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高中物理学史十篇高中物理学史十篇

高中物理学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7:12:37

高中物理学史篇1

关键词:物理史高中物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0-0050-01

物理学史作为一门历史学科,其内容主要讲述了物理学的发展历史,对于物理学科的学习来说,学习者只有了解了物理学史的相关知识,才能更好的理解物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此,在今天的高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教师有必要将物理学史融入到高中物理教学中,以充分发挥物理学史对高中物理教学的促进作用。

1物理学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新时期的高中物理课程教学目标对物理学史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教师必须让学生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史,了解重大科学研究成果的探究过程,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由此可见,物理学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为此,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论述。

1.1有助于增加物理教师对物理教学的热爱

对物理教师来说,物理学史的学习可以让教师对科学精神与科学价值有更深的理解,对历史上伟大的物理学家的探究精神产生崇敬之情,进而在日常教学和工作中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其中。比如,物理教师借助对富兰克林费城实验的了解,不仅可以使其自身感受到物理学家的科研精神和冒险精神,而且还可以将这一历史事件在课堂上给学生举例,以激励学生努力探究知识,培养高中生的科研精神。

1.2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物理概念

对高中生来说,其日常的学习压力较大,单纯的物理理论知识讲授无法让学生对物理知识形成系统的理解和记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模糊不清使得高中物理教学效率较低。然而,借助物理史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某一物理概念的提出原因、过程,进而了解物理概念的实质内涵,使其经历类似物理学家探索的思维过程。此外,物理学史在物理课堂中的渗透,还可以起到缓解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目的,为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教师可以在讲授物理概念之前首先向学生简单讲述这一物理概念出现的历史过程,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物理概念。

1.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新课标要求高中教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也就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对物理教学来说,其教学目标不再是让学生掌握简单的理论知识,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综合发展,也就是说,物理教育一方面是求知、求真的活动,另一方面则承担着人文教育的责任,为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充分发挥物理学史的教育作用,培养高中生的人文价值观,促进高中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升。

2物理学史融入高中物理教学的措施

由于高中物理学史对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成效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为此,在实际物理教学实践中,高中物理教师必须改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理念,将物理学史有效渗透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质量。

2.1改善物理学史教育与物理学科知识教学的关系

虽然物理学史的融入可以有效改善物理教学质量,但是对物理教师来说,还必须正确处理物理学史教育与物理教学的关系,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比如,如果教师仅仅将物理学史作为故事在课堂上讲述给学生,大部分学生只是会在心理上感慨一下,不会对实际物理教学产生促进作用。为此,物理教师必须注意协调处理物理学史与物理知识的关系,让学生不仅了解科学的发展过程而且能够加深对科学家研究问题方法的理解,使得物理学史教学与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协调发展。

2.2丰富物理教师的物理学史知识

物理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了物理学史在物理教学中的融合程度,而且受中国传统应试教学的影响,现阶段依然有很多物理教师在教学中以讲授物理教材内容为主,忽视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发展,没有认识到物理史教学对物理教学的重要性,对此,物理教师必须创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加深对物理学史的研究和了解,确保在课堂教学中将物理学史与物理知识讲授相互融合,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发展历程,进而真正发挥物理学史的教育价值,提高物理教学成效。

2.3培养学生自己探索物理学史的兴趣

对高中生来说,对物理学史的了解如果仅仅局限在课本教材内容,是无法满足学生好奇心的,对此,教师可以借助课外活动时间,引导学生自己学探究感兴趣的物理学史知识,让学生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途径去搜寻相关的物理学史知识,以不断开阔学生的视野,充分调动高中生物理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比如,教师可以借助开展物理学史知识竞赛活动,激励学生主动探索,进而让学生通过对物理学史知识的理解掌握相关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促进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3结语

综上所述,物理学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渗透可以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成效,为此,高中物理教师必须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将物理学史知识与物理教学有效结合,让学生更加全面的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高鑫.运用物理学史提高高中生科学素养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

[2]朱传华.高中物理教学中物理学史教育现状调查与研究[D].

苏州大学,2011.

[3]陈红霞.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物理学史的现状调查研究[D].

高中物理学史篇2

关键词:物理学;史料;融入教学;教学策略

新课程注重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其目的在于广泛地采用新课程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融入物理学的历史,可以加深学生基本的物理知识和对物理基本原理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理解良好的物理研究方法,了解物理在社会生活中所的扮演的一个正确的社会角色。另外,在物理学史上,其本身具备了教学经验,这对学生在科学素养上的培训有很大的帮助。

一、学习和研究物理学史的意义

我们常规理解的物理学是研究物质和物质运动的基础科学。在人类的所学知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它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它不仅提高了自然视野的知名度,还影响人们对大自然景色的认识。在物理学的历史研究期间经历了物理学起步,经典物理学和现代物理学,以及物理学发展的四大阶段。所谓物理学的历史,即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天性,以及变化中的物理运动规律的历史。随着物理学史的不断发展,不但提高了人们对自然世界的认识,而且也丰富了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例如,从一个实验中,数学法推导理论,现在假设方法、统计方法等。我们所了解的物理学史不只是在叙述过去,更重要的是它也体现了人类思想观念的转变。例如,从机械系统中从牛顿的机械材料过渡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相对论的概念。这些都不仅描述着物理学的发展过程,同时也表明人们对于物理学研究方法和理念的变化、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物理学的历史是社会科学和物理科学的交互历史。从物理学的发展历史中,我们不难看出在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

今天,在物理学历史的发展中,社会学的发展起到了极大地促进

作用。

二、教学策略

在物理历史的发展中,物理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人类构建知识,应用智能并了解自然的足迹。在人类探索物理史的过程中,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物理学的性质。物理学史融入物理教学是要了解物理教学的一个窗口,物理的性质。从不同层次和不同角度展示物理学的性质。应用物理,物理教学的教师和学生学习物理的历史,可以从更多方面学习了解,也是从这个角度理解物理。了解一般的物理教学历史与传统概念的物理性质的变化是学习物理有效的目标。因此,我们从科学教育趋势、物理的发展史预计能够理解科学的本质。

1.提高历史教学的物理意义,使逻辑与历史达到统一

对于绝大多数的物理课本知识,其逻辑方法是直接得出物理结论。这种逻辑方法的优点是简单、简洁、逻辑规律、科学和强大。然而,大多数教科书都忽略了物理学发展的历史细节。其实,这些细节都非常生动感人。假如失去了一个生动感人的物理知识的过程和细节,使得原理变得沉闷、单调,而无法显示出其活力和魅力,而且还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做课外工作

在高中时,面对有限的学习时间,物理老师根据学生的教材,并琢磨实际情况,精心挑选的历史物理材料。进行必要的简化和梳理,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物理讲座,或做成“学习园地”形式。对于物理课件,在课内或课外发挥教师作用,应尽量尊重物理发展史,以推动物理教育。

3.侧重于历史的案例研究

通过物理史的案例研究,在物理学史上某人或某历史事件,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与学生讨论,让学生充分了解物理学的发展过程,物理学家的成就。编制物理实验、物理教材的历史,研究和发展,使学生体验到物理史的重要发展历史进程。

4.创建交互式历史小品

在本篇文章中,开展学生和教师讨论的教学互动模式,这样的物理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是一场深刻的体验。建议进一步的措施包括:

(1)选择性,有趣和独特的历史元素。

(2)设计先进的理念和思路,让冲突的对立双方得以很好的互动。

(3)内容以讲故事的形式能够令人兴奋。

(4)确定解决冲突引起的故事,是引导正确的角度。

(5)最后总结是有与物理性质相关主题。

高中物理学史篇3

关键词:新课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校本教程

当前我国的高中教育正处于如火如荼的改革期,各门课程都在进行着深刻的变革,新的教育理念提出了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三维教育目标,即:“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传统的高中物理教育在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时,显示了很强的优势,培养出来的学生也确实能在各项考试中获得不错的成绩,但后两个目标却常在教学中被很大程度地忽视,这当然与我们现今提出的新课程新理念相抵触。要实现后面两个目标,每一门课程都有各自的方法。对于物理这一科来说,把物理学史教育引入高中物理教育,无疑是当前物理教育实现后两个目标的重要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这是因为物理学史不仅记述了历史上物理实验和理论的发现和发展过程,更记述了物理学家的心理思维活动,反映了他们对待科学的兴趣和态度,品德和情操,以及科学家在科学方法上的创新和思维上的突破。把物理学史引入物理教学,适当再现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学家的学术思想、学术成就、高尚品德,无疑会深刻促进学生在科学素质和科学情感方面健康成长,使学生成为德、识、才、学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创造型人才。我国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先生很早就论述过在物理教学中引入物理学史的意义:“物理学发展史是一块蕴藏着巨大精神财富的宝地,这块宝地很值得我们去开垦,这些精神财富很值得我们去挖掘。如果我们都能重视这块宝地,把宝贵的精神财富挖掘出来,从中吸取营养,获得效益,我想对我国的教育事业和人才培养都会是大有益处的。”

由此看来,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的思想,培养和造就创造型人才,增强物理学史教育这一薄弱环节,让物理学史教育真正融入高中物理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了。笔者就近年在这方面的思考,结合教学中渗透物理学史教育的体会,提出几点在新课程高中物理教育中提高物理学史教育质量的建议:

1.物理教师应该加强物理学史的学习,弥补自身物理学史知识的欠缺,提高自身的物理学史素养

在上世纪应试教育起主导起作用的八、九十年代,有些师范大学虽然开设了物理学史课程,但比起那些纯物理知识,比如三大力学、光学、电磁学、原子物理学等等,物理学史的学习被不同程度地忽视。这样的大学物理教育最终导致了从师范大学出来的物理教师物理学史知识的欠缺。然而,众所周知,能否发挥新课标教材的教育功能,关键就在于教师。教育界有一句话说得好:“要给学生一碗水,必须自己有一桶水。”为了有效发挥物理课程中涉及物理学史部分的教育功能,物理教师自身就必须具有较高的物理学史素养,这就要求物理教师充分阅读物理学史书籍,自觉地加强物理学史的学习,弥补大学阶段物理学史知识的欠缺。只有这样,才能在掌握物理学史知识的基础上,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角度,把握物理科学的发展轨迹与规律,才能挖掘物理学史的教育功能,在物理教学中才能自如地引入物理学史知识。

2.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物理学史教育时,要注意处理好物理学史教育与其他方面教育的三大关系

(1)要处理好物理学史教学与知识、技能教学之间的关系

在有限的课堂教学40分钟时间内,教师不可能将物理学史作为专门的知识来讲解,只需要在讲到某物理知识的时候,顺便介绍一下历史上发现该物理知识的相关背景;在讲到某个物理规律的研究方法的时候,顺便讲讲历史上物理学家们的研究历程和各位物理学家的研究思路,尽量还原当时的研究过程,让学生觉得好像在与物理学家们一起进行研究,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

(2)要处理好各物理学史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适时地进行不同内容的讲述

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每遇到一个新的物理学家或者某个物理人物时,都对他们做个简单的介绍,包括他们的生平和贡献;又比如在讲到万有引力一章中,对于天体运动的研究历程,可以着重介绍一下第谷的勤奋观察和开普勒的严谨计算的故事。总之,在课堂教学中,什么时候讲人物,什么时候讲故事,什么时候讲科学发现过程,都应该秉着适时的原则,让物理学史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得到自然的渗透。

(3)要处理好物理学史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及智育之间的关系

在物理学史中有很多科学家的感人事迹都可以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素材,而科学家们的研究过程,不管是成功的还是不成功的,对启迪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智力都有很大的好处。所以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敏锐地抓住这些物理学史的内容,大胆地生发开去,努力通过物理学史来进行思想教育和智育。

教师对以上三个关系的认识、协调与处理,既是提高物理学史教学质量的基础,也是保证其健康发展的条件。只有真正解决好物理学史教育与其他方面教育之间的关系,才能保证物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才能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科学素质、智力和操作技能的均衡发展,而不致走向顾此失彼、矫枉过正的偏颇境地,甚至阻碍物理学史教学的正常发展。

3.广泛开展物理学史教学实践研究,改进教学方法

由于轻视物理学史教学,目前物理学史教学方法较为落后,一般仅限于讲科学家故事或者是“贴德育标签”(即在讲完故事后,加上几句口号)的传统教学方法,这显然不符合物理学史教学目标的要求。为此,必须引导广大教师重视物理学史教育,有计划地组织物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大力开展物理学史教育研究,深入分析教材内容,适当补充和引入科学史料和科学研究背景,积极改进教学方法,达到学科素质教育的目的。目前,中学物理教材中物理学史内容所占比例较少,其中的内容仅限于科学家故事,或者教材仅用极其简短的语言描述历史上的研究背景。因此,教师应在备课时对教材的每一节中涉及物理学史的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适当补充有关科学探索的背景、科学发现的过程以及方法论方面的物理学史材料,挖掘教材的教育功能。同时以现代学习理论为指导,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科学发展的历史,领会科学精神,陶冶科学情感,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培养良好的科学行为。

4.积极开设物理学史讲座,并举办物理学史知识竞赛

一般情况下,第二课堂和课外活动大都对学生有比课堂教学更大的吸引力,学生也从心理上对第二课堂和课外活动中的内容产生更大的兴趣,所以,教师应该尽量利用好物理第二课堂时间,积极开设物理学史讲座,讲座的内容可以很广泛,比如科学家的传记故事,历史上对某某定律的实验研究史实等等,学生在听这些内容的过程中,会得到科学精神方面的教育。如果教师能配合讲座,举办一两次物理学史知识竞赛,则更能极大地调动起学生了解物理学史、学习物理学史的热情。

5.在考试中渗透对物理学史知识的考察

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好的教育评价能有效地指引教育的导向。为了让学生更加重视物理知识获得的过程,而不仅仅局限于学习教材上现成的物理学“终结”结果,一个有效的措施便是在物理考试中渗透少部分对物理学史的考察,这不仅促使教师在教学中加入物理学史教育,注重定律和规律发现的过程,也使一张张物理试卷变得更加丰富,更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全面素质。

6.积极编写适合本校的物理学史校本教程,给学生提供充分的阅读资源

由于现阶段各种高中物理教材中关于物理学史的内容比较少,而在较短的教学时间内又不能开设专门的物理学史课程,也没有必要让学生阅读专门的物理学史教材,系统地学习物理学史。但为了给学生更充实的物理学史阅读材料,较全面地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在历史上的研究过程,物理教师可以针对校情和学情,分文理科自己编写紧配教材的物理学史校本教程或物理学史读本,并在课内外给学生积极引导,必定能融文理艺术于一体,使学生的物理视野更加开阔,也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协调发展,优化学生的知识和智能结构。

综上所述,物理学史的教育功能是强大的,也是多方面的,只要我们物理教育工作者善于开发、大胆创新,并灵活运用于教学活动中,就一定能让物理学科的教育改革更为丰富,就一定会有一个“全面+特色”的物理学世界活跃于校园,使我国的高中物理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参考文献:

高中物理学史篇4

关键词:教育工能物理学史兴趣

为了迎接二十一世纪人才竞争的挑战,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他们需要多方面的、综合性的心理品质。物理学史是研究物理学发展历史的科学,它不仅真实记载描述了物理科学形成发展的历程,而且解释与分析了历程的形成背景与规律,不仅包含物理科学知识体系逐步成熟发展的过程,也包括科学家们探索追求真理的事实与故事。因此,在学史中蕴藏着科学家――人,研究过程――事,研究成果――知识体系等多方面的教育资源,它对学生的教育价值是巨大的。诚然,中学物理教学中不可能进行完整的学史教育,只能从中选取很少部分内容。尽管如此,它仍具有多方面的教育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物理学史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把物理学史与物理教学结合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讲一些物理学史中的有关问题,可以使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增强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如:库仑于18世纪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关于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但他认为电与磁是完全不同的实体,这种观点在当时得到了安培和托马斯?杨的支持,但没有说服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奥斯特崇尚哲学,哲学中戈于“美是表现在有限中的无限性”以及“美的要素是高于形式的普遍性”的思想对奥斯特有着无与伦比的魅力,他于1812年提出了电与磁之间存在着联系,于1820年发现了磁针在通电导体附近转动的现象,从而改变了一直连续两个世纪电和磁截然无关的观点,首次找到了电与磁的联系,为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同时,通过对物理学史的回顾,使学生消除对已有物理知识来源的神秘感,了解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懂得任何?个定律的发现和理论的建立既与社会生产力密切相关也受到物理学发展内在规律的制约,任何一部分物理知识的获得都离不开实验,可靠的、精确的、可重复的实验是物理学中决定一切的基础。

2.物理学史能引导学生注意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观察和分析既是研究物理的基本办法,也是学习物理学的基本方法,物理学史描述了许多科学家善于从小被人注意的平常现象中细心的观察和思考实例。比如伦琴一生在物理学领域进行过大量试验研究工作,一次试验中,他偶然发现包有黑纸的底片被曝光,但他从没放过一个细小的现象。正是他这种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使他发现X射线从而获得若贝尔奖。其实在伦琴发现X射线以前j.1800年哥尔跌坦曾发现过这种射线;1887年布鲁克斯曾发现未知射线可以使他底片变黑,他却以为是底片问题……再如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1853年在比萨教堂注意到…盏悬灯的摆动受到肩发,用线悬铜球模拟单摆实验,确证了微小摆动的等时性和摆长对周期的影响;1780年伽伐尼在解剖青蛙时偶然发现青蛙腿痉挛而发现了“生物电”;早已脍炙人口的牛顿苹果落地的传说,使牛顿从中悟出了地球引力的存在,等等,这些事例都表明观察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町以起到巩固消化、加深理解的重要作用。

3.物理学史有助于物理学学习研究方法和科学思维的训练。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现代科技所必需的系统的物理知识,还应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科学既是一种人类的知识体系又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和探索过程,而通常的科学方法都贯穿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在物理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概念租规律的建立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方法的思考过程以及问题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等等,都蕴含着向学生渗透物理思想方法、训练思维的极好机会。现实的教材是概念和规律的发现,已经被浓缩了,隐去了曲折复杂的思维过程,呈现给学生的是经过科学整理加工过的严密、抽象、精练的若干条言语。物理教师要有意识地强调概念和规律在建立过程中的研究方法、思维方式,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体会科学家经受的磨砺,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优化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

4.物理学史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要注意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物理学的理论和实践有着辉煌的成就。在理论著作方面,《墨经》中对力学、光学的论述;《天工开物》中关于简单机械的记述;《梦溪笔谈》对磁角的论述,《论衡》中关于简单电现象的记述《考工记》中关于工程技术,声音传播的记载等在当时都是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就是在今天仍有参考价值。在实用技术方法,更是举不胜举。指南针、地球仪、浑天仪、船闸、石拱桥、火箭等,都是我国最早发明的。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介绍我国在物理学方面对世界的杰出贡献,可以使学生了解祖国古代灿烂文化,激发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赵凯华教授说:“如果所有的学生都要学习物理,那么物理教育的主要目标应该放在大多数的未来公民的兴趣和需要上,而不是放在进一步学习物理而成为物理学家或工程师的少数精英分子身上。如果物理教育是为了更多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的,那就应该熏视物理学家的工作成果在社会上、技术上的血用;应该重视物理学的哲学和物理学的历史;应当霞视蕴含于我们文化中的物理学方法:应当重视物理学家这个专业群体的特点.如支持、贡献社会的方式,等等。”因此,在高中物理的教学中,有目的地渗透物理学史,充分发挥物理学史的教育功能,是完全必要的。

高中物理学史篇5

关键词:物理学史;物理教学;科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223-01

那么什么是科学素养呢?科学素养是指学生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具备科学精神和科学世界观,以及用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判断各种事物的能力。而物理学史集中体现了人类探索和逐步认识物理世界的历程,这种历程也正适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所以教学过程中适时的渗透物理学史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到知识、科学方法和物理思维,而且可以让学生感受科学家的人格魅力,严密的逻辑思维,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十分重要的。

1.物理学史的教学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生入学的第一节物理课上,我给学生例举了许多科学家的奇妙发现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阿基米德在浴盘里发现了浮力定律;牛顿通过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在烧水时发现壶盖被沸腾的开水掀起而发明了蒸汽机;奥斯特在上课时无意中观察到小磁针偏转而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等等。这些科学史事揭示了:科学研究并非是多么神秘的事情,只是科学家抓住了身边发生的每一个现象,关注到了每一个细节的变化而已。以此来告诉学生一个道理:细节来自于用心,细节来自于习惯,细节决定成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

2.物理学史的教学可端正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坚定的毅力、勇于进取的奉献精神

物理学史中有许多科学家为真理献身的动人事迹,如意大利学者布鲁诺公开了哥白尼的"日心说"而被宗教裁判所烧死在罗马的鲜花广场,为科学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为了证明"闪电与静电的同一性"的设想,1752年富兰克林不顾个人的安危,在费城进行了影响巨大的用风筝吸引天电的实验。居里夫人为研究放射性元素而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等等。渗透这些科学家不畏艰险、不惜生命、追求科学真理的事例,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科学真理的献身精神。

3.物理学史的教学可培养学生不迷信权威、敢于怀疑的创新精神

勇于怀疑现有认识,坚持科学实验事实,力求以发展、变化、联系的思想来审视一切科学理论,这是科学能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如开普勒在对火星的研究中,70余次尝试的结果都与第谷的观测数据有至少8ˊ角度偏差。他想这不容忽视的8ˊ也许正是因为行星的运动并非匀速圆周运动。终于导致他于1609年和1619年发表了行星运动的三个定律。通过渗透类似事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敢于挑战一切的科学精神,避免学生对许多概念、术语、规律不加分辨的承认和接受。体验到科学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不断发展的、进化的。也可以防止学生照搬物理概念、规律的现象发生。

4.物理学史的教学可洗涤学生的心灵,升华学生的灵魂,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远大的理想

在讲《行星的运动》时让学生感受开普勒的成功心情:"16年了……我终于走向光明,"开普勒享受了科学探究的乐趣,享受了人生的满足,他的心境表现在自撰的墓志铭中:我曾测量天空,现在测量幽冥。灵魂飞向天国,肉体安息土中。这是多么高尚的情操啊!在物理必须二《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学习结束时,通过播放哈勃望远镜拍摄的宇宙星系图片,让学生感受宇宙的浩瀚无边、地球的渺小和地球人类的神奇,介绍哈勃对人类的巨大贡献,以此激发学生博大的胸怀、对天文学的热爱、对人类地球的珍爱,激励学生为能在宇宙间找到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家园这一远大理想而奋斗。

5.物理学史的教学能培养学生科学的物理思维和物理方法

在学习《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中,给学生补充伽利略的相关故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忽略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建立理想化模型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物理教学中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讲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引导学生领悟物理学家研究问题的思维方法和途径,对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之,在高中物理的教学中,有目的地渗透物理学史,既能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又能提高学生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统一关系的准确把握,更强烈地崇尚真、善、美,追求真、善、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使学生心智得到健康发展,潜能得到极大发挥。进一步培养学生强烈的责任心、崇高的使命感和爱国热情。

参考文献

高中物理学史篇6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构成教学活动的主要部分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合理的历史教学方法是为学生连接历史与现实的重要纽带,也是实现高中历史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和提升历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保障。同时,教学方法的选择关乎教师的威信和师生关系的建立,所谓:“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学生善不善学,主要看教师善不善教。良好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及学生身心的发展,落后的教学方法会耽误学生的高考以致贻误终生。下面我就高中历史课程在新课标理念下的教学方法,做一些简单的论述。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历史教学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我们高中历史教育工作者把自己放在社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大局中来定位,使我们的教学理念更加适应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把学生的历史学习放在首要位置,根据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历史素质为主旨,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历史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我们高中历史课程的教育目标,是要使学生通过对课程的学习掌握相关的知识,通过运用这些知识,学会总结历史得失、学会做人、学会运用历史。在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学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需求,通过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做出贡献。

二、历史概念的教学方法

历史概念是以历史理论为指导,对历史现象进行理论概括的产物,反映着历史的本质和客观规律。在我国的历史教育工作中,对于历史概念的教学要时刻以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准确把握历史概念的定义,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和正确的史观。高中历史课程中,历史概念的内容在课本构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掌握历史概念对学生精确认识历史、形成理性思维,培养学生历史修养意义重大。在历史概念的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挖掘概念的内涵,明确概念本身的含义。例如:清政府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的真正含义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并不是彻底斩断中国和西方的贸易往来和盲目排斥西方事物,当时中西方还是有政治、经济、文化交往的。

三、历史事件的讲授方法

我们所学的历史是由多个历史事件串联而成的,历史事件的讲授也是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讲授历史事件时,首先要讲清历史事件的结构,具体分为事件发生的时间、事件发生的地域范围、事件的历史背景、事件所涉及的主要人物、事件本身的经过、事件的意义与影响六方面。对于这些内容,我们都要按照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所强调的五方面,即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通过仔细备课熟练掌握,在教学的时候才能把历史事件讲述清楚,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其次,要重点描述事件发展的经过。作为历史事件的主要内容,我们要把一个事件的经过讲清楚,引导学生更为深刻地认识到事件的本质,在对事件进行评价的基础上解释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

四、客观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

历史是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几大因素构成的。所谓:“有了人,我们就开始有了历史。”人物毫无疑问在历史的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学生客观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既能够让学生通过把握历史人物的活动实质,更深刻、更准确地揭示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又能使我们通过人物的评价,总结经验教训,在现实生活中加以借鉴。评价历史人物,首先要以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研究其对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起到了何种作用,对人民到底是有利还是有害。要根据严格的历史性进行评价,把人物的评价放在其所在的历史环境下进行。评价还要注重科学的阶级性,要重点看到历史人物是为哪个阶级服务的,要注重其复杂性,不能犯简单评价他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的初级错误。如评价洪秀全时,首先他是农民起义领袖,他所领导的农民起义代表了农民阶级的利益。但是起义取得一定成果后,整个领导核心迅速腐化、堕落,为太平天国事业带来了失败。总而言之,合理选用与探索优质的历史教学方法,是高中历史教学实践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保证,也是锻炼与提高教师教学造诣的主要途径。善用各种教学方法展开历史课程的教学,不仅关乎学生能否顺利通过高考,更重要的是关乎能否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这关乎学生一生的发展,需要教师慎重加以对待。

参考文献:

[1]刘洋,陈浩.高中历史教育方法研究[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5.

高中物理学史篇7

关键词:生命科学发展史科学素养教学意义

当前,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能力和素养。在现代科学领域中,生物科学的发展速度举世瞩目,并极大地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及思维方式,推动社会的进步。在此前提下生物课程已经成为高中阶段重要的科学课程,而在生物课程中生命科学发展史占据基础性的重要地位。

1.研究背景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索的研究形式,这符合高中生物新课标基本理念,认为生物课程的学习是一种合作探究的学习。第39届国际教育大会明确指出:科学启蒙教育,应是基础教育改革中十分重要的内容,要致力于发展儿童对科学的基本态度,并培养他们接受科学概念和运用的能力[1]。高中生物教学是让学生自主经历和体验生物科学探索的过程,是对生物科学发展史的一种历史再现,对于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爱好和生物科学素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生物课程资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生物科学发展史,这些史事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优秀素材,应该成为高中生物新教材中生物科学发展史的教学内容。与此同时,生物科学发展史的教学过程是学生培养自身探究能力的过程,是高中生物教学培养探究创新学习方法的基础。所以广大的生物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生物科学发展史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

2.调查及分析

2.1调查情况介绍。

笔者对贵州省贵阳市的几所中学的生物教师对科学发展史在教学中的使用情况进行访谈,访谈题目如下:(1)请谈谈您对生物教材中科学史的了解情况。(2)您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介绍科学史是否有必要。(3)生物科学史相关内容用于教学起到的作用有哪些?(4)在教学中您使用生物科学史的频率高吗?(5)您在课堂教学中是怎样渗透生物科学史知识的?

2.2对访谈结果进行全面统计分析。

通过对访谈结果的分析得知,大部分教师都能系统地了解科学史,但是大多只关注考点以内的史事,不重视科学发展史的引入及其与科学知识的融合教学,一般情况下只是采用一带而过的方式,不能充分发挥科学发展史的价值。运用探究式教学手段引入生物学史的老师少之又少,即便教师认为科学发展史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培养生物科学素养,但是随着新课改的进行,生物一周只有两课时,时间的锐减使得很多相对不是应试考试直接考的知识被删减,从而有充足的时间精讲重要知识。而科学发展史由于其作用的隐蔽性及对应试考试的不明显性理所当然地在被删除的环节,老师们虽然认为不妥,但为了顾全大局只能让同学们在课余时间自己了解相关的知识。

3.生物科学发展史的教学意义

“生物发展科学史”是一门生物学与历史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生物科学史研究生物科学发生和发展的历史。西方教育学者玛格纳指出:“生物科学史既包括科学家对生命现象的研究过程,又包括科学家研究生命现象时所持有的观点和态度;既包括生物家的理论和方法的形成演变,又包括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科学与社会的相互影响。”[2]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试验)解读》对生物科学发展史的定义是这样的:生物科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脉络作为轮廓,选取科学发展历程中起着重大转折作用的课题研究和事件作为主线,通过翔实的资料和历史阐述科学家们的创造性劳动以论述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索时采用的创造性方法和思想,同时在研究科学家的时候不能把人与其所处的时代分割开来,一定要对科学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进行讨论。生物科学发展史中蕴含丰富的教育素材,很多还是生物课程的教学资源组成部分,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优秀素材来源的宝库,总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价值。

3.1探究发现,有利于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

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首次将“生物科学素养”这一概念引入高中生物课程。《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新课程理念,强调了对每个高中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是高中生物教学的核心任务。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中学生物教学的重要目标,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健康的生活方式。美国的“2061计划”核心著作之一《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将“科学素养”定义为:“应理解科学核心概念和原理;熟悉自然界,认识自然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能够按个人和社会目的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思维方法。”[3]因此,在基础教育中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应当加以注重,科学素养的基础是科学知识,生命科学发展史就是前辈们不断探索生命活动真相的科学过程史。

每个知识点的产生都是不断探究发现的过程,在生物教学中就是通过生物史再现生物学家的探究发现过程。学生在观察生物学家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就能潜移默化地形成一定的科学能力,在了解生物学家的爱国热情和科学精神中形成自身有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这些生物科学发展史也是科学知识形成过程的记录,包含科学家们各种各样富于创造力的思维方式,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科学态度的良好素材。

3.2巧妙设计实验,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

生物科学属于自然科学的一个门类,生物科学的一切知识和理论都是在试验检验的基础上确定的,但是鉴于很多学校的设备现状,很多学校并没有设置生物实验课程。生物学的研究成果都是前人在成百上千次的试验过程中获得的,而生物学发展史就是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设计试验、分析数据、获得结论的过程和历史。教师重视引导学生对科学发展史的学习,可让学生在了解、学习前人实验方法的同时,模仿设计简易实验,并在实验过程中思索验证相关已有结论。通过这一系列的思索、探究过程,学生可以很好地开拓自己的思路。例如在新人教必修二遗传与进化中Dna双螺旋模型结构的整个探索历程:最初沃森、克里克通过维尔金斯看到富兰克琳在1951年11月拍摄的一张十分漂亮的Dna晶体X射线衍射照片推算出Dna一定是螺旋结构,并分析出其螺旋参数,但随后沃森和克里克尝试很多种不同的双螺旋和三螺旋模型,均未搭建出合理的Dna模型,最后在查哥夫的数据帮助下最终才得出Dna的正确模型。通过Dna发现过程的教学,学生根据新人教版课本必修二的50页的模型建构制作流程自己动手制作Dna的模型,实验方法和实验工具的灵活运用能够给学生带来深刻启迪,激励学生大胆思维并放宽思路,综合各个领域的知识为自己所用,本质上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3导入新课,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科学发展史一般情况下都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和趣味性,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课堂学习提前做好心理铺垫。例如在学习伴性遗传时,可以先介绍英国著名化学家兼物理学家道尔顿发现色盲症的故事,作为背景材料,引起学生一探究竟的好奇心。在学生学习“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时,可插入史料“达尔文悲痛”:达尔文与他的表妹爱玛因为相爱而结婚,但是他们谁也没有料到,他们的6个孩子中3人中途夭亡,其余3人终身不育。这件事情让达尔文百思不得其解,因为他与爱玛都是健康人,生理上没有什么缺陷,精神也非常正常,为什么生下的孩子却都是如此呢?在听完这段令人伤感的史料后,要求学生运用伴性遗传的理论知识,对“达尔文悲痛”事件进行分析。利用史料对知识进行应用性的归纳,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在学生学以致用过程中,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了遗传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

把生物科学发展史加入高中生物教学课堂和教材中,并且在教学中把生物科学发展史和生物科学知识有机整合起来,有助于学生发现和掌握生物学产生发展和进步的客观规律,以生物科学发展史的观念理解生物课程,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客观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学发产生和发展的客观规律,有利于帮助学生培养完整的生物科学研究方法,例如观察法、实验法、数学方法和逻辑方法等,启迪学生思维。

3.4重温经典,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和价值观的教育。

学习生命科学发展史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同时能够使学生了解生物学家为了探索生命真相作出的努力和长期探索的决心,这些内容能够从侧面激发学生刻苦学习的努力奋发态度和科学献身精神。比如必修二中提到的现代遗传奠基人孟德尔的植物杂交试验课程时,可以重点讲解孟德尔做植物杂交实验的整个过程。他在无数次实验失败后并未放弃,而是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完整记录和统计计算,通过8年时间才提出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能很好地利用这一史实的话,学生就可以从孟德尔的整个实验过程中初步了解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假说-演绎法”,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成果的来之不易,科学发现绝不是牛顿被苹果砸中后就能够产生的,背后有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劳动。

4.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展望

新教材中的生物科学发展史教学不是枯燥的知识,若灵活运用生物科学史教学,则既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又可以在新课教学中帮助学生了解动态知识,并给学生以启迪和教育,教学针对性强,占用时间短,是不会影响整个教学的设计而喧宾夺主[4]。同时生物科学发展史有其深刻内涵和作用,贯彻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明确学生能力培养的发展方向,也指出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应做的探索改革和努力方向。生物教师不能因为时间紧张就草草了事,忽略对生物科学发展史深刻的内部规律,违背新课改的本意。

生物教师要通过实践挖掘生物科学发展史教育价值,探索生物科学发展史整合进中学生物教学中的有效策略。在教学过程中切实将课本列出的生物史事实应用到位,如果有必要甚至可以在讲解习题时向学生列举一些与课文知识相关但课本中未提及的史实,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

参考文献:

[1]初芳.国际科技教育进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

[2]田滢.浅谈科学发展史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1(20).

[3]谢群.生命科学史与生物科学探究[J].中学生物学,2007(5):26-28.

高中物理学史篇8

物理学史不仅记述了物理理论的发展过程,同时还再现了物理学家的思维过程、对待科学的态度以及在物理研究方法方面所作出的创新与突破。工科院校大学物理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当中引入必要的物理学史知识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了解物理知识的同时,掌握物理学与生产技术、科学实践、数学以及哲学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培养科学的研究方法与理念,养成实论文联盟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勇于探索的学习精神,对于各门功课的学习以及日后的工作都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一、物理学史对工科院校大学物理教学所产生的作用

(一)能够促使工科大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科学方法论观点

物理学的发展一直都受到哲学思想的深远影响,只有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的方法论观点,才能够学好物理、用好物理。而物理学作为一门实验性科学,教师在理论教学的过程当中,通过介绍物理学发展的相关史料,能够潜移默化的对工科院校大学生实施理论思维以及研究方法的教育,这样就能够促使工科院校大学生养成唯物主义世界观,避免出现孤立、片面的思维倾向。

(二)能够方便于强化工科院校大学生学习物理的自信心

物理学属于基础科学的范畴之内,在工科院校中,物理学所重点讲授的是力、热、光、电以及原子的现象,是要通过物质的物理现象的研究来探寻其内在的本质联系。事实上,因为工科院校的教学偏重工程与应用类的课程,而对物理理论和数学计算等理科类知识要求相对较高的大学物理,有相当部分学生感觉生僻艰涩,学习起来比较吃力,这显然不利于对物理的学习。而教师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结合物理学史,从我国古代的物理学思想到西方物理学尤其是古希腊的物理学,再到欧洲近代科学,包括了伽利略、牛顿、阿基米德、麦克斯韦、爱因斯坦以及普朗克等这些对近代物理学做出过重大贡献的科学家的史料趣事,可以消除学生对于物理学所产生的恐惧感与艰涩感。这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激发了其求知欲,极大的强化了工科院校大学生学习物理的自信心,克服其心理上存在的障碍。

(三)易于理解知识点,提升工科院校大学生对于物理的学习兴趣

在物理学中,很多概念与规律都是经年累积才得以构成如今所表述的知识内容,若单纯的让学生记住这些结论,就会使得物理的学习流于表面,未能真正的吸收与掌握知识内容,更谈不上实际应用。而如果能先从物理概念与规律形成的历史上着手,就可以使得这些知识内容更加易于接受。例如在讲解光的波粒二象性时候,教师就可以把物理学史上光的波粒二象性的全部发展过程讲解给学生听,这显然要比直接讲给学生光的本性是波粒二象性好一些,强化学生对于波粒二象性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也能够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与学习效果。

二、将物理学史引入工科院校大学物理教学的方法与途径

(一)熟练运用物理学史的教学方法

熟练运用物理学史的教学方法是将物理学史引入工科院校大学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前提,一般比较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个方法:

一是渗透法。这里所谓的渗透法,指的就是将关系到物理教学内容的物理学史知识恰到好处的穿插到物理课堂当中,最终达到学好物理这一目的的方法。通常而言,物理学史的渗透都是以问题作为主要线索来引入物理学的历史趣闻、发展过程以及名人轶事等,既可以是大篇幅,也可以是几句话,甚至是ppt上的一幅图。借助渗透法,能够有效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激发物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在心理上贴近物理学,开阔学生的物理学视野,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是准历史法。这里所谓的准历史法,指的就是以忠于历史事实为前提,根据物理学史发展的顺序,把和物理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各种物理学史料做出组织加工,最终贯穿应用到物理教学的过程当中的一种方法。准历史法要求物理教师能够客观、合理的还原那些重要的物理学史事件,是一种比较具体的事件重演,能够达到良好的过程体验效果。使用准历史法来将物理学史引入工科院校大学物理教学当汇总,能够在最大限度上符合工科院校大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培养其良好的科学精神以及人文精神,尤其是后者,更是工科院校大学生所欠缺的。使用准历史法通常需要采取两步进行:第一步,把物理学理论的历史发展

转贴于论文联盟

过程,根据问题起源—→工作假设—→思辨推论—→实验检验—→假设修正—→结论推广的程序,从而构成教学内容的“准历史”发展过程。第二步,把学生对物理知识的一般认知过程,根据现象观察—→提出问题—→工作假设—→实验探索—→结论反思的程序,有效整合到教学内容“准历史”过程当中,构成一套完整的物理教学框架。

(二)充分重视物论文联盟理学史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目前现行的大学物理教材虽然通过多种方式,将物理学史的内容展现出来,可供物理教师利用。但是,这还是难以有效满足物理学史的应用需求,需要物理教师进行广泛的开发。当前阶段,网络信息技术已经日趋普及化,容量浩瀚的网络能够为物理学史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物理教师可以在网络上通过搜索引擎来查找各种物理学史的知识内容,不仅有文字,还可以有声音、图画以及视频等,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到工科院校大学生面前,潜移默化的实现物理学史的教育功能。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去主动搜集整理物理科学的发展资料,在这个过程当中可以充分的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历史。

(三)提高工科大学物理教师的物理学史素养

高中物理学史篇9

【关键词】史料分析;以生为本;探究创新;理论与史实统一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现行的中学历史教材通过对具体生动的历史现象的叙述,分析揭示社会发展规律,作出了正确的判断和结论,达到观点和材料的辩证统一,史实与理论的有机结合,这不但是《中学历史教学大纲》的要求,而且在高考历史科考试说明中也明确规定:考生应能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的本质,阐述历史发展的规律”。然而现在的高中生即使是高三的学生在试卷中普遍存在主要问题是:基础知识弱,原理不清;审题能力弱,理材不清;解题技巧弱,应试无技;知识迁移弱,重组不会;思路狭窄,扩散不足等。这说明学生利用史实、运用史实、解决史实的能力弱,达到“史论结合”就更无从谈起。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解决着个问题呢?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生做到什么,不如教学生如何去做。在平时的教学中,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灵活巧妙的运用史料分析法去做到史论结合,即史料分析、以生为本,效果将会事半功倍。

1提高认识,更新理念

在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和升学考试的重压下,诸如重书本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重结果,轻过程;重教师的讲授,轻学生的探索等教学中老问题,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探究精神萎缩,妨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这就要求教师一定在教学理念上要快速的更新,以生为本,顺应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要提高学生能力为目标,要以学生全面地发展为教学指向。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史料分析法。

“史”作为历史材料,是反映历史本体的内容,其突出的特性是客观性,它是进行历史理论思维的基本素材和对象,离开了这些基本的历史材料,历史理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历史理论教学也只能是空谈。学生以此得来的理论只能是僵死的教条,而不是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武器。“论”是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而得出的观点和结论,是有关历史本体的认识论内容,是对史料的分析、概括达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这里应突出的是理论性。正确的历史理论直接来源于史料,又指导着对史料的研究。

2精心备课,把握方向

史料分析法关系到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而学生能力是否提高又关系到素质教育的成败。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就必须把具体史料的学习与历史理论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不能仅仅停留在历史材料的表面现象去就事论事,而必须体现出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和观点和方法,从历史现象中揭示出历史规律及本质。在备课中有计划、科学地利用教材,拓宽、挖掘教材内容,更重要的是思考学生可能产生疑问的问题,精心挑选材料,使学生能根据史实发展的全过程,得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正确的处理好史实和理论的辩证关系。

3教授方法,慎重选材

指导学生“到材料中去”,对典型史实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分析和综合,培养学生提炼、整理材料中的有效信息,逐步提高处理材料能力,最终达到透过历史现象看历史本质的概括归纳能力,引出理论,即“论从史出”。这个培养在教学环节中要润物细无声的注入学生的头脑中,所以材料选择一定慎重:一要具有指导性,短而精,少而明,使学生容易产生正确思维,满足学生的成就感;二要材料要从易到难,目标的适度,让它与学生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相差度有梯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三材料要有成效性,有效的材料会激励学生产生新的需要,形成内驱力,对学生会产生积极影响。

4科学设问,探究学习

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如何启发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创造性思维。所以课堂提问要有科学性,所提问题应当是具有探究的、开放性的,没有单一答案的。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充分思考,教师再启迪诱导学生得出答案,这样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另外,我们发现史学领域原来的一些观点或定论,随着史学的发展,史学理论不断发展,新的史料不断发现,现在看来,有些还存在疑问或还没有定论。这些问题也可以让学生去探索,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学生为了得出独特的有见地的见解,必然对史料和史实进行研究和推理,产生求异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从而也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如关于对李鸿章是忠臣还是与日本狼狈为奸?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以开放性的题目鼓励学生充分讨论,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现在高考能力上的要求也正在朝着这一方向发展。

总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习主体对学习客体主动探索的过程。而史料分析法就是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价值,以生为本,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了学生“学”的活动过程,促使了学生不断创新,从不断发现客体新质,不断改进已有认识和经验,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而不是通过静听、静观接受现成知识结论的过程。使学生由被动消极地学为主动积极富于创新地学,使学生的理性思维得到了发展,既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又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也使学生在全面系统地了解掌握历史现象的同时,学会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史实,丰富和发展理论,最终达到理论与史实的高度统一。参考文献

[1]袁振国著《教育新理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2]郅庭瑾著《教会学生思维》――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陈龙安

[3]闫承利编著《素质教育课堂优化策略》――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高中物理学史篇10

一、利用物理学史可对学生进行科学理想教育,激发学习兴趣和创造精神。

熟知著名科学家的创造实践,了解历史上重大科学发现和发明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突破过程,可以开阔眼界,坚定学生进行科学创造、推进科学发展的信心和理想。了解科学家的生平和伟大贡献,从中获得启示,往往可以使青年学生受益终生。介绍杰出科学家的至理名言,可以使学生感受科学家勇于追求真理、献身科学事业高贵品质。在教学中介绍物理学史能够使学生认识到:认识真理除了要克服科学实验上的困难和危险外,还要敢于突破传统偏见,大胆进行科学探索,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要推动科学发展,不仅要尊重权威,虚心学习继承前人的正确理论知识,还要破除迷信和固守传统观念的思想,敢于创新。

二、了解物理学史,可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弥补传统物理教学的人文缺陷。

物理学的知识,主要是指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一个基本概念、规律,它是根据哪些客观现象,由于何种研究的需要被引进物理学的呢?其原始意义是什么?随着物理学的发展,它又得到哪些补充和修正?这从一般教科书上难以全面了解。教科书往往只给一个定义,这容易使学生断章取义。在教学中增加一些相关的物理学发展史实,让学生了解这些物理学概念、规律逐步形成的历史,使逻辑性和历史性相结合,更有利于学生全面正确地理解和领悟。物理学发展史就是一部完整的科学家奋斗史,通过物理学史的渗透可以使学生理解居里夫人等科学家的爱国情怀,促进学生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并产生强烈的感情,形成对美和善的辨别力和追求热情,树立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怀,起到提高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的作用。

三、利用物理学史可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方法的熏陶,使其全面理解科学的本质。

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是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思想和方法,对于今后从事任何研究和工作都是很有用的。物理学方法包括:科学抽象和逻辑思维方法如分析法与综合法、归纳法与演绎法等;与物理学原理相联系的基本方法如受力分析法、统计平均法、能量守恒法等;物理学研究的常用方法如观察和实验、物理模型、理想实验、物理类比、物理假说等。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物理学史教育,将物理知识教学与物理学史结合起来,在展现物理学家探索物理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从中领悟到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例如伽利略通过逻辑推理和实验方法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利用理想斜面实验的方法得到了惯性定律;牛顿用实验观察方法和归纳方法研究光的色散现象,运用数学方法和综合方法得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力学三定律;库仑和欧姆分别运用类比研究方法得到了库仑定律和欧姆定律;爱因斯坦运用直觉思维和理想实验方法创立了相对论,等等。通过展现物理学家揭开自然界之谜和艰难的探索历程,使学生感受到他们用有效的方法一步一步掀开遮蔽真理帷幕的那种科学发现的震撼与激动,从身临其境地参与其中,获得科学方法论思想的熏陶与升华。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就是探究的历史,在教学中渗透物理学史可以提高学生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和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领悟科学的本质特征――探究。学生与科学家的探究思维本质上是一致的,只不过“科学家是为了求知而探究,而学生探究是为了求知”。让学生了解物理学史中典型的探究实例,有助于他们学会做学问、做研究的方法,从而养成探究习惯。

四、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历史,有助于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