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折纸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8:01:55

幼儿折纸篇1

关键词:幼儿折纸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3-0232-01

折纸是我国的一项传统游戏,是一种动手动脑、手脑协调配合的创作活动,也是开发幼儿智力的有益活动。一张纸,经过折、叠、剪、裁、翻、拉,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各式各样的五彩缤纷的世界,通过这种有趣的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创造力,具有典型的“寓教于乐”教育效果,使幼儿终身受益。以下是笔者根据我班幼儿实际情况开展的有关折纸教育教学管理的一些想法与做法。

1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折纸兴趣

幼儿园的折纸教育是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折纸兴趣,探究欲望,并不是幼儿作品的数量。因此笔者认为幼儿学习折纸的过程应该是主动探索的过程,笔者让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视觉、触觉等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尝试,探索,并发现问题,且通过互动来解决问题,享受活动和成功的乐趣。最常用的活动方法如“猜谜语”、“念儿歌”、“讲故事”、“听音乐”,出示已折好的作品,以吸引幼儿引起兴趣。如在教孩子们折双三角形时笔者说:“两个角是好朋友,两个朋友碰碰头,另外两个角也是好朋友,两个朋友碰碰头,分开第二对好朋友有折痕,把其中一个小角向大角碰头,翻过来同样折就变成了一个大的三角形,大的三角形有一个大嘴巴,张开大嘴巴侧轧平,就变成一个双三角形”。当孩子们看着一张张的彩纸在自己的手中变成一个个双三角形时,别提有多兴奋了。

2引导幼儿认识各种符号和图解

在折手工时笔者始终遵循由简到繁,由浅入深、有易到难的原则。刚开始先让幼儿认知折纸符号,例如:出示符号(-----),知道这是折叠线。小朋友对符号及名称有了较深的理解后,再动手练习,通过多次练习,让幼儿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意义。例如:小朋友看到一张正方纸的中间有一条折叠线,并有一个朝上的正折的符号,小朋友就知道是把纸相对的两条边对折。又如:一张正方形纸对角有一条线,并有正折的符号,小朋友就知道就是把方形相对的两个角对折。这样,通过多次反复认识和练习,先后掌握了双三角形、双正方形、双菱形等等的折叠方法,为幼儿独自看图解折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面向全体幼儿,注重个别指导

由于幼儿个体不同,折纸能力也存在着一些差异。如:在折纸《热带鱼》活动中,笔者先让幼儿独立看图解来折纸,有的幼儿能折出来,有的不能折出,对能力稍落后的幼儿,笔者对他进行个别指导,同时也让折得好的幼儿给他当老师,直至折出来。对他们始终给予信任,宽容之心,关心,爱护他们,及时发现并表扬他们的点滴进步,使每位幼儿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获得共同发展。

4注重幼儿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折纸不仅开发儿童的智力,还培养创造能力、丰富知识、发展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自制力、动手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力。如:在折小娃娃时,小朋友按照图解分别折出了娃娃头、身子和腿,但不知道怎样拼插。为了调动幼儿的思维能力,笔者运用了启发性的语言:“你想个办法将其他们拼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娃娃”,幼儿在反复的摆弄中,终于完成了作品。除此之外,笔者还注重引导幼儿将折好的物体变成另一物体,如:将折好的娃娃身子变成两条腿、小草和宝剑等,进一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正确的评价是关键

对每次的折纸活动笔者都引导幼儿进行自主性的评价。笔者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尝试。其一,学会分享。让幼儿之间相互交流,调动幼儿自主评价的积极性,幼儿听了同伴的好方法会激起尝试的欲望。其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让幼儿展开讨论鼓励幼儿发现问题,在思考、分析的过程中来解决问题,引导幼儿协作创新,为下次活动做准备,发挥折纸活动的魅力。

6巩固练习

幼儿折纸篇2

摘要:只有让孩子在活动中动手、动脑,才能使孩子的智慧与能力得到发展。折纸是典型的训练手脑并用、手眼协调的活动,幼儿在折纸活动中不仅能获得成功和满足,而且能促进儿童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自我学习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折纸;兴趣;自主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246-02

折纸是典型的训练手脑并用、手眼协调的活动,幼儿在折纸活动中不仅能获得成功和满足,而且能促进儿童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自我学习能力的发展。然而,它又不同于其他美术活动那样形式多样,极易吸引幼儿。折纸是最枯燥最具有挑战性的美工活动,致使以往的折纸教学只是让幼儿机械地、被动地模仿成人去折,大大限制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学习的兴趣。只有当幼儿对活动产生兴趣时,才会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热情。那么,如何激发幼儿的折纸兴趣呢?

一、巧教幼儿折纸入门

1.采用故事、小游戏或游戏性的语言吸引幼儿对折纸的兴趣。初学折纸的幼儿,手指动作能力相对较差,不协调,很容易对折纸失去兴趣。我就采用小故事、游戏等形式吸引他们,先让他们认识一些简单的折叠符号,比如:峰线、谷线、正折、反折、反复折等。在认识谷线和峰线时,我会用自编的表演儿歌形象将折纸术语清晰地帮幼儿理解,引起幼儿的兴趣,“两边斜坡向下滑,出溜一下滑到底――谷线。”“两面山坡向上爬,哎哟、哎呦爬上顶――峰线”。

在教幼儿正反折之前,我抓住了幼儿喜欢《济公传奇》中的主人公的心理:“孩子们,济公的扇子破破烂烂的都快不能用了,他知道小朋友的手很巧,让我们大家做一把漂亮的扇子送给他吧!”幼儿听了非常兴奋,于是我趁机出示了扇子的图示,并告诉幼儿图示上的符号就是反复折叠的符号,扇子的折叠方法就是通过反复折叠完成的。在活动过程中他们听得是那样认真,等我刚讲完他们就争着动起手来去折纸扇了。有的幼儿很快就掌握了折纸扇的技巧,不一会儿,纸扇就折成了,他们拿扇子美滋滋地模仿济公又唱又跳。“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成功、喜悦和自信。尽管幼儿折的纸条粗细不均,有的没将折线压实,但是他们那种主动学习的状态深深地感染了我。

2.为幼儿提供多层次的折叠图案。对于已经掌握一些折叠符号和基本折叠方法的幼儿,我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从幼儿的年龄特点了出发,为他们提供难易程度不同、感兴趣的各种图案,让每个幼儿都能找到适合自己水平的图案。例如:动植物的有猫头、狗头、蝴蝶、飞鱼、瓢虫、萤火虫、蝉、郁金香、牵牛花、洋菊等;生活日用品的有钱包、陀螺、礼帽等。

二、利用不同的折纸材料吸引幼儿参与折纸

1.小毛巾、小手绢有大能量。毛巾、手绢质地柔软,不易破损,适合初学幼儿练习基本折叠方法。如:对边折、对角折、两边向中心折。能够帮助中班幼儿学习双正方形、双三角形、菱形等折叠方法。

2.通过幼儿用不同的材料来装饰作品,激发幼儿对折纸活动的兴趣。在幼儿掌握了最基本的折纸技巧后,我为幼儿提供了彩色的手工纸、漂亮的包装纸、有精美图案的杂志彩页、广告纸等不同类型的材料,幼儿在不断变换折纸材料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折纸的技巧。

在幼儿折出作品之后中,老师经常会鼓励幼儿再用水彩笔或及时贴等材料把作品装饰得更漂亮,看着心爱的杰作,那时孩子们感受到的是一种自信、成功之后的喜悦之情,如前面的例子折“扇子”。于是,一个个新的想法也油然而生。

三、通过“系列折纸”提高幼儿自我学习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幼儿对折纸的兴趣

在幼儿掌握了一定的看图示折纸技能时,我就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幼儿进行系列折纸活动。如:我们学习了双正方形的折叠方法之后,那就可以学习与双正方形有关的一系列作品:牵牛花、千纸鹤等。每次在学习新作品之前都要将基本图示(如:双正方形)折叠出来,在反复的复习中增强幼儿的成就感和自信心。那些很快折叠完基本图示的幼儿,在等待老师讲解新内容时,就主动探索,看新图示自己折叠起来,每成功折叠出一步就非常兴奋和喜悦。因为有了这种喜悦,激励着幼儿自主学习,最后有的幼儿在老师没有教授的情况下竟能按整组图示折叠出来,完成作品。

四、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注重个别指导,让每一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幼儿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由于每个人接受、理解并运用知识的速度不同,出现了一些幼儿立即会折,而另一些幼儿尚未学会的现象。对于折纸活动中能力差的幼儿,教师要对他们进行个别指导,对他们的要求也要因人而异,必要时可以适当放低标准,如:只要他能将基础步骤完整地折叠出来就可以了,其他的由老师或小朋友协助完成。重点是保护他们对折纸的兴趣而不是增加负担,也可以让会折的幼儿当“小老师”教他们折叠。这样幼儿间还有了互相帮助、团结合作的意识,使每位幼儿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获得共同发展。

五、引导幼儿进行趣味想象,延续幼儿对折纸活动的兴趣

幼儿折纸篇3

要:幼儿园的折纸教育是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折纸兴趣,探究欲望,并不是要教会幼儿多少数量的作品。幼儿学习折纸应该是主动探索的过程,作为教师,应该放手让幼儿自己完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激发其主动探索的欲望;让幼儿相互交流自己解决问题;耐心等待,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幼儿;折纸活动;教育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1-281-01

折纸活动是幼儿特别喜欢的一种学习活动,它通过剪、折,粘贴,描绘等手段,巧妙地把纸制成各种生动有趣的形象:如人物,动物,服装,建筑,花卉等。幼儿在折纸活动中能获得成功和满足,并能促进动脑、动手以及各种交往,探索能力的发展。因此我认为幼儿学习折纸的过程应该是主动探索的过程,尤其是大班幼儿,教师因让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尝试,探索,并发现问题,且通过互动来解决问题,享受活动和成功的乐趣。今年我班在折纸教育活动中进行了系列的教育,也因此我有了几点新想法,下面我想结合折纸活动《纸鹤》一课来谈三点:

一、放手让幼儿自己完成

大班幼儿已具有看图谱折纸的能力,每次上折纸课,当老师刚出示图谱时,幼儿便跃跃欲试,而此时此刻,按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还没有进行自己的教学程序,怎么会放心让幼儿自己做呢?教学才刚开始,孩子们和老师的想法就不能达成一致,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我在《千纸鹤》一课中,因为考虑到已折过同系列的作品,如《飞机》,一开始我就采用了自然习得的方法,我对孩子们说:“勇敢的试一试,看谁能第一次就成功?”孩子们都能接受这种方式,因为我看见大部分孩子已经在边看边试了,对于他们来说,我想这是一种挑战,不管成功与否,他们很喜欢老师这么相信他们,此时此刻,我似乎也融合在他们之中,虽然我只讲了一句话,但他们接纳了我,他们已被激起了自己探索的火花。欢笑声中不成形的《千纸鹤》在他们稚嫩的小手中折来折去,一会儿头朝下,一会儿翅膀没了,一会儿尾巴没了,就这样天真的孩子们满脸充满喜悦,信心十足的完成了不同形状的《千纸鹤》,教师给每一位孩子的作品都给了评价,孩子们对自己更加自信了。在这次的折纸活动中,幼儿从原来“我不会,我不行……”的懒惰思想中走出来了,体会到了我也能行,我也会了。

幼儿对学习有着天然的兴趣,这种兴趣必须得到承认和支持。而这种兴趣能够促进幼儿的学习。可见:我们教师要善于研究幼儿的心里,在观察了解和分析中知道幼儿的需要,知道他们想怎样学习?那么,首先就要求我们教师做到:相信孩子,让幼儿独立完成,这样不仅能使孩子们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激发其主动探索的欲望,而且也有利于孩子们自己发现问题,从而想要解决问题,而不是等待老师发现以后再督促解决。

二、让幼儿相互交流自己解决问题

相互交流,合作活动是最佳的学习方式。在折纸活动中,幼儿肯定会出现不同的困难,你会的也许就是他不会的,他会的也许你不会,老师就让他们相互交流,包括师幼,幼儿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有时是互相帮助,有时也会是各持己见,相互争论,教师应充分利用这种大小一致的意见,帮助孩子展开讨论、商量,在冲突和对抗中进行比较,最终发现谁的方法最好,并给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

我在《千纸鹤》一活动中,在发现有幼儿遇到困难时,我告诉他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不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去解决它,也许你没法完成的你的好朋友就能帮你,你现在就去找你的好朋友吧”,幼儿很开心的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过一会儿,我会问:“你在哪一步遇到了困难,后来怎么解决的?”幼儿会争先恐后的说,此时老师要耐心聆听孩子们的心声,并给予评价性的语言,如:你们真聪明,你们是最棒的。在幼儿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并促进了同伴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在评价过程中,我没有评谁的作品好,谁的作品不好,而是鼓励他们:“你觉的今天谁的作品比较好?”幼儿就会相互观察、讨论,进一步促进了幼儿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并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与别人的长处。幼儿在活动中发现了问题,在互动中解决了问题,这一切都是老师精心设计的。

三、耐心等待,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幼儿折纸篇4

根据我班的特色和我的子课题,我们制订了一系列的计划:每周一下午都安排折纸活动,使幼儿从欣赏到独立,折出比较简单的作品,动手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下面我谈谈对折纸活动的看法。

一、折纸活动一定要符合幼儿的兴趣

在小班开展折纸活动,小班幼儿对纸工产生好奇:为什么一张纸经过老师的手摆弄一下就会变成小动物。在进行活动时,有的幼儿对老师枯燥的讲解根本听不进去,有的幼儿耐心有限,要么折了一点没有进展就不耐烦了,把纸一扔干别的事情了,要么干脆撕纸,还有的幼儿就坐在位置上等着老师帮忙。一个活动下来,效果不理想,因此,一定到选择合适的素材。例如,我第一次上折纸欣赏活动的时候,刚开始幼儿都很好奇:一张小小的纸怎能变成各种不同的图形宝宝,但渐渐就失去兴趣,于是我马上又出示了一些可爱的小动物造型,既是幼儿生活实践中常能碰到的,又因造型奇特生动活泼,适合幼儿的“口味”,很受他们欢迎,如小兔子、花朵、星星等。还可以通过一些教具及言语的刺激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折小鱼时,我说:“大海里的小鱼越来越少了,我们一起来折些小鱼并把它们送回家吧。”如果是折一些特征比较明显的动物,则可以运用猜谜的形式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另外,教师还要进行生动有趣的指导,一次,我把对折好的三角形当成小狗的小脸,请小朋友将三角尖朝下,变成小狗下巴,将两边的角往下折,变成小狗的耳朵,然后添上眼睛、鼻子。孩子在生动有趣的指导下,一步一步折出小狗,虽然有的小狗耳朵大了,有的小狗眼睛一只上一只下,但他们还是很开心,因为这是他们自己做的小狗,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二、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我们要抓住孩子身边的小事,形成有教育价值的教学内容。在孩子的一日生活中,我们要在耐心、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善于把握每一个教育契机,随时随地洞悉和了解孩子现阶段感兴趣的事情和幼儿生活中随机、偶然发生,并伴随其浓厚兴趣的事物,及时抓住教育的时机。

记得在一次折纸特色活动中,我请他们对角折,有的小朋友折来折去折了许多次还是不会,确实是能力不够,这时就需要老师不断地讲解,传授技能,一步一步地从“我不会”走向“我会”。有的小朋友不想做,以不会为借口,对这样的小朋友,应当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只要他去做了,就离成功近了一步,即使失败也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不要轻易相信幼儿说的“我不会”,而是要鼓励他大胆尝试。

三、注重个体差异,促进每一位幼儿能力得到提高

每位幼儿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他们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在教学如何对角折时我发现,大多幼儿都无从下手,尽管老师已经示范了很多遍。这时,个别指导就会发挥巨大的作用。对动手能力较落后的幼儿,应当对他们进行个别指导,也可以请折纸能力较强的幼儿给他们当小老师,给予他们信任、宽容、关心、爱护,及时发现鼓励并表扬他们的点滴进步,使每位幼儿都能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获得共同发展。

在活动中我发现,幼儿都有自己的想法,适当地发展幼儿的创新能力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折三角宝宝时,我请幼儿为三角宝宝添上眼睛和嘴巴,先进行示范,然后鼓励他们自己想象,发挥幼儿在艺术活动中的主体性。当幼儿自己创造出新的作品时,把他的作品拿给大家看,并给予表扬和支持。

四、注重评价,体验成功

由于每个幼儿都是不同的个体,因此他们在活动中的表现也是不同的,新纲要指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敏感地觉察他们的需要,及时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

如我们班的琦琦小朋友,一有困难就产生挫败感,以至于不敢大胆折,我就利用其他的彩色纸示范讲解,让他先折出简单的图形,使之有成功感,保护幼儿的自尊心。

幼儿折纸篇5

一、重视激发孩子看图折纸的兴趣

孩子对图例是否感兴趣,取决于要折的物体对孩子是否具有吸引力。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次集体教育活动,首先我折了几个孩子喜欢的小动物,请孩子欣赏,孩子们看了以后都争先恐后地要跟老师学习折小动物。这时我告诉小朋友:这些小动物是老师看图例折出来的,如果小朋友学会了看图例,自己就也能折了,而且还能折出更多的东西呢!以此来激发孩子学习看图折纸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我教他们认识了一些折叠符号。如:峰线、谷线、正折、反折符号以及它们的折叠方法,并且提供了“狗头、猫头”等图例,让小朋友按照折叠符号折纸,比比哪个小朋友最先折出来。当孩子们自己能看图例折出作品时,都自豪地说:“这是我自己看着图折出来的!”

在孩子刚开始看图折纸时,我不仅有意识地选择了一些他们喜欢又符合其折叠水平的物体,同时还提供造型好看、折叠工整的范例,既激发孩子看图折纸的兴趣,又为他们欣赏折纸作品提供了机会。在实践中,我还注意帮助孩子掌握基本的看图折叠的方法来激发孩子折纸的兴趣。我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提供图例,帮助孩子,学习基本的折叠方法。如:先学习对边折、对角折,再学习集中一角折、四角向中心折、单菱形折、双菱形折、双三角折、双正方形折等。同时,在孩子学习某个基本折法的时候,提供与这一折法相关的多种图例,巩固对基本折法的掌握。如:学习双菱形折法时,提供了菱形的变形――茶壶、啄木鸟、鹤的图例。这种举一反三的教学方法,不但使孩子学会了一个基本折法,而且为将一物体变形成另一物体打下基础,开拓了孩子们思维的多维性。我还利用各种形式巩固孩子对折叠符号的理解和运用。从材料上提供各种形状和颜色的纸、图例、展示板、折纸书,供孩子折纸使用;从练习途径上在活动区设置美工区,利用集中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等形式,保证每名孩子都有练习的机会,以达到目标要求。

二、重视因人施教,促进每个孩子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

首先可以面向全体提出要求。刚开始让孩子学习看图折纸时,我采用集中教学的形式,启发、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折叠方法,提出折叠要求,如:边和边、角和角对整齐,折痕压平整等。第二通过分组教学、个别指导的形式指导每名孩子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分组原则视具体教育目标而定,有时按能力分为三组;有时按以强带弱的形式混合分组。对于能力强的孩子侧重于培养独立突破难点完成作品的能力,而且折叠的作品要选型美观、棱角分明。对于能力弱的孩子注重其观察力的培养,通过教师指导、示范或小朋友的帮助折出物体,并允许他们拆开范例,跟别人学折难点部分来逐步培养他们独立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求新、求异的思维品质。在按以强带弱的形式混合分组时,我给孩子提供范例,鼓励他们交谈讨论,共同克服困难发现变化规律,然后合作完成一个作品。如:在一次“折帽子”活动中,每组孩子团结协作,互相商量,互相尝试,有的组轮流折,这一步我会了我折,下一步你会了你折;有的组推选一位代表折,其他人帮他观察、指点;还有的组把步骤范例打开,再按折印还原,然后自己学折,我则深入各组巡视指导,观察了解孩子探索情况。这样,孩子改变了过去有困难就需教师帮助、缺乏信心的依赖感,养成了动手动脑,互相帮助的好习惯,还使每一个孩子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了提高。

三、重视运用趣味性语言指导

在折纸过程中,有些孩子常常急于求成,还没有将前一步折齐抹平,就折下一步,结果折出来的作品很粗糙,玩起来容易散开,这时只用一般的语言提示和要求效果并不好,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运用趣味性的语言可以使孩子较为准确地领会老师的意图,达到折叠活动的要求。例如,在教孩子折风车时,孩子们对“两边向中心折”不易理解,尽管我要求他们两边与中心线对齐,但总有部分孩子不是折歪了就是中间留有缝,虽几经纠正,效果还是不佳。于是我就风趣地说:“大灰狼来了,请你们帮小白兔把门关紧,两扇大门要和中间的线对齐关下去,可别歪了,中间也不能留缝,要不然大灰狼就会进来把小白兔吃掉。”于是,孩子们带着保护小白兔的感情,认真细心地把两扇大门合了起来,并且跟中心线也对齐了。以后,在折纸活动中,只要我一说把大门关紧,孩子们立刻就知道是两边向中心折,而且折叠的很整齐。趣味性语言的运用既调动了孩子们活动的积极性,又促使他们手、眼、脑共同协作解决了困难。

四、重视折纸活动的评价

幼儿折纸篇6

关键词:阅读策略;折纸活动;动手能力

我们发现在以往的折纸活动中,通常采取教师示范,幼儿跟着学的教学模式,忽视幼儿能力的培养。《纲要》中指出,能力本身就是一种终身受益的品质,最根本的能力则是自我学习的能力。在折纸活动中,怎样培养孩子的自我学习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注重引导学生亲身解读、体验和感受,让他们去发现、探索,引导幼儿通过看步骤示意图从而折出各种作品。通过有效的折纸特色教学方法让幼儿学会观察各种折纸示意图,幼儿可以轻松掌握一些折纸的基本方法,并且学会举一反三,帮助幼儿把智力技能与掌握的符号结合起来,在头脑中进行转换,通过技能整合而变成自己的折纸能力和技巧,其效果远远胜于模仿来的技巧。

一、引导观察,阅读感知折纸的基本符号

折纸的初期,我们首先引导幼儿阅读常见的折叠符号。让孩子们玩一玩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在“我会看、我会折”的游戏中,引导幼儿观察折纸示意图中的基本符号。孩子们的观察细致入微,不放过图示上的每一个小细节。镜头:我们出示了一张正方形的纸,问这张纸是什么形状?上面为什么有一条印子,它表示什么意思呢?周绮墨说这是一个正方形,折一下就有这个印子了。(你怎么知道是对折的呢?)因为我看到这条虚线了,而且上下两个长方形是一样大的。

在第一幅图的阅读中,孩子会自然而然地加入一些已有的经验来帮助阅读,这样单一的线条和图示,对他们而言是最简单的阅读内容,从而学会了对折。从以教师为指导的集体教学学会折叠的简单技能到自主折叠,幼儿学会观察、对比,让部分幼儿从中脱颖而出,再来进行集体阅图折叠,让孩子知道原来不用老师一步一步地教,通过自己看图来学会折纸。

二、从基本形入手,尝试举一反三,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折纸都有其规律,它们都是在一定基本形的基础上,进行千变万化构成不同的作品。我们根据不同折纸的步骤,找出一些折纸作品的共同规律,然后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对折纸内容进行科学的选择和安排,使折纸的内容系统化、规范化。在教幼儿折纸时,我们不是单个独立地教,而是从基本型入手,尝试举一反三,使幼儿很快掌握一系列折纸作品,提高学习效率。我们遵循了折纸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帮助幼儿学习基本的折叠方法。如先学习对边折、对角折,再学习集中一角折、四角向中心折、到双三角形、双正方形、菱形的、组合折纸及一物多法等内容,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处于抽象思维萌芽阶段,有强烈的探索欲望,但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引导幼儿从看步骤示意图过渡到看图示示意图。

折纸所用的基本形状,一般有双正方形、双三角形、菱形等形状,这些基本形状的折法在折纸中运用得比较多,教孩子学会这些基本折法能让折纸活动变得轻松易懂。

1.以点带面、以强带弱的指导方式

孩子的能力有差异,在折纸过程中能力差的孩子不时向能力好的孩子求助,“帮我折一下吧。”“你是怎么折的啊?我不会。”……孩子的能力各有差异,但这并不是让能力强的幼儿代替能力差的幼儿完成折纸,而是创造条件让他们有相互学习的机会。跟别人学折难点部分来逐步培养幼儿独立动手操作的能力。按幼儿能力的强弱进行分组,通过阅读观察提供给孩子自由交流的空间,鼓励他们交谈讨论,共同克服困难发现变化规律,然后合作完成一个手工作品。用以点带面、以强带弱的方式,让能力强的幼儿帮助能力差的幼儿,在活动中幼儿可以自由交谈,互相协作,在自己学会的同时帮助同伴共同进步,在大胆尝试的过程中,幼儿还学会了共同克服困难。

2.抓住一日活动中的零星时间,支持幼儿的自主学习

“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利用午饭后、早晨来园给孩子多次实践的机会,班级区角“心灵手巧”的创设要求教师有供幼儿自主折纸的区域,经常在区域内投放一些幼儿喜欢的折纸作品和作品的步骤示意图,让幼儿自主学习折纸,让幼儿看看、折折、做做,久而久之他们能看着图示折,积累了不少折纸的经验和技巧,孩子们之间不由自主地形成了一种同伴之间的互动,能力强的幼儿有了发挥的舞台,能力差的幼儿有了学习的榜样,这种互动多数是由幼儿间的模仿而引起的,幼儿间的互动更具有平等性,因而这种互动更能体现幼儿的自主性和合作性。如当幼儿在操作过程出现困难,寻求老师的帮助时,教师就引导幼儿去寻求同伴的帮助,这样在幼儿掌握技能的同时,又能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让幼儿的学习更有效。

3.温故而知新――反复练习

折纸活动是一个反复练习和操作的过程,在折纸图示中许多符号都有专有的名称,幼儿在“熟能生巧”中学会理解和运用。“温故而知新”,孩子们看到废弃的纸不再是用完就扔,经过孩子的改造,转眼就成了折纸作品。

通过大班一年的实践和探索,孩子们阅图能力和动手能力都有了极大提高,在阅读策略的支持下,幼儿的折纸活动真正成为幼儿自己的课程。教师充分利用折纸示意图开展探索性折纸,让幼儿看示范分解图,鼓励幼儿提问题、寻答案,做到问题在前,答案在后;尝试在前,解释在后;探究在前,讨论在后;启发在前,指导在后。幼儿根据已有对图示的理解,通过各种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尝试探索,并发现问题,且通过互动来解决问题,享受成功的乐趣。

幼儿折纸篇7

活动目标

1.欣赏剪纸艺术,喜欢剪纸活动,知道剪纸是中国特有的民间艺术。

2.学习连续纹样折剪和四瓣花折剪的方法,能发现剪纸作品中的对称关系。

3.能将纸屑放在指定的地方,养成整洁有序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用剪纸作画

2.ppt课件:剪纸艺术欣赏

3.各种色纸、蜡光纸、剪刀、胶水、铅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课件:剪纸艺术欣赏

和幼儿一起欣赏各种民间剪纸作品,观察作品的色彩和图案。

二、展开

1.在幼儿欣赏剪纸作品的过程中,引导幼儿说一说用这些漂亮的色纸剪成了什么图案。

鼓励幼儿说出欣赏剪纸作品的感受。

2.了解幼儿还在哪些地方见过漂亮的剪纸?

3.探索、尝试剪纸方法。

为幼儿提供连续纹样折剪和四瓣花折剪的作品,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探索剪纸的两种基本折

法,并尝试剪出简单的作品。

4.在幼儿探索折剪的基础上,教师示范两种基本的剪纸方法:

(1)分别将长方形色纸对边折四折,用铅笔画出简单的图形,再剪出来。

(2)将正方形色纸对角折两折,用铅笔画出简单的图形,再剪出来。

5.观看剪纸作品,引导幼儿发现对称关系,学习辨认对称图形,了解对称的美。

6.幼儿进行剪纸活动,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进行自由创作,引导幼儿完成作品。

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使用剪刀;剪窗花时要仔细、有耐心;剪掉的纸要放在指定位置,不乱扔纸屑。

7.用剪纸作画

使用各种各样的剪纸做出美丽的图画。

三、结束

幼儿折纸篇8

1.乐意参加剪纸活动,会正确使用剪刀。

2.学习剪直线、弧线、波浪线、锯齿线等线条。

3.学习沿轮廓线剪图形。

二、活动安排

在小班上学期,剪纸活动关键在于培养幼儿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加强示范及个别指导。

一、剪纸目标

1.尝试徒手剪半圆形,初步掌握对边折剪的技能。

2.会比较精细地沿轮廓线剪贴物体。

3.初步学习沿虚线对边折,再沿轮廓线剪,能养成初步的良好剪纸习惯。

二、活动安排

在小班下学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注重培养幼儿养成初步的良好剪纸习惯,逐步指导幼儿学会自己取放工具、材料。

一、剪纸目标

1.练习在已有图案的基础上进行对边折剪。

2.练习沿轮廓线剪,逐步学会看图示操作。

3.尝试看图例模仿自画图案创作剪纸,能养成良好的剪纸习惯。

二、活动安排

中班上学期,主要让幼儿练习对边折剪,一开始除了投放画有图案的纸以外,还可以投放空白的正方形纸,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幼儿之需求。还有在让幼儿自画图案剪纸时,要指导幼儿将图案画得尽量大一些。

一、剪纸目标

1.在对边折剪的基础上学习挖剪(镂空剪)的技能。

2.练习沿轮廓线剪,逐步学会看图示操作(会看图示完成“巧手宝宝”)。

3.学习对角折剪和二方连续折剪的方法技能,养成安静与干净的剪纸习惯。

二、活动安排

中班下学期,主要是让幼儿学习对角折剪,学好了对今后学习其他折剪方法十分有利,另外可以教幼儿学习利用剪刀将长方形纸剪裁成正方形纸的方法。

附:挖剪方法说明:

可把需挖剪掉的空白处对折一下剪个小口,然后打开,剪尖从小口插入沿轮廓线剪即成。

一、剪纸目标

1.在对角折剪的基础上学习三角折剪、六角折剪和五角折剪的方法技能。

2.会用图形、线条有机组合进行多角折剪,逐步理解线条纤细、图案丰满的特点。

3.爱惜工具材料,具有良好的剪纸习惯。

二、活动安排

大班上学期,可以让幼儿自画图案创作剪纸,一方面教师可提供一些样稿,

供幼儿模仿,另一方面教师要教给幼儿一些如:寿桃、苹果、

如意头等实物的剪法,引导幼儿由简到繁地边画边剪、

幼儿折纸篇9

幼儿园教案剪纸

活动重点与难点:

1、活动重点:激发孩子对剪纸作品的兴趣。

2、活动难点:能够大胆创作进行剪纸。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感受剪纸的特点、生动的形象和夸张变形的造型等。

2、了解剪纸是中国特有的民间特色,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3、鼓励幼儿大胆创作。

活动准备:课件、剪刀、剪纸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孩子们,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课件。

二、欣赏剪纸:

1、好多的剪纸阿,我们一起来看看分别有哪些剪纸。(引导幼儿了解剪纸的种类)。

2、你最喜欢哪一个剪纸,引导幼儿说出剪纸作品的名称、用途,以及为什么喜欢这个作品。

3、这么多漂亮的剪纸,你知道它们是怎么来的吗?——播放课件

三、欣赏故事:

1、剪纸是怎么来的?那些艺人为什么剪纸?

2、于是,人们学习、研究更对的剪纸方法,剪出各种各样的种类。——播放课件。

3、剪纸要用到哪些工具呢?——播放课件。

4、我们怎么用这些工具才能剪出一幅漂亮的剪纸呢?——引导幼儿说出剪纸的步骤。

四、播放剪纸过程的课件:

1、我们来看一下是不是这样。并提问:纸是怎么折得,要至少折几次?剪纸之前要先在纸上画上图案或线条,在剪的时候要遵循什么顺序?把剪好的纸在打开时要?

2、你想不想也来剪纸?

五、幼儿操作——剪纸

1、老师在后面给你们准备好了纸和剪刀,现在请小朋友到后面找个地方做好。

2、观察并剪纸:你们看,在盒子里有很多,老师已经折好并画好图案的纸,请小朋友随便拿一个,你们看看你拿到的这张纸是怎么折——请2个不同折法的小朋友说说。仔细观察纸上画的,你猜猜剪出来是什么呢?——幼儿自由发表意见。我们剪的时候要先剪哪个地方的?——先剪中间再剪边缘。

3、请小朋友拿起剪刀,认真、仔细的进行剪纸。

4、点评作品:把剪好的粘贴到黑板上,我们来一起看一下。

5、教师小结:有的小朋友非常的认真、细心,所以完成的作品非常好,有的小朋友一不小心把有的地方剪断了,相信再小心点也能完成的非常好。

六、鼓励幼儿大胆创作:

1、刚才是老师给你们把纸折好并画好,你们只是剪的,现在老师给你一张纸,你能不能把它变成一幅漂亮的剪纸。

2、折纸:我们要先怎么样?——折纸。可以怎样折?——对角折和对边折(幼儿说着,老师拿纸示范。)

3、给幼儿分发纸。折好后请小朋友相互检查,看折的是否正确。

4、我们再在上面画上你想剪的图案或花纹。

5、画好了的小朋友,拿起小剪刀开始剪吧!注意:先剪中间的再剪边上的。

6、请把你的剪纸拿到前面,和大家说说你剪的是什么。——幼儿说完后教师给予点评并把作品粘贴到黑板上。

幼儿折纸篇10

这是剪纸教学活动的开始阶段。环境对幼儿身心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为此,为幼儿创设富有浓厚民间剪纸艺术的视觉环境非常重要,它能使幼儿自觉、不自觉地受到美的熏陶。

1.1创设开放式的环境

我们布置了幼儿园剪纸长廊,创设开放式的环境,引导幼儿“观察—欣赏—感受”。首先由课题组的成员对当地民间剪纸艺人陈金、林桃、黄素等老一辈民间剪纸艺术家的作品进行仿剪,并将仿剪作品布置成长廊进行展览,同时在楼道两旁、教室走廊布置中、大班幼儿创作的剪纸作品。真实而又有趣的情境,让幼儿能够欣赏到家乡著名剪纸艺人的剪纸作品和同龄人的剪纸作品,从而感受到了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丰富和优美,感受浓郁的民族气息与氛围,激发了幼儿对民间剪纸的好奇心和参与学习的兴趣。

1.2创设个性化的空间

为了唤起幼儿探索的欲望,我们还在班级设置了剪纸展区,创设个性化的空间,如:“剪一剪变一变”、“剪纸乐”、“剪趣”等等,把每一个幼儿的剪纸作品在展板上展出,尝试创设让幼儿能与之“对话”的环境,引导幼儿探索—参与—共鸣。实践证明,有幼儿参与的环境更加让幼儿有欣赏、研究的兴趣,也更能调动幼儿对民间艺术的关注。

2制定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指导方法

这是剪纸教学活动的进行阶段。首先,是小班的撕剪——“阶梯式”剪纸培养的起点。小班以撕纸为主,运用撕纸活动锻炼手指肌肉的灵活及力度。刚开始的几次活动,我们先安排幼儿任意地撕纸。渐渐地在以后的活动中,逐步提高要求,不但要撕成长条,还必须粗、细均匀,中间不断开。为了让幼儿练习撕出图形,我们在图形边缘用缝纫机车出小孔,让幼儿沿着边缘撕出图形。撕纸内容主要以幼儿喜欢的水果、花儿、小动物为主,只要求幼儿撕出简单的图形。小班下学期,我们设立了剪纸活动区域,提供给各种废纸和剪刀,让幼儿自由地、宽松地进行剪剪,粘粘。幼儿会使用剪刀后,我们又为幼儿准备了充足的辅助材料,如:蜡光纸、颜料、毛线等,通过适当的辅助材料的提供,激发幼儿的创造兴趣,丰富剪纸内容。

其次是中班的折剪,这是“剪”的第二阶段。折剪又分为对折剪纸和多层折叠剪纸。根据漳浦民间剪纸在构图上对称平衡及表现手法上的阳剪为主,阴剪为辅的特点,我们在中班上学期先让幼儿进行对折剪纸,学习设计二方连续纹样,下学期再进行多层折叠剪,进一步学习设计多方连续纹样。同时,我们还根据中班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在每个活动设置难、中、易三种教学点,为不同层次水平的幼儿准备不同的材料,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以使每个幼儿在该项活动中都能积极参与,达到提高创造力的目的。

最后是大班的创意剪。进入“剪”的第三阶段后,大班幼儿小肌肉发展与协调能力发展较好,也掌握了一定的剪纸技巧。大班上学期,我们把剪纸教学重点放在构图的学习和图案的设计上,让幼儿学会知识的迁移。

3把民间剪纸融入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

这是剪纸教学活动的发展阶段。如何把剪纸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相结合,开展有家乡民间特色的艺术活动,这是一个突破点,也是“阶梯式”剪纸活动开展的升华。为了能让幼儿大胆地想象,自由地发挥,我们把剪纸活动与幼儿园的主题活动、领域活动、区域活动相结合,让幼儿在一次次的活动中感受剪纸艺术美的魅力。如主题活动中,我们以“家乡的剪纸”为主题切入点,从“剪纸知多少”、“剪纸变变变”和“剪纸的用处多”等方面制定主题活动网络图,设计一系列剪纸活动,通过欣赏、了解、自主学习再到创造性学习,逐层深入,为幼儿提供感受和体验家乡文化的机会。在领域活动中,我们把剪纸活动与各领域相结合,通过区域活动、创造性游戏活动促进幼儿的社会往。