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乐部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7:22:45

俱乐部管理篇1

我12岁开始打球,原来是辽宁网球队队员,到18岁时就到北京体育大学读了本科,毕业之后到分配上海交通大学做了三年的体育老师。然后出国到加拿大读了体育心理学硕士,回到上海之后,依旧很热爱网球,于是从最基础的教练做起,04年正式创业,成立了网球学校。

俱乐部成立到现在7年了,我觉得我的俱乐部还是在起步阶段,但是也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这段经历。

我的俱乐部经营到现在。如果有任何的功劳,那功一定在管理上,而劳必然在营销上。这里所谓的劳并非指吃苦耐劳,而是靠每一天的执着工作。现在回头看看,从12岁开始,网球已经陪伴我27年,但这也是打网球的一个特点。网球本身就没有捷径,而且耐心和重复也是网球最基本的要素。所以说,我只是提出这样两个题目。功在管理呢,一是管物。即管理资金、场地、前台后台的行政支持等。二是管人,虽这么说,但我觉得人是管不了的,但是可以梳理。所以在人这一方面,是需要制定规范的。把教练员真正当做发展中的人来看,在我们俱乐部,招教练员第一是不看他打球的技术,而是先聊天,通过对话可以了解他的为人,因为做教练主要是责任心,击球姿势规范是次要的。所以我们的核心教练员几乎都已经结婚或拥有一个长期稳定的女朋友。虽然这只是很小的一点,但也反映了我们教练员所需要的责任心的特质。

前面已经提到,劳并非指吃苦耐劳,而是面对一份工作,你还是要很享受它,热爱它,这样它才会给你带来乐趣。即使你很刻苦的工作、加班加点,但是你都不会觉得累。如果把工作做到很苦、很怨,那就有点得不偿失了。我个人到现在为止,对这份工作还是充满着热情,每天都能很投入的工作,所以还是很幸运能从事这份行业。营销方面,我认为一个是“算”,数字是最反应实际情况的,所以我很钦佩曹总的俱乐部(博德维)数字化管理方式。虽然不能和大俱乐部相比,但是我们每天在观察数字的时候都能发现俱乐部有很大的增长空间。还有一个是:学方法,透思路。个人觉得,一个企业或团队能不能长期走下去,是和思路的开放程度有关的。不怕你起点低,而是怕你不肯听。不肯学。如果没有学习的活力和开放程度,那这个企业是肯定走不长的。我们所有的工作人员对各自的工作定位都是不一样的,他会想到他每一个动作都会影响到俱乐部,所以这个思维方式的改变,让整个企业充满活力。很多工作人员在下班后还是愿意留在单位继续帮忙做,这点是我很欣慰的。所以一路走到现在,要感谢的,都是俱乐部的员工,和社会的支持。

俱乐部管理篇2

关键词:高校;体育俱乐部;管理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813(2015)11(a)-0181-02

作者简介:陈晓虎(1980—),男,汉,湖北宜昌市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关注体育对我们的积极影响,因此,对于高校的体育改革势在必行,体育俱乐部教学不仅符合教育部“以人为本”的理念,而且促进了我国全面推进全民参与体育的热情,为培养高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加强体育的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1实施高校体育俱乐部管理模式的背景分析

高校教育培养学生全面综合素质的提高,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注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一文中强调:“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积极开展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大力推进全体学生广泛参与的群众性体育;坚持以法治教,采取有效措施,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等法规、制度和政策,进一步加强相关配套法规与制度建设。”由此可见,国家对培养高校体育的重视程度,这也为高校积极探索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管理模式提供了方向。近几年来,高校不断地推进体育教育改革,学校不仅扩大了学生选课的项目,而且利用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选课途径,而各种教学资源和管理的不断加强,使得体育教育渐渐改变了以往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模式。但是这些改革也随之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课程的设定本身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学生的体育意识得不到有效的加强,体育习惯和动作水平有待提高,选课质量不能确保等等。因此,需要给学生们提供一个真正的活动空间,为学生搭建一个可以施展技术、提高水平和互动的交流平台,于是体育俱乐部教学管理模式应用而生。

2高校俱乐部管理模式分析

2.1高校体育俱乐部概念

高校体育俱乐部涵盖的内容相当广泛,它按照体育俱乐部的分类依据有不同进行分类,它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专指各类高校体育教学类别的俱乐部,它主要按照我国当前大学体育课程的实际设置情况而制定。第二类主要指除了高校课程以外的运动训练、健身、参加各种比赛等活动的各类高校体育俱乐部。许多人对体育俱乐部的概念进行了界定,韩勇认为:“体育俱乐部式人们自联合集体从事体育活动的基层组织不同形式。”孟先菊认为:“体育俱乐部式通过赛事运作,相关产业开发等市场经济活动,自我发展的体育组织。”但总的来说,体育俱乐部就是一种组织活动,需要大家聚成一个小的团体,相互交流和借鉴,以便提高自己的体育技能。

2.2高校体育俱乐部管理模式的原则

高校体育俱乐部管理模式需要遵循以下三种原则。

2.2.1以学生为本

高校体育俱乐部主要培养学生的体育专项技能,为社会输入人才,因此,在高校体育俱乐部的活动中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感受,从学生出发,了解学生的需求,倾听学生的心声,重点把握学生的心理需要,从而调动他们对于体育的热爱,这样,学生们才能积极参加俱乐部中的各项活动,让俱乐部的发展实现稳步、高效率的发展。

2.2.2设计原则需要充分考虑学生心理发展需求

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发展要在充分尊重学生健康和心理的前提下进行设计,而在不同的组织活动中也需要充分考虑学生接受能力、情感接受能力等诸多因素,必须遵循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前提,并且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个性化分析,分别逐步设定他们的运动量、目标程度等,这样能够避免学生们受到不必要的伤害的同时更加注重发展学生的特长和优势。2.2.3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高校俱乐部发展模式中器械和运动项目上要进行严格的把关,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运动中难免会出现意外情况,因此,在设置项目和活动时要充分考虑这点,做好安全措施,确保学生做项目不会受到意外伤害。

2.3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存在的问题

2.3.1缺乏强大的资金后盾

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开展需要购置器材,组织和培训教师队伍,对于俱乐部的安全进行维护等都需要资金的支持,但很多时候,高校对体育俱乐部的资金支援往往落不到实处,而高校体育俱乐部管理运营的经费过于单一化,导致很大程度上不能继续维持接下来的开支,只是靠一些企业和赞助商的资助的往往不够的,出现了高校体育俱乐部面临筹集费用困难的局面。

2.3.2俱乐部中硬件设施更不上教学的开展进度

高校体育俱乐部组织的活动有资金,器械和场地的需求,这些活动的开展需要借助这些需求才能顺利进行,而很多情况下,学校没有充足的设备和场地,另外,课程对于场地的各种要求,学校也很难实施,从而增加了学生从事活动的风险,导致俱乐部活动难以开展。

2.3.3教师资源的缺乏

高校体育俱乐部中教师资源的缺乏制约着俱乐部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许多教师和训练项目专业不对口,大多学生追求热门的专业训练项目,主要是田径、篮球、排球、足球等,很多其他项目缺乏专业性人才,高校应该积极发展多元化体育教学,而不是单单只发展热门的体育项目,因此,有必要对体育项目进行拓展。而很多项目因为教师资源的缺失而难以开展,这样制约了高校体育俱乐部的有效开展。

3高校体育俱乐部管理模式的有效开展

高校体育俱乐部管理模式的开展作为新的体育管理模式,其自身的发展也存在许多的问题,我们需要正确看待高校体育俱乐部给体育带来的积极作用的前提下,在探索发展道路的同时,注意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进行有效的管理,从根本上促进高校体育俱乐部管理模式的有效开展。

3.1拓展多中形式的经费筹集渠道

资金的来源能够为体育俱乐部的发展注入活力,也是限制高校俱乐部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需要想办法解决资金衔接的问题,确保高校俱乐部资金的有效衔接,保证俱乐部各项活动的有效开展。首先,高校加强对体育俱乐部的重视程度,学校应该将其纳入学校各项经费的开支计划中,并成立一个专门用于体育俱乐部专项运营资金,确保俱乐部的正常活动,并成立监督管理小组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小组长定期进行审核汇报。其次,充分发挥高校向外筹集资金的优势,很多企业注重和高校进行合作,尤其像是中国电信、移动和联通这样的企业,高应该抓住这一机会,寻求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高校经费的紧张压力。

3.2对体育俱乐部进行规范化管理

良好的规划和管理能够有效的避免俱乐部资源的浪费,从而节约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因此,有必要对俱乐部的管理制定规范化管理措施。首先要建立一个明确的管理制度和管理规范,制定管理小组,将各种管理划分层次,分别由各个管理小组的组长定期进行汇报工作,并让学生参与到管理中来,给他们设置岗位,这样能够锻炼学生的能力,也保证了俱乐部的有序进行。

3.3对体育设施的管理

体育设施是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装备,高校中很多体育设施利用程度不高、基础设施、基础的体育训练场地不完善,在很多方面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学校要注重体育设施的管理和调配,对体育器械定期进行检查,做好登记和管理工作,从而提高体育设备的利用效率,另外,对于开展多种项目的体育场地进行合理的安排,避免体育“撞课”现象的出现,使之更加规范化、有序化。

4结语

体育教育改革成为了近几年我国教育改革热烈讨论的话题,随之催生出的高校体育俱乐部管理模式正随着实践的开展而被广泛接受,新的教育模式能够开拓教学模式,突出既定模式的范围,有利于高校对体育学科的有效改革。而高校体育俱乐部管理模式更加突出和强调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这一方面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另一方面也为我国的教育提出了新的教学模式。但是同时,我们也需要及时关注高校体育俱乐部管理实施的局限性,尽量避免,以便确保高校体育俱乐部管理模式的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1]欧阳萍.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分析与发展对策[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376-378.

[2]汤显锋.浙江省高校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10.

[3]何建东,骆秉全.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10):81-85.

[4]杨洪.吉林省高校体育俱乐部现状及发展模式研究[D].延边大学,2010.

俱乐部管理篇3

1.1户外俱乐部领队的选聘情况领队的专业技能、活动经验是户外活动安全的保证。72.22%户外俱乐部建立了领队选聘制度。另外,各俱乐部选聘领队的标准也各不相同。16家户外俱乐部认可领队的资质,即是否是经过中国登山协会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资质;8家户外俱乐部同时认可领队的从业年限,即领队的经验;另外还有6家户外俱乐部认为领队只要是具备了领队所需的专业技能即可,并不看重是否取得相关资质认证。可见,辽宁省户外俱乐部在领队的选聘方面,没有统一的标准,这就导致领队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层次不齐。

1.2户外俱乐部领队的安全培训情况户外专业知识技能是在不断发展的,这就要求从业者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在调查中了解到,66.67%的户外俱乐部建立了安全培训制度,这些户外俱乐部对领队对领队进行安全培训,主要有定期和不定期两种方式;33.33%的户外俱乐部虽然没有明确的制度,但是也非常重视领队的安全意识和知识技能,不定期地对领队的这两方面进行提醒、教育。在培训内容上,各户外俱乐部对领队的安全教育培训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主要是集中在专业技能、风险管理方法、急救知识与技能、风险意识教育。还有22.22%的户外俱乐部队增加了领导力的培训,主要有团队建设、领队技巧、人际沟通等。

1.3户外俱乐部风险管理计划的执行情况完整的风险管理包括风险管理计划、突发事件处理、操作计划三部分。44.44%的户外俱乐部要求领队执行风险管理计划,38.89%的户外俱乐部只要求领队在活动前做预案。调查显示,8家户外俱乐部领队的风险管理计划包括活动操作计划和突发事件处理两部分。总体而言,辽宁省多数户外俱乐部对户外风险有一定的认识,能够运用一定的风险管理手段降低户外活动中存在的危险,但是整体的风险管理水平不高且参差不齐。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户外运动在我国起步晚,相应的理论研究较少,全民的户外安全意识薄弱。

1.4户外俱乐部事故处理情况55.56%的户外俱乐部建立了事故处理制度。户外事故的处理主要包括事故上报、事故赔偿、事故处理等方面。从调查中可以了解到,多数户外俱乐部在发生事故时主要是采取和当事人及其家属协商处理,而且尽量避免事故信息扩散,没有形成规范的事故上报、处理、总结等制度。

1.5户外俱乐部的安全监控情况55.56%的户外俱乐部建立了监管制度来监管制度执行情况,监管各项安全制度的执行情况,并实施奖惩制度,对安全工作有突出表现的领队进行表彰、奖励,对有重大安全事故及违反俱乐部安全管理的领队给予处罚。从总体上看,辽宁省的户外安全监管制度还是有待于加强,有接近半数的户外俱乐部没有建立该项制度。

2建立户外俱乐部安全管理制度

2.1建立户外运动安全管理制度随着户外运动的发展,国家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法律法规来规范、引导户外运动的发展,户外俱乐部要以这些法规政策为依据,建立适合本户外俱乐部的安全管理制度。

2.2建立基本信息档案制度户外俱乐部要做好详实的信息资料,包括活动目的地资料、装备的使用与保养记录、户外事故资料三方面。

2.3建立领队选聘制度从业领队必须是经过中国登山协会的培训的、具有领队从业资质的,户外俱乐部必须以此做为选择领队的基础标准,同时考虑领队的经验、执行力、领导力等方面。

2.4建立领队培训教育制度户外运动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户外专业知识技术也在不断地提高。户外俱乐部对领队的专业知识技能、领导力等方面进行不断地培训教育与提高,与时俱进,并且要形成领队的培训教育制度。

2.5建立制定风险管理计划制度户外俱乐部要制定并实施风险管理计划制度,每次活动都要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书,制定风险管理方案,对活动中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识别,并制定应对策略,将这些内容进行记录存档。

2.6建立事故处理制度户外部要建立严格规范的事故处理制度,包括安全责任追究和安全事故总结,以此来提高领队的安全责任意识,并不断总结经验。

2.7建立安全监控制度通过安全监控制度,可以监督户外俱乐部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进行:领队的工作行为记录、户外事故的报备、会员的反馈评价。同时,还要执行相应的奖惩措施。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1)辽宁省大部分户外俱乐部建立了以国家有关户外运动的政策法规为依据的俱乐部安全管理制度,但是还有少数俱乐部没有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2)辽宁省户外俱乐部的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在档案资料、领队的选聘与安全培训、风险管理计划的执行、事故的处理、安全监控等方面,各俱乐部各有优劣,但总体上都不完善,需要提高。(3)辽宁省户外俱乐部目前的安全管理制度状况中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对户外运动的安全造成威胁。

俱乐部管理篇4

关键词:职业体育俱乐部;法律问题;经营管理

在当今经济体制构件的大前提下,竞技体育正在往职业化方向靠拢。换而言之也就是把体育当成为产业并把它投向市场当值,把体育竞技当做产品在市场上流通。职业体育俱乐部在体育市场中处于参与以及当事地位,它在经管体育中获的经济和社会方面上的利益。职业体育俱乐部自己在市场上就处于主体地位,故而其在市场上的行为也是应遵守现在的国家法律。

一、职业体育俱乐部运营中当前的外在法制背景

(一)国家制订的法律法规

职业俱乐部规制下的体育运动是有社会性的经济行为,它当遵循现在颁布实施的国家法律。它可以适用于《公司法》:“公司股东是公司的出资者,按提供给公司的资本比例有权享有对应的受益,关键事务决定权和委托管理者等权利。公司持有自股东投资构成的所有法人财产权,有权享有民事权责,并承担相关的民事责任。公司包括的国有资产从属于国家。”《公司法》为创建有限责任公司体制的俱乐部给出了具体的法律保证,依照《公司法》规定,它也能够创建体育职业俱乐部的上市公司以及集团。《劳动法》、《民法通则》都限定了俱乐部与聘请的教练、运动员和俱乐部聘用的从业者之间的法定关系,为其给出合法权益层面上的法规保障。《经济合同法》则说明了俱乐部与其他形式行业在经济交互上的行为守则,《破产法》则能让俱乐部中的管理者提升其防范风险的意识。《<刑法>修正案》也可以使用在体育职业联赛中俱乐部、裁判金钱交易违法行为的处理。《<刑法>修正案》明确界定了职业体育俱乐部犯罪和行贿受贿犯罪行为的惩罚,俱乐部对裁判施行贿赂,则他所在的俱乐部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需要负担的刑事责任。多部有关外资企业的法律法规提供了外国资金投向中国体育市场的完善法律保障。

(二)针对性法规

《体育法》是对中国体育行业进行规范的基本法律,是有关的管理部门对于专门的体育俱乐部订立契合的法规的有关对照。《体育法》明确了“国家对体育社团依照其规制、组织和进行体育活动,推进中国体育事业繁荣持支持态度”。俱乐部的成立必须遵循以上法规的要点。《体育法》还明确来了“在竞技体育中,出现了行贿受贿、欺诈观众和非法行为,形成犯罪事实的,应负有相应的刑事责任”。这种现实是为了让职业体育市场更加规范,提高职业体育违法成本的基本法律参照。此外,体育协会规章和协会中有关职业体育俱乐部制订的规定,对职业俱乐部的职权、责任和法定义务都给出了明确的规定,并对职业体育俱乐部的经管方式做出了具体的规定。

二、职业体育俱乐部相关的法律问题

(一)职业体育俱乐部的法律位置

从《篮球俱乐部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篮球俱乐部是进行篮球相关活动的体育组织,并应在创地区民政部门登记过的,有着独立法人资格的社团抑或在创建区域工商部门登记过的,有着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中可以看出,篮球俱乐部必须有指定的法人。另外,《管理条例》规定:“职业俱乐部允许采用多样方式创建,例如运动队伍和企事业结合,与外国企业联合创建,采用股份制或独资等方式,并按照自身需要决定其的构成和管理架构。”在上述规定中,能够得知中国职业篮球俱乐部允许运动队与企业或是事业单位共同创建的。按照《企业法人管理条例》规定:“事业单位、科技性团体按照国家相关规制,设置满足法人条件的企业,由此企业提请登记,经相关机关批准,申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即可进行经营行为。”按照此规定,运动队和企事业单位发起的职业篮球俱乐部必须取得企业法人的有效资格后才可以在申报范围内进行经营。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得知,依照相关法律的规定,中国的职业篮球俱乐部,不管以什么样的形式获批成立,都需要获得企业法人的资格。依照中国《民法通则》相关规定:“法人是有着民事权益和民事能力,有着获得法律承认的民事权益和承当民事责任的组织。”故而,有着确定法人的职业体育俱乐部,在依法登记的前提下,都可以获得企业法人的地位,也被允许在许可范围内依法享有自助经营权利,俱乐部的利益能够受法律的保护,任何组合和个人都不可以非法参与或扰乱其经营行为。法人法律明确了运转正常的职业俱乐部可以有参与民事流转、民事法规关联、被视作管理或被管理的目标、应诉的权益以及在和法范畴内使俱乐部利益免非法受侵害的权利。

(二)职业体育俱乐部运营管理的法律问题

限制,中国的职业体育俱乐部在市场运营和管理上被赋予来看出售冠名权、出售和营销比赛门票、比赛场地和运动员服装广告租售、授予电视台转播权、商业范畴内竞技、运动队外延产品销售等集几种经营模式。不过,在施行职业化运营的体协中,各个协会的职业俱乐部在经营权运作方法都存在差异,同样拿职业篮球俱乐部作为例子,中国篮协的《中国篮协运动员及俱乐部队标的市场管理办法》中提到了:“所有在CBa进行注册的运动员以及队伍队标在任何市场上的商业运作应经由CBa审核批准后实施”,对国内篮球俱乐部的市场运作做出了明确的规定。篮协所掌控的CBa联赛被赋予了全国电视台转播权、冠名权、运动队衍生产物授权、广告权。相比之下职业俱乐部只是被授予门票、地方电视转播权、少数比赛场广告、赞助以及球迷协会会费的权利。值得一提的是广告内容受到诸多限制,经营的空间被压缩至极,在这很小的经营范围里,我国绝大多数俱乐部只是将卖门票作俱乐部收入的主要来源,能对其他相关授权进行充分运用的俱乐部极少。这在一定意义上阻滞了俱乐部的发展,就应在立法层面上给予俱乐部更广泛的经营范畴,才能帮助职业体育市场的资本更加活跃,并有效促进体育事业的迅速繁荣。电视转播对于竞技体育的影响巨大,更需要依照市场准则制订可以促成职业体育视野繁荣的有关规定。在职业体育极其发达的国家,一般都存在针对电视转播授权归属和保障进行明确规定的法律。中国电视转播权的运作伴随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不断增加愈来愈让俱乐部对其有关注,它不但可以给俱乐部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也能对俱乐部知名度有所提升和巩固职业联赛在受众群体中的影响,故而也有人认为电视转播是竞技体育市场化之后的最大收益点。不过,因为中国电视转播权的在授权上比较模糊,没有与之对应的法规,尤其是电视转播的垄断仍旧是俱乐部拿到转播权的最大障碍。相关主管部门规定重大比赛的电视转播购买者只能是中央电视台,地方电视台不得直接购买。这种垄断行为与市场规律相悖,也极大阻滞了体育事业、电视事业的相互促进和繁荣。所以,建议相关立法部门着手制订有关体育赛事转播的法规,以助推职业俱乐部的繁荣。

三、俱乐部与运动员的法律关系

(一)运动员依照《劳动法》应具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在法律层面上,俱乐部和运动员是归化为特殊企业和劳动者的合同关联。这样的聘用关系是可以适用于《劳动法》的,也必须恪守体育协会的有关规定。《劳动法》规定“制订和更改劳动合同,必须本着平等自愿、协商统一的准则,不可违背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劳动合同的制订存在法律效力”,“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确认两者的义务责任的协定,形成劳动关系就必须签订劳动合同”。在这条法规下运动员与俱乐部二者不存在行政从属关系。二者关系是对等的,权利义务也应遵循劳动合同的规定,两者都需要对合同明确的义务加以履行也有权享有合同规定的权利,对于运动员的薪酬及其他奖酬,俱乐部履约支付,此外运动员也应该依照合同规定受训、竞技和合同中规定的商业活动,遵循俱乐部的有关制度。若出现了刻意不履约,轻率的辞退运动员,或运动员随便离队就可以判断成是不遵守《劳动法》的行为,在法律上必须承当民事责任。

(二)运动员转会关乎的法律问题

运动员转会关乎合同的签署、改变条目和废止以及和经纪人等几种笔筒关系,依照《劳动法》、《合同法》等相关的程序进行动作,不过问题的关键是在,按国内外职业运动员转会的固有习惯,运动员如果进行转会时,转入方就必须要给转出为数不少的转会费用。这就让运动员转会的实际情况变得更加繁杂。《劳动法》中之处:“劳动法保护劳动者能够进行自由择业”,“构成劳动关系就应该签署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满或签订双方统一的合同废止时,合同就应即刻失效”。这样看来,运动员以劳动者的角度和俱乐部签署劳动合同之后,就应该履行其上著明的义务,在合同废止后,就必须要受合同限制的决定自身的新劳动对象。而转会费却与运动员按《劳动法》中规定享有的权利相悖。若是将转会费做一个定义的话,它不算是运动员违约需要交付的罚金,也不算俱乐部分散股份的利益,而是法律没规定也不支持的“培养费用”。《劳动法》提到:“劳动者受专业培训是以应享有的权益”,“用人单位需要构建职业培训机制,依照有关规定支取和使用培训费用,按照单位需要,有规划的地对劳动者进行培训”。可以得知对员工进行训练是企业按照需求所应负责的。这样说来,收取转会费并无法律根据。

四、中外合资经营职业体育俱乐部涉及的法律问题

进行职业化转变的体育运动,应允许引入外资,允许成立合资运营的职业俱乐部。按照相关法律的规定,外资妨通过中国政府审批,允许在境内,遵循平等互惠的准则,和国内俱乐部一同进行合营或合作等形式运营联合俱乐部。《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提到:“中国政府依法保护国外合营者依照由政府核准的合同、规程在合营企业的经济投入,应获得的经济利益和各种合法权益。合营企业应遵守中国的法律规定。合营企业不会被国有化,在特殊情况下,对合营企业能够被按律征收,并对其进行对应的补偿。”这些对外资的政策,吸引了更多的外资投向中国职业体育。中国篮协在《篮球协会俱乐部管理条例》中规定:“与外企合资建立的单位应对其所有资产做出评估后方可入股(无形资产需超过30%)。同时应在平等互惠的前提下组建董事会,不能放弃应享有的权益。在合同中应该指出双方的责任、权利、义务。”这不但对职业体育行业中无形资产的价值做出了肯定,同时也为使用外资建立俱乐部,分清产权,给出了明确的判据。

五、总结

经过上述分析,在本文的结尾为体育管理部门提出两点建议:首先是完善立法,为中国职业体育的繁荣构建更好的法制氛围。在参照国外职业体育规范程度高的国家立法规定的前提下,与中国的现实法制特色相结合,制订出一部合乎中国职业体育繁荣的法律,指导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的长效稳定发展。加大体育法规宣传力度。管理部门应对行政人员和俱乐部管理层做体育法规宣传,使其认识到体育法规的精神,加强其法制观念,对相关从业者施以法制教育,加大社会监督力度。

参考文献:

[1]纪俊.商业体育俱乐部网络平台构建及优化应用的研究.当代体育科技.2017(9).

[2]翦历成.中国与加拿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运行模式的比较研究.武汉体育学院.2016.

俱乐部管理篇5

关键词:羽毛球;俱乐部;经营管理;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8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813(2015)12(c)-0191-02

我国作为羽毛球运动的强国,在历次世界重大羽毛球比赛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突出成绩。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羽毛球运动作为人民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归于满足群众的需求还远远不够,在场馆经营和建设方面需要改进的地方很多。吉林市是吉林省的第二大城市,近年来,吉林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收入显著提高,市民的健身意识也不断增强。吉林市目前已经有几家羽毛球俱乐部和羽毛球馆,但都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场馆经营和管理匮乏,这些场馆出现的问题需要去解决。

1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政府、学校、私人经营的羽毛球馆和羽毛球俱乐部依据不同的受众群体占领了吉林市羽毛球市场。不同性质的球馆虽然都围绕球场来经营,但经营内容却有所不同。(如表1)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和查阅与研究相关的文献,搜集近8年文献,与目前羽毛球基础教育改革和羽毛球教学相关的文献以及体育教育改革的新成果,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提出可行建议。1.2.2问卷调查法通过发放问卷调查得出吉林市羽毛球爱好者对俱乐部和球馆的经营管理模式的认可度,以求使这些俱乐部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如表2)1.2.3访谈法通过对有经验的羽毛球俱乐部和球馆的管理人员、教练、爱好者等进行走访调查,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为完善俱乐部的管理提供资料。1.2.4数理统计法对获得的有效数据,根据社会调查统计方法与体育统计学原理,运用计算机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吉林市羽毛球运动的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1吉林市羽毛球场地供不应求根据吉林市体育局群体科统计,目前在吉林市区内有12片羽毛球场,经常参加羽毛球运动的市民据不完全统计有200人左右,其中不包括学校的在校学生。因此,就场地数量远不能满足群众需求。2.1.2吉林市羽毛球场馆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吉林市羽毛球场馆大多属于私人承包,在经营管理上存在很大缺陷:(1)场地管理不规范。私营场地只需在工商部门登记就可以营业收钱,场地原先可能是某工厂旧车间,存在安全隐患。(2)业余赛事管理不规范。私人经营的球馆和俱乐部由于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在举办羽毛球比赛时对运动员参赛资格界定不清,赛程安排不合理、比赛规则不规范,主办方和参赛方经常发生争执。(3)业余教练员管理不规范。没有考证制度,容易出现培训混乱。

2.2政府球馆经营的特点

在吉林市的羽毛球场馆中,政府经营的球馆只占20%左右。政府经营的球馆大多是属于对该单位职工的福利性质的场馆,多数只为该单位的员工服务,在该单位内部举行比赛,这类的球馆一般不是以经济收益为目的。2.3学校球馆经营的特点学校经营的球馆占总数的30%~40%。以吉林市第一中学为例,学校羽毛球馆基本采用半对外经营方式。对学生免费开放,没有课程安排时对外经营收费,同经营性羽毛球场馆收取相对低廉的费用。

2.4私人球馆经营的特点

私人经营的球馆占总球馆的50%左右,因此,这类球馆成为推动吉林市羽毛球运动普及和发展的主要场所。私人球馆主要是以盈利为目的。主要靠出租场地收取租金为盈利手段,还有其它盈利手段,如:陪练和培训、羽毛球相关的装备、承办小型业余比赛等。

2.5三种性质羽毛球俱乐部和球馆的经营管理的比较分析

吉林市羽毛球消费市场很大,各类羽毛俱乐部经营基本上都是盈利的,因此,三类球馆的经营模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成功的。三类球馆除了在经营内容上存在差异之外,在场地出租的价格方面也存在差别。(如表3)

2.6羽毛球俱乐部的经营制度

大多数球馆采用会员制度,对于长期会员采用打折或者优惠的待遇,如:Vip会员等。并且会定期举办业余的羽毛球比赛,调动俱乐部会员的积极性。

2.7俱乐部连带产品销售

俱乐部为了增加经济收入,一般都会经营同羽毛球相关的产品。经营的羽毛球品牌有:尤尼克斯、维尔胜、ViCtoR等,一般初学者会选择相对便宜的中低档装备,而水平较高的爱好者会对装备有更高地要求。

2.8俱乐部会员的满意度调查

羽毛球教学效果,不但对会员的积极性有一定的影响,还将直接影响吉林市羽毛球的发展(如表4)。调查得知,吉林市的羽毛球俱乐部和球馆的场地数量绝大部分都是在2~4片,都属于小型俱乐部场地上,无法满足广大市民的需,会员对场地满意度。(如表5)

3结论和建议

3.1结论

吉林市羽毛球运动近年来发展较快,参与的人数不断增多,羽毛球运动正迅速发展。但是在设施和经营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有待改进。

3.2建议

(1)加强场馆设施建设,增加场地满足群众需求。(2)对管理人员定期培训,提高俱乐部管理水平。(3)对教练员采取考核制度,整体提升教练员水平。(4)制定激励教练员的教学制度。(5)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6)定期举办大型赛事,捆绑长期会员,吸引新会员加入。

参考文献

[1]刘军.广州市不同性质羽毛球馆经营管理的比较分析[J].体育世界,2007(2):43-45.

[2]陈淑芳.宁波市健身俱乐部开发经营现状分析[J].体育世界,2007(4):62-63.

[3]于乐.浅谈泉州健身市场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08,22(1):71-73.

[4]孔宁宁.石家庄市体育健身俱乐部经营与管理现状分析[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8,22(3):26-27.

俱乐部管理篇6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宗旨

俱乐部以“人道、互助、奉献”为宗旨,其目的是以爱心无偿献血者和爱心献血服务志愿者活动为载体,通过俱乐部的组织和集中从而充分发挥他们的力量,团结广大无偿献血者倡导友爱、互助、无偿献的血的道德风尚,向社会宣传和呼吁志愿无偿献血,弘扬人道、协作、奉献精神,引导更多的人参与到无偿献血中来,进一步推动志愿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

第二条性质

市志愿无偿献血者俱乐部是一个自愿参加的从事志愿服务与无偿献血事业的群众性社会公益性组织。

第二章会员

本章程所称会员是指在志愿者俱乐部登记注册,参加志愿服务的成员。

第一条参加条件

1.热心公益事业,参与无偿献血,具有奉献精神;

2.承认和自觉执行志愿者俱乐部章程;

3.具备志愿服务行动相适应的基本素质;

4.年龄十八周岁以上,并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无偿献血累计达到1000毫升以上;累计献血400毫升以上的Rh阴性血型献血者;捐献机采血小板2个治疗量以上。虽不具备以述条件,但对无偿献血公益事业有特殊贡献的社会各界有影响的人士;

符合上述条件的人员向志愿者俱乐部提出申请,经过志愿者俱乐部的培训,参加相应的服务,并认定为合格后,经志愿者俱乐部同意,登记成为会员。

第二条评定与活动

俱乐部每两年组织一次会员大会,总结工作,对会员进行更新知识和政策法规学习等;进行无偿献血俱乐部成员的评定与表彰;组织会员活动,用他们的切身体会献血说法到高校和社区等场所宣讲无偿献血,配合新闻单位宣传。

当某种血型的血液紧缺时,血站将告知会员,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会员可自愿献血。

本俱乐部为非盈利组织,旨在建立一个无偿献血者交流与沟通的平台,提供全面、周到、快捷的服务,提升社会影响力,让俱乐部会员体验真正属于自己的品味和情越,更加热爱无偿献血这项公益事业。

第三章组织

第一条俱乐部分工

献血俱乐部的日常管理工作由血源科负责。

献血俱乐部设立志愿无偿献血工作委员会,由血源科有关人员和热心无偿献血的志愿工作者组成。

献血俱乐部分:宣传策划组、应急献血招募组、机采成分招募组、稀有血型献血组、志愿服务组,每个组都选出组长,协助献血工作,会员可自行选择参加一个或数个小组。

志愿者俱乐部活动经费可通过市中心血站资助或者社会赞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私分或者挪用志愿者俱乐部的资产。经费的筹集、使用和管理应依法接受市中心血站的监督。

献血俱乐部以网络、报刊和活动的形式搭建与俱乐部会员之间的信息交流平台,使会员掌握业内最新信息,会员可随时向俱乐部提出关于献血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献血者俱乐部向社会宣传和弘扬无偿献血者的奉献精神,并开展更多的人性化献血后服务,增强无偿献血者的社会责任感和荣誉感,同时也体现出社会对无偿献血者的关心和爱护。

第二条会员约束

会员应当遵守志愿者俱乐部的章程,完成志愿者俱乐部安排的服务工作,维护志愿者俱乐部的声誉和形象。不得利用志愿者俱乐部或志愿者俱乐部会员的名义、标志从事或发表与志愿者俱乐部或志愿者俱乐部会员立场不相符的活动或言论。

利用志愿者俱乐部或者志愿者俱乐部会员的名义、标志进行非法活动的,应依法承担相应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志愿者俱乐部志愿服务对象是全体无偿献血者、以及希望得到服务的人士。志愿者俱乐部、志愿者俱乐部会员和服务对象之间是自愿、平等的服务与被服务关系。

第三条志愿者俱乐部志愿服务范围

1.宣传报道无偿献血、成分献血以及捐献造血干细胞。

2.咨询无偿献血、成分献血以及捐献造血干细胞知识。

3.指导献血和献血程序。

4.积极参加市市献血办公室开展无偿献血宣传和服务活动。

5.维护俱乐部和志愿者自身的形象,及时有效制止他人有损俱乐部和志愿者的形象和声誉的行为。

6.为献血者宣传、讲解、服务和维持献血秩序。

第四条志愿者俱乐部根据服务对象的申请或者实际需要,提供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志愿者提供志愿服务时需佩戴统一的志愿服务标志。

第四章表彰与奖励

第一条表彰先进、激励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志愿无偿献血者队伍

俱乐部管理篇7

关键词:大学体育俱乐部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7-0034-01

一、选拔机制创新

首先,大学生俱乐部选拔工作要形成覆盖全体学生的海选工作。在不同类型的体育俱乐部选拔工作开展之初,要联合学校宣传部门、学生组织、班级干部等群体,对体育俱乐部选拔工作进行全面的、深入的、广泛的宣传工作,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网、班级群等渠道,俱乐部选拔工作信息。宣传工作要实现选拔工作信息的全面宣传,对选拔工作的制度、方式、时间、地点等信息进行详细的介绍,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全面了解俱乐部选拔工作。

其次,在选拔工作期间要严格按照选拔标准,进行选拔,杜绝任何形式的违规行为。一方面,俱乐部工作人员和学校相关部门,要加强自我监管,组织成立选拔工作监督小组,对选拔工作进行严格监管,并实施公布监管结果,对违规选拔的个人或团体进行严厉处分,保障体育俱乐部选拔工作的公平公正。另一方面,俱乐部工作人员和学校相关部门要发动全校学生对体育俱乐部选拔工作进行监督,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利用学生群体的力量,确保选拔工作的顺利开展。

最后,大学生体育俱乐部选拔结果和选拔过程信息,要进行公开透明的展示,利用校园网、校园论坛、校园广播、公告栏等媒介,对相关信息进行展示,让学生了解选拔工作的开展情况和选拔结果,赢得学生群体的支持和尊重。同时,积极接受学生的建议,正面解答学生的疑问,最终形成得到全校认可的选拔结果。

二、管理结构创新

大学生体育俱乐部的双层管理结构,要建立学校引导层,对体育俱乐部的建设和发展进行有效的引导、监督,确保俱乐部能够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首先,学校要组织具有体育专业管理经营的教职人员组成俱乐部引导管理小组,作为体育俱乐部管理结构改革的核心力量入驻各个俱乐部,对俱乐部当前的管理乱象进行有效整改,迅速清除俱乐部管理改革障碍,为学生参与俱乐部管理工作奠定基础。接着引导小组工作人员深入俱乐部管理整顿工作中,对俱乐部现有的管理情况进行整理汇总,对历史管理信息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形成完善的体育俱乐部管理工作资料库。最后,引导小组要与大学生一起对俱乐部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优化,引导俱乐部学生管理团队步入正轨,迅速提升俱乐部管理水平。

大学生体育俱乐部管理结构调整,要建立以学生为主的基层管理团队,让大学生成为体育俱乐部实际工作的主要管理者。体育俱乐部大学生管理成员要积极与引导小组进行沟通,了解更多的俱乐部管理工作内容,在引导小组的带领下深入实践,掌握更多实践管理技巧,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大学生体育俱乐部的积极推动作用,为全面提升高校体育教育事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最后,大学生管理团队要建立与学校的紧密联系,以引导小组为媒介,与学校进行深度沟通,获得更多学校支持,有效改善俱乐部管理水平。

三、资源整合创新

整合资源创新就是要让大学生体育俱乐部回归校园市场,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开辟更多支持渠道,加速俱乐部的成长。在传统的俱乐部管理中,学校是俱乐部发展的唯一资源支持者,脱离了学校的支持,俱乐部就很难获得有效的发展。因此,很多整体体育水平偏低的俱乐部经常由于缺少学校支持,而陷入发展停滞阶段,甚至会出现“破罐子破摔”的现象。鉴于当前俱乐部对学校资源的过度依赖问题,在新的发展阶段,大学生体育俱乐部必须采取创新资源整合策略,引入更多外部资源的支持。一方面,体育俱乐部管理工作人员要深刻认识到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和独立性,要建立以发展为主要管理目标的信念,不断寻求全新的发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条件加速俱乐部的发展。将消极被动的发展观念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发展观念,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发展难题,积极寻找突破发展的渠道。另一方面,体育俱乐部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和所在环境的特点,谋求与外部资源的合作,为俱乐部发展引入更多资源支持。大学生体育俱乐部是根植于大学生群体的体育性组织,在学生群体之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相比文化、艺术类学生团体,体育俱乐部的竞技特点更为鲜明,是参与校际交流、社会交流的重要形式,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曝光机会。这种在校园市场中的独特优势,往往是很多外部企业和事业单位最为重视的优势,因此很多外部企事业机构都愿意与俱乐部进行合作,支持俱乐部的发展。俱乐部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与学校进行深入沟通,获得与校外企事业机构的合作权利,主动邀请外部企事业机构参与到俱乐部的校内外活动中来,为俱乐部发展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持,这样才能确保大学生w育俱乐部的全面发展和高速发展,尽快提升俱乐部发展水平。

俱乐部管理篇8

关键词:跆拳道俱乐部;经营管理;市场开发

中图分类号:F713.5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2-0122-02

跆拳道是在朝鲜半岛最早出现的一种以腿法为主的搏斗技术,具体分为品式、腿法和特技化表演。跆拳道的训练发展对人自身的柔韧性、协调性和身体素质等有着很高的要求。通过跆拳道训练能够增强人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磨砺人的意志。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跆拳道训练成为我国重要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跆拳道俱乐部的成立能够为人们提供专业化的跆拳道训练内容,加强人们对跆拳道训练腿法、品式和技能的充分掌握,对促进人们跆拳道技术学习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笔者结合跆拳道俱乐部经营发展理念、管理方式、发展环境、网络化维护、练习者学习动机等跆拳道俱乐部发展重要因素,对如何实现跆拳道俱乐部经营管理与市场开发进行策略分析。

一、跆拳道俱乐部影响因素

(一)跆拳道俱乐部的经营发展理念

跆拳道被引入到我国体育发展产业之后,促进我国体育健身运动实现了大众化发展。在体育大众化、产业化发展的同时,企业管理理念被引入到体育产业发展的各个方面。跆拳道俱乐部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管理理念,具体表现为跆拳道俱乐部不仅是针对自身俱乐部的办学要求、办学目标、办学水平进行发展,而且在发展跆拳道运动的同时也注重教学发展理念、目标和跆拳道俱乐部场地设施、场地环境、场地服务之间的综合协调,从而提升跆拳道俱乐部的发展效益。将企业管理理念应用到跆拳道俱乐部管理中在某种程度上象征跆拳道俱乐部进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轨道中。

表1跆拳道俱乐部的经营发展理念

(二)跆拳道俱乐部经营管理方式

第一,连锁经营方式。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实现了连锁化经营,在连锁化经营发展下,进一步实现了各种商业活动的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有助于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生产效益。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连锁经营方式在餐饮业、服务业等多个领域中都有应用,对各个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连锁经营方式也代表一种知识产权的转让,是现代社会发展中重要的一种营销方式,在具体发展中不会受到发展资金的影响。跆拳道俱乐部的连锁经营方式在发展中呈现了跨地区经营和特许连锁经营形式。第二,雇佣经营方式。雇佣经营方式一般是跆拳俱乐部直接招聘教练员在一定的场地内开展的教育。第三,合作经营方式。这种经营方式一般是以个人和跆拳道俱乐部合作的形式进行自主招生发展。

(三)跆拳道俱乐部人工环境

发展良好的跆拳道俱乐部不仅需要相应硬件设施的支持,而且还需要整洁的人工环境支持,为跆拳道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跆拳道运动场地是跆拳道学习者进行技术学习、健身训练的基本场地,是跆拳道俱乐部发展必备的因素之一。一般情况下,跆拳道比赛场地面积要求是12m×12m的,在运动场地的周围要有1―2平方米的安全活动区。但是,现阶段很多跆拳道运动场地面积大小不符合要求,在这样狭小场地进行训练的时候很容易让学习者对跆拳道的学习产生不满情绪,影响学习效果。另外,跆拳道俱乐部需要应用泡沫塑板,将泡沫塑板根据运动场地的大小进行铺设。但是,现阶段很多跆拳道俱乐部场地所应用的材料是密度较低的塑料板,这种塑料板的应用会对跆拳道训练产生不利的影响,比如受泡沫板密度低的影响,在经常应用的时候会带来肌肉损伤、韧带撕裂等问题,从而影响人们的正常训练。

(四)跆拳道俱乐部教练员和俱乐部教练教学组织

1.跆拳道教练员情况

经过调查发现,跆拳道教练员的技术水平有限,很多跆拳道教练员没有相应的等级也没有参加过俱乐部培训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下,跆拳道训练员不仅对学历、健身知识把握等有着很高的要求,而且对教练员的队伍建设和持证水平有着很高的要求。

2.跆拳道俱乐部教学的发展目标、内容和课时分配

很多接受跆拳道训练的人只是为了通过学习跆拳道达到防身、减肥和保持体形的目的,有很少的人接受跆拳道训练是为了能够让自己更好集中精力进行学习和工作。在这种学习目标的影响下,很多跆拳道俱乐部教学都以品式和腿法训练为主,其次才是注重跆拳操的学习。

3.跆拳道俱乐部教学组

第一,教学形式。跆拳道俱乐部采用合理的教学形式,根据学习者学习需要不同采用不同的训练方式。但是,现阶段很多跆拳道训练采用的集体教学模式,缺乏训练的灵活性和多样性。第二,跆拳道教练示范位置的选择。跆拳道教学方法一般采用讲解法、带领法和语言法。

二、完善跆拳道俱乐部发展策略

(一)完善跆拳道俱乐部网络建设

21世纪是一个网络化发展时代,为此,跆拳道俱乐部的发展也要紧跟时展,通过应用网络让跆拳道训练者了解更多跆拳道训练的腿法、跆拳道特技表演、跆拳道比赛视频,并要为学习跆拳道的人创设更多专业化训练模块。

(二)提升跆拳道俱乐部的管理水平

现阶段跆拳道俱乐部发展以总经理为主要领导队伍,在跆拳道俱乐部的发展中主要以经理指导为主。但是,一些跆拳道训练部是私营管理,在管理制度上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实现跆拳道俱乐部发展需要聘请专业人员来对跆拳道俱乐部进行管理。好的跆拳道俱乐部发展需要完善化、科学化的发展管理,能够针对不同的人员来做出有针对的训练计划,根据有针对的计划、目标开展跆拳道俱乐部管理。另外,还要实现跆拳道俱乐部设备的资源共享,通过建立科学化的跆拳道训练保健系统,在保证跆拳道训练人人身安全的同时加强学习者对跆拳道训练的心理感受。

(三)实现跆拳道俱乐部的专业化经营发展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很多跆拳道俱乐部发展都没有实行专业化经营发展。为了提升跆拳道俱乐部发展水平,需要在跆拳道俱乐部场地的地面上铺上专业的跆拳道训练垫子,并聘请专业的跆拳道训练员来进行任教,还要对跆拳道俱乐部的成员定期举办考级培训、考核认证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些跆拳道俱乐部需要将跆拳道学习好的成员组织起来形成表演队,让他们通过参加一些公益性的表演活动来提升自己所学跆拳道知识的实际操练能力。在跆拳道俱乐部训练的同时要安排相应的配套设施,比如训练前台、训练更衣室、训练之后所需物品。

(四)加强对跆拳道俱乐部的服务经营

1.实现跆拳道俱乐部队服务创新

在跆拳道俱乐部的服务创新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第一,对跆拳道俱乐部的补课制度进行约束。比如如果有跆拳道训练员因为有事或者身体不舒服的时候不能按时上课,教师可以允许他们下次补课,但在补课的时候要严格控制补课次数,不能出现学生无故旷课事件的发生。对于刚开始学习跆拳道的学员可以为他们开设随时来学习的优惠。跆拳道俱乐部在收费管理中要应用各种优惠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购买年卡送课时的福利待遇吸引更多的会员进行跆拳道训练,提升学员学习跆拳道的积极性和热情。

2.完善跆拳道俱乐部的服务实体化发展

关于跆拳道俱乐部的宣传营销上,很多跆拳道俱乐部应用报纸、户外广告等传统传媒来相关的广告。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有一些人应用现代网络技术进行跆拳道俱乐部的发展宣传。通过多种宣传方式让更好的人了解到跆拳道运动,包括跆拳道运动的训练课程、跆拳道俱乐部位置、跆拳道运动的师资力量、跆拳道运动的相关收费标准等。一些跆拳道俱乐部还以自己俱乐部的相关标志作为广告宣传牌,在宣传牌上设置好相关的师资力量介绍、跆拳道俱乐部开办情况等,实现跆拳道俱乐部的实体化经营发展。

3.实现跆拳道俱乐部的服务延伸化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们对跆拳道的认知提升,很多跆拳道俱乐部发展都推行了相关的会员Vip卡。为了更好发挥Vip卡的作用,需要跆拳道俱乐部建立相应的顾客档案,对跆拳道会员实行具有个性化的服务。跆拳道个性化服务发展中主要包括将空余的跆拳道训练室改编成休息室,在跆拳道训练室安放适当的电视、鱼缸等。

(五)提升跆拳道教练员的个人能力

跆拳道俱乐部发展中重要的影响因素是跆拳道训练人员的训练水平、综合素质等。专业的跆拳道训练人员是帮助跆拳道练习者充分掌握跆拳道技能的重要保证。另外,在专业化跆拳道训练人员的指导下,能够在社会范围内吸引更多的跆拳道消费群体。为此,在跆拳道训练馆中需要聘请专业的教练进行跆拳道训练培训管理,从而提升跆拳道教练员的总体水平。提升跆拳道训练员个人能力需要有关人员深化跆拳道训练员的跆拳道理念,加强对跆拳道腿法技术的创新,实现对跆拳道训练方法的关心。

(六)在发展跆拳道俱乐部的同时要降低成本费用

在跆拳道俱乐部发展数量逐渐增多的情况下,跆拳道俱乐部有关管理和经营人员需要尽可能降低跆拳道俱乐部发展的成本费用。具体采取的措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强对跆拳道俱乐部发展的成本控制。跆拳道俱乐部发展中对专业跆拳道教练人员的聘请需要结合实际发展情况进行,不能不考虑跆拳道俱乐部发展的其他成本费用。第二,要现对跆拳道俱乐部机构的简化处理。通过对跆拳道俱乐部机构的精简处理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发展跆拳道俱乐部的费用。

结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下,跆拳道俱乐部发展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为了更好发展跆拳道俱乐部,加强人们对跆拳道训练的科学认识,需要有关人员根据跆拳道俱乐部发展实际情况,从意识、制度、人才队伍、成本费控制、创新化发展等方面采取措施完善跆拳道俱乐部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文军.西安市跆拳道俱乐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俱乐部管理篇9

论文摘要:采用资料文献和水平对比研究法,从职业足球俱乐部的性质、机制和经营方面对国内外俱乐部的现状进行研究。指出产权不清晰、经营意识不规范、运动水平不高和俱乐部负担过重等问题是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发展对策。

自1994年足球职业化以来,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国已经逐步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职业足球管理体制我国的足球产业取得了许多成就,摸索出了一些经营开发的经验。然而,与足球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足球产业还处于初级阶段,足球市场还不健全。

本文根据足球产业所固有的特点与发展规律,通过实际调查与理论分析,探究中国足球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为足球产业的发展提供对策建议。

一、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俱乐部的基本模式

职业足球俱乐部是一个围绕足球开展各种商业活动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它以竞赛为手段,以盈利为目的,并以此来加强自身和促进足球运动的发展。1993年12月10日,中国第一个职业足球俱乐部——上海申花俱乐部成立,1994年4月17ft,中国职业足球联赛开赛目前,俱乐部制已成为我国足球的主要体制,其类型有:(1)政企联办制。一般有政企合作和政企合资两种。就是由体育局出队,提供训练场地,企业出钱。俱乐部挂企业名参加比赛,而企业则解决了经费不足的问题。(2)企业制。是由一家企业独资成立或收购一个俱乐部,俱乐部的工作人员都属该企业员工。俱乐部作为企业的下属公司,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自主经营,自负盈亏。(3)股份制。是由多位股东出资入股,球队作为无形资产经评估后折价入股,共同注册股份有限公司,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股东按股份多少承担亏损和分配盈利,大股东负责公司的管理和承担主要责任。俱乐部实行独立经营核算,对教练员和运动员实行合同制和思想管理。

2.俱乐部的经营状况

我国俱乐部的经营项目有:门票、广告、电视转播权、转会费、会员费和相关产品开发。职业联赛以来,电视转播接近于无偿提供,所以门票和广告经营是俱乐部的主要收入占总收入的85%以上。如1996年辽宁俱乐部的门票广告收入共1109万元,占总收入的92%;1998年上海申花俱乐部门票和广告收入分别是1000万元和2500万元;2002年大连实德俱乐部加强了门票广告经营和新兴产品开发,估计总收人在1亿元以上。但由于我国俱乐部是从专业足球向企业足球和职业足球发展的,长期依靠政府和企业的拨款,俱乐部内部有效的经营机制尚未形成。调查显示,有70%以上的俱乐部除了有限的广告和门票收入外,几乎没有任何经营和开发项目,面对每年约4000万元以上的支出,不要说盈利,连维持生存都有问题。如大连万达,六年中共投入约2.5亿,收入仅有1亿元;四川全兴,四年投入约1.5亿元,亏损1亿多。这是职业足球开展以来,俱乐部频频易主,企业退出足坛的主要原因。

3.俱乐部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一,法人定位不规范、产权不清晰。我国法律规定,企业法人才完全拥有经营权,而有的俱乐部定位则是社会团体法人,这就给经营带来难以克服的困难。而且,我国实行政企联办制的俱乐部较多,由于认识上的不统一,常常出现体委拥队自重,企业拥钱自重,导致俱乐部管理和经营上的混乱。还有一些企业制俱乐部的资金受企业制约,不能做到独立核算。俱乐部的责、权、利无法得到保障。

第二,经营意识不强。目前,我国俱乐部体制以政企联办和企业制为主,俱乐部本身的经营意识淡薄,片面认为经营赚钱是企业的事,俱乐部只管训练与比赛。从根本上违背了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原则,忽视了足球和俱乐部自身的无形资产的价值。由于缺乏自我“造血”功能,一旦企业经营遇到困难,俱乐部的运作必将受到影响。

第三,后备力量匮乏。2001年,通过几代人的努力,中国足球终于打进了世界怀,但从运动水平来说,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队员老化,技战术打法陈旧,与球迷的期望还有相当距离,再加上不断受到“假球”、“黑哨”的影响,使得球市冷清,观众减少。另外,后备人才的缺少也影响球队水平的提高,一些俱乐部急功近利,根本不愿做花费大、时间长见效慢的培养青少年球员的工作,没有二、三线队伍,只靠个别球员的转会,又怎能提高球队的水平。

第四,球员待遇太高,俱乐部负担过重。职业化以来球员的物质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但由于俱乐部运作不规范致使一些教练和球员的收入与他们的付出极不成比例。西方俱乐部工资的支出,约占总支出的50%,而我国的俱乐部工资支出竟高达70%左右,如此高额的费用,使得很多俱乐部不堪重负,陷入财政危机。同时也使得一些人一味崇尚金钱,做出了出卖灵魂的勾当。这些现象引起社会和球迷的极大不满,给职业足球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二、完善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的建议

1.俱乐部向股份制过渡

从俱乐部的发展来看,政企联办和企业制都存在一定的不独立性和不稳定性。股份制作为一种新形式,在足球发达国家已广为采用。股份制中俱乐部具有独立法人地位,其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权力归股东大会,股东以其股份的大小依法履行各自的权力和义务。俱乐部不再属于任何行政部门。政俱职责分开,产权关系明确。俱乐部的经济效益与股东有直接的关系,他们按投资的多少承担亏损和享有盈利。在组建股份制俱乐部时,要注意一些大股东的加入,大股东财力雄厚,抗风险能力强,经营运作规范,没有投机心理,可保证俱乐部的持续稳定发展。

2.确立“以球养球”的经营思想,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俱乐部要彻底改变过去“以商养球”、“以企养球”的观念,树立“以球养球”的经营思想。足球产业虽然投资大,收效慢,但它具有巨大价值潜力,各俱乐部要结合各自特点,拓宽经营思路,采用灵活经营方式。最近,大连实德俱乐部所采取的提高比赛精彩程度,火爆主场气氛,开发100多种足球产品,引进少年黑人球员及旅游景点设施的开发等经营措施,各俱乐部可以从中得到启示。另外,俱乐部要聘请和培养既懂足球、又懂市场经营的高级管理人才,注重工作人员专业化。

3.引进球星,开源节流

我国俱乐部纷纷引进外援,但真正的球星却很少。要充分认识球星效应对球队高水平的影响,如何吸引更多的观众,这是俱乐部的经营之本。面对庞大支出,俱乐部要节省一切不必要的开支,要按照有关的法令法规,根据俱乐部市场收入合理地确定球队的工资总额,真正做到按劳取酬。

4.寻求当地政府的积极支持

综观国内经营好的俱乐部,无不是与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有关。由于足球的特殊地位和影响,在很多地区足球已与当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融为一体,对扩大地方知名度,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若能争取地方政府将足球产业作为其地方整体经济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优惠与倾斜,在经济上给予适当的协调疏导,这将大大有利于俱乐部的市场经营和健康发展。

5.完善法制建设

职业足球在中国刚刚起步,法制建设尚不完善,有必要在《体育法》的基础上制定相关的《足球法》,将俱乐部的法人定位,管理体制,经营开发,教练员、球员的权益,后备力量的培养等方面进行法律界定,一切依法办事,才能保证足球职业化进程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马德兴.非去不可——为了进军世界杯[m].北京:工商出版社.1997.

[2]韩勇.中国足球俱乐部内幕[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8.

[3]王玉峰,周毅.城市政府对当地职业足球俱乐部支持情况调查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1):l8—20.

[4]谭建湘.从足球改革看我国竞技体育职业化的发展[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8,(4):1—7.

俱乐部管理篇10

一、准入条件

(一)申报青训机构名称:**市青少年业余足球俱乐部

(二)申报主体:俱乐部所依托的普通中小学校(申报表必须加盖学校公章)。

(三)申报要求:

1、申报单位必须依托普通中小学校,并在学校支持下,利用学校场地对该校及周边地域青少年儿童进行足球技能培训;

2、申报单位必须有固定的具有积极意义的俱乐部名称、队徽;

3、申报单位必须明确申报俱乐部负责人(挂靠学校负责人),并申报俱乐部办公地点、联系电话、传真、电子邮件;

4、申报单位在每年度申报时注册青少年运动员不得少于18人,并能组成两个年龄组的俱乐部队以参加**市青少年业余足球俱乐部的竞赛训练活动。

5、申报单位至少拥有一名C级以上(含C级)教练员岗位培训经历的教练员,并完全接受**市足球协会组织的教练员业务培训和考核;

6、有可用于主场比赛的场地及必须的竞赛器材。

二、申报办法

(二)申报接收单位:**市足球协会

(三)申报程序:

2、申报单位应随同书面申报要求一同报交符合本办法第一章第三条第四、第五款规定的运动员、教练员注册资料,以便审查;

3、申报单位在办理申报手续时提供与所属教练员所签署的工作协议,以及与所注册青少年运动员所签署的培训协议。不满16周岁的青少年运动员必须由其法定监护人(父亲、母亲或特定的亲属)签字;

4、申报单位所注册的教练员和青少年运动员必须身体健康,适宜于进行足球竞训活动,其注册表必须盖有市级以上医院的体检合格章;

5、**市足球协会在接到规范的申报材料后,应立即安排进行检查评估,以确认是否符合申报要求,并于10个工作日之内以书面形式对申报单位予以回复(是否批准其申报)

6、获批准的申报单位应在每年2月15日前详细填报并向**市足球协会报交《中国足协业余俱乐部注册表》一式四份,交纳注册费50元整;

7、**市足球协会接到申报单位的注册申请后,应以中国足球协会会员协会身份进行初审注册,报中国足协批准后,所报交的《中国足协业余俱乐部注册表》由中国足球协会备案一份,**市足球协会存档一份,批复一份给申报成功的青少年业余足球俱乐部。

三、享有权利

(一)**市所组织的年度青少年业余足球俱乐部联赛、**市青少年校园足球精英赛只允许在**市足球协会办理了注册手续的青少年业余足球俱乐部球队报名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