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股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7:39:04

八股文篇1

作为一种考试选拔制度,高考作文与八股取士之间有很多相通之处,值得我们重视。得其精而忘其粗,知其内而忘其外,这才是我们今天在作文教学中要学习借鉴的。

一、立意上,遵从命题求守一

八股文是最讲究“尊题”的,围绕题目做文章是八股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八股文说到底就是命题作文,考生作文时必须紧紧围绕“四书”“五经”中选取的“题目”,这样就把作者的思维限制在一个固定的范围内,长期养成这样思维习惯的考生,遇事不会漫无边际地去想。所以命题作文,看似束缚思维,实际正是确定了考生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范围。因此邓先生认为“八股文教育的最大作用,就是以《四书》命题作文的严格限制思维的强化训练。训练其思维能力的集中性、准确性、全面性和辩证性。”而江苏卷的高考作文,从2006年至2012年皆为命题作文,要求考生一切围绕题目来写,这就是八股文所谓的“尊题”。

无论是之前的命题作文,还是2013年、2014年的新材料作文,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审题,要求考生能正确理解题意。如果审不准题,理解不正确,文章就无法写好。有些考生也许能下笔千言,但如果偏离题意,最终也只会是离题万里。

叶圣陶就曾教导过:作文动笔之前,必须注意两件事:认定对象与辨明用意(即立意)。言下之意就是,当考生拿到题目,先要考虑围绕题目确定立意,惟有立意明确,选择材料组织语言才能有依据。如果每次下笔前都这么做,长期练习就能养成良好的习惯。而这一点也恰恰是与八股文辨明题意、理顺口气的道理相通的。

二、结构上,起承转合重逻辑

八股文作为一种文体,是历代文学家总结出的一种文体结构,它的结构安排典型地体现出了论说文的思维模式。

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语言学家张志公也曾经从议论文写作的角度对八股文的写作有过比较公允的评论。他在《写作教学应注意抓基础训练》一文中曾经说过:假如把破题、承题、分股、大结,或者起承转合,定成死板的公式那肯定是错误的,但如果理解为一般议论文的结构特点,则是基本上符合事实的。我们都知道概括地说议论文的结构,不外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三个基本的步骤。而分析问题,一般需要考生从正反两面来分析。议论文应该根据文章的立意、手中的素材、考生自身的思辨入手,假如就是简单地把这三个步骤定性为一成不变的公式和框架,那肯定是不对的。但是对于高中学生而言,要求其熟悉并掌握议论文写作的基本步骤和基本方法是必须的。

在操作时具体如:破题即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承题即对所提出的中心论点作必要的适当的阐释;分股即从几个(这可多可少,但一般情况下不少于三个)方面来分析论证中心观点,这是全文的主体,要特别注意使用论据的典型性,要注意选择多种论证方法,恰当地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证;收合即在结尾处点出结论,与开头的中心论点形成呼应。

这是一种行文构思的常路,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我们都知道凡文章都有一定的格。当我们这些一线教师在感叹现在中学的作文是“四不像”时,其实主要就是指文章的架子立不起来,不合文章的“格”。而江苏卷高考作文的批改标准概括来说就是:点(亮点)、速(在规定的时间内不得少于800字)、旨(符合题意、内容积极健康)、面(卷面整洁)、格。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及训练中能加强“格”的训练。笔者认为这时借鉴八股文的程式化训练方法不失为一条途径。我们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把它作为作文教学中的“模式”或者“规矩”提供给学生,让学生从模仿文章的结构开始,按八股文的严格程式,本着先学局部、后学整体,先学轮廓、后学充实的方法进行训练,使他们能真切地感受到有样可依、有法可学,从而形成良性定势,以期在千变万化的议论文中找出不变的规律,即在变中求不变,尽快掌握议论文写作的一般程式和基础方法,从而达到大面积、高效率地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语言上,严散相济衬才气

八股文在语言上讲究排偶。这种语言形式在古代诗歌散文中俯拾皆是。从诗赋到试帖,从经义到论策,全都注重字词句的排偶,平仄声调的和谐。自李唐来,差不多所有考试文体都具备这些特征,它们也在八股文中得到很好的体现。

八股文讲究整散。整即整齐、匀称,要用骈偶修辞;散即参差、错落,纯用自然语式。顾炎武《日知录》中说:“经义之文,流俗谓之八股。盖始于成化以后。股者,对偶之名也。”可见股即对偶排比之意。八股文的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部分要尽量整行,其余部分可以整行,也可以散行,若能做到以整行寓散气、以散行寓偶意,这样的文字最为上乘。高考中获得高分的作文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如:念你,亿万年的时光,沧海桑田仍不改的胸膛;恋你,孕育万物,春生夏长的生命华章;爱你,春日之雨,夏日之阳,秋日之辉煌,冬日之白雪纷扬。(2013年《想让你陪我到地老天荒》)学生习作中也有这样的佳句:“青春似火,热情奔放;青春似水,温柔细腻;青春似朝阳,鲜活蓬勃。青春短暂,所以我们要把握青春。”“花儿用青春装饰大地,细流用青春奔腾入海,雄鹰用青春搏击长空,骏马用青春驰骋草原。”(2014年《青春不朽》)

需要注意的是“比”除了指形式形成排比外,还指在内容论述上要形成对比。这就需要学生能根据题意精心选择自身积累的素材,找出所选择的素材的各种对立面,或相反、或相成。刘熙载也曾对“比”作了专门论述,他认为“对比”共有七法,即“剖一为两、补一为两、回一为两、反一为两、截一为两、剥一为两、衬一为两。”他说理解的“剖一为两”“反一为两”其实就是现在我们平时常说的“一分为二”的观点。假如考生在经过长期的训练之后能熟练地运用这种“一正一反,一虚一实,一浅一深”的方法,能够采用“一分为二”的方法来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论证说理,就能使文章思路清晰,结构严谨,从而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四、内容上,文以载道显格调

八股文在内容上要求“代圣贤立言”,即要求将圣贤之书中的精辟话语连成一理,结合自身理解加以分析,这是在科举仕进范围内对“文以载道”的继承和发展。“文以载道”理论是我国文学中重要的思想。八股文紧扣儒家的重要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更好地体现“文以载道”的理论,更全面更系统地继承、发展了我国古代散文的优良传统。

八股文教学运用圣贤之言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见贤思齐焉”,拥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志向,形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之气。儒家的重要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成为了八股文教育学生要达到的修身目标,这种关注天下苍生的情怀也就在他们的文章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而反观现在学生的作文往往是空洞无味的内容,缺少了对社会的关注,少了点磅礴之气。省特级教师蔡明老师曾说:好的作文应有“三气”——灵气、才气、大气。其中“大气”就是指浩然之气,要能探讨人生、关注命运、关注社会、心怀天下。

八股文篇2

【关键词】万历年间;八股文批评;心学;流派;范畴

从十六世纪后半叶到十七世纪前半叶,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转折点,按照一般的说法,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政治、经济的巨大变革,生活由俭入奢、挑战陈规陋习、工商业获得蓬勃发展,万历朝可谓明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一大转折。在古代各种文体中,就其在历史上曾经取得过的辉煌、受重视的程度和研究现状来看,八股文及其理论研究具有强烈的悖反性。八股文虽然是集中国古代文体之大成,但与其他文体相比,其研究现状显得门庭冷落。将万历朝作为考察整个明清八股文批评的一大视点,确实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文学思潮与社会风习呈螺旋式互动状态,社会风习必然影响到明代文人的生存状态,由文学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形式将更深层的反映民情风俗和社会风习,随之而生的则是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的变迁。“当生态出现前此后此的迥异变化后,文人很自然地会把文艺创作调整到有别于过往正统文艺的完全不同的另一种审美范式中去。”【1】很多学者将明代中后期看作中国哲学思想发展史上的另一个黄金时期,甚至将其归纳为“理欲冲突、心的崛起”的时期,万历朝更是一个异端突起的时代。思想史上甚至将整个晚明作为王学解体史或者称为王学修正运动,足以说明王学在晚明社会方方面面影响的深刻性。

王阳明心学是继先秦子学、魏晋玄学、唐代佛学、宋学之后的又一个主导性的社会思潮与学术思想。究其主旨,在道德伦理追求理想上与宋学并无二致,只不过更强调提升人的道德修养来进入儒家理想的道德境界。在朱熹理本论格局之下产生的复古思潮,到王阳明的出现才彻底发生扭转。王阳明的心学思想产生在弘治、正德年间,有其社会经济和文化心理的背景,此暂不作赘述。但王学对明代中后期士人心态及士习文风方面发生的影响,与其他各方各面一样都是深刻而久远的。整个明代中后期的社会思潮,心学运动与复古运动此消彼长,其共同的目的都是为了打破宋儒的俗烂格局,大刀阔斧,扫除俗陋,标新立异,重塑明代士人心态。由此导致的个体意识不断增长,思想解放的潮流,由陈献章发端,到王阳明走向极盛,再到晚明狂禅派发展到极致,明代中后期的文学风气、士人心态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明代八股文创作与批评就是在此背景下由微而盛,由盛至衰。

一般来说,明代八股文发展的历程大体上有四个时期,从洪武到成化大约八十年的时间,是八股文逐渐走向定型的阶段。从成化到弘治,是八股文全面成熟的时期。正德、嘉靖是明代八股文的极盛时期。隆庆、万历年间,八股文制艺由正而变,文学化倾向日益明显。天启、崇祯乃八股文全面衰颓并起衰振兴之时。正如方苞所言:“明人制义体凡屡变,自洪永至化治百余年中,皆恪遵传注,体会语气,谨守绳墨,尺寸不逾。至正嘉,作者始能以古文为时文,融液经史,使题之义蕴隐显曲畅,为明文之极盛。隆万间,兼讲机法,务为灵变,虽巧密有加,而气体茶然矣。至启祯诸家,则穷思毕精,务为奇特,包络载籍,刻雕物情,凡胸中所欲言者,皆借题以发之。就其善者,可兴、可观,光气自不可泯。凡此数种,各有所长,亦各有其弊。”【2】p1凡例

我们知道,一种文体理论的产生,要么先于文体的产生,要么与文体同时产生,要么后于文体的产生。从文学实践的发展来看,大多数情况是一种批评理论的成熟往往滞后于这种文体的成熟,从大量的写作实践总结出某种文体的发展规律与理论走向。八股文作为文章之一种,基本上也遵循这种规律,虽然伴随八股文的诞生,评论评点亦时有出现,但大规模的理论研究与文章技法的总结则出现于八股文全面成熟之后。所以,可以这样说,从洪武到弘治是八股文批评的萌芽期,正德、嘉靖是八股文批评成熟期,隆庆、万历、天启、崇祯几朝乃八股批评的极盛期,这股全面批评与总结八股文的潮流一直延续至清代。

从洪武到弘治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八股文在写作方法和技巧方面得到突破性发展,但是八股文批评和理论却颇为萧条。一直到正德、嘉靖时期,八股文批评方达其成熟。此时期最大的理论成果,同时也是影响从正、嘉直到清代的一个理论成果,即“以古文为时文”。明代复古思想流行,前七子,后七子,唐宋派皆以复古为旗帜,其目的都是力图以古文来医治时文的浅陋空疏。但前后七子以秦汉古文为效法对象,最终却走入机械模仿、剽窃生涩枯窘之地。以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茅坤为代表的唐宋派则以唐宋家为学习对象,将唐宋古文的技巧章法深入时文创作。讲究文从字顺,辞必己出,讲究神理法度,文风纡徐畅达,声调浏亮,从而镕经液史,气脉贯通,不仅提升了时文地位,同时使时文呈现出古雅质朴、平正典雅、气魄醇厚之风。方苞有云:“正嘉间名手辈出,归、唐皆以古文为时文。唐则指事类情,曲折尽意,使人望而心开;归则精理内蕴,灏气流转,使人入其中而茫然。盖由一深透史事,一兼达经义也。”【2】p127《钦定正嘉四书文卷二》唐宋派诸人皆对“以古文为时文”理论做了探讨和论述,总结出一整套开阖、顺逆、宾主、转折之法,使时文创作也有法可依,这些理论总结可以说直接引导正、嘉之后直到清代的时文创作。

唐宋派“以古文为时文”理论的提倡,使其时文写作多遵从洪武以来恪遵传注、清真典雅的传统,博通经史,发挥义理,但又不墨守陈规,转之取法古文,改变科举文体先天缺陷与士子孤陋不学之弊,“以欧曾之文,达程朱之理”,将古文的炼词造句、行文技巧和布局谋篇之法融入时文写作,圆化李梦阳、王世贞等人因学习秦汉古文而带来的奇绝峭刻之病,使时文亦呈现出古文般的圆融开阔之气。唐宋派虽用古文之法,但又不为其所缚,能将古文的精神血脉融入其间,得古文之气势神理,而没有流入枯涩奥衍之病,唐顺之的高华典雅,茅坤的疏宕清空,归有光的雄健古朴,皆为后世之楷模。其理论成果也直接启示着隆、万以降“古文时文合二为一”,甚至“以时文为古文”,“以骈文为时文”,“以禅入时文”,“以戏曲为时文”等诸多理论的诞生。

隆庆、万历时期,“以古文为时文”理论的普遍推行,引发了八股时文的全面变革,但因为缺乏权威与正统的引导,变革呈现出混乱、无序状态。加上时代思潮追求个性解放与思想自由,万历年间八股时文的总体走向是突破传统,崇尚机法,日趋工巧,时文与古文呈现合二为一的融合趋势。由正、嘉时期的镕经液史、以古文为时文,经过万历时期的融合、变革、激扬、催发,古文与时文合为一体。到天启、崇祯年间,八股时文进入全面衰颓时期。总的来说,万历时期的八股文批评前期以机法派为代表,中期以奇矫派为代表,末期以东林派为代表,较客观全面的反映出万历时期人们对八股文的主要观点和看法。

从时间上来说,机法派较早。所谓“机法”,即为文注重字法、句法、篇法,讲究炼格、布局的细密精巧。早在正、嘉时期,唐宋派提出“以古文为时文”理论时,就把古文技法融入时文创作,总结出一整套具体的文章技巧法则,唐顺之、归有光等人皆有强调“机法”的倾向。但唐宋派是在“义理”第一的情况下讲究技法,而机法派则抛开义理,专讲机法的领悟与运用,不读经文,只揣摩程文墨卷。瞿景淳、董其昌、汤宾尹等人在注重技法的同时,也注重心性涵养,而后世浅陋学子则买椟还珠,专讲机巧,将时文引入文饰佻巧的道路,也带来不读经书、专门揣摩程墨选本技法的剿袭之风,影响非常恶劣。

机法派先驱瞿景淳重视程墨揣摩,讲求机法,孔庆茂将其称为机法派的创始人。董其昌堪称机法派的集大成者,有《举业蓓蕾》、《九字诀》传世,成为士人举子走速成捷径的秘诀,所谓挑、剔、钓、渡、串、插等技法琐碎支离,细密繁琐,使文章生机全无,成为滥调。至汤宾尹、许獬等人则登峰造极,绵密软媚,机法派由盛而衰。

机法派的主要理论贡献有如下几点:首先,重申时文作用,认为“文之用大矣”,时文虽然是小道末技,但是“古今人不朽之业莫盛乎文章”,“楚传骚,汉魏传古,唐传律,宋传道学,元传曲,我明必传制举文,一代之精神毕聚于斯”,不可小看。其次,历陈举业之弊,如文章日趋浮靡,光华浮动,“失真”,“迎世之心急,而独行之思寡”,“诗赋之途广,经义之途隘”,等等。再次,论用人与取士制度,认为“求将于仓卒,固不若储将于平日也”,主司、衡文者要善于识人,务求为国家取得有才之士。最后,对创作储备、创作原则、创作技法、衡文标准都做出规定,比如文本经术,言之有物,以欧曾为范,超越法度,古为今用,熟能生巧,讲究文境,风骨神气,以及具体的写作技巧和方法,等等,皆有其独到之处。

心学的极盛时期,也是奇矫派的极盛时期,此派在万历年间延续时间较长。所谓以奇矫俗,矫正机法派的圆熟芜靡,加上王世贞、王锡爵、王衡等人主衡文坛,推崇峭刻奇诡的文风。他们更注重八股文的文学性,论文讲究才气性灵,风格尚奇求新,形成一种佻巧深僻之风。主要代表大部分是王学左派,还有李贽、汤显祖、公安派和竟陵派等人,他们所吸收的心学和禅学思想对晚明文风影响很坏。汤显祖于万历十一年中进士,他的八股文崇尚自然,抒发性灵,不假饰,不矫情,推崇生生不息的自然灵性,所以他所注重的文章之法,不是单纯的“机法”,而是“气机”。其后公安派等人皆主此说。

另外,奇矫派在人才、师道、学问、文章技法、文章风格等方面皆有论述,但强调最多的还是“独舒性灵、不拘格套”,要求文章从肺腑而出,发自真心,法虚灵之妙,得天然真趣。强调才识、气机、神意、主情,反对复古,力主创新,在万历八股文坛上可谓独树一帜。

万历末期主要的八股文批评流派是东林派。东林派八股文的主要特点即借八股讽世,他们的讲学活动,虽以《四书》为主,但清议朝政、裁量人物也是主要活动之一。在文风上不尚新奇诡异,但求平正通达、真质实用。文章多以气势取胜,不在乎机法技巧。遵从义理经传,联系现实,针对性很强。所以,往往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有强烈的个性特点和精神风貌,直接影响到明末的云间派和复、几二社。

东林派诸人处于特殊的历史语境下,皆嫉恶如仇,扶正抑邪,以天下为己任,要求文章不能空谈玄理,必须有助于社会政治人生,所以特别看重讲学。顾宪成提出“铸意”、“琢辞”、“博古”、“集成”、“涉趣”、“化格”、“继功”、“诣极”、“甘劳”等九大行文规范。赵南星则从心、气、情、识、思等方面对时文创作做出了论述。

此外,万历年间出现的八股文批评流派还有理学派、元脉派、才情派等,将八股文的各种机法技巧发挥得淋漓尽致,此不一一赘述。

中国古代文论范畴都具有直觉性、随意性、多义性、模糊性、传承性和互相渗透性的特点。人们从来没有对哪个范畴做过明确的界定,其内涵和外延都是模糊的、随意的;而且代代传承,不限于一家一派,很多范畴既属于本体论,又属于创作论,还属于鉴赏论;同一范畴在不同领域、不同时代、不同场合有不同的理解,同一范畴,不同的人、不同流派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人们对这些范畴的理解多是体悟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个共性,也是其诗性特点与智慧的反映。虽然中国古代文论范畴还是可以区分出具体的层次,但也很难像西方文论一样总结出一整套如元范畴、核心范畴、衍生范畴等的范畴体系。八股文批评理论范畴与其他文体范畴的发展规律一样,也具有上述这些特点,也是由单一到合体,由简单到复杂,由浮泛到深刻。大多数范畴随着人们对八股文特性及规律的认识逐渐全面和深刻,其理论意识也逐渐成熟,从而形成一整套批评体系和范畴。虽然明代中后期人们对八股文的理论批评意识兴起,但是尚未形成能够跟诗、文、小说、戏曲相媲美的理论体系,可以说,其理论认识刚刚开始萌芽,对很多现象和成果很难做出宏观的认识与总结。至晚明,特别是隆、万、启、祯时期,这种现象有了进一步的改进,但也远远没有达到系统完备的程度。一直到清代中叶,成熟的八股文理论范畴和体系才初步建立,但是由于八股文不受重视的地位和恶劣的影响,人们对八股文理论体系的建构亦毫无热情,这些资料皆有待进一步整理和发掘。

在万历年间对八股文理论范畴总结最为全面的人应该是武之望,他的《举业卮言》从内容到形式,从创作到鉴赏,从主体修养到具体技法对其都做了全面论述,涉及到心、神、情、气、骨、质、品、才、识、理、意、词、格、机、势、调、法、趣、致、景、采、涵养、实诣、泽师、法古、读书,等等。【3】这些范畴几乎包括了明清时期所有的八股文理论范畴。粗略辨析,属于创作储备方面的有神、情、气、质、才、识等;属于创作技法方面的有理、意、词、格、机、势、调、法、趣、致、景、采等。万历时期其他大家如董其昌、沈虹台、杜静台、顾宪成、张位、顾仲恭等人,对此也有所涉及,也提出了各种不同名称和概念,虽不成体系,但也足资借鉴。这些范畴,有的来自诗文领域,如心、气、神、理、法、趣等;有的来自小说、戏曲领域,如套、格、禅、机、势、宾等;还有一些本来源自于八股文批评和评点,后来又引申到诗文小说戏曲领域,如章法、句法、文法、主脑、针线、埋伏、结、承等。这些范畴中,论述比较全面的有心、气,情、理、辞、法等,几乎所有八股名家皆对此有所涉及,其内涵发掘得比较全面;其他皆不成体系,不够全面,也没有完全与诗、文、小说、戏曲理论分开。到清代,在更大一批八股文批评家的努力之下,完整的八股文批评体系和范畴则日趋完善和成熟。

除了众多批评流派与理论范畴外,万历时期也出现了一大批具有相当理论高度的八股文批评大家,提出了许多颇有见地的理论观点。其最具代表性的如汤宾尹、公安三袁、赵南星、袁黄、黄汝亨、艾南英等人。

汤宾尹是制艺大家,对八股文创作有许多心得,他认为时文与诗文小说等其他文体一样,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和功用,但当今文弊日盛,整治文风乃当前首要工作。同时,他认为“求将于仓卒,固不若储将于平日”,人才乃国家之本,取士制度不可忽视。汤宾尹最大的贡献在于提出八股文创作中有关主体修养的“养气说”和“洗心说”,只有洗去尘俗,涵养性灵,神完气畅,才能静悟机法。

袁氏三兄弟受阳明心学影响颇深,其八股文批评与其诗文批评一样,皆主张“独舒性灵,不拘格套”,反对拟古,主张创新。从其八股文批评倾向来看,他们的观点与奇矫派相近。袁氏三兄弟与奇矫派诸人,如陶望龄、汤显祖、吴默等人也皆有往来,其观点也互相影响。三袁的八股文批评多集中于文集序跋中,较零散,于性灵、通变、人才、师道、学问等方面论述较详细,如“诗与举子业,异调同机者也”,努力提高八股时文地位;“于尺幅之中,阅今昔之变态”,“拟议以成其变化”,为文需善用古法,等等,都具有相当的理论高度。

赵南星与邹元标、顾宪成等人积极于东林讲学活动,虽然名为举业,实则推行他的实政思想。在八股文批评上,他力主正文体,从重经术、明理、求雅等方面改变庸陋文风,认为朝廷应该正确对待取士的问题,并结合书院讲学,推扬其改革思想。在时文写作方面,关于心、气、情、识、思等问题,皆有所涉及。

袁黄的《游艺塾文规正续编》可以说是万历年间具有总结性的八股文批评专著,该书全面系统评点了从万历八年到万历二十九年大约二十二年的乡会试墨卷,并摘录了嘉靖、万历年间三十六家论文精要,记载了考试相关细节以及中式名次,系统论述了八股文创作与鉴赏的相关理论,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学理论研究价值。

黄汝亨的八股文批评观点,如取士制度、“学本经术”、“文字之从心体出”、“文章家古今亦无二法”、“以选文救世”、“庸师之误人甚于庸医之杀人”等观点,多有独到之处,在当时影响颇大。

虽然艾南英的主要批评活动在万历后期及启、祯年间,但就其《天傭子集》批评的对象而言,主要针对万历时期,从某种角度说,他的理论乃万历年间八股文批评的总结。艾南英以振兴文体为己任,遴选、编辑、刊刻发行八股选本,影响颇大,对八股文主体修养、创作、鉴赏以及主要的八股文批评范畴等各方面都有全面论述。

除此之外,其他八股文批评名家,如董其昌、王衡、李尧民、黄洪宪、冯梦祯、杨起元、顾宪成、陶望龄、钟惺、徐渭、许獬、吴默、王思任、张位、孙鑛、李廷机、顾起元、陈大科、王肯堂等人,也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见解,此不一一赘述。

参考文献:

[1]胡正艳,《繁华背后的落寞——从管窥明代后期的文学思潮》,《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2]方苞撰,王同舟、李澜校注,《钦定四书文》,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3]袁黄著,黄强、袁珊珊校点,《游艺塾续文规》卷八、卷九,《武叔卿论文》,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4]商衍鎏:《清代科举考试述录》,北京:三联书店,1958。

[5]龚笃清,《明代八股文史探》,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

[6]黄强,《八股文与明清文学论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7]孔应茂,《八股文史》,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

[8]左东岭,《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基金项目:

本文为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明代中后期八股文批评史探》(2012G293)研究成果。

八股文篇3

论文摘要:明清的科举文体八股文与元代的杂剧有着潜在的历史关系,具体表现在八股文的创体特征、八股文制定者对杂剧的喜好、两者在代言体与起承转合结构等方面的相似。

探讨戏曲与八股文之间关系是古代文学研究中的一个崭新的视角。对于两者之间的微妙关系,前人学者关注的不是太多,周作人在《论八股文》一文中从音乐角度立论八股,卢前《八股文小史》一书中将八股与戏曲的结构比较,钱锤书先生在《谈艺录(补订本)》中亦提及两者关系。此外,黄强师发表在《文学遗产}1990年第2期的《八股文与明清戏曲》一文,可谓这方面的力作。但诸家都没有对两者之间的关系作过多深入的论述。所以,本文力图对元代杂剧与明清八股文之间的潜在历史关系,作一深入的探讨。

一、八股文的创体特征

江国霖《制艺丛话》序日:“制艺指事类策,谈理似论,取才如赋之博,持律如诗之严。”这是指出了八股作为一种特殊的考试文体,它综合了前代策论、诗赋的种种文学上的特征,然而它作为时代的产物又有自身的特殊性。焦循的《时文说》日:“御宽平而有奥思,处恒庸而生危论,於诸子为近;然诸子之说根於己,时文之意根於题,实於六艺九流诗赋之外,别具一格。”这正是针对八股的代言体而言,设身处地的代圣贤说话,以我身实写他人,肖其口吻为文,正是它的创体特征之一。此外,八股文在结构上是起承转合的套路,尽管这个格式古已有之,但到八股文体才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所以阮元曾说:“出股数十字,对股一字不少,起承转合,不差一毫,试问古人文中有此礼否?”(扬州博物馆藏阮元手写条幅)这种起承转合的结构是八股的创体特征之二。

代言与起承转合是明清八股文的两个鲜明文体特征,但两者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事出有因的。对此,明代的书画家倪元璐日:“文章之道,自经史以至诗歌,共禀一胎,要是同母异乳,虽小似而大殊。唯元之词剧,与今之时文,如孪生子,眉目鼻耳,色色相肖。盖其法皆以我慧发他灵、以人言代鬼语则同。而八股开场,寸毫傀舞。宫音串孔,商律谱盂;时而齐乞邻偷,花唇取诨;时而盖骥鲁虎,图面作嗔;净丑旦生,宣科打介则同。”(《孟子若桃花剧序=》)他认为八股文与元代杂剧的关系是孪生一般,这番论说是有一定依据的。元杂剧体制为一人主唱的戏剧代言体,同时一本四折是起承转合的结构模式,而且杂剧的这种体制是程式化的。八股与元杂剧的相通之处如同双胞胎一般,它们有着共同的基因关系。

二时文制定者对杂剧的喜好

杂剧与八股文的发展历史线索有着承继的关系,杂剧文体的创作机制在发展成熟与衰落消亡的过程中,它必然影响着作为知识分子的文人创作主体与广大的受众群体,特别是处在封建王朝最上层的统治者。他们也是杂剧的创作与欣赏者,同时又是八股文体的始作俑者,因而杂剧的创作与审美心理特征在潜移默化地对八股文起着渗透作用。杂剧在元明时期的发展是走着一条由俗而雅的道路,特别是元末明初杂剧的宫廷化与文人化对八股文的定型起着不可小视的作用。

杂剧鼎盛在蒙元,特别是在自太宗取中原至至元时期,这其间的名公才人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创作,杂剧也在此时成为程式化的戏曲文体。但在随后的一统时代与至正时代杂剧就开始走下坡路,这固然有艺术形式发展的自身原因,但是与元末明初的杂剧宫廷化与文人化也是分不开的。明初李昌祺《剪灯馀话》卷4《至正妓人行并序》中有记载:“乐府竞歌新北令,勾栏慵做旧《西厢》。”明姚旅《露书》卷l3载:“元大内杂剧,许讥诮为谑。尝演《吕蒙正》。”此外,《析津志·岁记》还记载,在元代的二月十五日皇城内“凡社直一应行院,无不各呈戏剧”;“仪凤、教坊、诸司乐工戏伎竭其巧艺呈献,奉悦天颜。次第而举,队子唱拜,不一而足”。

上层在元代前期对杂剧的喜好可能促进杂剧的繁荣。而历史巧合的是在元代后期也恢复了停止已久的科举,在元仁宗延韦占元年(1314年)下诏开考,当年在各地举行乡试,第二年在礼部会试。《元史·选举志》记载:“考试程式:蒙古、色目人,第一场经问五条,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内设问,用朱氏章句集……汉人、南人,第一场明经经疑二问,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内出题,并用朱氏章句集,复以己意结之,限三百字以上;经义一道,各治一经,诗以朱氏为主,尚书以蔡氏为主,周易以程氏、朱氏为主,以上三经,兼用古注疏,春秋许用三传及胡氏传,礼记用古注疏,限五百字以上,不拘格律。”在科目中的“经义”分为冒题、原题、讲题、结题四大段落,元人王充耘的《书义矜式》是以《书经》中摘取数题而作的经义程式之文,它基本具备了八比的格式,在理论上替圣贤代言,是明代成型八股的雏形。此外元代科举考试把程朱理学定为官学,这也被明清两代所继承下来。

明代的杂剧发展已成强弩之末态势,这是由于它逐渐脱离民间,走了一条上层雅化的道路。明太祖曾命中使将女乐入实宫中,此举受到了监奉天门监察御史周观政的阻止。(《明史》卷139(韩可宜传附周观政传》)明成祖对明初的“杂剧十六子”颇为礼遇,“汤舜民:文皇帝在燕邸时宠遇甚厚,永乐间,恩赉常”,“杨景贤:永乐初,如汤舜民一般宠遇”,“贾仲明:尝伺文皇帝於燕邸,甚宠之,每有宴会应制之作,无不称赏”。(

杂剧的余波在明代并没有泯灭,它自然地对作为新事物的八股文存在不小的影响。

三、代言体上两者的亲缘关系

清代的吴乔曾说:“学时文甚难,学成只是俗体,七律亦然。……自‘六经’以至诗余,皆是自说己意,未有代他人说话这也。元人就故事以作杂剧,始代他人说话。八比虽阐发圣经,而非注非疏,代他人说话。”(《围炉诗话》卷2)元杂剧在演出中是由一个演员来唱四大套曲,有旦本与末本之分。杂剧的最华美部分是代言性质的套曲唱词,大部分由一个演员来演唱。尽管杂剧还有它的宾白、科介、题目正名部分,但是在结构与篇幅上还是唱词为主体。这种一人主唱的代言体特征,也是在杂剧成为一种程式化的文体之后所独一无二的,且使杂剧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学最高峰。在臧懋循《元曲选》百种杂剧中有末本64种,其中正末扮一角色的有39种,正末扮二角色的有l6种,正末扮三个及以上角色的有9种;有旦本33种,正旦扮一角色28种,正旦扮二角色5种;此外还有《货郎旦》《张生煮海》《生金阁》3种特殊情况。总计由主角扮一角色的有67种,在

李渔上述论说是传奇创作理论,但是在代言特征上元杂剧与明清八股文有着通性,八股文的四比部分是最体现文人才华的篇章,同时又是文人在考场上潜心揣摩孔孟圣人而为之立言的部分。两者在创作思维方式上是相通的,我们不可以排除作为一种前代主流文学的杂剧对一种后代风行全国的八股文的影响。杂剧与八股文在代言体特征上的相通,这比传奇与八股的关系更为密切。因为在明清传奇创作过程中的代言,不仅要“代生端正之想”,还要“立心邪僻”。在考场上八股文的考试中大部分是代圣贤立言,很少代“邪僻者”立言。在元杂剧中也几乎没有让正末或正旦去扮演一个反面人物。所以焦循这样说:“元人曲止正旦正末唱,余不唱。其为正旦正末者,必取义夫贞妇忠臣孝子厚德有道之人。余谓八股文口气代其人说话,实为本于曲剧。而如阳货、臧仓等口气之题,宜短作,不宜代其口气,是当以元曲之法如法。”(

四、两者在结构布局上起承转合的雷同

八股文的结构布局呈起承转合的态势,刘熙载认为:“起、承、转、合四字,起者,起下也,连合亦起在内;合者,合上也,连起亦合在内。中间用承用转,皆兼顾起合也。”(

元杂剧是曲牌联套体,一折即一套曲用一种基调音乐,并且是通押一韵。臧懋循的

八股文篇4

不可小视新“八股”危害

新“八股”存在典型的空洞症、作秀症、虚假症,因此带来的突出问题就是:一些领导干部的语言表达出现模式化,说话拒人于千里之外,缺少亲近感和说服力;产生了严重的“媚上”心态,明知是形式主义的东西,也要用形式主义来对待;用学习文件代替调查研究,没有调查研究,照样拍脑袋决策。因此,新“八股”病的危害不可小视。

危害一:让一些领导干部面对社会矛盾时“心发慌”。眼下一些地方和领域群众问题比较突出,作为当地或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本应该迎着矛盾上,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但事实上情况却令人担忧,少数领导干部与群众玩起了“躲猫猫”,上访群众从前门来,领导干部从后门溜,这些干部没有勇气面对上访群众。对此现象,一位当过县委书记的老同志认为,这是典型的领导干部“群众工作本领恐慌症”,与新“八股”病感染不无关系。这位老同志说,一些干部在台上说话尽是些空洞无味的“八股语言”,久而久之,领导干部的群众式语言不见了,用“官话”去和群众对话,自然就对不上茬,更何况是要解决复杂的问题呢。没有了群众语言,也就难有做群众工作的本领,因此,这些干部在面对群众时,要么是高谈阔论,令群众生厌,要么是一躲了之,令群众生气。据此不难发现,“八股”话风、作风不仅损害了领导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还确确实实束缚住了干部的思想,把生动活泼的局面变成了“千官一面”的脸谱。

危害二:催生了形式主义的流行。行为的“八股”风、决策的“八股”风是滋生形式主义的温床,在一些领域、一些地方、一些领导干部身上表现十分突出。比如检查工作中存在典型的“八股”作风,一般是先发通知,接着组织浩浩荡荡的检查队伍,再神气十足地走一圈。由于基层对这一做派早已心知肚明,所以在应对这类检查时得心应手――所有精力基本都花在“面子工程”上:首先,把马路打扫干净,标语高高挂起来,一副热情欢迎的样子;其次,把各种台账建立起来,摆满一柜台,甚至摆满一屋子,特别要把荣誉室装扮好,各种荣誉必须充分展示出来;最后,精心组织汇报材料,往往是只说成绩不说问题,只说争取政策不说主动克服困难,等等。还有些地方,为了应对各种检查,把临街的房屋、道旁的树干都粉刷一新,把“面子”一事做到极致。一些基层干部坦言,用形式主义手段应对形式主义检查,一般都会奏效,最后的检查评议基本都能过关,而问题、隐患没有多少是通过大规模检查发现的。所以形式主义本身也成了新“八股”的内容。

危害三:阻隔了干群之间的心灵交流。调研要人陪、下乡车里坐、看好不看差,等等,这些“八股”作风犹如一堵堵墙横亘在干部、群众之间,阻绝了干群之间的心灵交流。这一现象也引起了一些基层干部的关注。江苏省张家港市凤凰镇党委书记张伟说,有一次他到一个村去了解情况,在一个农户家里,他问这家人认不认识站在一旁的村支书,结果他们摇头,到其他村也有类似的情况发生。这个现象让张伟感到手心冒汗,怎么村民竟然不认识村支书?这不禁让他想起自己过去在村里生活时,村支书是村里威望最高的人,不仅大人很熟悉,就连小孩也认识他。对比之下,现在的情形实在令人担忧。一些群众也反映,基层领导干部习惯坐在车里到农村了解情况,用在会议室听汇报代替走村入户式调查研究。车来车去,隔着车玻璃去观察社会、了解群众,时间久了,他们对百姓的心声和疾苦,听得少、想得少、关心得少,干部在百姓心目中的分量自然越来越轻了,讲的话也没人听了,少数干部身边围着的尽是些有所企图、吹牛拍马的人。张伟说,心灵的鸿沟至宽至深,乡村是党的执政基础,如果任凭“八股”作风损害党群干群关系,这个基础将根基不牢。

医治新“八股”刻不容缓

新“八股”是清新文风、亲民作风、纯正民风的大敌,当前要从事关执政能力建设、事关党和政府形象的高度,认识医治新“八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通过保护个性、群众挑刺、培训教育、公开曝光等处方,逐步治愈这一疾患。

处方一:自上而下保护“个性”。新“八股”的突出特征是说道理上下一个样、作报告上下一个调,缺少个性化表达,缺乏具体措施。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新“八股”毛病已引起警惕,一些领导干部带头在吃透理论和精神的前提下,说自己的话,说切合实际的话,说群众听得懂的话。比如中央提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一些地方不是做一般性安排,而是根据发展阶段制订涵盖民生各个领域的小康指标,并且提出这些指标不仅要看平均数还要看大多数,不仅要看统计数字还要看幸福指数,不仅要听干部汇报还要听群众评议,等等。这些“个性”做法,就很受群众欢迎,也得到了中央高层的重视和支持。“个性化”官员的增多也被视为反对“八股”的信号。通过媒体报道和网民议论等渠道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干部不仅说新话、说短话,还在自己的分工领域大胆改革,真正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一些基层干部认为,文风和作风都有很强的传导性,上面的文风、作风对基层的文风、作风具有示范意义。目前中央抓作风、改文风的措施,对基层产生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不少地方提出了“无会月”等改进措施,很受干部群众拥护。

处方二:创造条件让群众挑刺。人民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创新能量,群众的语言也最丰富,在医治新“八股”上,要多发动群众参与。文件和领导讲话中容易犯“八股”病,原因是在起草文件或领导讲话稿的环节,往往习惯于翻材料、看文件,不善于问群众、搞调研,导致的结果是文件有精神无内容,有要求无措施,讲话稿也是枯燥无味。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办法是,问计于群众,问需于群众,用群众的感受去体会社会,用群众的语言去表达关注,用群众的角度去审视党委政府的工作。一些人士认为,群众最知道什么是形式主义,什么是,群众也最反感这些滋生新“八股”的温床。因此,当前需要旗帜鲜明地发动群众来给领导干部的作风挑刺,给各级干部的文风挑刺,给各级机关的作风挑刺,通过群众的参与和监督让文风、话风生动活泼起来,让作风更加扎实起来,用好的作风引领和示范民风,用好的民风影响和辐射好的作风。在改进作风中促进党群干群关系,也在反对新“八股”中折射我们党始终把作风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来抓的勇气。

八股文篇5

中止发行机制首次提出,确实成为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一大亮点。在以往的新股发行中,除了当年的通海高科、立立电子、苏州恒久以及胜景山河之外,并没有出现新股发行中止或失败的先例。实际上,上述四家企业新股发行是“成功”的,只不过最终被监管部门撤销了核准决定,募集资金被退还不说,还落得个支付相关利息的“鸡飞蛋打”的结局。

该来的迟早要来。6月7日,欲在深市中小板挂牌的八菱科技,因为询价机构不足20家,而成为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以来中止发行的首吃“螃蟹”者。在八菱科技路演推介过程中,询价机构只有19家,离20家的底线只差1家。而根据《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第32条的相关规定,初步询价结束后,公开发行股票数量在4亿股以下,提供有效报价的询价对象不足20家的,发行人及其主承销商不得确定发行价格,并应当中止发行。八菱科技因为询价机构的不捧场,其新股发行不得不“被中止”。

八菱科技的中止发行,其实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其一,今年以来,新股次新股呈现出大面积破发现象。有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2日,在今年挂牌的144家新股中,破发的占116家,比重高达八成。新股大面积破发,无论对机构投资者还是对中小投资者来说都失去了吸引力,一级市场申购资金大撤退就是最好的证明。

其二,八菱科技主营业务为热交换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成长性并不被市场看好,又缺乏炒作概念或题材上的亮点,更重要的是,八菱科技还患上大客户依赖症。招股说明书显示,2008年~2010年,八菱科技对包括上汽通用五菱在内的五大客户销售额占营业收入营额的比例分别为71.73%、83.30%和81.22%。这样的一家公司又如何能够获得投资者的青睐?

其三,八菱科技保荐机构给出的“合理”估值太不合理。八菱科技保荐人民生证券给出的询价区间是33.5元~40.2元,市盈率,25~30倍。这一区间明显被高估,更是保荐人为了发行人与自身利益对市场的误导。

八菱科技中止发行,并不意味着其上市已经到了绝路。根据规定,八菱科技中止发行后,在核准文件有效期内,经向中国证监会备案,可重新启动发行。那么,在不久的将来,八菱科技再次路演推介,保荐机构将邀请更多机构参与询价,并最终成功发行将是大概率事件。

与其说八菱科技中止发行是由于其大客户依赖症、成长性不足等原因造成的,倒不如说是由于询价机构“不给力”导致的结果。在以往的新股询价过程中,包括基金在内的机构同样会处于弱势地位,对于报价偏低的询价机构,常常会遭遇被“劝退”的尴尬。此次众多机构的用“脚”投票,不仅出了一口“恶气”,更重要的是“市场化”已经发挥了一定程度上的作用。

其实,在八菱科技之前,万安科技差点上演了类似的一幕。参与万安科技询价的机构只有24家,离中止发行只差5家。正因为参与的机构较少,万安科技不得不以15.60元的发行价格、17.9倍的发行市盈率“委曲求全”。

八股文篇6

关键词:市场异象;月份效应;幂比例

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7-0190-02

1文献回顾

市场有效性由来已久,国内学者对沪深两市有效性认识也不尽一致。在1994年俞乔就用误差项序列相关检验、游程检验、非参量性检验对上海和深圳股市1990年到1994年的综合指数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上海和深圳故事不具备弱有效性。1990年吴世农以上海股市从1992年6月至1993年12月期间上市交易的股票中抽取了十二种股票及其市场的股价综合指数为样本对收盘价序列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市场尚不具备弱式有效。同年,高鸿桢教授对上海股市从序列相关性、延续性和反应速度三个方面进行实证考察,结果显示,上海股市从开市以来经过无效率的阶段正逐步向弱式有效市场过渡,上海股市的效率性在不断提高。1998年,范振龙、张子刚运用最小二乘的DF检验对深发展、深万科、深金田和深星源五只股票进行检验,结果五只股票的价格变动和股票市场的弱式有效性一致。

2数据处理和分析

(1)利用马柯维茨的证券组合理论的公式,计算每月的平均收益率,在进行比较,从横向反映“月份效应”。

i表示年份,t表示月份,Rit表示第i年第t月指数收益率,w1是期末政权价格即收盘价,w0为期出政权价格即开盘价。Rt(一拔)表示所有研究年份第t月的平均收益率,以下是上海a股指数8月份的平均收益是先计算从1990年至2007年各月的上海a股指数收益率,然后再对月份的收益求算术平均即是所需要的月份收益。

(2)根据第一步的“月份效应”,利用幂比例解释股市的趋势。

i表示年份,m表示月份,R1为月份收益,Rim表示根据第一步的“月份效应”对应月份后,用连续复利算出的对应第i年的总收益(好比预期的)。

RiY表示第i年的实际总收益率,R2为年收益。

λi即是第i年的幂比例。λi=1表示该月收益和年平均收益一致,λi>1表示该月收益要比年收益高,λi1的现象持续存在则市场异象现象显著。

(3)对各年的幂比例λi进行比较,得出趋势。

3实证结果

根据以上三个步骤的数据处理,我们得到以下结果。从两个图可以得出,每年的λ>1的现象持续存在,表示市场异象现象显著。在每年的五月和八月λ>1更显著,即存在明显的“五月效应”和“八月效应”。

首先我们看一下图1,是上海a股指数1990-2007年月平均收益对比图,图1以得出上海a股指数从1990-2007年月平均收益在5月和8月显著为正,这一点和2002年汪炜、周宇在经济研究上发文指出小公司在1月和8月都存在显著的高于市场指数收益率的研究结果一致。根据这一结果表明,可以得出我国股市存在“月份效应”,且在8月平均收益显著为正,即存在“8月效应”。据此,我们计算各年的8月的幂比例,得到趋势图2。图2起始为1992年,研究发现上海a股指数总体的幂比例趋势是下降的。其中在经历了1994年的剧烈变动之后,以后各年在小幅变动中下降。在这十六年中50%的年份幂比例大于1000但不是非常显著,这与图2相互印证。

4结论

根据市场有效性理论,如果股票市场是有效的,投资者无法根据过去的信息获得超额利润,股票价格是随机变化的,那么股市在一年的任何一个月份不可能存在持续的高收益或低收益,也就不存在所谓的“月份效应”。通过我国上海股市a股指数的分析我们发现我国股市存在显著的“八月效应”且呈现递减的趋势。关于月份效应的解释,有很多的观点。有的学者提出,中国的股市存在“八月效应”的原因在于股市对中期报告“反应不足”。所谓反应不足是由于投资者守旧性思维方式导致即在面对新的证据时投资者是逐渐调整自己的认识方式的。也就是说,在投资者无法辨别信息真伪的情况下,当七月份上市公司公布自己的其中报表时,市场整体上呈现出盈利公司多于亏损公司的景象,投资者得到关于公司盈利的消息时,因为守旧性,他们并没有马上全面地对这则与该公司有关的信息做出评判而是逐步消化消息,从而在消息公布的一段时间里投资者的收益仍然为正即形成“八月效应”。尽管我国股市存在“八月效应”,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我国股市不是有效的,但是通过分析发现,在我国股市发展的十多年中,市场异象有递减的趋势,即效率在不断改进。

参考文献

八股文篇7

下面对于每一个案例做1个简单的分析,为稳重起见,动静来源都选择了这些门户网站自己

新浪改换大股东

美国东部时间二月一八日,盛大(nasdaq:SnDa)公布,截至二00五年二月一0日,该公司同控股股东地平线媒体有限公司1起通过公然股票市场交易收购了新浪公司(nasdaq:Sina)大约一九.五%的已经发行普通股。

新浪被盛大控股,应当是被动的,由于盛大事前并无以及新浪的管理层磋商,而是采用了从2级市场直接购买股票的方式。因而直到现在,盛大依然没有进入新浪的董事会以及管理层,而新浪的管理者目前仍在抵制盛大。无非我认为盛大控股新浪已经经是既成的事实,现在的拖延只是现有管理层但愿在与盛大的谈判进程中取得更大的利益。而对于于新浪来讲,盛大的进入,扭转了新浪没有大股东,董事会成员意见不统1,决策周期长等缺点,对于新浪未来的发展更有益。

搜狐回购股票

二00五年二月二二日,搜狐宣告在二00五年二月一0日至二月一七日期间,以平均每一股一五.六六美元的价格回购了八八五,六0五股普通股股票,总计一三八七万三千美元,包含经纪人手续费每一股三美分。

搜狐回购股票规划是由董事会于二00四年四月二六日批准并于二00四年一0月二七日批准扩大的。但以平均到达每一股一五.六六美元的价格回购,花费了一三八七万三千美元。1方面说明了搜狐管理层对于现在的股票价格还不满意,认为低于预期,另外一方面也能够理解为搜狐的管理层为了增添节制力,防止新浪被收购的事件在搜狐身上重演。但不可否认,管理层没有通过踊跃的资本运作以及业务扩大,而是通过回购股票的方式,提高股票价格,做法是消极的,在竞争如斯剧烈的情况下,减少了持有的现金,无疑也在减少竞争的砝码。

网易以及搜房网合作

几天前,网上就传出了网易把房地产频道卖给搜房网的动静,我1直在怀疑其真实性,由于搜房没有购买的理由,到三月一日下昼的新闻会,事情的真象终于出来了。网易与搜房网达成战略合作火伴瓜葛,1个整合了网易门户特色及搜房专业性的全新的房产合作频道(soufun.一六三.com)正式亮相。

依据会的资料,网易旗下房地产频道的内容建设与经营管理将由搜房网全权负责。也就是说网易抛却了自己做房地产频道的做法,而是将该业务外包给了房地产领域那最有竞争力中的1个——搜房,由搜房的团队打造这个频道,实现了强强联合。网易不但1下把自己的房地产频道做到了综合门户网站的领先地位,还可以从合作中取得1个满意的收益(在会上没有公布)。同时可以看到网易的业务进1步压缩,领导层可以集中精力将拥有竞争力的游戏、短信等服务做患上更好。

固然会上没有公布,双方资本层面如何合作,网易是否有未来控股搜房的后续做法。但这样做患上可能性应当是很大的。

tom收购印度无线游戏商

二月二四日,tom团体有限公司(二三八三.HK)与其持股七一.八六%的子公司tom在线有限公司(tomo.naSDaQ;八二八二.HK)联合宣告,完成对于印度游戏开发商indi-agames三八六八三三股出售股分的收购,收购indiagames(已经发行及缴足)股本比例为约七六.二九%()。in-diagames主营出版及开发跨平台游戏业务,目前已经在印度国内游戏相干无线增值服务领域占有六0%的市场,同时是世界最大的挪动游戏公司之1,在包含中国在内五0多个国家经营游戏分销。二00四年度,indiagames公司八六%的销售额来自欧洲、亚太、美国、中东及南非。

几大门户网站中主动出击,而且是收购的,恰是发展势头无比好的tom,无非这次收购无比成心义,由于其收购的再也不是1个国内的网站或者其他媒体,而是1个面向全世界的公司,这说明tom再也不仅仅但愿通过收购提高其在中国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而且但愿借此走向国际市场,真正成为1个面向全世界服务的公司。听说tom的目标已经经瞄准了欧洲以及美国市场。

八股文篇8

(一)各股站传达学习中央和省委、市委、县委有关文件精神及重要讲话和批示情况;

(二)各股站深入宣传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县“十项规定”,形成良好舆论氛围的情况;

(三)各股站对照检查在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和差距,结合自身实际研究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和办法的情况;

(四)各股站全面清理修订与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县“十项规定”不一致的制度规范,建立健全配套制度,形成长效机制的情况;

(五)各股站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县“十项规定”的情况;

(六)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带头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县“十项规定”的情况;

(七)各股站加强监督检查,对群众反映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县“十项规定”行为从严从快进行调查处理的情况;

(八)其他需要监督检查的情况。

二、监督检查的实施步骤

监督检查工作分自查自纠、监督检查和集中考评三个阶段进行。

(一)自查自纠阶段(1月上旬—3月上旬)

各股站要按照本方案所列检查内容和要求,通过召开专题会、专项工作总结会等形式,逐一对照检查,深入开展自查自纠,自查面达到100%。自查中要组织力量全面清理与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县“十项规定”不一致的制度规范,并结合自身实际,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尽快修订完善相关制度,形成配套措施,着力建立健全改进作风长效机制。对自查中发现的一般性问题要及时纠正处理,对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要及时报告局党委和纪检监察室处理。局纪检监察室要强化对本局各股站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县“十项规定”情况的督促指导。各股站自查自纠情况报告要及时报送局党政办公室(3月30日前完成)。

(二)监督检查阶段(3月底—12月)

局纪检监察室将加强对各股站重要时段贯彻落实中省市县改进作风有关规定情况的监督检查。局纪检监察室将组织不定期对各股站、贯彻落实情况进行抽查。监督检查主要采取重点检查、巡视监督、不定期抽查、受理等方式进行。主要程序为:

1、向被检查的股站下发通知(不定期抽查除外),告知检查的目的、要求、内容和程序;

2、查阅领导批示、会议记录、文件资料、工作方案、处理等工作资料;

3、开展现场检查(不定期抽查);检查在岗情况及工作状态;

4、随机走访干部群众,听取意见建议;

5、形成监督检查意见并反馈;

6、形成监督检查专题报告。

(三)集中考评阶段(12月)

年底,局纪检监察室将把各股站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县“十项规定”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年度考核重要内容,开展一次集中检查考核。同时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内容,采取问卷调查、满意度测评、个别座谈等形式,对贯彻落实效果进行社会评价。

三、监督检查中发现问题的处理

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通过现场指明、反馈意见、下发整改通知、跟踪督办等方式,督促限期整改,整改情况要在一定范围内通报,并以适当形式对整改结果进行回访。对整改不倒位的,责令重新整改,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纪违规行为,按干部管理权限移送有关部门,提出处理建议,督促综合运用组织处理和纪律处分手段严肃处理。对问题突出、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干扰阻碍监督检查工作的,要严肃追究直接责任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

四、监督检查的结果运用

(一)专题报告。局纪检监察室要定期向局党委(党组)和县纪律监察局专题报告开展监督检查工作情况。

(二)通报情况。局纪检监察室不定期将监督检查情况在一定范围内通报。

(三)作为干部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将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县“十项规定”情况监督检查结果,作为各股站干部考察考核、选拔任用、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

五、相关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全局监督检查工作由局纪检监察室牵头组织实施。各股站要认真谋划,精心部署,明确责任分工,扎实开展自查自纠;局纪检监察室要切实履行组织协调职责,会同党政办、计财股等相关部门开展监督检查,形成工作合力。

八股文篇9

为进一步提高信息披露质量,降低信息披露成本,现对《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号—招股说明书》修订如下:

一、第二条“申请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公司(以下简称”发行人“)应按本准则编制招股说明书,并按本准则第三章的要求编制招股说明书摘要,作为向中国证监会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必备法律文件,经中国证监会核准后按规定披露。”修改为“申请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公司(以下简称”发行人“)应按本准则编制招股说明书及其摘要,作为向中国证监会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必备法律文件,并按规定披露。”

二、第九条“招股说明书的有效期为三个月,自中国证监会下发核准通知之日起计算。”修改为“招股说明书的有效期为六个月,自中国证监会下发核准通知前招股说明书最后一次签署之日起计算。”

三、第十条第一款“发行人申请文件经核准后”修改为“发行人报送申请文件后”。

第二款“经中国证监会核准后”修改为“发行人公开发行股票的申请经中国证监会核准后”;在该款最后增加:“必要时发行人公开发行股票的申请应重新经过中国证监会核准。”

四、第十二条后增加一条内容:

“招股说明书摘要的编制和披露,还须符合以下要求:

(一)、招股说明书摘要的目的仅为向公众提供有关本次发行的简要情况,无须包括招股说明书全文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二)、招股说明书摘要中要尽量少用投资者不熟悉的专业和技术词汇,尽量采用图表或其他较为直观的方式准确披露公司及其产品、财务等情况,做到简明扼要,通俗易懂;

(三)、招股说明书摘要必须忠实于招股说明书全文的内容,不得出现与全文相矛盾之处;

(四)、招股说明书摘要刊登于中国证监会指定的信息披露报刊,篇幅不得超过一个版面。在指定报刊刊登的招股说明书摘要最小字号为标准小5号字,最小行距为0.35毫米。

五、第十三条“文字应简洁、通俗、平实和明确”移到第十二条(五)“不得刊载任何有祝贺性、广告性和恭维性的词句”之前,第十三条其他内容删除。

六、第十七条“拟上市的证券交易所”删除。

七、第二十条“确认招股说明书及其摘要不致因法律意见书和律师工作报告的内容出现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和重大遗漏引致的法律风险,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修改为“确认招股说明书及其摘要引用的法律意见真实、准确,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八、第二十六条增加两款内容:“公司负责人和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保证招股说明书及其摘要中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完整。”

“投资者若对本招股说明书及其摘要存在任何疑问,应咨询自己的股票经纪人、律师、专业会计师或其他专业顾问。”

九、第三十六条“本准则所指的风险因素是与发行人相关的所有重大不确定性因素”修改为“本准则所指的风险因素是可能对发行人业绩和持续经营产生不利影响的所有因素”。

十、第五十二条(三)、(四)删除,并增加以下内容:

“(三)在改制设立发行人之前,主要发起人拥有的主要资产和实际从事的主要业务;

(四)、发行人拥有的主要资产和实际从事的主要业务;

(五)、在发行人成立之后,主要发起人拥有的主要资产和实际从事的主要业务。“

十一、第五十三条“发行人应充分披露设立以来股本结构变化、重大资产重组的行为”修改为“发行人应充分披露设立以来股本结构的形成及其变化和重大资产重组行为”。

十二、第五十九条“首次托管及历次托管的情况”修改为“历次托管的情况”。

十三、第六十七条“主要包括行业管理体制、行业竞争状况、市场容量、投入与产出、技术水平以及以上因素的发展趋势。”修改为“主要包括行业管理体制、行业竞争状况、市场容量、技术水平等。”

十四、第六十八条“如产业政策、产品特性、技术替代、消费趋向、购买力与国际市场冲击等因素”修改为“如产业政策、技术替代与国际市场冲击等因素”。

十五、第七十一条(六)“每种主要产品的主要原材料和能源供应及成本构成”修改为“每种主要产品的主要原材料和能源供应情况”;第八项中的“产品或服务的平均价格及定价策略”删除。

十六、第七十二条“成新度”修改为“成新率”。

十七、第七十七条(二)“对前5名客户的销售额占年度营业额或销售总额的百分比”修改为“对前5名客户合计的销售额占年度销售总额的百分比”。

十八、第八十一条“或所采取的先进生产工艺或技术诀窍、运用的新材料及新的生产手段、节能技术、新的生产组织方式等”删除。

十九、第九十五条(二)“其他股东”修改为“持有发行人股份5%以上的其他股东”。

二十、第一百零一条第二款“对于需要由独立董事、监事会等发表意见的关联交易,是否由其签名表达对关联交易公允性的意见。”修改为“对于需要由独立董事、监事会等发表意见的关联交易,应披露其对关联交易公允性的意见。”

二十一、第一百一十条(二)“家属持股,即上述人员的配偶或未满十八岁的子女持有的股份”修改为“家属持股,即上述人员的父母、配偶或子女持有的股份”。

二十二、第一百二十六条“应全文披露审计报告及经审计的利润表”修改为“应全文披露审计报告及经审计的财务报表”。

二十三、第一百四十一条“说明近三年业务的进展及盈利能力”修改为“结合发行人主要产品的平均价格和销售量及其变动趋势说明近三年业务的进展及盈利能力。”

二十四、第一百四十二条“发行人对可能对投资者理解公司资产负债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动情况有障碍的,应加以必要的说明”修改为“对投资者理解公司资产负债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动情况可能有障碍的,发行人应加以必要的说明。”

二十五、第一百五十条“未披露盈利预测的,应详细披露上述情况的影响”删除。

二十六、第一百五十一条(九)“未披露盈利预测的,应详细披露上述指标”删除。

二十七、第一百五十三条(四)“合作方的基本情况及与发行人是否存在关联关系”修改为“合作方的基本情况及与发行人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或竞争关系”。

二十八、对第三章内容进行了全面修改,以简化招股说明书摘要的内容,并就披露要求作了较为具体的规定。具体修改内容详见《招股说明书准则》(2003年修订)第三章。

上述修订完成后,《招股说明书准则》中相关条目编号发生变化,在《招股说明书准则》(2003年修订)中已做相应调整。

二三年三月二十四日

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号—招股说明书(2003年修订)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招股说明书

第一节、封面、书脊、扉页、目录、释义

第二节、概览

第三节、本次发行概况

第四节、风险因素

第五节、发行人基本情况

第六节、业务和技术

第七节、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

第八节、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与核心技术人员

第九节、公司治理结构

第十节、财务会计信息

第十一节、业务发展目标

第十二节、募股资金运用

第十三节、发行定价及股利分配政策

第十四节、其他重要事项

第十五节、董事及有关中介机构声明

第十六节、附录和备查文件

第三章、招股说明书摘要

第一节、特别提示和特别风险提示

第二节、本次发行概况

第三节、发行人基本情况

第四节、募股资金运用

第五节、风险因素和其他重要事项

第六节、本次发行各方当事人和发行时间安排

第七节、附录和备查文件

第四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信息披露行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以下简称“《证券法》”)等法律、法规及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申请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公司(以下简称“发行人”)应按本准则编制招股说明书及其摘要,作为向中国证监会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必备法律文件,并按规定披露。

拟发行境内上市外资股的公司参照本准则执行。

第三条、本准则的规定是对招股说明书信息披露的最低要求。不论本准则是否有明确规定,凡对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有重大影响的信息,均应披露。

第四条、本准则某些具体要求对发行人确实不适用的,发行人可根据实际情况,在不影响披露内容完整性的前提下做适当修改,但应在申报时作书面说明。

第五条、由于商业秘密(如核心技术的保密资料、商业合同的具体内容等)等特殊原因,本准则规定某些信息确实不便披露的,发行人可向中国证监会申请豁免。

第六条、在不影响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和不致引起阅读不便的前提下,发行人可采用相互引征的方法,对各相关部分的内容进行适当的技术处理,以避免重复和保持文字简洁。

第七条、发行人在招股说明书及其摘要披露的所有信息应真实、准确、完整、公平、及时,尤其要确保所披露的财务会计资料有充分的依据。所引用的财务报告、盈利预测报告(如有)应由具有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或审核,并由二名以上具有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的注册会计师签署。

第八条、招股说明书引用的经审计的最近一期财务会计资料在财务报告截止日后六个月内有效;特别情况下可由发行人申请适当延长,但至多不超过一个月。

第九条、招股说明书的有效期为六个月,自中国证监会下发核准通知前招股说明书最后一次签署之日起计算。发行人在招股说明书有效期内未能发行股票的,应重新修订招股说明书。在符合本准则第八条要求的前提下,发行人可在特别情况下申请适当延长招股说明书的有效期限,但至多不超过一个月。

第十条、发行人报送申请文件后,在招股说明书披露前发生与申报稿不一致或应予补充披露的事项,如发生股东或董事、经理(含总裁等相当的职务)变动,出现财政税收政策、业务方向和范围的重大变动,取得或失去新的重大专利或特许权,以及进行新的重大投资或融资行为等,发行人应视情况及时修改招股说明书及其摘要并提供补充说明材料。

发行人公开发行股票的申请经中国证监会核准后,如发行人认为还有必要对招股说明书及其摘要进行修改的,应书面说明情况,并经中国证监会同意后相应修改招股说明书及其摘要。必要时发行人公开发行股票的申请应重新经过中国证监会核准。

在招股说明书披露后至股票上市公告书刊登前发生上述事项的,发行人也应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第十一条、发行人应针对实际情况在招股说明书首页做“特别风险提示”,并在“风险因素”一节详细披露。

第十二条、招股说明书还应满足以下一般要求:

(一)、引用的数据应提供资料来源,事实应有充分、客观、公正的依据;

(二)、引用的数字应采用阿拉伯数字,货币金额除特别说明外,应指人民币金额,并以元、千元或万元为单位;

(三)、发行人可根据有关规定或其他需求,编制招股说明书外文译本,但应保证中、外文文本的一致性,并在外文文本上注明:“本招股说明书分别以中、英(或日、法等)文编制,在对中外文本的理解上发生歧义时,以中文文本为准”;

(四)、招股说明书全文文本应采用质地良好的纸张印刷,幅面为209×295毫米(相当于标准的a4纸规格);

(五)、文字应简洁、通俗、平实和明确,不得刊载任何有祝贺性、广告性和恭维性的词句。

第十三条、招股说明书摘要的编制和披露,还须符合以下要求:

(一)、招股说明书摘要的目的仅为向公众提供有关本次发行的简要情况,无须包括招股说明书全文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二)、招股说明书摘要中要尽量少用投资者不熟悉的专业和技术词汇,尽量采用图表或其他较为直观的方式准确披露公司及其产品、财务等情况,做到简明扼要,通俗易懂;

(三)、招股说明书摘要必须忠实于招股说明书全文的内容,不得出现与全文相矛盾之处;

(四)、招股说明书摘要刊登于中国证监会指定的信息披露报刊,篇幅不得超过一个版面。在指定报刊刊登的招股说明书摘要最小字号为标准小5号字,最小行距为0.35毫米。

第十四条、发行人应在发行前二至五个工作日内将招股说明书摘要刊登于至少一种中国证监会指定的报刊,同时将招股说明书全文刊登于中国证监会指定的网站,并将招股说明书全文文本及备查文件置备于发行人住所、拟上市证券交易所、主承销商和其他承销机构的住所,以备查阅。

第十五条、发行人可将招股说明书全文及摘要刊登于其他网站和报刊,但不得早于在中国证监会指定网站和报刊的披露。

第十六条、在招股说明书及其摘要披露前,任何当事人不得泄露与招股说明书及其摘要有关的信息,或利用这些信息谋取利益。发行人、任何中介机构或人士利用与招股说明书及其摘要有关的信息进行推介宣传的,应遵守中国证监会的相关规定。

第十七条、发行人应在招股说明书及其摘要披露后十日内,将正式印刷的招股说明书全文文本一式五份,分别报送中国证监会及其在发行人注册地的派出机构。

第十八条、发行人董事会及全体董事应保证招股说明书及其摘要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承诺其中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就其保证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第十九条、主承销商应受发行人委托配合发行人编制招股说明书,并对招股说明书的内容进行核查,确认招股说明书及其摘要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二十条、发行人律师可受发行人委托参与编制招股说明书,并应对招股说明书进行审阅,确认招股说明书及其摘要引用的法律意见真实、准确,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二十一条、发行人律师、注册会计师、注册评估师、验资人员及其所在的中介机构等应书面同意发行人在招股说明书及其摘要中引用由其出具的专业报告或意见的内容。

八股文篇10

关键词:公司法;公司解散;司法解散;公司僵局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与发展,各种类型公司层出不穷。根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公司是指股东依法以投资方式设置,以营利为目的,股东以认缴的出资额或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独立法人财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然而,在实际商业活动中,往往会出现以下的尴尬情况:很多公司在组建时出资人均合作无间,但随着经营活动的进行与时间的流逝,公司出资人由于管理理念的不同或个人矛盾问题导致公司管理层的合作运营难以持续,从而造成公司经营情况日益糟粕,公司本质名存实亡。这时就会引出公司解散的问题。但在真正需要解散时,出资人对于公司是否解散的意见又往往是不统一的,这样就会导致公司解散无法顺利进行而必须动用法律程序。而我国《公司法》在公司司法解散方面的相关立法还处于相对起步阶段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会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就将以一起在实际生活中发生的公司司法解散案件为引,从而对《公司法》中公司司法解散的相关法律内容进行分析。

二、案情

杨虎与李玉德组建成立天津市腾德工贸有限公司,工商机关于1997年12月签发《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该公司章程第六条约定杨虎参股比例为32%,李玉德参股比例为68%。该公司第一次股东会会议决议选举李玉德为公司执行董事,执行董事为公司法定代表人,任期3年。2004年5月杨虎及李玉德在公司章程修正案上签名,通过了公司章程修正案,该修正案约定公司名称由天津市腾德工贸公司变更为天津腾德化工有限公司,杨虎及李玉德各占注册资本的比例为50%。在此之后,杨虎要求将法定代表人由李玉德更换为自己,双方协商未果,2006年3月该公司因此停产,停产之前公司经营效益良好。原告杨虎向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请求判令解散天津腾德化工有限公司,在被告李玉德拒绝同原告对公司组织清算的情况下,由法院指定清算人或清算组对公司资产委托评估,清理债权债务后清算。

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在一审查明上述相关事实后,认为原告杨虎主张解散公司证据不足,对其主张不予支持;同时认为原告杨虎作为公司的股东要求人民法院对公司进行清算于法无据,对杨虎的该项主张亦不予支持。据此,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一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一百八十三条、第一百八十四条的规定,于2007年做出一审判决:驳回原告杨虎的诉讼请求。

一审判决后,杨虎不服判决,向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上诉,请求依法撤销原判,改判解散腾德公司并责令两股东限期清算。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在二审中,经审理确认了一审法院查明的事实。另查明,腾德公司自2006年3月停产,因上诉人与被上诉人之间矛盾不断加深,一直处于完全停产状态。其间,双方曾因各自聘请保安看护厂院而发生冲突。腾德公司目前已无固定员工上班。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对上诉人杨虎解散腾德公司的诉讼请求予以支持,原审判决据“腾德公司停产之前处于正常经营,效益良好的状态”,认定杨虎的主张不符合公司解散条件并不予支持欠妥,应予纠正。据此,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二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三条的规定,于2007年9月18日做出二审判决:1、撤销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2006)二中民二初字第132号民事判决;2、解散天津腾德化工有限公司。①

三、本案争议焦点

本案争议焦点在于上诉人杨虎诉请解散腾德公司的请求是否成立,即人民法院是否应当维持一审的判决――不支持原告的诉讼请求,还是确实应该做出现在的二审判决,解散公司。

原告之所以上诉请求解散公司,是因为他认为公司的经营发生严重困难,公司早已陷入瘫痪状态。双方各占一半股份,经多次协商与被告也无法达成共识,召开股东大会因意见相左未能形成决议,双方早已丧失了起码的信任,继续合作的基础已彻底破裂,公司运行机制已完全失灵,继续存续只会使股东利益受到无可挽回的巨大损失。但从被告方的角度,公司成立时被告控股较多,公司自组建之后全部由被告主持经营,为公司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由于原告要求将公司法定代表人更换为原告,被告没有同意该意见,之后双方矛盾公开化,原告也承担造成公司僵局的责任。原告必须证明公司僵局是其爱莫能助、无任何过错、公司不解散将给其合法权益造成重大损失。否则就不能适用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三条的规定。此外,本案并没有穷尽一切的解决办法,双方依然可以通过其他途经解决,双方仅对转让价格存在异议,还可以对价格进行协商,以转让股份的方式解决纠纷,不应解散公司。

四、公司司法解散的相关规定及其适用

目前,在我国《公司法》的立法中,公司司法解散所涉及到的相关法条,除了第一百八十一条对司法解散的原因进行阐述以外,主要为第一百八十三条,即“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的,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由于此条阐述较为抽象,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会造成争议。笔者根据对此条的理解与适用,总结出公司司法解散所主要的现实原因如下:

(一)公司事务陷入僵局,这也是公司股东诉讼公司解散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公司的一个重要特点便是公司的人合性,公司股东之间的人身信任关系成为了公司正常运营的一个根本保障,也是公司建立的一个基础。公司的各项重大事务的决议都需要公司召开股东大会共同商议决定,一旦公司股东之间的信任产生破裂,那就会为股东大会的顺利展开造成严重问题,从而使公司的运营产生障碍,使公司名存实亡。而公司的一个基本属性就是为了获利而运营,每一个股东为公司的设立投入资金,这样一个义务所对应的权利便是在公司获利时能获得与自己投入成正比的分红。但公司的运营一旦产生障碍,就会严重影响公司的获利,从而影响公司股东的权利,故股东自然有权决议让公司解散。本案便是此情况。

(二)股东遭受不公正欺压。对公司运营方式掌控主导权的股东可以决定公司的运行。在这种情况下,就会致使那些对公司控股不如那些大股东一般庞大的小股东们在违反自己主观意志的情况下使自己的投入资本参与到那些大股东所决定的经营活动下,在这种情况中,这部分股东就可能遭受不公正欺压,使自己利益损失,他们自然有权决议让公司解散。

(三)公司法人人格被用于违法目的。如果由于大股东的独裁,使公司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股东为了保证自己的合法权益可以决议让公司解散。

(四)公司资产被滥用。同样,既然股东在公司设立时的出资是为获取股东自身利益而服务的,一旦公司资产的使用违反了这样一种本质,股东自然有权决议解散公司。

五、笔者对本案处理的观点

笔者认为,本案应该遵从原一审判决,不支持原告的上诉请求。不应判决公司解散,而应采取其他的方式进行解决。主要原因如下所述:

(一)遵守商法立法宗旨,尽力保证已成立公司的持续经营。从《公司法》整部法律的立法本意来说,《公司法》的立法宗旨便为尽力维护已经成立的公司的持续经营,在可以挽回的范围之内,尽力保证已成立公司的法人资格不灭失,从而保障整个宏观社会经济环境与商事领域的稳定。关于这一点,从《破产法》中的“重组制度”之中,就可以清晰地发现。本案判决的公司是否解散的法律依据均源于《公司法》,自然要尊重《公司法》的立法宗旨,在可许范围之内,保证已经成立公司的持续经营,而不应另其解散。

(二)原告方并不属于小股东,且对公司僵局的造成并非绝对无责。从本案判决的法律依据可以看出,本案之所以判定公司解散的法律依据是《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三条中所谓“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判决认为公司之所以解散,是因为满足这项条件。此条法规的设立本意便是维护公司中小股东的利益,但案例中的原告对公司控股的额度已达到50%,也就是说与被告方处于完全相同的股东地位,并不是立法本意中所要维护的小股东。除此以外,原告是认为公司已陷入僵局故应当解散,但是很显然这样僵局的发生原告方也存在责任,并非绝对主观善意。从本案证据所证明的事实情况来看,公司在设立之初,原告方的控股为32%,对公司的建立与经营付出重大心血与发挥重大作用的是被告而并非原告,也就是致使该公司能够发挥公司本身一个重要职能――利用资本产生经济利益的主要贡献者是被告。并且,当原告控股仅为32%时,公司始终持续运营,没有产生问题。在原告股权上升至50%以后,其对公司的控制程度与责任也随之上升,但此时公司才陷入僵局,产生运营问题。由此可见对此运营问题的产生,原告方必然存在一定责任。对《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三条事项的,原告的行为也与其存在因果关系,所以不应以维护原告利益为由,以此条法规为依据判决解散公司。

(三)本案尚有其他解决途径。要确实依据《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三条判定公司解散,还需要满足法条中的一个重要条件――“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的”。而本案中导致公司陷入僵局的矛盾根源在于原被告双方都持有50%的股份,导致公司股东大会的任何事宜均无法取得任何决议。所以,既然原告对当前公司的状况不满意,只需要将其股份转让给被告方即可,而不应判决公司解散。虽然法院也对此事进行了多次调解,没有结果,但被告方已表示双方可对转让价格进行协商,以转让股份的方式解决纠纷。可见此途径并非不可行,只要法院合理的利用司法职权,并有足够的耐心与时间进行调解,让本案的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解决,大可不作公司解散的判决。

(四)本案中有重要细节尚未查证清楚。其中最值得一提便是被告在一审诉辩主张中所提到的“公司出现僵局是因为原告张贴公告并到其他公司生产相同产品造成的。原告在公司张贴公告,造成公司停产,还拉着公司的业务骨干、主管会计另起炉灶,经营与腾德公司同样的项目,这一切都是原告的错误。”②而整个一审二审法院的事实查证中对于该项事实都没有查明。但这一项事实因为涉及到不少案件人员,究竟是否发生理应不存在查证困难。若该项事实成立,那就代表原告对公司僵局的产生有直接关系,对公司无法顺利经营下去存在绝对恶意,那从司法公正的角度来说,法院完全不应判决公司解散,而应强行让原告将其股份以合理价格转让给被告。另外,原告一直声称“对方既不同意出让股权,也不收购原告的股份。”,而被告则声称“双方仅因为转让价格存在差异,还可以对价格进行协商,以转让股份的方式解决纠纷。”对于这一事实的查证情况也令人质疑。法院只陈述了“本案在一审及二审期间,曾就此多次组织调解,但最终未能达成一致意见。”这种陈述过于主观,也没有任何调解的书面文件作为证明,并不能以多次组织调解未果作为原告所言的证明。只要本案还存在以股权转让的方式解决的可能,从《公司法》的立法本意上来说,都不应判决解散公司。

六、从本案引发的立法思考

从本案的处理情况,可让我们看到《公司法》关于公司司法解散的立法中尚存在的不足,以及司法实践中司法机关在一些案件中处理方法的问题,以下是笔者的总结:

(一)《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三条应更完善。对于公司解散的问题会利用诉讼等司法途径解决的,原告往往所依赖的法律依据是《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三条,这一条法规的表述显然还过于抽象与笼统,公司的经营究竟到了何种地步才能称得上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满足继续存续会致使股东利益有重大损失,能判定为通过已经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公司僵局的概念即使在国外依然处于研究探讨阶段,这些问题都给司法机关在实际操作中带来了巨大的问题。虽然在《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规定(二)》中做出了司法解释,但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运用法条模糊不清的情况,所以笔者认为在完善司法解释的同时,对《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三条的规定本身应该制定的更加细致全面,以避免如本文所提案件发生之后的争议。

(二)《公司法》法条应有适当补充。就如本案中所述,导致公司运营僵局而不得不解散公司的责任往往在于原被告双方,而并非单方。在此情况下,原告依然依据《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三条的规定被告并要求公司解散的要求从司法公正的角度而言是不合理的。因此,对于此类案件的处理,让对公司产生僵局承担较大责任的一方将其股权利用法律手段强行转让给对公司僵局相对较小责任的一方往往比判决解散公司更符合《公司法》的立法精神。所以笔者认为,《公司法》应该补充相关的法律规定,如果致使公司产生经营障碍,陷入僵局是由某一方股东的主要责任引起的,应该赋予承担相对较低责任的股东强行以合理的市场价格收购对方股东股权的权利。

(三)司法机关对案件重要事实的查证情况应更具体。从本案的情况来看,法院对于与案件相关的一些重要案件事实的查证上存在问题。作为一个司法人员,要对一个案件做出判定,所必须满足的一个重要条件便是事实清楚、证据充分。没有做到这一点,就直接对案件做出的判定往往是无法令人信服,同时又是与各法的立法精神所违背的。所以,希望相关司法机关在此类问题的处理上,能够更加慎重。

相信,随着我国商法立法技术的不断完善与司法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今后公司解散的相关案件的判定一定会更多一些公正,更少一些争议。(作者单位: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注释:

①此案资料来源为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2007)民二庭民事判决书。

②此资料来源为《杨虎诉李玉德、天津腾德化工有限公司解散公司案》一审诉辩主张

参考文献:

[1]杜宁.公司僵局状态下的公司解散诉讼研究[D].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经济法[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3]范健,王建文.商法学[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