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园林实践论文十篇园林实践论文十篇

园林实践论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0:24:37

园林实践论文篇1

随着当今经济的腾飞,城市乃至城镇的建设步伐不断加大,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所以人们对于城市和城镇建设的环境、质量的要求也不断地提高。建设生态城市一直是全国各类城市努力的目标,因此,全力打造适宜人文居住的环境成为城市建设的必要的需求。所以,与园林绿化相关的专业人才就越来越受欢迎,具有较强实践技能的专业人才有比较好的就业市场。为此,在职业教育领域培养大批的中职园林专业的学生已经是势在必行。中职园林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园林种植实践能力,将他们打造成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能够承担起城镇园林绿化的重任,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而在现实中,绝大多数中职类院校都是面对初中毕业生进行招生,尤其是大多数学生学习基础不够好,因此,薄弱的文化基础,不够良好的学习态度,都严重影响其审美能力的水准。而且,踏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多数都是怀着失败者的心态的,因此,为了能够改变命运,他们选择了学习一项职业技能,他们往往对于职业技能的教育,是怀着急切的期待的。因此,如果中职的教师仍然照本宣科,采取传统教学模式,会导致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

二、中职园林实践教学的意义

(一)切合学生实际水平,设定新的教学计划

现在的多数中职学生,虽然文化课基础不高,但是动手实践能力还是不差的。因此,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的技能作为重点培养。授课者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逐个章节逐一划分为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两类内容,而教学重点放在基础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的培养上。与此同时,教师要关注本地区的园林工程特点,在综合采用其施工技术、施工设备及施工工艺的基础上,合理扩充施工细节上的内容,这样就可以使园林的基础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紧密,也确保学生学习到最实用的贴合实际的知识,从而培养出学生优秀的实践动手能力。实践课开设前,授课者要充分斟酌各个课程之间的内在关联,把一些重复交叉的部分做好整理,合理有效分配课时。此外,对实践技能进行实地训练是必要的。例如,为学生提供园林场所的实习环境,通过实践学会识别花卉和苗木,或者利用校园园林为学生提供学会育苗、移栽、扦插、嫁接等基本技能的实践机会。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二)实践课的课时比重要进一步加大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多数学校还是偏重于前者。其实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它是理论知识能否灵活掌握的强有力的支撑与补充。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才能更好地展现职业教育的教学特征。只有加大实践教学的课时量,才能培养学生较强的动手能力,才能更好地驾驭未来的工作岗位。实践证明,在课时安排时,实践课占总课时三分之一以上是比较合理的安排。

(三)改变实践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利用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为辅,全新的启发式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锻炼能独立探究问题的答案。此外,要为学生提供仿真性实习的机会,为学生营造看得见,摸得着的实践环境。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更多园林植物的养护方法,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为将来与他人合作完成工作奠定基础。

(四)利用学校校园为学生开展实习实践活动

园林专业的理论知识毋庸置疑是学习的基础,而实习实践活动才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园林专业的好机会。学校可以引导园林专业学生自觉担负起校园绿化养护工作。利用成立一些绿化兴趣小组,植物养护社团,平时负担学校花草树木的养护工作。让学生看得到自己的工作成果,增加大家的成就感。教师也可以此对学生做出水平评定,并对学生的实践操作做出准确定位。

(五)改变传统考核办法,利用技能考核进行评价

改变原来传统教学模式的笔试考核方式,将考核的重心由考试向实践技能的考核转变,并可以不断完善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学校可以通过园林专业的技能大赛,对学生的插花、水培、盆栽等园林设计和养护能力进行考核评价,并正式记入成绩档案。另外,学校应该和劳动部门联合,多为学生提供获取社会承认的资格证书的机会,全面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三、结语

园林实践论文篇2

高校教师肩负着教学和科研双重任务,但是教师一般理论知识丰富而实践能力较弱。因此在园林师资队伍建设中,应该支持与鼓励学院教师逐渐成为“双师型”教师,或者可以从校外企业及社会中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名师专家、高级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来补充专业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通过在公司的实际工作可以及时地学习和掌握最新的设计理念、设计技巧和行业的发展动态,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科研实力可为企业解决项目设计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增加“双师型”教师是提高学校应用型专业实践教学水平的重要方法,也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2•搭建“实战式”教学平台

为提高园林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搭建“实战式”实践教学平台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最好途径,重要的是能使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紧密相结合。学校应该与园林专业相关单位广泛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使实验教学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其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我校与市建设局、规划局、林业局、设计院等相关企事业单位联合,建立“实战式”顶岗实训基地15处,搭建了稳定的专业技能训练平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资源,使园林专业人才培养不仅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且能够很快适应实际工作。通过这种固定和机动的两种教学方式,来发挥该平台的作用,固定的“实战式”实践教学平台主要包括校内外实验室、实习、见习基地及“实战式”的顶岗实训基地,机动的“实战式”实践教学平台主要体现在参与实际地方工程项目的建设。学校自己成立“园林专业规划设计创业中心”,申报园林专业规划设计相关资质,搭建稳固的“实战式”教学平台。近年来,在学院教师指导下园林专业学生共参与“张家界市林权调查”、“张家界三望坡度假公园规划”、“桑植县金科明珠绿化设计”等60多个地方工程项目的设计与施工。学生在这种“实战式”平台的建设中不断提高专业技能为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另外,为了培养风景园林专业学生扎实的园林景观表现技法基本功,突出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独具创新的思想,学校应该定期举办专业技能竞赛。我校每年定期举办“插花艺术设计大赛”、“手绘规划设计大赛”、“南方测绘技能大赛”、“计算机辅助设计大赛”等专业技能比赛,通过这些比赛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发掘了学生们的艺术潜能,提升了艺术修养,为他们今后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专业课奠定良好的基础。

3•执行毕业论文“双导师”制

毕业设计是大学本科专业教学的一个最后环节,是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园林专业毕业论文推行双导师制,充分体现了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的不断探索,通过创新方法和手段,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双导师”制即由学校、企业各配备一名导师,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并结合实践工程项目,共同选题,共同商定指导方案,共同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工作。我院园林专业推行毕业论文双导师制,并协助学院专门制定了实施双导师制的办法,聘请与规划设计类专业相关的规划师、设计师、工程师、盆景式、经济师等13位专家作为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老师。近年来,结合实践工程项目的毕业设计共有80多项。双导师制的推行,不仅确保园林专业毕业论文质量得到提高,而且大幅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4•加强教研教改,编写特色教材

园林实践论文篇3

一、园林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本科教学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课程实验与实训教学环节,课程实习、综合实习与毕业实习教学环节和毕业论文教学环节。园林专业综合性强的特点决定了其开设的专业课程较多,根据园林专业学生就业的实际情况,园林专业一般可以分为园林设计、园林工程和园林植物三个主要方向,因此其实践教学环节也应该从这三个方向深入开展。目前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实验与实训教学环节薄弱。很多学校实验课依附于理论课程,实验、实训课时量少且验证性实验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较少,园林植物、园林设计、园林工程三个方向的实践课程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第二,实习基地建设不完善。园林专业实习环节多,主要包括园林植物学野外实习、园林设计课程实习、园林工程课程实习、综合实习与毕业实习,需要大量的校内与校外实习基地。园林植物野外实习只安排在校内温室和苗圃是不行的,一定还要有种类丰富的野生植物实习基地;园林设计课程实习最好能安排在规划设计院进行训练;园林工程的实践教学最好能安排在园林施工现场;综合实习与毕业实习的学生最好能安排在大型园林设计公司参与实战式综合训练。如要提高园林专业学生培养的质量,这些实习基地的建设是学校条件建设的重点。

第三,毕业设计质量不高。毕业设计是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中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检验学生四年学习成果的重要标准,通过毕业设计能够使学生对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有效整合和灵活运用,因而对提高学生的素质与培养综合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学生数量的急剧上升,毕业设计教学质量有下降的趋势。毕业设计是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应用型专业,毕业设计是学生动手能力的体现,园林专业毕业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二、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

实践教学是训练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要环节。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首先要及时转变观念,以加强实践教学研究与实践来提高园林学生培养的质量。

1.培养“双师型”教师

高校教师肩负着教学和科研双重任务,但是教师一般理论知识丰富而实践能力较弱。因此在园林师资队伍建设中,应该支持与鼓励学院教师逐渐成为“双师型”教师,或者可以从校外企业及社会中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名师专家、高级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来补充专业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通过在公司的实际工作可以及时地学习和掌握最新的设计理念、设计技巧和行业的发展动态,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科研实力可为企业解决项目设计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增加“双师型”教师是提高学校应用型专业实践教学水平的重要方法,也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2.搭建“实战式”教学平台

为提高园林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搭建“实战式”实践教学平台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最好途径,重要的是能使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紧密相结合。学校应该与园林专业相关单位广泛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使实验教学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其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我校与市建设局、规划局、林业局、设计院等相关企事业单位联合,建立“实战式”顶岗实训基地15处,搭建了稳定的专业技能训练平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资源,使园林专业人才培养不仅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且能够很快适应实际工作。通过这种固定和机动的两种教学方式,来发挥该平台的作用,固定的“实战式’实践教学平台主要包括校内外实验室、实习、见习基地及“实战式”的顶岗实训基地,机动的“实战式’实践教学平台主要体现在参与实际地方工程项目的建设。学校自己成立“园林专业规划设计创业中心”,申报园林专业规划设计相关资质,搭建稳固的“实战式”教学平台。近年来,在学院教师指导下园林专业学生共参与“张家界市林权调查”、“张家界三望坡度假公园规划”、“桑植县金科明珠绿化设计”等60多个地方工程项目的设计与施工.学生在这种“实战式’平台的建设中不断提高专业技能为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另外,为了培养风景园林专业学生扎实的园林景观表现技法基本功,突出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独具创新的思想,学校应该定期举办专业技能竞赛。我校每年定期举办“插花赛”、“手绘规划设计大赛'“南方测绘技能大赛”、“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大赛”等专业技能比赛,通过这些比赛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发掘了学生们的艺术潜能,提升了艺术修养,为他们今后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专业课奠定良好的基础。

3.执行毕业论文“双导师”制

毕业设计是大学本科专业教学的一个最后环节,是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园林专业毕业论文推行双导师制,充分体现了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的不断探索,通过创新方法和手段,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双导师”制即由学校、企业各配备一名导师,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并结合实践工程项目,共同选题,共同商定指导方案,共同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工作。我院园林专业推行毕业论文双导师制,并协助学院专门制定了实施双导师制的办法,聘请与规划设计类专业相关的规划师、设计师、工程师、盆景式、经济师等13位专家作为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老师。近年来,结合实践工程项目的毕业设计共有80多项。双导师制的推行,不仅确保园林专业毕业论文质量得到提高,而且大幅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4.加强教研教改,编写特色教材

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是提高实践教学的重要方法。我校制定了与专业相应的教研教改办法,形成了省、校、院三级系统的教研教改体系,从实验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推动了学院的教研教改,并提高了学院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另外,编著特色教材和实验实习指导书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编写新的园林教材一定要以最新的科研成果为补充,以满足实际的教学需要为条件,并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准。近年来,我校园林专业教师共完成了10部园林规划设计类专业特色教材的编著工作,这些教材涉及园林规划设计、工程管理、施工及园林植物等方面,形成了比较完整和系统的专业特色教材系列。这一系列教材的编著充分体现其实用性和应用性,教材建设带动了我校园林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也提高了教学质量,充实了专业办学内涵。

园林实践论文篇4

关键词:园艺园林专业;实践教学;创新能力;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4-0037-02

实践教学主要是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专业操作技能的重要且行之有效的手段,也是园艺园林专业人才培养起主导性的环节。把实践教学贯穿到本科阶段的整个学习过程中,要坚持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并重,逐步形成以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与专业实习为基础,集中实践、毕业设计为重点的相对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对学生的执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起着积极的主导作用。

一、园艺园林专业教学现状

园艺园林专业培养体系中有许多课程体系要求学生具有极强操作和动手能力,比如园艺植物栽培学、园艺植物研究法、观赏园艺学、设施蔬菜栽培等,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植物学、园艺学等方面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使他们能在农业、工业等部门从事与园艺相关的工作的专门人才;茶学专业培养体系中的茶树栽培学、茶树病虫害防治学、茶树育种学、茶叶加工学等课程,要求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园林与风景园林专业培养体系中的园林树木学、花卉学、园林植物造景、测量学、园林苗圃学、园林植物养护与管理等课程离开了实践教学环节可谓纸上谈兵,只有理上的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我们的教学质量才会如虎添翼。

园林专业具很强的实践性,还有跨学科、综合性应用型强等特点,园林专业的目的是培养出合适的园林规划、设计、管理、建设的专业人才,因此我们要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在其过程中动手实践起着主导性的作用。由于学生理论基本知识很扎实,动手能力相当来说比较差,因此,建设园艺专业、园林专业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是进行园艺园林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将需要大批园艺园林专业人才。为了实现园艺园林专业的培养目标,我们必须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始终把实践教学环节放在主导性的地位。

二、现状分析

园艺园林专业是培养具备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植物生态学、园林规划与景观设计、园林预算与施工等方面知识的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是对美化城市、保护生态、建设美好家园的重要作用的专业。培养园林专业学生的设计能力是间接影响美化城市建设,改造环境生态等问题的潜在课题。

1.我们院的学生美术基础相对来说比较薄弱,老师往往跟我们讲的是理论上的知识,老师教学生实践绘图的课程很少,最终导致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比较差。老师要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培养学生对该专业的兴趣,只有对本专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们的学生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成为一个高等应用型人才。

2.在园林规划设计教学中,老师经常会跟学生讲解的是优秀的案例,使学生理解优秀案例的设计理念,然而相对学生来说,不管是成功案例还是失败案例都具有指导性和教育意义,从失败的案例中,学生要分析失败的原因,从中吸取教训,避免自己重蹈覆辙,因此要增加讲解优秀和失败的设计案例。

3.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很少有机会参加国内外关于园林设计的比赛,因此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国内外关于设计的比赛,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要吸收和借鉴他人的优秀设计理念,同时要合理规划职业生涯。

4.除了存在我们学校资源不足、实习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外,现在许多外地实习、实践很多是学生参观、旅游、拍些照片,导致学生很多是走马观花,看热闹、走过场,使得实践课像走形式一样,有时候根本就学习不到专业上的精髓。

三、具体对策

(一)建设实践教学基地

1.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我们学院加强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有利于提高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基地是学生学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重要场所,同时也能为学生参与实践提供了一个平台,实践是强化专业知识,是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综合性教学环节,有助于老师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动手实践的锻炼,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的改革,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2.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能够让学生适应社会岗位的需要,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和机会。建设和开发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增加了高校与企业的接触和沟通,有助于企业单位了解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同时有利于学生能够展示自己的实践能力,从而增加就业机会。

3.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两者相辅相成的结果。只有把这两者结合好,教学才会如虎添翼,而且使学生拉进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把理论知识和实践一体化,易于突出所学专业的重点,便于学生学习。

4.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它主要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实践教学的主体,在实践教学中具有能动性,实践教学基地可以有利于学生对实验加以理解和体验,推动实践教学使学生对知识,技能和能力达到统一性和实用性。

5.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给学生专业知识梳理实践的空间。用于训练学生进行插花设计、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与工程设计等课程设计,帮助学生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综合性的实地考察和训练。在这个部分下有园林小品区、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区、园林草坪绿化区。园林小品区主要用于给学生提供园林建筑的实训场地,由学生自己主动设计,制作,布置园林小品,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并对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帮助学生从环境、生态、功能以及用途等方面掌握园林小品,训练学生的设计理念及丰富的想象力。

(二)提高划设计案例的真实性

具体的设计案例应该有时候取材于老师自己真实设计项目,而不是一直讲解他人的优秀案例。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它是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基础,所选择的案例质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教学质量。我们老师可以把自己已设计好的作品给学生看,然后跟学生分析面对一块空白区域,老师自己的设计理念,以及设计需要考虑的地势、环境因子、功能以及用途,这样可以让学生能够通过设计图纸和实景照片更一目了然的学习,更能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管理

由于学校有的基地建设是开放性的,实践教学过程的管理和规划相对来说有时很难的。管理体制滞后的另外表现是从事实践教学的编制的人才很少,许多高素质人才很多是不愿从事实践工作,他们很多是侧重理论上的工作,从而导致实践教学基地的管理人员的层次得不到提升影响了实践教学质量水平。此外,学校很多实习安排在暑假,夏天要顶着酷暑实践调查,所以条件很艰苦,然而它的现行工作量计算方法所得的较少,从而影响了一线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四、结语

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人才要面向市场的需求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实现高等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实践教学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后到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场地如无法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结果是在教学过程中降低了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无法得到提升。创新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和应用模式是实现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的关键,能够彰显学校的办学特点,切实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金光明,陆晓民,高青海,等.应用型园艺本科专业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研究[J].首都教育学报,2013,7(5):5-6.

[2]孙伟民.大力加强实践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06,(3):42-43.

[3]文心田.坚持三个面向,深化我国农业高等教育改革[J].高校农业教育,2000,(2):3-6.

[4]李艳利.高校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的思路及对策[J].中国高校科技,2012,(01):231-232.

(CollegeofHorticultureandLandscapearchitecure,YangtzeUniversity,Jingzhou,Hubei434025,China)

园林实践论文篇5

关键词:高职;园林工程;教学改革;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3-0068-02

园林工程课程是基于《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园林树木学》、《花卉学》等课程后,对所学的课内容进行综合运用。本课程既有工程设计理论的知识,又有施工技法等实践性强的内容;工程设计既要体现出施工技艺与造景的高度结合,又要考虑经济水平与施工技术水平的制约。园林工程课程是高职类园林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且该课程教学难度大、任务多、实践性强。因此在实际教学环节中,对本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等方面都存在一些不足。由于农业类高职院校本身性质在学生培养方面有着自身特性,主要是以突出实践能力为主。目前园林施工人员的水平不一,园林专业学生毕业后参与工程施工项目时,往往手足无措,存在着明显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有的学生甚至在工程施工仪器的使用方面都存在问题。这些情况降低了园林专业的信誉度,影响了后续学生的就业,为了更好地满足岗位的需求,园林工程课程应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在对园林工程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笔者作为一名从企业进入高校的工作人员,根据园林工程课程自身的特点,对园林工程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做了详细研究,提出园林工程课程全面的、必要的改革的建议。

一、园林工程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

1.理论教学方面。注入式教学:在园林工程的理论教学中,常常是以教师为主体进行一味的讲解、灌输,而没有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被动地听、记、背,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能动性。

2.实践教学方面。园林工程课程的外出实践机会较少,与有关的施工企业联系有限。实践教学环节的薄弱,使学生没有在实践中检验和应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的机会;产、学、研缺乏紧密的结合,也使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得不到进一步的提高。这样的失衡让本身实践性的学科变得没有意义。同时学生的理论知识得不到很好的掌握,这是实践教学少的一个弊端,在园林工程课改革中更应该注意这方面。同时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们做到更充分的锻炼。

3.过度依赖外聘教师。为弥补校内专职教师在专业实践方面的缺陷,高职院校内聘请行业、企业一线工程技术人员为部分专业课教师,为学生讲授目前行业、专业动向,将一线实践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从中学到了不少较为实用的专业知识,同时实践知识的传授也区别于理论知识,更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兴趣,能起到较好的效果,这也出现了学院过度依赖外聘教师的情况。聘请行业、企业一线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外聘教师是一把双刃剑,要协调好这之间的问题。

二、园林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园林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是适应时展和社会人才市场的需求,增强园林专业学生的竞争力,使园林工程课程改革成为必然。

1.多媒体教学与板书相结合。多媒体教学减少了课堂板书,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课堂授课的信息量,笔者在多媒体教学中向学生展示大量在企业工作时实地拍摄的实景施工图片或者录像,帮助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了解园林工程。同时还应加入录像,如在讲授种植工程时播放大树移植的现场施工录像,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其学习兴趣。同时,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也应有一定的板书教学,可以将主要提纲和要点写在黑板上,充分发挥二者的教学长处,使二者互相补充,以达到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2.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重点设问的方法,并将其贯穿于整个课程的讲授,使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内容;通过对学生学过的知识进行综合提问,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的能力。同时教师可进行假设让学生进行反驳,这样可以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课堂气氛也会变得轻松。另外,教师可以在一节课结束后布置下一节的知识调查内容,让学生独立完成调查,这样就能让学生更期待下一堂课,增强上课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为了配合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师把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提出来,要求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不仅有利于巩固学生所学能活学活用,也能更加了解市场动态,让书本知识与实践完全地结合。

3.趣味教学。园林工程课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产生兴趣才能让学生更深入地学习,在教学中根据园林工程课程的学科要求,打破一成不变的教学格局,引导学生开展各式的教学研究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如:可开展地面铺装设计大赛,并将获奖作品展出。

4.施工现场授课。教学过程中,笔者和当年自己曾经工作过的施工单位联系,带学生深入工地,现场给学生讲授相关园林工程内容,让学生从理论知识的掌握深入到实践中,如在本学期园林工程教学过程中,适逢泰州市凤凰东路绿化改造施工,笔者带学生在工地上参与了此项目的铺装工程、绿化施工等过程,项目施工后期,又带学生进行了现场参观,通过对比改造施工前现状、施工中过程和施工后效果,使学生认识到园林工程施工的重要性,掌握了施工过程中的具体措施。

5.邀请专家做专题报告。园林工程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课程,教学过程中,特地邀请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以做报告的形式,进行某一专题的讲课,给学生讲授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例如在授课过程中,专门邀请了泰州市锦园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为学生作了假山设计和施工的专题讲座,报告会后学生同专家进行了座谈,对工程有关问题进行了提问,同时专业知识得到了提高。

三、小结

总之,希望通过以上各种方式使园林工程课程内容更接近实际,教学方法更易于为学生所接受,让学生亲自参与施工,既增强了感性认识,又有了实践经历,从而增强了毕业后就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烨,许勇,张衡锋.农业职业院校高职类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12).

[2]卜卫东,朱能武,冯光澍.园林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科技信息,2010,(12).

园林实践论文篇6

关键词:园林专业;教学改革;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5-0203-02

新时代背景下,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态旅游、城市化水平、园林城市的发展建设,人们对园林景观及居住环境质量的要求日趋强烈,相应的,园林专业毕业生的质量也成为越来越关注的话题。

目前高等院校园林专业的教学模式比较成熟,但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仍有些现实问题亟待解决。尤其是在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今天,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的园林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培养更多的应用型园林专业人才,成为高校园林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目前园林专业培养模式的分析,结合新时代背景,对课堂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模式方面提出了一些改革意见和建议。

一、目前园林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园林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边缘性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它具有十分明显的多元性特征。它是一门保持和创造人及其活动与周围的自然世界和谐关系的艺术和科学,核心是社会、生态与艺术三位一体,主要特征是规划设计、生态环境与人文社会并重。但是,目前在很多高校的园林专业教学中,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学模式难掌握

园林专业在招生时文科生、理科生兼收,在教学中涉及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有机化学、遗传育种学、病虫害防治学等知识时,文科生觉得知识点深掌握不了,而理科学生觉得知识点浅很容易掌握,这让教师在授课进度、教学模式和实验实践的安排上难以协调,不管如何总会让一部分学生不满意,产生抵触心理。

(二)教学模式太单一

很多高校的园林专业仍存在单一的课堂理论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远远不能满足园林专业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要求。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考虑依据教学大纲要求开展教学活动,总是以“教”主体,剥夺学生“学”的空间,死板的课堂氛围,不给学生讨论空间,从而忽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践教学太匮乏

首先是经费问题,在植物学、花卉学等专业课讲授或者实验中,需要购买实验材料,经费不足和实验室建设不完善严重制约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质量;其次是生产实践问题,园林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只注重理论,忽略了理论与实践结合,学生缺乏实践能力的平台,影响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提升和创新能力的表达。

二、园林专业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一)调整培养目标,培养特色专业,强化品牌意识

园林专业课程大多数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其实践性、实用性非常强,人才培养目标应依据“理论够用,重在实践”的基本原则,以学校的特色专业为基础,在不影响学生课程安排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在植物配置方面,或者规划设计方面,或者预算管理方面某一方面的特长,既满足本科教学的需求,又向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发展迈进。

特色专业能为学校吸引生源以及企业单位的眼球,在激励的净重中抢到优势地位,获得政府扶持、企业赞赏、学生家长的信赖。因此,园林专业应该在办学过程中以培养应用型综合人才为主导,调整专业方向,加强实践创新,积极探寻高效的教学模式,发挥区位优势,跟地方政府、企业合作,服务于当地,为当地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服务,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办出特色专业。

(二)以“教”为主向重“学”为主发展

传统教学模式都是从教师如何去教这个角度来进行阐述,忽视了学生如何学这个问题。这种转化的教学模式使人们认识到学生应当是学习的主体,由此开始了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的研究,重视学生对教学的参与,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设计“教”与“学”的活动。

园林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又多元化的专业学科,在教学中,采取“理论讲述—实践案例—总结提取—具体应用”的教学模式。首先把知识点系统的阐述,让学生明白重点与难点;然后在案例中,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既锻炼了团队合作精神,又提升了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能力;然后让学生自述汇报,再由教师点评,带领学生一起解决剩下的问题,总结经验,努力创新;最后,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系统的串联,应用到实际的项目或者课题中。

(三)单一教学向多样化教学模式发展

教学不能单一性,不能只是任课老师一直讲授,不顾学生的理解与接受,一直灌输,要通过情景依赖式的知识建构、对于现实事物的多角度展示、对于学生发散式思维的鼓励,将能极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样的课堂多以讨论为常态,将单一性的教学转化多样性的课堂。由于知识信息获得的多渠道性、学生也可以在课前掌握许多课程知识,因此老师学生交流要保持开放心态,接受学生的质疑,老师和学生一起在讨论中求得成长。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也是以培养学生创造力为核心的。

三、园林专业课外实践模式的改革

(一)实行“校企合作”,创建产学研一体的培养场所

近几年各大高校的大规模扩招以及设计领域的市场化运作,都使原有的园林专业学生到设计院所集中实习几乎不可能。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要想寻发展,创品牌,培养应用型综合人才,校企合作是一个机遇,在抓好教育质量的同时,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有针对性的为企业培养人才,注重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为学校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为双方带来“双赢”的局势。

校企合作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实践教学模式。需要学生具备以设计的眼光看待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基础理论教学与实践基地教学紧密结合。学生除了完成正常的理论知识学习之外,还要在实践教学中熟悉真实的设计环节和全过程,并能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回应与解答在真实的课题和工作环境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因此,校企合作应成为培养园林专业应用型综合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实行“导师制”,促进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目标

园林专业普通高校本科生教育,可以借用研究生的“导师制”,通过大一大二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在大三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选定专业发展方向,选择自己心仪的专业指导老师,然后指导老师以工作室或者研究所为平台,以实际项目或者课题为依托,指导学生在大三大四中专业学习,通过设计项目培养园林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

“导师制”的实践教学模式中,人数不宜过多,否则达不到真正实践的效果,指导老师可根据项目的大小或者方向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每个流程由1~2个学生负责,这样,既保证教师与学生充分交流指导,又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导师制的建立能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连续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校时间的实践能力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语

新时代经济迅速发展,园林行业发展迅猛,园林人才的就业前景十分广阔。如何培养出基本功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园林人才,是高校园林教育者为之思考的目标,高校要反思在园林专业教学上的不足,加强师资建设,创特色专业和品牌建设,探索课堂教学模式和课外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努力培养园林专业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滨谊.代风景园林的性质及其专业教育导向[J].中国园林,2009,(2):31-34.

[2]余乐,姜宗庆,糜莉.新时期农业高职院校园林专业现状与教育教学改革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212-213.

[3]欧百钢,刘伟,王敏.关于风景园林高层次人才培养规格的思考[J].中国园林,2009,(1):5-9.

[4]周干峙.试论中国风景园林建设的继承和发展:为《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序[J].中国园林,2007,(6):1-2.

园林实践论文篇7

关键词:风景园林;实践能力;许昌学院

风景园林(Landscapearchitecture)是规划、设计、保护、建设和管理户外自然和人工境域的学科。它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学科,也是一个实践性强的综合性学科。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使风景园林事业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风景园林的发展有赖于专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风景园林教育的重中之重。作为一门工程性强的应用型学科,在国家大力发展“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背景下,能否适应新形势下的风景园林专业人才需求,培养更多的工程实践能力强、专业技能素质高的专业人才,是摆在风景园林教育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考验。

许昌学院位于有着“中国花木之都”之称的许昌市,学院办学类型定位为教学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定位为培养实基础、强能力、有个性、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2012年,学校风景园林专业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学生,共33人。针对学院地方性院校的特征,如何依托并整合地方教育的现有资源条件,面向地方社会发展建设的现实问题和需求,培养更多的应用型、实践型、技能型的风景园林专业人才,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指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对于大学生而言,实践能力则是指要具备在科学研究、生产劳动、经营管理、文化生活等各个相应方面的实际工作中,将理论知识、书本知识与工作实际相结合的动手、动脑能力。实践能力包括一般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其中,一般实践能力是基础,主要解决基本适应问题;专业实践能力是核心,主要解决职业适应问题;综合实践能力是关键,决定能否创造性地解决复杂的结构问题。

二、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普遍存在问题

目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严峻,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2013年更是被各大媒体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专业素质不强,实践能力较弱,缺乏相关工作经验,是多数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也是如此。

专业特点决定了风景园林学生需要通过系统的训练学习风景园林的整个建造过程——从方案构思到竣工的全过程,具备良好的设计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然而目前,各高校对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虽已开始重视,但是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仍局限于依赖以课程为核心的传统实践教学体系。

虽然学校不断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但是仍存在不少问题:传统的实践教学以单门课程的实践教学为主,课程之间的联系相对较少;传统的实践教学以学生参观实践为主,学生缺乏亲自动手参与实践的机会;在设计课程中以模拟性实践为主,与设计院生产实践的实际要求有较大的差距;传统的实践教学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察内容不够全面,社会认可度不高。

三、许昌学院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法

(一)树立重视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理念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指出,高等学校应着眼于国家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注重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风景园林是一门工程实践性强的应用型学科。当今社会经济技术发展迅速,竞争日益激烈,对人才的要求也逐步提高,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重视实践能力培养,对于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有着重要意义。

(二)深化改革培养方案

深化改革风景园林专业培养方案,加大实践学分在总学分中所占的比例。许昌学院规定,从2012级本科生开始,理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占总学分的比例不低于30%。结合工科专业实际需要,许昌学院风景园林专业采用“通识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集中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通识课的实践环节着重在学生人文及科学素养的培养,主要提高一般实践能力。专业基础课及专业方向课环节,着重在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主要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在前三个环节实践学分也均占到相当大的比例。集中实践环节,学生所学内容融会贯通,主要提高综合实践能力。集中实践环节中增设置社会实践学分(2分)、创新学分(2分)等项内容。社会实践的参与形式包括集中实践与分散实践相结合、个人实践与团队实践相结合。社会实践的内容主要有理论政策宣讲、社会调查与调研、志愿服务、挂职锻炼等。授予创新学分的成果范围包括科研活动、学科竞赛、创新性实验、文体活动、专利发明等。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保障。

(三)完善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方式

创新学生考核方式,完善相关管理。例如设计类课程,需要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平时的设计作业上,而每个设计作业也应该是在课程学习中不断完善的,这类课程应采用考察的方式进行考核,在每次讲评设计方案的时候对学生作业进行打分,提高学生完成平时设计作业的积极性。再如测量课,既需要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又需要较高的动手能力,能够进行实际的测量操作,这类课程应采用理论考试与实际操作考察相结合的考核方式,两部分考试各占一定分值,注重学生的过程培养。考核方式的改革改变了以往学生平时不学习,考前临时背笔记就可以取得好成绩的错误方式,使学生意识到要把重点放在知识的综合运用上,放在实践能力的培养上。

(四)建设专业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若要教师取得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自身必须具备工程实践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前提和保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到企业中服务进修,参与到实际工程项目中,考取相关专业资格证书,保持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聘请富有实践经验和专业技术的风景园林企业家、设计师、工程师等到校兼职任教,扩大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保障学校专业教育与社会接轨,从而培养出更符合企业和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

(五)深入进行校企合作

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在企业公司进行实习实践,既可以学到相关的知识技能、职业精神、合作意识等,锻炼实践能力,又有利于学生未来就业。例如,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就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合作教育,该校的学生一半以上被实习单位直接聘用,其他学生也很快找到了工作。

目前许昌学院风景园林专业与河南尚都园林景观设计有限公司、许昌蓝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专业技术强、业内口碑好的企业开展合作,并成立了许昌学院环境与规划研究所。学生直接参与到企业的实际设计项目中,从实践中找出自身不足,明白努力方向,向有经验的设计师学习,在实际项目中不断摸索前进。学校及企业给予在项目中表现突出的学生以相关表彰及奖励,以激励学生更加热情地投入到项目中去。既使学生学到了知识,锻炼了实践能力,也帮助企业拓宽了设计思路,增加了工作人员,受到了普遍好评。

(六)启动“导师+学生”科研团队建设

许昌学院风景园林专业所在的城市与环境(土木工程)学院在2011年10月启动了“导师+学生”科研团队建设。每个科研团队一般导师1人,学生成员5-10人,每年完成1项以上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含科技学术论文、调查报告、实践项目等)并积极带领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科研团队的申报、审批、管理及经费资助目前已有较为完善的流程和机制。“导师+学生”科研团队的建设能挖掘师生潜力,整合师生力量,改变了学生极少参与科学研究的现状,通过导师的悉心指导和科研团队的带动,促进学生科研能力的提升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促进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七)开展专业特色校园活动

积极开展具有专业特色的校园活动,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创造力、竞争力,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合作精神以及实践能力。首先,许昌学院紧紧围绕专业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技能竞赛及作品展示,如校园风景园林设计大赛、太行山写生作品展等活动,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等重大科技创新竞赛。其次,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讲座、研讨会、交流会,开拓学生视野,使学生在讨论中成长,在交流中提高。目前已举办“我眼中的风景园林专业”“建筑文化漫谈”等主题讲座及交流会。再次,积极探索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就业创业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机制,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实际,开展各类实践活动,突出实践锻炼对社会化技能的提升。2013年暑期社会实践中,风景园林专业学生组织成立了许昌西湖公园植物景观配置研究实践队和许昌市许都公园等城区绿地规划设计调查队,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最后,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成立科技型、学术型专业社团。目前许昌学院拟建“园冶社”,浓厚风景园林学生专业学习氛围,活跃校园文化,使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得到提升。

四、结语

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校教育的重要课题。许昌学院的风景园林专业由于办学时间短,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仍有完善空间,需要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不断探索。只有学校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满足社会所需,更好地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增设风景园林学为一级学科论证报告》[J],《中国园林》,2011.05

2.张安富、刘兴凤,《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04

3.常志娟、吴学红、张培旗,《论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J],《轻工科技》,2012.02

4.何万国、漆新贵,《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及其培养机制》[J],《高等教育研究》,2010.10

5.朱祥明,《对风景园林教育的几点思考——从设计行业的需求谈风景园林人才的培养》[J],《中国园林》,2007.11

6.李俊英、王刚、金煜、王楠,《园林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途径的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02.03

7.《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Z],《高教司函259号》

8.钟小斐,《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8.12

9.傅维利、陈静,《国外高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m],《教育科学》,2005.01

基金项目:许昌学院2012年度教学研究项目:《基于“卓越风景园林师”培养的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以许昌学院为例》,编号:02012078

作者简介:毕翼飞(1988.03—),女,河南漯河人,汉族,助教,硕士,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及风景园林专业教育。

赵学琴(1980.05—),女,河南漯河人,汉族,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园林实践论文篇8

【关键词】园林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一、园林专业教学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培养目标存在一定的模式化倾向

大多数高职农林院校园林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生态学、园林植物、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从事风景区、城镇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施工、园林植物繁育栽培、养护及管理的高级技术人才”。由于学生在校时间有限,学生培养都是一个模式,没有学生发展特长和爱好的空间,导致的结果是:在植物栽培与养护方面,没有园艺专业学生强;在规划设计方面,没有建筑和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强;在设计表达方面,没有美术和环境艺术专业的学生强;而从事工程施工与管理的学生,则实践能力差,适应工作的时间长。

(二)实践教学相对较弱,毕业生适应社会能力差

大多农林院校的课程体系中,实践教学环节由课程实验、教学实践、认知实习、毕业实习四大部分组成,但课程实践时间和认知实习时间较少,理论讲授较多。学生动手机会少,毕业后适应社会能力差。

(三)课程设置有一定的局限性

距现代园林发展要求较远现代园林专业涉及的工作范围可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不同的层面所涉及的学科内容不同,对规划要求也不同。宏观层面的工作内容是土地环境生态与资源评估和规划,包括对规划地域自然、文化和社会系统的调查分析,涉及地质地貌、水文、气候、各类动植物资源、风景旅游资源、社会人文历史等多方面学科。中观层面的基本内容是场地规划,是对建筑、设施、地形、给水、排水、绿化等予以时空布局,并使之与周围交通、景观、环境等系统相互协调联系的过程。城市设计是中观园林的重要内容。中观层面的规划成果包括绘制各类地图、概念性规划、分项规划、报告文本以及其他用于政府各主管部门审批所需的文件资料,其规划设计的内容控制了最后所建成的工程项目的详细设计。微观层面的内容包括:街头小游园、街头绿地、花园、庭院、古典园林、园林小品等具体详细的内容。

二、园林专业教学体系分析

教学体系改革的实践偏重于园林植物的繁育、栽培养护,同时兼顾园林规划设计和园林工程的教学,主要培养风景区和各类城市绿地的设计、施工、管理、栽培养护、植物繁育等方面。

(一)契合社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目标

现代园林学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它所包含的理论、技术和艺术内容十分广泛。园林人才的从业范围囊括了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从城市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维护管理,到区域性的景观规划。因此,无论哪个学生要在短时间内将每个方面的知识学好学精,成为一个适应园林行业各部门需要的通才是不可能的。

园林规划设计方向:培养具有居住小区园林景观设计、公园设计、企事业单位附属绿地设计、园林效果图绘制、园林工程施工图绘制的高技能人才。毕业生主要面向园林规划设计事务所、园林绿化设计企业、园林工程公司及其他需求相关职业岗位的企事业单位从事园林规划方案设计、园林规划设计图绘制等工作。

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方向:培养具有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园林植物栽植养护、园林工程预算、园林工程现场监理等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园林植物方向:培养具备生态学、植物学、园林植物培育与应用、绿地养护、园林苗圃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园林、城市建设、农业、林业部门和花卉企业从事园林植物栽培、养护、管理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二)构建“强基础、强实践、突出方向、提高综合能力”的人才培养体系

1、课程教学符合教育规律。园林专业课程设置从专业教育、园林构成要素认知开始,到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技术、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等复杂的专业技能的掌握,知识的传授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知,符合教育心理学的规律。

2、园林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针对性。在开始学习专业课时,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将其分成三个不同的方向,为培养具有专业特长的学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3、完整的知识体系。新的培养模式为学生构架了一个园林专业所需的知识体系,为学生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理念,在保证具有坚实而广泛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基础上,遵照学生意愿和社会对人才需求持续发展的规律要求,突出某一方向,从而提高了学生择业与自主创业的能力。

4、运用学院相关专业优势,依据知识群体组织课程模块,进行开放式教学。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科领域,重视学科交叉培养,突出学院特色,有效整合校内资源,在课程大纲设置中采取专业方向“模块化”与拓展课程“巧于因借”的手法。专业知识模块化:一是园林规划设计模块,课程包括景观评价、公共建筑设计、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园林表现技法、城市规划原理、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乡土景观、脆弱生态环境下的景观安全、风景区规划、生态旅游区规划;二是园林工程模块,课程包括园林工程技术、园林建设管理与法规、园林工程概预算;三是园林植物应用与管理模块,课程包括盆景与插花艺术、造园材料、草坪地被植物的应用、园林苗圃;四是艺术设计模块,课程包括3大构成即photoshop平面设计、3Dmax与动画设计;五是环境评价与规划模块,课程包括环境规划学、环境质量评价、水土保持、环境安全、资源与环境质量评估、恢复生态学等;六是风景旅游区规划与管理模块,课程包括风景区文化历史、风景旅游区规划、风景旅游区管理、生态景观规划等。

(三)实践教学环节贯穿始终

1、教学实习和专业认知实习全面展开。丰富的游历活动拓展了学生视野,有助于增强其对于自然、城市和人文的认知和感悟。

2、专业劳动和专业调查作为培养专业精神和认识社会的重要手段与教学同时进行。通过专业劳动,组织学生进行定期的生产性劳动实践,在增强动手能力的同时,培养园林专业大学生必备的劳动技能和吃苦精神。

3、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当代社会园林行业迅速发展,在园林示范性专业建设的机遇与挑战中,园林专业教师应不断探索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为改善学院园林专业学生教学状况不断努力。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对园林专业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而被誉为当今朝阳产业的园林行业,其人才缺口很大。然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园林专业在教学体系改革、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因此,探索新形势下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体系,为社会输送高素质高级专门人才,已成为高等园林教育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1]刘龙昌;;园林专业植物与植物应用类课程设置的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2010年01期

园林实践论文篇9

摘要:本文从教学角度出发,结合民办高校办学特点,分析《园林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分别从课程体系、教师素质、教学内容、考核评估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民办高校;园林设计;教学改革;实践

《园林设计》是环艺专业、景观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教学组织设计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园林专业的兴趣与否、学习能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导致学生园林设计水平的优劣。由于民办高校生源的特殊性,为达到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必须探索新的《园林设计》课程教学方法。

1课程学习目标

民办高校更注重应用性人才的培养,因此通过《园林设计》课程的学习应达到以下目标:其一:丰富理论知识,掌握园林设计基本要素,园林设计创作基本方法,园林制图表示方法等等;其二:提高手绘能力,能够准确、迅速、完美展示整体构思和设想;其三:熟练运用3D、photoshop、CaD、草图大师等相关设计软件;其四: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能够清晰阐述自己的方案;其五:增强团队协作能力,牢固树立整体意识,密切配合,优势互补。

2存在问题及原因

笔者通过总结自身的工作经验,分析了民办高校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2.1对课程认知度不够

据统计,70%的民办高校《园林设计》课程开设在《室内设计》相关课程之后,给学生造成《园林设计》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选修课的概念,另有部分学生认为园林就是种花种草种树,园林设计就是把这些花草树木组合在一起。这种模糊的专业认识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专业兴趣无法提升。

2.2学习能动性差

民办高校学生整体专业基础较弱,很多学生在设计方案时有很好的想法,但手绘表现技能较差,期望值和现实作品差距较大挫伤自信心,产生厌学情绪。

2.3创新意识不强

多数学生在做方案的过程中,怕吃苦、不善钻研,抱着完成任务的态度,东拼西凑、应付了事,重数量轻质量,方案毫无创意,缺乏特色。

2.4综合能力较弱

民办高校的学生在方案的设计过程中,无法很好的将文化要素抽象转化,方案设计直白,缺乏设计理念,更有甚者连园林制图等相关课程内容忘得一干二净,标注错误、植物张冠李戴。

2.5课堂外出实践环节太少

多数民办高校为保证学生的安全,大量减少了学生外出考察的机会,学生不能更清晰的了解专业的发展动向及设计趋势,从而导致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出现创意缺乏、方案老套、闭门造车等现象。

3对策措施

3.1课程体系

为了达到《园林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民办高校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应综合统筹,提高知识运用综合性,理清课程设置的思路,编制合理的教学大纲。将课程排序按照基础类、专业类和实践考察类顺序排列,譬如:园林设计课程应安排在制图、手绘、CaD、pS之后,从而达到整个学科的良性循环,杜绝部分课程脱节、衔接性不强等现象。

3.2教师素质

根据《园林设计》课程的性质和特点,除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外,更注重教师应具备较为丰富的项目实践经验。因此,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是圆满完成教学目标、成功实施教学改革的保证,应重点做到如下三点:

(1)改革教学方法。

艺术类学生思想活跃、思维发散,要改变传统“一言堂”的教学模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可用启发式、研讨式等教学模式,因人施教,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分析的能力。

(2)提高专业知识

老师们作为传道、授业的引路人,应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了解专业发展动向及新观点,提升专业知识水平,才能深入浅出、应对自如。

(3)积累实践经验

老师们应该不断地走出去,参与实际项目,积累实践经验,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有机结合起来,才能避免照本宣科、以理论讲理论,从而更加具有说服力,也更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3教学环节

(1)教学内容

《园林设计》课程教学大纲应以园林要素及设计创意为主,增加与专业相关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方案创作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要渗透设计领域的新成果及新理念,让学生了解当前园林设计行业的前沿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主动参与设计的思想意识。

(2)教学方法

当前民办高校的设计课程多为“打断式”授课形式,忽视了课程理论的延续性,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以下三种教学方法:一是问题式。结合每堂课的教学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吸引力。二是讨论式。组织学生围绕课堂内容展开讨论,在互相交流中熟悉知识点、激发创作灵感、深化教学效果。三是多媒体教学方式。《园林设计》课程要结合多媒体,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将抽象问题形象化,使学生们更好理解园林要素、园林布局、设计理念等内容。

(3)教学实践

应在理论知识讲授的基础上,增加实践应用的内容。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一是案例讲解,结合施工现场图片,进行现状分析,从构思理念、整体布局、设施配置等方面进行讲解,并通过效果展示最终成果。二是现场教学,直接在园林绿地现场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直接感触中将理论知识与园林景观实现对接,通过对园林形式、造景技巧和设计手法进行分析和总结,使学生更好的消化理解,提高认知力和感知力。

(4)考核评估

课程考核既要重整体构思,也要重作品效果;既要重语言表述,也要重实践操作;既要重手绘表现,也要重软件运用,使考核评估能够从多层次不同侧面综合反映学生的整体素质。

4实践成效

在《园林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笔者结合学生特征,综合应用上述教学改革方法,在本学期初,将课外实地参观、测量引入课堂,不仅能让学生掌握了园林设计基本内容,而且让大家对要素之间的尺度关系有了实践感悟,从而提高了学生操作能力。此次实践与课堂教学的结合,既解决了以往课程中学生闭门造车的现象,也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园林设计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同时激发了学生对《园林设计》课程的兴趣,为今后课程的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实践基础。

5结束语

课程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需要经过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迫切需要老师进行不断的经验积累和知识更新,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新方法、采用新思路,以适应社会需求,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专业实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永碧,王海龙,段拥军,《园林规划设计》网络教学建设探讨[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

园林实践论文篇10

摘要:在社会对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下,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导向,把培养学生的园林景观设计技能作为中心,从专业方向、课程模块构建、课程衔接以及完善实践教学等方面对玉林师范学院园林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调整和改革,着重突出对学生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以期优化人才培养过程,切实提高园林专业的人才质量。

关键词:园林;课程体系;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9-0072-02

@林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专业,对从业者的专业能力和实际应用技能要求很高[1,2]。在国家要求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大背景下,对园林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优化与改革,不仅顺应历史潮流,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更好的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园林应用型人才,是园林专业教师所必需要思考并解决的问题。要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没有完善合理的课程体系是行不通的。因此,对园林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与调整是非常必要的。

一、玉林师范学院现行园林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当前,玉林师范学院园林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包括有公共必修课(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学英语、公共体育等)、学科基础课(园林绘画、园林史、植物学、园林艺术原理等)、专业基础课(园林制图、园林测量学、园林生态学、园林树木学、花卉学、园林设计基础)、专业选修课(园林效果图3DSmaX、园林效果图photoshop、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筑环境设计、园林工程概预算等)。虽然园林专业课程的涵盖了园林植物繁育与养护、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等方面的内容,但整个课程体系中还存在亟需改进的一些问题。

1.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培养方向不够突出。目前,玉林师范学院园林专业课程体系中只设置了园林植物与园林规划两个方向,这与园林行业就业方向的人才需求相距甚远,不能完全满足园林行业的岗位需求。在实际的岗位需求中,园林行业不仅需要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植物繁育与养护方向的人才,还需要概预算、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因此,应根据实际的社会需要来突出专业的培养方向,让学生有更加明确的技能学习目标,让老师有更加明确的教学目标,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2.各学期课程安排不够合理,专业课程衔接不畅。在园林专业现有的课程安排中,有些专业课程的设置顺序比较混乱,没有按照循序渐进的规律安排,使得有些课程前后衔接不畅。主要表现在有些专业基础课程开在了拓展课程之后;有的课程如植物学、园林花卉学与植物生长物候期不相吻合;第7学期课时安排较少,毕业设计没有及早布置,致使学生清闲,第8学期安排毕业设计与学生的毕业实习和就业相冲突。

3.实践教学学时比例偏低,实践体系不够完善。园林专业是一门注重实践,强调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学科。因此,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玉林师范学院现有园林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实践部分所占比例不到总学分的30%。因此,实践部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在现行的实践课程体系中,仅有第5学期的综合性专业见习1次,第8学期的专业见习12周,以及第8学期的毕业论文12周。单个课程如植物学、园林树木学、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学、园林工程等课程的教学实习均未有设置,这种状况严重阻碍了对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

二、改革措施

1.根据人才需求状况突出培养目标,增设专业培养方向。从毕业生就业去向以及用人单位的需求来看,目前就业岗位多集中在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园林绿地养护管理这几个方向,其中又以园林规划设计和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方向的岗位为主。因此,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将培养目标修订为“本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扎实的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园林企业经营与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能在城市建设、园林、农林等部门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城镇园林绿地、风景区、森林公园等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等工作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有较强的自主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在专业培养方向上,重新修订并设置了园林景观设计、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园林植物栽培及养护管理三个方向,以满足社会对园林人才的需求。

2.以专业核心能力为中心构建课程模块。从毕业生就业情况以及多年的教学经验中发现,不管是园林景观设计岗位还是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岗位,这些岗位对园林人才最核心的能力要求其实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能力,即使是从事园林工程的毕业生也要具有扎实的园林规划设计能力。因此,我们认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能力必须作为专业核心能力来培养。

在厚基础、宽口径、强技能、重特色课程设置原则指导下,课程体系设置的总体框架是:以园林设计理论教学为龙头,构建以生态学为重点的园林设计理论课程模块;始终贯穿科学性与艺术性两条主线,构建以园林植物为重点的植物学课程模块和以园林美学为重点的园林艺术类课程模块;以实践技能培养和专业素质培养为两大支撑,构建以园林设计与效果图表现为重点的技能培养课程模块和以表达、沟通、协调为重点的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课程模块;以园林综合设计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园林景观设计实践课程模块。

3.通过园林专业课程的整合和渗透,解决课程衔接问题。园林专业无论是园林规划设计类课程、施工与管理类课程还是植物栽培养护类课程,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的前后衔接都非常重要,这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此次的调整中,将《园林史》从第2学期调整至第1学期,将《园林艺术原理》从第三学期调整至第2学期;将《园林测量学》从第3学期调整至第5学期,以便为第6学期的《园林工程》做好衔接;将《园林树木学》从第5学期调整至第4学期,以便能更好地与树木的物候期吻合,利于学生对园林树木的识别和掌握;将《园林工程概预算》从第7学期调整至第6学期,以便能更好地与《园林工程》课程互相渗透结合。

4.增加强化相关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完善实践体系。园林专业的教学实习分为单一课程实习和综合实习两个方面。单一课程教学实习主要是解决各单一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深化学生对课堂理论教学的理解和掌握;而综合性教学实习主要是解决各相关课程间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使学生全面理解掌握。为了提高实践课程的综合效果,采取以下相应措施:一是将相关课程的课内实验独立出来,单列成为一门实验课程,并适当增加实验学时;二是增加综合性教学实习的次数。原来的综合性教学实习仅有1次,对于学生来说,在没有见习基础的情况下突然进行大型的综合实习会让他们措手不及,不敢动手,也不会思考相关的专业问题。因此,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于第2学期和第4学期各增加了一次综合性教学实习,并将第7学期的综合实习调整到第6学期,加上第8学期的毕业实习,这样就可保证学生每年都能有综合性实习,并且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而循序渐进,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将有很大的帮助。三是适当增加教学实习的时间,由原来的2周增加到4周;对于一些实践性强的课程,实践教学时数与理论教学时数的比例达2∶1,专业见习达到4周,毕业实习达到24周。

三、小结

玉林师范学院园林专业经过5年的积累和探索,以社会对园林人才的需求为导向,结合自身特点逐步明确了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逐步形成了厚基础、宽口径、强技能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且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也需要不断完善[3]。我们会通过不断完善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导向,从教学和课程体系方面突出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切实提高人才质量。

参考文献:

[1]李俊英,王刚,金煜,王楠.园林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途径的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12,(0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