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收获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7:59:59

意外收获篇1

晚饭后,我和家人一起去黄旗山散步,天气很凉爽,我踏着滑板车一路欢快的玩耍。

不知不觉地我们来到了山上的寺庙边,那里有汽枪射击气球的游戏玩,表姐想玩,于是我陪表姐一起进行了射气球的比赛。在爸爸的陪护下,我乱射了一通,很快就把二十发子弹打完。正准备走时,档主说我中了十发,可以得到奖品,真是高兴坏了。

我得到的是一只小白兔布娃娃。我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兔兔,它有一个椭圆的身子、圆圆的小脸、长长的耳朵、短短的尾巴、又大双圆的眼睛、雪白的毛发。兔兔的嘴里含着一片绿色的菜叶,样子特可爱。这只小白兔布娃娃就像真的小兔子,我非常喜欢它。

得到可爱的兔兔真是意外收获,今天是我的幸运日!

意外收获篇2

吃晚饭的时候,奶奶神密地说:“你们知道这鸡的来历吗?这可是意外的收获呀!”我打趣地说:“该不会是从外星来的吧!”奶奶一听笑了。

原来去年的清明节,她和爷爷去老家武穴祭祖,一住就是十多天,回到家,一进门就听见院子里传来叽叽喳喳的叫声,他们寻声望去,只见一只母鸡带着一群小鸡仔正悠闲地散步,奶奶很纳闷,心想:这是谁家的鸡群跑到我家来了。仔细一看,这只大母鸡不正是自家的那只吗?再四处查看一下,柴房的柴堆里有一些破碎的蛋壳,哦,明白了,一定是那只大母鸡不知是什么时候下了一窝蛋,又神不知鬼不觉地卵出了小鸡,奶奶和爷爷高兴得像孩子似的,逢人便说,并悉心地喂养起来,看着小鸡一天一天地长大,他们心里盘算着怎么处理,这不,到黄州来就带来了两只。

我听入了迷,说什么也不让爸爸杀它们,我每天都按时给它们喂食,一直到过年。

意外收获篇3

我在两个玻璃杯里分别倒入同样多的热水和冷水,做上标记,放入冰箱,耐心等待。十分钟过去了,我打开冰箱,发现冷水杯内壁起了一层薄薄的雾,热水杯内壁布满了小水珠。

摸摸热水,水变温了;再摸摸冷水,水已冰凉。

又是十分钟过去了,再看时,热水变成了冷水,而冷水却隐隐约约有些冰碴了,像有裂纹的玻璃。我疑惑不解地看着妈妈,说:“不会是冷水先冻住吧?”当冷水的上面结了一层薄冰的时候,热水却原封不动,甚至当冷水结了厚厚一层冰的时候,热水依然无“冻”于衷。这时,我和妈妈已深信冷水将先冻住。妈妈趁机教育我:“许多事情只有自己亲自尝试才能得出结论,有时甚至书上也会出现错误。”我也很生气,也不知多少人被那本书骗了。

意外收获篇4

今天早晨7点,我和我约好的几个好朋友——王璐、柳迪航、余小宝一起下去操场晨跑。

我是住在院子里的,所以操场很宽阔。操场的中央有一个升旗台,两旁各有一块小草地,正面还有一座非常高大的建筑物——一座办公楼。

我们就只能绕着操场的边缘进行晨跑。我跑着,跑着,心里默默地在喊:加油!加油!突然,我被一个硬硬的东西拌摔跤了。我猛低头一看,唉,原来是一只乌龟。这只乌龟看上去非常的“老”,它的乌龟壳上的皮都掉光了,爬行的速度很慢,体形也是非常的大,几乎都呆在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地方,动也不动。

意外收获篇5

钟小雨十分热心,不久便给我安排了一次相亲活动,名义是打牌,三缺一,临时抓个壮丁凑数。说实在的,我一向对相亲比较排斥,目的性太强,就像是到市场上买菜一样,让人感到很别扭。不过,我还是如约前往,怀着一点点的好奇心。钟小雨说得不错,她的同学话不多,确实是个斯斯文文的姑娘。从背后看,身形婀娜,还可以领略到几分妙龄女郎的动人风韵。

牌局结束的时候,我提议吃点夜宵。

“你这不是存心想害我吗?”钟小雨大声嚷道,首先表示反对,把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夜间吃东西最容易发胖。”

“得,犯了大忌。”我微微一笑说,“那,我送你回家,总可以吧?”

“这还差不多。”

钟小雨把那两个女孩儿拉到离我十几步远的地方,站在一棵树的阴影里,嘀嘀咕咕,像是在解释什么,多半是说你们别误会,那个老光棍不是我的男朋友。两三分钟后,她把两个女孩儿送上出租车,回过身来,冲着我招了招手,大声说:“走,我们走路回去!”

“也好,省点车钱。”我一边回答,一边向钟小雨走去。

我把双手插进裤袋里,和钟小雨并肩而行,中间隔着一米左右的距离。若想靠近一点,自然也是可以的,但我不知道是否合适。我用眼角的余光瞥了钟小雨一眼,见她迈着轻盈的步子,不紧不慢,安安静静地走着,鼓鼓囊囊的胸脯像打拍子一样轻轻晃荡,令人浮想联翩。

夜深人静,明月浮空,清凉的月光温柔地倾泻在街头。我和钟小雨头一次单独呆在一起,周围的空气仿佛变得怪怪的,有点乱人心意的味道。两人一时有些局促,竟找不到话题了。

如此默默地走了约莫两百米,拐上一条人行道和快车道没有明显分隔的马路。这时候,一辆黑色的小轿车从我们身边飞驰而过,卷起一阵灰尘,一溜烟跑没影了。我抬眼望了望远去的汽车,心念一动,便横移两步,把钟小雨让到了马路牙子的外侧,轻声道:“你走这边,安全些。”

钟小雨的嘴角微微动了一下,仿佛想说点什么,最终却只是咬了咬嘴唇,什么也没有说,继续默默走路。我见她一时不想开口,便也缄口不语,踩着她的步点,尽量保持跟她一样的步幅和节奏,在她身边悄然移动脚步。这样走了十几步,两人的步伐便像天安门广场的护旗手列队出场一样整齐了。静夜里,沙沙的脚步声轻轻响起,清脆整齐,听来格外悦耳。

“怎么样?”钟小雨终于打破沉默。

“什么怎么样?”

“我的同学。”

“背多分。”我简单地说。

“什么贝多芬?”钟小雨疑惑不解地问道,“跟他有什么关系?”

“背是背后的背,多是多少的多,分是分数的分,‘背多分’就是从背后看得分不低、转到前面一看就大呼上当的意思。你的明白?”

“想继续交往么?你给我个准信儿。”

“算了,我是个乐盲,还是把‘贝多芬’留给音乐发烧友吧。”

“她哪点让你不满意,看不上眼?”

“上帝把她的胸脯设计成一个飞机场上按着两颗图钉,单单这一缺陷就使我的心凉了大半截。”我诚心诚意地说。

钟小雨听了,嘻嘻一笑。便在此时,她突然停住脚步,低头盯着地面,当啷一声,抬脚将一只空可乐罐踢到了马路中间,准头和力度都不错,腿脚怎么说也比国足前锋灵便。更妙的是,钟小雨使力过度,动作有些夸张,胸前荡起一阵汹涌的波涛,差点儿把我淹没了。

“是呵,”钟小雨踢完可乐罐后接着说,语气非常自然,好像代我解释什么似的,“刚才我在牌桌上就看出来了,你对她不感兴趣。”

“不止是她,我对没有乳峰的女人通通不感兴趣。”

“哦,你还有挑食的毛病。”

“每个人都有忌口的东西,饥不择食可不是我的风格。”我耐心地解释道,实话实说,“呃,我倒是觉得坐在你对面的那个姑娘不错,要哪儿有哪儿,挺有味道的,害得我一个晚上都无法专心打牌,这才输给你们了。要不,你下次把她介绍给我?”

“别作美梦了,”钟小雨快嘴快舌地说,“人家早就名花有主,准备下个月结婚。”

“可惜呀,我又晚了一步。”

两人走走谈谈,很快就到了钟小雨家的楼下。她站在楼道口,笑吟吟地伸出一只小手。我将她的小手握在掌心里,只觉温软如绵,柔嫩滑腻,很想多握一会儿。甫一动念,便鬼使神差一般,多少有些暧昧地使劲捏了捏她的小手。

钟小雨扑哧一声娇笑,轻轻把手抽出来,随即扔下一句没头没脑的话:“你这人倒是有点意思。”言罢,转过身,身形一闪,消失在灯光昏暗的门洞里。

我怔怔地站在那儿,心中怅然若失,仰脸望着楼上的风景,侧耳细听钟小雨一路上楼的脚步声。不大工夫,楼上传来掏钥匙开锁的声音,随后听见防盗门叭哒一声脆响,便无声无息了。

这时月已西斜,白云悠悠。两只耗子相互追逐,吱吱叫着从我的脚边溜过,把我吓了一大跳。耗子钻进了下水道,我也从沉思中回过神来,摇了摇头,有些怏怏不乐地走了。

钟小雨好像有给人牵线做媒的瘾头,时不时给我打电话,每次都说要给我介绍新的对象,都被我一一推掉了。她可不理会这一套,坚持把做媒进行到底,真不知她哪来这么好的兴致。

有一天,她又给我打电话,还是那个扯不完的话题。我有点烦了,便打断她的话头,大大咧咧地问道:

“你有没有男朋友?”

“什么样的男朋友?”

“就是可以谈婚论嫁的那种。”

“没有。”

“那,你就别瞎起忙头了,我看你就不错,挺合我的口味。”我随口说道,半是认真半是玩笑,“要是你不嫌我太老的话,干脆做我的女朋友吧,怎么样?”

电话那头沉默了大约10秒钟,之后,线路上传来一个十分平静的声音:“我考虑考虑。”

我立马接过话茬,道:“可别考虑得太久了。”钟小雨倒也干脆,连半天时间都不到,就回了电话,一口答应做我的女朋友了。

“你不嫌我太老么?”

“不老,30多岁,正合适。”钟小雨深思熟虑地回答,“这个岁数的男人比较成熟,能给女人一种稳定的生活,一种安全感。”

“行,就这样定了。你晚上有没有空?”

“有。”

“那,晚上见面再谈吧。”

“去哪儿?”

我一时想不起到什么地方合适,便又把球踢给钟小雨,说出来的话倒是十分中听,掷地有声:“你说吧,就是上刀山下火海,我也跟你去。”

“人民公园。”钟小雨从容回答,言词简洁,“八点半,公园门口见。”

没有任何预感,没有任何计划,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多少有些出乎我的意料。在此之前,我并没有想要娶钟小雨做老婆的念头。放下电话,我马上找了一大堆的理由,说服自己相信这个决定是多么正确。

“钟小雨并不很漂亮,但也不难看,白白嫩嫩,娇小玲珑,胸脯丰满,屁股的轮廓也好看。像我这样的老光棍,娶这么个姑娘做老婆,也该知足了。”我在心里给自己打气,除夕之夜的阴冷记忆蓦地袭上心头,“有了老婆,以后就不用孤孤单单一个人过年了。”

那么,钟小雨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姑娘呢?

意外收获篇6

星期天早上,我准备去买东西。在去买东西的路上,我看见一群人围在一起,就挤进了人群。看到有一个女孩靠在椅子旁边,我想应该是中暑了吧!因为她脸色苍白,两眼上方的眉毛紧紧地锁在一起。我很想帮她,但是,旁边的路人都是看了一眼就走开了。何况现在天气又那么热,我想,还是不要多管闲事的好。

当我正要往回走的时候,一位穿着背心的老大爷走过来,看见这个女孩倒在椅子旁,向路人问清了原因后,二话不说,就背起这个女孩往市中心的医院走去。这时,路人都议论纷纷,“这个老大爷跟这个小女孩一点关系都没有,为何要帮她呢?”“是闲着没事做吧!”老大爷没有理路人所说的话,继续往前走。

渐渐的,路人都散去了,可这件事在我心里却久久不能平静。第二天,我要去上学时,碰到了那位老爷爷。他正往医院走去,手里还提着一袋东西。想必是要去探望昨天那位女孩吧!我跑上去问:“老爷爷,您这是要去探望昨天那位女孩吗?”“是啊!你怎么知道?”老大爷奇怪地问。“因为我昨天也在场啊”!我有点不好意思的说,“我能和您一起去吗?”“行啊”!说着,我就和老大爷往医院的方向走去。

在路上,我问老大爷为什么要帮助那个小女孩,老大爷说想了想,说:“当一个人要伤害另一个人的时候,或许需要理由。可是,当一个人要帮助另一个人的时候,是没有什么理由可言的!”

老大爷说的最后一句话,令我震惊。老大爷的这种行为,难道不值得我们向他学习吗?

意外收获篇7

对一些被告来说,知识产权的价值只有在诉讼中才可能被真正“发现”。而且在专利诉讼中,被告往往表现出“惊人”的创新能力,不仅快速规避了原告专利,甚至还创造出新的专利。谁也不想到法院打官司,对被告而言,尤其如此。不过,被人家告一下并不一定都是坏事,华为对此深有体会。在2001年,华为还在用最原始的方法进行海外市场的公关:把能请到的海外运营商请到中国出访,不惜重金地让对方了解“这是中国的华为”。但是2003年1月,思科公司在美国中国华为公司及华为美国分公司侵犯知识产权后,华为当年的海外销售业绩却大举突进至10亿美元。难以想象的是,思科竟然帮了华为进军国际市场的大忙。思科没有想到,它大张旗鼓地华为,恰恰成了华为的活广告:“让思科畏惧的华为”比“中国的华为”更具备商业上的广告效果。“许多之前不认识华为的运营商都开始和华为谈。”业界都明白,知识产权诉讼的背后实际上是商业利益的博弈,华为产品的优异品质与成本优势才是让思科发动诉讼的真正动因。已有业界专家宣称,专利诉讼是中国企业国际化必须经历的阶段,是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必修课。事实上,这种说法的确具有相当的合理性,因为只有当你成长到具有足够威胁性时,跨国公司和行业巨头才会有兴趣找你专利上的麻烦。当然,华为的收获或许是个例外。真正想把诉讼做成广告的,通常应该是原告。如果好好“包装”一下,一场原来专业枯燥的法律诉讼战,可能变成原告充满故事和传奇的新闻题材和广告素材。不过,对一些被告来说,知识产权的价值只有在诉讼中才可能被真正“发现”。即使像微软这样的大公司,也是在吃了专利大亏之后才在专利申请上突飞猛进。1990年代,各式各样的公司开始频繁拜访微软,声称专利被侵权,要求微软缴纳授权费。在1986-1999年担任微软Cto的纳森?梅尔沃德这样描述当时的工作状态:我向身边律师说,“噢,我的天啊,他们可以这样做吗,他们可以这样向我们要钱吗”?律师环顾众人,问有哪一些专利可以反击这些公司,以进行专利交叉授权,不至于缴纳过多的费用——答案是“我们什么都没有”。所以,每次有这样的公司派人来的时候,我们就要付钱,有时候5000美元,有时候1亿美元,原因很简单,“别人拥有专利而我们没有”。这些以诉讼或诉讼威胁为名的专利敲诈行为,使得梅尔沃德重新审视专利这门生意,并在1999年离开微软,创建了高智发明(intellectualVentures)。他意识到自己可以重新挖掘知识产权的生意价值。高智手握重金(据说拥有资金超过50亿美金),投资收购了数以万计的专利,并且欢迎大家到他的“专利超市”选购,便利而又快捷。从2010年开始,包括CheckpointSoftware、mcafee、赛门铁克、趋势科技、惠普、戴尔、宏棋、罗技、金士顿、百思买、沃尔玛以及摩托罗拉等多家企业,先后被高智发明指控专利侵权。梅尔沃德被美国媒体称为“硅谷最令人害怕的人”,显而易见,早期在微软遇到的大量诉讼,深刻影响了梅尔沃德的专利价值观。事实上,专利诉讼还能激发被告的创新能力。作为一名兼职律师,在我参与的为数不多的专利诉讼中,发现被告都表现出“惊人”的创新能力,总能在诉讼期间(或者在收到侵权警告后的短期内),就快速找到了规避原告专利的技术方案,有时还能创造出新的专利,甚至技术效果更好。如果研究一下那些被告在发生专利纠纷后的专利申请状况(是否突然从无到有,或者从少到多),不知能否证实前述猜想。当然,这并不代表原告所有的专利都能绕过,有些专利是无法绕过的。而且,被告能够绕开原告的专利,有时的确不是因为被告具有多高的创新能力,而是由于原告的专利撰写的太烂了,以致于可以轻松绕开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

意外收获篇8

既然是关于作家的纪录片,觉得不能像往常那样抱着爆米花和可乐进场,于是在影院Bar台要了杯白葡萄酒。几个老外坐在那里喝啤酒,打发等待入场的时间。

开场前,屏幕上打出通知:导演会在放映后和大家分享。这才发现,这是香港亚洲电影节的专场。有点意外,毕竟这是设在国际金融中心的电影院,最体现“中环价值”,也就是金钱至上的地方,却忽然遭遇一个如此文艺的场面。

不过很快我就发现,原来是自己孤陋寡闻,或者说戴有色眼镜,因为在这里,这样的放映进行了很多次。另一个意外惊喜,是董启章和家人坐在最后排,他也是第一次看这部影片。

环视周围,看到一家本地报纸文化版的同行,还有积极参与社会议题的两位男女歌手。当然,更多是穿宽松棉质衣服、背环保袋的男男女女。很显然,我无意中走进城中的文艺圈子。

这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纪录片,导演陈耀成用现代舞、歌曲、表演和采访,来展现一名香港作家。他说这属于“into-entertainment”,介乎电影和纪录片之间,既有真实记录,也有艺术创造。

说到意外收获,是听到导演的感叹:他觉得,香港人对香港的认知,是不是戴了有色眼镜?比如很多人觉得,香港是一个最资本主义的社会,其实香港有完善的福利,公立医院,最低工资,社会福利等;香港是个文化沙漠,但也有非常活跃和多元的文化,最早的实验剧场,从西方的现代舞到中国的粤曲南音。

是呀,香港难道真是一个文化沙漠?

最早接触香港文学是上世纪80年代初,无意中读到钟晓阳的《停车暂借问》,当时她才19岁。还记得当时那种惊艳的感觉,那种文字是我读到的当代中文作家中少有的。

上世纪80年代末,每到假期就会去深圳,在当时的香港杂志上读到亦舒、梁凤仪、李碧华和张小娴。她们的写作风格和擅长题材很不一样,但让我看到一个陌生、透过她们的文字又觉得不算遥远的世界。

当然,还有香港的电影,流行歌曲。

即便是现在,在香港仍可以看到最新电影;只要上网一查,从独立剧场话剧到流行歌手演唱会,从古典音乐到中国戏曲,各种演出可以排满每一天。香港书店当然也把励志和成功学书籍放在最显眼处,但还有太多其他选择,和英文世界也是同步的。这个城市还有无数画廊,各种艺术节、讲座。

陈耀成花了一定篇幅,在影片中讲述一个香港作家的作品走向世界的困难性。因为西方读者想要看的中国,是中国作家笔下的农村、古代,或者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董启章的小说最终能翻译成英文、由哥伦比亚大学出版,还是费了不少周折。

哈佛大学教授王德威认为,研究中国文学,香港是一个很重要的地方,因为如果说1949年之前香港没有严肃和高雅文学,此后随着一批作家从内地来到香港,文学的发展在香港从来没有中断过。拿现代主义写作来说,台湾是在解严前后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出现,内地要等到八十年代,香港则是从五十年代直到现在,比如董启章的作品。

看完这部影片,我决定好好读一读这些被视为在中国文学界具有重要地位的香港作家的作品。去了一家书店,书架上都是翻译的流行小说,还有一些香港流行小说家的作品。

问店员有没有董启章的书。她站在电脑前,很认真地问:“哪个董?男作家还是女作家?”

嗯,也许,这就是人们认为香港是文化沙漠的原因。在学者眼中具有意义的作品,进不了大众的世界。

意外收获篇9

案例一:《连乘应用题》

师:请同学们看这道例题——王阿姨在超市买了6箱矿泉水,每箱18瓶,每瓶矿泉水2元,请你帮王阿姨算一算一共要付多少钱?

【接下来的教学非常顺利,分步算式、综合算式纷纷出笼。】

师:我刚才巡视时发现有这样的列式,我们来看看——

2×6=12(元)12×18=216(元)

生(大家):不对,不对,这是错的。

生1:不对,2×6,2是表示每瓶矿泉水2元,而6是表示买6箱,它们相乘

没有实际意义。

生2:我也赞同他的说法。

师:是呀,做连乘应用题时虽然可以交换因数的位置,但要有实际意义,不要象这样列式,要记住!

生(写算式的那个学生):我反对大家及老师的说法,其实这个算式是有意义的。

【此时教室里一片寂静,教师正处在尴尬状态,沉思片刻。】

师(笑):你能把理由说给大家听听吗?

生:2×6表示每箱中先抽出一瓶矿泉水,6箱就抽出了6瓶,6瓶不就是2×6=12(元)吗?那每箱有18瓶就是要抽18次,所以再用12×18=216(元)。

【停一会儿,全班报以热烈的掌声。】

师(惊奇):对呀,这当中算法完全正确,我要向你学习,同学们也要向你学习。

案例分析:

课堂中老师的“笑问”,促进了孩子的积极思维,摆脱了尴尬,避免了教学上的失误,更重要的是通过欣赏,培养了学生敢于“挑战权威”的创新意识。苏霍母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动。”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往往会不经意地出现一些亮点,这些信息“价值不菲”,那可能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我们应该用心倾听、及时捕捉和充分肯定,从而激活其他学生的思维,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让智慧闪耀光芒。

案例二:《认识钟表》

某位教师在执教《认识钟表》时:在初步认识完钟面上各部分名称后,安排学生四人合作,在空白钟面上贴上分针、时针和十二个数字。学生们开心地动手粘贴。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发现一个学生懒洋洋地拨弄着纸片,便走过去问:“你怎么了?”该生噘着嘴说:“老师,我觉得不会看这种钟表没关系,我有电子钟表,以后长大了就买手机,看手机上的时间。”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纷纷交头接耳,有的甚至说对呀对呀。老师一下子愣了,是啊,数学知识的价值如何体现?

于是,老师随机提出一个话题:咱们班的同学个个是小能手,随着科技的发展,钟表会越来越先进,请你设计一个未来的钟表,比一比谁设计的最先进,最有创意。学生在老师的提议下纷纷开动脑筋,小组讨论,设计出了形态各异、功能不同的钟表。

其中,有个学生设计的是一口挂在建筑物上的数字大钟,教师问:“请同学们观看这口大钟,挂在大楼上效果怎样?”学生都说不太好,因为远远望去看不清楚钟面上的数字。教师说:“随着电子表等先进钟表的产生,确实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但是一些传统的钟表仍然有其用武之地。”经过老师的引导,学生们意识到并不是所有的场所都适用于数字钟表,还是很有必要学习指针钟表的。

案例分析:

意外收获篇10

下午,明媚的阳光把我们照的暖洋洋,我们坐着漂亮的大客车,像一只快乐的小鹿一样,蹦蹦跳跳地来到动物博物馆。

刚刚走进去,奇特的楼梯映入眼帘,边走边看着一旁的“骨头”和“动物”,这些都是用泥做的,有许多交错的动物,看着看着,我心里说:世界上的动物可真多!

路过“天”上的大鲸鱼骨头,往右拐就是参观的地方了。刚走过去,一个又一个动物在玻璃里面,也有露出来的。优秀作文--意外的收获作文800字优秀作文--意外的收获作文800字。动物真是多种多样,有丑的、有全身是毛的、有小巧可爱的、也有庞大凶猛的,真是多的看不过来!

这一层的动物已经够多了,老师又带我们上了一楼。这时那句话又说对了,这一楼的动物更是多!一类就有好几种,一种就有好几只,太多了吧!

最让我意外的是到看鸟那里。一些小鸟在最前面,有白红相间、有黑紫色的羽毛、有暗暗的彩色,真丰富!越走越离尽头近了,鸟一只比一只大,在原野翱翔的、在森林求生的,连在海洋捕鱼的都有,动物真是在什么地方都有生存的。还有的鸟有“尾巴”!走到尽头了,回头一看,“啊!”好大的翅膀,比作文本打开还大,真是叫我大开眼界!

这一次来我知道了不少,真意外的收获。

意外的收获

高一,随着功课的增加,我的学习压力也重了许多。书重的压得我喘不过气,我整个人趴在桌上,眼前的一大堆作业练习成山地向上叠起。

正在我烦恼之时,妈妈下班回来了。看见我这一副精神不振的样子,又是担心又是生气。她决定了,带我出去散散步。

走在路上,我惦记着家里的作业。“如果不是妈妈如此热心,让我盛情难却,我真想埋在学习里,不出来。”我的心沉甸甸的。

母亲似乎看出我的心思,说:“做事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紧,适当放松一下身心,可以调节自己的状态,学习的效率也会提高的。”我觉得妈妈的话也有道理,便索性放下心中的顾虑,环顾四周,寻找能让我赏心悦目的风景。但是,淡蓝的天空显得十分单调,秋天的时节里,树木大多已经泛黄,但是还有一些大树仍是那么的绿。我用目光搜索了很久,就是找不到一丝能让我兴奋的生机。我开始有些失望。

随后我们来到柏树下,这个地方是那么的熟悉。母亲说:“小时候,你就喜欢来这里,跟一大群孩子在这里戏耍打闹,还经常摔得浑身伤痕。”“是啊,几乎每一次放学,我都会来到这里。我还记得,小时候经常在这里量身高。那时还是你帮我量的,妈妈。”妈妈指着树上的刻痕说:“看,这就是你成长的记录本!”我走上前去,用手触摸着斑斑驳驳的刻痕,对这颗大柏树倍感亲切。记忆的照片一张一张地在脑海里翻动,当年和小伙伴们在柏树下嬉戏打闹的情景历历在目……不知不觉中,我的心情似乎也轻松了许多。摆在我心里的再不是那沉重的学习,而是那一筐筐美好的记忆。

我走到柏树下,让母亲再次帮我量量身高。昔日的刻痕已落在腰间出,再看看现在的这一道刻痕,明显高出了很多。顿时,我发觉自己长高了不少。“长大了就要承担更多了责任,就要正视压力,而不是埋怨……”我不断地思索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