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中考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7:31:40

襄阳中考篇1

襄阳2020中考时间:7月17日-19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简称“中考”,是检验初中在校生是否达到初中学业水平的考试;它是初中毕业证书发放的必要条件,考试科目将国家课程方案所规定的学科全部列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考试时间一般在六月中旬。

襄阳简称“襄”,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汉江流域中心城市,鄂、豫、渝、陕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成员。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居汉水中游,北邻河南省南阳市,南与荆门市相邻。东经110°45′~113°06′、北纬31°13′~32°37′。市境东西长157~228公里,南北宽109.5~122.8公里。连界线全长1332.8千米。

(来源:文章屋网)

襄阳中考篇2

6月26日,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襄阳市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了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建立健全考试制度。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主要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考试成绩是初中学生毕业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基本依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行初中学生毕业、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两考合一”,考试结果“一考多用”。考试的组织与管理全市统一,任何县(市)区和学校不得另行组织高中阶段学校招生选拔类考试。全市在籍初中学生均须按要求参加并完成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明确考试科目、形式、分值和时间。从2019年初一新生开始实施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遵循“全科开考,即学即考”的原则,考试科目确定为: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教育)、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襄阳好风日,共16科,总分值为820分。

语文、数学、外语实行纸笔分卷考试,卷面分值分别为120分。外语考试包括听力(25分)和口语(15分)测试等,考试时间为初三学年的6月下旬(执行全省统一中考时间),英语口语测试时间为初三学年3-5月。

道德与法治、历史实行纸笔合卷考试,卷面分值各为60分,考试时间为初三学年6月下旬(执行全省统一中考时间)。

物理、化学实行纸笔合卷考试,卷面分值为——物理70分、化学50分,考试时间为初三学年6月下旬(执行全省统一中考时间)。生物、地理实行纸笔合卷考试,卷面分值各为50分,考试时间为初二学年6月下旬(参照全省统一中考时间)。生物、物理、化学实验操作采取实际操作、模拟操作等方式考试,每科10分,共计30分,考试时间分别为初二学年4月和初三学年4月。

体育与健康考试实行平时考核和现场测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共计50分。平时考核分三个学年(初一、初二、初三)进行,每学年5分,共15分。现场测试分必考项和选考项,共计35分。必考项:男生1000米跑(15分)和引体向上(10分);女生800米跑(15分)和仰卧起坐(10分)。选考项,考生从篮球、足球、排球中选考一项,分值为10分。考试时间为初三学年4-5月。小学五、六年级或初中阶段参加县(市)区级及以上教育、体育等行政部门组织的体育竞赛项目并获奖的学生,选考项免考计满分。

音乐、美术实行纸笔考试、技能测试、才艺展示和“上网机考”等方式,每科10分,考试时间为初三学年。小学五、六年级或初中阶段参加县(市)区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音乐或美术评比活动并获奖的学生,音乐或美术免考计满分。

信息技术教育实行“上网机考”,分值为20分,考试时间为初三学年。

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襄阳好风日实行纸笔考试,考试成绩以a、B、C、D等级呈现。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学习情况,统一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相关内容。

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信息技术教育和生物、物理、化学实验操作等科目的详细考试方案另文通知。

襄阳中考篇3

6月26日,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的《襄阳市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强化了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建立健全评价制度。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分析与评价,是培育学生良好品行、发展个性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制度。全市在籍初中学生均须按全省统一要求参加并完成综合素质评价。

准确把握评价内容。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根据义务教育的性质、学生年龄特点,结合教育教学实际,重点在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五个方面合理设定评价内容和要求,充分反映学生的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注重考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和突出表现。

襄阳中考篇4

关键词:襄阳;历史文化;景观设计;方案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4-37-3

在“四个襄阳”建设宏图引导当下建设、畅想美好未来之时,我们不妨以“国际视野、全球眼光”环视一下世界范围内诸多历史文化名城成功保护、发展的经验,无一不告诉我们:保护城市历史遗存和文化记忆,才是历史文化名城唯一的可持续发展之路。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吴良镛教授指出:城市“未来由现在开始缔造,现在从历史中走来,未来变化的方向离不开对历史进程的探寻。……把握了它,有助于人类的发展获得当代的意义”。“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在“四个襄阳”建设蓝图紧锣密鼓铺开之时,以历史人文景观的形式标识并守护襄阳两城仅存且急需再现的历史节点和文化记忆,不仅迫在眉睫,而且意义重大!本文从把握襄阳文脉主线,以景观再现襄阳历史文化记忆的视角,提出“文化襄阳”历史文脉景观化呈现方案,祈盼对我们共同的家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助益。

一、把老樊城模糊的历史记忆人文景观化

今天的襄阳,早已在历史演进中“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襄阳城市悠久历史见证的物化遗存和文化记忆,也在沧桑巨变中留存不多,甚至少得可怜!随着见证襄阳历史的遗迹和老一辈襄阳人的日渐逝去,我们后人只能在古老的襄阳方志、考古发掘和小说传说中一窥襄阳一鳞半爪的模糊印象,因为身边的“襄阳”正在一天天变得现代和陌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这样界定:历史文化名城是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保存文物”是城市悠久历史的见证,“保存文物”以及已经消失的重要景观或建筑,则蕴含着这个城市所“具有的重大历史文化价值和革命意义”。依据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不妨从襄阳城市发展的历史纵深中去寻找现在还能找到和有待恢复的物证,这对襄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来说无比重要。《水经注・沔水》载:“樊,仲山甫封地。”《元和郡县图志》卷第二十一载:“古樊城,仲山甫之封国也。”仲山甫是周宣王(公元前827-前781)时期的著名大臣,公元前800年左右被封于樊,这就是襄阳学界号称襄有2800年建城史的起点。襄阳过去有个樊侯祠,是纪念仲山甫修建的,仲山甫是襄阳历史上彪炳经史的第一人,也是成就周宣王“赫然中兴”时期的著名大臣。虽然樊城再也无法寻觅仲山甫曾留下的遗迹,甚至连后人为纪念他修筑的樊侯祠也难觅踪迹,但仲山甫作为襄阳城市历史第一人的地位难以磨灭,重修樊侯祠以示纪念,使之成为襄阳历史文化名城人文景观的开启之作就显得意义非凡。否则,津津乐道的2800年历史仅是口头一言,没有物证。

樊城无疑是襄阳城市发展的源头,虽然从漫长的时光隧道仅能窥到仲山甫悠远模糊的身影,但更为真实可考的春秋小国――邓国,堪称樊城的可见源头,这在《左传》《国语・郑语》等都有明确的记载。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考古出土的“邓公牧簋”、邓国宗室的“侯氏作孟姬簋”及邓国贵族墓葬就是力证,襄阳2600年左右真实可考的历史赫然呈现在世人面前,这是襄阳建城史上又一个里程碑。邓城遗址因其厚重的人文历史价值,1981年被省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近年来城市发展不断向邓城遗址蔓延的势头令人担忧,仅在遗址处立两块不起眼的混凝土标识,很难对这一重要遗址起到有效保护作用,重新规划设计与邓城遗址相匹配的纪念性建筑景观刻不容缓。

现在的樊城是襄阳经济发展的中心,然而古老的气息早已被无情的历史和现代繁荣的景象所淹没,不仔细探寻很难找到老樊城的身影。曾经的樊城是什么样呢?据《襄阳县志》记载:樊城“向有九门,东迎旭,南没于水,南会通公馆,西南迎汉,西北朝觐,正北朝圣、定中,东北屏襄,岁久城圮濠已平。”从历史文献可知樊城九门中还有八座城门的名称依稀可见,即迎旭、迎汉、朝觐、朝圣、定中、屏襄门,而“南没于水,南会通公馆”的记载则透露了樊城南临汉江的两座城门的名称,即“会通门”和“公馆门”。按樊城城门对称布局的特点,只有东南角的城门名称消失在历史深处不知称谓。现仅存的只有定中门遗址、正在修复的屏襄门和修缮一新的米公祠,历史的无情让人唏嘘!屏襄门意寓“荆襄屏障”之意,在“保护性拆除”又“保护性重建”后已经面目全非,高楼大厦“屏障”下的屏襄门早已失去了历史语境,俨然现代与历史开了一个玩笑!定中门涵有“平定中原”之意,是否定名于宋金、宋元交战之时已不得而知!定中门是老樊城唯一保留历史风貌遗存的城门,尽管门楼不在,残缺的拱门上杂草灌木丛生,备显沧桑衰落,但在适当清理周边环境和保护加固的同时,保留定中门“原生态”的生存现状则更能体现出对历史尊重的智慧,不能再让“定中门”变为“屏襄门”成为襄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新笑话”!失去的不可追。在樊城日趋现代化的背景下,对仅存的柜子城城墙及曾经的另外六座城门遗址处立碑标识,也算是对老樊城保有一点历史记忆吧!

水星台是樊城尚存的古代消防建筑,在全国现存城市消防设施中堪称独一无二。其台基与过去的城墙连为一体,是曾经樊城的制高点,承担着发现火情并组织消防的重要作用。据《襄阳县志》记载,水星台由东晋著名学者、文学家郭璞创建,“以镇樊城火灾”。它先后曾经历5次扩建、整修,保存到现在已有1600多年,实属不易!水星台可谓樊城古老历史和城市消防管理的有力见证,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襄阳城市发展史上意义重大。

樊城是我国南北交汇之地,水陆交通便利,素有“南船北马”的美名,是重要的商埠码头。曾经“往来行舟,夹岸停泊,千帆所聚,万商云集”的繁华虽已不现,但众多的商业会馆和汉江沿岸码头遗址,仍能遥想当年繁盛的景象。清乾隆、嘉庆年间外地商人在樊城先后修建了鄂、豫、皖、川、陕、晋、赣、浙、闽、湘、苏等二十多个商务会馆,现仅存有山陕、抚州、黄州、江西和江苏五座会馆,多为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除山陕会馆保存较好外,其他四馆由于年久失修已近于损毁边沿。特别令人惋惜的是位于历史文化街区陈老巷右侧的清代江西商贾所建的抚州会馆,虽已破败不堪,但2000多平方米的占地规模,现存嵌有“峙若”楷书大字匾额,三开间双层、歇山庑殿结合式雕花斗拱屋顶的高规格戏楼,颇具赣南建筑风格和会馆文化价值,依稀能一睹昔日的风华!这些会馆是樊城“自古就是商贾汇聚之地”的见证,也构成了襄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特有的“会馆文化”。今天,襄阳又成为海内外客商云集投资的热土,保护好这些历史文化遗产愈发显得珍贵无比,因为这些会馆既能体现襄阳厚重的商业文化传统,又能使五湖四海客商感受到先辈在襄阳从商的温情和成就,这对彰显“文化襄阳”的亲和力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虽然曾经的“会通门”“公馆门”暗含有樊城客商云集、市镇富庶之意,但它们已早消失在历史迷雾中,然而樊城沿江诸多码头遗址确是当年商贸繁华的“活化石”。据同治《襄阳县志》记载,襄阳汉江两岸有码头31处,其中樊城就有22处之多,可见当时码头首尾相接的壮观景象!今天,尽管“码头”已化作沿江大道上一个个“景观符号”,但徜徉其中仍能让游人从江边光滑的青石条上看到老樊城码头桅杆林立、人声鼎沸的影子!

二、让人文景观彰显襄阳清晰的历史文脉

“一江春水穿城过”,碧波荡漾的汉江把襄阳分为两城,即江南的襄阳和江北的樊城,又因地理、历史原因形成了“南城北市”的独特格局,可见樊城商贸重镇的地位由来已久。而对岸依山傍水、易守难攻的襄阳自古就有“铁打的襄阳”的美誉,襄阳随之成为历代政府的治所和文化中心。作为历史文化名城,襄阳所依重的标志性文物就是“古老的城墙仍然完好”。“凭山之峻,据江之险”的襄阳城虽有“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魅力城市”等享誉全国的称号,但一二十来从“外揽山水之秀,内得人文之胜”的角度挖掘襄阳所承载的历史人文价值内涵还不够。襄阳古老的城墙仅仅是历史文化名城的外在形象符号,城内的人文底蕴、城外“江汉一带碧长流”的汉水文化和“十里青山半入城”的岘山文化,才是襄阳历史文脉真正价值之所在。余秋雨先生在《中国文脉》一书中说:“中国文脉,就是指中国文学几千年发展中最高等级的生命潜流和审美潜流。”套用这句话,襄阳文脉就是在襄阳人文历史演进中所留存的“最高等级的生命潜流和审美潜流”。

如果说“北市”樊城扮演了襄阳经贸重镇的角色,那么,襄阳则凸显了山水文化与历史人文交融中无以伦比的“最高等级的生命潜流和审美潜流”底蕴。首先,作为襄阳人有必要搞清楚“襄阳”名称的由来,《水经注・沔水》载:“城在襄水之阳,故曰襄阳。”《襄阳县志・山川》记:“襄水即今襄渠”。襄水、襄渠也就是现在不起眼的南渠,南渠竟然是襄阳大名由来之所在,恐怕很多襄阳人也不知它的价值所在。在游人聚集的烈士塔广场旁的南渠(襄水)边,设亭立碑以示标识纪念就显得颇有意义。襄阳城内名胜古迹很多,除了已经重建的昭明台、明襄阳王府、北街和古治街等外,立碑标明大名鼎鼎的铜巷、校士街也必不可少,因为这两个街名蕴含着襄阳古老的历史文化意义。城内最著名的两处景点莫过于曾经的孟亭和闻喜亭。孟亭,也就是浩然亭,始建于何时不得而知,但确是襄阳人民为纪念有史以来本土最著名的唐代诗人孟浩然所建。据《襄阳县志》知道光丙申年(1836年)曾重建,后来亭毁(地址在原市委院内),出土的孟亭碑、诗文题跋和孟公刻像等石刻,据悉现藏在市文物管理处。纪念襄阳文化史上首家孟浩然的孟亭至今没能重建,不能不说是“文化襄阳”建设中的一大憾事!选址重建还待何时!闻喜亭,曾建于唐代襄阳城南,北宋时迁建城东北隅紧邻汉江,清代“移建于鹿门书院内”(原市委院内)。曾因“唐宋家”之欧阳修、曾巩等人登临赋诗,闻喜亭名声大震,成为襄阳历史上的名胜,与岘山亭、诸葛草庐亭和孟亭并称襄阳四大名亭。在“文化襄阳”建设如火如荼的今天,如能在城东江边复建闻喜亭,其美好的历史文化意蕴真可谓襄阳之“闻喜”也!

襄阳城外东、南、西三个方位曾遍布名胜古迹,现在大多已涵盖在蓬勃发展的市区。襄阳被誉为三国文化的起点,城西以纪念诸葛亮而流传至今的古隆中建筑群享誉海内外,游人如织,而位于城东陶家湾的襄阳三国名士庞统的纪念建筑――庞靖侯祠(庞公祠)却无从寻觅。历史上虽有“凤雏庞统”与“卧龙孔明”齐名的美誉,但庞公祠早已湮没在乱石荒草之中,至今未能得到恢复。明正德年间残留的“风栖书院”碑刻,现收藏于市文物管理处,而刻有“胜迹永传”、“义风义学”两块残碑仍散落在旧址无人问津,耳闻要把襄阳建设成三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壮志口号,目睹眼前庞公祠的境遇不禁令人汗颜!

城南的岘山不仅是“铁打的襄阳”的自然屏障,而且是襄阳“外揽山水之秀,内得人文之胜”文化特色的重要支点。岘山亭,又称岘首亭,曾坐落在扼守襄阳南门户的岘首山巅,位居襄阳历史上四大名亭之首。尽管岘山亭自古以来曾是襄阳风景之美的一大看点,但真正吸引历代文人墨客向往的不尽在于山水美景,而是因为西晋军政名臣羊祜所建立的泽被国家和襄阳人民的不朽功勋。史载羊公生前醉心岘山美景,多次登临仍时露流连忘返之意,在他不幸病逝洛阳的噩耗传到襄阳,“南州(襄阳)人征市日闻祜丧,莫不号恸,罢市,巷哭者声相接。”襄阳人民为了表达对羊公的缅怀、感恩之情,“于岘山祜平生游憩之所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预因名为堕泪碑。荆州人为祜讳名,屋室皆以门为称,改户曹为辞曹焉。”襄阳人民就是以如此的方式纪念羊祜,至今读史登山仍感慨良多,对羊公也顿生仰慕敬佩之情!羊祜可谓岘山人文之魂,岘山因羊公名播华夏,岘山仿佛羊公的丰碑屹立在襄阳大地,铭刻在襄阳人民的心上!让人痛心不已的是在岘首山上曾屡毁屡建的羊公祠、堕泪碑和岘山亭至今不见踪影,而韩国却要把纪念羊祜的“岘山文化祭”纳入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议程,怎不让襄阳人愧对羊公!

襄阳城西至万山一线是历史人文资源的“富矿带”,曾经有过不少历史文化遗存,有待在“文化襄阳”的建设中以人文景观的形式进行再现,使襄阳的历史文脉变得更加清晰和完整。襄阳之名西汉时已出现,三国时便广为人知,两晋时期又因羊祜、杜预在襄阳建立的泽被后世的卓越功业、习凿齿的史学成就以及释道安在襄阳弘扬佛法等更使襄阳的人文底蕴变得深厚隽永,令后人至今追忆不绝。襄阳文化在唐宋时期达到鼎盛,“外揽山水之秀,内得人文之胜”的地域优势,使自然山水与历史文化在襄阳得以完美融合,成为历代先贤歌咏赞美的敬仰之地。檀溪上曾发生刘备“马跃檀溪”的故事还不时在而脑海呈现,而高僧释道安率400多弟子来到襄阳,在檀溪边曾主持兴建规模宏大的檀溪寺更让人惊叹!据记载寺内“建五重塔,起屋四百间”,襄阳于是成为东晋佛教文化的传播中心,檀溪寺因此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重现檀溪寺的辉煌已不太现实,但获悉市政府有意在习家池后复建东晋襄阳另一名寺――谷隐寺的消息,仍使人看到佛教文化在襄阳复兴的契机,在檀溪故道处选址设亭立碑诠释檀溪寺渊源确实是必要之举!

据《尚书・禹贡》《襄阳府志・汉水经流考》、顾颉刚《禹贡注释》等文献记载、考证,沧浪之水指汉水流经丹江口至襄阳一段的别称。《孟子・离娄》《楚辞・渔父》等皆载有“沧浪歌”,孔子、屈原也都曾在襄阳汉水边聆听过:“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古老民谣《沧浪歌》所蕴涵的启发人们应因时而异、“与世推移”的朴素哲理发人深思!据传汉江边曾建有濯汉亭,今天如能在老龙堤上重建濯汉亭,镌刻《沧浪歌》,使之与城东的闻喜亭遥相呼应,不失为汉江之畔有一道人文景观!

杜预是继羊祜之后镇守襄阳的西晋名臣,是杜甫的先祖。既有率军灭吴为国家统一建立的卓越功勋,还在襄阳兴办学校,兴修水利,造福一方,百姓尊他为“杜父”。杜预和羊祜公一样还是一名学者,公务之余著书立说,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等四部著作传世,可谓做到了“立德、立功、立言”三全其美!《晋书・杜预传》记载:“预好为后世名,常言:‘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刻石为二碑,纪其勋绩,一沉万山之下,一立岘山之上,曰:‘焉知此后不为陵谷乎!’”杜公如此好名,无可厚非!在万山江畔沉碑处建亭立碑,镌刻缘由以示纪念,应该是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中的当为之事。

万山脚下,汉水之滨,郑交甫巧遇汉水女神的美丽传说源远流长,早在《诗经・周南・汉广》篇中就有描述,后来还演绎出古代襄阳人特有的节日――“穿天节”。汉水女神的传说随之成为历代文人骚客吟咏不绝的话题,今犹在耳,也使襄阳的历史文化顿添浪漫迷人的色彩!今天用散发时代艺术气息的大型人文景观雕塑,再现这一温馨浪漫情景,将会成为极具襄阳地域历史文化特点的标志性景观,引人产生美好遐想!

万山,紧邻汉江又名汉皋山,扼守着襄阳的西门户,山上名胜古迹甚多。山顶曾建有荆相寺,又先后改名幽兰寺、须弥寺和保堤寺,遗址尚存。山上还有“建安七子”之一王粲的故居遗址及“王粲井”遗存。王粲是魏晋文章大家,其名作《登楼赋》传颂千古,万山因此愈加散发出迷人的文学气息,引得众多文人登临歌咏。唐代本土诗人孟浩然近水楼台自然当仁不让,以多篇诗作抒发感怀,宋时的曾巩、苏轼等名家更是留连忘返予以凭吊、赞美:“万山临汉皋,峰岭颇秀发。王粲旧居处,荒草久埋没。解佩盖已迷,沉碑终自伐。”(曾巩《万山》)“禅房久已坏,古含清。下有仲宣栏,绠可深容指。山川近且秀,不到懒成耻。”(苏轼《万山》)山下江边就是“神女解佩”、“高岸沉碑”故事发生的地方,也是老龙堤的西端起点。在“文化襄阳”战略中将万山规划为万山公园,在山顶复建汉皋亭,在其他遗址处立碑标明,不仅还原了万山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可供市民凭吊、休闲、游览和健身,堪称一举多得的惠民盛举。

三、结语

襄阳和中国其他历史文化名城一样,都面临着一个共同尴尬的发展“窘境”:城市建设以往无继地延续着“革命式”悖论向前推进,新的城市建设以推倒旧的城市文化遗存作为代价不断演化着。从表面看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充满生机,但作为城市血脉的历史文化遗存和记忆,却在大干快上的大拆大建中荡然无存,新城市和旧城市的文化历史联系被逐渐割断,城市文化记忆出现了难以弥合的真空和断层,使得城市文化精神无以寄托,城市向心力难以聚拢,市民在享受物质条件不断改善的同时却无法找到心灵的归宿感,诸多潜在的因素无疑在无法预知中消减着城市进一步发展的内在动力,这就是中国大多数“历史文化名城”所遭遇的发展“宿命”!逝去的不能追回,未来的可以科学规划。在“四个襄阳”的战略宏图中,以人文景观的形式再现襄阳的历史文脉和文化记忆,应该符合襄阳人民心声,也是建设“文化襄阳”的明智选择!

参考文献:

1单霁翔,从“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144

2刘柄,李有让,襄樊地名与名胜丛考[m],襄阳:襄樊市地名办公室出版,1985:14

3襄阳历史上第一个名人[eB/oL],http://http:///know/lsxyzy/xyrwz/201207/t20120719_323556.shtml.2012-07-19

4、9魏平柱,临汉文史考析[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4:3.92

5李觉辉,历史文化与襄樊人文景观设计[J],襄樊学院学报,2010(7):33

襄阳中考篇5

[关键词]襄阳市;区域性;物流中心;策略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8-0020-02

1襄阳市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襄阳自古以来就有着“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是我国著名的交通枢纽城市。襄阳市面对国内中西部市场有着极佳的辐射地位。目前,襄阳市已经建成了立体现代化的交通网络——一条汉江、两个机场、三条铁路、四条高速公路。这些交通网络的支撑给襄阳市的水运、空运和陆地运输都提供了便捷性。

在“十一五”期间,襄阳市就开始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交通网络的状况,并且抓住了中国工业有着向内地迁移的趋势,在保持着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也促进了物流业的较快增长。襄阳市物流业迅猛发展,已初步形成不同所有制形式、不同经营模式和不同经营规模的专业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十一五”期间,襄阳市商贸流通业增加值稳步上升,连锁物流配送体系初步形成,农村现代流通网络逐步建立,流通产业组织化、规模化、现代化程度大幅提升,襄阳市的物流业规模呈现着稳步上升的态势。“十一五”以来,襄阳市抓住流通现代化建设的有利时机,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为重点,大力推进流通现代化建设步伐,一批商贸流通企业茁壮成长,专业市场建设成效显著,连锁经营规模快速扩张,物流现代化水平逐步提高,电子商务发展方兴未艾,商流、物流、信息流聚集效应充分显现,流通产业优势初步确立。

襄阳市经济目标的实现需要一个良好的物流业的支撑,可以说现代化物流业的发展决定着襄阳市发展的优胜劣汰。结合襄阳市的交通网络和市场调查,可以看出襄阳市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有着巨大的潜能与优势。发展现代物流业不仅对现代化的企业发展有利,而且也是促进襄阳市经济的增长点。

2襄阳市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的优势

2.1襄阳市物流运输体系的完善

襄阳市凭借其立体交通网络的发展,使其与全国各大城市紧密联合。在襄阳市的1000千米范围内,就囊括了像武汉、西安、郑州、重庆、成都等内陆中心大城市。同时,襄阳市又处于华中、西南、西北的“Y”型交通中心位置,是连接着全国各个方向的重要交通枢纽,这些独特的交通优势为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提供了良好的物流条件。

襄阳市内的汉江流域辖区195千米,具备三级航道功能,为货运提供了通江达海的优势条件;全市的11个港区,62个码头,为襄阳市提供了丰厚的水运基础。襄阳市辖区贯穿着316、207两条国道,通车密度在湖北省仅次于武汉市,高速密度甚至超越了美国,同时襄阳市的农村通车率也位于全省前列,这些公路为物流提供了良好的公路基础。襄阳市有着全国特大铁路货运编组站——襄阳铁路货运编组站,同时也是我国铁路运输八纵八横网络中的枢纽站,独特的铁路枢纽地位为物流运输提供了铁路基础。襄阳机场具有国家一级通航标准,直航国内10多个特大城市,是襄阳市现代物流业的空运基础。襄阳市辖区内有“西气东输忠武线”、“西气东输枣十线”这两条天然气管道支线经过,使得襄阳市成为了南阳油田至荆门石化的输油管道枢纽,为石油、天然气等产品的运输提供了良好的管道基础。

2.2襄阳市物流企业体系已经形成

襄阳市凭借着“十一五”的规划发展,全市的各类物流企业借助不断繁荣的城乡商贸业,已经具备了特色的物流企业体系雏形。据统计,到2012年为止,襄阳市的物流企业超过了800家,专业的货运信息企业超过500家,更是形成了16个大型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这就为全市的物流企业体系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2.3襄阳市有着较强的现代物流思想意识

“十一五”期间,襄阳市的进出口总额达到了21亿美元。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推动了襄阳市建设国际贸易系统的步伐。目前,襄阳市已经与7个国际城市建立了友好的贸易伙伴关系,通过积极平台的搭建,襄阳市有着开放式的对外贸易合作平台,对外贸易的发展不仅促进了襄阳市与国际间的交流活动,更是带动了襄阳市发展现代化物流企业意识的增强。

3襄阳市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的目标定位

襄阳市区域性物流中心的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经过严格的分析与计划,同时也要求完整的战略与战术的配合。因此,这就需要综合襄阳市的尽可能多的因素来考虑区域性物流中心的建设目标。结合襄阳市的发展状况来看,全市的辐射区域有着不断拓展的前景,这就要求在襄阳市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应该以不断变动的视野来规划襄阳市的辐射区域在整个物流网络中心中的角色与地位。因此,襄阳市区域性物流中心的建设可以具体划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3.1襄阳市区域性物流中心建设的总体目标

在襄阳市建设区域性的物流中心首先应当适应全国和全省对于加快发展物流产业提出的要求,湖北省应该加大对襄阳市物流产业的扶持力度,促使物流中心向着集约化、专业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区域性物流中心的建设应该以襄阳市特有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为依托,通过对全市、全省现有物流资源的整合,构建一个具有综合运输方式、货物储存方式、信息提供方式等功能与特色相结合的现代化物流体系。同时,应该引进国际先进的物流管理经验,制定科学的物流管理制度,促进全市经济结构的根本性改变,进而推动整体物流业的跨越式发展。

3.2襄阳市区域性物流中心建设的具体目标

襄阳市区域性物流中心的建设是为全市的经济增长服务的,因此可以将襄阳市打造成湖北省内核心的物流中心城市。这一理念的提出是以湖北省的物流角度来定位的。襄阳市物流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了湖北地区经济增长的一个主要拉动力,这无疑是对襄阳市的物流产业的重要作用给出的肯定。凭借着襄阳独特的发展优势与前景,襄阳市完全有能力发展成湖北省内部的物流核心城市,使襄阳市成为湖北的省内和省际的物流集散中心。

在具体规划方面,结合襄阳市具有的汽车工业优势,重点规划建设出一个具有现代化特色的物流信息中心,同时可以在襄州区、高新区设立一个汽车物流周转点,在樊城区设置一个完整的现代化的综合性物流园,同时也可在襄城区建设能源新物流园区。在积极发展物流产业的同时,注重物流产品的运输。实现城乡间的统筹规划,也可以在全市的其他城区建设区域性物流园区。

4襄阳市区域性物流中心的建设策略

襄阳市区域性物流中心的建设需要全市的共同努力,要建设一个强大的物流中心,需要制定完整的建设策略。

首先,明确具体职能,推进体制创新。结合襄阳市的实际状况,区域性的物流中心的建设需要新型体制的支持。改革与创新现代化物流业的管理体制,明确分配各个部门的管理职能,提高市场在物流业中的地位,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学的物流管理体系。

其次,规范物流市场,优化物流环境。物流中心要想做大做强,需要实现物流信息的公开与共享,同时开展物流企业的评估、建立物流信息管理制度,也能为襄阳市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贡献积极的力量。通过物流评价系统的公开,对一些缺乏竞争力、信誉低下的企业进行整治与处理,提高物流企业的服务能力,为全市物流业打造良好的环境。

再次,实施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政府部门对于襄阳市区域性物流中心的建设应该加大扶持力度,并且出台相关的鼓励政策。例如,合理进行物流企业的营业税收调整,合理降低物流企业的水电价格,合理开通货车在市区的停靠时间等,这些措施都能够为物流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鼓励中小型物流企业进行整合,扩大优秀物流企业的竞争力。

最后,扩大舆论宣传,注重人才培养。要充分发挥网络优势进行襄阳市区域性物流中心的宣传工作,提高物流企业的知名度。同时,注重对高素质的物流人才培养,这是现代化物流业的发展关键。可以通过开展物流从业人员的培训来普及物流的相关知识。同时,应该加强物流人才队伍的建设,使其融合知识型与应用型的物流人才,为物流中心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张建政,庞德良.长春市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的目标定位及对策分析[J].东北亚论坛,2003(5).

[2]刘文茹,赵启兰,王耀球.论区域性物流中心的建设[J].物流技术,2001(6).

[3]平海.华中区域物流中心建立的思考[J].经济师,2003(5).

襄阳中考篇6

襄阳,襄樊。还是襄阳。

2010年12月2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湖北省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12月9日,襄阳市召开更名工作会议,正式确立更名为襄阳市――短短一周,襄阳从历史深处,“回归”到了现在。

更名争议

襄阳始建于西汉初年,以县治位于襄水之阳而得名,襄阳市被汉水分为南北两城,南为襄城,北为樊城。自襄阳置县起,从南宋到民国时期,无论是作为府、路、道、县,“襄阳”沿用近千年。

1950年5月,隔着汉水相望的襄阳、樊城两镇合并为襄樊市,系襄阳、樊城的合称,由襄阳地区专员公署管辖,为县级市。1979年6月升为省辖市,1986年12月8日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2010年12月9日,湖北省襄阳市召开更名工作会议,宣读了国务院和湖北省人民政府的批复,正式确立“襄樊更名”的事宜。

使用了60年的“襄樊”从此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那个闻名于世的“中国三国文化之乡”――襄阳。一切都显得那么顺理成章,或者说是很好的“回归历史”。尽管有这样那样不同的声音,但是现在去讨论更名的意义已没有价值。

据消息称,襄樊更名为襄阳的建议最早是由社会各界自发提出的。经过多次专家论证,根据地名管理条例有关规定,襄樊市向上级有关部门进行了更名申报工作。2010年11月2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襄樊更名。

早在2001年,襄樊就有更名的呼声,却一直到今天才更名成功。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直到现在也没有任何官方的解释。

一位襄阳的媒体工作者透露,“在2009年的时候更名的事情就炒得很火热,民间和政府在更名的事情上都有很高的呼声。后来国务院没有批下来,所以就不了了之。而今年不知道怎么突然就给批下来了,襄阳一下子成为全国关注的热点。”

“有必要改名字吗?我觉得襄樊就挺好的,改来改去是为什么啊?看到消息时,心里突然就觉得难受了,难道襄樊就没有知名度吗,不是也发展了60年了吗……”网友“欠一个拥抱”如此感叹。

“支持改襄樊市为襄阳市,因为襄阳比襄樊更有名。更名襄阳后,可以提升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吸引招商引资,复兴当地的经济。”支持改名的意见也不无一定的理由。

在国外,地方更名要经过一定的程序,并且有一定的权限。当收到某个提议时,省、地方或者地方地名主管部门研究一个名称一般会请教当地的居民,参考历史档案与文件,以及其它原始资料。依靠有用的信息,通过或否决一个决定。

此次襄阳更名,在程序上是否有一个更加透明的进程,许多网友和民众的反应十分激烈。

“我们希望对于更名这个事情,政府可以做的更民主些。我相信只要把正常的程序都做到了,老百姓是会理解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乔新生对城市更名的程序表示出这样的希望。

对更名持支持和反对的言论早已充斥着各大论坛和网站,一些激烈的争论在襄阳市正式确立更名之后便开始悄然停息。因为一切都已经尘埃落定――襄樊“退位”,襄阳“回归”。

短期阵痛

提起襄阳,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是三国风云时诸葛亮的“隆中对”;是王维唐诗绝句中的“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还是金庸武侠江湖里的郭靖“义守襄阳”?

现在,这个使用了两千多年的地名现在又回来了。名字改回来了,可是更名之后怎样弥补原来襄阳区和樊城的“名城经济”?当地民众提及的一些日常问题又如何处理?更名之后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当地政府又该如何解决?

此前,网上有不少关于城市更名成本的说法:有学者研究分析,一个150万左右人口的城市更名后,仅办理二代身份证这一项就需要花费2000万元。像襄樊这样的中等城市更名,耗资将以亿计。一个城市的更名,是繁杂的系统工程,按照如此算法,襄樊不可估算的经济损失要远大于此。

然而一些现在需要及时更换的证件和牌匾所造成的费用到底谁来承担,时至今日也没有一个说法,这也是网上有言论说更名的浪费和无意义的症结所在。

襄阳当地市民也非常关心城市更名后,他们需要更换哪些证件,怎么更换。12月9日,襄阳市召开了更名工作会议,该市更名领导小组办公室就更名工作的相关问题向媒体记者作了回答。主要提及襄阳市更名工作的基本原则;政府部门的印章、牌匾等更换工作如何进行;有关证件、证照、各种公共场所称谓的更换工作如何开展。

在回答记者的提问中,更名办公室有明确表示:各部门各单位印章、牌匾、公文版头按规范制作、更换;各类证件、证照,原则上法律没有规定必须更换的就不更换;涉及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正常生活和经营的各类证件,继续沿用,正常更换。

《鄂商》记者在致电襄阳市宣传部新闻科询问有关更名办公室的事情时,值班的的工作人员表示不是很清楚这个机构,“我不清楚这个事情,你去问别的部门”。

几经周折后,记者终于接通了襄阳市更名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值班电话。据值班的工作人员介绍:襄阳市更名领导小组办公室是受襄阳市委、市政府委托,受理有关更名的相关事宜。主要职责是受理、协调、解答以及处理有关襄阳市更名的相关工作。

当地一位姓陈的女士说:“更名就更名呗!换证件什么的暂时没有想过,到时候再换,反正不要太麻烦就可以。”

无论是不更换还是正常更换,这对襄阳市的居民来说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至少在短期时间内会有一些不方便。但不可否认的是,襄阳市政府在处理对民众造成的影响上还是有实际的行动。

“不管是怎么处理,更名的事情虽然已经定下来了,但是对当地的民众造成的短期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博士钟波涛说。

如何“向阳”

“现在在襄阳市内,几乎看不到很明显的更名迹象。”当地的一位同行告诉记者,“除了政府的牌匾和一些对外宣传机构的名称更改过来了,其它的都很平静,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热闹。”

对更名的反应,襄阳市的媒体在第一时间内就做好了准备。12月9日当天的《襄阳日报》就是例证。一位该报记者透露,据说报纸更名的工作在两个月前就做好了准备,所以当天的更名都是很有秩序的在进行。

不管更名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城市的发展是摆在现任襄阳市政府领导人面前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更名之后,襄阳的发展建设又该何去何从?

有不少专家学者指出,光靠城市更名来提升文化底蕴是不够的,要发展建设必须要有相应的配套设施,这样说来,襄阳更名之后的路任重而道远。

在2010年9月,襄樊市举办了“襄樊诸葛亮文化旅游节”大型文化旅游活动。而此前,襄阳已于1993年、2001年和2002年举办过三次“诸葛亮文化节”。这次更名成功后,襄阳在“诸葛亮之争”中将更加有力,这对整个城市的旅游开发和经济发展都有重大影响。

网友“云之彼端”说:看到这个(襄樊更名的新闻)感觉很复杂,襄樊的旅游不会因为改个名字就有突飞猛进。襄樊有很多好的景点,但建设保护都不怎么好,襄樊要确立自己的重心,利用有利山水人文打造历史文化名城!

“襄樊此次更名的大背景,是要以4a级的隆中景区为龙头打造“智慧之父诸葛亮”品牌,建起“三国旅游链”――这是响应湖北建设鄂西生态旅游文化圈的一个具体行动。”湖北省一位官员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自12月9日襄阳市正式确立更名以来,还没有看到有关围绕襄阳市更名而开发建设的工程,当地政府的异常低调也让外界感到奇怪。

最新的消息显示:12月18日有记者获悉,襄阳市将在“十二五”期间将该市城内的一条南渠恢复为襄水河。襄阳市委书记唐良智表示,没有襄水就没有襄阳城,要恢复襄水河的称呼,这是襄阳城市之根。

提到襄阳更名之后的发展建设时,钟波涛认为,如果当地是想发展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以此来发展旅游经济,这样还是值得的。“至少是在做名副其实的事情。”

而乔新生也表示出了同样的看法:“这样一来对襄阳的文化传承更加有利;同时文化旅游也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也可以摆脱历史包袱,主要是襄阳和襄樊的争论。”

“更名是会有一个短期的阵痛,但是要从长线来看这个问题。不管怎么说,城市更名这样的事情需要慎重,发展才是最重要的。”

襄阳中考篇7

洛阳、宜昌、襄阳这三座城市,分别隶属河南、湖北两省,地理位置不相互接壤,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特征:都是中部地区的省域副中心城市。

2016年,在中部地区众多省域副中心城市中,GDp前三名分别为洛阳3782.9亿元、宜昌3709.36亿元、襄阳3694.51亿元。

省域副中心城市成新宠

省域副中心城市,这个略显专业的名词,曾经历从学界到官方的认可过程。

湖北省地域东窄西宽,省会武汉偏于鄂东。2001年,现任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的秦尊文提出,应在鄂西确立宜昌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不久,秦尊文又提出把襄阳也建成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一主两副”,也就是以武汉为省域中心城市,襄阳、宜昌为辐射鄂西地区的省域副中心城市。

“省域中心城市应辐射全省,副中心则是能在一省局部地区承担核心带动作用的城市。”秦尊文对《支点》记者说。

这一概念有其现实基础。

国内经济发达省份,一般都有“双核”或“多核”特征。部分非省会城市甚至经济发展水平比省会城市更高,如青岛、苏州、大连等。

省域副中心城市,便是这类城市共同的称呼。

在秦尊文看来,并非所有地级以上的城市都能成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必须具备几个必要条件。

首先,经济体量在全省位居前列。2001年,襄阳GDp450.2亿元、宜昌GDp410.34亿元,在湖北地市州中分别排名第二、第三。

其次,城市所在地理位置距中心城市不能太近,也不能太偏。太近,y以拥有独立的集聚辐射范围;太偏,则难以充分辐射本省区域。

秦尊文表示,这一距离在300公里较为合适,“如果距离太近,副中心城市的居民可能会选择到中心城市就业。”

黄石曾是湖北省第二大城市,但与武汉相距约100公里,不适合成为副中心城市。又如株洲、湘潭,都是湖南省的大城市,综合实力都较强.但因与长沙距离只有40公里,发展成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机会微乎其微。

2003年9月,《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镇建设工作的决定》(鄂政发[2003]30号),将襄阳、宜昌正式定位为“省域副中心城市”,指出要“更好地发挥其对省域西北部地区和西南部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湖北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做法在全国产生了一定影响,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秦尊文也变得更忙了。

除宜昌、襄阳向他咨询如何推进外,一些希望建设省域副中心的城市也纷纷前来“取经”――这其中就包括洛阳。

2012年,根据国务院及有关部委意见、建议修改后,《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正式获批下发,明确提出“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

随后,一些省份也将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思路,应用于城镇体系规划之中。

据《支点》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2月,被地方政府认可的已建设或正在建设中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包括山东青岛,江苏徐州、苏州,浙江宁波、温州,江西九江、赣州,福建厦门、泉州,广西柳州等。

“有些政府文本中叫省域次中心城市,实际上是一个概念。从这个角度来讲,中部六省中的湖北宜昌、襄阳,河南洛阳,江西九江、赣州,湖南岳阳、衡阳、常德、邵阳,安徽芜湖,山西大同等,都是实质性的省域副中心城市。”秦尊文说。

综合实力:洛阳最强

近年来,洛阳在中部省域副中心城市中GDp排名一直位居首位。若翻看历史,洛阳则有着更为辉煌的过去。

洛阳的地位一直很特殊。作为十三朝古都,几千年来洛阳一直是河南乃至全国的龙头。新中国成立后,洛阳依然是经济强市。

“洛阳的经济基础比襄阳、宜昌都要好得多。”秦尊文表示,早在“一五”计划期间,由苏联援建的重点项目中,便有7个重工业项目被安排在洛阳。

此后,洛阳一直发展迅速。2004年,洛阳GDp已达904.6亿元,位居中部非省会城市首位,彼时的襄阳、宜昌GDp分别为557.88亿元、540.13亿元。

2008年,襄宜两地与洛阳差距依然巨大。彼时,洛阳、宜昌、襄阳GDp分别为1919.6亿元、1026.56亿元、1004.7亿元,宜昌、襄阳仅为洛阳的53.4%和52.3%。

进入“十二五”之后,襄阳、宜昌才逐渐有了跟洛阳抗衡的实力。

2011年,洛阳、宜昌、襄阳GDp分别为2702.76亿元、2140.69亿元、2132.2亿元,差距明显缩小。到2016年,宜昌、襄阳与洛阳的差距已不到100亿元――这仅仅是一个重大项目落地就能更改排名的差距。

人均GDp是衡量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以2015年末的人口为基数,2016年三地人均GDp排序,分别为宜昌90142元、襄阳65808元、洛阳54018元。

此外,城市高新区往往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增长极。2015年,襄阳国家高新区GDp达760亿元,而洛阳高新区GDp仅为85.08亿元。

在新增市场主体数量方面,2016年襄阳新登记市场主体为106335户,超出了洛阳的68211户。

当差距不再明显,近年来在各类贴吧论坛中,诸如“宜昌、襄阳即将超越洛阳”的观点和文章,也开始频繁出现。

不过,秦尊文坦言,从目前情况看,综合实力最强的还是洛阳。

其一,从产业结构看,2016年上半年宜昌为5.7:58:36.3,襄阳为8.6:52.4:39,洛阳为6.1:49:44.9,洛阳更胜一筹。

其二,人才是激发经济活力、推动城市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截至2016年5月30日,洛阳有7所普通高等院校,宜昌有5所,襄阳有4所。

其三,在城区规模方面,尽管襄阳城市规划让秦尊文感觉“最科学、最大气”,宜昌则“小而美”,但洛阳市区面积比宜昌、襄阳都要大。

其四,2016年洛阳、宜昌、襄阳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为4082.7亿元、3191.15亿元、3188.6亿元,洛阳比其他两市明显高出一截。

此外,上市公司也是衡量城市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截至2017年2月6日,洛阳在a股上市的公司有10家,襄阳为8家,宜昌6家。

辐射力:宜昌、襄阳更胜一筹

洛阳、宜昌、襄阳三地有个共同点,市委书记都由所在省省委常委担任。

“省域副中心城市需要协调统筹周边地市共同发展,这种政策设计绝对是锦上添花。”武汉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吴传清向《支点》记者表示。

吴传清所言不无道理,建设名副其实的省域副中心,不是简单地在经济总量上保持前列,更要看它能否在一定范围内起到辐射带动作用。

2010年,宜昌、襄阳占湖北GDp比重均为9.6%左右,2016年增长到11.4%以上,而洛阳占河南GDp比重则从2010年的10.3%下降到2016年的9.41%。

在秦尊文看来,省域副中心城市占全省GDp的比重高于10%为佳。从这个角度看,宜昌、襄阳已起到了地区增长极的作用,洛阳在这方面则“走了下坡路”。

为何会这样?翻开地图,答案一目了然。

宜昌、襄阳距离武汉车程均在300公里以上,而洛阳到郑州的车程不到150公里,与秦尊文提出的300公里理想距离差距甚远。

如此短的距离,却有了“一主一副”两个重量级城市。在郑州经济首位度都还需要持续提高的当下,洛阳吸附资源的能力自然会被抑制。

创业指数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人才引力。《河南省大众创业分析报告》显示,2016年洛阳创业指数仅为郑州的34%,甚至低于同样紧挨郑州的许昌。

“从区位角度考虑,离郑州更远、与湖北交界的南阳,其实更适宜成为河南的省域副中心城市。”秦尊文说。

当然,副中心城市的作用不仅是集聚,还要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洛阳大部分辐射区域被郑州覆盖,带动效应并不显著。

这种天生的局限,从政策文本的比较中可见端倪。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镇建设工作的决定》指出,襄阳、宜昌需要分别发挥其对省域西北部地区、西南部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而河南省人民政府2014年的《河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中提出,洛阳要“密切中心城区与偃师市、孟津县、新安县、伊川县等周边县城的联系。”

“省域副中心城市理想的辐射范围,不应只是所辖县,还要扩大到周边地级市。”秦尊文说。

然而,相较于宜昌和襄阳辐射整个鄂西地区的定位,洛阳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辐射范围略显狭小,仅涉及其所辖县市。

至于覆盖洛阳周边地级市的职能,则交给了郑州。《河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指出,“增强郑州辐射带动中原经济区和服务中西部发展的能力”。

不过,从现实情况看,襄阳、宜昌周边也有GDp仅占其体量20%左右的地级市州,辐射带动效果还需进一步加强。

2016年,襄阳附近的随州GDp为852.18亿元,为其23.06%;宜昌附近的恩施州为735.7亿元,为其19.83%。

吴传清表示,湖北的“一主两副”现在已有一定成效,未来要进一步增强核心城市的辐射作用,重视多极发展,打造更多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未来:都需继续发力

长期以来,中部六省省会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都会被外界进行对比分析。如今,作为各省“老二”的省域副中心城市之间的对标也成为常态。

2016年12月,国家发改委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继续做大做强洛阳、宜昌、芜湖、赣州、岳阳等区域性中心城市。”此外,规划中提及宜昌、洛阳次数分别为7次、8次,襄阳仅出现了2次。

有人将这一现象解读为“洛阳、宜昌”发展后劲更大。但吴传清却不这样认为:“不用纠结于文本的表述,关注各地的发展计划更为现实。”

近期,三地均提出了2017年增长计划,将增速换算为绝对值后,洛阳、宜昌、襄阳GDp目标分别为4115.79亿元、4024.6|元、405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目标则分别为4616.05亿元、3701.7亿元、3800亿元。

可以看出,洛阳的目标依旧位居三市前列,而襄阳的目标则已超过宜昌。

但如果把视线放远到“十三五”,宜昌则比洛阳、襄备更大魄力。

参考三地“十三五”规划纲要,洛阳提出2020年的目标为GDp达到5398.64亿元,襄阳提出2020年GDp达6000亿元,宜昌则将2020年目标定位为7000亿元。

如何支撑这一目标?城市开发必不可少。

在城市开发方面,历史文化名城襄阳和洛阳可能会受到掣肘。

杜甫曾言,“便下襄阳向洛阳。”把襄阳和洛阳联系到一起,无疑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一标签。文化历史给城市带来人文气息,但也有不少限定性条款。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做大型开发时要报请国家有关部门审批,宜昌没有这一头衔,开发起来反而更简单。”秦尊文说。

不过,宜昌山地限制太多,可开发面积相对不足。因此,这一板块三座城市基本在一个起跑线上。

在区域辐射力方面,宜昌有以其为核心的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襄阳是汉江生态经济带的核心城市,而洛阳在省域副中心城市基础上提出了建设“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概念。

秦尊文建议,三地应牵头建设好辐射周边地区的城际铁路,并在产业方面与周边地区协作共赢,“比如荆州汽车工业比较发达,荆门飞机工业比较发达,宜昌作为辐射两地省域副中心城市,就要与它们充分配合,错位发展。”

当然,比较之余,秦尊文则更多地强调要彼此借鉴学习。

襄阳中考篇8

【关键词】中心城区总体规划滨江特色

【abstract】thenewlypresentedmasterplanofXiangyangidentifiedthelayoutofurbanspacewithgroupstructure.thebuilt-upareawillbedividedinto4parts.thecoredistrictinYuliangzhou,theXiangchengarea,theFanchengarea,theXiangzhouareaandDongjinarea.thus,the“onecorewithfourareas”willbeorganizedasthefunctionalandconvenientstructureofoverallurbanspace.onthisbasis,therevisionofcentralurbanareaplanningtrytofirmlygrasptheurbancharacterasacorewhichrefersto“thenationalhistoricalandculturalcenter,oneoftheintegratedrailwaytransporthubofcentralChina,anewindustrialbasewithautoindustryorientedinHubeiprovinceandprovincialdeputycentercity”.awiderangeofworkhavebeenproceeding.

【Keywords】CentreUrbanDistrictmasterplanRiversideFeatures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襄樊地处中国中部,汉江中游,湖北省西北部(如图1-1);现辖3个县、3个县级市、3个城区和2个开发区,总面积1.97万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563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100多平方公里,人口120.3万,襄阳古城面积2.4平方公里;全市人口588.88万,是湖北省仅次于武汉的第二大城市和鄂、豫、渝、陕毗邻地区30万平方公里范围内唯一大城市和中心城市,也是国家园林城市、卫生城市、文明城市、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魅力城市。襄樊位于我国地形的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过渡地带(如图1-2),全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5―16℃,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具有我国南北过渡型的气候特征。

图1-1襄樊在湖北省的位置图图1-2襄樊地形及与周边城市位置图

1襄阳城市空间形态时空演化过程划分

图1-31949、1970、1981、1996、2005年襄阳市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图

襄阳市总体发展趋势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春秋到唐宋时期,襄阳市是津戍要塞、汉水商埠。樊城、襄城分属不同郡县,划江而置,各自发展。樊城因水而起,因水而兴,属于水运枢纽,商贸城市,而襄城则是军事重镇、政治文化中心。宋绍兴五年,襄、樊双城合并,始称襄樊。成为湖广一带的经济贸易中心。

第二个阶段:从宋元到建国时期,襄阳属于军事重镇、商贸中心,军事地位凸现,防御功能加强,商贸业进一步发展。樊城“九街十八巷”形成,二十多处商务会馆的建立成为这一时期城市经济繁荣的见证。

第三个阶段:从建国后到1980年代,铁路枢纽、工业城市区域铁路交通建设,水运功能衰退。工业化进程加快,变消费城性市为生产性城市。1966年汉丹铁路全线通车,1970年焦枝铁路建成,1976年襄渝铁路在樊城交会,1970年代以后,大批三线企业落户。

第四个阶段:1980年代初至今,交通枢纽、汽车生产基地,城市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第二汽车制造厂襄樊生产基地、余家湖火电工程上马,建立了部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汽车产业园区两大工业基地。形成了以襄城、樊城、襄阳为主的组团式城市。

襄阳城市职能的变迁,从津戍要塞、汉水商埠到军事重镇、商贸中心再到铁路枢纽、工业城市再到交通枢纽、汽车生产基地。襄阳城市的发展动力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建国以前,汉江航运是支撑城市发展的持续动力。建国后至改革开放,铁路交通枢纽建设、三线企业的迁入、国家大型企业的建设等等来自外部的动力推动城市的转型。改革开放以来,汽车产业的兴起以及能源、化工项目的发展,推动城市走向进一步繁荣。城市发展的动力从军事、商埠、工业基地、铁路枢纽、区域中心城市逐步变化。城市发展的空间也经历了由襄城樊城古城区、樊城工业区、油坊岗汽车工业组团、余家湖工业组团到综合型城区的历程。

表1-1襄樊城区历年建设用地统计表

时间195019591975197819821987199019952004

城区建设用地(平方公里)3.25.513.917.519.531.2933.651.6973.6

资料来源①《襄樊城市规划志》

②襄樊历版城市总体规划

如表1-1所示,1950年至今的襄阳城区建设用地面积快速增长,尤其是二汽襄阳基地开建、襄樊部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开建、襄阳部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建等事件成为襄阳城区飞跃性扩张的主导动力。图1-4襄阳建成区面积扩展趋势,综观建国以来襄阳城市发展历程,可知襄阳城市职能目前正面临着第四次职能转型,即趋向省域副中心城市、综合性现代都市。

表1-2襄阳历版城市总体规划对比

内容65版76版80版88版96版

城市功能

性质突出工业布局,建设樊北、樊西等工业区确定的城市性质为“全国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坚持重点发展轻化、机械工业,相应地发展其他工业的综合性城市,鄂西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确定的性质为“以轻纺工业为主、电子、建材、机械等工业项目相应发展的铁路枢纽城市”城市性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工业以机械制造、轻纺为主的鄂西北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中部地区的铁路交通枢纽之一,鄂豫渝陕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

背景恢复和发展基础性工业三线建设、交通枢纽形成改革开放二汽襄樊基地的建设,襄樊被列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重心东移。汽车、能源等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布局特征襄城未被作为重要建设区“双城+工业组团”的城市格局。确定鱼梁洲为城市风景游乐区;提出建设汉江二桥布局:形成“双城+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樊城为城市商贸、交通中心,襄城为城市政治、文化中心。建设油坊岗、余家湖、樊城西北的工业基地“一心两翼”,以双城为中心,以油坊岗和余家湖为两翼,远景五城环洲的城市空间格局。

资料来源:《襄阳市志.第二卷》

2襄阳市空间功能分区分析

图2-1襄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

从图2-1可以看出,襄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划定襄阳市区为城市规划区,规划区面积为3673平方公里。其中以二广高速公路、福银高速公路和规划的襄阳东外环围合的范围加上隆中风景区、普陀堰风景区作为中心城区规划范围,总面积759.5平方公里。以特大城市襄阳中心城区为中心,以老河口、宜城、枣阳三个中等城市为支点,以“两轴”即福银高速公路暨汉渝铁路襄阳段城镇发展主轴、二广高速公路暨焦柳铁路襄阳段城镇发展次轴为纽带,形成“一心两轴三支点”的城镇空间结构。

通过以点促轴、以轴带区,加快襄阳都市区的发育和完善,形成城镇密集、城市化水平较高的襄阳都市区,支撑与推动全市乃至鄂西北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图2-2襄阳市域城镇空间结构规划图

图2-3襄阳市域综合交通规划图

由图2-3可以看出,公路以二广、福银两条高速公路和316、207两条国道为骨架,提高市域内省、县级公路的等级水平,提升城市公路交通枢纽地位。枣阳、宜城、老河口等市域平原地区的县乡之间联系公路均应达到二级及以上标准;谷城、南漳、保康等山区县联系乡镇的公路应达到三级以上标准。

图2-4襄阳市中心城区景观结构规划图

襄阳市位于汉江中游,城市用地多为河川平原,主要分布在汉江北岸、东北部小清河两侧和东部东津镇;襄阳古城东部、西部多为淤积平原,南部、西部、东南部为荆山余脉。市区内还有一定岗地,主要分布在油坊岗、尹集一带。根据城市用地现状划分为九大功能区。各功能区特征如下:

樊东:现为全市经济、金融商贸、交通中心,主要为市级商业商务用地和交通用地,兼有少量综合工业用地。

樊西:处于城市上游,靠近水源,属二级阶地,紧挨中心城区,交通便捷,基础设施配套方便,形成防治、服装综合生产基地。

樊北:处于城市北部,地势平坦开阔,用地容量大,交通便捷,接近城市中心,作为工商业仓储用地,配合服务于樊东、樊西的发展。现有少量高新技术产业。

襄东:处于古襄阳城东部的二级阶地上,有铁路、公路通过,但接近古城,用地容量有限。现为城市蔬菜基地,属襄阳古城景观保护范围内,不宜开发建设高层建筑。

襄西:靠近中心城区,用地较零碎,近山沿襄南公路到尹集一带,地势开阔略有起伏,已形成万山机械制造工业区。

油坊岗:处于城市东北部,属二级阶地(部分为三级阶地),地势较开阔,稍有起伏;自然排水条件好,陆路航空运输便捷,距离市中心较远。依托东风汽车公司襄樊基地,发展配套汽车制造加工工业,形成汽车制造工业区。

余家湖:地形平坦,处于城市下游,焦柳铁路、襄荆高速公路通过本区,水路交通均便利,但离市区较远(10公里以上),大运量的化工、建材工业,形成电力、化工、建材工业区。

东津:地势平坦,开阔连片,用地条件好,有一定基础设施,但由于受汉江分隔,交通不便。此区对城区干扰极小,具有极大发展潜力。目前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功能区。

鱼梁洲:位于襄城、樊城与东津镇之间,属汉江中间的一块江心洲岛,总面积31.2平方公里。20世纪90年代该洲被列为湖北省生态旅游经济开发区;目前,洲上基础设施建设已初具规模,横跨汉江的鱼梁洲大桥、洲上道路系统已经建成,并建成一定数量的休闲娱乐中心和居住区;形成襄阳市的中心――生态休闲中心(即城市绿岛)。

由规划图件可以看出,襄阳将构建大都市城镇体系。把枣阳、河谷新城建设成为襄阳大都市的两个副中心,加快推进宜城、南漳与主城区一体化发展,保康建设成为以荆山生态旅游为特色的生态花园城,都市襄阳的后花园;襄阳主城区周边的小城镇要建成卫星城,各县(市)区和重点中心镇要建成特色小城市;中心村建成农村新型社区,形成“四个层级”的大都市城镇体系。

(一)用地结构分析

表2-1襄阳市土地利用结构表

襄阳市土地利用结构表

用地类型面积(公顷)所占比例

居住用地207024.21%

公共设施用地103512.11%

工业用地184521.58%

仓储用地2703.16%

对外交通用地85510.00%

道路广场用地107712.60%

市政设施用地2883.37%

绿地108312.67%

特殊用地270.32%

图2-5襄阳市土地利用结构分析图

从上表可以看出:襄阳市主要用地类型为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居住用地2070.0公顷,占建设用地24.21%;公共设施用地1035.0公顷,占建设用地12.1%;工业用地1845.0公顷,占建设用地21.58%;仓储用地270.0公顷,占建设用地3.16%;对外交通用地855.0公顷,占建设用地10.0%;道路广场用地1077.0公顷,占建设用地12.63%;市政设施用地288.0公顷,占建设用地3.37%;绿地1083.0公顷,占建设用地12.67%;特殊用地27.0公顷,占建设用地0.32%。

图2-6襄阳市中心城区用地布局图

(二)功能分区分析

襄阳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坚持“先大后小、先远后近”、“一次性编制规划,分期循序实施”的原则,从更大空间、更长的时间跨度统筹考虑城市未来发展整体需要,描绘襄阳未来50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发展蓝图。

图2-7襄阳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实施全域规划,着力构建中心城市、卫星城市、特色镇、新型社区“四位一体”的都市襄阳城镇体系。按照“新城东进、旧城更新、一心四城、组群发展”的总体思路,按主城区近期200万人口、200平方公里,远期380万人口、387平方公里的规模控制。

主城区的空间布局上,着眼于未来襄阳大都市建设趋势,主城区按300至500平方公里的面积,和300万到500万人口的规模进行规划。“十二五”按照5年内建成200平方公里、未来承载200万人口的主城区框架目标,以环线构建城市综合交通骨架体系,形成以鱼梁洲为中心,襄城、樊城、襄州、东津4个城区环绕的“一心四城”空间布局结构。

从襄阳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图件可以看出,一个城市一定要有相对明确的功能分区,这样可以集聚资源打造核心竞争力。这个分区并非行政确定,而是根据经济禀赋、发展趋势和相对比较优势确定的。

襄城重点发展以文化旅游业为形态的现代服务业,力争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文化产业聚集地和旅游目的地;

樊城重点发展以商务和高端商业为特征的现代服务业形态,建设一批城市高端服务平台,成为辐射带动力强的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

襄州重点发展现代生产业,建成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

高新区、经开区包括东津新区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成为全市经济跨越发展的龙头和引擎、新都市的靓丽样板;

鱼梁洲以汉江文化为主题,建设生态绿洲,城市之“肺”,建成具有鲜明生态特色的国际性旅游目的地。

每一个城区都有自己相对优势的产业,这样整个城市看起来就不是同质化的竞争而是差异化的竞争。而这种差异化竞争是一种良性的竞争,结合起来就是襄阳整个城市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杨荣南等.城市空间扩展的动力机制与模式研究.城市空间地域研究与开发[J],1997,16(2):1-4

2湖北省襄樊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襄樊市志[Z].

3《襄樊城市规划志》[Z].

襄阳中考篇9

【关键词】煤运铁路 襄阳经济 有利影响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主要取决于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以及少量核电、风能资源。尤其是我国煤炭资源储量丰富,电力能源结构主要依赖于火力发电,火电一直是我国电力主要来源,在国民经济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有主导地位。但我国煤炭资源分布不均衡,北方尤其是山西、陕西、内蒙西部地区(三西地区)煤炭资源占全国比重处于绝对地位,但煤炭消费市场远在华东、华中地区,这些地区煤炭资源缺乏,但一直是我国主要消费市场。西煤东运方面,我国先后修建了大(同)秦(皇岛)铁路、朔黄铁路,解决了华东地区尤其是长三角地区煤炭供应紧缺的问题。但随着我国大力实施中部崛起发展战略,中部地区近年来经济飞速发展,GDp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对能源的需求猛增,尤其是煤炭需求旺盛,但由于运力紧张,无法解决华中地区的能源消费问题。为此,国家发改委能源局、铁道部通过大量调研,准备修建蒙西至华中煤运铁路,以缓解北方煤炭到华中地区运输紧张局面。该条铁路的建成,将为包括襄阳在内的各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将极大地推动当地经济的大跨越。

一、关于蒙西至华中地区煤运铁路概况

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起自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浩勒报吉,沿线经过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等7省(区),终至江西省吉安市,线路全长1837公里,与东乌、太中银、包西、黄韩侯、南同蒲、陇海、宁西、焦柳、京广、沪昆、京九等多条路网干支线相连,是一条与路网有机结合的大能力运输通道。对于湖北来说,这条铁路主要经过襄阳市、荆门市以及荆州市,与湖南的岳阳对接。铁路煤运通道对国民经济运行至关重要,随着缺煤省区内移,煤炭产地西移,建设一条直通中部省区的陆上煤运通道是十分必要的。

二、蒙西至华中煤运铁路对襄阳经济发展带来的有利因素

襄阳市位于湖北西北部,是湖北确立的省域副中心城市之一,是鄂西北地区核心增长极,也是湖北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城市。目前襄阳已经是国家重要交通枢纽,襄阳北是亚洲最大的铁路单向编组站,二广和福银两条高速在这里交汇,两座机场可以通达全国主要城市。汉江煤运码头的兴建,为北方煤炭运输分流提供了便捷条件。那么,这条铁路为襄阳市经济发展带来了哪些机遇或者说有哪些有利因素呢?我简要谈一下看法。

(一)该条铁路的建成,可以大大降低襄阳市物流成本,尤其是依赖煤炭作为动力的企业,可以减少物流费用开支,增加企业利润,加速企业规模的扩张。

襄阳市很多企业依赖于煤炭作为动力来源。比如纺织业、钢铁业、火电企业等等,这些企业长期因为缺煤,工厂无法正常开工,即使开工也维持不了多久,严重影响了企业正常运转。由于企业开工生产量不足,单位产品费用率很高。若运煤铁路开通后,襄阳市煤炭运输能够得到有效保障,可以大大缓解企业生产、生活用煤紧张状况,有利于企业开足马力加大生产力度,有利于企业迅速扩张,降低生产性流通费用,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也为襄阳市提供可观的税收来源,促进襄阳市经济的大发展。

(二)有利于襄阳市铁路、公路、水路货物运输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推动襄阳市物流运输网络区域性中心建设步伐。

襄阳市目前有汉丹、襄渝、焦柳三大客货铁路交汇于此,铁路运输得天独厚,加上北煤南运铁路经过该市,可以构筑襄阳市区域铁路货运中心网络,与福银、二广高速已及316和207国道相联系,以及与汉江余家湖码头实现有效对接,可以实现铁、水、公、机的无缝对接,发挥襄阳市服务鄂西北,辐射周边城市的巨大功能,打造鄂豫陕渝毗邻地区商贸中心,并努力建成全国物流信息枢纽、中部地区物流节点城市和鄂豫陕渝毗邻地区物流中心。

(三)可以大大推动襄阳市城市建设步伐,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湖北省委、省政府要求襄阳市十二五末,城市建成区要达到20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要达到200万人,由大城市向特大城市跨越。襄阳主城区远期要按照300至500平方公里的面积和300万至500万人口的规模进行规划控制。如何加速推进这一进程,没有重大项目落户是不可能实现的。北煤南运铁路的经过,必然给主城区铁路网络调整改造带来发展契机。铁路从襄阳东部穿越过汉江,经过未来的东津新区,必然会修建铁路支线、汉江特大铁路桥过江通道,公路运输通道,以及将要建设的襄阳新港铁路专用线,并与之相连,实现铁水联运,形成未来区域性航运中心。这些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必然在襄东地区崛起一座新城区,推动襄阳市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打造都市襄阳的重要一极。

(四)有利于加速推进涉及襄阳市的部级和湖北省的重大能源工程的实施进度。

由于北煤南运铁路通过襄阳市,并于襄北编组站相连通,可以大大缩短煤炭运输时间、扩大运输量,节约物流成本等有利因素,国家和省政府会重点对襄阳市是重大能源工程的快速实施提供便利,并尽快审批。可以预见,襄阳市申报的襄阳火电厂三期工程、大唐襄阳火电工程、大唐襄阳热电联产工程都将快速推进,取得实质性进展,为进一步壮大襄阳市能源经济板块比重奠定了基础。

(五)有利于完善襄阳市铁路客运网络设施,进一步改善襄阳及周边市民出行的条件。

北煤南运通道经过河南省的三门峡以及西峡、内乡、邓州后,进入湖北境内,到达襄阳市,该线先后与陇海线、宁西线交汇。由于这条铁路兼顾客运,这也就为襄阳市提供了到西北的西安、兰州等城市的最为便捷通道(襄阳-邓州、西峡-商洛-西安-兰州),同时,也方便了襄阳市与豫西南的西峡、内乡、邓州等地区的经贸联系,进一步巩固了襄阳市作为鄂豫陕渝区域通枢纽的地位。

综上所述,蒙西至华中煤运铁路对襄阳市经济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对襄阳市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能源重点工程的推进、物流成本的节约、特大城市空间的拓展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夏春玉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8

襄阳中考篇10

关键词襄阳市青少年足球运动现状对策

一、前言

地方青少年足球的发展是整个国家足球发展的基础。目前大城市青少年足球运动开展较好,而中小城市普遍开展范围较小。事实上,中小城市青年足球运动的发展是整个国家足球运动发展的强劲动力,是整个国家足球梯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襄阳市是湖北省省域副中心城市,城市规模比较大,近年来经济文化快速发展,但足球运动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对襄阳市青少年足球运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找出影响青少年足球运动发展的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襄阳市青少年及其家长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2.访谈法

3.问卷调查法

根据襄阳市足球发展的现状,设计襄阳市青少年足球运动现状问卷调查表,随机抽取市民和青少年各100名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襄阳市足球运动发展现状。同时对问卷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

三、结果与分析

(一)襄阳市青少年足球运动的现状分析

据调查得知,襄阳市青少年参加足球运动普遍都通过学校开展的足球课程。而根据《全日制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育部,2003)的规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分为必修与选修,选修又分为任意性选修和限制性选修。同时规定每学期或每学年要从篮球、足球和排球中选1-2项作为课程内容。而襄阳市各个学校对于足球课的开展不积极,导致现在襄阳市青少年足球运动的时间较少。

对襄阳市致远中学体育选修情况调查显示,选篮球、排球的人数居多,选足球的最少。由此可见襄阳市青少年对足球运动的积极性不高。

(二)襄阳市青少年足球比赛活动的开展情况分析

据调查,襄阳市青少年足球比赛活动开展情况不尽人意。主要表现在:赛事较少,参赛球队少、比赛场次少,竞赛经费不足等方面。而这些情况存在的原因是:领导、家长的重视程度不够、竞赛形式单一、赛制不够健全、受关注度不够等。

由表1得知,影响青少年足球运动开展的因素主要是社会上的“重文轻体”的思想对孩子参加足球运动有影响及家长担心孩子参加足球运动会影响学业占大部分。而其他两项则占少数。

(三)襄阳市青少年足球的教练员队伍情况分析

一支优秀的教练员队伍是培养出一批优秀的足球运动员的关键,也是足球运动得以发展的必要条件。襄阳市足球教练员人数不多、水平不足、执教教经验少。教练员忽视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专注于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基本技战术训练。因此各级教育和体育主管部门要加大对教练员队伍的培训力度,各学校也应提供教练员进修、培训等学习机会。教练员自身也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专项技术能力和执教能力。教练员学历可体现出其执教的水平。

(四)影响襄阳市青少年足球运动发展的因素

较好的足球场地是足球运动普及和专业训练的物质基础,同时足球训练设施也是组织足球教学不可或缺的硬件。设施俱全,性能良好,才能保证高水平的训练效果和保持足球运动员的热情和积极性。调查结果显示,足球训练设施配备较差的是初中,当前的教育体制片面强调升学率,体育运动侧重于体育加试科目的训练设施配备;开展较好的仅限几所重点高中。配套设施的不完善和应试教育体制,必将影响襄阳市青少年足球运动训练的充分开展。

学校必须积极开设足球课程。在被调查的中学里,只有不到1/5的中学在体育课上有专门的进行足球知识的普及讲解,而且足球理论知识偏少,学生对于足球的理性认识不足。足球课课时的不足和开设面的狭窄,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足球运动的兴趣,也限制了学生足球理论水平和实战技术水平的提高。

四、结论与建议

(一)襄阳市青少年足球运动队伍较少,队伍分布不均衡,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人数少,足球文化的氛围差。

(二)影响襄阳市青少年足球运动在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经济水平、教育环境、师资力量、学校与家长的支持力度等。

(三)襄阳市青少年足球运动的场地设施欠缺、经费不足、经费来源单一。

(四)襄阳市青少年足球运动竞赛体制不健全,比赛机会少。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2015GB113)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