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句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7:47:51

翻译句子篇1

可是现在的初中生,由于和古人相去的时代甚远,再加上古今词义、句式的变化,使他们大多不能理解古人的心情和写作的背景,也就不能正确地翻译文言文句子了。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摸索了一套能准确翻译文言文句子的方法,即“对”、“换”、“留”、“调”、“补”、“删”等。

对,就是一对一译成现代汉语。根据现代汉语双音节词居多这一特点,将文言文中单音节词译成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虚词应将其用法在译文中表现出来。如:“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醉翁亭记》)这句就可以译成:“四季的风景不同,其中的乐趣也无穷啊。”

换,即针对一些词古今意义不同的情况,用现代汉语中的词去替换那些古汉语中有而现代汉语中已不用或词义已经发生了变化的词。如:“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句中“狱”、“虽”分别用“案件”、“即使”换之。就译成“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处理。”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有些基本词汇,古今没有什么变化,只不过随着旧事物、旧概念的消失而消失。可有些词,字形古今完全相同,可词的意义却发生了根本的演变。体现在:

(1)词义扩大。如:“江”、“河”古代专指长江和黄河,现泛指一切大河流。

(2)词义缩小。如:“妻子”现指男子的配偶,而古汉语中的“妻子”为一个并列词组,指妻子儿女。

(3)词的感彩发生了变化。如“卑鄙”古代表示地位低下,见识浅陋,现在指品质恶劣。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中“卑鄙”即为地位低下。

留,即对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专有名词如地名、人名、帝号、年号、朝代名、官职名、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等直接保留,不作翻译。如:“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中“庆历”是宋仁宗的年号,直接说“庆历四年的春天”就可以了。

调,即对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根据现代汉语语法的句序予以调整。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在翻译时要把这些倒置的成分调整过来,否则就不符合现代语法。如:“何以战?”是宾语前置句,“何”作“以”的宾语应译为“凭什么打这一仗”。“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为定语后置,“高”为“庙堂”的定语,译时应放在“庙堂”的前面。“甚矣,汝之不慧。”是主谓倒装,意在强调谓语“甚矣(太过分了)”,应按“汝之不慧甚矣”的语序翻译。

补,即将省略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补出来,以求句意的完整。如:“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中承前省略主语“蛇”,译时应加上。再有,在古汉语中,数词可以直接修饰名词,但在现代汉语中有一条原则:数词必须与量词结合成数量结构后才能修饰名词。因此,对于这类有数词的语句进行翻译时应在数词后加上量词构成数量结构来修饰名词。如:“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中“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数词修饰名词都没有量词,翻译时分别加上量词“个”、“张”、“把”、“把”、“块”。

翻译句子篇2

   1句子翻译技巧对于专八翻译考试的重要性

   1.1句子是翻译的基本单位

   翻译的单位可分为音节、词语、句子、篇章,音节和词语是比较小的语言单位,语义的灵活性和独立性相对来说比较大,语义的确定性相对来说也就比较小。句子是表情达意的基本单位,在表情达意上具有相对独立性和确定性。比较适合作为翻译的基本单位,这一点孙致礼在《新编英汉翻译教程》中也曾有过相应的论述。[1]

   1.2有关句子的翻译技巧及相关理论知识

   要掌握句子翻译技巧首先要了解英汉语句子层面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了基础的理论知识之后相应的转换技巧就自然很清晰了。英汉语句子层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英汉语句子的不同结构特点,不同的语序,语义重心的不同排列位置。

   2专八翻译考试首先要了解句子结构转换的技巧

   2.1形合与意合的转换

   从衔接方式上来讲,英语是形合的语言而汉语是意合的语言,英语国家沿袭古希腊严格和规范的语词系统,用清晰合理的词形和句法表达思想,常通过句法和词汇手段表情达意;而中国人重直觉,强调意念流。汉语求要能够达意,并不注重词的形式,词语之间的关系、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常隐含在字里行间,连接词用得比较少,表情达意主要靠语义的贯通和语境的作用。[2]如:我想,其实谁都有一个小小花园,这便是我们的内心世界。译文:ithinkeveryone,ineffect,hasasmallgardenoraflowerbedofhisown,namely,ourinnerworld.(08年专八翻译汉译英)汉语不像英语有时态语态主谓一致名词与数一致等句法结构上的形合,也缺乏英语界定词语之间逻辑关系的词,如果注意不到这些,就很容易出现主谓不一致,时态选错,缺乏逻辑关系词等问题。

   2.2树状与竹状的转换

   就句子整体结构来讲,英语呈树形,汉语呈竹状。严复在《〈天演论〉译例言》中分析到“西文句中名物字,多随举随释,如中文之旁支,后乃遥接前文,足意成句。”英语句子“多随举随释”,枝杈蔓生,呈树状结构,分叉处有介词,关系代词连接。而汉语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逐层展开,节节延伸,犹如竹子。英语凭借丰富的关系词形成过渡和连接,从形态上来维系句内和句间的各种关系的,形成以主句为主干从句及修饰成分为枝杈的树状句子结构;而汉语往往在同一施事或主题语之下按逻辑顺序铺陈,逐节(短语或小句)展开。如:…这是黄河滩上的一幕。牧羊人不见了,他不知在何处歇息。只有这些美生灵自由自在地享受着这个黄昏。(2007年专八汉译英)参考译文:…thisisascenetakingplaceontheshoreoftheYellowRiver.theshepherd,whoisnowheretobeseen,ishavingarestinanunknownplace,leavingtheselivingthingstoenjoythismomentofduskwithfulleaseandfreedom.学生译文:…thisisapictureoftheYellowRiverbank,inwhichtheshepherddisappears,andnooneknowswhereheisrestinghimself.onlythesheep,however,asfreecreatures,arejoyfullyappreciatingthedusk.汉语句子是典型的小句加小句构成的,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是隐含的。而译成英语时则要首先从语义上分清主次,分别转换成句子的主句和从句,所以在英汉互翻时要搞清楚这一特点,方梦之也曾提到英语汉译时经常由英语的树状结构转化为汉语的竹节状。[2]

   2.3主语与主题(语言类型)

   就语言类型而言,英语是主语突显的语言,汉语是主题突显的语言。中国传统哲学主张“天人合一”,“万物与我为一”,反映在语言上就是施事主体可以蕴含在行为事件的主观表现中。因此在句子构造中,汉语并不把主语看成必要的成分。正如王力所说:“就句子结构而论,西洋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法治的不管主语用得着用不着,总要呆板地求句子形式的一律,人治的用得着就用,用不着就不用,只要能使人听懂说话人的意思,就算了。”正因为汉语缺乏主语,语言学家从语言类型学的角度出发,认为汉语是主题显着(topic-prominent)的语言。[3]英语是注重主语的语言,造句离不开主语。这是英语民族“主客二分”的哲学思维方式在语言中的反映。如:如果走近了,会发现它们那可爱的神情,洁白的牙齿,那丰富而单纯的表情。(2007年专八汉译英)参考译文:approachingthem,youwillseetheirsnow-whiteteethaswellastheirrichinnocentexpressions.学生译文:whenapproachingnear,youwouldfindtheirlily-whiteteethandavarietyofinnocentfacialimpressions.英语是主语突显的语言,汉语出现在主位的未必就是主语,有相当一部分是主题,在汉英互翻的时候就需要主题与主语的转换。

   2.4静态与动态

   就动词数量来讲,因为汉语动词缺乏形态变化,动词在句子中的使用数量不受限制,且汉语动词可以充当任何句子成分,所以汉语中动词的使用数量远远多于英语。原文:人和动物的区别,除了众所周知的诸多方面,恐怕还在于人的内心世界。译文:whatdistinguishesbetweenhumanbeingsandanimals,apartfromthevariousaspectswhichareuniversallyknown,mayprobablybeinthathumanbeingshaveaninnerworld.在英汉互翻的时候,汉语中的很多动词都要转换成其他形式来表达,诸如非谓语动词形式介词名词等。

   3专八翻译考试其次要了解句子语序的调整

   汉语语序主要靠逻辑思维而定,多按逻辑顺序有因到果、由假设到推论、由事实到结论、由条件到结果进行排列;相对而言,英语的语序较为灵活,其状语从句的位置可前可后,有时还可置于句中。例1.原文:“每个人都无比关注自己及至亲至爱之人心脏的健损,以至于稍有微疾便惶惶不可终日。”(2008年专八翻译汉译英)译文:Sogreatistheimportancethateveryoneattachestothephysicalconditionofhisownheartorthoseofhisclosestanddearestones,thatmerelyaminordiseasewouldenduringlyweighonhismind.这个句子用了倒装结构,但整个句子较上一句要复杂,处理难度要大一些,可译者还是把整个句子处理得叫贴切。在选词用字方面,如“惶惶不可终日enduringlyweighonhismind”,也非常适当。例2.原文:何况中国古代素来以不滞于物不为物役为最主要的人生哲学。(2006年专八汉译英)译文:inaddition,ancientChinesealwaysregardeditastheirmajorphilosophyoflifethatoneshouldnotbeconfinedtomaterialpursuits,orbedrivenbymaterialthings.汉英互翻的时候必须首先明白语序的不同,才能根据不同的语序习惯进行调整,译出符合原语的语言习惯的句子来。

   4专八翻译考试最后要了解语义重心的转移

   一般而言,句子通常由已知信息和新信息构成,新信息是指信息发出者想要信息接受者了解的信息,因而构成句子的信息重心。除了一些特殊情况,一般来讲英语句子重心一般取前置式,而汉语句子往往取后置式突出句中的信息重心。例:原文:人的智力需要开发,人的内心世界也是需要开发的。(2008年专八汉译英)参考译文:thereisaneedforhumanbeingstotapintotheirownintelligence,asisthecasewiththeirinnerworld.翻译时通常要改变原句语序,把原句中的某个成分提前或置后。译文把句子的重心放在原文的前半部,其实重心应该在后半部。此句应改译为,“Justasthereisaneedforhumanbeingstotapintotheirownintelligence,soisthecasewiththeirinnerworld.”[4]

翻译句子篇3

一、语法、词性定位法,锁定翻译思考区间

语法、词性定位就是运用语法结构的办法来分析各个词语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确定它们的词性,再根据相应的词性去分析词语的意思。这一方法的好处在于它可以最大限度地缩小我们大脑里所掌握的知识范围,起到知识定位的作用,避免盲目胡乱猜译,最大限度地保证得分。

二、拔掉“钉子词”,克服翻译难点

“钉子词”是指在文言文翻译当中所碰到的一些不熟悉的词汇,如具备特殊用法的词汇,如活用、同义、偏义、通假、古今异义等实词;同时还有有着在句中充当语法结构的具有固定用法、意义的虚词。相对而言,实词易解,虚词难会。在命题过程中,命题者一般都会设计一两个我们不是很熟悉的词汇在试题中,以加大翻译的难度。遇到“钉子词”,可先放一放,先把容易理解的先敲定,再来推敲其含义,即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

三、结合原文语境,降低翻译理解难度

在多年的教学复习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在翻译时失分,其实并非是功底不扎实,而是做题时经常忽略原文语境,直接通过题目翻译,这样很容易想当然地错解某些词语。文言文翻译一定要带入原文去理解推敲某些关键词语,这样正确的几率才大。因为不同的词语在不同的语境当中它的含义是不一样的,不能机械地生搬硬套。而且很多翻译题目有省略成分,只有结合原文才能补出。更甚的是原文常常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具体而详细的语境,对考生理解某些“钉子词”提供了一个思考的方向,这样猜测起来就显得更加容易。

四、借助词汇的感彩,披文以入情

刘勰云:“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古人在写文章时一定带有某种特定的情感――喜、怒、哀、乐。但不论是哪种情感,它都要通过某种特定的方式表现出来,而要表达这种情感最好的方式无疑是选择一些带有感彩的词语来为文。而古人在为文写意时使用的这些带有情感色彩的词汇,可帮助我们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作为解答题目的关键。正因为这样,我们在“披文”时可以根据这点去解决古诗文阅读中的一些难解的词语。

翻译句子篇4

关键词:结构差异英汉转换译例分析

英汉语言类型不同,包括词语、句型、审美、音韵、节奏等等,也包括形和意的表现方式不同。译者有一个共识:英语句子为“树状形结构”,而中文句子是“波浪形结构”,许多学者也注意到了英汉语言的这一差异,就这个问题作过大量研究,其中不乏精辟见解。

一、英汉句子结构的差异以及英汉转换

1.1英汉句子结构的差异

英语句子的特点是句子中的每一个成分,均可有修饰语,而且修饰语可以不止一个;一个修饰语还可被另一个修饰语修饰,被称之为“树状形结构”。汉语中修饰语少而短,句子由一个一个的分句构成,被称之为“波浪形结构”。汉语的这种句式,被称为“流水句”。汉英两种语言在句子结构上有很多差异,这便是最根本的一个差异。英汉对译成功的关键就是改换句型。英译汉时,要把英语句子的“树状形结构”转换成汉语句子的“波浪形结构”。反之亦然。

1.2英汉对译成功的关键:改换句型

在英译汉时,要把英语中“从属结构”,转换成“主谓结构”。用“树状形结构”和“波浪形结构”的比喻来说,就是把一个一个的“枝杈”转换成一层一层的“波浪”。

例如,英译汉的转换:theairseemedalmoststickyfromthescentofburstingbuds.

1)burstingbuds:从属结构“正在开放的花蕾”;汉语译文是“花蕾初绽”;

2)fromthescent:修饰sticky,汉语译成一个主谓结构,主语还是“花蕾”:“(花蕾)散发出一股芳香”;

3)theairseemedalmoststicky是主句,也译成一个分句:“这是的空气似乎给人一种黏糊糊的感觉”。

这样,原文是一个英语的简单句:1个主句+2个修饰语(从属结构)。汉语译文是3个分句,两个修饰语分别译成了两个分句。

反之,汉译英时,要把汉语中的分句转换成英语中的“从属结构”,就是把一层层的“波浪”转换成一个个的“枝杈”。

例如:美的山水孕育着美的心灵,美的心灵创造出美的艺术。历代的大诗人、大文学家、大艺术家,都在杭州留下了不朽的篇章。

Hangzhou’sbeautyhascultivatedandinspiredgenerationsofartists:poets,writers,paintersandcalligraphers,whothroughoutthecenturies,haveleftbehindimmortalpoems,essays,paintingsandcalligraphyinpraiseofHangzhou.

原文汉语第一句由两个分句组成,加上后面一句,可以说有三个主谓结构。英语译文把两句合二为一,用一个主句,后面跟上了一个定语从句(修饰成分),构成从属结构,也成了英语典型的“树状形结构”。

二、译例分析

例1.懂得了放弃的真意,也就理解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妙谛。懂得了放弃的真意,静观万物,体会与世界一样博大的境界,我们自然会懂得适时地有所放弃,这正是我们获得内心平衡,获得快乐的好方法。

笔者译为:oncewelearnthetrueessenceofgivingup,wewillthencomprehendthesubtlewisdombehindtheChinesesayingthatonecanmakeupontheroundaboutswhathelosesontheswings,andwewillnaturallychoosetogiveupatapropertimewithmindasbroadastheworldandwithperfectinnerpeace.therefore,givinguprendersanidealwaytoachieveinternalbalanceandhappiness.

仔细分析原句,有两个“懂得了放弃的真意”,是汉语中重复的修辞方法,但在汉译英的过程中,笔者认为可以省去一个使结构更清晰,可以用一个oncewelearnthetrueessenceofgivingup统领全句。同时,将“静观万物,体会与世界一样博大的境界”译成with引导的状语,这样译文结构就比较紧凑。整个原句比较长,笔者考虑在“这正是…”之前断句,将最后两个分句译成表结果的句子,用therefore开头。

例2.只有毫不犹豫地放弃,才能重新轻松投入新生活,才会有新的发现和转机。

笔者译为:wecan,afterlettingthingsgowithfirmresolve,embracenewlifewithease,makingnewdiscoveriesandmeetingfavorableturns.

首先,这句话没有涉及到主语,笔直考虑加上主语we,使译文层次更清晰。其次,原文虽然有两个“才…”,但是笔者认为两个分句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即“投入新生活”之后,“发现新的转机”,因此考虑将第二个“才…”分句作为从属结构翻译出来,形成典型的“树状形结构”。

参考文献:

[1]王力.中国语法理论[m]m王力文集:第一卷.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

[2]刘宓庆.新编汉英对比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

[3]陈宏薇.新编汉英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4]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翻译句子篇5

关键词:科技翻译;深层逻辑语义关系;对等

一、引言

句子语义的构建总建立在一定的逻辑关系上,并由某种逻辑结构体现出来,其内在的逻辑性影响着句子的深层结构,因此翻译的关键是实现源语与译入语深层逻辑的语义关系的对等。本文借助转换生成学派“标准理论”,将深入分析句子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的关系,以及深层逻辑的语义关系,并从深层逻辑语义能否从原文推断的两种情况分别进行探讨,着重对科技文本中大量存在的主从复合句进行深入分析。

二、理论依据

转换生成学派代表人乔姆斯基在其代表作《句法理论要略》一书中提出“标准理论”(St=Standardtheory),该理论指出句子由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两个层次构成,并通过这两个层面体现句法意义。他认为,句法包括基础部分、转换部分和格部分,基础部分生成深层结构,然后通过转换部分生成浅层结构,再通过格部分而成为带有格标志的浅层结构。乔姆斯基还指出,结构主义只是对语言结构的表层进行切分和描写,所以他们无法解释为什么具有相同结构的句子会在意义上有很大的区别,因此语言研究不仅应注意表层结构,而且应注意其深层结构。

三、句子的深层逻辑语义关系

1.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的关系

深层结构,即句子的内在形式,显示基本的句法关系,表层结构为句子的外在表现形式。人们表达事物的过程,就是将抽象的内在意念通过转换规则转换为具体的外在形式的过程,即将深层结构转换为表层结构,从而被感知。因此,翻译的过程就是将源语文本和译入语深层逻辑语义对等后根据转换规则再生成的过程。

(1)不同的表层结构往往有着相同的深层结构。如:

a.thedata-loggercandownloadthereal-timedataremotely.

b.thereal-timedatacanbedownloadedremotelybythedata-logger.

上述两个句子的表层结构完全不同,但从意义上看,data-logger是动作download的发出者,real-timedata是动作的承受者,即它们内在的逻辑语义关系完全一致:“施事—动作—受事”。

(2)相同的表层结构可能来自不同的深层结构。例如:

a.weonlychangeitsform.

b.wecallitemeffect.

上述两个句子的表层结构完全相同,都为“动词+代词+名词”。但是,在深层结构上,form与change是动宾关系,而emeffect和动词call没有直接关系,而是与it形成宾补关系。

不同的表层结构有着相同的深层结构,不同的深层结构可能有着相同的表层结构,双语转换如果不通过深层结构的深入研究,而企图直接从原文的表层结构跨越到译文的表层结构,则必然会出错。[1]因此,翻译最重要的环节便是译者通过语义理解,进入到源语句子的深层结构,理解的程度和质量直接决定了译文的质量。只要实现了深层结构的对等,译者就可以摆脱原文表层结构的束缚,根据科技文体的特点及译入语的习惯采用不同的表层结构,这样做不会改变原文的语义,同时又可以满足科技英语描述的准确性要求。[2]其过程如下图所示。

2.深层结构与逻辑性

所谓逻辑性,是指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后所产生的理性认识与事物的客观性质和特点的一致性。句子内在的逻辑性影响着句子的深层结构,是构建和理解句子的根本。

科技文体无论是描述客观世界及规律,还是阐述科学概念和原理,其句子中蕴含的各语义要素都相互交织,构建成了严密逻辑网络,因此较一般文体而言,其逻辑性更强。翻译时要依据一定的客观规律,通过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找到源语句子中的逻辑结构,辨析其深层语义,进而构建出与原文相似的深层逻辑语义关系,使译文脉络清晰、层次分明。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逻辑结构上差异较大,译者若没有理解原文的深层结构,亦步亦趋地对应其表层结构,翻译出来译文就会晦涩难懂,[3]甚至出现误译,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因此,译者在准确再现原文信息的同时,必须运用逻辑推理的手段捋清原文的逻辑语义关系。

然而,由于科技文体的目标读者通常为某一领域的专家,为了行文简洁,有些规律和原理的表述并不十分清晰,而作为相关专业知识欠缺的译者,若未发现原文潜含的逻辑语义关系,就会造成译文晦涩难懂,若将逻辑关系判断错误,就会造成误译。

四、深层逻辑语义关系对等与翻译

1.深层逻辑关系能够直接从原文语义中推断

(1)简单句。

例:thewrongpower-lineconnectionswilldamagethemotor.

译文1:电源连接错误将损坏电动机。

译文2:如果把电源线接错,就会损坏电动机。(主语表条件)

分析:原文的表层结构是“施事—动作—受事”,译文1按照其表层结构,并采用直译的方式将其译成将来时态的简单句,强调的是动作可能造成的后果,但通过分析,此句只是提供一种假设情况下可能造成的后果,其深层结构体现的是表条件的逻辑关系,因此译文2打破原文表层结构,添加连词“如果”、“就”,实现了深层逻辑结构的对等。

(2)主从复合句。

科技文本由于常表达复杂的科学原理,因此有大量逻辑结构复杂的主从复合句。

首先以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为例进行分析,尽管其表层结构相同,但在不同深层逻辑语义关系的句子中,需要深入分析,灵活进行处理,译成其他性质的从句。

①译成表原因的分句

例1:whenworkingwithamagneticnorth,youhavetotakeintoaccountthemagneticdeclinationwithrespecttothegeographicnorth,whichvariesalongtheplanetconsiderably.

译文1:在使用磁北方向时必须考虑与正北的磁偏角,磁偏角在地球的不同位置差异很大。

译文2:由于磁偏角在地球的不同位置差异很大,在使用磁北方向时必须考虑与正北的磁偏角。

分析:译文1将非限制性定语从句译成了并列分句,对前文进行补充说明,其表层结构并无语法错误,且用重复先行词的方式使句子在词汇层面实现了连贯。但通过对主从句的逻辑语义分析不难发现,正是由于磁偏角在地球不同位置的差异才需要按照主句的要求进行操作,这样单纯的补充描述显然忽略了主句和从句之间深层的因果关系。而译文2通过添加“由于”这一表原因关系连词,将其深层逻辑关系挖掘出来,并顺应了汉语先因后果的习惯,将原因提前,译文语义清晰且行文流畅。

②译成表结果的分句

例2:thisphenomenonprovokesstrongvibrationsoftheinstruments,whichcancausedataerrors,shorteningofthelifeexpectancyorevenfaults.

译文1:此现象会引起仪器剧烈震动,该震动会造成数据错误、使用寿命降低,甚至出现故障。

译文1:此现象会引起仪器剧烈震动,从而造成数据错误、使用寿命降低,甚至出现故障。

分析:译文1使用重复先行词的方式翻译定语从句,虽然译文语义正确,但没有打破原文定语从句的表层结构,显得啰唆。译文2直接将定语从句译成表结果的分句,使译文表层结构更加清晰、简洁、连贯。

③译成表条件或假设的分句

例3:eachoftheselife-sustainingagentsbeginsasastemcell,asortofhematologicalembryothatidlesinthemarrowuntilorderedtodevelopintooneofthethreediscretebloodcelltypes.

译文:所有这些维持生命的物质均起源于干细胞,干细胞是一种散布在骨髓中的血质胚芽,只要接到命令,便能发育成这三种不同类型的血细胞中的一种。

④译成表目的分句

例4:thisjustifiessophisticatedexperimentswhicharedesignedtoisolatespecificrelationships.

译文:此时,为了把一些特定关系孤立出来而设计的简化试验就是合理的了。

⑤译成让步分句

例5:Blueberries,raspberries,strawberriesanti-inflammatories,whichreduceyourriskofheartdiseaseandcancer.

蓝莓、木莓、草莓——不管哪一种你喜欢的莓——都富含消炎物质,能帮你减少患心脏病和癌症的危险。(定语从句译成让步状语从句)

对于其他性质的从句,我们需要根据其深层逻辑语义关系,适时转变其从句性质,例如:

Hydropowerhasleastexploitedoncontinentsthathavethemostpotential,wherevastwallsofwatertumbledowninnumerableclifffaces.

译文:水电潜能最大的那些洲在水电开发方面却最差,尽管那里无数的悬崖峭壁上都有巨大的瀑布在翻腾奔涌。

分析:此处的地点状语从句并非强调地点,从句说明了这些地方有奔涌的瀑布,但主句说这些地方水电开发差,其内部存在一种表转折或让步的逻辑关系,因此可以添加“虽然”或“尽管”。

2.深层逻辑语义关系无法从原文语义中推断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有些情况下,无法通过原文本推断其深层的逻辑语义关系,此时,译者不能妄加推断,需要查询相关书籍,弄清相关原理,不能违背科技英语翻译“客观、准确”的原则。

例1:theturbinedrivethedynamoswhichgeneratetheelectricity.

译文1:涡轮机驱动用来发电的发电机。

译文2:涡轮机推动发电机发电。

分析:译文1将定语从句翻译出后未进一步根据设备工作原理进行引申,导致误译。

例2:Beingstableinairatordinarytemperature,mercurycombineswithoxygenifheated.

译文1:因为常温下水银是稳定的,加热时会与氧化合。

译文2:即使常温下水银是稳定的,但给它加热,它就会与氧化合。

分析:译文1将现在分词状语处理成原因状语,其翻译显然违背了科学原理,故为误译。此句中,现在分词作让步状语。

五、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发现,深层逻辑语义对等在科技翻译中的重要性。因此,译者在科技翻译的理解阶段,应透过原文的表层结构理解其深层结构,当其深层的逻辑关系无法从文本表层结构中直接推断时,应查询相关资料,这样一来原文和译文才能在深层结构上获得语义上的对等。在表达阶段,译者要寻找合适的译文表层结构,确保译文合乎译入语语言的规范和习惯。具体来说,就是要求译者从句法结构、上下文语境、思维差异、心理文化差异等方面进行逻辑分析,并将逻辑重组为符合译入语习惯的表层结构。

参考文献:

[1]刘宓庆.文体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

翻译句子篇6

关键词:思维模式;翻译质量;词序及句子

一、引言

思维方式是一个被人们经常提及的话题,并不断为人所谈及。其实,所谓思维方式,就是思维主体在实践活动基础上借助于思维形式认识和把握对象本质的某种手段、途径和思路,并以较为固定的、习惯的形式表现出来[1]。随着整个世界朝着一体化发展,语言的障碍越来越得到重视。英语,作为世界上分布最广的国家的语言,汉语,作为世界上说的人口最多的国家的语言,这两者之间的翻译一直都是翻译所研究的重点。在英汉翻译中,翻译的准确性、能否完整表达英语所要表达的意思,也是一些英汉翻译人员所不断探究的。但是由于英汉思维方式的差异性,造成两种语言在词序和句子结构上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别,从而或多或少都会影响翻译的质量。

二、英汉思维模式差异的表现

说英语的国家和说中文的国家,由于其历史积淀的不同,从而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因此对于事物的看法便有着不同的观点,反映在思维上,就是英汉思维的差异,而语言,作为日常交流的工具,必然也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因为思维的不同,而存在不同的差异。其实,英汉思维的差异,从语言上来看,就可以发现很多。

让我们就从生活中最常见的电影名称中去寻找一下这些差异。中国从古文开始,就有着一个十分简洁的特点,喜爱用最少的语言表达最多的意思。我国的四字成语以及一些精炼的哲理语句,都体现了汉语文化的博大精深。反映到电影名称上,国产电影的名称,总是喜欢简洁明了,其中以四字居多,并且这四字总是韵味十足。《非诚勿扰》、《卧虎藏龙》、《花样年华》等都是十分经典的四字电影名称。而对于英语电影而言,其内涵就远没有汉语深刻。比如《Speed》、《Homealone》《Gonewiththewind》,从字面上看,几个名字都是非常简单的英文单词,并且也看不出什么特别的韵味,更加没有什么影射,仅仅是把意思直述了一下。而将之翻译为汉语,就成为了《生死时速》、《小鬼当家》、《乱世佳人》。通过这个对比,说明汉语比英语具有更深厚的文化内涵,也是不同的思维模式所导致的。当然英汉思维模式还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汉语注重形散而神不散,英语则逻辑性较强等差别,这里便不一一赘述。

三、英汉词序及句子结构的特点

1.英语词序及句子的特点。英语的词序有时是与汉语词序是一样的,比如ChinaConstructionBank,翻译过来就是中国建设银行;beautifulgirl,翻译过来是漂亮的女孩。这些例子都是形容词在名词的左边使用,翻译的时候和汉语具有一致性。但是事实上,英语的语序远没有这么简单,虽然它与汉语还是存在一些相似的地方。其实,英语词序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词序不是绝对的固定。而句子的特点是,英语句子的主体是主语和谓语,而谓语的主体又是谓语动词,因此主语和谓语动词的词序,就是英语句子最基本的词序。其实句子也是词语所组成的,所以词序的差异同时也会造成句子的差异。比如英语的疑问句和陈述句的词序就是不同的。Hasitcome?和ithascome就是词序不同的良好示例,谓语动词提前就成了疑问句,而谓语动词置于主语之后,就依旧是陈述句。英语还有一些固定句式、惯用型,比如强调句型,it+is/was+被强调部分+that-从句。所以由于英语语法与汉语语法是不同的,所以其词序和句子都有着自己的特点。

2.汉语词序及句子的特点。在古汉语里,有着“主语―谓语”和“主―动―宾”这样的词序,其实经过多年的发展,汉语虽然经历了很多变革,但是其仍旧保持着它词序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稳定性。汉语的词序还是比较固定的。依旧是主谓宾为主,在次序上少有词序的变化,主谓宾定状补这些成分的位置都是固定的。但是在现代汉语中,尤其是一些新新文化的存在,出现了一些不符合汉语语法规范的词序,不过这依旧不能影响汉语语序整体比较固定的特点。

四、英汉思维的不同对词序及句子翻译的影响以及解决方法

1.英汉思维的不同对词序及句子翻译的影响。汉文化中“先上后下,先尊后卑”的思维定势决定了汉语“上下大小,天高地低,老少长幼”的表达结构。而讲英语的各民族文化重视“自我精神”,并由此反映出“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的思维方式2]。由于这种思维方式的不同,对于英汉翻译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汉语喜好以人为本,多为主动句,而英语句式却常见被动句,以物为主语,在翻译的时候需要转变方式。汉语在句子上比较讲究内涵,而英语对于句式的要求十分严格,各种从句的使用都是英译汉的拦路虎。

Lateintheafternoonhefollowedastream,milkywithlime,whichranthroughspacepatchesofrush-grass.

这段话是Lovelife《热爱生命》这本书中的一段话,翻译成汉语是:傍晚时,他顺着一条小河走去,由于含着石灰而变成乳白色的河水从稀疏的灯心草丛里流过去。

在英文中,词序以及句子的组合方式都是比较形式的英语语法,如果只用汉语思维去思考,显然是无法对上句进行翻译的,可是从英语语法的角度来看,却又是十分合乎语法的语句。思维的不同,给翻译增加了一定的难度,需要进行词序的变化以及句子结构的转换,英语中所没有的,在翻译成汉语的时候需要加一些连接词来表明句子的逻辑关系。

2.解决方法。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无法消除的,笔者认为,既然无法消除其对于英汉翻译的影响,就应该反之对这种差异加以利用,以达到使翻译效果更好的目的。英语的形式化与逻辑化思维、汉语的内涵化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对英语语法的词序和句子结构进行翻译的时候,以汉语思维注入其中,使得翻译出来的汉语就是汉语。不论英语中词序以及句子结构是多么的特殊,其实也是有固定形式的,通过经验的积累,累计英语词序翻译到汉语词序的最佳方案、英语句式结构换做汉语句式结构的最佳翻译形式,那么两种思维方式的差异只会在词序及句子结构的翻译过程中,相得益彰。

五、结论

英汉思维差异的存在以及英语和汉语不同的语言特点,决定了在英语翻译的过程中,单靠汉语思维是无法正确完成翻译的,所以应该多训练英语思维,从英语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翻译的时候在不改变英语原意的情况下,加入汉语深厚的文化内涵,这样就能够将这种英汉差异转变为有益的方面,作用于英汉翻译中。

参考文献:

[1]李成言.领导学基础[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11).

翻译句子篇7

文言文哲理句子

1、差若毫厘,谬以千里。

——《礼记·经解》

解读:事情开始时有很小的差错,若不及时纠正,最后就会造成大的错误。万事开头难,开头必须谨慎;搞科学研究必须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否则就会造成重大损失。毫厘:为计量小单位,形容极少或极小。缪(miù):错误。

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战国·楚·屈原《卜居》

解读:尺虽比寸长,但和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寸虽比尺短,但和更短的东西相比,就显得长;事物总有它的不足之处,智者也总有不明智的地方。人或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不应求全责备,而应扬长避短。

3、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离娄上》

解读: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画出矩形和圆形来。我们的生活,办事情,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章制度,否则,各行其是,准会乱了套。规矩:规和矩,校正圆形和方形的两种工具。

4、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老子》

解读:灾祸啊是幸福的依靠,幸福啊潜伏着灾祸。它告诉我们,祸福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要居安思危,若身处逆境,也不要灰心丧气。兮(xī):语气词,相当于“啊”。倚(yǐ):倚靠。伏:潜伏,隐藏。

5、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管子·牧民》

解读:粮仓充实,百姓才懂得礼节制度;衣食丰足,百姓才知道荣誉耻辱。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治理国家的人,首先要考虑老百姓的生活。廪(lǐn):粮仓。实:充实。

6、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

——《礼记·表记》

解读:君子交朋友平淡如水,小人交朋友像甜酒那样(浓烈甜蜜)。君子之交,彼此没有图名求利、互相利用,所以显得平淡自然,因而能够长久;小人之交,彼此都怀有获利之心、利用之意,所以免不了虚情假意,矫揉造作,甜言蜜语,因而难以持久。接:接触,交往。醴(lǐ):甜酒。

7、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下》

解读:拥有真理、合乎正义的就能得到更多人的帮助,违背真理、非正义的就很少得到帮助。它告诉我们,真理和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

解读:富贵不能使他的心惑乱,贫贱不能使他改变节操,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只有做到了这三点才可以称得上是大丈夫。孟子的这句话历代相传,激励了无数的中华儿女。

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解读: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须事先磨快工具。由此可知,一个人要胜任工作,必须首先学好本领。

1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第六十四章》

解读:千里遥远的路程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从头开始,从小到大逐渐积累的。万事开头难,没有个开头就不会有结果。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开始做起。

1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荀子·劝学》

解读:木料经过木工用墨线(木工用具)划直线加工以后,就变直了;金属物品在磨刀石上磨砺后,就能锋利。这两个比喻用来说明人经过学习磨练,自我反省,就会变得聪慧明智,不犯错误,也越来越坚强。砺(lì):磨刀石。

12、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

——《礼记·大学》

解读:对你所喜欢的人,要知道他的缺点,不可偏袒;对你所厌恶的人,要知道他的优点,不可抹杀。我们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不要感情用事,不要因为自己的好、恶而产生偏见。

1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解读: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从自己的利与害想到对别人的利与害,多替别人着想,这是终生应该奉行的原则。欲:想,希望。勿(wù):不要。施:加,给。

14、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颜渊》

解读: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却恰好相反。成人之美,积善成德,便成为君子;成人之恶,积怨日多,便是小人。君子:人格高尚的人。小人:指人格卑鄙的人。反是:和这相反。

15、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论语·述而》

解读: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君子襟怀坦白,安贫乐业,与人为善,知足常乐,所以能坦荡荡。小人欲念太多,患得患失,忧心忡忡,怨天尤人,局促不安,所以常心怀戚戚。坦荡荡:心胸开阔,自由自在的样子。戚戚:忧惧不安的样子。

16、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吕氏春秋·尽数》

解读:流动的水不会腐臭,常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蚀。比喻经常运动的事物不易受到侵蚀,可以保持很久不变坏。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动”的重大意义:生命在于运动,脑筋在于开动,人才也需要流动,宇宙间万事万物都在运动,没有运动就没有世界。腐:腐臭。户枢(shū):门的转轴。蠹(dù):蛀蚀。

17、满招损,谦受益。

——《书·大禹谟》

解读:骄傲自满必然招致损失,谦虚谨慎就会获得好处。历史上的许多事实证明了这句名言的正确。唐太宗能虚心听取臣下的意见,国家治理得很好,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但到了晚年,骄傲自满起来,在攻打高丽(朝鲜)时惨遭失败。唐玄宗刚登基做皇帝的日子里也算英明,在政治、经济方面取得成绩后就骄傲起来,导致了“安史之乱”,唐朝从此衰落。

1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解读:雕刻了一下,就放弃了,就是腐朽的木头也刻它不断;如果刻个不停,即使是金石也可以雕刻成功。这个比喻意在说明学习、做事情,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就;浅尝辄止,将会一无所成。锲(qiè)、镂(lòu):雕刻。

1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述而》

解读:三个人同路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当我的师长的人。人人都有相对的技能和特长,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只要虚心向别人学习,一定能找到可以教自己的老师。

20、三思而后行。

——《论语·公冶长》

解读:经过反复考虑然后才采取行动。这话适用于莽撞行事的人。三:多次。

21、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解读:人可以在忧思祸患中成长,也可以在安逸享乐中灭亡。艰苦的环境能锻炼人,能使人更坚强地生存发展;安乐的生活容易腐蚀人,使人颓废乃至灭亡。

22、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晏子春秋·杂下》

解读:伟大人物考虑问题,难免有疏漏的地方;愚昧人经过周密思考,也可能想出一点有益的意见。契诃夫说过,大狗叫,小狗也叫,小狗不应因大狗的存在而不敢叫。愚人不应该因圣人的存在放弃了自己的思考。

23、食不语,寝不言。

——《论语·乡党》

解读:吃饭的时候不交谈,睡觉的时候不说话。《论语》中记载孔子的生活习惯和养生之道的文字很多,这一条就很值得我们学习。

2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解读: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琢磨玉器。原指一国的人才,也可以为另一国所用。后来比喻借他人的批评帮助来改正自己的过错,或者比喻拿别人的情况作为借鉴。他山:别的山。攻:琢磨。

2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下》

解读:得天时比不上得地利,得地利比不上得人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事实如此。天时;节气、气候、阴晴寒暑的变化。地利;地理的优势。人和:团结,得人心。

26、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易·乾》

解读:天体的运行强健有力,君子应该以它为榜样,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停息。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鸟兽、虫鱼,往往有自己的体会,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行:运行,运转。健:强壮有力。

27、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荡》

解读:别人送我个桃子,我报答他个李子。对方给我多大好处,我也应该以相应的好处回报他。人与人之间要礼尚往来。投:投掷,在这里是赠送的意思。报:回报,回赠。

28、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楚策四·庄辛谓楚襄王》

解读:羊跑了再修补羊圈,还不算晚。事情失败后,及时补救,还不为迟;怕就怕不吸取教训,不采取补救措施。亡:逃跑。牢:牲畜圈。

29、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荀子·劝学》

解读:与其整天坐在那儿苦思冥想,不如花一点时间去学习有收益。学与思本来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只顾某一个方面,就会徒劳无功。须臾:一会儿。

30、学然后知不足。

——《礼记·学记》

解读:不断的学习,这样以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爱因斯坦曾把自己比作一个大圆圈,把知识浅薄的人比作一个小圆圈。大圆圈外边接触的空白比小圆圈的多,因此,知识越多的人,越能察觉到自己知识的不足。知道自己的不足,越是能努力学习,越是努力学习知识就越丰富。

31、欲速则不达。

——《论语·子路》

解读:想要快反而达不到目的。孔子的弟子有一些做官的,孔子教育他们干出政绩不要急于求成。事物发展有它的规律性,学习上也要循序渐进,不打好基础,就想攻克尖端科学,快出成果,也是办不到的。

3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解读:知道的就承认已经知道了,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自作聪明的人总是把无知当已知。最后一个“知”(zhì):聪明。

33、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解读:时间像江河向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人在年轻时不努力学习,年龄大了一事无成,那就只好空留悲伤、后悔。人生积时为日,积日为月,积月为年,看似长久。年少的时候盼望着长大,常觉得日子过得很慢,来日方长。其实,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如果任其蹉跎,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自甘暴弃,终于要后悔也来不及。

34、百闻不如一见。

——汉·班固《汉书·赵充国传》

解读:听得再多,不如亲眼看到一次。指看到的比听到的要可靠些。

35、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晋·傅玄《傅子·口铭》

解读:病是从口里吃进去的,祸是从口里说出来的。这句话告诫人们说话要谨慎,说话不注意会招来祸害。处世戒多言,言多必有失。

36、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翻译句子篇8

2、为了走上成材的道路,钢铁决不惋惜璀璨的钢花被遗弃。

3、钱是好东西,但是不要为钱活着。那样生活没有意义了。

4、这一秒不放弃,下一秒就有希望!坚持下去才可能成功!

5、不从泥泞不堪的小道上迈步,就踏不上铺满鲜花的大路。

6、其实输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输了就鼓不起勇气面对世界。

7、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8、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

9、只是一起走过一段路而已,何必把怀念弄的比经过还长。

翻译句子篇9

关键词:英语语言特点视角;解决;英语长句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b)-0000-00

翻译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交际活动,摆脱了文化、社会和语言的局限性,将一种语言表达的内容和思维方式用另一种语言展现给大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对英语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对英语翻译工作更加的依赖,而英语长句作为英语翻译的重点和难点应该得到翻译者的高度重视。为了更好的提高英语翻译工作的质量,研究者可以从英语语言的特点出发探析英语长句产生的原因和英语长句的自身特点,进而找出有效地英语长句分析方法和英语长句基本翻译方法,为英语长句的翻译提供切实可靠的现实性依据。

1英语语言特点的分析

每一种语言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都有自身所独有的特点和象征,学者和翻译者要想学好和翻译好语言就必须对语言的特点进行掌握,明确在学习和翻译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细节,只有如此才能在学习和翻译中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技能和翻译者的翻译素养。为此,笔者将从以下几方面分析英语语言的特点:

1.1英语语言的树状表现特点

英语句子中的总领全句结构是主谓结构,以此产生了其他基本的句型,主要包括S+Vi句型、S+LinkV+p句型、S+Vt+o句型、S+Vt+io+Do句型和S+Vt+o+C句型,依次形成了英语句子的基础,而在英语长句中这些基本的英语句型往往作为句子的主语出现,然后再借助各种形式的连接手段将英语中短语、从句、分句和附加成分添加到英语主句上,将简单的英语句子不断的扩展和延伸形成了具有发复杂结构的英语长句。从英语长句的“形状”上分析可以形象的将英语长句比喻为一颗茂盛的大树,具有丰富的枝叶和分支十分复杂。为此,通过这种形式了解英语语言的特点之后,可以将复杂的英语长句层层简化,将长句中的主句分离出来,明确英语长句的主要意思,保证了英语长句主旨翻译的准确性,然后在将主句的附加内容添加进去,最终将英语长句正确的翻译出来。

1.2英语语言的形合特点

所谓的形合特点是指英语中的一种组织语言的手段,主要是借助词汇手段和句法手段,将词汇和句子有效地连接在一起,从而将句子的逻辑关系和主旨大意准确的反映出来。英语语言的形和特点主要表现在运用连接词(and、but、because、so、or、unless、however)、介词(to、of、in、with、about)、关系词(which、who、how、what、that)和具有状语功能的非谓语动词结构词将词语连接成句子、将短语组合成分句、将分句组合成长句,英语语言就是利用这种方式来协调英语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

2常用的长句翻译方法

首先,采用顺序法翻译。顺序法翻译又称为原序法,在一些英语长句中存在很多动作,对于这些动作的描述也大都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和一定的逻辑进行的,所以与汉语的表达方式有很大的一致性,对于翻译者来说,在翻译时就可以按照英语长句的叙述层次进行,而不需要其他的顺序和结构调整。比如,tounderstandthewidthanddepthtowhichsciencecanbeappliedthematerialandspiritualproblemthatconfrontindividualsandrequiresanunderstandingofwhatsciencereallyis.译文;要了解科学应该以多大的广度和深度解决个人与国家面临的物质和精神问题,就需要了解科学到底是什么。这个句子中包含了两个定语从句,在翻译时可以先确定整个句子的翻译框架:为了...理解...需要...。先弄明白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判断出各个代词所代指的对象。

其次,采用逆序法翻译。由于不同民族人民在英语和汉语的表达思维方面的差异性,使得两种语言在表达中会有很大的区别,比如对于汉语来说,人们大都将表达的重点放在句子的后面,前面主要用于修饰和做铺垫,而在英语中人们习惯于将要表达的重点放在最前面。针对这种差异性,翻译者在翻译时应该选用逆序法,也就是说,从句子的后面开始向前翻译。

比如,youmustfixinmindthesymbolsandformulas,definitionsandlawsofphysics,nomatterhowcomplextheymaybe,whenyoucomeincontactwiththem,inorderthatyoumayunderstandthesubjectbetterandlayasolidfoundationforfurtherstudy.译文;为了更好的理解物质学,为深入的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当你接触到物理学符号、公式和定律时,不管他们多么复杂,你必须将其牢牢记住。在这个长句中,包含了三个从句,让步状语从句,时间状语从句和由inorderthat引导的状语从句,状语在英语表达中的位置与汉语表达中的位置正好相反,所以在这个长句翻译中应该把状语放在前面,从后面开始翻译。

再次,采用变序法翻译。英语语言的表达习惯是将句子的重点放在前面,分析部分放在后面,汉语表达的则遵循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的叙述原则,而且往往在句子的结论部分突出主题。比如,therewasgreatexcitementthroughoutthevillage,andherortheywatchedthestarGazertrudgebravelyalongthevalleywithhisbundleattheendofhisstick.译文;全村都红动起来,人们站在山顶看着,行人手掌末端系着包裹,勇敢的跋涉在山谷之间,不由得捧腹大笑。这一个长句子是由一个定语从句和时间状语构成的,另外还包含着独立主格结构,为此,在翻译时可以将as引导的状语放在前面翻译,伴随状语最后翻译,翻译者在利用这种翻译方法时,应该首先学会利用逻辑语法去分析短语的内在含义,之后再一句每个小句子的语义关系等做出更加符合逻辑的翻译。

最后,采用分译法翻译。分译法翻译又被成为时拆分法,这种翻译方法是在长句中的主语与从句的修饰语关系不密切的情况下使用,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可以将译文中的一部分提取出来单独翻译,从而使得整个译文更加连贯,更加容易理解。比如,在翻译英文长句如果用其他的方式翻译都不能达到较好的表达效果,就应该选择分译法的方式,不拘泥于原文的语法结构。

3英汉句子翻译中的差异性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其反映了不同的地域文化、风俗民情、政治、经济等,汉语和英语分别出自不同的语言系统,因此也受到了不同地区人民的影响,在表达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为此,笔者在本文中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首先,在英汉句法、结构等方面的差异性。汉语表达的一大特色便是注重表达的意义,句子结构松弛,前后的逻辑关系可以通过句子的排列顺序进行暗示。而英语的表达则更加注重形式上的合理。有学者用两个形象的比喻让人们简单的理解汉语和英语的不同,汉语的句法像是流水,不用甚至少用连接词以使得行文更加流畅易懂,而英语句子又好比是竹节,不可缺少各种连接词。此外,在汉语表达中主动句式较多,而在英语中被动的句式多于主动句式。因为在英语中包含有大量的物称,所以被动句式相对也就较多,而在汉语中人们习惯于将人作为主语进行表达,这就使得主动句式较多,但是,不管是在英语表达还是在英语翻译中,还应该注意结合语境进行翻译,避免出现被动句式被滥用的情况出现。

其次,在英语和汉语的用词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比如在汉语的句子表达中动词占主要优势,而在英语逼到中名词和介词占优势,所以人们常说,英语是一种静态语言,而汉语则是动态语言。在汉语句子的表达过程中,由于谓语动词会受到邢台变化的制约,所以谓语动词是整个句子的核心部分。英语的主语与谓语动词在构成句子结构方面具有很强的稳定性,而且具有十分严格的形式要求,对于一些特殊的表达,甚至可以采用名词动用,或者形容词动用的方式进行表达,而介词则主要用于名词与名词之间的连接,所以在英语句子表达中名词和介词占有更多的优势,相比较来说,由于汉语中的动词不会有英语中动词的各种形式变化,所以只要是表达动作,在翻译中只能用动词本身。比如,iamafraidofyourunderstandingme.译文;我担心你误解了我。这个句子翻译中,英语用了动名词复合结构,然而译文用了动词误解。

4英语语言特点视角下的英语长句解析

在英语学习中英语长句翻译一直是让学习者头疼的难题,但是,无论多么复杂的句子其中都是由简单的基本句子成分组成,为此,只要学习者理解了英语语言的基本特点,掌握了英语和汉语表达中的一些相似和不同之处,弄清楚句子中所包含的中心内容,之后,再从句子之间的逻辑性分析,选择合适的翻译方式,让英语译文更加符合汉语的表达方式,更加易懂。笔者总结归纳了一下五点解析英语长句的方法,其一,理清楚句子的整体结构,找出句子所要表达中心意思。其二,找出句子中的谓语、介词短语以及各种从句的引导词。其三,分析句子中所包含的各种从句类型,比如主语从句、状语从句、表语从句等。其四,注意定语从句中先行词与引导词的关系以及翻译。其五,理解句子中固定搭配的含义。以上五点只是对英语长句的一般性分析,然而在实际的英语翻译过程中,翻译者还应该注意结合具体的句子特点,通过对以上五点的灵活应用,不断提高英语长句翻译的质量。

5结语

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而且更是两种思维方式的转换,所以,在解决英语长句翻译难题的过程中,学习者还必须充分把握东西方不同的思维特点和思维习惯,选择合适的语言表达方式,为此,在翻译实践中翻译者不仅仅要对比两种语言的不同,掌握他们各自的特点,而且应该自觉运用两种语言的思维特点,找到合适的翻译方法,解决在英语长句翻译中遇到的问题。此外,在英语长句翻译的学习中,学习者应该有其注重英语原文中的句子结构,并学会从英语语言的特点去分析长句,之后再结合汉语的表达,采用合适的翻译方法,让译文一方面体现原文的逻辑性,另一方面适合汉语的表达方式,让译文更加易于理解。为此,在翻译英语长句时必须掌握一定的方法,以达到信达雅的翻译标准。

参考文献:

翻译句子篇10

关键词:汉英差异,英语长句翻译,顺译法,逆译法,综合法

 

一.引言邓炎昌和刘润清在《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一文中说:“文化包括一切人类社会共享的产物,是一个社会的整个生活方式。一个民族的全部活动方式。”而语言属于文化范畴,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含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邓炎昌、刘润清1989)

所以语言和文化之间是相互联系又互相制约的关系,要作好翻译工作,就必须了解汉英汉文化差异,要了解跨文化交际知识,掌握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本文拟从汉英语言差异谈起,意在从这个角度发现英语长句翻译成汉语过程中的一些规律性认识,从而指导和启发广大的翻译工作者。

二.汉英语言差异英译汉的一切翻译理论、方法都建立在两种语言的对比上,“它们在词汇现象方面有词义、词的搭配能力和词序上的不同;在句法现象方面则有句子结构、句序和句子内容的一些其他表达手段上的各自特点”(张培基1983),翻译工作者必须熟悉并自觉运用这些特点,才能解决好英语长难句的翻译问题。

众所周知,英语是一种“形合”的语言,即英语关注词语,从句,句子之间的连接;往往借助连词,关系词,介词,助词,代词等来实现结构的完整性,而汉语是一种“意合”的语言,它不借助形态和形式词,而靠词语和句子本身意义上的连贯与逻辑顺序来表达意义。这是两者的本质差异。正由于这种差异,造成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结构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一般说来,汉语短句多,英语长句多;并且英语代词、连接词多,汉语名词多,所以在翻译英语长句时如果完全按照原句顺序顺译,译出的句子就会生硬罗嗦,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因此翻译长句切忌字对字的直译,而是应当先找出原文的主干,分析整个句子的逻辑关系,透彻理解原文的意思,然后再按照汉语句子的结构顺序将原文的意思用汉语重新组织起来。下面本文将重点探讨常见的几种长句的译法。免费论文参考网。

三.英语长句译法浅析在翻译英语长句时,首先要牢记汉英语言的差异,然后在弄清原文主谓结构的基础上,再分析其逻辑顺序,然后按照汉语表达习惯翻译出来,译文不必拘泥于原文的形式。一般来说长句的译法有以下几种:“顺译法、逆译法、分译法和综合法”。(张培基,1983)

i.顺译法

顺译法是指按照原文的顺序进行翻译。“有些英语长句所叙述的一连串动作基本上是按动作发生的时间先后安排,也有的句子内容按照逻辑关系安排,这与汉语表达方法大体一致,因此翻译时可以按照原文的顺序译出”(张培基,1983)。免费论文参考网。如:

例1:isupposethatifamanhasaconfusedmindhewillwriteinaconfusedway,ifhistemperiscapricioushisprosewillbefantastical,andifhehasaquick,dartingintelligencethatisremindedbythematterinhandofahundredthings,hewillunlesshehasgreatself-control,loadhispageswithmetaphorandsimile.

译文:我认为,如果一个人思路不清,他写文章也不可能写得清楚;如果他喜怒无常,他的文章就会荒诞不经;如果他思路敏捷,由眼前的事情联想到一百件事情,要是不能尽力约束自己,就会在文章里写满各种各样的比喻。

例2:theeastGreenlandCurrentcarriesmuchicefromthearcticdownthecoastofGreenland,maintainingthelowtemperaturesandrenderingaccesstotheeastcoastofGreenlanddifficult.

译文:东格陵兰洋流把大量的冰块从北极带到格陵兰岛沿岸,使其常年保持很低的气温,也使船只难以到达这里。

从上述例子可见,一些状语从句,并列句、宾语从句或表语从句的排列位置同汉语基本一致,翻译时可保留原文的顺序。这种句子相对来说一般比较容易翻译。

ii.逆译法

逆译法是指颠倒原句的顺序,按照与原句相反的顺序翻译。根据汉英语言差异,英语句子表达的方式一般是开门见山,先交代主要内容。而汉语句子则多是形成后重心,把重要的内容放在句子的最后。因此,有些长句在翻译的过程中要颠倒原句的顺序,先译后半部分,再译前半部分。如:

例3:“timegoesfastforonewhohasasenseofbeauty,whenthereareprettychildreninapoolandayoungDianaontheedge,toreceivewithwonderanythingyoucancatch!”

译文:“当你跟可爱的孩子们站在池子里,又有个年轻的戴安娜在池边好奇地接受你捉上来的任何东西的时候,如果你懂得什么叫美的话,时间是过得很快的!”(张培基,1983)

这个长句由一个主句、两个定语从句和一个状语从句组成。“时间是过得很快的”是主句,也是全句的中心内容。所以我们要按照汉语发生的先后顺序,将它按照逆序法翻译。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在翻译长句,尤其是带有定语从句、状语从句等的主从复合句时,有时需采用逆译法,先译从句,后译主句。

iii.分译法

有时候“英语长句中主句与从句或主句与修饰语之间的关系并不十分密切,翻译时可以按汉语多用短句的习惯,把长句中的从句或短语化为句子,分开来叙述;为了使语义连贯,有时还可适当增加词语”(张培基,1983)。即翻译时可以将原文按照意群拆分成多个独立的句子,把一个长句分开来译,如:

例4:thepresidentsaidatapressconferencedominatedbyquestionsonyesterday'selectionresultsthathecouldnotexplainwhytheRepublicanshadsufferedsuchawidespreaddefeat,whichintheendwoulddeprivetheRepublicanpartyoflong-heldsuperiorityintheHouse.

译文: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问题集中到昨天的选举结果,总统就此发了言。他说他不能解释共和党为什么会遭到如此惨重的失败。这种情景最终会使共和党丧失长期在众议院享有的优势。

在翻译这个英语长句的时候,首先我们要理清它的逻辑关系,主干是“thepresidentsaidthat”,“dominated…results”修饰“pressconference”,最后是一个“which”引导的一个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在翻译的时候,这些修饰部分都用汉语短句分开翻译,这样就按照汉语的逻辑顺序重新进行了排列,符合了汉语表达习惯。

从上述例子可见,分译法是翻译长句的一个基本手段。考虑到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结构上的巨大差异,完全按照原文的结构来组织长句很困难,因此在翻译长句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分译法,把英语的长句拆分为汉语的短句。

iV.综合法

有的英语长句顺译或逆序翻译都不妥,分依法也感觉不便,这时候就要“仔细推敲,或按时间先后,或按逻辑顺序,有顺有逆,有主有次地对全局进行综合处理”(张培基,1983),还有时候采用转句翻译的方法进行处理英语中一些词组,翻译时很难按照原来的语法形式与句子的其他部分融合到一起。这样的句子可以采用转句译法来译。转句译法就是把长句中的某个词组,如某个名词词组,或定语、状语词组转译为汉语的一个独立的句子,如:

例5:Hehadasoundfeelingthatidiomwasthebackboneofalanguageandhewasallfortheracyphrases.

译文:他感到习语是语言的精髓,因此特别主张用生动的短语。他的想法是非常正确的。

定语“sound”放在句中意思很难完整表述,因此把它独立出来转译为一个单独的句子为好。类似的例子还有:

例6:theautomobilehasbroughtmanychangesinamericanlife---forexample,theremarkablegrowthofthesuburbsinthepast25yearsasmanypeoplewhoworkinthecitiesnowenjoycountrylivingbecauseofgoodroadsandtheeaseofcommutingbyautomobile.Heavyuseofthenation’shighwayshascreatedademandforroadsidebusinessesofvariouskinds,includingoutdoormovietheaters,whereaudienceswatchfilmsfromtheirautomobilesandconvenientroadsidehotelsknownas“motels”.

译文:汽车给美国生活带来了许多变化,例如过去25年中郊区不断发展壮大。许多在城里工作的人,由于道路畅通,开车上下班方便,现在反而喜欢住在乡下。免费论文参考网。全国许多公路使用率高,对各种路边商业的需求应运而生,包括可在汽车内观看的露天电影院,还有称为汽车旅馆的路边方便旅馆。(孙万彪,2008)

这里第一句话是一个中心句,然后后面两个长句是对它的补充说明,两部分由“forexample”连接起来,最后一个长句又包含一个插入部分(including..)和where引导的定语从句,结构非常复杂,所以翻译时候要顺中有逆,可以综合处理,另外插入部分还要转译为汉语的一个独立的分句。

四.结语综上所述,汉英两种语言有很多差异,而译者在翻译英语长句时候要牢记这些差异,因为英语的长句错综复杂,在翻译长句时我们更要审时度势,不要拘泥于某一种译法,顺序翻译、逆序翻译、分译方法要灵活使用,经常出现的情况是处理一个句子时常常需要几种译法同时使用,或者用综合法处理,如第iV本分例示,但无论采用哪种方法翻译方法,都要使得译文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简言之要使得汉语译文的逻辑关系清楚,表达通顺清楚,翻译技巧的掌握需要翻译工作者平时加强练习,只有不断将这些技巧应用到翻译实践之中,才能做到游刃有余,乃至达到“信达雅”的翻译境界。

五:参考文献

[1]张培基、李宗杰、喻云根、彭谟禹.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3.

[2]孙万彪.中级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3]胡文仲主编杜学增著.中英文化习俗比较[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4]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