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英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7:02:45

图书馆英语篇1

关键词:少年儿童;英语教育;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1020202

1少儿英语教育与公共图书馆结合的必要性

英语作为最广泛使用的国际语言,是进行国际交流,获取各类国际资讯的有效手段。实践证明,儿童期是人一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的时期,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和最佳时期。我国十分重视儿童英语的教育和普及,2001年教育部就将英语纳入小学义务教育必修课程,以适应全球化发展。少儿英语教育越来越受社会、学校和家长们的重视。

对于母语非英语的国家和地区来说,学习英语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就是提供一定的语言环境和氛围。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少年儿童学习英语的机会和条件还主要集中在学校,社会公益性的英语教育机会少之甚少,学习英语的社会环境没有形成。英语教育途径、形式单一,难以巩固致用,致使少年儿童英语学习兴趣不高,英语水平提高缓慢,尤其是实际交流使用能力低下,影响了全民英语素质的有效提高,不利于我国充分参与国际竞争。

作为社会文化公共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图书馆,具有保存人类文化成果、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技信息、开发智力资源的基本功能,是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图书馆应顺应时代趋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在正式教育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并改变因应试教育带来的流通率下降、服务价值被社会忽视的现状,辅助素质教育、推广阅读。图书馆与少儿英语教育相结合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

2图书馆少儿英语教育的优势

根据第二语言习得专家Krashen的语言习得机制,学习语言若要获得成功,就必须有可理解的语言材料输入、积极的习得语言的情感因素和自然的沟通环境。

我国是非英语国家,英语输入主要依赖课本教学,而学生离开英语课堂后实际接触英语的机会并不多。虽然现在很多电台和一些电视台提供各种英文广播、英语新闻和节目等流畅规范的语言输入,但对于初学英语的儿童而言,都是难以理解的语料输入,无法用以习得英语。再者,在正式的语言学习环境如教室,学生容易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感;教材内容也常因偏重认知以及过分强调文法句型之学习,趣味性不足,产生消极情绪,阻碍语言的输入,大大影响习得的效果。

相对于学校,图书馆在上述方面具有更好的条件和更大的优势。

(1)图书馆购书经费充足,能根据少年儿童的理解能力和发展需要,购进不同阶段少儿适用的各种英语学习材料,包括图书、图画、电子资料和影像资料等,可以让少年儿童在学习英语的初级阶段,就有机会接触课本之外的大量的英语材料,并且这些材料大多为寓言、童话和动漫,更富有趣味,更能被少年儿童所接受和理解。

(2)图书馆可以提供宽敞舒适的学习空间、健康绿色的网络环境、先进的信息系统和多媒体视听设备,用于开展各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英文阅读辅导和英语教育活动,帮助少年儿童减少和消除学习英语的消极情绪,提高阅读能力和学习兴趣。

(3)图书馆开展的少儿英语教育,是通过适当的环境,在有意义的活动中产生学习。这种语言习得的情境即是Krashen所称的“非正式环境”。这种环境虽不正式,却显得自然、真实,它注重意思表达、沟通及低风险,较之“正式环境”中指正错误、逐次介绍语法规则所营造出的不自然情境,更有助于少儿英语学习。

3图书馆开展少儿教育服务的措施

3.1充实少儿英文馆藏并提高英文读物的开放度

(1)加大少儿英语读物及影像资料的采购。全面而科学的满足广大少儿儿童课外英文阅读的需要。国家教育部以及上海、重庆、福建等地的教育部门已了今年中小学图书馆(室)的推荐书目,且书目中均涵盖了一定数量的英语类读物。采购的英文读物应开架存放,以供少儿读者随意阅览。

(2)广泛接受社会慈善捐赠。可接受社会各界包括个人、社会团体和慈善机构的英文图书及资料捐赠。如近两年,美国民间慈善机构明德基金会陆续向我国一些大中型城市公共图书馆和少儿图书馆捐赠大批原版少儿英文图书,并与国内图书馆合作设立明德少儿英文馆,目前已成立12个明德少儿英文馆,为少儿读者英语水平的提高发挥了积极作用。

3.2注重少儿英语人才的吸收与培养

利用英语资料开展少儿英语教育服务,最主要也最重要的中介还是少儿阅览室的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因此,必须加大吸收和培养少儿英语人才的力度,尤其是许多师范院校的儿童英语教育学科专业人才,使我们的少儿工作人员既有英语知识,又懂得适当的少儿教育技巧,才能有效的开展少儿英语教育。

3.3丰富少儿英语教育的形式和内容

(1)英语故事活动。故事是带领儿童进入图书世界不可或缺的第一步,尤其是学龄前的小朋友。由于故事的情节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和趣味性,对少儿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图书馆除了提供传统英文图书的借阅外,还应举办演讲、说故事、听故事、各项英语故事活动引导儿童更深入走进丰富的图书世界,将图书馆、活动、社会资源结合一体,于学校教育外为儿童扩展课外知识领域。在故事中贯穿英语内容,可以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使孩子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使少儿在和谐的气氛中增进学习意识,提高学习兴趣。

(2)英语游戏。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揭示: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道路,游戏适应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形式多样的英语游戏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淡化教育痕迹。儿童在游戏中始终趣味盎然,他们会完全忘记了自己是在学习英语,让少儿在情趣盎然的游戏中练习所学知识,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学习英语的乐趣。

(3)儿童剧场。儿童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是动态的故事,将模仿、幻想、游戏有机得结合为一体,并且取材于生活,使少儿在欣赏或参与后,对现实生活均能有所启示。把儿童剧场与图书馆推广儿童服务之理念相结合,不仅可以吸引潜在读者(包括家长与儿童),刺激图书馆资源的流通与阅读,为儿童提供活动,更可以作为推广图书馆的工具,提供机会使馆员和大小读者作更多面对面的沟通,从而协助图书馆达成教育、文化、信息、娱乐和资源的目标。

3.4结合社会教育资源

图书馆的英语教育人才资源毕竟是有限的,为了能更好的开展少儿英语教育服务,需要结合其他社会英语教育或培训资源,例如与专业英语培训机构合作,开展各类英语活动,或是招募英语自愿者、设立英语读者俱乐部等。

参考文献

[1]张湘君.公共图书馆如何提供俾利台湾少年儿童英语学习之服务探讨[J].台北市立图书馆馆讯,1988,(04).

图书馆英语篇2

关键词信息共享空间创新社区大学英语教学教学服务模式

分类号G252

英语词汇量是衡量大学英语学习者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也是评估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核心指标之一。一般传统教学方式如下:教师先带读一遍,然后让学生跟读,最后教师仅仅对生词的用法进行简单的讲解。这种模式不仅使师生之间缺乏互动性,也使课堂缺乏趣味性,因此亟待教学模式的变革。单一的师生课堂教学已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系部、图书馆及其它教辅部门的协同创新教学模式才是今后发展的正确方向,图书馆iC2服务模式为此提供了契机[1]。

1iC2的概念及内涵

世界上首个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Commons,iC)于1992年8月在美国爱荷华大学图书馆建立,它为信息科技支撑下的图书馆服务工作带来了新的理念[2]。iC的主要内涵有两点:一是倡导开放和获取,实现信息共享,鼓励图书馆工作人员和读者在民主的氛围下共同探讨和实践;二是注重信息技术和各类学习资源的整合,并加强馆员和读者之间的互动性,以此来打造优质服务。与传统的图书馆服务相比iC更具优势,它注重读者信息素养的提升,并突出协作精神,因此在欧美国家的图书馆管理中备受推崇。而我国图书馆iC服务模式起步较晚,直到2005年才在上海图书馆、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得以尝试性地实施,由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社会影响较广,我国图书馆iC服务模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iC2的理念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iC2是将“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Commons,iC1)”和“创新社区(innovationCommunity,iC2)”以相互促进的乘法关系结合起来,着力强化的是学术创新支持与文化素养拓展,并为学科教学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从而形成平方级的服务效能提升。iC2是iC服务模式的升级和优化,除了技术上的创新外,它更突出服务理念的提升,对互动、沟通及信息应用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2iC2在大学英语词汇学习中的作用和地位

iC2和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大纲要求不谋而和,它为大学英语词汇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新大纲强调大学英语教学要在先进的信息技术支撑下,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各项语言能力。其中“先进的信息技术”必须以iC2为技术平台,而英语词汇的学习则是大学英语听说读写四项技能提升的基础。没有足够的英语词汇,所谓的英语语言技能只能是“空中楼阁”,再地道的语音语调、再深厚的语法功底都只能是徒劳。

另一方面,iC2英语学习机制的构建有利于突出学生在大学英语词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自主学习。iC2为大学英语学习提供了先进的网络平台和多媒体学习工作站。其硬件设施主要包括计算机、扫描仪、CD-Rom、打印机等。有些图书馆打造的立体学习工作站还配备了投影仪、听力耳机、白板等设施,使其自主学习的手段更加多样化。

iC2除了是一种技术支持,更是一种学科化服务的理念,它沟通了系部、图书馆及其它教辅部门的联系,实现了学习资源、空间和服务的整合。使大学英语词汇学习过程突破了时空限制,不再满足于单一性的大学英语师生教和学,更强调学习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有利于提高我国大学英语词汇学习的实效性。

3大学英语词汇学习iC2服务模式的构建

“容器说”认为“iC2是一个大容器或者大熔炉,把与图书馆相关的各项服务工作放入容器中‘淘金’,淘出真正符合需求的服务来。”[3]此观点为大学英语词汇学习iC2服务模式的构建提供了理论视角。大学英语词汇学习iC2服务模式的构建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发挥大学英语教师和学科馆员的协同创新意识。教师是整个过程的组织者、协调者,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大学英语词汇学习的个体差异性和主观能动性,而学科馆员则是服务者,在iC2的指导下,通过图书馆iC2英语学习支持机制的构建来促成大学英语词汇学习的有效性。工作流程参见图1。

3.1基于iC1(informationCommons)整合网络资源

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而言,大学英语词汇学习是一个语言输入和输出的过程。输入就要求大量地阅读相关英语资料,如通过阅读英语词汇例句或上下文用法的讲解来掌握词汇。除了传统馆藏的纸质英语词汇学习资料外,丰富的网络资源也是可供学生选择的资料。但目前各类互联网学习资源鱼龙混杂、质量良莠不齐,影响了词汇教学的效果。因此,学科馆员首先应协同高校信息技术中心,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提供BnC(BritishnationalCorpus)等在线语料库的对接,并链接国内外优秀英语词汇学习网站,完善上传与共享功能,保证信息共享的通畅性,从而提供给学习者全面的、真实的语言信息输入;其次,依照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大纲的要求,利用RSS或atom等技术聚合相关知识,对海量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资料加以整合,如电子版本的大学英语词汇表,与教材相关常用词汇搭配,教师上传的英语词汇记忆技巧和学习策略等内容。

3.2基于iC2(innovationCommunity)构建词汇虚拟学习平台

“随着协同技术和web2.0技术的发展以及交互性虚拟社群的出现,虚拟社区就成为web2.0时代高校师生所倚重的生活空间”[4]。选择或构建一个合适的学科服务虚拟平台,是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化服务的第一步。协同技术集中体现的代表之一是web2.0,支持用户生成内容和协同工作的开展,尤其是基于wiki技术的大规模、自组织、开放的协同内容创作网站更是受到大众的欢迎。学科馆员需以协同技术为支持,以资源共享、协同创新为理念,以wiki、QQ、博客等为实施工具构建实用的大学英语词汇虚拟学习平台。平台的内容包括独立词汇测试、同学互评及经验交流、教师在线辅导三部分。其中,独立词汇测试是大学英语词汇学习语言输出的过程;同学互评及经验交流是共享理解的过程;而教师在线辅导突出了教师在教学中作为组织者、协调者的角色。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是知识的多向流动过程,突出师生之间的互动,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相互转化提供了具体的情境,从而有利于学生迅速掌握大学英语词汇知识并提高学习效率。除此以外,它还有公开陈述、相互讨论等知识建构的功能。

3.3基于iC2电子档案袋的构建

电子档案袋就是储存电子档案的载体(主要是电子计算机)的俗称。除了用于军事情报收集、新闻记录外,它也是用来跟踪、评价学习者大学英语词汇学习过程的重要工具。这个电子档案袋涉及到学习者的个人基本资料、学习情感体验、学习策略使用、启示与收获等四个方面的信息。每一个方面都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与过程有较深入的理解,并促使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反思。

4大学英语词汇学习iC2服务模式的实施

4.1教会学生如何利用并共享数字资源

iC2突出“用户至上”的思想,在实践中要求实现“开放、共享、合作”[5]。学科馆员构建的大学英语词汇学习信息共享空间为此提供了前提条件,但这并不意味着服务工作的一劳永逸。让学生盲目地浏览学习网站和语料库不能达到最终目的。学科馆员要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并进行有计划和目标的信息应用能力培训。让他们能解决技术层面遇到的一般困难,并学会如何合理利用数字资源并实现共享。学生具体要掌握的数字资源方法有文献信息检索和语料库的使用等。文献信息检索可以按照学生学习的需求帮他们搜索到重要的信息。学科馆员可以教给他们有效的文献信息检索方法,如怎样进行高级检索。如要了解圣经和英语习惯用语的关系,可以在界面输入关键词“圣经”“英语习惯用语”,相关的网站链接会即刻出现。语料库是以电子计算机为载体承载语言知识的基础资源,它也是英语词汇学习的主要网络数据库工具,合理使用能使学习者在语境中掌握单词的音、形、义和句子的用法,学习者在真实的语境中学习词汇有时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例如动词develop有以下意思:不及物动词是发育、生长、进化显露;及物动词是开发、进步、使成长、使显影。具体什么情况下可理解为“开发”,在什么情况翻译为“微妙的”或者“进步”则需要语料库中的具体例子来进行阐述。语料库的查询方法也是灵活多样的。以CoCa(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为例,语料库的单词和短语可以直接输入查询,但查词根或同义词等则需要借助通配符号。

4.2教会学生如何共享词汇虚拟学习平台

基于web2.0的大学英语词汇虚拟学习平台更加突出共享性、协同性和交互性。学科馆员在让学生掌握信息的同时还要教会他们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个虚拟学习平台(社区)。一方面要求学生认真对待网络词汇测试;此外,要鼓励他们积极进行同伴和师生间的在线学习经验交流;另外,进行选择性阅读和实现数据共享也是必要的,它减少了信息检索的重复工作量,提高了外语词汇学习效率;最后,学科馆员要及时地对系统进行技术维护和更新,使其满足大学英语词汇学习者学习的需求。

4.3共享电子档案袋评价

图书馆员要提高大学英语学科服务意识,主动协助教师承担电子档案袋设计和保存的任务。基于iC2的电子档案袋能够自动记录学生访问登录、发帖及留言、词汇测试成绩的状况。电子档案袋评价客观地描述了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共享电子档案袋评价有利于同伴之间交流学习心得,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反思,从而构建个性化的大学英语学习模式[6];它同样对教师教学能力及教研水平的提高也大有裨益,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动态管理和评估,并进行教学自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最终优化教学效果。

5英语词汇教学方式提升对图书馆iC2服务模式的启示

英语词汇教学方式的提升一方面论证了图书馆促进学科学习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启示学科馆员要利用iC的有利条件,进一步构建并优化服务模式。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图书馆学科馆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信息共享空间和创新社区发展的需求,从而为学习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①要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方面的学习,紧跟时代步伐。尤其是3D打印设备和技术的引进、故事时间和Living图书馆的推出对馆员的信息素质要求更高了,比如视觉信息素养和移动信息素养等,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这种新形式的变化。②馆员也要加强所服务学科的学习,如辅助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馆员必须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否则难以发挥协调和服务的功能。

其次,学科馆员要具有“全身心”的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如前文所述,iC2是iC服务模式的升级版本,技术更新是基础,服务理念的提升是精髓[7]。除了不断向馆员灌输先进的服务理念外,在实践中还要培训他们怎样利用iC来改善学科服务质量,促进大学教学与科研的提升。

此外,图书馆iC的物理空间改造和技术优化也是必需的,它为图书馆iC2服务模式构建与优化提供了物质基础,也为其创造了前提条件。大学英语词汇学习iC2服务模式涉及到了基于web2.0的虚拟学习平台技术、多媒体网络技术等,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3D打印设备、故事时间和Living图书馆方兴未艾,这些都是图书馆iC2服务升级离不开的硬件设施[8]。

最后,图书馆iC2服务模式构建与优化需要发挥教学系部及其它教辅部门的协同创新作用,即实现合力的效应,这是和传统图书馆最大的区别。

总之,图书馆iC2服务模式的优化和以上几个要素密切相关,学科馆员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提升iC2服务意识,而高校在图书馆iC物理空间改造和技术优化的同时也要重视各部门的协同作用。

图书馆英语篇3

论文摘要:介绍数字图书馆及其英语教学资源构建的重要性,从多角度分析如何构建和充分利用英语教学资源。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当前图书馆主要用光盘、软盘等电子载体来收集信息,因此人们称其为电子图书馆。计算机的网络技术使得图书馆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地域与时间的限制,使人们无论什么时间与地点都可以查询和访问图书馆的信息,因此有些人就称其为无墙图书馆。这种图书馆甚至可以是无形的,不再是真实存在的实体,于是又被称为虚拟图书馆。这些信息都是以二进制的形式存储,所以就随之诞生了数字化图书馆的概念。那么,究竟什么是数字化图书馆呢?其定义也不尽相同。一些人认为它是一个信息收集地,信息在此集中并被然后通过电子手段被人们获取。而一些人认为数字化图书馆强调对数字化信息的获取手段.而传统图书馆则强调对馆藏的拥有。还有人认为,数字化图书馆是一种信息供应者,它含有大量的信息,能够提供多种多样的服务,用户只需要一台电脑和一条网络线即可对之进行访问。这些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对数字化图书馆所下的定义,但又都还不够全面。随着数字化图书馆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它的认识也逐渐深化。目前大家比较认同这样一种定义,即数字化图书馆是提供内容丰富的经过整序的多种媒体形式的数字化信息的机构,要求满足以下几点:首先,它具有存储海量信息的能力;其次,它具有处理信息的先进技术手段。其信息是经过整序的,而不是杂乱无章的;第三,其目的是为用户提供高效方便的服务。数字图书馆以其丰富的资源形成一个巨大的虚拟学习社区,成为一个推动现代教育发展的具有广泛辐射作用的网络学习中心。数字图书馆是信息服务中心,为网络学习提供各类信息检索、教学科研信息、学科门户导航、用户教育等信息服务:数字图书馆是知识资源中心,为网络学习提供基本的资源保障,使学习者能够利用各种学习资源,真正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数字图书馆的技术人员对网络学习资源进行整合后,学习者就可以通过远程登录资源平台或浏览数字图书馆的网页,获取所需信息,或技术人员对相关教学课程完成资源构建后,形成适合个人发展的课程。从目前高校图书馆读者的需求来看。一个比较重要的任务是,图书馆管理与技术人员应该加强对网络学习资源中的英语教学资源的构建与建设。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正朝“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目标迅速发展,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化.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崭新时期。2004年教育部颁发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文件,主要精神有:①强调学生的个性化、自主式学习以及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②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契机,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与条件。这就要求作为大学生的自主学习中心和信息资源集散地的高校图书馆.需要开发和利用好馆藏外语教学资源,为培养大学生的外语综合能力搭建学习和实践的平台,将图书馆服务融入外语教学的全过程。高校图书馆应努力开发网上英语教学资源,优化语言学习环境,激发学生们的英语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运用英语知识的技能。因此对英语教学资源进行数字化构建.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是高校图书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加快镜像服务器的更新,实现英语资源的共享

图书馆英语篇4

1.公共图书馆外文资源

可以为远程开放教育英语教学提供和谐的空间与环境对于教师来说,引导学生使用新的阅读和学习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求学数载的学生来说,学校的教室、图书馆、自习室等都是他们再熟悉不过的学习场所,每天三点一线的学习生活多多少少会给他们带来乏味的感觉。然而,公共图书馆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宽松灵活、设施齐全、资料多样的英语学习空间与环境。

2.开发公共图书馆外文资源

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应用和交流英语学习的平台通过开发公共图书馆外文资源在远程开放教育英语教学中的服务功能,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应用和交流英语学习的平台。学习了课堂上的英语教程,不妨鼓励学生到公共图书馆翻阅一些经典英文原著,在英语支持的电脑系统下体验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包括在校或不在校的,学习者交流学习心得。这样,不但可以巩固所学知识、拓宽知识面,还可以开阔视野、培养新的兴趣点。

3.有利于图书馆提高服务层次

为读者提供更贴心、更到位的服务发挥公共图书馆外文资源在远程开放教育英语教学中的服务功能,有利于图书馆改变传统服务模式,提高服务层次,为读者提供更贴心、更到位的服务。从远程开放教育英语教学的实际需求出发,充分利用公共图书馆的各种资源为学生创造交流的平台和参与机会,从而提高外文资源的利用效率,为远程开放教育拓展英语教学的第二课堂。

二、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没有的得到充分发挥。虽然远程开放教育提供了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手段,但对于学生来说,他们习惯了课堂上教师讲授、课后去学校图书馆、资料室找资料、上自习等。高校图书馆对于每一个高校学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然而,并非所有高校图书馆都有非常丰富的外文资源,其往往侧重于该学校的性质和特点。不少选择远程开放教育的学生在开始课程学习后发现,自由时间多了,但是学习的压力也大了,专业课、公共课均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投入,英语的学习也频频出现问题。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许多熟悉的词汇、句式等在学生的实践应用中出现卡壳,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似乎缺少了一道激活程序。

三、公共图书馆外文资源的相对优势

相对于高校图书馆和一些专业机构的图书馆而言,公共图书馆可以为大多数高校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较为大众化的学习资源,不仅有传统的英文原著、期刊和报纸,还有可点播的视频资料、共享的数据库资源、免费的多媒体学习库资源体系,更有宽松的学习交流与研讨空间、人性化的读者服务。离开了学校,英语教学可以以更灵活的形式进行,学生也可以缓解部分学习压力,更轻松地去抒感、张扬个性,更主动地开拓创造性思维,通过实际操作和相互交流来更高效地学习英语,提高实际应用能力、激活其学习的每个知识点。四、有效发挥公共图书馆外文资源的服务功能

1.营造宽松、舒适的英语学习环境

长期以来,高校延续了许多年的教学传统使得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常常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这样往往达不到较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根据接受美学理论,教师需尽量从学生的接收来考虑教学方法。当然,不少高校已经在努力改变这种情况,但教学楼、教师、实验室等教学设施无不给学生传递着严肃、严谨的信息。无形中给他们造成了压力,同时也影响他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从而影响学习效果。相当数量的学生都出现,自己的英语水平在考试方面完全没问题,但在实际应用上却不如人意。相比之下,公共图书馆少了中规中矩的讲台和桌椅,多了沙发和多样的阅览设施;少了专业学科的教材,多了受欢迎的外文读物;少了同学间的交流,多了与现实社会的接触。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接触的大多是教师和同学,其交流的英语学习方面的话题也大多相似。而在公共图书馆,高校学生则可以跳出原来的生活圈,从另一个角度看自己的英语学习并思考怎样更明确、更有效地去学习。引导学生利用公共图书馆外文资源搭建起的平台,鼓励他们与其他高校的学生交流学习经验,也可以和准备雅思、托福等考试的读者交流考试经验,还可以与已参加工作人士交流英语的实用价值、使用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等等,从而提升学习兴趣,更主动地去学习。

2.确保公共图书馆外文资源的馆藏建设质量

对于读者来说,经典的著作、丰富的种类、及时更新的期刊、报纸等是最有吸引力的。公共图书馆外文资源的馆藏建设,可考虑结合远程开放教育英语教学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采购,为包括高校学生在内的英语学习者提供基本资料保障。除了传统的英文图书、期刊、报纸等资源外,公共图书馆可以针对网络这一新兴媒体,推出英语的免费在线学习课程、视听资料、英文系统的检索设备等,让基础薄弱者可以打牢基础,让基础扎实者可以融会贯通,让熟练应用者可以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此外,公共图书馆可与高校图书馆、师生进行沟通,了解其客观需求,并将馆藏外文资源的情况做一个说明,介绍外文图书名称、著者及内容摘要,期刊、报纸的名称,免费在线课程、视听资料等,力争建立科学合理地外文资源馆藏结构,满足远程开放教育英语教学的需求、提高公共图书馆外文资源的利用率。

3.鼓励学生利用公共图书馆外文资源举办特色活动

远程开放教育英语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多数时候都是知道一个词或词组的意义和用法,而真正体会到这个词或词组的实际应用还有不少工作要做。不少高校学生具备较强的组织和策划能力,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接收出发,采用科学可行的教学方法,鼓励该部分学生利用公共图书馆外文资源举办特色活动,以与外文资源相关的文化活动为载体,高效合理地使用公共图书馆的资源。公共图书馆可适当放宽高校学生利用公共图书馆的开放区域、报告厅等场地使用的审批,并提供必要的协助,支持相关活动的举行。例如:通过举办英语沙龙、英语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话剧表演等活动,公共图书馆不仅可以为上述活动的举办提供场地支持,还可以为选择远程开放教育的学生营造敢于开口讲英语的文化氛围;通过教师指导举行课题研讨、小组交流等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活动参与度,充分调动其英语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英语和国外风土人情的讲座,可以增加高校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引导其主动、深入地学习并使用英语。特色外文活动的举办不仅可以丰富英语教学形式、锻炼学生的活动组织能力、提高英语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还可以丰富图书馆的文化活动、吸引更多读者前来阅读、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外文资源的利用率,发挥公共图书馆外文资源在远程开放教育英语教学中的第二课堂作用。

4.提升外文资源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和对外服务质量

为了更好地发挥公共图书馆外文资源在远程开放教育英语教学中的服务功能,关键要提高与外文资源相关的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不仅包括过硬的政治素养、专业技能,还包括端正的工作态度、服务意识以及责任感。对于外文资源工作人员来说,首先要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具体表现在政治立场、理论素养和道德品质,在工作中对本馆的外文资源严把关。《论语•魏灵公》中讲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专业技能是外文资源工作人员做好本职工作的工具和手段。相关工作人员要从不停下学习的步伐,提升英语水平;对专业技能要精益求精,了解本馆的藏书结构、排架规律、电子资源的分类,熟练掌握业务流程;同事间互相学习和交流学习技巧和工作经验,共同提高、共同进步,以便为高校学生或其他有需求的读者提供到位的服务。在工作中,外文资源工作人员要端正工作态度、有责任感、有担当,将读者的需求和切身利益放于首要位置,为读者提供主动、热情、周到、人性化的服务,切实将服务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四、结语

图书馆英语篇5

网络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给高校图书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了应对挑战,高校图书馆开始尝试为读者提供学科服务,即按照学科、专业或者项目,而不再是按照文献工作流程来组织信息资源工作,使信息服务学科化而不是阵地化,使服务内容知识化而不是简单的文献检索与传递。学科服务的提出后获得了非常迅速的发展,众多高校纷纷针对本校实际情况,开展专业化和个性化的资源服务,为其教学及科研水平的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

2.如何利用高校图书馆优势助力大学生自主学习

2.1深化服务内容,改善自主学习效果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具有专业性、综合性和应用性相结合的特点,随着学习的进一步深入,大部分学生已不再满足于从图书馆获得文献资源及一般性的参考咨询服务,而期待能获取基于某一内容的更深入和更系统的知识。针对这种需求,图书馆应进一步深化服务内容,改变“以资源为中心”的服务模式,从用户角度思考问题,改善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效果。

2.1.1专题推荐阅读根据用户阶段性学习任务及兴趣,为其推荐专题图书、电子资源、网络资源,如大学英语四六级或专业四八级考试之前,为其推荐应试图书,教给学生如何使用维普或银符等级考试资源库进行模拟考试,组织英语备考讲座或考试经验分享等活动等;

2.1.2英语兴趣小组由英语专业学科馆员创建英语兴趣小组,和学生在课余时间共同探讨英语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适时地进行英语名著的赏析,提升学生语言和文化素养;同时,在各种活动后,对具有共性的问题及学习经验进行记录和分析,并以专题的形式做成展板,分享给其他的英语学习者。

2.1.3节日主题活动主题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亲身体验西方节日。在每个较为重要的西方节日来临之前,让学生对节日的由来、内涵、意义、举办方式及影响范围等进行调查,并以调查研究结果为基础,确定主题活动的内容等,发动学生进行自发组织。这种主题活动,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调查分析及组织策划能力。

2.2注重信息素养教育,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由于各个学科的专业特点不同,其信息素养教育的侧重点也会有所区别。所以,英语学习者的信息素质教育应由同时具有英语专业背景和图书情报背景的老师来担任,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提升其学生的专业信息素养,进而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

2.2.1基础性讲座结合大学英语学习的内容及特点,开展文献检索的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检索中的应用、检得信息的加工与利用等内容,另外,基础讲座中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及学生批判性评价信息的能力,使其能够主动去了解、挖掘和利用周围信息,并在信息加工处理过程中,主动地、理智地对信息进行判断、分析,较有效地剔除其中的虚假信息,找到符合要求的有较高参考价值的信息。

2.2.2拓展性讲座学生的英语学习中既有其共性问题也有其个性问题,所以针对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信息素养教育还应该有针对少数学生的个性化问题的拓展性讲座。如针对学生英语语言环境缺乏的问题,开设“英语口语资源获取与利用的讲座”,教给学生通过哪些途径和英语为母语的人进行便捷的交流,使学生不用出国就可以拥有较自如的语言学习环境,借助真实语言氛围和信息,理解和掌握英语。

2.3构筑共建共享平台,激发自主学习热情图书馆利用其人力、文献及空间等资源优势,建立图书馆的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中心。由英语教师、英语学科馆员及部分学生共同设计网络英语学习资源服务平台,并确定网站的风格、频道、内容设置等,由英语学科馆员及图书馆技术人员具体实施搭建工作。

2.3.1平台的风格此平台的用户主要为学生读者,所以网站的设计要符合学生读者的思维方式和使用习惯,尽量生动活泼、简洁明朗、使用便捷,使学生读者能够在第一次使用这个平台就喜欢上它,并愿意随时访问和浏览其中的内容。

2.3.2平台的频道此平台应包括资源频道、培训频道、咨询频道和交流频道四个部分。在资源频道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对英语学习相关的馆藏资源和网络资源进行获取利用;在培训频道中,学生可以获取图书馆信息素养方面的培训信息,及英语学科馆员针对专业资源获取方面提供讲座的视频;在咨询频道中,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通信手段得到资源及专业学习方面的帮助;在交流频道中,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和大家共享自己找到的好资源,能够随时随地地发表对资源的看法,及对某段学习过程的心得;

图书馆英语篇6

[关键词]商务印书馆英文广告图书营销策略

[中图分类号]G2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853(2016)06-0116-04

[abstract]asthemainimportantpublishinghouseduringmodernChinesehistory,inordertopromotebooksspreadingandmarketing,theCommercialpresshasadvertisedallkindsofitspublicationsondifferentperiodicalsandbooks.therearemanyenglishbooksadvertisementspublishedontheChinaCriticfrom1928to1938,theformsoftheseadvertisementshasrepresentedthemarketingtacticsoftheCommercialpress.

[Keywords]theCommercialpressenglishadvertisementsBooksmarketing

商务印书馆早在发展初期便已设置“交通科”,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改名为“推广科”,“体制上已设有专门负责推广的部门,反映出管理者很早已重视推广和宣传工作”[1]。商务印书馆不仅利用《图书汇报》《出版周刊》《西书月报》等内部出版物刊载图书广告,还在知名报刊《申报》《大公报》、theChinaCritic(《中国评论周报》)等刊物上中英文广告宣传推广各类图书。1928至1938的10年间,商务印书馆在《中国评论周报》上持续大量英文广告,推介各类英文教材、文学经典、学术论著,为考察商务印书馆英文图书营销的历史概况提供了新颖丰富的文献史料。

1《中国评论周报》:颇具影响力的英文媒介

theChinaCritic(《中国评论周报》)于1928年5月在上海创刊,1940年11月停刊,1945年8月复刊直至1946年6月终刊,是中国现代历史上存续时间最长的国人自办英文报刊。《中国评论周报》由现代留美回国知识分子及清华大学师生群体编辑出版,首任主编为张歆海,此后继任者为刘大钧、桂中枢;其编辑群体是以林语堂、钱锺书、吴经熊等为主的现代知名学者。该刊设有“editorialparagraphs(时评)”“editorials(社论)”“Specialarticles(专论)”“theLittleCritic(小评论)”“BookReview(新书介绍)”“pressComments(中外新闻评论)”以及“publicForum(读者论坛)”等新闻时政与文化评论专栏。《中国评论周报》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同人刊物,但创刊之初期有少量运营经费来源于财政部拨付的津贴[2],此后其运营资金大部分来源于刊物广告收入。1945年8月《中国评论周报》复刊后,该刊广告负责人陆梅在《上海社会局填写报纸杂志通讯社申请登记表》“资金来源”一栏中,填写的内容是“全赖销售及广告收入,经济状况尚可”[3]。由此可见,《中国评论周报》编辑、出版及运营资金大部分来源于刊物销售及广告收入。作为现代商业周刊,《中国评论周报》刊物封内、封底及各个专栏前后都登载各种广告,其中包含大量中英文书刊广告。尤其在1934年以后,随着上海出版业走向顶峰,《中国评论周报》也迎来书刊广告的黄金时期,频繁刊载大报名刊及知名出版公司的书刊广告,如《申报》、theChinaweeklyReview(《密勒士评论周报》)、asia(《亚洲》)等中英文报刊的宣传广告和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店等出版公司的英文图书广告,成为出版业界引入注目的英文传媒。

《中国评论周报》在广告业的良好声誉来源于其在国内外知识界所具有的广泛影响力和庞大读者群体。该刊不仅是在华外国人了解研究中国的主要媒介,也是中国留学回国知识分子表达自我的有力平台,同时还是中国青年学生学习英语、关注中外时事与文化进展的有效载体。1929年12月12日《中国评论周报》刊登“启事”称:“本报出版至今已经有一年半时间,所刊文字皆精心结构之作,既合一般人士之披览,尤适宜于大学学生之约定,是以远近学子驰而订购者纷至沓来。本报为优待及便利学生订报起见,特定优待办法,于各著名大学分设经理处,藉免邮局汇款之周折,亦为同人所贡献于学生界之微意也。兹将已设经理处之各学校照录如下,凡未设经理处之大学可函报总经理处。”该启事还指出在复旦、大同、大夏、约翰等上海各个大学,中央大学、中央政治学校、金陵大学等南京各个大学,以及苏州东吴大学、杭州之江大学、山东齐鲁大学、安徽大学等国内各大学校设立经理处,便于学生就近订购《中国评论周报》。由此可见,业界的良好声誉、海内外的广泛影响以及庞大稳定的读者群体成就了《中国评论周报》在英文报刊界的主导地位,尤其是作为中国自主创办出版的知名英文报刊对中外读者更具吸引力。正是在此背景下,商务印书馆连续10年在《中国评论周报》刊登广告,体现出注重宣传效应的广告策略,即选择影响力大、读者广泛的报刊广告进行图书宣传推介。

2英文广告:商务印书馆多样化营销策略

作为老牌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能够顺应时展趋向,积极拓展出版空间,大量引进英文原版书进行销售,同时组织中外知识分子编撰英文图书,满足中国读者日益高涨的英语阅读需求。为促动英文图书的推介与营销,商务印书馆在各大英文报刊上刊登广告,其中包括国人自办知名英文报刊《中国评论周报》。商务印书馆运用疏密有致的投放频率、灵活整饬的设计风格、丰富多元的主题类型等广告形式,最广泛高效率进行英文图书推广,体现出独特而多样化的图书推广及营销策略。

2.1广告频率与设计风格

商务印书馆自1928年12月15日《中国评论周报》第1卷第25期以“RecentBooks”开始第一次刊登广告,至1938年10月21日第23卷第4期以“私立商务印书馆函授学校广告”结束,广告时间长达10年,约60余次,大部分是以全英文广告为主。以1934年为界,商务印书馆刊登英文广告的频率前后期有所不同,1934年前大约每年1至2次,此后登载频率不断提高,达到每年10余次。1935年“杂志年”到来之后,书刊出版业竞争日益增强,使得各个出版机构需要不断拓展推广渠道,扩大出版物宣传与营销。在此形势之下,商务印书馆不仅在内部刊物上图书广告,同时注重利用各种报刊推广中英文图书出版物。《中国评论周报》自1928年创刊后在知识界尤其青年学生中拥有稳定的读者群体,商务印书馆借助该刊发表英文图书广告,可以促进各种英文教材及英语学习类图书在青年学生中的阅读与销售。“书业广告的目的,从根本上说,就是通过种种手段,使潜在的可能读者,变成现实的实际购买者。因而在广告过程中,通过对书刊特点的把握,读者对象的选定,开展有针对性的广告宣传,是提高广告效率的不二法门”[4]。

商务印书馆在《中国评论周报》上的英文广告中,英文书籍广告占据主体地位,大多以一个整页码的形式刊登,显示大品牌的气势;往往以“RecentBooks”“newenglishpublication”“ClearanceSaleofimportedBooks”为标题进行宣传;或者直接以英文书名作为广告标题,如myCountryandmypeople(《吾国吾民》)、theChineseYearBook(《中国年鉴》)等。广告标题以粗体大字号文字编排,凸显出广告的主要内容。广告正文则往往是以书目介绍、书籍内容简介、书籍相关评论及降价促销活动为主要内容。在广告下方同样以粗体大字号大写英文字母的形式显著和醒目地标明“tHeCommeRCiaLpReSS,LimiteD,pUBLiSHeRS”,使读者较为便捷把握商务印书馆的广告。尽管商务印书馆的英文广告在整体上保持相对统一的风格,即“广告标题+正文内容+出版公司名称”的形式,但针对不同的广告主题则采用了灵活多样的设计形式,如在促销广告中标示折扣率、在新书预售广告中标示优惠幅度等,用以激发读者的购买兴趣。商务印书馆通过设立推广科设计股,用以提供广告营销计划与设计方案。正是有了职能部门的有力支撑,商务印书馆的广告体现出既简洁整饬又灵活多样的风格。

进入20世纪20年代以后,商务印书馆建立了多样化的经营业务,形成了庞大的产业体系。正如1939年2月新第8期的《图书汇报》广告所言,商务印书馆作为“出版家、印刷家、教育用品制造家、铅字铸造家”,经营要目是“出版学校课本,发行图书杂志,纂辑字书年鉴,供给文具仪器,承接各种印件,附设函授学校”[5]。商务印书馆利用英文广告对其多样化业务进行宣传[6],除去对少数衍生业务的宣传推广,商务印书馆大部分英文广告着力进行图书宣传与营销。根据正文内容的差异,商务印书馆的英文图书广告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2.2新书目录及内容推介广告

书目推介是商务印书馆图书广告的主要形式之一,主要以介绍书目为主,并在书名前列出作者,在书名后列出价格。广告内容非常简单,有利于读者及时掌握商务新近引进和出版的英文新书。如1934年6月21日第7卷第25期的《中国评论周报》上刊登的广告是“newimpoRteDBooKSonDiFFeRentSUBJeCtS”,共介绍38种涵盖政治、经济、科技及文学等多学科门类的原版进口英文书。此外,在1935年1月10日第8卷第2期刊登“theCommercialpressenglishBookspublishedin1934”介绍了商务自主出版的数十种英文书。《中国评论周报》上刊登的商务印书馆英文书目广告,不仅可以让读者追踪不同类型主题的英文图书的出版动态,也为后世研究者研究英文出版物提供了真实的史料。

如果说书目推介广告可以最大程度推送商务印书馆的出版动态信息,那么新书内容推介广告则在书目推介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内容概述:介绍新书的作者身份、内容架构及相关评价等综合信息,更好向读者推介新书;再加上带有鼓动性的销售宣传语,吸引读者购书,带动并促进新书销售。如在1933年9月28日第6卷第39期的“newpUBLiCationS(inenglish)”广告,介绍了1932年8商务印书馆恢复因上海战事而中断业务以来新出版的英文书。该广告正文部分列出了3本书的内容简介和9本书的书目简介。其中thenewGeographyofChina(《中国新地理》)一书的作者是C.G.Fuson,售价1.8美元。该书内容简介是:“本书的目的在于给高年级中学生提供英文文本,让他们对自己国家有清晰认识,也有助于学生在感受中国丰富物产的同时,把自己视为公民去解决现实问题。”1934年8月23日第7卷第34期的“newenGLiSHpUBLiCationS”广告中着重介绍了4本书的内容,其中关于onChineseStudies(《中国学术研究》)的内容简介是:“该书作者近20年来一直致力于向外国学生介绍中国文化,许多著作都已经发表在欧美报刊上。该书包含40章,涉及中国文化研究的多个领域,不仅是对外国学生学习中国文化有帮助,也是中国教师和学生有价值的英语参考书。”

对于由政府部门编辑运作的英文主题书和知名作家的英文畅销书,商务印书馆都不遗余力进行重点推广。比如1935年前后,在蔡元培的推动下,在国民政府的支持下,《中国评论周报》主编桂中枢总领编辑的国人自办英文《中国年鉴》出版前后,商务在《中国评论周报》封内及封底连续运用整个页码多次刊登英文广告,集中介绍该书的出版概况及内容体例。1935年8月28日第10卷第9期的广告导语中写道:“这是中国唯一的英文年鉴,来源于50位中国专家的原始资料。第一期由专题论文和年鉴组成,包含多达1200页的数据和实例,从无数材料中精选细选出来,以完美形式呈现在总共50章的内容中。”广告正文是英文《中国年鉴》的内容体例,包含蔡元培撰写的前言和桂中枢撰写的序言,以及每个章节的作者名称及各自的身份头衔。广告下方是该书出版信息,即由中国年鉴出版公司赞助,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1935年9月中旬上市,可以提前预订。此后该广告连续3次刊登,为第一期《中国年鉴》的出版进行宣传造势。

商务印书馆还重点对林语堂的各种英文图书进行推介。林语堂作为登上美国畅销书榜单的英文作家,商务印书馆积极推动其英文图书在中国的出版与销售,先后对其英文著译myCountryandmypeople(《吾国吾民》)、theimportanceofLiving(《生活的艺术》)、ConfuciusSawnancyandessaysaboutnothing(《子见南子及英文小品文集》)进行持续频繁广告。这些广告大都引用欧美知名报刊和评论家的评语作为广告内容,以名家推荐的方式吸引读者的关注与兴趣。林语堂以英文写作赢得欧美知识界的青睐,因此商务印书馆出版销售林语堂的英文论著,以期在中国英文出版界获得良好的市场价值和业界声誉。

2.3新书预售广告

新书预售广告是商务印书馆经常使用的广告模式和策略,通过预先收取读者购书款、再按照预定时间如期有计划出版新书的形式,有效调配出版资金和出版物数量,更好节约出版资源,获得最大化的出版利润。商务印书馆多种著名中文丛书如《说部丛书》、《小学生文库》以及《万有文库》等都在《大公报》、《申报》上刊登预售广告进行促销。《中国评论周报》作为商务借重的英语广告报刊,也刊登多种新书预售广告。如1934年5月24日第7卷第21期的广告“pRoVinCiaLGaZetteeRSopenforadvancesubscription”对《中国地名词典》的预售信息进行了介绍。作为商务印书馆此前出版的《大清帝国全图》的后续图书,《中国地名词典》吸纳了大量各省地名,提供了相关省份不同行政区域的大量信息。该系列丛书首批6套公开预订,价格优惠;同时定2套优惠5%、定3套以上优惠10%;而且邮费全免,宣传单页可以免费索取。此外,商务印书馆在1934年2月1日第7卷第5期《中国评论周报》了有关《四库全书》、《四部丛刊》的预售广告。广告中注明预售订购截止时间,预售总体价格,其中《四部丛刊》还采取付清首付款之后,按照年度分期付款的形式进行预售。

2.4降价促销广告

良好的促销方式可以激发读者的购书兴趣,书刊促销广告不仅是一种出版物推广策略,也是一种营销方式。商务印书馆精心设计促销广告,以打折促销、清仓减价、节庆活动等形式,推动各种中英文图书及文化产品的销售。1930年6月26日第3卷第26期的广告是“Standardmacmillan(n.Y)educationalpublications”,该广告指出商务印书馆精心组织引进出版美国知名出版公麦克米伦公司80余种教材,并将其进行本土化改造出版中国版本(“Chinaedition”),即以和原版相同的纸张、版式装帧出版,换用新的封面。该系列图书包含80余种约20万册的各个学科不同年级的教科书。该广告在醒目位置标示“1/3Cheaper”、“tobesoldat1/3lessthantheprice”,即以低于原版1/3的价格出售。由于受银价下跌和汇率变化影响,中国的进口英文书价格居高不下,许多学校停止使用西方通用教材。商务印书馆以优惠的价格引进原版教科书,满足教育界对英文教材的需求。此外,这些促销广告还包括进行清仓促销,如1934年5月24日第7卷第21期的广告“ReductionsaleofimpoRteDBooKS”,表明商务印书馆从6月1日起开始为期一个月的清仓促销,图书种类包含大众读物、科技论著、教材课本等。此外,1935年5月9日第9卷第6期上的广告对新出版的英文书促销力度更大,优惠幅度达到40%至50%。该广告表明:“即刻购买1935年出版的新书,优惠40%至50%,促销时间为期2个月,到1935年6月30日截止。图书馆机构一次预付满100美元,优惠50%;满50美元,优惠40%。个人预购满30美元,优惠40%,在校学生预购满15美元,优惠40%”。由上述几则广告可以看出,商务印书馆依据英文图书不同的种类及读者群体采取了差异化的促销手段,既有效促动了英文图书的营销,也赢得读者群体的信任,维护了自身品牌形象。

3结语

《中国评论周报》上的英文广告不仅有助于解读商务印书馆图书推广及营销策略,也为探析商务印书馆的英文出版提供了新视域。从广告文本表征来看,这些英文广告体现了商务印书馆独特的图书广告营销策略:注重选择影响效力大的传媒持续刊登广告寻求优质广告效力,在广告设计风格上以简洁明快的文本形式传达丰富多样的广告内容,在图书营销过程中采取适度优惠的折扣激发读者的购买兴趣。这些广告营销策略不仅有效维护了大牌出版机构的品牌形象,也大力推动了各类英文书刊的销售,尤其是商务印书馆原版引进及自主编写的英文教材、文学名著,更是成为广受现代青年青睐的品牌图书。从广告内容来看,各种类型的英文图书广告也揭开了商务印书馆英文出版的历史面貌。按照出版形式的不同,商务印书馆出版销售的英文书[7]可以分成三种:一是原版引进的英文书,如各种教材及专著等;二是改版及销售的英文书,主要是各种教材及畅销英文图书;三是自主出版的英文书,包含年鉴、词典及文学译著、学术专著等。作为肇始于英语教材印刷出版的老牌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力图延续和承传自身出版优势,积极拓展英文出版产业空间并以此作为持续发展动力,不断夯实商务印书馆的资本基础,为其建构中国近现代出版巨擘提供了坚实的产业支撑。此外,通过英文图书的出版和营销,商务印书馆更为全面吸纳引进西方政治、经济、文学及教育等领域的现代文化,同时自主出版有关中国历史及文化的英文著译,推动中国文化向外传播,力图建立中西文化双向交流的英文出版传媒。综观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商务印书馆的研究热潮,探讨其英文出版成就的论著较为有限。因此,《中国评论周报》上的英文广告或能为开启商务印书馆的研究新路径提供崭新的启示与坚实的史料。

注释

[1]李家驹.商务印书馆与近代知识文化的传播[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285

[2]因出版津贴和广告费停发,《中国评论周报》重要支持者蔡元培在1931年2月19日致函李书华、陈布雷、孙科等人,请求给予《中国评论周报》经费资助。参见蔡元培.致李书华等函.蔡元培书信集[C].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292

[3]上海社会局报纸杂志通讯社申请登记表.上海档案馆,档案号Q6-12-26

[4]吴永贵.民国时期书业广告的组织与运作.编辑之友[J],2009(5):74-80

[5]图书汇报[J],1939(8):12

[6]比如1934年4月12日第7卷第15期的广告“identifyyourselfwithyourpenbyownsignature”,是关于派克钢笔以及其他各种文具盒办公用品的营销广告,免费提供钢笔和办公桌免费刻写亲笔签名的服务,以吸引更多顾客光临选购商务产品;1938年10月21日第23卷第4期刊载有“tHeCommeRCiaLpReSSCoRReSponDenCeSCHooLS”的广告,介绍了“miDDLeSCHooL”所开设的国文、英语、日语、数学、自然科学等课程,以及“CoLLeGe”在专家指导下开设15个系60个学科。

图书馆英语篇7

本文延续中国文学中文作品世界影响的研究思路,依然将中国文学作品外译本在全世界图书馆系统的收藏数据,作为衡量其传播范围的一个客观指标,以此尝试勾画出2000年至2012年近13年间翻译成各种语言版本中国文学的影响地图,从中梳理出中国文学之所以能够获得世界影响的因素,为未来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体系与传播能力建设提供参考。

英文译作传播范围最广

本文设定外译作品影响力排名的理论依据:

1.一个国家的图书馆收藏某种中国文学作品的外译本的数量,代表了这种图书在这个国家的知名度的大小,这种知名度包含了作品的思想价值、创作水平以及出版机构品牌影响、语种使用范围等各种因素,尤其是对于出版机构的评估,世界图书馆系统往往在某一些学科、领域划定几个核心出版社作为图书采购收藏的依据。因此本文依然依据woRLDCat书目数据库,把收藏图书馆数量作为2000年至2012年13年间中国文学世界影响力的主要指标。从覆盖国家、地区数量上看,woRLDCat是目前世界上相对广泛的一个书目系统(oCLC:onlineComputerLibraryCenter,inc,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

2.由于是对中国文学外译本的研究,因此可以排除中文在世界文化格局中所处地位较为边缘的语言因素,将中国文学放在整个世界文学的格局里来考察,所以把收藏中国文学各种外译本的图书馆数量设定为200家,即按照2011年年底woRLDCat的书目数据来源为全世界23815家图书馆的标准,采取百分之十稍弱的比例,设定全球图书馆200家为中国文学外文版图书的排名依据。即凡是一个中国作家的作品外文版,收藏图书馆数量超过了200家(含200家)以上的,即进入排名,品种不足200家的则不在此列。这样的比例能够看得出中国文学体裁在世界上的真正影响力。

3.本文的检索时间为2012年11月15日至12月5日。检索排名如下表:

列入上表中的是出版时间在2000年至2012年之间,达到200家以上收藏图书馆数量的中国文学作品英译本排名,总共有44种。即这44种是新世纪13年间传播范围最广的中国文学译作。可以确定的是,这个排名肯定还有遗漏,但大体可以看得出新世纪10年间中国文学获得世界影响的几个因素:

第一是中国文学在世界图书市场上竞争力开始崭露头角。与中国文学中文版的排名一样,排在榜单第一位的依然是《狼图腾》。中文版全球收藏图书馆数量是150家,而英文版则达到940家,是中文的6倍多,这个数字体现了中文与英文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差距。但不管怎样,《狼图腾》这本作品可以说是迄今为止在世界上影响最大的中国文学作品。英文版的收藏数字,超过了所有中国文学作品的外译本。以中国经典文学名著《红楼梦》外译本为例,有杨宪益和戴乃选的翻译本,在1980年由北京外文出版社出版,全世界收藏图书馆数量为459家;英国著名汉学家大卫·霍克斯(DavidHawkes)译本,由英国企鹅出版集团在1973年至1986年用14年的时间出版完四卷本,其收藏图书馆数量为616家,都没有超过《狼图腾》的数量。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西方政界、学界以及舆论界,解读“中国崛起”的图书、电视、网络专栏铺天盖地,凡是和中国相关的图书就能够畅销,与中国相关的电视专栏就有收视率,关于中国崛起的解读已经成为一场“文化盛宴”,从大众文学较为容易接受的文学角度理解中国社会,早已经成为世界文坛上一个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文学主题。这里有一个数字可以对比。企鹅集团在《狼图腾》之后,2011年又推出了美籍华裔学者蔡美儿撰写的《虎妈战歌》,在全世界图书馆收藏数字为2080家,是《狼图腾》的2.2倍多,当然两者不能简单相比。因为一个是纯文学的作品,一个是涉及更为广泛的家庭教育题材,但都是中国题材,都是企鹅出版集团一家来操盘,都是面向英语世界的读者,两本书的图书馆收藏数字有如此之大的差别,只能说明中国主题的图书在世界市场上所存在的巨大潜力仅仅是冰山一角。事实上也确实如此。《虎妈战歌》在全世界掀起了一场关于中美教育的世界性大辩论,在东西方网络留言、视频点击留言的人群数量数以亿计,这些都是中国题材巨大市场潜力的证明。

从出版社层面上看,44种中国文学的外译作品,共有24家出版社,其中出版最多的是位于纽约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newYork:ColumbiaUniversitypress),有5种,其次美国拱廊出版社(newYork:arcadepub)为4种,位于纽约的万神殿图书(newYork:pantheonBooks)、波士顿的霍顿米夫林·哈科特(Boston:HoughtonmifflinHarcourt)、纽约的锚点图书公司(newYork:anchorBooks)、纽约的格罗夫出版社(newYork:Grovepress)、英国查托和温达斯图书公司(London:Chatto&windus)分别是3种。这24家出版社中,除企鹅集团的两家出版社之外,还有万神殿图书属于美国兰登集团旗下的出版机构,其余大部分属于大学出版社和独立出版社。著名出版集团的营销渠道、市场推广网络、媒体宣传是中小出版机构所不能比拟的。以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为例,按照著名翻译家葛浩文的话说,每年中国文学作品的译本在全美国销售的册数,基本保持在300种左右,但贵在坚持,保持学术品位,不断翻译出版,而企鹅集团的销售量却可以达到每年2万册以上(季进:《我译故我在———葛浩文访谈录》,《当代作家评论》,2009年11月25日)。从出版机构上看,中国文学的翻译与传播基本还是以保持学术性、研究性的大学出版社和独立的中小出版机构为主,由世界著名出版机构操盘的中国文学作品还不多。而且44种中国文学图书的翻译出版机构中没有一家中国出版机构,这种局面亟须彻底改变。

第二是影视因素依然是中国文学获得世界影响的一个主要途径。从上榜的作家来看,共有24位中国作家上榜。作品最多的是郭小橹,有6部,其次是莫言、余华,分别有5部,再次是阎连科和苏童,分别有3部。这个数字比较耐人寻味。郭小橹是中国当代作家中的70后,国内知名度远不能与榜单上的其他中国作家相比。但这位1973年生于温岭石塘的北京电影学院硕士,2002年赴英国,号称“左手影像右手小说”,兼具小说家、评论家、编剧、导演数种身份,曾出版许多长篇小说,如《芬芳的三十七度二》《我心中的石头镇》等。2007年用英文创作出版的小说《恋人版中英词典》(犃犆狅狀犮犻狊犲犆犺犻狀犲狊犲犈狀犵犾犻狊犺犇犻犮狋犻狅狀犪狉狔犉狅狉犔狅狏犲狉狊),讲恋爱故事,阐述语言隔阂和文化冲突,凭借这部小说进入英国著名文学奖橙子文学奖最终入围名单,由此获得英语世界的文学声誉。这部浅显易懂的作品居然有美国南a塔利斯图书公司版、英国查托和温达斯图书版和美国底特律惠勒出版公司的三个版本上榜,分别位列第9、第35、第40位;另外一本《贪婪青春的20个片断》(犜狑犲狀狋狔犳狉犪犵犿犲狀狋狊狅犳犪狉犪狏犲狀狅狌狊狔狅狌狋犺)也有美国纽约的南a塔利斯图书公司版、英国查托和温达斯图书公司两个版本上榜,分别位列第11位、第37位。郭小橹一个人竟然占到整个中国当代作家外译作品上榜总量的14%,而如果按照国内中国当代文学家的影响力排名,郭小橹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占据第一位的。可见,中国文学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地图与国内学界的想象是完全不同的。

郭小橹在英语世界里的知名度,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来自于她的电影与纪录片的创作。由郭小橹任编剧、导演、主演及制片的第一部长片《你的鱼今天怎么样》(犎狅狑犐狊犢狅狌狉犉犻狊犺犜狅犱犪狔?)夺得2006年鹿特丹影展亚洲影评人奖,2007年又获得巴黎克雷泰伊国际妇女电影节大陪审团奖。2009年郭小橹执导、黄璐主演的电影《中国姑娘》(犛犺犲,犪犆犺犻狀犲狊犲)获得瑞士洛迦诺电影节的最高荣誉最佳影片金豹奖。由影视作品带来的聚光灯效应,再次从郭小橹身上得到体现,与莫言、余华、苏童等中国当代作家第一次获得世界文坛的关注十分相似。通过影像带动使图书获得更多读者的青睐和关注,已经成为中国文学获得世界影响的手段。

第三是上榜所有语种都是英文版,凸显了英语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强势地位。根据中国作协理论部李朝全主任的统计,中国当代文学的外译语种多达25种,但仅有英语上榜,中国文学进入全世界200家以上图书馆的上榜名单,无一例外全部是英译本,再次证明了英语的强势地位。

其别值得研究的是,在上榜的中国作家名单中,有许多作家的第一个外译本并非是英语,而往往是由法译本开始。根据刘江凯博士的研究(刘江凯:《本土性、民族性的世界写作———莫言的海外传播与接受》,《当代作家评论》,2011年4期),莫言最早的外文译本是1990年出版的《红高粱家族》法译版,三年后才由企鹅集团所属的维京出版社出版英译本。苏童获得海外知名度的第一个译本也是法译本,他的《妻妾成群》最早译本是1992年由法国Flammarion出版,此后多次再版,直到1993年才由美国纽约的williammorrow出版英译本。铁凝、毕飞宇获得海外的知名度路径也是如此。法译本甚至充当了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文坛的第一个台阶。

从历史上看,法国、德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自明末清初就开始与中国进行文化交流,对于中国文化的解释与发现成为400多年间延续至今的一个欧洲传统,可以确定的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外译依然在延续这样一个历史惯性。因此对于中国当代文学外译语种之间互动关联研究,尤其是发现不同语言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中国主动传播自己并建构世界传播体系具有巨大帮助。

第四是中国当代文学译者队伍的专业化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在上榜的译者名单中,共有18位,其中葛浩文夫妇翻译了16部作品,堪称中国文学英译的“劳模”,白睿文翻译了3部作品,蓝诗玲翻译了2部,allanHepburn、罗鹏(Rojas,Carlos)、凯伦·格南特(KarenGernanat)和陈泽平(ChenZeping)分别翻译了2部。除去郭小橹的6部作品无需翻译之外,其他11个译者各有1部作品上榜。葛浩文是英语世界里中国当代文学译介首屈一指的翻译家,他的翻译清单包括萧红、陈若曦、白先勇、李昂、张洁、杨绛、冯骥才、古华、贾平凹、李锐、刘恒、苏童、老鬼、王朔、莫言、虹影、阿来、朱天文、朱天心、姜戎等20多位名家的40多部作品,因此有16部作品进入世界影响最大的中国文学排名原本在情理之中。而白亚仁(allanH.Barr)等译者,有些是著名研究机构的学者,有些是大学教师,有些是生活在海外的华侨和留学生。可以说,这18名译者是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第一个门槛,他们决定了中国文学以何种面貌、什么时间来到英语世界的读者面前。从上述译者的翻译属性来讲,中国文学的翻译工作绝大部分属于偶然为之,像葛浩文这样专业从事中译外的翻译家屈指可数。从对中国文学译介选择的倾向性来看,基本处于凭借译者对于中国文学的兴趣出发,而且最终是否能够与英语世界的读者见面,决定权完全来自于西方出版机构的选择,其中市场驱动性差不多是第一选择。

众所周知,翻译家队伍不仅是越多越好,而且还是越专业越好,而且中国文学作品的海外传播如果缺少中国人自己的议程设置,那么中国文学最终会沦落为世界文坛的一个边缘化补充角色。44部上榜作品已经呈现出这种端倪,以介绍中国人为主题的作品占据了绝大多数,这是译者直接受制于西方读者阅读趣味选择的结果,而且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大量背离原著去迎合读者,对原著不够尊重,删节和删改的现象较为严重,影响了原著的完整性。如虹影的《上海王》,其英文书名直译为“上海姘妇”(犜犺犲犮狅狀犮狌犫犻狀犲狅犳犛犺犪狀犵犺犪犻),备受中国学者批评的周卫慧的《上海宝贝》也赫然上榜,并位列18位,收藏图书馆数量达到450家,这些都是需要充分警惕的现象。

中国文学的阅读人群

除了海外图书馆收藏数据之外,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因素就是这些作品的阅读人群。本文依然遵照中国文学中文作品的影响研究思路,依据woRLDCat的书目数据给出的图书馆国家分布以及图书馆服务人群情况,衡量中国文学的世界影响。而收藏图书馆数量最多的《狼图腾》英文版的数据,最能够代表中国文学在英语世界里的阅读人群状况的变化。

根据woRLDCat显示的数据,《狼图腾》英文版的世界图书馆收藏数量为941家,其中有一家为中国国家图书馆,这样有效数字为940家。这940家的排名分别是美国869家,加拿大28家,新西兰17家,澳大利亚12家,新加坡5家,中国香港4家,中国台湾和南非各2家,德国、以色列、斯洛文尼亚各1家。《狼图腾》的外译语种多达30多种,如法语译本、意大利语译本、西班牙语译本、瑞典语译本、芬兰语译本、匈牙利语译本、日本语译本等,但这些语言的译本都没有上榜,这显然是因为woRLDCat数据库覆盖范围的局限。这个数据的意义在于,《狼图腾》其实际上的传播范围要比woRLDCat数据库显示的要大。

而最为翔实的数据是《狼图腾》英文版在美国的图书馆名单,具体如下图:

上图显示了美国51个州收藏《狼图腾》英文版的图书馆数量,以加利福尼亚州最多,达到88家,其次伊利诺伊州83家,佛罗里达州50家,德克萨斯州49家,纽约州40家,宾夕法尼亚州36家,印第安纳州33家,俄亥俄州30家。众所周知,加利福尼亚州是美国人口最多的州,为3720万,收藏该书的图书馆数量也应该最多;而美国怀俄明州的人口最少,只有56.4万,但收藏图书馆数量也达到10家,按照绝对的人口比例估算,差不多每5.6万人就有1本英文版《狼图腾》。这个数字显然还不太乐观,但与中国文学在20世纪之前的影响力相比,已经是一个跨越式的巨大进步。

图书馆英语篇8

[论文摘要]介绍外语师范学校图书馆的特色,提出了专业学校图书馆特色建设的设想。

外语师范学校是一所专门培养小学外语师资的中等专科学校。在办学目的、招生对象、专业设置、课程安排以及教学与科研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色。而这些特色也充分体现在图书馆的文献信息工作上。因此,如何根据这些特色进行学校图书馆的建设,是办好外语师范学校图书馆的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1 外语师范学校图书馆的特色

作为培养小学外语师资的外语师范学校,是教育的“母机”之一。它首先是为教育服务的,在专业上是以外语(英语)为中心的。因此,这就决定了外语师范学校的图书馆具有的各种特色。

1.1 藏书特色

藏书特色是在藏书体系中突出本校主要专业的特色。作为外语师范学校图书馆,在藏书体系上必然具有鲜明的教育特色与外语专业特色,这些特色也必然反映到藏书等方面。如广东外语师范学校图书馆经过多年来对藏书建设的实践,初步形成了一个拥有藏书13多万册,有一定数量和质量,并富于本校专业特色的馆藏文献结构体系,为更好地开展提高教学质量服务,提供了较好的物质基础和保证条件。

1.1.1 教育特色

教育特色应当是所有师范院校图书馆首先必须具备的,外语师范学校图书馆显然也不能例外,它的主要任务是为本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一个合格的小学教师,必须懂得教育规律,熟练掌握教育艺术,并具有组织和驾驭教材的能力。因此,图书馆藏书体系除具有中等学校图书馆的共性外,还具有鲜明的师范特色。如广东外语师范学校图书馆的藏书建设紧扣学校的性质、读者对象与培养目标展开。注重收藏有关教育科学与基础理论方面的文献资料,以普教为主,兼顾地方特色;以本国为主,兼及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有关教材、教学法之类的文献也在收藏之列。并择要收藏地方文献如地方志、乡土教材等,从而更好地为师范教育与教学服务。

1.1.2 专业特色

作为外语师范学校,其专业特色是很明显的,那就是外语,而其中最主要的是英语。因此,外语师范学校的图书馆在藏书上不能不以英语为重心。如广东外语师范学校图书馆办馆以来,一直尽其所能努力收集有关外语特别是英语研究的文献资料以及对补充教学内容、编著教材有益的新内容、新观点、高水平的图书。根据本校教学任务和教学大纲的具体需求,藏书向专业核心书刊倾斜,并择优收藏。本馆现有的西文文献资料占全馆藏书量的1/3,藏有英、日、德、法、俄等语种的文献资料。每年把图书购置费中的80%投入到英语专业的藏书补充上。通过日积月累,使该馆初步形成了以英语专业藏书为核心的藏书体系,较好地满足了学校教育和科研工作的需要。

1.1.3 排架特色

根据外语师范学校图书馆藏书所具有的教育特色与外语特色,在排架上也应根据这些特色来进行排架,以有利于读者利用图书资料的管理。如广东外语师范学校图书馆充分考虑该校学科性,适应读者的检索习惯和要求,本馆实行中文、西文文献资料分库管理,并实行借阅一体化。原版外文文献资料分开排架,并用书标颜色区分开来。这种排架方式大大方便了读者,有效提高了办馆水平与服务质量。

1.2 检索特色

作为外语师范学校图书馆,在检索方面必然要具备自己的特色。图书馆采用weB检索方式,利用浏览器(ie·netSCape)进行书目检索,同时,对检索结果能根据书名、作者、出版社、索取号等多个检索点进行二次检索,操作简单,一目了然,方便快捷。广东外语师范学校图书馆采用了这种检索方式,大大地满足了读者检索的各种需求。

1.3 读者特色

外语师范学校图书馆的读者对象既有中等师范学生,又有大专生,还有教师。不同层次的读者的需求要满足,馆藏建设必须顾及到。如广东外语师范学校图书馆根据读者的需要,除了对师生进行系统的检索和利用文献知识的教育,培养师生开发利用外语文献信息资源的意识和技能外,考虑到该校是以文科为主,在藏书建设上,也侧重补充文科方面的文献。

1.4 服务特色

文献收藏是文献开发利用的基础。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必须是在有所“藏”的情况下来开展的。读者服务贯穿素质教育特色,师范是园丁的摇篮,学生政治思想素质的优劣将直接关系到下一代人才的培养。图书馆直接或间接的参与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活动,体现在推荐书刊、解答咨询等活动中,并通过馆员日常的言传身教对读者施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如广东外语师范学校图书馆多年来坚持特色服务,在工作中坚持了征询各教研组和专业任课老师意见的选书制度,还定期举行全校教师集体选书等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4.1 馆员特色

中专图书馆人员少,分工不细,工作人员往往是一专多能。懂管理、懂图书情报知识仅仅是基本功,懂外语才是外语师范学校图书馆发展的客观要求并决定了其专业队伍的外语专业化。因此,作为外语师范学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必须掌握图书馆管理、图书情报及外语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办好图书馆,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

1.4.2 信息特色

外语师范学校图书馆必须注意形成自己的信息特色,建立外语学科文献信息的网络化。如广东外语师范学校图书馆典藏书库收集了有一定学术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外语资料,期刊阅览室也订购了外语剪报资料和“人大复印资料”,并提出建立外语文献信息中心网络的构想,从而在外语学科文献信息的网络化建设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2 专业学校图书馆的特色建设

在知识经济、信息时代,要最大限度的满足读者对外语文献信息日益增长的需要,当前我国外语师范学校图书馆的特色建设还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和困难。我们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根据外语师范学校图书馆的特色进行建设,使之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提供完备的文献信息服务。

2.1 增加经费投入,加快图书馆自动化建设及网络建设

加大投入,建立校园网及电子阅览室是加快图书馆自动化建设急需解决的任务。首先应尽快建设以学校为主体的校园网,因为网络化是实现资源共享的必由之路。利用网络达到合作建设馆藏、进行联合编目、实现馆际互借目的,通过地区与地区之间、馆与馆之间的网络化来实现资源共享、节约经费、提供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其次,建立外语文献数据库。文献数据库是图书情报自动化的基础。应发挥自身特点与优势,加紧建设有特色的各类型专题数据库,实现计算机国内外联网,从而真正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2.2 提高馆员素质,开展富有特色的信息服务

人才是信息服务的关键所在。拥有一批在外语文献搜集、整理、典藏、利用方面能够提出较有影响的观点或意见的高层次人才,掌握一种以上外语、能够从事其它语种的文献开发与利用的专业人才,这是保持和发展图书馆外语特色的关键所在。以广东外语师范学校图书馆为例,目前,从该馆队伍的现状来看,虽然全都是大专以上学历,具有中级职称的人员也占1/2,但全馆缺乏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因此,提高专业队伍的素质迫在眉睫。图书馆工作人员应为学校师生提供参考咨询服务,开展深层次的服务工作,开展富有特色的信息服务。在做好图书馆的常规工作的同时,要树立深加工观念,主动编制专题索引、专题目录等二次文献,以及编写综述、书目指南等三次文献。围绕重点服务对象,及时编辑各种图书目录(专题目录、馆藏目录、联合目录等)、新书报道、论文索引等。通过开展对文献的二、三层次深加工,提供对文献资源揭示的深度与广度。还应重点开发有关外国语言文献资源,建立语言教学文献、教学科学信息数据库等作为本馆的名牌信息产品,这样,不但可以更好地为本校教学科研服务,而且可以为中小学英语教学提供特色服务。

参考文献

[1] 度瑞.论新时期中专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图书馆论坛.1999,(5)

[2] 刘洪波.专业资料室特色谈[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998,(1)

图书馆英语篇9

[关键词]外文期刊;利用;对策

外文期刊具有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知识新、参考价值高的特点是最新科技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是科研人员研究新课题、推出新成果的主要情报源,备受广大教学、科研人员及医务工作者看重。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持续深入,各高校的规模在不断扩展,新的重点学科、硕士点、博士点日益崛起,势必要求图书馆有相当丰富、较高质量的外文期刊资料供给,才能满足学科建设和高层次人才的需求。然而,每年花费大量资金订购的外文期刊长期无人问津,外文期刊利用率低,信息资源浪费严重。本文就多年来的观察和调查研究,总结出以下几种产生的原因及利用对策。

1外文期刊利用率不高的原因

1.1读者语言障碍

语言是现代信息交流的工具.没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人们在信息交流中,就会碰钉子。在影响高校图书馆外文期刊利用的各种各样的因素中,外语语言障碍是最大的因素之一。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外语教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学生通过四级、六级英语考试,已取得显著效果。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许多通过四级、六级统考的学生,英语阅读医学英文报刊资料感到困难,英语应用能力较差,特别是外文期刊资料生词量太大,用词考究、句型复杂多样,使用的是英语科技语体,即使通过了四、六级英语,阅读起来也很困难。

1.2信息意识淡薄

图书馆外文文献利用率低,与读者自身的信息意识淡薄有直接关系。学生普遍缺乏利用图书馆文献信息的意识,不善于利用文献信息极为丰富的高校图书馆馆藏,特别是医学外文期刊文献资料。办有借书证、阅览证而从未光顾过图书馆的读者并非鲜见。

1.3信息获取能力低

收藏信息的图书馆,读者不去借阅、利用,文献中蕴涵的信息就不会为读者接受。由于读者的信息获取能力低,不知道本专业有哪些外文检索工具书,不知道本专业有哪些医学外文核心期刊,不了解这些书刊的结构及检索路径和方法,久而久之,就视外文文献敬而远之。

1.4期刊工作人员自身问题

由于长期受大锅饭及多种因素的影响,期刊工作人员在结构上不够合理,素质普遍偏低。从整体结构来说,懂本校专业知识的人太少,从知识结构上看,学图书馆学专业的人不懂本校所设专业知识,学本校专业或其他专业的人不懂图书馆学知识。现有人员素质适应不了深层次期刊资源开发和高质量服务水平的需要,除了提供阅览借阅外,几乎没有去搞深层次的期刊信息开发工作。

2提高期刊利用率的对策

2.1更新观念,增强意识

期刊信息服务应以读者满意为宗旨,要改变坐等读者上门服务的服务模式,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以读者中心"、"以信息为中心"上,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基础上,加强信息检索,加快外文期刊信息的提供和开发利用,引导读者重视外文期刊信息。x

【关键词】外文期刊

[关键词]外文期刊;利用;对策

外文期刊具有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知识新、参考价值高的特点是最新科技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是科研人员研究新课题、推出新成果的主要情报源,备受广大教学、科研人员及医务工作者看重。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持续深入,各高校的规模在不断扩展,新的重点学科、硕士点、博士点日益崛起,势必要求图书馆有相当丰富、较高质量的外文期刊资料供给,才能满足学科建设和高层次人才的需求。然而,每年花费大量资金订购的外文期刊长期无人问津,外文期刊利用率低,信息资源浪费严重。本文就多年来的观察和调查研究,总结出以下几种产生的原因及利用对策。

1外文期刊利用率不高的原因

1.1读者语言障碍

语言是现代信息交流的工具.没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人们在信息交流中,就会碰钉子。在影响高校图书馆外文期刊利用的各种各样的因素中,外语语言障碍是最大的因素之一。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外语教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学生通过四级、六级英语考试,已取得显著效果。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许多通过四级、六级统考的学生,英语阅读医学英文报刊资料感到困难,英语应用能力较差,特别是外文期刊资料生词量太大,用词考究、句型复杂多样,使用的是英语科技语体,即使通过了四、六级英语,阅读起来也很困难。

1.2信息意识淡薄

图书馆外文文献利用率低,与读者自身的信息意识淡薄有直接关系。学生普遍缺乏利用图书馆文献信息的意识,不善于利用文献信息极为丰富的高校图书馆馆藏,特别是医学外文期刊文献资料。办有借书证、阅览证而从未光顾过图书馆的读者并非鲜见。

1.3信息获取能力低

收藏信息的图书馆,读者不去借阅、利用,文献中蕴涵的信息就不会为读者接受。由于读者的信息获取能力低,不知道本专业有哪些外文检索工具书,不知道本专业有哪些医学外文核心期刊,不了解这些书刊的结构及检索路径和方法,久而久之,就视外文文献敬而远之。

1.4期刊工作人员自身问题

由于长期受大锅饭及多种因素的影响,期刊工作人员在结构上不够合理,素质普遍偏低。从整体结构来说,懂本校专业知识的人太少,从知识结构上看,学图书馆学专业的人不懂本校所设专业知识,学本校专业或其他专业的人不懂图书馆学知识。现有人员素质适应不了深层次期刊资源开发和高质量服务水平的需要,除了提供阅览借阅外,几乎没有去搞深层次的期刊信息开发工作。

2提高期刊利用率的对策

2.1更新观念,增强意识

期刊信息服务应以读者满意为宗旨,要改变坐等读者上门服务的服务模式,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以读者中心"、"以信息为中心"上,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基础上,加强信息检索,加快外文期刊信息的提供和开发利用,引导读者重视外文期刊信息。

2.2利用文献检索课教学,引导学生利用外文期刊

医学文献检索课重在增强学生的情报信息意识,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不光要讲医学文献的检索方法,加强机检和网络检索技能训练,更重要的是结合专业,结合实例或某一检索课题进行引导,使他们不仅学会外文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检索技巧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同时又引导学生利用外文期刊,使外文期刊文献的利用率得到提高。

2.3举办外语讲座,提高读者外语水平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外语水平和计算机运用已成为人们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信息能力的提高更加依附外语知识的掌握程度。利用外文文献,除具备一定的基础外语知识,更需要具有相当高的专业外语水平,语言的障碍是困扰读者利用外文期刊的拦路虎,又是外文期刊利用率不高的重要原因。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是期刊工作者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期刊工作人员应经常和外语教研室联合举办外语讲座、专业外语写作和翻译测试、趣味性的竞猜题,激发更多的学生参与、促使学生能在具体使用中扎实地学习专业外语,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专业外语和阅读外文期刊文献的兴趣。

2.4开辟外文期刊服务新途径

开辟外文期刊文献服务的新途径。首先、对新订外文期刊及时宣传报道,如办期刊宣传栏,编制外文文献新刊通报、目录索引等,并送有关领导、系部、各教研室、各附属医院及临床教学医院,供他们需要时查阅。二、建立外文期刊馆藏数据库和外文参考工具书数据库。三、"走出去、请进来"期刊工作人员应深入到各系部、教研室、附属医院和临床教学医院进行调查摸底,广泛征询教师和临床医生的意见,以此来改进我们的工作;请老专家、老教授到图书馆来指导外文期刊的订购、文摘的编译,及时解答读者遇到的疑难问题,建立读者信息卡等,提高外文期刊文献服务层次,扩大外文期刊利用效率。

2.5期刊工作人员自身素质提高

应组建一支知识结构合理、思维方式、服务意识、专业技能、计算机和网络应用水平较高,熟练掌握一至二门外语的期刊专业队伍,以帮助读者克服语言障碍,提高外文期刊利用率,多层次全方位的开发利用外文期刊资源。

2.6参与高校系统协作网,达成资源共享

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尤其是外文期刊资源的建设,必须参与高校系统协作网,对外文期刊的采购和利用进行统筹,共建通用型、标准化的馆藏数据库,通过网络获取其他协作网馆数据库外文期刊资源,弥补馆藏外文期刊文献种类的不足。利用计算机网络交流信息和互检文献,进行网上传递,达到在网内的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查找网内图书馆的文献资料,以方便读者快捷地查找、利用外文期刊资源。

[参考文献]

[1]

丁英风.高校图书馆外文期刊工作的困境与出路[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998,2:18-19.

[2]

刘宇心.跨世纪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工作[J].图书与情报,1998,1:66-68.

[3]

唐红.美国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工作[J].图书馆杂志,2001,4:60-62.

图书馆英语篇10

关键词:郭嵩焘出使英国考察英法图书馆西式图书馆兴起

中图分类号:G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9-0029-02

一、陪礼谢罪出使英国

光绪元年(1875年),英国驻华使馆官员马嘉理率人到云南“探险”,与当地居民发生冲突被杀,发生了“马嘉理事件”。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借机滋事,迫使清廷与之签订了《烟台条约》。

“马嘉理案”发生后,清政府手足无措,只得答应英国的种种要求,其中一条是派钦差大臣到英国“道歉”,并任驻英公使。

清廷决定派福建按察史、总理衙门大臣,郭嵩焘担此重任,因为他向以懂洋务著称。

郭嵩焘出使英国这个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具有三大使命:

第一个使命是为马嘉理案“陪礼谢罪”;

第二个使命是考察西方政事民情;

第三个使命就是在伦敦创设使馆。

郭嵩焘是清朝政府正式派出的第一个驻英法公使。当时的大清国里,王公大臣和名士们还停留在“闻洋人之长便怒、闻洋人之短则喜”的外交认识水平,因此把出使看作有损清名的差使。更何况清廷这次派使是为“马嘉理案”向英国道歉。他的湖南同乡为他此行感到羞耻,企图毁掉他的老宅。当时,甚至流传一首极为尖刻的对联: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见容尧舜之世;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但郭嵩焘认定时局正艰,不忍坐视。他总结鸦片战争以来的经验教训,认为单纯靠义愤填膺和空洞议论是无补于艰危的。如果能多一两个了解洋人情伪、谙习其利病的人,自然可以多一重应变之术。他决心做这样的明白人,到西方去学习他们的“强兵富国之术”、“尚学兴艺之方”,特别是探究“其所以通民俗而立国本者”。取西方之长,补中国之短,由器而学而政教,这说明郭嵩焘的认识的确比当时人要高一筹。

光绪二年(1876年)冬,1876年12月,郭嵩焘率副使刘锡鸿等随员三十余人启程赴英,从上海次年1月到达伦敦,郭嵩焘立即将几十天极为详细的日记题名为《使西纪程》寄回总署。从途经十数国的风土民情、,到土耳其开始设立议会、制定宪法的改革,苏伊士运河巨大的挖河机器,“重商”对西方富强的作用……全都作了介绍。《使西纪程》盛赞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主张既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也要学习西方“政教”。

郭嵩焘说:“西洋立国,有本有来。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来在商贾。”

但总理衙门刚将此书刊行,立即引来顽固守旧者的口诛笔伐,痛斥他“极意夸饰……凡有血气者,无不切齿”;“殆已中洋毒,无可采者”;有人以郭嵩焘“有二心于英国,欲中国臣事之”为理由提出弹劾他。由于找不到合适人选,清廷未能将他召回,但下令将此书毁版,禁其流传。

郭嵩焘到达英国后,非常留意英国的政治体制、教育和科学状况,访问了学校、博物馆、图书馆、报社等,结识了众多专家学者,并以六十高龄潜心学习外语。还将考察心得不断寄回国内,提出很多中肯的建议。

二、考察西式图书馆

郭嵩焘驻外期间,多次考察了大英博物馆图书馆,牛津大学,二十一个学院中,三个学院的图书馆。

郭嵩焘在《伦敦与巴黎日记》中记述了光绪三年(1877年3月23日),参观英国大不列博物院图书馆的见闻:“其馆藏书数十万册,皆分贮之……其藏书目录,或新收入,或移置他处,辄改记,亦十余人司之。最后一圆屋约可容……千余人。每日来此观书者六七百人。四围藏书分三层,下一层皆常用之书,听人自往取观。上二层,则开具一条授司事者,司事者书其所取书于牌,分别门类,各向所掌取之……凡历三时许,未能遍游……其藏中国书籍,别为一屋。竟不及往观。”

为了弥补未能参观中国书籍的遗憾,同年6月11日。郭嵩焘又专门去参观了中国书籍。不久,还参观了当时在西方各国图书馆中排名第三的彼得来恩图书馆。

光绪四年(1878年7月21日),郭嵩焘参观了法国国家图书馆。在《伦敦与巴黎日记》中,对该馆作了详细地记述。他记述道:法国国家图书馆,将藏品分为古钱、图画、钞书和刻本四个院。各国书籍分室贮藏。共有五六个大厅。每个厅或为两层,或为三层不等,法国本国书籍都是抄本而无刻本。中国书籍入藏两万四千部,共有书本式目录四大册,其中明朝的上佳版本居多。

郭嵩焘不仅介绍了图书馆的藏书规模和书库布局,还详细地记载了图书馆维持正常馆务所需的费用开支、缴送版本制度、办理借阅手续、目录检索办法、以及图书防虫、防火管理等。

三、对中国与英国文化教育的反思

中国古代藏书,渊源甚久。据东汉赵晔所撰《吴越春秋》载:早在夏代,已有藏书石室。

中国图书馆起初的名称为:“府”、“阁”、“观”、“台”、“殿”、“院”、“堂”、“斋”、“斋”、“楼”。

如:西周的盟府,两汉的石渠阁,东观和兰台,隋朝的观文殿,宋朝的崇文院,明代的澹生堂,清朝的四库存全书七阁等。

中国图书馆藏书楼分皇家藏书和私人藏书。皇家藏书,只有鸿儒硕学、骚人墨客才能得以观之;私人藏书,主人视书为私产,期望“子子孙孙永保之”,然“子孙未必能读,戚友无由借观”,长此以往尘封土埋,最终不是厄于水淹火焚,就是遇于虫蠹鼠咬。

郭嵩焘在考察英、法图书馆时,惊异地发现:西式图书馆全属公民所有,平民可凭一证(借书证)观遍馆内书籍。

郭嵩焘对英、法等国文化教育考察后,认识到西方文化也有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而且把“巴夫子”(柏拉图)、“亚夫子”(亚里士多德)等西哲与“孔夫子”、“孟夫子”等东哲相提并论,而且还特别推崇西方近代哲学与科学的发展。他说:“英人谓天文窍奥由纽登(牛顿)开之,此英国实学(科学)之源也。相距二百三四十年间,欧洲各国日趋富强,推求本源,皆学问考核之功也。”

四、开眼看世界却成罪人

郭嵩焘致信国内说:“西方立国之本在于知识,科技和政教,而不非专恃武力!”郭嵩焘把英见闻辑为《使西纪程》,寄回国,是奉朝廷之命,他料所不及的是,在文中加之自已观点“称赞西洋政教修明,中国应采用其治国之道”等话语,会招来朝野上下,恶意中伤。最为恶毒的攻击便来自他的副手刘锡鸿。刘锡鸿密劾郭嵩焘:欲擅改大清黄龙旗、有违逆之心、对洋人不论尊卑之道、大失国体、刻意模仿洋人、趋媚忘本、败坏闺教、不成体统等“十大罪状”。在当时闭关自守的大清国,郭嵩焘已超常人向前看了几十年。他这种超前的洋务思想,使他难安其位,不断受到攻击。由于清朝守旧势力过于强大,从朝廷到京师大夫对郭嵩焘一片唾骂指责之声,且在郭嵩焘、刘锡鸿二人“内耗”日甚一日的情况下,清政府于1878年8月下令将二人同时调回。光绪五年(1879年5月5日),郭嵩焘心力交瘁,遂请假归乡,乘船到达长沙。当时湖南正好发生守旧排外风潮,形势颇为紧,连用西洋小火轮拖带的木船都受到长沙、善化两县国人的阻拦,大骂郭嵩焘“勾通洋人”的标语贴满了大街。

郭嵩焘蛰居乡野后,仍然关心国家大事,经常就时事外交上疏朝廷、致书李鸿章等重臣。光绪十七年(1891年)郭嵩焘病逝,终年73岁。李鸿章奏请朝廷宣付史馆为郭立传,并请赐谥。朝廷降旨曰:“郭出使外洋,所著书籍,颇滋物议,故不准立传赐谥”。

五、西式图书馆开花结果

郭嵩焘虽然生前被官场众人唾骂,但郭嵩焘的开明思想终被有志之士所识。最早对他进行评说的是著名维新思想家梁启超。在《戊戌记》中,梁启超将魏源、曾纪泽和郭嵩焘并称为“中国首讲西学者”,赞扬郭嵩焘是“最能了解西学之人”。继郭嵩焘公使之后,曾纪泽公使、薛福成公使陆继对欧洲图书馆进行了考察――中国人渐渐了解了西式图书馆的优点与中国藏书楼的弊端。

光绪十八年(1892年),郑观应在《盛世危言・藏书》中呼吁:大办西式藏书楼,购中外有用之书,无论寒儒博士,领凭(借阅书的凭证),即可遍读群书。继后,梁启超、康有为纷纷上书清政府,奏请开设西式藏书楼。自鸦片战争起,传教士就陆续在中国建立西式图书馆。期间,各地出现了创办学会的风潮。维新派的仁人志士,纷纷办报出刊,宣传西方民主与科学。

由于报刊杂志太多,要贮藏;要开民智,要平民教育,要学习西方科学与民主,免费读西洋书,就成了兴办中国近代图书馆必然之路。1894年,《教育世界・拟设简便图书馆说》第62期,从日本“图书馆”一词,引进中国。西式图书馆最开始引入中国,只分布于教会学校、贵族小型藏书阁,并不对公众开放。光绪二十年(1895年),上海强学会,在办公地点,创立了第一个效彷西方的图书馆――强学藏书。该馆宣布:以普及新学、启迪民智为已任,对公众免费开放。光绪二十六至二十八年(1900―1902)乡绅徐树兰独家捐资“银三万二千九百六十余两”,在自己家乡绍兴府城古贡院,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公共图书馆――古越藏书楼。古越藏书楼的诞生,是中国图书馆史上一次重大文化创新,不仅对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具有开创意义,而且对中国近代教育,特别是社会教育事业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光绪二十八年(1902)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这是中国近代由国家颁布的第一个规定学制系统的文件。该章程详细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的目标、性质、年限、入学条件、课程设置及相互衔接关系。随着西学东进,西式学堂如雨后春笋出现,西式图书馆便随学堂同时诞生。清宣统元年(1909年),学部奏请清政府建京师图书馆。清宣统二年(1910年),京师图书馆诞生。郭嵩焘当年用心血打下的契基,终于得以开花结果。

结束语

当今,图书馆已成为公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当我们走进明亮的图书馆时,当我国文化教育飞速向前发展时,我们不禁回顾往昔,对那些为中国近代图书馆建立艰幸播打契基的先驱们,致以崇高的敬礼!

参考文献

[1]郭嵩焘日记,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2]曾永玲,郭嵩焘大传,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年

[3]王兴国,郭嵩焘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