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老人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7:38:53

空巢老人篇1

使得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面临着极大的困难和挑战。

本文从微观角度切入,以个案研究为路线采用一对一的方式对老人进行帮助,结合社区与社会各方面的资源提供服务。指出社会工作在满足空巢老人多样性需求方面的优势,并阐释空巢老人的社工服务模式的构建思路和具体运作。社会工作主要是直接服务和间接服务,直接服务包括了三个基本方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等,空巢老人有着自己独特的需求,服务工作的方法根据老人的身心特点具体再商定。付再学指出,“从优势视角看,空巢老人是有优势资源可以挖掘的,他们中大部分是有足够的经验和能力解决他们自身的问题。

首先要认识到每个老人的能力不同,发掘老人的优势潜质。呼吁全社会尊重老人的权利,尊重老人的应有社会地位”.优势视角打破了对老人的以往的评价。优势视角对开展老年社会工作和理论研究都具有不一般的意义。

一、社会工作者的介入方式

社会工作者针对空巢老人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所做的服务性工作,目的是解决空巢老人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社会工作的实施内容涵盖空巢老人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满足空巢老人日常生活方面的需求和空巢老人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

老年经济供养需求方面的研究。首先是案主主动或案主寻求帮助,社工进行接案,然后针对他们的要求收集相关的资料,整合资料以后对案主的环境和本身做一个预估。主要针对空巢老人的生活救助服务主要是从经济方面为有困难的空巢老人提供帮助,帮助他们申请并及时获得应当享有的基本生活权利与物质帮助。

老年日常生活需求方面的研究。为了满足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方面的需求,老年社会工作要注重生活照顾服务、生活救助服务、老年家庭关系及其他人际关系的调适、空巢老人及其家庭人员的心理辅导等工作。空巢老人生活照顾服务按照空巢老人居住安排的不同可分为社区生活照顾服务和院舍生活照顾服务。社区生活照顾服务是通过社区的各种老年服务机构为居住在自己家中的空巢老人提供援、辅导性的服务,目的是为了帮助空巢老人尽可能地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度过晚年生活.

空巢老人篇2

一、X村空巢老人养老面临的主要困境

经过将近10天的调查,访谈,笔者发现,该地区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出使X村的空巢老人养老问题非常突出。具体来讲,该地区空巢老人养老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困境。

1、空巢老人的经济收入状况通过调查发现,X村空巢老人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由子女供给、简单的务农耕种以及低保三部分构成。不同年龄段的空巢老人三部分收入来源所占的比例有所不同。60-70岁的老人因为还能从事一定的体力劳动,因此很大部分来自于务农耕种,而70岁以上老人的收入大部分靠子女给予一定的生活费。但无论是哪种收入来源,X村空巢老人的经济收入状况都令人担忧,存在着生活来源不稳定,经济供养水平低等问题。首先,子女给予老人的生活费来源不稳定。通过调查发现,X村空巢老人基本有2个及其以上的子女,这些子女每年都会支付给老人一定的生活费,但这种生活费是不定期且不稳定的,因为这和子女在外的工资水平息息相关,所以这就导致空巢老人的生活来源极度的不稳定。其次,务农耕种的生活来源不稳定。调查发现,仍然有20%左右的老人从事农事耕种,构成自己的生活来源。但是由于老人年事已高,且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仍未改变,因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减产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也就导致依靠务农耕种收入养老的空巢老人生活陷入困难。再次,X村老人生活来源本身不稳定,且有的生活开销很大,时常有入不敷出的现象。农村老人大部分体弱多病,农村的医疗保险尽管能报销一部分医疗费用,但剩余部分也会给空巢家庭造成一定的负担。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开销,所以这些也使空巢老人的经济生活陷入困境。

2、空巢老人的健康状况通过调查发现,X村空巢老人的健康状况较差,且该地区医疗设施较为简陋。首先,空巢老人的健康状况不理想,令人担忧。调查显示,目前X村空巢老人中有55.44%的老人身体状况一般,44.56%的老人身体存在问题,有的体弱多病,有的患有慢性病等。其次,医疗设施简陋,老人就医困难。调查显示,X村患病老人就医相对困难,不能够得到很好的治疗。综合起来主要有这些原因。一是该地区正规的医疗机构、医护人员较少,且设施简陋,不能够满足当地需求。所以很多空巢老人选择去当地的“赤脚医生”买药,进行简单的治疗。二是医疗费用过高,老人无法支付费用。虽然大部分空巢老人参加了合作医疗,能够报销一部分费用。但是只能事后报销,需要老人先垫付,很多空巢家庭拿不出这部分钱,而选择其他方式进行治疗,从而导致病情反反复复甚至加重。三是空巢老人大部分生于新中国成立初期或者更早,经过很多困难的时期,所以有的空巢老人不舍得花钱,不去看医生,而是选择拖病,从而使病情更加严重甚至恶化。

3、空巢老人的生活照料状况生活照料是老人安享晚年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通过调查发现,X村大部分空巢老人在生活中缺乏照料。首先,在老人的生活照料方面,家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调查显示,X村空巢老人基本上都有2个及其以上的子女,但是有的子女外出打工,有的子女结婚在外地等,使得子女对老人各方面的生活照料根本无暇顾及。所以空巢老人的洗衣、做饭等日常生活照料基本上都是自己动手。对于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来说,大部分老人能够自己照顾自己,但是若有生病,则相对比较困难。没有亲人的照料,只能是听天由命。其次,其他生活照料方式基本没有形成。农村地区由于经济不发达、地理位置较偏僻等原因,还没有形成像有的城市那样的社区照料、志愿者上门照料等方式。各级政府更多倾向于解决空巢老人的生活来源,很少关注空巢老人的平时生活状况。所以在农村地区经常发生空巢老人死在家中,几天才被邻居发现的事件。因此,空巢老人的生活照料也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4、空巢老人的精神需要状况人的需要包括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通过调查发现,目前X村空巢老人精神需要得不到满足。首先,由于“养儿防老”的传统思想的影响,老年人更加喜欢家人团聚、在一起的天伦之乐。但是事实是,空巢老人的子女常年在家的非常少。调查显示,有的子女1到2个月会打一次电话与父母聊天,而有的半年甚至1年都不打电话回家,这使得空巢老人和子女缺乏精神上的情感交流,导致空巢老人精神空虚、感到孤寂等,精神慰藉匮乏。其次,空巢老人的娱乐方式较单一,不能丰富精神生活。调查显示,农村空巢老人的娱乐方式不像城市老人那样丰富,除了选择打牌、打麻将外,更多选择看电视作为自己平时的消遣方式,而看书、报纸等方式的非常少。这是因为空巢老人大部分文化水平比较低,业余的兴趣爱好非常少,从而导致农村空巢老人的文化生活比较单调,容易使他们产生孤寂感和空虚感。

二、解决X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境的对策措施

1、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创造劳动力就近就业的环境要想从根源上解决X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来源不稳定问题,就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进而增加农民的收入。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要进一步完善该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像道路、水利设施以及教育等这样严重制约该地区发展的基础设施。通过调查发现,太坪寨村的太坪寨颇具特色,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曾经也有台胞李德华想把此打造成旅游景点,并在其崖壁上雕刻了川东地区最大的卧佛。因此,完善该地区的基础设施,进而就改善了该地区的投资环境,就能够吸引更多的商人以及资金的投入,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二要积极引导和扶持本地区特色产业的发展。乡(镇)政府要通过实地调查,结合X村的实际情况,包括地理位置、环境气候、土壤质量等,创建符合本地区实际的特色产业,如发展现代农业、现代旅游业等,吸引更多的农民工回乡工作,这既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也解决了空巢老人的一系列困境。三要积极引导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或者就近就业。政府可以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如开设养殖厂等,同时还可以给回乡农民工介绍就近的工作,既解决了农民工的工作问题,增加了收入,又可以照顾老人。

2、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通过对X村空巢老人养老的困境分析发现,要解决该地区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还必须建立健全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社保资金的投入,要求中央及地方财政都要调整财政的支出结构,重视农村地区特别是革命老区的农村地区社保资金的支出,进而解决目前不容忽视的空巢老人养老问题。二是要完善该地区的养老保险。农村老人不像城市老人,有退休金以及高额的养老保险金可以领取。虽然农村的养老保险已经基本实现全覆盖,但农村老人所能领取的养老保险金非常少,不能够解决自己的生活来源,所以应该更加完善该地区的养老保险,使农村空巢老人除了上面的三种生活来源以外,还多一份生活收入。三是要落实并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调查显示,该地区很多空巢老人都已经参加了合作医疗,但是目前合作医疗存在着事后报销,而且住院还需交一定的押金等问题,所以很多空巢老人更多选择其他治疗方式。因此,应该更加完善农村的合作医疗制度,是否住院的同时就可以报销部分费用,增加高龄老年人的报销额度,以及简化报销的各种手续,真正解决空巢老人在内的老年人就医困难问题。四是继续落实和完善农村“低保”以及“五保”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是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居民,主要是因病残、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生存条件恶劣等原因造成生活常年困难的农村居民。X村的农村低保制度存在着空巢家庭申请困难、名额相对较少以及评选过程不公开公正等问题。因此,应该更加完善农村低保制度,保证虽然有赡养人,但是家庭比较困难的这部分空巢老人也可以领取补助。同时,还应该继续完善农村“五保”制度,对孤寡老弱病残这类群体实行供养,保证其生活水平和当地一般生活水平持平。

3、拓宽空巢老人的养老方式通过调查发现,农村空巢老人仍然倾向于家庭养老这种相对比较传统的养老方式。但是,实际情况是农村子女因工作、学习、婚姻等原因远离老人,农村存在很多老年人无子女养老、无子女照顾的现象。因此,要解决该村空巢老人的养老困境,还必须拓宽农村养老方式。首先,仍充分发挥家庭养老在农村养老中的作用。家庭养老在我国农村有着悠久的历史,对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必须通过更方面措施更加强化家庭养老,如加强伦理道德建设,同时支持和引导外出子女回乡创业、工作等,真正发挥家庭养老在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中的作用。其次,还必须拓宽农村其他养老方式。如社会养老中的五保供养,既社会对农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抚养义务人的孤寡老人在吃、穿、住、医、葬五个方面给予照顾和物质帮助;还比如说有的农村地区推行的农村商业养老保险,即保险公司、养老及基金会等;同时,政府还必须履行自己的职责,如敬老院、福利院等。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拓宽农村养老方式,进而也解决了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

空巢老人篇3

我国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养老问题,尤其是空巢老人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空巢老人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是三个方面的问题:生活保障、日常照料服务、精神慰藉问题。与此同时生产生活方式不断改变,家庭结构也正由大家庭结构向421小家庭结构转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单独居住或老年夫妇独立生活,儿女不在身边又无他人照料,形成了一个新的群体空巢老人,他们的生活状况问题也正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为关爱空巢老人,及时了解全区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及关爱情况,倾听广大空巢老人对社会养老服务的意见和建议,探讨空巢老人的生活需求、生活困难,进一步改善空巢老人生活环境、提高生活水平,新浦区妇联于2012年8月在全区范围开展了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及关爱情况调研活动,对空巢老人的生活、健康、心理、医疗、养老、关爱等状况进行了摸底调查。调研以问卷调查为主要方式,辅之以访谈,对200位空巢老人进行个体化调查。

一、我区空巢老人基本情况

(一)空巢老人概况。全区总人口44万,60岁以上老人4万,占全区总人口数的11%,空巢老人近4000人。空巢老人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超过五分之三的空巢老人婚姻状况为已婚,20%的空巢老人没有固定职业。

(二)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及关爱情况

1.空巢老人的家庭状况。根据本次调查显示,近80%的空巢老人有子女,20%的空巢老人没有子女或子女已过世。对于有子女的空巢老人,近50%的空巢老人希望或愿意与儿女一起生活,41%的空巢老人不希望或不愿意与子女住在一起,另有9%的空巢老人表示住不住在一起无所谓。不能与子女一起生活的原因,有48%是因为生活习惯与子女分开居住自由,22%是因为子女工作忙没有时间照顾,30%是因为经济原因子女无能力照顾。

2、空巢老人的经济状况。空巢老人主要生活来源54%依靠退休金或养老金,其他生活来源依次为儿女供养、务农等。

3.空巢老人的健康状况。身体健康无疑是空巢老人是否拥有高质量生活的重要影响因素。据调查结果显示,70%的空巢老人患有高血压、听力障碍、心脏病、糖尿病、肠胃疾病等慢性疾病。50%的空巢老人在患病后仅采取简单治疗和间歇性治疗。

二、当前空巢老人生活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经济来源不稳定。城镇空巢老人生活条件相对好些,生活来源以企事业单位的退休金为主,一般都在1000元以上,基本生活需要能满足,经济压力相对较小。但没有工作或无儿女的空巢老人晚年生活来源只能依靠政府和社会救助解决,因此,要维持一定的生活水平有较大难度。而农村空巢老人收入来源少,除部分老人享受低保金外,绝大部分空巢老人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所得或儿女供养,经济非常拮据,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吃、穿、用都靠自给自足,尽可能不多花钱,平时也很难吃上一次肉,逢过年过节,人来客往,生活才有所改善。如果没有子女或子女不孝顺,没有额外生活补贴,老人生活只能说是活着。

(二)身体健康状况堪忧,医疗保健不乐观。我区社会医疗保险覆盖面逐年递增,农村新农合医疗保险全覆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空巢老人就医难的问题,但是长年患病、报销比例低、就医费用贵等现实原因,致使老人通常都是小病忍,大病拖,慢性病更是吃点药凑合过去,更多老人是怕给儿女添负担,隐瞒自己病情不说,宁愿自己受苦,也不愿给儿女找麻烦。调查中,大多数老人出于习惯或现实经济状况考虑没有做过全方位健康体检。由于空巢老人的子女不在身边,无人照顾,往往在突发疾病时得不到及时救助,生命时常受到威胁。同时有些空巢老人难以照料自己,生活自理能力较差。

(三)生活孤独情感空虚,缺乏精神慰藉与温暖。不管是城区还是农村的空巢老人,他们最怕的是孤独,空虚感是他们普遍的情绪,他们生活在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寂寥生活状态下,心里话没处叙说、有时间没处打发,生活方式单调,除了白天打牌下棋,晚上散步跳舞看电视,很少与社会交往,被社会边缘化,再加上分居子女对老人的日常陪护和亲情关怀的缺失,使老人无法享受大家庭的温暖。同时,常年劳累、情感孤独、家庭经济、医疗压力再加上思念亲人等复杂的情感因素加重了老人的身心负担,使他们心情抑郁、惆怅孤寂、行为退化现象不断加速。

(四)安全问题存在隐患,易成事故受害者。在日常生活中,空巢老人要面对各式各样的安全问题。疾病突发时无法求助、外出走失后无法联系亲人,意外摔倒、磕绊,甚至烧饭、洗浴中的意外,都可能给老人带来危及生命的危险,更有甚者因煤气中毒、突发疾病死于家中无人问津的事故频繁再现。同时,一些空巢老人由于年龄大,警惕性不够,行动不便,易成为犯罪分子实施犯罪的对象,针对空巢老人的人身伤害、盗窃、抢劫、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越来越多,使得老年人的人身安全和生活稳定受到一定影响。此外,安全问题还有用电、用火不慎而造成安全威胁和自然灾害威胁等等。

(五)助老服务需求与供给矛盾突出。由于绝大部分的空巢老人受传统与经济状况的影响,倾向于选择家庭养老,认为住在养老机构没有自由,照顾和伙食也有所欠缺且花销太大,无法负担,同时希望子女能常回家看看,陪自己聊聊天。这就催生了助老服务需求不断增加,但目前社区助老服务人力资源不足、助老服务队伍专业化水平较低,制约着助老服务质量的提高和专业化水平的提升。而且由于空巢老人收入水平总体较低,有服务需求却没有能力购买,他们更需要的是来自政府、社会组织公益性的助老服务。

三、改善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几点建议。

(一)在子女关怀和照顾方面。

1、空巢老人的子女必须尽到经常联系老人、看望老人,照顾老人,给老人提供生活保障的义务。在这方面,舆论可以监督,社区可以根据空巢老人的具体需要,帮助空巢老人与其子女联系,比如可以按照为其建立的信息资源库,定期与空巢老人们的子女联系,提醒其要慰问父母或者来看望父母等。

2、对于高龄、丧偶、有疾病的空巢老人,子女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为老人请受过专业培训的家政护理或保姆,以尽孝心。

3、子女应支持丧偶空巢老人再婚。对于丧偶的长辈,家庭成员应排除社会偏见和传统家庭观念的束缚,支持老人寻找合适的生活伴侣,安度晚年。

(二)在社区服务方面。

1、一方面,社区应当建立准确的老人信息库,特别是空巢老人信息库。信息库应当包括:老人姓名,年龄,性别,身体状况,身份证号码,社会保险号码,学历,专业,爱好,电话,子女情况,子女的联系电话、地址,退休前的供职单位等等。基层政府机关根据社区提供的信息备份,必要时予以核对,并根据信息库的信息提供相应的公共服务。另一方面,推广和建立空巢老人信息服务网站,为空巢老人的家属提供反馈信息的服务。

2、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统筹规划在每个社区建立多功能的老年服务中心是较为有效的措施,使老年人的一般医疗保健可在社区服务中心解决,同时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等服务,实现一条龙式的服务,使空巢老人得到妥善照料;由国家补贴,社区执行,把社区一些下岗职工和闲散人员组织起来,对他们进行培训,为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以及高龄老人提供代请保姆、钟点工、家庭就医等护理服务;设立呼叫救助系统,使空巢老人的安全隐患问题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鼓励和接纳社区、学校、及社会志愿者为空巢老人开展关爱服务;在社区多发展老年群体文艺活动组织等,丰富老年人的休闲娱乐方式。

(三)在政府服务方面。

主要解决好空巢老人最迫切最需要的养和医的问题。

1、关于养的问题,政府要做好健全和完善城市空巢老人的最低生活保障体系的工作,确保空巢老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同时要增加对社区养老服务资金的投入,另外,要制定相关的规划和落实有关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多渠道、多形式办社会养老福利事业,与此同时,政府有关的宣传部门要正面宣传养老机构的形象,消除空巢老人对养老机构的不良看法。

2、关于医的问题,建立和完善城市医疗保险、城市贫困空巢老人的医疗救助、生活救助制度等基本医疗保障,减轻空巢老人的负担,使老人们看得起病。而对那些情况特殊,在医疗上特别需要帮助的空巢老人,可以通过社区建立的空巢老人的信息资料,筛选出真正因病至贫、因吃不起药而饱受病痛折磨的人群,然后政府给予救济。

(四)在社会力量系统服务方面。

1、在志愿者服务上,社区志愿者,比如那些具有奉献意识,想要发挥余热,服务社会的中低龄老人可与本社区的高龄空巢老人或其他有需要的空巢老人结成对子,以老老互助的方式帮助空巢老人。学校志愿者,比如大学生志愿者为空巢老人开展有针对性的关爱服务,如心理、法律、医疗等方面的咨询、文艺汇演等。社会志愿者,比如红十字会、老年人志愿者服务协会等一些在老年康复、护理、保健、营养、心理方面的专业人士加入到服务队伍中,为空巢老人提供专业化的服务。

2、新闻媒体要多渠道关注和报道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及时披露空巢老人的问题,以引起社会的重视;或为空巢老人刊登寻求社会经济救助的启事等。

3、社会兴办多层次多样化的社会养老机构,增加养老机构的数量并提高其服务质量,实现社会化养老与居家养老的有效结合。

(五)在空巢老人自身方面。

1、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减少对子女的情感依赖。

空巢老人篇4

一、调查长安区空巢老人的目的

(1)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尤其是空巢老人的问题更是值得人们关注。他们有的没有儿女,孤苦无依;有的想念自己的子女,却可能远隔天涯或因工作忙碌没有在身旁;他们渴望沟通交流,却找不到能够诉说的对象;他们希望能够融入社会,然而他们能做的越来越少。空巢老人孤独、寂寞,生活中有许多困难与不便,需要获得精神上的慰藉,需要得到社会的关注关爱。

(2)通过此次对长安区周边社区空巢老人的走访调查,能使我们提高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增强我们对空巢老人这一弱势群体的认识与关注,提高我们自身尊老爱老的意识,更好的为我们身边的空巢老人献出爱心。

二、关于调查长安区空巢老人的背景及意义

(一)调查长安区空巢老人的背景

随着我国人口生育水平持续下降和老年人口平均期望寿命不断延长,我国人口年龄结构老化也日趋明显,我国老年空巢家庭数量也呈上升之势。所谓空巢家庭,是指子女长大成人后从父母家庭中相继分离出去、只剩下老人独自生活的家庭。可以预料,空巢家庭将逐步在我国城市地区成为主要的家庭形式之一。因此,我们需要了解长安区空巢老人的生活基本状况,分析影响长安区空巢老人生活质量提高的因素,进而实现长安区的进一步和谐构建。

(二)关爱长安区空巢老人的意义

关爱空巢老人,是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国家、社会、家庭和每个公民的应尽责任;是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国家、社会、家庭和每个公民的应尽责任。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空巢老人的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作为新一代大学生,我们更要起到带头作用,为社会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一份力量。

三、当前空巢老人生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条件相对较差

城镇空巢老人生活条件相对好些,大部分的老人家庭靠退休金,10%左右靠社会救济,9%左右为其它来源。而农村空巢老人收入来源少,经济非常拮据,生活条件相对较差,他们的生活简陋,穿的都是好多年前的衣服,吃的大部分都是自家种的粮食和蔬菜,平时也很难吃上一次肉,逢过年过节,人来客往,生活才有所改善。并且大多农村青壮年都外出打工,但无奈收入菲薄。

(二)身体健康状况堪忧

在空巢老人中长年患病的比率高达70%-80%,虽然大部分老人都参加医疗保险,但报销比例很低,到医院看病又需要支付昂贵的费用,老人通常都是小病忍,大病拖,致使常年遭受疾病折磨。更多老人是怕给儿女添负担,每次病痛发作,吃一些廉价的止痛药,隐瞒自己病情不说,宁愿自己受苦,也不愿给儿女找麻烦。子女外出谋生通常是一年回来一次,也没有太多钱给父母看病,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隔代教育心理负担重。

如果仅仅照顾孙辈的生活起居,只是增加老人的生活压力,增加劳动强度。但对小孩的教育却增大老年人的心理负担:一是因为老年人没有足够的精力教育小孩,二是老年人普遍文化程度不高,识字不多,无法辅导小孩学习。如果小孩比较调皮,老年人根本无法管教。同时,当前科技飞速发展,手机、网络等各种负面的信息都对孩子造成一定影响,不少老年人都对管理小孩力不从心。

(四)安全问题存在隐患

由于空巢老人年龄较大,行动不便,极易成为犯罪分子实施犯罪的对象。针对老年人的人身伤害、盗窃、抢劫、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也较多,使得老年人的人身安全和生活稳定受到一定影响。同时,一些老人身体素质差,身体状况一旦出现危险信号,身边又没有亲人在,很容易出事,每年空巢老人因心肌梗塞、脑血栓等急性病抢救不及时病逝的都有十几至几十例。

四、关爱长安区空巢老人实践内容

(1)走访了长安区部分社区,如鑫园小区、君悦花园、金堆城小区等,看望了这些社区的空巢老人,帮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打扫房间、清洗衣物、为老人购置一些日常生活用品。陪他们聊天,散步,倾听并了解空巢老人的内心想法。

(2)根据空巢老人的经济状况、日常生活状态、健康与医疗问题、心理状态、娱乐活动等方面做了问卷调查,共计18个题目。调查问卷共计1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并且全部回收的问卷有效。问卷回收后,我对问卷进行了认真的整理和统计分析,对每个指标进行加总,并计算出各项比重。

五、调查长安区空巢老人的结果

经过对所有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归纳整理,结果显示他们面临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经济没有足够来源,生活拮据。

调查中我们发现65%的空巢老人没有收入,35%有经济收入。他们的经济收入很低,月平均收入普遍低于500元,而没有经济来源的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费用则全部来自子女的供养。60%的空巢老人表示看病就医是家庭支出最大项,空巢老人的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就事实而言,很多空巢老人的饮食都不能满足身体营养需要,住所也十分简陋。

(二)日常生活难以自理,行动不便

在被调查的空巢老人中,70岁以上的老人居多,占了总数的1/3,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生活却越来越难以自理。在调查中显示18%的空巢老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42%的空巢老人生活能部分自理,生活能完全自理的只有40%,而当他们需要照料时,他们的的子女大多在外地务工或定居,老伴也同样年迈或缠绵病榻。

(三)心理孤独难受,终日难以释怀。

在本次调查的时候我发现将近一半的老人常有压抑、焦虑、烦躁感,没有安全幸福、舒适满足感,幸福指数偏低。所调查的社区中有室外活动场所的很少,只有少数规模较大的社区有比较完善的活动器材,所以老人的文体娱乐公共设施较少。他们平时的娱乐方式主要集中在散步、聊天、打牌。所以,空巢老人的精神压力无处宣泄,导致他们心理缺乏安全感。从与子女沟通的频率上来看,只有少数的空巢老人与子女沟通频繁,因此空巢老人的情感慰藉较贫乏。

6、体会

在这次社会实践调查中,我感触颇深,接触了自己身边的空巢老人,深切的体会了他们目前的处境;我也收获了许多,我觉得不仅是完成了一次社会调查,更是从中获得了一次品德的升华,还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要让身边的人了解到空巢老人的难处,不让空巢老人也成为我们父母的代言词。许多大学生身在异乡上学,不能随时感恩自己的亲人,但是我们可以把这份爱给更需要的空巢老人们,给这样一个弱势群体。让我们相信,也坚信,祖国的明天会更美好!

附录:长安区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问卷

1、您的性别?

a、男B、女

2、您的年龄周岁。

3、您是否有老伴:

a、有B、没有

4、您之前了解什么是空巢老人吗?

a、了解B、不了解C、了解一点点

5、您每月生活费是元。

6、现在您的生活有保障吗?

a、有B、没有C、基本保障

7、您生病了就医是否方便?

a、方便B、比较方便C、一般D、不太方便

8、看病有无医疗保障或优惠政策?

a、有B、没有C、很少

9、您平常的生活中主要的娱乐方式是?

a、看电视B、散步C、打麻将D、出去旅游e、无娱乐方式F、其它

10、你对现在的生活状况是否满意?

a、满意B、不满意C.、一般满意D、.比较满意

11、您平时有没有经常感到心情失落,孤寂,食欲减低,睡眠不足

a、经常B、偶尔C、从不

12、您现在对儿女最大的心愿是?

a、保证父母的经济来源B、与父母多联系

C、尽量选择离家近的工作,方便照顾父母D、其他

13、不能和儿女生活在一起的原因是?

a、经济原因B、家庭成员的关系处理C、生活习惯D、其他

14、你是否希望和儿女一起生活?

a、希望,可以享受天伦之**度晚年B.、不希望,不想拖累儿女C.无所谓

15、您是否愿意帮助儿女带小孩?

a、愿意B、不愿意C、.力不从心D、无所谓

16、您认为政府和社会针对老人最应该做的是:

a、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让老年人生活无忧B、完善社会志愿服务组织体系C、丰富老年人生活D、其他

17、您和外出儿女的联系方式:

空巢老人篇5

事例

李先生和太太今年均是60岁且已退休,两人均有医保。李先生月退休金约2000元,李太太月退休金约1500元。家庭目前有2万元活期存款,10万元定期存款,8万元国债,10万元股票型基金,10万元股票。李先生的住房公积金账户余额目前约10万元。家庭每月日常生活开支约1500元,每年还预算1万元作为旅游开支。目前家庭无负债,也未购买任何商业保险。儿子已结婚成家,且在上海工作生活,但每年都会给予李先生老两口一笔赡养费。

李先生打算购买一套小户型住房用于出租,想知道怎样理财以保证安享晚年。

分析

根据李先生一家的财务和理财状况,可以判定的是李先生的家庭财务处于“亚健康”状态,投资太过激进,不适合老年人尤其是“空巢”老人家庭。

1.两人都已退休,金融资产应以稳健收益类产品为主,李先生家庭目前股票类资产在整个金融资产里的比例占到40%,风险较高,过于激进。

2.固定收益类产品只有存款和国债,收益水平较低,投资灵活性较差。

3.没有购买任何商业保险,资产配置结构欠完整。建议

老年人理财原则是“安全第一”,目标是能抵御通货膨胀,最根本的要点就是控制风险。已经退休的老年人,投资和消费趋向保守,主要以稳健、安全、保值为理财目的。

1.减少股票型基金和股票在全部资产中的比重。如果将金融产品按照风险分为三大类,即无风险低收益类、风险收益适中类、高风险高收益类,三类的投资比例大致配置为50%、40%和100%,这样就可做到整体稳健。按照此配置,李先生可用5万元购买知名基金公司发行的股票型基金,其余的10万元股权性资产可以和其他金融资产一起,重新做一个稳健的投资组合。比如可以购买一些债券型基金、银行发行的新股申购等理财产品,这两类产品的特点是风险较低,预计年收益能达到5%至10%,高于银行定期存款。

2.固定收益类产品可以选择一部分存银行定期存款,另一部分购买银行担保的信托理财产品。现在银行销售的信托理财产品期限结构较为灵活,有三个月、六个月、一年期等,收益高于同期定期存款利息,而且银行也不代扣利息税。

空巢老人篇6

那么,面对空巢产生孤独感的老年朋友,怎样进行心理自救呢?心理学家提出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供参考:

一、认知疗法。“空巢父母”最重要的是自己要调整心态,要对亲子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无论父母还是子女都是独立的个体,儿女终究要到外面去闯世界,去寻求属于他们的一片天地。子女长大成人,从父母身边离开,成家立业,哺育自己的后代,是子女成熟的标志。所以,老年人应该为子女的独立而欣慰,为子女所取得的成绩而自豪。在子女离家前,父母就应该调整自己的生活重心和生活节奏,而不是一切围着孩子转。

二、婚姻疗法。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孩子离家,老年夫妇应该及时地将情感转向老伴,相互给予对方更多的关心、体贴和安慰,以此去填补因子女离巢而留下来的“真空”,使自己的心态保持稳定。如果是丧偶老人,可以在适当的情况下考虑再婚,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寄托,摆脱孤独感。

三、情境疗法。摆脱孤独的最佳方法是创造良好的生活情境。子女离家并不等于断绝彼此的关系,子女离家建立新的生活空间后,老人还应该继续加强与子女的联系,尽量增强两代人之间的相互理解,给予他们适当的帮助。条件许可时,老人也可以在子女家轮流居住。这就是一种生活情境的创造。

四、情趣疗法。多培养兴趣爱好,把生活安排得充实些。父母在孩子离家后,应主动积极地通过各种方式排遣孤独,或寻找替代物填补感情的空白。“空巢父母”空闲时间相对较多,完全可以用这些时间重新拾起因工作而放弃了的爱好。即使没有兴趣也可以培养,比如看书、习字、画画、弹琴、打拳、击剑、养花、唱戏、收藏、烹饪、健身等。在此过程中广交朋友,不但可以学习新知识,活跃大脑,还可开阔眼界,使生活充满生气,这是战胜“空巢”孤独感的极佳途径。即使从事这些活动时可能只有一个人,但是一旦全身心地投入,孤独感也就悄然消失了。

五、宠物疗法。饲养宠物来做伴。饲养宠物也不失为“空巢家庭”的好选择。有研究表明,饲养伴侣动物有助于娱乐并放松身心,使感情有所依靠,有助于减轻压力,加强感情交流,促进身心健康。

空巢老人篇7

作者简介:张梦艺,安徽财经大学。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05-174-02

一、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现状分析

随着第一代独身子女的长大,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渐突出,由此引发的养老问题已经不容忽视,尤其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大量的“空巢老人”、“鬼村”的出现使得我们再次直观的感受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就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春节联欢晚会》中主持人几次提到“空巢老人”更是体现了国家甚至是社会大众对“空巢老人”问题日益高涨的关注度。

根据2009年年初,全国老龄办的《农村空巢、类空巢家庭老人状况调查报告》表明,全国农村老年空巢和类空巢家庭共3288万户,占农村老人家庭总户数的48.9%;空巢、类空巢家庭中的老人共4742万人,占全国1.08亿农村老年总人口的43.9%。另外2012年10月29日,首届全国智能化养老战略研讨会中提到,我国空巢老人比例很高,预计到2050年,我国临终无子女的老年人将达到7900万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占54%以上,这一个个醒目的数次都在提醒着我们为“空巢老人”问题寻求解决之道已经刻不容缓。

(一)农村“空巢老人”产生的原因

农村“空巢老人”是指年满60周岁,拥有农村户籍,子女外出打工或定居城镇,身边无成年亲属独立生活的老人,包括和未成年外孙子女留守在家共同生活的老人,而农村“空巢老人”是如何产生又为何越来越多呢?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我国农村家庭规模急剧缩小,家庭养老能力弱化。随着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年轻父母渐渐老去,独生子女的养老负担越来越重,一对夫妻要赡养四个甚至八个老人的现象开始出现。这一现状必然导致了一部分老人无法和成年子女共同生活。二是农村因为交通闭塞,经济结构单一等原因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年轻一代普遍外出打工或为子女上学等原因搬离农村去城镇生活,但又因为经济能力有限,无法将父母也带离农村,这导致了很大一部分老人留守农村,成了“空巢老人”。三是社会转型过度阶段产生的诟病,在我国广大的农村,60岁以上老年人普遍未受过文化教育,而改革开放后年轻一代目不识丁的人已经很难找到,这一文化层次的差异导致两代人之间形成了巨大的代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为了追求更高的生活水平,不再愿意留在农村与父母共同生活,而是选择在城市打拼。

(二)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问题

经济来源有限,生活负担沉重是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首要问题,城市的老年人在达到一定年龄后可以每月领取退休金维持生计,但在农村,每位老人每年仅可以领取基本养老金六百元(按照我国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基本标准计算),相当于每月五十五元,这种形式大于实质的养老金数额直接导致在农村老人们依然要从事繁重的劳动以减轻子女的负担,但即便是这样,高昂的医疗费用也常常使他们的生活陷入困境。而那些缺乏劳动力,子女又无力赡养的老人生活则更加艰辛。

医疗资源匮乏,生活无人照料是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普遍问题,农村经济发展落后,交通闭塞,医疗资源匮乏,技术有限,这样的问题对于一些患有类似于心血管疾病的老人来说是十分危险的,他们常常在发病时因为错过了最佳的抢救时间而失去了生命,不仅如此有些患有慢性病的老人为了节省医药费,为子女减轻负担,只在乡镇小诊所内简单治疗放弃住院疗养的机会从而导致病情恶化。但除了医疗条件有限,身病或年迈无法自理生活的老人无人照顾更是严重的问题,在农村,“空巢老人”大多是自我照顾或夫妻间相互扶持,但这也仅是对于身体状况较好的老人。

生活孤独单调,缺乏精神慰藉是农村“空巢老人”值得关注的另一问题。衡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精神层面有时比物质更重要。所以对于“空巢老人”来说可能前面所说的问题都不是最重要的,缺乏陪伴,孤独才是他们要面对的最大的问题。再好的物质条件,再好的医疗设施可能都不如家人的陪伴带给他们的幸福。只有做到精神赡养,才能让“空巢老人”们真正感受到幸福。

二、居家养老模式的优越性

目前,世界各国的养老模式大体上可分为三种,即家庭养老、社区养老、社会养老。所谓家庭养老,即依靠具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为老人提供物质支持,生活照料以及医疗等方面需求的养老模式,其主要是以传统美德“孝”为背景依靠亲情来维系,这种养老模式一般在经济较落后的国家盛行。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经济的飞速发展,家庭结构不断缩小,家庭养老能力在不断弱化,“空巢老人”的出现正是家庭养老模式难以为继的结果。

社区养老作为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主要养老模式,其主要是依靠社区这一单位,整合政府、社会、个人多方资源集中养老的一种模式,社区养老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整合资源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在我国经济相对发达的城镇采取社区养老较为适宜,这一模式较之家庭养老更加先进,对经济基础的要求也更高。

最后是社会养老,这是世界各国普遍推行的一种养老模式,尤其在发达国家基本都实现了社会养老。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由国家和社会保障老年人晚年的基本生活,所以对国家要求较高,既要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又要有一定的财政支撑,在我国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已经基本能够实现社会养老。

上面所述的三种养老模式都有各自的特点和自身的条件要求,而我国农村正处在由家庭养老模式向社区养老模式转变的过度期,随着家庭养老模式不断弱化,社区养老又尚且设施不足、体制不完善,直接导致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处在了一个尴尬的境地。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必须结合实际,从“空巢老人”的需求出发,探索一个新的养老模式,居家养老作为介于家庭养老与社区养老之间的养老模式便应运而生。

居家养老作为一个全新的养老模式其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养老成本低,居家养老则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农村地区现有的资源,结合当地特点建设最适合的养老机制。节约成本又能和地区特点相契合,可操作性强。(2)能够最大限度的照顾到老人的感受,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都希望可以在家中安享晚年,而居家养老正是考虑到这一点,让老人能够在家中,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安度晚年,给老人以最大的精神慰藉。(3)居家养老能动性强。较强的能动性也增加了各种制度,政策的可行性,加快建立新型养老体制,更快的改变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

三、转型期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

如何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居家养老模式是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应该从问题的根本出发,以老年人最急切的需求为立脚点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一)具体的立脚点

首先是对于尚有劳动力,健康状况较好的老人,仅需提供一般的关照与帮助即可,但对于一些长年患病或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就需要有专门的护理人员,服务中心,必要时对老人统一照顾。针对不同情况的老人,提供不同的生活帮助,是居家养老模式建立时要考虑的一大内容。

其次是医疗保障需求,看病难,看不起病是现阶段农村老年人面临的一大难题,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患各种疾病的风险也会不断提高,正是最需要医疗资源的群体,但农村受其自身经济状况及交通不便等因素的限制,往往很难享受较好的医疗服务,尤其是身边无子女照顾的“空巢老人”更是处在医疗保障最边缘的地带。如何使得老有所依,病来有医是居家养老体系构建时需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

最后是精神文化需求,谈到健康我们现在最常说的就是身心健康,上面所列的两个需求,主要是为了解决“身”的方面,而最后一个就是要解决老年人的“心”的健康。最缺失的恰恰就是这一方面,因为没有子女在身边陪伴,他们常常感到孤独落寞,使整个晚年生活变得黯淡无光,如何弥补子女不在身边带来的亲情缺失,是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的一大难题。

(二)构建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具体措施

1.强化各村集体的“社区”功能,建立多元化的养老服务机构。长期以来我国的村委会一直是顶着政府的光环发挥着领导协调宣传等多种作用,对自身定位不清,随着农业税征收的取消,村委会的公信力及对村民的影响力在不断下降,建立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正是村委会发挥作用重新树立威信的绝好时机,应借此机会,使村委会的职能由服务政府向服务人民转化。

2.完善农村医保,建立医疗保健中心,现阶段,我国绝大部分农村虽然都有农村合作医疗,但这还远远不能满足农村老人的需求,对此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建立更完善的医疗保险制度。另外,考虑到农村交通不便,应由各村委会单独或联合建立医疗保健中心,为老人提供日常的医疗保健,并在当地“空巢老人”家中设立急救铃,以应对老人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保证其遇到突发疾病时得到及时的救援。

3.建立老年活动中心,丰富老年人晚年生活,减少“空巢老人”的孤独感,可以建立老年文化中心,成立老年人兴趣小队,增进老年人之间的交流。另外可以结合当地传统民俗,组织当地老年人将一些几近荒废的传统民俗活动重新传承起来,这样一方面是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另一方面也是对一些非物质文化的保护。

4.有机结合孤儿院与养老院,实现双赢。可以就近建立养老院和孤儿院等福利机构,让老人们可以和孩子们多相处,这样既减少了老人的孤独感,也能让孩子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做到一举双赢。

空巢老人篇8

2009年5月9日周六上午,我随校报记者团去伏牛路居民区参加“关爱空巢老人,千名志愿者进社区”活动。来到那里,走进那个寂静的小院,地面打扫的很干净,几片树叶在晨风中飘落。这里太安静了,我们都不吭声害怕吵醒还在休息的老爷爷老奶奶们,就那样静静的站在宽敞的小院中望着翠绿的柳树。当我们和一位早起晨练的老奶奶愉快的拉家常时,顺着她的指引透过窗户,我们才看到那些充满朝气的爷爷奶奶们正在跳舞呢!我才知道自己的想法很简单,原来老人们用这种方式聚在一起,用一颗年轻的心来对待生活,他们都懂得怎样去追求属于自己年轻的梦!

我们就那样仰着头站在楼下看着他们用自己的舞蹈,享受着属于他们自己愉悦的清晨时光,仿佛我们成了另一个世界的观众,每个人都不愿意把视线从那里离开。我再次明白:“心在飞扬,未来的路再也不会害怕迷失方向,因为我们有无限可能去闯,我们有年轻的力量。只要推开窗,外面的阳光就会照进我们的胸膛。”当我帮忙把“黄河科技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条幅挂在墙壁上的时候,我的心感慨万千,作为校报记者团成员的我在此刻只想到自己是一名志愿者,在这里大家都是一个爱心整体。

主持人刚一亮相在“关注空巢老人,千名志愿者进社区”的巨大条幅下,所有的学生们都感觉内心深处有一种冲动,今天既然来了就一定要让这些老人们感受到爱心的温暖!由郑州晚报及九院携手倡导的“暖巢活动”已经正式开幕。他们亲切的话语刚一飘到大家的身旁便引来阵阵热烈的掌声。郑州九院还特意带来支援队伍,为这些老人们提供了一个免费的咨询爱心团队,这些医护人员通过交流也告诉我们一些照顾老年生活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人们都说自己一直在寻找天使,其实天使就一直生活在我们的身旁。

当开幕式即将结束的时候,我们站在那里,听着又一个“暖巢点”正式建立这个愉悦的消息,我们爆发了雷鸣般的掌声。仰望着刚刚获得的“暖巢志愿者”锦旗,心里有一股莫名的感动。我们成了这个社区的第一批爱心志愿者!相信只要用心我们都能够拥有这份独特的幸福感,那一刻我们望着那些慈祥的老人,又像是回到了老家,回到了爷爷奶奶的身边,那种幸福感是我们渴望已久的,待在大学已经快一年了,而我们也不像以前那样方便回家看望他们,现在我们才懂得当我走过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只要有爱在,所有的老人都可以幸福的享受天伦之乐!

当活动正式开始的时候一位女生为大家带来韩雪的《想起》,当《你知道我在等你吗》的音乐响起的时候我们被那种熟悉的歌声所赋予的温暖感动不已;当感人的集体朗诵《母亲》从老人们口中飘出,我们流泪了;当学生们为老人们献上一首又一首优美的歌曲,他们欢笑了;当学生们为老人们舞蹈,他们的心随着旋律在跳动,那是一颗年轻的心;当我们的学生送去了精彩的魔术表演,那些老人们关注的眼神给了我们多么大的鼓舞啊;当我们用感恩的心来表现自己的心情时,你们又是我们忠实的听众你们用一双慈祥的眼神告诉我们,你们很开心。而我们也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用自己的歌声轻轻敲醒你们孤寂的心灵,

空巢老人篇9

【关键词】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对策

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有65岁及以上老年“空巢”家庭1561.64万户,占65岁及以上有老年人家庭的22.83%,生活在“空巢”中的老年人2339.73万人,占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26.51%。其中,农村老年“空巢”1117.90万户,占老年“空巢”家庭户总数的71.58%,农村“空巢”老人1632.90万人,占“空巢”老人的69.79%。[1]由此可以看出,在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农村“空巢”家庭的比重很大,按照中科院的预测,中国在未来的近50年里,农村会有愈来愈多的空巢老人,而在社会养老的范畴内这些老人的养老问题是很严峻的。因此,解决这类人的养老问题,对于保障农村的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概述

(一)“空巢”家庭

家庭生命周期把家庭看做一个生命有机体,从一个家庭的形成到解体,经历扩展、稳定、收缩、空巢的过程,是一个循环运动的过程。而空巢家庭是家庭生命周期的最后两个阶段,就是子女都不在老人身边的家庭,有可能是只有父亲或者只有母亲留守的家庭,也有可能是父母两位老人。空巢两个字,很形象的体现出孩子长大之后离开大人搬出去的情形。

(二)养老保障

这里的养老保障是指为安排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所做的一切保障性的措施。本文所涉及到的养老问题主要涉及到经济供养、精神慰藉、生活照顾和医疗以及权益保障四个方面。

二、空巢老人养老所面临的的问题与困境

(一)经济供养不足

在中国,农村社会保险制度尚不完善,农民的养老支持主要来源于家庭。如果身体足够健康,农村老人的经济来源来自于自己种地、农作来养活自己。如果条件不允许,就是依靠子女的经济供养,但是一般子女外出务工,由于缺乏文化水平,劳动技能等,打工所获得的收入有限,并且子女也需要抚养孩子等,另外,农村老年人不像城市空巢家庭的老人大部分都享有退休金、养老保险和各种救助等等,主要还是依靠自己和子女,而之前介绍的情况表明,通过自己和子女所得到的经济来源水平是很低的,并且还要承担一些不可确定性,一方面是子女的经济收入不确定,另一方面是子女是否孝顺的不确定。

(二)生活照顾与医疗不全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尤其是农村“空巢”老人,除了本身经历人生生理机能的逐渐衰退以外,农村老人在年轻的时候从事重体力劳动,并且不注意保健,当年老了就开始各种病痛。一方面,子女不在身边老人生病了不愿意去医院,等到真正病痛到医院的时候,小病变大病,加上农村医疗的不健全,医疗花费太多的话,子女不愿意承担或者无力承担,那么老人们只能等死;另一方面,老年人发病常常很突然,对于年轻人很正常的摔跤都会导致老年人的生命危急,如果老年人身边没有人照顾,家中无人导致无法抢救或抢救不及时,老人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并且,农村不如城市的交通发达,一旦发生什么紧急的病危,农村道路崎岖,有的地方甚至连通讯工具都没有,这样的情况下,抢救都来不及。从另一个角度上说,老年人本来行动上多有不便,没有监护人在身边照顾,有些起居都成问题,或者要不就是日程生活资料缺失,给老人生活带来不方便。

(三)精神慰藉不满

一个人的生活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精神生活的存在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在养老保障这块显得尤为重要,这也关系到老年人的健康问题。“空巢”老人每天的生活是一成不变的,生活圈子比较狭窄,渴望亲情,尤其是在农村,由于生活环境和身体各方面的原因,农村“空巢”老人渴望得到子女的精神慰藉的需求很大,有的甚至成为唯一维持生命的支柱。并且,在城市,娱乐活动较为多,被大家熟知的广场舞,就城市老年人一种自我娱乐和锻炼身体的方式,城市里也有很多公园,老年人在一起练太极等锻炼身体。而在农村,娱乐较为单一,也没有团体可以为老年人排解寂寞和孤独,而农村里的老年人,子女不在身边,加上身体机能的衰退,使得自己很消极,子女打电话和回家看望成为老年人的精神寄托,这也是“常回家看看”这首歌告诉我们的道理。

(四)权益保障有空缺

随着社会的发展,道德责任感的缺失,社会上经常出现一些不法之徒利用各种方法骗取利益。农村“空巢”老年人身体机能退化,戒备心较轻,并且,他们常年独自居住,使得这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而老年人常常记忆力比较差,视力模糊,并且缺乏法律知识,有些农村老人还爱面子,使得这些不法分子侥幸逃脱法律的制裁,这样的环境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村“空巢”老人的权益得不到保障。

三、如何应对“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

切实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使他们老有所依,物质与精神生活都有保障,是目前在中国老龄化人口和城市化进程两者并行挑战的一个艰巨的任务,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在此情况下,要真正使“空巢”老人摆脱养老问题,走出养老困境,我认为需要从政府、社区、第三部门、家庭以及“空巢”老人自身等方面全面努力,具体如下:

(一)政府援助。政府的援助是这些农村“空巢”老人最坚实的经济基础,政府的援助也是最有效的,最能够广泛普及的。(1)加快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空巢”老人养老问题也是在社会养老问题的范畴之内,必然需要现代化的养老方式来解决问题。而社会化的养老方式,是与现代化社会相适应而有效分散风险的制度。[2]从现实情况来看,农村很多老人都还是依靠家庭赡养,子女孝敬的方式来养老,而子女外出打工的不确定性不能给老人们良好的物质和精神支持,这就表示空巢老人单纯依赖家庭养老的话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在农村老人的养老补贴方面,新制度亟需完善的地方有三个方面:一是让农村老人人人享受养老补贴;二是让农村老人真正享受到养老补贴;三是不断提高养老补贴的标准。[3]而针对这些问题,我提出三个措施:首先,需要完善法律,确定农村养老保险的法律环境,使得政府执行有法可依;其次,要加强对于养老资金的管理,使得养老资产保值增值;最后,需要具体的事情具体做,因地制宜的建立各个地方的养老保险制度并有效的执行。(2)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农村“空巢”老人很大一部分具有身体健康问题,但是医疗费用很高,使得老人们看病难。在这个方面,政府需要加强财政的支持,扩大医疗保障的覆盖,不仅仅是针对“空巢”老人的医疗补贴,其次,医院的补贴也应该加强,使得医院对于老年人来看病有相应的优惠,并同时兼顾门诊救助等,使“空巢”老人获得更好的医疗服务。(3)加强农村养老机构建设。农村养老机构的建设可以很大程度上保障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问题,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缓解老人们的精神慰藉不足。在中国,主要的农村养老机构就是为“五保”老人提供集中供养和服务的敬老院。而目前,敬老院并不是特别普及,或者就是敬老院环境很差,物质上供应不足,或者即使有敬老院,但是并没有相对应照顾老人的护工,使得敬老院的入住率很低,而在这些方面都是政府可以改善的。现在有一部分“空巢”老人的子女进城务工,而老人又不愿意或不能与子女在城市生活,子女有一定的经济条件可以照顾老人,则可以通过收费方式让这部分空巢老人入住养老机构。(4)弘扬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倡导良好的社会风尚。家庭养老是中国的传统养老模式,现在在中国仍然占主要的地位。政府应该鼓励媒体宣传老年人对社会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大力发扬中华民族尊老、养老的光荣传统。尤其是在农村,要多多鼓励子女关心老人,爱护父母,不仅仅是物质上关心老人,还要在精神上慰藉老人。对于养老敬老做的好的家庭可以进行公开表扬并且奖励,对于遗弃老人的行为要严加惩罚,以此来倡导良好的社会风尚,给予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的社会环境。

(二)社区援助。虽然政府在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中承担主要的责任,但是社区才是落实这些政策的执行实体。(1)号召社区居民关注老年人的生活。社区是老人们最为熟悉的地方,也是老人们常年居住的地方。要倡导社区居民关注老年人的生活,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保障,还有精神生活方面的慰藉,使得老年人身心发展都健康。社区可以召集社区志愿者,帮助老人生活起居,陪老人聊天,为老人读报纸等等。社区甚至可以请心理健康医生,为社区“空巢”老人进行心理疏导,使得他们能够乐观的面对晚年生活。(2)开展多彩的社区活动。开展多彩的社区活动,是排解老年人寂寞和孤独的有效方法。比如开展一些文艺晚会,可以请老人们过来观看,鼓励他们走出家门和其他老人们一起参与活动;或者开展一些互帮互助活动,使得老人们也可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所在,对晚年生活充满希望。

(三)第三部门援助

在目前社会服务萌芽并开始发展的阶段,第三部门组织对于老年照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第三部门区别于政府和企业,它的运作可以获得更加良好的社会效益。第三部门不以盈利为目的,它具有专业人员的引导,可以使得老人们能够在需求上有针对性的获得满足,另一方面,第三部门让很多相对贫困却又得不到企业提供服务的“空巢”老人得到优质的服务。第三部门的发展,对于促进整个社会养老的推进都是有很大意义的。如何引导这部分力量在老年照顾,尤其是农村老年照顾中充分发挥其作用应该成为我国农村老年福利事业的重点。

(四)家庭照顾

家庭是组成社会的单位,家庭的和谐美满是社会和谐的必要因素。而在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方面,一方面夫妻之间,夫妻是世界上最亲密的伙伴,配偶健在的老人,双方不仅在生活中要相互照顾,而且应该更加密切关注对方的心理状况,给予精神上的慰藉。而对于不幸丧偶的老人来说,子女应该鼓励老人的再婚,并且给予理解和支持,毕竟一个温暖的家庭是每个人都追求的。另一方面是子女,不管是在多远的地方打工,也要在经济上给予老人支持,还需要在精神上给予慰藉,有时候仅仅是一个电话,就可以满足“空巢”老人对于子女的所有期盼,是生活下去的动力所在,让老人度过一个美好的晚年生活。

(五)空巢老人自身

换一个角度,养老不仅仅是社会和家庭的责任,对于自己,同时也是每个人应该对于自己负责任。农村“空巢”老人闲暇时间过多,农村设施不完善,娱乐项目不多,这就更加需要老人们自己转变观念,积极乐观,面对现实,却又对未来充满希望。一方面,对于子女,给予理解和支持,善于与子女沟通交流,减少对子女的依恋,让子女能够明白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农村“空巢”老人要积极安排自己的晚年生活,主动参与其他老人的交流和活动中,多多参与社会活动,增加自己的人际交往。在心态上保持乐观、积极、健康的心理,在根本上解决空巢问题。

参考文献:

1]姚引妹.经济较发达地区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一以浙江农村为例[J].人口研究.2006(6).

空巢老人篇10

关键词:丰县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

中图分类号:C913.6文献编号:B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2-0002-02

一.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伊始,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工业化进程不断加速,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目前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摆脱不了农业大国这个事实: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我国人口老龄化水平城乡倒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国家资本原始积累初期,为了寻求发展,政府全面占有农村各种资源,全环控制农业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过程,通过直接获取除农民基本生存消费之外的几乎全部农业剩余来保证城市工业所需的低价原材料。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现在政府更加注重城市反哺农村,但是农村的贫穷已成事实。农村青壮年为了生存发展不断流动,再加上独特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和与之联系的户籍制度使得农村劳动力城乡两栖,这样农村就产生了大量的空巢老人。近年来,尽管有关养老服务问题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老年人的养老体制的建设重点和投入重心主要还是在城市,农村老人养老服务始终处于社会保障体系的边缘。

二、当前丰县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现状

养老服务内在主动性缺失

所谓内在主动性就是农村空巢老人家庭及自身所面临的一些养老服务困境,养老服务内在主动缺失主要表现在子女的经济供给不足,生活照料不到位及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困乏等。

1.经济供给不足

虽然子女外出务工的收入高于农耕收入,然而他们长期处于城市社保的边缘加之城市生活成本过大,所以对于老人的经济供给相当有限。很多农村空巢老人只要还有劳动能力,还是要从事农业耕作来养活自己。政府对于农村老人的经济供给主要为新农保和村集体的各种补助,丰县空巢老人每月领到新农保和其他村集体补贴为60元钱,这60元钱对于空巢老人而言只能保证最基本的生活。如果遇到大病,就算有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障也很难能维系其健康。

2.生活照料不到位

农村空巢老年人的生活照料主要包括日常的生活照料和生病时的照料。子女长时间不在身旁造成实际的家庭养老基础荡然无存。一些农村空巢老人与老伴相依为命,互相扶持。丧偶的农村空巢老人更是孤单一人,自己照料自己。显然在农村空巢老人身上,传统意义上家庭所担负的为老年人提供的生活照顾和满足老年人需要的全面责任正在削弱,并且这个问题正在逐渐加剧和日益严重化。这说明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家庭养老在生活照料方面的功能正在弱化。

3.精神慰藉匮乏

由于受传统家庭观念熏陶和长期家庭生活感染,老年人在心理上认为应与子女住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一旦儿孙都离家外住,就会使得老年人在精神上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感到寂寞、孤独、失落,有的甚至会茫然不知所措。面对空巢的情形,许多老年人会出现忧虑、郁闷和悲伤等痛苦的感受,这种情况被称之为“空巢综合症”。如果再遇上生活中其他不如意的事件,如经济问题、家庭关系问题或健康问题等,可能会加重“空巢综合症”。

养老服务外部支持系统不足

所谓外部支持系统主要指政府,社会以及市场对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的支持,外部支持系统不足主要表现在区域经济失衡,政府责任缺失以及市场力量介入不足等方面。

1.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江苏省区域经济分布历来不太均衡,苏南发达地区(含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四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达到10万元,农村居民年人均收入为16789.2元,而苏北地区(包括盐城,淮安,宿迁,连云港,徐州五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约为4万元,农村居民年人均收入仅为10316.2万元。作为苏北贫穷的典型,丰县农村居民年人均收入则为9783元。工业处于起步阶段,还没能带动农村劳动力就地就业,家庭养老没有实质性的进展,而严重的区域经济失衡造成政府在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服务投入上也是捉襟见肘。

2.政府责任缺失

农村空巢老人的服务事业本应是一项由政府主导并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的社会事业。长期以来,我国政府都致力于城市老年社会保障服务体系的建设,没有尽到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中应尽的责任。尽管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政府开始关注三农问题,但对政府履行什么样的责任,怎样履行责任等重要问题还不明晰,出现了在责任划分过程中,政府、集体和个人的责任,中央政府与地方责任之间的责任,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责任,同一级政府各部门之间的责任划分不明确等问题,而这又直接导致了在农村社会保障的建立、实施和运行过程中出现令出多门的情况,而在经费支持等问题上往往又出现互相推诱的情况,使得农村社会保障措施难以有效实施。对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投入不足,缺乏财力保障,导致其供给不足和低效率。

3.市场力量不足

有需求就需要供给,市场是供给与需求的“集散地”,城市空巢老人对养老服务有需求,农村空巢老人同样有需求。但是目前的状况是养老服务市场力量的介入是不够的,主要表现在:第一,养老服务市场供需矛盾突出。无论是养老机构设施建设还是老年专业护理服务与养老服务市场化与产业化要求失衡。老年人的许多需求并没有形成相关服务的市场化发展,没有转化成推进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动力,老年人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第二,养老服务产业化程度低。养老服务走产业化之路是由市场经济规律所决定的。随着我国居民支付能力的提高,老年人的物质、精神需求也在增长,对养老服务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养老服务只有走产业化道路,才能适时满足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市场需求。然而目前我国的养老服务产业化进程缓慢,尽管有些地方的养老服务已经开始出现了一些品牌化、连锁化的发展趋势,但从整体情况来看,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养老服务产业化程度仍然较低。第三,养老服务市场细分不到位。以往的养老服务市场研究和开发往往没有按照市场细分的原则来分析老年人的内部差异、需求层次、生存结构和支付能力等的巨大差异,因而导致市场供需不平衡。现有的养老服务产业政策也多是根据人口老龄化的宏观形势而制定的,缺少具体调查分析,结果造成许多服务模式雷同,缺少特色,并且在养老服务产业的供需领域存在着不均衡状况。

三.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的对策

(一)提高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内在动力

提高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内在主动性旨在提高对农村空巢老人的经济供给,生活照料及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活跃农村经济

要想从根本上破解丰县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难题,发展发展农村经济是一条重要途径,“农民充分利用原有的农村生活设施,进镇从事工商活动,在当前不失为最经济、最有效的办法”。目前,优化丰县当地经济结构,就近转移农村劳动力,促进丰县农村经济建设,不仅有利于加快江苏两个“率先”目标的实现。更为重要的是,农村青壮年“离土不离乡”,对于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有重大意义。空巢老人与其子女之间的时空分离是造成老人生病无人照料、内心孤独的主要原因。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转移使其取得了在土地上无法额外取得的收益,这使得一个家庭在经济上有了一定的保障;而与老人空间距离的拉近又可以使子女经常性地在生活上照料老人,给老人以精神慰藉。从而能很好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物质生活拮据和精神生活上的问题,提高老人的幸福指数。

2.提高农村土地的保障功能

我国正在向先进的工业化国家不断迈进,但也不可否认目前我国依然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农问题依然是国家需要破解的重点难题,人口流动带来的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服务问题需要完善的解决就必须不断改革征地制度,避免空巢老人在没有稳定的养老保障前提下失去土地。土地对农民来说具有社会保障功能,如果他们自愿将土地的使用权返还集体,通过集体流转给国家,国家可以通过给他们提供一定的社会保障的形式,拥有土地。农民耕种土地和城市居民工作都应该看作就业。当农村空巢老人没有耕种土地的能力的时候,也就是他们没有工作能力的时候,如果他们愿意放弃土地的使用权,国家应该考虑像对待失业城市居民那样,给他们提供最低生活保障。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另一方面也利于促进土地的适量规模化经营,提高土地的产出率

(二)强化养老服务外部环境系统支持

明确政府责任

政府是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规划者,保障者和监督者。明确政府责任就是要求政府制定合理的养老服务体系框架和发展目标,维护弱势老年群体平等享受养老服务,提供和整合养老服务体系中的各类公共资源,监督管理养老服务体系规范发展。

2.强化市场力量

引入市场就是避免避免政府在养老服务中的垄断,不仅可以提高居家养老服务的效率,还能提供更多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讲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改革就是要全面释放市场的活力,尽管还存在各方面的体制机制弊端,对创业和企业发展形成重重压力,但只要放开权力对各种资源、要素的束缚,理顺政府与市场、与企业的关系,坚硬的现实――前方的“玻璃门”、“弹簧门”就会被破除,创业的激情、创富的智慧就会竞相迸发。

参考文献:

[1]陈永杰.中国养老服务的挑战与选择[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3.

[2]董红亚.中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3]董红亚.欠发达县市的实践――天台县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m].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13.

[4]吴玉韶.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5]王飞鹏,王君玲,林琴波.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困境及对策研究[J].西北人口,2013.2(1)

[6]姚引妹.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研究[J].经济参要,2012.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