业信用

工商企业管理人员必须充分重视企业信用工商企业管理人员必须充分重视企业信用。从工商企业内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来看,企业各个生产及业务部门中均会设计企业信用,而一个部门的力量又是不足以将完善的企业风险管理机制构建起来的,这就要求工商企业管理人员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促进工商管理部门人员间协调沟通的全方位加强和企业部门中财政资金人力物力投资的显著增加。同时,还应该促进风险管理人员素质的有效提升,使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得到不断的增强,从而对企业内部信用管理模式进行切实有效的优化。

2.2构建系统的信用管理部门工商企业

在运营过程中应该注意到,企业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及管理水平直接而深刻地影响着企业信息风险管理。针对这种情况,企业要想对其内部信用管理机制进行有效的完善,就必须在企业内部将纯粹的信用管理部门开设起来。企业管理人员也只有系统控制企业内部的信用管理,全方位掌控信用管理的全过程,才能将科学的信用管理职能构建起来,而这一些列工作均需要相关人员进一步的深人调查研究。因此,企业应该将单独的信用管理部门建立起来,一方面对财务部门和销售部门的管理职能进行有效的调节,另一方面也在企业内部将科学的运营体系构建起来。

2.3加强企业管理者的素质

工商企业的信用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任务,专业性能和技术性能均极高,因此要求管理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足够丰富,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对领导人员、财务人员、销售人员等的合作进行全面的协调,将共同的奋斗目标树立起来,从而促进企业的长足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在信用管理工作中,企业内部应该切实加强培训信用管理人员的力度,一方面促进其企业信用管理能力的显著提升,另一方面促进企业人员信用管理技能的显著提升。

2.4推行资信管理体制

在实行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推行资信管理极为关键,其大体上要求企业信用管理人员积极主动地将全方位的客户资料收集起来,并将完善的客户资料管理库构建起来,同时定期将新的客户资料加人其中,对资信核查进行有效的开展,将信誉良好的客户资料整理出来。建立客户资信管理的核心体系能够为综合评估客户信用管理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针对这种情况,企业可以通过合法手段调查工商管理部门、媒体企业等,从而对客户的信用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2.5石构建工商企业内部授信制度

系统考察客户的赊销条件从而对客户的信用额度进行全面的掌握是工商企业内部授信制度的主要内容。在工商企业信用管理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就是授信管理。具体来说,授信管理就是企业专门信用审查人员依据之前评估客户的信用结果及前期与客户的交易信息,在企业内部信用管理机制的指导下对客户的信用额度进行有效的判定。同时,企业还应该将一体化的客户信用审查流程构建起来。针对这种情况,企业应该对一套交易审批模式进行具体实施,该套审批模式制定具有针对性,专门针对信用体制,切实将企业的风险管理责任承担起来,从而将其他部门利用信用管理中的漏洞获取私利的现象的发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

2.6石实现与客户间的信用等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