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7:11:38

细胞生物学篇1

异种器官移植中的Galα(1,3)Gal抗原表位的研究进展邢力,郭礼和

Dna指纹技术新进展高欢欢,杨军,郭光沁,郑国锠

核因子KB研究进展高飞,易静,汤雪明

细胞骨架与细胞凋亡及细胞内信息通路的关系夏伟,周建伟

信号转导蛋白--磷脂酶C-δ白洁,罗深秋,冀群升

猴Fertilinβ氨基端93肽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王健,沈卫英,刘俊,高尔生,申庆祥

小檗胺衍生物(eBB)体外抑制肺癌细胞增殖机制的初探张金红,许乃寒,徐畅,陈家童,刘惠君,段江燕

小鼠皮肤癌变过程中GSt-π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刘音,林敬连,金周永,成彦起,欧阳喈,李隆昌

昆明山海棠对中国仓鼠V79细胞二酰基甘油含量的影响汪旭,和智君,王桂兰

与"implantation"相关的几个概念的讨论范衡宇

高等植物次生胞间连丝的研究进展胡忠,郭光沁,郑国

不定根的形态发生与调节机制李小方,汤章城,何玉科

蔗糖代谢相关基因转化植株的研究进展安新民,陈大明,徐昌杰,张上隆,陶俊

p300/CBp白与基因转录活化杨在清,甘莉,夏涛

nFat家族蛋白的作用机制黄朝晖,王金福

aDF/cofilin分子家族的研究进展杨军,胡忠,郑国

心肌细胞分裂和增殖的研究进展段海峰,钱令嘉

肽文库在t细胞和B细胞表位中的应用高学良,王海珍,钱旻

肝脏星形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进展朱永红,罗绯,胡大荣

多巴胺及多巴胺转运蛋白与帕金森病潘天虹

CtGF与FGF在促成纤维细胞增殖过程中的基因反应差异王炯,董承红,王丽春,孙明,李琦涵

蛋白聚糖和溶血磷脂酸对不同细胞周期心脏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何兰杰,丛祥凤,常文静,陈曦

大鼠视神经外植块中少突胶质细胞的选择性迁移何平,沈馨亚,,邱云芳,刘才栋,杨勤

成年猴雪旺细胞的在体增殖和体外迁移的研究杨勤,邱云芳,徐彬,,沈馨亚

大麻及其类似物对动物生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霍立军,杨增明

高等植物的性别与性别决定机制王晓梅,陈瑞阳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的研究

转录因子nF-κB/iκB向国胜,孙方臻

p2z/p2x7嘌呤能受体的研究进展张芹,彭黎明

opGL对骨骼和淋巴发育的作用刘明志

平阳霉素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影响武利存,宋守芹,王丽,张维东,孙公甲

重组人endostatin/mBp融合蛋白片段的构建及体外抑制内皮细胞增殖活性李希,王建军,徐根兴

肌动蛋白存在于车蝗精母细胞核和染色体中赫杰,孙野青,张传善,邢苗

烷化溶血磷脂et-18-oCH3对K562细胞作用的研究石奇珍,黄慧芳,陈志哲,吕联煌

appn端片段的神经营养作用王蓉,张景艳,姬志娟,杨芳,盛树力,张岱

人nK细胞克隆化培养条件的初步探讨张彩,田志刚

衣藻细胞玻璃化超低温保存技术的研究项黎新,邵健忠

芜菁块根汁对60Co-γ致小鼠损伤的防护效应钱晓薇

漏出液用于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肖桂芝,马晓明,宁志芬

动点蛋白功能的研究进展郑宇鹏,姚健晖,姚雪彪

Fas/FasL的特性及其与免疫系统和肿瘤细胞的相关性吴乔

粘膜免疫系统与粘膜免疫应答的诱导张永振,徐建国

神经酰胺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胡庆柳,陈桂明,朴英杰

Bcl-2蛋白家族与细胞凋亡朱国萍,娄阳,徐冲

乙烯与植物离体培养外植体的器官发生王鸿鹤,黄学林

BaLB/c小鼠胚胎干细胞系的建立及其嵌合体小鼠的获得黄冰,陈系古,邓新燕,林以理,陈颖青,黄春浓,梁英杰

app17肽对β-淀粉样肽及有关蛋白质表达的影响孟艳,王蓉,艾厚喜,张景艳,姬志娟,盛树力,阮燕,张岱

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其代谢活性的测定洪华山,陈凤荣,朱应葆,王一波,林岚,江琼

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体外培养陈君敏,魏秀妹,陈志哲

嗅神经鞘细胞的培养纯化及体外生长特性杨浩,王春婷,程华玲,鞠躬

人肝癌细胞株H9101的建立及其细胞生物学特性研究杨善民,颜江华,陈瑞川,郑耘,林炳珍,陈福,王天叫

胚胎操作和显微操作的几点改进王敏康,刘冀珑,廉莉,陈大元,张田

参与细胞凋亡的核酸酶柴云飞,张学军

支持细胞在生精细胞凋亡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汪旭莹

中心蛋白研究进展贺晓静,梁爱华

绿色荧光蛋白应用研究进展徐飞虎,龚兴国

HiV的基因结构与功能及致病机理王洪军,王继群,胡玲美

Caveolin家族分子研究进展周镜然

Hedgehog基因家族与动物发育及发育异常滕春波,杨增明

mitF与黑素细胞的发育、分化和功能调节刘栋,朱文元

细胞增殖寿命的延长研究进展屈艺,黄翔,王正荣,谢慧琪,杨志明

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的检测原理及其分子机理郑科,潘建伟,姜志明,朱睦元

植物蔗糖代谢关键酶的研究进展杨景华,张明方

水平回转对马铃薯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刘敏,薛淮,王亚林,张赞,张纯花

叶绿体分裂相关基因ntFtsZ2-1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与定位孔冬冬,王东,胡勇,鞠传丽,何奕昆

畸形细胞生物学意义的探讨秦启联,李瑄,苗麟,宋宪军,任璐,丁翠,龚和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的表达与毛囊细胞增殖关系的研究崔志鸿,杨恬,曾益军

γ-干扰素基因修饰a549细胞瘤苗研究于晓虹,刘祥麟,马洁羽

抗凋亡策略在细胞大规模培养中的应用王贤辉,米力

适体及其在流式细胞术检测中的应用杨明杰,周建嫦

十字花科作物转基因研究进展李春顺,陈利萍,张明方

基因回眸与展望崔映宇

外源性端粒酶基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影响杨玉琮,李旭,陈葳,程小丽

烷化溶血磷脂对U266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黄春玲,陈志哲,陈君敏,王少元,刘庭波,杨婷

CD34分子的胞外结构域cDna分离与表达孟磊,刘俊霞,贾海蓉,宋增璇

非折叠蛋白质应答对人胚肾细胞293a迁移特性的影响苏荣健,陈誉华,宋今丹

Sm22α对血管平滑肌细胞骨架及收缩功能的影响程云会,韩梅,温进坤

人脐带血有核细胞冷冻干燥保存实验初步研究肖洪海,李军,华泽钊,谷雪莲,王欣,郑效东

细胞生物学篇2

1.1组织块贴壁法分离培养hUC-mSCs脐带取自正常分娩的新生儿(征得其父母同意)。首先用含双抗的磷酸盐缓冲液(pBS)浸洗脐带3次,去除杂物;用无菌的手术剪刀将脐带剪成3~4cm的节段,再沿长度方向剪开,以暴露脐带胶质部分,去除血管;置于含双抗的pBS中清洗3次,去除血污,再剪成约0.5cm3的组织块,以胶质部分贴于基底平铺于24孔板中,每孔2~3块,置于37℃、体积分数5%Co2培养箱孵育1~2h;待组织块自然粘附于皿底部后加入含双抗、FBS的低糖Dmem培养基,继续置于培养箱内培养,每3d更换一次培养基,待观察到有小三角形或梭形细胞从组织中铺展出时,取出组织块。整个分离过程注意无菌操作。待细胞生长至70%~80%汇合时,即可传代。利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取第5代细胞,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技术鉴定hUC-mSCs的表面标记物CD44。

1.2肝细胞标志基因的检测按照总Rna提取试剂盒的操作说明分别提取hUC-mSCs和人肝癌细胞HepG2的总Rna,用Rnase-FreeDnaseⅠ去除基因组,最后检测Rna的浓度和纯度,立即进行反转录合成cDna或保存于-80℃备用。采用prime-ScripttmⅡHighFidelityRt-pCR试剂盒反转录2μgRna得cDna,取2μL用于pCR。根据GenBank提供的人肝细胞标志基因序列,使用primerpremier5.0软件设计引物,引物序列和产物大小见表1。GapDH为内参对照。pCR反应条件:94℃预变性5min;94℃变性30s,56℃退火45s,72℃延伸30s,30个循环;最后72℃延伸5min。pCR产物用20g/L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在凝胶分析系统下拍照。

1.3paS糖原染色按照paS染色试剂盒的说明书操作,对第5代hUC-mSCs和HepG2进行糖原染色,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并照相。

2结果

2.1hUC-mSCs的分离、培养、传代及鉴定组织块贴壁培养3~4d时,可观察到组织块间隙铺展出小三角形或长梭形的细胞,继续培养至7d左右,可观察到局部细胞呈集落生长,此时,在无菌条件下取出组织块,更换新鲜培养基,继续培养1周左右,细胞可达80%~90%汇合,即可传代。用胰酶/eDta消化后细胞呈亮而圆的单个分散状,以1∶3的比例进行传代,约4h贴壁,2d后迅速生长。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细胞较大,轮廓清楚,内部有清晰的应力纤维,多为突起的纺锤形或星形的扁平状结构,细胞核呈规则的卵圆形,核仁大而明显,呈典型的成纤维细胞样形态(图1a);持续培养大约2周时,细胞基本达到完全汇合,形态发生一定的变化,胞质变得狭窄,内部的应力纤维也不明显,呈平行排列或漩涡生长(图1B)。连续多次传代,细胞保持稳定的、相对均一的成纤维细胞样形态以及较强的增殖能力。经鉴定分离培养的细胞CD44呈阳性表达,且具有良好的均质性。

2.2肝细胞标志基因的表达以HepG2作为阳性对照,用Rt-pCR检测hUC-mSCs的肝细胞标志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见图2,hUC-mSCs表达aLB、CK18、G6p、GLUL和met,不表达tat。

2.3paS糖原染色结果对hUC-mSCs和HepG2进行paS糖原染色,染色结果显示两种细胞的细胞质中均有紫色颗粒物形成,即均呈糖原阳性反应(图3)。

3讨论

mSCs能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具有直接或间接的抗炎及抗纤维化作用,可抑制肝细胞的死亡和纤维化;还可通过其分泌物抑制肝细胞的凋亡、刺激肝细胞再生、为受损肝细胞提供营养支持等。mSCs还具有低免疫原性及免疫抑制力,适用于进行同种异体移植,在移植后可迁移、归巢至受损的组织,发挥治疗作用。因此,mSCs在肝脏疾病的细胞移植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研究发现,相较不同来源的mSCs,脐带来源的mSCs不仅具有干细胞的特性,而且来源丰富、取材方便、增殖能力较强、无伦理法律限制,还具有较低的免疫原性和分化程度,从而成为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移植治疗肝病的细胞来源。

作者采用组织块贴壁培养法从脐带基质中分离获得hUC-mSCs,与酶消化法和流式细胞仪或免疫磁珠分选法相比,该分离方法操作简单,消耗低,易于控制。分离培养的hUC-mSCs呈典型的成纤维细胞样形态,具有mSCs的表型特征,均质性良好,且在体外长期培养中能保持稳定状态。进一步的Rt-pCR结果显示,培养的hUC-mSCs同时表达成熟肝细胞的标志基因aLB、CK18、G6p、GLUL和met,而不表达tat,与Campard等的研究结果一致,提示hUC-mSCs可能具有肝细胞的一些相关功能,如合成白蛋白、合成糖原及解毒功能等;paS糖原染色结果则证明hUC-mSCs具有糖原合成和储存能力。

细胞生物学篇3

【关键词】留学生;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

随着我国教学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国际交流的深入,我国高校招收了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医学细胞生物学作为留学生入校以后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在整个医学院校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教好“医学细胞生物学”不仅能提高留学生这方面的知识,还可以为他们以后学习的众多专业基础课程奠定基础。

医学细胞生物学是一门以显微,亚显微和分子等不同的水平对细胞的结构,功能以及其他生命活动进行研究的学科,可以看出这门课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课程[1]。理论课知识需要实验课能为其做一些直观方面的解释。所以要利用好实验课这方面的优势,让学生从中获得更多的益处。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留学生“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体会。

1.教师应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英语水平

从事留学生教学跟高校其他层次教学的最主要区别在于留学生是全英文教学。这就要求讲课老师不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该有较高的英语听写读说等能力。况且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因受其母语的影响,会有不同程度的口音。实验课不像理论课一样以老师的讲解为主,整个实验课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会有很多次交流的机会。这些种种问题就由老师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提高自己的英文水平来得以解决。

2.从学生感兴趣的领域出发,以便提高教学效果

我们在从事留学生“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发现,留学生对实验课很感兴趣。特别是在“动物细胞基本形态和结构的观察”实验中,学生会有亲手处死蟾蜍,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等机会。留学生在此实验中,往往表现出他们对动物实验的浓厚兴趣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带教老师应该运用好这样的机会给学生讲授更多相关的知识,把实验课内容与理论课完美地结合起来,以便学生加深映像。

3.加强多媒体教学手段

“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内容包括细胞整体形态和结构的观察,细胞器的超微结构的观察,还有细胞不同分裂方式的镜下观察等。这些内容就要求带教老师充分利用图片和动画兼备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这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了方便,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

4.及时听取学生的意见和评价

留学生应受其从小接受的教育模式和其国家背景的影响,具备课堂气氛活跃和敢于表达主见的特点[2]。带教老师要把握留学生这个特点,要及时跟他们交流课堂教学。听取学生对老师的意见、建议还有对实验课的要求和评价。这样老师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有利于较快地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在留学生“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中,要从学生本身的特点出发,抓住学生所感兴趣的环节,从而讲授相关的知识,以便学生们主动,乐意的接收新知识。要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机会和自我表现的空间。实验流程中要及时地引导学生,以便学生顺利地完成实验内容。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越性,启发和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最后还要注重听取学生对自己和课程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取长补短,努力提高自己专业知识和英语水平,以便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细胞生物学篇4

【关键词】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改革;中医药院校

湖南中医药大学是以中医药为主兼顾西医的一所地方医药类高校,本校开设的西医专业主要包括临床医学5年制、7年制和医学检验等专业,这些专业在大二都会开设一门共同的专业基础课——医学细胞生物学,该课讲授的知识内容主要涉及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和各种重大生命活动,是西医学生必需学习的一类基础性医学知识,对他们日后学习专业课程有很大的帮助[1],因而我校对西医学生开设医学细胞生物学是有必要的,但考虑到中医药院校西医专业的特色性,本课程学时安排较短,总学时仅有48学时,其中理论课占32学时,实验课占16学时,这就需要授课教师有别于其他综合性大学和西医院校的普通教学,探索适应于中医药大学的特色性教学,现就中医药院校实践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改革的做法谈一谈体会。

1精选理论课教学内容

医学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研究领域相当广泛,研究内容也十分丰富,当把它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对西医本科生开设时,就需要教师认真思考自己的讲授内容,避免在授课时为了片面追求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而出现讲授内容面面俱到,但都浅尝辄止的局面。为此,在理论课课时允许的情况下,以西医学生应该掌握的医学细胞生物学基础知识为前提,对精选教学内容进行探索。

1.1选择合适的授课教材

教材是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媒介,其选择是否合适会直接影响到整个教学的成败,因此在教材选择上通过比较国内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农林院校、医学院校等编写的相关教材,发现由陈誉华主编的《医学细胞生物学》相对合适[2],该书内容精炼、调理清楚,较好地协调了知识的基础性、系统性和先进性,并且书中每章最后一节还会对临床上一些与本章知识相关的疾病进行细胞分子机制的阐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细胞生物学与医学的联系,使西医学生感受到了医学细胞生物学知识的临床应用价值,提高了他们对本门课程的学习热情。

1.2讲授重点的知识内容

医学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中一个既基础又前沿的学科,它的知识体系已渗入到其他西医基础学科当中,如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理学、遗传学等,因此在讲授医学细胞生物学时就一定要注意突出课程自身的特色和重点,学会合理取舍,从而避免因学科间的一些交叉知识的重复讲授浪费原本宝贵的理论学时,譬如医学细胞生物学中对于细胞内生物大分子的介绍、线粒体的呼吸代谢功能、细胞核内Dna的复制与转录、细胞质中蛋白质的合成等内容,因在其他课程中会重点学习,故在本门课程中可在向学生说明原由的情况下略讲或不讲。

1.3补充“游离教材”的教学内容

据吴泽球的调查显示,一门学科最新版教材的面世总会比该学科自身的发展晚3~5年[3],因而就医学细胞生物学教材来说,它里面记载的知识与学科最新的知识比还是相对滞后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时适时游离教材,并补充一些与本学科相关的新知识、新资讯或参考书目,如讲到物质的囊泡运输和细胞自噬时,就可以分别结合综述性文献谈一谈2013年和2016年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并介绍获奖者在这些领域中都做了哪些贡献,以及现阶段有哪些更新的进展和将来可能的发展方向[4-5],通过以上这种适当补充教材以外内容的方法,不但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教材相关知识的理解,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受到高尚科研精神的熏陶,激发他们进行科学研究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2精选实验课教学内容

医学细胞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6],它里面小到每一个观点的提出,大到一套理论学说的建立都是通过实验得出的,因而要使西医学生强化理论课上学到的知识,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们走进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进行实验,但由于我校实验课课时一共才16个学时,且每次实验只有4学时,因而西医学生能做的实验内容只有4个,这就要求教师在开设实验前需精心准备,从众多的实验内容中挑取即经典又方便开设的内容进行实验。经过反复的斟酌和讨论,我校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主要开设《细胞膜的渗透性》《细胞中微丝的显示与观察》《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制备与观察》和《鸡血红细胞计数和活性检测》4个内容,之所以选择这4个内容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的考虑:首先,医学细胞生物学研究的主体是真核细胞,而真核细胞在结构上主要是三大体系:(1)生物膜体系;(2)细胞骨架体系;(3)遗传信息表达体系,因此在实验中分别以细胞膜、微丝和染色体作为真核细胞三大结构体系的代表各开设一个实验内容,这对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真核细胞三大结构体系是有益处的。其次,细胞培养是进行细胞研究的一项基本技能,因此在开设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制备与观察》中初步涉及了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和操作步骤,这对西医学生日后在临床工作中开展医学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工作是有帮助的。最后,在实验内容中开创性地使用鸡血红细胞进行细胞计数和活性检测,这一方面使西医学生掌握了血球计数板的使用方法和细胞活性判断的原理,另一方面也为其他一些实验条件相对落后且没有细胞培养室的中医药院校,开设类似的细胞计数和活性检测实验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实验材料。

3革新教学手段和模式

目前,因我校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课时偏少,故其教学模式依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授—接受模式,但考虑到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灌输知识,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对一些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手段进行了革新。

3.1革新教学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已广泛应用于我国高等教育[7-8]。这种新兴的教学手段较传统的教学手段最大的优势是,它能通过图像、音频、视频等传播媒介在短时间内向学生传递大量的知识信息,并能将原本抽象、枯燥的内容以形象、生动的形式表现出来,因而它特别适用于如医学细胞生物学这类课时短、内容多、理解难的学科。在湖南中医药大学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手段革新实践中,积极采用以多媒体教学为主传统粉笔教学为辅的革新策略,通过课前精心准备多媒体课件,课中认真讲解多媒体课件,课后主动多媒体课件这3个环节,使听课西医学生在有限的学时中获得并掌握大量的课程知识,从而达到了提高授课效率和授课质量的目的。除此之外,由于网络是当前高校学生中一个普遍受欢迎的事物[9-10],因而在教学手段革新实践中应重视它的作用。在实践中,可利用校园网络建立了课程专用邮箱,而且根据学生喜欢挂QQ、聊微信的特点,还专门建立了课程QQ群、微信群,通过这些网络平台的搭建,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全天候联系,让原本局限于教室的传统教学平台延伸至学生的平时生活,因此一旦学生在非课堂学习过程中遇到什么学习问题,就可以利用这些网络平台及时与老师联系,老师也可以在第一时间对学生进行解答,而且老师通过网络还可将一些重要的学习资料给学生,从而较好地实现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

3.2革新教学模式

近年来,被称为探究式教学或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的教学模式在我国教育界广受教育工作者的青睐[11-12],其核心思想就是提倡教师授课时要以某一核心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之目的。在实际教学中,运用该教学模式在一些章节中进行授课,譬如在讲授细胞衰老时,就把解释细胞衰老的可能机制作为一个核心问题提出来,然后要求学生以寝室为单位组成学习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或网上搜寻资料进行探究学习,最后在学期末利用1~2个课时向老师和同学汇报探究学习成果,并接受老师的点评。通过以上的尝试,发现探究式教学能较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欲望,而且学生对自己探究学习的知识掌握牢固,但这种模式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其中知识学习缺乏系统性是该模式的一个最大“短板”,因此建议授课时以讲授为主,辅之该模式应该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4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细胞生物学篇5

1实验安排和教学内容的优化

经过已开设该课程的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发现由于医学细胞生物学的理论教学内容一般学生在高中生物中已经学习过,难度不大,多半内容通过自学也可掌握,因此决定修改理论课与实验课课时比例,将实验课时自12学时增至16学时,有了比较宽松的4学时可以增加开设一个综合性或探索性实验。根据专业的不同,我们给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专业增加了细胞培养实验,给医学检验、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增加了细胞膜物质运输的探索性实验。

原本开设的细胞基本形态观察、内膜系统观察、线粒体观察、减数分裂观察都是看装片的基础性、验证性实验。在实验教学前,实验用品的准备、实验试剂的配制等,都是老师课前已经备好,学生完全没有任何参与。而课堂中,学生发现只有几张装片可看时,通常表现出兴趣缺缺的样子,学习习惯浮躁的学生甚至是随便看两眼就开小差了。现在将实验内容改为细胞计数、线粒体的超活染色和观察、细胞骨架制备及观察,以前需要观察的固定装片分配进这些实验。这些实验以操作为主,而学生都觉得动手过程远比看看已做好的装片成品要有趣得多。而且这些实验步骤必须精心操作好,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得到细胞和细胞器,这样学生在老师讲解时就不敢懈怠,动手过程也培养了学生的精细操作能力。而实验中水浴、固定、染色等的等待期,正好可以观察固定装片,最后将固定装片与学生各自制备的临时装片作一个对比,固定装片通常要比临时装片清晰很多,这个优劣之分让学生明白了精确操作的重要性。

2教学方法的改变

我国的学习习惯使然,大部分学生是被动型的学习,如果所有信息全面呈现在课本上,他们就会纯粹的按照书上的实验步骤进行,来验证书本知识。老师讲课和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很少去思考为何应该那样操作,也就不能全面掌握知识。所以,“隐藏”起某些信息反倒能让学生更主动思考。例如细胞膜物质运输实验,原本教学方式是给学生讲解完原理后,让学生在等渗的葡萄糖、甘氨酸、乙醇等溶液中加入血细胞,看其是否出现溶血现象,学生兴趣不浓。我们于是将教学方式进行了一些调整。实验一开始只是简单介绍了溶血现象和实验操作步骤,然后摆出很多透明无色溶液,上面没注明试剂种类,而仅标注了不同数字,让学生先操作,各人根据溶血与否和溶血时间来判断到底是那种成分,最后再一起探讨这些等渗试剂溶血的原因,着落到细胞膜物质转运功能,与以前相比,学生对该实验明显印象深刻些。教学方式有时只需稍加修改,效果大不一样。

3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将很多生命活动的动态变化过程、一些难以操作或过于耗时的实验形象直观的展示。这样既可以极大节省实验时间,也可提高实验的成功率。例如细胞培养实验,涉及器皿清洗、烘干、消毒,培养基的配制和无菌操作的步骤,由于时间长、工作繁琐,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自己动手[2]。通过播放预先录好的一个学生操作的视频,让实验同学自己来分析视频中学生操作是否严谨,学生看得兴趣盎然,也对细胞培养实验的无菌原则印象深刻。在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学生在观察装片时,很难把理论课本总结的有丝分裂各时期特征逆向用于判定和辨认典型分裂时期的图像,也很难把整个有丝分裂过程连贯起来。因此,我们播放了有丝分裂动态过程的视频,增强了整体印象,并且将各个分裂时期的显微镜像拍下来展示给学生,学生可以准确的找到处于各时期的典型细胞,这也节省了老师很多讲解的时间。

4实验课的小技巧

实验课重在动手,学生参与越多越有兴趣。从第二个实验开始,我们都安排同学轮流在课余时间来协助实验准备工作,课上讲到实验用品这个环节时,可以由实验准备的同学来帮老师介绍。例如细胞膜物质运输实验,先要从兔子的颈动脉插管取血,再用生理盐水稀释备用。参与准备工作的同学绘声绘色的形容如何采血和稀释的,其他同学露出有些害怕或者很是兴奋的表情,大家无形间已经被吸引到实验课上来了。

细胞生物学篇6

关键词:细胞生物学;本科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6-0227-02

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细胞增值、分化、衰老、死亡等生命规律的一门科学。细胞生物学是生物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是大多数综合性大学、医工农大学中本科生必修的主干课之一。细胞生物学课程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理论知识内容多,涉及面广,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既掌握细胞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又掌握本学科的发展简史和前沿领域。本文总结了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尝试,以期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一、优化细胞生物学课教学内容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备好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它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授课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钻研教材与参考资料,将每节课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难点与重点精选出来。然后顺着知识面形成一个系统化教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每个教案中,教师都要精心地设计开场白,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好奇[1]。例如,在讲到细胞增值时,可以举例,如癌症的实质就是细胞分裂和细胞死亡不受控制的结果。同时,我们也可以就某一节中的核心内容设计提问式、联想式或追问式,设置抢答机制,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和记忆。对于某些章节,我们可以采取在课堂上只讲重点、难点,将思路、方法,讲学科发展前沿,介绍科研论文给学生阅读。在授课结束之前,要总结全课的核心内容与概念,在授课中提出各种问题,让学生课后思考和查找网络资料,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使学生由被动听课变为主动学习[2]。细胞生物学作为生物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理论性和抽象性都较强。在讲授基础理论的同时,适当加入理论内容相关的一些最新科研进展,如学生都比较钟爱的科幻电影中情节,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知识层次,从而对基础理论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例如,在讲干细胞的全能性时,可以讲一下“克隆人”、“设计试管婴儿”这一技术的理论基础和社会伦理问题。而讲到细胞分化这个知识点时,就把分化后的细胞比作一个个百态的人生,分化指的是同一个细胞在形态、结构、功能方面产生稳定性的差异,这就好比人刚出世时没有多大区别,随着时间的推移,长大后从事的职业、家庭乃至所拥有的人生真是千差万别,不可同日而语。

此外,在教学中还要灵活运用知识串联法、类比归纳法、点面结合法等多种教学手段[2],以增加讲授的趣味性与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达到教与学相长的目标。

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1.多媒体授课和反转课堂.细胞生物学是一门微观的学科,其研究的对象细胞和其生命活动一般是肉眼无法观测到的,单纯用“粉笔+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很难讲得清楚。多媒体教学模式一改过去那种教学手段单一、刻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听课积极性不高等现象,使教学变得有声有色、生动有趣。通过有序的讲解,再配合动画、视频和声音图像可以将细胞生物学中难懂的概念、原理、相互关系生动形象地演示出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教学参与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例如,我们在讲解细胞信号通路时,考虑到这一过程涉及到细胞细胞核、细胞膜、溶酶体等多个细胞器以及多个信号传导因子。我们在讲解时,学生觉得比较烦琐复杂,抽象难懂,而通过精美的图片讲解信号通路蛋白质的活动走向和难点重点。接着播放动画或视频,让学生更进一步地加深印象。这种通过理论讲解,配合图片动画与视频演示,可以变复杂为简单、化静为动、化虚为实,更逼真地展示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使讲授生动有趣,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在细胞生物学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增加多媒体教学确实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但是多媒体教学也有其不足之处,比如,多媒体教学讲解速度快,学生普遍反映记笔记跟不上,授课教师与学生大多数时间盯着大屏幕,使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与交流明显减少,拉大了师生之间的距离,集中力不容易专注[3]。在现代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翻转课堂的教育新理念正在席卷中国各大高校。作为一种“破坏性创新”的教学方式,“翻转课堂”改变了教师角色、学生角色、教学与学习时间分配以及知识载体,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填鸭式”教学的弊端,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求知者,促进了每一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混合学习方式的一种创新[4]。”翻转课堂”要求学生由原来只写作业变成写作业、预习的双重任务,势必会过多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同时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因此难以达到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

2.考试形式的改革。俗话说,“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试永远是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它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模式起着决定性作用。细胞生物学是一门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的学科,因此,我们在考核过程中采取理论考试、撰写课程论文、实验考核分开考核的形式[5]。其中,理论考核采取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综合测试学生的水平,平时成绩主要从回答问题、考勤、课后作业等几个方面来评定,而期末考试题题型分为主观题和客观题,客观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而主观题特别是最后一题常为综合题,考查学生对细胞生物学知识的系统掌握程度。由于细胞生物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同时它又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之一,知识更新十分迅速。针对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例如,帕金森病和癌症的病因、细胞凋亡的调控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关系和逆境信号的传导等,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撰写课程论文,这样可以让学生找到兴趣点,对于科研素质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牛顿说过:“我之所以比别人看得更远,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细胞生物学的理论是建立在许多伟大科学家的实验基础上的。因此,细胞生物学不仅要求学生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备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我们可以采取实验课上对学生实验操作的记录,以抢答和必答的形式在实验间隙对学生实验理论知识的考查,以及实验报告中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综合评价学生的实验成绩。

3.开设专题讲座、选修课。本教研室所处学院为农学院,这门课程所面对的授课对象为农林专业的本科生。细胞生物学既是一门基础生物学学科,又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之一,与生物科学研究有着密切联系。为了加强了基础理论与前沿科学的联系,我们开设了“生物技术知识专题讲座”这门选修课,由有若干个从事不同科研工作的专业教师团体进行授课。这样,教师可以从不同科研角度对科研中涉及到的科学问题与细胞生物学基础理论知识结合起来,使学生对细胞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对细胞生物学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尹惠茹.试论大学教学艺术的特征[J].黑龙江高等研究,2001,(3):97-99. 

[2]李楨,刘锦梅,潘庆杰,王光.提高细胞生物学理论教学效果的体会[J].中国林业教育,2006,(3):57-58. 

[3]张家艳,郑璐.大学课堂教学与改革[J].中国高教研究,2003,(10):91-92. 

[4]杜锐.“翻转课堂”:翻什么,转什么,坚守什么——有关“翻转课堂”的一线观察[n].中国教育报,2014,(6). 

细胞生物学篇7

关键词: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a)-0161-01

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是细胞生物学理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获得相关知识的重要方法和手段。通过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的学习,不仅能培养学生对细胞生物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使学生获得更强的感性认识[1]。更能训练学生的基础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操作能力、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独立思考能力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细胞生物学内容繁多,学生没有感性认识,难于理解。同时,在传统重理论轻实验思想的影响下,实验内容陈旧,组织方法单一,实践效果低,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脱节,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不能很好地启迪学生的创造思维,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制约了实验课程的发展革新[2-4]。随着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实验技术层出不穷,使得细胞生物学理论发展非常迅速,其实验教学的内容也要跟上理论发展的步伐,需要不断推陈出新,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实验教学方法。

1将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

运用显微电视投影仪、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能够实现传统的板书或挂图的教学无法完成的效果。传统教学方法对实验对象的展示不够形象直观,特别是对于微小结构、复杂材料的讲解以及繁杂实验过程的描述不能深入,但是通过多媒体就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仅形象生动,也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使教师教授和指导更加具有针对性。比如光镜观察细胞骨架,经过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后,虽然蛋白质骨架得以显现,但是仍然不够清晰。利用显微电视投影,可以让大家清楚的看到染色后粗细不均,网状分布的蛋白质骨架。

2调整实验内容,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

以前在开设实验项目和安排上课进度时,实验课是根据理论课的进度来安排的,这很多时候会限制实验课程内容安排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当实验课程是为了加强学生的操作能力、提高课程整体水平的一门独立课程来开设时,这一课程就需要与理论课程分开,根据教学目的重新进行整合,这就使细胞生物实验在课程开设上成为一个独立体系,同学们在学习时的时候也觉得有一个循序渐进的提高过程[5]。另外,细胞生物学的实验安排中经常有很多单项小实验,如独立安排会占用很多学时,这是教学计划不允许的,为在有限课时内完成相应多的实验内容,可将相关单项实验组合为系统的综合性实验。还有就是增加综合性试验的开设,平时在细胞生物学实验中提高学生基本操作能力和验证性的实验一般很多。而设置这些实验的目的也是为了巩固和加强基础理论知识和培养实验操作能力为目标的。一般结果都是已知的了,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也一般都是已知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比如原生质体融合实验分成好几个部分,原生质体的制备、再生、融合和检出,实验不在一起,周期较长,学生记忆不深刻,可以安排一个开放性的大实验,让学生自己准备和操作,当做一个科研训练或大实验,老师进行协助指导。这样的实验便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探索问题的精神。

3充分利用实验间隙时间

个别细胞生物学实验时间较长,在如材料固定、染色、离心等步骤时常常需要半小时或数小时的等待时间,在等待期间可以通过多媒体大屏幕让学生学习实验相关的研究成果、理论知识和本领域研究热点和前沿技术,比如诺贝尔奖获得者及国际权威期刊的研究内容等等。也可以向同学们展示成功的装片,这样让同学们提前看到自己所做的实验的预期结果,会增强学生对实验结果直观性的认识。另外,此过程中老师也可以集中同学们以上实验操作步骤中的的发现的问题和难点而进行指点和解答,并在接下来过程中重点让同学注意这些问题。

4增加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积极性

在实验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是让学生了解操作过程中的细节问题,比如实验用品的正确使用和规范的实验操作,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也同等重要[6]。为了防止个别学生操作,其他同学等着抄袭结果的现象发生,除了老师加强监督之外,尽可能的增加实验器材,缩小同组学生人数,采取2~3人一个小组的操作方式,力争使每个同学都有动手机会。还有在实验过程中,除了在每次实验前的讲解及实验操作中的互动指导外,还要在每次实验完成后都进行课后总结回忆,通过老师的一些提问,让学生回忆和总结之前的实验操作过程。重点询问同学们对实验中的关键步骤是否掌握,学生对实验过程有哪些想法和是否有改进的地方进行讨论,以期获得更好的效果。比如在显微测微实验中,讲授完实验原理后,可以撤掉镜台测微尺,让同学来找一个替代品,对目镜测微尺进行标定,加深学生对实验的认识和理解。

在科学发展的今天,需要广大教师通过科学调整实验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借助辅助教学手段等,探索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鼓励学生个性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增强学生的自主性与参与性,同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个人素质,培养出更多高水平、高专业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黄俊逸,陈媛媛,陈沁,等.短学期制下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2(2):114-115.

[2]许国权,荣一兵.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探讨[J].生物学通报,2010,45(10):44-46.

[3]谢莲,章良,陈韶华,等.药学专业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24):79.

[4]欧珠朗杰.大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现状及模式改革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2(7):22-23.

细胞生物学篇8

关键词:多媒体细胞生物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5(c)-0119-01

多媒体等高科技产品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使老师的教学手段更加多样,课堂表现形式更加丰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但是如何才能更好地将多媒体教学融入到细胞生物学教学的课堂上是教师所必须要面对的问题,笔者将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理论研究,探讨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改进细胞生物学的教学方法,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1细胞生物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意义

1.1增加学生学习积极性

细胞生物学因为其学科特点,所学习的对象大多为肉眼所不能直接观察的对象,必须加以如“光学显微镜”、“隧道显微镜“等一系列辅助设备的帮助才能对所学内容有一个立体直观的理解。由此导致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保证学生能够方便、灵活的进行观察,老师的讲解、板书、挂图等形式又无法足够准确的叙述所学内容给学生以直观想象。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可以十分准确的将细胞微观世界中的运动、变化生动呈现出来,令学生可以准确的理解课程内容,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于学科的求知欲望。

1.2提高教学效率

细胞生物学这门学科具有内容晦涩、种类繁多以及抽象化等特点,学生在学习时往往比较吃力,课堂效率低下。而开展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形象的直观动画、图片等,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留出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另外,快捷高效的多媒体技术可以让老师及时掌握学生进度,自由把握课堂节奏及课程进程,进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

1.3使课程更加易懂、生动

多媒体教学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最直接的展现课程内容,利于学生明确学习重点。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老师在讲解细胞结构时,往往使用黑板板书、纸质挂图、课本讲解的形式,以上形式在具体教学中存在着各种不尽人意的地方,学生在学习时难以理解,导致效率低下,学习效果不佳。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因为多媒体可以集文字、动画、声音等多种表现形式于一体,所呈现的内容自然生动、易懂,学生在学习时也可以保持足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2在细胞生物学教学中多媒体运用方法

2.1提高课件质量,结合课程设置

多媒体教学的核心部分便是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其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在制作时,首先要明确的一点便是课件制作的核心应以课程目标为重中之重,围绕核心展开有条理、有线索的搭建,不能一味的追求视觉效果的华丽,忽视真正的重点所在。其次,教师在制作时还要考虑课程中的难点、重点、学生不易理解的部分,围绕这些在课程比例上予以倾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达到使用多媒体教学的目的所在。最后,便是要妥善的处理好课件中各种素材的搭配,使文字、声音、动画、图片等穿插出现,进行有机的搭配。课件的制作直接关系多媒体教学是否能够顺利、高效的完成,因此,老师必须重视课件的制作。

2.2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

多媒体教学方法的兴起并没有意味着传统教学手段的消失,相反在多媒体的运用中必须要处理好这两种教学手段的关系。运用多媒体教学确实可以使学生获取的信息量增多、教学节奏变快,但要注意教师应该想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教学特点等。不能仅仅局限于播放课件而忽视掉对教学内容的分析、讲解,进而导致学生对课程理解出现偏颇。老师应该在使用多媒体时,注意安排“休息节点”,适当的对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掌握学生的理解进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展学生的思维。通过这两种教学方法的穿插,可以使学生的思路与教师保持同步,为学生留出足够时间思考所学内容。

2.3逐步推行网络化教学

多媒体教学的另一个特点便是网络教学的引入,实践证明网络化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学生内在因素的作用。让他们由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的学习,从而可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学习主动性的效果。例如通过在网上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回家学习在课堂上没有理解好的内容,巩固、提高课堂知识;在学校平台上布置网络作业,学生在网络上进行作业提交,由老师网络修改便可以十分方便的完成课后训练。

3结语

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普及运用是未来教学的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多媒体教学可以让教学内容形象化、直观化的特点是细胞生物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使用的过程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开拓学生的创新能力。但也要注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现结合,不可有所偏颇,老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课程的时间分配,不能有所忽视。

参考文献

细胞生物学篇9

关键词:干细胞生物学中药神经细胞

我国现在是越来越重视中医药了,而且随着中医药研究的深入和发展,传统中医药的细胞生物学以及免疫学研究已经得到了很丰富的经验以及研究资料。基因组学研究带给了中医药研究新的切入点,而且随着中草药基因组学的研究更加深化,传统中医药将会走向世界。

一、干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和研究进程

干细胞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高度增殖以及自我复制的细胞,而且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分化成具有多种功能的细胞。动物的发育离不开胚胎干细胞,这种细胞是一种高度还没有分化的细胞,有发育的全能性,可以把成体动物的全部器官和组织分化出来。胚胎干细胞通常是哺乳动物的基因表达调控、细胞分化以及早期胚胎发生等发育生物学研究非常理想的模型,其也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的应用研究以及基础研究。在成年动物的器官和组织当中,都存在组织成体干细胞,这种细胞具有再生和修复和能力,在成体干细胞以及组织创伤修复中存在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能够通过一定的程序进行分化,进而形成一些新的功能细胞,维持器官和组织衰退、生长的动态平衡。

(一)胚胎干细胞的发展

在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其实胚胎干细胞研究就已经开始了,英国科学家martinevans爵士首次将小鼠中的胚胎干细胞分离了出来并进行了体外培养。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初,Kaufman和evans首次制定了小鼠eS细胞(胚胎干细胞)系。在1998年ShamblottmJ和thomasonJa

将人类的eS细胞系建立了起来。ShamblottmJ已经证明了培养条件不一样的胚胎干细胞所具有的的重要性质也不一样,eS细胞确实有很多分化能力,能够把中胚叶、内胚叶已经原始外胚叶细胞表面所具有的的特异性标志蛋白表达出来。

(二)组织成体干细胞当前的研究进展

成年动物的很多器官和组织当中,都含有组织成体干细胞,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新产生的或者是成体干细胞能够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分化,从而形成新的功能细胞,使器官和组织的衰退、生长都能够维持动态的平衡。一般来说,成体干细胞位于某些特定的微环境中,在这种环境之中的间质细胞可以产生一系列的配体或者是生长因子,和干细胞进行相互作用,达到控制干细胞的分化以及更新的目的。而且成年动物身体当中的组织器官再生和修复是离不开成体干细胞的。现在由于科技发展的水平高了,干细胞的理论研究有了深入的发展,相关的科学家在所有的组织内全部都发现存在有干细胞,并且当前已经证实了在胎儿或者是成体当中的神经、骨髓、上皮、肝脏、肌肉以及皮肤等组织中就有干细胞的存在,而且在体外这些细胞都能够多向分化、高度有限的增殖,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胚层起源不同的干细胞还可以进行互相转化。

二、中药和神经干细胞

(一)神经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神经干细胞是在1992年被ReynoldsBa首次在成年鼠的海马和鼠纹状体中分离出来的,这种细胞是一种有多分化潜能、能不断增殖的细胞群,能够分化为少突胶质细胞、神经元以及星形胶质细胞,可以进行自我更新,能够通过对称分裂以及不对称分裂确保祖细胞以及干细胞的数量,提供给脑组织修复必须的神经细胞。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我们可以证实哺乳动物处于胚胎期时,神经干细胞主要分布在大脑的中脑、皮层、室管膜下层、纹状体以及海马等区域,等到其成年之后大脑的中枢神经系统还存在神经干细胞,但是主要被局限在纹状体、海马齿状回等处。在大脑受到损坏时,这些神经干细胞就会向损伤部位移动,对其实施修复。

(二)中药所影响到的神经干细胞所进行的增殖分化

1、人参皂苷能够推动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大大的对学习记忆能力进行改善

大脑的海马结构齿状回有着非常多的神经细胞,能够增殖分化成很多种神经元,在这些神经元移动到了颗粒细胞层后,便会有突触传递功能,以及衰老、β-淀粉样蛋白、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对神经干细胞进行损坏的自我更新能力,其还能够对抗学习记忆能力减弱、新生神经元数量减少、海马逐渐萎缩等。

人参是一种五加科植物,在我国非常的普遍和常用,含有人参皂苷Rg1和Rb1。有实验证明,长期的使用人参皂苷Rg1能够帮助海马区大量的新生细胞存活下去,大大的提高存活率;对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起保护作用,防止其受到缺血性损害;其还能够增强动物的学习以及记忆的能力。

2、银杏内酯能够对神经干细胞分化产生影响

银杏是一种银杏科植物,它的叶子能够提取出萜烯内酯类和黄酮糖苷类,而银杏内酯化合物是一种萜类化合物由二萜内酯和倍半萜内酯构,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活性成分,其中包含着白果内酯以及银杏内酯a、B、C、m、J。银杏内酯B当中的拮抗氧自由基还能够对抗神经元的损伤作用,增强神经元的钙离子所具有的缓冲能力,对脑内钙的平衡起到双向调节作用,提高细胞膜的稳定性,达到与损害神经元的多种因素对抗的作用。银杏内酯B能够推动神经干细胞分化成为神经元细胞;银杏内酯B的不同浓度能够提高星形胶质样细胞在进行分化时的成功率。

总结:根据神经干细胞生物学所具有的特点,使用中医药来对神经系统疾病进行治疗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是当前的中药神经药理学等方面研究的热点。而且很多的学者研究探讨了中药推动神经干细胞进行增殖分化的方法,说明了在中枢神经的功能重建以及结构修复中中医药的作用机制。所以寻找能够促进神经细胞向少突胶质细胞、神经元以及胶质细胞分化,并可以增强分化数量的中药,这有利于补充修复神经损伤,具有非常大的社会效益,并为未来的新药开发提供基础。

参考文献:

[1]鞠秀兰.中药皂苷对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10(11)

细胞生物学篇10

1.1细胞活力测定

采用trypanblue拒染试验检测冻存前及复苏后细胞的存活率。将待检细胞制成细胞悬液,取细胞悬液与04%台盼蓝溶液以9∶1混合均匀(使台盼蓝溶液终浓度为004%),3min后观察,并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镜下观察可见健康活细胞胞体完整、细胞透明、不着色,凡着色呈蓝色者均为死细胞。计数1000个细胞,计算细胞活率。

1.2生长曲线绘制

向24孔培养板每孔内接种1mL密度约为1×104个/mL细胞,从接种之日算起,每隔24h计数2个孔内的细胞密度,算出平均值,连续测定12d,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以细胞密度为纵坐标,绘制细胞生长曲线。

1.3细胞染色体分析

选取第4代生长良好的新生昆明犬成纤维细胞,按照常规方法[9]进行染色体制片,Gimesa染色后选择染色体分散与形态良好的分裂相在油镜下观察拍照,作核型图,对50~100个分裂中期细胞进行染色体数目统计。

2结果与分析

2.1细胞的形态学观察

新生昆明犬耳缘皮肤组织经胶原酶分离培养3~4d后,镜下观察可见有少数细胞沿组织块边缘慢慢贴壁伸展,细胞形状不规则,且其组织块的生长晕形成时间较长。经8~10d培养才出现大量成片生长的优势细胞,此时观察细胞的形态呈长梭形、多角形或扁平星形,为典型的成纤维细胞形态。后再经3~4d细胞生长至汇合,并长满整个细胞培养瓶表面(图1a),此时可进行传代和冻存。传代后的细胞生长旺盛,在形态上与原代细胞无明显差异,经2~3d即可长至近100%汇合,此时细胞呈放射状或涡旋状走势(图1B)。待传代时,加入消化液后显微镜下可见细胞回缩,呈圆形(图1C)。

2.2成纤维细胞冻存前和复苏后的活

耳部成纤维细胞冻存前和复苏后的活率分别为933%,908%(图2)。冻存前与复苏后的细胞存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原代细胞和传代细胞生长状态良好,培养条件适宜,且冻存和复苏的过程对细胞活力状况损害较小。

2.3生长曲线

根据昆明犬耳部成纤维细胞接种于24孔板连续培养12d的细胞计数情况,绘制出了成纤维细胞的生长曲线(图3)。昆明犬耳部成纤维细胞的生长曲线呈典型的“S”形,即经过了潜伏生长期、对数生长期、平台期以及衰亡期。其表现为1~2d的潜伏生长期细胞总数基本保持不变,从第3天起,细胞数量开始增加,3~8d左右细胞明显地进入对数生长期,细胞数量快速增长,第8~9天,细胞由于缺乏足够生长空间而增长放缓,开始进入平台期。第9天后,由于细胞数量的急剧增加、生长空间的极大限制,经过短暂的平台期后,细胞发生接触抑制快速进入衰亡期,细胞生长几乎停止,随后细胞逐渐脱落死亡,此时镜下可见有大量凋亡细胞漂浮。由生长曲线上的数据分析,耳部成纤维细胞群体倍增时间约为32h。

2.4核型观察分析

昆明犬耳部成纤维细胞中期染色体分裂相与核型分析如图4所示:染色体数目2n=78(XX)。计数80个4代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总数2n=78的细胞数约占总细胞数的90%,达到了建立细胞系75%~80%的要求,说明所建细胞系为稳定的二倍体细胞系。39对染色体中有38对常染色体均为端着丝粒(t)染色体,长度逐渐递减;性染色体X,Y均为中央着丝粒(m),X染色体的长度最大。

3讨论

目前,国内已有一些研究报道建立了比格犬胎儿成纤维细胞系[10]、德国牧羊犬耳部和腹部成纤维细胞系[11]及杂交犬皮肤成纤维细胞系[12]等,但利用犬类的这些细胞遗传资源进行更加广泛深入的研究(如医疗和动物模型的建立、体细胞克隆等)还十分欠缺。在国外,已有较多使用所建立的犬胎儿或成体成纤维细胞系进行体细胞核移植(SCnt)的研究[13-16]。值得注意的是,在警用工作犬领域,7头世界首批体细胞克隆警犬于2007年底在韩国诞生[17],2009年韩国克隆专家根据美国911英雄警犬“特拉克”的遗传信息,再次利用体细胞克隆技术成功获得了5头牧羊犬(http://wwwcnwnewscom/html/tech/cnkpzs/20090621/122171html)。Lee等[18]将曾服役于韩国国家紧急事务管理署(nema)具有6年全球救援经验的退役搜救犬进行克隆,最终获得2头克隆犬。这些克隆后代中大多数工作犬已服役并具备与父辈同样卓越的工作性能。同时,oH等[19]的研究也表明,利用SCnt技术将能使一头优秀的检验检疫犬复制出一群同样优秀的检验检疫犬。体细胞克隆技术最大的优势在于克隆出生的动物与供体细胞来源的动物具有几乎100%相同的基因,即能完全保持亲代优异的先天特质。要成为一只优秀的警犬,就必须要具备高智商、敏锐的嗅觉、良好的亲和能力等警犬所必备的各种特质。按照传统的警犬繁育方式,培育出一头优秀警犬至少需要3~4年时间,花费约10万元,期间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且培训的优秀率低,不超过12%;而要培养出一头功勋级的警犬需要付出的代价就更大,最少需数10人,4~5年时间,约50万元的费用,且培养出一头功勋级警犬的效率很低,约8‰。而动物体细胞克隆技术可以批量复制优秀、功勋级的警犬,可以大大降低培育成本,提高培养功勋警犬的培育效率。因此,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在警犬繁育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体细胞核移植技术首先必须要解决的是供体细胞的来源和体细胞分离培养的问题。本研究利用胶原酶消化法建立了新生昆明犬耳部成纤维细胞系,并对其体外培养的生物学特性也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探讨。在动物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中,分离组织可以取自胎儿、新生幼仔及成体动物[20-22]。其中,胎儿取材不仅难度大、成本高,且对优良品种的保存也十分不利。相反地,新生幼仔或成体动物耳部、腹部及腹股沟等部位皮肤组织的取材则显得十分便捷,且不影响动物的健康成长。本试验取材自新生昆明犬耳缘皮肤组织(<1cm2),对于新生仔犬,其伤口愈合快、皮肤组织修复能力强,应激性小且容易护理。另外,新生幼犬较成犬组织分化程度低,其成纤维细胞理论上应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易培养及适于进行相关基因操作研究。本试验所建立的新生昆明犬耳部成纤维细胞具有典型的成纤维细胞形态,如细胞呈梭形或星形,当生长至汇合时细胞会平行排列,呈涡旋状和放射状生长。其冻存前和复苏后存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细胞复苏后增殖快、生命力旺盛,且形态未发生变化。这表明冻存和复苏过程中的各项条件对细胞活力影响较小,试验中采用的冻存和复苏的方法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